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處處有科學范文(18篇)

字號:

    總結(jié)是我們進步的動力,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盡早改正錯誤。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是每個人追求內(nèi)心平靜的課題。以下是一些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靠誰來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20世紀人們終于找到了那個支點,那就是科學技術(shù)。
    科學來自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伽利略為了證明自由落體定律,把一個木球和一個同樣大小的鐵球從比薩斜塔上扔下,接果兩球是同時著地了,于是反駁了亞里士多德認為重者先落的理論。牛頓在一個炎熱的下午躺在蘋果樹下考慮行星運動的規(guī)律,一個熟透了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把他給打中了,使他茅塞頓開,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的定律。瓦特有祖母家度假,偶然發(fā)現(xiàn)了燒水壺的壺蓋被沸騰的開水掀動了,于是他發(fā)明了蒸氣機。
    我也有一個小發(fā)現(xiàn),有一次我在家喝奶茶時不小心碰倒了奶茶,奶茶倒了我一身,心想:“還好媽媽不在家,要不然我就要挨罵了,自己把衣服洗干凈”。于是我把衣服脫下來放進水里衣服沉了下去,當我放好洗衣粉后,衣服又漂在水面上。我感到很新奇就打了一盆清水,并拿來一張紙幣放了進去,不一會兒就沉進水里,我又放了些洗衣粉,一會兒紙幣又漂了上來,這可真有意思。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二
    一次科學課上,有同學問我電真的危險嗎?我當時覺得很奇怪,詳細詢問下得知這位同學在看電視節(jié)目時,看到一個人拿著一個燈泡,在220伏電壓的作用下,燈泡亮了,而人卻沒有被電倒,而且后來主持人讓20多個人手拉著手,然后把220伏的電壓作用在這些人身上,這些人也毫發(fā)無傷。因為同學們一直都被告知電很危險,不能亂摸亂碰,所以這位同學覺得很不可思議。
    在下一次科學課上,我就用實驗為同學們做出了解答。我先是將一個燈泡和一個電阻并聯(lián)在一個220伏電壓上,然后用萬用電表檢測出絕大部分的電流通過了燈泡,而通過電阻的只有幾毫安而已。我告訴大家,燈泡的電阻非常小,而另一個電阻卻很大,有1萬5千歐左右,這相當于一個短路電路,所以才會出現(xiàn)上面的情況。而人的電阻在干燥的情況下,絕對遠遠高于1萬5千歐,而50毫安以下的電流對人來講是安全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是安全的。
    20多個人手拉手就相當于一個串聯(lián)電路,20多人分擔了220伏的電壓,每個人身上的電壓都低于36伏,所以人是安全的。
    不少學生在學習串聯(lián)電路或并聯(lián)電路時,只知道在紙上劃來劃去,卻沒有和實踐聯(lián)系起來。過多宣傳電的危險性,而沒有看到它在特定環(huán)境下安全性的一面,給學生造成心理恐慌,這也是一種不夠?qū)嵤虑笫堑目茖W態(tài)度。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三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現(xiàn)在我才明白它真正的含義。
    小時候,在語文書和課外書上無數(shù)次談到大雁南飛時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可一次也沒有見過真實的場景。在秋天里,大雁真的會像書上說的,排成那樣的形狀去南方?春天又排成同樣的形狀回北方?我對書上寫的有些懷疑了。
    又要執(zhí)勤了,我站在操場上,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做操的同學們,還幫他們數(shù)節(jié)拍,以此消磨時光,讓自己不至于太無聊?!耙粋€‘人’從天上飛過?!绷衷娬Z喃喃地說。我抬頭一望,天空中萬里無云,一個黑色的“人”正在天空中飛翔。我生怕自己看不清楚,還揉了揉眼睛。啊,哪是一個人,分明是個雁群。它們排成“人”字的模樣,在天空上往南方飛去。我再也顧不上執(zhí)勤了,眼睛一直跟隨著雁群。只見小小的“人”字一會兒拂過綠樹;一會兒降下來低低地和我們打招呼;一會兒在藍天上翱翔。
    為什么大雁一定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呢?在觀賞的同時,我腦子里突然調(diào)出一個問題。我正在想,突然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之處,每只大雁扇動翅膀的頻率很低,并且它們差不多同時扇動翅膀,就像有人在喊口號一樣,叫它們向上,它們就一同向上;叫它們向下,它們就一同向下,每次都不會有人慢一拍或快一拍。這個發(fā)現(xiàn)有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來到思考世界里:領頭的大雁受到的阻力會更多,而后面的大雁受到的阻力會更小。??!原來它們排成“人”字形是為了減少阻力呀!望著天空中小小的“人”字飛過,我茅塞頓開。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可能成為下一個牛頓!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四
    周末,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這是我上網(wǎng)搜到的一個實驗。我讓妹妹和我一起做。我從廚房拿了一杯清水,一包食鹽,拿了一個新鮮的雞蛋,把雞蛋放進清水杯中,雞蛋馬上沉到杯底。
    我問妹妹:“你覺得雞蛋能浮起來嗎?”
    她說:“怎么可能?”
    “你好好看著!”我一本正經(jīng)的說。
    我往裝雞蛋的水杯中慢慢的撒鹽,一直撒鹽,過了一會,雞蛋漸漸浮上來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鄰居家的小伙伴都跑過來看,他們嘰嘰喳喳的議論著。雞蛋還在慢慢的往上浮,小伙伴們情不自禁的拍手起來,太神奇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開始雞蛋沉杯底,因為雞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所以雞蛋沉底;后來水里加鹽,清水變鹽水,鹽水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所以雞蛋就浮起來了。所以為什么我們游泳的時候,感覺海水浮力大于江水,不容易下沉是一樣的道理。
    ??!原來生活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身邊有意義的事。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五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科學是人類唯一的依靠。是它帶動著地球上,億萬人民前進,邁向了富強。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生活處處皆科學。
    21世紀是一個日新月異、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茖W技術(shù)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深刻地影響著社會政治、經(jīng)濟、法律、教育等方方面面,科學技術(shù)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隨著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與一體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國家重視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體現(xiàn)在科學技術(shù)方面的也越來越多,科學技術(shù)是生產(chǎn)力,而且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要求我們要想國富民強必須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重視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要發(fā)展科技必須有相應的人才。現(xiàn)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更直接地體現(xiàn)了科學技術(shù)上的競爭,這歸根結(jié)底是人才上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堅持貫徹實施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正如鄧小平所言“經(jīng)濟發(fā)展快必須靠科技和教育”。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安康。
    科學技術(shù)真正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shù)帶來的快捷與方便的同時,更應當記住那些有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科學精神和方法。他們在科學研究中孜孜不息、鍥而不舍、務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更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后繼者們。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社會。社會需要的是掌握多種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聯(lián)系實際,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更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以適應未來的需要。聯(lián)系我個人實際而言,更要抓緊時間多學一些科學知識,同時要抓住一切機遇。個人努力至關(guān)重要,然而機遇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在迎接挑戰(zhàn)的`同時,還要抓住機遇。
    科學在心中,創(chuàng)新在手中。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的思想和智慧都是獨一無二的。大家在平時的牛活中,應時刻保持科技意識,積極投入到日常的科技活動中,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尋找身邊的科學,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斷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樹立科學理想,掌握科學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讓我們的生活處處皆科學!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六
    地球是有地心引力的,所有的水都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但是,我從一本科學書里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玻璃杯,竟然可以把臉盆里的水從下往上吸。真的是那樣子嗎?難道是杯子把水吸上來的嗎?我決定做一次實驗,按照書里的方法,準備了一支蠟燭、一個玻璃杯、一盒火柴和一個臉盆。
    我先把蠟燭點燃,把它放在臉盆上方傾斜。只見蠟油滴在了臉盆里,我馬上把蠟燭固定在蠟油上,隨后把兩個杯子的水倒進盆里,用玻璃杯把蠟燭罩住。我仔細地盯著火苗,心里數(shù)著數(shù)。大概16、17秒之后,火苗越來越弱,直至完全熄滅。只見,外面的水越來越少,而玻璃杯里的水卻越聚越多,超過了外面水面的高度。玻璃杯真的把水從下往上吸了呀!我不禁一想:臉盆里的水如果多一些的話,吸上的水會不會也多一些呢?于是,我用記號筆在玻璃杯里水面相應的地方做了個記號,開始第二次試驗。
    帶著這個問題,我把臉盆的水倒出了許多,開始做第三次實驗?;鹈鐪绲糁?,杯子外面的水也慢慢減少,只聽“哧哧哧……”杯沿開始冒泡泡。一會兒,沒了動靜,外面滴水不漏,一干二凈。我去拿杯子時,臉盆居然與杯子吸在一起,也跟著上來了。
    為什么臉盆里的水會向玻璃杯里涌?為什么水足夠多時,玻璃杯吸入后的總水量一樣?為什么水少時,玻璃杯會把臉盆吸起來?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相關(guān)書籍,咨詢百度。
    原來,空氣是混合物,它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氧氣能夠幫助蠟燭燃燒,等到杯子里的氧氣用完,蠟燭就會熄滅。這時,玻璃杯里的氣壓比外面的氣壓低,外面的水就要流到玻璃杯里,等玻璃杯里、外氣壓平衡時,水就不再上升。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大腦去思考,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七
    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生活處處有科學隨筆,希望您喜歡!
