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教案(優(yōu)質(zhì)13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當遵循科學的教育原理和教學法則,盡量提高教學效果。如何編寫一份高質(zhì)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師都要面對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
    夜雨寄北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參看注釋,了解詩句意思,大致理解詩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詞想像,深入感悟詩人當時的離愁和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讀詩文,熟讀成誦。
    4、聯(lián)系比較,領悟?qū)懛ā?BR>    教學重點:
    通過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雨夜里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寫夜雨及歡聚的情景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對比寫法的巧妙運用。
    教學時間:
    一、引入。
    1、指名背《憶山東兄弟》,說說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今天,再來學習一首寫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唐詩,看看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二、讀題。
    (課前板書全詩)。
    1、詩題怎樣理解?看注釋,思考,講通題意。(點擊注釋)。
    2、補充背景:這首詩是李商隱在一個雨夜寫給他妻子的一封信。當時李商隱在巴蜀的一個州府(今四川三臺縣)做幕僚,妻子卻在北方的長安居住,兩地分居,長期不能相聚。
    三、讀通詩文,感知詩意。
    1、在那個雨夜,詩人李商隱在信中給妻子講了些什么呢?先聽老師來讀讀。
    2、學生們學著讀上兩三遍,將詩讀通順,讀出節(jié)奏。
    3、指名讀,齊讀。
    4、李商隱在信中究竟對妻子說了些什么呢?表達了個什么意思?請看看注釋,爭取自己弄明白。
    5、質(zhì)疑討論,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難處嗎?——梳通大意。并補充:你知道當時詩人與家人分別多久了嗎?(一年多了。)。
    (3)再看三、四句,釋疑。補充:“共剪西窗燭”意味著什么?“話”這里當“聊天”、“傾聽”講。話什么?(詩人的感受,心情,對家人的.思念。)——梳通句意。
    6、再讀這首詩,看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什么感情,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思念家人——第一句;盼望團聚——第三、四句)。
    四、順情扣疑,導入深究。
    那么,詩人的思念有多濃,盼望有多深呢?這些情感跟夜雨又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走進這個雨夜,走進詩人內(nèi)心,去深入品讀。
    1、先來感受一下這場夜雨。誰來讀一下寫夜雨的句子。
    2、閉眼去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聽到了怎樣的聲音?
    3、這樣的夜雨會帶給游子怎樣的感受?誰有過雨夜里獨處的經(jīng)歷?感受如何?獨在異鄉(xiāng)無人陪伴的李商隱當時在哪里?心情會如何?——讀出感受。
    4、詩人是怎樣讓我們看到這么豐富的東西,聽到這么豐富的聲音,體會到他內(nèi)心的感情的?——借景抒情,僅用7個字,太凝練了!
    五、抓住細節(jié),體悟詩情。
    1、在這個孤寂的雨夜,詩人望著夜雨,在沉思些什么呢?哪些詩句是詩人的所想?
    2、扣“問”:
    (1)(讀第一句)誰在問誰?妻子在哪里問?(在詩人的想象里)。
    (2)當詩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詢問自己的歸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時,詩人心中會涌起怎樣的情緒?(焦急、愁苦、悲凄、怨恨……)——配樂讀詩——這焦急、愁苦、悲涼……都是怎樣表達出來的?——畫“問歸期”、“未有期”:是將這兩組詞這六個字排放在一起迸發(fā)出來的!這是一個什么手法?(對比),這樣一對比,讓人感到這現(xiàn)實是怎樣的呀?(殘酷)。
    3、品讀幻想團聚的細節(jié)。
    (1)再讀后兩句。這兩句寫的是什么情景?(想像與妻子團聚的情景)。
    (2)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
    (3)你仿佛聽到詩人在話什么?(小練筆)。
    (4)情境匯報:
    a、在跳躍的火焰中,詩人一邊剪著燭花,一邊深情地對妻子說:……。
    b、詩人握著妻子的手,感慨地說:與你在一塊的日子多溫馨?。】赡莻€雨夜……。
    (5)在詩人幻想團聚的夜晚,詩人話點別的什么不行嗎?為何偏要“話巴山夜雨時”?(它和“共剪西窗燭”再次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對比,今夜的孤寂顯得更加難以排遣)。
    4、配樂讀整首詩,問:在這雨夜寫下的寄出的是一腔什么情緒?
