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范文(19篇)

字號:

    總結(jié)是對過去的一種總結(jié),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總結(jié)是一種反思和反饋的過程,有助于我們不斷完善自己。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一
    hello,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今天的導(dǎo)游牛牛,古代詩人李白曾說過‘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大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闹娖=裉煳揖蛶ьI(lǐng)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華山的獨特美。
    前兩天一場大雨剛過,喚起了九華山的漫山云霧,所以呢,咱們可以穿云踏霧走上山徑??梢钥吹缴铰穬膳陨贾癯闪?,泉水淙淙,遠(yuǎn)遠(yuǎn)望去,天臺峰高穿云間,如一把穿天銀劍聳立在云霧之中。仰望天臺,峰上云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彩帶從云間飄落下來。
    咱們現(xiàn)在還在半山腰,我看非常多游客似乎都已經(jīng)非常累了呀,那咱們停下了休息一會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現(xiàn)在這里也是非常美的,有沒一種神山住的地方那種感覺,休息夠了咱們就繼續(xù),因為九華山的全景啟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華山全景就必須登上山峰,所以為了不虛此行,走吧,咱們一起上,一起加油。
    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咱們終于登上峰頂,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覺得空氣特別清新呢,而且在這里耳聽松濤流泉,環(huán)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山群峰猶如朵朵蓮花在云海中若隱若現(xiàn),極目遠(yuǎn)眺,大江如練,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這里,還是不是有一種神仙般的感覺,難得有這么新鮮的空氣,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幾下,咱們現(xiàn)在就慢慢欣賞九華山的美吧。
    給為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dǎo)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游區(qū)的主要景區(qū),這里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并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下面我們首先進(jìn)入的就是九華街景區(qū),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橫額上鐫刻著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于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化城寺石階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撬乱赖匦螡u次升高,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fēng)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游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后還有機(jī)會繼續(xù)為大家服務(wù),祝大家一路順風(fēng)!謝謝!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二
    “十一”黃金周,媽媽帶我到時九華山去游玩。九華山位于安微省,原名“九子山”,因為詩人李白來此游玩題詩“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改名并稱為“中華山”。它與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并稱為中華佛教四大名山,并享有“蓮花佛國”的美譽。
    九華街四周青山聳立,環(huán)山如城,是游人和香客休息的地方。稍作休息,我們坐著當(dāng)?shù)氐穆糜诬噥淼搅撕笸镍P凰松,從這里坐索道前往海拔1306米高的天臺正頂,這可是九華同海拔最高的景區(qū),自古就有“不到天臺,等等于沒來”的說法。乘索道時,6個人坐在一個吊籃里,索道越來越高,望著下面的懸崖峭壁,我心里越來越緊張,把眼睛閉得緊緊的,媽媽說:“別害怕,這可是九華山最美的地方?!甭犃藡寢尩脑捨疫B忙睜開眼睛,真的很美,云就在我腳下,山下的景物也越來越小,下了索道。我們爬上了古拜經(jīng)臺,傳說地藏菩薩在此拜經(jīng)時留下了一雙金腳印,再經(jīng)過半小時的爬山,我終于爬到了天臺正頂,這里建有九華山地勢最高的寺院――天臺禪寺,寺里的旅客真多,都手捧香燭,在虔誠的祈禱呢!
