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保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教案應該符合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教學質量。教案編寫是一項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工作,下面是一些編寫教案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一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筆算,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要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筆算算理,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筆算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豎式計算。
新課前,我先進行一組例如”4*68=”類型的口算訓練,一方面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生后面的連續(xù)進位做好鋪墊。接著學生練習了一道上節(jié)課學習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連續(xù)進位)的乘法筆算,目的在于喚醒學生的記憶,并引導學生說說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一般筆算方法。在次基礎上,引入新課的教學。
例題的教學中,我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討論、試做,教師在此基礎上精講點撥,最后總結方法,再配以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本課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方法。計算的.過程是對以往知識遷移的過程,學生已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學習積累,但連續(xù)進位過程中需要對進上來的數進行相加,這是課上出現問題的地方,所以在教學時我注重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多追問“為什么”“你是怎樣想的”;同時注重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多讓學生說說筆算過程,形式有:指名說、同桌說、集體說等。并通過練習中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切實掌握算法,提高計算能力。
連續(xù)進位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重點,更是教學的難點。在這個難點的突破上,感謝如今便捷的網絡,通過查找、借鑒。我把它變成了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兒歌:乘法堅式請注意,相同數位對整齊,個位乘完乘十位,一位一位乘下去,滿了幾十前進幾,進幾切記要想加,這個口訣請牢記!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諸多不足。首先,教學節(jié)奏掌握的不夠好,三年級的孩子剛剛從二年級升上來,計算、書寫速度都較慢,練習中的拓展因時間因素沒及時完成;其次,對于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上滲透不夠,沒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估算意識,并把它與筆算結合起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深入鉆研教材、教參,多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去把握課堂,使學生在知識、技能上都有所發(fā)展。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二
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正確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在學生討論發(fā)言的基礎上,應該明確:他至少7點50分從家出發(fā),實際上,為了不遲到,他應該提前幾分鐘,7點45從家出發(fā)比較合適.)。
2.這個時間你是怎樣得到的?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估算?
(在估計的基礎上進行推算,這就是估算.)。
3.請你舉例說明,你在生活中見到過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用到過估算?
1.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下面題目:
a.一所學校的階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個座位.這個階梯教室大約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個字,共有31行,這份稿件大約有多少個字?
2.讀題,你有什么發(fā)現?(解決這些問題,都要用到估算)。
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同學之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并說出你們是怎樣想的?
a2220,1820,2020=400(人)。
b2930,3130,3030=900(個)。
c3940,1210,4010=400(米)。
2.觀察這幾道題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乘數是兩位數,都是用乘法.)。
3.根據自己解答過程中的體會和同學的匯報,試著說一說怎樣進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根據學生的發(fā)言,對估算的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分別取近似數,再用兩個近似數相乘.)。
1.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2.小麗每分鐘步行52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3.一個糧店平均每天大約賣切面790千克,一個月大約賣切面多少千克?
5.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6.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個.。
(3)這輛公共汽車上大概有40人.。
(4)我們班有45名同學.。
(5)小紅三分鐘能寫85個字.。
7.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6951=2992。
8.估算:
(1)10分鐘你的脈搏大約跳動多少下?
(2)全校大約有多少學生?
1.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乘法的估算?請你舉例說明.。
3.還有什么問題?學生質疑并解疑.。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本例2: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李思家4個月用電143度,平均每個月用電多少度?
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列式:124÷3≈153÷4≈。
2、請學生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學習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190÷3=40124÷3≈40。
生2:124=120+4120÷3=404÷3≈140+1=41。
分析與比較:兩種方法都正確,雖有細微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2)學生獨立估算:143÷4≈。
生1:143≈160160÷4=40143÷4≈40。
生2:143≈120190÷4=30143÷4≈30。
引導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聯(lián)系實際進行估算。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買70本。
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買60本。
生3:200=180+xxxx0÷3=6020÷3≈660+6=66最多能買66本。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185÷4≈。
生1:185≈xxxx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間。
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間。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除法進行估算的例子。
五、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貓的想法都對嗎?為什么?
