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大全(17篇)

字號:

    總結(jié)是反思的結(jié)果,更是迎接新起點的砥礪向前。如何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經(jīng)過篩選,以下是一些不錯的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一
    通過學生動手擺學具,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手操作的情境,由于學生喜好不同,擺出的堆。
    2、引導探究。
    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
    3、切身體會。
    設計教學時讓學生真正體驗乘法的優(yōu)越——簡便.學生表面說加法不方便,是否真。
    正體會了乘法的簡便呢?其實不然,可以設計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驗:
    4、自主學習。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二
    教科書第1~3頁的內(nèi)容,課堂活動第1、2題。
    1.經(jīng)歷把幾個相同數(shù)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對乘法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把幾個相同數(shù)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圓片。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情境圖。
    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數(shù)學問題。
    根據(jù)圖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同步板書:
    3.解決問題。
    誰能解決這第一個問題?
    每層樓有9扇窗戶,我想問3層樓共有多少扇窗戶?(共27扇窗戶。)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再抽學生說一說怎么解決其他問題的,同步在相應的問題后面板書算式。
    4.感知“幾個幾”
    觀察上面幾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相同的加數(shù)?
    這個算式可以說是幾個幾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
    3.設置認知矛盾,引出課題。
    (課件展示主題圖中3位同學踢毽的情境)。
    每組有幾人踢毽?
    課件出示很多組同學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這樣的100組同學同時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學生列算式)。
    列完了嗎?你有什么感覺?有沒有簡便方法?
    4.揭示課題。
    像上面這樣的算式,在數(shù)學上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計算,想學習這種方法嗎?(停留片刻)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新的運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乘法),乘法要學習的內(nèi)容還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認識。(完善板書:的初步認識)。
    二、自主構建,理解意義。
    1.教學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1)出示第2頁例1的植樹情境圖。
    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并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同步板書:
    (2)揭示聯(lián)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這樣求4個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連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用8×4或者4×8來表示。
    板書:
    8×4讀作:8乘4。
    4×8讀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號。
    4+4+4+4+4+4+4+4=32用乘法應怎樣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算式更簡便。
    你喜歡用加法算式還是乘法算式?為什么?
    2.教學例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例2的情境圖。
    觀察圖,你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一共有多少盆花?)。
    發(fā)現(xiàn):每次擺3盆,擺了6次,所以是6個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寫成乘法算式怎么寫?
    (2)認識因數(shù)。
    板書:在乘法里,乘號兩邊的數(shù)叫“因數(shù)”,乘得的結(jié)果叫“積”。
    觀察上面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jié):像這樣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應用,鞏固內(nèi)化。
    1.課堂活動第1題。
    看算式讀一讀,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注意通過卡片與小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堂活動第2題。
    同桌合作,一人先說算式,另一人根據(jù)所述擺小棒,然后交換角色活動。
    3.課堂活動第3題。
    前面我們遇到了:100個3連加的問題,現(xiàn)在你會解決了嗎?怎樣寫比較簡便?
    四、反思總結(jié),概括提升。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三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學生新接觸的學習內(nèi)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物圖觀察,動手操作,體會感悟等方法,初步形成“乘法”概念,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計算不方便,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后,引導他們?nèi)ハ敫棉k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寫、讀乘法算式。
    2.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
    3.感受相同數(shù)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簡潔性,體會所學內(nèi)容的價值。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想和老師一起去公園里的游樂場玩嗎?咱們一起看看這些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呢?
    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仔細觀察圖后說一說。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游樂場里的小朋友玩得多開心呀!你能根據(jù)觀察到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學生交流,師整理問題。
    課件出示旋轉(zhuǎn)小飛機圖。問:每架小飛機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幾個同學在玩旋轉(zhuǎn)小飛機?
    學生分小組討論。
    指名上臺數(shù)一數(shù),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指名板演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人)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課件出示旋轉(zhuǎn)小火車圖。問:每個車廂里有多少人?有幾個這樣的'車廂?
    課件出示過山車圖。過山車里一共有多少人?
    (1)觀察這幾道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3+3+3+3=15(人)6+6+6+6=24(人)2+2+2+2+2+2+2=14(人)。
    師:數(shù)一數(shù),這是幾個幾相加?(5個3相加,4個6相加,7個2相加。)。
    (2)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幾個2相加?