    最后,我們還游覽了百歲宮,東崖禪寺、華城寺等。這么美的景色真讓我流連忘返。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三
    閔園尼庵群位于九華山閔園景區(qū),集中了31座保存完好的尼眾道場,掩映在竹海松濤之中,造型別致。這些集中分布、錯落有致的庵堂,多為清末民初歷史遺構(gòu)。這里庵堂數(shù)量眾多,布局緊湊,道風(fēng)純正,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尼庵群落。
    女性出家人,又叫“比丘尼“。比丘尼,指歸入佛門,受持具足戒的女子。依《大愛道比丘尼經(jīng)》記載,比丘尼的出家,始于佛陀的姨母摩訶波?波提,她誓守八敬法,而被允許出家受戒。在我國,依據(jù)《比丘尼傳》所述,西晉建興年間(313-317),尼僧凈檢從西域沙門智山剃發(fā)、受十戒。升平元年二月(357),請曇摩羯多立比丘尼戒壇,凈檢等三人共于壇上受具足戒,這是我國比丘尼的開始。關(guān)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滅后、部派分裂以前教誡極嚴(yán)。至部派分裂再分裂后,對比丘尼也較為放寬了。然而,因相傳女人障重,相對戒條也就多,依《四分律》記載,比丘須遵守250條戒律,比丘尼則要遵守348條戒律。
    這里的尼庵,不同于九華山上那些宏大巍峨的寺院禪林,這些尼庵通常看起來與當(dāng)?shù)氐拿窬記]有什么兩樣。在修行之外,女性出家人都會像周圍的山民一樣,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過著自食其力的簡樸生活。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四
    唐代詩人李白曾有“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大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詩篇。
    暑假中,我有幸跟爸爸到九華山一游。
    天臺是九華山群峰之冠。古人有不到天臺不算游過九華的說法。因此,我與爸爸到九華山的當(dāng)天早晨,便馬不停蹄地向天臺進(jìn)發(fā)。
    一場大雨剛過,喚起了漫云山霧,我和爸爸穿云破霧踏上山徑。山路兩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遠(yuǎn)遠(yuǎn)望去,天臺峰高插云間,如一把穿銀劍聳立在云霧之中。我們一邊趕路,一邊欣賞沿途景色,經(jīng)過百歲宮、回行閣,直至天臺峰下的鳳凰古松前。
    仰望天臺,峰上云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彩帶從云間飄落下來,游人似一個個小白點,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帶上,緩緩地向上移動著。
    起初,我勁頭十足,趕超了幾位老人,但是隨著山路在明顯變陡,我的沖勁越來越小了,走不一會,以汗流浹背,“呼哧,呼哧”地直喘著粗氣。我停下來俯視山腳,鳳凰古松已像小樹苗一般;再仰望頂峰,它仍舊隱現(xiàn)在云霧深處。到頂峰還有多少路呢?我想打退堂鼓了。爸爸說:“走完石階便到山頂?!庇谑?,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實在走不動了。
    “難道你還比不上古代三步一磕頭上山拜佛的人嗎?你腳下的路是筑路工人用血汗開成的,登山不畏難,畏難不登山。”爸爸激勵著我。這是,趕上來的一位老人也幫著爸爸說服我:“小朋友,怎么不走啦?‘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湃诉@句話說得多么正確!你要看到九華山全景,就必須要登上山頂。走吧!咱們一起上?!甭犃烁篙厒兊?教誨,我激動萬分,疲勞頓時消失了大半,跳起來繼續(xù)前進(jìn)。到了最后一段,石階已成了“碰鼻階”,兩側(cè)是萬丈深淵,叫人看了頭暈。我好像頭頂著前面人的腳,腳踩著后面人的頭,一步步向上爬著。
    進(jìn)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我們終于登上了頂峰。在這里耳聽宋濤流泉,環(huán)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山群峰猶如朵朵蓮花在云海中若隱若現(xiàn),極目眺望,大江如練,再遠(yuǎn)處,黃山廬山等名山隱約可見。此時再看刻在石壁上的“非人間”三字,覺得更加傳神了。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啊,攀登高峰,必須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五