    一天中午,我回家看到爸爸在炒菜,于是到旁邊觀看。突然鍋著火了,下的我驚慌失措,“爸爸,不得了了,快澆水,快澆水!”爸爸不慌不忙,拿起鍋蓋朝鍋上一罩,不一會兒,火熄滅了。我莫名其妙,好奇地問:“這是怎么回事?火怎么滅了?”爸爸笑著解釋道:“鍋蓋蓋上就隔絕了空氣,火得不到氧氣,就自動熄滅了?!薄芭?,原來是這么回事,真神奇呀?!?BR>    今年春天,媽媽帶了幾只蠶寶寶回家,我喜出望外,激動地說:“太棒了,我還是第一次養(yǎng)蠶,一定要把它們養(yǎng)得白白胖胖的?!蔽矣煤凶咏o它們安置了個家。媽媽天天帶桑葉回家。蠶寶寶在我的精心喂養(yǎng)下長的一天比一天胖,一天比一天大。有一天,我照樣換桑葉,忽然發(fā)現(xiàn)里面的桑葉只被蠶吃了一點點,再看看,蠶好象也不動了。咦?怎么回事?我奇怪地拿了一只蠶左看看,右看看,沒有看出什么原因來,又把它放進了盒子里。第二天早晨,我起床一看,其它蠶都活潑亂跳的,大口大口的吃著桑葉,旁邊還蛻了一層薄薄的皮,而我拿過的那只蠶卻發(fā)黑了。我疑惑地問爸爸:“爸爸,蠶發(fā)黑了,是什么緣故呢?”爸爸過來一看,說:“死了,你有沒有碰過它?”“昨天碰過。”“蠶蛻皮的時候是用一根絲來固定身體,這樣才能順利蛻皮,你一碰,絲斷了,它就沒有辦法蛻皮了。”
    哦,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用心觀察,生活就會更美好!
    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有,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便利,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樂趣。
    夏天的一次,我放學回家,在路上買了包香蕉味的口香糖,我從中抽出一個塞到嘴里嚼了起來,立刻甜甜的味道充滿了整個口腔。不過,甜味很快就消失了。我就開始吹泡泡,邊走邊吹,邊吹邊玩。誰知,一不小心口香糖從口里掉了出來,正好粘在了我美麗的裙子上,我使勁地拽啊摳啊,可怎么也弄不掉。到了家里,我告訴了媽媽,媽媽微笑著對我說:“沒關(guān)系,有辦法的?!眿寢尵蛷谋淅锬贸鲆桓媳?,我很奇怪,媽媽拿冰棍干什么,只見媽媽把老冰棍壓覆在口香糖的上方,停了一會,摸一摸,口香糖已完全變硬,最后用手輕輕一揭就掉了,再用刷子一刷,立刻變得和以前一樣干凈。原來,口香糖就這樣被輕而易舉的清除了,真是太好了。媽媽告訴我:“這是利用熱脹冷縮的科學道理,口香糖遇熱就變得很粘,遇冷它就收縮在一起變硬,這樣清除起來就方便了?!迸?,看來,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真得很有用。
    記得還有一次,我在家里玩乒乓球,一不小心腳踩在了上面,乒乓球立刻扁了,再玩時,它已經(jīng)彈不起來了,怎么辦?那就干脆扔了吧。爸爸見了,說:“來,我教你一個方法,保證乒乓球復原?!卑职纸o我講了方法,我半信半疑。但我還是照著爸爸的方法去嘗試,我把乒乓球放在倒入滾燙開水的盆里,兩眼緊盯著,很快,就聽見“滋——滋”的聲音,只見扁的地方慢慢鼓了起來,哇,太神奇了,球又成圓的了,拿出一試,又可以彈跳自如了。我就問爸爸這是為什么,爸爸說你自己去尋找答案吧,我就打開電腦一查,原來這也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來解決的。因為乒乓球放在開水里,里面的空氣就會受熱膨脹,于是凹進去的地方就鼓起來了。
    哦,原來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以后我一定要多學科學知識。這樣,在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用科學知識來解決了。
    “啊,這么小的事會有難度?真是太可笑啦?!蔽医拥嚼蠇屪屛抑箅u蛋這個任務后,輕松地說道。
    “你可別小看了這個任務?!崩蠇尮首魃衩氐卣f道,“這個任務可是包含了許多科學道理哦。”“好了好了。”我立刻跑到廚房中,拿出三個雞蛋開始清洗。接下來,就該往鍋中盛水了?!班?,水要放到將要淹沒雞蛋為止,這樣子才不多不少。這也是一個科學啊?!蔽倚闹邪迪?,順手打開水龍頭接水。約摸著差不多了,我也就要開始我的煮雞蛋歷程了。因為有過做菜的經(jīng)驗,我可謂是輕車熟路,打開天燃氣管道閥門開關(guān)和排氣扇,我就在一旁等著了。
    “真是簡單啊。”我一邊不屑地想著,一邊點火一邊將雞蛋放入鍋中。水慢慢加熱,而雞蛋則乖乖的在鍋底躺著,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一個。
    成語。
    ——溫水煮青蛙。一分鐘,兩分鐘……水終于沸騰了,看著滾滾的開水,我覺得這次煮雞蛋肯定要完美的結(jié)束了。這時候,老媽突然走了進來微笑著說:“要節(jié)省資源哦?!痹捯魟偮?,老媽就把火給關(guān)了。
    “老媽,為什么要關(guān)火啊?”我奇怪地問道?!斑@是利用水的余熱將雞蛋加熱熟。這樣子的話不是節(jié)省資源么。”老媽一臉得意地說道。“哦,這就是生活中的科學啊,可真神奇?!蔽易匝宰哉Z道。終于,雞蛋寶寶們都閃亮出鍋了。于是我就開始剝皮。
    結(jié)果,麻煩的事情到了。這雞蛋皮死死地抓住了雞蛋,好像不愿意離開。我若是使勁剝,便會連同蛋清一起脫落?!安皇前?,我就不信這就能難倒我!”我給自己鼓氣,然后就繼續(xù)開始了我的“剝皮歷程”。我急得如同得知師傅被妖怪抓走的悟空,抓耳撓腮,可就是不能完整的將蛋殼剝下來。沒辦法,我只好開始開動腦筋:“都說熱脹冷縮,現(xiàn)在雞蛋的溫度非常高,或許冰凍一下會更好剝?!?BR>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我順手將雞蛋丟入一碗冷水中。一分鐘后,估計雞蛋寶寶在里面也泡夠了,我就將它撈了上來。果然,現(xiàn)在再剝皮就輕松多了??粗粔K塊蛋殼在空中飄舞著進入垃圾桶,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不一會兒,三個雞蛋就上桌了,看著光滑晶瑩的熟雞蛋,輕咬一口,真是滿嘴留香。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就連最簡單的事情煮雞蛋,只要你用心去琢磨,就能做得很完美呢。
    對我們而言,生活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可是最近的一次小小發(fā)現(xiàn)讓我知道了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存在呢。
    前幾天,為了方便做早餐,媽媽買回一臺多功能煮蛋器,我對此物的“多功能”十分感興趣,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具體操作了。
    我從冰箱里拿出兩個雞蛋,洗干凈后輕輕放在煮蛋器的托盤上,再扣上蓋子,按下一鍵,單等著“大功告成”。
    突然,“嗵”的一聲響,我急忙跑過去看,“咦?雞蛋爆了!”我拿起煮蛋器的說明書仔細看起來。
    熱脹冷縮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吧。雞蛋加熱后,殼內(nèi)的蛋液會膨脹。隨著膨脹的加劇,熱蒸汽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排氣孔,蛋殼就受不住壓力,這個“裝置”就會自然形成一次小小的爆炸了。
    就這樣,雖然我?guī)捉?jīng)周折才學會了正確使用煮蛋器,但自此我知道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也知道了只有擁有科學的頭腦,才能成為生活能手的硬道理。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飲食中有科學,運動中有科學,就連穿衣、吃飯和睡覺都有科學。下面告訴大家一件我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吧!
