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間詞話讀書心得大全(20篇)

字號:

    創(chuàng)新是指在完成任務(wù)或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能夠提出新思路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方案。在寫總結(jié)時要注意精確和準確地使用專業(yè)術(shù)語和詞匯,提高寫作的專業(yè)性和權(quán)威性。以下是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供參考。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一
    評的是詩詞,話的卻是人間。《人間詞話》一書,在近百年的時光里,被不斷傳頌、解讀,同時也映襯了王國維先生對人類社會、歷史文化、人之命運的苦思與總結(jié)。這是他的“人間”,也是我們的“人間”。
    境界,是王國維先生最為看重的一個詞語,也是全書的核心?!坝芯辰缱猿筛吒?,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擲地,慷鏘有聲。書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也。這三種境界,不僅僅是王國維先生對詩詞之境的感悟,亦是他對人生境界的真實感悟。
    理想: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秋天來了,就好像人生處于低谷一樣。秋天是“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出征游子思鄉(xiāng)之時;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的女子思念情郎之時;亦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思婦盼歸的思念之時。即使現(xiàn)實如此殘酷,他們?nèi)耘f有著自己的夢想:出征的游子渴望回鄉(xiāng),多情的女子思念情郎,孤獨的思婦盼望著丈夫的回歸??v然望斷天涯路只能看見山長水闊,但人生無論處于多么困難的低谷,心中也要有一個目標,一個理想。就像周星馳在《少林足球》中說的一樣:做人沒有理想,那跟咸魚有什么分別。所以,無論什么時候,人都不能只做一條“咸魚”就滿足了,必須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這大概就是王國維先生說的第一重境界:理想。
    執(zhí)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后,仍舊“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不但沒有等到歸人,而且也沒有人理解自己的孤寂。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時刻,看不到前途與光明,也沒有知音好友相伴,有的只是無盡的寂寞和孤獨,就如同《荒野獵人》中的小李子一樣,在曠野中孤獨地前進。即使如此,我們?nèi)浴耙聨u寬終不悔”,哪怕“為伊消得人憔悴”。就像蘇軾所說的那樣,“古今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亦或像屈原說的那樣,“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正如王寶強在《士兵突擊》中扮演許三多時那句臺詞一樣:堅持的過程就是不拋棄,不放棄。這也是王國維先生說的第二重境界:執(zhí)著。
    豁達: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里尋他千百度,是方向不對?是付出不夠?還是時機未到?無論什么原因,大多數(shù)人的成功都必須經(jīng)過千辛萬苦的磨難,也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磨難,取得的成功才愈加珍貴。那個人也許一直在你的身邊,只是你還沒有找到,那么你要“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個人也許已經(jīng)在你的生命里出現(xiàn),只是你付出的努力還不夠,那么你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等你經(jīng)歷了這些,“驀然回首”,才會發(fā)現(xiàn)“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好。其實,人的一生亦是如此:你只有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經(jīng)歷了諸多的磨難,才能品嘗到收獲的喜悅。不需要你刻意地追求,等你驀然后首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已剛剛好,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古今欲成大事者,都必先經(jīng)歷“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然后再經(jīng)歷“衣帶漸寬人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憔悴卻執(zhí)著追求忘我奮斗;最后經(jīng)歷“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達,幾經(jīng)磨煉而明察秋毫,豁然頓悟功到事成。這三重境界本質(zhì)上就是展示了人生道路中的立志、磨練和頓悟三個層次。而我們做人做事也需要發(fā)揚這三重境界帶給我們的精神:就像文學(xué)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樣——要先慢慢的讀書積累,雖然迷茫,也要堅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下去,經(jīng)過長時間的文學(xué)積淀,到了一定時候就會豁然開朗。有了所謂的感悟,舉手投足之間都透露出自身的文學(xué)素養(yǎng)。
    其實,詩詞是這樣,做事是這樣,人生亦是如此。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二
    讀《人間詞話》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極為愉快的閱讀之旅。這本書是清代文學(xué)家袁枚所著的一部文學(xué)評論集,對于理解古代文學(xué)的精髓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受啟發(fā)和感動,通過對于書中內(nèi)容的思考和吸收,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寫作和文學(xué)欣賞等方面的不足之處。下面我將從書中的五個不同方面談?wù)勎业捏w會和心得。
    首先,書中對于古典文學(xué)的賞析讓我對于古代文學(xué)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袁枚通過對于唐宋兩代文學(xué)的精彩點評,將文學(xué)賞析的方法論傳遞給了我。他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古代文人作品的細節(jié),比如“九擬圖”、“鶯鶯幕中拋膽影”等,通過對于這些細節(jié)的解讀,我進一步領(lǐng)悟到了唐宋文學(xué)的獨特之處。而讀到這些具體細節(jié)時,我也時常會腦海中浮現(xiàn)出相關(guān)的古代詩詞和作品情節(jié),這種親近感讓我更加享受閱讀的過程。
    其次,《人間詞話》對于寫作之道的探討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書中提到了文學(xué)作品要有“實”和“情”的并重,這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很多時候,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過于追求華麗的文字和修辭,而忽視了情感的表達和思想的沉淀。袁枚告訴我,一篇好的文章必須要有生動的實物描寫,同時又要表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獨到見解。這使我開始思考,寫作并不僅僅是漂亮的文字堆砌,而是要追求與讀者的情感共鳴和思想的交流。
    第三,《人間詞話》中關(guān)于審美意識的討論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袁枚在書中提到,詩詞的美在于流露出人間的真情實感。他指出,真正的美應(yīng)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的,詩人應(yīng)當有真誠的眼光和感悟,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文學(xué)作品中。這讓我意識到,美是無處不在的,而詩詞就是一種美的表達方式。只要我們用真誠的心靈去體驗生活,去品味日常的點滴,就能夠把握住那些美好的瞬間,并通過寫作將之傳遞給讀者。
    接下來,《人間詞話》中對于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思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袁枚在書中多次強調(diào)對于古代文學(xué)傳統(tǒng)的重視,但又不求生硬的跟從。他認為文學(xué)的發(fā)展需要有前人的積累,但也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力量。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意識到我作為現(xiàn)代人,有責(zé)任繼承和發(fā)展著古代文學(xué)的精神,并為之注入現(xiàn)代人類的關(guān)懷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文學(xué)保持活力,并與時代同行。
    最后,《人間詞話》的閱讀給了我很多對于文學(xué)欣賞的啟迪。書中提到了很多古代文學(xué)作品和詞曲欣賞之道,讓我重新審視了詩詞和曲目的魅力。通過對書中的描述和解讀,我再次感受到了古代文學(xué)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之美,這也讓我對于現(xiàn)代文學(xué)和音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總而言之,《人間詞話》這本書不僅是對于古代文學(xué)的研究和賞析,更是對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審美意識的啟發(fā)。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加深了對古代文學(xué)的了解和喜愛,而且也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和文學(xué)欣賞水平的提升找到了方向。希望未來能夠更加努力地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讀書欣賞上有所突破,繼續(xù)追求美的境界。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三
    人間詞話是明代文學(xué)家蔡東藩創(chuàng)作的一部文學(xué)理論著作,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論的集大成之作。它以詩歌為主要切入點,對于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原則、技巧以及鑒賞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讀完人間詞話后,我深受啟發(fā),對于詩詞創(chuàng)作以及文學(xué)欣賞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對于人間詞話的一些個人心得和體會。
    首先,人間詞話中強調(diào)了詩詞創(chuàng)作的真實性和情感表達的重要性。詩詞創(chuàng)作應(yīng)該是藝術(shù)家真實感受的表達,而不是虛構(gòu)的東西。蔡東藩在書中說:“言之無物似水中之浮云,心中無感似夜空之繁星”,意味著詩詞創(chuàng)作要貼近生活,流露出真實的情感。在我的創(chuàng)作中,我開始更加注重從生活中的點滴中獲取靈感,通過真實的情感表達,使作品更加質(zhì)樸和有力量。
