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動力和方向。如何提高寫作水平是許多人關(guān)注的話題,下面給出幾點建議供參考。總結(jié)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的歸類和總結(jié),以下是一些小編整理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給您提供一點靈感。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一
最近閱讀了一本書《苦才是人生》,這本書是由著名的藏傳佛教大師索達吉堪布所著。作者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句話:“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達吉堪布—藏地偉大的佛學上師,被譽為“當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會有低谷,磕磕絆絆也是尋常之事??嚯y,它是障礙,是難關(guān);卻也是機遇,是挑戰(zhàn),關(guān)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你把苦難當成修行,當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zhàn)勝它,其實并不難!
大師書中這樣寫道:“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彼鬟_吉堪布上師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并不是由外境決定的。在我們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環(huán)境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所有工作中的煩惱與不快歸根于工作崗位的不好,卻較少捫心自問:我的心境怎么啦?堪布上師告訴我們,與其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倒不如靜下來調(diào)伏自心。因為,這比什么都管用!人生在世,要學會調(diào)心,要學會知足常樂,多點阿q精神。
作為收費行業(yè)的我們,總是會受到各式各樣的刁難以及委屈,司機的刁蠻、胡攪蠻纏,以及對收費政策的不理解,對我們的不尊重所產(chǎn)生的各種侮辱行為。這種種都是讓我們不停煩惱與抱怨的話題。面對這種工作上的“苦難”,我們要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學會如何去面對這種種委屈和刁難。記得,以前有位同事,無論碰到怎么樣的惡劣的司機都不會去發(fā)脾氣,我們就問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說了句另我至今難忘的一句話:“為什么要用他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就是面對“苦難”,所給出的不同態(tài)度——有的人始終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對,而有的人卻因為他人的過失,產(chǎn)生委屈、憤怒或者失望的各種負面情緒。而你這態(tài)度的一些微不同往往決定了最后,你是打敗苦難還是被苦難所打敗。比較欣賞書中那位國王夢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對于種種得失榮辱,用不著放在心上,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的?!?BR> 苦與樂,一切皆由心造。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是人生的一種。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二
《苦才是人生》,最初吸引我的是書名,看作者索達吉堪布的簡介:他“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錫于喇榮五明佛學院主管漢僧。因感漢地佛子因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經(jīng)論譯成漢語,并以竅訣方式傳講。二十多年日不缺講,夜不乏譯?!彼@種堅毅的精神,幾人能做到?!
當時,正值母親身患癌癥晚期,手術(shù)后住院治療。我一直認為,我的人生是苦的:從小父親不在身邊,跟著姥姥長大,身為老大,一直覺得母親對妹妹疼愛有加,我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guān)心、疼愛,心里有時充滿怨恨、不滿,看著身邊的同學跟母親撒嬌、受寵,滿眼羨慕,常常偷偷落淚,既使周末、過年放假,我也不愿意回家,借各種理由滯留在同學家不愿回去?;楹?,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兩個人常因為觀念觀點不同而爭吵不休,我想要的是平淡而和美的日子,既使吃糠咽菜也相敬如賓,那樣我也會感到過的很幸福??墒?,不是,既便為了孩子,我也不愿要勉強湊合的婚姻,我斷然離婚。我不相信:母親在父親病逝后能養(yǎng)活我們姐妹四個,我不能養(yǎng)好一個兒子!
母親要養(yǎng)活我們?nèi)?、四個姐妹,沒讓我們凍著、餓著,就該知足吧,哪里還顧得上照顧每個兒女的心情!特別是1987年父親病逝后,沒有工作的母親艱難地供養(yǎng)我和大妹同年上大學,另兩個妹妹尚小,也需要照顧,在我已參加工作能自立的情況下仍然支持我繼續(xù)上大學,這是多么無私的母愛和付出!
我感恩母親,漸漸撫平了我心里的創(chuàng)傷,心柔軟起來,豐富起來,漸漸地充滿了愛的力量,也給了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我不再抗拒母親,不再拒絕回家陪伴她。特別是她在患癌手術(shù)后的四年多時間里,我隔斷了和同學朋友的來往,不再往外跑;周末、假日還有母親住院的日子,我總是靜靜地陪伴在她的身邊,盡可能的照顧她、關(guān)心她,給她做可口的飯菜,聽她嘮叨以前的一切過往舊事,她的要強、好勝、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剛強一生,也是她致病的根源。
自母親患癌以來,我就跟妹妹們說:“誰都不許在母親面前掉一滴眼淚,盡最大的努力挽留母親的生命。四年半的時光,是暗淡無光的日子,我們時刻在惶恐不安中度過,一次次陪伴母親闖過鬼門關(guān),今天不知明天的母親會怎樣,每一天都當做母親的最后一天來過。我常跟母親講:過好每一天,過一天就高興一天,誰也不知明天誰會怎樣。我把兩個因車禍、上吊意外死亡的同學的事兒告訴她,讓她了解生命的無常,看淡生死,要活的開朗樂觀,增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母親在我們面前也從來沒有流露過一絲兒的害怕、畏懼,更沒有唉聲嘆氣、害怕過,一直是堅強地面對病魔。
母親跟小妹說,沒想到我能照顧得她這么好,她挺知足的!在最后這四年多時間,是我和三妹陪伴、照顧母親最多,我從沒有再說過任何埋怨母親的話語,只是告訴她非常理解她,沒讓我們凍著、餓著,仍然支持供養(yǎng)我們四個上大學,還要照顧年邁病重的姥爺、姥娘,為他們養(yǎng)老送終,我們都挺感激她的。
母親按照她的想法,在不冷不熱的日子,在我們姐妹四個都在的時候,沒有痛苦地走完她的人生路,離開了這個世界,應(yīng)該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方式。
索達吉堪布說:“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人生善變,誰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比松飞铣錆M了艱辛、坎坷,也只有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磨難,才換來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和成熟,“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我們都只看到別人光鮮靚麗的一面,就像冰心老人說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此時的明艷,可當初的芽,卻經(jīng)歷了犧牲的血雨和奮斗的淚泉。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三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打開封面引入眼簾的只是這么一句簡單的話語。是的,人生本來就是苦的沒什么可抱怨,做一個樂觀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時時開心,盡量做吧。
書中說的是和佛有些關(guān)系的哲理(暫且稱做哲理吧),其實佛并不是我們很多人所謂的迷信的東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學至少是一種能修身養(yǎng)性的學問,當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謂的那些迷信。前幾天和朋友說起這事,討論到佛似乎和現(xiàn)實社會矛盾,佛講究的是一些與世無爭之類的,而現(xiàn)實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須去競爭,所謂適者生存。我們只能在這樣的社會中爭我們該爭取的,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如書中說的,活要活的有意義,人生不是用來虛度的。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許吧,要是想著人生本來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兒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高興,不好的事兒的時候也沒什么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苦的無可抱怨的。正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比嗽趺椿畈拍懿煌纯?苦樂皆有心造,樂觀、悲觀只是一念之間。這段時間經(jīng)歷的事似乎讓我更明白了這句話。其實很多事都是內(nèi)心所想,沒什么太多過不去的,當你一根筋的時候把不算太壞的事來回想著,那么必定痛苦。
反過來說,當遇到一些事不太過于想它,試著盡量控制內(nèi)心的時候,其實一切都很快過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間能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試著讓自己變好起來。書中索達吉堪布說的,“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yīng)該太執(zhí)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就是一個夢,有的人夢長些,有的人夢短些,何不讓自己的夢更有意義?”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么用呢?“對于生氣也許這么考慮更好吧,雖然現(xiàn)在很難做到這點,慢慢學習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處事是怎么樣的?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fā)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yǎng)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看書時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發(fā)現(xiàn)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覺得不算別人的隱私,所以聊天的時候可能會和比較好的朋友偶爾提及。想想自己還是錯了,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很多東西都是別人的隱私。我們不該說出來,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好事也都不要說出來,也許說出來了就變得不好了,跟“天機不可泄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對于計劃還沒實現(xiàn)之前,就四處宣揚的話,很容易遇到違緣,半途夭折。世間一切本事無常,所以做事若沒有十拿九穩(wěn)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處說。對于守口如瓶這事,個人還需要多加修養(yǎng)的。
《格言聯(lián)壁》——“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弘一大師也曾說:“吾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哪里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在這里我知道了,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俗話說的好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沒必要到處說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頭,呵呵。
對于不講理之人應(yīng)該學會敷衍,因為我們有時多也躲不開,對于這樣的人可用安忍來對待,或不答話,或隨他所說,暫時隨順。過去了也就好了,沒什么的。
書中關(guān)于“忍”說了這么一句話。忍,是人生中最難修的。看過后回想起來真的如此,很多時候遇到不開心或者被人說幾句等,脾氣立馬就上來了,根本忍不住。所謂“忍字高來忍字高,忍字頭上一把刀?!比桃芙?jīng)得起考驗。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經(jīng)歷多少這樣的考驗,慢慢來吧。
書的后面有一章是很有意義的,說到:父母就是菩薩。正如索大吉大師所說,我們孝養(yǎng)父母的時間,每天都在遞減,如果不能及時盡孝,以后定會終身遺憾。“孝”字的結(jié)構(gòu),上是“老”,下是“子”,本義是子女應(yīng)把父母頂在頭上,可現(xiàn)在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對于這個我也反思過很多次,自己也會偶爾對父母發(fā)脾氣,經(jīng)常惹他們生氣,甚至有時候惡語傷人,這就是大不敬。很多做子女的也許也會這樣,因為對于最親近的人,我們都理所應(yīng)當?shù)恼J為說說無妨之類的。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說了“生死事大,早做準備”。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也是學佛的。我同樣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這樣的生活豈不是很有意義,雖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過試著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吧。不求跟他一樣偉大,但求問心無愧。關(guān)心身邊的人,祝福對我們好或者傷害過我們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侶即使最終沒走到一塊兒,我們也祝福她們吧,替她們祈福。一切隨緣,當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過一個輪回。我們會更加珍惜現(xiàn)有的一切。
書中很多關(guān)于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東西,只是現(xiàn)在還很多無法理解,無法都進入自己的腦袋。我也不想說全部都很快就能領(lǐng)悟,也許沒過多久很多內(nèi)容就忘記了,所以還是寫下來幫助自己記憶一些。雖不能全部記下,但有點滴也許已經(jīng)足夠。關(guān)于這些內(nèi)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么,如果能幫助到你們當然是我的榮幸了。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四
作者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句話:“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BR> 索達吉堪布—藏地偉大的佛學上師,被譽為“當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會有低谷,磕磕絆絆也是尋常之事??嚯y,它是障礙,是難關(guān);卻也是機遇,是挑戰(zhàn),關(guān)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你把苦難當成修行,當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zhàn)勝它,其實并不難!
