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活動教案(專業(yè)18篇)

字號:

    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案,它包括了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要素。教案的編寫還需要教師具備敏銳的教學觸覺,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反應進行及時調(diào)整和改進。這個教案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nèi)容安排合理,教學步驟清晰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將數(shù)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nèi)容,學生交流匯報)。
    出示圖例1。
    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ɑ驍U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jīng)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shù)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10000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0000000厘米。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出示圖例2。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制作圖紙。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二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將數(shù)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書寫特征。
    比例尺的意義。
    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nèi)容,學生交流匯報)。
    出示圖例1。
    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介紹數(shù)值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jīng)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shù)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10000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0000000厘米。
    3.介紹線段比例尺。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三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比例尺產(chǎn)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四
    以一當十。
    比
    學生的圖1:100或分數(sh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貼)1:200或分數(shù)前項一般為1。
    (強調(diào)比例尺的前項一般為1)。
    3、師出示準備的地圖上不同比例尺,介紹比例尺的不同形式,并說出它們的意義。然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地圖,找一找地圖上的比例尺并說一說自己找到的比例尺的意義,為后面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做鋪墊。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五
    最近,我參加了一次關(guān)于比例尺的教研活動。這次活動不僅讓我重新認識了比例尺的重要性,也讓我深刻理解到如何將比例尺教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和分享,我收獲了很多新的教學啟示和策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這次教研活動中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重新認識比例尺的重要性。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首先重新認識了比例尺的重要性。比例尺是地圖中非常關(guān)鍵的元素,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測量地圖上的距離和大小。在之前的教學中,我并沒有很好地強調(diào)比例尺的作用,結(jié)果學生在學習中也常常忽視了它。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了比例尺不僅僅是單純的一個符號,它是理解地圖和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我決定將比例尺的重要性融入到我的教學中,讓學生更加重視和理解它的作用。
    第三段:將比例尺教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也深入討論了如何將比例尺的教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們認識到,比例尺不僅僅是數(shù)學和地理學科中的一個概念,它也與我們?nèi)粘I钕⑾⑾嚓P(guān)。比如,在購物時,我們可以利用比例尺來判斷商品的真實大小和距離。我們還可以通過比例尺來比較不同地方的距離,幫助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旅行路線。這些生活中的例子讓我深刻體會到比例尺教學的實際應用,也讓我對它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更加有信心。
    第四段:教研活動的交流和分享。
    在教研活動中,我和其他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每個人都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分享了一些獨特的經(jīng)驗和教學策略。我們相互借鑒和啟發(fā),互相提出問題和建議。這種交流和分享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比如,有一位老師分享了一種利用比例尺設計游戲的方法,讓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應用。在離開這次教研活動后,我將這些新的教學策略引入到我的教學中,相信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應用。
    第五段:總結(jié)與展望。
    通過參加這次比例尺教研活動,我重新認識到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并且深刻理解了如何將比例尺教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與其他老師的交流和分享讓我受益匪淺,也開拓了我教學的思路和方法。對比例尺的教學我充滿了信心,我相信將這些新的教學策略應用到我的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比例尺的概念。通過不斷地拓展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我相信我的教學水平也會不斷提升。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六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將數(shù)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書寫特征。
    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教學比例尺的意義。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nèi)容,學生交流匯報)。
    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介紹數(shù)值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jīng)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shù)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0000000厘米。
    3.介紹線段比例尺。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4.介紹放大比例尺。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制作圖紙。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七
