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教案(模板16篇)

字號:

    教案是對教學思路、目標、教學過程和評價等方面進行詳細規(guī)劃和安排的記錄。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教學的連貫性,使學生在不同環(huán)節(jié)中能夠逐步拓展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長方體教案篇一
    1、感知立體圖形的特點,能找到共同屬性。
    2、學習運用非平面的內(nèi)的計數(shù)方法。
    3、感受到體積的存在,萌發(fā)探索的興趣。
    自帶一個小紙盒、記號筆每人兩只、油泥每桌一份,米、兩個杯子
    1、介紹自己的紙盒,引出課題
    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紙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聽的話說說你的紙盒是什么樣的?
    2、認識長方體的面
    (1)用一支筆數(shù)一數(shù)它的臉(面),用數(shù)字寫在中間,要有順序的數(shù)。
    (2)匯報自己數(shù)的情況,讓幼兒介紹數(shù)的方法(怎樣數(shù)不會漏掉?)
    (3)每個盒子都有6個面,6個面它們都一樣嗎?
    (4)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并小結(jié)。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1)除了這些面以外還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3)幼兒匯報,以及說說數(shù)的方法,教師記錄頂點8個。
    3、認識長方體的棱
    (1)除了這些面和頂點以外還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2)用記號筆畫棱,一邊畫一邊數(shù)棱有幾條(幼兒不知道是棱時不要直接說棱)?
    (3)幼兒匯報,以及說說數(shù)的方法,教師記錄。
    (4)教師小結(jié)這種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的叫立體的。
    4、了解長方體的體積
    (1)摘掉帽子,打開盒子,里面是什么?
    (2)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不明顯的盒子問,如果里面裝滿東西,哪個盒子裝的多?
    (3)我們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教師用米進行演示)
    5、延伸
    我們用牙簽把盒子打開,看看有什么變化?(面、頂點、棱還在嗎?)
    長方體教案篇二
    認識長方體,知道它由6個面組成(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
    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發(fā)現(xiàn)正方體與長方體的不同,并能區(qū)分。
    喜歡動手制作幾何體并保持桌面清潔。
    教具:一張放大的操作卡片。
    學具:人手一張操作卡片,剪刀,膠水。
    集體活動。
    操作材料。
    介紹制作方法。先把圖形沿黑線剪下,把虛線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膠粘住。
    介紹形體名稱,區(qū)分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
    做出來的像什么?(積木),手指長方體的一面:這叫什么?(面),數(shù)一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6個面一樣嗎?(不一樣),你知道這叫什么嗎?(長方體),6 個一樣大小的正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么?(正方體),2個正方體和4個長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么?(長方體)活動尋找教師中類似長方體的物品。請你們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呀。
    教后感:孩子對長方體都認識,把他們堆在一起,叫他們數(shù)孩子就數(shù)不清。我想:還是要擺出實物圖,讓孩子理解,這樣效果會好一些。
    長方體教案篇三
    1.感知立體圖形的特點,能找到共同屬性。
    2.學習運用非平面的內(nèi)的計數(shù)方法。
    3.感受到體積的存在,萌發(fā)探索的興趣。
    準備:自帶一個小紙盒、記號筆每人兩只、油泥每桌一份,米、兩個杯子
    過程:1.介紹自己的紙盒,引出課題
    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紙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聽的話說說你的紙盒是什么樣的?
    (1) 用一支筆數(shù)一數(shù)它的臉(面),用數(shù)字寫在中間,要有順序的數(shù)。
    (2) 匯報自己數(shù)的情況,讓幼兒介紹數(shù)的方法(怎樣數(shù)不會漏掉?)
    (3) 每個盒子都有6個面,6個面它們都一樣嗎?
    (4) 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并。
    " target="_blank" 推薦: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小紅帽送點心》
    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教案:高個子和矮個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手影戲的秘密》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1) 除了這些面以外還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3) 幼兒匯報,以及說說數(shù)的方法,教師記錄頂點8個。
    (1) 除了這些面和頂點以外還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2) 用記號筆畫棱,一邊畫一邊數(shù)棱有幾條(幼兒不知道是棱時不要直接說棱)?
    (3) 幼兒匯報,以及說說數(shù)的'方法,教師記錄。
    (4) 教師這種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的叫立體的。
    (1) 摘掉帽子,打開盒子,里面是什么?
