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通用21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認知發(fā)展。教案的編寫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和教學實踐進行調(diào)整和改進。教師在編寫教案過程中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變通能力,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一
    一開課對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為課文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對課題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葛老師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如一開始讓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對兩位圣人做與學的評價,以及對他們的贊美,嘗試用名言,對對聯(lián)等語言形式,大大激發(fā)學生學語文的趣味。葛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恰當?shù)脑u價語言也是課堂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二
    孔子、老子這些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可貴品質(zhì)隱含在字里行間,尤其是附著在關鍵的詞句之中。本堂課重在引領學生關注、發(fā)現(xiàn)那些內(nèi)涵豐富、意韻深廣的詞句,通過理解意思,揣摩內(nèi)涵,自然進入人物的真實內(nèi)心。這樣,學生對語言的學習是立體的,活生生的,語言也會伴隨著豐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長進、敬重、品行等12個詞語。
    2、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4、學會借助課文資料袋來學習語文。
    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1、學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讀課后資料袋,進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師小結:一個人能稱為家不簡單,孔子卻同時譽為兩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偉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為什么會有如此成就呢,學了今天這篇課文可能會有所啟發(fā)。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想想文中講了幾個人物,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朗讀,及時正音。
    3、問題反饋:
    課文寫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顯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簡要解釋古人的名與字。同時簡介老子的成就。
    課文圍繞兩人寫了怎樣一件事?(學生回答,要求語言連貫,簡單扼要。)
    (遠近聞名總覺得還不夠三十歲)
    2、學生暢談體會:(虛心、好學、對知識永不滿足等)
    3、指導學生緊扣這些重點詞來進行朗讀,(最好加點競賽朗讀)。
    剛才我們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來體會,來朗讀,效果十分明顯?,F(xiàn)在就根據(jù)這個經(jīng)驗來自學2、3自然段。
    1、學生讀、圈、思。
    2、檢查自讀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到了洛陽。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3、指名讀,齊讀。
    4、給宿組詞,(住宿、宿舍、留宿、宿營),組詞中明白宿的意思(?。?;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風餐露宿整個詞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聯(lián)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給兼擴詞(風雨兼程、文武兼?zhèn)洹⑵穼W兼優(yōu)、德才兼?zhèn)?、形神兼?zhèn)涞龋?BR>    6、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來體會這兩句話,暢談感受,讓學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
    7、同學們,現(xiàn)在我相信你們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動,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讀好這句話。
    8、男女生競賽朗讀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鬃颖緛砭鸵阎R淵博的,現(xiàn)在跟老子學習后肯定?(更淵博了,知識更豐富了)這就是課文所說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用四個字來概括?(學無止境)。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對孔子的虛心好學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還有很大部分是對話。自己讀讀對話,你還體會到了什么?(說話很有禮貌、謙恭有禮、文質(zhì)彬彬等)
    1、要求把這些對話讀好,邊讀邊揣摩兩人當時的神情、心情。
    2、師生對讀。讀中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讀到這里,你是否對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讀好最后一個自然段
    讀了課文,你有何收獲或你想說些什么,請寫下來。
    孔子
    老子
    謙虛好學
    毫無保留
    永不滿足
    悉心傳授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作業(yè):
    結合搜集的資料,以分小組為單位編寫一篇題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三
    孔子、老子這些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可貴品質(zhì)隱含在字里行間,尤其是附著在關鍵的詞句之中。本堂課重在引領學生關注、發(fā)現(xiàn)那些內(nèi)涵豐富、意韻深廣的詞句,通過理解意思,揣摩內(nèi)涵,自然進入人物的真實內(nèi)心。這樣,學生對語言的學習是立體的,活生生的,語言也會伴隨著豐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四
    二、初讀感知。
    1、通過朗讀解決你的好奇和疑問吧!放聲朗讀課文,把字詞讀正確,句子讀流利。邊讀邊思考,自己解決疑問。
    2、開火車讀課文,并正音。
    遠近聞名淵博曲阜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補充老子的資料)納悶。
    迎候等候(兩個詞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區(qū)別)止境毫無保留傳授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們高尚的情操和行為品德。)。