因為,這比什么都管用!人生在世,要學會調(diào)心,要學會知足常樂,多點阿q精神。
作為收費行業(yè)的我們,總是會受到各式各樣的刁難以及委屈,司機的.刁蠻、胡攪蠻纏,以及對收費政策的不理解,對我們的不尊重所產(chǎn)生的各種侮辱行為。這種種都是讓我們不停煩惱與抱怨的話題。面對這種工作上的“苦難”,我們要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學會如何去面對這種種委屈和刁難。記得,以前有位同事,無論碰到怎么樣的惡劣的司機都不會去發(fā)脾氣,我們就問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說了句另我至今難忘的一句話:“為什么要用他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就是面對“苦難”,所給出的不同態(tài)度——有的人始終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對,而有的人卻因為他人的過失,產(chǎn)生委屈、憤怒或者失望的各種負面情緒。而你這態(tài)度的一些微不同往往決定了最后,你是打敗苦難還是被苦難所打敗。比較欣賞書中那位國王夢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對于種種得失榮辱,用不著放在心上,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的?!?BR> 苦與樂,一切皆由心造。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書中還有很多令人尋味的道理,我們要慢慢去學習去品味。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五
各位領(lǐng)導同事們大家好:
我看了一本書《勝任才是硬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概括了五個主題:一、不找借口找方法,勝任才是硬道理。二、功勞重于苦勞,結(jié)果重于過程。三、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四、“適”者生存,“試”者成功。五、終身受雇力,鑄造金飯碗。
每天賣菜時,成功的賣菜人都要拿出一點點時間把黃菜葉子和爛根去掉,把菜弄得水靈靈的;失敗的`賣菜人卻從來不理會這一點,他認為賣菜怎么可能會沒有黃葉子爛菜根呢!每天賣菜時,成功的賣菜人總是把菜攤收拾的規(guī)規(guī)矩矩,把菜擺的整整齊齊,讓人看著就舒服,失敗的賣菜人就不一樣了把菜往地上一攤,愛怎樣就怎樣!成功的賣菜人都會多賣半小時,努力把菜賣出去,失敗的賣菜人就無所謂了,今天賣不動,還可以明天再賣,就這樣一個留在城里,一個只好回了鄉(xiāng)下。由賣菜的故事想到工作中其實也離不開精益求精做事的態(tài)度和方式。就是比別人多做一點點,沒有人阻擋“你每天都進步一點點”在工作中,你收獲的不僅僅是工資,還有發(fā)展的機會、鍛煉的機會。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幫助。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六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打開封面引入眼簾的只是這么一句簡單的話語。是的,人生本來就是苦的沒什么可抱怨,做一個樂觀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時時開心,盡量做吧。
書中說的是和佛有些關(guān)系的哲理(暫且稱做哲理吧),其實佛并不是我們很多人所謂的迷信的東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學至少是一種能修身養(yǎng)性的學問,當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謂的那些迷信。前幾天和朋友說起這事,討論到佛似乎和現(xiàn)實社會矛盾,佛講究的是一些與世無爭之類的,而現(xiàn)實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須去競爭,所謂適者生存。我們只能在這樣的社會中爭我們該爭取的,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如書中說的,活要活的有意義,人生不是用來虛度的。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許吧,要是想著人生本來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兒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高興,不好的事兒的時候也沒什么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苦的無可抱怨的。正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苦樂皆有心造,樂觀、悲觀只是一念之間。這段時間經(jīng)歷的事似乎讓我更明白了這句話。其實很多事都是內(nèi)心所想,沒什么太多過不去的,當你一根筋的時候把不算太壞的事來回想著,那么必定痛苦。反過來說,當遇到一些事不太過于想它,試著盡量控制內(nèi)心的時候,其實一切都很快過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間能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試著讓自己變好起來。書中索達吉堪布說的,“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yīng)該太執(zhí)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就是一個夢,有的人夢長些,有的人夢短些,何不讓自己的夢更有意義?”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么用呢?“對于生氣也許這么考慮更好吧,雖然現(xiàn)在很難做到這點,慢慢學習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處事是怎么樣的?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fā)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yǎng)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磿鴷r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發(fā)現(xiàn)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覺得不算別人的隱私,所以聊天的時候可能會和比較好的朋友偶爾提及。想想自己還是錯了,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很多東西都是別人的隱私。我們不該說出來,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好事也都不要說出來,也許說出來了就變得不好了,跟“天機不可泄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對于計劃還沒實現(xiàn)之前,就四處宣揚的話,很容易遇到違緣,半途夭折。世間一切本事無常,所以做事若沒有十拿九穩(wěn)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處說。對于守口如瓶這事,個人還需要多加修養(yǎng)的。
《格言聯(lián)壁》——“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弘一大師也曾說:“吾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哪里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在這里我知道了,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俗話說的好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沒必要到處說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頭,呵呵。
對于不講理之人應(yīng)該學會敷衍,因為我們有時多也躲不開,對于這樣的人可用安忍來對待,或不答話,或隨他所說,暫時隨順。過去了也就好了,沒什么的。
書中關(guān)于“忍”說了這么一句話。忍,是人生中最難修的。看過后回想起來真的如此,很多時候遇到不開心或者被人說幾句等,脾氣立馬就上來了,根本忍不住。所謂“忍字高來忍字高,忍字頭上一把刀?!比桃芙?jīng)得起考驗。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經(jīng)歷多少這樣的考驗,慢慢來吧。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說了“生死事大,早做準備”。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也是學佛的。我同樣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這樣的生活豈不是很有意義,雖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過試著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吧。不求跟他一樣偉大,但求問心無愧。關(guān)心身邊的人,祝福對我們好或者傷害過我們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侶即使最終沒走到一塊兒,我們也祝福她們吧,替她們祈福。一切隨緣,當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過一個輪回。我們會更加珍惜現(xiàn)有的一切。
書中很多關(guān)于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東西,只是現(xiàn)在還很多無法理解,無法都進入自己的腦袋。我也不想說全部都很快就能領(lǐng)悟,也許沒過多久很多內(nèi)容就忘記了,所以還是寫下來幫助自己記憶一些。雖不能全部記下,但有點滴也許已經(jīng)足夠。關(guān)于這些內(nèi)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么,如果能幫助到你們當然是我的榮幸了。至于提到的佛,如果抱著迷信的態(tài)度去認識它,那么最好還是不要接觸,小心走火入魔,哈哈(說句玩笑話)。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七
讀了著名上師索達吉堪布所著的《苦才是人生》,上師以簡明又富有甚深含義的言詞,闡述了苦與樂的真諦,以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導我們?nèi)绾潍@得快樂、解脫痛苦,讓我獲益其中。
苦,人生為什么苦?苦又源于哪里?苦與樂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人們都想要離苦得樂,卻又尋找不到苦的真相。上師開篇講到“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而世人自落地之日的第一聲啼哭開始,就被各種依時而生的苦痛抑遏,并且一生為此苦心孤詣。
我們擁有的、想要取得的'、未曾得到的一切萬事萬物,其實都只是曇花一現(xiàn),致使我們總是在放不下與求不得中焦慮,一直執(zhí)著于一顆被自己蒙蔽的心,卻全然不知亙古不變的只有“什么都在變”。我們即使攥的再緊,結(jié)果只會事與愿違,所有的一切終將不會與自己的靈魂至死不渝,時間不會給任何事物這樣的機會。
上師在文章中寫道:“有智者說,人的奇怪之處太多了,急于成長,然后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后又用金錢換取健康;活著時認為死離自己很遠,臨死時又仿佛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彼裕靼谉o常、接受無常,便是化苦為樂的開始。
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以自己的方式好好活著,即使活著很苦、很累,也要盡最大的努力活下去??墒牵l都不會永遠活著,但絕對會最終死去。為何人們又極度畏懼并且避諱著死亡?因為在人們的意識里,死亡就是走向黑暗,意味著所有一切都終將失去;因為對它無知,所以又毫無準備。我們放不下執(zhí)著的、貪念的所有一切,也沒有辦法解脫對死亡的焦灼迷茫。
佛陀說“到了無可舍棄的境地,就是你超脫生死的時候”,可世人都在取舍之間,惴惴不安的徘徊著、痛苦著。因為我們未曾反觀內(nèi)省,也從來不愿給自己時間覺知自己、明了自己。
文中有一個觀點:“其實,整個世界,全部是我們心的顯現(xiàn)?!敝T多的人一生都在想方設(shè)法看透世人的心,追求著別人的生活,往往忽略了了知自己的內(nèi)心,從來未曾明白過自己。所以漠視著生命的根本,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更不知道最終的歸途在哪里。很多時候,我們對于生命路上的的泥濘耿耿于懷,因為它不僅污染了鞋子,更堵塞了我們的心。我們生氣卻對于泥濘無可奈何,可是我們忘記了本是自己踩到了泥濘,打擾了它的安然,受苦的本是它。所以說,我們忽略的從來都是自己帶給別人的困擾,還妄想通過改變外境、改變別人使自己獲得快樂,最終還是品著無盡的苦果而不自知。
“萬物唯心造”,唯心,唯有內(nèi)心,無心外之法。所以,一切從改變自己的內(nèi)心開始。
快樂從來不是因為得到,而是源于放下。若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領(lǐng)悟這樣一門至深的修心智慧,還有什么苦無可解脫。
在生命這樣一條看似漫長又極其短暫的修行路上,愿我們都能不辜負此生的自己,真正能夠離苦得樂!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八