    (2) 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不明顯的盒子問,如果里面裝滿東西,哪個盒子裝的多?
    (3) 我們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教師用米進行演示)
    我們用牙簽把盒子打開,看看有什么變化?(面、頂點、棱還在嗎?)
    長方體教案篇四
    1、通過整體觀察和剖析,指導長方體的外形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能夠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喜歡探索操作,發(fā)現(xiàn)生活中長方體的應用。
    1、物質(zhì)材料:正方體長方體教具,人手一個長方體紙盒,長方體剖面;
    2、知識經(jīng)驗:認識正方體的經(jīng)驗。
    指導語:哪個小朋友能說一下正方體的特征?
    小結(jié):正方體有6個一樣大的面,12條一樣長的棱,8個頂角。
    (一)認識長方體,觀察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
    小結(jié):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角。
    (二)觀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點。
    指導語:長方體和正方體除了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小結(jié):正方體的每個面是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每條棱一樣長。
    長方體,相對應的兩個面一樣大,相對應的棱一樣長。
    (三)幼兒操作,出示長方體包裝盒,引導幼兒探索觀察長方體的空間,知道長方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指導語:請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包裝盒,盒子打開后是什么樣子的,可以做什么?
    小結(jié):長方體紙盒打開后,里面因為占用一定的空間,所以我們叫它體,可以用來盛東西。
    幼兒制作長方體,在制作中感受形體的特征。
    指導語,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長方體剖面圖,請你制作一個長方體,并把長方體的對應面涂上相同的顏色或畫上相同的圖案。
    長方體教案篇五
    課題學習是《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內(nèi)容目標的第四部分“實踐與綜合運用”的內(nèi)容,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制作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形盒子》是一個關(guān)于數(shù)學應用的典型課題,是學生進入初中之后的第一個課題學習。課標指出,課題學習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也常常要用到學生曾經(jīng)學過的知識。另外一方面,它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的綜合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進一步認識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中常見方法是大有好處的。學生在中學階段會遇到很多這種探究性的問題,他們都是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guān),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能夠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覺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習慣。
    這節(jié)課需要學生綜合本學期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如圖形的展開與折疊、字母表示數(shù)以及用代數(shù)式的值去推斷代數(shù)式所反映的規(guī)律等)、技能與方法,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去獲得對相關(guān)知識與方法的進一步的理解,體會各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本課學習,需要學生體驗一種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實驗、分析、猜測、交流、推理和反思等一系列過程,認識數(shù)量的變化關(guān)系和規(guī)律,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
    本課題突出兩個方面:
    學習過程的`探究性;制作容積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盒子的過程,也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研究過程,可獲得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經(jīng)驗。
    知識運用的綜合性:本節(jié)課學習的活動重心是通過對長方體盒子的展開與折疊,讓學生經(jīng)歷試驗、想象、分析、猜測、交流、推斷和反思等過程,形成問題的代數(shù)表達,再通過驗證等活動獲得問題的解決。
    根據(jù)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數(shù)學課堂標準》的精神,學生的學習目標應將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融為一體,所以本節(jié)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1.知道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建模,會用函數(shù)式表達變量之間的相依關(guān)系;
    2.感受數(shù)量之間相依變化的狀態(tài)和趨勢,體驗分割逼近的方法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
    這節(jié)課運用一個實例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應在于學生對過程方法方面的體驗與感受。
    這樣制定教學目標遵循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首先,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增強他們對問題的感性認識。其次,經(jīng)歷折紙、列表、觀察、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再者,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包括大膽猜想、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的精神。通過解決“小明的問題”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辨證思想,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性。
    本節(jié)是學生初中階段第一次進行課題學習,他們對簡單幾何體的側(cè)面展開圖,列代數(shù)式,代數(shù)式的求值,統(tǒng)計圖的畫法等知識已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由于學生在本學期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經(jīng)歷了多次探索性學習,所以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基本適應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為學習本節(jié)課打下了一定的知識以及能力基礎(chǔ)。
    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
    1.制成無蓋長方體形盒子需要剪去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
    2.如何建立關(guān)于v的數(shù)學模型?
    3.若a=20cm,x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4.怎樣縮小x的取值范圍,去尋找v的最大值?
