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匯總16篇)

字號:

    讀后感可以是欣賞、贊美、批評、感嘆、思考等多種表達感受的方式。那么在寫讀后感時,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們可以從書中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以下是一些寫得很出色的讀后感,不妨參考一下里面的觀點和寫作風格。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一
    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們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fā)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里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zhàn)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說“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說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fā)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說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樂。我接下來要看大仲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閱讀愉快!
    多珠寶。最后,我們又看了美麗的飛越極限和很有知識性的生命之光就帶這高興地心情回賓館了。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書的作者——安妮,同樣是這場經歷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稱的形式將納粹分子的暴力行為統統記錄在日記本上,使后人有機會了解真實的歷史進程。同為猶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納粹的不講道理的行為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她認為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運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個名叫‘’后屋‘’的地方,并在此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卻是無辜受害的猶太人,最終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憑什么,憑什么納粹可以隨便剝奪猶太人的生命?憑什么猶太人就要忍受滅族的悲慘命運?可憐的安妮雖揭示了恐怖的歷史,但她并沒有改變歷史!我為此感到痛心: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遺憾了?;厥紫胂胛覀冞@一代的孩子們,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天天生活在如此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竟忘了幾百年前一個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少女在為自己的明天發(fā)著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繼續(xù)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別人告了密,被抓到納粹集中營里去。這種對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現在有幾個學生會考慮這些。
    朋友,讀讀安妮日記吧,相信你也會因此變得更成熟,言語更富有哲理!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三
    昨天,我在書店里看見了安妮?弗蘭克著的《安妮日記》,這個作家英年早逝,只活了16歲,這部書寫了她16年的童年生活,我看了十二分同情他們。
    這本書講述了: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臺,開始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移居荷蘭:一次,安妮過生日時,收到一本硬皮筆記本,安妮十分喜歡,給這本日記取名叫“吉蒂”她在上面寫日記,寫他的喜怒哀樂和她心中的小秘密,一切都那么美好,但在1942年6月,德軍占領了荷蘭,為了逃避蓋世太保的搜捕,父親帶著一家人躲進了辦公室的密室。幾天后,另一家也擠了進來。在這不隨意活動的日子里,安妮接著寫日記。時間慢慢流逝,安妮想著可以快點告別這個充滿死寂和饑餓的囚牢重返校園。后來她真的離開那里,不過去的是集中營,1944年8月4日,弗蘭克一家被發(fā)現,后來,凡丹一家和安妮媽媽伊迪斯去世了,安妮姐姐瑪格麗特支持不住了也去世了,1945年3月,差三個月滿16歲的弗蘭克死于傷寒。戰(zhàn)爭結束后,只有安妮父親一人生還。他整理出版安妮隱匿期間的日記。
    讀完之后,我十分同情他們,他們一家和凡丹一家、公司職員,真的好可憐,戰(zhàn)爭這樣無情,傷害了許多無辜的人們,我好同情他們,我和安妮一樣,渴望和平,全世界人們一起生活,從此不再有戰(zhàn)爭,讓我們化敵為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四
    暑假中,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記敘了二戰(zhàn)時期猶太人的苦難遭遇。
    在二戰(zhàn)期間,為了躲避德國人的追殺,猶太人安妮一家和他們的幾位猶太人朋友藏在一間密室里,他們非常的不自由,哪兒也不能去,安妮沒有朋友,她把日記當做她唯一的朋友,把自己的心事以寫信的方式透露給日記這位朋友,在兩年多的密室生活中,她樂觀地生活下來,直至被壞人告密,被德國人抓入集中營,傳染傷寒病離世。