    其次,人間詞話強調(diào)了詩詞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性和獨特性。藝術(shù)作品應(yīng)該有自己的風(fēng)格和獨特之處,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或者模仿他人。蔡東藩在書中說:“吾嘗憎文字,即彼蘊意之局限而為耳”,強調(diào)了文字的局限性和創(chuàng)意的重要性。在我的創(chuàng)作中,我努力尋找自己的風(fēng)格和獨特之處,不拘泥于既定的格式和規(guī)則。只有通過獨特的創(chuàng)意,才能使作品更加有個性和吸引力。
    再次,人間詞話強調(diào)了詩詞創(chuàng)作與時代的聯(lián)系。蔡東藩在書中說:“吾素以八代詩論非欲吹捧眾人,但欲比照”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味跟風(fēng)贊美一時之詩,而是看重作品與時代的關(guān)聯(lián)。在我的閱讀中,我也開始注重詩詞作品與當代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關(guān)注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體驗,將之反映在作品中,使作品更加富有時代感和現(xiàn)實意義。
    此外,在人間詞話的閱讀中,我也學(xué)到了一些鑒賞詩詞的方法和技巧。蔡東藩提出了七言絕句的分類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詩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我的閱讀中,我開始注重從詩句的結(jié)構(gòu)、韻律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提高了自己的鑒賞能力。
    總之,人間詞話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文學(xué)理論著作,通過閱讀與學(xué)習(xí),我對于詩詞創(chuàng)作以及文學(xué)欣賞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從中汲取了詩詞創(chuàng)作真實性和情感表達的精髓,注重了創(chuàng)造獨特和有個性的作品,關(guān)注了作品與時代的聯(lián)系,同時也學(xué)到了一些詩詞鑒賞的方法和技巧。這些對于我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不斷的學(xué)習(xí)和實踐,我相信我會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有更好的成績,并且能夠更好地欣賞和理解優(yōu)秀的詩詞作品。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四
    人間詞話是明代文學(xué)家辛棄疾所著的文藝理論著作,包括了辛辛集作者的若干論文和世界名家的一些詞法評論,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學(xué)理論的里程碑之作。讀書《人間詞話》給我?guī)砹松钌畹乃伎己蛦l(fā),我認為這本書是一部對于詞體詩的全面解讀,也是一部揭示其背后深層意義的啟迪之書。
    人間詞話的開篇部分是辛棄疾對詞體詩的定義和分類。辛先生認為,詞體詩是人們在生活瑣碎之事、個別的人物和景象中所抒發(fā)的感情,它不同于其他文體的詩歌,注重情感的真實和直接表達。通過對宋詞的研究和思考,辛棄疾將詞體詩分為七種,從抒情詞、對景詞到議論詞和夜行船詞,普遍揭示了宋詞的多樣性。對于我來說,這讓我更加深入理解了詞體詩的特點和魅力。
    人間詞話的第二部分是辛辛集作者對于詞體詩的創(chuàng)作心得。辛棄疾作為當時的一位重要詞人,他的創(chuàng)作心得對于研究和理解詞體詩的人們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他講到了對于情感的捕捉和表達,對于文字的選用和運用的重視,以及對于音韻的追求等等。讀到這部分,我深深感受到了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對于詞體詩追求完美的堅持。
    人間詞話的第三部分是對于詞人的評價和鑒賞。辛棄疾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詞人,他也是一位卓越的評論家。他通過對于當時詞人作品的評價和分析,給予了讀者更多的鑒賞視角和評判標準。他注重詞人的情感真實性和表達技巧,認為詞人需要有真摯的情感才能打動人心。這對于我來說,讓我對于詞體詩的鑒賞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人間詞話的第四部分是辛辛集作者對于詞詩起源和發(fā)展的深度探討。辛先生通過對于古代文學(xué)作品的梳理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將宋詞放在了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中,探究了古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脈絡(luò)。他認為,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之一,它體現(xiàn)了文學(xué)的不斷進步和成熟。通過對于這部分的閱讀,我對于詞體詩的歷史淵源和發(fā)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人間詞話的結(jié)尾部分是辛棄疾對于詞體詩的總結(jié)和展望。他認為,詞體詩是一種真實的表達法,詞人需要用真情實感去書寫,才能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辛辛集作者總結(jié)了詞體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技巧,對于后世詞人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大幫助。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詞體詩的魅力和獨特性。同時,辛棄疾的展望也讓我更加堅信,詞體詩在中國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過閱讀《人間詞話》,我對于詞體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這本書讓我對于詞體詩的構(gòu)成、創(chuàng)作心得和鑒賞能力有了提高。同時,辛辛集作者對于詞體詩的發(fā)展和意義的探討也讓我對于中國古代文學(xué)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傊x書《人間詞話》讓我在詞體詩的海洋中,感受到了美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也更加珍視了中華文化的瑰寶。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五
    曾經(jīng),有“秋波橫欲流”“魂迷春夢中”的綺麗浮靡;亦有“無淚可沾巾”“飄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淚對宮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國之哀。傾盡“一江春水”,換來牽機毒藥。
    南唐李煜。
    王國維謂:“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薄伴喪烙鷾\,則性情愈真?!薄罢嫠^以血書者也。”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保粋€筆力縱橫,他豪放超逸、恬淡曠達;“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币粋€,筆力雄厚,他壯志難酬、慷慨悲壯。
    北宋蘇軾、南宋辛棄疾。
    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薄白x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BR>    “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對富貴可以輕看,面對仕途亦會厭倦,面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面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tài),他卻流連向往?!叭玺~飲水,冷暖自知”,這才是他的《飲水集》。
    滿清納蘭性德。
    王國維評:“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BR>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學(xué)者,在文學(xué)、美學(xué)、史學(xué)、古文字學(xué)領(lǐng)域的.成就極為卓著。他的《人間詞話》一書,突破了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束縛,用新的思想與眼光去鑒賞詞話。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六
    曾經(jīng),有“秋波橫欲流”“魂迷春夢中”的綺麗浮靡;亦有“無淚可沾巾”“飄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淚對宮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國之哀。傾盡“一江春水”,換來牽機毒藥。
    南唐李煜。
    王國維謂:“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薄伴喪烙鷾\,則性情愈真?!薄罢嫠^以血書者也?!?BR>    “休言萬事轉(zhuǎn)頭空,未轉(zhuǎn)頭時皆夢。”,一個筆力縱橫,他豪放超逸、恬淡曠達;“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币粋€,筆力雄厚,他壯志難酬、慷慨悲壯。
    北宋蘇軾、南宋辛棄疾。
    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薄白x東坡、稼軒詞,須觀其雅量高致?!薄坝装仓烟帲谟行郧?,有境界?!?BR>    “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薄K?,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對富貴可以輕看,面對仕途亦會厭倦,面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面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tài),他卻流連向往?!叭玺~飲水,冷暖自知”,這才是他的《飲水集》。
    滿清納蘭性德。