    今天一早,我們一家和吳阿姨一家,一起來到九華山游玩。一路上,霧特別的大!剛出來霧就大到連路都看不清。
    到了九華山腳下,我們改坐了登山大巴。一路上,山路特別陡,一眼望下去就是懸崖,我是不敢往下看的。
    到了山頂,山上有很多廟。我們先來到大雄寶殿,拜了個佛,一出門我就看見爸爸在抱著一棵銅錢樹拍照呢!接著,我們來到百歲宮。一進(jìn)門,我們便買了香,到了燒香的地方,我們每人燒了三柱香,然后便走了。爸爸說敬佛要從內(nèi)心開始。玩著玩著,我們都餓了,便來到飯店吃飯,可一上菜,我傻眼了,桌上全是素菜,原來佛家圣地是不能吃葷的,為了尊重神仙,就只好委屈我的饞嘴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個苦行僧。他衣衫襤褸,腳穿草鞋,嘴唇都渴的干裂了,每走一步都要五體投地拜佛,真的好感人。圍觀的人很多,但是爸爸第一個給了錢,很尊敬的對師父說辛苦了,讓他去買碗齋飯吃。我覺得爸爸做的很對。
    這就是我的九華山一日游!盡管很累,但是我很開心。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六
    八月二十六日,我們一家人要去九華山。來到九華山,我和弟弟大叫一聲:“哇!太美麗了!”導(dǎo)游解說道:“這本來就是這樣的。還有九華山和發(fā)非常有緣,因為九華山有九十九座寺廟和九十九尊佛像。”
    我們先去百歲宮,要坐索道。索道車一快一慢,忽然抖來抖去,又忽然停住,讓我們驚心動魄地來到了百歲宮。我說:“剛才可真的嚇?biāo)牢伊?,有這種索道呀!”正說著,就來到了石碑前。導(dǎo)游說了一大堆百歲宮的歷史,說了進(jìn)去的時候不能踩門坎什么的。進(jìn)去的時候,我小心翼翼、輕手輕肢地跨過了門坎,然后,我拿了五根香,用自己的蠟燭點著了香。媽媽說:“拜香的時候,先向大燒爐拜三拜,再向右邊拜三拜,然后向后邊拜三拜,最后,向左邊拜三拜,就行了?!蔽覒?yīng)了一聲,然后就開始誠心誠意的拜香了。拜好了香,我就去寺內(nèi)了。一進(jìn)去,我就被這雄偉的氣派給驚呆了?!巴坂?!好大的一尊佛像啊!”我的心里暗暗商洽!因為我已經(jīng)找到了第一尊佛像了。爸爸看見了我的'眼神,就知道我的想法,說:“不準(zhǔn)數(shù)有幾尊像,因為我們只游九華山的三四個景點,知道了嗎?”“知道了!”我不情愿地答應(yīng)了。然后,我開始拜佛了。我可是非常非常非常地誠意,可以說的上是沒有半點分心。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可能就是對佛的一種尊敬吧。我一會兒跪著拜,一會兒豎著拜。一會心里拜,一會兒閉著眼睛拜。終于拜完佛了。不過我在拜佛的時候許下三個關(guān)于我和弟弟、爸爸、媽媽的愿望。想知道嗎?不告訴你,不然的話,愿望就不會顯靈了。
    參觀完百歲宮后,接下來要參加的是天臺景區(qū)。要想爬上天臺景區(qū)可不容易,天臺景區(qū)可是有1600多個臺階呀!。我必須速戰(zhàn)速決,征服天臺景區(qū)!“沖?。_?。 蔽乙贿叴蠼兄贿呄蛏蠜_!在半路邊我們從臺階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挺大的甲蟲,并且將它轉(zhuǎn)移到了一片更大的樹叢里。然后,我們就又開始爬天臺景區(qū)了。我們經(jīng)過了千辛萬苦,終于爬上了天臺景區(qū)。我們還決定到一線天去看看,于是,就踩著巖石到了一線天。“哇噻??!這里的風(fēng)景簡直能跟天堂比美了?!蔽液偷艿?、爸爸媽媽在一線天拍了許多照片,我的弟弟還爬到了巖石上面,照了幾張照片。玩好了景區(qū)后,我們就乘車快樂地回家了。
    九華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有各種各樣的特色。九華山也是一個佛門圣地,請不要在那里亂叫。如果你要去九華山,就一定不錯過去肉身寶殿。因為肉身寶殿的下面有一個地下室,那里藏著地藏王菩薩的真身。所謂地藏王菩薩的真身是一個韓國人,他因為誠心向佛,而且他每天都去拜佛,所以,修煉成佛。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七
    在五月三日的那天清晨,我們一家人來到了華山,一路上,那叫一個熱鬧啊。我們乘上車。(中國作文網(wǎng))。