    六、比照互讀,感悟?qū)懛ā?BR>    1、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遠在他鄉(xiāng)與親人分離的游子都會產(chǎn)生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尤其是逢上特別的時刻。——再讀《憶山東兄弟》。
    2、將《夜雨寄北》與《憶山東兄弟》比較一下,有什么異同?
    (同:都選取了典型的時刻來寫,都用了對比的手法,都通過寫所想來抒情。異:《夜》詩選取了更典型的細節(jié),且表達更含蓄。)。
    夜雨寄北教案篇二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二、加強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
    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在這里面不僅留下的詩篇浩如煙海,其中更是名家輩出。我想這其中大家最為了解的應該就是李白與杜甫吧。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其中就有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現(xiàn)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隱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愿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jié)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于現(xiàn)在的秘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友人(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二、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評析。
    這個步驟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為深入學習此詩做好鋪墊。
    (要讀出詩中的情感,如蘊含其中的郁悶、孤寂、思念和傷感。)。
    三、在評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教師范讀。接下來進行分析詩歌。
    1、翻譯全詩。
    2、分析詩歌。
    問:讀完詩歌,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幾個形象?
    (二個。從“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個人物在進行問答。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即李商隱的夫人?,F(xiàn)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為妻子,或為友人。有人認為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所以是親人或友人在問詢李商隱何時才能歸去,但自己歸期無定。詩人心境之郁悶、孤寂不難想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夜雨寄北教案篇三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二、加強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
    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在這里面不僅留下的詩篇浩如煙海,其中更是名家輩出。我想這其中大家最為了解的應該就是李白與杜甫吧。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其中就有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李商隱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愿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jié)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于現(xiàn)在的秘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友人(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二、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評析。
    這個步驟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為深入學習此詩做好鋪墊。
    (要讀出詩中的情感,如蘊含其中的郁悶、孤寂、思念和傷感。)。
    三、在評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教師范讀。接下來進行分析詩歌。
    1、翻譯全詩。
    2、分析詩歌。
    問:讀完詩歌,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幾個形象?
    (二個。從“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個人物在進行問答。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即李商隱的夫人?,F(xiàn)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為妻子,或為友人。有人認為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所以是親人或友人在問詢李商隱何時才能歸去,但自己歸期無定。詩人心境之郁悶、孤寂不難想見。)。
    夜雨寄北教案篇四
    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整體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意蘊。
    二、教學內(nèi)容。
    1.點提?。涸姼璧囊馓N。
    2.點釋意:意蘊就是文學作品里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nèi)涵。比如說作品中滲透的情感,比如說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風骨,表現(xiàn)的人生的某種精義,或者某種主旨。一般來講文學作品都有三個層面,即語言層面、意象層面和意蘊層面。詩歌鑒賞也要從這三個層面入手。
