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可以幫助他人避免重蹈我們的覆轍。避免總結過于主觀和片面,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和角度。希望大家可以從總結范文中獲得一些啟發(fā)和提升,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升格教學反思篇一
【文題】。
【病文】。
我眼中的的鄉(xiāng)土。
東臺市梁垛中學小草文學社黃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方永遠的凈土――鄉(xiāng)土。人類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文明,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開篇點明話題,但抒情味不足,建議改用簡短的抒情句點題。)。
曾聽過“社稷壇”的故事,“社稷壇”就是北京中山公園的“五色土”大土壇。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這種對社稷的祭祀,是出于對鄉(xiāng)土國土的深厚感情。(對照文題要求,對“社稷壇”的介紹稍顯多余。)很明顯這只是美麗的傳說,但還是愿意相信。也許因為有泥土般的膚色,對于泥土,有一種莫名的依戀在心中涌動,不斷地涌動。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記憶里,童年的我?guī)缀跽炫c泥土為伴。其實,人這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哪一天離得了泥土里生長的五谷雜糧?特別是春末夏初時在水田里插秧,田里的水高出泥土幾公分,比田埂稍低一些。踩上去,像踩在沸騰的開水中似的,幸好泥下是涼的,所以被燙紅的不是腳掌,而是與水接觸的腳踝處。(這段文字記敘了插秧的鏡頭,但扣題不緊,應該刪去。)。
我記得爺爺曾用他那高昂的語調(根據(jù)上下文,“語調”前的修飾語應改為“深沉”。)給我講“土桌子”“土椅子”的故事。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多虧有了它們。有一天,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的骨灰被撒入泥土,葉落歸根,而爺爺也化成了生他養(yǎng)他的泥土。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改為“歲月催我長大”表情達意就準確多了。)但我仍喜歡赤腳走在田埂上,感受它散發(fā)出的鄉(xiāng)土氣息、生命氣息。(這里可補寫一個抒情句,直接抒發(fā)自己熱愛土地的真情。)。
我是大地的孩子,我在與母親交心。(此段與上文銜接不緊,應在段首補寫一個過渡句。)。
我理解祖輩父輩的安土重遷,有的人甚至寧愿忍受貧窮,也不愿意離開故土,這樣的文化品格造就了他們的執(zhí)著和堅忍,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保守與閉塞。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段議論完全是畫蛇添足,如果換成簡短的抒情句,表達效果就不一樣了。)。
我平時不離家,離開故土,除非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后來,的確到了這般境地,我到縣城讀初中,告別了我的故土(把“告別”改為“暫別”)。
臨走時帶了一小瓶鄉(xiāng)土。誰曾料想,它競成了我寂寞困惑時的良藥。
看著那鄉(xiāng)土,我仿佛看到花兒在風中跳著迷人的舞蹈,潺潺的流水歡快地流淌,鳥兒在枝頭唱著歡樂的歌??墒乾F(xiàn)在,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卻是一片片廢墟,一幢幢搖搖欲墜的房子,一棵棵燒焦的樹木。這還是那美麗寧靜的家園嗎?小鳥呢?花兒呢?溪水呢?(這段抒情文字優(yōu)美流暢,但有脫離文章實際內容之嫌。)。
有史以來,正是由于鄉(xiāng)土一直用自己的乳汁滋養(yǎng)著人類,才讓我們有了賴以生存的家園。(結尾有點兒生硬,讀來頗感突然,當然更談不上卒章顯志了。)。
【會診】。
根據(jù)命題要求,此文若想提升等級,建議著重在如何抒情上動一動“手術”,即運用多種方式抒發(fā)和表現(xiàn)感情,使主題更富有深意:一是適當增補直接抒情的句子,如第五自然段后若補寫“還有什么比旺盛的生命力更令人感動呢?好舒坦,好愜意”一句,更能表達出熱愛土地的真情,情真方能動人。二是把冗贅的議論或記敘句換成言簡意賅的抒情句。原文中有不少與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應刪去,可增補簡短的抒情句,振起全篇,既顯氣勢,又給人以啟示。譬如第七段的議論完全是畫蛇添足,如果換成“那份熾熱的執(zhí)著,醉人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情喲”等抒情句,表達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三是抒情要和諧,譬如倒數(shù)第三段的抒情文字優(yōu)美流暢,但讀來感覺與文題要求不夠和諧,有脫離文章實際內容之嫌。建議改成言簡意賅的表述,把對“鄉(xiāng)土”的理性認識通過感性形象展現(xiàn)出來。另外,有些段落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讀起來不順暢。對首尾也要動“手術”,做到首尾照應,意蘊深刻,飽含詩情。
【升級佳作】。
鄉(xiāng)土?感情。
東臺市梁垛中學小草文學社黃穎。
鄉(xiāng)土鄉(xiāng)情,是最浪漫也最真摯的感情。
曾聽過“女媧摶土造人”的故事,雖然這只是美麗的傳說,但我很愿相信。也許是有土一般的膚色,對于土,一種莫名的依戀在我心中涌動,不斷地涌動。
依然記得爺爺用他那深沉的語調給我講“土桌子”“土椅子”的故事。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多虧有了它們。一天,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的骨灰被撒入泥土,葉落歸根,而爺爺也化成了生他養(yǎng)他的泥土。
歲月催我長大,但我仍喜歡赤腳走在田埂上,感受它散發(fā)出的鄉(xiāng)土氣息、生命氣息。還有什么比旺盛的生命力更令人感動的呢?好舒坦,好愜意!
那一瞬間,我突發(fā)奇想,我是大地的孩子,我在與母親交心。
我理解祖輩父輩的安土重遷,那份熾熱的執(zhí)著,醉人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情喲!
我很少離家,離開故土。后來,我到縣城讀初中,暫別了我的故土。
也許,受了古人“收土不收金”的啟發(fā),臨走便帶了一小瓶鄉(xiāng)土。誰曾料想,它竟成了我寂寞困惑時的良藥。
看著那鄉(xiāng)土,我仿佛看到了爺爺?shù)幕觎`,看到了祖祖輩輩流下的滴滴汗水、留過的串串腳印……以此慰藉心中的思鄉(xiāng)之苦。
其實,我又何必掙扎,我又何曾離開過_。
我們一起成長,迎接風吹雨打,雨露風霜,鄉(xiāng)土情懷,永遠滋長…一。
鄉(xiāng)土鄉(xiāng)情,是最浪漫也最真摯的感情。的確!
【升格點評】。
升格文選擇了能反映自己與“鄉(xiāng)土”之間深厚感情的生活畫面來抒寫“鄉(xiāng)土鄉(xiāng)情”,并以對“鄉(xiāng)土”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串起全文,完整地抒發(fā)了對“鄉(xiāng)土”的贊美、愛護之情。結構嚴謹,首尾照應,過渡自然,條理清晰。抒情的方式多樣化:一是直抒胸臆,開頭寫“鄉(xiāng)土鄉(xiāng)情,是最浪漫也最真摯的感情”,結尾重復此句,并用“的確”予以強調,直接抒發(fā)了對鄉(xiāng)土的熱愛之情;二是借物抒情,如在對“土桌子”“土椅子”等故事的敘寫中抒情;三是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熱愛故土的情懷。
升格教學反思篇二
杭州圖書館允許拾荒者、無業(yè)游民入館,讓他們在設有空調的圖書館內免費閱讀、看影視、上網、聽音樂。這樣的舉動,這樣在閱讀面前不分貴賤的包容意識,我舉雙手贊成。
公共圖書館本來就應該面對大眾,當然不可拒絕弱勢群體如“拾荒者”,要不就不叫“公共”了。設立圖書館的初衷也是鼓勵全社會的人民熱愛讀書,為喜愛讀書的人民提供一個好的場所,無業(yè)游民等是社會的一員,他們愛讀書學習,難能可貴,更應提供好的條件。閱讀本身不在乎身份地位,無論是誰,都有閱讀的權利。閱讀面前,人人平等。該圖書館的做法,大氣、獨特、具有較多的公共人文關懷,讓人溫暖,令人舒心。
這個做法已經堅持了十余年了,因此被稱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這說明,在閱讀上不分貴賤這樣的意識已經是普遍認可,深入人心。只有圖書館的各色工作人員,在館內閱讀的大眾都認可該館的理念,才能堅持十年之久。
曾經有讀者對身邊的流浪者散發(fā)異味而感到不滿,無法接受,說允許他們進圖書館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他們之所以對此舉無法接受,歸根到底還是舊觀念在作祟,認為圖書館是“高雅”人的活動場所,閱讀是“文明”人的舉止。正是這種“高等”和“低劣”的偏見,人為地把人類分成三六九等,把閱讀誤認為是特殊階層的專利。殊不知,這種民族等級的歧視在歷史上已經釀就了無數(shù)的悲劇,如“二戰(zhàn)”時日本對“東亞病夫”的歧視,就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在這一點上,館長的回答無疑是閃爍智慧與深得人心的:我無權拒絕他們入館讀書,您如覺不便可更換座位,或者選擇離開。一個“您”字,無不體現(xiàn)該館的公共人文關懷和閱讀不分貴賤的精神。
況且,在允許無業(yè)游民等入館之初,該館已經有一個適度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凈再閱讀。這個要求既讓人容易接受,又在不斷地引導這些特殊的群體向文明邁進。隨著該館開館時間的不斷延長,我們有理由相信,“文明出入,有序閱讀”將成為一種新的風尚。
如果拾荒者、無業(yè)游民在文明精神的熏染之下,能以文明的身姿——洗個澡,換身干凈的衣服進入圖書館,就更是皆大歡喜了。
不管怎樣,只要帶著純凈的心靈去圖書館,閱讀那里的人類文化文明精華,我們都不應該拒絕,因為,閱讀從來不分高低貴賤。
【點評】。
本文緊抓中心“閱讀不分貴賤”,采用極其簡單的辦法,就是一邊分節(jié)敘述材料,一邊對所敘材料作個性化的解讀與評論,也寫就了一篇不錯的作文,值得學習。
方法之四:即事說理,深入闡述。
“深入闡述”的基本方法已有不少,如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導向方式,又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式,還有“引論,本論,結論”的結構方式等,都是照樣可以沿用的,也有一定的效果。只是在“就事論事、即事論理”上,很難做到深入闡述,寫出一篇像樣的有水準的考場作文。在此,謹提供兩種方法,即進一步深入闡述之“橫向拓展”與“縱向挖掘”。以期有益。
升格教學反思篇三
教書育人也應有“新招”
梁祝。
(標題簡潔、響亮)。
為了督促學生學習,某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焦老師想出在課后用微信發(fā)紅包的“新招”,對出勤率高、學習成績好和上課認真的同學,都發(fā)了紅包。此舉一出,師生認可,又在社會上引發(fā)了爭議,還有家長認為這樣會使教育變味。我認為,焦老師是個敢于創(chuàng)新的老師。在如此沉悶的教育背景下,教書育人也的確應該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態(tài)度+觀點)。