    為了簡便地表示像這樣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人們就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
    提問:2+2+2+2+2+2+2=14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7個2相加,和是14。)。
    指出: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可以寫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說明:“×”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板書)。
    2、把上面兩個加法算式改寫乘法算式。
    3+3+3+3+3=15算式里面有幾個3?(5個3相加。)5×3=15,3×5=15,并讀一讀。
    6+6+6+6=24,這里面有幾個6?(4個6相加。)6×4=24,4×6=24,指名讀算式。
    二、教學例2。
    師:觀察,你還能找出那些物體的數(shù)量也是相同加數(shù)的,能用乘法列算式。
    課件出示例2氣球圖。
    (2)討論: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氣球,怎樣列示計算?
    加法算式:5+5+5=15。
    乘法算式:3×5=15或5×3=15。
    (3)介紹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我們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你們想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乘法算式3×5=15或5×3=15中,5和3都叫乘數(shù),15是這兩個乘數(shù)的得數(shù),叫“積”。
    (板書)5×3=15。
    ︱︱︱︱。
    乘乘乘積。
    數(shù)號數(shù)。
    三、鞏固練習。
    1、擺圖形游戲。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如:擺三角形、小樹、小傘、……(例如:擺3個三角形)。
    (1)擺好后,算一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2)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分別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展示評議。
    2、第48頁的“做一做”第2題:指名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問題是計算“一共有多少把鑰匙?”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交流。
    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乘法,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shù)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很簡便。請同學們課后到生活中找一找,你身邊還有哪些用乘法解決的問題?我們下節(jié)課再交流。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四
    使學生經(jīng)歷乘法產(chǎn)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課件、小圓片。
    一、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新課。
    1.教學例1。
    (1)師生一起看圖。指導學生回答。
    師:圖上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生:用小棒擺自己喜歡的圖案。師;這個同學擺了幾把小傘?生:1、2、3、4把小傘。
    師:把老師擺的其他圖案。
    (3)教師敘述:求4個5或5個4相加是多少,4個5或5個4,分別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連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方法——乘法。
    (4)學習怎樣寫乘法算式。
    師:要求5個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4+4+4+4+4=20”,用乘法計算就可以寫成“5乘4或4乘5”。兩個數(shù)中間寫“×”,這個符號叫乘號。(板書:3×2=6或2×3=6。)。
    師: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較看看有什么不同?。
    師生:在乘法算式中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分別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shù),以及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3.教學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
    寫出第三個例子的其中一個乘法算式,分別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讀法。
    讀作:5乘4等于20。
    師:5和4相乘可以寫成5×4也可以寫成4×5。說明:求兩個數(shù)相乘的積是多少,可以用兩個乘法算式中的一個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動動手、動動腦。
    師:每行擺5個圓片,擺四行。師:每行擺5個圓片,擺四行。2.我會讀。
    4×56×55×22×43.我會做。
    (1).做教科書“。
    (2).做教科書“做一做“中的練習。
    做題時,教師可讓學生先說出圖中表示的是幾個幾?學生回答出“表示4個2”后,提問:“可以怎樣算?怎樣列式?”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想,求4個2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4和2相乘的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計算。
    (3).做教科書“4.我會改。
    四、全課小結(jié)。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什么時候我們才用乘法?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五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學生新接觸的學習內(nèi)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物圖觀察,動手操作,體會感悟等方法,初步形成“乘法”概念,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計算不方便,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后,引導他們?nèi)ハ敫棉k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寫、讀乘法算式。
    2.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
    3.感受相同數(shù)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簡潔性,體會所學內(nèi)容的價值。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想和老師一起去公園里的游樂場玩嗎?咱們一起看看這些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呢?
    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仔細觀察圖后說一說。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游樂場里的小朋友玩得多開心呀!你能根據(jù)觀察到信息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學生交流,師整理問題。
    課件出示旋轉(zhuǎn)小飛機圖。問:每架小飛機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幾個同學在玩旋轉(zhuǎn)小飛機?
    學生分小組討論。
    指名上臺數(shù)一數(shù),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指名板演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人)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課件出示旋轉(zhuǎn)小火車圖。問:每個車廂里有多少人?有幾個這樣的'車廂?
    課件出示過山車圖。過山車里一共有多少人?
    (1)觀察這幾道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3+3+3+3=15(人)6+6+6+6=24(人)2+2+2+2+2+2+2=14(人)。
    師:數(shù)一數(shù),這是幾個幾相加?(5個3相加,4個6相加,7個2相加。)。
    (2)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幾個2相加?
