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熱門12篇)

字號:

    我們需要總結過去的經(jīng)驗,以便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發(fā)展。研究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經(jīng)驗,對寫作有很大幫助。下面是一些關于這個主題的精選文章,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考的方向。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學會5個字。在了解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的過程中,感受學漢字的趣味。
    2.在寫字的過程中,了解漢字的間架結構、筆順、筆畫,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感知漢字的形體美。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區(qū)分本課的生字“舊、由、甲”的讀音和字義。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學準備:
    學生:自己動手做活動的生字卡片(一個“日”字,三個筆畫)。
    教師:甲蟲、甲板、甲魚、電廠等詞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字形。
    1.讓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的記字方法。
    2.教師相機導出兒歌。(課文最后兩行)。
    3.出示老朋友“日”字。
    4.點明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都是在“日”的基礎上“加一加”。(板書課題)。
    5.以“加什么呢”激趣。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擺一擺,看能擺出哪些字。再抽生上臺一邊擺一邊講解自己的擺法。
    二、質疑讀文,掌握字音字義。
    1.師:“孩子們真能干,只加一筆就變出這些字來,而且模樣還真有點相象,那它們的讀音,它們的意思相同嗎?”以此問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課文。
    2.分小組學習。
    (1)借助拼音讀課文。
    (2)說說書上的組詞,討論交流詞義。
    (3)口頭組詞。
    3.檢查交流。
    (1)通過請小老師、“開火車”、郵遞員阿姨送信等形式檢查字音,注意強調區(qū)別“由”、“甲”、“舊”的讀音。
    (2)指出小組里不太理解的詞語,集體交流。
    (3)學生口頭組詞。
    三、朗讀短文,明確構字規(guī)律。
    1.小結方法:一個“日”加上一筆就變出了這么多個形不同、音不同、義不同的漢字,大家覺得漢字有趣嗎?齊讀書上短句。
    2.引導學生歸納本課生字的構字規(guī)律。
    四、指導書寫,把握漢字結構。
    1.在課后的田字格中書寫這6個生字,注意“日”的位置和變形。
    2.記憶組詞中引出的生字的字形。學生先自己記憶,然后全班交流難字。
    3.完成課后第二題的組詞。
    五、自主實踐,遷移識字方法。
    運用本課學到的“加一加”的構字方法,進一步給學過的簡單的漢字(如:大、土)進行添加筆畫組成新字的游戲。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二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練習說句,會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4.正確辨析三個伙伴的言行,知道應該向羅晨學習。教育孩子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關心、幫助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辨析三個伙伴的言行,懂得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關心、幫助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
    課時劃分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正確辨析三個伙伴的言行,知道應該向羅晨學習。
    教具準備:生字詞語卡片。
    一、揭示題目,學生質疑。
    1.直接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三個伙伴》。
    2.學生跟老師讀課題。
    3.指導認讀伙伴。
    4.學生質疑,教師小結、歸納。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教師讀課文,小朋友們用序號標出自然段。
    2.反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呀?
    3.指名按自然段讀,學生思考:這三個伙伴分別叫什么名字?
    4.指名反饋。
    5.學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他們間的一件什么事?
    6.學生齊讀課文。
    三、閱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感悟維佳的難過。
    1.教師導入:維佳不小心把點心丟了。上午休息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去吃點心了,只有維佳站在一邊。
    2.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你是維佳,心里會怎么想?心情會怎樣?
    3.學生反饋后,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4.男女分別讀,比一比誰讀出了維佳難過和心情。
    (二)了解小朋友的行為。
    1.小朋友們,維佳的點心丟了,他的心里多難過呀,不少伙伴看到了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把課文讀一讀。
    2.指名反饋。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出示相關的句子。
    4.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5.小組內分角色朗讀這些句子。
    6.指名分角色朗讀,學生評議。
    7.學生再讀。
    四、體會維佳的心情。
    2.小組討論、學生反饋。
    五、發(fā)散思維,發(fā)表見解。
    1.教師小結課文的內容。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哪個小伙伴,為什么?
    3.指名反饋,教師適當引導。
    六、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文。
    書寫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一、揭示題目,同學質疑。
    1指導認讀伙伴。
    (1)小朋友們,你們仔細的看一看,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們。
    (2)師總結,協(xié)助記住生字: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部件是音,部首表意。
    (3)指名認讀。
    (4)全班齊讀。
    2、同學質疑,教師小結、歸納。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教師讀課文,小朋友們用序號標出自然段。
    2.反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呢?
    3.指名按自然段讀,同學考慮:這三個伙伴叫什么名字?
    4.指名反饋。
    5.同學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他們間的一件什么事?