    王國維評:“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BR>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學(xué)者,在文學(xué)、美。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七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王國維的這三境界是我讀師范時所了解的,當時就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有幸拜讀后,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王國維一生在考據(jù)、哲學(xué)、文學(xué)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對自己寫詞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說過這么一段雄視百代的話,他說:余之于詞,雖所作尚不及百余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國維說這話的時候剛滿三十歲,只寫過百來首詞,就輕易把八百年來的詞人幾乎全不放在眼里,寫作能寫到這等份上,先不說歷史評價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夠透徹的了。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歲的壯盛之年,跳入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沒頂而死,其一生就是對人生問題不斷追索討問的過程。有人說他是遜節(jié)于清朝的遺臣,有人說他是憂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說他只是受不住羅振玉這位師長的長期欺壓,一口怨氣咽不下去,就投水自盡了。王國維戲劇性的死亡對歷史學(xué)者而言是舉足輕重的,但對于寫作或畫畫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個體生命的終始短長更重要。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是王國維文學(xué)批評的代表作,在清代眾多的詞話中,《人》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chuàng)熔中西美學(xué)、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xué)派的門戶之見,獨樹一幟,為中國美學(xué)、文藝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于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shù)論讀”(夏承燾《詞論十評》),它突破清代詞壇浙派、常州派的門戶之見,獨創(chuàng)一派。這《人》是在探求歷代詞人創(chuàng)作得失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作者自己藝術(shù)鑒賞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切身經(jīng)驗,提出了“境界”說,為王國維藝術(shù)論的中心與精髓。
    境界說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個觀點,即文學(xué)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實際和它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觀和客觀,理想和現(xiàn)實,情感和理智的統(tǒng)一所謂境界非獨謂景物,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寫境,即有創(chuàng)造的境界,有寫實的境界。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八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王國維的這三境界是我讀師范時所了解的,當時就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有幸拜讀后,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王國維一生在考據(jù)、哲學(xué)、文學(xué)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對自己寫詞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說過這么一段雄視百代的話,他說:余之于詞,雖所作尚不及百余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國維說這話的時候剛滿三十歲,只寫過百來首詞,就輕易把八百年來的詞人幾乎全不放在眼里,寫作能寫到這等份上,先不說歷史評價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夠透徹的了。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歲的壯盛之年,跳入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沒頂而死,其一生就是對人生問題不斷追索討問的過程。有人說他是遜節(jié)于清朝的遺臣,有人說他是憂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說他只是受不住羅振玉這位師長的長期欺壓,一口怨氣咽不下去,就投水自盡了。王國維戲劇性的死亡對歷史學(xué)者而言是舉足輕重的,但對于寫作或畫畫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個體生命的終始短長更重要。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是王國維文學(xué)批評的代表作,在清代眾多的詞話中,《人》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chuàng)熔中西美學(xué)、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xué)派的門戶之見,獨樹一幟,為中國美學(xué)、文藝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于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shù)論讀”(夏承燾《詞論十評》),它突破清代詞壇浙派、常州派的門戶之見,獨創(chuàng)一派。這《人》是在探求歷代詞人創(chuàng)作得失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作者自己藝術(shù)鑒賞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切身經(jīng)驗,提出了“境界”說,為王國維藝術(shù)論的中心與精髓。
    境界說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個觀點,即文學(xué)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實際和它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觀和客觀,理想和現(xiàn)實,情感和理智的統(tǒng)一所謂境界非獨謂景物,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寫境,即有創(chuàng)造的境界,有寫實的境界。
    在此,對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確的說明,繼而又對境界的構(gòu)成作了具體闡述,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雖寫實象,亦理想家也,這就是說,境界是詩人模寫自然又表現(xiàn)理想構(gòu)成,成功之詩必然是理想與寫實的密切結(jié)合。譬如書中對于境界的闡釋有:詞以境界為最上。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九
    《人間詞話》在學(xué)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如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guān)于王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一文中說:“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王攸欣在《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xué)比較研究》一書中說:“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幾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xué)史上更有地位?!?BR>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BR>    另提出三種“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
    唐代。一代天驕李白不僅是詩仙,他的詞也獨有千古。“太白純以氣象勝”?!拔黠L(fēng)殘照,漢家陵闋”,一首小令《憶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來所有詩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如果說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詞人,那么溫庭筠則是晚唐文化培養(yǎng)出來的另一天才?!帮w卿精艷絕人”?!笆嵯戳T,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痹煺Z精致細膩,綿密隱約。王國維對其評價是“飛卿之詞,句秀也?!蔽宕??!榜T延巳之詞不是五代風(fēng)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fēng)氣?!彼^五代風(fēng)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離傷春傷別、場景無非洞房酒筵的詞風(fēng)。而馮延巳獨造清語,“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閎約,“細雨濕流光”五字便能攝春草之魂,難怪他在五代詞人中獨受王國維賞識。馮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藝,善詩歌,其詞“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王國維以遺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正因如此,興亡不出宮闕的經(jīng)歷,使他可以用整個生命去咀嚼命運的無常,一旦發(fā)言為詩詞,其深厚純絕非常人可比。李煜難為人間之王,卻極稱“詞中之帝”。詞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業(yè),天上人間”,這些詞境的開拓以及它獨特的話語方式,為宋詞的繁榮奠定了深厚的基礎(chǔ)。
    詞至北宋而大。不知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未央宮”是否出自北宋詞人夏竦的“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但范仲淹的“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帳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抑郁蒼涼,讓我想起了電影中杰王子帶領(lǐng)士兵進行決戰(zhàn)的那一幕。“北宋倚聲家初祖”晏殊工于造語,詞作雍容和緩,溫潤秀潔。雖然其內(nèi)容多是抒寫相思離別之苦,含情凄婉,但是憂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對人生的反思和感悟?!白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等精彩的語句,深為后人稱許。與他不同的是,其子晏幾道一生耿介孤傲,把對歌女的相思愛戀作為他詞的絕對主題,他把對愛情生死不渝的追求最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古之“傷心人”也。歐陽修是北宋初起承前啟后的重要詞人。受晏殊影響,歐陽修有“綠楊樓外出秋千”之句,僅一個“出”字便是后人所不能達到的。其《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讓我們了解到他的自然性情。王國維說,“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BR>    近人對詞的看法。
