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要教授的知識點、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其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還需要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設(shè)計有趣、生動的教學活動。編寫教案要注意語言簡潔明了,結(jié)構(gòu)合理,操作性強。希望通過這些努力,我們能夠編寫出一份完美的教案。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教案樣本,希望對您的教學設(shè)計有所幫助和指導(dǎo)。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一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guān)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2課時。
把相關(guān)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dǎo)入,激發(fā)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蛟S,我們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墒沁@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chuàng)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經(jīng)過怎樣,結(jié)果如何?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dǎo)學生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預(yù)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為什么文中反復(fù)三次出現(xiàn)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shè)計:
了不起。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nèi)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fā)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時,創(chuàng)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匯報交流:重點引導(dǎo)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并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指導(dǎo)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2)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shù)匕驯硎緯r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兒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dǎo)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qū)懛?,讀寫結(jié)合。
1.引導(dǎo):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jīng)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四、課外延伸,升華情感。
(一)、同學們,在經(jīng)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之后,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團聚了,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課文中的插圖,父子倆緊緊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兒子阿曼達笑得那么開心,這位可敬的父親卻哭了。巨大的喜悅占據(jù)了他的心,這個時候,笑和哭都表達著一種同樣的感情,都表達著這位父與子之間的濃濃的親情?。⊥瑢W們我想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都會由衷地對這對父與子發(fā)出祝福的?此時此刻,你會說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
1、對這位父親說: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對這位父親說:你的愛是真心的愛,你的愛給了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這是最寶貴的東西。
3、對阿曼達說:你擁有這樣的父親真幸福呀!
4、對阿曼達說:你真了不起,在那種危險的時刻,你能平靜地等父親來救援,并且先讓同學們出來,這是一般孩子很難做到的事。
5、想對父子說:是你們讓我知道愛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愛和信任是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有了愛沒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會忘而卻步!
五、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父親。
了不起愛。
兒子。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yīng)有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luò)。
2.課文結(jié)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么這樣說?談?wù)勀愕目捶ā?BR> 思考課文應(yīng)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四、討論交流。
1.課文結(jié)構(gòu):
第一段(1)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24)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1)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它無處不在)。
(2)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1.結(jié)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guān)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點評:
本課通過教學最終要讓學生深知為人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為子女,最應(yīng)報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基本獨立學習了《秋天的.懷念》之后,這篇課文更應(yīng)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有。同時還要將這種德育和美育的滲透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又有意識地安排了“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钡慕虒W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探究活動。
以“父與子”為主題,小組合作編寫小劇本,然后排練表演。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yīng)有責任感”的教育。
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一、導(dǎo)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luò)。
2.課文結(jié)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么這樣說?談?wù)勀愕目捶ā?BR> 思考課文應(yīng)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四、討論交流。
1.課文結(jié)構(gòu):
第一段(1)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24)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2.讀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體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出重點的詞。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1)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它無處不在)。
(2)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1.結(jié)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guān)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本課通過教學最終要讓學生深知為人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為子女,最應(yīng)報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基本獨立學習了《秋天的懷念》之后,這篇課文更應(yīng)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有。同時還要將這種德育和美育的滲透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又有意識地安排了“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钡慕虒W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以“父與子”為主題,小組合作編寫小劇本,然后排練表演。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guān)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重點句子,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表現(xiàn)父愛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媒體資源。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dǎo)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5月12號的四川大地震嗎?地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是無窮的,然而,在災(zāi)難中人與人之間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是震撼人心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個發(fā)生在美國洛杉磯的感人故事--《地震中的父與子》。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是否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流利。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的媒體資源,加深學生的生字詞學習。
三、再讀課文,梳理文章內(nèi)容。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四、精讀課文,體悟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在自己感動的句子旁做上標記,也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
2.小組內(nèi)部交流討論讀書體會,隨機指導(dǎo)學生朗讀。
四、作業(yè)設(shè)計,預(yù)留問題。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為什么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復(fù)習導(dǎo)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復(fù)習內(nèi)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體驗情感。
1.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是提領(lǐng)全文的關(guān)鍵句。抓住“了不起的父與子”品讀全文,也可以參考其他重要語句。如,“他挖了8個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薄八麧M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3.學生匯報交流:重點引導(dǎo)學生理解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1)說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其他孩子的父親“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不停地挖掘。人們勸阻他,“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他便埋頭接著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薄八麧M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多么堅忍不拔、決不放棄的父親!多么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2)說兒子了不起,是因為在長達38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下,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shù)玫礁赣H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終生還,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真誠諾言的信賴。奇跡的出現(xiàn)來自偉大的父愛。
4.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為什么?
文中出現(xiàn)了3次,因為它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望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反復(fù)出現(xiàn),多處呼應(yīng),通過父親的責任感充分表現(xiàn)了崇高的父愛,通過兒子對父親諾言的深信不疑說明對父親多么信賴。
三、感悟?qū)懛ǎx寫結(jié)合。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語句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經(jīng)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關(guān)愛。請你描寫自己生活中關(guān)于親情溫暖的一件事。
四、布置作業(yè)。
1.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文章改編成課本劇。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五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
2.依托語言文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感情朗讀、小練筆等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情分析: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有關(guān)寫親情的許多文章,對于本單元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chǔ)。同時,學生從三年級就開始堅持課外閱讀及做讀書筆記,也積淀了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為課文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但對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感悟人物的品質(zhì),還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dǎo),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增強學生的體驗。
【教學重點】。
1.展現(xiàn)“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現(xiàn)“阿曼達在廢墟下堅持信念,鼓勵同學”這一情景的相關(guān)段落。
3.理解“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1.理解“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災(zāi)難,體驗地震帶給人心靈的巨大沖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教學課件。
素材包括:震后廢墟圖片,課文中的插圖(進行技術(shù)處理),音樂《假如愛有天意》。
【教學流程】。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進行了初步了解,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評價這對父子嗎?板書:了不起。
師:那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課文,去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二、學習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你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和兒子的了不起,在文中畫出來,并做批注,談體會。
2、小組內(nèi)交流你畫的句子和自己的體會。
3、指名匯報:為什么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父親呢?
生匯報師隨機出示句子:“課文5---9自然段”從這幾段對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預(yù)設(shè):這些人來勸他,可父親的回答卻是這樣一句話(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師:老師的問題來了:父親的回答意思雖然一樣,雖然有些重復(fù),可父親說三句話時的心情一樣嗎?(第一次:懇求第二次:焦急第三次:發(fā)瘋崩潰)透過這簡簡單單的問話,你讀懂父親了嗎?現(xiàn)在老師和大家一起合作讀(學生讀父親說的話)。
師:我想問一下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你,險情又這樣嚴重,你為什么不離開?(預(yù)設(shè):因為我承諾過兒子)支撐他戰(zhàn)勝困難的就是這句承諾: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板書)。
引讀:當危險一次次降臨時,父親總是默默地對兒子說:(生接讀: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當一次次化險為夷,他還是自言自語地說:(生接讀: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誰接著說還從哪些語句看出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生匯報師隨機出示句子(12自然段)這句話中哪個詞讓你感動?(挖)從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父親的勞累和堅持)。
師:讓我們記住這位疲憊不堪,傷痕累累,卻始終堅持的父親。全班齊讀這句話。
4、補充資料:感受父母之愛。師:此時此刻,讓我不禁想起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始終定格在我腦海中的一幅幅畫面(出示圖片播放背景音樂:假如愛有天意)透過這一幅幅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母愛偉大”“父愛無疆”
師:今天,我們又記住了這樣一位了不起的父親,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位了不起的兒子吧!
5、交流兒子了不起(小組合作學習)”
生匯報出示句子:“我告訴同學們不要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預(yù)設(shè)體會:在這長達38小時的漆黑的廢墟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和危險,7歲的阿曼達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們不要怕,可見他的沉著和勇敢,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
出示句子:“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斌w會:當?shù)玫桨职值木仍畷r,他首先想到的是別人,他先人后己的品格實在了不起!
師: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再讀這句話。
三、小練筆:此時此刻,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不僅感動了我們,更感動了周圍的人,想象一下周圍的人會說些什么。
四、小結(jié)。
(讀最后一段)。
師: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引導(dǎo))。
師:這是生死離別后的重逢;這是一份創(chuàng)造了生命奇跡的父愛;有愛,生命就有了希望。
師:請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感受放聲讀一讀吧。
五、課外延伸。
師:地震過去了,阿曼達父子團聚了,這愛的故事將長久地流傳下去。在很多書中同學們也會讀到這樣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課后閱讀更多的文章,感受親情與友情的可貴。
父親堅持不懈。
了不起。
兒子先人后己。
無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讀寫、理解新詞。積累文中關(guān)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引導(dǎo)學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預(yù)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詞。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zhì)疑導(dǎo)入。
2.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什么地方發(fā)生了地震?地震嚴重嗎?(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在這場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93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認真地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開始吧!
2.生自由讀文,師巡視指導(dǎo)。
3.交流。
(1)什么地方發(fā)生了地震?(洛杉磯)。
(2)一場怎樣的地震?你從哪兒知道的?
