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讀書心得(專業(yè)20篇)

字號:

    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經驗。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借鑒一些較為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偨Y范文是學習和交流的寶貴資源,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他人的思路和寫作技巧。
    周易讀書心得篇一
    體驗一般分為學習體驗、工作體驗、教學體驗、閱讀體驗和觀看體驗。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戰(zhàn)爭與和平》恐怕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部小說了。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最終才發(fā)現,這本書是我永遠也讀不完的。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為了探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于片面。我認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zhàn)爭與和平》里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說它主觀,是因為他來源于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說它客觀,則是因為他并不強加于人,而是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托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出自己的個性來。
    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里。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心的,應該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恒?!稇?zhàn)爭與和平》里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希望我們去獨立思考,并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構造了一部屬于自己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應該說,《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書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樣不凡。結構安排方面,要處理好這樣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是非常困難的,托爾斯泰卻能夠憑借自己的藝術天才,在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穿來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亂。而且,托爾斯泰似乎特別擅長描繪那種高難度的大場面,戰(zhàn)爭、舞會、宴席,他可以用極簡短的話把每個人的性格及心理和盤托出,卻從無顧此失彼雜亂無章的感覺,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塵莫及的。
    語言方面,《戰(zhàn)爭與和平》始終保持一種質樸大氣且與眾不同的風格,它并不旗幟鮮明,但內蘊深邃,使人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亞的雕章琢句來,要強出許多。
    人物性格方面,《戰(zhàn)爭與和平》也有其高超過人之處。書中幾乎每一個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書中許多人物的性格,也都在不斷變化。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此作品的深意,我并未完全讀懂。
    初讀《戰(zhàn)爭與和平》,唯一吸引我的只是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托爾斯泰—把故事安排在戰(zhàn)爭與和平間穿梭,和諧的宴談與混亂的戰(zhàn)爭場面交替呈現,整個故事卻仍井然有序,分毫不亂。托爾斯泰對高難度大場面的描繪似乎把握自如,無論是宴會,舞會,或是戰(zhàn)爭,描寫都極其細致入微。每每一讀,總讓人有親臨其境之感。他善用精簡的語言將人物的性格心理充分表現。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間始終透出質樸之氣卻又與眾不同,從而造就了他作品的獨特。
    再次細讀《和平與戰(zhàn)爭》,漸漸地,我發(fā)現其涉及的哲學、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等各方面,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也是托爾斯泰的思想結晶所在。托爾斯泰一生始終在思索和探尋,環(huán)境的變遷使托爾斯泰的思想和信仰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在和平美好的環(huán)境中,他追求善和美;在面對殘酷的戰(zhàn)爭時,他的思想又一次經歷著洗禮,他曾把美好的情感屈從于戰(zhàn)爭的現實。
    然而,始終不變的是,即使面對戰(zhàn)爭,他的內心仍在關心那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恒。關于精神與永恒的問題,他多次借以作品中皮埃爾和安德烈的大腦來探索,借以他們的談論來商討。
    作為思想家,托爾斯泰也矛盾與彷徨過,他的思想的逐漸成熟,也像《戰(zhàn)爭與和平》的小女孩,經歷過幾場所謂愛情后成了一位不修邊幅卻更成熟沉穩(wěn)的母親;隨和善良、無貴族架子的皮埃爾,有私生子變成繼承人,由不敢愛變成婚后幸福的丈夫,也更有責任和擔當;安德烈冷峻聰明,但欠缺寬容,在經歷愛情失敗后,他在戰(zhàn)爭中死去,在死前,他也得到徹底的醒悟。
    其實,思想的產生與提升,是需要磨練的。托爾斯泰身為貴族,卻蔑視貴族的腐朽享樂,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的思想覺悟使他意識到世界的不公,他希望能幫助農民等下層階級,卻得不到農民的信任,也得不到世人的理解,連家人也同他產生了隔閡。托爾斯泰不如意的經歷,似乎是成就他不平凡的思想的關鍵,也成就了他的多部文學巨著。
    《易經·乾卦》開篇就說:“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逼浜x是天道循環(huán),君子應當像天道一樣周而復始,自立自強,奮斗不息。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業(yè)發(fā)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發(fā)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長的故鄉(xiāng)。我記得每年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是這里的淮陽太昊陵廟會,每天會有上萬甚至幾十萬群眾前來祭拜和逛廟會。那個時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鏡,彷佛天神一般。從那時,我就懵懵懂懂接觸到了先天八卦,大人們常說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萬物之本;后來我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觸到了后天八卦、河圖洛書以及各種版本的易經。
    高中時讀過爸爸書柜里《周易》,感覺它就是一本算卦的書,全書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來非常難。大學時讀過圖書館里的《易經》、《白話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對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解,感覺《易經》非常全面,包羅萬象。在工作之后,自己在書店、朋友家讀過《易經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覺又不一樣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個名稱,然后是卦辭,卦辭是解釋每一卦總的含義的。卦辭的語言比較深奧,但并不玄乎,因為卦辭中記錄的是當時人們關心的大事。古人關心的事情和現在人不太一樣,那時既沒有股市漲落的憂患,也沒有畢業(yè)求職的苦惱,他們最關心的事大概一是軍事,打起仗來是贏是輸、從哪個方向進軍合適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門吉不吉利、往哪個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個鬼神有沒有用、選擇什么日子獻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與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因此我看《易經》里的卦辭,大多數都是解釋這幾類事情的吉兇的。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體現一個主題思想,包含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人生智慧、憂患意識和理性思維因素,對我們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于是,我真正明白了“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它“廣大悉備”,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三次通讀之后,最后的感悟太多,好像用語言文字表達不出來,以下是我的具體感悟:
    易學則是中國文化的緣起,是中華文明的根,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了解易經、易圖、易學,有助于我們掌握易學思維的基本方法,有助于了解中國文化的結構和中華文明傳承的脈絡,有助于我們分析成功、面對失敗,有助于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和人生規(guī)劃,有助于我們認識歷史、分析未來、把握今天。同樣,易學在企業(yè)管理中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易經》的核心講“三易”,即“簡易”、“不易”、“變易”。而這三者也正好是企業(yè)管理理論發(fā)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國管理哲學的核心。因此,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一萬事簡易——簡單如一。
    簡單管理是管理發(fā)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資訊化、普及化,是“簡易”的路徑。只有了解企業(yè)組織的結構、規(guī)律,才有可能實現“簡單化”。
    二萬事不易——不變應萬變。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產生、發(fā)展、變化都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構成其有機生命的基本規(guī)律是相對不變的。也就是說探索社會基本成員,包括城市、政黨、政府、企業(yè)、團隊、產業(yè)、市場等所有組織系統(tǒng),構成其生命系統(tǒng)的構和規(guī)律,是當代管理學面臨的主要課題。而易學的“陰陽、太極、五行、八卦、河圖、洛書、64卦”等準數學模型,為研究系統(tǒng)組織結構和規(guī)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三萬事變易——日新月異。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變化就是變易,“變易”是易經研究的主要內容,《易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傳”、“象傳”、“文言”等,核心思想講述的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易經》以“全息”、“系統(tǒng)”、“變易”的哲學觀和獨特的符號系統(tǒng),為我們提供了“變易”的類數學模型;為我們研究企業(yè)、團隊等組織系統(tǒng)的生命周期,如何更好地把握變革管理,提供了科學的路徑。
    《易經·乾卦》開篇就說:“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逼浜x是天道循環(huán),君子應當像天道一樣周而復始,自立自強,奮斗不息。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業(yè)發(fā)展的根本。
    作為人應當自強自立,既要進步又要學會進步,在進步中掌握規(guī)律以最佳的狀態(tài),借助外力去達到完美的結果。卦辭又說“初九,潛龍勿用”,這里的勿用不是沒有用,而是要如何用,它告誡人們掌握正確的方法,把握最佳的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企業(yè)的發(fā)展道理相同,通過對企業(yè)架構的分析,確立管理模式,合理統(tǒng)籌員工。特別是在一個企業(yè)的初期,對于自身能力的評估以及未來趨勢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要學會“潛龍勿用”,當時機成熟后才會“飛龍在天”大展宏圖。
    易即變革,易即創(chuàng)新,易即發(fā)展,易即和諧,大道自然。通過研習易學,我們可以在繼承和回歸易學思想和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整合和突破西方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邏輯思維、科學思維、哲學思維的歷史局限和知識缺陷,建立起更符合人性倫理、社會發(fā)展和生命運動的自然本源的易學思維、管理模式,進而探索自然管理法則,解析企業(yè)組織,建立全息的創(chuàng)新管理體系,為企業(yè)的戰(zhàn)略決策、組織變革、創(chuàng)新管理、危機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和諧管理建立起新的理論平臺,為企業(yè)、政府等各類社會組織的成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提供簡單易行、科學實用的組織診斷和管理模型,為全面建設創(chuàng)新型社會、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戰(zhàn)略管理工具。
    《戰(zhàn)爭與和平》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是一部人民戰(zhàn)爭的英雄史詩。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組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場面壯闊、結構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有一種大海般恢弘開闊的美。同時,小說時代感強烈,雖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卻反映了農奴制后俄國前途和人民作用的問題。因此,《戰(zhàn)爭與和平》當之無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書中包括俄奧聯(lián)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zhàn)、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侖軍隊潰退等。描述了歷的真實人物拿破侖、庫圖佐夫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表現了戰(zhàn)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的抗敵精神和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
    書中刻畫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性格內向、意志堅定的安德烈,有較強的社會活動潛質;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的彼埃爾,缺少實際活動的潛質,側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生。他們在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爭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__地刻畫出來,并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在各個國家,軍人都是崇高和偉大的,都受到了人民的尊重。但軍人也是人,也有陰暗和脆弱的一面,部隊中也有喜怒哀樂,也有爭權奪利和勾心斗角。
    我向來是不喜愛看歷史題材的書籍,但是,《戰(zhàn)爭與和平》是我第一本喜愛的歷史題材的小說。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方面融入書中情節(jié)中,體驗書中主人公的思想變化,另一反面也不禁的發(fā)人深思:和平的重要性。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即使是平凡的人物也能寫的讓我們對其充滿了敬佩。戰(zhàn)爭是殘酷的,但在戰(zhàn)爭時期卻會讓我們更加盼望和平?,F身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是否就應珍惜此刻溫馨的生活呢?難道非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不,就應從此刻開始把握!