    三、學習第一段。
    1、文中有一個地方把“孔子為什么拜師?孔子拜誰為師?”這兩個問題一齊解答了,你找到了嗎?(出示第一段)。
    2、指名讀。
    3、用“因為……所以……”說說孔子為什么拜師、拜誰為師。
    4、從這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孔子的好學精神并板書:好學)。
    “遠近聞名”卻“總覺得……知識不夠淵博”:他的學問已經(jīng)出名了,卻總覺得不夠,說明他很好學。
    5、感情朗讀:
    是啊,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讀(指名讀第一段)。
    這就是勤奮求學的孔子,讀-。
    四、學習第二段,體會孔子“不畏艱辛”的好學精神。
    1、于是,勤奮好學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師之路,一路上出現(xiàn)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讀讀第二段,把感動你的此句劃出來,并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
    2、交流: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上千里”、“幾個月”:上千里的距離在50萬米以上,可見孔子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古代沒有汽車、沒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雙腿、馬車一步步艱難的行走著。
    (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生活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趕路。
    (3)同學們,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嗎?(配樂想像說話)。
    (4)腦中想像這樣的畫面,來讀這句話。
    (5)還有什么詞讓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風塵仆仆)。
    (5)孔子就這樣在這千里迢迢的求師路上,面對炎炎的烈日、凜冽的寒風,一直行走,(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我聽到同學們讀到“終于”這個詞時松了口氣,你們有什么感受?(體會不易)是什么在支持著他走到洛陽?(強烈的求知求學的欲望)。
    五、小結,寫字。
    1、這節(jié)課,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著求知好學的學生,那老子又是怎樣的一位老師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2、寫字:聞、塵、仆、納悶、丘。理解“納悶”的意思是因為奇怪而發(fā)呆,用納悶造句。注意“塵”上部分沒有鉤,找“仆”的形近字“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引讀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學習2-3段,品味“感動”
    (一)研讀第二段,體會孔子和老子的'謙虛有禮。
    1、劃出孔子和老子的對話,指名讀。
    2、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边@句話你讀懂了嗎?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學無止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看法。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是從哪個詞里看出來的呢?
    從:“行禮”、“再次行禮”的動作,“拜見”“等候”、“迎候”等話語中體會他們互相尊敬和禮貌。
    3、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對話。
    (二)學習第三、四段。
    2、交流: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
    2、你因什么而感動?(孔子好學、老子無私教授)。
    三、學習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師求學,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貴的人格品質(zhì),讓我們一次次為他們而感動,難怪課文中這樣寫到:(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四、拓展、寫字。
    1、孔子不僅品行流傳千古,還有許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讓后人傳誦。(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積累。
    2、寫字。
    (1)孔子拜師讓我們深深的懂得了對待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生:“學無止境”)。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積累這個詞語,學習“止境”兩個字。
    (2)寫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區(qū)分“迎”與“柳”。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五
    聞()()。
    等()()()。
    迎()()()。
    二、小書法家先說說寫時的注意事項,然后再寫一寫。
    納悶等候品行風塵仆仆。
    你對自己的書寫滿意嗎?獎勵自己幾張吧!
    三、找朋友看看哪些詞與下面的詞語意思相近。
    填什么正確呢?查查字典吧!
    佩服――()納悶――()。
    拜見――()學問――()。
    連忙――()敬重――()。
    四、查查填填。
    等候迎候。
    “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太客氣了,多謝你()。
    有名聞名。
    孔子是()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時候就非常()。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六
    1.會讀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風塵仆仆、迎候、等候”等詞語及一個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及彬彬有禮的品質(zhì)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zhì)。
    教學難點。
    1.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仆仆”等詞語。
    2.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含義。感悟孔子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概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年輕時歷經(jīng)艱辛拜老子為師的故事。(完成主體板書)。
    2.提問過渡:讀了這篇課文,你喜歡文中的孔子和老子嗎?作者喜歡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
    二、品讀課文。
    (一)學習全文中心句。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小黑板出示)。
    1.指名讀。
    2.這句話寫了誰?主要寫誰?重點寫他的什么?