    3.關鍵詞:詩歌意蘊。
    三、教學材料。
    1.典型材料:李商隱《夜雨寄北》。
    2.補充材料:卞之琳《斷章》、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點導入。
    (二)點強化。
    1、作者介紹(知人論詩)。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現(xiàn)存的詩有600余首。他由于處在“牛李”傾軋的黨爭之中,所以受人排擠,很不志。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他與杜牧生活在同一時代,被世人并稱為“小李杜”。
    秋雨綿綿中的有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2、文章脈絡結構。
    全詩有四句。首句一開頭抓住妻子的來信“問歸期”來回答。“未有期”三字,既是對妻子問的回答,又包含著自己宦途失意、羈旅窮愁,有家歸不得的抑郁難堪之情。“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句,似乎是在寫眼前景物,實際上是寫客懷離緒的惆悵之情,綿綿夜雨,漲滿秋池,長夜難眠,孤燈聽雨,詩人正是借寫蕭瑟之景,抒離索之情。三、四句寫想象中夫妻二人共居長安,共話巴山夜雨時自己孤凄的生活,既是空間的變化,又有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人的悲歡離合。
    3、該詩三個層面分析。
    (1)、語言層面分析。
    詩有很強的直覺性。詩歌語言高度概括、凝練,極富意蘊,它常常違背一般的語法規(guī)范,比一般的文學語言具有更強的陌生感,詩行間常留下許多空白,顯示出很強的跳躍性。正是這種跳躍性,才容納了詩歌更豐富的意象,從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構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詩歌意蘊。這種語言藝術特點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詞與抽象詞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將抽象詞與具象詞搭配,構成一種既具體又模糊的虛實相交的境界,從而給讀者提供追尋詩人個體感受的信息?!兑褂昙谋薄肪腕w現(xiàn)了這個特點。這首詩僅用28個字,把自己仕途不得志、有家歸不得的抑郁之情表現(xiàn)出了,極富想象力。
    (2)、意象成面。
    具有美的意象的詩,才能給讀者以美感。能否創(chuàng)造出新穎獨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詩歌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賦、比、興這三種方法?!鞍蜕降囊褂辍薄ⅰ扒锍亍秉c出寫這首詩的時間和地點,用一個“漲”字把作者的愁思與窗外的瓢潑大雨聯(lián)系起來?!肮布粑鞔盃T”把詩人思家的畫面刻畫淋淋盡致。
    (3)、意蘊層面。
    讀者伴隨著意象在腦海的形成和語音節(jié)奏感的刺激,產(chǎn)生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層去體悟詩的意象內(nèi)蘊即詩的意蘊,是詩歌鑒賞成敗的關鍵。詩的意蘊一般包括審美意蘊和智性意蘊。優(yōu)秀詩歌都具有審美性。審美意蘊指詩歌的音樂和結構情感的美;智性美指有詩情的表達透漏出的深刻哲理。詩人通過回環(huán)的修辭手法,運用現(xiàn)實和幻想畫面的結合,通過簡練、意味深遠的語言,把身處異地,思念妻子的抑郁之情表現(xiàn)出來。
    (三)點延伸(選講)。
    1、語言層面拓展。
    卞之琳的詩向以含蓄睿智為讀者所喜愛,他常常以形象的語言描繪世界,以象征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豐富生動的藝術感,又蘊含對世界的體驗?!稊嗾隆愤@首詩,其語言就生動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詩的表面平淡無奇:橋上有風景,于是你在看;你也構成了風景,于是別人也在看你。在無奇中,讓人體會到了畫面所蘊含的豐富的生與死、知與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對性哲理?!懊髟卵b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裝飾”的是夢,這一語言的搭配極為巧妙,巧就巧在具象詞與抽象詞的組合,打破了語義的邏輯關系,構成了一種詩意的邏輯,從而大大擴充了詩歌語言的彈性,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內(nèi)涵,又擴展了詩的表現(xiàn)范圍,加深了詩的理意。
    2、意象層面拓展。
    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之所以催人淚下,是與詩人成功運用暗喻及通感的表現(xiàn)手法,營造出一組組含義深刻的意象分不開的:“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shù)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視覺“老水車”與聽覺“疲憊的歌”相連,詩人用這種蒼涼的意象開頭,一下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極佳的詩歌欣賞狀態(tài),地老天荒之中去感受那份震撼,那份深厚,數(shù)百年的歷史沉寂一下跳到了讀者面前,開闊而雄渾,蒼茫而深沉?!拔沂悄阕孀孑呡呁纯嗟南M?是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又將具體意象與抽象意象融為一體,在時空的急劇轉(zhuǎn)捩、對比中,完成了詩人主觀情志的表達。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wǎng)里掙脫”“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這些意象,讓我們在最初的震撼過后,又恍然于它們所代表的強烈思想感情的復雜意義之中,從而使我們從藝術的視角感悟到了這首詩獨具的審美情趣,使我們感到詩人內(nèi)在的精神與詩的意象的一致性。因此,詩的解讀離不開對意象本身的把握,詩的創(chuàng)造力、想像力,詩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讀詩,必先讀懂意象。
    3、意蘊層面拓展。