    到站之后,我們下了車,走進(jìn)華山的大門,只見一條鋼索高懸半空之中。這就是華山索道。舉目眺望的時候只見一個個汽車一樣的東西懸空高掛在鐵索上。前面的人紛紛坐上它,它帶著他們搖搖晃晃地向上移動。我懷著好奇心也坐一坐它這東西。它坡徐徐上升,我心里像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突然,它震動了好幾下,發(fā)出“咯噔咯噔……”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不知是怎么回事。我壯大膽子,循聲望去,這才發(fā)現(xiàn)這聲音是由于它經(jīng)過支架,和齒輪碰撞、磨擦?xí)r而發(fā)出的,一場虛驚之后,我松了口氣。我總算放心了,但是根本不敢往下看一看,心里只想:快點到達(dá)華山。
    到華山之后,我們在上面玩了一會兒,便又乘坐索道下山去。這次下去的`時候我心里有底了,就不再害怕,開始觀賞起大好風(fēng)光來了。只見滿山遍野到處都是,遮天蔽日,聽說,這里即使在三伏天,走路也不見汗,真是消暑勝地啊!在索道上還可以看到華山紅葉。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八
    這個暑假,我,奶奶,妹妹三家人一起去了九華山,坐了4個多小時的火車,我們來到了池州坐了50分鐘的公交車,我們來到了山腳下。
    第一天:
    我們放好了東西,在賓館休息了一下,我們就去吃飯了,吃完了飯,我們就去大愿文化園了,大愿文化園里有許多佛,我們一個個拜,拜了很久,我們就去看飛天表演了,飛天表演是一種噴泉表演,好看極了,噴泉像絲帶一般飛舞,蓮花里升起一個個仙女。下一站就是大佛了,這個大佛是地藏王菩薩。有99米高,是亞洲第一高的大佛。
    第二天:
    我們原本今天上天臺,可是昨天太累了,所以我們在半山腰住了下來,把行李放好了,我們就出發(fā)去百歲宮,百歲宮最著名的就是一尊肉身菩薩,這尊肉身已經(jīng)有將近五百年的歷史,是九華山能見到的年代最久的肉身。拜完之后,我們又去看了天然睡佛。天然睡佛之所以得名,是因為他就像一個睡著了的佛。
    第三天:
    這是旅行的最后一天了,我們今天上天臺,爺爺身體不好,所以坐了索道,爬了將近一個小時的山,我們到了天臺寺,天臺寺是旅行的最后一個廟了,我們拜完、拍完照之后下山去拜沒拜的廟。
    第四天:
    回家了!這三天,我們很開心,因為這三天是我最開心的三天。
    5九華山游記。
    2月1日,天蒙蒙亮,我們一家就出發(fā)去佛教圣地――九華山游玩。
    李白有一首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車道主,于此臥云松?!泵鑼懙氖蔷湃A山的美麗風(fēng)景,我今日終于可以親眼一見了。
    我們先乘大巴入山,入山的公路比十八彎還彎,經(jīng)常需要避讓對面開來的車子,兩邊是懸崖峭壁,很是險峻。到了半山腰的平臺,大巴把我們放下,我們開始爬山。山上有很多寺院,香火旺盛。
    一路上,除了沿途的寺廟,還有很多風(fēng)景秀麗的奇觀,有觀音峰、鳳凰松、百歲宮……我們還看到了靈猴,靈猴就在我們身邊,它看著我們,我們看著它,但不敢靠近。
    爬呀爬,爬呀爬,我和爸爸媽媽終于爬上了九華山的峰頂――天臺。
    我從天臺往下看,哇,九華山上的石頭奇形怪狀:有的像仙女,有的像烏龜,還有的像小鳥。九華山上的樹各種各樣:除了有1400多年高齡的鳳凰松,還有高大挺拔的梧桐樹、名貴的檀香樹……讓人目不暇接。還有那云,飄飄渺渺地裝扮在山間,讓人仿佛感覺身在仙境。
    九華山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九
    今年八月,我領(lǐng)略了黃河的雄偉與壯觀,游覽了包公祠和“皇家寺院”相國寺,參觀了少林武術(shù)的發(fā)源地少林寺和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的華山。
    行程的第三天中午,我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西岳華山。我們乘車到達(dá)山腳下,就坐上索道開始進(jìn)山了。索道搖搖晃晃的,徐徐升上了高空。過了一會兒,索道慢慢平穩(wěn)了,我趴在玻璃上向外望去。只見群峰挺秀,壁立千仞,山峰周圍迷迷朦朦,云霧繚繞,仿佛身處仙境。
    大約過了十幾分鐘,西峰到了。下了索道,一陣微風(fēng)迎面撲來,沁人心脾。我深吸了一口氣,這兒可真涼爽啊,空氣真新鮮,仿佛整座山剛剛被洗過一般。我們踏著崎嶇的山路向西峰頂進(jìn)軍。雖然,路的兩旁攔著鐵鏈,但我有時還是膽戰(zhàn)心驚,心里默默地念叨著:華山,華山,滑一跤就可能要跌下山了。突然,我看見前方不遠(yuǎn)處有一堵石壁,好多人都在那兒。他們在干嘛呢?我趕緊跑過去看了個究竟。哦,原來是在攀爬呢。于是,我也學(xué)著他們的樣子,雙手牢牢地抓住鐵鏈,兩腳死死地踩住石壁,登上峰頂,我回頭往下一看,石壁直如削,好陡啊,我的雙腿不禁顫顫巍巍的!
