2023年《談美》的主要內容(十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一
    1、理解美的真正含義,形成對美的正確認識。
    2、學習作者格言式的語言和惜墨如金的寫法。
    1、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積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一、導入新課:
    “學問好比是鐵,而智慧是煉鋼的電火”。同學們,一個很有學問和智慧的人,你不覺得他很美嗎?一個人形貌出眾,你不覺得他很美嗎?一個人品行高尚,你不覺得他很美嗎?那么,外在美與內在美究竟是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向著名的英國哲學家、美學家培根請教。
    二、介紹培根。
    (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培根的資料來介紹。)
    三、閱讀課文(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1、找出作者的審美觀念,談談自己的認識。
    2、作者最看重的是什么美?學生討論文后練習題一。
    3、學生討論形美與德行美的關系。可以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
    四、品味語言。
    1、品味文中精彩的語句,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義及作用。(學習作者惜墨如金的寫法。)
    2、完成文后練習二。
    五、自由闡發(fā):
    1、可以針對文中的句子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2、每人擬一條自己關于美的格言。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文后練習三、四。
    很美的人多半無才能
    (但不絕對,舉例)
    什么是美
    怎樣的美才是最美
    論美
    批駁生硬創(chuàng)造美的觀念(按幾何觀念合成、雜取種種合成一個)
    美的期望(希望“美放射真正的光輝”)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二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觀點,簡述理由。
    2、能恰當引用課文語句,寫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觀點。
    3、能對文章的觀點說出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寫的一篇雜感《論美》。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為了讓這張臉變得好看一些,花許多鈔票去美容,還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術,當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我們都不是一擲千金的富翁,當然沒有那么許多閑錢花在這張臉上,那么我們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能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文中的句子歸納課文的主要觀點,并簡要說說課文論述的思路。
    (三)觀點運用。
    1、有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他的臉上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郁郁寡歡。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封信勸說他(她)。
    要求:
    (1)運用文中的一些觀點或語句進行勸說。
    (2)認真研讀課文,收集有關語句,仔細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鐘左右完成。
    (四)辨別觀點。
    仔細閱讀課文,對于作者的一些見解你是否贊成?如果贊成請舉一個例子證明;如果不贊成也請舉一個例子來反駁。
    教師寄語:擁有美,猶如擁有冬日的陽光,溫暖了別人,也會溫暖你自己。學會熱愛,學會珍惜,學會奉獻,你就是最美。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三
    培根
    教學目標
    1.體味文章對美的論述
    2.品味美的內涵,能表達對美的理解
    教學重點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感受美的內涵
    教學方法
    引導法 討論法
    培根(1561~1626)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
    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被譽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著有《論人生》等著作,留下了很多廣為傳誦的名言,如: 。
    肅然起敬( ) 吝嗇( )( ) 滑稽( )
    攝取( ) 諺語 ( ) 愧悔( )
    1. 作者談論了哪幾種美,這幾種美之間是什么關系?
    2. 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文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 文章最后作者給我們提出怎樣的勉勵和希望?
    例:美言: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賞析(推薦理由): 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說明沒有豐富的內涵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美言:
    賞析:
    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尋找身邊的美。
    以“論不美”為題寫一篇小隨筆。
    培根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以彼。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于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xiàn)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象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優(yōu)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yōu)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倍M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四
    1、理解美的真正含義,形成對美的正確認識。
    2、學習作者格言式的語言和惜墨如金的寫法。
    1、初步了解培根的審美觀,品味文章的有關論述,培養(yǎng)錘煉語言的意識。
    2、學習雜感的寫法,聯(lián)系相關知識,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十七世紀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論美》。一說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這樣兩件事。
    1.1946年,二戰(zhàn)剛剛結束,德國歷經戰(zhàn)火的城市,到處頹垣殘壁,一片慘象。一天,有兩個美國人訪問了一戶住在地下室的德國居民,然后,這兩個人有一番發(fā)人深思的談話:“你看他們能夠重建家園嗎?”