首先,傳統(tǒng)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級集體授課制為主,以灌輸為主的應試教育讓學生們抵觸厭煩,遠遠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順應時代的招數(shù),本是理所應當?shù)?,只有不斷更新方法,才能不斷激活學習的動力。
其次,微信發(fā)紅包的新招效果明顯。大焦老師的課沒有一個逃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很好。暫且不論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這點,已經證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如果能把“發(fā)紅包”這種新事物與傳統(tǒng)的教書育人方法有機整合起來,還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種新的思維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聯(lián)網時代,用好移動技術,對學生進行時時處處地引導與教育,定能激發(fā)出無數(shù)的能量。因此,焦老師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發(fā)波波漣漪。(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家長明確反對老師這種做法,認為用“錢”引導學生上課,會讓孩子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的確,現(xiàn)代學生本就生長在“物欲橫流”的環(huán)境中,一味用錢去引導學習,極有可能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種風險而畏首畏尾或舉步不前。只要是“在課后”,“用小錢”,方式恰當,不變本加厲,在紅包激勵的同時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為主線,發(fā)紅包這樣的新舉動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輔助作用。(預設反方,簡易批駁)。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發(fā)紅包能讓學生更親近其師,“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學相長。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紅包而喚起,那么,學生的熱情必然會影響老師的激情,終將達到“相長”的目的。教師的魅力關鍵在于學術與人格。一個教師若能緊緊依靠自身的學術與人格魅力,輔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讓各種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進教書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橫向拓展)。
如今,我國的教育因各種原因而困難重重,多幾個像焦老師那樣不甘平庸、敢于創(chuàng)新的老師,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沖破重重陰霾,走向教育強國的康莊大道。(聯(lián)系實際,快速收尾)。
【點評】。
這一篇習作基本按照五部分基本框架來寫,說理清晰,有條理,有深度,也有廣度,適度的引用名言,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是一篇難得的考生值得參照的優(yōu)秀作文。
方法之二:依事設問,分層論述。
面對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許多同學不知所措,莫衷一是。在此,介紹一種十分基本實用的方法,即“依事設問,分層論述”,它既能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又可以憑此提升深入闡述事理的能力。
方法指導:
1.依據(jù)任務梳理材料,選定角度,表明你的態(tài)度,發(fā)表你的看法或觀點。
2.從材料出發(fā),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穎、與眾不同的中心論點(標題)。
3.依事設問,列好提綱,分層論述。
【實例解析】。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在上海地鐵上,一男子因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穢語和指責他的乘客對罵,一黑衣壯漢忍不住,撥開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腳,吐痰男頓時安靜下來,一語不發(fā),此時,有出來勸架的乘客指責“黑衣男”:“打人是不對的?!备嗟娜藙t認可黑衣男的做法。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網絡后,引起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你就其中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表現(xiàn),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標題自擬。
分角色梳理。
人物:吐痰男。
所做的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遭責后與乘客對罵,被踢一腳,安靜、一言不發(fā)。
我的態(tài)度:惡其陋行,幸遇強人。
我的看法:文明拒絕粗鄙;社會秩序,人人有責;。
人物:黑衣男。
所做的事:忍不住,撥開,踢,制止了對罵與吵鬧。
我的態(tài)度:揚其勇氣,短其不足。
我的看法:以黑制黑,行不行?文明創(chuàng)建需有法制的保障;以錯治錯,并非正義。
人物:乘客。
所做的事:少數(shù)指責黑衣男,多數(shù)認可,更多議論。
我的態(tài)度:贊少貶多。
我的看法:法制意識淡薄是不文明的根;當局者往往易迷;狹隘的英雄主義要不得。
1.選擇角度,確定主旨。
如選定“吐痰男”,確定“可怕的不文明”為主旨。
2.依事設問,列好提綱。
提綱。
(1)吐痰男行為的性質與危害性?
(2)吐痰男行為產生的根源?
(3)遇上這種不文明的行為該如何對待?
(4)怎樣解決這種社會問題?
(5)假設反方,適度批駁。
升格教學反思篇四
我從小到大得到過許多人的關愛,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有同學無私奉獻的關愛,還有老師不計報酬的關愛,但是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一位陌生阿姨對我的關愛。那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暑假,媽媽說把我送到外公家玩。從我家到外公家有二十多里路,所以必須乘坐公共汽車。我問媽媽跟誰去,媽媽說讓我一個人去。我本來很想到外公家玩的,可是聽說讓我一個人去,有點害怕了。
媽媽把我送到了新車站,給我買了車票,囑咐了我?guī)拙渚妥吡???墒擒囘€沒有來,我想:姨媽在車站里做生意,我何不到她那里去玩一會兒?邊玩邊等車。等我到了姨媽店子,正巧姨媽和一個人說話,姨媽問她到哪里去,她說到石頭店。于是姨媽像抓住了救星似的,把我托付給了她的朋友――陌生阿姨。更巧的是陌生阿姨和我一樣,也只去四天就回來。我很高興,旅途有了伴。車沒有來,我便去買了一碗面。不湊巧,面還沒有吃完,車來了。
陌生阿姨拉著我的小手,親切地對我說:“小朋友,走吧!”我和阿姨上了車。阿姨給我找了一個空座位,讓我坐下。我把面吃完了,望望四周,沒有看見垃圾桶,剛想問阿姨,阿姨像和我心有靈犀似的,接過我的碗和筷,扔到了垃圾桶。因為暈車,加上剛才吃了面,我便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到了石頭店,阿姨叫醒了我。我們一起下了車。阿姨給我買了許多零食,我不要,她硬塞到我懷里。我只得拿著說“謝謝”。我便拿著阿姨買給我的零食在這等外公。過了很長時間,外公才來。等到外公把我接走了,阿姨才回娘家。
時間過得真快,四天時間一晃就到了。外公把我送到等車的地方。沒有想到阿姨早就來了。看見我了,阿姨溫柔地說:“小朋友,來了。在外公家玩的開心吧!”我點點頭。我們站在路邊等車,可是半天還沒有來。我自言自語:今天怎么車還沒有來呢?真是急死人了……阿姨聽見我的話,說:“那是因為車都是固定時間的,每隔一定時間才發(fā)一趟。你來之前剛剛走了一趟,所以這時等得時間長一些?!迸叮瓉砣绱恕0⒁虨榱说任?,車來了沒有上。我和她只是一面之交,她竟然為了我等了這么長時間。想到這,我心里既愧疚,更多的是感動。
車來了,我們又回到了遠安,來到新車站,阿姨對我姨媽說:“我圓滿完成任務,把你的侄子帶回來了。”姨媽連忙說“謝謝”,阿姨卻說:“順路的,不礙事。”
難道阿姨對我的關愛只是順路的?不是的!這已經超出了順路的范圍,我心里明白這是一種對朋友負責的關愛!
【升格啟示】。
相比原文,徐昌沅修改后的習作可以說是上了一個臺階。開頭用排比句引入陌生阿姨;中間的敘述條理清楚,把阿姨的負責、善良刻畫得細致入微。特別是寫出了自己的心情變化,首先因為媽媽告訴他一個人去,便產生了害怕的心理;后來姨媽托了一個順路的阿姨照顧,心情轉為高興;當?shù)弥⒁虨榱说人谷粵]有上車時,有愧疚,有感動。結尾也相比原文來說,更含蓄深刻,而且注重了篇末點題,畫龍點睛。
升格教學反思篇五
本文的失誤主要有兩點:一是原本和奶奶感情最深的“我”不應該寫成對鄙視農民的世俗眼光的屈服者;二是不應以自己文化成績好為資本,敵視和以報復行為對待有世俗偏見的同學。修改時要以這兩點為重點,讓親情戰(zhàn)勝世俗,讓不失友善的自尊占領同學之間本應純凈的天空。
升格教學反思篇六
只見老師走上講臺滿臉微笑地對大家說:“同學們,現(xiàn)在舊書交易會開始了,這次活動有兩種不同的稱號,分別是最佳銷售員和最佳讀者.最佳銷售員是看誰買的書多,而最佳讀者是看誰能花最少的錢買最多的書.”
突然教室里亂成一窩蜂,大家在自己的攤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而我一沒帶書二沒帶錢,最后只好向老師借錢開始了我的“買書生涯.”
接著我在一個書攤上發(fā)現(xiàn)了一本我最喜歡的漫畫,便走過去興奮地問到:“兄弟,你這本漫畫多少?”“兩元五.”“兩元,行不?”“好吧!看在你是我兄弟的份上我就來個跳樓價!”就這樣我買下了第一本書.頓時大家的吆喝聲變大了起來,好像獅子在怒吼,又像幾只老虎在咆哮,還像千軍萬馬在奔騰,真是吵地不可開交.
這次活動的最佳銷售員是小劉,他一個人就買了三十多本書.最佳讀者是小徐,她用七元錢就買了十四本書也是個厲害人物.
升格教學反思篇七
江西省20高考失誤作文升格示例。
【原作展示】。
學會珍惜。
江西一考生。
生活中總是有人報怨自己沒有什么,殊不知去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沒鞋的老報怨自己窮,然而卻忽視了擁有腳的珍貴。讓我們學會珍惜吧,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不要老是盯住自己沒有的東西,學會珍惜擁有的,才會過得更幸福。
黑龍江大慶的拆除工毛玉峰每天在高48米,寬24厘米的臺上工作,每天都堅持著,強烈的太陽已經曬黑了他的皮膚,他全身黝黑,當記者問他:“這么辛苦,想過得到什么嗎?”他說:“我這一輩子什么都不奢求,因為我有一個妻子兒子就夠了。”多么令人感動啊,因為擁有幸福的家庭足以讓他努力工作,努力拼搏,他只珍惜身邊擁有的,便是最大的幸福。
不管是崔顯仁還是拆除工毛玉峰,他們都知道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不可能擁有全部,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不要太貪婪,珍惜身邊擁有的,才是真正的幸福,讓我們學會珍惜吧!
