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寫一篇完美的心得體會,我們首先需要思考和總結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心得體會是個人智慧的結晶,每一篇都充滿著作者的獨特見解和思考。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沿途觀景,走著走著就與美麗的、淡雅的走散了,迎來的是另一副面孔。
原來綠蔭蔭的一片,放眼望去,心胸頓時寬廣,感受草的氣息,體會花的韻味,享受樹的奉獻,令人心曠神怡,愜意極了。倒是現(xiàn)在,大自然還是那樣,依舊的綠,遠望沒什么差別,但近品味就出問題了。草還是那樣中無雜色嗎?不。那就是花的五顏六色?不不,要是那樣豈不是更好嗎?而迎來的卻是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啊、易拉罐啊,甚至還有“點綴”的燒烤棍,“壯觀”極了。
我被這眼前的這一切所震撼了,怎么可能?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大山是純天然的,人們都會自覺保護的,哪可能成垃圾海?萬萬沒想到,竟然打臉了,人們當時只顧圖一時快樂,高興完就走了,絲毫沒有考慮大自然的心情,她是傷心的、痛苦的,也是無奈的。本來被花花草草點綴著,結果卻被一堆垃圾所環(huán)繞,心酸啊!大自然丟失了以前美麗芳香,以前的生機勃勃,全都是因為那些稱與自然為友的朋友們,是人類親手害了自己的朋友,多么可恥!
其實吧,話說過來,人們保護自然的心早有了,到處打著“保護自然,人人有責”或比這還有韻味的話來強調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但都是心動,從來沒有行動過,貌似那些話早已經成為了耳旁風,可能人們從沒有想過實際吧!但那卻是很簡單的問題,自己在做完事后,每個人都看看自己有沒有丟下什么,或張開那張嘴,去提醒別人,就像“愛的傳承”一樣,人人接一棒,大家都保護環(huán)境,當破壞者來臨時,也不忍心去打破這份平靜而祥和的氣氛了,傳開了也就當成習慣了,就由心動轉為行動了。
所以,我們這次就行動了起來,不管別人怎么做,反正我們是以身作則,希望別人能看見,模仿起來,把一切由我們制造下的人為東西都帶走,保留大自然的純凈。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那一年,董鴻儒19歲。他惜別新婚妻子,背起行囊,步行到縣城40公里外的蘇木山當起護林員。這一去就是一輩子守護。
如今已83歲的董鴻儒,1958年參加工作,歷任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蘇木山林場護林員、工程師、林場場長并兼任縣林業(yè)局副局長、縣政協(xié)副主席。
無論當林業(yè)局長還是縣政協(xié)副主席,他都有一個要求:不去機關上班,留在林場。他帶著林場職工,用42年,把荒山禿嶺變成18.6萬畝森林。
對姜文凱來說,小島就是一輩子。千里巖是黃海中部一座孤島,作為我國北方環(huán)境十分艱苦的海洋監(jiān)測站,地處海路要道,觀測數(shù)據(jù)對發(fā)布風暴潮預警報、確保航行安全十分重要。
從東邊到西邊240步,從南邊到北邊820步,從碼頭到70多米高的觀測站370級臺階,在這個0.135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姜文凱守了25年,加上守護其他小島13年,他把青春獻給了海洋監(jiān)測。
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qū)高川鄉(xiāng)自然資源所原負責人馬銀國來說,高山峽谷就是一輩子。高川鄉(xiāng)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路陡、溝壑縱橫、險象環(huán)生,有汶川大地震形成的亞洲最大滑坡體“大光包”,滑坡、崩塌、泥石流多發(fā)。
馬銀國自編《守護生命安全》等宣傳稿350余篇,把防災減災知識送到區(qū)內家家戶戶。173平方公里土地上,41年,他累計走了12萬余公里。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對耕地保護,他無限熱愛;對違法占地,他疾惡如仇;他25年如一日,始終奮戰(zhàn)在耕地保護第一線。
他就是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張輝。9月7日,中宣部和自然資源部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張輝名列其中。
1997年3月,19歲的張輝考入原郾城縣土地管理局,擔任監(jiān)察大隊土地監(jiān)察員。上班第一天,隊長對他說:“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飯碗,就是要守護好老百姓的口糧田?!?BR> 他白天和隊員騎著自行車下鄉(xiāng)巡查,走村串戶宣講政策,晚上突擊檢查土地違法重點區(qū)域。因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參加工作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為縣局監(jiān)察大隊副大隊長。
1999年前后,原郾城縣萬金鄉(xiāng)破壞耕地非法挖砂現(xiàn)象嚴重。張輝巡查發(fā)現(xiàn)后,堅持每天到場,緊盯死守,制止違法行為。違法當事人改變策略,夜晚偷采偷挖,與執(zhí)法人員打“游擊戰(zhàn)”。張輝和隊員們也以變應變,吃住在村里,經常半夜開展“夜間伏擊戰(zhàn)”。經過3個多月的斗智斗勇,終于遏制了轄區(qū)非法采砂破壞耕地行為。他也因此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
2016年,張輝調入原漯河市召陵區(qū)國土分局任副局長,主動要求分管土地執(zhí)法工作。他重新組建了50多人的土地執(zhí)法隊伍,組織7次違法占地專項整治行動。一年多的時間,召陵區(qū)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50多處,復墾土地2900多畝,扭轉了全區(qū)土地管理秩序混亂的局面。
在這期間,張輝經歷了最為驚險的一次執(zhí)法。2018年7月,有一家廢紙加工廠占用基本農田,需要拆除。但違法當事人情緒異常激動,抱著一個煤氣罐,舉著打火機,大聲叫嚷:“誰敢拆我的房,我炸誰。”面對這種危險局面,張輝只身沖到當事人院內,大聲說:“你這樣既毀了自己和家人,也解決不了問題?!?BR> 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張輝耐心地與違法當事人談家庭和未來,談耕地保護和合法經營,并表示拆后會幫助找合法的地方辦廠。最終,當事人冷靜了下來,配合拆除了違法建筑。當?shù)卣舶凑照?,給這個違法當事人規(guī)劃了新的用地。
張輝說,執(zhí)法者與違法者之間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在保持高壓震懾力度的同時,也要傾聽群眾的合理訴求,幫助他們謀求出路、解決難題、增添“溫度”。
2021年3月,張輝調任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
如何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張輝認為,社會公眾認識水平的提高是改善執(zhí)法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好的輿論氛圍是實現(xiàn)耕地違法“未病先治”的一劑良方。因此,他積極配合當?shù)刂髁髅襟w進行耕地保護新聞宣傳工作,組織開展了“耕地保護集中宣傳月”“耕地保護冬季宣傳”等活動,在全市形成了保護耕地、依法依規(guī)用地的濃厚氛圍。
工作中,張輝善于創(chuàng)新。對新增違法問題,他堅持既處理事又處理人的原則,先后對16名責任人上報移交有關部門進行了黨紀政務處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督查發(fā)現(xiàn)問題和歷年衛(wèi)片整改率均居全省前列,成為連續(xù)20個月新增違法用地問題“清零”的唯一省轄市。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他們是不可侵犯的崗哨,守護著一條條紅線。
杭州市國土整治中心主任沈樂毅,從2015年起牽頭組織杭州市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通過多規(guī)融合、優(yōu)化生態(tài)、集約用地、都市農業(yè)、農耕傳承創(chuàng)新模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54萬畝,被原國土資源部和農業(yè)部評價為“杭州樣板”。
對耕地保護無限熱愛、對違法占地疾惡如仇,張輝作為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先后組織召開會議28次,出臺文件16份,下發(fā)通知72次,暗訪督導各縣區(qū)28次,核查整改違法用地1100多宗、8300多畝。
鈕棟梁是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qū)管理事務中心主任。多年來,他通過組織“夜鷹”“春隼”等行動,破獲多起非法狩獵案,9名涉案人員被判刑。隨著崇明生態(tài)修復項目成功實施,鳥類種群數(shù)量顯著增加,越冬小天鵝從2016年冬天的60只增長到2021年初的600余只。
