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石。如何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范文的閱讀可以激發(fā)我們對總結的興趣和熱情,激發(fā)我們寫作的靈感。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許是現在、亦或是未來的某一個時空里)有一個女孩,人們叫她“蘇菲”(但“上帝”并沒有給她一個正常的人生,亦或許在“蘇菲”的世界里的“上帝”根本是有意利用她)這時,有一個名叫“席德”的女孩出現了,可奇怪的是“席德”和“蘇菲”似乎因為同一天的生日就此被綁在了一起(亦或許并非如此),然后怪事接連不斷,一位叫“艾伯特”的男子成了“蘇菲”的老師,一位自稱“艾伯特上校”的神秘人總是將給自己女兒“席德)的賀卡明信片交給”蘇菲“讓她轉交......
可能在看到這段文字的你已經開始糊涂了,比較這一段反復出現的類似于“是......,亦或許是......”的句子,吧我也弄得暈頭轉向,而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就像上述所說一樣,總能把讀者弄得懷疑人生,在這里我不得不贊嘆作者的文筆。
可到底是什么,讓書中的事變得如此撲朔迷離呢?在我看來那是因為這是一本“書中書”!
所謂“書中書”從字面上來看,應該很好理解,但這樣一本書中書讀起來卻是非常的耐人尋味!
如果把書反著讀,一切都解釋的清楚了?!跋隆钡陌职帧鞍厣闲!睂懥艘槐菊軐W書送給他的女兒作為十五歲生日禮物,“蘇菲“、”艾伯特“等人都是這本書中的人物。
可是,書中的人物讀書由書外的作者決定的,這樣會不會太不公平了?“蘇菲”想做的一切“艾伯特上校”已經幫她想好了,容不得反抗,這是我們想到的,也是“席德“想到的,因為“席德”只是我們眼里的一個人物,所以嚴格意義上她也沒有“想”只能說是喬斯坦的做法。
但這書中的人物畢竟不是真實的人,我們所謂強加給ta們了一切,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ta們的“上帝”。
有人總是會說“越想越生氣”,如果照人中人這個觀點來看,是不是能理解為人生氣時帶動著內心的小人一起生氣,從而導致越來越生氣,如果從這樣看來,如果我們想要控制細節(jié)的情緒,就得先控制內心的那個小人。
如果這個還很好理解,那么如果我們真的和蘇菲一樣活在一個世界中的世界里,被外面的“人”操控,雖然這很讓人難以置信,因為誰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假的世界。換作我也不會相信,當你眼前所有都是事物都是虛幻的(包括人),那些發(fā)生的事都是假的,你該怎么辦?(假設建立在我們存在在另一個世界中)。
到那時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因為ta們只是虛無,所有都將不可信,一切你直觀判斷的大多不可信,你需要主觀面對所有的事物。
其實,即使沒有這個假設,這樣的現象也是存在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判斷壞人的方法就非常的直觀,如果是阿姨就一定不是壞人,叔叔就不一定了,但事實證明,雖然我沒有遇上所謂的壞人,但女的壞人也是真實存在的。
從表面上看,是無法直接判斷區(qū)分善與惡,而我們也會被層層迷霧遮擋了真相。
我在各大網站搜索過《蘇菲的世界》的各種介紹,但每一種都大同小異,在我看來它并不只是一本哲學書,它激醒了人們對人類最基本的判斷能力的思考,直擊現今社會上最大的問題。
可是非對錯,真真假假,又有那個人能真正道的清說的明呢?又有那個人能確保自己每次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呢?亦或是每次所謂正確的事在若干年后還能是正確的呢?這或許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吧。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二
《蘇菲的世界》是喬斯坦·賈德的一本非常有哲理的哲學小說,讓我讀后深有感悟。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哲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僅枯燥,而且非常難以琢磨。但是自從我讀了《蘇菲的世界》之后我的想法就改變了。
《蘇菲的世界》是通過一封封神秘而又引人深思的來信把我深深的吸引,帶領我走進哲學的王國,遨游哲學的世界。每一個個深奧的問題,經過深深地思考,去領悟哲學的道理:
一、我是誰?
“我是誰?”這是蘇菲收到的第一封神秘的來信,從此引發(fā)了她對身邊一系列事物的思考甚至對整個世界、宇宙的思考。
雖然很少有人真正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都習慣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由“蘇菲”變成了“菲蘇”,那么你到底是“蘇菲”還是“菲蘇”呢?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到底是誰?又為什么會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呢?”書上說:“存在即是合理”,意思是說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就不會存在,因此我便這樣合理的存在了吧!
就像我站在魯迅的故居里,魯迅先生曾經在這里生活過,而我又站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突然之間我感覺人活著是件多么美妙、神奇的事啊!而這個世界又是多么神秘啊!
二、要有好奇心。
書中來信的神秘人說過:“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是啊,我們學習要有好奇心,做事要有好奇心,活著更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懂得更多的東西,可見有好奇心是一件多么可貴的精神啊!
許多人小時候就有好奇心,但是長大了之后,想法現實了,也漸漸習慣了這個世界,認為什么都是應該的,卻丟失了好奇心;此時此刻,我也悲哀的發(fā)現我也正漸漸的習慣這個世界,認為有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奇跡,沒有懸念,更沒有什么魔法,一切都是真理,一切都存在了,一切都是合理的,那邊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去求知,不用有好奇心。
有人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這也是因為每個孩子都還沒有丟失最初的好奇心吧!
三、沒有至善至惡。
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惡,而那些神話、電影、戲劇、演義都在極力地宣誓“邪惡是永遠戰(zhàn)勝不了正義(善良)的”、“正義(善良)必勝”等等,,漸漸地人們也被這些看法所“感染”了,認為好人就是代表正義(善良),壞人就是代表邪惡,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當我看完書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變了。
我跟著蘇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發(fā)現原來這個世界上并沒有至善至惡,而這些善惡都是取決于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數人認為某種事物是好的,那么這種事物就會被推崇為善的代表,反之就會被人們唾棄為惡的代表。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思想也會發(fā)生變化,任何事物無論是至善還是至惡,似乎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我認為世界上并沒有至善至惡。
……。
說實話,哲學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課題,讓人不得不去不斷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個剛剛步入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布滿夜空的星塵,但是,我相信,我總有一天也會成長起來,也會沿著哲學的階梯,一步步地爬到處,去仔細地審視哲學這個大世界的!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三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疤K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四
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發(fā)現了一封寫著兩個哲學問題的神秘來信。于是,在一位哲學老師用一封封信的引導下,開始思索與探索,從古希臘到現代,從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到佛洛伊德,所有哲學大師所思考各類問題與學說,最后塑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哲學的意義、人的生命和各種哲學學說:
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變魔術的兔子的話,我們就是居住在兔子絨毛深處的細胞。我們出生于細毛頂上,剛開始我們對這場魔術十分好奇,而人們慢慢長大了,對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處,并喜歡上了皮毛深處的生活,就不再過問世事了。哲學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別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為哲學家。
在我們的心靈,四周都有“濾網”,由于“道德”已經步入了我們的意識里了,所以他不斷在約束我們的一舉一動,這就是著名哲學家佛洛伊德所稱的“超我”,也就是“良心”。直到有一天,這個人忽然出現了一種強烈的不好的欲望。這時,“超我”開始履行責任,把這個不懷好意的欲望,五花大綁,架出了我們美麗、脆弱的心靈,并把圍墻加固。這個欲望非要闖進,就走進了潛意識,于是這個欲望就開始不斷出現,心靈開始有了壓力。最終心靈崩潰了。這個人得上了抑郁癥。在醫(yī)師的引導下,這個人又把欲望請出了潛意識,與其正面交鋒,最后欲望被消滅了,心靈恢復了。這告訴我們要正面對待自己的欲望,及時與家人溝通,不要埋在心里。所以每件事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不會沖動,做錯事!