    游覽完西峰,我們繼續(xù)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沿途風(fēng)景很美,大約過了兩小時,我們來到了華山的最高峰——南峰。站在峰頂,我緊緊地抓著鐵鏈,向山下望去,哇,山腰上的人都像芝麻一樣大,遠(yuǎn)處山上的房子都只有半個手指蓋大小。我扭頭一看,發(fā)現(xiàn)一棵松樹竟斜長在巖壁上,生命力真強呀!放眼望去,連綿起伏的山峰層層疊疊的,像一條鋼鐵巨龍盤旋在空中。
    迎著落日,我們緩緩下山,紅彤彤的太陽像一個熟透了的蘋果晾在樹梢,把華山映襯得更美了。華山,再見!我一定還會來的!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
    我欣賞過鐘靈毓秀的西湖,我游覽過古色古香的故宮,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雄偉挺拔的華山。
    暑假里,叔叔帶著我們上華山。我們在山腳下,仰望著巍峨的華山,像一個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間。我們乘索道上去。坐在纜車?yán)飶纳贤峦瑪?shù)十米的高空下,山峰、樹林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底,還是讓人害怕的。每往下瞟一眼,我的腳底就發(fā)虛,拳頭里攥出冷汗。
    我覺得華山有四大特點奇、秀、險、陡。華山上,我經(jīng)歷過最險的應(yīng)該屬蒼龍嶺了。蒼龍嶺以其蒼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懸龍般的地勢而得名。蒼龍嶺中間有一條道,兩旁是懸崖,只能上,不能下。人行其中,其如履薄刃,絕壑千尺的地勢使得我們膽戰(zhàn)心驚。我們在中間往北峰望去,北峰郁郁蔥蔥的,看似沒那么險。
    再往西峰望去,西峰比東峰還高,郁郁蔥蔥的林子,還在太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好像一塊綠色的翡翠。我心中突然有個疑問:這陡峭的道路是怎么建成的?媽媽似乎看出我的疑惑,說:“都是古代勞動人民一斧一鑿,一磚一石修造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修砌這條路失去生命?!鳖D時,我的心中升騰起一股敬畏之情,為這條道,為華山,更為修砌這條通天之路的勞動人民。
    啊,華山!我愛你,愛你的險峻,愛你的巍峨,更愛你的雄偉!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一
    今天我和好朋友在媽媽們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翠華山。這里空氣清新,景色秀美,一路上我們還看到了許多紅燈籠似的柿子掛滿了樹枝,真漂亮。
    我們還去了天池和冰風(fēng)洞,冰風(fēng)洞里非常冷,但是我很喜歡,今天我們玩得非常開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二
    去外婆家那兒游玩,最令我震撼的就是神農(nóng)架里那美輪美奐的景色!這讓我見識到了什么是仙境。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九湖了!剛到大九湖,我就被這里的景色給深深吸引了!一望無垠的藍(lán)天,輕軟似棉花的'白云。平靜但清澈的湖面,加上湖旁翠綠的樹木做點綴。這座天鵝湖就像天上仙女才能下凡人間游玩嬉戲之地。湖邊還有供人休息的地方。圍著湖邊漫步一圈,你會不禁暗嘆:人間竟有如此美麗的地方!
    進(jìn)大九湖之前,不瞞你說還真有個"大酒壺"呢!大酒壺一共分為三個拍照區(qū):一個綁著紅布條的大酒壇、酒壇旁邊一個大酒碗。和酒壇前一個只能容納三人的小酒碗。若是你望著這些酒具,浮想連翩。仿佛就能看見那些熱情好客的土家人,對待遠(yuǎn)到而來的客人,獻(xiàn)上自己獨家釀制的美酒。即使主人不太會喝酒,也要與客人喝幾杯酒,表示對客人的歡迎!