    3.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過渡: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孔子有哪些美好品行值得人們敬重?
    (二)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把能體現(xiàn)孔子美好品行的句子用“――”畫出來,并寫上批注,說說你了解到一個怎樣的孔子?(讀、畫、寫、說)。
    (三)學生反饋。
    第一板塊感受孔子的辛苦。
    1.生:我讀出的是一個不怕吃苦的孔子。我是從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讀出來的。
    2.小黑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3.指名讀。
    4.讀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請用一個字來形容。――苦。
    5.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比較句子,體會“終于”
    幾個月后,他走到了洛陽。
    幾個月后,他終于走到了洛陽。(小黑板出示)。
    師:哪句好?為什么不能刪去“終于”這個詞語。
    生:因為路途遙遠――“上千里”。我們想象一下,孔子從曲阜出發(fā),一里、倆里、三里、四里、五里……就這樣一里一里地走,一直走了上千里,他終于走到了洛陽。
    師:累嗎?請你把孔子的勞累讀出來。(指名讀)還有理由嗎?
    生:因為孔子的旅途十分辛苦――“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指名讀詞語,說意思,齊讀詞語。
    師:苦嗎?請把孔子的苦讀出來。(齊讀)。
    師:孔子就這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里又一里,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就這樣走啊走,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今天,他――終于走到了洛陽。
    6.全班齊讀。把孔子的苦、孔子的累讀出來。
    7.師:此時此刻,如果你見到這個不怕吃苦的孔子,你會對他說什么?
    8.生反饋。
    過渡:當孔子來到老子面前時,老子又對他說了什么呢?
    第二板塊感受孔子的謙虛禮貌。
    感受禮貌。
    學生默讀,找出對話,同桌分角色讀,讀完說說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孔子。
    小黑板出示對話。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研究學問你不必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BR>    學生補充詞語(迎候、等候)。
    指名分角色讀。
    說體會:彬彬有禮。還有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他們的彬彬有禮?
    師:沒禮貌的人會怎么問?請你試著問問。(讓學生從對比中體會孔子的禮貌)讓我們學學孔子,彬彬有禮地拜見老師吧。
    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
    感受謙虛好學。
    通過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含義感受孔子的謙虛。
    老子說……你認為呢?(再讀第一段,重點詞“遠近聞名”)。
    師引讀:我們知道。
    孔子之所以跋山涉水、不遠千里去拜師,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之所以風塵仆仆、不辭辛勞去拜師,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孔子之所以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師,還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從這里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孔子?(謙虛好學)。
    指名分角色讀。全班分角色讀。
    師小結:對呀,活到老,學到老。你要學習,我要學習,我們所有人的人都需要不斷學習。因為――(生齊)“學習是沒有止境的?!?BR>    第三板塊感受老子的謙虛、禮貌、大度。
    過渡:文章除了寫孔子還寫了――老子(謙和、知禮、誨人不倦)。
    學生說老子。
    指名班上表演讀,注意讀出彬彬有禮。(學生認真看插圖)。
    全班同學分角色讀對話。
    齊讀最后一段??鬃莹D―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或者你決定今天怎么做?
    四、總結:“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對孔子和老子的敬意。那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板書設計。
    孔子――――拜師(老子)。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七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齊讀)。
    2、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板書---孔子齊讀子第三聲。
    4、今天,我們要學習孔子拜師求學的一個故事板書---拜師。
    孔子。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孔子的文章板書課題:孔子拜師。
    看這個拜字特別難寫,看老師寫。
    師: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1:孔子為什么要拜師?
