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案及反思(六篇)

字號: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借助批讀語,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框架,整體感知華山的險。
    2、運用賞析詞句的方法,抓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進一步感受華山的險。
    3、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中,讀出自己的感受。
    4、從文中得到啟發(fā),感受到挑戰(zhàn)困難,戰(zhàn)勝自我,會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從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中感受到華山的險。
    【教學難點】在關鍵詞句旁試著批下自己獨特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談話引入課題。
    2、回顧批讀文的學習方法。
    二、學習批讀,理清脈絡
    1、問:
    齊讀第一處作批,體會問的精妙。
    2、第二到五處作批:
    抽生讀,談這幾處旁批的發(fā)現;教師點出這是概括式旁批,滲透作者的寫法。
    3、交代學習任務:
    這節(jié)課將重點用賞析詞句的方法去批讀。
    三、賞析旁批,體會情感
    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思考:哪些詞句能體現華山的險?用相關符號做記號,在結合上下文寫感受。
    2、交流展示,重點理解:“峭壁林立,橫空出世,夾,龜縮”,體會山路的險,相機指導朗讀。
    3、教師小結。
    第三段:
    1、繼續(xù)運用剛才的方法賞析描寫華山險的詞句。
    2、學生展示,交流。教師抓住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第四段:
    1、激情談話創(chuàng)設情景:當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征服華山時,你想說什么?想喊什么?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寫的?齊讀最后一段。
    3、出示課件,學生欣賞華山美景。
    4、齊讀課文已有的旁批。
    5、寫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總結升華
    在生活中做強者,去品味更多挑戰(zhàn)的快樂。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案及反思篇二
    《一雙手》
    教學目標:
    1、養(yǎng)成圈點批注的讀書習慣。
    2、學會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寫人物的寫法。
    3、體會和理解林業(yè)工人對造林事業(yè)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體會和理解林業(yè)工人對造林事業(yè)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會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寫人物的寫法。
    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引導自學以讀促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學習策略:自主學習圈點批注合作探究總結提升。
    1、欣賞圖片(課件出示):說一說,這可能是誰的手?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2、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字詞預習檢測。指名讀一讀,糾正字音。
    2、課文初讀感知。
    (1)這篇文章寫的人物是誰?這個人物的職業(yè)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體裁是什么?
    (一)整體感知——認識一雙手。
    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課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寫了( )的一雙( )
    手。(誰的一雙怎樣的手)
    (二)細讀課文,解讀“一雙手”---動起你的手來。
    1、作為一名記者,采訪一位林業(yè)工人,為什么單單要寫他的一雙手呢?這雙手有怎么樣的與眾不同之處呢?再讀課文
    ⑴用曲線畫出描寫張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語句,并在書上做出適當的圈點和批注。
    ⑵說說在你的眼中,張迎善的手是一雙什么樣的手?
    可以用“這是一雙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來為張迎善這雙“手”建檔案。
    主人:身份:手感:手的膚色
    手指:紋絡:掌面:手的大小
    手指細節(jié):手的別號:手的價值
    3、縱觀檔案資料,用一個恰當的詞語說說這雙手給你的總體印象。
    4、請同學們結合文章語句,議一議造成年輕的張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對這雙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還認為他的手丑嗎?請再次用“這是一雙__的手”的句式,談談你的深層感受。
    6、作者說:“看著這雙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你覺得這一結尾有何妙處?
    7、欣賞圖片體會貢獻。
    1、同學們,這篇文章寫的很短小,卻非常成功,這與文章的寫作藝術是分不開的。請你就文章的某一個角度評說一下其成功之處。(如:多角度的描寫、語言、修辭以及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運用)
    2、學生匯報,師總結。
    1、讀了文章,你一定對張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認識,在你眼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2、全文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這位普通勞動者的禮贊之情,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想說,那么請你也選擇一種方式表達對他的贊美之情。
    3、課堂總結。
    張迎善是具有不畏艱辛、艱苦創(chuàng)業(yè)、默默無聞、樂于奉獻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課文表達了作者對張迎善的熱愛、敬仰和贊頌之情。
    1、仔細觀察父母親的手,寫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張迎善那樣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的事例。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案及反思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先扶后放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徐帥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嚴格要求子女,甘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質。
    重點研讀第二則小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布衣”的含義,結合人物的情緒變化進行個性化的朗讀。
    音樂、多媒體課件。
    一、從課題入手,談話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板書課題)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說說這布衣元帥指的是誰?(出示課件)
    質疑:你覺得元帥平時的衣食住行會是什么樣?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語:徐向前為什么會被稱為“布衣元帥”,我們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現在我們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讀文情況:邊聽邊思考:
    1、指出讀錯的字音。
    2、用心觀察這篇課文與以往所學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師:其實3個小故事表達的都是同一個主題,那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課件)這是全文的總起段。在這段話中你覺得哪兩個詞語最能概括徐帥的精神品質。(板書:功高蓋世、樸實無華)能用上這兩個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三、精讀第二個故事《看門老人》
    這三個故事中哪個故事充分體現了“徐帥比普通人還普通的布衣情懷”?我們就一起走進《看門老人》請大家看閱讀提示。
    (一)默讀“看門老人”這個故事。
    (二)畫:新娘在去見徐帥時想到了什么?令她沒想到的是什么?(做好標注)
    (三)想:從新娘的想法前后變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
    (四)讀:結合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新娘想法的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匯報,老師指導。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案及反思篇四
    《母雞》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
    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1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一篇課文我們到認識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氣可愛的貓。其實老舍先生家還有一只動物——母雞。他是不是也像喜歡那只貓那樣喜歡它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雞》。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并讀一讀。
    2、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3、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三、閱讀質疑
    1、通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一向討厭→母雞←不敢再討厭
    過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態(tài)度發(fā)生如此變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導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呢?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匯報
    (1)討厭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雞的無病、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
    重點語句解析:
    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fā)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這是作者夸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炫耀。聾子本來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討厭母雞的情緒。)
    (2)學生回答后,教師引讀: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它那嘎嘎的叫聲總是——(沒結沒完)特別是到下蛋的時候,母雞差不多是——(發(fā)了狂)
    3、揭示總分的寫作方法。
    請同學們看板書:作者先總說討厭母雞,再分別敘述了討厭母雞的理由,你知道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嗎?(總分)
    4、請用討厭的語氣齊讀課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對待母雞的情感,前后是怎樣變化的?