【病因剖析】。
文章中敘述“粉筆奇人”崔顯仁和高空作業(yè)農民工毛玉峰的文字,占據(jù)了文章的絕大部分內容。寫議論文是最忌諱大段大段地敘述的,要列舉事例,應該力求簡潔、概括,絕對不可大段敘述。(高考作文)由于論據(jù)的大段敘述,就使得說理不夠充分了,嚴重影響了“珍惜擁有”意義的充分論述。此外,文中錯別字較多,文句有不通處;還出現(xiàn)了素材常識性錯誤,如桐城縣非屬南陽市,而是安徽省的桐城縣,崔顯仁也不是桐城縣人,而是黑龍江人,“中國科研的《方政協(xié)字體》”也有錯誤等等。(賦分:35分)。
【升格佳作】。
學會珍惜。
江西一考生。
生活中總是有人抱怨自己沒有什么,卻不知道去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工薪階層老抱怨自己薪水低,卻不知珍惜自己有份穩(wěn)定的職業(yè);學生老抱怨自己學習壓力大,卻不知珍惜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少的人老抱怨社會的不公、他人的不善,卻不知珍惜自己生活美滿、身體健康、家人互愛……總之,沒鞋的老抱怨自己光腳丫,然而他們卻往往忽視了自己還擁有一雙健壯的腳。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珍惜吧;讓我們學會珍惜,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粉筆奇人”崔顯仁,沒有因為在一場意外的火災中失去雙手而痛苦而消沉,他用僅剩的食指和中指苦練,終于練就了一種獨特的.字體――“顯仁字體”。當別人問他擁有什么時,他說:“至于擁有什么,我沒有想過,我只珍惜此時此刻我擁有的生命?!闭f得多好啊,“只珍惜此時此刻我擁有的生命”“粉筆奇人”不正是因為珍惜擁有的生命,讓生命散發(fā)出了光芒嗎?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不要老是盯住自己沒有的東西,學會珍惜擁有的,才會過得更幸福。
高空作業(yè)的農民工毛玉峰每天在48米之高,落腳點僅有24厘米寬的煙囪上作業(yè),危險異常,而且強烈的太陽曬得他全身黝黑,當記者問他:“這么辛苦,想過要得到什么嗎?”他說:“我這一輩子什么都不奢求,我有妻子兒子就足夠了?!倍嗝磳嵲诘脑挵。驗閾碛行腋5募彝プ阋宰屗ぷ?、努力拼搏,他只珍惜身邊擁有的,便是最大的幸福。
蒙語諺語云:“孔雀愛惜尾巴,好人珍惜名譽。”如果我們作為學生,還沒什么名譽的話,我們就珍惜我們的青春吧。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過于每一天。的價值和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沒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沒有再比青春更珍貴的了!青春就像黃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成為什么。當我們?yōu)橐蝗ゲ粡头档那啻簢@息時,我們應該考慮將來的衰老,不要到那時再為沒有珍惜青春而悔恨。
珍惜多好。因為珍惜,我們能夠找回自信;因為珍惜,我們愛得更深,給得更多;因為珍惜,我們沖出了“惟有被愛才是幸?!钡某梢姟R驗檎湎?,我們不再隨意發(fā)泄,當再次受傷后,我們學會冷靜地梳理,然后理智地傾訴;因為珍惜,我們總是用一顆感恩的心凝視這個世界并超越世俗的斤斤計較與恩怨相報。
愛是一種能力,而珍惜是愛的翅膀。這個世界并不缺少關愛,這個世界缺少的是陽光雨露般的珍惜!
點評。
文章從話題中引出,用排比句開篇,揭示人們的種種抱怨,并由此引出中心論點: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珍惜吧;讓我們學會珍惜,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緊接著用崔顯仁、高空作業(yè)農民工毛玉峰,以及學生珍惜青春三個事例作為論據(jù)進行論證,且在例證的基礎上,輔以分析論證,把道理談深講透,令人不得不信服。最后,文章再在排比句中收束全文,進一步深化了主旨,明確了中心。升格后的文章,完全克服了大段大段敘述的弊病,糾正了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和錯別字,使文章有例有析,例析結合,確臻完美。(賦分:滿分50分)。
升格教學反思篇八
地鐵上,一男子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后,還不停地用污言穢語跟乘客們對罵,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腳才安靜下來,一語不發(fā)。我對吐痰男的這種言行舉止深惡痛絕,他的這種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國人的劣根。
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樣的行為?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實是不衛(wèi)生不文明之舉,遭到指責后竟與人們惡語相加,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質極差,性格有缺陷。這種知錯還不改的偏執(zhí)的人,只能算是人渣或是問題青年。一個人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也許是平時衛(wèi)生習慣不好所致,純屬個人習慣問題。但被人指出來后仍不知悔改,還口出穢語,想為自己辯護,連最起碼的“羞恥心”也蕩然無存,這個問題就嚴重了。輕則說明他品行缺失,重則說明他心靈扭曲。要知道:一個連最起碼的羞恥感都沒有的人,肯定不成其為人;一個連羞恥感也沒有的民族也肯定是個沒希望的民族。
吐痰男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也許跟他成長的環(huán)境有關,子不教,父母之過;也許跟學校教育有關,如今學校教育重成績、重智育,輕德育、輕做人。培養(yǎng)出不少外表有模樣,內在缺素養(yǎng)的青年。也許是一個個案,但它至少是我們社會的一份子,他的言行舉止跟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不管是什么原因,一個孩子的不良和失足肯定與教育缺失大大關聯(lián)的。
遇上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我們該如何對待?一味地當眾指責,恐傷其臉面,就是損傷了年輕人的自尊,才導致本就素質不高的吐痰男與乘客對罵。黑衣男的一腳,雖暫時讓吐痰男心火熄滅,但是否從心里服氣,認識自己的錯誤并感到愧疚呢?不得而知。這種“以黑制黑”的方式,不一定能達到“以黑治黑”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我認為,對這種不良的行為,最好是善意的勸說,既維護了當事者的面子,又悄無聲息地讓他反省;其次是制定強有力的處罰制度,加上不折不扣的執(zhí)法;其三是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讓“社會秩序,人人有責”“文明拒絕粗鄙”等成為公眾的意識。只要有健康的土壤,文明之花才會遍地開放。
我們的國家人特別多,尤其是公共場合。如果沒有良好的秩序與環(huán)境,如果沒有正確的公共衛(wèi)生意識,文明從何談起?如今,我們的國家發(fā)展了,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建設和諧文明的小康社會已成為中國人的追求與夢想。而文明需要從我做起,精心培育出健康的土壤。那就讓我們攜手共進,一起創(chuàng)建美麗的家園吧!
【點評】。
這篇習作很適合于剛開始寫作任務型作文的同學,當你不知從何說起時,先依事設問,列好提綱,然后在行文中,分層進行論述,也能完成一篇不錯的考場作文。
方法之三:緊扣中心,夾敘夾議。
在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背景下,有的同學是束手無策,甚至連800字的文章都難于完成,為此,特介紹“緊扣中心,夾敘夾議”的方法,讓多數(shù)同學能夠在考場上完成基本任務,拿到基本分。
什么叫做“緊扣中心”?
就是前提必需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梳理、抓住核心話題,確立文章主旨,然后,以這主旨為綱,緊緊圍繞,不離不棄。
什么叫做“夾敘夾議”?
就是邊敘邊議。從材料出發(fā),分節(jié)敘述,分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分別進行評論,闡述自己的看法或觀點。如此依葫蘆畫瓢,若能論述得深刻到位,依舊可以寫出上乘的考場習作。
【實例解析】。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圖書館允許拾荒者、無業(yè)游民入館,讓他們在設有空調的圖書館內免費閱讀、看影視、上網、聽音樂。圖書館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凈再閱讀。這個做法已經堅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圖書館被稱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
曾經有讀者對身邊的流浪者散發(fā)異味而感到不滿,無法接受,說允許他們進圖書館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對此,館長回答,我無權拒絕他們入館讀書,您如覺不便可更換座位,或者選擇離開。
要求:你對上述事件有何看法?請就圖書館或讀者一方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涵義的范圍作文。
升格教學反思篇九
從古至今,要說最喜愛昆蟲的人,可能非法布爾莫屬。(開門見山)。
法布爾一出生就對小蟲子很著迷,因為法布爾總在衣袋里裝很多昆蟲,受父母責罵少說也有幾百次,但這也為他以后編寫《昆蟲記》打下了基礎。(“在衣袋里裝了許多昆蟲”與受責罵,跳躍性太大,缺少過渡,要進行必要的交代。)。
編寫《昆蟲記》一書時,法布爾對昆。
一迷了。一次他夜晚觀察蜈蚣產卵時,慢慢地圍越來越亮,抬頭一看,發(fā)現(xiàn)天已經亮了。次,法布爾趴在地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是如何搬死蒼蠅的,圍觀的都有幾百人了,他卻一點也沒注意到。(由對昆蟲的著迷直接過渡到對寫書著迷,下文隨后又寫對昆蟲著迷,思路有些混亂,構不合理,應先寫對昆蟲著迷,再說寫書。通兩個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選材很錯,可以分段詳細講述。)。
法布爾在觀察昆蟲時也受過傷。一次他專心致志地觀察土蜂,由于太著迷了,完全忘記了土蜂的危險,竟然直接抓起蜂巢,仔細地觀察起來。結果可想而知,但挫折沒有打垮法布爾,更沒有動搖法布爾研究昆蟲和寫《昆蟲記》的決心。因為此時的法布爾已經是年老體衰的老人了,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于是,每次受傷后,他都以最快的速度養(yǎng)好傷,繼續(xù)投入到寫作中去。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在生前完成了《昆蟲記》一書。(寫法布爾對寫書的癡迷,如果能對書的內容或讀書后的感受多說一些,內容會更充實o)。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都是靠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堅持不懈才取得成功的。
【點評】。
原文呈然在整體上顯示出了小作者一定的寫作能力,但是存在的問題盤不少。先寫法布爾對昆蟲著迷,再寫對寫《昆蟲記》著迷,最后點明中心,思路不錯,但是結構有些亂,而且對于“著迷”的敘寫不夠突出;個別語句表意不夠明確,段與段之間缺少過渡。結尾乏力,可以聯(lián)系實際,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
教學反思,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把在教學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文字進行梳理紀錄的過程。作為一種“接地氣”的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方式,近年教學反思越來越受到重視。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寫教學反思的目的當然不僅是成為名師,但不管作為一個人還是一位教師確實應該時常反思自己。
人,正因為擅長反思,所以才能發(fā)現(xiàn)一些其他動物看來司空見慣物件的特殊用途,并用之作為生產和生活的工具,進而改變自己生存環(huán)境。夜深人靜時盤點一天的得失,審思自己的作為,人才可以走的更遠、更穩(wěn)。正因為吃了一塹,所以才長一智。如果一個人重復犯同樣錯誤而毫無改進,那么至少可以這樣說,他沒有好好的反思自己。教學上也是如此,寫教學反思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重復類似的錯誤,進而不斷地走向新的高度。但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能對我們的工作有所幫助呢?我認為教學反思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和敘事型反思比,問題型反思具有以下的特點:關注預設和生成,即上課時教師會帶著問題教學,課后教師對自己的預設和學生知識生成之間的矛盾和差異進行分析和比對;教學除了關注點,更關注面,力求尋找具有共性的因素和問題,關注問題后的問題;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興趣;反思聚焦于某一個教學問題,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不是全面開花。
如何讓自己的反思更有質量?我認為除了平時注意觀察和思考,做個教育的“有心人”外,還要多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這樣就容易在一些司空見慣的教育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沖突,就能站在更高的教育視野上看問題,避免陷入重復、低效反思的窠臼。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一
在學習混合式題時,要求學生意讀題。如:13×6+23讀作:13乘6的積再加23,和是多少。60-28÷7讀作:60減去28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差、積、商,乘、除以、除”等數(shù)學用語的含義,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在讀題時讀錯數(shù)的現(xiàn)象,也為后面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敘述題打下基礎。
1.觀察:觀察題目里有沒有括號?含有幾種運算符號及括號的位置。
2.分析:分析題目中的運算關系,哪些運算可以同步進行。
3.確定:通過觀察、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計算:在分析、確定的基礎上,根據(jù)相應的計算法則和運算性質進行計算。計算重要看準數(shù)字和計算符號,能同時計算的就同時算。
5.檢查:在計算的每個步驟中,都要及時檢查、及時驗算。首先,看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是否準確,然后,看步驟是否合理,在看結果是否正確。
我原以為學生只要掌握運算順序就可以能夠很好地計算,但通過作業(yè)情況來看,并不樂觀,主要出現(xiàn)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書寫格式不對,不少的學生總是把等號對齊題目,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在橫式后面加上了得數(shù)。
(2)有些學生運算順序掌握不牢,老是忘記了沒有括號,有乘除時先算乘除還是從左往右計算。有的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但還是習慣于把先算的結果寫在前面,沒有算的寫在后面,導致出錯。
(3)有些學生比較粗心,如抄錯數(shù)字,減法忘記借位,看錯運算符號。
(4)對于兩個算式合寫成一個算式很迷糊,在列綜合算式需要添加小括號時總是忘記加。
(6)有的學生不知道用數(shù)學術語讀題導致老是掌握不好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
對于以上出現(xiàn)問題,我進行認真地反思打算采用如下的方法補救:
1、堅持每天進行計算練習,固化學生的計算能力。
2、對于容易造成審題失誤的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訓練,提高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和自覺性。