    我們反對戰(zhàn)爭,但是,我們絕不懼怕戰(zhàn)爭。當戰(zhàn)爭來臨時,我們也同樣會拿起武器,去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去保衛(wèi)自己的安靜、和平的生活!
    說起《周易》一書,好多人都認為它是用來算命的,而在我心目中,《周易》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最近,我聆聽了曾仕強老師對《周易》的精彩講解,又看了通俗版的《周易》,對這本書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有著“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尊稱,更是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根本和源頭。
    尤其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薄@句話,令我記憶深刻。它是說宇宙不停地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在人生中,我們不能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放棄正確遠大的志向。天即自然,天的自然運動剛強勁健,健即長遠之意,這句話拿天的長遠來對應君子的處事,應像天一樣,力求進步,剛毅堅強,要持之以恒,不可生懶惰之心。下句的意思是大地吸收陽光以滋潤世間萬物,而厚德載物有包容和寬容之意,相對應著君子應增厚美德,以身作則,德行要像大地一樣寬厚。
    我認為中國的典籍《周易》實際上是基于天地人一體的宇宙觀。在古人看來,天不是客觀純粹的天,地也不是客觀純粹的地,天地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而這種關系的紐帶是“陰陽”。陰陽的變化形成了宇宙萬物,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對應著時間和空間,初、三、五爻對應著時間,初爻為過去,三爻為現在,五爻為未來,二、四、上爻對應著空間,二爻為地道,四爻為人道,上爻為天道。故而,天地陰陽的變化對人類的發(fā)展活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古人從不脫離天地來談人事,也不撇開人事來單獨談天地。
    《周易》的其中一個思想是讓我們用“天”來樹立榜樣,因為天始終剛勁堅挺,長遠不息,它可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應到我們的人生,就是鼓勵我們一定要堅持,堅持信念,堅持理想,堅持定下的奮斗目標,天道的規(guī)律即我們的人生指南。
    讀《周易》,懂《周易》,用《周易》,將會提高我們的精神層面,啟發(fā)我們正確地做人做事。我認為,每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將《周易》帶給我們的自然規(guī)律、生存之道、思維方式等傳承下去,將上下五千年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周易讀書心得篇二
    在不經意間,我便經歷了一場思想的熏陶。她默默無聞地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變遷;她慢條斯理地向我展示中國瑰麗的文化;她她語重心長地教我做人的道理。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它是“五經”之一,以占卜為形式,涉及哲學思想,認識宇宙,人類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形成,發(fā)展起過重要的`作用?!吨芤住肥亲钅荏w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系辭》中說:“一陰一陽謂之道?!笔澜缟锨ё税賾B(tài)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吨芤住费芯康膶ο笫翘臁⒌?、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代大醫(y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yī)。”《周易》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chuàng)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兑捉洝防锏乃枷胍呀洕B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就說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都還會說道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而這些詞匯都是直接從《易經》里來的。
    猶憶中學時代,我看《周易》只覺得它講的是做人的大道理,寒假期間淺讀《周易》之后發(fā)現,作為群經之首,它的博大精深遠遠不是我所能讀懂的。在這里,只能粗略的談一下我的鄙見。
    《周易》的第一卦,“乾”卦,為純陽之卦也是全書之首,乾為天為帝王為君子,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從初九的‘潛龍勿用’到用九的‘群龍無首’講的是作為一個君子一生應走的歷程。第二卦,“坤”卦,為純陰之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縱觀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時代的發(fā)展至今,雖日新月異,勿庸置疑,人類的發(fā)展所依賴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力資本。西方經濟學家盧卡斯更是歸結為專業(yè)化的人力資本,其實,這也就是強調人力素質的重要性。通俗地講,人力素質就是指知識結構,我們常常把知識結構分為廣度和深度兩種,所謂深度是指具有某方面專長、術業(yè)有專攻的人;所謂廣度是指一種綜合素質,一種綜合能力的運用。
    如果我們要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tài)俯仰人間今古,那么首先,應具備極強的自信心。其次,我們應當耐得住寂寞,學習一種昆蟲——蠶的精神,蠶不斷地吃食桑葉,攝取營養(yǎng),再把自己裹覆起來,在不經意間,咬破繭殼,長出翅膀。再次,我們應當正確分析前進道路上個人的差異性,如何不斷調整與環(huán)境的適應性,與外圍空間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把握并借助環(huán)境的力量,從而縮短到達目標的距離。最后,我們在前進中尚需不斷改變和調整目標的方向性。只要我們朝著目標不斷努力,自強不息,終會有所得也!