    每天晚上睡覺前,相信大家都會洗腳吧!在洗腳中也有科學哦!
    以前,我家用來洗腳的水都很熱很熱,媽媽說:用熱水洗腳對身體有好處,還有助睡眠。我并不在意這一點,洗完腳以后,我們躺在床上并不能馬上睡著,但都沒有想到是洗腳水的原因。
    星期五中午,我照例打開電視,選到“湖南衛(wèi)視”,正好播放的是“百科全書”,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正好講到了洗腳的問題,專家解釋說:洗腳的水不能過熱,以40度左右為宜,這是因為一: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使人體內(nèi)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這樣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二:水溫太高也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zhì)層干燥甚至皸裂;三、水溫太高會刺激神經(jīng),反而影響睡眠……我大吃一驚,趕忙告訴了媽媽,媽媽也很驚訝,決定實驗一次。到了晚上,我們用溫熱一點的水泡腳后睡覺,哇塞!好棒啊!果然和用熱水燙腳的感覺不同,我不會再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了,原來這洗腳水里也有學問啊!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遵循科學規(guī)律辦事,就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我在一次看電視時,無心看到了人在走路時一般會出現(xiàn)左傾現(xiàn)象,這是真的嗎?我的心中接二連三地出了一大推不解的問號,在強烈好奇心的追問下,我終于忍不住了,開始了第一個小實驗。
    我走到一個墻角下,又后退了幾步,在確定了是直線之后,我閉上了眼睛,小心地走了起來,只聽“咚!”的一聲,我被驚得一睜眼,見自己撞在了墻角偏左邊的位置。真奇怪!我怎么會走偏呢?我有一點不解,但又不服。在再三的考慮下,我打算再來走一次。于是,我又后退了一段,又閉上了眼睛。這一次,我可警覺了一點,可不想再撞到了墻上了。大約快到了,我睜開了眼睛,啊!奇怪了,這不可能是巧合!
    真的會有“左傾現(xiàn)象”嗎?我在書攤里扒來扒去,終于在《十萬個為什么》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這叫生理上的“左傾現(xiàn)象”。書上說,一般人使用右腿比左腿多。所以右腿比左腿發(fā)達,這樣子右腿比左腿邁出的步子大。如果缺乏眼睛和大腦控制,人就會不知不覺地聽憑兩腳邁步,于是就發(fā)生了生理上的“左傾現(xiàn)象”。如果行走的路線長,就會使自己行走時變成了兜圈子。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八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處處有科學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句名言說得好:“問號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鄙钪刑幪幱锌茖W,它們總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知識與收獲。
    有段時間,我家養(yǎng)了幾條觀賞的小魚。它們充滿活力、儀態(tài)萬千。五彩斑斕的尾巴輕輕地搖曳,宛若一個個楚楚動人的仙子。
    一天,晚飯后,我又在觀察著魚缸里可愛的小魚。只見這些小魚正在自由自在地嬉鬧著。突然,我發(fā)現(xiàn)了一條“不合群”的小家伙:它靜靜地沉在水底,瞪著一雙大大的眼睛,一動不動,只有鰓蓋在輕輕地一張一合。奇怪,這小東西,為什么不和其他小伙伴玩耍呢?不開心?還是生病了?我輕輕地敲了幾下魚缸。它無動于衷,也許它絲毫沒有察覺到。我又敲了幾下,它還是沒有反應。
    這下我可急了,這小家伙到底怎么了?我迫不及待地去請教爸爸。爸爸走過來端詳了一陣,突然望著一臉焦急的我哈哈大笑,真是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爸爸一本正經(jīng)地對我說道:“這條小魚在睡覺哩。”“???可是它明明睜著眼睛??!”我臉上寫了個大大的問號。爸爸向我解釋道:“魚之所以總睜著眼睡覺,是因為它沒有眼皮,根本閉不上眼睛!如果不進行長時間的觀察,要想判斷魚兒是否在睡覺,還很不容易呢?!甭犃税职值脑挘胰玑屩刎?,心里那份擔心也終于落了地。唉,看來我所知道的科學知識還不夠多??!
    你看,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的影子。以后,我要多看書,多留意生活,多了解科學知識,用科學的方法做事,讓生活更加美好。
    人們認為科學一定是重要的,偉大的,可是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也能發(fā)現(xiàn)科學的存在。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在去菜市場的路上,看見了一棵棵松柏昂首挺胸,碧綠的葉子隨風飄蕩,如同一個個高大的巨人保衛(wèi)著祖國。我想:春天的松柏真茂盛,不知道冬天它的命運會怎樣。
    不知不覺,冬天來到了,我又一次走到了這條路上。我朝兩邊望了望,咦?現(xiàn)在可是北風呼嘯的冬天,松柏怎會還是碧綠碧綠的呢?一個疑問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我的好奇心立馬被激發(fā)出來了。
    回到家,我立刻打開了我的“好幫手”兼“好老師”————《十萬個為什么》查了起來,哦!