大地震:a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b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4.災(zāi)難的來臨就是這樣的突如其來,給人們帶來的是巨大的傷害,是無盡的傷痛。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組洛杉磯大地震后拍到的圖片。你看,昔日繁華的都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高高的立交橋眨眼變成了殘垣斷壁;一輛輛漂亮的小轎車被砸的面目全非,一個個無辜的生命被堆堆瓦礫掩埋;震后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更是無情的吞噬著人們最后的希望。昔日美麗的家園已變得滿目蒼痍,地震過后的洛杉磯留給我們的只有陣陣嘆息、片片廢墟、堆堆瓦礫,還有那火光沖天的大爆炸,還有多少絕望的眼神。課件出示詞語:昔日、地震、洛杉磯、嘆息、廢墟、瓦礫、爆炸、絕望。
5.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著幾個詞語好嗎?
6.在這場殘酷的大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在廢墟中經(jīng)過了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同學。)。
8.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先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三、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1——12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語句中感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開始吧!
(學生讀文思考,教師巡視。)。
2.交流。
(1)第五自然段:別的父母哭喊過后,絕望地離開,可父親不聽別人的勸阻,堅持不離開。
a哪些人勸說父親?他們是怎么勸的?(大屏幕出現(xiàn)課文片段)。
b面對別人的勸阻,父親是怎樣回應(yīng)的?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讀讀,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意思差不多,后兩句一模一樣。)。
c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是啊,父親的回答就是這樣簡單而有點重復(fù)的三句話,請四人一組合作討論一下:父親在說這三句話時分別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在分角色讀一讀。開始吧!
d交流。
《1》看著這些好心人,父親多么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所以懇求地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是的,此時的救援在與時間賽跑。多一個人的幫助,孩子就多一份生還的希望,所以父親懇求地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2》消防隊長負責指揮救援工作,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希望,父親此刻迫不及待的想得到消防隊長的幫助。(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孩子生還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3》警察走過來,勸他馬上回家,似乎在告訴他兒子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勸他放棄,此時的父親簡直崩潰了(絕望了、悲痛欲絕),于是他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兒子生還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卻讓父親馬上回家,這個一心要救兒子的父親簡直要崩潰了,于是他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f這位一心想救兒子的父親,不理解為什么消防隊長要攔住他,為什么警察要勸他馬上回家,同學們,你能理解嗎?(余震、爆炸、病菌——危險)。
3.此時父親早已把自身的安危拋到九霄云外,此時的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請問:如果你是阿曼達的父親,你會離開嗎?為什么?
《1》兒子還在廢墟之下,生死未卜,我當然不會離開?!晃欢唷?BR> 么堅定的父親呀!
你會離開嗎?
《2》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不找到兒子,我絕不離開?!晃欢嗝磮匀滩话蔚母赣H。
你會嗎?
《3》我對兒子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兒子在與。
死神搏斗,我一定要遵守諾言,一定要救出兒子?!晃欢嗝淬∈刂Z言的父親。
4.同學們,請你告訴我: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這位父親苦苦挖掘,不肯離開呢?(父親對兒子的愛、父親對兒子的承諾)。
5.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份濃濃的父愛;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讓我們讀懂了這是一位(恪守諾言)的父親,這是一位(堅忍不拔)的父親,這是一位(永不放棄)的父親,這當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6.讓我們再次讀讀父親的這三句話。
當好心人勸他時,他懇求地問:“誰愿意幫助我?”
消防隊長勸他時,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來勸他時,他是崩潰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7.還從哪兒能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課件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8.你想怎樣來讀這個句子?想一想,讀一讀,開始吧!
《1》請你讀讀這個句子好嗎?(緩慢低沉)。
為什么要讀的這么緩慢低沉?(突出父親挖的時間長,筋疲力盡)。
《2》如果作者直接寫他挖了36個小時,好嗎?(羅列時間更突出了。
父親挖的時間長,更能表現(xiàn)父親的堅持不懈、堅韌不拔。)。
《3》時間是如此的漫長,父親是多么的勞累!可他仍在苦苦挖掘,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你說這是一位(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堅忍不拔、)這當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4》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請你讀讀?!稄娬{(diào)36小時、越來越快、聲音。
越來越大》__________敬佩,著急。
《5》同學們,那可是大地震過后的36小時呀,也許(會發(fā)生大爆炸),
也許(會發(fā)生余震),也許(會再次發(fā)生塌方),也許(父親因過度勞累而暈倒),也許(父親什么也沒挖到,一無所獲)、可是這位父親毅然決然地堅持著,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9.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父親苦苦挖掘,不肯放棄呢?請你告訴我。(愛、承諾、決心、信念)。
10.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感嘆,這的的確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11.36小時過后,我們看到了這位父親是這樣一種形象。(課件出示: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全班齊讀。
12.此時的他已是疲憊不堪,此時的他已是傷痕累累,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
四、拓展練習,情感升華。
1.看到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20xx年汶川地震后這些父親的形象。
2.學生在音樂中寫話。
3.請你動情地讀給大家聽。
a親愛的阿曼達,你渴不渴?餓不餓?你害怕嗎?我來了,我要救你出來,一起回家。
b親愛的阿曼達,你在哪兒?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邊,我向你承諾過,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會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堅持住,爸爸馬上就來。等著我,我親愛的兒子。
c親愛的寶貝,你在那黑暗的廢墟中渴嗎?餓嗎?害怕嗎?如果害怕就閉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時那些快樂的回憶。你一定要堅持,你忘了我常對你說的那句話嗎?爸爸來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遠愛你。
4.謝謝同學們深情的話語。
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這個人就是——父親。
有一種愛把我們縈繞,這種愛就是——父愛。
有一歌這樣唱到:《父愛如山》。
這位堅忍不拔的父親、這位恪守諾言的父親,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將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下節(jié)課我們在交流探討。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七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jīng)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這篇文章特點可以用這么一句話的概括:簡潔而質(zhì)樸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而深沉的情感,看似平鋪,卻不平常??梢哉f這篇課文是一篇情感教育的文章,教這篇課文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語文基礎(chǔ)層面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情感層面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體味親情的力量(本文父子情深),進而通過這種親情教育達到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學會理解父母。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并理解本課生字、生詞。積累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和語言的佳句。
標簽:雜談分類: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兜卣鹬械母概c子》描寫是是1994年,美國洛杉礬發(fā)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小時,救出了兒子和他的同學的事,父與子憑著堅定的信念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間的奇跡。
課前備課時,我深入鉆研教材,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點,對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精挑細選,對所教的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根據(jù)教學重點設(shè)計提問。先找出課文中評價父與子的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設(shè)計提問,“子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與子”品讀全文,及其它重點句,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薄八麧M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薄安徽摪l(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寫父子語言,行動,外貌的句子,指導(dǎo)讀,體會,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課堂上講課時,我力求提出的問題圍繞課文重點,按照課前的預(yù)設(shè)進行教學,從“父”與“子”兩個方面來理解。說父親了不起,找出描寫父親了不起的段落,重點是課文的3、5、12自然段,先讓學生朗讀,談?wù)勼w會,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課文中,再讀,讀出相應(yīng)的語氣。并引導(dǎo)學生想象當時情境。體會38小時有多長,平時這么長的時間,人們都干些什么,而父親的38小時只是在干著一件事,不停地挖掘,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父親為了兒子,快不放棄,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多么堅持不懈、決不放棄的父親!多么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說兒子了不起,我讓學生找出體現(xiàn)兒子了不起的段落,是課文的16、22自然段,指名讀,然后讓學生談體會到了什么,在老師的講述下,引導(dǎo)學生體會年僅七歲的阿曼達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食物,沒有水,只有恐懼與危險的情況下,苦苦等待父親的救助,但他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shù)玫礁赣H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在出去吧!”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兒子的子不起。這時,我又提問:“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是課文中的哪句話支撐著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神話般的奇跡?”“為什么文中3次出現(xiàn)類似的話?”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波瀾。是有效提問。
