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熱門17篇)

字號:

    讀后感是一種展現(xiàn)個人閱讀水平和思考深度的方式,也是對書籍內(nèi)容的廣泛思考。那么,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首先,要注意讀后感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包括書名、作者、內(nèi)容概述和個人感想等。其次,要真實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不要機械地描述故事情節(jié),而是要通過深入思考和自我反思來展示自己的獨特見解。最后,要注重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度,避免使用空洞的詞句和濫用修辭手法。通過這些技巧和方法,我們就能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了。7.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激發(fā)你寫作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一
    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我讀了女作家蕭紅的大作《呼蘭河傳》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我和祖父的園子》。
    在這本書里,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書中有一處情節(jié)最令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jié)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這里,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但我的思緒依然停留在書中,停留在那個灰暗的社會里。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二
    這本事蕭紅的童年回憶錄。語言很有樸實,充滿韻律,詳盡的講述了她的童年生活。蕭紅和爺爺在一起的日子十分快樂有趣,不知道為什么很少提起她的父母,這段是唯一讓我感到幸福的文字。其他文字整體充滿了無奈蕭條,那時中國農(nóng)村的人們努力的生存下去,卻僅僅是生存,活著就活著,死了也就死了。村子里面的人愚昧,無知。我恨他們的愚昧,無知,卻又只能無可奈何的嘆息。鄰居家的童養(yǎng)媳,可愛的小女孩子被一家人活活折騰死;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磨官,妻子難產(chǎn)死了,艱難的拉扯著兩個小孩。一直住在危房不搬家的拉車人,經(jīng)常偷摸拐騙的廚子。只有生存沒有生活的村民,耐苦耐勞的村民,八卦愚昧的村民,矛盾的村民,使我印象深刻。雖然文筆很好,但是不想再看一遍。
    好句摘抄:
    1、生,老,病,死,都沒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著。這有什么辦法,誰老誰活該。
    2、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jié)果。那自然的結(jié)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的一聲不響的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
    3、至于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
    4、月光在河水上邊并不像是在海水上邊閃著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
    5、可見溫順也不是怎么優(yōu)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結(jié)果。甚或是招大的原由。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三
    《呼蘭河傳》一書,讓我跟著主人公走進了“夢幻”的世界。小時候的蕭紅,喜歡和祖父在一起。天天在花園中,享受大自然的氣息,以及祖父的那一份愛。在片段《祖父的園子》中,我被這主人公蕭紅的這句話給深深地震撼了: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jié)一個瓜,就結(jié)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是呀,我們多么想和它們一樣,一樣得隨心所欲?。∷淖娓竿瑯邮鞘执认榈?,正因為如此,在我看來,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四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這不是一本很厚的書,但寫了很多事。這本書不光講述了蕭紅小時候的事,還真實的反映了舊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她的筆,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舊社會老百姓。
    蕭紅來自東北,正在她來到上海,包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成冰塊的時候,她遇到了魯迅,魯迅的慈祥讓蕭紅心中的冰塊逐漸融化了,并且使蕭紅拿起了筆寫作,終于,蕭紅寫出了《呼蘭河傳》。
    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火燒云》和《祖父的園子》都是出自于《呼蘭河傳》。
    但是,看完全書之后,我才明白舊社會的黑暗,呼蘭河的人是善良的,但舊社會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們的習俗害了他們。
    當小團圓媳婦生病的時候,婆婆愿意花錢去請道士來“治病”,這當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們知道,道士做法又怎么能治病呢?最后,小團圓媳婦,這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魯迅先生所處那個年代,是動蕩不安的,但是人們依舊是善良的,可是,善良的人們依舊擺脫不了封建的枷鎖,依舊不能拋開那些沒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方法”。
    在這種社會中長大的蕭紅是寂寞的,媽媽對她是惡言惡氣的,爸爸對她是冷淡的,奶奶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拿針扎她的手指,只有爺爺對她是慈祥的。在那個年代重男輕女是十分明顯的,生個男孩,家人會歡天喜地,生個女孩,家人會一臉嫌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蕭紅是孤獨的。
    這本書也讓我體會到了我們是多么幸福,更讓我珍惜我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讓我感受到了不用擔心溫飽是多么幸福,而且不能相信封建迷信,這樣只能害了自己。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五
    之前,讀書漂流發(fā)了《呼蘭河傳》這本書,一聽書名,我的興趣頓時全無,可仔細一看,呀!是蕭紅的作品,我那興趣又"跑"了回來。因為我覺得蕭紅的作品都很生動。
    這些人真是迷信,好好的一個大活人,硬是被折騰死了,還花了不少的錢,真是"一舉兩得"呀!不僅當時迷信,就是現(xiàn)在還有不少人迷信。
    有一次,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元錢上印著字,便問了鄰居姐姐,她說那是"法*功",都是些騙人的迷信。為此,鄰居姐姐還給我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學習特別特別好的姐姐,以很高的高考分數(shù)被一所著名大學錄取,但她媽媽卻信封"法*功",一直堅信人死后就可以到"極樂世界"去,那里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沒有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一個世界。于是,她拉著他的女兒在天安門廣場前自焚了,女兒被燒死了,而她卻燒成了重傷!