    6.同學齊讀課文。
    三、自由讀課文,合作學習。
    (一)感悟維佳的難過。
    1.教師導入:維佳不小心把點心丟了。上午休息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去吃點心了,只有維佳站在一旁。
    2.小朋友們想一想,假如你是維佳你會怎么想?心情怎么?
    3.同學反饋后,教師引導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4.男女分別讀,比一比誰讀出了維佳難過的心情。
    (二)了解小朋友的行為。
    1.教師創(chuàng)設語境,同學讀課文:小朋友們,維佳的點心丟了,他的心里多難過,呀,不少伙伴看到了是怎么做的?請大家把課文讀一讀。
    2.指名反饋。
    3.教師根據(jù)同學的反饋,出示相關的句子。
    4.指導同學感情朗讀這些句子。特別的小伙伴說話時的內容,最好能讀出當時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5.小組內分角色朗讀這些句子。
    6.指名分角色朗讀,同學評議。
    7.同學再讀。
    四、體會維佳的心情。
    2.教師小結,再啟發(fā)。
    3.羅晨把一塊抹奶油的面包掰成兩半,分一半給維佳吃。維佳會說什么呢?你們小組討論、討論。
    4.小組反饋。
    五、拓展思維、
    1.教師小結課文的內容。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哪個小伙伴,為什么?
    3.同學自由的說自身身邊發(fā)生過的類似的事情。教育小朋友樹立班級的典型。
    六、指導手寫。
    1.全班讀課文。
    2.出示要寫的字,同學認讀并組詞。
    3.教師重點教寫難字。
    4.引導同學觀察其他字的書寫,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三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樹的。指導看圖:三個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樹了,它們是怎樣的心情?(高興開心)。
    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它們的心情來。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并評價。
    3、有好辦法解決嗎?自讀課文,找出解決的辦法。(指導朗讀)。
    4、小樹終于栽好啦!齊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指導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討論:誰的功勞大?(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結論:只有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團結力量大。
    6、齊讀課文。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學任務。學生能體會角色的心情,較為流暢地有感情朗讀課文,并且通過討論,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要團結起來,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卻感覺到,在指導朗讀上,還不夠深入,有些浮于表面。每一部的指導,都好像在往前“趕”。學生還沒有讀到位,就又趕到下一環(huán)節(jié)去了,所以在最后的齊讀課文時,朗讀總覺得差那么點。我想,如果能在教學中讓孩子再去演一演,讓他們真正能夠融進課文中,體會到從一開始高高興興上山栽樹,到遇到困難的著急難受,再通過想辦法、同出力解決困難,最后得到栽樹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達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學起來才更津津有味。
    舒城路小學匡黎。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學會要求寫的生字,要求寫得正確工整。
    2、能運用加一加成新字的方法自組識字,形成初步自主識字的能力。
    3、進一步了解加一加組成新字的構字方法,感受漢字構字的趣味,產(chǎn)生喜愛漢字的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基本字和偏旁卡片、生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朋友們,請看黑板,師板書書上的8個偏旁,復習偏旁。
    2、小朋友這幾個字認識嗎?來我們一起和他們打打招呼,(師出示生字,生認讀生字)。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讀音。
    1、下面就請小朋友打開書66頁自瀆課文,把不認識的或紅色音節(jié)的字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讀音,抽生讀、師隨時糾正讀音,齊讀。
    注意:池、曬、沖、忠是翹舌音;灑是平舌音。
    理解“沖刺”“忠厚”
    4、剛才我們理解了詞義,下面請小朋友自選其中的兩個詞語說一句話,師相機糾正。
    5、拓展,課后第一題讓學生認讀這些字的讀音,說說你是怎樣知道讀音的?(引導學生從加的偏旁來說,順便說說字意)。
    6、師小結:由一個基本漢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便構成了形不同,意不同的漢字。漢字娃娃真的很有趣。
    三學習生字。
    1、學習新筆畫“橫折提”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點指導“己、她”師范寫,講解書寫要領。
    4、生描紅,師評價。
    5、作業(yè);抄寫生字4字2音2詞。
    課后小結: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五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問題,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較。
    2、認識10個生字,會寫其中5個字。
    3、聯(lián)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長短作比較的事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學生:了解太陽、地球的相關知識。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
    一、游戲激趣引入。
    開課時,先搞一個小活動:教師喊“起立”,學生就坐下。教師喊“向左轉”,學生就向右轉?;顒雍笤賮韺W習意思相反的字詞,學生興趣盎然。
    二、在觀察中比較意思相反的詞。
    1、初步學習比較。讓學生觀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與不同。手指、腳趾數(shù)量一樣多,長得可不一樣,引出“手指長、足趾短”。
    2、充分觀察,多角度比較。讓兩位學生站在講臺上,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看誰觀察最仔細,找出的不同點最多。
    從個頭上看:一高一矮從體型上看:一胖一瘦。
    從年齡上看:一大一小從膚色上看:一黑一白。
    從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學習句子:“哥哥高,弟弟矮。”學習從不同方面去比,就會有不同結果。
    3、在比較中滲透用辯證觀點看問題的意識。地球、太陽比較:太陽大,地球小。如果以地球、月亮比較,就變成地球大,月亮小。