    教法特點:本節(jié)課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探索實踐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
    預期效果:
    1.會用正方形紙片制作容積最大的無蓋長方體形盒子;
    2.對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有所體會;
    3.對縮小區(qū)間逼近最大值的方法有所體會。
    長方體教案篇六
    《綱要》中將科學領(lǐng)域的目標之一定位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獲得有關(guān)物體形狀、數(shù)量等方面的感性經(jīng)驗,并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及數(shù)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體驗數(shù)學的重要與有趣?!蓖瑫r強調(diào):“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奔磸娬{(diào)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生活化。由此我們感到,無論是教育內(nèi)容還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并能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guān),有益于幼兒的發(fā)展,就值得我們大膽嘗試。
    1.在認識面與體的特征的基礎(chǔ)上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感知他們的特征,能區(qū)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2.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fā)展空間知覺。
    重點:感知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能正確區(qū)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難點: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形與體的不同。
    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各一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紙盒若干。
    1.老師帶來了一些小寶貝,是什么呢?
    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讓幼兒觀察比較,了解形與體的區(qū)別。
    3.幫助幼兒認識正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體有幾個面? 這6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樣嗎?教師將正方形的六個面一一撕下、比較并記錄下來。
    師:幫助幼兒分析了解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正方體與正方形的關(guān)系,知道正方體是由六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組成,有六個面。
    1.出示長方體,那這又是什么呢?
    師: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猜測,基本都會認定為長方體。
    2.幼兒自由探索、記錄長方體的六個面。
    3.幼兒講述自己記錄的長方體
    4.小結(jié):有六個面,并且全是長方形的六面體或?qū)膬蓚€面是正方形、其他四個面為長方形的六面體均為長方體。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體和長方體
    閉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見過正方體和長方體?活動室、家中、社區(qū)等。
    幼:幼兒閉上眼回憶的時候,教師給予語言提示,幫助幼兒回憶、梳理
    四.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幼:共同互相檢查過程中可能會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兒自然能將對方說服。
    五.延伸活動
    出示正方體長方體展開圖,這兩張可能是什么圖?為什么?我把它們放在區(qū)角,你們?nèi)ピ囈辉嚢伞?BR>    幼: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解答,鞏固所學。
    長方體教案篇七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jīng)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是什么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長方體教案篇八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件,若干個1立方厘米小正方塊。
    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16塊。
    一、激情導入。
    1、復習引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誰來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請同學們用合適的體積單位填空。
    2、昨天的知識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一起利用這些知識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3、相信同學們能運用手中的學具,勤于動手,善于思考,快樂合作,獲得新知識。
    二、民主導學。
    (學情欲設(shè))。
    生1、可以分割成以立方厘米的小塊,看看一共有多少塊,就有多少立方厘米。
    生2、可以量一量。
    生3、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我們可以像以前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樣想辦法找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老師認為這個提議不錯,你們認為呢?
    師:誰來猜一猜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猜想對嗎?我們來一起驗證。好,請同學們看今天的第一個學習任務。
    任務呈現(xiàn):
    用一些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長方體,并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學生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張表格。
    長
    (厘米)。
    寬
    (厘米)。
    高
    (厘米)。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觀察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寫完整。并在小組中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自主學習。
    學生活動,師巡視。
    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擺出了許多不同的長方體,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組來匯報?
    學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詳細匯報。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師:觀察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從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
    師:通過觀察比較,同學們有了很大的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它的長、寬、高的乘積。(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任務2、繼續(xù)驗證。
    課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出下面的長方體,各需要多少個?先想一想,再擺一擺。請一個同學上臺操作。
    1、長4厘米,寬1厘米,高1厘米。
    2、長4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3、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師:那究竟對不對呢?讓我們再來擺一擺。
    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指名一生上臺操作。師巡視。
    師:和我們之前的猜想一樣嗎?
    v=abh。
    課件出示:
    師: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體積就是84立方厘米。
    師: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就是什么圖形?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匯報:
    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正方體中長,寬,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長、寬、高都叫棱長,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變換后,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但計算方法的實質(zhì)是一樣的,都是長×寬×高。
    課件出示正方體,出示公式。
    師:寫的時候,3要寫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寫的小一些。
    小訓練:完成例2,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應用。
    1、口答題。
    2、判斷題。
    3、解答題。
    四、拓展延伸。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生活中運用的很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體收納凳。
    尺寸:30×30×30。
    材質(zhì):滌綸+pp不織布+纖維板。
    顏色:黑白。
    師:你能看懂這個說明書嗎?