    (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yōu)樽鹁?。?BR>    (二)指導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討論:是什么讓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又是什么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2、交流重點語句:
    (1)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都是在寫母親,對母親的贊頌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為母雞身上所表現出的母愛所震撼,認識到天地間所有的母親都是英雄。這是對普天下所有母親的贊頌。)
    (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作者用“不敢”來表明自己對母雞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的寫法特點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
    《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5、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并且沒有什么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6、總結: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達方法。
    五、作業(yè)布置
    1、熟練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它正在遭到各種污染,環(huán)境污染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2、討論怎樣保護環(huán)境。
    3、懂得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過程與方法:參與活動,討論、發(fā)表對環(huán)境問題及保護環(huán)境的見解;耐心聽別人的發(fā)言,簡明扼要地說,通過多方評價規(guī)范口頭語言表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指導學生在情境中討論交流時的條理性、應對性和合作性。
    2、懂得環(huán)境對人類的重要作用,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難點
    1、尊重、理解對方,學會傾聽。培養(yǎng)調查、訪問、查找資料的能力,探究能力。
    2、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環(huán)境,不做污染環(huán)境的事,養(yǎng)成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美麗的環(huán)境錄像和被破壞的環(huán)境視頻。
    學生:調查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現狀,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各組把要展示的標語版、手抄報、建議書等張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
    2、同學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來交流一下??吹轿覀兩畹沫h(huán)境,你們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首先進行一次展示會,把所有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二、小組交流
    1、小組成員就同一主題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況。
    2、小組成員整理本組成員收集的材料。
    3、推舉代表,小組成員就本組的調查主題準備進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展示
    1、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1)以“我們與環(huán)境”為主題,結合本組的展示臺內容先進行充分講解。
    (2)把事情的過程說清楚,把了解到的情況說具體。
    (3)講的時候要有感情,把本組對環(huán)境保護的看法講出來,使聽的人了解情況并受到感染。
    (4)其他同學要做一個有禮貌的聽眾,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fā)言。
    (5)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在同學發(fā)言完畢后做補充。
    (6)各組代表發(fā)言后,其他小組可提問。
    2、教師引導學生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復說)
    (1)小組輪流展示。(鼓勵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個性化的展示,如采用文字、圖片、實物或表演等形式)
    (2)小組之間互相觀摩,“代言人”要向其他小組做集中介紹。
    (3)每位同學都要認真傾聽其他小組的發(fā)言、展示,感受、了解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并準備對每個小組的展示情況進行評價或提出問題。
    3、多方評價,深化主題。
    通過各組同學評議:本次交流展示活動中哪個小組表現比較出色?(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1)學生評價:你認為這節(jié)課誰的表現?為什么?
    (2)教師評價:總結本節(jié)課中學生突出的優(yōu)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四、總結、引導討論
    1、引導討論:面對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狀況,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么呢?
    2、評出合理化的建議。
    五、交際范例
    用一諾:為了保護環(huán)境,我們可以這樣做,用水后及時關緊水龍頭;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盡量多走樓梯,少乘電梯,健康又環(huán)保;垃圾分類回收。
    六、延伸拓展
    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爭做一名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并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教案及反思篇六
    《白公鵝》
    1.學生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默讀,能夠體會兩只白鵝的不同之處。
    2.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情感性目標: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具體描寫,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通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我們認識了著名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誰來說說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2.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只白鵝,它就是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公鵝。
    板書課題:白公鵝
    二、新課學習
    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給自然段標號;在文中勾畫出二類生字,多讀幾遍;哪些詞、句、段給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寫一寫。
    2.學生交流。
    3.誰來說說這只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4.這究竟是只什么樣的白鵝?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概括一下。
    (耀武揚威)的大公鵝
    (威風凜凜)的大公鵝
    (派頭十足)的大公鵝
    5.好一只擁有海軍上將銜的大公鵝,那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么樣的呢?誰來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鵝
    6.學到這里,同學們討論一下:同是白鵝,但不同作者的筆下又各有姿態(tài),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點:抓特點,圍繞特點來寫
    不同點:前者抓住一個特點──高傲,圍繞總寫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三個方面(叫聲、步態(tài)、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寫大白鵝應當榮膺海軍上將銜,然后再寫為什么應當榮膺?在解釋說明中寫出了白鵝的特點。我們寫作文時,就應該抓住事物的特點,突出其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