    “一定能!”
    “你為什么回答得這樣肯定?”
    “你沒看到他們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著什么嗎?”
    “一瓶花?!?BR>    “對,任何一個民族,處在這樣一個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美,那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BR>    2.《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有一段冷子興的敘述:“那周歲時,政老爺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世上所有的東西擺了無數叫他抓,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釵環(huán)抓來玩弄,那政老爺便不喜歡,說將來不過酒色之徒。”這是賈寶玉抓周的一個鏡頭,賈政的評價完全是唯心的,倘從唯物的角度出發(fā),一個周歲嬰兒,抓取脂粉釵環(huán)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脂粉釵環(huán)色彩最美,不僅賈寶玉,李寶玉、張寶玉也照樣如此??梢?,不管身處絕境的民族,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都愛美,但是怎樣認識美呢?我們今天要學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論美》。
    二、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析疑,解疑。
    1.師:美的分類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等。美無處不在,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培根這篇文章僅533字,主要談了哪一方面的美呢?
    ——人的美(板書)
    明明談的是“人的美”,為何起“論美”這么大的題目呢?
    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處,這本書的書名就是《培根論人生》。作者作了說明:“系關于人性及人生問題之研討”,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后歐洲人的價值觀,在這樣的總標題下,“論美”也必然只涉及“人”的領域。(注意不是談自然美,藝術美。)
    2.這篇文章的語言簡潔、含義深刻,含金量很高,同學們在預習中一定有不少問題要提出來討論,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一下有哪些問題要提出來。
    估計要展開討論的問題,有難度的、有共性的有:
    (1)第二段寫“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主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給彼?!焙竺嬗至信e一連串二者兼?zhèn)涞娜?,是否自相矛?
    ——其實不矛盾,因為培根用詞時極有分寸:“并不都有……許多……此話也不全對……”說明絕大多數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兩全的,但大千世界,情況是多種的,不排除有兩全之人。思維多么周密,言辭嚴謹,貌似自相矛盾,實則無懈可擊。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體味文章對美的論述,培養(yǎng)錘煉語言的意識。
    2、能力目標:品味美的內涵,能表達對美的理解。
    3、情感目標:形成對美的正確認識。
    教學重點及其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2、教學難點:感受美的內涵
    教學手段及其教學方法
    1、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2、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瀏覽課文,熟悉基本內容。
    教學課時:1課時
    第一課時(9-3-34)
    教學內容及其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們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們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讓我們隨著英國大哲學家培根一起來《論美》。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思考:
    1、文章論了哪幾種美?
    參考:形體之美、顏色之美、行為之美,美德。
    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
    2、作者認為這幾種美是怎樣的關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層次的美是哪一種美?
    參考:“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
    (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內在美重于外在美。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作者是采用哪些論證方法論證“美德最美”這個觀點的?請舉例說明。
    明確: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舉例略。
    三、品味語言,制作格言卡
    培根的隨筆,都是勸世箴言之類的短文。黑格爾曾指出:“培根擁有豐富的閱歷,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的話常常被人家引為格言”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選取你認為最精彩的一句話做一張“美的格言卡”。
    1、出示格言卡
    美的格言卡
    格言: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賞析(推薦理由):以寶石為喻,說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寶貴。
    2、組織學生制作、交流格言卡
    3、總結:通過格言卡的制作,我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么特點?
    要點:語言準確、精練、雋永、形象。
    美的格言卡預案
    美的格言卡
    格言: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
    賞析(推薦理由):一個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內在美,是不容易的。
    美的格言卡
    格言: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BR>    賞析(推薦理由):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說明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yǎng)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美的格言卡
    格言: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賞析(推薦理由):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說明沒有豐富的內蘊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四、凡人論美
    1、培根認為:美德最美。確實,一個人無論容貌如何,當有了美德,他身上就會散發(fā)出美麗的光芒。同學們,縱觀古今中外,你們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為他們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嗎?