    師:看來不能光比較體積的大小,還要聯(lián)系實際情況,看看長寬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課堂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你都有哪些收獲?
    長方體教案篇九
    1、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初步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2、能從不同角度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能力。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掌握長方體面和棱的特征。
    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下面我們這個游戲就是考考大家的見識廣不廣。請大家閉上眼睛,老師叫一、二,你們睜開眼,立馬喊出這些建筑物的名稱。(課件出示各張圖片)。
    一、激趣導入。
    剛才同學們欣賞了許多有名的建筑,老師還藏了一個。它是20xx年的焦點建筑,它通體透明,非常漂亮,你們猜一猜,它是什么?(水立方)。
    課件出示水立方圖。
    從外觀看,水立方是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請同學們拿出你身邊的長方體,像老師這樣(手平拖起長方體)。
    摸一摸這平平的部分,叫什么,你知道嗎?(板書:面)。
    孩子們,再看,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什么?(板書:棱)。
    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叫頂點(板書:頂點)。
    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我來考考大家,我說什么,你就指什么?
    2、要幫工人叔叔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學習長方體面、棱、頂點等各部分的特征。那下面我們就合作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在探究之前,注意老師的要求,請看大屏幕:
    (1)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研究。
    (2)通過量一量,比一比,剪一剪,說一說,找出長方體的特征。
    (3)在組長的組織下分工合作填好表格。
    (4)各組選派一到二名同學進行交流匯報。
    面
    2、每個面都是()形。
    3、特殊情況下有()個面是()形棱1、長方體有()條棱。
    2、可以分成()組,每組有()條棱頂點長方體有()個頂點。
    3、學生匯報交流。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大小、形狀相同。(你們同意他的研究結(jié)果嗎?板書特征)。
    有12條棱,分成3組,每組有4條,每組的棱長度相等(你們同意嗎?板書)。
    有8個頂點(是這樣嗎?板書)。
    老師有幾個問題想問你們可以嗎?你憑什么說長方體相對的面大小相同?
    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長方體的特征,我們用大屏幕演示一下。(出示長方體面、棱、頂點的課件)。
    指著黑板上的長方體: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有幾條棱?它們分別叫長方體的長、]寬、高。
    長方體的長、寬、高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會隨著其擺放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展示長方體模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三、效果測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找到了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清楚了嗎?那我考考大家。
    出示題一:連線題:長方體有幾條棱,有幾個頂點,有幾個面。
    出示題二:填圖題:根據(jù)長方體圖形分別填出它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出示題三:判斷題:
    1、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一定相等()。
    2、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條棱,總共是四六二十四條棱()。
    四、課堂小結(jié)。
    帶著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你都知道了長方體的什么知識呢?請學生拿著長方體上臺邊指著長方體,邊說自己的收獲。
    這些就是教材p27-p29頁的內(nèi)容,請大家打開數(shù)學書,迅速瀏覽。
    五、拓展提高。
    出示水立方及問題圖。
    1、要給水立方的各個頂點裝上射燈,一共需要多少個?
    2、給水立方的每條棱(底面除外)都拉上彩條,至少需要多長的彩條?
    3、如果對水立方的四周進行墻面裝飾,需要裝飾的墻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如果改變水立方長、寬、高,它會有什么變化呢?
    課件演示整個變化過程。
    長方體教案篇十
    3.正確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
    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長方體,正方體,多媒體。
    一、聯(lián)系實際,揭示課題。
    同學們,學校利用這個假期同學們休息的時間,要對我們的教室進行從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進行了資料收集,收集的資料如下:
    1.每個教室的長8米,寬5米,高3米;
    2.每個教室要對四壁和屋頂進行粉刷;
    3.每個教室門窗的面積共20平方米;
    4.每個教室要粉刷三次;
    5.第一次粉刷每平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平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我校共有個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根據(jù)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幫助校方計算出應該買多少涂料嗎?(揭示課題)。
    二、師生交流,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表面積?
    生2: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怎么求?它們的表面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生3:學了這些知識有什么用處?
    三、師生互動,探究問題。
    1.學生操作,解決問題;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請將這個正方體紙盒沿著棱剪開。(學生操作)我們將正方體沿著棱剪開,就得到了一個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
    (出示學生得到的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
    (2)引導學生觀察得到的正方體的展開圖,思考: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有什么特征?