2、做一做第2題:估算學生獨立完成。
六、全課小結,學生談體會。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四
1.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會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根據倍的意義,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五
游戲的規(guī)則:
1、要求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牙簽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簽后放到一邊,先數出根數。接著再快速地算出該平均分給組內每個成員多少根牙簽。
3、每人一次機會??凑l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評選出組內的神算子。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六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么時候要估大些,什么時候要估小些。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么時候要估大些,什么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么時候要估大些,什么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略)。
2、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193≈87≈896≈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2、學生說,教師一邊列式24÷3≈教師問:大約是什么意思?求它們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問: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學生分組討論,再匯報。教師板書。
3、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4、對比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七
1.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會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根據倍的意義,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正確合理地進行除法估算;正確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前兩節(jié)課我們分別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這節(jié)課我們專門來進行有關練習,來進一步鞏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還要用口算或估算的辦法解決實際問題,看誰最有收獲。
1.專項練習。
(1)口算。
第一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學生先口算,再從各列中任選一個算式說說口算方法。
第二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組。
6÷2=8÷4=9÷3=。
72÷9=36÷6=32÷8=。
(2)估算。
第一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獨立估算,有困難的可以找老師幫忙,或把難題直接寫到黑板上。集體交流,如果出現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組:用你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學生練習后交流。
2.解決問題。
(1)教科書第17頁第4題。
學生讀題后問:本題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可以用哪種計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體校對。
(2)教科書第18頁第6題。
學生獨立填寫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結:有關倍數關系的問題中,求一倍數的要用除法去計算。
(3)第18頁第7題。
有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會計算56÷4和64÷4嗎?我們后面將學習他們。
(4)挑戰(zhàn)題:a第18頁第8題。
b找規(guī)律填數。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獲?你現在是怎樣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9頁。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經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fā)現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估算比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三、筆算比賽。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九
1、聽算。(略)。
2、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193≈87≈896≈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2、學生說,教師一邊列式24÷3≈教師問:大約是什么意思?求它們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問: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學生分組討論,再匯報。教師板書。
3、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4、對比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
三、筆算比賽。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一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二
1、會進行相應的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估算是生活中的需要。
1、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2、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3、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提問:
(1)要求“小麗每星期大約看了多少頁?”是求精確的商還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數最高位4夠不夠除?
教師指出:432百位上的4除以4,夠商1,求432的近似數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數,約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這個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號表示?為什么?
板書:432÷4≈100(頁)。
答:小麗每星期大約看了100頁。
(4)如果把問題改為小麗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頁?又應怎樣算呢?
432÷4=108(頁)。
(5)比較估算結果和實際除得的結果,看是不是接近。
432÷4≈100(頁)。
432÷4≈108(頁)。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樣省略被除數的尾數,第二步算什么。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體會,你有什么發(fā)現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三
這節(jié)課的亮點:
1、充分運用教材,在運蔬菜這個情景主線的貫穿之下,讓學生充分認識估算的意義,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用除法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2、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
3、在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充分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4、復習題設計得好,讓學生知道在求近似值時,應該根據題目的實際情況來估算。
5、課件設計優(yōu)美,充分利用“班班通”設備,教學效果很好。
6、補充例題實用性強。
我認為本節(jié)課需要改進的地方:
1、復習題中求近似值時,要復習一下用四舍五入方法來求。
2、老師喜歡重復學生說的話。
3、要設計好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時間。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四
1、在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中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建立長度單位的表象,靈活運用多種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計的精確度。
2、通過活動,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養(yǎng)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一、復習引入。
1、復習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認識了很多長度單位,誰來說說?
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劃。
師:誰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也可以從你的身上找出這些長度。
3、猜一猜。
師:出示1米長的彩帶。
猜:有多長?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4、揭題。
預計學生可能說是看出來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長比出來的等,即“估計”出來的,根據學生的反饋,適時板書課題“估計”。
二、展開活動。
1、畫一畫。
(1)不用尺子,你能畫一條長8厘米長的線段嗎?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誰覺得自己畫的8厘米最準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反饋2個學生的作品)大家畫得準嗎?請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匯報:你是怎么畫得這么準的呢?有什么好辦法嗎?
師:剛才大家都談了不用尺子怎么畫,如果現在請你來畫,你能畫得更準確嗎?
還想再試試嗎?
(2)不用尺子畫一條長12厘米的線段和一條長2分米的線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說一說自己的方法,眼力有進步的同學請舉手,恭喜這些同學過關。
2、估一估。
(1)估計鉛筆的長,你覺得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
(2)估計一下課桌的高,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誰來量一量?