    讀完這本書我想到:大家千萬不要迷信,否則是害人又害己呀!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六
    偶然間一次書店閑逛,看到《呼蘭河傳》,一種思鄉(xiāng)之感油然而生。雖然家鄉(xiāng)并不是呼蘭,但漂泊多年,家的概念不斷擴大化,甚至到達整個東北三省。我想這就是一種“鄉(xiāng)愁”吧。對于作者蕭紅我也不是很了解,只明白在哈爾濱有一個叫做蕭紅中學的學校。其余,一無所知。帶著鄉(xiāng)愁,我用一段空余的時間去閱讀它,我想對于小說或是鄉(xiāng)愁都是一種敬畏吧。
    初讀此書感觸最深的是書中的語言,極具地方特色,對于家鄉(xiāng)人來說這是最好的鄉(xiāng)愁回應。書中“你多咱來的”、“怪好的”、“兩個眼睛骨碌骨碌地轉(zhuǎn)”等詞匯是這個地區(qū)的人慣用的,親切感讓你很快融入小說中,好似你也在呼蘭河畔,忘卻了真實的年齡,忘卻了身在異方,正以第三視角觀看這一部活生生的生活劇。語言是溝通的靈魂,地方語言是維系地方群體的有力紐帶。不僅僅是語言,更多的是點滴“小事”。讓你感動,讓你思念兒時家鄉(xiāng)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嚴冬的小鎮(zhèn)是冷清的,是枯燥的,街道的冷清與大地的干裂,都在靜靜的孕育春天的美麗。小鎮(zhèn)并不繁華,卻在作者心中構(gòu)建的錯綜復雜,人際關(guān)系,街道布局,精神生活等等,但這些都沒有“火燒云”來的那么美麗。說起火燒云,我們都會有一種親切感,因為這是我們小學課文,還記得插圖中那匹丟了尾巴的馬嗎還記得有一對像娘娘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嗎人們往往在熟知的文章中,會產(chǎn)生強烈的帶入感。仿佛這時的我,又置身其中在村中看著變幻的火燒云,和村中其他事物的變化。美麗從不缺乏關(guān)注者,共鳴是最好的寫作技巧,這便是作者寫作的獨特風格。
    關(guān)于風格來說,蕭紅的作品更像魯迅先生,事實也是這樣。魯迅先生有自己的百草園,而蕭紅也有自己的大花園,從園里的昆蟲到園中蔬菜都是仔細的,仔細的生長,仔細的快樂,好似萬物都被作者富有了神奇的生命,自由的、快樂的生長著,我個性喜歡這樣一段話“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人問它?!痹谒壑?,一切靜物都有了自由的生命,這不就是魯迅先生的百草園的故事嗎我想蕭紅是深受魯迅先生的影響的,但又不同,一種自由的精神貫穿她的始終。
    關(guān)于精神,我想蕭紅是痛苦的,在家里面沒有人會過多的關(guān)注她,愛護她,只有她的祖父。疼愛她、關(guān)心她、維護她。祖父與她的情感是她的精神寄托,祖父去世了,她離開了家鄉(xiāng),遠走他方,去追尋真理與自由。她是悲慘的,也是幸運的,更是不朽的。
    《呼蘭河傳》是我看過的最顯真情,最思念家鄉(xiāng),最樸實無華的,最讓人難忘的。也許我們都有一種帶入感極強的鄉(xiāng)愁,一句話,一個故事,或是一句鄉(xiāng)音,都會讓你勾起家鄉(xiāng)回憶?;貞浭羌儍舻?,毫無雜質(zhì),干凈的像清泉,捧在手里,喝在嘴里,甜在心里?!逗籼m河傳》給予的正是這些。愿完美常駐心間。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七
    童年是歡樂的,然而對這個人而言,童年是寂寞的;世界是美好的,然而對她而言,一切都是荒謬的……她就是蕭紅,在那時被世人扭曲了的三觀下,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寫出了帶著淡淡苦澀的《呼蘭河傳》。
    蕭紅不只一次在書中說過:“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剛讀時很奇怪,這么大一個院子,又有那么多房客,哪兒荒涼?后來,繼續(xù)往下讀時,從書中看到一句挺揪心的話:磨房里那打梆子的,夜里常常是越打越響,他越打得激烈,人們越說那聲音凄涼。因為他單單的響音,沒有同調(diào)。我想蕭紅對我們的答復就是這個,她就是一個寂寞的旅者,她看著美麗的風景——祖父、蕭軍、魯迅、端木蕻良一個個消失不見,只剩下她一個獨自在灰暗中徘徊。第一個風景(祖父)的消失導致了她寂寞的童年。風景逐漸消失則是她對世界慢慢冷陌的原因之一。
    寂寞的童年,是因為第一個風景的消失。世界的荒謬,是因為沒有足夠了解自己,為自己把握良機。世界很美好,卻很荒謬。
    堅強起來吧,最美的風景只有自己。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八
    《呼蘭河傳》這本書用樸素清麗、真摯感人的語言分別描述了呼蘭河這個小城,呼蘭河的風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涼等幾個方面?!逗籼m河傳》這本書對于人們的封建傳統(tǒng)進行了嚴格的批判,此書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來描述了一個小團圓媳婦的悲慘的經(jīng)歷,講述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錮的人們活活害死。小團圓媳婦剛來時健康活躍,但她的婆婆不停地打罵她,在她看來,小團圓媳婦連雞都不如,小團圓媳婦“病”了,“好心”的鄰居們都來幫忙,期望小團圓媳婦好起來,但人們愚昧的思想?yún)s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團圓媳婦,作者還描述了許多杯具性的人物。在描述不一樣的人物和事情上,雖然沒有呈此刻書面上明確的評論,卻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對故鄉(xiāng)人們的愚昧的諷刺和批評。
    雖然作者嚴厲的批評了故鄉(xiāng)人們的愚昧,但作者對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人們始終懷著一種深深的熱愛和思念。