    ?。∶利惖纳褶r(nóng)架,你既有人間不可多得的風(fēng)景,又有淳樸好客的待客方式。真是讓人流連忘返?。∩褶r(nóng)架--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此景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瞅!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三
    國慶黃金周期間,我隨父母去了寶華山風(fēng)景區(qū),兩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體驗山間情趣。
    踩在散發(fā)著古老氣息的青石板上,路邊潺潺的溪水聲與黃雀的脆鳴聲早已融為一體,讓人心曠神怡。初露的陽光灑在山間翠竹上,顯映出一團(tuán)團(tuán)半透的黃綠色。路上人不多,空氣格外清新,就連那已經(jīng)高齡的青石板也似乎變得越發(fā)清新了。
    不知何時,路上起了陣陣白霧。霧氣過后,陽光更濃了――此時我們已接近山頂。終于,當(dāng)我跨過最后一級臺階時,兩旁的竹子突然隱去,隨之看見了一塊長滿花草的田地,正中立著一個頗為小巧別致的亭臺;有許多蜻蜒穿梭其間,還有城里不多見的太陽蝶,正在此一展媚姿。放眼望去,周圍不見了高聳的樓房,山外還是青山;高的矮的連綿起伏,應(yīng)有盡有;顏色也不一樣,深綠淺綠淡綠,一層一層的,仿佛是一片片的蓮花瓣,把“花蕊”――寶華山相擁在中間。漫步在山林,我似乎聞到了淡雅的“荷香”。正陶醉著,一只恰巧路過的喜鵲落在亭子上,大聲“喳、喳、喳”地鳴叫起來,那嘹亮的歌聲傳遍了山林,整個山谷都蘇醒了。
    慢慢的,我從山頂往下走。山路一改來時的寧靜,開始熱鬧起來,游人增多了,路旁的樹木仿佛也變得精神抖擻起來。這時,不知從哪兒傳來鐘聲,若近若遠(yuǎn),若有若無。當(dāng)我抬起頭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來到龍昌寺門前。步入寺內(nèi),里邊已經(jīng)香煙繚繞,那陣陣檀香撲鼻而來,伴著禪房中傳出的低微、有力又有節(jié)奏的誦經(jīng)聲,一下把我?guī)氲揭粋€古色古香的世界里。我順著長廊往前走,一邊慢慢觀賞著寺廟里的`殿堂古跡,一邊聽著導(dǎo)游講述有關(guān)龍昌寺的神話故事,久遠(yuǎn)而又神奇。大殿里,塑有不少的佛像,有笑容可掬的彌勒,有大慈大悲的觀音,還有一尊龐大的臥佛,慈眉善目,寧靜祥和,平靜地看著遠(yuǎn)方,似乎正在參悟高深的佛理……退出殿堂,我的心情覺得更加平靜。我清晨入山,中午出山,心境卻大相徑庭。坐在疾駛的車?yán)?,自然風(fēng)景已悄然從視野中褪去,取而代之是一個個廠房工地。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家園和寶華山的景色一樣,始終保留著綠色,永遠(yuǎn)的清新自然,漫步其中,怡然自得。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四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嘆:“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境內(nèi)清溪縈繞,山西五條溪流匯于六泉口,經(jīng)五溪河、九華河匯入長江;山南三溪和山東兩溪分別流經(jīng)三溪河、陵陽河匯入太平湖。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jié)緶Y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敖呉环蹙S畫,石上千年李白詩”。九華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九華山處處有景,移步換景,清代概括有”九華十景”。
    地藏道場,佛教名山。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地藏菩薩道常它的開創(chuàng)人為新羅僧地藏。公元7世紀(jì),在中國唐朝與朝鮮半島頻繁交往的大背景下,新羅國王子金喬覺航海東來,遍訪名山,卓錫九華,苦修數(shù)十載,圓寂后被認(rèn)為地藏菩薩”靈跡示現(xiàn)”,因其俗姓金,故稱金地藏,從此九華山被辟為地藏菩薩道常唐時九華山有寺院20余座,宋代發(fā)展到40余座,至明代更有長足的發(fā)展,主剎化城寺成為擁有數(shù)十座寮房的總叢林,全山寺院達(dá)100余座,香火興旺為“東南諸山之冠”。于是九華山便同五臺、峨眉、普陀共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清代九華山寺院達(dá)150余座,由總叢林化城寺分衍出祇園寺、東崖寺、百歲宮、甘露寺等四大叢林,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聞名于世。20世紀(jì)70年代末對外開放后,古老的佛山沐浴盛世朝陽,活力再現(xiàn),舊貌重輝?,F(xiàn)有各類寺院90余座,其中國家重點寺院9座,省級重點寺院30座;僧侶600余人,各類佛像萬余尊,各種佛教文物__余件。寺院普遍得到維修,佛事活動正常開展,對外交往活動頻繁,九華山佛教與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泰國以及香港、中國臺灣地區(qū)等佛教團(tuán)體友好交往不斷,先后有百余名僧侶出境訪問。