守護豈止在深山?!白蠲雷匀皇刈o者”還有一個集體,是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6位工作人員都是黨員,均有碩士以上學歷。他們主動作為、開拓創(chuàng)新,成為服務民生、方便市民的“店小二”。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他就是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張輝。9月7日,中宣部和自然資源部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張輝名列其中。
1997年3月,19歲的張輝考入原郾城縣土地管理局,擔任監(jiān)察大隊土地監(jiān)察員。上班第一天,隊長對他說:“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飯碗,就是要守護好老百姓的口糧田?!?BR> 他白天和隊員騎著自行車下鄉(xiāng)巡查,走村串戶宣講政策,晚上突擊檢查土地違法重點區(qū)域。因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參加工作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為縣局監(jiān)察大隊副大隊長。
1999年前后,原郾城縣萬金鄉(xiāng)破壞耕地非法挖砂現(xiàn)象嚴重。張輝巡查發(fā)現(xiàn)后,堅持每天到場,緊盯死守,制止違法行為。違法當事人改變策略,夜晚偷采偷挖,與執(zhí)法人員打“游擊戰(zhàn)”。張輝和隊員們也以變應變,吃住在村里,經常半夜開展“夜間伏擊戰(zhàn)”。經過3個多月的斗智斗勇,終于遏制了轄區(qū)非法采砂破壞耕地行為。他也因此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
2016年,張輝調入原漯河市召陵區(qū)國土分局任副局長,主動要求分管土地執(zhí)法工作。他重新組建了50多人的土地執(zhí)法隊伍,組織7次違法占地專項整治行動。一年多的時間,召陵區(qū)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50多處,復墾土地2900多畝,扭轉了全區(qū)土地管理秩序混亂的局面。
在這期間,張輝經歷了最為驚險的一次執(zhí)法。2018年7月,有一家廢紙加工廠占用基本農田,需要拆除。但違法當事人情緒異常激動,抱著一個煤氣罐,舉著打火機,大聲叫嚷:“誰敢拆我的房,我炸誰?!泵鎸@種危險局面,張輝只身沖到當事人院內,大聲說:“你這樣既毀了自己和家人,也解決不了問題?!?BR> 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張輝耐心地與違法當事人談家庭和未來,談耕地保護和合法經營,并表示拆后會幫助找合法的地方辦廠。最終,當事人冷靜了下來,配合拆除了違法建筑。當?shù)卣舶凑照?,給這個違法當事人規(guī)劃了新的用地。
張輝說,執(zhí)法者與違法者之間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在保持高壓震懾力度的同時,也要傾聽群眾的合理訴求,幫助他們謀求出路、解決難題、增添“溫度”。
2021年3月,張輝調任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
如何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張輝認為,社會公眾認識水平的提高是改善執(zhí)法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好的輿論氛圍是實現(xiàn)耕地違法“未病先治”的一劑良方。因此,他積極配合當?shù)刂髁髅襟w進行耕地保護新聞宣傳工作,組織開展了“耕地保護集中宣傳月”“耕地保護冬季宣傳”等活動,在全市形成了保護耕地、依法依規(guī)用地的濃厚氛圍。
工作中,張輝善于創(chuàng)新。對新增違法問題,他堅持既處理事又處理人的原則,先后對16名責任人上報移交有關部門進行了黨紀政務處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督查發(fā)現(xiàn)問題和歷年衛(wèi)片整改率均居全省前列,成為連續(xù)20個月新增違法用地問題“清零”的唯一省轄市。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作為中國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首席科學家,殷躍平守護的是三峽庫區(qū)到青藏高原的地災防治。
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保障庫區(qū)120萬移民地質安全是重中之重。殷躍平持續(xù)跟蹤研究庫區(qū)地質安全問題,成為三峽庫區(qū)地質安全的著名專家。他把三峽庫區(qū)防災理論,成功運用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特大滑坡工程治理。
傳統(tǒng)看法認為每個滑坡都不一樣,預警監(jiān)測是世界難題。殷躍平提出滑坡有“共性”,均屬斜坡運動,可以進行普適性監(jiān)測,通過成災機理研究,找到滑坡共性,建立預警模型,地災監(jiān)測預警走上科技支撐之路。
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李大鵬,是“與金子打交道的人”。金礦資源是最重要的戰(zhàn)略性礦產資源之一。山東探明黃金儲量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但勘探開采深度較淺,超深部勘查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
李大鵬所在團隊通過創(chuàng)新成礦理論,實現(xiàn)魯西歸來莊礦田深部金礦資源量增加20余噸的新突破;在萊州焦家金礦帶成功實施“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鉆”,在近3266米處發(fā)現(xiàn)厚達25米的目前我國最深金礦體,攻克金礦深部資源勘查難關。
任秀波,作為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兩次參加珠峰復測。2005年珠峰復測,他在海拔6500米以上區(qū)域作業(yè)達43天,在海拔7028米的營地寫下入黨申請書,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風雪,冒著雙手被截肢危險摘下羽絨手套進行20多分鐘測繪作業(yè),成功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獲取三維坐標并攀登到海拔8000米。
2020年珠峰復測,任秀波有近兩個月時間幾乎一直堅守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多次前往海拔5400米的二本營和5800米至6300米的登山路線,給年輕隊員培訓登山和設備使用技能。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近日,中央宣傳部、自然資源部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2021“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董鴻儒等9人和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被授予“最美自然守護者”稱號。
位于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蘇木山森林公園花香鳥鳴,風景如畫。很難想象,眼前這片華北地區(qū)最大的人工林場,幾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滄桑巨變的背后,有這樣一位“塞上愚公”—蘇木山林場原場長董鴻儒。
從昔日的荒山到蔥蘢的林場,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蘇木山第一代務林人無私奉獻,接續(xù)奮斗,建起了一片18.6萬畝的北方生態(tài)安全屏障。如今,新一代務林人接過接力棒,努力讓青山變金山。
從北京參加全國最美自然守護者發(fā)布會回來,83歲的董鴻儒心里依舊惦記著蘇木山;已經入秋,天干物燥,他時常叮囑蘇木山林場現(xiàn)任黨支部書記,也是老人的兒子董存戰(zhàn),要他帶領林場職工注意防火,時刻巡山。
此時,36歲的護林員袁東東就在蘇木山上巡山。防火關鍵期,他每天都要上山巡護。袁東東從小在林場長大,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老一輩艱苦奮斗,再造和扮綠蘇木山的過程,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2016年,他從城市選擇回到這片山林。袁東東感慨地說:“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老一輩造林人,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為我們留下了一座綠色寶庫,作為新一代的護林人,我將會堅持以林為家,精心呵護好蘇木山的一草一木,以實際行動守護好身后的這片綠水青山!
