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一
有人尊稱他為“氫彈之父”,于敏婉拒。他說,這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yè)。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個小職員家庭,從小讀書愛問為什么。進入北京大學理學院后,他的成績名列榜首。導師張宗遂說:沒見過物理像于敏這么好的。
新中國成立兩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開始了科研生涯。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正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時,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交給他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
于敏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分配,轉行。從那時起,他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生涯,連妻子都說:沒想到老于是搞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于敏率領團隊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關鍵技術,使中國核武器技術發(fā)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他與鄧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學家多次商議起草報告,分析我國相關實驗的發(fā)展狀況以及與國外的差距,提出爭取時機、加快步伐的戰(zhàn)略建議。
在核試驗這條道路上,美國進行了1000余次,而我國只進行了45次,不及美國的1/25。
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核武器小型化……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們用熱血鑄就的一座座振奮民族精神的歷史豐碑!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名字解密后,于敏收獲了應得的榮譽。
前,在國慶50周年群眾游行的觀禮臺上,剛剛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于敏,看著空前壯大的科技方隊通過廣場感慨萬分:“這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科學家義不容辭的使命?!?BR> 1月9日,于敏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坐在輪椅上,華發(fā)稀疏,謙遜與純粹溢于言表。
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極高的榮譽紛至沓來,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調。于家客廳高懸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
1月16日,于敏溘然長逝,享年93歲。
愿將一生獻宏謀!——他兌現(xiàn)了對祖國的諾言,以精誠書寫了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段蕩氣回腸的傳奇。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二
事件回顧:
前,是他,領軍戰(zhàn)非典;17年后,又是他,披掛上陣,四處奔波,沖到抗擊新疫情的第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他就是光華工程科技獎的成就獎獲得者鐘南山。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他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逢危有我,八秩不辭
他堅信,醫(y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逢危有我,八秩不辭。
掛帥持印,舍生奔疫。
耄耋出征,神州獨一。
17年前,是他,領軍戰(zhàn)非典;
17年后,又是他,披掛上陣,四處奔波,沖到抗擊新疫情的第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
他是光華工程科技獎的成就獎獲得者,這個獎項自設立以來,僅有五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張光斗、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和錢正英。
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他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他就是鐘南山。
一個感動中國的名字,一個讓全國老百姓記在心里的名字。
鐘南山是誰?
鐘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
聲如洪鐘、氣貫長虹。
松柏之志,經霜猶茂。
鐘南山最早進入公眾視野,還是在“非典”肆虐之時。
95后、00后可能不認識他。
20早春,廣州。迎春花還未及綻放,一個被稱為“非典”的怪病,就如夢魘般撲面而來:傳染性極強、病死率高、病原體不清楚,疫情無法控制……要控制病情,首先要查清病原體。當時,有觀點認為,“非典”是由衣原體細菌導致的。人皆景從,唯有時任廣州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下簡稱呼研所)所長的鐘南山及其同事表達了不同看法:“‘非典’是一種病毒性疾病?!背瞬≡疇?,鐘南山還經歷了治療方法、疫情研判兩次爭論。事實證明鐘南山在這三個“岔路口”上的選擇是正確的。若非如此,也許當年廣東乃至全國的抗擊“非典”工作會走更多彎路。
,鐘南山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中的一句話引人注目:“在關系抗擊非典成敗的重大問題上,他能置自身榮辱得失于度外,力排眾議,堅守科學家的良知……”
雖然屢獲殊榮,但鐘南山始終認為,“我不過就是一個大夫”。出身醫(yī)生世家的鐘南山,融入血脈的醫(yī)者仁心,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在鐘南山看來,醫(yī)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多年來,鐘南山對病人的好,很多患者都曾經歷過:不分年齡,不分貧富,即便對患有嚴重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鐘南山都一視同仁。
“非典”患者梁合東深情回憶道,他當初患病時非??裨?,五六個人都制不住他,但鐘南山來后沒費太大力氣就把他壓住了,“鐘院士讓我屏住呼吸,張開喉嚨讓他看,我一下子就安靜了”。
直至現(xiàn)在,在繁重的科研之外,鐘南山仍堅持每周三大查房,每周四下午出半天門診。
“我不是通才,面對疑難雜癥,也有無解的時候,但我知道應該請誰來會診,共同為病人解決問題。”鐘南山說,他借助網絡和國內400多個醫(yī)療點建立聯(lián)系,最多的時候有8000多人共同參與查房。在網絡上,他們還和加拿大、英國、美國等國的專家就一些典型病例聯(lián)合查房,交流診治經驗。
父親曾告誡鐘南山,無論在何種境遇之下,都要誠實、鮮明地亮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對鐘南山影響至深。
“真話不是真理,它不一定是對的,但能啟發(fā)大家思考就很好。當然講真話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jù)。”這是鐘南山一直秉承的原則。從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到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的身份雖然變了,但直言敢諫的風格一直未變。
兩會,他提出了“到底是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的質疑,呼吁在全國開展pm2.5監(jiān)測,防治可先在重點區(qū)域進行。兩會,他和凌峰等院士、專家聯(lián)名上書,要求嚴懲暴力傷醫(yī)行為,直接推動了人民法院等多部門出臺《關于依法懲處涉醫(y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yī)療秩序的意見》。
,他在給出“不要前往武漢”的建議后,以84的高齡毅然前往武漢,調研和指導防控疫情的工作。
母親給了兒子兩次生命。
鐘南山的母親廖月琴是鼓浪嶼名門廖家的后裔。鼓浪嶼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小島,在并不算大的島嶼上,擁有許多風格迥異的建筑。位于漳州路的廖家曾經是鼓浪嶼上最有名的家族之一,從廖宅的巷子中出來,往右大約30米,一幢紅白相間別致的西式別墅映入眼簾,這幢二層別墅就是鐘南山外公的祖宅。在這里,鐘南山的母親度過了她美好的少年時光,直到嫁給鐘南山的父親鐘世藩,才跟隨丈夫到南京工作。
1936年10月20日,對于兒科醫(yī)生鐘世藩以及他的愛妻來說,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在南京中央醫(yī)院出生了。
看著孩子可愛的模樣,夫婦倆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給孩子取了一個頗有氣勢的名字——南山。因為南京中央醫(yī)院剛好坐落于鐘山南面。這個意義單純的名字,日后卻印證了這孩子攀越高山、跨越巔峰、不斷自我超越的形象。
1937年7月7日,鐘南山還未滿周歲。這一年的冬天,在南京淪陷前夕,父親帶領一家老小隨國民黨政府西遷的20余萬人離開南京,前往貴陽。行程十分辛苦,顛沛流離,風餐露宿。
回憶起70多年前的經歷,鐘南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我出生后沒多久,我們家就遭到日本飛機的轟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媽媽和外婆冒著生命危險,把我從瓦礫堆里救了出來。聽姨姨說,當時我的臉都已經黑了,后來才慢慢喘過氣來?,F(xiàn)在我能活著,要感謝媽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BR> 母親的鼓勵激發(fā)了兒子強烈的自尊心
鐘南山的母親畢業(yè)于協(xié)和高級護理專業(yè),畢業(yè)后曾由當時的衛(wèi)生署派到美國波士頓學習高級護理。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現(xiàn)中山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副院長,是廣東省腫瘤醫(yī)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
這位有著良好素養(yǎng)和強烈自尊的母親除了熱愛醫(yī)術,還博覽群書。她常常陪著兩個可愛的孩子玩耍,給他們講書里各種各樣精彩的、動人的故事,講醫(yī)院里感人的、有趣的故事,希望孩子們能夠先從故事中體會到人生百味。
鐘南山那強烈的自尊心,同情弱者、樂于助人的善良品格,便是從母親那兒繼承過來,從母親的故事中學會的。尤其是母親的鼓勵對鐘南山的人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逃學,學習成績很差,還留過兩次級。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考試,我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媽媽知道了很高興,她對我說,‘南山,你還是很不錯的啊!’”鐘南山微笑著說:“那時,我覺得媽媽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我的一個亮點,我有了自尊心,覺得有人贊美我,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信守諾言