    特別是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關注國家時事新聞,引領時代前進的潮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把沉淀已久的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在祖先積淀下來的經驗和教誨中,接受現代的科技知識,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周易讀書心得篇三
    《周易》分為經和傳兩部分,通過對《周易》初步的了解學習《周易》的哲學思想。
    大學之前我一直以為《周易》就是算命的,因為不懂總覺得它很神秘甚至是神奇,人們怎么就可以用它進行占卜,知曉過去未來呢?現在大概懂得了,《周易》不是卜算之書,而是借此講人的修身之道,最初的《周易》可能是具有卜算功能,但是后人對卦的解釋賦予了它許多哲學道理。例如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和“否”卦,“否”卦的卦象是天在上地在下,“泰”卦的卦象則是反的――天在下地在上,“否”是不好的,因為人們認為天上地下天地之間沒有交流與溝通是不好的,而“泰”天地是顛倒的,如此天地陰陽之間有交流、有溝通、有互相作用,使之通泰,所以是好的。這實為廣大精微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代紛繁的社會中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讀一讀《周易》。
    學習《周易》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易”。關于“易”的解釋有幾種說法:《周易?系辭上》講“生生之謂易”,大概是說天地是處在動態(tài)的不斷創(chuàng)生過程中的,沒有什么是恒久不變的;而東漢大家鄭玄在《易贊》及《易論》中說到:“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贝笠馐钦f易分為三個意思:一是簡,以簡易繁;二是變,就是不停地處在變化中;三是不變,總有東西是永恒不變的。關于《周易》的作者及成書時代有這么一個說法:周易并非一人撰寫,而是經過“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整理出來的。有三個圣人參與了成書,最早是伏羲畫卦,《系辭下》中寫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由此可知,伏羲觀察自然界的天、地、人、物創(chuàng)生出八卦(八卦分別為乾、兌、離、震、坤、艮、坎、巽);再者是文王演八經卦為六十四卦,他將八個經卦兩兩相疊演變?yōu)榱呢?最后相傳是孔子作《傳》:“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史記?孔子世家》司馬遷)?!卑喙獭稘h書?藝文志》中也說道:“孔氏為之《彖》《象》《系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
    一、《易》經的結構。
    《周易》分為經和傳兩部分,經分為八個經卦和六十四個別卦,每卦由象(卦象)、辭(卦名、卦辭、爻辭)、占(斷辭)構成,六十四別卦不規(guī)律分成上三十卦,下三十四卦。有意思的是六十四卦的最后兩卦“既濟”和“未濟”,按字面意思,“既”就是事情已完成,“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未”顯然是未完成,“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凹取奔热煌瓿闪藚s又排在倒數第二個,易經把“未”完成放在最后一個是有它的哲學內涵的,《系辭上》說“生生之為易”,世間萬物都處在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中,那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是永不止息的。
    二、《易》傳的結構。
    傳是后人對《周易》的解釋,分為七種十篇:《象》上與下、《彖》上與下、《文言》《系辭》上與下、《說卦》《序卦》和《雜卦》。
    1.《彖》傳上下。
    解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及卦義。例如乾卦的初九卦辭是“元亨利貞”,《彖》解釋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敝赋鲎罡呓y(tǒng)治者該如何做。
    2.《文言》。
    專門解釋乾坤兩卦的卦辭和爻辭。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告訴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在事情沒有發(fā)生的時候,我們能夠通過一點點事情發(fā)展的苗頭見微知著,趨利避害,趨吉避兇。再看坤卦的初六:履霜,堅冰至?!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下霜了就知道冬天就要來了,就是見微知著,告訴我們要提早辨析事情發(fā)生的'萌芽,可能就會避免災害的發(fā)生。
    3.《系辭》上下。
    通論《易》的主旨、原理、功用、起源以及筮法,并選釋十九條爻辭?!断缔o下》:“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大意說易經什么時候出現的呢,大概是中古時代(周代)吧,作者大概是很有憂患意識吧,什么事都看得很簡單的,最后可能是失敗的,讓人要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4.《說卦》。
    闡說八卦的形成、性質、排列方位、取象的特點?!扒?,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玻菀病kx,麗也。艮,止也。兌,說也。”后來的人們賦予了卦解釋,乾代表天,如男子剛健;坤代表地,如女子柔順;震代表雷,多動;巽代表風,所以無孔不入;坎代表水,坑里積水所以陷;離代表火,火光艷麗;艮代表山,山是不動的以為止;兌代表澤,有很多口舌之爭。雖說有些論斷有點牽強附會,不能完全相信,但古人的智慧還是令人敬佩。
    5.《序卦》。
    解釋六十四卦前后相承的排列順序?!坝刑斓?,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yǎng)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贝蟾胖v有了天地才有世間萬物,所以頭兩卦是乾坤,萬物萌生的狀態(tài)稱之為“屯”,需要啟“蒙”,幼稚的初始的狀態(tài)需要飲食,所以是“需”……超越了大家都在做的事肯定就能成功,所以是既濟,可是萬事萬物生生不息,沒有什么事是有盡頭的,故以未濟結束,極有意思。
    6.《雜卦》。
    不按卦序解說,而是兩兩相舉,以言卦旨。有書言:“《乾》剛《坤》柔,《比》樂《師》憂?!墩稹?,起也。《艮》,止也?!稉p》《益》,盛衰之始也?!陡铩?,去故也,《鼎》,取新也。”雜糅混雜,或同或異,或對或類。
    7.《象》傳上下。
    解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解釋卦象的,每卦一則,共六十四則,稱《大象》;解釋爻象的,每卦一則,共三百六十四則,稱《小象》?!皾擙埼鹩?,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蜍S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糊堄谢?,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比魏问挛锏竭_頂峰之后都會走下坡路,所以我們還是要居安思危,心懷憂患意識。
    王弼《周易略例》:“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绷呢云鋵嵕褪橇姆N人生境遇的象征,如果說憂患意識面向的是未來,《周易》的與時偕行思想則更多地指向現在。簡單的言語包含的是廣博的內容,《周易》不過寥寥數語卻包含著以簡易繁、陽逆陰順、物極必反、趨利避害、對立統(tǒng)一、居安思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盈不可久等無數千百年來積淀的文化精髓,說它是智慧的結晶一點也不為過,這樣的書是十分值得拜讀的。
    周易讀書心得篇四
    學習《周易》,深深感受到了其博大精深,蘊含著巨大的精神內涵。雖僅觸及皮毛,已認識到它對于中華文化的巨大貢獻。
    感受最深的,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边@句最富盛名的話,不知激勵過多少國人奮發(fā)圖強。
    前一句出自乾卦,代表了自然界的天。后一句出于坤,代表地。兩者相對應地闡釋了這兩種基本物象給予古人的生活智慧。
    前一句強調動態(tài),即通過自我努力改變境況,改造社會。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所作為,促成改變,促成發(fā)展。我認為,天象千變萬化,一年四季觀察到的星座、方位都有所不同,就是“動”的概念。地球在宇宙中是運動的,因而可觀各種天象,人亦如此,方有行動才可發(fā)展。魯迅先生一生尋找救國道路,由于認知的深化,一步步摸索,從學醫(yī)到從文即是這一探尋的結果。
    第二句是強調靜態(tài)。大地無物不載,無物不容,不會拒絕任何一條河流、一個生靈于之外。這便是人應學習的,平靜地對待事物,不為其慌張、恐懼、憤怒,靜如止水,從容不迫。別人爭名逐利,勾心斗角,我淡然處之,不怒不餒,大概就是大地的境界。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也許是“靜”的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調內在的力量。自卑才卑,不強才強。自身往往可以激發(fā)出強大的力量。擅于激勵自己的人才會一步步爬高,才不會流連于眼前景色而忘記前行。應付別人易,應付自己則難,自我施以重壓,則會在精神負擔中走出最終的釋然。環(huán)境可使人奮發(fā)提高,但環(huán)境不能控制,要有強勁的內在發(fā)動機,才會走得遠、飛得高,從不迷惘、踟躕。陳寅恪先生在那樣一個人云亦云的年代,不顧各種壓力,堅持提出人口膨脹的不斷,抨擊“人多力量大”,丟職位、受批斗,面對各種迫害,始終如一,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真理不會倒下,陳寅恪先生一人的戰(zhàn)斗也無比鼓舞人心,此即內在力量。再觀天際,各天體、各星系不停運動,才會使彼此制約,形成動態(tài)平衡。個體的運動最終成就大局的穩(wěn)定,也可謂內在力量的效果。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強調了外在的力量。無所不容,才成就了其驚人的體量。納之于己,無所不容,反而成為己,物質、精神相融合,性質共享,進而為一。中華民族的形成即為一例,不斷吸收、改造文化,使之被侵略一次,就擴容一次,豐富一次,集農耕文明、游牧文明于一身,鍛造成不朽的文化靈魂,此為厚德載物。曹操吸納降兵,既往不咎,終究還是成為一世明君。川大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彰顯的也是此種智慧。有外在,有交流,才有快的發(fā)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讓我們以此自勉,同時更加努力地從《周易》中吸取精深的智慧。
    周易讀書心得篇五
    就我自己體會,《易經》是用擬象思維方式寫成的,如果你具有擬象思維方式,讀懂《易經》就毫無困難,無非是準備一本古漢語詞典。如果你只有邏輯思維方式,那么《易經》你是不可能讀懂的。
    《易經》的要點其實就是簡易,變易和不易。
    簡易就是認為世界的構成無非陰陽及其轉化規(guī)律而已。
    變易就是認為世界雖然變化多端,混亂無比,其實不過是錯諸復雜而已。成語錯綜復雜就來自于《易經》。
    伏羲創(chuàng)立的八卦體系,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
    所謂錯卦,就是兩個卦相對應的每一爻陰陽屬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為陰爻,中爻為陽爻;而與它形成“錯卦”關系的離卦初、上爻為陽爻,中爻為陰爻。所以互為錯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氣上也是完全相對的。(錯卦又被稱為反卦)例如:
    乾性健,卦氣向上--坤性順,卦氣向下;。
    震性動,卦氣向上--巽性入,卦氣向下;。
    坎性陷,卦氣向下--離性附,卦氣向上;。
    艮性止,卦氣向上--兌性悅,卦氣向下。
    所謂綜卦,就是把一個卦旋轉180度,倒過來所形成的新卦,新舊兩卦是互為綜卦。乾、坤、坎、離這四卦的綜卦就是本身,所以它們是沒有綜卦的,因此它們又稱為八卦中的四正卦。
    四正卦在《易經》體系中代表的是宇宙的四個方向。以“玄(天)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是乾和坤,分別象征天地;以“黃(地)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是離和坎,分別象征日月。
    八卦中剩下的四卦就是四隅卦,其中震卦和艮卦形成綜卦關系;巽卦和兌卦形成綜卦關系。
    四正四隅是有先天和后天的區(qū)別的,后天卦的方位是地球的層次,這時四正卦指東、西、南、北四個主方向,分別對應震、兌、離、坎四卦;而后天四隅則是指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現在我們讀的《易經》是周易,是周文王演化的,是八卦重疊而來的,所以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兩兩相疊而成的。
    復卦和雜卦是針對六十四卦體系來說的。
    所謂復卦就是與八個單卦相區(qū)別的。三爻的卦稱單卦,由兩個單卦組成的六爻的卦稱復卦。從這個意義上說,六十四卦體系的卦都是復卦。
    復卦就是重復。是指上下卦由同一個單卦組成的復卦,所以這樣的卦,也叫純卦,這樣的卦只有八個,所以又叫八純。
    與純卦相對的當然就是雜卦,其他五十六個卦都是雜卦。純卦秉承的是上一層次八卦的主要特性,所以純卦自然就是統(tǒng)領雜卦的祖宗卦、宗主卦,所以又有了以八純?yōu)橹黧w建立的八宮卦象體系。這也是《易經》宇宙規(guī)則氣純則貴,氣雜則賤的體現。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體系下,綜卦就是將一個六爻的復卦的上爻和初爻互換;五爻和二爻互換;四爻和三爻互換所形成的新卦。綜卦的意義是指有著共同基礎上的局部不同,錯卦則意味著絕對的對立。所以六十四卦體系中大多數的對卦關系,都是綜卦關系,說明了所有的矛盾中,大多數都是同中求異的矛盾。