這節(jié)課上完后,我及時的反思了本節(jié)課上的提問是否是有效提問,我覺得本節(jié)課能抓住課文重點精心設(shè)計提問,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是有效提問。但我在文本的把握處理上,還是有不足之處,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卻忽略了其他細微的地方。這樣是不夠全面的,例如在教學“勸說”父親部分,沒有強調(diào)指出,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當時的情勢是那樣的危急。這場地震空前的巨大,這里的損壞程度是及其嚴重的,人員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險。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認為援救已經(jīng)沒有意義。課文結(jié)尾時我沒有再強調(diào)父親的了不起是因為父親不僅救了自己的兒子,還救了其他13名兒子的同學,兒子的了不起是因為有了父親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撐,他和同學才得以堅忍不拔地等到了父親的救援,沒有使父與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華。如果那樣教學效果會更好。此及彼,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關(guān)愛。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
1、以讀的方式和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方式并用,促進學生的感悟。讓學生讀得能達到“不知是他人之文,乃我之文也”的程度。讓學生在情境中去感受那種真摯的父愛。
2.適當?shù)脑O(shè)置一些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方法。
1.讓學生做批注式的閱讀。把自己喜歡的或者認為好的在自由讀的期間做上相應(yīng)的記號,并且寫下自己的感想。
2.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聲情并茂地朗讀中體味和理解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深情導(dǎo)入,鎖定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引導(dǎo)學生由地震一詞想到就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汶川大地震,教師在傷感音樂的伴隨下用帶有沉重的情感的語言表達出地震給人們帶來痛苦,生死離別,流離失所,特別是地震中的父母,護子情深,也一去不復(fù)返。(這樣導(dǎo)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把握學習本篇課文的一個感情基調(diào),激起學生的沉痛,難過,與傷感.為學習下文做好情感鋪墊)。
第二板塊:初步感知,夯實基礎(chǔ),訓(xùn)練概括能力。
在這一板塊,教師先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后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目標要求理解并識記的詞語(如地震混亂安頓昔日廢墟堅定挖掘絕望爆炸嘆息悲痛顫抖擁抱),教師先指導(dǎo)學生認讀并理解這些詞語,然后讓學生用一段話將全文講了一件怎么樣的事概括出來。這樣能達到一石二鳥的教學效果,既讓學生認識了生字,又初步感知了課文,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再次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老師要這樣板書課題。適當加以引導(dǎo),將學生的思維引入理解“了不起的父子”。
第三板塊:品讀感悟。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著重從課文的重點句段入手,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到父親和兒子是怎樣的了不起。
我將分兩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教學:
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理解父親的了不起,這將主要從這么幾個段落的解讀:1-3段特別是第3段,讓學生思考:父親面對兒子被埋廢墟的心情是如何的?對于表現(xiàn)父親的心情的段落,我將重點指導(dǎo)朗讀,讓學生體會父親的那種哭天搶地的痛苦和絕望的情緒;接著再從3-5段讓學生通過讀,理解即使眾人都說毫無希望了并絕望的離開了廢墟,父親也沒有因此而放棄解救兒子,然后再設(shè)問:是什么支撐父親這樣繼續(xù)下去呢?讓學生理解是父親的承諾和愛,即:“父親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由此可見父親的了不起。6-11段讓學生通過角色朗讀,進而讓學生理解,此處的對話是從側(cè)面來反映父親即使面對廢墟可能傷害到自己,也仍舊奮不顧身解救兒子和不論發(fā)生什么也要和兒子在一起的那種堅定心情。由此又可見父親的了不起。12段是重點段落,這是將父親的堅定和奮不顧身集中描寫的段落。通過父親挖掘時間之久的描寫和父親的外貌描寫反映了父親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即使艱難險阻也毫沒有動搖對兒子的承諾,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將讓學生理解了不起的兒子。我將從16-23段來教。重點從16段和23段兩個段落來教。這兩段都是通過對兒子語言的描寫來反映兒子的了不起的。16段,著重讓學生理解兒子的堅強和勇敢,以及對父親的信任。在長達38小時的漆黑瓦礫堆下,沒有食物,擁有的只有恐懼與危險,但是兒子卻心里時刻牢記著父親的承諾,相信父親會來解救自己,并鼓勵同學堅持著生的希望,可見兒子又是多么的了不起,臨危不懼。23段,當新的出口開辟后,兒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同學,這種時刻為他人著想的精神,難道不能說是兒子的了不起的一方面。
第四板塊: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讓學生理解兒子的獲救,是父親與地震廢墟殊死拼搏,奮不顧身的結(jié)果,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種無微不至的愛。
由此及己,由表及里。讓學生談?wù)剬W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教師適當?shù)囊龑?dǎo),這篇課文不僅僅是為了贊頌父親的偉大,而是在教育我們孩子們要學會感恩親情,讓學生學會感恩并理解父親、母親,以及許多關(guān)心自己的親人。他們這些人都為了我們孩子能幸福、健康成長而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六、說板書設(shè)計。
父親。
了不起愛。
兒子。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八
1、通過自主學習會認7個生字,會寫6個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知道烏斯曼老爹補碗的秘密,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對待,靈活應(yīng)對。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讀懂烏斯曼的話,明白只要認真,就沒有做不成的事的道理。
生字卡。
一課時。
一、揭題激疑。
1、板書課題。
2、激疑:看到課題,你產(chǎn)生了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交流: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國王的一只寶碗摔碎后,招來全國的陶工補碗,可是大家都沒法補好,烏茲曼老爹在一年后交給國王一只和寶碗幾乎一模一樣的瓷碗,保住了大家的性命。最后烏斯曼老爹把他補碗的秘密告訴了孫子。)。
3、給課文分段,并用小標題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碗摔碎。
第二段(3—6自然段)補碗。
第三段(7—9自然段)補碗的秘密。
板書:碗摔碎——補碗——補碗的秘密。
三、細讀課文,感悟道理。
1、快速讀課文。思考: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是怎么樣的?
2、討論交流。
(1)從哪兒看出國王對寶碗的喜愛?(派一百個士兵守護它,請鄰國的國王來觀賞寶碗,起的三天沒吃飯,捧著寶碗看了又看,高興得嘴都合不攏等。)。
(2)找出描寫陶工們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畫記下來。想一想這些描寫說明了什么?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a:陶工們都傻了眼,他們對國王說:“就是神仙下凡,也沒辦法把這么碎的碗補好?!?BR> b:陶工們整夜對著碗發(fā)呆,誰也想不出一個好主意。
c:老爹,救救我們吧!
以上句子表現(xiàn)了補碗的難度非常大,要把完照原樣不好是不可能的。同時也說明了碗能否補好關(guān)系到陶工們的性命。
板書設(shè)計。
國王的寶碗|寶碗摔碎——補碗不成(1—3自然段)。
|老爹摔碗——一年期限(4—5自然段)。
|寶碗補成——陶工得救(6—7自然段)。
|補碗秘密——認真對待(8—10自然段)|。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評賞,教師的點撥,了解火燒云色彩的絢麗和形狀的變化多端。激發(fā)學生愛美、愛自然的感情。
2.學習作者觀察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1.評點中了解火燒云的特點。
2.了解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整體入手,捕捉重點。
1.回顧導(dǎo)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那絢麗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個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燒云又有什么地方讓你覺得神奇、美麗呢?(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板書:顏色、形狀)。
2.指名學生讀書,師生評點。
評:讀的流利、正確,洋溢著喜悅之情。
語言活潑,充滿了對火燒云的喜愛。
3.過渡。
二、師生互動,精讀精評。
1.自由朗讀第二段,想想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各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
2.討論,交流:
生評:顏色多:紅通通、金燦燦……。
師點:屏顯相關(guān)文字、顏色。幫助學生形象化理解。
生評:顏色多: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
師點:引導(dǎo)學生展開想象,說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顏色。
生評:顏色變化快: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師點:引導(dǎo)學生體會兩個句子的不同含義。
(屏顯以下文字:)。
(1)、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2)、有時紅通通的,有時金燦燦的,有時半紫半黃,有時半灰半百合色。
生評:形狀多:馬、狗、獅子。
生評:形狀變化快:一會兒、眨眼間、跑著跑著……。
師點:其實火燒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畫,只要你展開豐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天空里又飄來一朵云。(屏顯動畫)引導(dǎo)學生留心觀察,展開想象,說出云朵的變化。
3.小結(jié)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又多又快,同學們可以用哪兩個詞來概括?
引導(dǎo)學生說出:五光十色、瞬息萬變。
三、總結(jié)學法,賞讀課文。
1.火燒云實在是太奇妙了,可還沒等人們欣賞夠,它就下去了。齊讀最后一段,體會人們當時的心情。(余興未盡)。
引導(dǎo)學生概括出寫作方法:仔細觀察,發(fā)揮想象,注意積累。
3.讓我們再來回味一下火燒云的神奇與美麗,選擇你最喜愛的一段,用最飽滿的感情讀一讀。
4.齊讀。(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
繁星(七一)。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顆星沒有光?
哪一朵花沒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沒有你波濤的清響?