3、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多與學生進行溝通,達成教育教學共識。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二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著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這么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穵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jié)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為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扎實的,因為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yōu)美動人,從學生作業(yè)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著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于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fā)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寫了傍晚靜態(tài)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朗吉弩斯說:“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帶著這種思想去感悟心語。如“一棵榕樹一片林,鳥在林中當主人?!薄白哌M鳥的天堂,那美麗迷人的南國風光撲面而來,滿眼蓬勃的綠意,生機無限;滿樹歡樂的鳥兒,縱情歌唱。”這樹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怦然心動。愿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將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北疚淖髡呔湍芮擅畹剡\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群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群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只畫眉鳥,把它的姿態(tài)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么,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xiāng)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致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如:描寫秋天的果園,首先要將果園在秋季里碩果累累,香氣四溢,色彩濃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繪,給人一種整體感受,然后抓住重點進行細致描寫,這樣就做到了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二在語言中讀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應該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學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為什么呢?不是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边@一句不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著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贊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贊美,因此,在讀文章時,一定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綜合學習與反饋。
鼓勵學生積累有關寫鳥的詩句。(略)。
上完本課還是有收獲的,同時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話來講:一個老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某種教法去否定另一種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后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三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正因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正因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健。同樣的,讓學生擔任主角,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二)《燕子》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有的正在湖上飛行,有的飛到柳枝間,還有的停留在遠處的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述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插圖再現(xiàn)課文里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教學伊始播放學生耳熟能詳?shù)囊魳芬曨l《小燕子》將孩子們帶進完美的童年,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并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用心性。在教學中適時的插入課件,以更好地幫忙學生明白文本資料,學習寫作方法。
二、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主,以讀促感,彰顯師生的風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每一個能夠展示的機會,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透過聽、讀、說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及時的給與鼓勵。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讀時,都給學生充分的時刻和必要的指導,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chuàng)編的擬人句,并分析這句子的好處,讓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集中匯報交流,不僅僅增強了合作意識,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鍛煉了語言潛質,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
三、豐富學生的想象,在課堂交流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時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春天的完美,借助具體語句來想像燕子的優(yōu)美姿態(tài),并把想象的資料,用自己語言來描述,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從而到達教學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有待于改善的方面:
一、鏈接生活實際,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積累。教學中,出示了燕子的相關資料和與燕子相關的文學作品,也讓學生匯報了自己對燕子的了解,與生活實際巧妙的建立聯(lián)系。但課后感到在教學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還能夠用哪些詞語來贊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lián)系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會將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不僅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二、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的凝練,精準,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個更高的目標。
(三)激發(fā)興趣學以致用平等對話激發(fā)聯(lián)想。
這天新學期的第二天,我上了《燕子》一課。我認為本課透過掌握教學目標,巧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說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有實效。
一、激發(fā)興趣,引導說話,學以致用。
開始我出現(xiàn)了一幅春天的圖畫,先問學生畫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來?學生說是春天。畫上畫著才長出嫩葉的垂柳,柳樹隨風飄著。地上開著各種顏色的鮮花。小草也綠了。之后我出示一只正在飛行的小燕子。問學生畫面還有什么?學生說小燕子。我請學生來描繪一下小燕子。有學生就唱起了《小燕子》的歌,其它學生也跟著唱起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到那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那里的春天最美麗??粗⒆觽兂鴥焊?,我十分欣喜,正因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之后,我請學生們描繪一下畫上的燕子。學生說:“燕子披著一身黑色的羽毛。”有的說:“燕子的嘴巴尖尖的?!庇械恼f:“燕子的爪子細細的?!边€有的說:“燕子的肚皮白白的?!蔽易寣W生打開書本讀讀第一自然段資料,同時提醒學生思考書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出寫事物必須要抓住特點。我透過適當?shù)狞c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之后,我讓學生繼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作者寫燕子還是按照先整體后部分的寫法。我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來說一種動物。結果學生說了兔子、鱷魚、烏龜?shù)?。有學生說,“一身白白的毛,一雙紅紅的眼睛,一對長長的耳朵,再加上一條短短的尾巴,湊成了可愛的兔子。
”立刻有學生補充“兔子還有一個特點,三瓣嘴?!庇袑W生說,“一身又厚又硬的皮,一個又長又大的嘴巴,一口鋒利的牙齒,加上一條硬而有力的尾巴,就是兇猛的鱷魚?!庇袑W生說:“三角形的頭,一個能伸能縮的脖子,四只腳,加上背上背著厚厚的殼,就是慢吞吞的烏龜?!蔽仪擅畹膭?chuàng)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扎實,更靈活,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二、平等對話,共同探究,激發(fā)聯(lián)想。
在學習飛行中的小燕子的各種姿態(tài)這一自然段時,我說:“同學們,你們就是春天里活潑可愛的燕子,請你們盡情地飛翔吧!”之后,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微風中,在陽光中……”讀完第三自然段,我說:“我想采訪一下小燕子們?!蔽覍σ粋€學生說:“小燕子,你在空中飛行快樂嗎?”學生高興地說:“我很快樂!”之后我問:“你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學生說:“青青的禾苗,高高的柳樹,紅紅的花。”另一個學生說:“我看到了桃花漲紅臉,迎春花笑彎了腰?!边€有學生說:“我看到了農民伯伯在播種呢!”“我看到小朋友在放風箏?!甭犞鴮W生們的充滿豐富想象的回答,我心里充滿了感動。之后我又問:“小燕子,你唧唧地叫著。你想說什么?”一個學生說:“我想說春天真美??!”我問另一個學生說:“小燕子,你唧唧地叫著,你唱了些什么?”一個學生立刻唱:“小燕子,穿黑衣……”
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用心營造良好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給予學生開放的空間,讓學生想飛多高,就飛多高。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四
三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是有關春天的,三篇課文都是描寫春天的一種事物,本單元的寫作是家鄉(xiāng)的一種代表,跟本單元的課文類型相關,因此在講課文時我既是為本課服務,也是為寫作服務?!堆嘧印愤@一課描寫了春天的動物,從外形到飛行的動作,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方式,在講解本課時我讓學生劃出優(yōu)美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好在哪里,并讓學生嘗試用這樣的方式寫句子,讓學生從知道到了解到應用從而掌握。學習課文時也讓學生找出成語,積累,在平時寫作中學會應用,把生活中的口語變成書面語表達。學生對上下結構的生字書寫容易寫成左右結構,我以“燕”為例,范寫,并進行當堂訓練。學生以具體的課為例,對作文更好的理解,當堂寫字當堂改正,及時反饋情況,效果顯著。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五
昨天上了《燕子專列》感受頗深,這是一篇發(fā)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內容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huán)保教育。在課前我就向王老師請教了課文中的重點,王老師說既然文章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就以愛作為主線來貫穿課文打動學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六
浮力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節(jié)重點也是難點。在生活中及小學的自然課上對浮力認識已有一定的基礎,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其概念由兩個現(xiàn)象直接得出并強調“浸”和“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難點,先讓學生從生活現(xiàn)象和動手做課桌上的小實驗現(xiàn)象猜測加推理“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開的水的重力的關系,最后由分析加表達式推導得出原理,這樣層層推進,分散難點。從經驗,生活和實驗中的現(xiàn)象猜測避免猜測的盲目性。由于同學個體的差異及實驗的自主選擇,避免“整齊劃一”,保證多樣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同時教師在應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猜測的“意外”,如:猜浮力與深度有關等。學生并沒有從生活中或已有的經驗出發(fā),這樣猜測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時教師可加以引導。學生交流,回答“小魚和大魚由于深度和體積不同而產生浮力不同的爭論”,“改錯題:木塊浮在水上受到的浮力”兩個問題。情境化的問題,增加親切感,易引起興趣?!案腻e題”降低難度,又加深對原理的理解。題型的多樣化可避免解決問題煩味與枯燥。
不足的是題目的覆蓋面不廣,可增加對浮力方向理解的問題;可換浮力在生活應用的例題,從而增強物理服務于社會的意識。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七
《大熊貓》是一篇說明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吸引人的珍奇動物,后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的說明。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教學伊始,我出示大熊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外形,以此調動學生的熱情,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樂學”氛圍。