    為了簡便地表示像這樣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人們就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
    提問:2+2+2+2+2+2+2=14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7個2相加,和是14。)。
    指出: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可以寫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說明:“×”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板書)。
    2、把上面兩個加法算式改寫乘法算式。
    3+3+3+3+3=15算式里面有幾個3?(5個3相加。)5×3=15,3×5=15,并讀一讀。
    6+6+6+6=24,這里面有幾個6?(4個6相加。)6×4=24,4×6=24,指名讀算式。
    二、教學例2。
    師:觀察,你還能找出那些物體的數(shù)量也是相同加數(shù)的,能用乘法列算式。
    課件出示例2氣球圖。
    (2)討論: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氣球,怎樣列示計算?
    加法算式:5+5+5=15。
    乘法算式:3×5=15或5×3=15。
    (3)介紹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我們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你們想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乘法算式3×5=15或5×3=15中,5和3都叫乘數(shù),15是這兩個乘數(shù)的得數(shù),叫“積”。
    (板書)5×3=15。
    ︱︱︱︱。
    乘乘乘積。
    數(shù)號數(shù)。
    三、鞏固練習。
    1、擺圖形游戲。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如:擺三角形、小樹、小傘、……(例如:擺3個三角形)。
    (1)擺好后,算一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2)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分別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展示評議。
    2、第48頁的“做一做”第2題:指名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問題是計算“一共有多少把鑰匙?”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交流。
    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乘法,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shù)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很簡便。請同學們課后到生活中找一找,你身邊還有哪些用乘法解決的問題?我們下節(jié)課再交流。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六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nèi)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乘法的本質(zhì)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shù)的連加,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與相同加數(shù)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因此,本課的重難點是要使學生親身經(jīng)歷乘法產(chǎn)生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在備課時,我認真鉆研教材,并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注重直觀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設計,用小棒拼擺圖形的活動,再由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列出各種連加算式,進而選擇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學生喜愛的擺小棒活動之中,并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矛盾,這么多數(shù)加在一起你覺得計算起來怎么樣,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從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有經(jīng)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fā)展,學生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參與到了新知的探索過程中。這樣,使計算概念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在教學完后,再整理思路覺得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上完課,通過課堂效果,反觀教材,發(fā)現(xiàn)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時,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或蘇教版主題圖先讓學生列連加算式,然后通過比較找相同點體會“相同加數(shù)”、“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擺小棒活動作為練習鞏固新知,這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課堂也更效。
    新知探索的擺小棒活動所用的時間太長,學生擺出的圖案個數(shù)比較多,浪費了時間,使課堂不夠緊湊。上課的激情不夠,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比較沉悶。
    上研究教材,比較各種版本教材的優(yōu)缺點,擇優(yōu)而教。就自身來說,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數(shù)學問題,用心教學。今后應當認真鉆研,不斷反思,在成功、失敗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zhì)量。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七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4~46頁的內(nèi)容。
    1、使學生經(jīng)歷乘法產(chǎn)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理解乘法的含義。
    課件。
    1、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nèi)ミ^游樂園嗎?去游樂園干什么?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求大家?guī)е浑p數(shù)學的眼睛去逛逛游樂園。(課件出示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1)從面畫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2)根據(jù)你們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
    (3)想一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請同學們看看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它們的共同點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1、引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教學讀法。
    (1)“3+3+3+3=12”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計算,該怎樣寫?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個3、100個3又該怎么寫?
    (3)這道題的相同的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shù)?結(jié)果是多少?
    像這樣好多個3相加求和的,還可以用“乘法”來算。我們就先來研究3+3+3+3這道算式吧,數(shù)學家們把4個3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是——板書:3×4=12。
    (4)認識“×”號。
    “×”號,它與我們認識的加號、減號一樣,也是一種運算符號。
    (5)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3×4=12讀作:3乘4等于12。
    (6)教學“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數(shù),“4”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12”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4個3相加可以寫成3×4=12,也可以寫成4×3=12,這里都表示4個3相加。)。
    (7)請同學們將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
    (8)聽學生匯報,評價學生的匯報結(jié)果。
    2、玩游戲。
    (1)同學們喜歡用小棒擺圖案嗎?現(xiàn)在我們就和圖中小朋友們一起擺一擺圖案,比比看誰擺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說一說擺出了什么圖案?