繁星(一五九)。
母親啊!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__________。
本詩作者冰心,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著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特別是人物動作、語言、神志描寫理解人物的心情,體會文章的閱讀方法。
難點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包含圖片、重點詞句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guān)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示圖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3.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么啟發(fā)。(板題,齊讀課題)。
4.作者介紹。(對“任”進行正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帶有生字的新詞,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查工具書。
生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dǎo),相機板書學生詢問的生字。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1)課件出示,指名開火車讀。
(2)男女生賽讀。
(3)指讀象聲詞。
(4)指讀課文中較難讀的詞語。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你能說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5.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三、熟讀課文,引導(dǎo)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新知。
1.抄寫詞語。
2.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著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活動。
2.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著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
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1.復(fù)習文中部分詞語。
2.根據(jù)上課時學生質(zhì)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
二、精讀課文,引導(dǎo)感悟。
1.作者一開始就點明大家的認識: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呢?請你讀讀第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tài)度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讀,師巡)。
2.誰來說說你畫的句子?(指名回答)。
(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dǎo),小組內(nèi)互說)。
3.誰來說說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通過這件事讓作者改變的看法。)。
4.指名讀第6自然段,畫出描寫鵝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
(體會到鵝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鵝)。
你能讀出鵝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狽不堪嗎?自己練一練,讀一讀。
5.我們害怕鵝,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寫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鵝動作的詞語,你能體會到什么?指導(dǎo)朗讀。
6.不可一世的老雄鵝被金奎叔趕跑了,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過這件事,作者對牛和鵝的認識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你讀讀11~12自然段,畫出有關(guān)的語句。
7.誰來說一說作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
作者記住了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tài)度和做法。對牛,不再無緣無故的欺負它;對鵝,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話讓作者永遠難忘!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
從這句話中,你有什么啟發(fā)?誰來說說?(不管別人是怎么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是的,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9.在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回答)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理解。
三、總結(jié)升華。
(課件出示)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yè)。
1.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
2.學了這篇課文,你肯定大受啟發(fā)吧!請你用幾句話簡單地寫下來。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fā)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3、聯(lián)系生活,組織學生根據(jù)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感受最深、記憶深刻的片段。
4、自編一首詩或兒歌寫在老師已準備好的卡片上,作為賀卡送給媽媽。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練筆歌頌?zāi)赣H,激發(fā)情感,訓(xùn)練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投影片,帶花邊的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
一、導(dǎo)入。
1、同學們,聽著熟悉的歌曲,我們的心中涌動著一股暖流。每一個人,無論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親。歌頌?zāi)赣H是永恒的話題。我們以前就學過有關(guān)歌頌?zāi)赣H的課文,還記的嗎?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一次抱母親》。請大家齊讀課題。
(設(shè)計思路:通過歌曲激情,通過談話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課文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氣氛,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情緒,為進入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chǔ))。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母親生病住院,護士要換床單,母親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勺髡邲]想到母親這么輕,差點摔倒。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朗讀第2-3自然段,找出描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的心情的語句。
二、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一)體悟難過。
1、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找畫描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的心情的語句。
2、學生交流。師投影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很難過?!?師板書“難過”)。
(設(shè)計思路:引導(dǎo)學生再次進入課文,深入了解母親的形象)。
4、學生交流。體會兒子的難過與母愛的偉大。
通過交流引導(dǎo)學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嶺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偉大。
指名學生朗讀欣賞令自己最感動的句子。
5、師總結(jié)指導(dǎo)說話:讀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被母親的堅強而感動了,現(xiàn)在了解了兒子為什么會感到難受了嗎?生自由交談自己的感受。
(設(shè)計思路:通過對學生的追問,感悟,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深入思考,引導(dǎo)學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確把握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二)感恩母親。
1、激疑:母親雖然瘦弱,但卻表現(xiàn)的如此堅強,不能不讓人感嘆母愛的力量。這力量實在是太偉大了,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就不用說那親生體驗的兒子了。
(2)齊讀第二處抱母親的句子。體會兒子難過、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愛是偉大無私的,它不僅感動了作者,也讓護士感動了,引讀:護士。
也動情地說:————。但是,母親呢?
(4)投影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從中你體會到什么?生自由交談。
2、激情:母親是堅強的,母親又是偉大的,她寧愿自己吃苦,也不讓我們苦著。
累著。而我卻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承受著那。
么重的擔子。如今,母親病了,病得不輕,連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對此,我的。
心中充滿了深深地內(nèi)疚。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想對她說——(師板書“愧疚))。
師:望著母親瘦小的臉,讓我們深情地對母親說一聲……。
(指名說兩次)。
(1)師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
我決定抱一抱母親,就像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一樣,為了讓母親入睡,護士不忍。
離去,就在邊上看著。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
流下來。(教師配樂深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2)母親的淚水是母親因為病痛而流下的嗎?這是怎樣的淚水?
(設(shè)計思路:引導(dǎo)學生入情如境,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感情積淀,讓學生從各自的理解所進行的角度進行論說,在分享中豐富自己的想法)。
(3)師:小時候,母親從無數(shù)次的抱過我,而這僅僅是我第一次抱母親,卻給了母親無比的激動和幸福,這是幸福的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讓我們再讀一讀,讓我們這個畫面留住,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里。生齊讀。
4、自由表達,加深體驗。
(設(shè)計思路: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導(dǎo)學生體會母親的對于子女偉大而無私的愛心,感受兒子動人的孝順之情,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
(2)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讀一讀本段。
三、聯(lián)系生活,表達情感、總結(jié)課文。
1、這節(jié)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無私博大的母愛。此時此刻,你們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親。朝夕相處之中,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呀!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編寫一首詩或者兒歌或一句話寫在卡片上,送給媽媽。(板書無私博大)。
2、生練寫展示結(jié)果。
3、請大家把這份心意卡,輕輕地放在她的床頭,她一定會非常感動的。請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愿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安康。
(設(shè)計思路:發(fā)揮語文學習的情感功能,讓學生懂的孝順的美德,學會做人)。
四、作業(yè)。
1、課外閱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賢士都用優(yōu)美樸實的語言歌頌?zāi)笎?,贊美母親,課后大家可以找?guī)灼嚓P(guān)的文章來讀一讀。
2、小練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有關(guān)和母親相處的文章。
板書設(shè)計:
13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
愧疚。
愛
無私。
博大。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第一課時。
導(dǎo)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示。
學生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zhì)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只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短文只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zhí)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事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tài)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嚨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2.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nèi)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點撥,揭示中心。
1.討論:年輕人的表現(xiàn)令人欽佩,更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dǎo)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zhì)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結(jié)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指導(dǎo)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guān)“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讓學生讀一讀,并試著擬一條人生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四
麥哨》一課的“突發(fā)”現(xiàn)象處理的較為得當,但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因?qū)W生年齡特點,“搗亂”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如何處理它,是我們小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每當這時,我都思考:如何“蹲下來看學生”?如何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了解學生,寬容學生!你對學生的寬容與理解,學生會一更大的積極進取回報老師。我們必須用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來指導(dǎo)。
如何真正地做到寬容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zhì)。
(二)以民主與尊重創(chuàng)設(shè)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現(xiàn)代教學觀強調(diào):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做出的反映是多元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他們在接受新事物、感知新知識的同時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和體驗,他們是那么具有靈性和思想。教師應(yīng)允許、尊重學生這種獨特的體驗,并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表現(xiàn)、創(chuàng)新,而不必擔心他的回答是否會受到批評——無論他們的創(chuàng)造是多么幼稚和離奇。教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標志是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并自己改正錯誤。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chǔ)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然而,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時,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一種讓人喜悅的情景!
(三)、疾風驟雨春風化雨。
教師的寬容,象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氣氛比起疾風驟雨更見效。她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創(chuàng)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無拘無束,更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頓,你的譏笑里中愛迪生?!?BR> 但是,也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能夠用敏銳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惡作劇”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真正渴求的。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guān)鍵詞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點。
3、體會課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根據(jù)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語言的美感。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出示課件)美麗的原野,美麗的桃花水。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詞,先自己讀,再指名讀。
3、交流:同學們在預(yù)習時通過查字典解決了哪個詞語?
4、默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嘗試精讀感悟情感。
同學們真棒,兩次讀課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悅耳的流淌聲和清澈的身影已經(jīng)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你們讀書所得。讓我們再用心讀讀課文,圈一圈、畫一畫有關(guān)的語句。
(一)水聲如什么?(音樂)。
1、學生交流畫出的語句。
2、(學習第4自然段)請大家先想一想這一段該怎樣讀,再自由練讀。通過朗讀體現(xiàn)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讀,男女生進行朗讀比賽。
4、教師引讀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讀第4自然段。
5、這樣動聽的流水聲,你想用一個什么句子來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鏡)。
1、由學生交流畫出的語句。
2、(學習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說明“水清如明鏡”呢?(倒影。)。
3、讓我們也做一次大飽眼福的桃花水,盡覽水中美景——學生自由練讀。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請大家閉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其他學生閉目想象。(播放音樂)。
5、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總結(jié)全文。
1、三月桃花水,聲如豎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鏡,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連——全班齊讀第7自然段。
2、讀到這兒,你有不懂的地方嗎?
3、全班配樂朗讀全文。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12個字,認識9個字。
2、引導(dǎo)學生體會詩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
3、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dǎo)學生邊讀邊想象,讀、說結(jié)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把自己的想象說出來。在學習最后幾個自然段時,適時引導(dǎo)學生展開討論。網(wǎng)絡(luò)拓展閱讀,進一步感受詩的文字魅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喜愛。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挑戰(zhàn)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斷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luò)的意思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嘗試、創(chuàng)新精神和面對挑戰(zhàn)的勇氣。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準備:網(wǎng)絡(luò)教室。
教學設(shè)計: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帶領(lǐng)學生網(wǎng)上搜索《再別康橋》,欣賞朗誦,由詩入文,激發(fā)興趣。
師介紹:徐志摩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詩人,《再別康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e。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一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guān)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2課時。
把相關(guān)的句子制作成課件。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dǎo)入,激發(fā)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蛟S,我們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墒沁@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chuàng)造出驚人的奇跡。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經(jīng)過怎樣,結(jié)果如何?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做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dǎo)學生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預(yù)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為什么文中反復(fù)三次出現(xiàn)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shè)計:
了不起。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nèi)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fā)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梁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時,創(chuàng)造出了驚人的奇跡。(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匯報交流:重點引導(dǎo)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并帶著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指導(dǎo)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2)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shù)匕驯硎緯r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兒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dǎo)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qū)懛?,讀寫結(jié)合。
1.引導(dǎo):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jīng)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四、課外延伸,升華情感。
(一)、同學們,在經(jīng)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之后,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團聚了,請大家看大屏幕,這是課文中的插圖,父子倆緊緊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兒子阿曼達笑得那么開心,這位可敬的父親卻哭了。巨大的喜悅占據(jù)了他的心,這個時候,笑和哭都表達著一種同樣的感情,都表達著這位父與子之間的濃濃的親情?。⊥瑢W們我想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都會由衷地對這對父與子發(fā)出祝福的?此時此刻,你會說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間先互相說一說。
1、對這位父親說: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對這位父親說:你的愛是真心的愛,你的愛給了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這是最寶貴的東西。
3、對阿曼達說:你擁有這樣的父親真幸福呀!