對于這次獲得的國家榮譽,董鴻儒十分珍惜。在老人看來,這份榮譽應該屬于他心中的蘇木山。他說:“能去北京參加全國最美自然守護者發(fā)布會,我從內心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今后我要繼續(xù)在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的新征程中,當好最美自然守護者,為林業(yè)生態(tài)、文明建設再做新貢獻。”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張輝同志現(xiàn)任閔行區(qū)華漕鎮(zhèn)城管執(zhí)法中隊副中隊長、支部委員。他愛崗敬業(yè)、勤奮進取,圍繞“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凈、更文明”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目標,結合“進博會”城管執(zhí)法保障、“美麗街區(qū)”創(chuàng)建等重點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與目標。
不忘初心,始終堅持黨性原則。
作為中隊支部委員,張輝始終把對黨忠誠作為個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和職業(yè)品格,始終站在黨的立場說話做事,始終與黨同心同德,_、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帶頭真學、真信、真懂、真用。
張輝同志注重隊伍建設,錘煉年輕隊員。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抓好培育、選拔、任用關鍵環(huán)節(jié),細化完善領導干部日??疾炜己朔绞?,全方位掌握隊員思想工作等情況。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隊員。
聚焦重點,努力提升精細化水平。
2017年起,張輝同志擔任華漕中隊副中隊長職務,分管勤務工作,他全程參與了華漕鎮(zhèn)“路長制”的制定和實施并結合“美麗街區(qū)”、“美麗商鋪”等創(chuàng)建工作,全面落實執(zhí)法責任制,確保城管執(zhí)法力量切實下沉到各條路段。以過程管控、監(jiān)督考核、獎優(yōu)罰劣為抓手,運用考核、獎勵、責任追究的手段,確?!奥烽L制”各項工作制度化、常態(tài)化。在路長制的組織架構下,華漕鎮(zhèn)“美麗街區(qū)”三年創(chuàng)建計劃壓縮至2年完成。
為做好進博會城管執(zhí)法保障工作,張輝同志堅持車巡+步巡、白天+黑夜,強化街面環(huán)境秩序管控、開展空氣質量執(zhí)法保障、拆除違法違規(guī)戶外廣告設施、加強應急處置、注重執(zhí)法規(guī)范。聯(lián)合多部門開展了幸樂路占道洗車專項整治,拆除侵占公共走道違法建筑,積極參與紫提路整體改造,完成了“進博會”市容環(huán)境問題點位的整治及任務清單的銷項工作,開展街面環(huán)境秩序整治。
針對華漕存在一些疑難問題,集中力量,張輝同志組織開展了信鴿鴿棚專項排查行動、揚塵治理行動、違法建筑防控、環(huán)保督察點位龍上市場整治行動,同時有效落實長效管理機制,積極落實長效管理措施,在此基礎上主動開展“回頭看”,將常態(tài)化監(jiān)管落到實處。
張輝同志重點聚焦“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四個環(huán)節(jié),加強法律宣傳、注重指導服務、全面從嚴執(zhí)法,深入細致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zhí)法行動,為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循環(huán)利用提供有力執(zhí)法保障。通過他和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華漕中隊在去年區(qū)局垃圾分類工作相關考核中名列前茅。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九
1993年底,馬銀國從高川鄉(xiāng)政府廣播員的崗位調到當時的高川鄉(xiāng)國土所?!霸谡髑蠹胰艘庖姇r,沒有一個人支持我?!瘪R銀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當國土員任務重,待遇差,費力不討好,還要得罪人?!币贿吺羌胰说姆磳?,一邊是組織的重托,最終,馬銀國選擇了基層國土所的工作,挑起了守護綠水青山、保護自然資源的擔子,立志一定要做一名忠誠、干凈、擔當?shù)膰寥恕?BR> 馬銀國所在的高川鄉(xiāng)是安州區(qū)最遠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最高海拔3000多米,平均海拔1500米,173平方公里的轄區(qū)內山高路陡、溝壑縱橫。20幾年前,山里條件遠比想象得艱苦,沒電,照明要點煤油燈;路不好,進山出山全靠兩條腿;資源短缺,生活用品全靠自己背……為排查、巡查、復查地質災害隱患點,馬銀國在山里經常遇到危險,但他依然默默堅持下來。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在余震不斷、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馬銀國冒著生命危險在廢墟中用手刨、用肩頂、用背扛,挖開一堆堆碎磚瓦礫,先后救出22名被困群眾,并毫不猶豫地捐出了妻子經營的小賣部的4噸大米,幫助鄉(xiāng)親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刻?!般氪ǖ卣鸷?,高川鄉(xiāng)地質災害大幅增加,直接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患點猛增至156個?!瘪R銀國說,將這156個點全部走完需要4天時間。爬坡上坎、趟水過河,他不敢有絲毫放松,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反復進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常常一個月內就會磨破多雙膠鞋,摩托車輪胎一年也要補換20余次。
讓馬銀國終身難忘的是,2009年7月17日晚上,暴雨滂沱,山洪驟發(fā),他連夜趕往最危險的茶園溝泥石流隱患點組織村民撤離?!摆s快撤離,不要貪戀財物,快走!”暴雨中,馬銀國使勁敲鑼、吹口哨、喊話,挨家挨戶敲門敲窗,催促他們趕緊撤離,遇到行動慢的老人,他會直接背上撤離。剛撤離完不久,山洪泥石流呼嘯而下,村民房屋瞬間被埋。第二天,當馬銀國來到臨時安置點看望鄉(xiāng)親們時,十幾個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握著他的手連聲道謝?!斑@一刻,我體會到了感動,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瘪R銀國說。
多年來,從茶園溝泥石流到水磨溝泥石流,再到大溝泥石流,馬銀國一次次奮戰(zhàn)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為群眾筑起一道道安全堡壘,最大限度地保護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從發(fā)動鄉(xiāng)親們一起“群測群防、全面參與”,到跟同事們一起堅守地質災害頻發(fā)地段,再到汛期時的晝夜值守,頂風冒雨疏散人員、安置轉移群眾,高川鄉(xiāng)山川溝壑中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馬銀國的腳印。馬銀國說:“我是共產黨員,群眾有災難我就要站在群眾中間!我是自然資源人,我的工作崗位就在搶險救災第一線!”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十
軍人,無論在戰(zhàn)火紛飛、血雨腥風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崇高的稱號。我們都記得那篇影響了幾代人的中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當代詩人魏巍用蒼勁而細膩的筆觸,講述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雄事跡,生動展現(xiàn)了軍人的英雄氣魄,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直至今天,依然鮮亮奪目。
軍人,在任何時代都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可敬、最可贊的人。在災難面前,沖鋒在前的永遠是當兵的人;在危難關頭,敢于犧牲的永遠是當兵的人;在大漠邊疆,保家衛(wèi)國的永遠是當兵的.人。軍人,如同盾牌,默默地守護著祖國和人民的平安和幸福。他們永遠不會對祖國和人民說“不”,這是他們的責任,更是他們的信仰。一日為兵,終身為兵,即便有一天他們脫掉了那身最心愛的軍裝,也脫不掉身為軍人的真我本色,這就是當兵人可愛可敬可贊的一面。
對于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忠誠衛(wèi)士,祖國和人民到任何時候都不該忘記。發(fā)布“退役軍人”先進事跡,就是要通過講好退役軍人故事,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在全社會營造禮敬軍人、崇尚英雄的輿論氛圍,同時激勵廣大退役軍人自覺珍惜榮譽、永葆本色。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一
“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學習宣傳活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大力弘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宣傳我國百萬生態(tài)護林員在生態(tài)保護、脫貧增收,特別是在全面完成“生態(tài)補償脫貧一批”目標任務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新時代生態(tài)護林員的良好精神風貌,大力唱響奮進新時代的昂揚主旋律。
通知明確,學習宣傳活動由推薦遴選、集中發(fā)布、深入宣傳、學習活動等環(huán)節(jié)組成,逐步深化,力求實效。中西部22個省(區(qū)、市)黨委宣傳、林草、財政、扶貧等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做到優(yōu)中選優(yōu),確保把真正優(yōu)秀的生態(tài)護林員推薦上來;堅持勤儉節(jié)約,不給基層增加負擔;堅持公平公正,嚴格按標準推薦,不降格以求。中央宣傳部、國家林草局、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按照相關標準和程序,遴選確定20個2020年度“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先進典型,通過舉行發(fā)布儀式等學習宣傳活動,全方位、立體化宣傳選樹出的“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先進典型,迅速掀起學習宣傳熱潮。