    穆旦常常在自己的詩中給所塑造的形象以黑暗與光明的哲理,《贊美》這首詩就集中代表了詩人的這種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詩中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一是作為抒情主體的詩人自我,一是“粗糙的身軀移動在田野中”的農(nóng)夫。抒情主體在荒涼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在憂郁的森林中,對著在天際爬行的“不移的灰色行列”,訴說自己的“沉默的愛情”,“要以荒涼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陰雨的天氣”、“要以帶雪的手”和“佝僂的人民擁抱”;這是一個有著強烈愛國之情的形象。而農(nóng)夫,這“許多孩子的父親”,“多少朝代在他身邊升起而又降落”,“希望和失望壓在他身上”,“路是無限的悠長”,而他卻放下了“永遠無言地跟在犁后旋轉(zhuǎn)”的古代的鋤頭,堅定地“看著自己”融進了死亡。一個勞動者守望著自己的貧窮、勞苦,然后拋開妻兒老母,拋開一切,一去不回頭。這是一個什么形象?他的內(nèi)質(zhì)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也在為他的離去而痛哭?不言而喻,這兩組意象,有著撼人心魄的力量。農(nóng)夫與我猝然相遇在詩中,各自理解著自己的使命,當蕓蕓眾生昏昏于自我意識的喪失時,我和農(nóng)夫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表達著清醒,傳達出一種與昏聵的世界格格不入、為尋找光明而粉身碎骨的精神。到此,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對意象的解剖,挖出了詩歌的某些內(nèi)涵,對作品有了初步的審美體驗;然而進一步去體味:在這一荒涼而饑餓的畫面里,農(nóng)夫形象的精神之光開始活躍起來,浮動起來,擴展起來,從而傳達出農(nóng)夫的個性品格——在自身充滿**、矛盾、苦難和愚昧時,毫不猶豫地拋棄自己、犧牲自己、改造自己,尋求走向光明的出路,也正因此,“一個民族才能起來”,“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農(nóng)夫這一形象,實際承載著民族歷史的內(nèi)涵,代表著先行者的特定品質(zhì),閃耀著民族性格的不朽光華。而我是新生農(nóng)夫的象征,我與農(nóng)夫的血肉聯(lián)系,共同筑就了民族之魂。這正是《贊美》這首詩給我們帶來的崇高的美學意蘊,鑒賞到此,才算真正進入到詩歌意蘊層的把握之中,也即進入到詩歌的“智性”意蘊中。
    (四)、點回歸。
    同學們,相信通過對這首詩意蘊的分析,我們對詩的意蘊有個初步了解,這對我們以后在分析詩字里行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蘊有幫助。也希望大家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鑒賞其他的詩歌。
    六、板書設計。
    夜雨:點明作詩的時間。北:指巴山以北的長安。---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君:指詩人妻子王氏。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北,有大巴山小巴山。這里指詩人所在之巴東。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何當”二句:是說何時能回家相對夜談,追述今夜雨中客居巴東的情況。何當:何時。
    全詩譯文:您問我的歸期,但我的歸期沒有定,現(xiàn)在我是獨居在巴山的旅館里,面對不停夜雨,只見秋天的池水往上漲。什么時候才能夠與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燭長談,又說起我獨居巴山的旅館中面對夜雨的情景。
    七、作業(yè)要求。
    課后閱讀賞析卞之琳《斷章》、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穆旦《贊美》,掌握詩歌的意蘊美。
    夜雨寄北教案篇五
    1、理解詩歌內(nèi)容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融情于景手法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3、體會詩人表達情感的溫婉細膩。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內(nèi)容,品味詩歌情感。
    難點:體會詩人表達情感的溫婉細膩。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由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導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師用投影并提問的方式和學生一起了解作者李商隱,并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
    4、師生誦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
    5、生結合注解理解詩意。
    6、結合詩句中的關鍵字詞,品味詩歌表達情感的溫婉細膩,及詩歌回環(huán)往復之美。
    7、課堂小結。
    8、誦讀由本詩撰寫的現(xiàn)代詩歌《夜雨寄北》。
    9、課后練習:用現(xiàn)代漢語學習情景交融的手法為李商隱寫一封寄給妻子的回信。(500字左右)。
    夜雨寄北教案篇六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夜雨寄北語文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二、加強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中國被稱為詩的國度,在這里面不僅留下的詩篇浩如煙海,其中更是名家輩出。我想這其中大家最為了解的應該就是李白與杜甫吧。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其中就有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李商隱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愿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jié)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于現(xiàn)在的秘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友人(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這個步驟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為深入學習此詩做好鋪墊。
    (要讀出詩中的情感,如蘊含其中的郁悶、孤寂、思念和傷感。)
    1、翻譯全詩。
    2、分析詩歌。
    問:讀完詩歌,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幾個形象?