    因為松柏的葉子是針狀的,從葉子上跑不掉多少水份。而且,松柏葉子的表面還涂有一層像蠟一樣的東西保護著樹葉。在寒冷干燥的冬天,碧綠的松柏既不怕寒冷,樹內(nèi)的水份又比較充足,所以松柏在冬天也是碧綠的。
    答案原來是這樣,在我心中的問號也抹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其實,生活處處有科學,只要你細心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一個又一個的科學謎底就會為你揭開。
    那天,我從冰柜里拿出幾塊冰,想要把它們放到飲料里。
    一不小心,我的手肘把鹽罐打翻了,灑出來的鹽沾到了剛拿出來的冰塊上?!鞍?,真討厭!”正當我皺著眉頭清理灑出的鹽時,突然發(fā)現(xiàn)其中一塊粘上鹽的冰竟然已經(jīng)融化成一攤水了!我又好奇地看著其他幾塊冰:它們才只融化了一點點。即使是炎熱的夏日,在屋里時,冰也不會化得那么快呀?兩相比較,我開始猜測:冰的融化會不會跟鹽有關(guān)呢?我又在另一塊冰上撒了點鹽。不出所料,那塊冰很快就融解了。
    這肯定有科學原理!而不是巧合。我這么想著,翻開家里的一本《百科全書》,上面的解釋印證了我的假設:的確,由于食鹽分子可以阻止冰晶體的形成,因而食鹽可以加速冰融化的進程,可以讓撒了鹽的冰很快融化成水。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也被這一原理吸引住了,打開電腦嘗試獲取更多知識。
    除了在書上所看到的內(nèi)容,我還了解到:當水中含鹽時,需要比0℃更低的溫度才能凝固,這也是海水在0℃以下不結(jié)冰的原因,這種現(xiàn)象叫“凝點降低”。地球兩極附近的海域有很多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之所以它們可以凝結(jié)成冰,是因為其中的水只含有很少量的鹽,也就相當于是由淡水凝結(jié)而成的'。因此,兩極的冰山才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儲存庫呢!
    真是生活處處有科學啊!因為我的一個小失誤,反而了解到了一個重要的科學原理。我相信,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勇于探索,總會收獲良多!
    在周末的一天,我在家里翻找東西。終于,在一個箱子的最底層發(fā)現(xiàn)了我想要的東西,原來是一個乒乓球和兩個乒乓球拍。其實我準備想回弟弟一起去打球。
    可是乒乓球拍完好無損,但是乒乓球已經(jīng)被壓的深凹下去了,看到這個球我心灰意冷,原本想和弟弟去打球的心情也淡化了不少,于是隨手一扔就不管它了。我松開手時,看著半鼓起的乒乓球,不禁想起了之前老師在科學課上所講的熱脹冷縮的原理,我的好奇心大起。于是實驗開始了。
    我先準備一盆熱水,燙極了,心想:“這溫度夠了吧?”。然后把扁了的乒乓球放進熱水里,過了一小會兒,乒乓球居然鼓了起來!我把乒乓球從水中撈出來之后往地上一扔。竟然還能活蹦亂跳,跟新的一樣!
    這是為什么呢?我查了查百度,上面寫著原因:因為球內(nèi)的空氣遇熱就會膨脹,像是一只無形的大手把扁的地方給“支撐”起來??諝庥隼渚蜁Y(jié),凝結(jié)之后就會稍微變小,物體也會隨著變小。說明又舉了一個例子,說:熱脹冷縮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可不光是讓乒乓球變鼓、變小而已,如果一熱一冷結(jié)合還有大威力呢!比如有人被困在一個被大石頭封住的山洞里出不去,他只要先用火把石頭燒得很熱,再冷水澆到石頭上,石頭就會自動裂開,反復幾次,石頭就徹底粉碎了。
    看完之后我不禁感嘆道:“大自然真是神奇?zhèn)ゴ蟀。 ?BR>    喂錯飼料。
    我把魚放在一個大盆子里,每天都按時喂小魚我最愛吃的零食??蓻]幾天,幾只魚都“魚仰肚翻”了。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于是,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原來是喂錯飼料了,于是我立馬把魚的“伙食”換成了專用魚食,從此,魚就再沒有“吃”死了。
    不勤換水。
    給魚換了“伙食”后,還是有幾只魚肚皮朝上——上西天了。這又是為什么呢?我想啊想,腦汁被絞光了,也沒想出來。我又觀察了盆子,盆子里除了多了一些魚的排泄物以外,沒有什么特別的。沒辦法,我只好用老方法——上網(wǎng)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魚的排泄物能污染水,對魚的身體有危害。而且不經(jīng)常換水,水中會聚集許多臟東西和有害物質(zhì),對魚的健康也有損害。我恍然大悟:噢,原來還要換水啊。于是,我只要沒事,就給魚換水,這樣魚的健康狀況就好多了。
    雖然這次養(yǎng)魚,魚“光榮犧牲”了一大半,但這讓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了科學,科學離不開生活。讓我們一起運用科學,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昨天下午,驕陽似火,天氣異常悶熱。媽媽見我煩躁不安,關(guān)切地說:“你用濕毛巾擦擦身子就涼快了?!蔽艺罩隽?,真的,身上涼快多了,腦子也清醒了。我轉(zhuǎn)身問爸爸:“這是為什么?”爸爸神秘地說:“你不知道吧!我做個實驗你就明白了?!?BR>    爸爸端來一盆涼水,從墻上取下溫度計。爸爸問:“溫度計現(xiàn)在多少度?”我立刻回答:“37℃”爸爸把溫度計放入水中,只見水銀柱緩緩下降。爸爸又問:“如果把溫度計從水中拿出,水銀柱會有什么變化?”“當然上升,盆外熱嘛。”我脫口而出。爸爸笑了笑,沒說什么,只是從水中取出溫度計,讓我仔細觀察。我聚精會神地盯著水銀柱,可是出乎意料,溫度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又過了一會兒,水銀柱才開始回升。
    我大惑不解。爸爸啟發(fā)我說:“溫度計從水中取出后,表而帶有什么?”“小水珠?!薄斑@些小水珠后來怎樣了?”“蒸發(fā)了?!卑职诌M一步追問:“蒸發(fā)時需要吸收什么?”“液體蒸發(fā)需要吸收熱量?!卑职钟謫枺骸澳悄阏f說為什么取出溫度計,溫度先下降呢?”我這才恍然大悟,胸有成竹地回答:“溫度計表面的水蒸發(fā),吸收了溫度計的熱量,所以水銀柱先要下降。噢!濕毛巾擦身,身上有水,水蒸發(fā)吸收了身上的熱量,所以感覺涼快。”爸爸滿意地笑了。
    家里養(yǎng)起了一盆花,擺在窗邊,顯得十分雅致和清靜。從比以后我便有了每天澆花的習慣,這天,我拿著水壺走到花盆跟前,剛要澆水,登時慌了神,怎么啦?原來,在土上面有一層煙草灰。
    我一看這些灰,心里就明白了幾分,哼,準時爺爺抽煙時糊涂的把花盆當成了煙缸,“壞爺爺,想把我的寶貝花給害死,沒門!我這就找你算賬!”我心里暗暗想道。
    我轉(zhuǎn)過身走向客廳沙發(fā)上看報紙的爺爺,氣運丹田,扯開嗓門大聲嚷著:“爺爺!”爺爺顯然嚇了一跳,手中的報紙抖了一下,一臉怒氣的看著我,我說:“爺爺,花盆上的煙灰是你弄的?干嘛把香煙灰撒在上面?”爺爺聽后,先是一愣,然后又哈哈大笑起來??吹綘敔斶@一舉動,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適應的努了努嘴說“|怎么啦?”爺爺止住笑,說:“放心,我可沒有還你的寶貝花,這些煙灰可是對花有好處的。”我半信半疑的轉(zhuǎn)身走了,心里不斷向自己提問:“煙灰這個壞東西對我的寶貝花能有什么好處?”