    比例尺教研活動是教師們廣泛開展的一種專題教研活動,其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水平。我參加了最近舉辦的一次比例尺教研活動,從中獲益良多。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到比例尺教學的重要性和靈活運用的方法。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與同行交流的過程中找到了解決之道。通過這次活動,我的教學思路得到了拓展,教學方法也得到了升華,這對我個人的教學有了極大的幫助。
    首先,在這次比例尺教研活動中,我充分認識到了比例尺教學的重要性。比例尺是地理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進行準確的計算。通過教研活動,我了解到比例尺教學涉及的知識面廣泛,不僅涉及到地圖的制作,還涉及到實地比例尺的量測以及根據(jù)比例尺進行實際計算等內(nèi)容。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重視比例尺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和實踐能力。
    其次,在這次活動中,我學習到了比例尺教學的靈活運用方法。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往往只是簡單地通過講解和練習來進行比例尺教學,缺乏靈活性和趣味性。而在參加教研活動后,我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比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地圖制作比賽,引導他們靈活應用比例尺進行計算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再次,在這次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比例尺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觀摩他人的課堂和與他人的交流,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比例尺教學的選材和教學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盲區(qū)。有時候,我往往過于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參加這次教研活動,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并著力解決。我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比例尺進行解決實際問題。
    最后,在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中,我找到了解決比例尺教學難題的方法。教研活動中,我們共同討論了比例尺教學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并分享了自己的解決方法。通過與同行的交流,我學習到了許多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這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啟發(fā)作用。我將這些新的思路和方法運用到我的教學中,相信會有更好的效果。
    通過這次比例尺教研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比例尺教學的重要性和靈活運用的方法,并在與同行交流的過程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我相信,通過不斷地教研和交流,我的教學能力會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有明顯的提高。我將繼續(xù)努力,不斷拓展自己的教學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八
    一、問題的情景:
    1.出示郵票。問:你能同樣大小的把它畫在圖紙上嗎?
    讓同學們畫一畫,再拿出郵票的長,比一比,怎么樣?
    歸納:(同樣長)得:圖上的長和實際的長的.比是1:1。
    2.教室的長是9米,你能同樣長的畫在圖紙上嗎?更大一些呢?
    4.導入新課:人們在繪制地圖和平面圖時,往往因為紙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實際的大小畫在圖紙上,經(jīng)常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成圖。象手表等機器零件比較小,又得把實際長度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才能畫到圖紙上去。這就.需要涉及到一種新的知識。也就是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尺的問題。
    板書:比例尺。
    二、問題解決:
    5.一個教室長是9米,如果我們要畫這個教室的平面圖,為了看圖和攜帶方便,就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后畫在平面圖上,縮小多少倍由你自己決定,你打算設計:用幾厘米表示9米。請四人小組討論并設計。
    6.小組回報設計方案,教師選擇以下四種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
    (2).用4.5厘米表示9米。
    (3).用3厘米表示9米。
    (4).用1厘米表示9米。
    7.說說以上方案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了多少倍?
    算一算,每幅圖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
    (2).4.5厘米?9米=4.5?900=1?200。
    (3).3厘米?9米=3?900=1?300。
    (4).1厘米?9米=1?900。
    8.這四個比的前項代表什么?(圖上距離),后項代表什么?(實際距離),我們把這樣的比,叫比例尺。
    齊讀: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化簡后得到最簡整數(shù)比。
    比例尺怎樣求:(看上述四個比例式得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9.討論匯報:上面四幅圖,比例尺是多少圖最大?
    比例尺是多少圖再小?為什么?
    10.練習:
    (1).甲、乙兩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圖上量得兩城市的距離是4厘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2).學校里修建運動場,在設計圖上用25厘米長線段來表示操場的實際長度150米。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3).一張中國圖,圖上4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40千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4).一張緊密圖紙中,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1毫米,求這幅精密圖紙的比例尺?
    (觀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畫在圖紙上,怎么辦?(放大)。那這幅精密圖紙的比例尺會求嗎?
    上述四題分層練習,后講評。
    11.比較(3)、(4)兩題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jié):一般把縮小圖的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而把放大圖的比例尺寫成后項是1的長。
    12.比例尺有多少種表示方法?讓生說一說。
    (常見的有:比的形式分數(shù)的形式線段形式)。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九
    1.通過學習,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義。
    2.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兩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學會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
    3.能運用所學的比例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在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4.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1)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能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小黑板、課件、備一幅地圖。
    同學們,昨天老師請大家自己動手測量了我們教室的長和寬?,F(xiàn)在老師提議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當一名繪圖師,利用你們手里的材料,畫出我們教室的平面圖。再動手之前,先考慮這兩個問題:
    1.要把教室的平面圖畫在紙上,你有這么大的紙嗎?那怎么辦?