    (二個。從“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個人物在進行問答。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即李商隱的夫人?,F(xiàn)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為妻子,或為友人。有人認為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所以是親人或友人在問詢李商隱何時才能歸去,但自己歸期無定。詩人心境之郁悶、孤寂不難想見。)
    夜雨寄北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通過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同樣的夜晚詩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默寫。
    4、用復述、改寫、表演等方式把對詩意的理解表達出來。
    教學重難點:
    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感受詩中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時間:一教時。
    二、初讀理解詩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書自讀理解,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收獲和疑問。
    2、小組討論: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讀懂了什么,說給同學聽聽。你還有什么不懂的,討論討論,看能解決嗎?不能解決的留下來。
    3、全班交流。交流后學生說說詩的意思。
    三、品讀詩歌。
    1、誰愿意讀讀?讀后評議,你覺得怎么樣?你也讀讀。
    2、小組品讀。在小組中互讀,邊讀邊品議。
    3、比讀。愿意讀的同學,我們來比一比。
    四、深讀感悟。
    五、小結學法,布置學生按照學法自學《楓橋夜泊》。
    六、分組匯報自學情況。
    七、對比體會兩首詩的情感。
    八、課外延展。
    選一首詩,自己賞析,把賞析的情況在班內(nèi)展示。
    夜雨寄北教案篇八
    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nèi)》,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從詩中“巴山”一語看來,詩寫于巴蜀之地。李商隱曾經(jīng)應聘到四川,任東川節(jié)度柳仲郢的幕僚,時間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隱的妻子卻已故去。給李商隱詩集作箋注的清代人馮浩,盡管認為詩題不必改作“寄內(nèi)”(因為“集中寄內(nèi)詩皆不明標題”),但內(nèi)容卻是“寄內(nèi)”的。為此,他把詩的寫作時間,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馮浩考證,李商隱這一年是在桂州(今廣西桂林)鄭亞的幕府。當年鄭亞由于政敵的誣陷,被貶為循州刺史。李商隱未去循州,由水路經(jīng)長沙,于次年回到長安。馮浩認為在歸途中李商隱曾經(jīng)“徘徊江漢、往來巴蜀”,“于巴蜀間兼有水陸之程”?!兑褂昙谋薄肪褪菍懺跉w途中經(jīng)過巴蜀時。近人岑仲勉、陳寅恪曾經(jīng)指出關于巴蜀之程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馮浩也沒有說得太死。他含糊地說,李商隱這時到過巴蜀,“玩諸詩自見,但無可細分確指”??梢姡ǔ0选兑褂昙谋薄?,說是李商隱寄給自己妻子的;這一說,似還可再斟酌。
    李商隱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剛剛踏入仕途,就被卷進了牛、李的朋黨之爭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黨,官僚集團。)852年隨柳仲郢入蜀,實屬迫不得已。仕途多艱,妻子早逝,心境是悲涼的。幾年以前,當他在徐州盧循正幕府時,他頗為躊躇滿志?!扒乙魍豸訌能姌罚毁x淵明歸去來?!?《贈四同舍》)到四川以后,這種樂觀情緒消失了。“三年苦霧巴江水,不為離人照屋梁?!?《初起》)他斷絕了與外界的交往,甚至與同府的幕僚也沒有什么交誼?!兑褂昙谋薄?,寫得一往情深,而且詩寄的“君”,關切地問著他的歸期,他也盼著與“君”“共剪西窗燭”。這個“君”,至少具備三個條件。一,以往過從較密;二,此刻仍有詩書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從現(xiàn)存的李商隱的詩文看來,有一個人可以成為這樣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詞人溫庭筠。李商隱在徐州幕時,溫曾有詩“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李商隱在四川時,也有三首詩寄贈溫。溫的出身較李要名貴些,是唐初宰相溫彥博的裔孫,但他也同樣受到牛黨令狐绹的排擠和壓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與國子助教。如果沒有相反的證據(jù),大概可以說,《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在梓州幕府時寫給溫庭筠的。這樣,或許能更為精細地品味出詩中蘊含的情感內(nèi)容。
    “君問歸期未有期”,詩一開始,就擺出了不可解脫的矛盾。歸期的希望與未有期的失望,兩相對立。悲愴沉痛,籠罩全篇?!鞍蜕揭褂隄q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點題。但是這一景象把歸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緒,渲染得更形象、更濃郁了。獨在他鄉(xiāng)異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傷感的。尤其是“漲秋池”三字,秋雨綿綿,把池水都漲滿了。詩人抓住了這一精細的而又富于生活實感的畫面,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
    絕句雖屬短制,但也講究結構的技藝。前人有言,絕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難,然不過平直敘起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如宛轉(zhuǎn)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這首詩的第三句,就顯示了這種工夫?!昂萎敼布粑鞔盃T”,宕開一筆,從眼前跳脫到將來,從巴山跳脫到北方(長安),用示現(xiàn)的修辭方法,寫出詩人的遐想?!肮布粑鞔盃T”,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的詩境,但是由夫婦化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濃?!昂萎敗倍郑馑际恰笆裁磿r候才能夠”,照應首句“未有期”,既有熱切地盼望,又有難以料定的惆悵。在情意上,與前兩句,似斷非斷。
    第四句顯得更為精彩?!皡s話巴山夜雨時”,是承“共剪西窗”而來,為順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絕句體裁里,毫不可惜地運用了重復句意,不能不謂之大膽。然而,再次出現(xiàn)的“巴山夜雨”,無單調(diào)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說,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寫情,那么這一句的“巴山夜雨”卻是以情寫景。它與“西窗剪燭”,組成一幅溫暖的動態(tài)畫面,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歸期的向往,對于“君”的深厚友情。這給詩中增添了歡欣感。這種歡欣只是一種難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現(xiàn)于將來的欣慰,又加劇了眼前歸期未有期的痛苦。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不斷起伏、跳躍,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調(diào)又是和諧、統(tǒng)一的。