還有,一個人,不一定能肉體長壽,但理性(作為人的靈魂)是永恒的。“靈魂渴望乘著愛的翅膀回家,回到理性的世界,它們渴望從肉體的枷鎖中掙脫?!贝蠖鄶等硕季o抱著理性的肉體不放,他們從不去想他們擁有每一件事物的原因,從不去認清世界。不知道靈魂不朽,不去塑造自己的靈魂,也從未成功。海倫凱勒就是這樣的人,她雖然眼瞎、耳聾、口啞,卻從不自暴自棄,還用自己的毅力與決心,考上了哈佛大學,為自己贏得了一條寬敞的人生大道。生命與靈魂是要用心塑造的,你走的路是你自己挑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不要虛度年華,無所作為,一定要把命運踩在腳下!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五
“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蘇菲是個14歲的挪威小丫頭,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著小女孩的小日子??勺詮囊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作者喬斯坦·賈德,這位從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偵探小說的構思,借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梢哉f《蘇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喬斯坦·賈德帶著我們走進《蘇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學。作家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年少的蘇菲跟隨著一封封神秘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們也仿佛如蘇菲一樣沿著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辟論述。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之時,本書的副線卻又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我們沿著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秘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yǎng)之高。但更令我們嘆為觀止的則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短K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通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讀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于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沉醉于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后,穿梭于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面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fā)心中的崇敬之情,啟蒙運動的先驅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臺。飛速發(fā)展的工業(yè)推動著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fā)揮到了及至。而后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個領域的革命巨浪,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六
這學期的馬克思課,老師要求我們閱讀一本哲學經典,而我選擇了這本哲學入門典籍《蘇菲的世界》。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談到哲學,在以前我對哲學從來就沒有任何的概念,從不知道哲學是什么,也從沒接觸過。從前的高中學習里,哲學也是較淺顯的內容,可是有時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能夠把我?guī)氲綗o盡的思考旋渦之中。閱讀了《蘇菲的世界》之后,我總算明白哲學其實并不是那么的陌生,其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不論是文學、科學、美學等等它們都有哲學。我仿佛就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懵懵懂懂地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個全新的世界,哲學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chuàng)作的一本關于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將哲學的原理演繹出來,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
“你太習慣這個世界,才會對任何事情都感不到驚奇”。蘇菲認為大人們總是將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當小孩還不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是最純真的,對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并有一顆求知欲望深切的好奇心。“童話大王”鄭淵潔認為,對于家長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呵護孩子的童心,讓孩子始終保持對事物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他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個15歲的孩子問媽媽:“這顆行星是男星星還是女星星啊?”那么,他的媽媽應該欣喜若狂,而最不該說的就是“你都多大了還問這種問題”。當今社會對于孩子的教育,我覺得應該更多地發(fā)展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早早地扼殺想象力。好奇心能引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推動孩子主動學習、探求知識,未來社會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多元化的社會,創(chuàng)新是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我們的后代會面臨更復雜的競爭環(huán)境,這需要他們用超群的想象力、大膽的探索精神去解決問題。而所有勇于實踐的行為,都源于他們的好奇心和豐富的心靈做底蘊。蘇菲的媽媽很不幸地剛好代表了世界上那些不愿思考的人,同時也諷刺了很多社會上類似的人。
“我們最感興趣的不是這些早期的哲學家找出了哪些答案,而是他們問了什么問題、尋求何種答案等等。我們對他們思考方式感興趣,而不是他們思考的內容”。同樣,我們思考問題,尋找答案,過程永遠比結果重要,在過程中經歷的事情,碰到的問題,在不斷思考中明白的道理比結果更重要,思考的方式更考驗人。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或許當我第一次閱讀哲學經典書籍時,我明白的道理不多,期待再一次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帶給我不一樣的驚喜。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七
閱讀完這本書后,我也開始思索什幺才是“真實的自己”。有時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夢,或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呢?也許自己就像蘇菲一樣,像愛麗絲般去夢游仙境?或者我單單只是一個思想體,只有精神,沒有實體,并非真實存在?然而,這似乎是永遠解不開的謎團。
書本一開始所提及的問題:“你是誰?”讓我陷入無止盡的思索。曾單純的以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嗎?以往,當自己陷入人生難題時,就會以玩笑來自欺,以自責來療傷。但讀完這本書后,我反而陷入“自己是誰?”,反倒希望自己就是蘇菲,由作家來告訴我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
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等等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在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催^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如果沒有接觸到這本書,自己或許永遠會跟書里的人物所說的一樣:“將這個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而體會不到這世上的驚奇與美妙?!币驗槲覀兛偸翘蕾嚒傲曇褳槌!?,普通的劇情、平凡的生活、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生活無趣的思考讓人生受到了限制。閱讀時,我總想像自己就是那充滿好奇的蘇菲,把書本里的神秘哲學家當成啟蒙自己人生的老師,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著來自哲學家拋出的各種問題。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八
每天11點農場主會按時給火雞投食。聰明的火雞,通過99天的觀測,發(fā)現了這個偉大的定量——每天11點天降美食。結果到了100天,恰逢平安夜,農場主把火雞烹飪了。
這是英國哲學家波特蘭·羅素提出的“農場主假說”。這個理論我曾在三本書都有遇見。《黑天鵝》、《三體》,還有剛剛讀完的《蘇菲的世界》。
作為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作者喬斯坦·賈德通過主人公蘇菲的視角,帶領讀者暢游了一遍西方哲學的蛻變歷程。重溫哲學前輩的高光時刻,見識偉大的智慧。
說到哲學,你腦海中大概會浮現出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這些深奧晦澀的終極命題。而《蘇菲的世界》作為一本入門級的哲學書,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對于西方每個歷史時期的哲學家及其哲學體系,僅僅只是淺嘗輒止。
雖然只是粗鄙地了解一下,對于我這個普通讀者來說足夠了。每個時期哲學討論的話題都不盡相同,重要的是前人的思考方式值得我們借鑒。
除了按照時間順序對西方哲學進行扼要簡述以外,不斷反轉的故事情節(jié)也很吊人胃口。主人公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只不過是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的書籍中的兩個虛擬角色。而這本《蘇菲的世界》是少校給女兒席德15歲的生日禮物,以此作為課外讀物。當然少校和席德也是作者虛構的兩個人物。
之所以把這本科普讀物,寫成俄羅斯套娃式的敘事結構,想必作者是在暗示讀者:不要被習以為常的真實,束縛了我們的思維。
蘇菲和艾伯特知道自己是少校筆下虛構的人物,作為讀者的我們也知道少校和席德同樣是作者虛構的人物。蘇菲和艾伯特之于少校和席德,少校和席德之于喬斯坦·賈德和讀者,誰是真實的人類,誰又是被人類創(chuàng)造的虛擬人物,這本身就是一個可怕的哲學問題。就像農場主假說中傲慢的火雞,絕對不會相信“每天11點天降美食”這個亙古不變的自然現象是人為操控;傲慢的我們,同樣不會相信“四季輪回打雷下雨”這個亙古不變的自然現象是上帝之手的玩弄。
當你質疑有沒有外星人的時候,你怎么能確定此刻外星人沒有在做“有沒有地球人”這方面思考?哲學的魅力便在于此。讓人類明白自己一無所知,抱著質疑一切的態(tài)度,虛心向大自然學習。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九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該書一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但它卻讓我鈍了的大腦開始活躍。可是哲學問題多么深奧。你豈能解答?你的思維依然受你淺薄的知識的制約!你所有的思考都停留在表層。你所說的收獲是不是自己自欺欺人的把戲?我不知道?!
至少它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好奇心"這三個字讓我想到了我一歲半的侄子。我總是喜歡帶他出去走走,因為他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哪怕是他看到的一只小動物、一塊廣告牌、一扇鐵門、一把鎖、一株小草、一棵樹……他都會興奮不已。我也總會被他的欣喜感染,我因為他快樂而感到快樂。可是作為成年人的我,怎么可能對一塊廣告牌或是一棵小草感興趣。真的沒有成年人會關注廣告牌嗎?如果他是廣告牌設計者呢?突然我想起,我曾經為看到的一株野草拍過照,寫過詩。其實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只是被歲月的打磨讓我們漸退棱角。讀《蘇菲的世界》,我好奇作者喬斯坦·賈德,他是怎樣一個人,能把高深的哲學知識,寫得如此生動,滿是懸疑,引人致勝。我好奇他出身的國度挪威。我好奇蘇格拉底、耶穌、哥白尼之死。我好奇弗洛伊德寫的《夢的解析》。于是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下了一些書,還做了許多讀書筆記,也寫了一些心得。工作量比較多,但我樂此不疲。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讓思維真正產生》著名特級教師趙震曾為我們做了這個講座。他說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長乘寬乘高。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和思考這個問題。最后他想出了一個學生可以理解的的剖析方式上了這一課。毋庸置疑趙老師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師,我相信在他的引導下定能帶出一批有思想的學生。但事后,我也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這樣評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前人的論證的定理,完全可以拿來就用,為什么非要溯源、解剖,大費周章?當時,我也覺得女老師的話似乎有道理。可是讀完《蘇菲的世界》后,我在想如果所有人都拿來就用,就不會有社會的進步了。從遠古時代到現代文明,這之中發(fā)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誰推動了人類歷史前進的車輪?是那些不安于呆在兔皮深處過安逸生活的人,他們奮力的順著兔毛向上爬,爬到兔毛頂端,試圖看清這個世界。他們成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巨人,讓后來人踩著他們的肩膀一步步前進。
可能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是少數。像我們這些普通的大眾又該如何改變世界?也許我們根本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們依然有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不管我們在什么崗位,我們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保持思考,不再沉淪!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讓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知道真相,可是有時候真相不是自己能想到的。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讓我明白了想知道真相不容易。
就好像生活中的偵探一樣,要找到蛛絲馬跡才能知道真相,不過真相有可能不可思議。也像道理一樣,不管多么不可思議,它就是真相。真相是不能不相信的,就好像間諜戰(zhàn)中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是間諜,可是你不相信,最后不僅害了自己,還害了別人。所以我們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事情,越不像真相的有可能就是真相,也不能不相信真相。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一
我們可以斷定的是柏拉圖關心的是永久不變的事物與流動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所以世界才沒有不會分解的物質。屬于物質世界的每一樣東西必然是由某種物質做成。這種物質會受時間侵蝕,但做成這些東西的模子或形式卻是永恒不變的。(比如雖然說人不可能踏進頭一條河流,但你不得不承認,河流在某一方面存在著共同點,只要它存在,必然會冠以河流的稱呼,雖然他在許多方面細細想來,是發(fā)生了變化的。)
對柏拉圖而言,永恒不變的東西并非一種基本物質,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簡而言之,我們對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確的觀念,但是我們卻能夠真正了解我們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比如,即使我們看過了許多個不規(guī)則的圓形,我們腦海中卻依然記住一個圓形內所有的角度加起來一定是三百六十度,也許這個圓形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不過我們依然清晰地感覺出來。)