二、以讀為本,以讀促講。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學時,我運用了齊讀、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引導感悟。教學時,我讓學生圖文結合,以及板書,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可愛的外形,以及它吃竹葉的可愛樣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四、注重學生的詞語積累的訓練和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文中疊詞對大熊貓的外形進行填空式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以此強化學生的詞語積累的運用。同時在課外知識的延伸上:我讓學生收集大熊貓的資料或給大熊貓畫一幅畫,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
這節(jié)課,不足之處也還很多,如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但感情還不夠投入,這些都待于今后加強指導,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升格教學反思篇一
【文題】。
【病文】。
我眼中的的鄉(xiāng)土。
東臺市梁垛中學小草文學社黃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方永遠的凈土――鄉(xiāng)土。人類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文明,演繹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開篇點明話題,但抒情味不足,建議改用簡短的抒情句點題。)。
曾聽過“社稷壇”的故事,“社稷壇”就是北京中山公園的“五色土”大土壇。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這種對社稷的祭祀,是出于對鄉(xiāng)土國土的深厚感情。(對照文題要求,對“社稷壇”的介紹稍顯多余。)很明顯這只是美麗的傳說,但還是愿意相信。也許因為有泥土般的膚色,對于泥土,有一種莫名的依戀在心中涌動,不斷地涌動。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記憶里,童年的我?guī)缀跽炫c泥土為伴。其實,人這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哪一天離得了泥土里生長的五谷雜糧?特別是春末夏初時在水田里插秧,田里的水高出泥土幾公分,比田埂稍低一些。踩上去,像踩在沸騰的開水中似的,幸好泥下是涼的,所以被燙紅的不是腳掌,而是與水接觸的腳踝處。(這段文字記敘了插秧的鏡頭,但扣題不緊,應該刪去。)。
我記得爺爺曾用他那高昂的語調(根據(jù)上下文,“語調”前的修飾語應改為“深沉”。)給我講“土桌子”“土椅子”的故事。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多虧有了它們。有一天,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的骨灰被撒入泥土,葉落歸根,而爺爺也化成了生他養(yǎng)他的泥土。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改為“歲月催我長大”表情達意就準確多了。)但我仍喜歡赤腳走在田埂上,感受它散發(fā)出的鄉(xiāng)土氣息、生命氣息。(這里可補寫一個抒情句,直接抒發(fā)自己熱愛土地的真情。)。
我是大地的孩子,我在與母親交心。(此段與上文銜接不緊,應在段首補寫一個過渡句。)。
我理解祖輩父輩的安土重遷,有的人甚至寧愿忍受貧窮,也不愿意離開故土,這樣的文化品格造就了他們的執(zhí)著和堅忍,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保守與閉塞。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這段議論完全是畫蛇添足,如果換成簡短的抒情句,表達效果就不一樣了。)。
我平時不離家,離開故土,除非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后來,的確到了這般境地,我到縣城讀初中,告別了我的故土(把“告別”改為“暫別”)。
臨走時帶了一小瓶鄉(xiāng)土。誰曾料想,它競成了我寂寞困惑時的良藥。
看著那鄉(xiāng)土,我仿佛看到花兒在風中跳著迷人的舞蹈,潺潺的流水歡快地流淌,鳥兒在枝頭唱著歡樂的歌??墒乾F(xiàn)在,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卻是一片片廢墟,一幢幢搖搖欲墜的房子,一棵棵燒焦的樹木。這還是那美麗寧靜的家園嗎?小鳥呢?花兒呢?溪水呢?(這段抒情文字優(yōu)美流暢,但有脫離文章實際內容之嫌。)。
有史以來,正是由于鄉(xiāng)土一直用自己的乳汁滋養(yǎng)著人類,才讓我們有了賴以生存的家園。(結尾有點兒生硬,讀來頗感突然,當然更談不上卒章顯志了。)。
【會診】。
根據(jù)命題要求,此文若想提升等級,建議著重在如何抒情上動一動“手術”,即運用多種方式抒發(fā)和表現(xiàn)感情,使主題更富有深意:一是適當增補直接抒情的句子,如第五自然段后若補寫“還有什么比旺盛的生命力更令人感動呢?好舒坦,好愜意”一句,更能表達出熱愛土地的真情,情真方能動人。二是把冗贅的議論或記敘句換成言簡意賅的抒情句。原文中有不少與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應刪去,可增補簡短的抒情句,振起全篇,既顯氣勢,又給人以啟示。譬如第七段的議論完全是畫蛇添足,如果換成“那份熾熱的執(zhí)著,醉人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情喲”等抒情句,表達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三是抒情要和諧,譬如倒數(shù)第三段的抒情文字優(yōu)美流暢,但讀來感覺與文題要求不夠和諧,有脫離文章實際內容之嫌。建議改成言簡意賅的表述,把對“鄉(xiāng)土”的理性認識通過感性形象展現(xiàn)出來。另外,有些段落之間缺少必要的過渡,讀起來不順暢。對首尾也要動“手術”,做到首尾照應,意蘊深刻,飽含詩情。
【升級佳作】。
鄉(xiāng)土?感情。
東臺市梁垛中學小草文學社黃穎。
鄉(xiāng)土鄉(xiāng)情,是最浪漫也最真摯的感情。
曾聽過“女媧摶土造人”的故事,雖然這只是美麗的傳說,但我很愿相信。也許是有土一般的膚色,對于土,一種莫名的依戀在我心中涌動,不斷地涌動。
依然記得爺爺用他那深沉的語調給我講“土桌子”“土椅子”的故事。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中,多虧有了它們。一天,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的骨灰被撒入泥土,葉落歸根,而爺爺也化成了生他養(yǎng)他的泥土。
歲月催我長大,但我仍喜歡赤腳走在田埂上,感受它散發(fā)出的鄉(xiāng)土氣息、生命氣息。還有什么比旺盛的生命力更令人感動的呢?好舒坦,好愜意!
那一瞬間,我突發(fā)奇想,我是大地的孩子,我在與母親交心。
我理解祖輩父輩的安土重遷,那份熾熱的執(zhí)著,醉人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情喲!
我很少離家,離開故土。后來,我到縣城讀初中,暫別了我的故土。
也許,受了古人“收土不收金”的啟發(fā),臨走便帶了一小瓶鄉(xiāng)土。誰曾料想,它竟成了我寂寞困惑時的良藥。
看著那鄉(xiāng)土,我仿佛看到了爺爺?shù)幕觎`,看到了祖祖輩輩流下的滴滴汗水、留過的串串腳印……以此慰藉心中的思鄉(xiāng)之苦。
其實,我又何必掙扎,我又何曾離開過_。
我們一起成長,迎接風吹雨打,雨露風霜,鄉(xiāng)土情懷,永遠滋長…一。
鄉(xiāng)土鄉(xiāng)情,是最浪漫也最真摯的感情。的確!
【升格點評】。
升格文選擇了能反映自己與“鄉(xiāng)土”之間深厚感情的生活畫面來抒寫“鄉(xiāng)土鄉(xiāng)情”,并以對“鄉(xiāng)土”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串起全文,完整地抒發(fā)了對“鄉(xiāng)土”的贊美、愛護之情。結構嚴謹,首尾照應,過渡自然,條理清晰。抒情的方式多樣化:一是直抒胸臆,開頭寫“鄉(xiāng)土鄉(xiāng)情,是最浪漫也最真摯的感情”,結尾重復此句,并用“的確”予以強調,直接抒發(fā)了對鄉(xiāng)土的熱愛之情;二是借物抒情,如在對“土桌子”“土椅子”等故事的敘寫中抒情;三是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熱愛故土的情懷。
升格教學反思篇二
杭州圖書館允許拾荒者、無業(yè)游民入館,讓他們在設有空調的圖書館內免費閱讀、看影視、上網、聽音樂。這樣的舉動,這樣在閱讀面前不分貴賤的包容意識,我舉雙手贊成。
公共圖書館本來就應該面對大眾,當然不可拒絕弱勢群體如“拾荒者”,要不就不叫“公共”了。設立圖書館的初衷也是鼓勵全社會的人民熱愛讀書,為喜愛讀書的人民提供一個好的場所,無業(yè)游民等是社會的一員,他們愛讀書學習,難能可貴,更應提供好的條件。閱讀本身不在乎身份地位,無論是誰,都有閱讀的權利。閱讀面前,人人平等。該圖書館的做法,大氣、獨特、具有較多的公共人文關懷,讓人溫暖,令人舒心。
這個做法已經堅持了十余年了,因此被稱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這說明,在閱讀上不分貴賤這樣的意識已經是普遍認可,深入人心。只有圖書館的各色工作人員,在館內閱讀的大眾都認可該館的理念,才能堅持十年之久。
曾經有讀者對身邊的流浪者散發(fā)異味而感到不滿,無法接受,說允許他們進圖書館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他們之所以對此舉無法接受,歸根到底還是舊觀念在作祟,認為圖書館是“高雅”人的活動場所,閱讀是“文明”人的舉止。正是這種“高等”和“低劣”的偏見,人為地把人類分成三六九等,把閱讀誤認為是特殊階層的專利。殊不知,這種民族等級的歧視在歷史上已經釀就了無數(shù)的悲劇,如“二戰(zhàn)”時日本對“東亞病夫”的歧視,就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在這一點上,館長的回答無疑是閃爍智慧與深得人心的:我無權拒絕他們入館讀書,您如覺不便可更換座位,或者選擇離開。一個“您”字,無不體現(xiàn)該館的公共人文關懷和閱讀不分貴賤的精神。
況且,在允許無業(yè)游民等入館之初,該館已經有一個適度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凈再閱讀。這個要求既讓人容易接受,又在不斷地引導這些特殊的群體向文明邁進。隨著該館開館時間的不斷延長,我們有理由相信,“文明出入,有序閱讀”將成為一種新的風尚。
如果拾荒者、無業(yè)游民在文明精神的熏染之下,能以文明的身姿——洗個澡,換身干凈的衣服進入圖書館,就更是皆大歡喜了。
不管怎樣,只要帶著純凈的心靈去圖書館,閱讀那里的人類文化文明精華,我們都不應該拒絕,因為,閱讀從來不分高低貴賤。
【點評】。
本文緊抓中心“閱讀不分貴賤”,采用極其簡單的辦法,就是一邊分節(jié)敘述材料,一邊對所敘材料作個性化的解讀與評論,也寫就了一篇不錯的作文,值得學習。
方法之四:即事說理,深入闡述。
“深入闡述”的基本方法已有不少,如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導向方式,又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式,還有“引論,本論,結論”的結構方式等,都是照樣可以沿用的,也有一定的效果。只是在“就事論事、即事論理”上,很難做到深入闡述,寫出一篇像樣的有水準的考場作文。在此,謹提供兩種方法,即進一步深入闡述之“橫向拓展”與“縱向挖掘”。以期有益。
升格教學反思篇三
教書育人也應有“新招”
梁祝。
(標題簡潔、響亮)。
為了督促學生學習,某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焦老師想出在課后用微信發(fā)紅包的“新招”,對出勤率高、學習成績好和上課認真的同學,都發(fā)了紅包。此舉一出,師生認可,又在社會上引發(fā)了爭議,還有家長認為這樣會使教育變味。我認為,焦老師是個敢于創(chuàng)新的老師。在如此沉悶的教育背景下,教書育人也的確應該有新招,才能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態(tài)度+觀點)。
首先,傳統(tǒng)的育人方式是以班級集體授課制為主,以灌輸為主的應試教育讓學生們抵觸厭煩,遠遠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采用一些新的順應時代的招數(shù),本是理所應當?shù)?,只有不斷更新方法,才能不斷激活學習的動力。
其次,微信發(fā)紅包的新招效果明顯。大焦老師的課沒有一個逃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很好。暫且不論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這點,已經證明新招的可行性。
其三,如果能把“發(fā)紅包”這種新事物與傳統(tǒng)的教書育人方法有機整合起來,還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種新的思維和教育理念。如在互聯(lián)網時代,用好移動技術,對學生進行時時處處地引導與教育,定能激發(fā)出無數(shù)的能量。因此,焦老師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激發(fā)波波漣漪。(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家長明確反對老師這種做法,認為用“錢”引導學生上課,會讓孩子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的確,現(xiàn)代學生本就生長在“物欲橫流”的環(huán)境中,一味用錢去引導學習,極有可能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種風險而畏首畏尾或舉步不前。只要是“在課后”,“用小錢”,方式恰當,不變本加厲,在紅包激勵的同時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為主線,發(fā)紅包這樣的新舉動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激活輔助作用。(預設反方,簡易批駁)。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發(fā)紅包能讓學生更親近其師,“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學相長。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紅包而喚起,那么,學生的熱情必然會影響老師的激情,終將達到“相長”的目的。教師的魅力關鍵在于學術與人格。一個教師若能緊緊依靠自身的學術與人格魅力,輔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讓各種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進教書育人功能的巨大提高。(橫向拓展)。
如今,我國的教育因各種原因而困難重重,多幾個像焦老師那樣不甘平庸、敢于創(chuàng)新的老師,拿出更多的新招,必然能沖破重重陰霾,走向教育強國的康莊大道。(聯(lián)系實際,快速收尾)。
【點評】。
這一篇習作基本按照五部分基本框架來寫,說理清晰,有條理,有深度,也有廣度,適度的引用名言,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是一篇難得的考生值得參照的優(yōu)秀作文。
方法之二:依事設問,分層論述。
面對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許多同學不知所措,莫衷一是。在此,介紹一種十分基本實用的方法,即“依事設問,分層論述”,它既能解決無話可說的問題,又可以憑此提升深入闡述事理的能力。
方法指導:
1.依據(jù)任務梳理材料,選定角度,表明你的態(tài)度,發(fā)表你的看法或觀點。
2.從材料出發(fā),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穎、與眾不同的中心論點(標題)。
3.依事設問,列好提綱,分層論述。
【實例解析】。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在上海地鐵上,一男子因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穢語和指責他的乘客對罵,一黑衣壯漢忍不住,撥開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腳,吐痰男頓時安靜下來,一語不發(fā),此時,有出來勸架的乘客指責“黑衣男”:“打人是不對的?!备嗟娜藙t認可黑衣男的做法。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網絡后,引起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你就其中某一個或某一群人的表現(xiàn),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標題自擬。
分角色梳理。
人物:吐痰男。
所做的事:公共場所隨地吐痰,遭責后與乘客對罵,被踢一腳,安靜、一言不發(fā)。
我的態(tài)度:惡其陋行,幸遇強人。
我的看法:文明拒絕粗鄙;社會秩序,人人有責;。
人物:黑衣男。
所做的事:忍不住,撥開,踢,制止了對罵與吵鬧。
我的態(tài)度:揚其勇氣,短其不足。
我的看法:以黑制黑,行不行?文明創(chuàng)建需有法制的保障;以錯治錯,并非正義。
人物:乘客。
所做的事:少數(shù)指責黑衣男,多數(shù)認可,更多議論。
我的態(tài)度:贊少貶多。
我的看法:法制意識淡薄是不文明的根;當局者往往易迷;狹隘的英雄主義要不得。
1.選擇角度,確定主旨。
如選定“吐痰男”,確定“可怕的不文明”為主旨。
2.依事設問,列好提綱。
提綱。
(1)吐痰男行為的性質與危害性?