    2.組內(nèi)交流,發(fā)表見解;
    (1)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有6個正方形的面組成。(2)它們的形狀都相同。
    (3)它們的面積都相等。
    3.教師引導,深入探究;
    (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這6個面的面積總和。先求出1個面的面積,再乘以6,就是這6個面的面積總和。
    (2)請你試著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總和。
    注意:先測量棱長的尺寸,再計算,取整厘米數(shù)。(學生計算)看書鞏固,掌握方法;剛才我們計算的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那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么求呢?書上有具體的介紹,請打開書,翻到p39,看書回答:
    (1)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2)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四、巧加點撥,學而致用。
    1.追隨上知,質(zhì)問質(zhì)疑。
    2.遷移知識,靈活運用。
    學生利用所學方法推導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
    3.組際交流,發(fā)表見解。
    4.看書小結(jié),掌握方法。
    請打開書,翻到p40,看書回答:
    (1)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2)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5.引用方法,靈活解答。
    算一算你同桌手中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1、結(jié)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使同學探索并掌握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正確計算。
    教學準備:長方體實物模型;2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提問:這是什么形體?你用什么方法丈量出長方體的體積?有。
    引發(fā)同學進行考慮,
    同學通過觀察、分析,找出丈量方法。
    (用水丈量,或把它分割成小正方體)。
    師:假如是較大的物體再去這樣丈量是不是比較麻煩,我們能不能研討出適用于任何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題(長方體的體積)。
    師: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和寬有關(guān),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么有關(guān)?
    同學通過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guān)系。
    同學體會“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會怎樣?”
    體會“長、高相等時候,越寬,體積會怎樣?”
    體會“寬、高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會有什么變化?”
    同學體會說出長寬高越大,體積就越大。
    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實踐驗證。
    用小正方體擺三個任意的長方體把相關(guān)的數(shù)字填入下表:
    長方體。
    長/cm。
    寬/cm。
    高/cm。
    小正方體數(shù)量/(個)。
    體積/cm3。
    一
    二
    三
    四
    口答:求各長方體的體積。(動態(tài)地出現(xiàn)下面的學習資料)。
    長方體教案篇十二
    新課程強調(diào)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關(guān)注學生經(jīng)歷和獲取知識的過程,再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原型。因此,不少教師都借助多媒體將教材中靜態(tài)的內(nèi)容動態(tài)呈現(xiàn)。然而農(nóng)村大部分學校教學條件還比較落后,許多學校連幻燈都沒有,更別說多媒體了??梢哉f,多媒體教學尚屬貴族消費,許多農(nóng)村小學教師只能是望洋興嘆。為此,在這偏僻、落后的農(nóng)村小學,要用好新教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立足實際,根據(jù)具體的學情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筆者最近參加了一些學校的教學研討活動,聽了不少老師的探討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沒有多媒體的課也同樣精彩?,F(xiàn)將長方體的認識一例整理描述如下,與大家一同分享。
    師:(手中拿著紙牌)這張紙牌是什么形狀?這一副紙牌呢?(生:一張是長方形、一副是長方體)。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生:牙膏盒、化裝品盒、粉筆盒、冰箱
    師:你們覺得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生:(略)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體的特征還是有所了解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
    生:面。
    師:再用手摸摸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相交的這一條共有的邊,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說叫邊;有的說叫線段)。
    生:有一個點。
    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1.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點。先請每組同學選擇1~2個想研究的長方體物體,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當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做一個長方體,看同學們能否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征?待會兒每組派代表匯報你們的探究成果。
    師:哪組愿意先派代表來說說?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來驗證長方體相對的 2個面是相等的。
    師:現(xiàn)在,你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進一步觀察,看一看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學生觀察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2.探究長方體棱、頂點等特點
    師: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共有多少條棱?你是怎樣數(shù)的?(引導學生數(shù)時,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討論后,分組匯報。
    師:怎么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學生分組匯報證明方法。
    3.抽象概括總結(jié)特征
    4.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小組合作,做長方體的框架。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并討論匯報回答以下2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
    教師再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cè)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同時教師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jù)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1.基本練習:p23第1、2題。
    2.綜合練習:p23第3題。
    3.拓展練習:(填一填)