(3)估計一下把鉛筆盒圍一周是多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再量一量。
(4)估計一個同學的身高。
(5)出示:一個盒子,現在要用彩帶圍盒子一周,需要多長的彩帶呢?小組中討論一下,然后把你認為需要多長的彩帶剪下來。看看哪一組的同學眼光最準。學生反饋,說說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組中課前準備好的包裝盒,先估計一下用彩帶圍一周需要多長,然后剪下來,實際圍一圍。最后匯報。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并記錄下來。
三、聯(lián)系生活。
1、圍一圍。
(1)請5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圈。
師:5個同學手拉手圍一圈,周長大約是多少?先估計,再測量。
(2)估計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長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幾個同學?
(3)師:人們經常用這種方法估計出大樹或是大柱子的周長,你能估計出來嗎。
2、比一比。
從小紅家到學校有下面幾條路可以走。你能說出哪條路近,哪條路遠嗎?(出示課件)。
3、想一想。
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6米,寬3米。如果一面靠墻,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7題。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體驗估算的過程,初步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用多媒體幻燈片逐一出示各種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圖片內容是:
郵局郵票出售處,有的郵票一枚80分,有的郵票一枚60分。
百貨商店鞋柜,一雙旅游鞋78元,一雙皮鞋164元。
電影院售票處,日場一張電影票15元,夜場一張電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約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臺,每盒圖釘120個,每包日記本25本。
2.出示課本第70頁例2主題圖:三年一班29個同學去參觀航天航空展覽,門票每張8元。
二、嘗試解決。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約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啟發(fā)學生想出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整十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口算,我們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來估算。
因為8×30=240,所以8×29的積比較接近240,我們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靈介紹約等號。
可見帶250元夠買門票。
三、拓展引申。
估計下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大約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說明各應看成幾百或幾十。說明因數是三位數時,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數即可。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70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答案。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
2.用上課開始時呈現的幾個問題情境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估算結果,找出答案。
3.請學生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開頭我們碰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的?
2.上這堂課,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我們應盡可能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六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除了除法計算是本單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為一個有效策略來解決問題也是本單元的一大特色。
在新修訂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為計算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從低年級開始對于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單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區(qū)別,以前的估算以乘法為主,借助乘法口訣或者整十整百數的好算的特點,將其中的乘數估成比較接近的整十整百數再進行計算,如49×8,將49估成離它最近的整十數50,然后再計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慮離被除數比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還有整除與否的關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則估成接近的整百數,那就得將401估成400,再計算400÷7,可是根據具體的情況看,400÷7不能整除,這樣估算的結果并不簡便,估算的`意義也就相應的不大了。
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個整百數,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將500估成490,再計算490÷7=70。
因此,在本單元關于除法估算的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要比較接近被除數;二是要能夠整除,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順利進行,才能體現出估算的意義。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選擇合理的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本節(jié)課在教學新課之前,我先練習了幾道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題,接著又復習了幾道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從復習題的練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今天學習的內容一定和“估算”有關,我順勢引出并板書出課題。
從今天第一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看,301班多數學生基本掌握“根據除數來估出被除數的近似數”的方法,但對于教材中提到的“將估算與精確計算結合起來”的教學策略學生掌握情況卻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學后一種估算方法是,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過快。針對第一節(jié)課出現的問題,第二節(jié)課重點部分的教學我臨時進行了調整。
在教學第二種估算方法時,我放慢了教學節(jié)奏,先讓學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來進行估算呢?有沒有離準確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這個問題拋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靜下來,學生個個陷入到沉思狀態(tài)。過了一會兒,終于有一個學生發(fā)現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以分1箱。
吸取上節(jié)課失敗的原因,此時我留了一點時間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運茄子的過程,過了一會兒,學生們紛紛的開始點頭。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又順勢請了兩名學習中等的學生說一說。
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接近準確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學做一做第1題260÷4時,我也重點增加了這種方法的訓練。
通過改進了教學方法以后,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第一節(jié)課。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第一課時。
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四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能正確、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
3、培養(yǎng)學生口算的能力和認真口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
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學過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題。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說一說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樂體驗,探索新知。