4、對阿曼達說:你真了不起,在那種危險的時刻,你能平靜地等父親來救援,并且先讓同學們出來,這是一般孩子很難做到的事。
5、想對父子說:是你們讓我知道愛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愛和信任是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有了愛沒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會忘而卻步!
五、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父親。
了不起愛。
兒子。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yīng)有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luò)。
2.課文結(jié)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么這樣說?談?wù)勀愕目捶ā?BR> 思考課文應(yīng)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四、討論交流。
1.課文結(jié)構(gòu):
第一段(1)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24)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1)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它無處不在)。
(2)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1.結(jié)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guān)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點評:
本課通過教學最終要讓學生深知為人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為子女,最應(yīng)報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基本獨立學習了《秋天的.懷念》之后,這篇課文更應(yīng)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有。同時還要將這種德育和美育的滲透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又有意識地安排了“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钡慕虒W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探究活動。
以“父與子”為主題,小組合作編寫小劇本,然后排練表演。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三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yīng)有責任感”的教育。
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一、導(dǎo)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luò)。
2.課文結(jié)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么這樣說?談?wù)勀愕目捶ā?BR> 思考課文應(yīng)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四、討論交流。
1.課文結(jié)構(gòu):
第一段(1)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24)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2.讀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體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出重點的詞。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1)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它無處不在)。
(2)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1.結(jié)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guān)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本課通過教學最終要讓學生深知為人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為子女,最應(yīng)報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基本獨立學習了《秋天的懷念》之后,這篇課文更應(yīng)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有。同時還要將這種德育和美育的滲透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又有意識地安排了“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钡慕虒W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以“父與子”為主題,小組合作編寫小劇本,然后排練表演。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guān)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重點句子,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表現(xiàn)父愛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媒體資源。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dǎo)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5月12號的四川大地震嗎?地震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是無窮的,然而,在災(zāi)難中人與人之間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是震撼人心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個發(fā)生在美國洛杉磯的感人故事--《地震中的父與子》。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并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是否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流利。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的媒體資源,加深學生的生字詞學習。
三、再讀課文,梳理文章內(nèi)容。
2.匯報交流讀書情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四、精讀課文,體悟情感。
1.自由朗讀課文,在自己感動的句子旁做上標記,也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
2.小組內(nèi)部交流討論讀書體會,隨機指導(dǎo)學生朗讀。
四、作業(yè)設(shè)計,預(yù)留問題。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為什么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復(fù)習導(dǎo)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復(fù)習內(nèi)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體驗情感。
1.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是提領(lǐng)全文的關(guān)鍵句。抓住“了不起的父與子”品讀全文,也可以參考其他重要語句。如,“他挖了8個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薄八麧M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3.學生匯報交流:重點引導(dǎo)學生理解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1)說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其他孩子的父親“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而這位父親一直不停地挖掘。人們勸阻他,“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他便埋頭接著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薄八麧M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多么堅忍不拔、決不放棄的父親!多么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
(2)說兒子了不起,是因為在長達38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環(huán)境下,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shù)玫礁赣H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終生還,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真誠諾言的信賴。奇跡的出現(xiàn)來自偉大的父愛。
4.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為什么?
文中出現(xiàn)了3次,因為它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望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反復(fù)出現(xiàn),多處呼應(yīng),通過父親的責任感充分表現(xiàn)了崇高的父愛,通過兒子對父親諾言的深信不疑說明對父親多么信賴。
三、感悟?qū)懛ǎx寫結(jié)合。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語句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經(jīng)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為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著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關(guān)愛。請你描寫自己生活中關(guān)于親情溫暖的一件事。
四、布置作業(yè)。
1.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文章改編成課本劇。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五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
2.依托語言文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感情朗讀、小練筆等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情分析: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有關(guān)寫親情的許多文章,對于本單元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chǔ)。同時,學生從三年級就開始堅持課外閱讀及做讀書筆記,也積淀了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為課文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但對本文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感悟人物的品質(zhì),還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dǎo),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增強學生的體驗。
【教學重點】。
1.展現(xiàn)“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現(xiàn)“阿曼達在廢墟下堅持信念,鼓勵同學”這一情景的相關(guān)段落。
3.理解“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1.理解“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災(zāi)難,體驗地震帶給人心靈的巨大沖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教學課件。
素材包括:震后廢墟圖片,課文中的插圖(進行技術(shù)處理),音樂《假如愛有天意》。
【教學流程】。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進行了初步了解,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評價這對父子嗎?板書:了不起。
師:那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課文,去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二、學習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你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到了父親的了不起和兒子的了不起,在文中畫出來,并做批注,談體會。
2、小組內(nèi)交流你畫的句子和自己的體會。
3、指名匯報:為什么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父親呢?
生匯報師隨機出示句子:“課文5---9自然段”從這幾段對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預(yù)設(shè):這些人來勸他,可父親的回答卻是這樣一句話(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師:老師的問題來了:父親的回答意思雖然一樣,雖然有些重復(fù),可父親說三句話時的心情一樣嗎?(第一次:懇求第二次:焦急第三次:發(fā)瘋崩潰)透過這簡簡單單的問話,你讀懂父親了嗎?現(xiàn)在老師和大家一起合作讀(學生讀父親說的話)。
師:我想問一下阿曼達的父親,人們這樣勸阻你,險情又這樣嚴重,你為什么不離開?(預(yù)設(shè):因為我承諾過兒子)支撐他戰(zhàn)勝困難的就是這句承諾: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板書)。
引讀:當危險一次次降臨時,父親總是默默地對兒子說:(生接讀: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當一次次化險為夷,他還是自言自語地說:(生接讀: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誰接著說還從哪些語句看出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生匯報師隨機出示句子(12自然段)這句話中哪個詞讓你感動?(挖)從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父親的勞累和堅持)。
師:讓我們記住這位疲憊不堪,傷痕累累,卻始終堅持的父親。全班齊讀這句話。
4、補充資料:感受父母之愛。師:此時此刻,讓我不禁想起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始終定格在我腦海中的一幅幅畫面(出示圖片播放背景音樂:假如愛有天意)透過這一幅幅畫面,讓我們感受到了“母愛偉大”“父愛無疆”
師:今天,我們又記住了這樣一位了不起的父親,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位了不起的兒子吧!
5、交流兒子了不起(小組合作學習)”
生匯報出示句子:“我告訴同學們不要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預(yù)設(shè)體會:在這長達38小時的漆黑的廢墟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和危險,7歲的阿曼達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們不要怕,可見他的沉著和勇敢,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
出示句子:“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斌w會:當?shù)玫桨职值木仍畷r,他首先想到的是別人,他先人后己的品格實在了不起!
師: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再讀這句話。
三、小練筆:此時此刻,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不僅感動了我們,更感動了周圍的人,想象一下周圍的人會說些什么。
四、小結(jié)。
(讀最后一段)。
師: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引導(dǎo))。
師:這是生死離別后的重逢;這是一份創(chuàng)造了生命奇跡的父愛;有愛,生命就有了希望。
師:請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感受放聲讀一讀吧。
五、課外延伸。
師:地震過去了,阿曼達父子團聚了,這愛的故事將長久地流傳下去。在很多書中同學們也會讀到這樣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課后閱讀更多的文章,感受親情與友情的可貴。
父親堅持不懈。
了不起。
兒子先人后己。
無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讀寫、理解新詞。積累文中關(guān)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2.引導(dǎo)學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預(yù)習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初步認識本課生字詞。
2.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zhì)疑導(dǎo)入。
2.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什么地方發(fā)生了地震?地震嚴重嗎?(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在這場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93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認真地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開始吧!
2.生自由讀文,師巡視指導(dǎo)。
3.交流。
(1)什么地方發(fā)生了地震?(洛杉磯)。
(2)一場怎樣的地震?你從哪兒知道的?
大地震:a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b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4.災(zāi)難的來臨就是這樣的突如其來,給人們帶來的是巨大的傷害,是無盡的傷痛。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組洛杉磯大地震后拍到的圖片。你看,昔日繁華的都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高高的立交橋眨眼變成了殘垣斷壁;一輛輛漂亮的小轎車被砸的面目全非,一個個無辜的生命被堆堆瓦礫掩埋;震后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更是無情的吞噬著人們最后的希望。昔日美麗的家園已變得滿目蒼痍,地震過后的洛杉磯留給我們的只有陣陣嘆息、片片廢墟、堆堆瓦礫,還有那火光沖天的大爆炸,還有多少絕望的眼神。課件出示詞語:昔日、地震、洛杉磯、嘆息、廢墟、瓦礫、爆炸、絕望。
5.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著幾個詞語好嗎?