    學習句子:“太陽大,地球小?!薄按蟆?、“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過比較確定,不是固定不變的。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游戲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如“長”,學生就要說意思相反的詞“短”。
    2、游戲二,學生上臺舉起“大”,學生齊問:“什么大?”上臺學生自主回答后,又舉起“小”問全班“什么?。俊?,并抽其他同學回答。
    3、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長”、“足”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六
    3、練習說話,會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4、正確辨析三個伙伴的言行,知道應該向羅晨學習,教育孩子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關心,幫助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
    重難點、關鍵:
    1、識字、寫字。
    2、正確辨析三個伙伴的言行,懂得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心,幫助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學生質疑。
    1、直接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三個伙伴》。
    2、學生跟老師讀題目。
    3、指導認讀伙伴。
    (1)小朋友們,你們仔細的看一看,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們。
    (2)師總結,幫助記住生字: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部件是音,部首表意。
    (3)指名認讀。
    (4)全班齊讀。
    4、學生質疑,教師小結、歸納。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教師讀課文,小朋友們用序號標出自然段。
    2.反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呢?
    3.指名按自然段讀,學生思考:這三個伙伴叫什么名字?
    4.指名反饋。
    5.學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他們間的一件什么事?
    6.學生齊讀課文。
    三、自由讀課文,合作學習。
    (一)感悟維佳的難過。
    1.教師導入:維佳不小心把點心丟了。上午休息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去吃點心了,只有維佳站在一旁。
    2.小朋友們想一想,如果你是維佳你會怎么想?心情怎么?
    3.學生反饋后,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4.男女分別讀,比一比誰讀出了維佳難過的心情。
    (二)了解小朋友的行為。
    1.教師創(chuàng)設語境,學生讀課文:小朋友們,維佳的點心丟了,他的心里多難過,呀,不少伙伴看到了是怎么做的?請大家把課文讀一讀。
    2.指名反饋。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出示相關的句子。
    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這些句子。特別的小伙伴說話時的內容,最好能讀出當時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5.小組內分角色朗讀這些句子。
    6.指名分角色朗讀,學生評議。
    7.學生再讀。
    四、體會維佳的心情。
    2.教師小結,再啟發(fā)。
    3.羅晨把一塊抹奶油的面包掰成兩半,分一半給維佳吃。維佳會說什么呢?你們小組討論、討論。
    4.小組反饋。
    五、拓展思維、
    1.教師小結課文的內容。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哪個小伙伴,為什么?
    3.學生自由的說自己身邊發(fā)生過的類似的事情。教育孩子樹立班級的典型。
    六、指導手寫。
    1.全班讀課文。
    2.出示要寫的字,學生認讀并組詞。
    3.教師重點教寫難字。
    4.引導學生觀察其他字的書寫,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七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問題,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較。
    2、認識10個生字,會寫其中5個字。
    3、聯(lián)系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長短作比較的事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學生:了解太陽、地球的相關知識。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步驟:
    一、游戲激趣引入。
    開課時,先搞一個小活動:教師喊“起立”,學生就坐下。教師喊“向左轉”,學生就向右轉。活動后再來學習意思相反的字詞,學生興趣盎然。
    二、在觀察中比較意思相反的詞。
    1、初步學習比較。讓學生觀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么相同與不同。手指、腳趾數(shù)量一樣多,長得可不一樣,引出“手指長、足趾短”。
    2、充分觀察,多角度比較。讓兩位學生站在講臺上,比一比,他們有什么不同,看誰觀察最仔細,找出的不同點最多。
    從個頭上看:一高一矮從體型上看:一胖一瘦。
    從年齡上看:一大一小從膚色上看:一黑一白。
    從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學習句子:“哥哥高,弟弟矮?!睂W習從不同方面去比,就會有不同結果。
    3、在比較中滲透用辯證觀點看問題的意識。地球、太陽比較:太陽大,地球小。如果以地球、月亮比較,就變成地球大,月亮小。
    學習句子:“太陽大,地球小?!薄按蟆?、“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過比較確定,不是固定不變的。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游戲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如“長”,學生就要說意思相反的詞“短”。
    2、游戲二,學生上臺舉起“大”,學生齊問:“什么大?”上臺學生自主回答后,又舉起“小”問全班“什么???”,并抽其他同學回答。
    3、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長”、“足”等。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理解古詩意思。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進一步鞏固給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2、這首詩選自《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二首,板書課題:憫農(二)。
    二、學生自學。