    王國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蔽膶W(xué)作品所關(guān)注的始終是人本身,即使是寫景之作,也不能抹去景物背后那雙情感的眼睛。王國維理解的“三種境界”?!肮沤裰纱笫聵I(yè)、大學(xué)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境界?!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辰缫??!蓖鯂S所謂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即入門前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第二種是叩門時以苦作舟、以勤未徑、上下求索的執(zhí)著與忍耐。第三種則是功夫到家參透真諦的喜悅與釋然。王國維這段話鞭辟入里,假使晏、歐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嘆服王氏的才情與睿智吧。只是,這三種境界又有幾人能夠通通嘗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樓,就已經(jīng)先嘆息駐足了,更何消說為伊憔悴、驀然回首呢?學(xué)術(shù)知識如是,人生目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了尋找、追求人生目標,先迷茫、后奮斗,繼而反思,最后達到目標,然后接著進行下一次的追尋。人生目標并不唯一,但無論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織著矛盾、執(zhí)著與喜悅。用王老的話給自己一個定位,我們現(xiàn)在處于上下求索的階段,或曰“潛龍勿用”。希望有一天,我們會乘千里風(fēng)破萬里浪吧。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
    王靜安的《人間詞話》問世以來,一直膾炙人口,他的詞話所標舉的“境界”一詞,文學(xué)評論者多奉為圭臬?!熬辰纭币辉~的提出,蓋欲取代嚴羽的“興趣”,王士禎的“神韻”,王靜安并自負此為“探其本”的發(fā)現(xiàn)。
    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言“氣質(zhì)”,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zhì)、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其實,這里的意境一詞,依舊是滄浪所謂的興趣,阮亭所謂的神韻,只不過說法不同而已。而王氏的境界說,以為詞之有無境界的關(guān)鍵,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論詞者之所謂自然,蓋有二義。如王灼《碧雞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錘煉之自然,他舉《敕勒歌》和《易水歌》為例來說明自然是“變徵換羽于立談間”,是出口成章,揮筆成文的;這和劉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鐘嶸《詩品序》所標舉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fēng),亦惟所見”等說法較為近似,這是一類;另如彭孫遹、王鵬運、況周頤等所主張的自然,而是絢爛之極復(fù)歸平淡的自然。前者主吟詠情性,不待雕飾,故特別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從追琢中來,”所以除了天才,他們還重視學(xué)識,甚至于認為學(xué)識可以彌補天才之不足。而王靜安的境界說,可肯定是屬于前者,是重視天才,主創(chuàng)造而不主因襲的,即“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柔妝束之態(tài),”“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照此一說,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義之一,并為達到“真”的必備條件。則王靜安以為納蘭詞的好處,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樣,都是閱歷淺而有赤子之心的人。所謂赤子之心,其含義究竟如何?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并沒有明確的界說,但他在《叔本華與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圖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輪也,第一運動也,神圣之自尊也?!比缡牵跏纤^的“赤子之心,”似乎是一種純依智力不受意志左右,純依主觀不受客觀影響,純依直觀不雜概念的心理狀態(tài);但就藝術(shù)而言,唯有天才具備此種心態(tài)。具備此種純真無染的赤子之心,則詩人詞人,就能“以自然之眼觀物,”以直觀去領(lǐng)受這個世界,做到妙手造文,能使紛沓之情思,以極自然之表現(xiàn),望之不啻真實之暴露,而修辭的自然,也就成為理所當然,不待追琢錘煉了。
    其實,以上的“自然”一論,在王靜安的境界說中,是就寫作技巧而言,是說表現(xiàn)要恰到好處,不可過于雕琢;而所謂真,是就作品內(nèi)容而言,是要感情真摯,不可虛浮。
    談到這里,就要說一說境界的內(nèi)容?!度碎g詞話》卷上云: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據(jù)此,我們曉得所謂境界是統(tǒng)意與境二者而言的,境界也就是情趣和意象。情趣是屬于情感的,而意象是屬于景物的,因此境界有造境與寫境之分?!度碎g詞話》又說: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凹氂牯~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皩毢熼e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可見,據(jù)王靜安的看法,境界又有大小之分。但我們細讀全書,可以發(fā)現(xiàn)這和他所說的`造境、寫境與有我之境、無我之境深相關(guān)聯(lián)。蓋據(jù)康德說,優(yōu)美乃無我之境所表現(xiàn)的形式,往往確定而有限;而壯美乃有我之境因只存于我們的思想之中,不見于實際自然界,因此達于無窮。所以無我之境界較小,而有我之境者境界較大。
    以上就王靜安的觀點,將境界說的要點,作了一個概括的說明,現(xiàn)在談?wù)劰P者個人意見,參考各家說法,評論其得失。
    先說境界說的好處,前人曾推許王靜安為“文學(xué)革命的先驅(qū)者”,此話并無過譽之處,王氏確可當之無愧。其一,與舊有詞話相比,王氏沒有摘句之弊,其論詞又能以哲學(xué)、美學(xué)觀點來分析申論,不落俗套;其二,晚晴詞風(fēng)多主南宋且競相效仿,因襲陳故者甚繁,而開創(chuàng)新意者少,故王靜安轉(zhuǎn)變風(fēng)氣,實在可說是獨具慧眼,雖未免有矯枉過正之處,卻亦能切中時弊,為后來的文學(xué)革命開一先河;其三,王靜安主真切,重自然,此乃千古文學(xué)不易之定理,而王靜安除此之外,尚且要求在真切之余,能夠表現(xiàn)人生,美化人生。他的詞話所以叫做《人間詞話》,都可以曉得他是有意描寫人生的,這點和歷代那些評論詩詞的人,就其對人生的體驗而言,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一
    王靜安的《人間詞話》問世以來,一直膾炙人口,他的詞話所標舉的“境界”一詞,文學(xué)評論者多奉為圭臬?!熬辰纭币辉~的提出,蓋欲取代嚴羽的“興趣”,王士禎的`“神韻”,王靜安并自負此為“探其本”的發(fā)現(xiàn)。
    《人間詞話》卷上云:
    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言“氣質(zhì)”,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zhì)、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其實,這里的意境一詞,依舊是滄浪所謂的興趣,阮亭所謂的神韻,只不過說法不同而已。而王氏的境界說,以為詞之有無境界的關(guān)鍵,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論詞者之所謂自然,蓋有二義。如王灼《碧雞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錘煉之自然,他舉《敕勒歌》和《易水歌》為例來說明自然是“變徵換羽于立談間”,是出口成章,揮筆成文的;這和劉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鐘嶸《詩品序》所標舉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fēng),亦惟所見”等說法較為近似,這是一類;另如彭孫遹、王鵬運、況周頤等所主張的自然,而是絢爛之極復(fù)歸平淡的自然。前者主吟詠情性,不待雕飾,故特別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從追琢中來,”所以除了天才,他們還重視學(xué)識,甚至于認為學(xué)識可以彌補天才之不足。而王靜安的境界說,可肯定是屬于前者,是重視天才,主創(chuàng)造而不主因襲的,即“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柔妝束之態(tài),”“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BR>    《人間詞話》卷上云: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照此一說,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義之一,并為達到“真”的必備條件。則王靜安以為納蘭詞的好處,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樣,都是閱歷淺而有赤子之心的人。所謂赤子之心,其含義究竟如何?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并沒有明確的界說,但他在《叔本華與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圖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輪也,第一運動也,神圣之自尊也?!比缡?,王氏所謂的“赤子之心,”似乎是一種純依智力不受意志左右,純依主觀不受客觀影響,純依直觀不雜概念的心理狀態(tài);但就藝術(shù)而言,唯有天才具備此種心態(tài)。具備此種純真無染的赤子之心,則詩人詞人,就能“以自然之眼觀物,”以直觀去領(lǐng)受這個世界,做到妙手造文,能使紛沓之情思,以極自然之表現(xiàn),望之不啻真實之暴露,而修辭的自然,也就成為理所當然,不待追琢錘煉了。
    其實,以上的“自然”一論,在王靜安的境界說中,是就寫作技巧而言,是說表現(xiàn)要恰到好處,不可過于雕琢;而所謂真,是就作品內(nèi)容而言,是要感情真摯,不可虛浮。
    談到這里,就要說一說境界的內(nèi)容?!度碎g詞話》卷上云: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據(jù)此,我們曉得所謂境界是統(tǒng)意與境二者而言的,境界也就是情趣和意象。情趣是屬于情感的,而意象是屬于景物的,因此境界有造境與寫境之分?!度碎g詞話》又說: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細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皩毢熼e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可見,據(jù)王靜安的看法,境界又有大小之分。但我們細讀全書,可以發(fā)現(xiàn)這和他所說的造境、寫境與有我之境、無我之境深相關(guān)聯(lián)。蓋據(jù)康德說,優(yōu)美乃無我之境所表現(xiàn)的形式,往往確定而有限;而壯美乃有我之境因只存于我們的思想之中,不見于實際自然界,因此達于無窮。所以無我之境界較小,而有我之境者境界較大。
    以上就王靜安的觀點,將境界說的要點,作了一個概括的說明,現(xiàn)在談?wù)劰P者個人意見,參考各家說法,評論其得失。