    李商隱的詩,特別是他晚年的詩,感傷情緒很濃。這種感傷反映了時代的黑暗,反映了他個人遭遇的不幸?!兑褂昙谋薄罚m然有些歡欣的折光,總的看來,也是感傷的。只是這種感傷表現(xiàn)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漲秋池”,隱含了多少豐富的潛臺詞。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離而感到的痛苦,實在是深深包含了詩人此時此地回顧一生的哀愁,隱含著對于現(xiàn)實的憤懣與絕望。
    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是樸實的,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這首《夜雨寄北》,表現(xiàn)了李商隱詩的另一種風格:質(zhì)樸、自然,卻同樣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夜雨寄北教案篇九
    二、加強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二、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評析。?。
    這個步驟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為深入學習此詩做好鋪墊。?。
    (要讀出詩中的情感,如蘊含其中的郁悶、孤寂、思念和傷感。)?。
    三、在評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教師范讀。接下來進行分析詩歌。?。
    1、翻譯全詩。?。
    2、分析詩歌。?。
    問:讀完詩歌,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幾個形象??。
    (二個。從“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個人物在進行問答。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即李商隱的夫人?,F(xiàn)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為妻子,或為友人。有人認為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所以是親人或友人在問詢李商隱何時才能歸去,但自己歸期無定。詩人心境之郁悶、孤寂不難想見。)。
    夜雨寄北教案篇十
    1、學習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朗讀與背誦前兩首詩。
    2、體味分析兩首詩的意蘊,體會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學習詩人豁達的心胸和對友情的珍惜。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方法:導讀討論。
    教學手段:cai、錄音。
    預習指導:
    1.自讀五首詩,自己解決生字詞,初步解決節(jié)奏的問題。
    2.盡量能背誦,至少熟讀。
    教學過程。
    三分鐘演講:內(nèi)容以心里話為主。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學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簡要介紹王勃,側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抽三個學生試讀,教師糾正(注意節(jié)奏)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齊背。
    4、理解詩意:(學生思考后交流,教師抽樣回答:)。
    a、根據(jù)注釋試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達)。
    c、談談你對"海內(nèi)存知巳,天涯若比鄰"兩句的體會。(友情)。
    6.小結節(jié)奏和押韻。
    7.齊背一次結束本詩。
    三、學習《黃鶴樓》。
    1、齊背孟浩然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簡介崔顥。
    2、學生齊讀后教師范讀,抽三個學生讀,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男女分別對背(一方一句)。
    4、理解詩意:
    1).教師簡析詩的意思,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本詩所寫的景色和作者當時的心情。
    (學生先列稿,100字左右)。
    2).抽查優(yōu)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師針對好的評析。
    5、點撥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點到即止,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
    6.自由發(fā)言:作者的心情可以用哪個字來概括?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
    7、總結:此詩寫詩人賭物思人的感受。
    四、默寫兩首詩:
    抽查上黑板寫。由同學批評。
    五、布置作業(yè)。
    1、a類:鞏固背誦兩首詩并會默寫名句并抄寫兩詩各二次;預習下三首。
    2、b類:熟練默寫兩首詩。不要有錯誤字。
    3、c類:課后練習二2兩道題。
    六、教學后記:
    以誦讀為主,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背誦,來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為了訓練優(yōu)生的賞析能力,同時訓練說話能力,也安排了對詩的感受的分析。
    第二課時。
    1、繼續(xù)學習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朗讀與背誦后三首詩。
    2、體味分析兩首詩的意蘊,體會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學習詩人對境遇的樂觀理解和憂國的思想。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方法:導讀討論。
    教學手段:cai、錄音。
    教學過程。
    三分鐘演講:內(nèi)容以心里話為主。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學生解釋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含義,由此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學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簡要介紹劉禹錫,側重于其獨特的思想。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抽三個學生試讀,教師糾正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齊背。(以上注意糾正學生的節(jié)奏和讀音)。
    4、理解詩意:(學生思考后交流,教師抽樣回答:)。
    a、根據(jù)注釋試描述一二句情境。
    b、作者是什么方式提醒自己的?