    2.隨便在紙上畫一個長方形,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圖嗎?小組合作并完成匯報,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總結(jié):同學們都很聰明,你們都把實際的長和寬縮小了,畫出了教室的平面圖,其實就是用到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比例尺,也就是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倍數(shù)縮小。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比例尺的知識。
    1.學習比例尺的意義。
    (1)動手操作。
    請學生在小組內(nèi)算一算自己所畫的教室平面圖的長和寬各縮小了多少倍。
    學生們計算并匯報,集體訂正。
    一個教室長8米,寬7米,如果我們要畫這個教室的平面圖,就需要把實際距離同時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后,畫在平面圖上,縮小多少倍由你自己決定,你打算設計:
    1、用幾厘米表示8米和7米。
    2、你設計的方案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了多少倍?
    3、算一算、每幅圖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同學們剛才算出的各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我們把教室實際的長和寬叫做實際距離,把畫在紙上的教室的長和寬叫做圖上距離。
    請學生重復說一遍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請每個人算一算自己所畫的教室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觀察地圖,自由交流。
    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教師輔助講解:
    1比較出比例尺的兩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2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同樣的佛山市在中國地圖、廣東地圖和佛山地圖上的大小都不一樣,這就是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比例尺。
    補充說明:為了計算方便,我們通常把比例尺改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4)學習例1。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cm:50km。
    =1cm:cm。
    =1:。
    請學生根據(jù)剛才的解答,說說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求比例尺,誰是前項,誰是后項。
    2.知識運用。
    (1)即時訓練。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9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集體訂正后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明確根據(jù)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求比例尺的方法:首先依據(jù)比例尺的意義寫出比的前項后項,寫出比,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位置不要寫錯;接著把兩項化成相同的單位;最后化簡比,變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2)拓展訓練。
    課件出示下列四個問題:
    1每年十月,莫斯科紅場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慶祝“十月革命”的勝利,如果我們坐飛機前去觀看,請你仔細觀察手中的世界地圖,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距離。
    2天津是2008北京奧運會足球賽區(qū)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設計師,請你設計出足球場的平面圖,并標出比例尺。(足球場的長是90~120米,寬是60~90米)。
    4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們的意義相同嗎?請舉例說明。
    請學生在這四個問題中任選一個,給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也可以在四人小組內(nèi)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合作研究,小組長做好分工。完成任務后,集體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小結(jié),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BR>    3.教學例2。
    多媒圖上距離15cm實際距離450km。
    回家找一找自己或爸爸媽媽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shù)值比例尺,將數(shù)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
    一、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nèi)容,學生交流匯報)。
    出示圖例1。
    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ɑ驍U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介紹數(shù)值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jīng)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shù)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10000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0000000厘米。
    3.介紹線段比例尺。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4.介紹放大比例尺。
    出示圖例2。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制作圖紙。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一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以及比例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會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qū)嶋H距離。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圖上距離或?qū)嶋H距離。
    設未知數(shù)時單位的正確使用。
    布置前置作業(yè)。小黑板。小組分工。
    一、小喇叭主持。
    講數(shù)學小故事。
    師:謝謝你給我們帶來的小故事。其實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好了。同學們打開小研究本,把做好的前置作業(yè)小組里進行交流。一會兒派代表起來匯報。
    二、新課引入。
    1、小組內(nèi)交流數(shù)學前置小作業(yè)。指生匯報。
    “哪個組起來匯報?”
    2、談話:我們在前面學習了比例尺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例尺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探究新知。
    (一)學習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師(出示例7及右圖):這道題已知什么,讓我們求什么?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思?(學生自由讀題思考,小組里互相說一說,指生回答。)。
    師:那么,根據(jù)題意怎樣才能求出實際距離是多少?你能想出幾種辦法來呢?