    示例:如周總理,居里夫人,任長霞,劉翔等
    2、名人們因為美德更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們的專利,我們平凡的人有沒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說“美在于發(fā)現(xiàn)”,同學們,你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哪一些美呢?
    示例:為身患絕癥的同學捐款。樂于幫助同學解決難題。
    3、今天,你贊美了嗎?
    會贊美的人,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會贊美的人,有一顆美好的心靈。贊美別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別人的優(yōu)點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別人的表現(xiàn)中,肯定了自己的氣度。你的贊美,一如珍珠,令別人愉悅的同時也會使你光華耀眼。
    請你說一說,贊美一下一位你認為美的老師或同學的名字,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贊美。
    你雖然沒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學習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讓我感動,我贊美你!
    五、完成補充習題
    1、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
    (1)華麗——華美、華貴(2)俊秀——俊美、俊俏 (3)優(yōu)雅——優(yōu)美、儒雅 (4)完美——完善、圓滿
    2、課文中“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一句中“吝嗇”怎么理解?“此”和“彼”分別指什么?
    吝嗇——過分愛惜,不大方的意思,這樣寫顯得幽默風趣。此——指形體美;彼——指內在美。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1)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荒堋S谩安⒉弧毕拗啤岸加小?,說理就實事求是,很有分寸。
    (2)其實像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荒?。“恐怕”表猜測,并非排除“畫家本人”以外的人也會喜歡,這樣就避免了說理絕對化。
    4、文中說:“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優(yōu)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的?
    美是整體的、和諧的、不可分割的。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這一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美德最美。在文章的開頭用一個比喻、一個實例表明這個主要觀點。
    6、課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你就某一論證方法說說它的表達作用。
    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舉例論證有兩種類型,其一具體式舉例,如“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典型地論證了外在美與內在美可以統(tǒng)一起來;其二是概括式舉例,如以“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為例,說明不要只去追求華貴的外表,美德最美。
    7、從課文中摘抄你欣賞的比喻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边@里以寶石為喻,說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寶貴。
    8、研讀下面選段,回答問題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1)這兩段文字中培根側重強調了什么?
    側重強調美德最美。
    (2)第2段中開頭的“美”和末句中的“美”是同一概念嗎?為什么?
    不是。開頭的“美”是指形貌美,句末的“美”是指形貌、德行結合的美。
    9、閱讀培根的《論禮貌》,回答問題
    “只有確實內在品格很高的人……這種不自重的結果是別人也放棄對他的尊重?!?BR>    (1)文中畫線句“禮節(jié)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薦書”向人們傳遞了什么信息?
    舉止有禮貌的人一定能夠到處贏得好的聲譽,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2)作者贊賞什么樣的行為舉止?鄙視什么樣的行為舉止?