    書中還描述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兒童的視角描述了我和祖父一齊的歡樂時光。作者小時候,要應對冷淡的父親和嚴厲的母親,所以只能在祖父那里得到溫暖和關(guān)懷。我篇【作者)和祖父在后院里度過了歡樂的時光,我在祖父那里得到了自由、溫暖與滿足。祖父對我寬容,和我玩耍,教我學詩,表現(xiàn)了祖父對我極大的愛護。在祖父那里,我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
    文中刻畫了一個慈祥,和藹的祖父。這些和祖父度過的完美時光,是一段完美的回憶,在這回憶中,有著留戀,有著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傳的方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豐富的故事和人物,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復雜的生活空間,告訴我們,就應用一種寬廣的胸懷來召喚真情與溫暖。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九
    閱讀后的感覺是指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和一首音樂,然后將這種感覺和啟示寫進一篇文章,稱為閱讀后的感覺。閱讀后的感覺就是閱讀筆記。它不僅是一種常見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言之,就是看完這本書后的感覺。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歡迎品鑒!
    近期我讀了民國時期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受益匪淺。
    現(xiàn)在我們的民族文化的確比當時進步了很大,但仍存在問題。
    現(xiàn)如今馬路上開的都是外國車;用的都是外國手機;吃的都是洋快餐。仿佛我們已經(jīng)與世界接軌。卻恰恰相反,我們拋棄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舉步維艱,停滯不前。讓國產(chǎn)二字成為了劣等產(chǎn)品的代名詞。使中國的汽車生產(chǎn)商放棄了自主研發(fā)的理想,都變成了合資企業(yè),買著外國的汽車,用著外國的技術(shù)。
    所以我們?nèi)孕枰袷捈t那樣的當代民族文化的覺醒者,去指出這樣的怎么不好。應該怎么去解決這個民族文化的傳承問題。讓中國真正的覺醒;路上開的車大都是中國制造,讓中華民族真正的復興。
    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的滋潤才能充實。這次我看的是《呼蘭河傳》。
    蕭紅,是與張愛玲并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逗籼m河傳》便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篇講述蕭紅兒時回憶的小說,描寫了家鄉(xiāng)呼蘭河的生動畫面和風土人情。同時以生動、抒情的文筆真實的再現(xiàn)了當時、當?shù)厝藗兤椒病⒙浜蟮臓顩r以及平庸、愚昧的封建思想和迷信。跳大神、扭秧歌、野戲臺子、報廟會、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一件件有趣的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特別是祖父的園子。蕭紅有一個非常愛他的祖父,他們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后院。她到處采黃瓜捉蝴蝶。這是她兒時回憶中最美好的樂章。蕭紅的童年似灰色,卻又似彩色。在充滿迷信的灰色封建社會里,蕭紅用自己的天真描繪出彩色“小時候”
    看到祖父的園子,我不禁想到我自己。我也有一個非常愛我的姥姥。我們也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它或許不想祖父的園子那么大,它或許不想祖父的園子有那么多水果蔬菜,但它依舊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在那里是一片金黃的麥田,我喜歡趁姥姥忙活時悄悄地躲在麥田中等姥姥找我找得著急時,我會從他身后溜出來嚇她一跳。這時候,她總會寵溺地搖了搖頭,眼底滿是笑意。用不太標準、帶著點鄉(xiāng)音的普通話嘀咕著:“真淘氣!”一到這時候,我便不理她,坐上一旁的藤椅,比上一安靜,打起瞌睡。這時姥姥總會拿起蒲扇,在旁邊幫我驅(qū)趕著蚊蟲。就這種事天天都做,我玩不膩,姥姥做不膩。姥姥干活時,我總喜歡跟在她身后看她做,時不時伸手幫一下、摸一下。雖然一直在幫倒忙,但姥姥從來不說,只是告訴我該怎么做。我應付兩句就管自己摘草去了。摘得不耐煩了就在麥田里跑來跑去,嚷嚷著要姥姥來追。一不小心就摔了個狗啃泥。
    有一次,烈日當頭,大家忙著收割麥子。我忽然大喊一聲我們玩捉迷藏吧,姥姥你來抓。說完便躲起來。我悄悄走到一個人身邊對他說:“嘿,快躲好,小心被發(fā)現(xiàn)啦!”那人只是不耐煩地抖腳叫我走開。我又分別來到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身邊,卻收到一樣的回復。我生氣不理他們,一個人躲在角落,不發(fā)出一點聲音。時間一點點過去,太陽已經(jīng)偏西。我暗暗高興:你們永遠找不到我。不知又過了多久,還是沒有聲音,我一下跑出來,想向大家炫耀,忽然發(fā)現(xiàn)天已經(jīng)黑了。月亮已經(jīng)和太陽換好班,帶著星星們上崗了。地理一個人也沒有,只有昏暗的黃色燈光。田野里傳出蟋蟀和蛤蟆的叫聲,空中時不時飛過一群烏鴉。我嚇了一跳,連忙往家里跑。一回到家里,大家看見我?guī)е莸碾s亂頭發(fā),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哈哈大笑起來。