《苦才是人生》,最初吸引我的是書名,看作者索達吉堪布的簡介:他“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錫于喇榮五明佛學院主管漢僧。因感漢地佛子因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經(jīng)論譯成漢語,并以竅訣方式傳講。二十多年日不缺講,夜不乏譯。”他這種堅毅的精神,幾人能做到?!
當時,正值母親身患癌癥晚期,手術(shù)后住院治療。我一直認為,我的人生是苦的:從小父親不在身邊,跟著姥姥長大,身為老大,一直覺得母親對妹妹疼愛有加,我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guān)心、疼愛,心里有時充滿怨恨、不滿,看著身邊的同學跟母親撒嬌、受寵,滿眼羨慕,常常偷偷落淚,既使周末、過年放假,我也不愿意回家,借各種理由滯留在同學家不愿回去。婚后,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兩個人常因為觀念觀點不同而爭吵不休,我想要的是平淡而和美的日子,既使吃糠咽菜也相敬如賓,那樣我也會感到過的很幸福。可是,不是,既便為了孩子,我也不愿要勉強湊合的婚姻,我斷然離婚。我不相信:母親在父親病逝后能養(yǎng)活我們姐妹四個,我不能養(yǎng)好一個兒子!
母親要養(yǎng)活我們?nèi)?、四個姐妹,沒讓我們凍著、餓著,就該知足吧,哪里還顧得上照顧每個兒女的心情!特別是1987年父親病逝后,沒有工作的母親艱難地供養(yǎng)我和大妹同年上大學,另兩個妹妹尚小,也需要照顧,在我已參加工作能自立的情況下仍然支持我繼續(xù)上大學,這是多么無私的母愛和付出!
我感恩母親,漸漸撫平了我心里的創(chuàng)傷,心柔軟起來,豐富起來,漸漸地充滿了愛的力量,也給了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我不再抗拒母親,不再拒絕回家陪伴她。特別是她在患癌手術(shù)后的四年多時間里,我隔斷了和同學朋友的來往,不再往外跑;周末、假日還有母親住院的日子,我總是靜靜地陪伴在她的身邊,盡可能的照顧她、關(guān)心她,給她做可口的飯菜,聽她嘮叨以前的一切過往舊事,她的要強、好勝、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剛強一生,也是她致病的根源。
自母親患癌以來,我就跟妹妹們說:“誰都不許在母親面前掉一滴眼淚,盡最大的努力挽留母親的生命。四年半的時光,是暗淡無光的日子,我們時刻在惶恐不安中度過,一次次陪伴母親闖過鬼門關(guān),今天不知明天的母親會怎樣,每一天都當做母親的最后一天來過。我常跟母親講:過好每一天,過一天就高興一天,誰也不知明天誰會怎樣。我把兩個因車禍、上吊意外死亡的同學的事兒告訴她,讓她了解生命的無常,看淡生死,要活的開朗樂觀,增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母親在我們面前也從來沒有流露過一絲兒的害怕、畏懼,更沒有唉聲嘆氣、害怕過,一直是堅強地面對病魔。母親跟小妹說,沒想到我能照顧得她這么好,她挺知足的!在最后這四年多時間,是我和三妹陪伴、照顧母親最多,我從沒有再說過任何埋怨母親的話語,只是告訴她非常理解她,沒讓我們凍著、餓著,仍然支持供養(yǎng)我們四個上大學,還要照顧年邁病重的姥爺、姥娘,為他們養(yǎng)老送終,我們都挺感激她的。
母親按照她的想法,在不冷不熱的日子,在我們姐妹四個都在的時候,沒有痛苦地走完她的人生路,離開了這個世界,應(yīng)該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方式。索達吉堪布說:“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人生善變,誰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比松飞铣錆M了艱辛、坎坷,也只有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磨難,才換來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和成熟,“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我們都只看到別人光鮮靚麗的一面,就像冰心老人說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此時的明艷,可當初的芽,卻經(jīng)歷了犧牲的血雨和奮斗的淚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_,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迎來幸福輝煌的人生。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九
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政治與經(jīng)濟,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這學期還有由謝雪梅老師叫我們《哲學與人生》的課。
這學期的課程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這次老師換了教課的方式,讓我們同學制定小組,每次都上去一個人教課,給了我們學生上去演講的機會,也同時鍛煉了我們的能力。
其實,我開始覺得這門課程跟小學的社會還有中學的政治一樣。但是,其實比那些學的都比較的深。老師給我們說了很多大道理,我覺得教會了我很多,是我要學習的,這門課程教會了我們,人生中不可能會一帆風順,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應(yīng)該要面對現(xiàn)實,要好好努力去面對這生活中的困難。還教會了我們每個人做些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也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去做自己能做是事情,認真完成好每一件事。
《做夢的窮人》每天上午11點,都會有一輛耀眼的汽車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車里除了司機,還有一位主人–無人不曉的百萬富翁。
這位百萬富翁發(fā)現(xiàn):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著襤褸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著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萬富翁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讓司機停下車并走到那人的面前說:“請原諒,我不明白你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著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窮人說,“我沒錢、沒家、沒住宅,只得睡在這條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座酒店?!?BR> 百萬富翁覺得很有趣,于是對那人說:“今天晚上我就讓你如愿以償。我為你在酒店訂一間最好的房間,并支付一個月房費。”
幾天后,百萬富翁路過窮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順便問一問他是否覺得很滿意。然而,他發(fā)現(xiàn)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了。
百萬富翁來到公園,詢問窮人為什么要這樣做時,窮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座豪華的酒店,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酒店里,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讀了這個小文章讓我們知道了患得患失是最要不得的,不要讓毫無根據(jù)的想象破壞美好的一切,也不要靠著美好的不存在的東西生存。不管現(xiàn)實如何,積極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才是最佳的選擇。
通過這學期的哲學課,確實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你的缺陷可能是你的優(yōu)勢,不要一味地掩飾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努力使自己的缺陷去迎合世俗,那大可不必,積極面對你的缺陷,放對了地方,那缺陷也就變成了優(yōu)勢。積極地面對周圍的環(huán)境,唯有一顆坦然面對而又積極進取的心。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積極心態(tài)的催生劑,有了希望,又有一顆積極的心,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
關(guān)于人生的話題在我心中一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一向無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說:十五而向?qū)W,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己連而立之年還未經(jīng)歷,又何談不惑(自己封閉一下)。
路遙的《人生》則經(jīng)過小說的故事發(fā)展,展現(xiàn)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于慣性、本能、環(huán)境、也有欲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一樣境遇下經(jīng)過行為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yīng)當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nóng)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xiàn),有活力、勤奮、才華、夢想,在現(xiàn)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xiàn)夢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nèi)心,并最終被沖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nóng)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于追求、熱愛生命、忠于現(xiàn)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完美寄托。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里長大,但成長環(huán)境的不一樣也使他們構(gòu)成了不一樣的性格,女性的黃亞萍任性而敢于追求,男性的克強雖也敢于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說是朋友推薦的,總期望能找到一些什么,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nóng)田里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嘗個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應(yīng)對的是脆弱自己,最強大的是內(nèi)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xiàn)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應(yīng)對成績,成功時要堅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己期望,想想完美未來,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僅有在積累后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通訊干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jié)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jīng)歷會成為他最為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活力,要吃苦耐勞,要敢于折騰,敢于寂寞。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一
相反的,巧珍她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善良體貼,在加林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給他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溫暖,加林之所以會跟她在一起,是因為她溫順可人的性格給了他心靈的慰藉,這份感情萌生在最樸實的土地上,彼此間是最純潔的相愛。對于巧珍的如水般溫柔細膩的愛戀,加林才會感受到如膠似漆的甜蜜。我是一直覺得,加林的這種大男人就應(yīng)該搭配巧珍的這種小女人,愛情中雙方的性格就應(yīng)該在總體上呈現(xiàn)互補的狀態(tài)。