柏拉圖認為世界可以分為兩個領域:其中一個是感官世界。(我們用自己的感官約略認識的世界。)另外一個是理型的世界。(我們用理性來確實的世界,這些理型或形式是恒久不變的。)
所謂理想國就是一個虛構的理想世界,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烏托邦!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二
第一段:引入蘇菲世界的概念,說明個人對于這個世界的感想和體驗。
蘇菲世界是由作家約斯坦·賈德創(chuàng)造的一個充滿哲學思考的奇幻世界。讀完這本書后,我被蘇菲世界的深度和獨特吸引。在這個世界里,理性和感性、現實與不實實存在之間展開了一場對話。通過蘇菲和她的導師阿爾貝托的對話,我得以窺探哲學的奧秘,并且從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分享在蘇菲世界中學到的關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感悟。
在蘇菲世界中,蘇菲通過與阿爾貝托的對話,開始了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阿爾貝托向蘇菲提出了很多問題,例如“這個世界有沒有答案?”和“你是誰?”這些問題使得蘇菲開始思考她自己的存在和意義。正是這些問題的引導,讓蘇菲明白了人生不僅僅是眼前的名利,而且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因此,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真正意義。
第三段:探討蘇菲世界中的教育觀和對于知識的重要性的認識。
在蘇菲世界中,教育被阿爾貝托視為最重要的事情。他告訴蘇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只有通過學習我們才能發(fā)展自己的理性和思考能力。他說:“知識是球隊中的明星球員,你要為他打好球?!边@句話讓我深思,在當代社會,知識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只有不斷學習和思考,我們才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zhàn)的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四段:討論蘇菲世界中的“思維之網”理論和對于多元文化的看法。
在蘇菲世界中,蘇菲一直在思考關于思維之網的理論。思維之網是指人們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認識,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之網。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不能僅僅固守我們已知的思維方式,需要多元化的思考和了解。蘇菲也通過知識的歷史來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她通過重讀《紅姐》和《黑姐》這兩本書,發(fā)現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下,有著不同的詮釋。因此,我也明白了要真正拓展自己的思維之網,需要多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觀點。
第五段:總結對于蘇菲世界的體驗并表達個人的反思和啟示。
通過閱讀《蘇菲的世界》,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引導我思考人生意義,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理解到多元文化的視角。它教會了我如何去思考和提問,如何打開自己的心靈,如何不斷追求真理。在我生活中,我將繼續(xù)保持對知識的渴望,為自己的思維之網增加新的節(jié)點,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思辨能力,學會思考自己的人生。通過這本書,我明確了自己的未來方向,堅信只有持續(xù)學習和思考,才能夠開拓自己的人生道路。
總之,《蘇菲的世界》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人生,它讓我明白人生的意義不僅僅存在于物質的追逐,更重要的是思考和找尋內在的真理。無論在哪里,我都要保持思考和學習的熱情,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之網,與世界和不同的文化對話,并通過對于哲學和知識的追求,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三
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精品7篇】,供你選擇借鑒。
看到這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也好奇作者是怎么寫一個人的世界??戳饲皟身?,也確實勾起我看下去的欲望。但萬萬沒有想到它講的是哲學。
在我以為自己看不下去的時候,我發(fā)現原來哲學可以這樣去學習的。我就像書里面的蘇菲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談到哲學,也很少有人會去研究哲學。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我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旁人對我們說,那是馬兒,我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
在高中時,我們要學習政治里的哲學生活,那是四本政治書中最難學的一本。我的確也很討厭哲學,太難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fā),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短K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
讀完全書后,我發(fā)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它,使我打開了哲學世界的大門;它,使我走進了專屬于蘇菲的世界;它,使我在“兔子皮毛深處”的安適中赫然驚醒,并努力向上攀爬到“兔子皮毛的頂端”;它,就是《蘇菲的世界》。它,使我能與蘇菲攜起手來,共同用新奇的目光去探索這個世界。
喬斯坦·賈德筆下的《蘇菲的世界》風靡全球。少女蘇菲在與神秘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的書信中,學習到了許多哲學知識。經過不斷思考與探索,她發(fā)現自己僅僅是書中的人物,而后又解開了自己周圍一個又一個的謎團。此書已開放性的結局結尾引起讀者的無限遐想與想象。
蘇菲這一人物形象,在這本書無疑是最出彩的。她活潑樂觀、為人友善、善于思考。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她身上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質。她總是滿懷著好奇心不斷去尋找問題,發(fā)出問題,然后又不停地實踐、探索以尋求答案。她在艾伯特的幫助下學習了哲學知識,并且努力探求事情的真相,她在不竭的思考與探索中找到了事情的真相,而我在她的探索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人生不就是在不斷尋找、不停思考,努力探索中前進嗎?我們祖國的歷史長河,不正是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得出理論的這樣一個探索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嗎?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不正是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個不斷地探索的過程嗎?屈原在《離騷》中說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逼鋵?,不論是個人還是社會,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整個世界,都是在不斷探索中得以進步,從而發(fā)展壯大、獲得成就的。
而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更要學習蘇菲這種探索精神,努力學習來建設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要將在《蘇菲的世界》中學習得來的優(yōu)秀品質與精神,實踐到現實生活中,付諸于行動里,做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新時代好少年!
《蘇菲》一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我看到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哲學就是關于智慧的學習,這對我來說但是一個新的名詞,我一向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就是講道理的,和科學歷史等等沒什么關系,自從看了《蘇菲》我才明白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但是務必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學習。
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比如書中有幾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童話人物,像小紅帽,愛麗絲之類的,很可愛的想象。還有他的授課方式——寫信,對話(至于那影碟,我們看不見,只有蘇菲明白這是什么感覺)與其他哲學書相比之下個性多姿多彩,我想他必須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不僅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讀者。之后作者化身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為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么什么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貼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但是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做一回小說推銷員,《蘇菲》一書與感情小說一點關系也沒他有能夠讓人大開眼界,能夠是人發(fā)現世界的奇妙,也能夠讓人對哲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許會激勵人成為一個哲學家。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理所當然,這部哲學書讓人懷著對生命的崇敬和對人生的思考,讓我們在經營生活的同時學著成為一位思想家?!澳闶钦l?”“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聽起來簡單卻神秘莫測無法回答的問題你想過嗎?這本書常讓我讀到一半便問題重重,不得不再仔細地回頭。卻也大大地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讀一部偵探小說,腦海中不斷映出“為什么?”。
百科全書上寫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說人死后靈魂會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還有生命?”沒有書籍能夠回答,除了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學家說人死后會透過某種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認為人死后會住在一顆星星上,會活在一朵云彩中,當我們敲開每朵云,可以拜訪這朵云的主人嗎?這樣帶有好奇的思考還叫哲學嗎?亞里士多德說“人與動物有許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顯的不同是:人會思考?!?BR> 哲學的種.種問題被每一種文化關心著,歷史上,有不同的人對這些問題提出過不同的答案。哲學家如同魔法師,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產生的念頭給出不唯一的答案。所以喬斯坦·賈德說:“成為一個優(yōu)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嬰兒,剛剛落于這個世界,對于周圍陌生的一切都好奇著,她們閃亮的瞳孔正向世界傳遞著“為什么”,可惜的是嬰兒不會寫,不會說,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們只需提出問題就好,都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困難得多,提出問題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好奇心。
在我們一天天長大時,似乎對世界開始習慣,認為一切理所當然,其實不然,這是我們缺乏了嬰兒時代的好奇心的一種表現,我們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學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視角。
閱讀前幾章,以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覺得詭異,到蘇菲十五歲生日的那場哲學宴會上,我才漸漸意識到,本書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而蘇菲和艾伯特只是本書作者筆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筆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創(chuàng)造出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作為給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
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筆下,蘇菲和艾伯特也漸漸感受到了這個創(chuàng)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脫離了少校的控制,獲得了成功。這種被創(chuàng)造者逃離被安排的命運的構思,讓我感覺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維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這樣評價本書的:“《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部分,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
這是一本關于哲學的書,帶領我們走過了幾千年來的哲學的發(fā)展史。從最初的自然派哲學家,到理性主義,到古典派哲學家,到繁榮蓬勃的希臘文化,印歐文化、閃族文化,黑暗的中世紀時期文化,再到豁然開朗的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以及現代的笛卡爾,經驗主義,浪漫主義,唯物主義,存在主義……豐富的內容帶我們走過滄桑,讓我們得到一種哲學的洗禮與升華。畢竟,從古至今如此多的哲人有著如此多的理論,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他們對于世界、生命本質的認識也在不斷地進步與創(chuàng)新著。而受過現代教育的我們看著哲學的發(fā)展歷程,看著古代哲學家們一些關于世界的荒謬的解釋,或者看著一些哲學家們的全新的認識世界的角度,看著這些突如其來、迎面涌來的思想,自己原有的一些觀念的確是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自己也對這個世界開始了一些全新的思考。
今天繼續(xù)讀《蘇菲的世界》,這是網師下學期的選修課程,必須得在假期讀完。當今晚看到一連串的哲學大師,諸如恩培竇可里斯、德謨克利特斯、蘇格拉底這些名字出現在書中,在走近他們的同時,開始擔心起來。好在一切看起來還算順利,今晚讀到了78頁,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記錄,像我這樣迷戀小說、貪看韓劇,還容易被電影吸引的人來說,能夠抵擋這么多誘惑,堅持抱著這樣的一本探究世界起源和構成的書籍來讀,實在是很不簡單。看到這里不得不承認,本書確實在同類書中,算是富有趣味性的,也能看明白。當高深的理論與生活的常識相結合時,就算是通俗易懂的。