    蕭紅帶給我們的是一部佳作,是一首婉轉(zhuǎn)的、回憶的詩章。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封建社會中的幼兒蕭紅。積極樂觀的他更是告訴我們:不要過早的感嘆童年即將過去,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和天真才是最重要的。
    《呼蘭河傳》這本書講述了蕭紅住在這座小城——呼蘭河的童年往事。
    呼蘭河是荒涼的、寂寞的,可在蕭紅的眼里卻是五彩繽紛的。
    我喜歡蕭紅祖父的園子,在那個園子里,一切都是鮮活的,自由的,快樂的。蕭紅對這個園子充滿了回憶。小時候,蕭紅和祖父在園子中一起玩耍;祖父摘花,她就摘花;祖父拔草她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她就跟在后面。有時候不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苗割掉,把草留下。
    還記得蕭紅筆下的火燒云。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往墻根一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只小豬,變成小金豬了。
    這些故事,蕭紅把它們都記在了這本書中,讀完這本書,我為蕭紅的自由自在的童年感到開心,也為里面發(fā)生的悲慘的故事感到悲傷和惋惜。讀這本書,有時令人發(fā)笑,有時又會為那時的人性感到無望。
    蕭紅以自己家鄉(xiāng)童年為原形,描寫了勞動人民的鄉(xiāng)土生活及風情習俗,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辛苦。
    蕭紅小的時候家庭條件很差,什么都買不起,還遇見了很多壞人,可她卻在那種條件下生存了下來,每天保持樂觀,好好學習、寒窗苦讀,最終成為民國時期四大才女之一,我們現(xiàn)在的條件比那時好得多,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為國家效力,做一個能為國家,為民族盡責出力的人。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十
    無意中在書店的一個小角落看到了這本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深深的被她吸引,在書店里轉(zhuǎn)了一個大圈,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了好一陣子,出來時手里終是多了一本書,《呼蘭河傳》。
    深夜里,一盞孤燈相伴,等身邊的人兒都進入了酣眠,將這本書悄悄拿出來細細讀。
    如果把白落梅、雪小禪的文字比作一襲華麗的袍子,在夜色中熠熠生輝,那蕭紅的文字無疑是一件破舊的衣衫,上面落滿了時光的塵埃,隱隱散發(fā)著一股歲月苦澀的味道。
    初讀時,詼諧,幽默,常常會忍俊不禁。而后,卻是越看越悲涼。心底升起絲絲疼痛,猶如一只只小蟲在噬,麻麻的痛,悲傷梗在咽喉,眼淚在眼中打轉(zhuǎn),又硬生生給咽回去的感覺。
    蕭紅的文字是樸素的,書中沒有主角配角,每個人都是主角,一群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擁有良善、勤勞但卻愚昧的可憐人們。
    “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王寡婦一年一年地賣著豆芽菜,平靜無事,過著安祥的日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獨子到河邊去洗澡,掉河淹死了。這事情似乎轟動了一時,家傳戶曉,可是不久也就平靜下去了。不但鄰人、街坊,就是她的親戚朋友也都把這回事情忘記了。再說那王寡婦,雖然她從此以后就瘋了,但她到底還曉得賣豆芽菜,她仍還是靜靜地活著,雖然偶爾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廟臺上狂哭一場,但一哭過了之后,她還是平平靜靜地活著?!?BR>    讀到這里,心里一陣刺痛。雖然獨子死了,王寡婦瘋了,但是日子并沒有因為她的哀痛而停止,小溪還在流淌,日子還在前行,生活還是照舊。雖然喪子之痛會在某一個時間觸動她的心弦,她并沒有尋死覓活,還是平平靜靜的活著。黑暗的社會里,人們只是隨波逐流,沒有任何的依托,如寒風中一支枯蒿,隨風搖曳,流離失所,只要極少的水份,土壤,陽光——甚至沒有陽光,就能夠生存了。
    呼蘭河的人們是良善的,可是他們在黑暗而殘酷的社會里,又是那么無辜的愚昧著,蠻橫著。
    小團圓媳婦,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出嫁到老胡家。就因為街坊鄰居無知的罔評:“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而且“十四歲就長得那么高”。就遭到了婆婆的嚴加管教,狠狠毒打,吊懸梁,燒的紅紅的烙鐵烙腳心。十二歲的小女孩,在將近一個月的折磨下,奄奄一息。卻是被這群無知的人們,請騙子云游道士來跳大神。到最后,用五千吊錢(一吊錢可以買二十塊豆腐,可是老胡家的婆婆平時卻是不舍得掏一吊錢買豆腐的人),終于將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送回了”自己的老家。
    讀到這里,我心底的悲傷已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恐怖。黑暗落后的年代,愚昧而無知的人們,真的是很恐怖。
    大概蕭紅在寫這一群活靈活現(xiàn)人們的同時,亦是將自己的那份苦痛賦予了筆端。
    蕭紅出生于一個當時條件還是上等的地主家庭,初看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家庭。母親,多么溫馨的字眼,應該是偉大和崇高的化身,滿心憐愛的護著自己翅膀下的小雛鳥。而蕭紅筆下的母親則是將罩在身上那一層華麗的光輝撕碎,暴露出了華麗掩蓋下的丑陋、冷酷和殘暴。所以,蕭紅的童年沒有母愛。有潔癖的祖母亦是同樣的冰冷。同樣令蕭紅討厭的人物。