1、教科書第58頁例題1的。
(1)運用掛圖呈現郵遞員送報紙、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的內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問題。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請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小結:整百數乘整十數,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這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再在所得的積后面添上幾個0,這一種方法最為簡便。
學生獨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確的結果,教師講評時要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小結:整十數乘整十數,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這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再在所得的積后面添上幾個0。
4、練一練: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做一做。
先由學生獨立口算,然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運用。
1、教材第69頁的練習十四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提問:你是怎樣算的,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2、游戲。(完成教科書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2題)貼出香蕉摘下來。最后,比一比哪一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學生完成后,請幾位說一說這一道題解題過程和結果。
4、教材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4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一個問題。然后教師講評。
(2)第2個問題要我們求什么?要求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知道郵遞員一天的工作時間。郵遞員每分鐘行100米,那2小時大約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這一道題,請同學們以4人為一個小組討論一下。
四、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5題。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八
十來歲的孩子精算長于估算,不愿意也不習慣估算,在再三提示的前提下,仍然會出現精確計算的情形,更不知道怎樣才合理。而上述案例,學生不但愿意估算,還會估算,而且會合理估算,究其因,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整堂課,我始終把握住“生活中學數學”這一新理念,擷取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的畫面,提煉出學校安排餐廳、寢室,小手拉小手活動,購物等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數學問題,組成“走進校園”情境串,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估算的必要和價值,從而杜絕了為估算而估算現象的發(fā)生,把發(fā)展估算意識這一目標落到實處。熟悉的生活畫面,親歷過的實際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估大”、“估小”兩個策略的理解和選擇,培養(yǎng)了應用意識。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對估算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估算的本質已有所了解?;蛟S除法的估算與加、減、乘法有些不同,但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所以教學中,我以“對于估算,你是怎樣理解的?”這一問題打開學生的話匣,引領他們先看看估算這片“森林”,然后再帶領學生在這片“森林”中尋找除法的估算這棵“樹木”。實踐證明,學生在把握估算原則的前提下,探索、學習除法的估算變得更自主,更輕松,這種先見森林再見樹木的做法,起到簡約數學知識的作用。是的,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原則而非細則,還學生一個簡單的數學。
值得注意的是,估算決不能僅僅出現在估算課上,我們要把它落實在數學教學全過程之中,真正實現三算結合,以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yǎng)估算意識。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一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筆算,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要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筆算算理,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的筆算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豎式計算。
新課前,我先進行一組例如”4*68=”類型的口算訓練,一方面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為學生后面的連續(xù)進位做好鋪墊。接著學生練習了一道上節(jié)課學習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連續(xù)進位)的乘法筆算,目的在于喚醒學生的記憶,并引導學生說說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一般筆算方法。在次基礎上,引入新課的教學。
例題的教學中,我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討論、試做,教師在此基礎上精講點撥,最后總結方法,再配以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本課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方法。計算的.過程是對以往知識遷移的過程,學生已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學習積累,但連續(xù)進位過程中需要對進上來的數進行相加,這是課上出現問題的地方,所以在教學時我注重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多追問“為什么”“你是怎樣想的”;同時注重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多讓學生說說筆算過程,形式有:指名說、同桌說、集體說等。并通過練習中多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切實掌握算法,提高計算能力。
連續(xù)進位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重點,更是教學的難點。在這個難點的突破上,感謝如今便捷的網絡,通過查找、借鑒。我把它變成了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兒歌:乘法堅式請注意,相同數位對整齊,個位乘完乘十位,一位一位乘下去,滿了幾十前進幾,進幾切記要想加,這個口訣請牢記!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諸多不足。首先,教學節(jié)奏掌握的不夠好,三年級的孩子剛剛從二年級升上來,計算、書寫速度都較慢,練習中的拓展因時間因素沒及時完成;其次,對于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上滲透不夠,沒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估算意識,并把它與筆算結合起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深入鉆研教材、教參,多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去把握課堂,使學生在知識、技能上都有所發(fā)展。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二
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正確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在學生討論發(fā)言的基礎上,應該明確:他至少7點50分從家出發(fā),實際上,為了不遲到,他應該提前幾分鐘,7點45從家出發(fā)比較合適.)。
2.這個時間你是怎樣得到的?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估算?
(在估計的基礎上進行推算,這就是估算.)。
3.請你舉例說明,你在生活中見到過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用到過估算?
1.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下面題目:
a.一所學校的階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個座位.這個階梯教室大約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個字,共有31行,這份稿件大約有多少個字?