    (4)要擺出這些漂亮的圖案,分別要用多少根小棒?
    a、組織學生交流(教學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應板書)。
    b、讓學生仔細觀察,將板書的算式進行分類。
    c、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上面算式的加數(shù)有什么特點?(一邊加數(shù)相同,一邊加數(shù)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為什么?
    (不能改寫,只有加數(shù)相同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這兩個加數(shù)不相同,所以不能寫成乘法算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2、3、4題。
    3、試一試,你是最棒的。
    6×3讀作(),表示()。
    5×4讀作(),表示()。
    2×7讀作(),表示()。
    4、我最棒。
    ()+()+()+()+()=()×()。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shù)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shù),在這兩個數(shù)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乘法的知識。
    板書設計: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讀作:3乘4等于12。
    4×3=12讀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八
    本課基于《數(shù)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養(yǎng)學生“符號意識”的目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符號產(chǎn)生的必要性,進而通過再創(chuàng)造的數(shù)學活動引出乘法運算,在理解與運用符號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符號的簡潔性、抽象性與統(tǒng)一性,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shù)學表達和進行數(shù)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p1-3。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內(nèi)容在編排上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以具體情境為背景,生成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式子,從而引出乘法運算;其次是溝通同數(shù)相加與乘法的關系,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預設的學習路徑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chǎn)生學習的動機,在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nèi)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據(jù)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認知特點,整節(jié)課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沿著“借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的教學程序展開教學。
    1、通過再創(chuàng)造的學習過程,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及區(qū)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經(jīng)歷觀察、分類、嘗試、抽象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理解乘法的意義。
    培養(yǎng)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一、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
    1.生成算式: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列算式。
    2.觀察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二、分類中提出問題。
    1.算式分類:讓學生將算式按照加數(shù)是否相同進行分類。
    2.提出問題,點明本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以明快而簡潔的節(jié)奏點明學習任務,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fā),通過分類得出加數(shù)相同的算式,滲透分類的數(shù)學思想。
    三、嘗試中分析問題。
    1.嘗試創(chuàng)造。
    出示情境:怎樣準確而快速地表示出“20個3相加”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誰的辦法好。
    學生嘗試用符號以自己的方法進行再創(chuàng)造。
    2.有序展示。
    預設方法一:3+3+3+......3。
    預設方法二:20個3相加。
    預設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決問題。
    1.方法比較:引導學生對生成的各種方法進行比較與評價。
    2.符號統(tǒng)一:通過觀察與比較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符號統(tǒng)一的必要性。
    3.強化抽象:讓寫出“20×3”的學生闡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課題:在解決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計算時,咱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板書課題)。
    5.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本課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再創(chuàng)造,努力讓學生經(jīng)歷“×”這一符號產(chǎn)生的過程,體驗符號的意義與價值,感悟符號表達的簡潔性與統(tǒng)一性,進而發(fā)展符號意識。
    五、溝通中整體建構。
    1.看圖寫出算式。
    2.看圖提出問題。
    3.看式想象圖形。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數(shù)學模型”之間穿梭與轉(zhuǎn)換,從而建構整體化、系統(tǒng)化的知識圖式與結(jié)構。
    六、總結(jié)中拓展延伸。
    1.總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只是初步地認識了“乘法”這個新朋友,希望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和它成為親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書設計:
    乘法。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九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表內(nèi)乘法(一)第一課時。
    學生之前已經(jīng)認識了加法和減法,初步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這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本節(jié)課一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其中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是本課的重點,識別相同加數(shù)、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體會很多個相同加數(shù)連加給“聽、說、讀、寫”帶來諸多不便,從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即“如何用簡便方法表示很多個相同加數(shù)連加?”,激起學生的探索簡便寫法的欲望,在觀察、比較、歸納、推理中體會乘法的意義,積累學生思考的經(jīng)驗,體會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而落實“四基四能”。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學習內(nèi)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后,引導他們?nèi)ハ敫玫霓k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知識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由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乘法的過程,從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建立乘法的概念,初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乘法算式。
    初步體悟乘法運算的意義,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shù)。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游樂場主題圖: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觀察小火車游樂場景:我們先觀察小火車上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這里面有幾個6?
    根據(jù)兩個已知條件,誰能提出一個問題?
    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計算幾個6相加?怎樣列式?