    所幸,蕭紅的祖父,一位如向日葵般陽光溫暖慈祥的老人。他是蕭紅童年冬季里的那一抹暖陽,將蕭紅暖暖的擁在懷里,百般的戀愛著。春夏秋三季,草長鶯飛的日子里,只有祖父陪著寂寞的蕭紅,在僅有的小院子里,玩耍嬉戲。
    “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后園里邊。祖父帶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的,西一腳的瞎鬧。有的把菜種不單沒被土蓋上,反而把菜子踢飛了。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BR>    然而,孫女的一系列荒唐行為并沒有引來祖父的呵斥或埋怨。祖父只是站在那里哈哈大笑,孫女也哈哈大笑,大小兩個人兒站在院子里笑的如同兩個開心的孩子,笑聲在寂寞的童年里歡快的灑落。雖然這樣的生活是單調(diào)刻板的,猶如一幅黑白的圖畫,沒有五顏六色,就只有冷冷的白和寂寂的黑,但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祖父,后園,童年的蕭紅,他們?nèi)缤粋€連體兒,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xiàn)在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著,也許現(xiàn)在根本沒有了?!?BR>    雖然童年生活單調(diào),可是祖父的離去,唯一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溫暖的人的離去,無疑讓顛沛流離的蕭紅更加的哀痛、孤單。從此,世上唯一疼愛自己的親人逝去了,永遠。
    《呼蘭河傳》,一曲凄婉的歌謠,一個寂寞的童年,一段可怕的回憶,一抹無法釋懷的痛。
    此刻,我真的無語,心里縱有萬千心事,亦是無法賦予筆端了。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十一
    在作者平淡如水的敘述中,我仿佛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還有灰色的人生。在這本書前面描寫出了呼蘭河這小城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這兒的人們愚鈍、麻木、安于現(xiàn)狀的精神狀態(tài)和灰色的生活,他們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只是淡淡的活著,淡淡的離開,讓人覺得似乎少了點什么。
    生活在呼蘭河畔的人們,他們的腦子里充滿了迷信,他們認為人應該順應天意,順意社會,但是天意到底是什么呢?他們是那么愚昧無知,那么的封建,在無形中竟成了劊子手。這才是多么的可悲啊。其中最大的悲劇就莫過于小團圓媳婦的死。他才十二歲啊,本是天真爛漫的年齡,卻過早的被賣給胡家做童養(yǎng)媳。明明是一個健康的小女孩,卻因為愛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給她一個下馬威:用皮鞭抽她,用燒紅鐵烙她的腳心……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以為,這樣打她是為了她好,但最終卻因為“好心”幫她治病的婆婆而喪失了生命。我們到底該責備誰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無法意識是自己做錯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才會發(fā)生那樣的悲劇。
    在這里,呼蘭河不再僅僅是只是呼蘭河,而是在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因為迷信、愚昧、無知,上演著一出出悲劇……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成了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這部作品在思想上繼承了魯迅對中國人民性質(zhì)的剖析與批判;在語言上,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沉郁感傷。被越來越多的后人認為是繼魯迅之后對國民心態(tài)的開掘和批判的力作。關(guān)于書,呼蘭河留給作者的,也許正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雖然沒有美好的故事,但處處都是故事,我希望你能買一本回家看一看。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十二
    一座小城,天寒地凍,小團圓,外祖父……這是每當我想起《呼蘭河傳》這本書時,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來的詞語。
    初讀,是一種無以言表的悲傷?!八麄兛床灰娚趺词枪饷鞯模踔粮疽膊恢?,就像太陽照在了瞎子的頭上了,瞎子也看不見太陽,但瞎子卻感到實在是溫暖了?!边@是蕭紅對家鄉(xiāng)百姓世世代代悲哀的描寫。在呼蘭河小城中,二伯是多么努力要強,他想出人頭地,奈何封建的社會不斷用打壓來磨滅他的信心;小團圓媳婦是那么乖巧懂事,卻總遭到婆婆的毒打——她狠心地虐待一個幾歲的女孩,甚至活活用開水將她燙死。
    讀到這里,胸口有一股憤怒油然而生。我恨不得將封建社會的條條框框撕碎,讓小城里的人都享有平等發(fā)展的機遇,讓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去敬畏生命,不再冷漠自私,不再重男輕女。