    只有乾(天)和坤(地)、坎(水)和離(火)、小過(雷山)和中孚(風澤)、大過(澤風)和頤(山雷)這四組卦因為各自沒有綜卦而以錯卦的關系組成對卦。其實真正的錯卦只是前兩組;后兩組屬于錯綜結合卦。
    而《易經》中代表世界變化狀態(tài)的64卦及其384爻不過是陰陽因時,因地,因利的互相轉換而已。
    至于不易,是因為《易經》認為世界有基本不變的天道,那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陰陽循環(huán),無限往復。所以生老病死,盛衰生長,都是這個天道的表現而已。
    其實《易經》的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例如為人,我們崇尚以誠待人,不自欺不欺人,心平氣和;例如做事,我們崇尚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中正平衡,要自強不息,要持之以恒,要堅持不懈,要堅韌不拔,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于求成。
    所以從《易經》的思想,自然發(fā)展出了中國特有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方法:中庸之道。
    拉拉雜雜,東拉西扯寫了不少字,可能有人會問你自己會什么?
    經過認真考慮,我認為我會組織打群架。并熟練掌握了4個打群架不可或缺的技術:
    1、優(yōu)化技術:用各種可能的優(yōu)化方法,通過對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的人、財、物和技術等等之源的優(yōu)化配置,可以提高整個系統(tǒng)的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實現投入產出效率優(yōu)化。
    2、協(xié)同技術:用各種網絡分工技術,通過對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進行專業(yè)化分工,實現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減少工作流程上下的延遲或等待,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減少時間浪費。
    3、組織技術:用各種流程設計技術,通過對系統(tǒng)過程的流程設計,把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分散的任務流程和模塊,組裝成可以順暢運轉的系統(tǒng)。
    4、計劃技術:可以把設想變成目標,目標變成一堆任務清單,任務清單變成一群可執(zhí)行流程,流程變成過程化的可監(jiān)控成果,最后把這些分散的成果組裝成一個整體,實現最終目標。
    所以我認為自己還是一個技術人員,當然擰螺絲比不上操作工,畫設計圖比不上工程師,但是我的價值是能夠使一個系統(tǒng)組裝起來,并正常運轉實現預訂目標。
    這些廢話跟讀《易經》心得沒直接關系,但是我個人認為有間接關系,因為《易經》包含了人最需要的整體觀和大局觀。所以我認為《易經》雖然不能教你做什么,怎么干,但是能夠啟發(fā)你怎么看,這個更重要,干具體事情主席不會比普通人強多少,但是看事情,卻比大多數人強十萬八千里。
    其實怎么干很容易學會。因為完成任務,無非是把目標變成過程,把過程變成步驟,從數學角度而言,步驟就是算法。只是人由于精力有限,能夠熟練掌握的無非幾種而已。而熟練掌握幾種具體做事情的方法,例如目標任務法,關鍵路線法,計劃評審法,不過只需要一年而已,而要形成自己看問題的系統(tǒng)思維模式或框架思維模式,可能得一生的不懈努力。讀《易經》,可以使我們從高山到平原。
    讀《易經》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不斷發(fā)現自己的愚蠢。其實人是很難發(fā)現自己有多愚蠢的,倒是很容易發(fā)現別人的愚蠢。我們經常身披羨慕嫉妒恨為標志的最愚蠢馬甲,招搖過市,得意洋洋而不自知,但是別人都知道。
    對《易經》的理解,實際上是對人生的理解,所以必然隨著時間推移,年齡增加,人生體驗豐富,會不斷變化。所以如果以后有精力和體力,這份讀《易經》心得將不斷補充,完善和修正。
    周易讀書心得篇六
    《讀書求學》這篇文章講了:《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籍,被尊為“群經之首”。更是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根本和源頭。后來孔子讀《周易》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把串聯(lián)竹木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了還幾次了,換了許多次新帶子。這使得他在自己的著作《論語》中也有多處引用了《周易》的詞語。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叫作“韋編三絕”,以此來形容孔子勤奮好學。
    這使我深受啟發(fā):我應該學習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有時候我學習累了、遇到困難了,我總會用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激勵自己??鬃佣寄敲蠢狭?,學習起來不叫累,我才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怎么能叫累呢?到了三年級,我的作業(yè)越來越多了,學習各種知識也越來越難了,我告訴自己要堅持。不會做的題目我就反復想,反復試算;背不下來的古詩,我就每天堅持熟讀,堅持一天背一首,不斷積累;畫不好的導圖,我就按照老師的要求每天修改,疏理思路,不斷完善;彈琴也是一樣,九級的曲子難彈篇幅又很長,我就一只手一只手的學,每天堅持聯(lián)系,糾正指法,增加連貫性和節(jié)奏感,不斷熟練。漸漸地,我也養(yǎng)成了勤奮努力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不叫累,奮發(fā)圖強不怕苦,不斷彌補自己不足的地方,讓自己各方面的成績穩(wěn)步向前。
    周易讀書心得篇七
    易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就有,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了解?,F在突然發(fā)現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事事物物都與易經相關,而現在科技的發(fā)達也歸于易經,真得感覺很奇妙。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并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事實上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兑捉洝芬砸惶追栂到y(tǒng)來描述狀態(tài)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于《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zhàn)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y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
    我們知道易經里面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辭跟爻辭,所謂算命其實是易經將世間所有情況統(tǒng)一歸納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為一個情景,然后對號入座,將你對應到某一卦中,再去詳細分析該卦的卦辭。這里先強調一下,六十四卦中除了謙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都有陰陽兩面,也就是無所謂好無所謂壞,因為物極必反,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去定。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由來,古云,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兩儀生四象(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象生八卦(天,風,火,澤,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繹成六十四卦,其實就相當于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分析每一個卦都應該將它分為上卦跟下卦兩部分來看,例如乾卦,上下皆為天,為純陽之卦,坤卦則為純陰,但謙卦卻是上卦為地,下卦為山,這就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想象一下為什么了,可以任意發(fā)揮,但是要能自圓其說,所以說為什么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來可能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會根據你的表述來判別,然后強硬地塞入卦辭里面,以示這是古人說的,來增強說服力。很多卦其實都很有哲理,例如坤卦,未濟卦,既濟卦,咸卦,豐卦等等,這里就不再列舉了。一陰一陽,亦陽亦陰,陽中含有陰,陰中亦含有陽,看著自己的手就想到了陰陽說,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陰不能缺少陽,而陽亦不能缺少陰存在,就像大拇指與四個手指一樣,一奇一偶,一陽一陰,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來其實就已經于已經相關。從《易經》里,我也學會了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順應規(guī)律,一切不需要強求,也不必著急。該來的必然要來,該去的終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轉星移,周而復始,交替而已,變化而已,輪回而已,用一個字來總結,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難。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眾生之間,我們每個人既自身渺小又匯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緒無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過程,真是一個需要代代人研究并傳承的課題啊。
    今天春日融融。當春風輕輕吹拂著我的心,《易經》的真諦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懷里。眼望遙遠的天邊,在靜靜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經化身為白云,飄在無界的天空。
    周易讀書心得篇八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周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根本與源頭,對中國后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方面都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仍至影響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孔子年老時,工作很忙,但仍然堅持學習。一次,他得到一本《周易》,為了弄懂它,反復讀了好多遍,直到明白書中的意思為止??鬃舆@種勤奮好學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要像孔子一樣,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要反復的讀,反復的學,直到弄明白為止。這學期,呂老師布置了第三階段的古詩背誦。這階段的古詩比一、二階段的古詩,每篇篇幅長了很多,意思也更難懂了,而且非常繞嘴。但我并沒有灰心喪氣,心想:我一定要把這幾首古詩盡快背下來。我先請媽媽幫我查找古詩的譯文,把古詩的意思理解了,不會讀的字再標上拼音,便反復地讀起來,一遍、兩遍、三遍……。就這樣,我很快就背下來了一首古詩。到現在,我已經背下來了三首古詩,就差兩首沒背,我爭取這個星期把它們全部背誦完畢。所以,讀書學習必須要勤奮刻苦。正所謂,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周易讀書心得篇九
    《周易》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認為《周易》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其實不然,它是一本啟迪人類智慧的書,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都有很大的影響。歷史上很多人都很喜愛讀《周易》,其中就包括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他也把《周易》研習運用到哲學思想中。