蘇格拉底最譽為“最聰明的人”,而他卻總是覺得自己很無知。他每日里在市中心的廣場不停地向身邊匆匆而過的人群提出自己的疑問,他從來不會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可以讓眾人不得不在連番的辯論失敗后,承認他說的是正確的。書中拿他和耶穌相比較,認為兩人都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黨偉業(yè)》中的一句話“革命就要流血犧牲”??磥頉]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犧牲,就沒有后面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犧牲贏得了后人的關注,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讀著,沒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后面看結尾,再回過頭來看中間的情節(jié),我就想這樣跟隨著蘇菲,跟隨著神秘人寫給蘇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訴蘇菲的究竟是什么。說實在的,他已經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難怪蘇菲會對這樣的信充滿期待,他讓一個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話。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愛的墻。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必須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以前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四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我開始從新觀察這個世界(就是從白兔的一根細毛的頂端看),太奇妙了!我居然在寫一篇關于這本書的讀后感!不可思議!我居然會寫字!但是如果你大叫出來別人會認為你是瘋子,因為他們正在從皮毛深出繼續(xù)往下爬。
這個故事我覺得應該繼續(xù)寫下去,蘇菲他們怎樣了?變成真正的人了嗎?如果某天我們發(fā)現我們也是某個故事里的人物而已,那么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是上帝嗎?應該是吧,我們不知道呀。
如果某天我收到一些古怪的信,如果我發(fā)現房間里有一只白襪子,床底下有一根紅絲巾,枕頭下面有一個金色的十字架項鏈,如果某天我發(fā)現我認識一個叫艾伯特的哲學家,如果某天我發(fā)現我是一個故事里的世界里的人物!我一定會驚訝死的。但這只是如果,如果不是呢?是啊,我們不知道啊,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蘇菲的世界》里有兩點我認為出錯了:第一:書上說讓蘇格拉底向一個人提出問題,只要這個人的回答令蘇格拉底不滿意,就說明蘇格拉底的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就像有很多種答案可以解開這道題一樣,如果蘇格拉底和那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呢?如果兩個想法都是對的呢?第二:我認為艾伯特不應該讓蘇菲見到他。他說過,一個哲學家要有好奇心,但是如果他和蘇菲見了面,蘇菲本來對他很好奇,這不是大損蘇菲的好奇心嗎?可能是我錯了,因為也許我的想法和他們的不太一樣。
蘇菲的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讓我們一起從兔毛的頂端來看它吧。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五
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哲學,但只有少數人有會發(fā)現的眼光,不斷探索。
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在我們失去好奇心的同時,我們失去了一種極其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里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在兔子的頭發(fā)頂部。一開始,他們對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戲法感到驚訝。然而,他們年齡越大,兔子的毛皮就越深,并留下來。他們在那里感覺很舒服,所以他們不想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只有哲學家才能踏上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達到語言和存在的頂峰。
走進哲學的世界,你周圍的一切都會變得不同。為什么人們會說話?為什么魚有尾巴?它們都很有趣,但我們無法理解和表達。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六
看完蘇菲的世界花了一蘇菲的世界。事實上,這也是一本我前幾天沒有讀過的書。在買這本書之前,我沒有仔細了解它。我只是聽說過它的名字。我覺得它的聲譽很好,所以我只是收集了一份訂單。
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它時,我發(fā)現它是一本哲學啟蒙書,我不是特別想讀。我認為,我選擇繼續(xù)認真閱讀這本書,因為我對自己有適當的要求?!短K菲的世界》不是一本特別容易理解的書,但也不是一本特別難理解的書。雖然第一次看完之后,我的很多想法還是停留在表面上,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多讀幾遍的作品。
當我第一次看到蘇菲的世界時,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純粹的哲學啟蒙書,因為有一天蘇菲收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信,寫信給她是一個哲學老師,所以她非常被動的哲學課,幸運的是哲學老師迷人的教學方法激起了蘇菲對學習的深刻興趣。
事實上,當我讀書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我是蘇菲,作者是哲學老師。雖然他離我很遠,但我認為這是他的函授課程,這真的是一次美妙的經歷。
我不知道大多數人對哲學的態(tài)度。我從來沒有學過哲學,知道的很少。我腦子里唯一的知識也是學校老師提到的。顯然,我沒有認真聽政治課,因為我不記得我在學校學到了多少哲學知識。
就像蘇菲的母親一樣,我們開始對這個社會太熟悉了,所以我們對很多事情并不感到驚訝,也不會再考慮深入研究了。
你聽說過浪漫主義的諷刺嗎?
直到席德出現,我才開始明白,我以前讀過的所有關于蘇菲的故事都是一部小說。是的,我在蘇菲的世界。我也知道蘇菲的世界是一部小說,但我沒想到它只是小說中的一部小說。正因為如此,所有的不合理都變得合理,一切都變得情有可原。
別忘了,你只是在讀一本小說。我認為這部小說的魔力不在于它向讀者灌輸了這么多人物的哲學思想,而在此基礎上,它貫穿了整個故事。
我仍然不太了解哲學是什么,但我最近開始覺得哲學的魔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這確實是一本不應該錯過的哲學啟蒙書。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七
如果遺產是物質的話,那么總有一天會被消耗殆盡。但如果遺產是精神的話,那么它不但不會同時光一齊流失,而且能被發(fā)揚光大。
哲學,作為人類精神的象征,從古至今都披著神圣的面紗。人們只能滿懷敬仰之心,卻無緣見哲學之廬山真面目。因為它博大精深,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著歲月的積淀愈發(fā)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后繼著書立傳,試圖為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但是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卻為勾勒全景圖又增添了新的難題。于是,千百年來,哲學似雪球般前進、壯大,而人類只得管中窺豹似地欣賞奇峰一角。
我在尋覓,尋覓一種載體、一種形式能令人毫無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學的長廊之中。我想一部書恐怕難以擔此重任,因為記錄哲學、見證歷史的文獻題材作品對于尋常百姓而言,無疑是味同嚼蠟的。但是,有困難才有奇跡,人的智慧與力量在勞作與發(fā)展中,常常釋放出超常的能量。一位從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偵探小說的構思,卻將整部哲學史清晰地、絲絲入扣地展此刻讀者面前。它不是來自歐洲哲學的源頭希臘,也不是東方龍的傳人,更不是好萊塢的天才劇作家。他的家鄉(xiāng)在遙遠而恬靜的北歐——挪威。令人難以置信,在幾乎沒有任何哲學底蘊的冰天雪地,卻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哲學作家。當然還有他那部震顫了哲學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學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書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喬斯坦賈德帶著我們走進《蘇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學。作家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年少的蘇菲跟隨著一封封神秘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們也仿佛如蘇菲一樣沿著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辟論述。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之時,本書的副線卻又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我們沿著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秘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yǎng)之高。但更令我們嘆為觀止的則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透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讀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于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沉醉于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后,穿梭于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應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fā)心中的崇敬之情,啟蒙運動的先驅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臺。飛速發(fā)展的工業(yè)推動著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fā)揮到了及至。而后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個領域的革命巨浪,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先人把一個又一個不解的哲學命題留給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經典的傳世佳品賜予我們。哲人用藝術的口吻教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感染靈魂。我們的祖先在遺留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珍貴的鑒賞之道傳授于世。賈德是繼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的確確是嶄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嘆的世界。賈德使我們有幸一睹哲學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見哲學的精髓!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八
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
——康德。
記得剛剛上大二的時候,教我們現代大學英語的陸老師就曾給我們推薦過這本《蘇菲的世界》。但因為是一本關于哲學的書,而且圖書館里當時只有英文版本,所以遲遲沒看。寒假前,發(fā)現圖書館書架上有本中文版的《蘇菲的世界》,所以抱著讀讀看的心態(tài)借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她在家門口的信箱里發(fā)現了一封神秘的信。信里只有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在蘇菲感到滿頭霧水的時候,又陸陸續(xù)續(xù)如此的匿名信。
在其中一封信中,有三個新的問題:
1、“萬事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的物質組成?”
2、“水能變成酒嗎?”
3、“泥土與水何以能制造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
早期的哲學家都相信,這些變化必定來自某種基本物質。他們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種“東西”,萬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終仍舊回歸于此。
生活在這個大大的宇宙中的小小的我們,有太多未知未解的秘密。但是在人類尚且無法用知識解答的.年代,人類只能相信是上帝的力量帶給我們如此多的奇跡。
《蘇菲的世界》,是充滿新奇事物的世界,是飽含哲學家智慧的世界。在這本書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對生命、對人生的好奇,以及對各種疑問的解答。通過讀這本書,我也養(yǎng)成了對新鮮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且不斷研究探索,知道解開疑問。
就我而言,哲學是晦澀且枯燥的。因為太過于高深,所以每每提到哲學問題,我都沒有興趣進行探討。但是《蘇菲的世界》卻不一樣。它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我們闡述哲學思想。這是這本具有哲學意味的書所有的獨特之處。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時間的發(fā)展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從遠古羅馬時代開始,作者突出講述一些北歐神話如何來解釋人們無法用知識解釋的自然現象。中間經歷了希臘蘇格拉底、帕拉圖等哲學家的理論,再到亞里士多德。之后又先后歷經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在這段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很多哲學家。最后到現代人們所面臨的社會是什么樣,書中都為我們清晰闡述。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九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蘇菲的世界》,它帶我認識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蘇菲是一個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學回家時收到了幾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此她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成為了哲學家艾伯特的學生。然而,這個平靜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蘇菲想象中的復雜,她跟隨著老師的腳步,運用她獨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個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哲學的歷史與發(fā)展,從仰望星空的柏拉圖,到神秘的中世紀哲學,從關注時政的蘇格拉底到總結自然規(guī)律的亞里士多德。這個世界,哲學無處不在。在這個理性與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分別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這兩種說法,孰對孰錯。在這個有趣的問題中,我更支持后者,當然,柏拉圖的說法也很有道理,不過我更相信,人沒有天生的概念,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們從無數經驗中總結而出來的。哲學就是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歡哲學的這一點,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見,爭做真理之海中最潔白的浪濤。
如果世界從魔術師的帽子里拉出來的兔子,大多數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雜菌,不斷往下爬。而哲學家則會迎難而上,不斷向毛尖沖刺。當然,中間落下的人數不勝數,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緊兔毛,去把兔子看個清楚。蘇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鍥而不舍,激流猛進,在不斷的探索與失敗中去找尋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如果這種精神讓我們用在任意一個領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許是現在、亦或是未來的某一個時空里)有一個女孩,人們叫她“蘇菲”(但“上帝”并沒有給她一個正常的人生,亦或許在“蘇菲”的世界里的“上帝”根本是有意利用她)這時,有一個名叫“席德”的女孩出現了,可奇怪的是“席德”和“蘇菲”似乎因為同一天的生日就此被綁在了一起(亦或許并非如此),然后怪事接連不斷,一位叫“艾伯特”的男子成了“蘇菲”的老師,一位自稱“艾伯特上校”的神秘人總是將給自己女兒“席德)的賀卡明信片交給”蘇菲“讓她轉交......