    再讀,則帶有一種淡淡的懷念?!盎ㄩ_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在祖父的后花園里,一定是人性善良的最美詞匯。蕭紅的童年是與祖父一起度過的,祖孫在藍天下一起嬉戲玩鬧,玩累了則仰頭大睡,自由自在,這是蕭紅在小城中少有的歡樂。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在我小時候,爸爸媽媽外出打工,把小小的我留給祖父母照顧。祖母很疼愛我,但凡我磕著碰著,她總會小心翼翼地為我擦藥,念叨我太不小心了。祖父也常常帶我去玩鬧——我們?nèi)ス麍@摘水果,到溪邊喂小魚,去田中種菜捉蝶。那時候的我是多么快樂自在!讀到這里,我眼中的熱淚悄悄流了下來。
    對故鄉(xiāng)既愛又恨,說到底還是情之深,愛之切。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十三
    掩上《呼蘭河傳》,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扎著羊角辨的小蕭紅,她指著天空絢麗燦爛的火燒云在說著什么,我沿著她身后一條青石板鋪的長路慢慢走進了呼蘭河這個地方。
    呼蘭河小城中有走街串巷的小販、有路人、有鄰居街坊,他們之間的瑣碎日常,小城中的各種特色,在蕭紅的筆下綻放出不尋常的光彩。
    東二道街上有一個大泥坑,深兩米左右。晴天灰塵撲面,雨天泥濘不堪。人們經(jīng)過那段路只能在泥坑兩邊的沿上走,非常艱難。晴天反而是危險的時候,因為泥坑上結(jié)了一層殼,讓人誤會泥坑干了,其實殼下面還是粥一樣粘稠的淤泥。許多小動物不小心被粘住就淹死在了里面;也經(jīng)常有車夫,為了趕路不小心把車子和馬陷進泥坑,馬越掙扎陷得越深。這時候周圍的人就會過來幫忙,趕過來的人,有擔蔥的、賣菜的、瓦匠,也有其他車夫。他們卷卷褲腳,脫了鞋子,擼起袖子,商量著法子,附近的人則回家拿來絞錐、繩索,然后抬的抬搬的搬,喊著號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橋梁似的,把馬抬起來。旁邊穿著長袍短褂,非常清潔的,則給這幫人加油打氣,這一番景象很是熱鬧卻別有風味。
    他們只是一群呼蘭河城的普通人,大家素不相識,在他人有難處的時候,能夠自發(fā)的伸出援手,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這泥坑折射出的真善美和來自呼蘭河城的溫暖讓人久久回味。
    回到現(xiàn)代在大街上遇到這種事情,我們也能有這樣毫無保留地幫助別人嗎?曾經(jīng)有些人,對別人以怨報德,不但不感激反而做出責罵、訛詐舉動,讓愛心人士出了力還寒了心,而旁觀者則受到反面教育,遇到他人有難時會躊躇會猶豫,患得患失。
    這次疫情,無數(shù)的英雄逆風而行,不顧個人安危、舍生忘死地投入到抗擊新冠病毒的戰(zhàn)斗中。他們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孩子,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也是普通人,他們卻用熱血和責任牢牢守護著家園、祖國。讓我們看到,人世間的美好依然存在。隨著疫情的勝利,這份美好會傳遞得更遠,傳遞給更多的人。
    一個泥坑一場疫情,都是這世間的驗金石。讓我們吸取其中的真、善、美,并一代代傳承下去。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十四
    在一個周末,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窗外細雨綿綿,我的情緒由天氣變得很沉重。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里邊。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小時候,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情緒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十五
    或許,一部好的作品,讀過去,既能喚起共鳴,又能有所啟迪,最主要的是,能感受到其中的美,不管是自然之美,生活之美還是人性之美。
    選讀部分從第三章開始,一上來就寫,“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住著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BR>    也是在這里,我寫了第一條筆記:在我兩歲的時候,祖父就去世了,對他沒什么印象。不過聽說,祖父一直希望母親生個男孩,可沒想到又生了個女孩,他很不高興。也不疼我。
    不知為何,讀書的時候,總無意識地從他人的作品中反觀自己,喜歡把那一刻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
    再往下,出場的就是大花園了。
    關(guān)于花園里的生活,花了大量的筆墨。每一個很日常很細小的故事,從作者的筆下寫出來,都特別得有詩意,有靈性,能夠很清晰地體會到兒童對于自然世界的獨特認知。
    “蜻蜓是金的,蚱蜢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圓胖胖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毕嘈琶鄯洌蠹叶家娺^,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的樣子,大家也都見過,但很少有人去描寫蜜蜂停在花朵上去采蜜的瞬間,還能比喻得這么形象精辟。
    蕭紅的文字,雖簡卻極富感染力。寫與祖父在花園的歡樂時光時,將小孩的淘氣與俏皮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超有畫面感和代入感,讀過去,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彷佛自己親眼看見,她和祖父在花園里玩,親耳聽到了那滿天飛的歡聲笑語...