6.在這場殘酷的大地震中,父親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在廢墟中經(jīng)過了38小時的挖掘,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同學。)。
8.了不起的父親!了不起的兒子!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先走進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三、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1——12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語句中感悟到了父親的了不起!開始吧!
(學生讀文思考,教師巡視。)。
2.交流。
(1)第五自然段:別的父母哭喊過后,絕望地離開,可父親不聽別人的勸阻,堅持不離開。
a哪些人勸說父親?他們是怎么勸的?(大屏幕出現(xiàn)課文片段)。
b面對別人的勸阻,父親是怎樣回應(yīng)的?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讀讀,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意思差不多,后兩句一模一樣。)。
c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是啊,父親的回答就是這樣簡單而有點重復(fù)的三句話,請四人一組合作討論一下:父親在說這三句話時分別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在分角色讀一讀。開始吧!
d交流。
《1》看著這些好心人,父親多么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所以懇求地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是的,此時的救援在與時間賽跑。多一個人的幫助,孩子就多一份生還的希望,所以父親懇求地問道:誰愿意幫助我?)。
《2》消防隊長負責指揮救援工作,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希望,父親此刻迫不及待的想得到消防隊長的幫助。(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孩子生還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3》警察走過來,勸他馬上回家,似乎在告訴他兒子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勸他放棄,此時的父親簡直崩潰了(絕望了、悲痛欲絕),于是他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消防隊長來了,父親似乎看到了兒子生還的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卻讓父親馬上回家,這個一心要救兒子的父親簡直要崩潰了,于是他問道:“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f這位一心想救兒子的父親,不理解為什么消防隊長要攔住他,為什么警察要勸他馬上回家,同學們,你能理解嗎?(余震、爆炸、病菌——危險)。
3.此時父親早已把自身的安危拋到九霄云外,此時的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
請問:如果你是阿曼達的父親,你會離開嗎?為什么?
《1》兒子還在廢墟之下,生死未卜,我當然不會離開?!晃欢唷?BR> 么堅定的父親呀!
你會離開嗎?
《2》活要見人,死要見尸。不找到兒子,我絕不離開?!晃欢嗝磮匀滩话蔚母赣H。
你會嗎?
《3》我對兒子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兒子在與。
死神搏斗,我一定要遵守諾言,一定要救出兒子?!晃欢嗝淬∈刂Z言的父親。
4.同學們,請你告訴我: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這位父親苦苦挖掘,不肯離開呢?(父親對兒子的愛、父親對兒子的承諾)。
5.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份濃濃的父愛;簡簡單單的三句話,讓我們讀懂了這是一位(恪守諾言)的父親,這是一位(堅忍不拔)的父親,這是一位(永不放棄)的父親,這當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6.讓我們再次讀讀父親的這三句話。
當好心人勸他時,他懇求地問:“誰愿意幫助我?”
消防隊長勸他時,他迫不及待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來勸他時,他是崩潰地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7.還從哪兒能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課件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8.你想怎樣來讀這個句子?想一想,讀一讀,開始吧!
《1》請你讀讀這個句子好嗎?(緩慢低沉)。
為什么要讀的這么緩慢低沉?(突出父親挖的時間長,筋疲力盡)。
《2》如果作者直接寫他挖了36個小時,好嗎?(羅列時間更突出了。
父親挖的時間長,更能表現(xiàn)父親的堅持不懈、堅韌不拔。)。
《3》時間是如此的漫長,父親是多么的勞累!可他仍在苦苦挖掘,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你說這是一位(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堅忍不拔、)這當然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4》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請你讀讀?!稄娬{(diào)36小時、越來越快、聲音。
越來越大》__________敬佩,著急。
《5》同學們,那可是大地震過后的36小時呀,也許(會發(fā)生大爆炸),
也許(會發(fā)生余震),也許(會再次發(fā)生塌方),也許(父親因過度勞累而暈倒),也許(父親什么也沒挖到,一無所獲)、可是這位父親毅然決然地堅持著,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9.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父親苦苦挖掘,不肯放棄呢?請你告訴我。(愛、承諾、決心、信念)。
10.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感嘆,這的的確確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11.36小時過后,我們看到了這位父親是這樣一種形象。(課件出示: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全班齊讀。
12.此時的他已是疲憊不堪,此時的他已是傷痕累累,就讓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
四、拓展練習,情感升華。
1.看到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20xx年汶川地震后這些父親的形象。
2.學生在音樂中寫話。
3.請你動情地讀給大家聽。
a親愛的阿曼達,你渴不渴?餓不餓?你害怕嗎?我來了,我要救你出來,一起回家。
b親愛的阿曼達,你在哪兒?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邊,我向你承諾過,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會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堅持住,爸爸馬上就來。等著我,我親愛的兒子。
c親愛的寶貝,你在那黑暗的廢墟中渴嗎?餓嗎?害怕嗎?如果害怕就閉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時那些快樂的回憶。你一定要堅持,你忘了我常對你說的那句話嗎?爸爸來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遠愛你。
4.謝謝同學們深情的話語。
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這個人就是——父親。
有一種愛把我們縈繞,這種愛就是——父愛。
有一歌這樣唱到:《父愛如山》。
這位堅忍不拔的父親、這位恪守諾言的父親,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將永遠定格在我們心中。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又有著一位怎樣了不起的兒子,下節(jié)課我們在交流探討。
父親。
了不起。
兒子。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七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jīng)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這篇文章特點可以用這么一句話的概括:簡潔而質(zhì)樸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而深沉的情感,看似平鋪,卻不平常??梢哉f這篇課文是一篇情感教育的文章,教這篇課文不僅僅是讓學生在語文基礎(chǔ)層面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情感層面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體味親情的力量(本文父子情深),進而通過這種親情教育達到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學會理解父母。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并理解本課生字、生詞。積累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和語言的佳句。
標簽:雜談分類: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兜卣鹬械母概c子》描寫是是1994年,美國洛杉礬發(fā)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奮不顧身地挖了38小時,救出了兒子和他的同學的事,父與子憑著堅定的信念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間的奇跡。
課前備課時,我深入鉆研教材,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點,對課堂中所提出的問題精挑細選,對所教的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根據(jù)教學重點設(shè)計提問。先找出課文中評價父與子的句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設(shè)計提問,“子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與子”品讀全文,及其它重點句,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薄八麧M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薄安徽摪l(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寫父子語言,行動,外貌的句子,指導(dǎo)讀,體會,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課堂上講課時,我力求提出的問題圍繞課文重點,按照課前的預(yù)設(shè)進行教學,從“父”與“子”兩個方面來理解。說父親了不起,找出描寫父親了不起的段落,重點是課文的3、5、12自然段,先讓學生朗讀,談?wù)勼w會,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課文中,再讀,讀出相應(yīng)的語氣。并引導(dǎo)學生想象當時情境。體會38小時有多長,平時這么長的時間,人們都干些什么,而父親的38小時只是在干著一件事,不停地挖掘,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父親為了兒子,快不放棄,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多么堅持不懈、決不放棄的父親!多么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說兒子了不起,我讓學生找出體現(xiàn)兒子了不起的段落,是課文的16、22自然段,指名讀,然后讓學生談體會到了什么,在老師的講述下,引導(dǎo)學生體會年僅七歲的阿曼達在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食物,沒有水,只有恐懼與危險的情況下,苦苦等待父親的救助,但他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希望;當?shù)玫礁赣H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在出去吧!”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兒子的子不起。這時,我又提問:“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是課文中的哪句話支撐著他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神話般的奇跡?”“為什么文中3次出現(xiàn)類似的話?”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波瀾。是有效提問。
這節(jié)課上完后,我及時的反思了本節(jié)課上的提問是否是有效提問,我覺得本節(jié)課能抓住課文重點精心設(shè)計提問,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是有效提問。但我在文本的把握處理上,還是有不足之處,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卻忽略了其他細微的地方。這樣是不夠全面的,例如在教學“勸說”父親部分,沒有強調(diào)指出,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當時的情勢是那樣的危急。這場地震空前的巨大,這里的損壞程度是及其嚴重的,人員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險。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認為援救已經(jīng)沒有意義。課文結(jié)尾時我沒有再強調(diào)父親的了不起是因為父親不僅救了自己的兒子,還救了其他13名兒子的同學,兒子的了不起是因為有了父親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撐,他和同學才得以堅忍不拔地等到了父親的救援,沒有使父與子的了不起再次得到升華。如果那樣教學效果會更好。此及彼,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關(guān)愛。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
1、以讀的方式和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方式并用,促進學生的感悟。讓學生讀得能達到“不知是他人之文,乃我之文也”的程度。讓學生在情境中去感受那種真摯的父愛。
2.適當?shù)脑O(shè)置一些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方法。
1.讓學生做批注式的閱讀。把自己喜歡的或者認為好的在自由讀的期間做上相應(yīng)的記號,并且寫下自己的感想。