    閱讀《周易》,重在理解其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它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看法??v觀《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論、三大法則和三大原則。三大理論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陰陽、五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既對立又統(tǒng)一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是自然界的一切的規(guī)律?!疤烊撕弦弧钡挠钪嬗^是要我們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順應宇宙,自然。三大法則指的就是理、象和數,探索宇宙、人生變化的原因;用卦象,爻象來表示萬物的特征與特性;用現象中數理研究變化過程,預測萬事萬物的因果聯(lián)系。有些人說這是占卜迷信,其實不是。當你要去做某事時,讓你考慮周詳,謹慎做事,做到萬無一失??赐耆笤瓌t,能讓你體會到它的博大精深。宇宙自有的規(guī)律必須去遵循,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宇宙在不斷變化中,而我們人也在不斷發(fā)展中,其中就包含了自我否定。
    作為中國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論述辯證法的經典,《周易》歷經種種磨難,,至今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閱讀《周易》時,只有通曉以上這些道理,明白生活中所隱藏的哲理,才能利用書中的思維辨析和判斷我們自身所處的時勢,做出明智的選擇。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
    第一段:引言(200字)。
    周易作為古代中國最重要的哲學經典之一,不僅是一種學術研究,更是人生智慧的指南。我近日讀了《周易》,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思想精華。通過閱讀《周易》,我收獲了許多關于人生、世界和命運的見解。下面,我將分享我在讀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心得。
    第二段:人生智慧(200字)。
    《周易》是一本詮釋人生哲學的書籍。其中的“易”有易變易常之意,提醒我們在人生中要學會適應變化。人生中的困境往往就如同周易所描述的“上下無?!?,只有接受這一事實,我們才能夠迎接挑戰(zhàn),并通過智慧去化解困局。此外,周易也告訴我們人生中的行動應該順應于道,符合大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只有這樣,我們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好的結果。
    第三段:世界觀念(200字)。
    周易中的“卦”是一種描述萬物形態(tài)的符號,通過八八六十四卦代表了世界萬物的生成與發(fā)展。而各個卦象之間多以“變化”為核心,顯示了世界萬物本質上的變化性。這啟示了我對世界的新認識。世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整體,每個人、每個事物都與其他一切相互作用,彼此影響,因此我們不應該過于死板和固執(zhí)地看待事物,我們應該學會適應和欣賞變化。
    第四段:命運哲學(200字)。
    周易中關于“命”的思考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周易認為人生命運是由“先天與后天”共同決定的,先天因素是指我們的天賦、基本特質,而后天因素則是我們的個人修養(yǎng)與努力所決定的。這就告訴我,命運并不是完全由命運主宰的,我們的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現狀和未來,而不是任由命運擺布。這種積極向上的命運觀念讓我深感力量與希望。
    第五段:總結(400字)。
    通過讀《周易》,我深刻領悟到了人生智慧、世界觀念和命運哲學。人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我們要學會適應變化、順應自然規(guī)律,這樣我們才能因勢利導,使我們的努力更有效。世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整體,我們的思維要靈活開放,才能創(chuàng)立出廣闊的視野。而在面對命運時,需要用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現狀和未來。總之,《周易》是一本具有深邃智慧的經典之作,它引導我們以正確的方式去認知和應對生命中的諸多問題,對于每個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通過閱讀《周易》,我對人生、世界和命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本古籍帶給了我啟迪和智慧,教會了我如何更好地面對變化、理解世界和把握命運。我希望將來能夠持續(xù)深入地研讀《周易》,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哲學智慧。(1200字)。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一
    周易作為一部古代經典著作,承載著集千年智慧于一體的精華,讀書者不僅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啟示,而且可以通過讀書體會獲得心靈的滋養(yǎng)和提升。經過對《周易》的學習與思考,我對人生的認識和體驗有了很大的提升。下面將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變易無窮”、“順應自然”、“卦象哲學”、“以虛為實”和“反求諸己”五個方面來述說我的讀書心得。
    首先,我學到了“變易無窮”的思想?!吨芤住犯嬖V我們,天地萬物都在變化之中,事物的發(fā)展永遠處于變易的過程中。正是因為事物的變化與變異,我們才能體驗到世間百態(tài)的繁復和多樣。對于個人來說,人生的發(fā)展也充滿了變化?!吨芤住犯嬖V我們要隨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和思維,不斷變通,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這樣才能與時俱進,不被固化的思維束縛,發(fā)揮自己的潛力,邁向成功的道路。
    其次,我領悟了“順應自然”的道理。人們常說“順勢而為”,而《周易》的觀點也與此相符。其中最著名的概念就是“天人合一”。根據《周易》的解釋,只有與自然同頻共振,才能找到真正的發(fā)展之道。不論是在事業(yè)上還是人際交往中,只有順應自然,發(fā)現周圍的機會與變化,才能把握住機遇,實現個人的價值。這一理念對于我們理解并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很重要,幫助我們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并準確判斷當前的形勢,并以靈活的方式應對。
    第三,我對卦象哲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作為一部經典書籍,《周易》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卦象,它以六個爻組成一個卦,通過變換來預測事物的發(fā)展和變化。在《周易》中,每個卦都有自己獨特的含義和象征意義。通過對卦象的學習,我懂得了如何通過觀察周圍的跡象來判斷事物的未來,預測趨勢。這個理念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對個人的學業(yè)、事業(yè)還是家庭生活,我們都可以通過卦象哲學來預測未來的趨勢,做出明智的決策。
    第四,我理解了“以虛為實”的概念。在《周易》中,以虛為實的理念是指物質世界并不是唯一真實的世界,而虛無所具的陰爻才是真正的實質。通過這一思想,我們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洞悉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只有了解了事物的本質,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從而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
    最后,我領悟到“反求諸己”的智慧?!吨芤住犯嬖V我們,要想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和命運,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只有在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后,才能真正地獲得成功與幸福。這一理念提示我們要不斷反省自己,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并進行積極的改變。只有反求諸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總之,《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經典著作,我們通過閱讀和學習,能夠從中汲取智慧和啟示,豐富自己的思想和人生經驗。通過對《周易》的學習,我體會到了“變易無窮”、“順應自然”、“卦象哲學”、“以虛為實”和“反求諸己”五個方面的含義和重要性。希望今后在實踐中能夠更好地將這些哲理運用到生活中去,實現自身的目標與幸福。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二
    《讀書求學(三)》主要講了《周易》和《書經》兩本書?!吨芤住肥侵袊艽牡浼?。被尊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連《論語》中也多處引用《周易》的詞語,那是因為孔子韋編三絕,認真學習,所以才會這樣的。而《書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它的內容上起堯、舜,下至春秋秦穆公。它還是儒家重要經典四書五經中的一本。
    孔子寫的《論語》之所以用了很多《周易》里的詞,是因為孔子韋編三絕,刻苦鉆研,決心要把這本難讀的書弄懂,他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我,在一次背第三階段古詩《木蘭詩》的時候,由于字句太多,我怎么也背不下來,于是我下決心一定要把它背下來,而且是在十分鐘之內,我先熟讀《木蘭詩》一遍、二遍、三遍……一直到十遍,我又從網上查找了《木蘭詩》的大意,這種“和時間賽跑”的精神,促使我把《木蘭詩》不到五分鐘就背了下來。
    我們學習的時候也必須像孔子一樣,要有“韋編三絕”的韌勁,才能收獲好的效果。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三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在不經意間,我便經歷一又一場成人禮之后的思想熏陶。她默默無聞地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變遷;她慢條斯理地向我展示中國瑰麗的文化;她她語重心長地教我做人的道理?!吨芤住肥且徊抗爬隙譅N爛的文化瑰寶,它是“五經”之一,以占卜為形式,涉及哲學思想,認識宇宙,人類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形成,發(fā)展起過重要的作用?!吨芤住肥亲钅荏w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系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tài)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吨芤住费芯康膶ο笫翘?、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代大醫(y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yī)?!薄吨芤住吩诖呵飸?zhàn)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chuàng)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兑捉洝防锏乃枷胍呀洕B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鬃泳驼f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都還會說道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而這些詞匯都是直接從《易經》里來的。
    猶憶中學時代,語文老師要求沒人找一句名言。我當時交上去的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名言告訴我們,遇到問題了就要試圖改變,改變了問題就可以解決,解決了就可以長久的保持下去。年少的我殊不知這句話就是出自《周易》。淺讀《周易》之后發(fā)現,作為群經之首,它的博大精深遠遠不是我所能讀懂的。在這里,只能粗略的談一下我的鄙見。
    象書中第一卦,“乾”卦,乾為天,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還說‘潛龍勿用’是說萬事不要強出頭,能辦的就辦,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萬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釋就是說,槍大出頭鳥?!袄ぁ必?,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恒”卦,“陰極必反,陽極必至”的道理,是告訴我們,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事物的量變,必然要達到質的變化。對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義,萬事都不要過“度”,過“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變化。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v觀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包括近代偉人---毛主席,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不斷改變和調整目標的方向性。只要我們朝著目標不斷努力,自強不息,終會有所得也!