    生2:孔子拜師了有什么用?
    師提醒:這也就是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生3:孔子去哪里拜師?
    (老師把學生提的問題一一寫在黑板上)。
    師:老師也有個問題他是怎樣去拜師的?(板書)。
    三(7)班的孩子真會學習,讀了課題提問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讀題質(zhì)疑,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二、初讀課文,交流容易解決的問題。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課文,如果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答案就做個記號。
    生自讀,師在巡視中引導(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在讀的時候把自然段的序號標上了,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如果還沒有標上的就標上吧。)。
    師:讀課題時提了那么多的問題,哪個問題是你一眼就看出來的?
    生1:向誰拜老子。
    師:老子又叫什么?
    生:齊聲老聃。
    師:讀得真準。孔子又叫什么?
    生:孔丘。
    師:還叫。
    生:仲尼。
    師:解釋(仲尼是孔子的字,古時候,用名來稱呼自己,用字來稱呼別人,都是為了表示謙虛和禮貌。后來,人們把很有學問的人稱為子。所以后人都尊稱為他們老子和孔子。)。
    (出示課文插圖)。
    師:你知道圖中哪個是老子,哪個是孔子?你能從課文中找出依據(jù)來嗎?
    學生自讀課文。
    生:那位鞠躬的就是孔子。
    學生讀相關段落。
    師:還有哪個問題也一眼就看出來了?
    生:孔子去哪兒拜師?去洛陽拜師。
    師追問:從哪兒出發(fā)?
    生:從曲阜到洛陽。
    師:回到課文里再讀讀這兩個地方。(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
    讀著讀著,我們就解決了兩個問題,讀課題提問題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再次強調(diào)讀題質(zhì)疑的學習方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
    三、詞語入手,體會孔子的不辭辛勞。
    師:那怎么拜師的你們找到了嗎?在哪兒?
    生: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線把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劃出來。
    學生自讀自悟。
    指名交流。
    生1: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師:看看老師跟你們找的是不是一樣。(出示第1句)。
    指名讀,讀準。
    師:讀著這句話,哪幾個詞讓你最感動,圈一圈。
    交流。
    生: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師:風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生:夜里人家睡覺了還在走。
    師:餐是什么意思?
    生:吃。
    師:宿是什么意思?
    生:住。
    師:那風餐露宿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還是不理解。
    師:露是露天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在風里吃飯在露天睡覺。像這樣理解一個詞語中的一個字就能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
    (值得我們推廣的解詞的好方法)。
    同樣的辦法理解日夜兼程。
    師:輕輕地讀這兩個詞,你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時候趕路?
    生1:白天、晚上。
    生2:中午。
    師:烈日當頭,孔子也在趕路。把話說完整。
    生3:我仿佛看到孔子在下雪天趕路。
    生4:我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趕路。
    師:讀著這兩個詞語,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孔子很辛苦。
    生2:孔子很好學。
    師:請帶著你的感受讀。
    自由讀指名讀。
    師:你們知道曲阜到洛陽有多遠嗎?
    出示地圖,箭頭指示感受遠。
    誰再來讀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也感受到了孔子的不容易,一起來讀讀。
    齊讀第1句。
    生:終于。
    師:還有哪個詞。
    生:風塵仆仆。
    教師板書:風塵仆仆。
    師:可惜插圖上沒能畫出孔子風塵仆仆的樣子,你能根據(jù)這句話來猜猜孔子的樣子嗎?
    生1:身上都是灰塵。
    生2:身上都是泥。
    生3:身上都是沙。
    師:孔子長途跋涉,身上都是沙、泥,很累的.樣子,你們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請把這個詞寫在插圖旁邊,注意仆是單人旁,不是提手旁。寫好后同桌互相欣賞一下寫的字,寫得好的可以夸夸他。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解詞方法,在理解中穿插寫字教學)。
    師:老師要問,孔子那么辛苦、風塵仆仆為什么要去拜師呢?從哪一段知道的?