(2)吐痰男行為產生的根源?
(3)遇上這種不文明的行為該如何對待?
(4)怎樣解決這種社會問題?
(5)假設反方,適度批駁。
升格教學反思篇四
我從小到大得到過許多人的關愛,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有同學無私奉獻的關愛,還有老師不計報酬的關愛,但是最讓我感動的還是一位陌生阿姨對我的關愛。那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暑假,媽媽說把我送到外公家玩。從我家到外公家有二十多里路,所以必須乘坐公共汽車。我問媽媽跟誰去,媽媽說讓我一個人去。我本來很想到外公家玩的,可是聽說讓我一個人去,有點害怕了。
媽媽把我送到了新車站,給我買了車票,囑咐了我?guī)拙渚妥吡???墒擒囘€沒有來,我想:姨媽在車站里做生意,我何不到她那里去玩一會兒?邊玩邊等車。等我到了姨媽店子,正巧姨媽和一個人說話,姨媽問她到哪里去,她說到石頭店。于是姨媽像抓住了救星似的,把我托付給了她的朋友――陌生阿姨。更巧的是陌生阿姨和我一樣,也只去四天就回來。我很高興,旅途有了伴。車沒有來,我便去買了一碗面。不湊巧,面還沒有吃完,車來了。
陌生阿姨拉著我的小手,親切地對我說:“小朋友,走吧!”我和阿姨上了車。阿姨給我找了一個空座位,讓我坐下。我把面吃完了,望望四周,沒有看見垃圾桶,剛想問阿姨,阿姨像和我心有靈犀似的,接過我的碗和筷,扔到了垃圾桶。因為暈車,加上剛才吃了面,我便昏昏沉沉地睡著了。到了石頭店,阿姨叫醒了我。我們一起下了車。阿姨給我買了許多零食,我不要,她硬塞到我懷里。我只得拿著說“謝謝”。我便拿著阿姨買給我的零食在這等外公。過了很長時間,外公才來。等到外公把我接走了,阿姨才回娘家。
時間過得真快,四天時間一晃就到了。外公把我送到等車的地方。沒有想到阿姨早就來了。看見我了,阿姨溫柔地說:“小朋友,來了。在外公家玩的開心吧!”我點點頭。我們站在路邊等車,可是半天還沒有來。我自言自語:今天怎么車還沒有來呢?真是急死人了……阿姨聽見我的話,說:“那是因為車都是固定時間的,每隔一定時間才發(fā)一趟。你來之前剛剛走了一趟,所以這時等得時間長一些?!迸叮瓉砣绱恕0⒁虨榱说任?,車來了沒有上。我和她只是一面之交,她竟然為了我等了這么長時間。想到這,我心里既愧疚,更多的是感動。
車來了,我們又回到了遠安,來到新車站,阿姨對我姨媽說:“我圓滿完成任務,把你的侄子帶回來了。”姨媽連忙說“謝謝”,阿姨卻說:“順路的,不礙事。”
難道阿姨對我的關愛只是順路的?不是的!這已經超出了順路的范圍,我心里明白這是一種對朋友負責的關愛!
【升格啟示】。
相比原文,徐昌沅修改后的習作可以說是上了一個臺階。開頭用排比句引入陌生阿姨;中間的敘述條理清楚,把阿姨的負責、善良刻畫得細致入微。特別是寫出了自己的心情變化,首先因為媽媽告訴他一個人去,便產生了害怕的心理;后來姨媽托了一個順路的阿姨照顧,心情轉為高興;當?shù)弥⒁虨榱说人谷粵]有上車時,有愧疚,有感動。結尾也相比原文來說,更含蓄深刻,而且注重了篇末點題,畫龍點睛。
升格教學反思篇五
本文的失誤主要有兩點:一是原本和奶奶感情最深的“我”不應該寫成對鄙視農民的世俗眼光的屈服者;二是不應以自己文化成績好為資本,敵視和以報復行為對待有世俗偏見的同學。修改時要以這兩點為重點,讓親情戰(zhàn)勝世俗,讓不失友善的自尊占領同學之間本應純凈的天空。
升格教學反思篇六
只見老師走上講臺滿臉微笑地對大家說:“同學們,現(xiàn)在舊書交易會開始了,這次活動有兩種不同的稱號,分別是最佳銷售員和最佳讀者.最佳銷售員是看誰買的書多,而最佳讀者是看誰能花最少的錢買最多的書.”
突然教室里亂成一窩蜂,大家在自己的攤子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而我一沒帶書二沒帶錢,最后只好向老師借錢開始了我的“買書生涯.”
接著我在一個書攤上發(fā)現(xiàn)了一本我最喜歡的漫畫,便走過去興奮地問到:“兄弟,你這本漫畫多少?”“兩元五.”“兩元,行不?”“好吧!看在你是我兄弟的份上我就來個跳樓價!”就這樣我買下了第一本書.頓時大家的吆喝聲變大了起來,好像獅子在怒吼,又像幾只老虎在咆哮,還像千軍萬馬在奔騰,真是吵地不可開交.
這次活動的最佳銷售員是小劉,他一個人就買了三十多本書.最佳讀者是小徐,她用七元錢就買了十四本書也是個厲害人物.
升格教學反思篇七
江西省20高考失誤作文升格示例。
【原作展示】。
學會珍惜。
江西一考生。
生活中總是有人報怨自己沒有什么,殊不知去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沒鞋的老報怨自己窮,然而卻忽視了擁有腳的珍貴。讓我們學會珍惜吧,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不要老是盯住自己沒有的東西,學會珍惜擁有的,才會過得更幸福。
黑龍江大慶的拆除工毛玉峰每天在高48米,寬24厘米的臺上工作,每天都堅持著,強烈的太陽已經曬黑了他的皮膚,他全身黝黑,當記者問他:“這么辛苦,想過得到什么嗎?”他說:“我這一輩子什么都不奢求,因為我有一個妻子兒子就夠了。”多么令人感動啊,因為擁有幸福的家庭足以讓他努力工作,努力拼搏,他只珍惜身邊擁有的,便是最大的幸福。
不管是崔顯仁還是拆除工毛玉峰,他們都知道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不可能擁有全部,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不要太貪婪,珍惜身邊擁有的,才是真正的幸福,讓我們學會珍惜吧!