    對于好奇心非常大的我,有了這個懸念,心里當然是癢癢的“我一定要知道原因!”下定這個決心后,我邊打開電腦搜索,一段字圓了我的好奇心“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氮、磷、鉀等元素。而煙灰里的草木灰里含的鉀元素特別多,鉀能幫助植物長得更加粗壯?!彼誀敔敳皇窃诤ξ业幕?。
    “噢——”我知道了,生活中無論干什么都離不開科學。這天冤枉了爺爺,我心里感到深深的自責和羞愧。原來科學是這么的普遍,生活處處有科學,我要學好科學不然以后就會成為一個許多東西都不知,許多東西都不懂的“科盲”了。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靠誰來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移動地球”。20世紀人們終于找到了那個支點,那就是科學技術(shù)。
    科學來自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伽利略為了證明自由落體定律,把一個木球和一個同樣大小的鐵球從比薩斜塔上扔下,接果兩球是同時著地了,于是反駁了亞里士多德認為重者先落的理論。牛頓在一個炎熱的下午躺在蘋果樹下考慮行星運動的規(guī)律,一個熟透了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把他給打中了,使他茅塞頓開,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的定律。瓦特有祖母家度假,偶然發(fā)現(xiàn)了燒水壺的壺蓋被沸騰的開水掀動了,于是他發(fā)明了蒸氣機。
    我也有一個小發(fā)現(xiàn),有一次我在家喝奶茶時不小心碰倒了奶茶,奶茶倒了我一身,心想:“還好媽媽不在家,要不然我就要挨罵了,自己把衣服洗干凈”。于是我把衣服脫下來放進水里衣服沉了下去,當我放好洗衣粉后,衣服又漂在水面上。我感到很新奇就打了一盆清水,并拿來一張紙幣放了進去,不一會兒就沉進水里,我又放了些洗衣粉,一會兒紙幣又漂了上來,這可真有意思。
    今天我做了一個實驗,來證明生活處處有科學。我做的實驗叫:雞蛋浮出水面。材料:水、雞蛋、鹽和杯子。這四樣東西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生活中食物用品。
    首先把雞蛋輕輕的放進杯子,接著倒水,最后放鹽。鹽可不是亂放的喲!要一勺一勺的放,我把鹽倒了5勺,雞蛋終于忍不住像一只魚兒一樣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只見它準備探出頭來的時候,可不知道為什么“縮”了回去,我想:這只雞蛋之前應該在想不出來的時候,可過了一會兒它動搖了,準備出來時肯定在想好漢可不能口是心非?!昂吆?!你不出來,本小姐自有妙招!”我陰險一笑,對著雞蛋說。我一邊放鹽一邊對著雞蛋一邊自言自語:“哼!鹽你可要爭氣啊!雞蛋我不信你能穩(wěn)如泰山!”果然雞蛋就被鹽給“抬”起來了。我高興的手舞足蹈,可是我非常不明白為什么鹽放多了,雞蛋就會浮起來。我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便去查了“無所不知”的電腦先生。哦!原來是“醬紫”我突然恍然大悟:只要是溶于水后能提高水的比重大于蛋的比重就能使蛋浮起來,如化肥,如硫胺,如堿類,如火堿,純堿,酸類,硫酸等。
    你瞧小小的一個實驗,蘊藏著科學。我說的沒錯吧,生活處處有科學,只要你勇于實踐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許多千奇百怪的奧秘的!
    上課前,老師說:“我有一塊神奇的手帕,就算是三味真火也燒不破?!卑嗌项D時炸開了鍋,大家都迫不及待要看看這塊神奇的手帕。
    接著,老師把酒精倒進玻璃碗里,然后把手帕放進去,用筷子攪拌使手帕完全浸濕,最后夾起手帕,用打火機點燃。一瞬間,火焰把手帕包圍起來了,就像一只張牙舞爪的小怪物,好像在說:“哈哈哈!我要把你吃掉!”看著這囂張的火焰,我們都心驚肉跳。有的同學眉頭緊皺,為手帕捏一把汗;有的伸長了脖子,目不轉(zhuǎn)睛,生怕錯過一絲精彩。
    可手帕卻沒有什么變化,猶如一個白衣仙人,完全不懼怕火焰的炙燒。同學們都目瞪口呆:明明火焰把手帕完全包圍起來了,怎么會燒不壞呢?真不可思議啊!還沒等我們研究出所以然來,老師已經(jīng)用另一個玻璃碗把火焰蓋住、熄滅。取出來的手帕還是完好無損的,只是摸起來涼涼的、濕濕的。
    老師提出了我們心里的問題:酒精是易燃物,為什么手帕沒有被燒毀呢?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最后,老師告訴我們:“酒精里含有30%的水,在燃燒的時候保護了手帕,所以手帕不會被燒毀?!蓖瑢W們聽了,恍然大悟。
    通過這個有趣的實驗,我明白了: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把科學的大門打開。
    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有,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便利,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樂趣。你若不信,聽我舉個例子給你聽。
    有一次,我去小賣部買零食,小賣部的阿姨找給我一個五角錢的硬幣,我當時連看也沒看就放進了兜里。當我回家后再拿出這個硬幣一看。呀!這個硬幣的表面黑乎乎的,連上面的字都瞧不清楚,這錢能花出去嗎?我嘗試著用水洗,但洗完以后,硬幣該是什么樣還是什么樣,毫發(fā)未損,我拿他沒有辦法,只好浪費一點了,把它扔了吧。正當我要把硬幣扔進垃圾桶時,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在喊:“別把硬幣扔掉,外孫!”我一看,原來是姥姥,便對他說:“別仍,我有個好辦法使它變新!”說著,姥姥便拿走了五角錢的硬幣,神秘兮兮的帶著我來到了廚房,白硬幣放進一個盤子里,往里面到了一些醋,把他淹沒,過了一會,姥姥將五角錢的硬幣取出來,用衛(wèi)生紙擦干凈。
    五角錢的硬幣簡直變了一個樣,金燦燦的,散發(fā)著耀眼的光,就像新的一樣。這是怎么回事呢?我便問姥姥。姥姥說:“這是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可書上并沒有說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便開始查閱書籍。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原來,五角錢硬幣之所以會變黑是因為硬幣表面的鍍銅在空氣中被氧化,形成了黑色的氧化銅。醋中所含的醋酸和氨基酸,可以與氧化銅產(chǎn)生反應,出去氧化銅,五角錢的硬幣就變得像新的一樣了。我這是十分高興,因為我又學會了一些科學知識!
    你看吧,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你肯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能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成為一個小小科學家!