抗戰(zhàn)勝利后的第二年,一個薄霧蒙蒙的早晨,鐘南山一家乘船來到了廣州。那年鐘南山11歲。
廣州,是一個無論什么年代總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的地方。初到廣州,盡管鐘南山和妹妹都不會說廣州話,但也能和周圍的小朋友們打得火熱。
在一次訪談中,鐘南山曾展示過一張兒時騎自行車的照片,這張照片記錄著一段讓他難忘的故事?!爱敃r我看到別的孩子有自行車,非常羨慕。小學六年級時,媽媽對我說,‘你要是小學畢業(yè)能考到前5名,我就獎勵你一輛自行車!’我說‘真的呀’,媽媽說‘真的’。后來媽媽也沒再提過這件事,但11歲的我記住了媽媽的話?!?BR> “1949年,我在嶺南大學附小(現(xiàn)中山大學附小)讀書,因故不舉行畢業(yè)考試。后來,學校根據(jù)平時的成績發(fā)了一份成績單,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興,但也不敢說什么,因為媽媽是說考試才有自行車的。而且,那一年通貨膨脹嚴重,家里生活很困難。但讓我沒想到的是,就在這種情況下,媽媽還是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當時我在日記里這樣寫道:媽媽實現(xiàn)了她的諾言,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我是多么高興啊。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應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媽媽教給我的。我現(xiàn)在對我的孩子、對我的研究生也是這樣,要么不答應,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BR> 鐘南山個性活潑好動,且異常聰慧、懂事。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他漸漸對醫(yī)學有了興趣。
一天,鐘南山發(fā)現(xiàn)家里多了一群可愛的小白鼠。這可把好奇的鐘南山樂壞了,他以為這是母親專門為他找來的玩伴,便急急忙忙地跑去問母親。母親笑著反問他:“那你喜不喜歡那些小白鼠呀?”“喜歡!”鐘南山脫口而出。看著鐘南山特別認真的樣子,母親告訴他:“這是你父親用來做實驗的小白鼠,可不是給你玩的。不過可以在父親的允許下照看小白鼠?!?BR> 原來,鐘南山的父親在美國學成回國后,他的特長是從事乙型腦炎病毒的培養(yǎng)和分離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他的科研題目是小鼠胚胎培養(yǎng)病毒。由于當時科研經費比較缺乏,他就用自己的薪水買來小白鼠,在自家的書房里做起了實驗。從此以后,每天放學回家,鐘南山總愛到書房里逗弄小白鼠玩。
父親見鐘南山對小白鼠這么熱心,就有意讓兒子多與它們接觸。他覺得,熟悉小白鼠的習性、生理與機能,對于學醫(yī)之人,是很有好處的。他與鐘南山商量,要他幫助自己照看小白鼠。從此,鐘南山就成了家里的“白鼠飼養(yǎng)員”,也是一名最負責、最有耐心、最稱職的小飼養(yǎng)員。
就這樣,作為一個小飼養(yǎng)員,鐘南山開始逐步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醫(yī)學、醫(yī)療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在照看小白鼠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煉了他的觀察力、耐心和責任心,而這些,正是一個醫(yī)生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鐘南山從廣州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初中)考上了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中)。在老師和同學們眼里,鐘南山是一名優(yōu)秀學生。他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喜歡追根問底。他愛鉆研、愛思考,因此成績總是優(yōu)秀。
1955年,鐘南山考上北京醫(yī)學院,“當時我在華師附中的一個同學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他對我說,‘鐘南山,你能不能借我點兒錢,我坐火車沒有錢?!野堰@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說,‘南山,你不知道,我們?yōu)榱藴蕚淠愕腻X都很困難了,實在沒有辦法了?!瘺]想到,就在我出發(fā)前幾天,媽媽把我叫到面前,手里拿了20元錢,對我說,‘把這些錢拿給那位同學吧?!菚r的20元,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800元。”
“_”期間,鐘南山的父親被打成“反動”,母親也在這場劫難中不幸去世。
鐘南山說:“媽媽去世時才56歲,她走得太早了。但媽媽生前哪怕是一點一滴的事情,我都不會忘記。如果說在治學嚴謹上,我是受父親的影響,那么我對人的同情心是從媽媽那里學來的,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媽媽是怎么對待其他有困難的人的。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對別人無私的奉獻?!?BR> 關鍵先生
1月20日,歷史或將記住,對于防控“肺炎”疫情而言,這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天。
肯定存在人傳人,14名醫(yī)務人員感染,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鐘南山接受采訪時的回答,改變了人們的認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局面。
“看到鐘南山就安心了”“有鐘南山在,穩(wěn)住我們不慌”……在這次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84歲的他臨危受命,又一次扮演了關鍵角色。
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17年前——
“按照你們的看法,是不是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什么現(xiàn)在已經控制?根本就沒有控制!”
“中國醫(yī)護人員的防護有沒有到位?”“沒有!”
那是年的4月,北京。面對中外記者,鐘南山的“耿直”,引來全國嘩然。很快,衛(wèi)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主要領導被撤換。我國抗非戰(zhàn)役打開了新局面。
在出版的《鐘南山傳》里,透露了當年的一個細節(jié)。2003年清明節(jié),鐘南山與家人一起為父母親掃墓。
“爸爸,怎么辦?我想說出事實,可又不能……”他雙手下意識地握在胸前,喃喃低語。
心中糾結,可想而知。
鐘南山出生于1936年10月20日。以年輕人熱衷的星座劃分,他是天秤座。
這一星座,以擅長平衡“著稱”。一邊是聽話,一邊是人命——鐘南山,不愿意平衡。
2003年4月,鐘南山接受央視《面對面》采訪。王志問他:“你關心政治嗎?”
他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想搞好自己的業(yè)務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這本身就是我們的政治。一個人在他的崗位上能夠做到,這就是他的政治?!?BR> 挺身而出,冒死犯險。那一年,他67歲。
sars過后,鐘南山仍然以敢說著稱。
,鐘南山80歲。那年生日,他收到一份禮物。一幅字,四個字,“敢醫(yī)敢言”。
這份禮物,一直掛在他的辦公室里。
追夢狂人
“在我的生活中,對我影響的是我的父親鐘世藩。”
,年過耳順之年的鐘南山寫過一篇文章——《一個院士的生命歷程——鐘南山自述》。
鐘世藩,我國的兒科學家。早在上世紀30年代,他就拿到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
鐘南山在文章中回憶了父親用自己工資買小白鼠做實驗等經歷。家里的“實驗室”,無疑起到了良好的啟蒙作用。
他的母親呢?廖月琴,腫瘤專家,是廣東省腫瘤醫(yī)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
出生于醫(yī)學世家,鐘南山從醫(yī),可謂“命中注定”。但他回憶,自己的呼吸疾病研究之路,并不平坦。“從對我本人心理的壓力來說,(sars)還不是的挑戰(zhàn)?!?BR> 的挑戰(zhàn),是什么?
1979年的10月,在他43歲生日當天,鐘南山遠赴英國,開始為期兩年的進修。為了節(jié)省經費,他們選擇的交通工具,是火車。
在英國,中國醫(yī)生的資格不被承認,鐘南山只能以觀察者的身份參加查房和參觀實驗。他的導師只允許他待8個月。換言之,提前滾蛋。
“我一定要爭口氣”。鐘南山寫道。他從自己身上抽血,做了近30次試驗。為了研究“吸煙(一氧化碳)對人體影響”課題,他猛吸一氧化碳,冒著生命危險讓自己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達到22%,相當于一個人連抽60多支香煙。
最終,他不僅證實了導師的演算公式,還發(fā)現(xiàn)了其推導的不完整性。事后,導師告訴鐘南山,他想待多久都可以。
如果這是一個視頻,如果網友可以發(fā)彈幕,上面一定會寫著“真是個狠人”。
1984年,鐘南山被授予中國首批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他,成功了。
208月,鐘南山為他的傳記《鐘南山傳》舉行見面會暨簽售會。他說起兩個故事,是關于自己很佩服的兩位媒體朋友,一位是王志,一位是葉依(《鐘南山傳》作者)。
他說十多年前葉依找到鐘南山。當時他坐電梯到18樓,葉依走樓梯?!皼]想到我上去后她馬上就上來了?!薄安还苣阕鍪裁垂ぷ?,如果有執(zhí)著追求,有熱愛,你常常會成功?!?BR>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師曾對我說過的一段話。他說:‘人不應單純生活在現(xiàn)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
如今,年過八旬的鐘南山,依然雷打不動地出診。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門診部“鐘南山院士診室”,每周會花一個下午親自為患者看病。
當然,他仍然常常見諸報端,成為焦點。
8月底,此時距離他留學英國已過了四十年。在一架國際航班上,一名9歲男孩突發(fā)過敏,鐘南山聞訊趕來。
209月,此時距離“肺炎”疫情還有數(shù)月。鐘南山的個人榮譽欄又多了一項——“最美奮斗者”。
跨欄高手
1959年,23歲的鐘南山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高光時刻。在首屆全運會上,他以54.4秒的成績刷新了男子400米欄全國紀錄,并奪得男子10項全能冠軍?!拔覝y得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在1959年。”
你沒看錯,他是個“運動員”。此前,1956年,鐘南山因體育成績突出,作為北京醫(yī)學院(現(xiàn)北大醫(yī)學院)的運動員代表,參加了北京市高校運動會。他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
那屆全運會不僅給他帶來冠軍,還讓他與妻子李少芬結緣?!扮娔仙皆诋敃r是北醫(yī)里很厲害的田徑運動員?!崩钌俜一貞洠瑸榱巳\會,“兩人經常一起訓練,慢慢就好了”。
李少芬是誰?1952年至1966年在國家女籃效力,是首屆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被選為新中國籃球運動員50杰之一。
他們的女兒鐘帷月,沒有接過父母衣缽,而是主攻游泳,曾獲得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在1994年還打破了世界紀錄。
這是什么神仙家庭!