    請同學們先試著在研究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組里討論交流。(師巡視輔導。)。
    師:你是怎么想的?你覺得做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什么?哪個小組到臺上來匯報?
    老師提個要求,別人回答問題的時候,請同學們認真傾聽,你們能做到嗎?
    生1、生2、生3。
    師:剛才同學們還想到了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了實際距離,真不簡單!
    那你說說你是根據(jù)什么列出比例式的?
    首先解設什么?設未知數(shù)時用什么做單位呢?
    為什么不用米做單位?做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組里再互相說一說。
    生1、生2、生3。
    師:我們知道了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shù)關(guān)系解決來解答,還可以按“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結(jié)果了。
    師:那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用那種方法?為什么?
    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還有要補充的嗎?小組里互相說說,遇到不懂的可以提出來。其他同學幫忙解答。
    (二)學習求圖上距離的方法。
    (出示“試一試”:明華小學正北方240米處是醫(yī)院。先算出學校到醫(yī)院的圖上距離,再在圖中表示出醫(yī)院的位置。)。
    師:好了,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法試著做一做。然后在小組里互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組互動,師巡視。指生匯報。)。
    生1、生2、生3、生4。
    師:你們當中誰用算術(shù)方法做的?說說你的想法。
    誰是用比例解的?你能說一說根據(jù)什么列比例的嗎,應該將誰設為x?單位是什么?列比例之前首先要干什么?(單位換算)。
    生1、生2。
    師:圖上距離求出來后,這道題做完了嗎?還有補充的嗎?
    師: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shù),也可以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及性質(zhì)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jié)果。
    四、反饋練習。
    1、練一練。
    先在練習本上獨立做,再小組交流,指生匯報交流。
    2、選擇:(出示小黑板(1)(2))。
    讀題思考。指生回答。
    五、小結(jié)。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
    練習十一第三題。
    七、課后拓展。
    課后找時間測量出學校操場的長和寬,然后選用適當?shù)谋壤弋嫵霾賵銎矫鎴D。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二
    使學生理解的含義,會根據(jù)線段比例尺圖上距離或?qū)嶋H距離。
    根據(jù)線段比例尺求圖和實際距離。
    上節(jié)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識,我們學過的比例尺都是用數(shù)值來標明的,除了數(shù)值比例尺外,還有線段比例尺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2、如果知道了兩個城市之間的圖上距離,你能不能計算出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沈陽和長春這兩個城市,并量出它們的距離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該怎樣計算?讓學生說怎樣列式。
    50×5.5=275(千米)。
    3、你能不能把這個地圖上的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怎么改寫?
    完成練習十五的第4~8題。
    在地圖上找出我們的家鄉(xiāng)和北京,并計算出它們離多遠。如果用50千米的線段比例尺,你能畫出它們在圖上的距離嗎?同學們試一試。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三
    教學過程:
    尺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
    教師:是在圖上附有一條注有數(shù)量的線段。用來表示和地面上相對應的實際距離。同學們可以翻開教科書第16頁.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圖。地圖的下面就有一條。它上面有0、50和100幾個數(shù),還注明了長度單位千米。這些數(shù)和單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從0到50這段線段有多長。(1厘米。)從50到100呢?(也是1厘米。)從0到50就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千米的實際距離。從0到100就表示地圖上2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實際距離。
    然后教師問:
    l如果知道了兩個城市之間的圖上距離,你能不能計算出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
    讓學生說怎樣列式。教師板書:505.5=275(千米)。
    之后,進一步提出: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這條改寫成數(shù)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教師板書出數(shù)值比例尺。
    完成練習五的第49題:
    1.第5題,讓學生獨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學生圖上距離的單位應用什么,實際距離的單位應用什么。
    2.第8題,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后,讓學生按照東南西北的方位說說拖拉機站、電影院、汽車站和供銷社離學校的距離。如,電影院在學校的南面,距學校200米;拖拉機站在學校的西北面,距學校2500米。