    在當(dāng)今我國佛教道場中,九華山以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國際性佛教道嘗香火旺盛、僧俗融和受到廣泛贊譽,成為特色鮮明和有重要影響的佛教圣地。
    歷史悠久,文化名山。
    宗教文化與山水文化相融,很多的歷史人文活動,使九華山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積淀豐厚的文化名山。__多年前,九華山就有道家駐足,《福地考》稱九華為“三十九福地”,至今留有道教人物活動遺跡和道觀遺址20余處。東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在九華創(chuàng)立茅庵,佛教開始傳入九華山。
    唐時新羅僧創(chuàng)立地藏道場,“勝境巍巍,普放大光”;至明清香火極盛,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經(jīng)久不衰。道教福地與佛教圣地使得九華山聲名大振,吸引了無數(shù)名流騷人紛至沓來。自李白之后,許多文人學(xué)者接踵而至,他們在九華或隱居山莊,著書立說;或創(chuàng)立書:,聚眾講學(xué);或出入煙霞,參學(xué)訪道;寄情山水,吟詩作畫。九華山有太白書堂、陽明書:、甘泉書:等20余處書:遺址。
    九華山又為民歌之鄉(xiāng),匯集有兒童歌謠、勞動歌謠、儀式歌謠達(dá)300余首,很多帶有佛教色彩,生動表達(dá)了勞動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歷代朝廷也垂青九華,明神宗敕諭、賜銀,清康熙、乾隆御書”九華圣境”、”芬陀普教”,九華山先后有50多座寺院受朝廷賜額。
    很多歷史人文的活動,遺有豐富的歷史文物,九華山有歷史文物__余件,其中珍貴文物近百件。對外開放后,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fā),著力挖掘整理佛教文化,成立”金地藏研究會”和佛教文化研究會,創(chuàng)辦佛學(xué)院,開辦文物館,文化資源得到初步開發(fā),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那里的儒釋道文化、鬼文化、建筑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和肉身文化等,異彩紛呈,令人驚嘆。九華山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山。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五
    曾聽爸爸說過寶華山,知道她寺藏于山中,不僅因寺出名,而且景色奇特秀麗,是家鄉(xiāng)的名山,飲譽古今,蜚聲海外。昨天,爸爸說要帶我今天上午游寶華山。呵呵,昨天——過去的那一天,可真是度日如度年!終于熬過了昨天,盼來了今天。這不,我早早起了床,催著快快出發(fā)。
    一路上,盡管車外滿是春色,也無心關(guān)注。在向往中,終于到了山腳下。我們沿著山路而上,旁邊樹木的枝條隨風(fēng)而擺,還有一種不知名的紫色花兒,也在搖擺著它們嬌嫩地身軀。它們用優(yōu)美地舞蹈,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山里的濕度大,有一絲絲的云霧圍繞著一座座山峰,卻又連綿起伏,隱隱約約中似傳說中的龍,可爸爸說那是朵朵蓮花。
    走進(jìn)隆昌寺的廟門,爸爸的朋友趕來充當(dāng)了我們的導(dǎo)游,領(lǐng)著我們先去了門內(nèi)的左邊,看到了以前可供千名僧人吃飯用的大鍋,如今,它們可是寺中寶物——歷史文物!在齋堂,我發(fā)現(xiàn)一件條幅急忙把它拍攝下來,爸爸告訴其中兩個我不認(rèn)識的字后,我才知道上面寫的是當(dāng)思來處,我想大概就是要珍惜糧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隨后,去了戒臺、大雄寶殿。此后,天氣陰了下來,我們連忙來到無梁殿附近,在銅殿前的平臺上看周邊的風(fēng)景,寺的周圍蒼松翠柏,加上霧氣,如在仙境呀!