    1、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粒、顆、閑、夫、餓、死”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糾正。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死: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撇。
    餓: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餓。
    顆: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換上頁字旁,就“一顆星”的‘顆’。
    3、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李紳是唐代詩人?!稇戅r二首》是李紳流傳下來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內容深刻,對比鮮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顆粒狀的東西。
    粟:谷子,小米。這里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閑:無事可做;空閑。
    夫:和農組成農夫,意思是:農民。
    猶:還。
    餓:肚子里沒有食物。
    死:沒有了生命。
    四海:我國古代認為中國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被颉八暮V畠取敝溉珖蛉澜?。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谷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7、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8、請學生在全班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朗讀,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朗讀競賽,然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五、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粒:左窄右寬,“立”字略短。
    顆:左右﹑寬窄﹑高低﹑長短一樣,“果”字的最后一筆是點。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寫下來。
    天()拉()一顆()。
    夫()粒()一棵()。
    3、背誦古詩。
    (1)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
    六、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七、布置作業(yè)1。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
    附:板書設計:
    1憫農(二)。
    李紳。
    難字:顆閑餓死。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導學生欣賞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并組詞。
    2、同桌之間互相聽寫詞語,寫完后,同桌之間對照課本進行相互評議。
    3、背誦古詩:全體同學一起背誦,指名背誦。
    二、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1、讓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提問:讀懂了詩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1)學生默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在書中畫一畫有關的語句。
    (2)自己組織語言練習說一說。
    (3)結合自己的體會說一說。
    (學生可以結合詩句的內容說明:農民在萬物生長的春季撒下了種子,他們要為莊稼澆水﹑施肥﹑除雜草,每天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到了金色的秋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了糧食的豐收,但是他們不能享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社會財富,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乃至餓死﹑不能生存下去。)。
    (結合插圖的內容說明:這農民一家人各個骨瘦如柴,穿著破舊的衣衫,那位婦人的懷里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農夫站在一邊面露難色,無可奈何。)。
    3、教師小結:
    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二十個字,就揭露了當時的社會,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了那么多的社會財富,他們是值得歌頌的﹑贊揚的。但是他們沒有權力享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社會財富,不合理的社會使他們貧困無助、凍死餓死﹑不能生存下去。這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三、朗讀古詩。
    1、配樂聽老師范讀并評議誦讀情況。
    2、伴著音樂自己練習朗讀。
    3、在小組內參與朗讀,互相學習。
    4、師生共同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四、練習鞏固。
    完成書中的第4題。
    五、總結。
    六、布置作業(yè)。
    1、檢查第4題,進行自評。
    2、把《憫農二首》背給家人聽。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四個生字;能按筆順筆畫規(guī)則正確、工整地書寫四個生字,感受漢字的字形美,認識一個部件。
    2、準確地認識生字,初步認識方位。
    3、激發(fā)學生識別方向的興趣以及參加鍛煉的熱情,養(yǎng)成鍛煉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正確認識生字。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方位。
    教學準備:
    1、與課文相匹配的歌曲。
    2、準備課文插圖、生字卡片及相關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始游戲,感知方位。
    1、在《健康歌》配樂下,讓學生練習向左轉、向右轉、向后轉、向前看,初步感知方位。
    2、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教師參照圖畫引導學生認識生字。
    (1)、懸念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森林里去探險,你們愿意嗎?(愿意)可森林里有猛獸,還有很多可怕的危險,你們敢去嗎?(敢)小朋友們都是勇敢的孩子,真棒!不過森林很大,小朋友們如果不認識方向就會迷路,所以在去之前小朋友們要跟著老師先把方向搞清楚,然后才能去尋寶,好嗎?(好)。
    (2)、學念兒歌,出示太陽教具。
    生:好!
    師: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東西南北》兒歌)。
    4、認讀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讓學生讀。(注:提醒學生“南”的聲母是n,“北”的聲母是ei,“左是平舌音。)。
    (2)、摘掉拼音小帽再讀。
    師:我們的生字娃娃也熱了,它要摘掉帽子了,那小朋友們還認識他們嗎?