可能在看到這段文字的你已經開始糊涂了,比較這一段反復出現的類似于“是......,亦或許是......”的句子,吧我也弄得暈頭轉向,而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就像上述所說一樣,總能把讀者弄得懷疑人生,在這里我不得不贊嘆作者的文筆。
可到底是什么,讓書中的事變得如此撲朔迷離呢?在我看來那是因為這是一本“書中書”!
所謂“書中書”從字面上來看,應該很好理解,但這樣一本書中書讀起來卻是非常的耐人尋味!
如果把書反著讀,一切都解釋的清楚了?!跋隆钡陌职帧鞍厣闲!睂懥艘槐菊軐W書送給他的女兒作為十五歲生日禮物,“蘇菲“、”艾伯特“等人都是這本書中的人物。
可是,書中的人物讀書由書外的作者決定的,這樣會不會太不公平了?“蘇菲”想做的一切“艾伯特上校”已經幫她想好了,容不得反抗,這是我們想到的,也是“席德“想到的,因為“席德”只是我們眼里的一個人物,所以嚴格意義上她也沒有“想”只能說是喬斯坦的做法。
但這書中的人物畢竟不是真實的人,我們所謂強加給ta們了一切,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ta們的“上帝”。
有人總是會說“越想越生氣”,如果照人中人這個觀點來看,是不是能理解為人生氣時帶動著內心的小人一起生氣,從而導致越來越生氣,如果從這樣看來,如果我們想要控制細節(jié)的情緒,就得先控制內心的那個小人。
如果這個還很好理解,那么如果我們真的和蘇菲一樣活在一個世界中的世界里,被外面的“人”操控,雖然這很讓人難以置信,因為誰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假的世界。換作我也不會相信,當你眼前所有都是事物都是虛幻的(包括人),那些發(fā)生的事都是假的,你該怎么辦?(假設建立在我們存在在另一個世界中)。
到那時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因為ta們只是虛無,所有都將不可信,一切你直觀判斷的大多不可信,你需要主觀面對所有的事物。
其實,即使沒有這個假設,這樣的現象也是存在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判斷壞人的方法就非常的直觀,如果是阿姨就一定不是壞人,叔叔就不一定了,但事實證明,雖然我沒有遇上所謂的壞人,但女的壞人也是真實存在的。
從表面上看,是無法直接判斷區(qū)分善與惡,而我們也會被層層迷霧遮擋了真相。
我在各大網站搜索過《蘇菲的世界》的各種介紹,但每一種都大同小異,在我看來它并不只是一本哲學書,它激醒了人們對人類最基本的判斷能力的思考,直擊現今社會上最大的問題。
可是非對錯,真真假假,又有那個人能真正道的清說的明呢?又有那個人能確保自己每次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呢?亦或是每次所謂正確的事在若干年后還能是正確的呢?這或許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吧。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二
《蘇菲的世界》是喬斯坦·賈德的一本非常有哲理的哲學小說,讓我讀后深有感悟。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哲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僅枯燥,而且非常難以琢磨。但是自從我讀了《蘇菲的世界》之后我的想法就改變了。
《蘇菲的世界》是通過一封封神秘而又引人深思的來信把我深深的吸引,帶領我走進哲學的王國,遨游哲學的世界。每一個個深奧的問題,經過深深地思考,去領悟哲學的道理:
一、我是誰?
“我是誰?”這是蘇菲收到的第一封神秘的來信,從此引發(fā)了她對身邊一系列事物的思考甚至對整個世界、宇宙的思考。
雖然很少有人真正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都習慣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由“蘇菲”變成了“菲蘇”,那么你到底是“蘇菲”還是“菲蘇”呢?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到底是誰?又為什么會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呢?”書上說:“存在即是合理”,意思是說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就不會存在,因此我便這樣合理的存在了吧!
就像我站在魯迅的故居里,魯迅先生曾經在這里生活過,而我又站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突然之間我感覺人活著是件多么美妙、神奇的事啊!而這個世界又是多么神秘啊!
二、要有好奇心。
書中來信的神秘人說過:“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是啊,我們學習要有好奇心,做事要有好奇心,活著更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懂得更多的東西,可見有好奇心是一件多么可貴的精神啊!
許多人小時候就有好奇心,但是長大了之后,想法現實了,也漸漸習慣了這個世界,認為什么都是應該的,卻丟失了好奇心;此時此刻,我也悲哀的發(fā)現我也正漸漸的習慣這個世界,認為有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奇跡,沒有懸念,更沒有什么魔法,一切都是真理,一切都存在了,一切都是合理的,那邊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去求知,不用有好奇心。
有人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這也是因為每個孩子都還沒有丟失最初的好奇心吧!
三、沒有至善至惡。
大家都認為世界上有善良和邪惡,而那些神話、電影、戲劇、演義都在極力地宣誓“邪惡是永遠戰(zhàn)勝不了正義(善良)的”、“正義(善良)必勝”等等,,漸漸地人們也被這些看法所“感染”了,認為好人就是代表正義(善良),壞人就是代表邪惡,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當我看完書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變了。
我跟著蘇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發(fā)現原來這個世界上并沒有至善至惡,而這些善惡都是取決于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數人認為某種事物是好的,那么這種事物就會被推崇為善的代表,反之就會被人們唾棄為惡的代表。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思想也會發(fā)生變化,任何事物無論是至善還是至惡,似乎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我認為世界上并沒有至善至惡。
……。
說實話,哲學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課題,讓人不得不去不斷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個剛剛步入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布滿夜空的星塵,但是,我相信,我總有一天也會成長起來,也會沿著哲學的階梯,一步步地爬到處,去仔細地審視哲學這個大世界的!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三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疤K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四
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發(fā)現了一封寫著兩個哲學問題的神秘來信。于是,在一位哲學老師用一封封信的引導下,開始思索與探索,從古希臘到現代,從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到佛洛伊德,所有哲學大師所思考各類問題與學說,最后塑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哲學的意義、人的生命和各種哲學學說:
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變魔術的兔子的話,我們就是居住在兔子絨毛深處的細胞。我們出生于細毛頂上,剛開始我們對這場魔術十分好奇,而人們慢慢長大了,對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處,并喜歡上了皮毛深處的生活,就不再過問世事了。哲學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別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為哲學家。
在我們的心靈,四周都有“濾網”,由于“道德”已經步入了我們的意識里了,所以他不斷在約束我們的一舉一動,這就是著名哲學家佛洛伊德所稱的“超我”,也就是“良心”。直到有一天,這個人忽然出現了一種強烈的不好的欲望。這時,“超我”開始履行責任,把這個不懷好意的欲望,五花大綁,架出了我們美麗、脆弱的心靈,并把圍墻加固。這個欲望非要闖進,就走進了潛意識,于是這個欲望就開始不斷出現,心靈開始有了壓力。最終心靈崩潰了。這個人得上了抑郁癥。在醫(yī)師的引導下,這個人又把欲望請出了潛意識,與其正面交鋒,最后欲望被消滅了,心靈恢復了。這告訴我們要正面對待自己的欲望,及時與家人溝通,不要埋在心里。所以每件事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不會沖動,做錯事!