    記得有一天,天氣非常熱。我去小賣部買了一瓶飲料,這時候我發(fā)現(xiàn)飲料瓶里的飲料居然沒有裝滿。為什么不裝滿呢?是產(chǎn)家偷工減料,還是故意不裝滿?我?guī)н@些著問題去問科學老師,科學老師說:“等你上完五年級就知道了?!笔潞螅疫€不停地問身邊的其他人,其他人一直愛理不理,我也一直沒用找到問題的答案。
    終于我上完五年級了??茖W老師鄭慧老師,在講這一課時,故意拿我的問題作為鋪墊,因此,我聽得格外認真。上完這一課,我終于明白了:我們看見飲料瓶里的液體所以不裝滿,并不是因為產(chǎn)家偷工減料,而是為了防止液體的熱脹冷縮而導致瓶子爆裂而造成危險,所以不能把飲料裝滿。
    記得還有一次,我和朋友們在太陽底下玩游戲,發(fā)現(xiàn)我們每個人的腳下都有自己的影子?;氐郊?,我就問爸媽,爸媽告訴說:“這是自然現(xiàn)象。”爸媽這樣說,我還是不太明白,就借用學校的計算機自己上網(wǎng)查找起來。我終于弄明白了:原來是光沿直線傳播的緣故,太陽光線不能穿過人體,也就是太陽光線被告人體遮擋部分光線不能到達,從而形成了一個“人影”。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科學現(xiàn)象,只要大家認真觀察,多多思考,就能揭開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中隱藏的科學密碼。
    今天,我和同學陳雨煥一起去浙江省博物館,觀看“愛心助學,科普行萬里”的大型趣味實驗表演。
    “呀,總算到了!”我和陳雨煥到達了目的地。絲絲縷縷的陽光,似乎都在闡述著我們倆快樂的心情。隨著急促的腳步聲,我們奔進了表演會的現(xiàn)場?!班?,還真是開闊?!蔽液完愑隉ㄚs緊找好位子,拭目以待。
    期待已久的表演終于開始了。主持人可幽默了,說助手是“博士后”。為什么呢?原來是:做實驗時,他們總是站在博士的后面,所以他們便叫“博士后”了。這個解釋,引得在場的觀眾哄堂大笑。有趣的實驗也令我們目不暇接呢!比如:令人眼羨的“飛去飛器”,名字有些拗口,簡稱就是回力標。別看武俠電視上,那些武林高手舞刀弄槍,拿著暗器跳著主持人口中所說的“霹靂舞”。其實,在臺下,我們也可以做呢!只要準備三片同樣厚度,硬度的卡紙,用訂書機釘成人字型,在調(diào)整彎曲度,和主要方向,一個回力標就這樣誕生了。看著主持人手上揮灑自如的回力標,圍著主持人一圈圈地轉(zhuǎn),可用起來,可不是件容易事。被請上去的同學,沒幾個成功,但依舊未減我們的心情。表演在歡樂的笑聲中結(jié)束了。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科學現(xiàn)象,值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研究。
    例如你會不敲破蛋殼,而辨別兩個看上去一模一樣的雞蛋,哪個是生的?哪個是煮熟了的嗎?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科學原理來辨別。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一個實驗:拿兩個相同的雞蛋,一個生蛋一個熟蛋,把它們放在平滑的桌面上,同時轉(zhuǎn)動雞蛋,先停下的就是生雞蛋,后停下來的就是熟雞蛋。
    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當用力轉(zhuǎn)動生雞蛋蛋殼時,蛋殼受力開始轉(zhuǎn)動而里面的液態(tài)物由于慣性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二者間存在一定的摩擦阻力,所以很快停止轉(zhuǎn)動。熟蛋是固態(tài)物,與蛋殼自成一體,當用力轉(zhuǎn)動蛋殼時,蛋殼與內(nèi)容物一并轉(zhuǎn)動,所以能長時間轉(zhuǎn)動。
    今天,我在家寫作業(yè)時,一輛大卡車從門前經(jīng)過,房屋都會輕微的抖動。請別擔心房屋會倒塌,這其實就是很簡單的“共振現(xiàn)象”。
    走在馬路上,有時我們會看到噪音提示牌。當噪音超過75分貝時,就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學習。這樣的提示牌可以提醒司機不要大聲按喇叭,以免給人們造成噪音污染。
    這個世界是很神奇的,只要我們好好學習,掌握了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就能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改善生活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zhì)量。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科學嗎?科學看似像一個巨大的話題,包含了許多奧秘。但是,只要你細心觀察,認真思索,就會發(fā)現(xiàn)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有一次,我們家晚上突然停電了,由于我的作業(yè)還沒有完成,所以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用手電筒吧,光線太強,刺得人睜不開眼睛,用什么好呢?我想到了蠟燭。對呀!蠟燭光線雖然有些暗,但是畢竟還能為我照亮。于是,我便翻箱倒柜地尋找蠟燭,但只是找到了剩下的一小段碎蠟,也維持不了多久。我有些懈氣,這時,堂姐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說:“別喪氣,我?guī)湍阕鲆粋€蠟燭?!蔽沂煮@訝地看著堂姐,只見她充滿自信地點了點頭。堂姐先從冰箱取出一個生雞蛋,然后用錘子在上面敲了一個小洞,倒出蛋液,沖洗干凈,晾在一旁。然后,她從碎蠟中掰出一根比雞蛋長一點兒的燭芯。接著,把碎蠟加熱,挑了一塊指甲蓋大小的彩色蠟筆一同熔化,倒入空蛋殼中。最后,把燭芯嵌入蠟液中,直到它凝固才松手。又過了一會兒,堂姐拿起雞蛋,剝開皮,將它點著。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呈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小巧玲瓏,光滑無比,閃爍著淡紫色光芒的蠟燭。我有些舍不得用,堂姐看穿了我的心思,她笑著說:“放心用吧!你如果喜歡,我以后再給你做一個!”我不禁為堂姐豎起了大拇指:“你真行!”
    其實,發(fā)現(xiàn)科學并不難,通過你的思考,就會明白一個又一個道理。讓我們憑借自己的能力,努力學習知識,去探索科學的奧妙吧!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九
    教學改進過程:l情景導入:
    教師手拿一片落葉,詢問學生:“深秋時節(jié),落葉隨處可見,可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落葉掉落于地面時,是葉片的正面朝上還是背面朝上?”學生回答不一。師:那么我們就當場拿幾片樹葉來試驗一下,看看落葉的朝向。l課堂活動:
    師:那么對于身邊的一些科學問題和科學常識,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接著,我們就來進行一個小競賽。規(guī)則如下(用ppt展示):
    1、每個小組提一個生活中的科學小問題,其他三組搶答。
    2、回答正確的小組和提出問題的小組各加一分;若某組的提問無人能答,而提問的組能“自圓其說”,則只有提問的小組可以加一分。
    3、在提問方將問題表達完整,說“開始”后才能舉手,搶先舉手的算違規(guī)。
    4、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
    通過小組間科學知識的問答競賽,感悟“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板書)。l突破重點:
    學生進行課件展示:有同齡人的小發(fā)明、以及重大的科學發(fā)明等等以及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如何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感悟、認識“科學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部分屬于探究性學習的板塊,事先老師曾經(jīng)專門開設一堂課,對學生略作輔導和要求。讓學生利用學校的網(wǎng)絡設施,從幾個方面尋找事例——科學如何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延伸引導:
    師:前面看了大家的展示,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同學們展示的科學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都是好的一面——科學使我們的生活越變越好??墒?,科學真的給我們帶來的都是好的方面嗎?請大家?guī)е@個問題,觀看一段影像資料。播放有關(guān)愛因斯坦和原子彈的紀錄片片斷。師:大家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板書)。
    所以,同學們,為了我們祖國的建設發(fā)展,大家更要從現(xiàn)在開始學好科學文化,努力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并且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使用好科學將來報效祖國。
    二、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這框內(nèi)容的時候很為難,覺得一不小心可能思想品德課就上成科學常識課了。因此我反復思考,覺得一課內(nèi)容,導入相當重要,只要一開始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那么整堂課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覺得這個導入設計的還是比較成功的,很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們在看到樹葉凋落的實驗結(jié)果后,對于其中的原因,十分迫切的想知道。在以后的課里面,我也要多多設計類似的環(huán)節(jié)?!翱茖W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這個知識點,書本上沒有,然而結(jié)合一些時政知識,我發(fā)先現(xiàn)在的高科技犯罪的案情越來越多,罪犯的年齡越來越小。思想品德課程中,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本來就是一個重要板塊的內(nèi)容。既然有這樣一個契機,我何不自己對教材增加、延伸,對學生進行教育呢?于是我就自說自話增加了這個內(nèi)容,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可以在課上給同學必要的知識,讓學生了解以后,自己再做探究式的學習。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現(xiàn)在我才明白它真正的含義。