    先說境界說的好處,前人曾推許王靜安為“文學(xué)革命的先驅(qū)者”,此話并無過譽之處,王氏確可當之無愧。其一,與舊有詞話相比,王氏沒有摘句之弊,其論詞又能以哲學(xué)、美學(xué)觀點來分析申論,不落俗套;其二,晚晴詞風(fēng)多主南宋且競相效仿,因襲陳故者甚繁,而開創(chuàng)新意者少,故王靜安轉(zhuǎn)變風(fēng)氣,實在可說是獨具慧眼,雖未免有矯枉過正之處,卻亦能切中時弊,為后來的文學(xué)革命開一先河;其三,王靜安主真切,重自然,此乃千古文學(xué)不易之定理,而王靜安除此之外,尚且要求在真切之余,能夠表現(xiàn)人生,美化人生。他的詞話所以叫做《人間詞話》,都可以曉得他是有意描寫人生的,這點和歷代那些評論詩詞的人,就其對人生的體驗而言,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再說《人間詞話》的一些缺點。蓋《人間詞話》乃王氏早年之作,因此我們實在不必以此來責(zé)備他。不過,就《人間詞話》論《人間詞話》,我暫且歸納了下列幾個缺點:其一,體例為臻完善,編排秩序也沒有系統(tǒng),因而論點錯雜間出,沒有統(tǒng)一感,這恐怕與他采用札記筆記方式的評論有關(guān);其二,有些理論說得不透徹,容易令人發(fā)生誤會,如“隔與不隔”的問題,如“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問題等;其三,太過于自信主觀。譬如他太注重先天的才力而忽視了后天的人力,這是頗為值得商榷的;其四,論詞太偏重文章而忽略聲律。詞由樂府詩演化而來,原來是合律可歌的,張炎謂其先父《瑞鶴仙》詞的“粉蝶兒撲定花心不去,閑了尋香兩翅,”所以要將“撲”改為“守”;《惜花香》詞的“瑣窗深”所以要將“深”改為“幽”,又改為“明”,就是為了要合律的緣故。在講究聲律的詞人來看,詞的音律效果是要重于文字效果的,這點王靜安似乎沒有留意,因而不能對某些詞人——譬如南宋的吳夢窗、王碧山、姜白石、張玉田諸家,予以適當?shù)脑u價。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二
    王觀堂在人間詞話中闡述了他關(guān)于詞的理論,語言往往短小精辟。如“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語皆情語”、“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也”;讀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慢慢細品中由“獨上高樓”而至“人憔悴”,最終達到“驀然回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在閱讀中有了點滴收獲——與觀堂先生一起讀詞,詞之差別與境界豁然開朗。
    “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BR>    真情最為動人。沒有真實情感的賦予,再華麗的辭藻也顯得膚淺虛偽,再精巧的構(gòu)思也顯得空洞無味。境界,原來全在一個“情”字上。寫詞如此,寫詩、散文、小說,不都是如此嗎?文學(xué)如此,做事、為人,不都是如此嗎?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著一顆真心,才能打動別人的真心。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現(xiàn)實二派之所由分。然而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BR>    中國文學(xué)自古就有現(xiàn)實主義的《詩經(jīng)》與浪漫主義的《離騷》?!对娊?jīng)》雖然寫實,卻不覺得其晦澀或枯燥無味;《離騷》雖然想象,也不覺得其怪誕而不可理喻。我們不可能將真正偉大的作品完全歸于哪一派——它們在主體上屬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種風(fēng)格的補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個框架里。誠如王觀堂先生所言,一個詩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寫實家,因為他活于物質(zhì)的世界中,必然心存實物;而只有當他人保存著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掌握文字的靈性。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BR>    有我和無我之境并無高下優(yōu)劣之分,只是為寫詩的心態(tài)和情感所決定。無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寫景得以淡然悠遠;而有我之境便是一個感情豐富的歌者,隨心吟詠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與景交相呼應(yīng)。
    “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優(yōu)劣?!?BR>    同樣,“寫什么”往往決定了境界的大小。然而并非寫大場面、頌大事業(yè)就是境界高人一籌。婉約派們寫來寫去也總是傷春悲秋,相思高樓,依舊是有著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之類的詞之大家。小境界更能寫出點點滴滴的離愁別緒,百轉(zhuǎn)愁腸。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BR>    客觀之詩人必須多閱世,這是必然的;而主觀之詩人無需閱世,只需保留著赤子之心嗎?閱世當然是必不可少的,我想觀堂先生是認為“閱世少”造就了這些浪漫主義的詩人——我以為不然。屈原閱盡世間污濁和不平,性情不是仍然真到了極點嗎?李太白仕途不順,云游天下,閱世少了嗎?李后主身負亡國之痛,從詞中固然可窺見其赤子之心,然閱世大概也是并不少的。閱世是對這個世界的深層理解,是情感和心靈的體驗和碰撞。真正的詩人絕不會回避直面生活的現(xiàn)實,赤子之心也不會在閱世中逐漸消失。
    觀堂先生花了大量的筆墨點評各家之詞,如歐陽修、秦少游、李后主、馮正中……他分析各家特點,具言長處。然而對于張玉田、吳夢窗之輩,又語言犀利,甚至曾有“白石尚有骨,玉田則一乞人耳?!贝搜耘u其詞砌字而淺薄,意竭于模擬;評價白樸,既有《秋夜梧桐雨》的“元曲冠冕”,亦有《天籟詞》粗淺到“不足為稼軒奴隸”。觀堂先生的評價抓住要害,可謂解頤。又提到周濟、劉熙載的觀點:“梅溪詞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周旨蕩而史意貪”,原來詞品連于人品,此二者不可分。
    《人間詞話》,我仍是沒有讀完的。也許,直到某一天我得以熟悉觀堂先生提到的每一詞家,我才可能有一些真正的領(lǐng)悟。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三
    王靜安的《人間詞話》問世以來,一直膾炙人口,他的詞話所標舉的“境界”一詞,文學(xué)評論者多奉為圭臬?!熬辰纭币辉~的提出,蓋欲取代嚴羽的“興趣”,王士禎的“神韻”,王靜安并自負此為“探其本”的發(fā)現(xiàn)。
    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言“氣質(zhì)”,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zhì)、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其實,這里的意境一詞,依舊是滄浪所謂的興趣,阮亭所謂的神韻,只不過說法不同而已。而王氏的境界說,以為詞之有無境界的關(guān)鍵,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論詞者之所謂自然,蓋有二義。如王灼《碧雞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錘煉之自然,他舉《敕勒歌》和《易水歌》為例來說明自然是“變徵換羽于立談間”,是出口成章,揮筆成文的;這和劉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鐘嶸《詩品序》所標舉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fēng),亦惟所見”等說法較為近似,這是一類;另如彭孫遹、王鵬運、況周頤等所主張的自然,而是絢爛之極復(fù)歸平淡的自然。前者主吟詠情性,不待雕飾,故特別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從追琢中來,”所以除了天才,他們還重視學(xué)識,甚至于認為學(xué)識可以彌補天才之不足。而王靜安的境界說,可肯定是屬于前者,是重視天才,主創(chuàng)造而不主因襲的,即“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柔妝束之態(tài),”“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飾之字。”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照此一說,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義之一,并為達到“真”的必備條件。則王靜安以為納蘭詞的好處,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樣,都是閱歷淺而有赤子之心的人。所謂赤子之心,其含義究竟如何?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并沒有明確的界說,但他在《叔本華與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圖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輪也,第一運動也,神圣之自尊也。”如是,王氏所謂的“赤子之心,”似乎是一種純依智力不受意志左右,純依主觀不受客觀影響,純依直觀不雜概念的心理狀態(tài);但就藝術(shù)而言,唯有天才具備此種心態(tài)。具備此種純真無染的赤子之心,則詩人詞人,就能“以自然之眼觀物,”以直觀去領(lǐng)受這個世界,做到妙手造文,能使紛沓之情思,以極自然之表現(xiàn),望之不啻真實之暴露,而修辭的自然,也就成為理所當然,不待追琢錘煉了。
    其實,以上的“自然”一論,在王靜安的境界說中,是就寫作技巧而言,是說表現(xiàn)要恰到好處,不可過于雕琢;而所謂真,是就作品內(nèi)容而言,是要感情真摯,不可虛浮。
    談到這里,就要說一說境界的內(nèi)容?!度碎g詞話》卷上云: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據(jù)此,我們曉得所謂境界是統(tǒng)意與境二者而言的,境界也就是情趣和意象。情趣是屬于情感的,而意象是屬于景物的,因此境界有造境與寫境之分?!度碎g詞話》又說: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凹氂牯~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可見,據(jù)王靜安的看法,境界又有大小之分。但我們細讀全書,可以發(fā)現(xiàn)這和他所說的造境、寫境與有我之境、無我之境深相關(guān)聯(lián)。蓋據(jù)康德說,優(yōu)美乃無我之境所表現(xiàn)的形式,往往確定而有限;而壯美乃有我之境因只存于我們的思想之中,不見于實際自然界,因此達于無窮。所以無我之境界較小,而有我之境者境界較大。
    以上就王靜安的觀點,將境界說的要點,作了一個概括的說明,現(xiàn)在談?wù)劰P者個人意見,參考各家說法,評論其得失。