“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八十多歲的鐘南山,一直堅持健身,一口氣十個引體向上,手臂肌肉吊打小伙子!
據(jù)報道,年時有記者采訪,鐘南山和記者一起爬樓梯上十幾樓,到第七層樓時記者就跟不上了。
“我跟鐘南山有不少共同語言,特別在體育方面,他認為體育運動能鍛煉一個人的承受力和上進心,我很贊同?!崩钌俜艺f。
關于健康,鐘南山還有一句名言:“鍛煉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
健康地活著,這是無數(shù)人的心愿。然而,哪有歲月靜好,總有鐘南山們負重前行。
那年大年初三,鐘南山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y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來到了一場大戰(zhàn)的最前沿。
“如果下一次sars來臨,我們有信心第一時間完成診斷。”年9月的一天,在廣州舉行的一場國際論壇上,鐘南山如是說。
如今,下一次“sars”來了。
戰(zhàn)役打響。無數(shù)醫(yī)務工作者或正面交鋒,或嚴陣以待。
為生民立命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評價鐘南山院士?”
有一位網友說的特別好,“還能如何評價?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病魔呈冠狀,肆虐我中華,幸有鐘馗臨武漢;
非典匿枯形,多虧該院士,何曾汗馬放南山?
當時非典,九州色變,老將古稀持帥印,大瘟告捷;
今日肺炎,武漢沫飛,壯心白首戰(zhàn)新冠,燕勒可期。
非典來時有你,憑高超醫(yī)技挽狂瀾,中外蜚聲稱國士;
肺炎起處無私,秉耄耋遐齡拯累卵,城鄉(xiāng)拱手敬南山!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三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鐘南山,一位84歲的老人,在這次抗疫斗爭中,他爭分奪秒地奮斗在抗疫前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84歲的他依然堅毅不屈,老當益壯。
而正是在同一天,中心黨支部書記周密同志在“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集約運營高質量發(fā)展”專題黨課上對中心的老同志們的貢獻作了肯定,老同志們都是廣東行和中心發(fā)展的見證人,他們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中行。在不同的崗位都發(fā)揮了自己的經驗優(yōu)勢和專業(yè)優(yōu)勢,為中行、為中心建設事業(yè)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
當前是中心發(fā)展的轉型期,中心今年將全力推進總省行集約運營上收,需要依靠我們中心全體員工一起去實現(xiàn)。中心的優(yōu)勢是有老同志,他們不論職位高低,都是每個工作崗位獨當一面的專家,如果每位同事都能發(fā)揮老同志積極向上、毫不懈怠的優(yōu)良作風,認真履行職責,保持激情,保持動力,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帶動身邊的同事,中心員工的積極性就可以調動起來,中心就有信心去做好各項工作。
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中心的一名員工,當天學習了鐘南山院士的授勛儀式以及周密書記的發(fā)言,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對照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我們都是年輕人,我們還有幾十年的光陰可以認真工作,努力奮斗,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在中心發(fā)展的轉型期保持活力與動力,在總經理室的帶領下,以鐘南山院士為首的抗疫英雄為榜樣,與中心全體同事共同努力,加強學習、規(guī)范操作、嚴控風險、恪盡職守,集合力量,全力推進中心各項集約運營項目平穩(wěn)高效實施。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四
“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這是核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事業(yè)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于敏,這個名字過去數(shù)十年里曾經一直是一個秘密,如今已成為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謂青少年時代在一種“亡國奴的屈辱”中度過。內向、好靜思的他,喜歡科學,而且對科學有一種特殊的寄托。1949年他以北京大學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畢業(yè)后被我國核物理學家彭桓武和錢三強所器重,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1960年12月,我國作出部署,集中攻關原子彈,并先行一步對氫彈作理論探索。翌年1月,錢三強請于敏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工作。氫彈雖然以原子彈為基礎,但其理論基礎和材料結構比原子彈復雜得多。
于敏喜歡做基礎研究,自認為不適合從事研制氫彈這種大系統(tǒng)科學工程。不過,他沒有猶豫,“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庇诿艉髞碚f。
于敏帶領30多名青年科研人員組成的氫彈預研小組,從基本物理學原理出發(fā),憑借一張桌子、一把計算尺、一塊黑板、一臺簡易的104型電子管計算機,以自強不息的信念,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不僅解決了大量基礎研究問題,而且探索出設計氫彈的途徑,為氫彈原理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氫彈研制進入沖刺階段。1965年1月,于敏和鄧稼先、周光召等科學家一起,向氫彈原理的突破發(fā)起總攻。1965年9月底,于敏帶領一批年輕人前往上海,利用華東計算所j501計算機對氫彈原理作進一步探索。他率領大家發(fā)現(xiàn)了氫彈自持熱核燃燒的關鍵,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路徑,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形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當他將整理出來的方案向大家報告時,群情激奮,高呼“老于請客!”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取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又成功進行了全威力氫彈的空投試驗,威力同于敏計算的結果一致。試驗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實”。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時7年3個月,蘇聯(lián)為6年3個月,英國為4年7個月,法國為8年6個月,而我國僅用了2年8個月。西方科學家評論:“中國閃電般的進步,對西方來說,是神話般的不可思議……”
盡管在氫彈研制中居功至偉,但對于別人送來的“氫彈之父”稱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學、技術、工程于一體的大科學系統(tǒng),需要多種學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現(xiàn)在的成績,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氫彈又不能有好幾個‘父親’。”
氫彈技術突破后,于敏曾想過離開,回到自己喜歡的基礎研究,但最終還是留了下來。他認為,第一代熱核武器雖然解決了有無問題,但性能還需提高。于是,他把后半生獻給了我國中子彈、核武器小型化、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庇诿粼浿毖裕斑@種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動力。”這位喜歡古詩詞的科學家,向往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和“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會孫子的第一首古詩詞是岳飛的“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正如他心目中的這些英雄,于敏在事業(yè)上鞠躬盡瘁,在科學上唯實不唯上。與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鄧稼先曾說:“于敏是很有骨氣的人。他堅持真理,從不說假話。”畢生信奉“寧靜以致遠”的于敏,如此解釋他心中的那片寧靜:“所謂寧靜,對于一個科學家,就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權勢所屈,不為利害所移,始終保持嚴格的科學精神?!?BR>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家國情懷與科學精神。今年1月,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老于”的于敏去世。老于走了,但這種情懷和精神永遠地留了下來。
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學習有感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號召向老英雄張富清同志學習??赡芙^大多數(shù)人都不清楚老英雄張富清是何許人。張富清,男,漢族,1924年12月出生,陜西洋縣人,1948年3月在陜西瓦子街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軍,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1月轉業(yè)到來鳳縣,先后在縣糧食局、三胡區(qū)、卯洞公社、縣外貿局、縣建設銀行工作,1985年1月離休。張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戰(zhàn)斗中英勇善戰(zhàn)、舍生忘死,榮立西北野戰(zhàn)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被授予軍“戰(zhàn)斗英雄”稱號、師“戰(zhàn)斗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95歲老英雄張富清老人在解放戰(zhàn)爭中戰(zhàn)功赫赫,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想老英雄永遠不會出示自己塵封63年的軍功證明。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這位黨齡71年的老英雄、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對黨“絕對忠誠”,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踐行著自己“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的初心。在張富清老英雄眼里,在戰(zhàn)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于沖鋒在前、敢于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五
2020年1月,湖北武漢遭遇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狠毒襲擊。在眾多正在為擊滅病毒而奮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一位八十四歲高齡的、頭發(fā)花白的老者,是我最敬佩的人——鐘南山院士。
“新型冠狀病毒”有著極強的傳染性,染上這種病毒輕則疾病纏身,重則有生命危險。您臨危受命,被國家任命為這場“戰(zhàn)疫”的統(tǒng)帥。在前往武漢時,您接受記者采訪時懇切地告誡全國百姓:“沒什么事,別去武漢?!闭f完就義無反顧地登上高鐵,您在高鐵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讓全國人民動容、淚目。到了武漢后,您多次通過媒體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離,自己卻不顧個人的安危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去。在被確診的感染人數(shù)和一天比一天增多時,您沒有退縮,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領和膽魄擔當起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您用行動表現(xiàn)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戰(zhàn)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寶劍;您夜以繼日地工作,帶領白衣天使們攻堅克難,為人類的健康而鞠躬盡瘁。您懸壺濟世的情懷又一次讓國人淚奔!鐘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帶領著浩浩蕩蕩的醫(yī)護隊伍,一起向禍害人類的“新型冠狀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鋒利的寶劍,為武漢、為祖國、為人類無怨無悔地揮灑著自己的滿腔熱血。
學習了鐘南山院士的事跡,讓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很大的啟發(fā),首先,對于自己的本職工作要有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于業(yè)務知識要鉆研、鉆研、再鉆研,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只有專業(yè)知識理論提高了,才能更好指導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其次要不怕困難,以身作則,勇于擔當,敢于奉獻,想群眾之所想,及群眾之所及,不擺架子,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鐘南山院士17年前六十多歲活躍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17年后八十四歲的他依然站在抗擊“新冠”疫情的第一線上,我們心疼他,更多是尊敬,感嘆,不可思議,讓我感覺到要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國家、集體做貢獻,那么就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不然你有再多的理想抱負都難以實現(xiàn)!