還有,一個人,不一定能肉體長壽,但理性(作為人的靈魂)是永恒的。“靈魂渴望乘著愛的翅膀回家,回到理性的世界,它們渴望從肉體的枷鎖中掙脫?!贝蠖鄶等硕季o抱著理性的肉體不放,他們從不去想他們擁有每一件事物的原因,從不去認清世界。不知道靈魂不朽,不去塑造自己的靈魂,也從未成功。海倫凱勒就是這樣的人,她雖然眼瞎、耳聾、口啞,卻從不自暴自棄,還用自己的毅力與決心,考上了哈佛大學,為自己贏得了一條寬敞的人生大道。生命與靈魂是要用心塑造的,你走的路是你自己挑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不要虛度年華,無所作為,一定要把命運踩在腳下!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五
“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蘇菲是個14歲的挪威小丫頭,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著小女孩的小日子??勺詮囊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作者喬斯坦·賈德,這位從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偵探小說的構思,借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梢哉f《蘇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喬斯坦·賈德帶著我們走進《蘇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學。作家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年少的蘇菲跟隨著一封封神秘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們也仿佛如蘇菲一樣沿著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辟論述。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之時,本書的副線卻又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我們沿著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秘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yǎng)之高。但更令我們嘆為觀止的則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短K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通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讀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于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沉醉于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后,穿梭于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面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fā)心中的崇敬之情,啟蒙運動的先驅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臺。飛速發(fā)展的工業(yè)推動著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fā)揮到了及至。而后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個領域的革命巨浪,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六
這學期的馬克思課,老師要求我們閱讀一本哲學經典,而我選擇了這本哲學入門典籍《蘇菲的世界》。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談到哲學,在以前我對哲學從來就沒有任何的概念,從不知道哲學是什么,也從沒接觸過。從前的高中學習里,哲學也是較淺顯的內容,可是有時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能夠把我?guī)氲綗o盡的思考旋渦之中。閱讀了《蘇菲的世界》之后,我總算明白哲學其實并不是那么的陌生,其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不論是文學、科學、美學等等它們都有哲學。我仿佛就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懵懵懂懂地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個全新的世界,哲學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chuàng)作的一本關于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將哲學的原理演繹出來,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
“你太習慣這個世界,才會對任何事情都感不到驚奇”。蘇菲認為大人們總是將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當小孩還不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是最純真的,對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并有一顆求知欲望深切的好奇心。“童話大王”鄭淵潔認為,對于家長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呵護孩子的童心,讓孩子始終保持對事物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他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個15歲的孩子問媽媽:“這顆行星是男星星還是女星星啊?”那么,他的媽媽應該欣喜若狂,而最不該說的就是“你都多大了還問這種問題”。當今社會對于孩子的教育,我覺得應該更多地發(fā)展孩子的好奇心,而不是早早地扼殺想象力。好奇心能引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推動孩子主動學習、探求知識,未來社會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多元化的社會,創(chuàng)新是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我們的后代會面臨更復雜的競爭環(huán)境,這需要他們用超群的想象力、大膽的探索精神去解決問題。而所有勇于實踐的行為,都源于他們的好奇心和豐富的心靈做底蘊。蘇菲的媽媽很不幸地剛好代表了世界上那些不愿思考的人,同時也諷刺了很多社會上類似的人。
“我們最感興趣的不是這些早期的哲學家找出了哪些答案,而是他們問了什么問題、尋求何種答案等等。我們對他們思考方式感興趣,而不是他們思考的內容”。同樣,我們思考問題,尋找答案,過程永遠比結果重要,在過程中經歷的事情,碰到的問題,在不斷思考中明白的道理比結果更重要,思考的方式更考驗人。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或許當我第一次閱讀哲學經典書籍時,我明白的道理不多,期待再一次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帶給我不一樣的驚喜。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七
閱讀完這本書后,我也開始思索什幺才是“真實的自己”。有時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夢,或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呢?也許自己就像蘇菲一樣,像愛麗絲般去夢游仙境?或者我單單只是一個思想體,只有精神,沒有實體,并非真實存在?然而,這似乎是永遠解不開的謎團。
書本一開始所提及的問題:“你是誰?”讓我陷入無止盡的思索。曾單純的以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嗎?以往,當自己陷入人生難題時,就會以玩笑來自欺,以自責來療傷。但讀完這本書后,我反而陷入“自己是誰?”,反倒希望自己就是蘇菲,由作家來告訴我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
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等等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在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催^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如果沒有接觸到這本書,自己或許永遠會跟書里的人物所說的一樣:“將這個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而體會不到這世上的驚奇與美妙?!币驗槲覀兛偸翘蕾嚒傲曇褳槌!?,普通的劇情、平凡的生活、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生活無趣的思考讓人生受到了限制。閱讀時,我總想像自己就是那充滿好奇的蘇菲,把書本里的神秘哲學家當成啟蒙自己人生的老師,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著來自哲學家拋出的各種問題。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八
每天11點農場主會按時給火雞投食。聰明的火雞,通過99天的觀測,發(fā)現了這個偉大的定量——每天11點天降美食。結果到了100天,恰逢平安夜,農場主把火雞烹飪了。
這是英國哲學家波特蘭·羅素提出的“農場主假說”。這個理論我曾在三本書都有遇見。《黑天鵝》、《三體》,還有剛剛讀完的《蘇菲的世界》。
作為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作者喬斯坦·賈德通過主人公蘇菲的視角,帶領讀者暢游了一遍西方哲學的蛻變歷程。重溫哲學前輩的高光時刻,見識偉大的智慧。
說到哲學,你腦海中大概會浮現出靈魂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這些深奧晦澀的終極命題。而《蘇菲的世界》作為一本入門級的哲學書,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對于西方每個歷史時期的哲學家及其哲學體系,僅僅只是淺嘗輒止。
雖然只是粗鄙地了解一下,對于我這個普通讀者來說足夠了。每個時期哲學討論的話題都不盡相同,重要的是前人的思考方式值得我們借鑒。
除了按照時間順序對西方哲學進行扼要簡述以外,不斷反轉的故事情節(jié)也很吊人胃口。主人公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只不過是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的書籍中的兩個虛擬角色。而這本《蘇菲的世界》是少校給女兒席德15歲的生日禮物,以此作為課外讀物。當然少校和席德也是作者虛構的兩個人物。
之所以把這本科普讀物,寫成俄羅斯套娃式的敘事結構,想必作者是在暗示讀者:不要被習以為常的真實,束縛了我們的思維。
蘇菲和艾伯特知道自己是少校筆下虛構的人物,作為讀者的我們也知道少校和席德同樣是作者虛構的人物。蘇菲和艾伯特之于少校和席德,少校和席德之于喬斯坦·賈德和讀者,誰是真實的人類,誰又是被人類創(chuàng)造的虛擬人物,這本身就是一個可怕的哲學問題。就像農場主假說中傲慢的火雞,絕對不會相信“每天11點天降美食”這個亙古不變的自然現象是人為操控;傲慢的我們,同樣不會相信“四季輪回打雷下雨”這個亙古不變的自然現象是上帝之手的玩弄。
當你質疑有沒有外星人的時候,你怎么能確定此刻外星人沒有在做“有沒有地球人”這方面思考?哲學的魅力便在于此。讓人類明白自己一無所知,抱著質疑一切的態(tài)度,虛心向大自然學習。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九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該書一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但它卻讓我鈍了的大腦開始活躍。可是哲學問題多么深奧。你豈能解答?你的思維依然受你淺薄的知識的制約!你所有的思考都停留在表層。你所說的收獲是不是自己自欺欺人的把戲?我不知道?!
至少它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好奇心"這三個字讓我想到了我一歲半的侄子。我總是喜歡帶他出去走走,因為他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哪怕是他看到的一只小動物、一塊廣告牌、一扇鐵門、一把鎖、一株小草、一棵樹……他都會興奮不已。我也總會被他的欣喜感染,我因為他快樂而感到快樂。可是作為成年人的我,怎么可能對一塊廣告牌或是一棵小草感興趣。真的沒有成年人會關注廣告牌嗎?如果他是廣告牌設計者呢?突然我想起,我曾經為看到的一株野草拍過照,寫過詩。其實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只是被歲月的打磨讓我們漸退棱角。讀《蘇菲的世界》,我好奇作者喬斯坦·賈德,他是怎樣一個人,能把高深的哲學知識,寫得如此生動,滿是懸疑,引人致勝。我好奇他出身的國度挪威。我好奇蘇格拉底、耶穌、哥白尼之死。我好奇弗洛伊德寫的《夢的解析》。于是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下了一些書,還做了許多讀書筆記,也寫了一些心得。工作量比較多,但我樂此不疲。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讓思維真正產生》著名特級教師趙震曾為我們做了這個講座。他說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長乘寬乘高。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和思考這個問題。最后他想出了一個學生可以理解的的剖析方式上了這一課。毋庸置疑趙老師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師,我相信在他的引導下定能帶出一批有思想的學生。但事后,我也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這樣評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前人的論證的定理,完全可以拿來就用,為什么非要溯源、解剖,大費周章?當時,我也覺得女老師的話似乎有道理。可是讀完《蘇菲的世界》后,我在想如果所有人都拿來就用,就不會有社會的進步了。從遠古時代到現代文明,這之中發(fā)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誰推動了人類歷史前進的車輪?是那些不安于呆在兔皮深處過安逸生活的人,他們奮力的順著兔毛向上爬,爬到兔毛頂端,試圖看清這個世界。他們成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巨人,讓后來人踩著他們的肩膀一步步前進。
可能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是少數。像我們這些普通的大眾又該如何改變世界?也許我們根本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們依然有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不管我們在什么崗位,我們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保持思考,不再沉淪!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為《蘇菲的世界》,讓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知道真相,可是有時候真相不是自己能想到的。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了,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讓我明白了想知道真相不容易。
就好像生活中的偵探一樣,要找到蛛絲馬跡才能知道真相,不過真相有可能不可思議。也像道理一樣,不管多么不可思議,它就是真相。真相是不能不相信的,就好像間諜戰(zhàn)中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是間諜,可是你不相信,最后不僅害了自己,還害了別人。所以我們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事情,越不像真相的有可能就是真相,也不能不相信真相。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一
我們可以斷定的是柏拉圖關心的是永久不變的事物與流動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所以世界才沒有不會分解的物質。屬于物質世界的每一樣東西必然是由某種物質做成。這種物質會受時間侵蝕,但做成這些東西的模子或形式卻是永恒不變的。(比如雖然說人不可能踏進頭一條河流,但你不得不承認,河流在某一方面存在著共同點,只要它存在,必然會冠以河流的稱呼,雖然他在許多方面細細想來,是發(fā)生了變化的。)