    板書:6+6+6+6=24(人)
    這里一共有多少人就是在計算幾個幾?板書:3+3+3+3+3=15(人)
    我們來檢查一下,看加數(shù)夠不夠,比較長的加法算式寫起來不方便,容易寫錯。板書:2+2+2+2+2+2=14(人)
    這里解決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解決什么問題?板書:7個2
    二、自主探究,認識乘法
    1.觀察算式特點: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寫出的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書寫20個2連加你有什么感受?
    20個2連加,讀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是50個2相加呢?很麻煩,不簡潔,100個2連加呢?現(xiàn)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4.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擇優(yōu)板書,評價。
    5.介紹乘法、乘號及情感教育。
    介紹乘法:表示很多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方法就叫做乘法。
    介紹乘號:乘法和加法都表示求總數(shù),但是也有區(qū)別,和加、減號一樣,乘號是世界通用的數(shù)學符號。
    讀法:強調(diào)只讀出一個字“乘”。
    板書課題:
    6.意義:把黑板上幾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結(jié)合題意說一說每個算式中的乘數(shù)表示的意思。
    7.對比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你有什么感受?
    8.小結(jié):像這樣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計算非常簡便。
    9.看書、質(zhì)疑:
    三、實踐應用,深化認識
    1.讀法練習:
    5×2=10
    6×3=18
    4×5=20
    2.列式并說一說算式意義: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安康市第一小學徐新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安康市第一小學徐新勇
    3.把下列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8+8=
    4+4+4+4+4=
    9+9+9+9+9+9+9+9+9+9+9+9=
    4.乘法建模:
    四、學習反思,強化認識
    想一想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收獲?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十
    一、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4—50頁的內(nèi)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經(jīng)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jié)"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shù)的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2、教材的編寫意圖
    “乘法的初步認識”內(nèi)容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shù)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系,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結(jié)合具體活動情景,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shù)相加開始,結(jié)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編排由學生活動中同數(shù)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chǎn)生親切感。
    3、教材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解決重難點的策略:讓學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傘和小棒,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來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學前分析
    學生在已經(jīng)學過多個數(shù)相加的基礎上,初步來學習乘法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我班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對于這幾個小朋友還需花時間來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兩位數(shù)減法的算理。
    四、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jīng)歷乘法產(chǎn)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課前5分鐘
    (略)
    (一)情景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擺小棒嗎?
    (出示小朋友們擺小棒的情景。他們邊擺小棒邊進行對話:“我會用小棒擺小旗?!薄拔覕[了五棵小樹?!薄拔乙矔[?!薄拔乙矔??!??)
    師:你們會擺嗎?你們會擺什么呀?(學生踴躍回答。)
    師:你們會用小棒擺這么多的作品,那咱們也來做一個擺小棒的游戲好嗎?(生:好!) 師:請你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老師幫你看著時間,看看你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能擺出多少個相同的作品。
    (學生操作。)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擺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擺了2顆星星。
    生3:我擺了10個三角形。
    生4:我擺了4棵小松樹。
    二、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1、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擺出了這么美麗的作品。那么,請你觀察一下你擺了幾個作品?一個圖案用了幾根小棒?你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把算式寫在作業(yè)紙上。
    (學生活動)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師:小朋友們通過擺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都是一樣的數(shù)。
    4、師:對,每個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相同。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的加法頂多只有三個數(shù)相加,今天小朋友們列的加法算式有這么多數(shù)加在一起,你們能列出這么長的算式,真了不起。
    生1:算式很長。
    生2:本子上都寫不下了。
    生3:可能寫滿了黑板也寫不完算式。
    生4:寫起來太麻煩了。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學校進行的教研活動中,我講了二年級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這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有關乘法的知識,在新課的導入時,我主要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提問學生有關乘法你們了解哪些知識?學生從各個方面說,首先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做一個了解。其次為揭示“相同加數(shù)”和“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意義為新知識的學習作了鋪墊。巧妙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本節(jié)課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活動去探究生成。如新課階段,教師讓學生算一算每個圖形各用了幾根小棒,列出算式。這時,并不規(guī)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過對左右兩邊算式的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加數(shù)相同時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加數(shù)不同時不能直接改寫成乘法。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認識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由于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學生的情緒飽滿,參與面廣,思維活躍,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習效果非常好。
    本節(jié)課主要的問題是我沒有掌握好學生自學的時間,這個環(huán)節(jié)放的有點時間多了,導致后面的練習時間緊,這說明教師還是對學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這一點也希望和其他老師們共同探討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一
    1、讓學生親歷乘法的意義的產(chǎn)生,建立乘法的數(shù)學思想,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乘法數(shù)學問題。
    2、認識乘法中的乘號,知道乘號與加號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通過對數(shù)學文化的傳授,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熱愛。
    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在比較中認識新知識。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復習加法的知識。+這個符號叫做什么號,它是怎么產(chǎn)生的'。加號前面的叫做加數(shù),加號后面的也叫做加數(shù),算出來的結(jié)果叫做和,表示兩個加數(shù)的總數(shù)。
    4個2相加2+2+2+2+2呢。
    5個2相加。
    這組加法算式與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加數(shù)的個數(shù)有2個或者2個以上。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總數(shù)的意思。
    如果這樣的2有50個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寫?2+2+2+2+2+......