至于加林他的選擇——拋棄了巧珍,跟亞萍在一起,想必是自有道理的加林壓根兒是一個事業(yè)型的男人,前途對于他來說比愛情更加重要,不然他也不會棄巧珍而去了。對于理想的追求太強烈了,致使他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首要考慮到的都是他的工作。在這一層面上,亞萍毋庸置疑是比巧珍更加的出色,不管是家庭背景。思想文化,還是性格上,都對加林在城市中一展抱負的理想非常有利,況且他本身對她也頗有感覺,在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后,機會對于他來說就更加難能可貴了,因此胸懷大志的他又怎會不作出如此的抉擇,這無疑不是事業(yè)愛情雙豐收啰!我是覺得,放棄一份真情,去選擇遠大的前途,這對于男人來說,是很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發(fā)生在女人身上的話,我會持保留意見啰!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二
暑假期間,在書店閑逛,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以書中的第一頁下面有句話“只要方法得當,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英才。”讓我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好奇,感覺對學生教育應(yīng)該會有幫助,作為一名教師,培養(yǎng)人才是我們的職責,責任重大,但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必須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教學方法,更好的指導學生。雖然不能夠向書上說的那樣,把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英才,但是,我希望書中的教學方法,能夠適用現(xiàn)在的教育,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書中,王金戰(zhàn)老師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用生活中一個個教育案例,分析了應(yīng)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方法方式的不同,并根據(jù)當前的教育背景,通過范例,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實現(xiàn)應(yīng)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深刻認識到做一個社會認同的優(yōu)秀教師不僅要講好課本知識,還要學會與學生溝通,對其疏導;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素質(zhì)。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與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明白了原來教師也是那么多的壓力和挑戰(zhàn)性。我要通過這本書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與教育水平,更好的實現(xiàn)應(yīng)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密切結(jié)合,讓每個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從王金戰(zhàn)老師的講述中,我認識到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要先從心態(tài)入手。心態(tài)包括態(tài)度和心理。態(tài)度是否端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勁頭。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說白了也就是為什么學,為誰學。這需要老師的疏導,學生家長的配合。心理因素也是制約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王金戰(zhàn)老師說,“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后,便成了“差生”。久而久之,差生心理上就產(chǎn)生了自卑,對任何事情都有抵觸和悲觀情緒,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從而形成了“差生”這么一個惡性循環(huán)。王金戰(zhàn)老師說,讓一個“差生”變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強項,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讓他反復享受成功的喜悅,“差生”就會轉(zhuǎn)化為優(yōu)秀。這就要老師善于從心理上疏導,讓差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擺脫心理陰影,建立自信心,這是心理疏導的關(guān)鍵。
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要著重從小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質(zhì)。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一定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無畏挫折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就是說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從小就要學會面對挫折,面對隨時襲來的打擊和痛苦,并且具有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會因為不能忍受失敗而便的平庸,能夠知難而上,越挫越勇。這種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與家長的相互配合。作為家長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給孩子壓力的同時,多給予孩子動力,面對失敗,多鼓勵,少批評。作為老師要善于觀察,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因人施教。多培養(yǎng)孩子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面對學生的失敗,多引導幫助,多說理,少批評教育,讓學生在認識到自身不足的同時,也能看到彌補不足的希望。
王金戰(zhàn)老師在《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育實踐方法與案例,讓我看到了自身與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也讓我掌握了一些教育學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我相信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面對不同的學生,能夠因材施教,努力培養(yǎng)孩子健康全面成長,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三
一、優(yōu)秀從心態(tài)開始。
二、走出挫折,從發(fā)掘孩子的強項開始。
項夸大,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才能讓孩子自己找到優(yōu)點,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還是有用的,更努力的學習。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教師。一個好家長,一個好教師,能夠發(fā)掘出孩子的潛能和長項,克服弱點,把孩子帶到陽光地帶。
為了我們的學生,為了自己的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每一個孩子都帶到陽光地帶,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四
初識于丹源于她的《論語心得》。對于《論語》并不陌生,以前因教學的需要讀過好多遍,甚至能把其中的每句話都能作直白的現(xiàn)代文直譯,總覺得這部語錄中的語句確實能給人以思考和啟示,總覺得是高不可及的,必須仰視它。而在于丹眼里,《論語》要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坐標。這種觀點對于《論語》的每一個讀者來說,不是任何一個讀者所能參透的境界。于丹對《論語》的解讀和認識,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論語》本身所顯現(xiàn)的道理,而是更多的融入了現(xiàn)代一些生活化、人文化的東西。這種融入是和作者的生活歷練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這種歷練才能讓她以獨特的視角用深刻、從容、淡定的目光來闡釋我們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她的心得中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人生箴言,透過她的心得來從容面對人生的是是非非。
在于丹的心得中,最讓我感慨的是她對《論語》中的人生之道的闡釋。
杜甫說:“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眲⒂礤a說:“人世機會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的發(fā)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比松邢蓿匀挥篮?,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帶給人們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你愴然泣下。更讓您明白在這天地幽幽,物序流轉(zhuǎn)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渺小的,轉(zhuǎn)瞬即逝的生命,我們需要一種什么樣的人生規(guī)劃呢?無論是誰面對這個問題對是難以回答的,因為這種規(guī)劃是艱難,其本身就已經(jīng)意味著舍棄了很多。我們是否沉思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只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每個1人也就把這段借來的時光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將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
于丹說:“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地從這個世界收集他所需要說的東西,比如經(jīng)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沒物質(zhì)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人三十歲以后就要開始學著用減法來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舍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笔茄?,我們的心靈就像一棟新房子,人剛剛搬進去的時候,都想著把所有的家具和裝飾擺在里面,結(jié)果到最后發(fā)現(xiàn)這個家擺的像一個胡同一樣,反而沒有地方放自己了。這就被物質(zhì)的東西奴役了。而學著做減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棄掉,不想做的事情拒絕了,不想掙的錢不要了。當敢于舍棄,知道如何舍棄的時候,你的人生才算真正接近不惑的狀態(tài)。
于丹認為“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地按照中庸之道去思考,行事。告訴我們,即使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應(yīng)該在一個坐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yīng)有的位置。中庸之道是通往極高明境界的一種適當?shù)姆椒?。正如古人所說,是“絢爛之極而歸于平淡”,回顧我們的來路,在我們二十歲、三十歲的時候,曾經(jīng)風發(fā)過,現(xiàn)在走到不惑之年,生活的歷練,人生的滄桑,讓我們每一個能靜下心來思考的人,能從曾經(jīng)做過的“加法”中,汲取到讓自己心靈沉淀、從容的養(yǎng)分,步履蹣跚地慢慢學會淡定地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這才會表現(xiàn)出真正的淡定和從容。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一
最近閱讀了一本書《苦才是人生》,這本書是由著名的藏傳佛教大師索達吉堪布所著。作者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句話:“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達吉堪布—藏地偉大的佛學上師,被譽為“當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會有低谷,磕磕絆絆也是尋常之事??嚯y,它是障礙,是難關(guān);卻也是機遇,是挑戰(zhàn),關(guān)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你把苦難當成修行,當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zhàn)勝它,其實并不難!