2.讀題,你有什么發(fā)現?(解決這些問題,都要用到估算)。
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同學之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并說出你們是怎樣想的?
a2220,1820,2020=400(人)。
b2930,3130,3030=900(個)。
c3940,1210,4010=400(米)。
2.觀察這幾道題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乘數是兩位數,都是用乘法.)。
3.根據自己解答過程中的體會和同學的匯報,試著說一說怎樣進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根據學生的發(fā)言,對估算的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分別取近似數,再用兩個近似數相乘.)。
1.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2.小麗每分鐘步行52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3.一個糧店平均每天大約賣切面790千克,一個月大約賣切面多少千克?
5.一塊長方形地,長98米,正好是寬的2倍.這塊地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6.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個.。
(3)這輛公共汽車上大概有40人.。
(4)我們班有45名同學.。
(5)小紅三分鐘能寫85個字.。
7.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6951=2992。
8.估算:
(1)10分鐘你的脈搏大約跳動多少下?
(2)全校大約有多少學生?
1.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乘法的估算?請你舉例說明.。
3.還有什么問題?學生質疑并解疑.。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本例2: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李思家4個月用電143度,平均每個月用電多少度?
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列式:124÷3≈153÷4≈。
2、請學生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學習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190÷3=40124÷3≈40。
生2:124=120+4120÷3=404÷3≈140+1=41。
分析與比較:兩種方法都正確,雖有細微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2)學生獨立估算:143÷4≈。
生1:143≈160160÷4=40143÷4≈40。
生2:143≈120190÷4=30143÷4≈30。
引導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聯(lián)系實際進行估算。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買70本。
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買60本。
生3:200=180+xxxx0÷3=6020÷3≈660+6=66最多能買66本。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185÷4≈。
生1:185≈xxxx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間。
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間。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除法進行估算的例子。
五、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貓的想法都對嗎?為什么?
2、做一做第2題:估算學生獨立完成。
六、全課小結,學生談體會。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四
1.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會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根據倍的意義,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五
游戲的規(guī)則:
1、要求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牙簽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簽后放到一邊,先數出根數。接著再快速地算出該平均分給組內每個成員多少根牙簽。
3、每人一次機會??凑l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評選出組內的神算子。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六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么時候要估大些,什么時候要估小些。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么時候要估大些,什么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么時候要估大些,什么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略)。
2、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193≈87≈896≈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2、學生說,教師一邊列式24÷3≈教師問:大約是什么意思?求它們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問: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學生分組討論,再匯報。教師板書。
3、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4、對比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七
1.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會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根據倍的意義,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正確合理地進行除法估算;正確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前兩節(jié)課我們分別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這節(jié)課我們專門來進行有關練習,來進一步鞏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還要用口算或估算的辦法解決實際問題,看誰最有收獲。
1.專項練習。
(1)口算。
第一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學生先口算,再從各列中任選一個算式說說口算方法。
第二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組。
6÷2=8÷4=9÷3=。
72÷9=36÷6=32÷8=。
(2)估算。
第一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獨立估算,有困難的可以找老師幫忙,或把難題直接寫到黑板上。集體交流,如果出現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組:用你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學生練習后交流。
2.解決問題。
(1)教科書第17頁第4題。
學生讀題后問:本題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可以用哪種計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體校對。
(2)教科書第18頁第6題。
學生獨立填寫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結:有關倍數關系的問題中,求一倍數的要用除法去計算。
(3)第18頁第7題。
有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會計算56÷4和64÷4嗎?我們后面將學習他們。
(4)挑戰(zhàn)題:a第18頁第8題。
b找規(guī)律填數。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獲?你現在是怎樣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9頁。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經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fā)現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估算比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三、筆算比賽。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九
1、聽算。(略)。
2、說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193≈87≈896≈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2、學生說,教師一邊列式24÷3≈教師問:大約是什么意思?求它們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問: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學生分組討論,再匯報。教師板書。
3、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4、對比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
三、筆算比賽。
四、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
五、總結。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一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二
1、會進行相應的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估算是生活中的需要。
1、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2、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3、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提問:
(1)要求“小麗每星期大約看了多少頁?”是求精確的商還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數最高位4夠不夠除?
教師指出:432百位上的4除以4,夠商1,求432的近似數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數,約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這個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號表示?為什么?
板書:432÷4≈100(頁)。
答:小麗每星期大約看了100頁。
(4)如果把問題改為小麗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頁?又應怎樣算呢?