通知要求,學習宣傳活動是一項注重基層一線、助力生態(tài)脫貧攻堅和生態(tài)保護發(fā)展、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工作。通過學習宣傳活動,選樹宣傳一批生態(tài)護林員先進典型,對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努力奮斗,獻身家鄉(xiāng)生態(tài)保護事業(yè),以實際行動做脫貧攻堅的先行者和帶頭人給予褒揚鼓勵,為廣大生態(tài)護林員樹立起身邊榜樣,營造愛崗敬業(yè)、爭做生態(tài)脫貧典型的濃厚氛圍,推動形成爭做“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新風。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二
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寄寓著人們的美好期待?!叭孀优!薄巴鼗呐!薄袄宵S?!?,是家喻戶曉的美好形象,是底蘊深厚的文化意象,體現(xiàn)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面貌?!皦K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等揚鞭自奮蹄?!标翱思疫@首著名的詩更是形象而又深刻地道出了“老黃牛”的精神內涵: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
在洛陽市公安局老城分局巡邏防控一線,就有這樣一群勤懇踏實、樂于奉獻的“老黃牛”,他們平均年齡55歲,都是老黨員、老民警,時時刻刻發(fā)揚“老黃?!钡木?他們充分發(fā)揮自身所長,用豐富的工作經驗,身先士卒,沖鋒在前,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這群“老黃?!敝芯陀羞@么一名默默無聞的代表——張輝。
張輝,男,1964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1986年參加公安工作至今,他一直在基層摸爬滾打,無怨無悔。但不論做哪一項工作,他都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說“我是一名黨員,只要在崗一天,我都會履職24小時,在崗位上認真負責到底?!?BR> 巡特警大隊防控中隊的職責主要是接警處警和巡邏防范,與群眾密切相關,張輝深知110在群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常講:處警不能怕麻煩,我們的工作要想得到群眾的理解支持,就要把群眾真正放在心中,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張輝所在的網(wǎng)格位于道北,外來人員多,治安形勢特別復雜,每日的警情少則十來起,多則二三十起,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2022年2月某天中午,張輝與隊友剛處置完一起警情,正在分局食堂吃午飯。剛扒了兩口,就接到群眾求助報警,稱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在春都路附近迷了路。他立即放下碗筷,與隊友直奔現(xiàn)場,待把迷路老人送回家中,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午餐早已涼了。用自身言行在潛移默化中讓大家明白110的初心——“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寧誤飯點,也不能耽誤每一起群眾求助”。
2022年4月某天一大早,車水馬龍的瀍澗大道上出現(xiàn)了一輛輪椅車,車上載著一名老年人,由于輪椅車突然沒電,老人被困在了路中間,險象環(huán)生。接警后,張輝立即帶隊趕往現(xiàn)場,指揮隊員疏導交通,他自己不顧危險,從川流不息的車流中小心翼翼的將老人扶上警車。經了解,老人一直在城區(qū)獨居,因為生活拮據(jù),老人打算到道北買些便宜的生活物質,沒想到車出問題被困在道路中間。為安全起見,張輝當即驅車將老人送回了住處,臨走時,又自掏腰包為老人購買了急需的生活物品,并留下自己的電話,叮囑老人有困難,找警察。社區(qū)的群眾看到后直夸:還是110最貼心。
把前置工作盡可能做到位,爭取速度再快一點,服務更優(yōu)一點,這是張輝給自己定的工作目標。工作中,他不顧自身病痛,一絲不茍做好巡邏防范工作,嚴格落實1、3、5快反要求,主動帶領隊員加強主要路段和多發(fā)案路段巡邏,切實提高巡控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2022年5月某日凌晨,張輝接到報警稱,在轄區(qū)春都路發(fā)現(xiàn)一名行蹤可疑的男子,正在拉停放路邊的小車車門,張輝帶領巡邏警力果斷出擊,在恒泰春天小區(qū)附近將犯罪嫌疑人王某抓獲。經審查,一舉破獲盜竊案3起,涉案價值1萬余元。近年來,他堅持奮戰(zhàn)在巡邏防控第一線,打擊現(xiàn)行的最前沿,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20多名,追回被盜電動車5臺,收到群眾送來的錦旗3面。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張輝只是這群“老黃?!敝械囊粋€縮影,巡特警一線還有張旭、田紅旗等無數(shù)這樣的“老黃?!?,他們都時刻牢記信仰,不忘初心,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一名老黨員老民警的責任擔當。
這群老黨員,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經年累月的默默堅守。
這群老民警,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有的只是平凡歲月的點點滴滴。
這群“老黃牛”,沒有宏大的理想,有的只是守護萬家燈火的那份不變初心。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三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時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舉國歡慶,世界矚目。為了獲取更多數(shù)據(jù),登山隊員們在峰頂連續(xù)工作兩個半小時,創(chuàng)下了中國人在珠峰頂停留時間最長紀錄。
在珠峰大本營,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手持對講機與峰頂隊員保持通話。由于太過緊張和專注,兩個多小時里,他一直雙膝跪地,渾然忘我。直到測量順利完成,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腿早已麻木了。
任秀波與珠峰結緣于2005年。
那一年,我國開展大規(guī)模珠峰高程測量,25歲的任秀波入選登山隊。測量期間,他曾在海拔6500米以上區(qū)域作業(yè)時長達43天,并在海拔7028米的營地莊重寫下入黨申請書,時刻準備好為黨和國家的測繪事業(yè)獻身;在海拔7500米時突遇特大暴風雪,為方便操作儀器以獲取準確數(shù)據(jù),他曾冒著雙手被截肢的危險摘下羽絨手套進行20多分鐘的測繪作業(yè),成功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高度,獲取了三維坐標,創(chuàng)下當時我國重力測量的最高紀錄。
他長年奔波于野外測繪一線,先后參與中國公路網(wǎng)、國家重力網(wǎng)、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30多項國家重大工程。
對于從事的測繪事業(yè),他的表白簡短而有力:“既然選擇了,就無怨無悔地走下去?!?BR> 同樣無怨無悔的,還有中國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首席科學家殷躍平。無論是汶川、蘆山等地震災區(qū)救援現(xiàn)場,還是三峽、金沙江等災害處置現(xiàn)場,都留下了殷躍平忙碌的身影。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他一干就是40年。
作為防災減災領域的著名專家,他帶領團隊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獨具中國特色的地質工程防治減災理論與系列技術,同時榮獲我國地質科技界最高獎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我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獎”和我國環(huán)境保護領域最高獎項“中華環(huán)境獎”;他所在的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機構,4次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等組織聯(lián)合授予“世界滑坡減災杰出中心”榮譽,而他也被中國地質調查局授予“李四光學者”光榮稱號,并當選為國際滑坡協(xié)會主席。
如今的殷躍平又踏上了新征程——為國家重大工程規(guī)劃建設筑牢“安全島”。
地質科學領域向來人才輩出。記不清有多少個深夜,在山東地質科學研究院的紅色小樓里,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大鵬辦公室的燈總是明晃晃地亮著。這是他在膠東半島深部發(fā)現(xiàn)25米厚金礦體期間,廢寢忘食工作的畫面。
2012年12月,獲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學位的李大鵬邁進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的大門。考慮再三,他放棄了令許多人向往的留京機會,帶著妻兒來到泉城,只因情系桑梓、魂系山野。
雖是85后,但李大鵬早已生出白發(fā)。面對長年野外奔波、披星戴月的工作,他樂此不疲:“你不知道,地科院凌晨三點的星空最美!”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沿途觀景,走著走著就與美麗的、淡雅的走散了,迎來的是另一副面孔。
原來綠蔭蔭的一片,放眼望去,心胸頓時寬廣,感受草的氣息,體會花的韻味,享受樹的奉獻,令人心曠神怡,愜意極了。倒是現(xiàn)在,大自然還是那樣,依舊的綠,遠望沒什么差別,但近品味就出問題了。草還是那樣中無雜色嗎?不。那就是花的五顏六色?不不,要是那樣豈不是更好嗎?而迎來的卻是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啊、易拉罐啊,甚至還有“點綴”的燒烤棍,“壯觀”極了。
我被這眼前的這一切所震撼了,怎么可能?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大山是純天然的,人們都會自覺保護的,哪可能成垃圾海?萬萬沒想到,竟然打臉了,人們當時只顧圖一時快樂,高興完就走了,絲毫沒有考慮大自然的心情,她是傷心的、痛苦的,也是無奈的。本來被花花草草點綴著,結果卻被一堆垃圾所環(huán)繞,心酸啊!大自然丟失了以前美麗芳香,以前的生機勃勃,全都是因為那些稱與自然為友的朋友們,是人類親手害了自己的朋友,多么可恥!