    (1)把一塊長、寬、高分別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長方體,平均鋸成兩塊小長方體。
    其中每塊小長方體都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2)面積增加了( )平方厘米。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略)
    長方體教案篇十三
    1、在操作、觀察活動中,探索并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結(jié)合具體情境,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探索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正確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學生每人準備長方體盒子一個,直尺,鉛筆。
    一、復習舊知、有效鋪墊。
    師:最近我們新認識了長方體,你還記得長方體的特征嗎?(重點板書:長方體6個面)(前—后,左—右,上—下)。
    二、尋找聯(lián)系。
    引入新知。
    1、同學們手中也有一個相同的長方體,你能在它的表面上對應六個面標出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嗎?(試一試,并指名指一指)。
    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其實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課件展示)板書:長方體的表面積。
    4.想要知道所有面的面積和,首先我們要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你們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嗎?先自己嘗試獨立說一說。開始。
    6.誰能到前面來說一說?老師幫幫你。這是前面長方形的長,這是寬。下面和上面相同。這是左面長方形的長,這是寬。誰能到前面再來說一次。
    7.其實啊,這六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著奇妙的關(guān)系,我很想知道哪個小組能最先找到,找到了請馬上坐好。預備,開始!誰能到前面來說說?后面和前面?是一樣的。(說左面和上面都會提示對面)。
    8.看來大家的空間感都很強!嗯,現(xiàn)在我像昨天一樣把長方體展開,現(xiàn)在大家來看大屏幕,這是這個長方體紙盒的展開圖,誰能結(jié)合這個展開圖再來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長寬高的關(guān)系。(展開圖上標出上下左右前后)。
    9.那大家現(xiàn)在可以計算出制作這個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嗎?要想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還要知道長方體的什么?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手中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怎么辦?測量。對,現(xiàn)在同桌兩個人合作,測量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并用鉛筆標到盒子上。測量并記錄結(jié)束請馬上做好。
    10.誰來說說你們的測量結(jié)果?長12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和他測量的數(shù)據(jù)相同的請舉手,嗯,大家測量得真準確。知道了長寬高,那我們現(xiàn)在就,動手來計算一下,制作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積的硬紙板,注意計算過程中要準確。開始。
    11、大家算出來了嗎?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列式。
    12、全班交流與匯報。(找到不同類型的方法,寫黑板上。)這是我看到兩個同學的不同方法,和這個同學方法相同的請舉手,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為什么這樣列式。
    誰和這個同學的方法相同,你又是怎么想的?誰能來說說你的想法?
    13、根據(jù)孩子們的列式,進行總結(jié)。
    方法一:6個面面積相加。
    方法二:計算3個面的面積×2,依據(jù)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的特點。
    方法三:計算三對面的面積再相加。
    14、這幾種方法,哪種比較簡便?誰能根據(jù)這個式子能說說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等于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要想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必須要知道長方體的什么?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
    四、鞏固練習。
    1、洗衣機廠家想要定包裝箱,想請我們幫忙算出一個包裝箱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大家一定要算仔細,可不能給廠家算錯了??创笃聊弧3鍪菊n本第17頁練一練第二題,引導學生完成。
    2、課本17頁第5題。
    獨立完成,集體糾正。、
    五、總結(jié):今天大家有什么收獲?
    長方體教案篇十四
    3、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4、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學生理解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的特點;體會棱與頂點的產(chǎn)生。
    長方體實物、長方體框架教法學法實踐法、合作交流法。
    1、談話引入。
    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提問:這些都是什么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出示圖。這些你看知道是什么嗎?它們是什么圖形?
    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
    老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3、舉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
    正因為有了長方體,我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妙神奇。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長方體,來領(lǐng)略長方體的奧秘。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老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下列圖形。)。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邊)。
    老師講述:我們把這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長方體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個點)。
    老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老師說出頂點、面、棱的名稱,學生迅速在學具上指出。
    (1)師:面、棱、頂點里面還蘊藏著許多特征,你們想不想知道?
    (2)生采用自學、小組討論,同桌探討等形式,從數(shù)量、形狀、大小等方面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3)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頂點有什么特點?(8個)棱有什么特點?(12條,怎樣數(shù)不容易遺漏?相等的棱有怎樣的位置關(guān)系?)。
    面有怎樣的特征呢?(6個面。是長方形,面的大小關(guān)系怎樣?)。
    長方體相對的面有怎樣的特征呢?(面積相等,形狀相同)。
    (1)師:觀察老師手中的長方體框架,如果把長方體的棱分組的話,你會怎樣分?生思考并試著分一分。
    (2)揭示概念: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和長度分別稱之為長方體的長、寬、高。
    (3)長、寬、高各有幾條呢?(生試說)。
    (4)生試著指出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5)(變換長方體的擺法)現(xiàn)在它的長、寬、高呢?