    生:第一段。
    師:讀讀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
    師:淵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搖頭表示不知。
    師:不知道該怎么做?
    生:
    師:是的,老師查了淵字,把字典上的意思拍了下來。
    出示3種注解:1、深水2、深3、姓。
    淵在這里應該是第幾種意思呢?
    生:第二種深。
    師:知道了淵的意思,那淵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深。
    聽眾哄笑。
    師:老師告訴大家,博是廣大的意思。那淵博就是。
    生:深廣。
    師:孔子的知識真的不夠淵博?
    生:不是,他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
    師:聞名是什么意思?老師告訴大家,聞有2種意思:1、用鼻子聞2、聽。
    遠近聞名是什么意思?
    生:很遠的地方、很近的地方都聽說過他。
    師:像這樣理解詞語中的一個字來理解真?zhèn)€詞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你們了解孔子嗎?
    生:了解。
    師:說說看。
    學生介紹。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
    生:資料袋里。
    師:打開課文后面的資料袋,自由地讀一讀。
    學生自讀資料袋內(nèi)容。
    師:讀了資料袋的內(nèi)容,你一定更佩服孔子了,再來讀讀第一段。
    齊讀第一段。
    師:孔子已經(jīng)很有名了,還要去拜師,什么呢?你還從哪里找到了?
    生自讀課文、交流。
    生:第二自然段中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師:你在生活中看到過學無止境的人嗎?
    生1:我的同桌英語很好了還在學習。
    生2:我的同桌數(shù)奧很好也仍然在學。
    師適時引導: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人呢,比如爸爸、媽媽?
    生:我爸爸還在學。
    追問:學什么呢?
    生:不知道。
    臺下哄笑。
    生2:爺爺還在學普通話。
    師:生活中,工作了還要學,爺爺奶奶還要上老年大學,用一個詞就是學無止境。
    孔子就是這樣學無止境的,拿出抽屜里的練習紙寫下來,今天學到的詞可以用一用。
    練習紙的內(nèi)容為:
    孔子__________,拜老子為師。
    (以下詞語可以選用哦!)。
    淵博遠近聞名學無止境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
    交流:
    生1: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趕去洛陽,拜老子為師。
    師:可以在中間加上所以,讀一讀。
    生修改讀: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所以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趕去洛陽,拜老子為師。
    師:還有沒有用的詞語不一樣的?
    四、課堂小結,提示下節(jié)課的任務。
    生:老子。
    師: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了解老子。
    宣布下課。
    板書:
    向誰學?
    去哪里學?
    怎樣學?
    風塵仆仆。
    學無止境。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八
    《孔子拜師》是關于孔子謙虛求學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作者描寫了孔子去拜見老子,讓老子成為他的老師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師的時候,孔子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學者了,但是他還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進。在設計上這節(jié)課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孔子的言行中學習其謙虛的精神。
    1. 欣賞文章中的簡練句子。
    2. 能夠用自己的話句復述孔子拜師的故事。
    3. 歸納總結孔子和老子的為人處世及求學上進的心態(tài)。
    1. 如何精要簡練地把事情進行表達。
    2. 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典型事例在表達文章時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1. 引入:多媒體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閱讀:叫學生把文章讀一遍,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孔子為什么要拜師?