其實吧,話說過來,人們保護自然的心早有了,到處打著“保護自然,人人有責”或比這還有韻味的話來強調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但都是心動,從來沒有行動過,貌似那些話早已經成為了耳旁風,可能人們從沒有想過實際吧!但那卻是很簡單的問題,自己在做完事后,每個人都看看自己有沒有丟下什么,或張開那張嘴,去提醒別人,就像“愛的傳承”一樣,人人接一棒,大家都保護環(huán)境,當破壞者來臨時,也不忍心去打破這份平靜而祥和的氣氛了,傳開了也就當成習慣了,就由心動轉為行動了。
所以,我們這次就行動了起來,不管別人怎么做,反正我們是以身作則,希望別人能看見,模仿起來,把一切由我們制造下的人為東西都帶走,保留大自然的純凈。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那一年,董鴻儒19歲。他惜別新婚妻子,背起行囊,步行到縣城40公里外的蘇木山當起護林員。這一去就是一輩子守護。
如今已83歲的董鴻儒,1958年參加工作,歷任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蘇木山林場護林員、工程師、林場場長并兼任縣林業(yè)局副局長、縣政協(xié)副主席。
無論當林業(yè)局長還是縣政協(xié)副主席,他都有一個要求:不去機關上班,留在林場。他帶著林場職工,用42年,把荒山禿嶺變成18.6萬畝森林。
對姜文凱來說,小島就是一輩子。千里巖是黃海中部一座孤島,作為我國北方環(huán)境十分艱苦的海洋監(jiān)測站,地處海路要道,觀測數(shù)據(jù)對發(fā)布風暴潮預警報、確保航行安全十分重要。
從東邊到西邊240步,從南邊到北邊820步,從碼頭到70多米高的觀測站370級臺階,在這個0.135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姜文凱守了25年,加上守護其他小島13年,他把青春獻給了海洋監(jiān)測。
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qū)高川鄉(xiāng)自然資源所原負責人馬銀國來說,高山峽谷就是一輩子。高川鄉(xiāng)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路陡、溝壑縱橫、險象環(huán)生,有汶川大地震形成的亞洲最大滑坡體“大光包”,滑坡、崩塌、泥石流多發(fā)。
馬銀國自編《守護生命安全》等宣傳稿350余篇,把防災減災知識送到區(qū)內家家戶戶。173平方公里土地上,41年,他累計走了12萬余公里。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對耕地保護,他無限熱愛;對違法占地,他疾惡如仇;他25年如一日,始終奮戰(zhàn)在耕地保護第一線。
他就是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張輝。9月7日,中宣部和自然資源部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張輝名列其中。
1997年3月,19歲的張輝考入原郾城縣土地管理局,擔任監(jiān)察大隊土地監(jiān)察員。上班第一天,隊長對他說:“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飯碗,就是要守護好老百姓的口糧田?!?BR> 他白天和隊員騎著自行車下鄉(xiāng)巡查,走村串戶宣講政策,晚上突擊檢查土地違法重點區(qū)域。因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參加工作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為縣局監(jiān)察大隊副大隊長。
1999年前后,原郾城縣萬金鄉(xiāng)破壞耕地非法挖砂現(xiàn)象嚴重。張輝巡查發(fā)現(xiàn)后,堅持每天到場,緊盯死守,制止違法行為。違法當事人改變策略,夜晚偷采偷挖,與執(zhí)法人員打“游擊戰(zhàn)”。張輝和隊員們也以變應變,吃住在村里,經常半夜開展“夜間伏擊戰(zhàn)”。經過3個多月的斗智斗勇,終于遏制了轄區(qū)非法采砂破壞耕地行為。他也因此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
2016年,張輝調入原漯河市召陵區(qū)國土分局任副局長,主動要求分管土地執(zhí)法工作。他重新組建了50多人的土地執(zhí)法隊伍,組織7次違法占地專項整治行動。一年多的時間,召陵區(qū)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50多處,復墾土地2900多畝,扭轉了全區(qū)土地管理秩序混亂的局面。
在這期間,張輝經歷了最為驚險的一次執(zhí)法。2018年7月,有一家廢紙加工廠占用基本農田,需要拆除。但違法當事人情緒異常激動,抱著一個煤氣罐,舉著打火機,大聲叫嚷:“誰敢拆我的房,我炸誰。”面對這種危險局面,張輝只身沖到當事人院內,大聲說:“你這樣既毀了自己和家人,也解決不了問題?!?BR> 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張輝耐心地與違法當事人談家庭和未來,談耕地保護和合法經營,并表示拆后會幫助找合法的地方辦廠。最終,當事人冷靜了下來,配合拆除了違法建筑。當?shù)卣舶凑照?,給這個違法當事人規(guī)劃了新的用地。
張輝說,執(zhí)法者與違法者之間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在保持高壓震懾力度的同時,也要傾聽群眾的合理訴求,幫助他們謀求出路、解決難題、增添“溫度”。
2021年3月,張輝調任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
如何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張輝認為,社會公眾認識水平的提高是改善執(zhí)法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好的輿論氛圍是實現(xiàn)耕地違法“未病先治”的一劑良方。因此,他積極配合當?shù)刂髁髅襟w進行耕地保護新聞宣傳工作,組織開展了“耕地保護集中宣傳月”“耕地保護冬季宣傳”等活動,在全市形成了保護耕地、依法依規(guī)用地的濃厚氛圍。
工作中,張輝善于創(chuàng)新。對新增違法問題,他堅持既處理事又處理人的原則,先后對16名責任人上報移交有關部門進行了黨紀政務處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督查發(fā)現(xiàn)問題和歷年衛(wèi)片整改率均居全省前列,成為連續(xù)20個月新增違法用地問題“清零”的唯一省轄市。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他們是不可侵犯的崗哨,守護著一條條紅線。
杭州市國土整治中心主任沈樂毅,從2015年起牽頭組織杭州市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通過多規(guī)融合、優(yōu)化生態(tài)、集約用地、都市農業(yè)、農耕傳承創(chuàng)新模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54萬畝,被原國土資源部和農業(yè)部評價為“杭州樣板”。
對耕地保護無限熱愛、對違法占地疾惡如仇,張輝作為河南省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先后組織召開會議28次,出臺文件16份,下發(fā)通知72次,暗訪督導各縣區(qū)28次,核查整改違法用地1100多宗、8300多畝。
鈕棟梁是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qū)管理事務中心主任。多年來,他通過組織“夜鷹”“春隼”等行動,破獲多起非法狩獵案,9名涉案人員被判刑。隨著崇明生態(tài)修復項目成功實施,鳥類種群數(shù)量顯著增加,越冬小天鵝從2016年冬天的60只增長到2021年初的600余只。
守護豈止在深山?!白蠲雷匀皇刈o者”還有一個集體,是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6位工作人員都是黨員,均有碩士以上學歷。他們主動作為、開拓創(chuàng)新,成為服務民生、方便市民的“店小二”。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他就是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張輝。9月7日,中宣部和自然資源部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張輝名列其中。