大師書中這樣寫道:“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彼鬟_吉堪布上師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并不是由外境決定的。在我們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環(huán)境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所有工作中的煩惱與不快歸根于工作崗位的不好,卻較少捫心自問:我的心境怎么啦?堪布上師告訴我們,與其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倒不如靜下來調(diào)伏自心。因為,這比什么都管用!人生在世,要學會調(diào)心,要學會知足常樂,多點阿q精神。
作為收費行業(yè)的我們,總是會受到各式各樣的刁難以及委屈,司機的刁蠻、胡攪蠻纏,以及對收費政策的不理解,對我們的不尊重所產(chǎn)生的各種侮辱行為。這種種都是讓我們不停煩惱與抱怨的話題。面對這種工作上的“苦難”,我們要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學會如何去面對這種種委屈和刁難。記得,以前有位同事,無論碰到怎么樣的惡劣的司機都不會去發(fā)脾氣,我們就問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說了句另我至今難忘的一句話:“為什么要用他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就是面對“苦難”,所給出的不同態(tài)度——有的人始終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對,而有的人卻因為他人的過失,產(chǎn)生委屈、憤怒或者失望的各種負面情緒。而你這態(tài)度的一些微不同往往決定了最后,你是打敗苦難還是被苦難所打敗。比較欣賞書中那位國王夢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對于種種得失榮辱,用不著放在心上,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的?!?BR> 苦與樂,一切皆由心造。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是人生的一種。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二
《苦才是人生》,最初吸引我的是書名,看作者索達吉堪布的簡介:他“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錫于喇榮五明佛學院主管漢僧。因感漢地佛子因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經(jīng)論譯成漢語,并以竅訣方式傳講。二十多年日不缺講,夜不乏譯?!彼@種堅毅的精神,幾人能做到?!
當時,正值母親身患癌癥晚期,手術(shù)后住院治療。我一直認為,我的人生是苦的:從小父親不在身邊,跟著姥姥長大,身為老大,一直覺得母親對妹妹疼愛有加,我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guān)心、疼愛,心里有時充滿怨恨、不滿,看著身邊的同學跟母親撒嬌、受寵,滿眼羨慕,常常偷偷落淚,既使周末、過年放假,我也不愿意回家,借各種理由滯留在同學家不愿回去?;楹?,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兩個人常因為觀念觀點不同而爭吵不休,我想要的是平淡而和美的日子,既使吃糠咽菜也相敬如賓,那樣我也會感到過的很幸福??墒?,不是,既便為了孩子,我也不愿要勉強湊合的婚姻,我斷然離婚。我不相信:母親在父親病逝后能養(yǎng)活我們姐妹四個,我不能養(yǎng)好一個兒子!
母親要養(yǎng)活我們?nèi)?、四個姐妹,沒讓我們凍著、餓著,就該知足吧,哪里還顧得上照顧每個兒女的心情!特別是1987年父親病逝后,沒有工作的母親艱難地供養(yǎng)我和大妹同年上大學,另兩個妹妹尚小,也需要照顧,在我已參加工作能自立的情況下仍然支持我繼續(xù)上大學,這是多么無私的母愛和付出!
我感恩母親,漸漸撫平了我心里的創(chuàng)傷,心柔軟起來,豐富起來,漸漸地充滿了愛的力量,也給了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我不再抗拒母親,不再拒絕回家陪伴她。特別是她在患癌手術(shù)后的四年多時間里,我隔斷了和同學朋友的來往,不再往外跑;周末、假日還有母親住院的日子,我總是靜靜地陪伴在她的身邊,盡可能的照顧她、關(guān)心她,給她做可口的飯菜,聽她嘮叨以前的一切過往舊事,她的要強、好勝、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剛強一生,也是她致病的根源。
自母親患癌以來,我就跟妹妹們說:“誰都不許在母親面前掉一滴眼淚,盡最大的努力挽留母親的生命。四年半的時光,是暗淡無光的日子,我們時刻在惶恐不安中度過,一次次陪伴母親闖過鬼門關(guān),今天不知明天的母親會怎樣,每一天都當做母親的最后一天來過。我常跟母親講:過好每一天,過一天就高興一天,誰也不知明天誰會怎樣。我把兩個因車禍、上吊意外死亡的同學的事兒告訴她,讓她了解生命的無常,看淡生死,要活的開朗樂觀,增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母親在我們面前也從來沒有流露過一絲兒的害怕、畏懼,更沒有唉聲嘆氣、害怕過,一直是堅強地面對病魔。
母親跟小妹說,沒想到我能照顧得她這么好,她挺知足的!在最后這四年多時間,是我和三妹陪伴、照顧母親最多,我從沒有再說過任何埋怨母親的話語,只是告訴她非常理解她,沒讓我們凍著、餓著,仍然支持供養(yǎng)我們四個上大學,還要照顧年邁病重的姥爺、姥娘,為他們養(yǎng)老送終,我們都挺感激她的。
母親按照她的想法,在不冷不熱的日子,在我們姐妹四個都在的時候,沒有痛苦地走完她的人生路,離開了這個世界,應(yīng)該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方式。
索達吉堪布說:“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人生善變,誰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比松飞铣錆M了艱辛、坎坷,也只有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磨難,才換來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和成熟,“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我們都只看到別人光鮮靚麗的一面,就像冰心老人說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此時的明艷,可當初的芽,卻經(jīng)歷了犧牲的血雨和奮斗的淚泉。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三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打開封面引入眼簾的只是這么一句簡單的話語。是的,人生本來就是苦的沒什么可抱怨,做一個樂觀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時時開心,盡量做吧。
書中說的是和佛有些關(guān)系的哲理(暫且稱做哲理吧),其實佛并不是我們很多人所謂的迷信的東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學至少是一種能修身養(yǎng)性的學問,當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謂的那些迷信。前幾天和朋友說起這事,討論到佛似乎和現(xiàn)實社會矛盾,佛講究的是一些與世無爭之類的,而現(xiàn)實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須去競爭,所謂適者生存。我們只能在這樣的社會中爭我們該爭取的,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如書中說的,活要活的有意義,人生不是用來虛度的。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許吧,要是想著人生本來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兒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高興,不好的事兒的時候也沒什么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苦的無可抱怨的。正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比嗽趺椿畈拍懿煌纯?苦樂皆有心造,樂觀、悲觀只是一念之間。這段時間經(jīng)歷的事似乎讓我更明白了這句話。其實很多事都是內(nèi)心所想,沒什么太多過不去的,當你一根筋的時候把不算太壞的事來回想著,那么必定痛苦。
反過來說,當遇到一些事不太過于想它,試著盡量控制內(nèi)心的時候,其實一切都很快過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間能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試著讓自己變好起來。書中索達吉堪布說的,“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yīng)該太執(zhí)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就是一個夢,有的人夢長些,有的人夢短些,何不讓自己的夢更有意義?”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么用呢?“對于生氣也許這么考慮更好吧,雖然現(xiàn)在很難做到這點,慢慢學習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處事是怎么樣的?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fā)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yǎng)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看書時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發(fā)現(xiàn)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覺得不算別人的隱私,所以聊天的時候可能會和比較好的朋友偶爾提及。想想自己還是錯了,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很多東西都是別人的隱私。我們不該說出來,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好事也都不要說出來,也許說出來了就變得不好了,跟“天機不可泄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對于計劃還沒實現(xiàn)之前,就四處宣揚的話,很容易遇到違緣,半途夭折。世間一切本事無常,所以做事若沒有十拿九穩(wěn)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處說。對于守口如瓶這事,個人還需要多加修養(yǎng)的。
《格言聯(lián)壁》——“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弘一大師也曾說:“吾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哪里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在這里我知道了,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俗話說的好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沒必要到處說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頭,呵呵。
對于不講理之人應(yīng)該學會敷衍,因為我們有時多也躲不開,對于這樣的人可用安忍來對待,或不答話,或隨他所說,暫時隨順。過去了也就好了,沒什么的。
書中關(guān)于“忍”說了這么一句話。忍,是人生中最難修的。看過后回想起來真的如此,很多時候遇到不開心或者被人說幾句等,脾氣立馬就上來了,根本忍不住。所謂“忍字高來忍字高,忍字頭上一把刀?!比桃芙?jīng)得起考驗。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經(jīng)歷多少這樣的考驗,慢慢來吧。
書的后面有一章是很有意義的,說到:父母就是菩薩。正如索大吉大師所說,我們孝養(yǎng)父母的時間,每天都在遞減,如果不能及時盡孝,以后定會終身遺憾。“孝”字的結(jié)構(gòu),上是“老”,下是“子”,本義是子女應(yīng)把父母頂在頭上,可現(xiàn)在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呢?對于這個我也反思過很多次,自己也會偶爾對父母發(fā)脾氣,經(jīng)常惹他們生氣,甚至有時候惡語傷人,這就是大不敬。很多做子女的也許也會這樣,因為對于最親近的人,我們都理所應(yīng)當?shù)恼J為說說無妨之類的。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說了“生死事大,早做準備”。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也是學佛的。我同樣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這樣的生活豈不是很有意義,雖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過試著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吧。不求跟他一樣偉大,但求問心無愧。關(guān)心身邊的人,祝福對我們好或者傷害過我們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侶即使最終沒走到一塊兒,我們也祝福她們吧,替她們祈福。一切隨緣,當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過一個輪回。我們會更加珍惜現(xiàn)有的一切。
書中很多關(guān)于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東西,只是現(xiàn)在還很多無法理解,無法都進入自己的腦袋。我也不想說全部都很快就能領(lǐng)悟,也許沒過多久很多內(nèi)容就忘記了,所以還是寫下來幫助自己記憶一些。雖不能全部記下,但有點滴也許已經(jīng)足夠。關(guān)于這些內(nèi)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么,如果能幫助到你們當然是我的榮幸了。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四
作者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句話:“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BR> 索達吉堪布—藏地偉大的佛學上師,被譽為“當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會有低谷,磕磕絆絆也是尋常之事??嚯y,它是障礙,是難關(guān);卻也是機遇,是挑戰(zhàn),關(guān)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你把苦難當成修行,當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zhàn)勝它,其實并不難!