    先說境界說的好處,前人曾推許王靜安為“文學(xué)革命的先驅(qū)者”,此話并無過譽之處,王氏確可當之無愧。其一,與舊有詞話相比,王氏沒有摘句之弊,其論詞又能以哲學(xué)、美學(xué)觀點來分析申論,不落俗套;其二,晚晴詞風(fēng)多主南宋且競相效仿,因襲陳故者甚繁,而開創(chuàng)新意者少,故王靜安轉(zhuǎn)變風(fēng)氣,實在可說是獨具慧眼,雖未免有矯枉過正之處,卻亦能切中時弊,為后來的文學(xué)革命開一先河;其三,王靜安主真切,重自然,此乃千古文學(xué)不易之定理,而王靜安除此之外,尚且要求在真切之余,能夠表現(xiàn)人生,美化人生。他的詞話所以叫做《人間詞話》,都可以曉得他是有意描寫人生的,這點和歷代那些評論詩詞的人,就其對人生的體驗而言,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再說《人間詞話》的一些缺點。蓋《人間詞話》乃王氏早年之作,因此我們實在不必以此來責(zé)備他。不過,就《人間詞話》論《人間詞話》,我暫且歸納了下列幾個缺點:其一,體例為臻完善,編排秩序也沒有系統(tǒng),因而論點錯雜間出,沒有統(tǒng)一感,這恐怕與他采用札記筆記方式的評論有關(guān);其二,有些理論說得不透徹,容易令人發(fā)生誤會,如“隔與不隔”的問題,如“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問題等;其三,太過于自信主觀。譬如他太注重先天的才力而忽視了后天的人力,這是頗為值得商榷的;其四,論詞太偏重文章而忽略聲律。詞由樂府詩演化而來,原來是合律可歌的,張炎謂其先父《瑞鶴仙》詞的“粉蝶兒撲定花心不去,閑了尋香兩翅,”所以要將“撲”改為“守”;《惜花香》詞的“瑣窗深”所以要將“深”改為“幽”,又改為“明”,就是為了要合律的緣故。在講究聲律的詞人來看,詞的音律效果是要重于文字效果的,這點王靜安似乎沒有留意,因而不能對某些詞人——譬如南宋的吳夢窗、王碧山、姜白石、張玉田諸家,予以適當?shù)脑u價。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四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xué)思想的洗禮之后,對中國舊文學(xué)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過西方哲學(xué)的研究,而《人間詞話》卻寫于他已厭倦西方哲學(xué)而興趣轉(zhuǎn)移于中國舊文學(xué)之際,故其中雖然時時流露出早年所受西方思想之影響,然而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是相似的。
    接觸到《人間詞話》,便不可避免地談?wù)摰健熬辰纭币辉~,王國維先生開篇便將“境界”一詞作為評詞的基準:“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痹诮酉聛?,則是標舉境界說的一些批評理論如“造境”和“寫境”之說、“有我”和“無我”兩種境界的討論等等,后部分為批評的實踐舉例部分。
    作為純粹的詩詞評論,“境界”一詞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地點出了優(yōu)秀詞作所必須具有的特點。境界為詞之根本,而“興趣”、“神韻”乃詞的表象。有了意境,“興趣”“神韻”便自然而然顯現(xiàn)出來。無意境之詞,縱然辭藻華麗,也不過是其外金玉而已。其實對于各種文學(xué)體裁,都是要有境界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這樣才能久遠,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通常認為《人間詩話》是王國維關(guān)于詩詞之學(xué)的著作,這只是說對了一半,可以說,王國維其實是以評詞的方式,在言說著一種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歸結(jié)到“境界”這一詞上來說,境界不僅僅是對于詞、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要求,其實更反映在人生的意義上。
    大多數(shù)人接觸到王國維先生的評詞是從他的“三種境界”開始的':“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在這里,王國維將這三種境界講的似乎很透徹分明,闡述了那些成就大業(yè),有大學(xué)問的人所需奮斗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體現(xiàn)在“獨”和“望盡天涯路”上面,指一個人在孤獨中尋求自己的夢想,意為人生應(yīng)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第二個階段,體現(xiàn)在“為伊消得人憔悴”上,確立目標后,應(yīng)為之付出無悔的努力;第三個階段,體現(xiàn)在“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上,就是說付出了努力,所追求的的目標便會自然的實現(xiàn)。在這里,作者用評詞的方式說明了人生哲學(xué)的道理。在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地方,例如:“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這可以歸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討論;而“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钡恼撌隹梢宰鳛樽陨硇摒B(yǎng)對于處事的影響的論證。
    在《人間詞話》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詞來描述所要表達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間詞話》的理論核心,我想,王國維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詞來描述,是因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動地表達感受,對于內(nèi)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寫的景物而言,沒有比“境界”更好的詞語了,但“境界”在文中到底該做怎樣的解釋,從自己的理解以及在對別人的評價做參考之后,似乎有了一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但終究只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那種朦朧的感覺,可能還是沒有讀懂的緣故吧,不過從葉嘉瑩著的《王國維及其文學(xué)評論》中關(guān)于境界的討論來看,似乎有了一點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認為王國維選擇“境界”一詞來作為他的評詞的特殊用語,是因為這種選擇符合中國文人在用詞時強調(diào)“有出處”的慣例,所以盡管語義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藝術(shù),但也依然為讀者所接受。
    可也許這也正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用詞的魅力,沒有精確的解釋,卻有很廣博的意境,有一種很大氣的味道在里面,這是很值得我們?yōu)橹湴恋摹?BR>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五
    詞,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文化的詮釋,和詩歌一樣,它是我們?nèi)A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奪目的奇葩。喜歡古老的中國文化,更喜愛精美絕倫的詞,因而愛上了《人間詞話》。
    在細雨紛紛的暮春,最愜意的莫過于手捧書卷,憩于窗欞之旁,沏一壺香茗,享受極致的幽雅。好茶美景,名書在懷,實是人生1大樂事!細品《人間詞話》,讓靈魂在古詞中得以沖滌,然后緩緩地,帶著清新的心情,讓蟄伏的心靈重新煥發(fā)活力。
    在《人間詞話》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一種: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境雖過于平直,然登高遠望,無遮無攔,妙在深遠、曠達。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氣象取勝,無大胸襟,大豪氣難以為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是也,讀罷令人神清氣爽,胸襟開闊。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雖有些柔弱,然感觸細膩,凄婉動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性情取勝,無細致的感受,癡迷的情懷難以為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也,讀罷令人柔腸百轉(zhuǎn),纏綿悱惻。
    此二種境界易造,古詩詞中出現(xiàn)也最多,若論造境之難,之高妙當在第3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境之妙在于頓徹,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無宇宙間的大智慧而不可得。或許唯靈性二字可當之。凡含此境之作必為神品。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也。
    造境之種類有三,造境之法卻只有一個真字。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須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具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是的,成功的靈感是一個不速之客,它永遠在不經(jīng)意間光顧,如電光乍現(xiàn)。然而將這句話細細品呷,仿佛又能讀出1種超脫成功的喜悅,透著一絲智慧的禪意。
    忘不了李后主之詞那以血書成的文字。在他的筆下,詞不再是風(fēng)月筆墨,而是生命與亡國之恨的長吟。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詞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為無論順境逆境,他都保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國破家亡,從君主淪為階下囚的命運不但沒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發(fā)純粹,而他的痛苦也愈發(fā)深刻。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份深切的亡國之痛,也許深深觸痛作為前清遺老的王國維先生,在他的內(nèi)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鳴。作為前清遺民,眼看國運日下,世道蒼涼,王國維先生卻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許他也曾感慨稱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也許他也想褪下長袍馬褂,換上盔甲,一如東坡筆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衛(wèi)國。
    在昆明湖畔,王國維先生縱身一躍,帶著一腔的熱血以及滿懷的無奈與憤懣,在年富力強之際早早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嘆息。也許那人心動蕩的民國亂世,無從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顆赤子之心安眠的歸宿。我輕撫書冊,昔人已去,然而這由幾十條短句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聲,在每個愛詞者耳畔輕奏。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六
    《人間詩話》是王國維關(guān)于詩詞之學(xué)的著作,這只是說對了一半,可以說,王國維其實是以評詞的方式,在言說著一種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歸結(jié)到“境界”這一詞上來說,境界不僅僅是對于詞、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要求,其實更反映在人生的意義上。