    (3)、讓學生交流自己最得意的認字方法。
    (4)、按筆順筆畫書寫生字。
    東:......。
    西:......。
    南:......。
    北:......。
    三、辨認方向。
    全班念兒歌,邊做動作邊認生字卡片。
    (2)、游戲。
    請四個小朋友分別站在老師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讓小朋友們分別說出他們的名字,老師請四個小朋友換方向后再請小朋友說出他們的名字(確定學生是否分清東西南北)。
    (4)、好了,小朋友們學得非常認真,這么快就記住了口訣,現(xiàn)在我們就出發(fā)吧!到森林里尋寶去。
    四、作業(yè)。
    1、小朋友回家找方向給家人或同學看。
    2、復習東西南北,預習前后左右。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十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認識新筆畫“”(斜鉤)。
    2能自主發(fā)現(xiàn)漢字的又一構字規(guī)律——一個熟字重復一次或兩次可以組成一個新字。
    3能自己編兒歌歸納構字規(guī)律,提高自學能力,能夠把字形、字義相結合來記憶生字,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
    4寫字中,了解漢字的間架結構、筆順、筆畫,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能正確區(qū)分字義。
    2能自主歸納構字規(guī)律。
    教學準備。
    1學生自制熟字卡片。
    2老師準備本課的生詞卡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請孩子們回憶一下,前幾課我們學習了哪幾種識字方法?(加、減、合)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新字更有趣。
    2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共同討論本課的構字規(guī)律。
    3全班交流。抽生到展示臺演示:二個“木”相疊,三個“木”相疊,其余字讓學生在小組內拼擺,講解自己的'擺法。
    4這種拼擺方法,我們叫做“疊一疊”。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讀字、詞。
    1自主學習:學生自讀課文,對照生字表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運用“加一加”的方法,自學生字。
    3合作學習:請小老師講怎樣學生字。
    (1)讀:讀準字音(抽讀、齊讀)。
    老師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眾”是翹舌音,又是后鼻音)。
    (2)講:講字形結構和記憶方法。
    孩子們用什么巧辦法來記住這個字?知道“林”為什么是兩個木,“森”為什么是三個木嗎?適時引導學生把“從”和“眾”、“品”和“晶”、“林”和“森”對比起來記。
    (3)議: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
    (如:“品”是品茶的品,品茶要幾個人在一起用口慢慢地嘗,所以,“品”就用了三個口。)。
    (4)練:口頭組詞、造句。
    4孩子們用多種辦法記住了這些生字朋友,老師獎勵你們做游戲:
    (1)問答游戲:抽生起來問,眾生答。(如:問兩個“又”,疊成啥?答:兩個“又”,疊成“雙”。)。
    (2)猜字游戲:同桌互相自編字謎來猜。(如:一人跟著一人走)。
    三、朗讀短句,明確規(guī)律。
    1齊讀文中的短句。
    2怎樣總結出本課新字的構字規(guī)律?(一個熟字重復一次或兩次就能組成一個新字)。
    3孩子們真聰明,4人小組討論:用不同于文中的短句來歸納本課的構字規(guī)律?(如:漢字娃娃真有趣,疊一疊呀成新字)。
    4美讀短文,配上動作齊讀短文。
    四、指導書寫,把握漢字結構。
    1多媒體展示“民”、“從”、“友”、“林”、“朋”5個生字,認識新筆畫(斜鉤),書空。
    2讓學生仔細觀察這5個字,哪些字的結構相同?板書:林、從、朋。師強調: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窄右寬,“林”和“從”左邊的捺變成了點。
    3指導書寫“民”和“友”。
    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討論要怎樣寫才漂亮。
    4在課后第三題中描一描,寫一寫,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感知這些字的筆順、筆畫和間架結構。
    五、自主實踐,遷移識字方法。
    1學生自編字謎讓同學猜一猜:三日、二月……。
    2看字猜義:焱、淼、?!?。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十一
    字詞:
    野豬、栽樹、挖樹坑、嘴巴、嘴巴、籮筐、袋鼠、肥料、泥土、水桶、濕濕的。
    重點句子:
    三個小伙伴把小樹栽進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沒有水桶澆水怎么辦?小象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有長長的鼻子”。小象跑到小河邊,用長鼻子吸足了水,把樹坑澆的濕濕的。
    沒有籮筐運肥料怎么辦?小袋鼠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有一個皮口袋?!辈灰粫海〈缶陀闷た诖\來了一堆肥料。
    三個伙伴教學設計西師版一年級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shù)膶懛ā?BR>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愿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jié)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jié)、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xiàn)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xiàn)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范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游戲,復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后反過面貼于籃子里。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么?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后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6、憫農。
    辛苦。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并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樂于去解決。
    2、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