    贊賞優(yōu)美的舉止,即舉動自然純真,不過于做作;鄙視表現(xiàn)過于做作,過分注重細微末節(jié),或者粗放不拘禮儀,有失自重。
    (3)從選文內容看,作者的觀點是傾向于人可以不計較小節(jié)呢,還是應該注重小節(jié)?請結合具體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應該注重小節(jié)。因為作者認為,只有確實內在品格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計較小節(jié),而作為常人,小節(jié)問題隨處存在,它更易為人注意,且只要做到細心,就可以習得優(yōu)美的舉止。
    六、教師寄語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終歸有年華消逝的時候,只有美德能散發(fā)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顏俊秀還是長相平凡,只要豐富我們的修養(yǎng),完善我們的德行,只要我們善良、誠實、自信、自強,我們就可以說——我是最美的!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六
    今天,我們要討論一個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美。板書:美剛才上樓梯時,我遇到了一個帥哥。一臉陽光,一身黑色運動服,超帥,超酷!可惜美中不足的是:他邊走邊吃著烤腸。(我們班同學也喜歡這樣)吃完就隨手把烤腸棒扔在樓梯上。最可惡的是他扔在了我們班的包干區(qū),我很氣憤,頓時覺得他僅有的一點美感就如肥皂泡一樣迸裂了。那么什么才是美呢?今天我們就隨著大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一起來《論美》。板書:論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美”作了哪些論述?邊讀邊把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勾畫出來。
    出示:在議論文中能表明作者觀點的,能給我們以啟迪的,或者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的,等等,都可以稱之為關鍵句。
    (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勾畫關鍵句。)
    2.師生交流,朗讀那些富含哲理的句子并思考問題。
    師:同學們都讀得非常專注,那現(xiàn)在請大家說說,你勾畫了哪些關鍵語句。
    師:同學們找得很好,老師也把自己覺得關鍵的語句摘錄了出來,其實和大家所摘錄的差不多。(屏幕顯示關鍵句)來,我們先一起把這些關鍵句讀一讀,初步了解一下培根的觀點。
    師:下面讓我們思考兩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合作)
    (1)你認為文中哪一句話最能表達作者的主要觀點?(說出理由)
    參考: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因為盡管作者十分強調人的美的德行,認為和美的外表相比,美德是最有價值的,但作者并不是簡單否定外表之美。)
    (2)課文是如何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的?請簡要闡述。(同桌間互說)
    出示簡述論證過程的步驟:1.分段或分層;2.概括段意或層意;3.用先…再…然后…最后…將段意或層意整合。(注意聯(lián)系文章內容)
    如:《學問與智慧》作者先解說“學問與智慧”概念的不同,再通過對比論證論述“學問不能離開智慧”,然后通過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智慧也離不開學問”,最后得出結論“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
    1.文中的語言或準確精煉,或含蓄雋永,或形象睿智,很值得我們去玩味。請選擇你認為最精彩的語句寫一段賞析的話,或是選擇富有哲理的語句,聯(lián)系生活說說你的理解或是受到的啟示,制成“美的格言卡”。(學生寫)
    參考例句1:
    格言: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我的賞析: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說明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yǎng)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參考例句2:
    格言: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他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我的理解:美是相對的,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的人,對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沒有統(tǒng)一的美的標準。例中國唐朝以胖為美,體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機遇不佳,而楊貴妃機遇太好;幾內亞人認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但公認的規(guī)范還是有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第一次政協(xié)會上討論,絕大部分小組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現(xiàn)在的五星紅旗。
    1.為了使文章論證更有力,下面我想請大家根據每小節(jié)闡述的主要觀點,補充一個事實論據。
    我想將事例放在第段,例子是:
    我的理由是:
    教師出示幻燈片:補充論據的溫馨提示
    學生再讀課文,寫一寫,組內展示,討論,評價,小組整合成果后全班交流,分享。
    2.同學們能為課文錦上添花,真不錯,老師也為課文準備了一個論據,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老人——白芳禮。
    (播放視頻:白芳禮事跡2分鐘)
    3.白芳禮老人美嗎?你們能理解老師為什么要將這個故事放在課文中嗎?放在第幾小節(jié)?