我會用自己的行動與奉獻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及“其他抗疫英雄們”千里相守,疫情一天不解除,我的工作也一天不會懈怠,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教委和幼兒園領導班子的統(tǒng)一部署下,與大家共克時艱,打好這場抗疫的攻堅戰(zhàn);即使疫情結束后,我也會時刻牢記“鐘南山院士”的精神,在工作中增強憂患意識,不忘初心,忘記使命,砥礪前行!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六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無數(shù)干部逆向前行,交上了合格的“答卷”。如何發(fā)現(xiàn)優(yōu)秀、激勵擔當、引領風尚,必須學會審時度勢,發(fā)揮好干部考察“風向標”“指揮棒”作用。
要找準“時間點”。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急難險重任務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出干部的真實表現(xiàn)。因此,考察了解干部不僅要看“一直”,也應該看看“一時”,尤其要把疫情防控等重點難點工作作為識別干部的“時機”,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了解干部的大局意識、為民情懷、駕馭能力、工作作風等情況,對干部有更全面、更深入、更精準的評價。
要選對“考察地”。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因此,考察干部的“主戰(zhàn)場”絕不是會議室、辦公室,而是疫情防控一線、攻堅克難現(xiàn)場。要做到“戰(zhàn)疫”干部在哪里,考察識別就跟進到哪里,哪里需要突擊沖鋒,哪里就有考察身影,考察人員與一線干部一起謀、一起干,近距離聽其言、觀其行,把“看人”和“看事”結合起來,真正選出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的好干部。
要激發(fā)“硬士氣”?!秾O子兵法》中講,士氣可鼓而不可泄。大事難事面前,尤其需要廣大干部奮勇而為、擔當作為。因此,關鍵時刻考察的意義更多在于激發(fā)勇氣、激勵士氣。要關心關懷、褒獎先進,讓干部感受溫暖、鼓足干勁,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疫情抗戰(zhàn)中;同時,也要嚴明紀律、問責不為,通過正反雙向措施,樹好“有為有位、無為無位”的導向,激發(fā)全體干部“我要上”“我先上”的斗爭精神。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七
20__年1月23日,在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的第三天,為了切斷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武漢市向全世界宣布:封城。
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通閉?;謴蜁r間另行通知。
關閉超大型省會城市對外通道,這在新中國歷還是首次。截至目前,武漢已經正式封城三天。20__年的武漢,好像根本沒準備好迎接這場疫戰(zhàn)。往日的繁華景象,一夜之間,就成了今天的寂靜模樣?!迸c之相反的,是醫(yī)院。
鐘南山。提到這個名字,許多中年人并不陌生。17年就這樣過去了。這個久違的名字,竟然又一次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到現(xiàn)在,到今天,到此刻,當病毒卷土重來。一夜之間。手機里,飯桌上,耳朵邊,都是肺炎的消息。一個又一個的省市出現(xiàn)確診病例。一個又一個的消息不斷傳來,我們深知,范圍在不停地擴大。每個人都會忍不住慌亂,憂慮,害怕。
但當鐘南山奔赴武漢的消息傳出來后,很多武漢人說:看到他來了,我心就定了。
在20__年的“非典”中。他最先報告非典病例。最早建立第一個非典隔離病房。最先創(chuàng)下?lián)尵瘸晒Π咐W钤缰贫ǔ龇堑湫头窝着R床診斷標準。最找總結出救治原則和方案。創(chuàng)下的非典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他是無雙國士,更是定海神針;他是醫(yī)者心,更是父母心。他敢醫(yī),也敢言。他感染病毒,但自愈,剛康復,又上了一線。
這一次,無論是年紀長的人,還是年紀小的人,都認識了再次掛帥出征的鐘南山。
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我們正在經歷寒冬,但我們堅信,春天終會到來。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八
在居家隔離期間,家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在新聞上關注著疫情的發(fā)展動態(tài),其中我反復聽到了鐘南山這個名字??墒窃趺绰犖叶紩肫稹皦郾饶仙健边@個詞,而且,終南山不是一座傳說中仙人輩出的山名嗎?帶著好奇,我靜下心來開始專心地關注他。原來這位沖在抗疫第一線的響當當?shù)闹餍墓钦娴氖且晃粔郾饶仙降睦先?,但他精神矍鑠,只一眼便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一身的白大褂,身形瘦削挺拔,臉上永遠露出他專屬的慈祥和淡定。金絲框眼鏡下炯炯有神的雙眼隱藏著學者的深邃和敏銳,讓人心生敬畏。
媽媽對我說,鐘南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早在中國非典爆發(fā)期間,年近七十的他就帶領著醫(yī)護人員戰(zhàn)斗在抗疫前線,并率領他的科研團隊研究出了應對sars的臨床療法;而如今國難當頭,又是這位耄耋老人,成了新冠肺炎抗擊前線的領軍人物,讓人可親可敬。在每天各種媒體的疫情跟蹤新聞中,總是時不時插播鐘南山爺爺?shù)溺R頭。他對權威的質問擲地有聲,敢于公開揭示冠狀病毒人傳人的真面目;他對疫情的分析客觀嚴謹,從不高估或低估疫情的發(fā)展趨勢,從不做沒有根據(jù)的論斷;他對自己的要求總是近乎苛責,有時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承受著比一個青壯年更繁重的工作量;他對老百姓的關懷至真至誠,第一個并且一而再勸誡居家隔離是最奏效的預防措施。從這一個個報道中,我仿佛真覺得他有來自終南山的仙人傳奇色彩。他是戰(zhàn)士中的勇士,一旦戰(zhàn)役的號角吹響,便沖鋒陷陣,第一時間勇赴災區(qū),完全置自己安危于不顧。正是由于他的坐鎮(zhèn)武漢,猶如洶涌波濤中的定海神針,給了所有醫(yī)護人員前進的信心和方向,給了全國人民宅家隔離、共同抗擊疫情的自律和堅守。他是醫(yī)學界的泰斗,帶領全國的醫(yī)療精英日夜奮戰(zhàn)在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治和抗擊戰(zhàn)役中,研究出了一整套疫情防控體系,為今天全世界在抗擊新冠肺炎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有一次,我無意中在媽媽手機上看到網友曬出來的一張鐘南山爺爺?shù)恼掌?,配文上寫的是他在連續(xù)工作了一晝夜之后臨危受命,在1月19日踏上了從廣州到武漢的列車。由于臨時上車,只被安排在了餐車里。他太累了,不知不覺就在座位上睡著了??粗@張照片,我在想,鐘南山爺爺終究不是仙,他只是一個凡人,一個身懷醫(yī)者使命,心系國家安危,在風雨中逆行的老者。
在中國,這樣的老者還有很多,比如在85歲發(fā)現(xiàn)瘧疾治療物青蒿素而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90歲高齡依舊投身超級雜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他們一生的無私奉獻為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福祉。但是,歲月的車輪不斷地流轉向前,他們終究是垂暮老人了,本該頤養(yǎng)天年,而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需要注入新生的血液。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自然成為肩負著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使命的接班人。盡管人類的發(fā)展已經到達了相當?shù)奈拿鞫?,但是更加棘手的問題卻也是接踵而至,戰(zhàn)火時刻在地球的一些角落蔓延、變異的病毒時刻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全球環(huán)境問題帶來的災難頻繁爆發(fā)……所以,在了解了抗疫老英雄——鐘南山爺爺?shù)墓适轮?,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珍惜眼前所具有的幸福生活和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用知識讓自己茁壯成長,報效社會和國家,實現(xiàn)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一
有人尊稱他為“氫彈之父”,于敏婉拒。他說,這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yè)。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個小職員家庭,從小讀書愛問為什么。進入北京大學理學院后,他的成績名列榜首。導師張宗遂說:沒見過物理像于敏這么好的。
新中國成立兩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開始了科研生涯。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正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時,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交給他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
于敏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分配,轉行。從那時起,他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生涯,連妻子都說:沒想到老于是搞這么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于敏率領團隊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關鍵技術,使中國核武器技術發(fā)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他與鄧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學家多次商議起草報告,分析我國相關實驗的發(fā)展狀況以及與國外的差距,提出爭取時機、加快步伐的戰(zhàn)略建議。
在核試驗這條道路上,美國進行了1000余次,而我國只進行了45次,不及美國的1/25。
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核武器小型化……這是于敏和他的同事們用熱血鑄就的一座座振奮民族精神的歷史豐碑!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名字解密后,于敏收獲了應得的榮譽。
前,在國慶50周年群眾游行的觀禮臺上,剛剛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于敏,看著空前壯大的科技方隊通過廣場感慨萬分:“這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科學家義不容辭的使命?!?BR> 1月9日,于敏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坐在輪椅上,華發(fā)稀疏,謙遜與純粹溢于言表。
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極高的榮譽紛至沓來,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調。于家客廳高懸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
1月16日,于敏溘然長逝,享年93歲。
愿將一生獻宏謀!——他兌現(xiàn)了對祖國的諾言,以精誠書寫了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段蕩氣回腸的傳奇。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二
事件回顧:
前,是他,領軍戰(zhàn)非典;17年后,又是他,披掛上陣,四處奔波,沖到抗擊新疫情的第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他就是光華工程科技獎的成就獎獲得者鐘南山。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他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逢危有我,八秩不辭
他堅信,醫(y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逢危有我,八秩不辭。
掛帥持印,舍生奔疫。
耄耋出征,神州獨一。
17年前,是他,領軍戰(zhàn)非典;
17年后,又是他,披掛上陣,四處奔波,沖到抗擊新疫情的第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
他是光華工程科技獎的成就獎獲得者,這個獎項自設立以來,僅有五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張光斗、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和錢正英。
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他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他就是鐘南山。
一個感動中國的名字,一個讓全國老百姓記在心里的名字。
鐘南山是誰?