2.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聲情并茂地朗讀中體味和理解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深情導(dǎo)入,鎖定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引導(dǎo)學生由地震一詞想到就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汶川大地震,教師在傷感音樂的伴隨下用帶有沉重的情感的語言表達出地震給人們帶來痛苦,生死離別,流離失所,特別是地震中的父母,護子情深,也一去不復(fù)返。(這樣導(dǎo)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把握學習本篇課文的一個感情基調(diào),激起學生的沉痛,難過,與傷感.為學習下文做好情感鋪墊)。
第二板塊:初步感知,夯實基礎(chǔ),訓(xùn)練概括能力。
在這一板塊,教師先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后利用多媒體出示教學目標要求理解并識記的詞語(如地震混亂安頓昔日廢墟堅定挖掘絕望爆炸嘆息悲痛顫抖擁抱),教師先指導(dǎo)學生認讀并理解這些詞語,然后讓學生用一段話將全文講了一件怎么樣的事概括出來。這樣能達到一石二鳥的教學效果,既讓學生認識了生字,又初步感知了課文,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再次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老師要這樣板書課題。適當加以引導(dǎo),將學生的思維引入理解“了不起的父子”。
第三板塊:品讀感悟。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著重從課文的重點句段入手,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到父親和兒子是怎樣的了不起。
我將分兩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教學:
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理解父親的了不起,這將主要從這么幾個段落的解讀:1-3段特別是第3段,讓學生思考:父親面對兒子被埋廢墟的心情是如何的?對于表現(xiàn)父親的心情的段落,我將重點指導(dǎo)朗讀,讓學生體會父親的那種哭天搶地的痛苦和絕望的情緒;接著再從3-5段讓學生通過讀,理解即使眾人都說毫無希望了并絕望的離開了廢墟,父親也沒有因此而放棄解救兒子,然后再設(shè)問:是什么支撐父親這樣繼續(xù)下去呢?讓學生理解是父親的承諾和愛,即:“父親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由此可見父親的了不起。6-11段讓學生通過角色朗讀,進而讓學生理解,此處的對話是從側(cè)面來反映父親即使面對廢墟可能傷害到自己,也仍舊奮不顧身解救兒子和不論發(fā)生什么也要和兒子在一起的那種堅定心情。由此又可見父親的了不起。12段是重點段落,這是將父親的堅定和奮不顧身集中描寫的段落。通過父親挖掘時間之久的描寫和父親的外貌描寫反映了父親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即使艱難險阻也毫沒有動搖對兒子的承諾,多么有責任感的父親。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將讓學生理解了不起的兒子。我將從16-23段來教。重點從16段和23段兩個段落來教。這兩段都是通過對兒子語言的描寫來反映兒子的了不起的。16段,著重讓學生理解兒子的堅強和勇敢,以及對父親的信任。在長達38小時的漆黑瓦礫堆下,沒有食物,擁有的只有恐懼與危險,但是兒子卻心里時刻牢記著父親的承諾,相信父親會來解救自己,并鼓勵同學堅持著生的希望,可見兒子又是多么的了不起,臨危不懼。23段,當新的出口開辟后,兒子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同學,這種時刻為他人著想的精神,難道不能說是兒子的了不起的一方面。
第四板塊: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讓學生理解兒子的獲救,是父親與地震廢墟殊死拼搏,奮不顧身的結(jié)果,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種無微不至的愛。
由此及己,由表及里。讓學生談?wù)剬W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教師適當?shù)囊龑?dǎo),這篇課文不僅僅是為了贊頌父親的偉大,而是在教育我們孩子們要學會感恩親情,讓學生學會感恩并理解父親、母親,以及許多關(guān)心自己的親人。他們這些人都為了我們孩子能幸福、健康成長而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六、說板書設(shè)計。
父親。
了不起愛。
兒子。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八
1、通過自主學習會認7個生字,會寫6個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知道烏斯曼老爹補碗的秘密,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對待,靈活應(yīng)對。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讀懂烏斯曼的話,明白只要認真,就沒有做不成的事的道理。
生字卡。
一課時。
一、揭題激疑。
1、板書課題。
2、激疑:看到課題,你產(chǎn)生了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交流: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國王的一只寶碗摔碎后,招來全國的陶工補碗,可是大家都沒法補好,烏茲曼老爹在一年后交給國王一只和寶碗幾乎一模一樣的瓷碗,保住了大家的性命。最后烏斯曼老爹把他補碗的秘密告訴了孫子。)。
3、給課文分段,并用小標題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碗摔碎。
第二段(3—6自然段)補碗。
第三段(7—9自然段)補碗的秘密。
板書:碗摔碎——補碗——補碗的秘密。
三、細讀課文,感悟道理。
1、快速讀課文。思考: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是怎么樣的?
2、討論交流。
(1)從哪兒看出國王對寶碗的喜愛?(派一百個士兵守護它,請鄰國的國王來觀賞寶碗,起的三天沒吃飯,捧著寶碗看了又看,高興得嘴都合不攏等。)。
(2)找出描寫陶工們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畫記下來。想一想這些描寫說明了什么?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a:陶工們都傻了眼,他們對國王說:“就是神仙下凡,也沒辦法把這么碎的碗補好?!?BR> b:陶工們整夜對著碗發(fā)呆,誰也想不出一個好主意。
c:老爹,救救我們吧!
以上句子表現(xiàn)了補碗的難度非常大,要把完照原樣不好是不可能的。同時也說明了碗能否補好關(guān)系到陶工們的性命。
板書設(shè)計。
國王的寶碗|寶碗摔碎——補碗不成(1—3自然段)。
|老爹摔碗——一年期限(4—5自然段)。
|寶碗補成——陶工得救(6—7自然段)。
|補碗秘密——認真對待(8—10自然段)|。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評賞,教師的點撥,了解火燒云色彩的絢麗和形狀的變化多端。激發(fā)學生愛美、愛自然的感情。
2.學習作者觀察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1.評點中了解火燒云的特點。
2.了解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整體入手,捕捉重點。
1.回顧導(dǎo)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那絢麗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個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燒云又有什么地方讓你覺得神奇、美麗呢?(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板書:顏色、形狀)。
2.指名學生讀書,師生評點。
評:讀的流利、正確,洋溢著喜悅之情。
語言活潑,充滿了對火燒云的喜愛。
3.過渡。
二、師生互動,精讀精評。
1.自由朗讀第二段,想想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各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
2.討論,交流:
生評:顏色多:紅通通、金燦燦……。
師點:屏顯相關(guān)文字、顏色。幫助學生形象化理解。
生評:顏色多: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
師點:引導(dǎo)學生展開想象,說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顏色。
生評:顏色變化快: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師點:引導(dǎo)學生體會兩個句子的不同含義。
(屏顯以下文字:)。
(1)、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2)、有時紅通通的,有時金燦燦的,有時半紫半黃,有時半灰半百合色。
生評:形狀多:馬、狗、獅子。
生評:形狀變化快:一會兒、眨眼間、跑著跑著……。
師點:其實火燒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畫,只要你展開豐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天空里又飄來一朵云。(屏顯動畫)引導(dǎo)學生留心觀察,展開想象,說出云朵的變化。
3.小結(jié)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又多又快,同學們可以用哪兩個詞來概括?
引導(dǎo)學生說出:五光十色、瞬息萬變。
三、總結(jié)學法,賞讀課文。
1.火燒云實在是太奇妙了,可還沒等人們欣賞夠,它就下去了。齊讀最后一段,體會人們當時的心情。(余興未盡)。
引導(dǎo)學生概括出寫作方法:仔細觀察,發(fā)揮想象,注意積累。
3.讓我們再來回味一下火燒云的神奇與美麗,選擇你最喜愛的一段,用最飽滿的感情讀一讀。
4.齊讀。(屏顯動畫,音樂伴奏)。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
繁星(七一)。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月明的園中,
藤蘿的葉下,
母親的膝上。
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顆星沒有光?
哪一朵花沒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沒有你波濤的清響?
繁星(一五九)。
母親啊!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__________。
本詩作者冰心,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著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特別是人物動作、語言、神志描寫理解人物的心情,體會文章的閱讀方法。
難點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包含圖片、重點詞句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與課文相關(guān)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示圖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3.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么啟發(fā)。(板題,齊讀課題)。
4.作者介紹。(對“任”進行正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帶有生字的新詞,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查工具書。
生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dǎo),相機板書學生詢問的生字。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1)課件出示,指名開火車讀。
(2)男女生賽讀。
(3)指讀象聲詞。
(4)指讀課文中較難讀的詞語。
3.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你能說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5.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三、熟讀課文,引導(dǎo)質(zhì)疑。
根據(jù)學生質(zhì)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鞏固新知。
1.抄寫詞語。
2.摘錄描寫生動的語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著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活動。
2.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著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
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1.復(fù)習文中部分詞語。
2.根據(jù)上課時學生質(zhì)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引出本課的閱讀話題。
二、精讀課文,引導(dǎo)感悟。
1.作者一開始就點明大家的認識: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呢?請你讀讀第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tài)度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讀,師巡)。
2.誰來說說你畫的句子?(指名回答)。
(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dǎo),小組內(nèi)互說)。
3.誰來說說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通過這件事讓作者改變的看法。)。
4.指名讀第6自然段,畫出描寫鵝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
(體會到鵝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鵝)。
你能讀出鵝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狽不堪嗎?自己練一練,讀一讀。
5.我們害怕鵝,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寫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鵝動作的詞語,你能體會到什么?指導(dǎo)朗讀。
6.不可一世的老雄鵝被金奎叔趕跑了,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過這件事,作者對牛和鵝的認識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你讀讀11~12自然段,畫出有關(guān)的語句。
7.誰來說一說作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
作者記住了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tài)度和做法。對牛,不再無緣無故的欺負它;對鵝,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話讓作者永遠難忘!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啊!