1997年3月,19歲的張輝考入原郾城縣土地管理局,擔任監(jiān)察大隊土地監(jiān)察員。上班第一天,隊長對他說:“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飯碗,就是要守護好老百姓的口糧田?!?BR> 他白天和隊員騎著自行車下鄉(xiāng)巡查,走村串戶宣講政策,晚上突擊檢查土地違法重點區(qū)域。因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參加工作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為縣局監(jiān)察大隊副大隊長。
1999年前后,原郾城縣萬金鄉(xiāng)破壞耕地非法挖砂現(xiàn)象嚴重。張輝巡查發(fā)現(xiàn)后,堅持每天到場,緊盯死守,制止違法行為。違法當事人改變策略,夜晚偷采偷挖,與執(zhí)法人員打“游擊戰(zhàn)”。張輝和隊員們也以變應變,吃住在村里,經常半夜開展“夜間伏擊戰(zhàn)”。經過3個多月的斗智斗勇,終于遏制了轄區(qū)非法采砂破壞耕地行為。他也因此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
2016年,張輝調入原漯河市召陵區(qū)國土分局任副局長,主動要求分管土地執(zhí)法工作。他重新組建了50多人的土地執(zhí)法隊伍,組織7次違法占地專項整治行動。一年多的時間,召陵區(qū)拆除各類違法建筑150多處,復墾土地2900多畝,扭轉了全區(qū)土地管理秩序混亂的局面。
在這期間,張輝經歷了最為驚險的一次執(zhí)法。2018年7月,有一家廢紙加工廠占用基本農田,需要拆除。但違法當事人情緒異常激動,抱著一個煤氣罐,舉著打火機,大聲叫嚷:“誰敢拆我的房,我炸誰?!泵鎸@種危險局面,張輝只身沖到當事人院內,大聲說:“你這樣既毀了自己和家人,也解決不了問題?!?BR> 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張輝耐心地與違法當事人談家庭和未來,談耕地保護和合法經營,并表示拆后會幫助找合法的地方辦廠。最終,當事人冷靜了下來,配合拆除了違法建筑。當?shù)卣舶凑照?,給這個違法當事人規(guī)劃了新的用地。
張輝說,執(zhí)法者與違法者之間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在保持高壓震懾力度的同時,也要傾聽群眾的合理訴求,幫助他們謀求出路、解決難題、增添“溫度”。
2021年3月,張輝調任漯河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辦公室主任。
如何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張輝認為,社會公眾認識水平的提高是改善執(zhí)法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好的輿論氛圍是實現(xiàn)耕地違法“未病先治”的一劑良方。因此,他積極配合當?shù)刂髁髅襟w進行耕地保護新聞宣傳工作,組織開展了“耕地保護集中宣傳月”“耕地保護冬季宣傳”等活動,在全市形成了保護耕地、依法依規(guī)用地的濃厚氛圍。
工作中,張輝善于創(chuàng)新。對新增違法問題,他堅持既處理事又處理人的原則,先后對16名責任人上報移交有關部門進行了黨紀政務處分。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漯河市督查發(fā)現(xiàn)問題和歷年衛(wèi)片整改率均居全省前列,成為連續(xù)20個月新增違法用地問題“清零”的唯一省轄市。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作為中國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首席科學家,殷躍平守護的是三峽庫區(qū)到青藏高原的地災防治。
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保障庫區(qū)120萬移民地質安全是重中之重。殷躍平持續(xù)跟蹤研究庫區(qū)地質安全問題,成為三峽庫區(qū)地質安全的著名專家。他把三峽庫區(qū)防災理論,成功運用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特大滑坡工程治理。
傳統(tǒng)看法認為每個滑坡都不一樣,預警監(jiān)測是世界難題。殷躍平提出滑坡有“共性”,均屬斜坡運動,可以進行普適性監(jiān)測,通過成災機理研究,找到滑坡共性,建立預警模型,地災監(jiān)測預警走上科技支撐之路。
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李大鵬,是“與金子打交道的人”。金礦資源是最重要的戰(zhàn)略性礦產資源之一。山東探明黃金儲量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但勘探開采深度較淺,超深部勘查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
李大鵬所在團隊通過創(chuàng)新成礦理論,實現(xiàn)魯西歸來莊礦田深部金礦資源量增加20余噸的新突破;在萊州焦家金礦帶成功實施“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鉆”,在近3266米處發(fā)現(xiàn)厚達25米的目前我國最深金礦體,攻克金礦深部資源勘查難關。
任秀波,作為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兩次參加珠峰復測。2005年珠峰復測,他在海拔6500米以上區(qū)域作業(yè)達43天,在海拔7028米的營地寫下入黨申請書,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風雪,冒著雙手被截肢危險摘下羽絨手套進行20多分鐘測繪作業(yè),成功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獲取三維坐標并攀登到海拔8000米。
2020年珠峰復測,任秀波有近兩個月時間幾乎一直堅守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多次前往海拔5400米的二本營和5800米至6300米的登山路線,給年輕隊員培訓登山和設備使用技能。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近日,中央宣傳部、自然資源部向全社會公開發(fā)布2021“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董鴻儒等9人和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被授予“最美自然守護者”稱號。
位于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蘇木山森林公園花香鳥鳴,風景如畫。很難想象,眼前這片華北地區(qū)最大的人工林場,幾十年前曾是寸草不生的荒山。滄桑巨變的背后,有這樣一位“塞上愚公”—蘇木山林場原場長董鴻儒。
從昔日的荒山到蔥蘢的林場,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蘇木山第一代務林人無私奉獻,接續(xù)奮斗,建起了一片18.6萬畝的北方生態(tài)安全屏障。如今,新一代務林人接過接力棒,努力讓青山變金山。
從北京參加全國最美自然守護者發(fā)布會回來,83歲的董鴻儒心里依舊惦記著蘇木山;已經入秋,天干物燥,他時常叮囑蘇木山林場現(xiàn)任黨支部書記,也是老人的兒子董存戰(zhàn),要他帶領林場職工注意防火,時刻巡山。
此時,36歲的護林員袁東東就在蘇木山上巡山。防火關鍵期,他每天都要上山巡護。袁東東從小在林場長大,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老一輩艱苦奮斗,再造和扮綠蘇木山的過程,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2016年,他從城市選擇回到這片山林。袁東東感慨地說:“以董鴻儒為代表的老一輩造林人,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為我們留下了一座綠色寶庫,作為新一代的護林人,我將會堅持以林為家,精心呵護好蘇木山的一草一木,以實際行動守護好身后的這片綠水青山!