    小時候,在語文書和課外書上無數(shù)次談到大雁南飛時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可一次也沒有見過真實的場景。在秋天里,大雁真的會像書上說的,排成那樣的形狀去南方?春天又排成同樣的形狀回北方?我對書上寫的有些懷疑了。
    又要執(zhí)勤了,我站在操場上,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做操的同學們,還幫他們數(shù)節(jié)拍,以此消磨時光,讓自己不至于太無聊?!耙粋€‘人’從天上飛過?!绷衷娬Z喃喃地說。我抬頭一望,天空中萬里無云,一個黑色的“人”正在天空中飛翔。我生怕自己看不清楚,還揉了揉眼睛。啊,哪是一個人,分明是個雁群。它們排成“人”字的模樣,在天空上往南方飛去。我再也顧不上執(zhí)勤了,眼睛一直跟隨著雁群。只見小小的“人”字一會兒拂過綠樹;一會兒降下來低低地和我們打招呼;一會兒在藍天上翱翔。
    為什么大雁一定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呢?在觀賞的同時,我腦子里突然調(diào)出一個問題。我正在想,突然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之處,每只大雁扇動翅膀的.頻率很低,并且它們差不多同時扇動翅膀,就像有人在喊口號一樣,叫它們向上,它們就一同向上;叫它們向下,它們就一同向下,每次都不會有人慢一拍或快一拍。這個發(fā)現(xiàn)有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來到思考世界里:領頭的大雁受到的阻力會更多,而后面的大雁受到的阻力會更小。啊!原來它們排成“人”字形是為了減少阻力呀!望著天空中小小的“人”字飛過,我茅塞頓開。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一
    前天,我洗完澡后,隨手將毛巾搭在了盛滿水的臉盆邊上。結(jié)果,第二天早上,我竟發(fā)現(xiàn)盆里的水都不見了,但毛巾還搭在上面。我問爸爸媽媽碰了沒,他們都說沒碰,那么,水到底去了哪兒呢?這一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為了查出“真相”,我復原了那天洗完澡后的情況,并特意給臉盆盛滿水,搭上毛巾。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可盆里的水卻一直沒有減少。我開始有些懷疑:難道水變成氣體蒸發(fā)掉了?或者還是臉盆漏水……這一系列的問題在我腦中一閃而過,但又很快被我否認。我漸漸有些煩躁,有些坐立不安。這時,我突然發(fā)現(xiàn)毛巾似乎比剛搭上去時濕潤了些,我上前捏了捏,竟捏出許多水。這是怎么回事?我突然有些驚訝,難道水并沒有“逃走”,而是被毛巾吸了進去?可一個小小的毛巾,怎能容下一大盆水?這一個個疑團一下讓我疑惑起來,我決定再觀察觀察。大約過了五六分鐘吧,毛巾漸漸沉重起來,好像已經(jīng)無法再吸入更多水份,我激動得仿佛聽到了自己的'心跳,漸漸地,漸漸地,毛巾下方凝結(jié)出一個小水珠,這個小水珠越來越大,越來越大,終于,它滴了下來。緊接著,第二滴,第三滴,第四滴……“真相”揭曉了:水是借助毛巾“逃走”的。
    可為什么毛巾可以幫助水份“逃走”呢?
    原來這種現(xiàn)象叫“毛細現(xiàn)象”,因為毛巾是由無數(shù)條纖維組成的,纖維間的縫隙可以容納液體,使得毛巾吸水,但當毛巾吸入水份時,毛巾內(nèi)的水受到引力影響,從而滴落,于是,毛巾又再次吸入水份。這樣,反復的吸,反復的滴,水份自然就被吸完了。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二
    生活中,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有時它很有可能就從你的指間滑過了,能不能抓住它就要看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它了。生活中有很多事值得我們關(guān)注,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往往一件小事,它就能引起眾多人的探索與思考有些甚至成為千古之謎。所以說: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我一下子心血來潮,做了一個小實驗。我首先向大人們了解一下紙的構(gòu)造。原來紙的主要成分是微細的纖維。我還了解了三種筆的筆芯和筆墨的成分:鉛筆的筆芯由石墨與黏土攪拌燒制而成;鋼筆的筆墨是一種染料;圓珠筆的筆墨是由油和某種特殊顏料調(diào)配得來的'。接著我找來三種紙:一種十分光滑、一種非常粗糙、一種是我們普通作業(yè)本的紙。我用鋼筆、鉛筆、圓珠筆分別在三張紙上畫了一條直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光滑的紙上畫鉛筆的直線比較模糊,其它兩條都非常清晰。我用手一抹,鋼筆的字跡幾乎消失,而圓珠筆基本維持原樣。粗糙的紙上,三條直線區(qū)別很大;鉛筆直線像排列整齊的一排螞蟻,斷斷續(xù)續(xù):鋼筆直線像一條毛毛蟲,周圍有毛邊;而圓珠筆直線則連續(xù)圓潤,光滑而沒有毛邊,普通作業(yè)本紙上的三條直線區(qū)別不大。通過我的研究,后來我又去請教老師。最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用鉛筆寫字時,鉛筆附在紙的表面上,粗糙的紙凹凸不平,鉛粉只附在凸出的地方,而凹面就沒有留下痕跡,因此字跡斷斷續(xù)續(xù)。光滑的紙,鉛粉不容易吸附,所以只留下一條模糊的痕跡。鋼筆和圓珠筆的筆墨能滲入紙的纖維,而圓珠筆的筆墨中含有油,吸附力較強,留下的痕跡也比較圓潤。但是由于這些油時間長了會滲透,影響字跡的清晰和書面的整潔。
    瞧!這就是生活中的科學。科學是發(fā)現(xiàn)出來的。要知道,好多科學家就是從平凡的小事中發(fā)現(xiàn)科學,再深入思考而得出結(jié)論的。比如說牛頓,他就是從蘋果成熟落在地上這一件極其平凡的小事中,而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這么一個偉大的成果。還有“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這些都能說明科學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它。
    處處留心皆學問。就像前面說的紙張、筆墨等這些文具對我們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了,也因其普通而被人忽視。但是,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它,研究它,我們就能從中得出可貴的結(jié)果。愿我們都從平凡小事的細致觀察中做起。朋友們,讓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科學吧!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三
    今天我發(fā)現(xiàn)硬幣可以浮在水面上。
    到家的我開始著手材料:臉盆、水、干毛巾。準備就緒后,我就開始試驗了:
    首先把手和硬幣擦干凈,我擦干手后,正想擦硬幣,呀,硬幣呢,怎么不見了?我摸摸口袋也沒有。哎!瞧我這木瓜腦袋,連硬幣都沒有那還浮什么啊。我急忙上樓拿了幾個一元的硬幣,然后把一個最亮的給擦干凈。
    第二步,將硬幣小心地放在食指的指尖上,正面朝上。
    第三步,把手輕輕地放進水里,食指最后著水,讓硬幣的反面碰到水就行了。可是,這一次的實驗我卻失敗了。我想應該是因為我不小心碰到了水。第二次,我重新準備好,開始做實驗了,可我剛把硬幣放好把手拿開,硬幣卻又沉下去了。我氣急了,嘴里嘀咕著:還說硬幣能浮起來呢?真是吹牛。轉(zhuǎn)念一想:不妨多試幾次,萬一真能成功,好在同學面前‘炫耀炫耀’。我接二連三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這時,表姐剛好來找我,見我正在做浮硬幣,就趕緊說:你不該用這么大的硬幣,應該找一個一角的小硬幣。哦,是這樣啊。我恍然大悟。說完,我馬上從抽屜里找出一個小硬幣,將它擦干凈。開始試驗了,我一試,小硬幣就浮起來了。硬幣浮起來了,硬幣浮起來了!我高興地跳著,叫著。
    此時,表姐比我還得意,仰著頭問我: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我想了想,又搖了搖頭,這下可把我難住了。她呢,是更得意了。我求她告訴我,她才把原因說出來:
    原來,液體的表面好像一張繃緊的橡皮膜。各部分之間存在著相互牽引的拉力,這種力叫做表面張力。如果我們輕輕地把一枚硬幣平放在水面上,由于硬幣較輕,水的表面張力能承受住它對水面的壓力,所以能浮在水面而不下沉。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四
    人們認為科學一定是重要的,偉大的,可是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也能發(fā)現(xiàn)科學的存在。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在去菜市場的路上,看見了一棵棵松柏昂首挺胸,碧綠的葉子隨風飄蕩,如同一個個高大的巨人保衛(wèi)著祖國。我想:春天的松柏真茂盛,不知道冬天它的命運會怎樣。
    不知不覺,冬天來到了,我又一次走到了這條路上。我朝兩邊望了望,咦?現(xiàn)在可是北風呼嘯的冬天,松柏怎會還是碧綠碧綠的呢?一個疑問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我的好奇心立馬被激發(fā)出來了。
    回到家,我立刻打開了我的“好幫手”兼“好老師”————《十萬個為什么》查了起來,哦!