    c、談談你對五六兩句的體會。
    5、自由發(fā)言:學過本詩后你有何感受?(根據(jù)學生情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進行一下說話訓練。)。
    6.小結節(jié)奏和押韻。
    7.齊背一次結束本詩。
    三、學習《泊秦淮》。
    1、齊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簡介杜牧。
    2、教師范讀,抽三個學生讀,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男女分別對背(一方一句)。
    4、理解詩意:
    1).教師簡析詩的意思,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本詩前兩句的寫景和后兩句的敘事。
    (學生先列稿,100字左右)。
    2).抽查優(yōu)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師針對好的評析。
    5、點撥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點到即止,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
    6.自由發(fā)言:從本詩中可見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7、總結: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后抽三個學生讀,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男女分別對背(一方一句)。
    4、理解詩意:
    1).教師簡析詩的意思,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本詩內(nèi)容。
    (學生先列稿,100字左右,老師指導)。
    2).抽查優(yōu)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師針對好的評析。
    5、點撥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點到即止,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
    6.自由發(fā)言:從本詩中可見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懷人)。
    7、總結:
    五、默寫三首詩:
    抽查上黑板寫。由同學批評。
    六、布置作業(yè)。
    1、a類:鞏固背誦三首詩并會默寫名句并抄寫三詩各二次,并準備單元測試。
    2、b類:熟練默寫三首詩。不要有錯誤字。
    3、c類:課后練習二345和三,兩道題。
    六、教學后記:
    以誦讀為主,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背誦,來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為了訓練優(yōu)生的賞析能力,同時訓練說話能力,也安排了對詩的感受的分析。
    夜雨寄北教案篇十一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詩前省去一大段內(nèi)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nèi)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鞍蜕揭褂辍笔啄┲貜统霈F(xiàn),令人回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夜雨寄北教案篇十二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作品注釋: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共剪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卻話:重頭談起。
    作品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反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跳躍?!昂萎敗睘樵O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首句起筆以“君”直呼對方,以獨特的視角勾畫出一幅夫妻相思溫情脈脈的畫面:親愛的妻啊,你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歸期是何日,那么,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這句詩的獨特之處在于詩人以錯位的.視角寫相思之情,即對方未必真有信寄來詢問歸期,而是詩人設想妻子思念、詢問歸期。在我國古詩中寫相思之情的詩,往往并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通過這種手法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過設想妻子在月夜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xiàn)自己對妻子的思念?!熬龁枤w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卻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個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尋味。
    “巴山夜雨漲秋池”直寫自己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也就是寫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巴山,秋夜,大雨傾盆。作者對這個環(huán)境作了較為具體的描寫,不僅寫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寫了地下所積之雨。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這樣一個氣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一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凄涼。
    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
    作者簡介:
    李商隱,男,漢族,字義山,故又稱李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人。他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生于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于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nóng)尉、佐幕府、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并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有《李義山詩集》。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以上這篇夜雨寄北李商隱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更多唐詩,詩詞盡在:詩句大全望大家多支持本網(wǎng)站,謝謝。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夜雨寄北教案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下午的5號選手。我所執(zhí)教是內(nèi)容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采用的是五年級學生。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的特點是品詞析句、讀中悟情,想象意境、體會感情。敬請各位專家領導多提寶貴意見。好,上課。同學們好,請坐。
    導入。
    思念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思念是親友間共同的情素,思念是對曾經(jīng)擁有的回憶,思念是對將來重逢的渴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思念親人的古詩,題目是:夜雨寄北,來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下詩題“夜雨寄北”(板書:夜雨寄北)好,我們一起來讀兩遍這個題目。
    一、解詩題。
    看看詩題,
    想一想,“寄”是什么意思?(可以說是寄信吧)“北”又指什么呢?(北方,也可能指北方的親人,自己的妻子。)看一看,詩人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天氣時“寄北”呢?再讀詩題(夜雨寄北)可以知道是在一個雨天的夜晚。為了讓人聽得更明白。讀古詩也要注意讀出重音,這樣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味。那么,詩人是誰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作者李商隱。
    二、知作者。
    (出示幻燈片),噢,誰來說一說你收集到的關于李商隱的資料?