    羅丹曾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老師這里準備了一個短片(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從自然到社會,從生活到藝術,有關于季節(jié)的,有關于動物的,有關于運動的,有關于親情的),現(xiàn)在請大家用眼睛、用耳朵、用心靈去捕捉,然后把你對美的感悟告訴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F(xiàn)在就請大家把你的發(fā)現(xiàn)或感悟,寫一句關于美的格言,或一首小詩,或一段隨筆。(能學習本文用一些修辭手法更好)(屏幕顯示:一句格言、一首小詩、一段隨筆)
    小結:其實,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也是一種美;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是美;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更是美。而坐在我們身后的老師們,在這寒冷的冬季,靜靜地坐著、聽著,甘愿做我們的觀眾,這種場面不也是一種美嗎?你們能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努力學習同樣也是一種美!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美,愿同學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斷培養(yǎng)自己美的德行,做一個真正讓自己滿意,受他人歡迎的美人。
    1.有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他的臉上有一塊胎記,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郁郁寡歡。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段話勸說他(她)。
    (要求語段中要恰當引用文中的語句,100字左右)
    2.推薦閱讀:
    朱光潛《談美書簡》
    宗白華《美學散步》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七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觀點,簡述理由。
    2、能恰當引用課文語句,寫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觀點。
    3、能對文章的.觀點說出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寫的一篇雜感《論美》。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為了讓這張臉變得好看一些,花許多鈔票去美容,還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術,當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我們都不是一擲千金的富翁,當然沒有那么許多閑錢花在這張臉上,那么我們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能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文中的句子歸納課文的主要觀點,并簡要說說課文論述的思路。
    (三)觀點運用。
    1、有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他的臉上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郁郁寡歡。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封信勸說他(她)。
    要求:(1)運用文中的一些觀點或語句進行勸說。
    (2)認真研讀課文,收集有關語句,仔細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鐘左右完成。
    (四)辨別觀點。
    1、仔細閱讀課文,對于作者的一些見解你是否贊成?如果贊成請舉一個例子證明;如果不贊成也請舉一個例子來反駁。
    《論美》是一篇雜感,主要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找出課文的主要觀點,并就觀點說出自己的理解,能夠自主地發(fā)表見解,能夠嘗試寫一小段有觀點,有見解的文字。我在這課的設計中,有幾個方面處理的比較滿意:
    第一,選準關鍵知識能力點,教學目標明確。我們班學生普遍基礎較差,理解能力較低,我意在指導他們在學議論性文章的時候不要有畏難情緒。整堂課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點進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在課堂上,學生的讀、寫、感受、說、聽的訓練很扎實,很好的完成了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
    第二,在問題預設和生成方面,這節(jié)課顯得比較突出,在設計問題時,本意是將“美的言行與美得德行結合起來才是最美”作為引導,然后強調“美德最美”的主旨,但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對主旨的把握比較到位,一下子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但也有同學將課文的第一小結作為文章主旨的,這就表現(xiàn)出對文章內容的不熟悉,鑒于這種情況,在原有教案的基礎上設計了新的生成教案,讓同學們尋找依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在激烈的探討過程中,學生對美也有了新的感受,在請學生談感受時,有的學生想的更多,感受更深刻,還有同學提出“和諧也是美”的看法,這就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了。
    第三,這節(jié)課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都很充分。這節(jié)課根據需要安排了幾次討論,基本上都是在先自己準備,然后討論的形式,因此能做到每人都有話說,每個問題都有價值,在每次討論結束后,能夠選出中心發(fā)言人發(fā)表小組意見,其他組成員能認真傾聽,并對不同意見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但是對這節(jié)課,我還是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如設計的有些問題過于簡單,不能使學生對美有本質的認識,也不能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升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在小組討論中分工不明,造成部分同學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激發(fā),我還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八
    1、內在美與外形美的主次關系
    2、舉例、對比、比喻等論證方法