    大多數(shù)人接觸到王國維先生的評詞是從他的“三種境界”開始的:“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在這里,王國維將這三種境界講的似乎很透徹分明,闡述了那些成就大業(yè),有大學(xué)問的人所需奮斗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體現(xiàn)在“獨”和“望盡天涯路”上面,指一個人在孤獨中尋求自己的夢想,意為人生應(yīng)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第二個階段,體現(xiàn)在“為伊消得人憔悴”上,確立目標后,應(yīng)為之付出無悔的努力;第三個階段,體現(xiàn)在“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上,就是說付出了努力,所追求的的目標便會自然的實現(xiàn)。在這里,作者用評詞的方式說明了人生哲學(xué)的道理。在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地方,例如:“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边@可以歸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討論;而“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钡恼撌隹梢宰鳛樽陨硇摒B(yǎng)對于處事的影響的論證。
    究只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那種朦朧的感覺,可能還是沒有讀懂的緣故吧,不過從葉嘉瑩著的《王國維及其文學(xué)評論》中關(guān)于境界的討論來看,似乎有了一點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認為王國維選擇“境界”一詞來作為他的評詞的特殊用語,是因為這種選擇符合中國文人在用詞時強調(diào)“有出處”的慣例,所以盡管語義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藝術(shù),但也依然為讀者所接受??梢苍S這也正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用詞的魅力,沒有精確的解釋,卻有很廣博的意境,有一種很大氣的味道在里面,這是很值得我們?yōu)橹湴恋摹?BR>    王國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蔽膶W(xué)作品所關(guān)注的始終是人本身,即使是寫景之作,也不能抹去景物背后那雙情感的眼睛。
    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國維理解的“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境界?!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辰缫病!?BR>    王國維所謂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即入門前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第二種是叩門時以苦作舟、以勤未徑、上下求索的執(zhí)著與忍耐。第三種則是功夫到家參透真諦的喜悅與釋然。王國維這段話鞭辟入里,假使晏、歐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嘆服王氏的才情與睿智吧。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七
    《人間詞話》是一部被人們奉為古典文學(xué)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初讀《人間詞話》就讓我沉浸于那精簡卻又華美的語句中,王國維不但將其深厚的美學(xué)功底盡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獨運。
    《人間詞話》以小段形式呈現(xiàn),甚至是只言片語,但其間不斷流露出作者犀利見解的睿智。那些詩文的巨匠所創(chuàng)造的千古絕句與王國維的深刻見解穿過歷史合二為一。那宛若天成時而震撼人心的詩句加之王國維的唯美語句使《人間詞話》散發(fā)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平靜了那些在喧囂塵世中躁動的心靈。讓那些被光明與黑暗折磨的筋疲力盡的人們找到了一處歇腳之地。
    想要全面的了解《人間詞話》就必須了解作者王國維。王國維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一位令人可敬卻又令人無奈的學(xué)士。又是我覺得他和我是如此的親近,有時又是如此的疏遠。王國維作為一個中國古典文化結(jié)束的強音,自然是才高八斗,古文功夫爐火純青的。
    衛(wèi)琪有言王國維是“一個只認死理腦筋不轉(zhuǎn)彎”的人。他執(zhí)著,他才能有資格成為研究國學(xué)和史學(xué)的大師,正如他所言之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的一生剛好經(jīng)歷了清王朝的覆滅。他是個恪守傳統(tǒng),拒絕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也幻想著清王朝能復(fù)辟成功,可惜他的愿望一一破滅。我想王國維如果當年未聽取羅振玉的勸告而未盡棄前學(xué)去研究新學(xué)。王國維也許就會成為一個承載文明啟新時代的大師了。1924年廢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王國維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想自殺被家人嚴密監(jiān)控而未遂。到1927年,北伐進軍華北,北洋軍閥即將崩潰,王國維最后的希望破滅?!敖?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自沉于頤和園昆明湖。
    《人間詞話》傾注著王國維的心血,才情高絕。其中對讀者影響最大以及最成名之段莫過于“古之成大事者,大學(xué)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其實我對這三段話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雖稱不上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但也足以以小見大。
    “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一種境界說的是入門前,心中惶恐不安,不知從何開始。曾記高x虛度光陰之后,各科成績盡是讓人心碎的,高x時幡然醒悟想努力一番考個好成績,然而面對千瘡百孔的學(xué)業(yè)卻不知從何補起。彷徨、痛苦與渴求正如此。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辈粓?zhí)著無以成,王國維正是憑借著這份執(zhí)著與隱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獨一無二的大師地位。而我高一那段暗地里奮斗的.時光,那些狠追尖子生的拼勁才使我能在期末取得好成績。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頓悟,往昔追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在頓悟瞬間得到了完美補償。這種釋懷的感覺尖子生們必然感受到,正如題海戰(zhàn)術(shù)之后,突然靈機一動,看透各種題目中的真諦,然后觸類旁通,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王國維帶著中國最后一個傳統(tǒng)士大夫蒼老而悲涼的背影,在一汪碧藍如玉的湖水中,漸漸地沉沒,消失,永不再現(xiàn)。而我們只需守住對《人間詞話》的青睞,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靜靜的感受那一份無聲的悲喜。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八
    隔與不隔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提出的一對相反的審美概念。
    隔,隔膜,是指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情、景、辭,或是藝術(shù)構(gòu)思,境界物化等,有關(guān)節(jié)不妥貼,不圓潤,給讀者造成隔膜。所謂不隔、與隔相反,詩歌創(chuàng)作完美渾成,詩意濃郁,形象鮮明生動,含意深厚耐人尋味,隔與不隔,既可以對一位詩人而論,又可就具體的詩作或手法而言。
    這一點與大家熟知的王國維先生的讀書三境界說是一脈相承的。王國維先生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BR>    王國維先生認為詞以境界為上,判斷詞的核心標準是境界。
    說老實話,我對詞是一無所知。但是我對王國維先生的境界說頗為認同,從事教育工作也當如此,不能靠技巧,而要靠真心。
    我一直認為,當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主要就是和學(xué)生交往。我也一直和家長說,如果你能夠和孩子正常的、無障礙的交流,那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給我了?,F(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能夠在有學(xué)習(xí)壓力的情況下與學(xué)生正常交往。
    于是乎,出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交往手法。比如,裝。有一個老師在介紹點名經(jīng)驗的時候這樣說。開學(xué)第一天點名,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xué)生姓名不認識,怎么辦呢?直接跳過出,點完以后,然后問,還有哪個同學(xué)沒有點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老師也沒有必要裝的高高在上,應(yīng)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課前應(yīng)該看看花名冊,不認識的查查字典,實在弄錯了,當場承認,也沒有什么。
    還有的老師喜歡哄學(xué)生。說得好聽一點是鼓勵?,F(xiàn)在的班主任,很少去罵學(xué)生,更不要說是打了。原因很簡單,害怕出事。倒不是害怕把孩子打傷出了事,而是害怕學(xué)生舉報,自己出了事情。很明顯,這是一種不真誠的表現(xiàn),也不是從學(xué)生成長的角度來施教的。
    也有的老師喜歡騙。明明學(xué)生考大學(xué)一點希望都沒有,還欺騙學(xué)生說能夠上一本,并且說的信誓旦旦。適當?shù)墓膭钍切枰模侨绻麤]有原則的欺騙就沒有必要了,如其那樣,還不如讓學(xué)生腳踏實地,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能上大學(xué)固然最好,不能上也要考慮未來,是上專科,還是復(fù)讀,要么是走其他的道路。不至于因為一個虛無縹緲的大學(xué)而耽誤了學(xué)生。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十九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xué)思想的洗禮之后,對中國舊文學(xué)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過西方哲學(xué)的研究,而《人間詞話》卻寫于他已厭倦西方哲學(xué)而興趣轉(zhuǎn)移于中國舊文學(xué)之際,故其中雖然時時流露出早年所受西方思想之影響,然而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是相似的。
    接觸到《人間詞話》,便不可避免地談?wù)摰健熬辰纭币辉~,王國維先生開篇便將“境界”一詞作為評詞的基準:“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痹诮酉聛恚瑒t是標舉境界說的一些批評理論如“造境”和“寫境”之說、“有我”和“無我”兩種境界的討論等等,后部分為批評的實踐舉例部分。