    好,齊千姕你來說,郭晨宇你也說說。收集得很全面,來看看老師收集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人李商隱給妻子寫了一封什么信,信的內(nèi)容是什么?
    三、讀詩句。
    1、(出示詩句課件)請大家自己讀詩,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然后再。
    同桌互讀,要校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出示漲的課件:)記多音字“漲”,(漲潮,漲破)在這里讀三聲。讀兩遍,記住它。
    能不能讀得字正腔圓,一個字不錯?自己練讀一遍。
    3、請同學們一起來讀這首詩,爭取把它讀通,、讀順。
    你能把它有節(jié)奏地讀出來嗎?(出示帶節(jié)奏的課件),老師先來給你們示范一遍,同學們試一遍。好,比剛才好多了。
    李商隱寫給妻子的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四、整體感知詩意。
    (出示課件)請結合注釋,爭取自己弄明白。
    質(zhì)疑討論,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難處嗎?宋俊杰你說,嗯,理解的不錯,第一句是說,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2、理解第二有問題嗎?這雨是哪里的雨,哪個季節(jié)的雨?秋池就是什么?(秋天的池塘),有什么特點?漲,灌注,雨水增長很快。第二句應該是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3、再看三、四句,釋疑。“共剪西窗燭”意味著什么?“話”這里當“聊天”、“傾聽”講。話什么?詩人的感受,心情是對家人的思念。)三四句是何時那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再連起來說一說,想一想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什么感情,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郭明祖你說,對,第一二句是思念家人;你能讀出思念的味道嗎?齊讀一下。第三、四句是盼望團聚。你能讀出盼望的味道嗎?再試著讀一讀。
    好,盼望有多深呢?這些情感又跟這個夜雨又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雨夜,走進詩人內(nèi)心,去深入品味。
    五、賞析詩句體悟詩情。
    1、齊千姿你來讀第一句,好,請坐。在這個雨夜,誰在問誰?兩個“期”說明了什么?孫姕瑄你來回答,嗯,這兩個期一問一答,將歸期的期待和未有期的.失望融入了這凄涼的夜色中。更加顯示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對團聚的期盼之中。
    2、徐鑫澤你讀第二句,這句當中有你喜歡的字嗎?對“漲”字老師也認為這個字寫得非常美,它不僅富有動態(tài)感,寫出了巴山之水漲滿秋池的景色,更是詩人對妻子懷念的增長。
    3、齊讀后兩句,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張躍釗你說,嗯,這兩句是詩人想象與妻子團聚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嗯,我仿佛看到了詩人在燭光下和妻子聊天,他們在談論著巴山夜雨時的情景。這也正是這首詩的奇妙之處。把現(xiàn)在的時間推移到未來,把眼前的實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
    4、好,讓我們在用心去體會吧。用心去讀一讀這首詩。嗯讀出了凄涼思念的味道。
    那么詩人是怎樣讓我們看到這么豐富的景色,聽到這豐富的聲音,體會到他的心情呢?對,是借景抒情。很多詩人寫景不單單寫景,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作者李商隱也不例外。
    六、拓展延伸。
    1、現(xiàn)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李商隱的其他名詩。(出示課件)和老師一起讀一讀??蠢钌屉[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去探看。
    2、還有一首《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七、布置作業(yè)。
    李商隱的詩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震撼了無數(shù)文人的心靈,所以,咱們課下以后要背會、默寫會這首詩,還要把它的畫面講給爸爸媽媽聽。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