【病因剖析】。
文章中敘述“粉筆奇人”崔顯仁和高空作業(yè)農民工毛玉峰的文字,占據(jù)了文章的絕大部分內容。寫議論文是最忌諱大段大段地敘述的,要列舉事例,應該力求簡潔、概括,絕對不可大段敘述。(高考作文)由于論據(jù)的大段敘述,就使得說理不夠充分了,嚴重影響了“珍惜擁有”意義的充分論述。此外,文中錯別字較多,文句有不通處;還出現(xiàn)了素材常識性錯誤,如桐城縣非屬南陽市,而是安徽省的桐城縣,崔顯仁也不是桐城縣人,而是黑龍江人,“中國科研的《方政協(xié)字體》”也有錯誤等等。(賦分:35分)。
【升格佳作】。
學會珍惜。
江西一考生。
生活中總是有人抱怨自己沒有什么,卻不知道去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工薪階層老抱怨自己薪水低,卻不知珍惜自己有份穩(wěn)定的職業(yè);學生老抱怨自己學習壓力大,卻不知珍惜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少的人老抱怨社會的不公、他人的不善,卻不知珍惜自己生活美滿、身體健康、家人互愛……總之,沒鞋的老抱怨自己光腳丫,然而他們卻往往忽視了自己還擁有一雙健壯的腳。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珍惜吧;讓我們學會珍惜,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粉筆奇人”崔顯仁,沒有因為在一場意外的火災中失去雙手而痛苦而消沉,他用僅剩的食指和中指苦練,終于練就了一種獨特的.字體――“顯仁字體”。當別人問他擁有什么時,他說:“至于擁有什么,我沒有想過,我只珍惜此時此刻我擁有的生命?!闭f得多好啊,“只珍惜此時此刻我擁有的生命”“粉筆奇人”不正是因為珍惜擁有的生命,讓生命散發(fā)出了光芒嗎?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不要老是盯住自己沒有的東西,學會珍惜擁有的,才會過得更幸福。
高空作業(yè)的農民工毛玉峰每天在48米之高,落腳點僅有24厘米寬的煙囪上作業(yè),危險異常,而且強烈的太陽曬得他全身黝黑,當記者問他:“這么辛苦,想過要得到什么嗎?”他說:“我這一輩子什么都不奢求,我有妻子兒子就足夠了?!倍嗝磳嵲诘脑挵。驗閾碛行腋5募彝プ阋宰屗ぷ?、努力拼搏,他只珍惜身邊擁有的,便是最大的幸福。
蒙語諺語云:“孔雀愛惜尾巴,好人珍惜名譽。”如果我們作為學生,還沒什么名譽的話,我們就珍惜我們的青春吧。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過于每一天。的價值和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沒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沒有再比青春更珍貴的了!青春就像黃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成為什么。當我們?yōu)橐蝗ゲ粡头档那啻簢@息時,我們應該考慮將來的衰老,不要到那時再為沒有珍惜青春而悔恨。
珍惜多好。因為珍惜,我們能夠找回自信;因為珍惜,我們愛得更深,給得更多;因為珍惜,我們沖出了“惟有被愛才是幸?!钡某梢姟R驗檎湎?,我們不再隨意發(fā)泄,當再次受傷后,我們學會冷靜地梳理,然后理智地傾訴;因為珍惜,我們總是用一顆感恩的心凝視這個世界并超越世俗的斤斤計較與恩怨相報。
愛是一種能力,而珍惜是愛的翅膀。這個世界并不缺少關愛,這個世界缺少的是陽光雨露般的珍惜!
點評。
文章從話題中引出,用排比句開篇,揭示人們的種種抱怨,并由此引出中心論點: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珍惜吧;讓我們學會珍惜,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緊接著用崔顯仁、高空作業(yè)農民工毛玉峰,以及學生珍惜青春三個事例作為論據(jù)進行論證,且在例證的基礎上,輔以分析論證,把道理談深講透,令人不得不信服。最后,文章再在排比句中收束全文,進一步深化了主旨,明確了中心。升格后的文章,完全克服了大段大段敘述的弊病,糾正了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和錯別字,使文章有例有析,例析結合,確臻完美。(賦分:滿分50分)。
升格教學反思篇八
地鐵上,一男子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后,還不停地用污言穢語跟乘客們對罵,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腳才安靜下來,一語不發(fā)。我對吐痰男的這種言行舉止深惡痛絕,他的這種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國人的劣根。
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樣的行為?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實是不衛(wèi)生不文明之舉,遭到指責后竟與人們惡語相加,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質極差,性格有缺陷。這種知錯還不改的偏執(zhí)的人,只能算是人渣或是問題青年。一個人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也許是平時衛(wèi)生習慣不好所致,純屬個人習慣問題。但被人指出來后仍不知悔改,還口出穢語,想為自己辯護,連最起碼的“羞恥心”也蕩然無存,這個問題就嚴重了。輕則說明他品行缺失,重則說明他心靈扭曲。要知道:一個連最起碼的羞恥感都沒有的人,肯定不成其為人;一個連羞恥感也沒有的民族也肯定是個沒希望的民族。
吐痰男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也許跟他成長的環(huán)境有關,子不教,父母之過;也許跟學校教育有關,如今學校教育重成績、重智育,輕德育、輕做人。培養(yǎng)出不少外表有模樣,內在缺素養(yǎng)的青年。也許是一個個案,但它至少是我們社會的一份子,他的言行舉止跟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不管是什么原因,一個孩子的不良和失足肯定與教育缺失大大關聯(lián)的。
遇上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我們該如何對待?一味地當眾指責,恐傷其臉面,就是損傷了年輕人的自尊,才導致本就素質不高的吐痰男與乘客對罵。黑衣男的一腳,雖暫時讓吐痰男心火熄滅,但是否從心里服氣,認識自己的錯誤并感到愧疚呢?不得而知。這種“以黑制黑”的方式,不一定能達到“以黑治黑”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我認為,對這種不良的行為,最好是善意的勸說,既維護了當事者的面子,又悄無聲息地讓他反省;其次是制定強有力的處罰制度,加上不折不扣的執(zhí)法;其三是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讓“社會秩序,人人有責”“文明拒絕粗鄙”等成為公眾的意識。只要有健康的土壤,文明之花才會遍地開放。
我們的國家人特別多,尤其是公共場合。如果沒有良好的秩序與環(huán)境,如果沒有正確的公共衛(wèi)生意識,文明從何談起?如今,我們的國家發(fā)展了,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建設和諧文明的小康社會已成為中國人的追求與夢想。而文明需要從我做起,精心培育出健康的土壤。那就讓我們攜手共進,一起創(chuàng)建美麗的家園吧!
【點評】。
這篇習作很適合于剛開始寫作任務型作文的同學,當你不知從何說起時,先依事設問,列好提綱,然后在行文中,分層進行論述,也能完成一篇不錯的考場作文。
方法之三:緊扣中心,夾敘夾議。
在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背景下,有的同學是束手無策,甚至連800字的文章都難于完成,為此,特介紹“緊扣中心,夾敘夾議”的方法,讓多數(shù)同學能夠在考場上完成基本任務,拿到基本分。
什么叫做“緊扣中心”?
就是前提必需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梳理、抓住核心話題,確立文章主旨,然后,以這主旨為綱,緊緊圍繞,不離不棄。
什么叫做“夾敘夾議”?
就是邊敘邊議。從材料出發(fā),分節(jié)敘述,分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分別進行評論,闡述自己的看法或觀點。如此依葫蘆畫瓢,若能論述得深刻到位,依舊可以寫出上乘的考場習作。
【實例解析】。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圖書館允許拾荒者、無業(yè)游民入館,讓他們在設有空調的圖書館內免費閱讀、看影視、上網、聽音樂。圖書館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凈再閱讀。這個做法已經堅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圖書館被稱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
曾經有讀者對身邊的流浪者散發(fā)異味而感到不滿,無法接受,說允許他們進圖書館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對此,館長回答,我無權拒絕他們入館讀書,您如覺不便可更換座位,或者選擇離開。
要求:你對上述事件有何看法?請就圖書館或讀者一方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涵義的范圍作文。
升格教學反思篇九
從古至今,要說最喜愛昆蟲的人,可能非法布爾莫屬。(開門見山)。
法布爾一出生就對小蟲子很著迷,因為法布爾總在衣袋里裝很多昆蟲,受父母責罵少說也有幾百次,但這也為他以后編寫《昆蟲記》打下了基礎。(“在衣袋里裝了許多昆蟲”與受責罵,跳躍性太大,缺少過渡,要進行必要的交代。)。
編寫《昆蟲記》一書時,法布爾對昆。
一迷了。一次他夜晚觀察蜈蚣產卵時,慢慢地圍越來越亮,抬頭一看,發(fā)現(xiàn)天已經亮了。次,法布爾趴在地上用放大鏡觀察螞蟻是如何搬死蒼蠅的,圍觀的都有幾百人了,他卻一點也沒注意到。(由對昆蟲的著迷直接過渡到對寫書著迷,下文隨后又寫對昆蟲著迷,思路有些混亂,構不合理,應先寫對昆蟲著迷,再說寫書。通兩個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選材很錯,可以分段詳細講述。)。
法布爾在觀察昆蟲時也受過傷。一次他專心致志地觀察土蜂,由于太著迷了,完全忘記了土蜂的危險,竟然直接抓起蜂巢,仔細地觀察起來。結果可想而知,但挫折沒有打垮法布爾,更沒有動搖法布爾研究昆蟲和寫《昆蟲記》的決心。因為此時的法布爾已經是年老體衰的老人了,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于是,每次受傷后,他都以最快的速度養(yǎng)好傷,繼續(xù)投入到寫作中去。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在生前完成了《昆蟲記》一書。(寫法布爾對寫書的癡迷,如果能對書的內容或讀書后的感受多說一些,內容會更充實o)。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yè)的人,都是靠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堅持不懈才取得成功的。
【點評】。
原文呈然在整體上顯示出了小作者一定的寫作能力,但是存在的問題盤不少。先寫法布爾對昆蟲著迷,再寫對寫《昆蟲記》著迷,最后點明中心,思路不錯,但是結構有些亂,而且對于“著迷”的敘寫不夠突出;個別語句表意不夠明確,段與段之間缺少過渡。結尾乏力,可以聯(lián)系實際,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
教學反思,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把在教學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文字進行梳理紀錄的過程。作為一種“接地氣”的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方式,近年教學反思越來越受到重視。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寫教學反思的目的當然不僅是成為名師,但不管作為一個人還是一位教師確實應該時常反思自己。
人,正因為擅長反思,所以才能發(fā)現(xiàn)一些其他動物看來司空見慣物件的特殊用途,并用之作為生產和生活的工具,進而改變自己生存環(huán)境。夜深人靜時盤點一天的得失,審思自己的作為,人才可以走的更遠、更穩(wěn)。正因為吃了一塹,所以才長一智。如果一個人重復犯同樣錯誤而毫無改進,那么至少可以這樣說,他沒有好好的反思自己。教學上也是如此,寫教學反思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重復類似的錯誤,進而不斷地走向新的高度。但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能對我們的工作有所幫助呢?我認為教學反思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和敘事型反思比,問題型反思具有以下的特點:關注預設和生成,即上課時教師會帶著問題教學,課后教師對自己的預設和學生知識生成之間的矛盾和差異進行分析和比對;教學除了關注點,更關注面,力求尋找具有共性的因素和問題,關注問題后的問題;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興趣;反思聚焦于某一個教學問題,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不是全面開花。
如何讓自己的反思更有質量?我認為除了平時注意觀察和思考,做個教育的“有心人”外,還要多閱讀一些教育類書籍,這樣就容易在一些司空見慣的教育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沖突,就能站在更高的教育視野上看問題,避免陷入重復、低效反思的窠臼。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一
在學習混合式題時,要求學生意讀題。如:13×6+23讀作:13乘6的積再加23,和是多少。60-28÷7讀作:60減去28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差、積、商,乘、除以、除”等數(shù)學用語的含義,不但可以減少學生在讀題時讀錯數(shù)的現(xiàn)象,也為后面學習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敘述題打下基礎。
1.觀察:觀察題目里有沒有括號?含有幾種運算符號及括號的位置。
2.分析:分析題目中的運算關系,哪些運算可以同步進行。
3.確定:通過觀察、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計算:在分析、確定的基礎上,根據(jù)相應的計算法則和運算性質進行計算。計算重要看準數(shù)字和計算符號,能同時計算的就同時算。
5.檢查:在計算的每個步驟中,都要及時檢查、及時驗算。首先,看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是否準確,然后,看步驟是否合理,在看結果是否正確。
我原以為學生只要掌握運算順序就可以能夠很好地計算,但通過作業(yè)情況來看,并不樂觀,主要出現(xiàn)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書寫格式不對,不少的學生總是把等號對齊題目,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在橫式后面加上了得數(shù)。
(2)有些學生運算順序掌握不牢,老是忘記了沒有括號,有乘除時先算乘除還是從左往右計算。有的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但還是習慣于把先算的結果寫在前面,沒有算的寫在后面,導致出錯。
(3)有些學生比較粗心,如抄錯數(shù)字,減法忘記借位,看錯運算符號。
(4)對于兩個算式合寫成一個算式很迷糊,在列綜合算式需要添加小括號時總是忘記加。
(6)有的學生不知道用數(shù)學術語讀題導致老是掌握不好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
對于以上出現(xiàn)問題,我進行認真地反思打算采用如下的方法補救:
1、堅持每天進行計算練習,固化學生的計算能力。
2、對于容易造成審題失誤的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訓練,提高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和自覺性。
3、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多與學生進行溝通,達成教育教學共識。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二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馬村天河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籠罩著18設畝左右的河面,獨樹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枝藤交錯,猶如一座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由此而美名傳揚。
這么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穵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第一節(jié)課,我沒有運用其他教學手段,直接領讀了三遍。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學生通過讀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較為理想,簡單樸實的語文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讀”使課堂成了真正的語文課堂——讀書的課堂。通過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活了,學生思維活了,學習的知識也自然活了,學生在“讀”中獲得知識,這種知識是扎實的,因為本文本身就用語平實,讀來優(yōu)美動人,從學生作業(yè)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教學中,本人也著重在閱讀、寫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筆。