    特別是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關注國家時事新聞,引領時代前進的潮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把沉淀已久的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在祖先積淀下來的經驗和教誨中,接受現代的科技知識,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四
    最近,重讀周振甫《周易譯注》,因第一遍讀得較粗略,只留下個大致印象,今次再讀有點感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下以作備用。說到《周易》,實屬國學經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衍生了八八六十四卦,變化萬千,確又有“理”通其間,確實蘊藏著大智慧,黑格爾和榮格對此書高度評價,黑格爾稱此書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榮格則稱其為人類的智慧寶典。
    再讀《周易》也屬偶然,第一次看基本渾渾噩噩,在書店看到了《周易譯注》,翻閱后發(fā)現還是譯注好懂,便買了下來,回來一看,發(fā)現這書不得了!最近,在街頭巷尾幾次看到有人拿著桿子舉著個老烏龜,一看就知道是算卦的,古代中國人講究卜筮,燒烏龜殼后看其形狀便是首選,《周易》便是解釋占卜之辭,古代王朝太卜掌三兆之法,所以地位相當重要。有人說占卜是迷信,但《周易》絕不是迷信之術,其中蘊含了本體論、辯證法,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發(fā)展變化的觀念等,對我國哲學思想發(fā)展影響不可估量?!耙子刑珮O”,太極是天地的根本,由此又有乾元、坤元,二者即陽氣、陰氣,為萬物“資始””資生”的根源,產生八卦,乾、震、坎、艮為陽卦,坤、巽、離、兌為陰卦,代表了八個基卦象,即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卦不同組合產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又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分為陰陽?!吨芤住繁闶沁@六十卦三八八十四爻的釋義。
    《周易》分為上經三十卦和下經三十四卦,其中第一卦便是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時乘六龍以御天”“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說的是“乾”的地位,語言簡練,但又頗有氣勢,不愧為五經之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再加上”坤”卦的“地勢坤”正是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由來。潛龍勿用,何謂也?“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世,不成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大隱隱于市的人,既不為世俗所轉移,不求成名,隱居沒有苦悶,不因為別人不知道他的正確而苦悶,對感到高興的事就去做,對可憂的事就避開,這種人怎么能“用于當世”呢?所以,人要融入世俗,和光同塵,否則真的就“潛龍勿用”。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處在上位而不驕,處在下位而不憂,不停地前進,隨時警惕,雖然處境危險也沒有害??糊堄谢?,貴而無位,高而無民,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所以,要知進并知退,知存又知亡,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唯圣人也。這是人生的高境界!第二卦“坤”,“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強調了坤合于“乾”,“天地變化,草木蕃”,《周易》一直強調天地交合,乾坤合體,才能萬物交感,萬物資生,這正是交流融合發(fā)展變化的觀念。
    卦三“屯”講的是“剛柔始交而難生”,說的各種“難”,“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悲慘狀躍然于紙上?!巴汀闭呶镏忌?,物生必蒙,第四卦便是“蒙”?!懊伞必?,坎下艮上,水下山上,山下有泉,對蒙昧的人,要像水潤萬物一樣包容教導,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君子以果行育德!但也強調“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這里說的是蒙昧的人求啟蒙,才能得以實施,有些時候如果學生或有些人沒有這樣的動力,“蒙”便沒有了基礎。如果真正對學生實現“蒙以養(yǎng)正”,真是“圣功”,但可悲的是許多學生沒有求“蒙”的愿望,使得我們無從下手。
    作為第一次筆記,今日先到此,近期陸續(xù)再發(fā),以自省自勉!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五
    《周易》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經典之一,是研究先哲學派和清代學派的必讀之書。本人在大學期間也已經學過一些《周易》的內容,但是深入研讀該文獻的體會還是難以言表。在這里,我想分享我個人的讀書心得和體會,以期能夠給大家?guī)硪欢ǖ膯⑹尽?BR>    第二段:理解“易”
    《周易》是一種象征玄學的“易”學,它主要由“卦爻”和“變卦”構成。閱讀《周易》不僅需要理解這些術語,還需要能夠把握,這些術語所代表的象征意義和哲學思想?!吨芤住纷非蟆昂蠒r而變”,通過逐漸升級和改變卦爻,闡發(fā)這種哲學思想: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中。我們要根據時勢變化,自覺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為。
    第三段:闡釋“道”
    在《周易》中,有很多涵蓋“道”和“變化”的理論。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一爻而成天地,二爻而生萬物”的思想,這表明人和自然的關系非常密切,我們的行為和思想總能影響到自然,而自然也會影響到我們。因此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合作,而非對抗自然。相信“天道而行”,保持內心的平衡和明朗,才能真正與自然對話,領悟自然之道。
    第四段:體味“陰陽”
    陰陽是《周易》中最為重要的理論之一。陰陽相輔相成,互相依存。每個物體都包含著陰陽兩端,而每個人也同樣如此?!吨芤住吠瑫r還指出,陰陽在不斷變化中,而其基礎是“太極圖”。在現代社會,我們可能會忽視內心和身體的平衡,過度傾向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只有通過體會陰陽的平衡,才能真正“運動靜態(tài)之間,以實守神”。
    第五段:結語。
    《周易》是一部涵蓋哲學、宗教、文學和歷史等多個方面的著作。透過卦爻闡釋的世界觀和哲學思想,給予我們思考人生和自然的頗深啟示。由于書中的內容比較復雜,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但是精讀它仍然有著值得體會的收獲。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激發(fā)讀友們的興趣,并對大家的閱讀和生活產生啟示。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六
    (注:AI并不具備道德判斷能力。該文章僅用于參考。)。
    作為中國古代五經之一,《周易》是一本探討天地萬物運轉規(guī)律的經典著作,它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基石之一。讀《周易》,即便是僅僅為了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閱讀《周易》也能豐富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拓展人們的思維視野。在我的讀書經歷中,《周易》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我的讀書心得體會。
    一、世界觀的轉變。閱讀《周易》讓我開始關注自然界中的萬物運轉規(guī)律,尤其是陰陽變化,它印證了各種事物的特點和規(guī)律,它們總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既有表面的表現形式,也有內在的原因。此外,閱讀《周易》也讓我更加重視世界、自我和理性之間的關系,學會理性思辨,融會貫通,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人生觀的提升。閱讀《周易》讓我意識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陰陽交替不斷,萬事皆然。在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讀《周易》給我提供了新的認識和思考,讓我更加坦然應對生活的波折和挫折,也更加理解人生的價值所在。
    三、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閱讀《周易》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寫作和思考方法,提高了我的文化素養(yǎng)?!吨芤住分械臉闼匾讓W、深刻哲學和高超文學藝術都為我打開了全新的文化視野,激發(fā)了我對古代文化研究的興趣。
    四、心靈層面的著墨點。讀《周易》結束后,我感覺非常舒服,仿佛心靈的負擔已經減輕了。困難和煩惱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以一種平常心的態(tài)度面對它們。讀《周易》讓我看到了心靈的明凈,領悟到了無為而治的智慧,有效地調節(jié)自己的內心,也可以幫助他人改變心靈境界。
    五、價值取向的轉變。讀《周易》讓我理解到人生不應是以功利目的為導向,而應該追尋真善美的境界,這不僅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更是德與智相結合的表現。閱讀《周易》也教會了我如何存思想與品德之大義,并通過實際行動實現這一思想目的,著重強調自我修養(yǎng)以及對他人的關懷。
    總結:閱讀《周易》是一個實現個人思想高度與價值取向改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得到了相當豐富的鍛煉和內省。這本書顛覆了我以往的世界觀,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擁有了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這也是我一直推薦閱讀這本經典的原因。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七
    最近徜徉在《易經》的境界中,發(fā)現孔子對《易經》的貢獻太大,簡直大到我們難以想象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沒有孔子的引領和介入,我們是沒有辦法解讀這部天書的。沒有孔子的“十翼”作為翅膀,這部書便很難穿越歷史的時空而流傳下來。這里只簡單講講“十翼”《系辭傳》中孔子思想的閃光點。
    《十翼》是孔子關于易經的十篇文章,包括《象傳》《彖傳》《系辭傳》各分上下,是六篇,還有《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四篇,共十篇?!段难詡鳌肥俏娘棥扒薄ⅰ袄ぁ眱韶缘?,與其他卦爻無關,《序卦傳》是講解六十四卦順序排列原因的,非常值得研究,擬另撰文說明。《說卦傳》是推論八個原始卦象,所謂的經卦意義的,是孔子對于八個卦象的理解。《雜卦傳》則是講綜卦、錯卦原理的。這三篇文章都屬于專門的論述,只有《系辭傳》是很分散的議論,有人說相當于《易經》通論,有一定道理,但似是而非,我認為還不是通論,而是孔子解讀《易經》心得的總匯。