    在殘酷的德國法西斯迫害下,安妮的世界沒有光明,這位柔弱的女孩在密室里生活了兩年多,她隨時面臨著死亡,她痛苦、害怕……但是她卻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活下去,在密室中她堅持讀書、學習,做各種條件所允許的事,她有自己的理想,她盼望戰(zhàn)爭結束后,做一名記者或是一位作家,并為此而堅強樂觀地學習、生活。
    安妮說過:“這光芒四射的太陽,這晴朗無云的蔚藍天空,只要我還能看到這些,我就不應該悲傷?!边@句話震撼著我的心靈,一個被囚禁兩年的女孩能說出這種話,真令人欽佩。這就是安妮,我所欽佩的堅強、樂觀的女孩,她的這種美好品質將激勵著每位讀者,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樂觀、堅強地生活。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五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主人公安妮?費蘭克是一個生活在荷蘭的猶太女孩。希特勒的德軍占領了荷蘭后,因希特勒痛恨猶太人因此他下令搜捕屠殺荷蘭全部的猶太人,安妮一家四口和凡?丹先生一家為了躲避德軍的搜捕,他們被迫藏到安妮爸爸公司的一個密室里,從此他們開啟了二十五個月暗無天日的生活。
    在密室中凡?丹先生還有凡?丹太太一直每天都沒頭沒腦的為一些雞毛蒜皮蒜皮的小事一直爭吵不休,此外還有一只名叫墨菲的雄貓,每天跟安妮他們在一起玩。他們開始生活的很快樂,因為他們覺得在密室中生存很有神秘感,可是有一天他們了解到外界的通訊員一個接一個的生病了,他們也只好在三周不能再買補給品和圖書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沒有人給他們聯系和通信了。后來他們一家人還是被人告密,全部被納粹士兵抓走了。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懂得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對于生活在密室中的安妮來說,戰(zhàn)爭就是在逼仄的密室內,寂靜流動的空氣,還有那每次空襲時響起的刺耳警報聲,沉默的空氣壓抑著在密室內生存的每一個人,他們因為戰(zhàn)爭失去了自由,還有很多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所以我們要遠離戰(zhàn)爭,珍惜和平。
    我們還要學會信守承諾,我們更不能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我們要學會忍耐與寬容。正如莎士比亞在名劇《威尼斯商人》里所說,“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人?!币粋€人的性格自成年后基本定型不會有大的改變,所以你不要去試圖改變某一個人。你就應該做最好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你只要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最終一定能夠讓夢想照進現實!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六
    前不久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安妮日記》,我迫不及待的一口氣將它讀完。我被這個凄美的故事感動了、鼓舞了。書中主人公安妮。弗蘭克通過日記,為我展現了一段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
    從書中我了解到1942年—1944年對于猶太人來說,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13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原本幸福的生活也一起破碎了,她不得不放棄一切美好,和家人在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了25個月。殘酷的現實將原本活潑多話的安妮蛻變成一名成熟的少女。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絕望,她的心田已經開辟了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田野。戰(zhàn)爭可以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但是安妮最終沒有逃出納粹的魔掌,當她在集中營閉上雙眼時,她距自己16歲的生日尚差3個月。
    安妮的日記讓我知道了戰(zhàn)爭的殘酷,使我更加珍惜這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安妮用自己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25個月不平凡的生活。如果我也能像安妮一樣,沿著夢想的方向不懈努力,終有成功的一天。安妮用事實告訴我記日記的重要性,只需要記錄下每天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悟,累積起來就是一筆不小的寫作財富?!栋材萑沼洝窞槭裁催@么吸引人,就是因為是作者的親身經歷,真情實感,只有真實的東西才會讓人念念不忘。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七
    陽光下沏一杯花茶,茶香清幽氤氳,我細細品讀著面前的你———安妮。你笑得很開心,笑容沒有半點兒勉強,稚嫩的臉上寫著幸福。
    “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安妮如是說。
    初見爾時,我滿臉的不屑:一個終年生活在密室,與世隔絕的人,怎能體驗到生活的美好?可是后來我發(fā)現我錯了,即使享受不到午后的陽光,吹不到夏日的清風,你還是一如既往地用筆記錄一點一滴的美好。自己,朋友,學校的考試,年老的數學老師……一切從你的嘴里出來是那么的輕松。陰暗的密室鎖不住你對外界生活的無限渴望,生活像耀眼的陽光一樣令你著迷。
    如今那扇藏匿著你的門早已關閉,我試圖在想像中尋找你生活過的點點滴滴,那個曾經被老師稱為“話匣子”的你早已被歲月無情地淹沒,空氣中依然殘留著你青春的味道,被你青春的芳香染得斑斑點點的那本日記,現在在哪兒呢?也許深藏在某個孩子的記憶里,歡欣,活潑地散發(fā)著點點光亮,日久彌新。你堅信著等待你的將是快樂與美好,是重新返回學校與老朋友相見的日子。
    我知道你熱愛生活,比如———“噢,多么漂亮的女孩啊!”你甚至很“自戀”地在日記里貼上你的大幅照片,并在旁邊寫上由衷的贊嘆,小屋里滿是你喜愛的明星海報,我可以想像你在狹窄的屋子里跳芭蕾的情形,臉上洋溢著自得的神情,身子輕盈地舞著———舞著悲傷,但并不孤獨,卻預示著死神將至。