對柏拉圖而言,永恒不變的東西并非一種基本物質,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簡而言之,我們對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確的觀念,但是我們卻能夠真正了解我們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比如,即使我們看過了許多個不規(guī)則的圓形,我們腦海中卻依然記住一個圓形內所有的角度加起來一定是三百六十度,也許這個圓形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不過我們依然清晰地感覺出來。)
柏拉圖認為世界可以分為兩個領域:其中一個是感官世界。(我們用自己的感官約略認識的世界。)另外一個是理型的世界。(我們用理性來確實的世界,這些理型或形式是恒久不變的。)
所謂理想國就是一個虛構的理想世界,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烏托邦!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二
第一段:引入蘇菲世界的概念,說明個人對于這個世界的感想和體驗。
蘇菲世界是由作家約斯坦·賈德創(chuàng)造的一個充滿哲學思考的奇幻世界。讀完這本書后,我被蘇菲世界的深度和獨特吸引。在這個世界里,理性和感性、現實與不實實存在之間展開了一場對話。通過蘇菲和她的導師阿爾貝托的對話,我得以窺探哲學的奧秘,并且從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分享在蘇菲世界中學到的關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和感悟。
在蘇菲世界中,蘇菲通過與阿爾貝托的對話,開始了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阿爾貝托向蘇菲提出了很多問題,例如“這個世界有沒有答案?”和“你是誰?”這些問題使得蘇菲開始思考她自己的存在和意義。正是這些問題的引導,讓蘇菲明白了人生不僅僅是眼前的名利,而且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因此,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真正意義。
第三段:探討蘇菲世界中的教育觀和對于知識的重要性的認識。
在蘇菲世界中,教育被阿爾貝托視為最重要的事情。他告訴蘇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只有通過學習我們才能發(fā)展自己的理性和思考能力。他說:“知識是球隊中的明星球員,你要為他打好球?!边@句話讓我深思,在當代社會,知識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只有不斷學習和思考,我們才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zhàn)的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四段:討論蘇菲世界中的“思維之網”理論和對于多元文化的看法。
在蘇菲世界中,蘇菲一直在思考關于思維之網的理論。思維之網是指人們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認識,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之網。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不能僅僅固守我們已知的思維方式,需要多元化的思考和了解。蘇菲也通過知識的歷史來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她通過重讀《紅姐》和《黑姐》這兩本書,發(fā)現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下,有著不同的詮釋。因此,我也明白了要真正拓展自己的思維之網,需要多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觀點。
第五段:總結對于蘇菲世界的體驗并表達個人的反思和啟示。
通過閱讀《蘇菲的世界》,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引導我思考人生意義,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理解到多元文化的視角。它教會了我如何去思考和提問,如何打開自己的心靈,如何不斷追求真理。在我生活中,我將繼續(xù)保持對知識的渴望,為自己的思維之網增加新的節(jié)點,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思辨能力,學會思考自己的人生。通過這本書,我明確了自己的未來方向,堅信只有持續(xù)學習和思考,才能夠開拓自己的人生道路。
總之,《蘇菲的世界》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人生,它讓我明白人生的意義不僅僅存在于物質的追逐,更重要的是思考和找尋內在的真理。無論在哪里,我都要保持思考和學習的熱情,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之網,與世界和不同的文化對話,并通過對于哲學和知識的追求,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三
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精品7篇】,供你選擇借鑒。
看到這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也好奇作者是怎么寫一個人的世界??戳饲皟身?,也確實勾起我看下去的欲望。但萬萬沒有想到它講的是哲學。
在我以為自己看不下去的時候,我發(fā)現原來哲學可以這樣去學習的。我就像書里面的蘇菲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談到哲學,也很少有人會去研究哲學。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我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旁人對我們說,那是馬兒,我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
在高中時,我們要學習政治里的哲學生活,那是四本政治書中最難學的一本。我的確也很討厭哲學,太難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fā)展,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fā),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短K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
讀完全書后,我發(fā)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它,使我打開了哲學世界的大門;它,使我走進了專屬于蘇菲的世界;它,使我在“兔子皮毛深處”的安適中赫然驚醒,并努力向上攀爬到“兔子皮毛的頂端”;它,就是《蘇菲的世界》。它,使我能與蘇菲攜起手來,共同用新奇的目光去探索這個世界。
喬斯坦·賈德筆下的《蘇菲的世界》風靡全球。少女蘇菲在與神秘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的書信中,學習到了許多哲學知識。經過不斷思考與探索,她發(fā)現自己僅僅是書中的人物,而后又解開了自己周圍一個又一個的謎團。此書已開放性的結局結尾引起讀者的無限遐想與想象。
蘇菲這一人物形象,在這本書無疑是最出彩的。她活潑樂觀、為人友善、善于思考。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她身上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質。她總是滿懷著好奇心不斷去尋找問題,發(fā)出問題,然后又不停地實踐、探索以尋求答案。她在艾伯特的幫助下學習了哲學知識,并且努力探求事情的真相,她在不竭的思考與探索中找到了事情的真相,而我在她的探索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
人生不就是在不斷尋找、不停思考,努力探索中前進嗎?我們祖國的歷史長河,不正是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得出理論的這樣一個探索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嗎?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不正是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個不斷地探索的過程嗎?屈原在《離騷》中說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逼鋵?,不論是個人還是社會,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整個世界,都是在不斷探索中得以進步,從而發(fā)展壯大、獲得成就的。
而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更要學習蘇菲這種探索精神,努力學習來建設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要將在《蘇菲的世界》中學習得來的優(yōu)秀品質與精神,實踐到現實生活中,付諸于行動里,做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新時代好少年!
《蘇菲》一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我看到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哲學就是關于智慧的學習,這對我來說但是一個新的名詞,我一向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就是講道理的,和科學歷史等等沒什么關系,自從看了《蘇菲》我才明白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但是務必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學習。
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比如書中有幾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童話人物,像小紅帽,愛麗絲之類的,很可愛的想象。還有他的授課方式——寫信,對話(至于那影碟,我們看不見,只有蘇菲明白這是什么感覺)與其他哲學書相比之下個性多姿多彩,我想他必須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不僅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讀者。之后作者化身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為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么什么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貼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但是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做一回小說推銷員,《蘇菲》一書與感情小說一點關系也沒他有能夠讓人大開眼界,能夠是人發(fā)現世界的奇妙,也能夠讓人對哲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許會激勵人成為一個哲學家。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理所當然,這部哲學書讓人懷著對生命的崇敬和對人生的思考,讓我們在經營生活的同時學著成為一位思想家?!澳闶钦l?”“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聽起來簡單卻神秘莫測無法回答的問題你想過嗎?這本書常讓我讀到一半便問題重重,不得不再仔細地回頭。卻也大大地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讀一部偵探小說,腦海中不斷映出“為什么?”。
百科全書上寫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說人死后靈魂會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還有生命?”沒有書籍能夠回答,除了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學家說人死后會透過某種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認為人死后會住在一顆星星上,會活在一朵云彩中,當我們敲開每朵云,可以拜訪這朵云的主人嗎?這樣帶有好奇的思考還叫哲學嗎?亞里士多德說“人與動物有許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顯的不同是:人會思考?!?BR> 哲學的種.種問題被每一種文化關心著,歷史上,有不同的人對這些問題提出過不同的答案。哲學家如同魔法師,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產生的念頭給出不唯一的答案。所以喬斯坦·賈德說:“成為一個優(yōu)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嬰兒,剛剛落于這個世界,對于周圍陌生的一切都好奇著,她們閃亮的瞳孔正向世界傳遞著“為什么”,可惜的是嬰兒不會寫,不會說,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們只需提出問題就好,都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困難得多,提出問題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好奇心。
在我們一天天長大時,似乎對世界開始習慣,認為一切理所當然,其實不然,這是我們缺乏了嬰兒時代的好奇心的一種表現,我們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學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視角。
閱讀前幾章,以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覺得詭異,到蘇菲十五歲生日的那場哲學宴會上,我才漸漸意識到,本書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而蘇菲和艾伯特只是本書作者筆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筆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創(chuàng)造出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經歷,寫成一本書,作為給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
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筆下,蘇菲和艾伯特也漸漸感受到了這個創(chuàng)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脫離了少校的控制,獲得了成功。這種被創(chuàng)造者逃離被安排的命運的構思,讓我感覺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維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這樣評價本書的:“《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部分,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
這是一本關于哲學的書,帶領我們走過了幾千年來的哲學的發(fā)展史。從最初的自然派哲學家,到理性主義,到古典派哲學家,到繁榮蓬勃的希臘文化,印歐文化、閃族文化,黑暗的中世紀時期文化,再到豁然開朗的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以及現代的笛卡爾,經驗主義,浪漫主義,唯物主義,存在主義……豐富的內容帶我們走過滄桑,讓我們得到一種哲學的洗禮與升華。畢竟,從古至今如此多的哲人有著如此多的理論,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他們對于世界、生命本質的認識也在不斷地進步與創(chuàng)新著。而受過現代教育的我們看著哲學的發(fā)展歷程,看著古代哲學家們一些關于世界的荒謬的解釋,或者看著一些哲學家們的全新的認識世界的角度,看著這些突如其來、迎面涌來的思想,自己原有的一些觀念的確是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自己也對這個世界開始了一些全新的思考。
今天繼續(xù)讀《蘇菲的世界》,這是網師下學期的選修課程,必須得在假期讀完。當今晚看到一連串的哲學大師,諸如恩培竇可里斯、德謨克利特斯、蘇格拉底這些名字出現在書中,在走近他們的同時,開始擔心起來。好在一切看起來還算順利,今晚讀到了78頁,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記錄,像我這樣迷戀小說、貪看韓劇,還容易被電影吸引的人來說,能夠抵擋這么多誘惑,堅持抱著這樣的一本探究世界起源和構成的書籍來讀,實在是很不簡單。看到這里不得不承認,本書確實在同類書中,算是富有趣味性的,也能看明白。當高深的理論與生活的常識相結合時,就算是通俗易懂的。