從這句話中,你有什么啟發(fā)?誰來說說?(不管別人是怎么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是的,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9.在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回答)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理解。
三、總結(jié)升華。
(課件出示)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yè)。
1.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
2.學了這篇課文,你肯定大受啟發(fā)吧!請你用幾句話簡單地寫下來。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fā)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3、聯(lián)系生活,組織學生根據(jù)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感受最深、記憶深刻的片段。
4、自編一首詩或兒歌寫在老師已準備好的卡片上,作為賀卡送給媽媽。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練筆歌頌?zāi)赣H,激發(fā)情感,訓(xùn)練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投影片,帶花邊的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
一、導(dǎo)入。
1、同學們,聽著熟悉的歌曲,我們的心中涌動著一股暖流。每一個人,無論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親。歌頌?zāi)赣H是永恒的話題。我們以前就學過有關(guān)歌頌?zāi)赣H的課文,還記的嗎?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一次抱母親》。請大家齊讀課題。
(設(shè)計思路:通過歌曲激情,通過談話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課文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氣氛,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情緒,為進入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chǔ))。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母親生病住院,護士要換床單,母親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勺髡邲]想到母親這么輕,差點摔倒。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朗讀第2-3自然段,找出描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的心情的語句。
二、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一)體悟難過。
1、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找畫描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的心情的語句。
2、學生交流。師投影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很難過?!?師板書“難過”)。
(設(shè)計思路:引導(dǎo)學生再次進入課文,深入了解母親的形象)。
4、學生交流。體會兒子的難過與母愛的偉大。
通過交流引導(dǎo)學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嶺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偉大。
指名學生朗讀欣賞令自己最感動的句子。
5、師總結(jié)指導(dǎo)說話:讀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被母親的堅強而感動了,現(xiàn)在了解了兒子為什么會感到難受了嗎?生自由交談自己的感受。
(設(shè)計思路:通過對學生的追問,感悟,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深入思考,引導(dǎo)學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確把握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二)感恩母親。
1、激疑:母親雖然瘦弱,但卻表現(xiàn)的如此堅強,不能不讓人感嘆母愛的力量。這力量實在是太偉大了,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就不用說那親生體驗的兒子了。
(2)齊讀第二處抱母親的句子。體會兒子難過、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愛是偉大無私的,它不僅感動了作者,也讓護士感動了,引讀:護士。
也動情地說:————。但是,母親呢?
(4)投影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從中你體會到什么?生自由交談。
2、激情:母親是堅強的,母親又是偉大的,她寧愿自己吃苦,也不讓我們苦著。
累著。而我卻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承受著那。
么重的擔子。如今,母親病了,病得不輕,連轉(zhuǎn)身下床都很吃力。對此,我的。
心中充滿了深深地內(nèi)疚。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想對她說——(師板書“愧疚))。
師:望著母親瘦小的臉,讓我們深情地對母親說一聲……。
(指名說兩次)。
(1)師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
我決定抱一抱母親,就像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一樣,為了讓母親入睡,護士不忍。
離去,就在邊上看著。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
流下來。(教師配樂深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2)母親的淚水是母親因為病痛而流下的嗎?這是怎樣的淚水?
(設(shè)計思路:引導(dǎo)學生入情如境,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感情積淀,讓學生從各自的理解所進行的角度進行論說,在分享中豐富自己的想法)。
(3)師:小時候,母親從無數(shù)次的抱過我,而這僅僅是我第一次抱母親,卻給了母親無比的激動和幸福,這是幸福的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讓我們再讀一讀,讓我們這個畫面留住,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里。生齊讀。
4、自由表達,加深體驗。
(設(shè)計思路: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導(dǎo)學生體會母親的對于子女偉大而無私的愛心,感受兒子動人的孝順之情,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
(2)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讀一讀本段。
三、聯(lián)系生活,表達情感、總結(jié)課文。
1、這節(jié)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無私博大的母愛。此時此刻,你們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親。朝夕相處之中,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呀!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編寫一首詩或者兒歌或一句話寫在卡片上,送給媽媽。(板書無私博大)。
2、生練寫展示結(jié)果。
3、請大家把這份心意卡,輕輕地放在她的床頭,她一定會非常感動的。請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愿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安康。
(設(shè)計思路:發(fā)揮語文學習的情感功能,讓學生懂的孝順的美德,學會做人)。
四、作業(yè)。
1、課外閱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賢士都用優(yōu)美樸實的語言歌頌?zāi)笎?,贊美母親,課后大家可以找?guī)灼嚓P(guān)的文章來讀一讀。
2、小練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有關(guān)和母親相處的文章。
板書設(shè)計:
13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
愧疚。
愛
無私。
博大。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第一課時。
導(dǎo)入。
同學們,古人有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名言,講做人要有尊嚴。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的是一位外國的年輕人,從他的行為和做法中,會給我們很多新的啟示。
學生自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質(zhì)疑問難。
3.想一想,課文只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
2.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3.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4.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短文只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zhí)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事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課堂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概括地寫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深入朗讀,品味詞句。
1.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畫出:
描寫小伙子神態(tài)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
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嚨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2.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nèi)容上體會思想。
3.從描述中看,這個年輕人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點撥,揭示中心。
1.討論:年輕人的表現(xiàn)令人欽佩,更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2.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是什么使他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dǎo)學生深入體會誠實的勞動和做人的品質(zhì)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結(jié)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靠自己的誠實勞動來獲取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指導(dǎo)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可以出示有關(guān)“尊嚴”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讓學生讀一讀,并試著擬一條人生格言。可提示學生從“什么是尊嚴”和“尊嚴的意義”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四
麥哨》一課的“突發(fā)”現(xiàn)象處理的較為得當,但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因?qū)W生年齡特點,“搗亂”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如何處理它,是我們小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每當這時,我都思考:如何“蹲下來看學生”?如何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了解學生,寬容學生!你對學生的寬容與理解,學生會一更大的積極進取回報老師。我們必須用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來指導(dǎo)。
如何真正地做到寬容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zhì)。
(二)以民主與尊重創(chuàng)設(shè)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現(xiàn)代教學觀強調(diào):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做出的反映是多元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他們在接受新事物、感知新知識的同時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和體驗,他們是那么具有靈性和思想。教師應(yīng)允許、尊重學生這種獨特的體驗,并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表現(xiàn)、創(chuàng)新,而不必擔心他的回答是否會受到批評——無論他們的創(chuàng)造是多么幼稚和離奇。教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標志是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并自己改正錯誤。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chǔ)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然而,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時,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一種讓人喜悅的情景!
(三)、疾風驟雨春風化雨。
教師的寬容,象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氣氛比起疾風驟雨更見效。她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創(chuàng)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無拘無束,更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頓,你的譏笑里中愛迪生?!?BR> 但是,也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能夠用敏銳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惡作劇”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真正渴求的。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guān)鍵詞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點。
3、體會課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根據(jù)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語言的美感。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出示課件)美麗的原野,美麗的桃花水。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詞,先自己讀,再指名讀。
3、交流:同學們在預(yù)習時通過查字典解決了哪個詞語?
4、默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嘗試精讀感悟情感。
同學們真棒,兩次讀課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悅耳的流淌聲和清澈的身影已經(jīng)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你們讀書所得。讓我們再用心讀讀課文,圈一圈、畫一畫有關(guān)的語句。
(一)水聲如什么?(音樂)。
1、學生交流畫出的語句。
2、(學習第4自然段)請大家先想一想這一段該怎樣讀,再自由練讀。通過朗讀體現(xiàn)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讀,男女生進行朗讀比賽。
4、教師引讀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讀第4自然段。
5、這樣動聽的流水聲,你想用一個什么句子來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鏡)。
1、由學生交流畫出的語句。
2、(學習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說明“水清如明鏡”呢?(倒影。)。
3、讓我們也做一次大飽眼福的桃花水,盡覽水中美景——學生自由練讀。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請大家閉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其他學生閉目想象。(播放音樂)。
5、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總結(jié)全文。
1、三月桃花水,聲如豎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鏡,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連——全班齊讀第7自然段。
2、讀到這兒,你有不懂的地方嗎?
3、全班配樂朗讀全文。
冀教版四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12個字,認識9個字。
2、引導(dǎo)學生體會詩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
3、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dǎo)學生邊讀邊想象,讀、說結(jié)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把自己的想象說出來。在學習最后幾個自然段時,適時引導(dǎo)學生展開討論。網(wǎng)絡(luò)拓展閱讀,進一步感受詩的文字魅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喜愛。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挑戰(zhàn)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斷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luò)的意思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嘗試、創(chuàng)新精神和面對挑戰(zhàn)的勇氣。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準備:網(wǎng)絡(luò)教室。
教學設(shè)計: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帶領(lǐng)學生網(wǎng)上搜索《再別康橋》,欣賞朗誦,由詩入文,激發(fā)興趣。
師介紹:徐志摩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詩人,《再別康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