對于這次獲得的國家榮譽,董鴻儒十分珍惜。在老人看來,這份榮譽應該屬于他心中的蘇木山。他說:“能去北京參加全國最美自然守護者發(fā)布會,我從內心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今后我要繼續(xù)在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的新征程中,當好最美自然守護者,為林業(yè)生態(tài)、文明建設再做新貢獻。”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張輝同志現(xiàn)任閔行區(qū)華漕鎮(zhèn)城管執(zhí)法中隊副中隊長、支部委員。他愛崗敬業(yè)、勤奮進取,圍繞“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凈、更文明”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目標,結合“進博會”城管執(zhí)法保障、“美麗街區(qū)”創(chuàng)建等重點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與目標。
不忘初心,始終堅持黨性原則。
作為中隊支部委員,張輝始終把對黨忠誠作為個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和職業(yè)品格,始終站在黨的立場說話做事,始終與黨同心同德,_、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帶頭真學、真信、真懂、真用。
張輝同志注重隊伍建設,錘煉年輕隊員。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抓好培育、選拔、任用關鍵環(huán)節(jié),細化完善領導干部日??疾炜己朔绞?,全方位掌握隊員思想工作等情況。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隊員。
聚焦重點,努力提升精細化水平。
2017年起,張輝同志擔任華漕中隊副中隊長職務,分管勤務工作,他全程參與了華漕鎮(zhèn)“路長制”的制定和實施并結合“美麗街區(qū)”、“美麗商鋪”等創(chuàng)建工作,全面落實執(zhí)法責任制,確保城管執(zhí)法力量切實下沉到各條路段。以過程管控、監(jiān)督考核、獎優(yōu)罰劣為抓手,運用考核、獎勵、責任追究的手段,確?!奥烽L制”各項工作制度化、常態(tài)化。在路長制的組織架構下,華漕鎮(zhèn)“美麗街區(qū)”三年創(chuàng)建計劃壓縮至2年完成。
為做好進博會城管執(zhí)法保障工作,張輝同志堅持車巡+步巡、白天+黑夜,強化街面環(huán)境秩序管控、開展空氣質量執(zhí)法保障、拆除違法違規(guī)戶外廣告設施、加強應急處置、注重執(zhí)法規(guī)范。聯(lián)合多部門開展了幸樂路占道洗車專項整治,拆除侵占公共走道違法建筑,積極參與紫提路整體改造,完成了“進博會”市容環(huán)境問題點位的整治及任務清單的銷項工作,開展街面環(huán)境秩序整治。
針對華漕存在一些疑難問題,集中力量,張輝同志組織開展了信鴿鴿棚專項排查行動、揚塵治理行動、違法建筑防控、環(huán)保督察點位龍上市場整治行動,同時有效落實長效管理機制,積極落實長效管理措施,在此基礎上主動開展“回頭看”,將常態(tài)化監(jiān)管落到實處。
張輝同志重點聚焦“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四個環(huán)節(jié),加強法律宣傳、注重指導服務、全面從嚴執(zhí)法,深入細致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zhí)法行動,為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循環(huán)利用提供有力執(zhí)法保障。通過他和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華漕中隊在去年區(qū)局垃圾分類工作相關考核中名列前茅。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九
1993年底,馬銀國從高川鄉(xiāng)政府廣播員的崗位調到當時的高川鄉(xiāng)國土所?!霸谡髑蠹胰艘庖姇r,沒有一個人支持我?!瘪R銀國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當國土員任務重,待遇差,費力不討好,還要得罪人?!币贿吺羌胰说姆磳?,一邊是組織的重托,最終,馬銀國選擇了基層國土所的工作,挑起了守護綠水青山、保護自然資源的擔子,立志一定要做一名忠誠、干凈、擔當?shù)膰寥恕?BR> 馬銀國所在的高川鄉(xiāng)是安州區(qū)最遠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最高海拔3000多米,平均海拔1500米,173平方公里的轄區(qū)內山高路陡、溝壑縱橫。20幾年前,山里條件遠比想象得艱苦,沒電,照明要點煤油燈;路不好,進山出山全靠兩條腿;資源短缺,生活用品全靠自己背……為排查、巡查、復查地質災害隱患點,馬銀國在山里經常遇到危險,但他依然默默堅持下來。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在余震不斷、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馬銀國冒著生命危險在廢墟中用手刨、用肩頂、用背扛,挖開一堆堆碎磚瓦礫,先后救出22名被困群眾,并毫不猶豫地捐出了妻子經營的小賣部的4噸大米,幫助鄉(xiāng)親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刻?!般氪ǖ卣鸷?,高川鄉(xiāng)地質災害大幅增加,直接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患點猛增至156個?!瘪R銀國說,將這156個點全部走完需要4天時間。爬坡上坎、趟水過河,他不敢有絲毫放松,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反復進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常常一個月內就會磨破多雙膠鞋,摩托車輪胎一年也要補換20余次。
讓馬銀國終身難忘的是,2009年7月17日晚上,暴雨滂沱,山洪驟發(fā),他連夜趕往最危險的茶園溝泥石流隱患點組織村民撤離?!摆s快撤離,不要貪戀財物,快走!”暴雨中,馬銀國使勁敲鑼、吹口哨、喊話,挨家挨戶敲門敲窗,催促他們趕緊撤離,遇到行動慢的老人,他會直接背上撤離。剛撤離完不久,山洪泥石流呼嘯而下,村民房屋瞬間被埋。第二天,當馬銀國來到臨時安置點看望鄉(xiāng)親們時,十幾個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握著他的手連聲道謝?!斑@一刻,我體會到了感動,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瘪R銀國說。
多年來,從茶園溝泥石流到水磨溝泥石流,再到大溝泥石流,馬銀國一次次奮戰(zhàn)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為群眾筑起一道道安全堡壘,最大限度地保護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從發(fā)動鄉(xiāng)親們一起“群測群防、全面參與”,到跟同事們一起堅守地質災害頻發(fā)地段,再到汛期時的晝夜值守,頂風冒雨疏散人員、安置轉移群眾,高川鄉(xiāng)山川溝壑中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馬銀國的腳印。馬銀國說:“我是共產黨員,群眾有災難我就要站在群眾中間!我是自然資源人,我的工作崗位就在搶險救災第一線!”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十
軍人,無論在戰(zhàn)火紛飛、血雨腥風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崇高的稱號。我們都記得那篇影響了幾代人的中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當代詩人魏巍用蒼勁而細膩的筆觸,講述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雄事跡,生動展現(xiàn)了軍人的英雄氣魄,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直至今天,依然鮮亮奪目。
軍人,在任何時代都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可敬、最可贊的人。在災難面前,沖鋒在前的永遠是當兵的人;在危難關頭,敢于犧牲的永遠是當兵的人;在大漠邊疆,保家衛(wèi)國的永遠是當兵的.人。軍人,如同盾牌,默默地守護著祖國和人民的平安和幸福。他們永遠不會對祖國和人民說“不”,這是他們的責任,更是他們的信仰。一日為兵,終身為兵,即便有一天他們脫掉了那身最心愛的軍裝,也脫不掉身為軍人的真我本色,這就是當兵人可愛可敬可贊的一面。
對于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忠誠衛(wèi)士,祖國和人民到任何時候都不該忘記。發(fā)布“退役軍人”先進事跡,就是要通過講好退役軍人故事,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在全社會營造禮敬軍人、崇尚英雄的輿論氛圍,同時激勵廣大退役軍人自覺珍惜榮譽、永葆本色。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一
“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學習宣傳活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大力弘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宣傳我國百萬生態(tài)護林員在生態(tài)保護、脫貧增收,特別是在全面完成“生態(tài)補償脫貧一批”目標任務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新時代生態(tài)護林員的良好精神風貌,大力唱響奮進新時代的昂揚主旋律。