    (6)小結(jié):雖然是同一個長方體,但擺法變了,長、寬、高也就隨著發(fā)生變化。
    (7)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6。
    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7、完成p19做一做。
    (2)觀察并回答。
    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何收獲?
    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回去動手做個長方體,下節(jié)課帶來進行展示。
    長方體教案篇十五
    2、經(jīng)歷觀察、分類操作和討論等探索活動過程,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熟練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和正方體物體和模型、課件。
    師:(出示一張撲克牌)請問這是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
    師(出示一副撲克牌)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呢?
    生:長方體(板書:長方體)。
    師:同學們!桌子上的磁帶、包裝盒,這里的磁帶盒等(在講臺上出示),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方體。(補充板書:的認識)。
    師:(出示一些長方體形的、非長方體形的物體和模型)現(xiàn)在請兩們同學來分一分,把是長方體形的物體放在左邊,不是長方體形的物體放在右邊,。
    (學生上臺分,)。
    師:他們分得對不對?等我們研究了長方體的物征后就知道了。
    生:三個。
    師:有幾條棱?
    生:三條。
    生:(摸、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
    師:你是怎樣數(shù)的?
    生:我是這樣數(shù)的——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順序數(shù)。
    生:三組。
    師:這六個面都是什么形狀?
    生:都是長方形。
    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你身邊有這樣的長方體嗎?
    師:對!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再看一看,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怎樣?
    生:相等。
    師:是不是相等呢?請看——(觀看ppt模型演示)相等嗎?
    生:相等。
    師:現(xiàn)在來研究棱的情況,大家摸一摸長方體的棱,數(shù)一數(shù),有幾條?
    生:(摸、數(shù))長方體有12條棱。
    生:三組。
    師:看一看,相對的棱的長度怎樣?
    生:相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尺量的,發(fā)現(xiàn)它們一樣長。
    師:不用尺量,你能知道嗎?
    生:在同一個面上的兩條相對的棱是一個長方形的一線對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所以這兩長棱的長度相等。
    師:這一組四條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同樣的道理,其它兩組相對的棱的長度也分別——。
    生:相等。
    師:再看頂點的情況,請指出長方的頂點給同桌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指、數(shù))長方體有8個頂點。
    (生根據(jù)板書內(nèi)容敘述)。
    生:好!
    師:(指講臺上的模型)剛剛那位同學分的對嗎?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并交流。
    生:我只看到了一個面。
    生:我看到了兩個面。
    生:我看到了三個面。
    師:還有三個面出于被遮住了我們看不見,在立體圖上可用虛線畫出被遮住的三條棱,形成這個立體圖。(在原圖上形成立體圖)。
    師:現(xiàn)在請思考,如果要知道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只要量哪幾條棱就可以了?
    生:(討論后,指著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只要量這三條棱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像這樣相交于一點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在立體圖上指示后,在相應的地方標上“長”、“寬”、“高”
    一般來說,底面中較長的棱的長度稱作長,較短的稱作寬,垂直于底的棱的長度稱作高。
    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相互說一說你們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學生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師:現(xiàn)在我們運用所學知識做幾道習題。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對長方體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長方體,注意留心生活,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
    長方體教案篇十六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有關(guān)圖形問題的學習經(jīng)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一、復習準備。
    談話:前兩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guān)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知識。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與教材中例4和“試一試”同樣大小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它們可分為哪幾組?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問題: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
    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嗎?
    在交流中明確: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樣列式的,并相機板書如下算式:
    6×4×2+5×4×2+6×5×2;(6×4+5×4+6×5)×2。
    (4)比較小結(jié):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要根據(jù)長方體的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guān)面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jié)果。
    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談話: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板紙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體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出示‘‘試一試’’)。
    (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
    (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jù)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
    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
    談話:剛才我們在求做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三、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
    2.做練習四第1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同學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
    3.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題中的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jié)果來解答第(2)題,并要求學生說說用這樣的方法求表面積的根據(jù)。
    4.做練習四第5題。
    讓學生根據(jù)表中列出的各組數(shù)據(jù)對每一個物體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作出判斷,并說明判斷的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將結(jié)果填人表中。最后引導學生比較求長方體的表面積與求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和方法,說說求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時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課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