432÷4=108(頁)。
(5)比較估算結果和實際除得的結果,看是不是接近。
432÷4≈100(頁)。
432÷4≈108(頁)。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樣省略被除數的尾數,第二步算什么。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體會,你有什么發(fā)現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了那些經驗?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三
這節(jié)課的亮點:
1、充分運用教材,在運蔬菜這個情景主線的貫穿之下,讓學生充分認識估算的意義,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用除法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2、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
3、在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充分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4、復習題設計得好,讓學生知道在求近似值時,應該根據題目的實際情況來估算。
5、課件設計優(yōu)美,充分利用“班班通”設備,教學效果很好。
6、補充例題實用性強。
我認為本節(jié)課需要改進的地方:
1、復習題中求近似值時,要復習一下用四舍五入方法來求。
2、老師喜歡重復學生說的話。
3、要設計好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時間。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四
1、在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動中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建立長度單位的表象,靈活運用多種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計的精確度。
2、通過活動,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養(yǎng)成估計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一、復習引入。
1、復習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認識了很多長度單位,誰來說說?
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劃。
師:誰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長?也可以從你的身上找出這些長度。
3、猜一猜。
師:出示1米長的彩帶。
猜:有多長?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4、揭題。
預計學生可能說是看出來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長比出來的等,即“估計”出來的,根據學生的反饋,適時板書課題“估計”。
二、展開活動。
1、畫一畫。
(1)不用尺子,你能畫一條長8厘米長的線段嗎?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誰覺得自己畫的8厘米最準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反饋2個學生的作品)大家畫得準嗎?請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匯報:你是怎么畫得這么準的呢?有什么好辦法嗎?
師:剛才大家都談了不用尺子怎么畫,如果現在請你來畫,你能畫得更準確嗎?
還想再試試嗎?
(2)不用尺子畫一條長12厘米的線段和一條長2分米的線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說一說自己的方法,眼力有進步的同學請舉手,恭喜這些同學過關。
2、估一估。
(1)估計鉛筆的長,你覺得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
(2)估計一下課桌的高,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誰來量一量?
(3)估計一下把鉛筆盒圍一周是多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再量一量。
(4)估計一個同學的身高。
(5)出示:一個盒子,現在要用彩帶圍盒子一周,需要多長的彩帶呢?小組中討論一下,然后把你認為需要多長的彩帶剪下來。看看哪一組的同學眼光最準。學生反饋,說說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組中課前準備好的包裝盒,先估計一下用彩帶圍一周需要多長,然后剪下來,實際圍一圍。最后匯報。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歡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并記錄下來。
三、聯(lián)系生活。
1、圍一圍。
(1)請5個同學手拉手圍成一圈。
師:5個同學手拉手圍一圈,周長大約是多少?先估計,再測量。
(2)估計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長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幾個同學?
(3)師:人們經常用這種方法估計出大樹或是大柱子的周長,你能估計出來嗎。
2、比一比。
從小紅家到學校有下面幾條路可以走。你能說出哪條路近,哪條路遠嗎?(出示課件)。
3、想一想。
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6米,寬3米。如果一面靠墻,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7題。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體驗估算的過程,初步了解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用多媒體幻燈片逐一出示各種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圖片內容是:
郵局郵票出售處,有的郵票一枚80分,有的郵票一枚60分。
百貨商店鞋柜,一雙旅游鞋78元,一雙皮鞋164元。
電影院售票處,日場一張電影票15元,夜場一張電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約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臺,每盒圖釘120個,每包日記本25本。
2.出示課本第70頁例2主題圖:三年一班29個同學去參觀航天航空展覽,門票每張8元。
二、嘗試解決。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約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們前面學過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啟發(fā)學生想出前面我們已經學過整十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口算,我們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來估算。
因為8×30=240,所以8×29的積比較接近240,我們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靈介紹約等號。
可見帶250元夠買門票。
三、拓展引申。
估計下列幾道乘法算式的積大約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說明各應看成幾百或幾十。說明因數是三位數時,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數即可。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70頁“做一做”中的4道題。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答案。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過程。
2.用上課開始時呈現的幾個問題情境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估算結果,找出答案。
3.請學生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開頭我們碰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的?