    一、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馬克思、恩格斯)。曾任掌璽大臣,升大法官,授子爵。反對經院哲學和唯心主義,提出“假相”說。認為經院哲學使人與自然隔絕,束縛于教條和權威之下,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主張打破“假相”,鏟除各種幻想和偏見。還主張“雙重真理”說,強調發(fā)展自然科學的重要,提出知識就是力量,認為掌握知識的目的是認識自然,以便征服自然。在教育方面,強調學校應傳授百科全書式的知識。主要著作有《論科學的價值和發(fā)展》、《新工具》。
    二、閱讀課文,思考預習提示
    明確:“外形美”輕,“內在美”重。作者的觀點主要是“美德最美”,“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理由是美德是最根本的美,再加上美形和美行,就能產生一種更能打動人心的美。文章以比喻和實例提出中心論點:美德最美,然后分三層具體論述:(一)“內在美”是人生最重要的;(二)“最高的美”是行為之美,即美德之美;(三)進一步強調美德最美。最后勉勵人們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三、課文分析
    1、理清全文條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以一個比喻、一個實例,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美德最美
    第二部分(2——4),具體論述美德最美。
    第一層(2),以兩種人為例,論述人生內在美的重要。
    第二層(3),通過顏色之美、形體之美、行為之美的比較,論述“最高的美”是行為之美,即美德之美。
    第三層(4),通過某些老人和年輕人的對比,進一步強調美德最美。
    第三部分(5),勉勵人們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2、分析第一部分
    把美德比作“寶石”,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這就把美德與樸素聯(lián)系起來,區(qū)分了內在與內在不同的美,突出了美的內在意義。
    文章又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肅然起敬”為例,說明了內在美德比外在“華貴”更有價值。
    全面理解一個比喻、一個實例的意思,就是:不要只去追求華貴外表,美德最美。
    3、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層
    一種人“過于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結果“一無作為”;
    另一種人內外兼美,“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BR>    文章主要談的是前一種人的情況,并且指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
    “此”指代“容顏俊秀”;“彼”指代“才能、作為和美德”?!霸煳铩敝冈煳镏?、上帝。在唯心主義者看來,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切。這里是一種幽默的說法,人的美貌如果說是與生俱來的,“才能”卻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和訓練而形成的,不是“造物”給予不給予的問題。采用“造物是吝嗇的”這種說法,增強了事理中間的某種“必然性”,并添加了諷刺意味。
    后一種內外兼美的情況是辯正地補充前面而寫的,并不表明人人都應該“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BR>    4、分析第二部分第二層
    顏色之美,是純外在的美;形體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已體現(xiàn)了人的意志和主觀努力的因素;優(yōu)雅行為之美,體現(xiàn)了人的內在素養(yǎng)。三者之美的不同層次的比較,充分說明內在美重于外在美。
    “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xiàn)的”,“最高的美”是內在美,是品德之美。它難于直觀,也不可能做作。意大利克羅齊說:“美不是物理的事實它不屬于事物,而屬于人的活動,屬于心靈的力量?!?BR>    “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意思是美不可能有統(tǒng)一的外在規(guī)范;
    “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意思是個體(部分)與一定的機遇和環(huán)境相適應,整體和諧,那就是美,人在遭逢的場合中能夠表現(xiàn)出相應的“優(yōu)雅行為”,也就創(chuàng)造了美。
    5、分析第二部分第三層
    運用對比表明,“優(yōu)雅”的“作風”、“優(yōu)美的修養(yǎng)”勝過“美貌”;“不配”一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某些虛有其表者的蔑視。
    6、分析第三部分
    以“盛夏的水果”為喻,指出美“容易腐爛而難已保持”的特點,形容形體美難以永久保持,并以許多美人“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為鑒,告誡人們要“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
    “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出真正的光輝”,其含義是:只有具備了“美的德行”,美才是光彩四射的,“美的形貌”才是有價值的,一切才是最完美的。
    四、中心意思
    本文論證了美德是人類最高的美,勉勵人們致力于內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九
    1、把握文章主旨
    2、掌握各種論證方法
    3、學會鑒賞格言式的語言風格
    4、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良好的行為美德。
    一課時
    引導提問、討論
    一、 課文導入:
    各位同學好!我是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碩士研究生王琳,今天借用大家一節(jié)課的時間,看看我是否有緣成為大家的老師。初次見面,想必大家看著我這位新老師,是不是心里在琢磨著:艾,這位老師長得……穿得……
    可見,看一個人我們首先會想他漂亮不漂亮,帥不帥,也就是說外表美不美。
    所以外表美不是不重要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第一個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人。
    二、教授新課:可結合“大長今”
    1、美德
    美德好比寶石 喻證
    有美德的人例證
    (第一組朗讀)
    2、美貌
    (第二組朗讀)
    討論思考:為什么要寫這一段? 對比中看出作者的價值取向 對比論證
    大家先想想,一個長得很漂亮的人但沒有什么才能的人,和一位長得比較普通但很有才能的人,你偏向喜歡哪個,或者說比較欣賞哪位?