鐘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
聲如洪鐘、氣貫長虹。
松柏之志,經霜猶茂。
鐘南山最早進入公眾視野,還是在“非典”肆虐之時。
95后、00后可能不認識他。
20早春,廣州。迎春花還未及綻放,一個被稱為“非典”的怪病,就如夢魘般撲面而來:傳染性極強、病死率高、病原體不清楚,疫情無法控制……要控制病情,首先要查清病原體。當時,有觀點認為,“非典”是由衣原體細菌導致的。人皆景從,唯有時任廣州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下簡稱呼研所)所長的鐘南山及其同事表達了不同看法:“‘非典’是一種病毒性疾病?!背瞬≡疇?,鐘南山還經歷了治療方法、疫情研判兩次爭論。事實證明鐘南山在這三個“岔路口”上的選擇是正確的。若非如此,也許當年廣東乃至全國的抗擊“非典”工作會走更多彎路。
,鐘南山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中的一句話引人注目:“在關系抗擊非典成敗的重大問題上,他能置自身榮辱得失于度外,力排眾議,堅守科學家的良知……”
雖然屢獲殊榮,但鐘南山始終認為,“我不過就是一個大夫”。出身醫(yī)生世家的鐘南山,融入血脈的醫(yī)者仁心,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在鐘南山看來,醫(yī)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多年來,鐘南山對病人的好,很多患者都曾經歷過:不分年齡,不分貧富,即便對患有嚴重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鐘南山都一視同仁。
“非典”患者梁合東深情回憶道,他當初患病時非??裨?,五六個人都制不住他,但鐘南山來后沒費太大力氣就把他壓住了,“鐘院士讓我屏住呼吸,張開喉嚨讓他看,我一下子就安靜了”。
直至現(xiàn)在,在繁重的科研之外,鐘南山仍堅持每周三大查房,每周四下午出半天門診。
“我不是通才,面對疑難雜癥,也有無解的時候,但我知道應該請誰來會診,共同為病人解決問題。”鐘南山說,他借助網絡和國內400多個醫(yī)療點建立聯(lián)系,最多的時候有8000多人共同參與查房。在網絡上,他們還和加拿大、英國、美國等國的專家就一些典型病例聯(lián)合查房,交流診治經驗。
父親曾告誡鐘南山,無論在何種境遇之下,都要誠實、鮮明地亮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對鐘南山影響至深。
“真話不是真理,它不一定是對的,但能啟發(fā)大家思考就很好。當然講真話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jù)。”這是鐘南山一直秉承的原則。從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到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的身份雖然變了,但直言敢諫的風格一直未變。
兩會,他提出了“到底是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的質疑,呼吁在全國開展pm2.5監(jiān)測,防治可先在重點區(qū)域進行。兩會,他和凌峰等院士、專家聯(lián)名上書,要求嚴懲暴力傷醫(yī)行為,直接推動了人民法院等多部門出臺《關于依法懲處涉醫(y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yī)療秩序的意見》。
,他在給出“不要前往武漢”的建議后,以84的高齡毅然前往武漢,調研和指導防控疫情的工作。
母親給了兒子兩次生命。
鐘南山的母親廖月琴是鼓浪嶼名門廖家的后裔。鼓浪嶼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小島,在并不算大的島嶼上,擁有許多風格迥異的建筑。位于漳州路的廖家曾經是鼓浪嶼上最有名的家族之一,從廖宅的巷子中出來,往右大約30米,一幢紅白相間別致的西式別墅映入眼簾,這幢二層別墅就是鐘南山外公的祖宅。在這里,鐘南山的母親度過了她美好的少年時光,直到嫁給鐘南山的父親鐘世藩,才跟隨丈夫到南京工作。
1936年10月20日,對于兒科醫(yī)生鐘世藩以及他的愛妻來說,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在南京中央醫(yī)院出生了。
看著孩子可愛的模樣,夫婦倆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給孩子取了一個頗有氣勢的名字——南山。因為南京中央醫(yī)院剛好坐落于鐘山南面。這個意義單純的名字,日后卻印證了這孩子攀越高山、跨越巔峰、不斷自我超越的形象。
1937年7月7日,鐘南山還未滿周歲。這一年的冬天,在南京淪陷前夕,父親帶領一家老小隨國民黨政府西遷的20余萬人離開南京,前往貴陽。行程十分辛苦,顛沛流離,風餐露宿。
回憶起70多年前的經歷,鐘南山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我出生后沒多久,我們家就遭到日本飛機的轟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媽媽和外婆冒著生命危險,把我從瓦礫堆里救了出來。聽姨姨說,當時我的臉都已經黑了,后來才慢慢喘過氣來?,F(xiàn)在我能活著,要感謝媽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BR> 母親的鼓勵激發(fā)了兒子強烈的自尊心
鐘南山的母親畢業(yè)于協(xié)和高級護理專業(yè),畢業(yè)后曾由當時的衛(wèi)生署派到美國波士頓學習高級護理。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現(xiàn)中山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副院長,是廣東省腫瘤醫(yī)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
這位有著良好素養(yǎng)和強烈自尊的母親除了熱愛醫(yī)術,還博覽群書。她常常陪著兩個可愛的孩子玩耍,給他們講書里各種各樣精彩的、動人的故事,講醫(yī)院里感人的、有趣的故事,希望孩子們能夠先從故事中體會到人生百味。
鐘南山那強烈的自尊心,同情弱者、樂于助人的善良品格,便是從母親那兒繼承過來,從母親的故事中學會的。尤其是母親的鼓勵對鐘南山的人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逃學,學習成績很差,還留過兩次級。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考試,我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媽媽知道了很高興,她對我說,‘南山,你還是很不錯的啊!’”鐘南山微笑著說:“那時,我覺得媽媽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我的一個亮點,我有了自尊心,覺得有人贊美我,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信守諾言
抗戰(zhàn)勝利后的第二年,一個薄霧蒙蒙的早晨,鐘南山一家乘船來到了廣州。那年鐘南山11歲。
廣州,是一個無論什么年代總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的地方。初到廣州,盡管鐘南山和妹妹都不會說廣州話,但也能和周圍的小朋友們打得火熱。
在一次訪談中,鐘南山曾展示過一張兒時騎自行車的照片,這張照片記錄著一段讓他難忘的故事?!爱敃r我看到別的孩子有自行車,非常羨慕。小學六年級時,媽媽對我說,‘你要是小學畢業(yè)能考到前5名,我就獎勵你一輛自行車!’我說‘真的呀’,媽媽說‘真的’。后來媽媽也沒再提過這件事,但11歲的我記住了媽媽的話?!?BR> “1949年,我在嶺南大學附小(現(xiàn)中山大學附小)讀書,因故不舉行畢業(yè)考試。后來,學校根據(jù)平時的成績發(fā)了一份成績單,我排在第二名。我很高興,但也不敢說什么,因為媽媽是說考試才有自行車的。而且,那一年通貨膨脹嚴重,家里生活很困難。但讓我沒想到的是,就在這種情況下,媽媽還是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當時我在日記里這樣寫道:媽媽實現(xiàn)了她的諾言,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我是多么高興啊。從那時起,我就記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你答應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媽媽教給我的。我現(xiàn)在對我的孩子、對我的研究生也是這樣,要么不答應,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BR> 鐘南山個性活潑好動,且異常聰慧、懂事。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他漸漸對醫(yī)學有了興趣。
一天,鐘南山發(fā)現(xiàn)家里多了一群可愛的小白鼠。這可把好奇的鐘南山樂壞了,他以為這是母親專門為他找來的玩伴,便急急忙忙地跑去問母親。母親笑著反問他:“那你喜不喜歡那些小白鼠呀?”“喜歡!”鐘南山脫口而出。看著鐘南山特別認真的樣子,母親告訴他:“這是你父親用來做實驗的小白鼠,可不是給你玩的。不過可以在父親的允許下照看小白鼠?!?BR> 原來,鐘南山的父親在美國學成回國后,他的特長是從事乙型腦炎病毒的培養(yǎng)和分離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他的科研題目是小鼠胚胎培養(yǎng)病毒。由于當時科研經費比較缺乏,他就用自己的薪水買來小白鼠,在自家的書房里做起了實驗。從此以后,每天放學回家,鐘南山總愛到書房里逗弄小白鼠玩。