2.上這堂課,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我們應盡可能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六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除了除法計算是本單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為一個有效策略來解決問題也是本單元的一大特色。
在新修訂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為計算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從低年級開始對于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單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舍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區(qū)別,以前的估算以乘法為主,借助乘法口訣或者整十整百數的好算的特點,將其中的乘數估成比較接近的整十整百數再進行計算,如49×8,將49估成離它最近的整十數50,然后再計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慮離被除數比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還有整除與否的關系,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則估成接近的整百數,那就得將401估成400,再計算400÷7,可是根據具體的情況看,400÷7不能整除,這樣估算的結果并不簡便,估算的`意義也就相應的不大了。
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個整百數,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并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將500估成490,再計算490÷7=70。
因此,在本單元關于除法估算的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要比較接近被除數;二是要能夠整除,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順利進行,才能體現出估算的意義。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選擇合理的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本節(jié)課在教學新課之前,我先練習了幾道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題,接著又復習了幾道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從復習題的練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今天學習的內容一定和“估算”有關,我順勢引出并板書出課題。
從今天第一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看,301班多數學生基本掌握“根據除數來估出被除數的近似數”的方法,但對于教材中提到的“將估算與精確計算結合起來”的教學策略學生掌握情況卻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學后一種估算方法是,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過快。針對第一節(jié)課出現的問題,第二節(jié)課重點部分的教學我臨時進行了調整。
在教學第二種估算方法時,我放慢了教學節(jié)奏,先讓學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來進行估算呢?有沒有離準確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這個問題拋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靜下來,學生個個陷入到沉思狀態(tài)。過了一會兒,終于有一個學生發(fā)現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以分1箱。
吸取上節(jié)課失敗的原因,此時我留了一點時間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運茄子的過程,過了一會兒,學生們紛紛的開始點頭。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又順勢請了兩名學習中等的學生說一說。
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接近準確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學做一做第1題260÷4時,我也重點增加了這種方法的訓練。
通過改進了教學方法以后,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第一節(jié)課。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第一課時。
口算乘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四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能正確、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
3、培養(yǎng)學生口算的能力和認真口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
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學過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題。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說一說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樂體驗,探索新知。
1、教科書第58頁例題1的。
(1)運用掛圖呈現郵遞員送報紙、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的內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問題。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請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小結:整百數乘整十數,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這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再在所得的積后面添上幾個0,這一種方法最為簡便。
學生獨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確的結果,教師講評時要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小結:整十數乘整十數,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數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這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再在所得的積后面添上幾個0。
4、練一練: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做一做。
先由學生獨立口算,然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運用。
1、教材第69頁的練習十四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提問:你是怎樣算的,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2、游戲。(完成教科書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2題)貼出香蕉摘下來。最后,比一比哪一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學生完成后,請幾位說一說這一道題解題過程和結果。
4、教材第60頁的練習十四第4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一個問題。然后教師講評。
(2)第2個問題要我們求什么?要求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知道郵遞員一天的工作時間。郵遞員每分鐘行100米,那2小時大約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這一道題,請同學們以4人為一個小組討論一下。
四、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5題。
三年級數學估算教案篇十八
十來歲的孩子精算長于估算,不愿意也不習慣估算,在再三提示的前提下,仍然會出現精確計算的情形,更不知道怎樣才合理。而上述案例,學生不但愿意估算,還會估算,而且會合理估算,究其因,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整堂課,我始終把握住“生活中學數學”這一新理念,擷取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的畫面,提煉出學校安排餐廳、寢室,小手拉小手活動,購物等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數學問題,組成“走進校園”情境串,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估算的必要和價值,從而杜絕了為估算而估算現象的發(fā)生,把發(fā)展估算意識這一目標落到實處。熟悉的生活畫面,親歷過的實際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估大”、“估小”兩個策略的理解和選擇,培養(yǎng)了應用意識。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對估算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估算的本質已有所了解?;蛟S除法的估算與加、減、乘法有些不同,但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所以教學中,我以“對于估算,你是怎樣理解的?”這一問題打開學生的話匣,引領他們先看看估算這片“森林”,然后再帶領學生在這片“森林”中尋找除法的估算這棵“樹木”。實踐證明,學生在把握估算原則的前提下,探索、學習除法的估算變得更自主,更輕松,這種先見森林再見樹木的做法,起到簡約數學知識的作用。是的,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原則而非細則,還學生一個簡單的數學。
值得注意的是,估算決不能僅僅出現在估算課上,我們要把它落實在數學教學全過程之中,真正實現三算結合,以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yǎng)估算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