    全部寫下來會很麻煩。所以古代的數(shù)學家,想了個聰明的辦法,把這樣的加法算式改寫成新的一種算式,哪個小朋友知道,你來介紹下。
    2、介紹乘法算式的寫法。把加號改成乘號“×”,把相同的加數(shù)寫在乘號的前面,把加數(shù)的個數(shù)寫在乘號的后面。
    讀成2乘5。
    3、拓展深化。
    50個2相加呢?寫成乘法算式是2×50或者50×2,因為得數(shù)都是100。所以都可以寫。
    4、歸納乘法的意義。把幾個幾相加,用乘法算式來表示有什么好處?可以把寫得很長的加法算式改寫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2+2寫成2×2,有簡便嗎,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長的算式有簡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嗎?不能,因為2+3表示把2和3合起來的意思。不是表示幾個幾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嗎,能的話請說出乘法算式。
    3+3。
    4+4+4。
    5+5+5+5。
    6+6+6+6+6。
    7+7+7+7+7+7+83×2。
    4×3。
    5×4。
    6×5。
    (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來寫出,可能會有寫出7×6+8當然要表揚了。)說說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2個3,3個4,5個4,6個5,()如果學生說成是3個2,4個3,4個5,5個6也可。)。
    四、歸納小結(jié)乘法的意義。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二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團結(jié)協(xié)作的良好品質(zhì)。
    4、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理解乘法的含義。
    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的加法。這節(jié)課我們學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的簡便運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團結(jié)協(xié)作的良好品質(zhì)。
    4、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三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
    1、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因數(shù)、會讀寫乘法算式。
    3、通過學習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和信心。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小棒擺成的小傘圖,三角形圖,星星圖,花邊圖,小屋和樹的圖片
    一、激趣引入
    師生談話,通過“玩”的談話引出游樂場,并出示情景圖。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先談談玩的事情,有興趣嗎?誰給大家說說,國慶節(jié)放假期間,你去那些地方玩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游樂場的圖片。(出示圖片)
    二、自主探究,認識乘法
    師: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們?nèi)ビ螛穲@逛一逛。
    1、老師想請你們幫數(shù)一數(shù):摩天輪上共有幾人?
    2、分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數(shù)?怎樣算?
    3、請分組匯報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板書:略
    4、師小結(jié):用上面算法來算,你覺得怎樣?
    太麻煩了。算式太長了,胳膊都寫酸了。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十四
    知識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乘法是幾個相同的加數(shù)相加的簡便形式的創(chuàng)造過程,從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shù)學問題,并在根據(jù)數(shù)學問題列乘法算式的活動中,培養(yǎng)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教學中,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乘法算式。
    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shù)。
    多媒體課件。
    一、聯(lián)系生活,情境引入。
    1.師生談話,通過談話引出游樂場,并出示情景圖。
    同學們,十一放假,假期你們都去哪里玩了?誰來說一說?