蘇格拉底最譽為“最聰明的人”,而他卻總是覺得自己很無知。他每日里在市中心的廣場不停地向身邊匆匆而過的人群提出自己的疑問,他從來不會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可以讓眾人不得不在連番的辯論失敗后,承認他說的是正確的。書中拿他和耶穌相比較,認為兩人都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黨偉業(yè)》中的一句話“革命就要流血犧牲”??磥頉]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犧牲,就沒有后面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犧牲贏得了后人的關注,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讀著,沒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后面看結尾,再回過頭來看中間的情節(jié),我就想這樣跟隨著蘇菲,跟隨著神秘人寫給蘇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訴蘇菲的究竟是什么。說實在的,他已經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難怪蘇菲會對這樣的信充滿期待,他讓一個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話。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愛的墻。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必須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以前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四
讀完了《蘇菲的世界》,我開始從新觀察這個世界(就是從白兔的一根細毛的頂端看),太奇妙了!我居然在寫一篇關于這本書的讀后感!不可思議!我居然會寫字!但是如果你大叫出來別人會認為你是瘋子,因為他們正在從皮毛深出繼續(xù)往下爬。
這個故事我覺得應該繼續(xù)寫下去,蘇菲他們怎樣了?變成真正的人了嗎?如果某天我們發(fā)現我們也是某個故事里的人物而已,那么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是上帝嗎?應該是吧,我們不知道呀。
如果某天我收到一些古怪的信,如果我發(fā)現房間里有一只白襪子,床底下有一根紅絲巾,枕頭下面有一個金色的十字架項鏈,如果某天我發(fā)現我認識一個叫艾伯特的哲學家,如果某天我發(fā)現我是一個故事里的世界里的人物!我一定會驚訝死的。但這只是如果,如果不是呢?是啊,我們不知道啊,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蘇菲的世界》里有兩點我認為出錯了:第一:書上說讓蘇格拉底向一個人提出問題,只要這個人的回答令蘇格拉底不滿意,就說明蘇格拉底的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就像有很多種答案可以解開這道題一樣,如果蘇格拉底和那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呢?如果兩個想法都是對的呢?第二:我認為艾伯特不應該讓蘇菲見到他。他說過,一個哲學家要有好奇心,但是如果他和蘇菲見了面,蘇菲本來對他很好奇,這不是大損蘇菲的好奇心嗎?可能是我錯了,因為也許我的想法和他們的不太一樣。
蘇菲的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讓我們一起從兔毛的頂端來看它吧。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五
我們周圍到處都是哲學,但只有少數人有會發(fā)現的眼光,不斷探索。
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在我們失去好奇心的同時,我們失去了一種極其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里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在兔子的頭發(fā)頂部。一開始,他們對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戲法感到驚訝。然而,他們年齡越大,兔子的毛皮就越深,并留下來。他們在那里感覺很舒服,所以他們不想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只有哲學家才能踏上一段驚心動魄的旅程,達到語言和存在的頂峰。
走進哲學的世界,你周圍的一切都會變得不同。為什么人們會說話?為什么魚有尾巴?它們都很有趣,但我們無法理解和表達。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六
看完蘇菲的世界花了一蘇菲的世界。事實上,這也是一本我前幾天沒有讀過的書。在買這本書之前,我沒有仔細了解它。我只是聽說過它的名字。我覺得它的聲譽很好,所以我只是收集了一份訂單。
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它時,我發(fā)現它是一本哲學啟蒙書,我不是特別想讀。我認為,我選擇繼續(xù)認真閱讀這本書,因為我對自己有適當的要求?!短K菲的世界》不是一本特別容易理解的書,但也不是一本特別難理解的書。雖然第一次看完之后,我的很多想法還是停留在表面上,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多讀幾遍的作品。
當我第一次看到蘇菲的世界時,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純粹的哲學啟蒙書,因為有一天蘇菲收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信,寫信給她是一個哲學老師,所以她非常被動的哲學課,幸運的是哲學老師迷人的教學方法激起了蘇菲對學習的深刻興趣。
事實上,當我讀書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我是蘇菲,作者是哲學老師。雖然他離我很遠,但我認為這是他的函授課程,這真的是一次美妙的經歷。
我不知道大多數人對哲學的態(tài)度。我從來沒有學過哲學,知道的很少。我腦子里唯一的知識也是學校老師提到的。顯然,我沒有認真聽政治課,因為我不記得我在學校學到了多少哲學知識。
就像蘇菲的母親一樣,我們開始對這個社會太熟悉了,所以我們對很多事情并不感到驚訝,也不會再考慮深入研究了。
你聽說過浪漫主義的諷刺嗎?
直到席德出現,我才開始明白,我以前讀過的所有關于蘇菲的故事都是一部小說。是的,我在蘇菲的世界。我也知道蘇菲的世界是一部小說,但我沒想到它只是小說中的一部小說。正因為如此,所有的不合理都變得合理,一切都變得情有可原。
別忘了,你只是在讀一本小說。我認為這部小說的魔力不在于它向讀者灌輸了這么多人物的哲學思想,而在此基礎上,它貫穿了整個故事。
我仍然不太了解哲學是什么,但我最近開始覺得哲學的魔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這確實是一本不應該錯過的哲學啟蒙書。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七
如果遺產是物質的話,那么總有一天會被消耗殆盡。但如果遺產是精神的話,那么它不但不會同時光一齊流失,而且能被發(fā)揚光大。
哲學,作為人類精神的象征,從古至今都披著神圣的面紗。人們只能滿懷敬仰之心,卻無緣見哲學之廬山真面目。因為它博大精深,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著歲月的積淀愈發(fā)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后繼著書立傳,試圖為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但是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卻為勾勒全景圖又增添了新的難題。于是,千百年來,哲學似雪球般前進、壯大,而人類只得管中窺豹似地欣賞奇峰一角。
我在尋覓,尋覓一種載體、一種形式能令人毫無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學的長廊之中。我想一部書恐怕難以擔此重任,因為記錄哲學、見證歷史的文獻題材作品對于尋常百姓而言,無疑是味同嚼蠟的。但是,有困難才有奇跡,人的智慧與力量在勞作與發(fā)展中,常常釋放出超常的能量。一位從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偵探小說的構思,卻將整部哲學史清晰地、絲絲入扣地展此刻讀者面前。它不是來自歐洲哲學的源頭希臘,也不是東方龍的傳人,更不是好萊塢的天才劇作家。他的家鄉(xiāng)在遙遠而恬靜的北歐——挪威。令人難以置信,在幾乎沒有任何哲學底蘊的冰天雪地,卻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哲學作家。當然還有他那部震顫了哲學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學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書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喬斯坦賈德帶著我們走進《蘇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學。作家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年少的蘇菲跟隨著一封封神秘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們也仿佛如蘇菲一樣沿著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辟論述。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之時,本書的副線卻又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我們沿著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秘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yǎng)之高。但更令我們嘆為觀止的則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透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讀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于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沉醉于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后,穿梭于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應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fā)心中的崇敬之情,啟蒙運動的先驅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臺。飛速發(fā)展的工業(yè)推動著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fā)揮到了及至。而后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個領域的革命巨浪,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先人把一個又一個不解的哲學命題留給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經典的傳世佳品賜予我們。哲人用藝術的口吻教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感染靈魂。我們的祖先在遺留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珍貴的鑒賞之道傳授于世。賈德是繼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的確確是嶄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嘆的世界。賈德使我們有幸一睹哲學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見哲學的精髓!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八
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得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
——康德。
記得剛剛上大二的時候,教我們現代大學英語的陸老師就曾給我們推薦過這本《蘇菲的世界》。但因為是一本關于哲學的書,而且圖書館里當時只有英文版本,所以遲遲沒看。寒假前,發(fā)現圖書館書架上有本中文版的《蘇菲的世界》,所以抱著讀讀看的心態(tài)借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她在家門口的信箱里發(fā)現了一封神秘的信。信里只有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在蘇菲感到滿頭霧水的時候,又陸陸續(xù)續(xù)如此的匿名信。
在其中一封信中,有三個新的問題:
1、“萬事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的物質組成?”
2、“水能變成酒嗎?”
3、“泥土與水何以能制造出一只活生生的青蛙?”
早期的哲學家都相信,這些變化必定來自某種基本物質。他們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種“東西”,萬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終仍舊回歸于此。
生活在這個大大的宇宙中的小小的我們,有太多未知未解的秘密。但是在人類尚且無法用知識解答的.年代,人類只能相信是上帝的力量帶給我們如此多的奇跡。
《蘇菲的世界》,是充滿新奇事物的世界,是飽含哲學家智慧的世界。在這本書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對生命、對人生的好奇,以及對各種疑問的解答。通過讀這本書,我也養(yǎng)成了對新鮮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且不斷研究探索,知道解開疑問。
就我而言,哲學是晦澀且枯燥的。因為太過于高深,所以每每提到哲學問題,我都沒有興趣進行探討。但是《蘇菲的世界》卻不一樣。它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我們闡述哲學思想。這是這本具有哲學意味的書所有的獨特之處。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時間的發(fā)展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從遠古羅馬時代開始,作者突出講述一些北歐神話如何來解釋人們無法用知識解釋的自然現象。中間經歷了希臘蘇格拉底、帕拉圖等哲學家的理論,再到亞里士多德。之后又先后歷經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在這段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很多哲學家。最后到現代人們所面臨的社會是什么樣,書中都為我們清晰闡述。
讀蘇菲的世界個人心得篇十九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蘇菲的世界》,它帶我認識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蘇菲是一個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學回家時收到了幾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此她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成為了哲學家艾伯特的學生。然而,這個平靜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蘇菲想象中的復雜,她跟隨著老師的腳步,運用她獨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個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哲學的歷史與發(fā)展,從仰望星空的柏拉圖,到神秘的中世紀哲學,從關注時政的蘇格拉底到總結自然規(guī)律的亞里士多德。這個世界,哲學無處不在。在這個理性與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分別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這兩種說法,孰對孰錯。在這個有趣的問題中,我更支持后者,當然,柏拉圖的說法也很有道理,不過我更相信,人沒有天生的概念,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們從無數經驗中總結而出來的。哲學就是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歡哲學的這一點,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見,爭做真理之海中最潔白的浪濤。
如果世界從魔術師的帽子里拉出來的兔子,大多數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雜菌,不斷往下爬。而哲學家則會迎難而上,不斷向毛尖沖刺。當然,中間落下的人數不勝數,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緊兔毛,去把兔子看個清楚。蘇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鍥而不舍,激流猛進,在不斷的探索與失敗中去找尋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如果這種精神讓我們用在任意一個領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