    比如這段,“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鏟地,我也鏟地”。真是一個典型的跟屁蟲??!好在祖父給了百分百的愛。
    讀到這里,不由得想起來姐姐分享的一個小故事。才兩歲的小灝灝,也是如此。記得有一次,姐姐帶了一個兔耳朵發(fā)飾,結(jié)果灝灝看見之后,嘴里不停地嘟囔,“媽媽戴兔兔,灝灝也要戴兔兔”,讓人哭笑不得。
    也只有取材于真實生活的故事,也只有全身心投入的描寫與講述,才能算作是真正有靈魂的作品。
    小孩對一些事情的喜惡緣由也是很出人意料的。
    比如,祖父教詩的時候,文中的“我”,姑且稱為小蕭紅吧,很喜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究其原因,不是詩寫得有多好,而是因為“黃梨是很好吃的”,當她知道詩里的“黃鸝”是兩個鳥時,就“不喜歡了”。相信這個原因,是很多成年人始料未及,在這里也友情提示,不要以大人的思考方式去揣度小朋友們的心思哦!
    再比如,沒有玩伴的小蕭紅,終于認識了一個親戚家的小伙伴時,特別開心。但當發(fā)現(xiàn)他也知道花園里的一切時,立馬就不喜歡了。因為,在她的小心靈里,祖父和花園,都是只屬于她自己一個人的。當聽到那小伙伴前年來的時候還給自己帶了禮物,立馬又擯棄前嫌,一塊兒愉快地玩耍了。孩子的喜怒,就是如此陰晴不定,再真實不過了。
    小蕭紅不喜歡她的祖母。說來說去,是因為太貪玩的她,老是跑去祖母屋里,趁其不注意,伸手去戳那可漂亮白凈的窗戶紙,祖母越氣,她越得意,結(jié)果最終被有潔癖的祖母用針扎了手指。說實話,小孩太調(diào)皮的話,大人厭煩也屬正常,不過,但真能做到用針扎人手指的,除了《還珠格格》里的容嬤嬤,我還真是頭一回聽聞。
    可以說,祖父和后園,承包了小蕭紅的整個童年。無數(shù)的歡樂,無數(shù)的記憶,都永遠地留在那片可愛的土地上。
    當然,后園被冰雪封上之后,小蕭紅又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塵封已久的儲藏室。
    用她的話來說,“這里邊是無窮無盡地什么都有,這里邊的寶藏都是我想象不到的東西,使我感到這世界上的東西怎么這樣多!且樣樣好玩,樣樣新奇?!北热?,可以染指甲的綠顏料,可以到處畫著玩的觀音粉,可以把祖父的煙袋點著的圓玻璃,可以打榛子吃的四方鐵塊,差點被土匪劫財去的葡蔓藤手鐲...,每一樣,都讓小蕭紅驚嘆不已,可以興高采烈地玩上半天。玩厭了,弄換了,就再去搬。
    她樂此不疲地從儲藏室里翻出來的寶貝,偶爾也會勾起祖父祖母的慨嘆。那是多少年前的了,從哪里得來的,又都送了什么人,祖父祖母有時也都說不清。
    為小蕭紅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除了花和儲藏室,還有祖母的離世。很多小孩,對人的死亡,大多是懵懂的。小蕭紅也是如此。
    但正是因為祖母的離世,她才有機會去到之前從未去過的地方?!八麄儙业郊Z食房子去,到碾磨房去,有時竟把我?guī)У浇稚?,已?jīng)離開家了,不是跟著家人一起,我是從來沒有走過這樣遠”。也是從那之后,她開始想,“是不是將來我一個人也可以走的很遠?”,開始有意識地去探索這個世界。
    雖然孩子的視角里滿是歡樂,但是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在小蕭紅的成長過程中,似乎只有祖父最疼她,也總是愿意陪她玩。
    若只跟讀故事一樣讀過去倒也罷,但若把自己當成那個小姑娘,設身處地去感受,去思考,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很多不同的感慨和收獲!