    我慶幸我生在一個沒有硝煙的國度里,一個和平的時代里,我不害怕,因為我不是你,你讓我明白什么是堅強,什么是友愛,什么是有味道的生活。我原以為你是一只“被殘忍地剪去了翅膀的歌鳥,在黑暗中徒勞地在籠中掙扎”,可你的日記告訴我,你是天使,為尋找幸福從天空墜落,跌斷了雙翼。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
    我知道你會的———在讀懂你的人的心中。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八
    我偶爾也會從一些書籍上了解,看到一些猶太人在曾經遭受到的苦難,但看了《安妮日記》之后,我更加體會到了猶太人那曾經銘心刻骨的痛,就如同當時可惡的日鬼子侵略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的痛,痛入骨髓。
    這本書是從一位少女:安妮的角度出發(fā)的,寫了一位少女對當時德國法西斯侵略猶太人的看法、悲憤和無能為力,還有自己以及自己家庭在這一事情是的遭遇。事情是這樣的:安妮本來和爸爸皮姆,媽媽和姐姐瑪格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還有萊絲、月波等朋友,雖然和家人、朋友有時候也是會鬧矛盾的,但一般時候還是會相處的很快樂。
    安妮在這么一個惡劣的環(huán)境下依然樂觀,堅持“寫信”給日記本姬蒂,樂觀面對生活與艱苦,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yōu)槭裁床荒兀慨斎唬斔蛔トサ哪且豢套屗腥硕夹耐床灰选,F在,讓我們祝福猶太人吧,請他們忘掉痛苦,重拾未來!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九
    這幾日我看了一本書,《安妮日記》。
    這本書是一個名為安妮的女孩在二戰(zhàn)期間被德國納粹侵入家園并大肆屠殺猶太人時,安妮一家躲入一個密室時寫的日記。
    在前幾篇日記中,安妮還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在日記中對吉蒂(安妮給日記本起的`名字)訴說著各種瑣事,如:誰誰誰一直暗戀著她,誰誰誰比較討厭,又有誰比較自大等。
    可是幾篇日記過后,安妮的生活卻開始處處不如意起來。德國侵入了他的祖國,于是猶太人的地位一落千丈,zf規(guī)定,猶太人的自行車要上交,不得做出租車,公交車,電車等,于是,安妮的一切出行都要靠兩條腿了。這還不是最慘的,又是幾天過后,因為某些原因,安妮一家不得不躲入一個密室中。然后,躲避的時光開始了。他們和其他幾個猶太人一起躲在一個密室中,終日不敢見人,遇到有人來到那幢樓里時,他們連大氣也不敢出,只得在密室里瑟瑟發(fā)抖。
    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中,每個人的脾氣都變的差了起來,吵架時有發(fā)生。于是,安妮開始痛恨起那些和他一起帶在密室里的人,包括他的母親,姐姐。安妮開始回味當年快樂的日子,自己愛上的人。她還在日記中詛咒那些整日挑他壞毛病,并且夸大其詞的人,以及自私自利,偷藏食物,整日霸占衛(wèi)生間和書桌的人。她還在一天一天的接近中,愛上了密室中唯一的一個男孩子。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十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zhàn)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戰(zhàn)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后又來了一位猶太醫(y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里,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zhàn)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于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fā)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于繼續(xù)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fā)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德國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系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fā)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huán)境像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huán)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huán)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借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么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一
    《安妮日記》是猶太民族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世界經濟大戰(zhàn)中遺留問題下來的一本私人日記,真實記錄了安妮與家人等八個人進行躲避納粹主義迫害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密室工作生活。
    1942年6月12日,安妮13歲生日,她收到一本日記,開始寫。直到1944年8月,他們的秘密房間被德國警衛(wèi)突襲。不久,16歲以下的女孩被傷寒殺死了。這本日記已成為人們深刻反思這場殘酷戰(zhàn)爭的寶貴材料。
    安妮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應該過著簡單快樂的生活,但只是因為她是猶太人,納粹德國的種族迫害,她失去了她的自由,她不知道有多少困難忍著,父母不知道爭論如何多少次,多少次傷心,她是一個十幾歲呀!