    3.第9題,讓學生先求出試驗田長和寬的圖上距離,然后畫出平面圖,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圖上注明比例尺。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四
    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教室有多大,它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米。(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如果我們要繪制教室的平面圖,若是按實際尺寸來繪制,需要多大的圖紙?可能嗎?如果要畫中國地圖呢?于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繪制地圖和其他平面圖的時候,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有時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體(如機器零件等)的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再畫在圖紙上。不管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就是比例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學書上內(nèi)容,學生交流匯報)。
    出示圖例1。
    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的時候,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ɑ驍U大),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相對應的實際距離的比。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讓學生看圖。
    我們經(jīng)常在地圖上看到的比例尺有這兩種:1:100000000是數(shù)值比例尺,有時也可以寫成:1/,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100000000厘米。
    還有一種是線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圖),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km的實際距離。
    出示圖例2。
    在生產(chǎn)中,有時由于機器零件比較小,需要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在圖紙上。下面就是一個彈簧零件的制作圖紙。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五
    一、問題的情景:
    1、出示郵票。問:你能同樣大小的把它畫在圖紙上嗎?
    讓同學們畫一畫,再拿出郵票的長,比一比,怎么樣?
    歸納:(同樣長)得:圖上的長和實際的長的比是1:1。
    2、教室的長是9米,你能同樣長的畫在圖紙上嗎?更大一些呢?
    4、導入新課:人們在繪制地圖和平面圖時,往往因為紙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實際的'大小畫在圖紙上,經(jīng)常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再畫成圖。象手表等機器零件比較小,又得把實際長度擴大一定的倍數(shù)以后,才能畫到圖紙上去。這就。需要涉及到一種新的知識。也就是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比例尺的問題。
    板書:比例尺。
    二、問題解決:
    5、一個教室長是9米,如果我們要畫這個教室的平面圖,為了看圖和攜帶方便,就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shù)后畫在平面圖上,縮小多少倍由你自己決定,你打算設計:用幾厘米表示9米。請四人小組討論并設計。
    6、小組回報設計方案,教師選擇以下四種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
    (2)。用4.5厘米表示9米。
    (3)。用3厘米表示9米。
    (4)。用1厘米表示9米。
    7、說說以上方案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了多少倍?
    算一算,每幅圖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
    (2)。4.5厘米9米=4.5900=1200。
    (3)。3厘米9米=3900=1300。
    (4)。1厘米9米=1900。
    8、這四個比的前項代表什么?(圖上距離),后項代表什么?(實際距離),我們把這樣的比,叫比例尺。
    齊讀: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化簡后得到最簡整數(shù)比。
    比例尺怎樣求:(看上述四個比例式得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
    9、討論匯報:上面四幅圖,比例尺是多少圖最大?
    比例尺是多少圖再?。繛槭裁??
    10、練習:
    (1)。甲、乙兩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圖上量得兩城市的距離是4厘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2)。學校里修建運動場,在設計圖上用25厘米長線段來表示操場的實際長度150米。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3)。一張中國圖,圖上4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40千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
    (4)。一張緊密圖紙中,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1毫米,求這幅精密圖紙的比例尺?
    (觀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畫在圖紙上,怎么辦?(放大)。那這幅精密圖紙的比例尺會求嗎?