    (2)孔子與老子的一番話表明了孔子當時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練習的設計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討論方式,討論的主要內(nèi)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話語表述出來。
    (2)討論作者為什么要拜師。最后后叫學生起來把孔子為什么要拜師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學面前說出來。為了讓學生對孔子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學生回家上網(wǎng)搜索有關孔子的資料。反思方面,就是覺得學生對當時的情景難以想象。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九
    1、文中有一個地方把“孔子為什么拜師?孔子拜誰為師?”這兩個問題一齊解答了,你找到了嗎?(出示第一段)。
    2、指名讀。
    3、用“因為……所以……”說說孔子為什么拜師、拜誰為師。
    4、從這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孔子的好學精神并板書:好學)。
    “遠近聞名”卻“總覺得……知識不夠淵博”:他的學問已經(jīng)出名了,卻總覺得不夠,說明他很好學。
    5、感情朗讀:
    是啊,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讀(指名讀第一段)。
    這就是勤奮求學的孔子,讀-。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
    1.學習第一部分:決意拜師。
    (1)請同學們出聲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虛心好學)從哪些內(nèi)容感受到的?(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遠近聞名)。
    總結:學無止境。
    (3)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決意拜師這段內(nèi)容。
    設計意圖】強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這一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語言和孔子的行為這兩者進行了緊密的聯(lián)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教學策略。
    2.學習第二部分:洛陽拜師。
    (1)請同學們默讀這部分,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拜師的?與老子見面時又是怎樣的情景?”
    設計意圖】借助默讀思考內(nèi)容,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書,既理清敘述層次又幫助學生明確了本段的重點內(nèi)容。
    (2)孔子的拜師路有著怎樣的艱辛?在文中標畫出相關詞句。這些又讓你有怎樣的感觸呢?(路途之遙,時間之長,行路之艱,求師之切)。
    出示課件: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小結:同學們抓住了“上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終于”這些詞語體會到孔子拜師的艱辛。抓住文中重點詞語學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盡艱辛之后,孔子終于見到了自己的老師。這就是孔子和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同學們,請你們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纯?,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圖中孔子彎腰行禮,態(tài)度恭敬;圖中老子俯首彎背,態(tài)度謙和)。
    設計意圖】插圖是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觀察,學生會先對兩位人物有一個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導他們回歸到文本,研讀對話內(nèi)容,使學生逐漸明白,只有通過品讀作者生動的文字,才能在我們的頭腦中形成鮮活的畫面。這樣圖文結合,旨在提升學生對兩個人物品行的認識和理解。
    (4)課文中寫到了孔子在見到老子時他們之間的兩組對話。圈一圈孔子的表現(xiàn),想一想孔子在拜師時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彬彬有禮:上前行禮、連忙、請、再次行禮;誠心誠意;執(zhí)著求學)。
    (5)在孔子的治學名言中,哪些名言體現(xiàn)出了他這樣的言行呢?(學無止境;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BR>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時,又是怎樣的?(謙和有禮:迎候;喜悅)。
    (7)分角色朗讀這兩組對話,再現(xiàn)孔子和老子在相見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學名言,來解讀人物的品行。再次運用“名言解讀人物言行”的策略,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確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3.學習第三部分:認真求學。
    (1)快速閱讀第三自然段,圈畫詞語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學的過程中,他們各自有怎樣的表現(xiàn)?(孔子很刻苦:每天、不離左右、隨時;老子誨人不倦:毫無保留)。
    (2)請同學們兩人一組配合朗讀,讀出對他們的敬佩。
    設計意圖】通過圈畫詞語,使學生感悟到求學者的刻苦,傳授者的無私,在孔子與老子身上都有著令人欣賞與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讀可以將理解與情感融入其中。引領孩子們讀文入境,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悟。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一
    1、于是,勤奮好學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師之路,一路上出現(xiàn)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讀讀第二段,把感動你的此句劃出來,并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
    2、交流: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上千里”、“幾個月”:上千里的距離在50萬米以上,可見孔子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古代沒有汽車、沒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雙腿、馬車一步步艱難的行走著。
    (2)“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生活的艱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趕路。
    (3)同學們,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嗎?(配樂想像說話)。
    (4)腦中想像這樣的畫面,來讀這句話。
    (5)還有什么詞讓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風塵仆仆)。
    (5)孔子就這樣在這千里迢迢的求師路上,面對炎炎的烈日、凜冽的寒風,一直行走,(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我聽到同學們讀到“終于”這個詞時松了口氣,你們有什么感受?(體會不易)是什么在支持著他走到洛陽?(強烈的求知求學的欲望)。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二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對孔子的虛心好學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還有很大部分是對話。自己讀讀對話,你還體會到了什么?(說話很有禮貌、謙恭有禮、文質(zhì)彬彬等)。
    1、要求把這些對話讀好,邊讀邊揣摩兩人當時的神情、心情。
    2、師生對讀。讀中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三
    1.請同學們朗讀最后一段,思考:通過學習孔子拜師的故事,你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謙和有禮、勤奮好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
    2.全班齊讀孔子名言。
    出示課件: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BR>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小結:先人們的品行見證了他們的語言和思想,他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后人,使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代代傳承。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四
    1、孔子不僅品行流傳千古,還有許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讓后人傳誦。(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積累。
    2、寫字。
    (1)孔子拜師讓我們深深的懂得了對待學習是永無止境的——(生:“學無止境”)。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積累這個詞語,學習“止境”兩個字。
    (2)寫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區(qū)分“迎”與“柳”。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五
    1、劃出孔子和老子的對話,指名讀。
    2、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边@句話你讀懂了嗎?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學無止境。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看法。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是從哪個詞里看出來的呢?