    同學們,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樂場,他們玩得可開心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好,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游樂場景圖。
    2.同學們,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輪,有的小朋友在玩過山車,有的小朋友在玩小火車。我們先來看玩過山車的小朋友:過山車上每兩個小朋友坐一個車廂,同學們看(課件演示:用紅色的圓圈把過山車上的小朋友兩個兩個圈起來。)我們一起來兩個兩個的數(shù)一數(shù)(師生共數(shù))我們數(shù)了幾個2?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書:2+2+2+2+2+2=12(邊板書邊問:幾個2相加?6個2相加是幾位小朋友?)。
    3.我們再來看玩摩天輪的小朋友:摩天輪上每四個小朋友坐一個吊廂,同學們看(課件演示:用紅色的圓圈把摩天輪上的小朋友4個4個圈起來。)我們一起4個4個的數(shù)一數(shù)(師生共數(shù))我們數(shù)了幾個4?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書:4+4+4+4+4=20(邊板書邊問:幾個4相加?5個4相加是幾位小朋友?)。
    4.我們接著看玩小火車的下朋友:小火車上每三個人坐一個車廂,同學們看(課件演示:用紅色的圓圈把小火車上的小朋友3個3個圈起來。)我們一起3個3個的數(shù)一數(shù)(師生共數(shù))我們數(shù)了幾個3?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書:3+3+3+3=12(邊板書邊問:幾個3相加?4個3相加是幾個人?)。
    二、自主探究,認識乘法。
    1.觀察寫出的所有算式,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相同加數(shù)算式的特點。
    同學們,真了不起,解決了游樂場中的一些數(shù)學問題,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寫出的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會說出不同的意見,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特點,教師可引導:第一個算式每個加數(shù)都是幾?第二個算式,第三個算式,每個加數(shù)都是幾?)教師概括:每個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小結(jié):像這樣算式中,每個加數(shù)都一樣,都是相同的,我們把這樣的加數(shù)叫:“相同加數(shù)”(板書),像這樣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算式,我們可以簡單地說成“幾個幾相加”。
    2.讓學生找一找每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shù)。
    3.引導學生用幾個幾來表達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加法算式。
    4.由困惑引發(fā)思考。
    那我們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來表示這樣的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簡便的方法表示這個加法算式嗎?(這里說的算式是:2+2+2+2+2+2=12)。
    動腦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學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對于合理的方法給予鼓勵)如學生能寫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師給予鼓勵表揚:你真了不起,和數(shù)學家們想的一樣,數(shù)學家們就是這樣表示的。
    如學生說不出,教師直接告訴學生:6個2相加,還可以這樣表示:6×2=12(板書)。
    5.揭示課題,順學而導(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法)。
    這是一種新的方法,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6個2相加我們可以用6×2=12來表示,那這里的6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們和原來的加法算式有什么關系呢?(看著加法算式想一想,說一說)。
    小結(jié):對,2就是原來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shù)2,6表示有6個2,也就是2的個數(shù),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這個算式就表示6個2相加(教師手指著前面板書的“6個2相加”來說)。
    誰能向老師這樣再來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幾名同學說一說)。
    6個2相加還可以這樣表示:2×6=12。
    這里的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誰再來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
    小結(jié):這兩個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來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shù)2,這兩個算式中的6都表示相同加數(shù)2的個數(shù),有6個2,這兩個算式都表示6個2相加(教師手指著前面板書的“6個2相加”來說)。
    這兩個算式中間的符號叫什么?誰知道?(板書:乘號)。
    乘號像什么呢?
    小結(jié):乘法和加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乘法就是有這樣的加法得來的,所以,數(shù)學家們把加號一斜就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新的符號——乘號。
    乘號怎么讀呢?讀的時候就讀一個字“乘”,這個算式(6×2=12)怎么讀呢?誰來試一試?(板書:6乘2等于12)。
    第二個算式(2×6=12)怎么讀呢?誰來試一試?(板書:2乘6等于12)。
    同學們注意:乘號只讀一個字“乘”,一起把這兩個算式讀一遍。
    同學們看,用乘法來表示這樣的加法,感覺怎么樣?
    小結(jié):對,用乘法來表示這樣相同加數(shù)相加的算式非常簡便。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比較簡便。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五
    1、暖暖的陽光灑滿青青的草原,許多小動物正在草原上快樂的玩耍。想不想去看看?要看到有哪些小動物可不容易。會遇到很多麻煩的,有信心嗎?看,問題來了。
    2、大門為什么打不開呢?原來這里面藏著秘密,請你找找算式中加數(shù)特別的有哪些?
    “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數(shù)都是一樣的。
    師:瞧!小動物們正在活動呢!圖中你能找出這樣的算式子嗎?