    上述四題分層練習,后講評。
    11、比較(3)、(4)兩題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jié):一般把縮小圖的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而把放大圖的比例尺寫成后項是1的長。
    12、比例尺有多少種表示方法?讓生說一說。
    (常見的有:比的形式分數(shù)的形式線段形式)。
    三、問題的應用:
    根據(jù)比例尺的關(guān)系式,求實際距離。
    (學生獨立解答,同時抽一生板演)。
    解:設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為x厘米,
    x=105000000。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答: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1050千米。
    (2)。分析講述:
    根據(jù)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已知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用方程解。
    (先設x,再根據(jù)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列出方程。)。
    (3)。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要統(tǒng)一,一般都統(tǒng)一為低級單位厘米。
    (4)怎樣設x,。教師指出:設未知數(shù)時,單位要與已知單位統(tǒng)一,后再化聚到問題單位。
    (5)嘗。試練習第57頁試一試。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六
    1.經(jīng)歷讀平面圖,根據(jù)比例尺和圖上距離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
    2.能讀懂平面圖,能根據(jù)比例尺解決和平面圖上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一、讀平面圖。
    1、教師談話,說明一些場所也可以按比例畫出它的平面圖。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知道了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畫出一個物體表面的示意圖。一所學校、一個公園、一個商場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畫出它的平面圖。
    板書:平面圖。
    2、讓學生讀某小學的平面圖,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信息的機會,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交流。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第54頁,認真觀察某小學的平面圖。
    給學生一點時間觀察平面圖,再交流。
    師:誰來說說從這幅圖上,你了解到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這是某小學的整體設施平面圖。
    平面圖上畫了教學樓、語音室,教學樓在學校的西北邊,語音室在教學樓的西南方向。
    辦公樓在學校的東北方向,圖書室在學校的東邊,微機室在學校的東南邊。
    操場在學校的南方,花壇在操場的正北方向……。
    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2000。
    3.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1:2000表示什么意思。然后,教師介紹比例尺1:2000的兩種表示方式,并板書出來。
    師:誰知道比例尺1:2000是什么意思?
    學生可能會說:
    生:1:2000的意思是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2000厘米。
    師:說的很好!1:2000,比的前項是圖上距離,比的后項是實際距離。
    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1:2000還可以寫成不同的形式。
    教師邊說邊板書:
    4、參照兔博士的話比例尺的一般意義,并板書比例尺的兩種書寫方式。
    師:根據(jù)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我們還可以得到比例尺的'一般表達式。
    教師邊說邊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比例尺。
    二、自主學習。
    1.提出:“求校園長的實際距離”的問題,師生合作實際測量后,讓學生自主計算。
    生:需要先量出校園長的圖上距離。然后根據(jù)比例尺1:2000,就可以求出實際距離。
    師:好,請同學們量一量平面圖上的校園長是多少。
    學生測量。
    師:誰來匯報你測量的結(jié)果?
    生:圖中的校園長是10厘米。
    板書:圖上距離:10厘米。
    2.全班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jié)果。最后說明:學校的長用“米”做單位比較合適,所以求出厘米數(shù)后,要除以100換算成米作單位。
    師:校園長的實際距離到底是多少呢?請同學們試著算一算。
    學生試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算法:
    因為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2000厘米,現(xiàn)在校園長圖上距離是10厘米,實際距離就是10個2000厘米,用2000×10=20000(厘米)。
    我用2000×10=20000(厘米),20000厘米=200米,所以校園長的實際距離是200米。
    隨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實際距離:2000×10=20000(厘米)=200米。
    如果學生沒有換算單位或出現(xiàn)錯誤,教師給予提示。
    3、提出:“求學校寬的實際距離”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
    師:學校的長用“米”做單位比較合適,所以求出厘米數(shù)后,要除以100換算成米。
    師:學校寬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呢?請同學們自己測量出圖上距離,并試著計算。
    學生自主測量、計算,教師巡視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計算的結(jié)果是多少?