父親見鐘南山對小白鼠這么熱心,就有意讓兒子多與它們接觸。他覺得,熟悉小白鼠的習性、生理與機能,對于學醫(yī)之人,是很有好處的。他與鐘南山商量,要他幫助自己照看小白鼠。從此,鐘南山就成了家里的“白鼠飼養(yǎng)員”,也是一名最負責、最有耐心、最稱職的小飼養(yǎng)員。
就這樣,作為一個小飼養(yǎng)員,鐘南山開始逐步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醫(yī)學、醫(yī)療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在照看小白鼠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煉了他的觀察力、耐心和責任心,而這些,正是一個醫(yī)生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鐘南山從廣州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初中)考上了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中)。在老師和同學們眼里,鐘南山是一名優(yōu)秀學生。他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喜歡追根問底。他愛鉆研、愛思考,因此成績總是優(yōu)秀。
1955年,鐘南山考上北京醫(yī)學院,“當時我在華師附中的一個同學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他對我說,‘鐘南山,你能不能借我點兒錢,我坐火車沒有錢?!野堰@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說,‘南山,你不知道,我們?yōu)榱藴蕚淠愕腻X都很困難了,實在沒有辦法了?!瘺]想到,就在我出發(fā)前幾天,媽媽把我叫到面前,手里拿了20元錢,對我說,‘把這些錢拿給那位同學吧?!菚r的20元,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800元。”
“_”期間,鐘南山的父親被打成“反動”,母親也在這場劫難中不幸去世。
鐘南山說:“媽媽去世時才56歲,她走得太早了。但媽媽生前哪怕是一點一滴的事情,我都不會忘記。如果說在治學嚴謹上,我是受父親的影響,那么我對人的同情心是從媽媽那里學來的,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媽媽是怎么對待其他有困難的人的。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對別人無私的奉獻?!?BR> 關鍵先生
1月20日,歷史或將記住,對于防控“肺炎”疫情而言,這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天。
肯定存在人傳人,14名醫(yī)務人員感染,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鐘南山接受采訪時的回答,改變了人們的認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局面。
“看到鐘南山就安心了”“有鐘南山在,穩(wěn)住我們不慌”……在這次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84歲的他臨危受命,又一次扮演了關鍵角色。
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17年前——
“按照你們的看法,是不是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什么現(xiàn)在已經控制?根本就沒有控制!”
“中國醫(yī)護人員的防護有沒有到位?”“沒有!”
那是年的4月,北京。面對中外記者,鐘南山的“耿直”,引來全國嘩然。很快,衛(wèi)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主要領導被撤換。我國抗非戰(zhàn)役打開了新局面。
在出版的《鐘南山傳》里,透露了當年的一個細節(jié)。2003年清明節(jié),鐘南山與家人一起為父母親掃墓。
“爸爸,怎么辦?我想說出事實,可又不能……”他雙手下意識地握在胸前,喃喃低語。
心中糾結,可想而知。
鐘南山出生于1936年10月20日。以年輕人熱衷的星座劃分,他是天秤座。
這一星座,以擅長平衡“著稱”。一邊是聽話,一邊是人命——鐘南山,不愿意平衡。
2003年4月,鐘南山接受央視《面對面》采訪。王志問他:“你關心政治嗎?”
他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想搞好自己的業(yè)務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這本身就是我們的政治。一個人在他的崗位上能夠做到,這就是他的政治?!?BR> 挺身而出,冒死犯險。那一年,他67歲。
sars過后,鐘南山仍然以敢說著稱。
,鐘南山80歲。那年生日,他收到一份禮物。一幅字,四個字,“敢醫(yī)敢言”。
這份禮物,一直掛在他的辦公室里。
追夢狂人
“在我的生活中,對我影響的是我的父親鐘世藩。”
,年過耳順之年的鐘南山寫過一篇文章——《一個院士的生命歷程——鐘南山自述》。
鐘世藩,我國的兒科學家。早在上世紀30年代,他就拿到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
鐘南山在文章中回憶了父親用自己工資買小白鼠做實驗等經歷。家里的“實驗室”,無疑起到了良好的啟蒙作用。
他的母親呢?廖月琴,腫瘤專家,是廣東省腫瘤醫(yī)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
出生于醫(yī)學世家,鐘南山從醫(yī),可謂“命中注定”。但他回憶,自己的呼吸疾病研究之路,并不平坦。“從對我本人心理的壓力來說,(sars)還不是的挑戰(zhàn)?!?BR> 的挑戰(zhàn),是什么?
1979年的10月,在他43歲生日當天,鐘南山遠赴英國,開始為期兩年的進修。為了節(jié)省經費,他們選擇的交通工具,是火車。
在英國,中國醫(yī)生的資格不被承認,鐘南山只能以觀察者的身份參加查房和參觀實驗。他的導師只允許他待8個月。換言之,提前滾蛋。
“我一定要爭口氣”。鐘南山寫道。他從自己身上抽血,做了近30次試驗。為了研究“吸煙(一氧化碳)對人體影響”課題,他猛吸一氧化碳,冒著生命危險讓自己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達到22%,相當于一個人連抽60多支香煙。
最終,他不僅證實了導師的演算公式,還發(fā)現(xiàn)了其推導的不完整性。事后,導師告訴鐘南山,他想待多久都可以。
如果這是一個視頻,如果網友可以發(fā)彈幕,上面一定會寫著“真是個狠人”。
1984年,鐘南山被授予中國首批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他,成功了。
208月,鐘南山為他的傳記《鐘南山傳》舉行見面會暨簽售會。他說起兩個故事,是關于自己很佩服的兩位媒體朋友,一位是王志,一位是葉依(《鐘南山傳》作者)。
他說十多年前葉依找到鐘南山。當時他坐電梯到18樓,葉依走樓梯?!皼]想到我上去后她馬上就上來了?!薄安还苣阕鍪裁垂ぷ?,如果有執(zhí)著追求,有熱愛,你常常會成功?!?BR>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師曾對我說過的一段話。他說:‘人不應單純生活在現(xiàn)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
如今,年過八旬的鐘南山,依然雷打不動地出診。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門診部“鐘南山院士診室”,每周會花一個下午親自為患者看病。
當然,他仍然常常見諸報端,成為焦點。
8月底,此時距離他留學英國已過了四十年。在一架國際航班上,一名9歲男孩突發(fā)過敏,鐘南山聞訊趕來。
209月,此時距離“肺炎”疫情還有數(shù)月。鐘南山的個人榮譽欄又多了一項——“最美奮斗者”。
跨欄高手
1959年,23歲的鐘南山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高光時刻。在首屆全運會上,他以54.4秒的成績刷新了男子400米欄全國紀錄,并奪得男子10項全能冠軍?!拔覝y得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在1959年。”
你沒看錯,他是個“運動員”。此前,1956年,鐘南山因體育成績突出,作為北京醫(yī)學院(現(xiàn)北大醫(yī)學院)的運動員代表,參加了北京市高校運動會。他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
那屆全運會不僅給他帶來冠軍,還讓他與妻子李少芬結緣?!扮娔仙皆诋敃r是北醫(yī)里很厲害的田徑運動員?!崩钌俜一貞洠瑸榱巳\會,“兩人經常一起訓練,慢慢就好了”。
李少芬是誰?1952年至1966年在國家女籃效力,是首屆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被選為新中國籃球運動員50杰之一。
他們的女兒鐘帷月,沒有接過父母衣缽,而是主攻游泳,曾獲得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在1994年還打破了世界紀錄。
這是什么神仙家庭!