    俗話說:“繡花枕頭一包草”其實就是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的鄙視。也就是大家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內在表現(xiàn)。其實偉大的科學家培根和大家一樣,他也覺得有才能有所為的人比光有美貌的人更值得肯定、贊賞。從這一段里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作者培根的價值取向,即還有其他東西比美貌更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3、最高的美——美德
    好,我們來跟著培根“仔細考究”一下:
    (第三組朗讀)
    對比論證、例證
    外在:優(yōu)雅行為 形體之美 顏色之美(最直觀,畫家最容易表現(xiàn)出來)
    內在:美德——最高的美(難于直觀,畫家無法表現(xiàn))
    內在外化 外在內現(xiàn)
    隨后作者進一步說明:
    “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惫绞呛唵蔚?,機遇卻是可遇不可求的,難得的。課文舉例說明,可以讓學生補充說明。
    ——美是難的。柏拉圖《大希庇阿斯篇——論美》
    《談美》的主要內容篇十
    1、記住課文中的名言警句。
    2、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積累量,培養(yǎng)表達能力。
    3、討論外在美與內在美的關系,懂得把美好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相結合起來,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的道理。
    1、品味文章中有關“美”的論述。
    2、體會形象、深刻的名言警句。
    一課時
    一、導入
    美是人類永恒的話題。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英國哲學家培根的《論美》,品一品培根所謂的美。
    二、快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旨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明確:本文著重論述了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作者認為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三、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
    (學生討論)
    明確:作者首先說到美德是最為重要的,但外形美和內在美往往不能統(tǒng)一,不能兼得,這時,作者提出不要因為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像作者所舉的這些人都是內外皆美的,但畢竟是少數)。為什么內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呢?作者在第三、第四節(jié)中作了回答。作者將顏色之美、形體之美和行為之美(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進行比較,說明形體之美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美的修養(yǎng)勝于形體之美。培根所說的有些老人顯得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yōu)雅而美,有些年輕人雖然美貌,但缺乏修養(yǎng),正是為了證明內在修養(yǎng)勝于外在美。最后,總結出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四、積累名言警句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共同找出課文的名言警句)
    1、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明確:把美德比作寶石非常形象。這句話很有哲理,說明不要用一些華麗的無用的東西淹沒了寶石的光輝。以此類比,美德如果是在一個容貌雖不姣麗,然而形體閑雅、氣質莊嚴的身體內,那是最好的。不要因為外在的美而影響了內在的美。
    2、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xiàn)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
    明確:作者把美從低級到高級排列,顏色美、形體美、行動美、美之上者……德行美,由外在而內在,使人一目了然。
    3、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
    明確:美不可能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個體與一定的機遇和環(huán)境相適應,整體和諧,那就是美。
    4、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明確: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說明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yǎng),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5、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明確:這里的美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說明沒有豐富的內涵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五、再讀課文,選做下面三題
    1、在文中找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觀點或言論,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古今中外皆可)談談你對這些觀點的理解。
    2、在日常生活中“缺陷美”往往更真實可信,請你列舉一個破碎的美麗的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3、請用一句名言的形式說說自己對美的看法。
    六、小結
    再美的鮮花總會有凋謝的時候,形貌之美難以恒久不變,而內在美好比是鉆石,是永不凋謝的花朵,如果兩者不可兼得時,我們應該選擇的是內在美。
    七、布置作業(yè)
    羅丹說過,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請你列舉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外表或者內心的美或丑,去證明文中作者所告訴我們的道理。參考篇目:《巴黎圣母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后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