    因為松柏的葉子是針狀的,從葉子上跑不掉多少水份。而且,松柏葉子的表面還涂有一層像蠟一樣的東西保護著樹葉。在寒冷干燥的冬天,碧綠的松柏既不怕寒冷,樹內(nèi)的水份又比較充足,所以松柏在冬天也是碧綠的。
    答案原來是這樣,在我心中的問號也抹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其實,生活處處有科學,只要你細心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一個又一個的科學謎底就會為你揭開。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五
    從小我就是學生頭的發(fā)型。雖然短,但頭發(fā)還是挺順溜的。一到冬天,靜電就全跑到頭上了。我經(jīng)常會摸摸自己的頭發(fā),等到它發(fā)出“批吧批吧”的聲響,然后再向上面飄去的時候,我才會停下來。
    問題一:為什么筆在頭發(fā)上磨擦以后會把小紙片吸起來?
    答案:這是摩擦起電的現(xiàn)象,帶電的物體具有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zhì)。
    我的答案:應該是筆在頭發(fā)上摩擦時把靜電給帶走了,然后利用靜電把小紙片(小物體)給吸起來的。
    有一次,叔叔把他的筆記本電腦拿來讓我玩,沒有鼠標玩著不舒服,于是我又要了鼠標。我把這個鼠標拿在空中移動了好半天,電腦竟然沒有反應。我覺得電腦是不是壞了呢?我又把叔叔叫來,他告訴我鼠標一定要放在平面物體或者哪里,不能在空中。我又產(chǎn)生了很大的疑問,于是又去查閱資料。
    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我們再試一次,當你拿起鼠標的時候下面的感應器會變成暗淡的紅色,慢慢地放下去,離桌面只有一二厘米的時候,紅光會“散射”在鼠標墊上,這時就能移動鼠標了。
    問題二:普通的鼠標為什么不能在半空中使用呢?
    答案:鼠標下有個感應器,當你拿起來的時候它接觸不到東西或平面所以不能使用,把它放在桌子上,感應器接觸到東西這樣就能輕松地使用了。
    兩次實驗,兩次發(fā)現(xiàn),讓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處處有科學,有雙慧眼才能去發(fā)現(xiàn)。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六
    我把魚放在一個大盆子里,每天都按時喂小魚我最愛吃的零食。可沒幾天,幾只魚都“魚仰肚翻”了。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于是,我上網(wǎng)查了一下原來是喂錯飼料了,于是我立馬把魚的“伙食”換成了專用魚食,從此,魚就再沒有“吃”死了。
    不勤換水。
    給魚換了“伙食”后,還是有幾只魚肚皮朝上——上西天了。這又是為什么呢?我想啊想,腦汁被絞光了,也沒想出來。我又觀察了盆子,盆子里除了多了一些魚的排泄物以外,沒有什么特別的。沒辦法,我只好用老方法——上網(wǎng)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魚的排泄物能污染水,對魚的身體有危害。而且不經(jīng)常換水,水中會聚集許多臟東西和有害物質(zhì),對魚的健康也有損害。我恍然大悟:噢,原來還要換水啊。于是,我只要沒事,就給魚換水,這樣魚的健康狀況就好多了。
    雖然這次養(yǎng)魚,魚“光榮犧牲”了一大半,但這讓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了科學,科學離不開生活。讓我們一起運用科學,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七
    酒精、鑷子、手帕、盤子、碗、火柴老師要耍出什么花樣?我瞪大好奇的眼睛。老師神秘兮兮地說:這個手帕被我施了魔法,你們怎么燒也燒不掉!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這不可能!布是易燃物,手帕是布做的,肯定會燒掉!有的說:酒精可以幫助燃燒,手帕上倒上酒精,這不是火上澆油嗎?小手帕肯定小命不保!還有的人滿臉的疑惑地說:應該會燒掉的吧!
    我想:老師又在吹牛了!這手帕是布料做的,布是易燃物,怎么可能燒不掉呢!況且世界上也沒有魔法。等一下老師的牛皮可要吹破了,看他怎么收場!
    說干就干,老師將手帕折疊好放在盤子里。過了一會兒,老師又拿出一種怪味道的酒精灑在手帕上。這手帕已經(jīng)濕淋淋的了,刷得一聲,一根火柴點燃了。老師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盤子上。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最后還是老師揭曉了答案。原來那酒精里摻了水,也就是說70%是酒精,剩余30%是水。因為酒精比水輕,所以燃燒的時候,酒精浮在水上,原來是水在保護著手帕呢!
    生活處處有科學,小小的手帕都有科學道理。科學真是無處不在呀!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篇十八
    科學的進步,象征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科學并不是只會出現(xiàn)在滿是試管的實驗室里,在生活中也處處充滿了科學,我也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事情。
    有一次,我和田錦陽約好一起打乒乓球,當時,我和他都忘了帶球,好在我的兜里有早上過早剩下的五塊錢。我正在猶豫要不要花費一筆五元大洋的巨資買一個乒乓球時,田錦陽看見我手里捏著五元錢,他一把奪過去,替我做了一個決定。唉,我這個老田兄弟,做事總是這么果斷!
    田錦陽得意洋洋地向我走來,還時不時將乒乓球拋在空中。老田沒得瑟幾秒鐘,就被臺階絆了一下,摔了一跤,他真可謂是帥不過三秒,就像一個小丑。我下意識地接住球,又扶住田錦陽。老田強壯,倒也沒什么事,可小小的乒乓球就慘了,它哪經(jīng)得住老田的“熊壓”?乒乓球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癟得不成樣子。唉,還沒開始玩,乒乓球就陣亡了,我既心疼乒乓球,更心疼我的五元錢。
    就在這時,一個奇異的想法閃過我的腦海,我決定把乒乓球放到熱水盆里,因為我在哪本書上看過這樣的故事。但問題來了,我們哪來的熱水盆呢?我和田錦陽決定去旁邊的超市里借一盆熱水,但那戶人家也太小氣了,我們話都沒說完,他就讓“客氣”地讓我們“滾出去”,把我和田錦陽肚子都氣疼了。田錦陽堅持要借水,我也沒辦法,只好和他一家一家地問,我的臉皮也和他一樣厚了起來。經(jīng)過一番努力,我們終于借到了一盆熱水,這可真是天無絕人之路!
    我把乒乓球放入熱水,乒乓球掉入水中,立刻又微微彈了起來,在熱水中漂動,似乎被燙得到處跑。乒乓球在熱水里一點一點地膨脹,似乎對我們“虐待”它充滿了怒氣,氣鼓鼓的。慢慢地,它就像一個土豆一樣長大了,終于,乒乓球復原了!
    “太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將它拿出來,還把手燙了一下。乒乓球掉在地上,彈得老高了,好像在說:“我活過來了!我活過來了!”我心里美滋滋的,田錦陽吃驚地說:“妙啊,妙?。]想到,你小子還會魔法呀。”
    我得意地說:“哪是魔法,這是科學!這叫熱脹冷縮”
    “空氣遇熱后體積膨脹,地球人都知道!”田錦陽打斷我的話,不屑地看了我一眼。我突然記起,田錦陽是班里的學霸,哪有他不懂的知識?。克窃诠室鈶蚺?!
    我們拿著乒乓球,回到球臺,高高興興地玩了一下午。如果沒有科學的力量,我們今天怎么會玩得如此高興呢?這可真是生活中處處有科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