    孔子曾說自己是“述而不作”,即自己是陳述傳承古代文化而不是創(chuàng)作,那么就是說自己所作的文化工作都是有根據的,是經過古代歷史驗證過的。他筆削《春秋》,實際就是在魯國原有史書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所謂的“筆則筆削則削”,而對于《易》,他則采用不修改原文而是隨筆寫出自己感受以及意見的方式?;蚩傉?,或分說,借助卦象爻辭等發(fā)表自己對于宇宙、天地、人類社會關系的看法,在原本枯燥的符號體系中注入了人類生活以及倫理等生動豐富的內容,使我們看到了人的身影。
    《系辭傳》第八章基本是記載孔子對于一些個別爻辭的解釋,如:“同人,先號啕而后笑?!弊釉唬骸熬又溃虺龌蛱?,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前面說“同人”卦的爻辭“先號啕而后笑”,孔子對這句爻辭解釋說,君子待人處事的道理,有時可以出行,有時可以安居,有時可以保持沉默,有時可以議論風發(fā)。二人同心合力,猶如利刃可以削鐵如泥,二人的意志理想相同,說出的話如同蘭草般芬芳馨香。強調同心協(xié)力的重要性。我們經常運用“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個成語,但不太注意這是孔子的話。
    “勞謙,君子有終,吉?!弊釉唬骸皠诙环?,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鼻懊娴脑捠恰爸t卦”九三的爻辭。這個爻辭應該是原來存在的,是早于孔子的語言,后面則是孔子對這句爻辭的解釋。其大意說:勤勞而不自夸,有功而不居功,不自以為有恩德,這是極其厚道的表現,把自己的功勞推讓給下級的做法。道德要高,禮節(jié)要謙卑。謙虛的意義,正是要用恭敬的態(tài)度來保存自己的美德和功勞??鬃拥慕忉屫S富了原來爻辭的內容,更加人性化,增加了我們閱讀的快感。
    在《系辭傳》全文的最后,是這樣幾句話:“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翻譯過來就是:“將要叛變的人,他的言辭中有慚愧,心中有疑慮的人,他的話吱吱嗚嗚顯得枝蔓,君子說話簡明,焦躁激進的人話多,誣蔑好人的話游離而漫無邊際,失去操守變節(jié)的人言辭繞彎委曲。將非常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濃郁的人情味融入到對于《易經》卦爻辭的解釋中,這才是《易經》被重視和流傳下來的關鍵。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八
    以前只是聽說過《周易》,有人說它是用來算命的,也有的說計算機的發(fā)明緣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奧的,是很玄的學問。最近聆聽了《周易》的精彩講解,感觸頗深,也對《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確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周易中哲學思想也尤能給人以啟迪,“滿招損,謙受益”、“禍福相因”、“過剛則折、以柔濟剛”等哲學思想,讀后深有感觸,尤其是其中“禍福相因”辯證思維對我有很大啟發(fā)。
    想起我一朋友發(fā)生的事情,覺得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常常思考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難的時候也要充滿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縣城,家庭條件很好,家有別墅、轎車,擁有嬌妻和可愛的兒子,工作條件很好,收入不錯。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經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這個朋友也有弱點,就是平時經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還喜歡開車。我也常常告誡,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駕車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賠償20余萬元才免去牢獄之災。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責,閉門不出。但經多位朋友勸導,人生之路很長,遇到挫折后還應振作,不能就此沉淪,我友才逐步走出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帶來的影響可能一生中也很難忘懷。
    正如《周易》中體現的“禍福相因”思想,人在順境時要考慮今后還會面臨的困難,否則,“樂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時可能就難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時就犯了這個錯誤,人活太好了,太順了,未能居安思危,結果呢,就出了這樣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極大的創(chuàng)傷。我友在困境時,開始也灰心喪氣,此時也應理解《周易》的“禍福相因”的哲學思想,應對未來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謹記教訓,也許會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確是一本天書,深奧難懂,但領會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會終生受益。用心學習,用心領會,從《周易》中尋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學思維指導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許會平坦許多。我在以后也將更多的學習《周易》,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周易》。
    《周易》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認為《周易》就是一本算命的書,其實不然,它是一本啟迪人類智慧的書,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都有很大的影響。歷史上很多人都很喜愛讀《周易》,其中就包括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他也把《周易》研習運用到哲學思想中。
    閱讀《周易》,重在理解其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它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看法??v觀《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論、三大法則和三大原則。三大理論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陰陽、五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既對立又統(tǒng)一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是自然界的一切的規(guī)律。“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要我們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順應宇宙,自然。三大法則指的就是理、象和數,探索宇宙、人生變化的原因;用卦象,爻象來表示萬物的特征與特性;用現象中數理研究變化過程,預測萬事萬物的因果聯(lián)系。有些人說這是占卜迷信,其實不是。當你要去做某事時,讓你考慮周詳,謹慎做事,做到萬無一失。看完三大原則,能讓你體會到它的博大精深。宇宙自有的規(guī)律必須去遵循,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宇宙在不斷變化中,而我們人也在不斷發(fā)展中,其中就包含了自我否定。
    作為中國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論述辯證法的經典,《周易》歷經種種磨難,,至今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閱讀《周易》時,只有通曉以上這些道理,明白生活中所隱藏的哲理,才能利用書中的思維辨析和判斷我們自身所處的時勢,做出明智的選擇。
    《六韜三略》曰:春道生,萬物榮;夏道長,萬物成;秋道斂,萬物盈;萬物尋。天生四時,地生萬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天時變化,與人類社會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四季更輪往復,正如世間一治一亂;晝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權一起一伏。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歡與離合,恰似月亮的陰晴與圓缺,草枯草長,國合國分;一盈一虛,一陰一陽。
    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這一思想在《周易》這部書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當你讀幾頁《周易》后,就會被這其中闡述的道理深深吸引,為中國古人的智慧而發(fā)出由衷的贊嘆。
    《周易》曰:乾道變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乾陽之氣的作用變化無窮,能使萬物各自端正屬性和壽命,保持住太和之氣,以利于體現正道。乾陽之氣凌駕在萬物之上,使天下顯得安寧。當正午陽光強烈的時候,花草林木伸展著枝條,綠葉正努力進行這光合作用,處處一派生機盎然的樣子。到了晚上,星月當空時,枝葉又都收斂了。此時,晝屬陽,夜屬陰。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當政治清明,君臣勤政時,賢能得志,人民富裕,萬向咸寧,四海升平。當政治昏暗,奸佞當道時,焚書坑儒,盜賊蜂擁,生靈涂炭,軍閥割據。此時,治屬陽,亂屬陰。
    《周易》向我們傳遞的,正是這一思想?!吨芤住返木瑁舱谟谶@些思想。治時,不要過于得意,因為夏天來了,秋天就不會遠了;亂時,也不要過于悲觀,因為冬天到了,春天就不會遠了。甚至,人們不必畏懼死亡,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就像果子熟了會落,晴空久了會雨一樣,沒有什么值得畏懼的,一切都是遵循著自然的規(guī)律在正常地運行。
    《周易》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為人立世,凡是都要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違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而如今,人類卻想方設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類自以為科技已經很先進了,似乎可以與大自然一較高下。但人類殊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類永遠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報復人類,那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讀《周易》,就是為了了解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我們積極地學習《周易》,推廣《周易》的博大精神,不僅是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古人的智慧,更是為了人類未來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認為,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義的!