    即便生活很難,作者筆下的世界,依然很美。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十六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的光芒四射,亮的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么黑暗的地方飛出來?!蔽蚁脒@是《呼蘭河傳》中,我最喜歡的一句了吧。因為它的美好、充滿希望的、朝氣蓬勃的。
    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在我看來本應該是更多的美麗世界,但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人們都是麻木、自欺、黑暗的。她的童年是不幸的,所有被蒙蔽的人都是不幸的。
    人人口中所謂的“看熱鬧”,僅僅是看母親動手打孩子、跌進泥坑,對此還拍手叫好;“參觀”他人的自殺竟也成為人們的娛樂方式?看女孩洗澡,不能前來的人甚至就得是一生的不幸。自己的歡笑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確,人們的麻木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也許,這才是他們最大的不幸吧,“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已被自身的無知和封建陋習會的面目全非。
    “人活著是為吃飯穿衣”這是人們不假思索的最佳答案。他們自以為十分清楚人生意義,但值得諷刺與不幸的是,他們口中的生存意義只是吃、穿。聽天由命的態(tài)度、沒有理想與追求,這樣的人生甚是麻木不仁。更可笑的是,人們對現(xiàn)實自欺、漠然,對鬼神這些子虛烏有的事物卻格外重視。各種禮儀、節(jié)日、活動,不惜花重金來跳大神、請神仙治病。風俗傳統(tǒng)被人們得戲謔,變?yōu)槊孕怕?,是人們?yōu)榱藢ふ野参?、安與現(xiàn)狀的最佳方式。這樣的鬧劇,也只是人們?yōu)榱瞬┤搜矍?、嘩眾取寵罷了。
    而在種種卑瑣的人生中,總會有美麗的出現(xiàn)。在“后花園”的生活,無疑是作者最為歡樂的時光,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如人性相比,這里的天地是天真爛漫、活力四射的。祖父對作者的愛與呵護更是無與倫比的。我想著也是作者不行童年中的萬幸了吧。
    故事的尾聲,只是淡淡的憂傷、淡淡的回憶。那些愛憎分明,揮去吧。保留的美好,對故鄉(xiāng)、童年的美好留念。作者以成年的口吻來結(jié)尾,她釋然了那些愚昧的人情世故,只希望靜靜的、緩緩的來緬懷。
    高一呼蘭河傳讀后感篇十七
    蒼涼中蘊含熱情,歌頌時不忘批判,這是一幅舊中國東北小縣城居民平凡但又不一般的生活風情圖,更是濃縮了的20世紀初舊中國下層勞動人民的辛酸與苦澀,無奈與掙扎,苦痛與麻木,愚昧與可笑?!逗籼m河傳》飽含了女作者的血淚,用回憶性的文字為我們展開了一幀真實無比卻又生動形象的舊中國東北人民的命運畫卷。寫這部小說的原因是:"只因為他們充滿了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那里了。"寫得之所以深刻、真實,是因為難以忘記,之所以難以忘記,是因為太過于熟悉,之所以太過于熟悉,是因為這些往事早已經(jīng)刻進了腦海里,揮之不去,掃之不去,趕之不去,轟之不去。
    盡管她寫起來似乎很得心應手,并不吃力,可是我讀起來卻頗感勞累,不是眼睛累,而是心累。那一串串文字,讀起來不是那么簡便,雖說寫得很流暢、平實,資料很樸實、充實、真實,可是小說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老是不斷的敲擊著我的內(nèi)心,使我的心為之打動,為之感動,為之顫動,為之激動。蕭紅用寫散文的筆法來寫小說,并且還是這種鄉(xiāng)土題材的小說,讀起來令人絲毫感覺不到有隔閡,而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親切,那么的自然。
    她出生在這個小城里,童年的生活并不完美,盡她的父母皆在她身邊,可是父母的愛對她來說是那么的遙不可及。父親的暴躁,母親的冷漠,奶奶的兇悍,這些家人的愛她基本上已經(jīng)失去了。唯一得到便是祖父的愛,這愛從她一出生就伴隨著她,直至十幾年后因祖父的去世而遠去。幼年的她唯一的取樂方式就是和祖父在一齊,他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異常是在他們家里的園子里,留下了她最完美的回憶。這個園子里,有各種小動物和植物,爺爺種菜她也種,可是往往是吃力不討好,勞而無功,白忙活一場。雖然如此,但他們都得到了千金難買的東西——歡樂。在園子里的這段童年記憶是刻骨銘心的,也是頗讓人難以忘懷的,寫得很投入,很不錯,已被選入小學課本。在這個園子里,她慢慢長大,爺爺慢慢老去。
    祖父,是她心目中最可親、可愛、可敬的家人。比起父母對她的漠視,祖母對她的兇狠,祖父與他們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他對她很熱情,天天與她玩,有好吃的給她吃,有好玩的給她玩,想著法子逗她玩,教她識字,讀詩,認識事物。她也喜歡和這個老爺爺開玩笑,用玩笑來愉悅彼此的心境。祖父還是個很正直的人,見胡家的團圓媳婦幾乎快被折磨死了,胡家的人又想把她休了,他就說:"好好的孩子快讓他們捉弄死了。"并且還決定讓胡家的人搬走,房子不租給這樣的人家。馮歪嘴子的私生子出生后,一家人沒地方住,他不假思索地就讓出了一間房子讓他們住。由此可見,祖父是個對外人也很熱心的人,與其他一味壓榨盤剝農(nóng)民的地主還是有所不一樣的。
    蕭紅用一個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用一個孩子的語氣來敘述這些個故事,用一個孩子的獨特方式來解讀這些問題,雖不免幼稚,甚至異想天開,畢竟童言無忌,說出了許多的"大人"說不出來的真話,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對這方土地愛的執(zhí)著,愛的深沉,愛的無法自拔,所以下起筆來很容易,寫下的東西很厚重,很耐讀。聯(lián)系到作者苦難的一生,再來讀這些文字,心中翻騰的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苦痛,是無奈,是唏噓,還有在淚水里浸泡許久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