    空中飄起了雨絲,在爸爸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走出廟門,順著來時的路踏上了回家的路。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六
    華山,是五岳之一,是我感覺最“高”的一座山。我常常說;“五岳歸來不看山,華山歸來不看岳?!蔽覀兇蠹叶既ミ^華山,沒想到我也會去觀賞華山那優(yōu)美的景色。
    我從照片上看到那華山的美麗景色。我們在山腳下看著和普通的山差不多沒什么區(qū)別,可坐纜車的過程中,那山真是說不盡的巍然屹立、千姿百態(tài)、山高樹茂、雄偉壯觀。讓人懷疑這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從那手巧的古人手中建造出來的精美杰作。這山真高啊,連綿起伏的山峰一個緊接著一個。那山峰巍然矗立、高聳入云,像一群英俊的小伙子站在那里,隨便的讓游客們欣賞。山頂上那晶瑩剔透的雪花,像撒面粉一樣,撒在人們的臉上、撒在車上、房屋上、樹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座座山峰。
    讓我最陶醉的是東峰。那云霧繚繞,人們仿佛是神仙,在天空中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那郁郁蔥蔥的樹,在雪花的感召下,就像“穿”上了那厚厚的“羽絨服”,從高處往下開去,那萬丈深淵,仿佛一失腳就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從哪里,看華山的景,真是美不勝收。那些從華山旅游回來的人們,怪不得說那真是奇峰聳立、宏偉壯觀。
    那山腳下郁郁蔥蔥的樹木;纜車中那巍然屹立的山峰;你那山頂峰上雪花飛揚、鵝毛大雪,我們就想走進(jìn)了一幅山水畫。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七
    朋友們,你們好!此刻我們已經(jīng)到達(dá)九華山風(fēng)景區(qū)。在那里先向諸位介紹一下九華山風(fēng)景的概況。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nèi),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后,對其贊嘆不已,認(rèn)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01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后歷代都增建、擴(kuò)建,構(gòu)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布全山,據(jù)說興盛時期多達(dá)300余座,僧眾四五千人。此刻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那里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那里,所以有“蓮花佛國”之稱。那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zhèn),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xué)校、旅店、農(nóng)舍,游人能夠在那里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設(shè)計藝術(shù)。寺內(nèi)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約20__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回蕩,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盎峭礴姟彼斐蔀椤熬湃A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yuǎn),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hù)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jù)說,在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fā)現(xiàn)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rèn)為他是活佛轉(zhuǎn)世,遂將尸體裝金供奉。
    明崇禎皇帝明白后封他為“應(yīng)身菩薩”。于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kuò)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游人能夠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臺。天臺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臺,等于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臺,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jīng)過很多風(fēng)景點。當(dāng)你氣喘吁吁,到達(dá)天臺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yuǎn)望九華街,僅有巴掌那么大了。極目遠(yuǎn)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
    清冽的山風(fēng)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臺上看日出,據(jù)說其瑰麗景色不亞于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所以“天臺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八
    今天是旅游的最后一天,我們要去華陰市最雄偉、最壯麗、最最出名的地方——華山。在車上,導(dǎo)游非常細(xì)致的給我們描述著華山,我聽的一塌糊涂,現(xiàn)在我一分鐘也忍受不了華山的誘惑啦!
    下山了,好多地方陡得我不敢往下看,只好倒著走。我發(fā)現(xiàn)對面高高的、刀切樣的巖壁上有一張“人臉”,和美國人特別像,高鼻梁,深眼圈。是我有史以來見過的最奇怪的石壁了。
    華山真陡。因為陡,因為怕,我還有很多地方?jīng)]去,在心里留下了一些遺憾。下次再來玩時,一定要把華山認(rèn)認(rèn)真真得地看一遍。
    四年級:純潔的sam。
    九華山之游的小學(xué)生篇十九
    我游華山(上)。
    華山的險峻在于山的走勢,道路的崎嶇。有幸到華山走了一次,體驗了一次華山的險。
    白天開始登山,從玉泉寺登山,沿著斜坡而上,剛開始時是長長的斜坡,有石頭砌成,大大的坡度,走的不是很累。大約走到半山腰的時候,斜坡就沒有了,變成了臺階,然后山路就開始變的陡峭起來,臺階的短小,只夠半個腳掌的位置,臺階的陡峭坡度有的有八九十度,但大部分是30-60度吧,索性的是錄得兩旁有鐵鏈子的護(hù)欄,我們就帶著在山下買的手套,抓著條鏈子而上。越是接近山頂?shù)奈恢?,山路就越是變得陡峭與狹窄,最后只容下一個半人的寬度,抬眼望去,盡頭在很遠(yuǎn)的地方,往下望去,有站不穩(wěn)的感覺,這時的腿都已經(jīng)麻木了,疼了,有點軟了,有時候還有一陣的顫抖。望著旁邊的天聯(lián)所連接的護(hù)欄,上面有鑄造的日期1984、1985、1996……更有甚的是還有民國時候的,還有清朝時候的,久遠(yuǎn)的.年代,經(jīng)歷了歷史的洗禮。很多這樣的山路臺階,都是在懸崖峭壁上面,人工打造出來的,可想而知的是它的斜度很大。
    山路臺階,兩旁的鐵鏈子上面鎖滿了鎖都沒有下手的地方,來拽著鐵鏈子,來保持自己身體的平衡。
    金鎖關(guān)基本上是鎖數(shù)量最多的地方,鎖在鐵鏈子的鎖,都有幾噸重了,看著旁邊的小屋里面有著,換掉的鎖滿鎖的鐵鏈子,放滿了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