    作為純粹的詩詞評論,“境界”一詞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地點出了優(yōu)秀詞作所必須具有的特點。“有我之境”的要點在于“以我觀物”,即從自我感情出發(fā),對客體進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為內(nèi)在感情的表象,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幕”?!盁o我之境”的要點則在于“以物觀物”,強調(diào)客體存在的真實性,主體意識被客體化,如“菜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這也是主觀詩跟客觀詩的區(qū)別所在。古人寫詞,寫有我之境的較多。但對名家高手來說,他們可以得心應(yīng)手的根據(jù)自己的愿望進行選擇運用。例如蘇軾之詞既有“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情景無限”這樣自然優(yōu)美的無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樣壯美的有我之境。境界為詞之根本,而“興趣”、“神韻”乃詞的表象。有了意境,“興趣”“神韻”便自然而然顯現(xiàn)出來。無意境之詞,縱然辭藻華麗,也不過是其外金玉而已。其實對于各種文學(xué)體裁,都是要有境界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這樣才能久遠,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通常認為《人間詩話》是王國維關(guān)于詩詞之學(xué)的著作,這只是說對了一半,可以說,王國維其實是以評詞的方式,在言說著一種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歸結(jié)到“境界”這一詞上來說,境界不僅僅是對于詞、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要求,其實更反映在人生的意義上。
    大多數(shù)人接觸到王國維先生的評詞是從他的“三種境界”開始的:“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在這里,王國維將這三種境界講的似乎很透徹分明,闡述了那些成就大業(yè),有大學(xué)問的人所需奮斗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體現(xiàn)在“獨”和“望盡天涯路”上面,指一個人在孤獨中尋求自己的夢想,意為人生應(yīng)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第二個階段,體現(xiàn)在“為伊消得人憔悴”上,確立目標后,應(yīng)為之付出無悔的努力;第三個階段,體現(xiàn)在“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上,就是說付出了努力,所追求的的目標便會自然的實現(xiàn)。在這里,作者用評詞的方式說明了人生哲學(xué)的道理。在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地方,例如:“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边@可以歸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討論;而“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钡恼撌隹梢宰鳛樽陨硇摒B(yǎng)對于處事的影響的論證。
    究只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那種朦朧的感覺,可能還是沒有讀懂的緣故吧,不過從葉嘉瑩著的《王國維及其文學(xué)評論》中關(guān)于境界的討論來看,似乎有了一點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認為王國維選擇“境界”一詞來作為他的評詞的特殊用語,是因為這種選擇符合中國文人在用詞時強調(diào)“有出處”的慣例,所以盡管語義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藝術(shù),但也依然為讀者所接受??梢苍S這也正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用詞的魅力,沒有精確的解釋,卻有很廣博的意境,有一種很大氣的味道在里面,這是很值得我們?yōu)橹湴恋摹?BR>    王國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蔽膶W(xué)作品所關(guān)注的始終是人本身,即使是寫景之作,也不能抹去景物背后那雙情感的眼睛。
    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國維理解的“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境界?!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王國維所謂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即入門前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第二種是叩門時以苦作舟、以勤未徑、上下求索的執(zhí)著與忍耐。第三種則是功夫到家參透真諦的喜悅與釋然。王國維這段話鞭辟入里,假使晏、歐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嘆服王氏的才情與睿智吧。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篇二十
    書籍簡介:。
    摘抄:。
    1.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關(guān)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xué)及美術(shù)中也,必遺其關(guān)系限制之處。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gòu)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gòu)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缸蛞刮黠L(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副娎飳にО俣龋仡^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4.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風(fēng)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草共憂樂。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xué)批評著作。該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xué)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xué)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shù)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xué),美學(xué)的根據(jù),影響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翻閱《人間詞話》,不難發(fā)現(xiàn)王國維讀了很多書,寫了許多書的評論,也因此《人間詞話》被譽為文學(xué)批評著作,但是我猜測,人間詞話只是王國維先生的讀書筆記而已。他讀一本書,摘抄語句,發(fā)表自己的感想,一開始也許他只是寫給自己看的,但是記錄著記錄著,由于見解獨到,有理有據(jù),就成了一本評論著作。
    由于我的文學(xué)功底的缺失,對本書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則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記得最牢的是書中最有名的一段話: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忘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這段話由三首詩中的三個句子組成,所表達的本意與王國維想表達的意思相去甚遠,但是經(jīng)王先生一組合,表達了他認為的境界,卻也相當合理,可見王國維先生文學(xué)創(chuàng)新的能力很高。而其中所傳達的,對我們也有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意義。
    在我看來,第一境,就是說…………立志,或者說清楚明白自己要怎么走。【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就是說你得知道你現(xiàn)在研習(xí)的這門功課,到了后面到底能學(xué)成什么樣,你得怎樣學(xué)到那樣的程度,對自己攀登的這一條路有著清晰的了解。第二境,就是積累。積累自己的知識,積累格律音韻的發(fā)展歷史和各個時期的理論,積累詩才和典故,積累講故事的竅門橋段和閱歷……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輩子都在這一境晃蕩,修煉到第二境巔峰的人就可被稱作大師矣。第三境,就是頓悟。在一瞬間明白自己這門功課的本質(zhì),將自己所積累的一切知識融會貫通,從此再不被束縛,隨心所欲,自在揮灑,即孔子言:“隨心而不逾矩”是也。所謂的不被束縛,不是說可以亂來,而是說徹底梳理建立完自己的理論體系后,一切逾距的行為根本不會在身上出現(xiàn)。那些不對的東西自然會覺得丑陋,而絕不會出現(xiàn)。
    書中這樣說道:“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胸襟而學(xué)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的確,蘇東坡和辛棄疾的詞能夠達到如此高的成就,并不僅僅是展現(xiàn)出的詞那樣簡單。能夠?qū)懗鲞@樣的詞,除了有運用文字的功力,還有他們淵博的學(xué)識和寬廣的胸襟。想要達到如此成就的人,若只是去效仿他們作出的詞,而沒有去積累知識拓展視野的話,那果真是東施效顰,不能達到目的。問題也就會變得更加復(fù)雜倘若我們腳踏實地的來完成自己的學(xué)習(xí)過程,其對我們的回報我相信不僅僅完成的喜悅。更多的可能是成就感!
    書中說“詞之忠實,不獨對人事宜然。即對一草一木,亦須有忠實之意,否則所謂游詞也”?!爸覍崱庇兄液窭蠈?、忠誠實在之意。對人事的忠誠態(tài)度,這一直是我們強調(diào)的。忠于他人,不瞞騙,不欺詐,這是最基本的做人準則,也是大家從小就了解的。然而,對草木這些沒有人事互動的自然景物,要本著如此的忠實態(tài)度,的確還沒有太重視。聽過很多人的寫作過程,大家都比較習(xí)慣于借景抒情?;蛟S,當大家增加對萬物自然本色的重視,堅持尊重自然的情境,以本色為上,再加以自己情感的文字,兩者相融,一定會有更多令人稱贊的作品出現(xiàn)。一草一木的原有本色,有不一樣的光彩。同時,忠實于自然,也要忠實于人事,忠誠得對待他人,這是一直不能撇下的做人準則,對人對物對文,“忠實”二字不可拋。
    如今走入大學(xué),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告誡我們要懂得為人處世,這不是教我們處心積慮,而是讓我們明白人與人交往有必須堅持的準則和不能碰觸的原則。所以如今讀完《人間詞話》,看到王國維先生對詞話的評判,就自然聯(lián)系到了人事這一面。其實對詩詞的要求,何不就是對詩人詞人的要求呢?詩人詞人對作品的態(tài)度,又怎不能體現(xiàn)出他們對萬事處理的心態(tài)呢?對萬事的處理又怎會不包含對人事的處理呢?也就是順著這條思路,我便有了這些感想?;蛟S我的讀書感想并不是大部分讀者的感受,但“一百個讀者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同一本書在不同的人心中會與作者產(chǎn)生不同的“共鳴”,而我的反應(yīng)就是這些文字。寫詩作詞是一門高深的學(xué)問,為人處世也不是一門淺顯的學(xué)科。我認為,在我們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學(xué)習(xí)過程里,也就摻雜著對人事的看法和體悟。學(xué)好學(xué)校里的課程,不僅可以增長學(xué)識,加深內(nèi)涵,寬廣胸襟,也可以將我們塑造成一個個“有情有義”“有人情味”的人。對一個社會人而言,這是多么基本的標準,然而如今這樣的人已十分珍貴。我們是小文人,更是社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