“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八十多歲的鐘南山,一直堅持健身,一口氣十個引體向上,手臂肌肉吊打小伙子!
據(jù)報道,年時有記者采訪,鐘南山和記者一起爬樓梯上十幾樓,到第七層樓時記者就跟不上了。
“我跟鐘南山有不少共同語言,特別在體育方面,他認為體育運動能鍛煉一個人的承受力和上進心,我很贊同?!崩钌俜艺f。
關于健康,鐘南山還有一句名言:“鍛煉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著。”
健康地活著,這是無數(shù)人的心愿。然而,哪有歲月靜好,總有鐘南山們負重前行。
那年大年初三,鐘南山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y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來到了一場大戰(zhàn)的最前沿。
“如果下一次sars來臨,我們有信心第一時間完成診斷。”年9月的一天,在廣州舉行的一場國際論壇上,鐘南山如是說。
如今,下一次“sars”來了。
戰(zhàn)役打響。無數(shù)醫(yī)務工作者或正面交鋒,或嚴陣以待。
為生民立命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評價鐘南山院士?”
有一位網友說的特別好,“還能如何評價?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病魔呈冠狀,肆虐我中華,幸有鐘馗臨武漢;
非典匿枯形,多虧該院士,何曾汗馬放南山?
當時非典,九州色變,老將古稀持帥印,大瘟告捷;
今日肺炎,武漢沫飛,壯心白首戰(zhàn)新冠,燕勒可期。
非典來時有你,憑高超醫(yī)技挽狂瀾,中外蜚聲稱國士;
肺炎起處無私,秉耄耋遐齡拯累卵,城鄉(xiāng)拱手敬南山!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三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鐘南山,一位84歲的老人,在這次抗疫斗爭中,他爭分奪秒地奮斗在抗疫前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84歲的他依然堅毅不屈,老當益壯。
而正是在同一天,中心黨支部書記周密同志在“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集約運營高質量發(fā)展”專題黨課上對中心的老同志們的貢獻作了肯定,老同志們都是廣東行和中心發(fā)展的見證人,他們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中行。在不同的崗位都發(fā)揮了自己的經驗優(yōu)勢和專業(yè)優(yōu)勢,為中行、為中心建設事業(yè)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
當前是中心發(fā)展的轉型期,中心今年將全力推進總省行集約運營上收,需要依靠我們中心全體員工一起去實現(xiàn)。中心的優(yōu)勢是有老同志,他們不論職位高低,都是每個工作崗位獨當一面的專家,如果每位同事都能發(fā)揮老同志積極向上、毫不懈怠的優(yōu)良作風,認真履行職責,保持激情,保持動力,用心用情做好工作,帶動身邊的同事,中心員工的積極性就可以調動起來,中心就有信心去做好各項工作。
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中心的一名員工,當天學習了鐘南山院士的授勛儀式以及周密書記的發(fā)言,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對照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我們都是年輕人,我們還有幾十年的光陰可以認真工作,努力奮斗,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在中心發(fā)展的轉型期保持活力與動力,在總經理室的帶領下,以鐘南山院士為首的抗疫英雄為榜樣,與中心全體同事共同努力,加強學習、規(guī)范操作、嚴控風險、恪盡職守,集合力量,全力推進中心各項集約運營項目平穩(wěn)高效實施。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四
“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這是核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事業(yè)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于敏,這個名字過去數(shù)十年里曾經一直是一個秘密,如今已成為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謂青少年時代在一種“亡國奴的屈辱”中度過。內向、好靜思的他,喜歡科學,而且對科學有一種特殊的寄托。1949年他以北京大學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畢業(yè)后被我國核物理學家彭桓武和錢三強所器重,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1960年12月,我國作出部署,集中攻關原子彈,并先行一步對氫彈作理論探索。翌年1月,錢三強請于敏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工作。氫彈雖然以原子彈為基礎,但其理論基礎和材料結構比原子彈復雜得多。
于敏喜歡做基礎研究,自認為不適合從事研制氫彈這種大系統(tǒng)科學工程。不過,他沒有猶豫,“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庇诿艉髞碚f。
于敏帶領30多名青年科研人員組成的氫彈預研小組,從基本物理學原理出發(fā),憑借一張桌子、一把計算尺、一塊黑板、一臺簡易的104型電子管計算機,以自強不息的信念,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不僅解決了大量基礎研究問題,而且探索出設計氫彈的途徑,為氫彈原理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氫彈研制進入沖刺階段。1965年1月,于敏和鄧稼先、周光召等科學家一起,向氫彈原理的突破發(fā)起總攻。1965年9月底,于敏帶領一批年輕人前往上海,利用華東計算所j501計算機對氫彈原理作進一步探索。他率領大家發(fā)現(xiàn)了氫彈自持熱核燃燒的關鍵,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路徑,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形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當他將整理出來的方案向大家報告時,群情激奮,高呼“老于請客!”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取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又成功進行了全威力氫彈的空投試驗,威力同于敏計算的結果一致。試驗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實”。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時7年3個月,蘇聯(lián)為6年3個月,英國為4年7個月,法國為8年6個月,而我國僅用了2年8個月。西方科學家評論:“中國閃電般的進步,對西方來說,是神話般的不可思議……”
盡管在氫彈研制中居功至偉,但對于別人送來的“氫彈之父”稱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學、技術、工程于一體的大科學系統(tǒng),需要多種學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現(xiàn)在的成績,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氫彈又不能有好幾個‘父親’。”
氫彈技術突破后,于敏曾想過離開,回到自己喜歡的基礎研究,但最終還是留了下來。他認為,第一代熱核武器雖然解決了有無問題,但性能還需提高。于是,他把后半生獻給了我國中子彈、核武器小型化、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庇诿粼浿毖裕斑@種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動力。”這位喜歡古詩詞的科學家,向往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和“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會孫子的第一首古詩詞是岳飛的“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正如他心目中的這些英雄,于敏在事業(yè)上鞠躬盡瘁,在科學上唯實不唯上。與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鄧稼先曾說:“于敏是很有骨氣的人。他堅持真理,從不說假話。”畢生信奉“寧靜以致遠”的于敏,如此解釋他心中的那片寧靜:“所謂寧靜,對于一個科學家,就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權勢所屈,不為利害所移,始終保持嚴格的科學精神?!?BR>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家國情懷與科學精神。今年1月,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老于”的于敏去世。老于走了,但這種情懷和精神永遠地留了下來。
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學習有感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號召向老英雄張富清同志學習??赡芙^大多數(shù)人都不清楚老英雄張富清是何許人。張富清,男,漢族,1924年12月出生,陜西洋縣人,1948年3月在陜西瓦子街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軍,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1月轉業(yè)到來鳳縣,先后在縣糧食局、三胡區(qū)、卯洞公社、縣外貿局、縣建設銀行工作,1985年1月離休。張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戰(zhàn)斗中英勇善戰(zhàn)、舍生忘死,榮立西北野戰(zhàn)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被授予軍“戰(zhàn)斗英雄”稱號、師“戰(zhàn)斗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95歲老英雄張富清老人在解放戰(zhàn)爭中戰(zhàn)功赫赫,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想老英雄永遠不會出示自己塵封63年的軍功證明。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這位黨齡71年的老英雄、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對黨“絕對忠誠”,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踐行著自己“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的初心。在張富清老英雄眼里,在戰(zhàn)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于沖鋒在前、敢于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五
2020年1月,湖北武漢遭遇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狠毒襲擊。在眾多正在為擊滅病毒而奮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一位八十四歲高齡的、頭發(fā)花白的老者,是我最敬佩的人——鐘南山院士。
“新型冠狀病毒”有著極強的傳染性,染上這種病毒輕則疾病纏身,重則有生命危險。您臨危受命,被國家任命為這場“戰(zhàn)疫”的統(tǒng)帥。在前往武漢時,您接受記者采訪時懇切地告誡全國百姓:“沒什么事,別去武漢?!闭f完就義無反顧地登上高鐵,您在高鐵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讓全國人民動容、淚目。到了武漢后,您多次通過媒體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離,自己卻不顧個人的安危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中去。在被確診的感染人數(shù)和一天比一天增多時,您沒有退縮,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領和膽魄擔當起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您用行動表現(xiàn)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戰(zhàn)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寶劍;您夜以繼日地工作,帶領白衣天使們攻堅克難,為人類的健康而鞠躬盡瘁。您懸壺濟世的情懷又一次讓國人淚奔!鐘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帶領著浩浩蕩蕩的醫(yī)護隊伍,一起向禍害人類的“新型冠狀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鋒利的寶劍,為武漢、為祖國、為人類無怨無悔地揮灑著自己的滿腔熱血。
學習了鐘南山院士的事跡,讓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很大的啟發(fā),首先,對于自己的本職工作要有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于業(yè)務知識要鉆研、鉆研、再鉆研,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只有專業(yè)知識理論提高了,才能更好指導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其次要不怕困難,以身作則,勇于擔當,敢于奉獻,想群眾之所想,及群眾之所及,不擺架子,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鐘南山院士17年前六十多歲活躍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17年后八十四歲的他依然站在抗擊“新冠”疫情的第一線上,我們心疼他,更多是尊敬,感嘆,不可思議,讓我感覺到要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國家、集體做貢獻,那么就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不然你有再多的理想抱負都難以實現(xiàn)!