    生:我先量出寬的圖上距離是6厘米,因為比例尺是1:2000,實際距離就是6個2000厘米,用2000×6=12000(厘米)=120(米)。
    4、提出“求學校占地面積”的要求,學生算完后交流。
    師:我們已經(jīng)求出了校園長和寬的實際長度,你能計算出校園的占地面積嗎?試一試。
    學生計算后交流。答案:
    200×120=24000(平方米)。
    三、嘗試應用。
    1、提出教材試一試中的問題(1),先讓學生討論一下:求學校操場的面積,應該怎么辦?然后自己解答,最后交流。
    生:先測量圖上操場的長和寬,再計算出操場長和寬的實際長度。最后,計算出操場的面積。
    師:請大家自己完成。
    學生自主測量、計算,教師巡視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然后,指名交流。
    2、提出教材試一試中的問題(2),先讓學生討論一下:要在示意圖上標出旗桿的位置,應該怎么辦?使學生了解:應該先根據(jù)實際距離求出圖上距離。
    生:應該先根據(jù)實際距離求出旗桿距南墻、西墻的圖上距離,然后在圖中測量、標出旗桿的位置。
    3、學生嘗試計算,然后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jié)果。
    師:說的很好!請大家先試著計算出旗桿距南墻、西墻的圖上距離。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做法:
    因為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2000厘米。旗桿距南墻的實際距離是30米,30米中有幾個2000厘米,圖上距離就是幾厘米。30米=3000厘米,3000÷2000=1.5,所以旗桿距南墻的圖上距離就是1.5厘米。同理,旗桿距西墻的實際距離100米,100米=10000厘米,10000÷2000=5,圖上距離就是5厘米。
    因為=比例尺,所以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30×=0.015米=1.5厘米。
    100×=0.05米=5厘米。
    第(2)種方法如果沒有出現(xiàn),不予介紹。
    師:很好,同學們計算出了旗桿距南墻、西墻的距離。現(xiàn)在,在圖中測量、標出旗桿的位置。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一下。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說說“紅紅家住房平面圖”所包含的信息,再獨立完成各小題。
    師:請同學們看練一練第1題,這是紅紅家住房的平面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
    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200。
    紅紅家的客廳在陽面。
    在紅紅家的東南角、西北角各有一個臥室。
    師:比例尺1:2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200厘米。
    師:請同學們獨立完成(2)(3)兩個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課外延伸。
    2、練一練第2題,由學生課外獨立完成。
    師:我們一起解決了紅紅家住房中的一些問題,請同學們課下用1:200的比例尺畫出你自己的臥室的平面圖。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七
    比例尺教研活動對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參與這樣的教研活動,我深切感受到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與內(nèi)涵,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本文將結(jié)合教研活動的具體內(nèi)容和自己的體驗,進行總結(jié)和反思。
    首先,比例尺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平臺,使得教師們能夠相互交流和學習。在我參與的比例尺教研活動中,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每個人都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驗和見解,讓我受益匪淺。不同的視角和觀點讓我看到了不同的教學方式,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其次,比例尺教研活動給予了我研究和思考的機會。在教研活動中,我們不僅僅是聽到別人的理論和經(jīng)驗,更多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我們共同對教學課程和教學方法進行研討和探索。每次活動都會布置相應的課題和作業(yè),讓我們有機會深入研究并展示自己的觀點。這種研究的過程讓我深刻地明白了教育教學的復雜性和深遠性,也讓我認識到教師的重要性和責任。
    再者,比例尺教研活動讓我對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在教研活動中,我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對自己的課程進行了調(diào)整和優(yōu)化。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分享,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通過參觀其他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作品,汲取了許多的靈感。在教研活動之后,我更加注重課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變化和教學資源的發(fā)掘,盡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興趣。
    最后,通過比例尺教研活動,我認識到教師的成長和學生的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是教導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探索和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只有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教師,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和興趣。比例尺教研活動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也讓我明白了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
    總之,比例尺教研活動給予了我寶貴的機會和經(jīng)驗,讓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成長。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合作,我不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內(nèi)涵,也更加明確了我要努力提升的方向和目標。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xù)參與各種教研活動,不斷探索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比例尺活動教案篇十八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jīng)歷比例尺產(chǎn)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具準備:小黑板、中國地圖一張。
    學具準備:學生各自準備一張地圖、一張方格紙。
    教法:對于意義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嘗試法。對于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guān)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fā)現(xiàn)法。
    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一、導入激趣。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這個成語嗎?(板書:以――當――)。
    生:以一當十。(指名回答)。
    師:那這樣的話以三當幾?以七當幾?你是怎么算的?