    在這茫茫的宇宙中。我們或許還有許多未知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但實際上,《周易》已經幫我們講述一切。
    《周易》是2千年前周朝人的杰作,是我國古到勞動任命的智慧結晶。它是由太極衍生出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這六十四卦卦卦都富含著自己的意思。在古代,它成了算命人的必備讀物,甚至能改變他人的`命運。而且它對現代科學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墒怯械娜苏f它是迷信和科學的結合體,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在《周易》中卦卦都有它的意義及象征性,但乾卦和未濟卦,在我的眼中最有意義。乾代表元亨利貞,表示事事都好,但終究有所悔恨。未濟卦則代表未完成,碌碌無為。其實,人生又怎么不像《周易》說的呢?人在社會上,如果創(chuàng)造了財富,或是取得了什么成就,就有可能造成巨大地麻煩,最終后悔。而如果一個人一聲都沒有什么事情完成,就是碌碌無為,應了未濟卦??梢?,《周易》中也有一些與事實相符的。但《周易》,是古代人的著作,并不包含現代科學。所以,《周易》并不可靠。《周易》雖然有些懷疑,可它的歷史和文學價值還是我們值得去欣賞。
    《周易》這本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聽說過了,不過它比《論語》這些書要神秘得多,我還記得是從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正是過年,淘氣的表弟不知道從哪里翻出來了一本發(fā)黃而且還沒有封面的書,結果外公很寶貝地拿過這本書,不讓表弟玩。外公就說這是《易經》,然后叔伯們,姑丈們都說這本書很好因為年紀太小,記不太清楚,不過,《易經》是一本好書,我從小就知道。
    大學后,專業(yè)的原因我正式有機會閱讀了這本書,而且知道《易經》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這是一本關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兇的判斷,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辭、爻辭的書。簡單一點說,就是類似于看風水,算命的書。難怪外公會讀它我外公的業(yè)余興趣是幫人家樓房看風水。
    不過,雖然是關于算卦的書,不過我還是懷著濃厚的興趣讀下去,因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這本書不會那么簡單,應該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
    作為四書五經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專門用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也講述了怎么處理自然與人,人與人的關系。在我看來,這其中不免包含著一些不科學的理論,但是在文化方面,還有在講述人與自然,人應該怎么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覺得有它精妙之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蜍S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這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大概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fā)揮作用,必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龍飛到天上,是預示著天下萬民都會因此得到福澤;君子應該自強自立,終日努力不懈。當積極選擇之意,當退則退,當躍則躍,可上可下,躍就躍進九五之位,退則退往群眾之淵,才能夠沒有錯。
    這里面,包含著高深的哲學意味。多少年來,這些話一直支持和鼓勵許多人為成功而努力。這些話教會我們,要有所作為,就要自強不息,有博大的胸懷,然后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懷著堅定的信念,等待時機成熟,最后勇敢,堅毅地走向成功;而且要果斷,做錯了立刻改正。
    《周易》中的哲學道理還有很多,例如陰極必反,陽極必至說的是凡事不要太過,必須有分寸;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則告訴我們,既要注意天時,把握自然變化,更要注意人和,處理好人際關系,這是取得成功的極為重要的一步。
    《周易》是我國古代寓意極深的巨作,即使到今天,它依然對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都產生深刻的影響。我看《周易》,也只能看懂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知識,哲學道理潛在書中。不過,僅僅是這么一部分,我都受益匪淺,它教我很多人生或者是處事的道理。在休閑的時候,拿起《周易》,細細品讀,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周易讀書心得篇十九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它是“五經”之一,以占卜為形式,涉及哲學思想,認識宇宙,人類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形成,發(fā)展起過重要的作用?!吨芤住肥亲钅荏w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系辭》中說:“一陰一陽謂之道。”世界上千姿百態(tài)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吨芤住费芯康膶ο笫翘臁⒌?、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代大醫(y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yī)?!薄吨芤住吩诖呵飸?zhàn)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chuàng)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兑捉洝防锏乃枷胍呀洕B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就說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都還會說道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而這些詞匯都是直接從《易經》里來的。
    猶憶中學時代,我看《周易》只覺得它講的是做人的大道理,寒假期間淺讀《周易》之后發(fā)現,作為群經之首,它的博大精深遠遠不是我所能讀懂的。在這里,只能粗略的談一下我的鄙見。《周易》的第一卦,“乾”卦,為純陽之卦也是全書之首,乾為天為帝王為君子,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從初九的‘潛龍勿用’到用九的‘群龍無首’講的是作為一個君子一生應走的歷程。第二卦,“坤”卦,為純陰之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v觀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包括近代偉人,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周易讀書心得篇二十
    《周易》是我國古代經典文化遺產之一,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易經不可易”,傳承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無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者還是平常百姓,都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在讀完《周易》之后,我深感其中蘊含的精深哲學思想和生命哲學的深刻內涵,感受到了它對我的人格修養(yǎng)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第二段:易經哲學。
    《周易》是一種用六十四卦象來預測和渲染世界運行規(guī)律的古老經書。其蘊含的離散算法和哲學思想,舉世公認,受到許多哲學家和文化名流的崇敬。易經經典主要包含乾、坤、震、巽、離、坎、艮、兌八卦,卦是按照“三三組合”和“一斷之后再三三組合”的方式組成,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語言。卦象不僅可以描繪自然現象,還能預測人事變化、社會變革等,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參考意見。此外,易經思想強調內在與外在的相互作用,人與自然的融和與和諧,提出“天人合一”的觀念,對于我們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了解人與自然相互聯(lián)系的內在關系,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第三段:易經人生。
    易經的思想是一種比較生命的哲學思想。從易經角度去看,一個人的生命不僅是自身的物質組成和生命能量,也是在整個宇宙中的位置和角色。易經思想提倡形而上的心靈超越和形而下的行動實踐相結合,重要的是在意識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角色的同時,要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以一種平常心去對待前進過程中的困難,引領自己的人生更好的發(fā)展。也就是使現實生活與價值觀念相和諧,讓平凡生命充滿意義。
    第四段:易經應用。
    易經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城市文化。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遇到一些煩惱和困難。在手頭沒有一個可以獲取寶貴經驗的老師或導師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去讀易經,由于易經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包含了古代中國文化的精髓和豐富的經驗,深入理解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可以幫助我們迎接人生的各類挑戰(zhàn)。讀易經不僅可以讓我們有所領悟,更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更加振奮精神,獲得更多的生活智慧。
    第五段:總結。
    在我的看來,《周易》不僅僅只是一本古老的經典,更是一部人生哲學和精神指南,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和實用的生活智慧。而這些文化永恒價值的傳承和沉淀,更需要我們主動擁有。經過我的深度閱讀,《周易》增加了我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理解和塑造了我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使我更加成功,積極,獨立和自信,這種給與我的啟示會隨著我生命而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