    雖然對于安妮自己只有一個十幾歲,但她的表現進行超出她的年齡的堅強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讓我無比的感動和震撼!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二
    《安妮日記》是(德)安妮。弗蘭克在黑暗中寫的成長日記。
    通過這本書,我認識了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又是多愁善感的小女生。安妮用日記把在秘密小屋發(fā)生的事情一個一個的記錄了下來。寫了她對世界的戰(zhàn)爭的看法。我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世界給我們一切!我們要學習安妮的堅強勇敢,微笑的面對生活。
    安妮日記的讀后感5
    安妮短暫的一生,從那天下著淅瀝瀝雨的早晨,安妮走出家門,走向那個讓自己唯一有活下去希望的密室,她的故事開始了,但同時也注定了她命運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但是她留給我們的作品卻讓我們深刻的記住了,這是個只存在了十六年的年輕生命,卻正如她日記里寫的那樣“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她做到了,用她的心記錄了仿佛發(fā)生在一個美麗天使身上的故事。記住了一個天使一樣的少女,踏著凡間的塵埃,撫摸著戰(zhàn)爭的傷口,在痛苦和絕望的世界里種下星星點點的種子,漫浸希望的火種,灌注勃發(fā)的力量,儲蓄著對于光明、和平的一切美好設想,對于未來世界的無限展望和期許。靜靜地躺在那本泛黃的日記里,淌在后人對于這段歲月無盡的沉思里。
    讀完了全本書,我有很多的感嘆,為這個美麗感性的女孩。同時也深深觸動了內心的和平,珍視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fā)生了。祈求和平。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三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zhàn)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栋材萑沼洝犯嬖V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zhàn)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栋材萑沼洝返膬热菔?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fā)動的一場邪惡的戰(zhàn)爭,于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栋材萑沼洝凡粌H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zhàn)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zhàn)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fā)戰(zhàn)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zhàn)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蛟S,在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xx年。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zhàn)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戰(zhàn)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zhàn)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說:“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BR>    安妮·弗蘭克(annefrank),一個猶太少女,19xx年6月12日生于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后又得寵于老師,真可謂養(yǎng)尊處優(yōu)。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xx年6月12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里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為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迫于日益殘酷的排猶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共八人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這位13歲猶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因為突然處于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fā)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于繼續(xù)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很少能見到陽光呢,因為陽光和實現并存。躲在秘密的閣樓里,就是為了讓自己蒸發(fā),起碼在那些陌生人眼里。在密室度過了兩三年的艱苦生活,她終于在16歲那年離開了,因為,蓋世太保終于叩開了密室的門。19xx年8月他們因被檢舉而遭到逮捕。安妮和其他七個人被送進集中營,經歷不斷惡化的苦難:艱苦的工作、嚴寒、饑餓、疾病以及隨時面臨的被送進焚尸爐的威脅!巨大的焚尸爐的煙囪總冒著濃濃的黑煙,安妮們不但要小心自己不被送進去,還要時刻關注著那里面是否會飄出自己摯愛的人的灰燼。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各最終被轉移到伯根-伯森集中營,在19xx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安妮年僅16歲,尸骨難覓。據統計,超過一百萬的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死于大屠殺,安妮弗蘭克是其中之一。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十四
    德軍竟這樣壓迫、剝奪猶太人的一切,要至他們于死地。
    這本日記本是安妮生日時得到的一個禮物,安妮很喜歡,給它取名為基蒂。呵!一本白白的本子,成了安妮兩年多的精神伴侶,而正是這位伴侶,將安妮的一切永恒的留下!
    安妮每天都會寫日記,記下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身邊的事。基蒂的每一處無不凸顯出德軍的殘忍與惡毒,日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個接一個的專制法律出臺,對猶太人尤為不利。猶太人必須佩戴有一顆星星的標志,必須交出自行車,不許再使用電動交通工具,汽車就更不用說了。猶太人只許在三點到五點之間——而且在猶太商店——買東西。晚上八點后不許再在街上行走,在這以后也不許出現在花園里或陽臺上。猶太人既不許進戲院也不許進電影院,其他的娛樂場所也不許涉足。也不被允許游泳、打網球和曲棍球,一概不許再做體育運動猶太人不許在進入基督教,猶太孩子必須上猶太學校。如今我們就是在這么一大堆的禁令下生活。約皮總是說:‘我干什么都沒有信心了,因為我總是害怕,那是被禁止的……’”
    當我平復心態(tài),回到第一頁仔細去想想安妮的時候,我真的挺佩服她的,她的這股力量、勇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也許嘴上說說很容易,但要是我們真的碰到了,就不會有當初的“霸氣”了。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五
    《安妮日記》是(德)安妮。弗蘭克在黑暗中寫的成長日記。
    通過這本書,我認識了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又是多愁善感的小女生。安妮用日記把在秘密小屋發(fā)生的事情一個一個的記錄了下來。寫了她對世界的戰(zhàn)爭的看法。我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世界給我們一切!我們要學習安妮的堅強勇敢,微笑的面對生活。
    初中安妮日記的讀后感篇十六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文學經典——《安妮日記》,我就像是進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因為,這一部經典之作,也是構成文學世界的一小部分,同時,這一本書也是一個完整美妙的心靈世界。
    我閱讀這本書,就像是經歷了一場奇幻之旅。在旅途中,有歡樂與希望,也有憂愁和悲傷;有陽光與鮮花,也有黑夜與風暴。
    《安妮日記》讀后感閱讀了這些最珍貴的文學經典,我會更有智慧和力量,并且獲得心靈的充實與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