一走進文本背景與主題。“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靈魂居住的極樂世界,常用來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鳥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樹。我國南方的大榕樹適合于鳥兒生活,稱得上是鳥兒的“樂園”。本文記敘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色。吸引激發(fā)孩子們將目光投向鳥的天堂,一起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動地描寫了傍晚靜態(tài)的大榕樹和早晨群鳥活動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朗吉弩斯說:“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帶著這種思想去感悟心語。如“一棵榕樹一片林,鳥在林中當主人?!薄白哌M鳥的天堂,那美麗迷人的南國風光撲面而來,滿眼蓬勃的綠意,生機無限;滿樹歡樂的鳥兒,縱情歌唱。”這樹與鳥,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令人怦然心動。愿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將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北疚淖髡呔湍芮擅畹剡\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群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群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只畫眉鳥,把它的姿態(tài)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么,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xiāng)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致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如:描寫秋天的果園,首先要將果園在秋季里碩果累累,香氣四溢,色彩濃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繪,給人一種整體感受,然后抓住重點進行細致描寫,這樣就做到了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二在語言中讀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讀的時候都應該不放一難,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學生常常又抓不住,這是為什么呢?不是學生閱讀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寫在紙上,而是包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當中。比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边@一句不僅僅是在寫葉子的翠綠,明亮,更蘊含著對綠葉偉大生命力的贊美之情。再如“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在讀該句時,不但要讀出農民對鳥的保護,還要體會到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贊美,因此,在讀文章時,一定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綜合學習與反饋。
鼓勵學生積累有關寫鳥的詩句。(略)。
上完本課還是有收獲的,同時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話來講:一個老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某種教法去否定另一種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后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三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正因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正因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健。同樣的,讓學生擔任主角,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二)《燕子》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有的正在湖上飛行,有的飛到柳枝間,還有的停留在遠處的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述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插圖再現(xiàn)課文里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教學伊始播放學生耳熟能詳?shù)囊魳芬曨l《小燕子》將孩子們帶進完美的童年,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并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用心性。在教學中適時的插入課件,以更好地幫忙學生明白文本資料,學習寫作方法。
二、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主,以讀促感,彰顯師生的風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每一個能夠展示的機會,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透過聽、讀、說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及時的給與鼓勵。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讀時,都給學生充分的時刻和必要的指導,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chuàng)編的擬人句,并分析這句子的好處,讓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集中匯報交流,不僅僅增強了合作意識,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鍛煉了語言潛質,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
三、豐富學生的想象,在課堂交流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時引導學生借助插圖想象春天的完美,借助具體語句來想像燕子的優(yōu)美姿態(tài),并把想象的資料,用自己語言來描述,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的細致觀察,從而到達教學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有待于改善的方面:
一、鏈接生活實際,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積累。教學中,出示了燕子的相關資料和與燕子相關的文學作品,也讓學生匯報了自己對燕子的了解,與生活實際巧妙的建立聯(lián)系。但課后感到在教學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還能夠用哪些詞語來贊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lián)系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會將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不僅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二、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的凝練,精準,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個更高的目標。
(三)激發(fā)興趣學以致用平等對話激發(fā)聯(lián)想。
這天新學期的第二天,我上了《燕子》一課。我認為本課透過掌握教學目標,巧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說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有實效。
一、激發(fā)興趣,引導說話,學以致用。
開始我出現(xiàn)了一幅春天的圖畫,先問學生畫上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來?學生說是春天。畫上畫著才長出嫩葉的垂柳,柳樹隨風飄著。地上開著各種顏色的鮮花。小草也綠了。之后我出示一只正在飛行的小燕子。問學生畫面還有什么?學生說小燕子。我請學生來描繪一下小燕子。有學生就唱起了《小燕子》的歌,其它學生也跟著唱起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到那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那里的春天最美麗??粗⒆觽兂鴥焊?,我十分欣喜,正因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之后,我請學生們描繪一下畫上的燕子。學生說:“燕子披著一身黑色的羽毛。”有的說:“燕子的嘴巴尖尖的?!庇械恼f:“燕子的爪子細細的?!边€有的說:“燕子的肚皮白白的?!蔽易寣W生打開書本讀讀第一自然段資料,同時提醒學生思考書上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出寫事物必須要抓住特點。我透過適當?shù)狞c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之后,我讓學生繼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作者寫燕子還是按照先整體后部分的寫法。我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來說一種動物。結果學生說了兔子、鱷魚、烏龜?shù)?。有學生說,“一身白白的毛,一雙紅紅的眼睛,一對長長的耳朵,再加上一條短短的尾巴,湊成了可愛的兔子。
”立刻有學生補充“兔子還有一個特點,三瓣嘴?!庇袑W生說,“一身又厚又硬的皮,一個又長又大的嘴巴,一口鋒利的牙齒,加上一條硬而有力的尾巴,就是兇猛的鱷魚?!庇袑W生說:“三角形的頭,一個能伸能縮的脖子,四只腳,加上背上背著厚厚的殼,就是慢吞吞的烏龜?!蔽仪擅畹膭?chuàng)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扎實,更靈活,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二、平等對話,共同探究,激發(fā)聯(lián)想。
在學習飛行中的小燕子的各種姿態(tài)這一自然段時,我說:“同學們,你們就是春天里活潑可愛的燕子,請你們盡情地飛翔吧!”之后,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微風中,在陽光中……”讀完第三自然段,我說:“我想采訪一下小燕子們?!蔽覍σ粋€學生說:“小燕子,你在空中飛行快樂嗎?”學生高興地說:“我很快樂!”之后我問:“你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學生說:“青青的禾苗,高高的柳樹,紅紅的花。”另一個學生說:“我看到了桃花漲紅臉,迎春花笑彎了腰?!边€有學生說:“我看到了農民伯伯在播種呢!”“我看到小朋友在放風箏?!甭犞鴮W生們的充滿豐富想象的回答,我心里充滿了感動。之后我又問:“小燕子,你唧唧地叫著。你想說什么?”一個學生說:“我想說春天真美??!”我問另一個學生說:“小燕子,你唧唧地叫著,你唱了些什么?”一個學生立刻唱:“小燕子,穿黑衣……”
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用心營造良好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給予學生開放的空間,讓學生想飛多高,就飛多高。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四
三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是有關春天的,三篇課文都是描寫春天的一種事物,本單元的寫作是家鄉(xiāng)的一種代表,跟本單元的課文類型相關,因此在講課文時我既是為本課服務,也是為寫作服務?!堆嘧印愤@一課描寫了春天的動物,從外形到飛行的動作,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方式,在講解本課時我讓學生劃出優(yōu)美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好在哪里,并讓學生嘗試用這樣的方式寫句子,讓學生從知道到了解到應用從而掌握。學習課文時也讓學生找出成語,積累,在平時寫作中學會應用,把生活中的口語變成書面語表達。學生對上下結構的生字書寫容易寫成左右結構,我以“燕”為例,范寫,并進行當堂訓練。學生以具體的課為例,對作文更好的理解,當堂寫字當堂改正,及時反饋情況,效果顯著。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五
昨天上了《燕子專列》感受頗深,這是一篇發(fā)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內容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huán)保教育。在課前我就向王老師請教了課文中的重點,王老師說既然文章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就以愛作為主線來貫穿課文打動學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六
浮力的概念是本節(jié)的重點,阿基米德原理是本節(jié)重點也是難點。在生活中及小學的自然課上對浮力認識已有一定的基礎,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其概念由兩個現(xiàn)象直接得出并強調“浸”和“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難點,先讓學生從生活現(xiàn)象和動手做課桌上的小實驗現(xiàn)象猜測加推理“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開的水的重力的關系,最后由分析加表達式推導得出原理,這樣層層推進,分散難點。從經驗,生活和實驗中的現(xiàn)象猜測避免猜測的盲目性。由于同學個體的差異及實驗的自主選擇,避免“整齊劃一”,保證多樣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同時教師在應有充分的準備學生猜測的“意外”,如:猜浮力與深度有關等。學生并沒有從生活中或已有的經驗出發(fā),這樣猜測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時教師可加以引導。學生交流,回答“小魚和大魚由于深度和體積不同而產生浮力不同的爭論”,“改錯題:木塊浮在水上受到的浮力”兩個問題。情境化的問題,增加親切感,易引起興趣?!案腻e題”降低難度,又加深對原理的理解。題型的多樣化可避免解決問題煩味與枯燥。
不足的是題目的覆蓋面不廣,可增加對浮力方向理解的問題;可換浮力在生活應用的例題,從而增強物理服務于社會的意識。
升格教學反思篇十七
《大熊貓》是一篇說明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吸引人的珍奇動物,后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的說明。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教學伊始,我出示大熊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外形,以此調動學生的熱情,為全文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樂學”氛圍。
二、以讀為本,以讀促講。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學時,我運用了齊讀、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引導感悟。教學時,我讓學生圖文結合,以及板書,生動再現(xiàn)了大熊貓的可愛的外形,以及它吃竹葉的可愛樣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四、注重學生的詞語積累的訓練和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文中疊詞對大熊貓的外形進行填空式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以此強化學生的詞語積累的運用。同時在課外知識的延伸上:我讓學生收集大熊貓的資料或給大熊貓畫一幅畫,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
這節(jié)課,不足之處也還很多,如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但感情還不夠投入,這些都待于今后加強指導,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