    生:以三當三十,當七當七十。三乘十等于三十,七乘十等于七十。(指名回答)。
    師:那反過來,以幾當五十?以幾當一百二十?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生:以五當五十,以十二當一百二十。五十除以十等于五,一百二十除以十等于十二。
    師:大家真聰明!今天我們就用數(shù)學的眼光來看一下在數(shù)學中如何以一當十,以一當百,以一當千,甚至以一當更多。
    二、意義構(gòu)建。
    1、師:如果要給我們教室畫一個平面圖,它應該是什么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我們以前測量過教室的長、寬各是多少?
    (生:長大約8米,寬大約6米。)。
    師:請大家在方格紙上畫出我們教室的平面圖。(生畫師巡視)。
    (以談話的形式,從學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讓學生先估計教室的長和寬,再嘗試畫出教室的平面圖,這樣既復習了上節(jié)課圖形的放縮知識,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師:大家畫的圖是長8米,寬6米嗎?(不是)誰來說說是怎么畫的?(展示生的作品)。
    (學生的答案可能有:長方形長8厘米,寬6厘米?;蛘呤情L4厘米,寬3厘米。)。
    師:同樣畫的都是我們的教室,卻不一樣大,大家贊成誰的畫法(故意)?為什么?
    (觀點一:都可以,因為這兩個圖的比都是4:3。
    觀點二:這兩種畫法一樣,但畫的大小不一樣,一個面積是54平方厘米,一個是6平方厘米。)。
    師:是啊,這兩個平面圖,別人一看會知道我們教室的大概形狀,但我們的教室不可能是長8厘米、寬6厘米,也不可能是長4厘米、寬3厘米,你能想個辦法,讓別人也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嗎?(生動腦想、動手寫)。
    引導學生匯報:
    (1)直接寫上“教室面積大約50平方米。”
    (2)在圖上標出“長8米、寬6米?!?BR>    (3)標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認為可以寫“1厘米相當于1米?!?BR>    (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去動腦、動手、動口,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讓學生體會了比例尺產(chǎn)生的必要性。)。
    師:看來同學們很愛動腦筋,遇到問題會想辦法。其實這個問題里面就藏著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比例尺)。
    讓生自學課本第30頁什么是比例尺?
    集體交流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其實是一個比,注意誰是前項誰是后項。師根據(jù)生的回答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分數(shù)形式。
    (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讓學生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和觀察比例尺,從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讓生說出自已畫的兩幅圖的比例尺各是多少,是如何計算的。師根據(jù)生的回答板書相應比例尺。
    2、讓學生議一議可以怎樣理解比例尺所代表的意義。
    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多少?(注意單位要統(tǒng)一)。
    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多少倍?把圖上距離擴大多少倍就是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多少分之一?把實際距離縮小多少倍就是圖上距離?
    圖上距離相當于多少份?實際距離相當于多少份?
    三、實際應用。
    (一)基本運用(小黑板出示)。
    1、把一塊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地畫在圖紙上,長畫了5厘米,寬畫了2.5厘米。
    判斷下列幾句話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圖上寬與圖上長的比是1∶2()。
    (2)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1/400是()。
    (3)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160000()。
    (4)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1()。
    (5)圖上長與實際寬的比是1∶200()。
    通過比較判斷說理使學生更加明確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國地圖,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在學生計算之前先引導學生從倍數(shù)的角度回憶比的意義。提醒學生計算結(jié)果的單位名稱,然后總結(jié)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距離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國地圖上,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會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單位統(tǒng)一。
    在這個基本運用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
    4、生先獨立完成課本第30頁1至5題,然后集體訂正。
    (二)拓展延伸。
    1、笑笑家買了一個長5米的家具,請同學們算一下在客廳中能放得下嗎?
    2、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中國地圖,測算你的家鄉(xiāng)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四、課堂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