    從:“行禮”、“再次行禮”的動作,“拜見”“等候”、“迎候”等話語中體會他們互相尊敬和禮貌。
    3、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對話。
    (二)學習第三、四段。
    2、交流: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
    2、你因什么而感動?(孔子好學、老子無私教授)。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六
    2、指名朗讀,及時正音。
    3、問題反饋:
    課文寫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顯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簡要解釋古人的名與字。同時簡介老子的成就。
    課文圍繞兩人寫了怎樣一件事?(學生回答,要求語言連貫,簡單扼要。)。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七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長進、敬重、品行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八
    這篇課文從文題看,直接揭示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文章緊緊圍繞“拜”字,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qū)懥丝鬃訛槭裁窗輲?,怎樣拜師以及拜師后怎樣學習的過程,這是一條貫穿全篇的主線。事情的經(jīng)過部分又是圍繞孔子與老子的對話展開的,這又出現(xiàn)一條輔線。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既要抓住主線體會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輔線,體會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結尾處進行小結,把兩條線并攏,讓學生體會先人品行的偉大。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著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文本對話。
    2.借助孔子名言解讀人物品行。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積累這些名言警句,并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用自己的行動實踐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實積累與運用的目的,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學習中得以傳承。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十九
    剛才我們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來體會,來朗讀,效果十分明顯?,F(xiàn)在就根據(jù)這個經(jīng)驗來自學2、3自然段。
    1、學生讀、圈、思。
    2、檢查自讀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到了洛陽。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3、指名讀,齊讀。
    4、給宿組詞,(住宿、宿舍、留宿、宿營),組詞中明白宿的意思(?。?;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風餐露宿整個詞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聯(lián)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給兼擴詞(風雨兼程、文武兼?zhèn)洹⑵穼W兼優(yōu)、德才兼?zhèn)洹⑿紊窦鎮(zhèn)涞龋?BR>    6、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來體會這兩句話,暢談感受,讓學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
    7、同學們,現(xiàn)在我相信你們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動,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讀好這句話。
    8、男女生競賽朗讀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鬃颖緛砭鸵阎R淵博的,現(xiàn)在跟老子學習后肯定?(更淵博了,知識更豐富了)這就是課文所說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用四個字來概括?(學無止境)。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二十
    1.認讀七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十二個字,正確讀出“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體會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小學三年級孔子拜師教案篇二十一
    (一)讀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1.抽讀。
    2.齊讀。
    (二)練習概括課文大意。
    1.上節(jié)課我們不僅學了詞語,還初讀了課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F(xiàn)在,你能根據(jù)老師的提示,再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嗎?如果能用上上節(jié)課我們新學的詞語就更好了。
    板書:決定拜師前往洛陽認真求學受到敬重。
    2.小結:課文就是這樣按照事情的經(jīng)過把孔子拜師這個故事講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