我會用自己的行動與奉獻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鐘南山院士”及“其他抗疫英雄們”千里相守,疫情一天不解除,我的工作也一天不會懈怠,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教委和幼兒園領導班子的統(tǒng)一部署下,與大家共克時艱,打好這場抗疫的攻堅戰(zhàn);即使疫情結束后,我也會時刻牢記“鐘南山院士”的精神,在工作中增強憂患意識,不忘初心,忘記使命,砥礪前行!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六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無數(shù)干部逆向前行,交上了合格的“答卷”。如何發(fā)現(xiàn)優(yōu)秀、激勵擔當、引領風尚,必須學會審時度勢,發(fā)揮好干部考察“風向標”“指揮棒”作用。
要找準“時間點”。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急難險重任務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出干部的真實表現(xiàn)。因此,考察了解干部不僅要看“一直”,也應該看看“一時”,尤其要把疫情防控等重點難點工作作為識別干部的“時機”,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了解干部的大局意識、為民情懷、駕馭能力、工作作風等情況,對干部有更全面、更深入、更精準的評價。
要選對“考察地”。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因此,考察干部的“主戰(zhàn)場”絕不是會議室、辦公室,而是疫情防控一線、攻堅克難現(xiàn)場。要做到“戰(zhàn)疫”干部在哪里,考察識別就跟進到哪里,哪里需要突擊沖鋒,哪里就有考察身影,考察人員與一線干部一起謀、一起干,近距離聽其言、觀其行,把“看人”和“看事”結合起來,真正選出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的好干部。
要激發(fā)“硬士氣”?!秾O子兵法》中講,士氣可鼓而不可泄。大事難事面前,尤其需要廣大干部奮勇而為、擔當作為。因此,關鍵時刻考察的意義更多在于激發(fā)勇氣、激勵士氣。要關心關懷、褒獎先進,讓干部感受溫暖、鼓足干勁,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疫情抗戰(zhàn)中;同時,也要嚴明紀律、問責不為,通過正反雙向措施,樹好“有為有位、無為無位”的導向,激發(fā)全體干部“我要上”“我先上”的斗爭精神。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七
20__年1月23日,在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的第三天,為了切斷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武漢市向全世界宣布:封城。
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通閉?;謴蜁r間另行通知。
關閉超大型省會城市對外通道,這在新中國歷還是首次。截至目前,武漢已經正式封城三天。20__年的武漢,好像根本沒準備好迎接這場疫戰(zhàn)。往日的繁華景象,一夜之間,就成了今天的寂靜模樣?!迸c之相反的,是醫(yī)院。
鐘南山。提到這個名字,許多中年人并不陌生。17年就這樣過去了。這個久違的名字,竟然又一次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里。到現(xiàn)在,到今天,到此刻,當病毒卷土重來。一夜之間。手機里,飯桌上,耳朵邊,都是肺炎的消息。一個又一個的省市出現(xiàn)確診病例。一個又一個的消息不斷傳來,我們深知,范圍在不停地擴大。每個人都會忍不住慌亂,憂慮,害怕。
但當鐘南山奔赴武漢的消息傳出來后,很多武漢人說:看到他來了,我心就定了。
在20__年的“非典”中。他最先報告非典病例。最早建立第一個非典隔離病房。最先創(chuàng)下?lián)尵瘸晒Π咐W钤缰贫ǔ龇堑湫头窝着R床診斷標準。最找總結出救治原則和方案。創(chuàng)下的非典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他是無雙國士,更是定海神針;他是醫(yī)者心,更是父母心。他敢醫(yī),也敢言。他感染病毒,但自愈,剛康復,又上了一線。
這一次,無論是年紀長的人,還是年紀小的人,都認識了再次掛帥出征的鐘南山。
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我們正在經歷寒冬,但我們堅信,春天終會到來。
共和國勛章感想篇八
在居家隔離期間,家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在新聞上關注著疫情的發(fā)展動態(tài),其中我反復聽到了鐘南山這個名字??墒窃趺绰犖叶紩肫稹皦郾饶仙健边@個詞,而且,終南山不是一座傳說中仙人輩出的山名嗎?帶著好奇,我靜下心來開始專心地關注他。原來這位沖在抗疫第一線的響當當?shù)闹餍墓钦娴氖且晃粔郾饶仙降睦先?,但他精神矍鑠,只一眼便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一身的白大褂,身形瘦削挺拔,臉上永遠露出他專屬的慈祥和淡定。金絲框眼鏡下炯炯有神的雙眼隱藏著學者的深邃和敏銳,讓人心生敬畏。
媽媽對我說,鐘南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早在中國非典爆發(fā)期間,年近七十的他就帶領著醫(yī)護人員戰(zhàn)斗在抗疫前線,并率領他的科研團隊研究出了應對sars的臨床療法;而如今國難當頭,又是這位耄耋老人,成了新冠肺炎抗擊前線的領軍人物,讓人可親可敬。在每天各種媒體的疫情跟蹤新聞中,總是時不時插播鐘南山爺爺?shù)溺R頭。他對權威的質問擲地有聲,敢于公開揭示冠狀病毒人傳人的真面目;他對疫情的分析客觀嚴謹,從不高估或低估疫情的發(fā)展趨勢,從不做沒有根據(jù)的論斷;他對自己的要求總是近乎苛責,有時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承受著比一個青壯年更繁重的工作量;他對老百姓的關懷至真至誠,第一個并且一而再勸誡居家隔離是最奏效的預防措施。從這一個個報道中,我仿佛真覺得他有來自終南山的仙人傳奇色彩。他是戰(zhàn)士中的勇士,一旦戰(zhàn)役的號角吹響,便沖鋒陷陣,第一時間勇赴災區(qū),完全置自己安危于不顧。正是由于他的坐鎮(zhèn)武漢,猶如洶涌波濤中的定海神針,給了所有醫(yī)護人員前進的信心和方向,給了全國人民宅家隔離、共同抗擊疫情的自律和堅守。他是醫(yī)學界的泰斗,帶領全國的醫(yī)療精英日夜奮戰(zhàn)在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治和抗擊戰(zhàn)役中,研究出了一整套疫情防控體系,為今天全世界在抗擊新冠肺炎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有一次,我無意中在媽媽手機上看到網友曬出來的一張鐘南山爺爺?shù)恼掌?,配文上寫的是他在連續(xù)工作了一晝夜之后臨危受命,在1月19日踏上了從廣州到武漢的列車。由于臨時上車,只被安排在了餐車里。他太累了,不知不覺就在座位上睡著了??粗@張照片,我在想,鐘南山爺爺終究不是仙,他只是一個凡人,一個身懷醫(yī)者使命,心系國家安危,在風雨中逆行的老者。
在中國,這樣的老者還有很多,比如在85歲發(fā)現(xiàn)瘧疾治療物青蒿素而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90歲高齡依舊投身超級雜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他們一生的無私奉獻為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福祉。但是,歲月的車輪不斷地流轉向前,他們終究是垂暮老人了,本該頤養(yǎng)天年,而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需要注入新生的血液。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自然成為肩負著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使命的接班人。盡管人類的發(fā)展已經到達了相當?shù)奈拿鞫?,但是更加棘手的問題卻也是接踵而至,戰(zhàn)火時刻在地球的一些角落蔓延、變異的病毒時刻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全球環(huán)境問題帶來的災難頻繁爆發(fā)……所以,在了解了抗疫老英雄——鐘南山爺爺?shù)墓适轮?,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珍惜眼前所具有的幸福生活和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用知識讓自己茁壯成長,報效社會和國家,實現(xiàn)我們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