因為,這比什么都管用!人生在世,要學會調(diào)心,要學會知足常樂,多點阿q精神。
作為收費行業(yè)的我們,總是會受到各式各樣的刁難以及委屈,司機的.刁蠻、胡攪蠻纏,以及對收費政策的不理解,對我們的不尊重所產(chǎn)生的各種侮辱行為。這種種都是讓我們不停煩惱與抱怨的話題。面對這種工作上的“苦難”,我們要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學會如何去面對這種種委屈和刁難。記得,以前有位同事,無論碰到怎么樣的惡劣的司機都不會去發(fā)脾氣,我們就問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說了句另我至今難忘的一句話:“為什么要用他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就是面對“苦難”,所給出的不同態(tài)度——有的人始終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對,而有的人卻因為他人的過失,產(chǎn)生委屈、憤怒或者失望的各種負面情緒。而你這態(tài)度的一些微不同往往決定了最后,你是打敗苦難還是被苦難所打敗。比較欣賞書中那位國王夢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對于種種得失榮辱,用不著放在心上,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的?!?BR> 苦與樂,一切皆由心造。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書中還有很多令人尋味的道理,我們要慢慢去學習去品味。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五
各位領(lǐng)導同事們大家好:
我看了一本書《勝任才是硬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概括了五個主題:一、不找借口找方法,勝任才是硬道理。二、功勞重于苦勞,結(jié)果重于過程。三、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四、“適”者生存,“試”者成功。五、終身受雇力,鑄造金飯碗。
每天賣菜時,成功的賣菜人都要拿出一點點時間把黃菜葉子和爛根去掉,把菜弄得水靈靈的;失敗的`賣菜人卻從來不理會這一點,他認為賣菜怎么可能會沒有黃葉子爛菜根呢!每天賣菜時,成功的賣菜人總是把菜攤收拾的規(guī)規(guī)矩矩,把菜擺的整整齊齊,讓人看著就舒服,失敗的賣菜人就不一樣了把菜往地上一攤,愛怎樣就怎樣!成功的賣菜人都會多賣半小時,努力把菜賣出去,失敗的賣菜人就無所謂了,今天賣不動,還可以明天再賣,就這樣一個留在城里,一個只好回了鄉(xiāng)下。由賣菜的故事想到工作中其實也離不開精益求精做事的態(tài)度和方式。就是比別人多做一點點,沒有人阻擋“你每天都進步一點點”在工作中,你收獲的不僅僅是工資,還有發(fā)展的機會、鍛煉的機會。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幫助。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六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打開封面引入眼簾的只是這么一句簡單的話語。是的,人生本來就是苦的沒什么可抱怨,做一個樂觀者活下去就挺好。不能時時開心,盡量做吧。
書中說的是和佛有些關(guān)系的哲理(暫且稱做哲理吧),其實佛并不是我們很多人所謂的迷信的東西,在我的理解中佛學至少是一種能修身養(yǎng)性的學問,當真正了解后就知道并不是所謂的那些迷信。前幾天和朋友說起這事,討論到佛似乎和現(xiàn)實社會矛盾,佛講究的是一些與世無爭之類的,而現(xiàn)實中需要生活下去必須去競爭,所謂適者生存。我們只能在這樣的社會中爭我們該爭取的,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如書中說的,活要活的有意義,人生不是用來虛度的。
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也許吧,要是想著人生本來就是苦的,那么有什么好事兒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高興,不好的事兒的時候也沒什么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苦的無可抱怨的。正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苦樂皆有心造,樂觀、悲觀只是一念之間。這段時間經(jīng)歷的事似乎讓我更明白了這句話。其實很多事都是內(nèi)心所想,沒什么太多過不去的,當你一根筋的時候把不算太壞的事來回想著,那么必定痛苦。反過來說,當遇到一些事不太過于想它,試著盡量控制內(nèi)心的時候,其實一切都很快過去,人不能太一根筋。一念之間能改變我們的心態(tài),試著讓自己變好起來。書中索達吉堪布說的,“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yīng)該太執(zhí)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就是一個夢,有的人夢長些,有的人夢短些,何不讓自己的夢更有意義?”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么用呢?“對于生氣也許這么考慮更好吧,雖然現(xiàn)在很難做到這點,慢慢學習吧。人生不可能那么完美,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佛的處事是怎么樣的?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fā)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yǎng)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磿鴷r候自我反省了一下下,發(fā)現(xiàn)之前有些小事,可能自己覺得不算別人的隱私,所以聊天的時候可能會和比較好的朋友偶爾提及。想想自己還是錯了,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很多東西都是別人的隱私。我們不該說出來,即使是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好事也都不要說出來,也許說出來了就變得不好了,跟“天機不可泄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對于計劃還沒實現(xiàn)之前,就四處宣揚的話,很容易遇到違緣,半途夭折。世間一切本事無常,所以做事若沒有十拿九穩(wěn)的把握,最好先不要到處說。對于守口如瓶這事,個人還需要多加修養(yǎng)的。
《格言聯(lián)壁》——“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弘一大師也曾說:“吾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哪里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在這里我知道了,見別人短處,請勿輕易揭露。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俗話說的好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沒必要到處說人家的是非。所以管住自己的舌頭,呵呵。
對于不講理之人應(yīng)該學會敷衍,因為我們有時多也躲不開,對于這樣的人可用安忍來對待,或不答話,或隨他所說,暫時隨順。過去了也就好了,沒什么的。
書中關(guān)于“忍”說了這么一句話。忍,是人生中最難修的。看過后回想起來真的如此,很多時候遇到不開心或者被人說幾句等,脾氣立馬就上來了,根本忍不住。所謂“忍字高來忍字高,忍字頭上一把刀?!比桃芙?jīng)得起考驗。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知要經(jīng)歷多少這樣的考驗,慢慢來吧。
生老病死都有福,苦才是人生中說了“生死事大,早做準備”。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也是學佛的。我同樣敬佩他,他能把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當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這樣的生活豈不是很有意義,雖然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不過試著靠近吧。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在了,也不會留下太多的遺憾吧。不求跟他一樣偉大,但求問心無愧。關(guān)心身邊的人,祝福對我們好或者傷害過我們的所有人。如果是情侶即使最終沒走到一塊兒,我們也祝福她們吧,替她們祈福。一切隨緣,當知道生死是福,明白生老病死只不過一個輪回。我們會更加珍惜現(xiàn)有的一切。
書中很多關(guān)于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東西,只是現(xiàn)在還很多無法理解,無法都進入自己的腦袋。我也不想說全部都很快就能領(lǐng)悟,也許沒過多久很多內(nèi)容就忘記了,所以還是寫下來幫助自己記憶一些。雖不能全部記下,但有點滴也許已經(jīng)足夠。關(guān)于這些內(nèi)容,希望看到的朋友可以懂得些什么,如果能幫助到你們當然是我的榮幸了。至于提到的佛,如果抱著迷信的態(tài)度去認識它,那么最好還是不要接觸,小心走火入魔,哈哈(說句玩笑話)。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七
讀了著名上師索達吉堪布所著的《苦才是人生》,上師以簡明又富有甚深含義的言詞,闡述了苦與樂的真諦,以為人處世的道理教導我們?nèi)绾潍@得快樂、解脫痛苦,讓我獲益其中。
苦,人生為什么苦?苦又源于哪里?苦與樂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人們都想要離苦得樂,卻又尋找不到苦的真相。上師開篇講到“且不論生、老、病、死都是苦,單單在日常生活中,就難免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而世人自落地之日的第一聲啼哭開始,就被各種依時而生的苦痛抑遏,并且一生為此苦心孤詣。
我們擁有的、想要取得的'、未曾得到的一切萬事萬物,其實都只是曇花一現(xiàn),致使我們總是在放不下與求不得中焦慮,一直執(zhí)著于一顆被自己蒙蔽的心,卻全然不知亙古不變的只有“什么都在變”。我們即使攥的再緊,結(jié)果只會事與愿違,所有的一切終將不會與自己的靈魂至死不渝,時間不會給任何事物這樣的機會。
上師在文章中寫道:“有智者說,人的奇怪之處太多了,急于成長,然后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后又用金錢換取健康;活著時認為死離自己很遠,臨死時又仿佛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彼裕靼谉o常、接受無常,便是化苦為樂的開始。
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以自己的方式好好活著,即使活著很苦、很累,也要盡最大的努力活下去??墒牵l都不會永遠活著,但絕對會最終死去。為何人們又極度畏懼并且避諱著死亡?因為在人們的意識里,死亡就是走向黑暗,意味著所有一切都終將失去;因為對它無知,所以又毫無準備。我們放不下執(zhí)著的、貪念的所有一切,也沒有辦法解脫對死亡的焦灼迷茫。
佛陀說“到了無可舍棄的境地,就是你超脫生死的時候”,可世人都在取舍之間,惴惴不安的徘徊著、痛苦著。因為我們未曾反觀內(nèi)省,也從來不愿給自己時間覺知自己、明了自己。
文中有一個觀點:“其實,整個世界,全部是我們心的顯現(xiàn)?!敝T多的人一生都在想方設(shè)法看透世人的心,追求著別人的生活,往往忽略了了知自己的內(nèi)心,從來未曾明白過自己。所以漠視著生命的根本,看不清生命的真相,更不知道最終的歸途在哪里。很多時候,我們對于生命路上的的泥濘耿耿于懷,因為它不僅污染了鞋子,更堵塞了我們的心。我們生氣卻對于泥濘無可奈何,可是我們忘記了本是自己踩到了泥濘,打擾了它的安然,受苦的本是它。所以說,我們忽略的從來都是自己帶給別人的困擾,還妄想通過改變外境、改變別人使自己獲得快樂,最終還是品著無盡的苦果而不自知。
“萬物唯心造”,唯心,唯有內(nèi)心,無心外之法。所以,一切從改變自己的內(nèi)心開始。
快樂從來不是因為得到,而是源于放下。若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領(lǐng)悟這樣一門至深的修心智慧,還有什么苦無可解脫。
在生命這樣一條看似漫長又極其短暫的修行路上,愿我們都能不辜負此生的自己,真正能夠離苦得樂!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八
《苦才是人生》,最初吸引我的是書名,看作者索達吉堪布的簡介:他“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錫于喇榮五明佛學院主管漢僧。因感漢地佛子因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經(jīng)論譯成漢語,并以竅訣方式傳講。二十多年日不缺講,夜不乏譯。”他這種堅毅的精神,幾人能做到?!