通知明確,學習宣傳活動由推薦遴選、集中發(fā)布、深入宣傳、學習活動等環(huán)節(jié)組成,逐步深化,力求實效。中西部22個省(區(qū)、市)黨委宣傳、林草、財政、扶貧等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做到優(yōu)中選優(yōu),確保把真正優(yōu)秀的生態(tài)護林員推薦上來;堅持勤儉節(jié)約,不給基層增加負擔;堅持公平公正,嚴格按標準推薦,不降格以求。中央宣傳部、國家林草局、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按照相關標準和程序,遴選確定20個2020年度“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先進典型,通過舉行發(fā)布儀式等學習宣傳活動,全方位、立體化宣傳選樹出的“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先進典型,迅速掀起學習宣傳熱潮。
通知要求,學習宣傳活動是一項注重基層一線、助力生態(tài)脫貧攻堅和生態(tài)保護發(fā)展、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工作。通過學習宣傳活動,選樹宣傳一批生態(tài)護林員先進典型,對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努力奮斗,獻身家鄉(xiāng)生態(tài)保護事業(yè),以實際行動做脫貧攻堅的先行者和帶頭人給予褒揚鼓勵,為廣大生態(tài)護林員樹立起身邊榜樣,營造愛崗敬業(yè)、爭做生態(tài)脫貧典型的濃厚氛圍,推動形成爭做“最美生態(tài)護林員”新風。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二
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寄寓著人們的美好期待?!叭孀优!薄巴鼗呐!薄袄宵S?!?,是家喻戶曉的美好形象,是底蘊深厚的文化意象,體現(xiàn)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面貌?!皦K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等揚鞭自奮蹄?!标翱思疫@首著名的詩更是形象而又深刻地道出了“老黃牛”的精神內涵: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
在洛陽市公安局老城分局巡邏防控一線,就有這樣一群勤懇踏實、樂于奉獻的“老黃牛”,他們平均年齡55歲,都是老黨員、老民警,時時刻刻發(fā)揚“老黃?!钡木?他們充分發(fā)揮自身所長,用豐富的工作經驗,身先士卒,沖鋒在前,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這群“老黃?!敝芯陀羞@么一名默默無聞的代表——張輝。
張輝,男,1964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1986年參加公安工作至今,他一直在基層摸爬滾打,無怨無悔。但不論做哪一項工作,他都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說“我是一名黨員,只要在崗一天,我都會履職24小時,在崗位上認真負責到底?!?BR> 巡特警大隊防控中隊的職責主要是接警處警和巡邏防范,與群眾密切相關,張輝深知110在群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常講:處警不能怕麻煩,我們的工作要想得到群眾的理解支持,就要把群眾真正放在心中,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張輝所在的網(wǎng)格位于道北,外來人員多,治安形勢特別復雜,每日的警情少則十來起,多則二三十起,忙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2022年2月某天中午,張輝與隊友剛處置完一起警情,正在分局食堂吃午飯。剛扒了兩口,就接到群眾求助報警,稱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在春都路附近迷了路。他立即放下碗筷,與隊友直奔現(xiàn)場,待把迷路老人送回家中,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午餐早已涼了。用自身言行在潛移默化中讓大家明白110的初心——“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寧誤飯點,也不能耽誤每一起群眾求助”。
2022年4月某天一大早,車水馬龍的瀍澗大道上出現(xiàn)了一輛輪椅車,車上載著一名老年人,由于輪椅車突然沒電,老人被困在了路中間,險象環(huán)生。接警后,張輝立即帶隊趕往現(xiàn)場,指揮隊員疏導交通,他自己不顧危險,從川流不息的車流中小心翼翼的將老人扶上警車。經了解,老人一直在城區(qū)獨居,因為生活拮據(jù),老人打算到道北買些便宜的生活物質,沒想到車出問題被困在道路中間。為安全起見,張輝當即驅車將老人送回了住處,臨走時,又自掏腰包為老人購買了急需的生活物品,并留下自己的電話,叮囑老人有困難,找警察。社區(qū)的群眾看到后直夸:還是110最貼心。
把前置工作盡可能做到位,爭取速度再快一點,服務更優(yōu)一點,這是張輝給自己定的工作目標。工作中,他不顧自身病痛,一絲不茍做好巡邏防范工作,嚴格落實1、3、5快反要求,主動帶領隊員加強主要路段和多發(fā)案路段巡邏,切實提高巡控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2022年5月某日凌晨,張輝接到報警稱,在轄區(qū)春都路發(fā)現(xiàn)一名行蹤可疑的男子,正在拉停放路邊的小車車門,張輝帶領巡邏警力果斷出擊,在恒泰春天小區(qū)附近將犯罪嫌疑人王某抓獲。經審查,一舉破獲盜竊案3起,涉案價值1萬余元。近年來,他堅持奮戰(zhàn)在巡邏防控第一線,打擊現(xiàn)行的最前沿,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20多名,追回被盜電動車5臺,收到群眾送來的錦旗3面。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張輝只是這群“老黃?!敝械囊粋€縮影,巡特警一線還有張旭、田紅旗等無數(shù)這樣的“老黃?!?,他們都時刻牢記信仰,不忘初心,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一名老黨員老民警的責任擔當。
這群老黨員,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經年累月的默默堅守。
這群老民警,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有的只是平凡歲月的點點滴滴。
這群“老黃牛”,沒有宏大的理想,有的只是守護萬家燈火的那份不變初心。
最美自然守護者事跡心得體會篇十三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時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舉國歡慶,世界矚目。為了獲取更多數(shù)據(jù),登山隊員們在峰頂連續(xù)工作兩個半小時,創(chuàng)下了中國人在珠峰頂停留時間最長紀錄。
在珠峰大本營,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手持對講機與峰頂隊員保持通話。由于太過緊張和專注,兩個多小時里,他一直雙膝跪地,渾然忘我。直到測量順利完成,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腿早已麻木了。
任秀波與珠峰結緣于2005年。
那一年,我國開展大規(guī)模珠峰高程測量,25歲的任秀波入選登山隊。測量期間,他曾在海拔6500米以上區(qū)域作業(yè)時長達43天,并在海拔7028米的營地莊重寫下入黨申請書,時刻準備好為黨和國家的測繪事業(yè)獻身;在海拔7500米時突遇特大暴風雪,為方便操作儀器以獲取準確數(shù)據(jù),他曾冒著雙手被截肢的危險摘下羽絨手套進行20多分鐘的測繪作業(yè),成功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高度,獲取了三維坐標,創(chuàng)下當時我國重力測量的最高紀錄。
他長年奔波于野外測繪一線,先后參與中國公路網(wǎng)、國家重力網(wǎng)、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30多項國家重大工程。
對于從事的測繪事業(yè),他的表白簡短而有力:“既然選擇了,就無怨無悔地走下去?!?BR> 同樣無怨無悔的,還有中國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首席科學家殷躍平。無論是汶川、蘆山等地震災區(qū)救援現(xiàn)場,還是三峽、金沙江等災害處置現(xiàn)場,都留下了殷躍平忙碌的身影。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他一干就是40年。
作為防災減災領域的著名專家,他帶領團隊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獨具中國特色的地質工程防治減災理論與系列技術,同時榮獲我國地質科技界最高獎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我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獎”和我國環(huán)境保護領域最高獎項“中華環(huán)境獎”;他所在的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機構,4次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等組織聯(lián)合授予“世界滑坡減災杰出中心”榮譽,而他也被中國地質調查局授予“李四光學者”光榮稱號,并當選為國際滑坡協(xié)會主席。
如今的殷躍平又踏上了新征程——為國家重大工程規(guī)劃建設筑牢“安全島”。
地質科學領域向來人才輩出。記不清有多少個深夜,在山東地質科學研究院的紅色小樓里,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大鵬辦公室的燈總是明晃晃地亮著。這是他在膠東半島深部發(fā)現(xiàn)25米厚金礦體期間,廢寢忘食工作的畫面。
2012年12月,獲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學位的李大鵬邁進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的大門。考慮再三,他放棄了令許多人向往的留京機會,帶著妻兒來到泉城,只因情系桑梓、魂系山野。
雖是85后,但李大鵬早已生出白發(fā)。面對長年野外奔波、披星戴月的工作,他樂此不疲:“你不知道,地科院凌晨三點的星空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