    師:在上學里我們把它叫做“乘號”。(板書:乘號)
    師:乘法像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和減法一樣,也有表示乘法的符號,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稱,請大家猜一猜在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稱。讀作(生集體讀一遍)
    師:加法算出來的得數(shù)叫?(和)減法算出來的得數(shù)叫?(差)那今天的乘法算出來的得數(shù)叫?(積)
    師:幾個2相加,我們以前用加法,現(xiàn)在可以用乘法。(生再讀2×4 4×2)
    (有的學生漸漸地不說了,有的叫了起來,還有的學生憋住氣在繼續(xù)說,臉漲得通紅,終于也停了下來。老師的手也寫軟了)師:你們感覺求100個3用加法算,算式寫起來怎樣?生1:要寫很長時間,要寫很長的算式,黑板不夠?qū)?。?:太麻煩了。
    生1:用加法太麻煩生2:乘法簡單寫的快。
    師:幾個幾,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但用乘法比較簡單。
    1、課中活動——拍手游戲。
    先讓學生聽老師拍手,說出是幾個幾,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讓一名學生拍手,(強調(diào):拍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中間要停頓一下)其余同學說一說;最后讓同桌游戲。
    2、練習1、2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種寫法簡便?
    師:小猴子排著整齊的隊伍歡迎我們來了,你覺得是幾個幾?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怎樣列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顯示并列式)生1:我是橫著看的,每排有5個花片,5+5+5=15,是3個5。生2:我是豎著看的,每排有3個花片,3+3+3+3+3=15,是5個3。師:同樣多的猴子,觀察角度不一樣,算式就不一樣。
    1.溝通聯(lián)系。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什么?(齊答:乘法)乘法是怎么來的?師:是加法變出來的,什么樣的加法可以變成乘法?復習引入的算式,體會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意義。2.聯(lián)系生活。
    師:學習乘法以后,每個小朋友都會多一雙眼睛-------乘法眼睛,先把眼睛閉上,用一雙乘法眼睛,然后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乘法現(xiàn)象?師:太棒了,你眼已經(jīng)具備乘法的眼睛了。
    3.下課后,小朋友們又多了一雙乘法的眼睛,你可以告訴老師,還有你的爸爸媽媽,你現(xiàn)在自己知道乘法了。好,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下課。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十六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會讀寫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jù)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shù)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一、新課準備。
    讓學生看投影圖,聽錄音,解答以下三道題:
    2、第二小組有4個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這4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組有6個人,每人都是捐5元。請算出這6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新課教學。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么?
    (二)教學例1。
    1、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擺紅花,每次擺2朵,擺3次。
    (2)讓學生看圖,說說是怎么擺的?擺了幾個2朵?(師板書:3個2)。
    (3)要求一共有幾朵紅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
    (4)讓學生觀察這題的三個加數(shù)有什么特點?有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從而引出還可以用乘法算。
    (5)認識乘號,教學乘號的寫法。
    引導學生與拼音字母“x”比,然后書寫一遍。
    (6)指導寫乘法算式。
    寫乘法算式時,先看相同加數(shù)是幾?(相同加數(shù)是2,先寫相同加數(shù)2,再寫“x”。
    (7)指導讀乘法算式,并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要求,獨立擺方塊,每排擺3個,擺4排。(師巡視)。
    (1)看圖說說怎么擺?擺了幾個3?(師板書:4個3)。
    (4)師小結(jié)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shù)。
    3、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師出示一組圓形圖,讓學生認真看圖,同桌互說圖意,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4、指導看書第109~110頁,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課本pll0填空完整。
    5、師引導學生看一看三個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點,比一比,哪一種算法簡便,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含義。
    6、閱書,齊讀乘法含義。
    7、用學到的乘法知識,來解決新課前的三道復習題。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0頁"做一做"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3×2。
    3、根據(jù)乘法算式,有節(jié)奏地做拍手游戲。
    2×5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戲。
    4×33×4。
    五、課堂總結(jié)。
    1、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
    2、學到哪些方法?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篇十七
    1.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相同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和乘法是相同數(shù)相加的簡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讀、寫法。
    2.為認識乘法做準備。
    1.學生初開始接觸乘法,對加法與乘法的關系比較陌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學習起來比較困難。
    2.學生對乘法的認識缺乏基礎,但對乘法的計算了解一些。
    3.學生認知障礙點: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1、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經(jīng)歷把相同數(shù)相加算式抽象成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溝通加法與乘法的聯(lián)系,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培養(yǎng)表達能力、推理概括能力以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感受探索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