當時,正值母親身患癌癥晚期,手術(shù)后住院治療。我一直認為,我的人生是苦的:從小父親不在身邊,跟著姥姥長大,身為老大,一直覺得母親對妹妹疼愛有加,我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guān)心、疼愛,心里有時充滿怨恨、不滿,看著身邊的同學跟母親撒嬌、受寵,滿眼羨慕,常常偷偷落淚,既使周末、過年放假,我也不愿意回家,借各種理由滯留在同學家不愿回去。婚后,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兩個人常因為觀念觀點不同而爭吵不休,我想要的是平淡而和美的日子,既使吃糠咽菜也相敬如賓,那樣我也會感到過的很幸福。可是,不是,既便為了孩子,我也不愿要勉強湊合的婚姻,我斷然離婚。我不相信:母親在父親病逝后能養(yǎng)活我們姐妹四個,我不能養(yǎng)好一個兒子!
母親要養(yǎng)活我們?nèi)?、四個姐妹,沒讓我們凍著、餓著,就該知足吧,哪里還顧得上照顧每個兒女的心情!特別是1987年父親病逝后,沒有工作的母親艱難地供養(yǎng)我和大妹同年上大學,另兩個妹妹尚小,也需要照顧,在我已參加工作能自立的情況下仍然支持我繼續(xù)上大學,這是多么無私的母愛和付出!
我感恩母親,漸漸撫平了我心里的創(chuàng)傷,心柔軟起來,豐富起來,漸漸地充滿了愛的力量,也給了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我不再抗拒母親,不再拒絕回家陪伴她。特別是她在患癌手術(shù)后的四年多時間里,我隔斷了和同學朋友的來往,不再往外跑;周末、假日還有母親住院的日子,我總是靜靜地陪伴在她的身邊,盡可能的照顧她、關(guān)心她,給她做可口的飯菜,聽她嘮叨以前的一切過往舊事,她的要強、好勝、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剛強一生,也是她致病的根源。
自母親患癌以來,我就跟妹妹們說:“誰都不許在母親面前掉一滴眼淚,盡最大的努力挽留母親的生命。四年半的時光,是暗淡無光的日子,我們時刻在惶恐不安中度過,一次次陪伴母親闖過鬼門關(guān),今天不知明天的母親會怎樣,每一天都當做母親的最后一天來過。我常跟母親講:過好每一天,過一天就高興一天,誰也不知明天誰會怎樣。我把兩個因車禍、上吊意外死亡的同學的事兒告訴她,讓她了解生命的無常,看淡生死,要活的開朗樂觀,增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母親在我們面前也從來沒有流露過一絲兒的害怕、畏懼,更沒有唉聲嘆氣、害怕過,一直是堅強地面對病魔。母親跟小妹說,沒想到我能照顧得她這么好,她挺知足的!在最后這四年多時間,是我和三妹陪伴、照顧母親最多,我從沒有再說過任何埋怨母親的話語,只是告訴她非常理解她,沒讓我們凍著、餓著,仍然支持供養(yǎng)我們四個上大學,還要照顧年邁病重的姥爺、姥娘,為他們養(yǎng)老送終,我們都挺感激她的。
母親按照她的想法,在不冷不熱的日子,在我們姐妹四個都在的時候,沒有痛苦地走完她的人生路,離開了這個世界,應(yīng)該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方式。索達吉堪布說:“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人生善變,誰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比松飞铣錆M了艱辛、坎坷,也只有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磨難,才換來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和成熟,“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我們都只看到別人光鮮靚麗的一面,就像冰心老人說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此時的明艷,可當初的芽,卻經(jīng)歷了犧牲的血雨和奮斗的淚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_,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迎來幸福輝煌的人生。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九
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政治與經(jīng)濟,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這學期還有由謝雪梅老師叫我們《哲學與人生》的課。
這學期的課程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這次老師換了教課的方式,讓我們同學制定小組,每次都上去一個人教課,給了我們學生上去演講的機會,也同時鍛煉了我們的能力。
其實,我開始覺得這門課程跟小學的社會還有中學的政治一樣。但是,其實比那些學的都比較的深。老師給我們說了很多大道理,我覺得教會了我很多,是我要學習的,這門課程教會了我們,人生中不可能會一帆風順,有好的也有壞的,我們應(yīng)該要面對現(xiàn)實,要好好努力去面對這生活中的困難。還教會了我們每個人做些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也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去做自己能做是事情,認真完成好每一件事。
《做夢的窮人》每天上午11點,都會有一輛耀眼的汽車穿過紐約市的中心公園。車里除了司機,還有一位主人–無人不曉的百萬富翁。
這位百萬富翁發(fā)現(xiàn):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著襤褸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盯著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萬富翁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讓司機停下車并走到那人的面前說:“請原諒,我不明白你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著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窮人說,“我沒錢、沒家、沒住宅,只得睡在這條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都夢到住進了那座酒店?!?BR> 百萬富翁覺得很有趣,于是對那人說:“今天晚上我就讓你如愿以償。我為你在酒店訂一間最好的房間,并支付一個月房費。”
幾天后,百萬富翁路過窮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順便問一問他是否覺得很滿意。然而,他發(fā)現(xiàn)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園的凳子上了。
百萬富翁來到公園,詢問窮人為什么要這樣做時,窮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座豪華的酒店,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酒店里,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
”讀了這個小文章讓我們知道了患得患失是最要不得的,不要讓毫無根據(jù)的想象破壞美好的一切,也不要靠著美好的不存在的東西生存。不管現(xiàn)實如何,積極面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才是最佳的選擇。
通過這學期的哲學課,確實讓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你的缺陷可能是你的優(yōu)勢,不要一味地掩飾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努力使自己的缺陷去迎合世俗,那大可不必,積極面對你的缺陷,放對了地方,那缺陷也就變成了優(yōu)勢。積極地面對周圍的環(huán)境,唯有一顆坦然面對而又積極進取的心。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積極心態(tài)的催生劑,有了希望,又有一顆積極的心,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
關(guān)于人生的話題在我心中一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一向無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說:十五而向?qū)W,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己連而立之年還未經(jīng)歷,又何談不惑(自己封閉一下)。
路遙的《人生》則經(jīng)過小說的故事發(fā)展,展現(xiàn)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于慣性、本能、環(huán)境、也有欲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一樣境遇下經(jīng)過行為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yīng)當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nóng)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xiàn),有活力、勤奮、才華、夢想,在現(xiàn)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xiàn)夢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nèi)心,并最終被沖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nóng)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于追求、熱愛生命、忠于現(xiàn)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完美寄托。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里長大,但成長環(huán)境的不一樣也使他們構(gòu)成了不一樣的性格,女性的黃亞萍任性而敢于追求,男性的克強雖也敢于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說是朋友推薦的,總期望能找到一些什么,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nóng)田里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嘗個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應(yīng)對的是脆弱自己,最強大的是內(nèi)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xiàn)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應(yīng)對成績,成功時要堅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己期望,想想完美未來,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僅有在積累后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通訊干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jié)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jīng)歷會成為他最為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活力,要吃苦耐勞,要敢于折騰,敢于寂寞。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一
相反的,巧珍她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善良體貼,在加林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給他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溫暖,加林之所以會跟她在一起,是因為她溫順可人的性格給了他心靈的慰藉,這份感情萌生在最樸實的土地上,彼此間是最純潔的相愛。對于巧珍的如水般溫柔細膩的愛戀,加林才會感受到如膠似漆的甜蜜。我是一直覺得,加林的這種大男人就應(yīng)該搭配巧珍的這種小女人,愛情中雙方的性格就應(yīng)該在總體上呈現(xiàn)互補的狀態(tài)。
至于加林他的選擇——拋棄了巧珍,跟亞萍在一起,想必是自有道理的加林壓根兒是一個事業(yè)型的男人,前途對于他來說比愛情更加重要,不然他也不會棄巧珍而去了。對于理想的追求太強烈了,致使他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首要考慮到的都是他的工作。在這一層面上,亞萍毋庸置疑是比巧珍更加的出色,不管是家庭背景。思想文化,還是性格上,都對加林在城市中一展抱負的理想非常有利,況且他本身對她也頗有感覺,在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后,機會對于他來說就更加難能可貴了,因此胸懷大志的他又怎會不作出如此的抉擇,這無疑不是事業(yè)愛情雙豐收啰!我是覺得,放棄一份真情,去選擇遠大的前途,這對于男人來說,是很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發(fā)生在女人身上的話,我會持保留意見啰!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二
暑假期間,在書店閑逛,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以書中的第一頁下面有句話“只要方法得當,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英才。”讓我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好奇,感覺對學生教育應(yīng)該會有幫助,作為一名教師,培養(yǎng)人才是我們的職責,責任重大,但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必須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教學方法,更好的指導學生。雖然不能夠向書上說的那樣,把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英才,但是,我希望書中的教學方法,能夠適用現(xiàn)在的教育,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書中,王金戰(zhàn)老師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用生活中一個個教育案例,分析了應(yīng)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方法方式的不同,并根據(jù)當前的教育背景,通過范例,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實現(xiàn)應(yīng)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深刻認識到做一個社會認同的優(yōu)秀教師不僅要講好課本知識,還要學會與學生溝通,對其疏導;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素質(zhì)。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與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明白了原來教師也是那么多的壓力和挑戰(zhàn)性。我要通過這本書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與教育水平,更好的實現(xiàn)應(yīng)試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的密切結(jié)合,讓每個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從王金戰(zhàn)老師的講述中,我認識到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要先從心態(tài)入手。心態(tài)包括態(tài)度和心理。態(tài)度是否端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勁頭。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說白了也就是為什么學,為誰學。這需要老師的疏導,學生家長的配合。心理因素也是制約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王金戰(zhàn)老師說,“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后,便成了“差生”。久而久之,差生心理上就產(chǎn)生了自卑,對任何事情都有抵觸和悲觀情緒,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從而形成了“差生”這么一個惡性循環(huán)。王金戰(zhàn)老師說,讓一個“差生”變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強項,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讓他反復享受成功的喜悅,“差生”就會轉(zhuǎn)化為優(yōu)秀。這就要老師善于從心理上疏導,讓差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擺脫心理陰影,建立自信心,這是心理疏導的關(guān)鍵。
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要著重從小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質(zhì)。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一定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無畏挫折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就是說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從小就要學會面對挫折,面對隨時襲來的打擊和痛苦,并且具有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會因為不能忍受失敗而便的平庸,能夠知難而上,越挫越勇。這種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與家長的相互配合。作為家長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給孩子壓力的同時,多給予孩子動力,面對失敗,多鼓勵,少批評。作為老師要善于觀察,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因人施教。多培養(yǎng)孩子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面對學生的失敗,多引導幫助,多說理,少批評教育,讓學生在認識到自身不足的同時,也能看到彌補不足的希望。
王金戰(zhàn)老師在《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育實踐方法與案例,讓我看到了自身與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也讓我掌握了一些教育學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我相信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面對不同的學生,能夠因材施教,努力培養(yǎng)孩子健康全面成長,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三
一、優(yōu)秀從心態(tài)開始。
二、走出挫折,從發(fā)掘孩子的強項開始。
項夸大,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才能讓孩子自己找到優(yōu)點,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還是有用的,更努力的學習。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教師。一個好家長,一個好教師,能夠發(fā)掘出孩子的潛能和長項,克服弱點,把孩子帶到陽光地帶。
為了我們的學生,為了自己的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每一個孩子都帶到陽光地帶,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篇十四
初識于丹源于她的《論語心得》。對于《論語》并不陌生,以前因教學的需要讀過好多遍,甚至能把其中的每句話都能作直白的現(xiàn)代文直譯,總覺得這部語錄中的語句確實能給人以思考和啟示,總覺得是高不可及的,必須仰視它。而在于丹眼里,《論語》要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人生的坐標。這種觀點對于《論語》的每一個讀者來說,不是任何一個讀者所能參透的境界。于丹對《論語》的解讀和認識,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論語》本身所顯現(xiàn)的道理,而是更多的融入了現(xiàn)代一些生活化、人文化的東西。這種融入是和作者的生活歷練是密不可分的,也正是這種歷練才能讓她以獨特的視角用深刻、從容、淡定的目光來闡釋我們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她的心得中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人生箴言,透過她的心得來從容面對人生的是是非非。
在于丹的心得中,最讓我感慨的是她對《論語》中的人生之道的闡釋。
杜甫說:“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眲⒂礤a說:“人世機會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的發(fā)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比松邢蓿匀挥篮?,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帶給人們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你愴然泣下。更讓您明白在這天地幽幽,物序流轉(zhuǎn)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渺小的,轉(zhuǎn)瞬即逝的生命,我們需要一種什么樣的人生規(guī)劃呢?無論是誰面對這個問題對是難以回答的,因為這種規(guī)劃是艱難,其本身就已經(jīng)意味著舍棄了很多。我們是否沉思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只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每個1人也就把這段借來的時光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將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
于丹說:“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斷地從這個世界收集他所需要說的東西,比如經(jīng)驗,財富,情感,名譽,等等。但是沒物質(zhì)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人三十歲以后就要開始學著用減法來生活了,也就是要學會舍棄那些不是你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笔茄?,我們的心靈就像一棟新房子,人剛剛搬進去的時候,都想著把所有的家具和裝飾擺在里面,結(jié)果到最后發(fā)現(xiàn)這個家擺的像一個胡同一樣,反而沒有地方放自己了。這就被物質(zhì)的東西奴役了。而學著做減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棄掉,不想做的事情拒絕了,不想掙的錢不要了。當敢于舍棄,知道如何舍棄的時候,你的人生才算真正接近不惑的狀態(tài)。
于丹認為“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地按照中庸之道去思考,行事。告訴我們,即使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應(yīng)該在一個坐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yīng)有的位置。中庸之道是通往極高明境界的一種適當?shù)姆椒?。正如古人所說,是“絢爛之極而歸于平淡”,回顧我們的來路,在我們二十歲、三十歲的時候,曾經(jīng)風發(fā)過,現(xiàn)在走到不惑之年,生活的歷練,人生的滄桑,讓我們每一個能靜下心來思考的人,能從曾經(jīng)做過的“加法”中,汲取到讓自己心靈沉淀、從容的養(yǎng)分,步履蹣跚地慢慢學會淡定地為自己的人生做“減法”。這才會表現(xiàn)出真正的淡定和從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