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類最重要的財富,它關乎每個人的生活品質(zhì)和幸福感。在總結中,要注意言之有物,不要空洞和冗長。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的總結范本,相信可以為大家提供幫助。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一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方向就是讓課程回到生活,讓課程聯(lián)系生活,讓課程關懷學生,讓課程走近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課程改革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復興。陶行知先生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教育要回歸兒童生活”,這也已經(jīng)成為品德課教學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將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孩子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要使學習的內(nèi)容讓孩子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孩子就會認真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機。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每天上學要經(jīng)過哪些地方,學生積極發(fā)言,再讓學生把它們畫下來。學生一看自己每天都要走過的那條熟悉的路搬到圖畫上來了,特別感興趣,畫出來的畫也就很逼真。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得以發(fā)揮,課堂教學活動就變得燦爛和豐富多彩。
二、注重情感活動的實踐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的越充分、越細膩,感悟的就會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兒童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找準教材內(nèi)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過程中,深化道德認識。我通過再現(xiàn)學生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在零食攤上吃零食;在小店里玩摸獎游戲,買小玩具等情境,請學生演一演,進行勸說,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的說:“老師,我覺得在馬路邊的小攤上買東西吃太不衛(wèi)生了。汽車開過灰塵都粘在食物上了,太不衛(wèi)生了?!庇械膶W生說:“我覺得在路上玩卡片、玩螞蟻,不衛(wèi)生,而且玩著玩著上學的時間都會忘記了。”有一個學生難為情地說:“老師,我就在路邊玩螞蟻,結果遲到了,下次我再也不在上學路上玩耍了?!薄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使學生懂得在上學途中要注意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教學活動情境豐富、優(yōu)化,讓學生開動多種感官,對多媒體情境設計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學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養(yǎng)了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情感。
三、以談話、游戲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寓道理的認識于游戲活動之中,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游戲競猜、模仿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玩交通安全棋,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了交通安全標志,學會了交通安全規(guī)則,懂得上學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愛生命。真實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注意力,學生愉快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思想,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tài)下學習,事半功倍。
總之,我們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只有在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品德與生活》課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會使學生受到真教育。
一年級的小朋友特別喜歡上《品德與生活》課,每到這節(jié)課,他們會異常興奮,搖著手里的書跑來辦公室問:“老師,今天上什么課呀?”所以每逢上課,總要好好準備一番。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將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并且是在快樂中體驗和感受。
一、設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播放《康康熊在上學路上》和《小熊和小猴的故事》,這種模擬生活的場景,學生感覺特別有意思。然后就像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地發(fā)現(xiàn)小熊小猴上學路上出現(xiàn)的問題,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這節(jié)課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tài)下學習,事半功倍。
二、回顧生活過程,深化道德認識。
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么,()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
三、拓展實踐活動,回歸生活運用。
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我覺得這樣的課雖然看上去不是熱熱鬧鬧,然而卻是實實在在的,是從生活體驗中激起了學生真正的思考。
另外,通過畫上學路線和玩交通安全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上學不能遲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學生表演指揮,玩棋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掌握了本課的內(nèi)容,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九、七個生字和新詞。
2.初步理解新詞的句子的意思。
3.在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讓學生說常用的句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有關生字、新詞。
2.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具準備:課件詞卡大課文掛圖玉米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故事引出課題。
一.新授。
(一)學習生字。
1.通讀第一、二自然段。
2.學習第三自然段中的詞語。
(1)蹲下去。
看圖:曹紅在做什么?
她怎樣扶玉米的?
出示詞卡:蹲下去指導讀。
舉例:一支鉛筆掉在地上,讓一位同學把它拾起來。(說句)。
看課文中的句子。
(2)一松手。
讀第二句話,理解“一松手”的詞義。(動作演示)。
(3)呢。
怎么辦呢?表情演示。
出示詞卡:呢指導讀。
看課文中的句子:怎么辦呢?比一比,看誰讀的好。
舉例:板擦不見了,怎么辦呢?老師從辦公室拿來了一個新板擦。
(4)辮子。
出示詞卡:辮子指導讀。
理解詞義(如預習時,學生都懂得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就讓學生來說說)。
(5)蝴蝶結。
出示詞卡:蝴蝶結指導讀。
看圖和實物理解詞義。
(6)綢帶解下。
出示詞卡:解下綢帶指導讀。
讓一位同學來演示動作。(解下綢帶)。
告訴生:xxx解下綢帶。
區(qū)分:綢帶和蝴蝶結。
演示:xxx解下紅領巾。(說句)。
(7)綁在一起。
出示詞卡:綁。
理解字義:
這里的“綁在一起”同學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看句子“用綢帶把它和別的玉米綁在一起”。
師演示:綁在一起。
(8)踩實。
出示詞卡:踩實指導讀。
理解詞義:玉米周圍的土松了,要踩實,使土變的硬一些。
(9)理了理。
師題問:在這句話中有沒有不懂的詞語。
那朱老師問大家:“理了理辮子”是什么意思?
朱老師理了理衣服。
(二)復習詞語。
1.這是我們本節(jié)課學習的詞語,自己把這些詞語讀一下。
2.齊讀詞語。
3.師提問,讓生動作演示。
(二)書寫生字。
1.我們來看一下這些生字,看看哪些字比較難寫,要注意些什么?
2.在自己作業(yè)本上寫一個。
二.復習鞏固。
1.朗讀課文。
2.組詞。
尊()呢()瓣()幫()。
遵()嗎()辮()綁()。
蹲()呀()。
三.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抄寫詞語。
3.組詞。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三
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將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并且是在快樂中體驗和感受。
首先我展示自己上班路線圖,乘坐公交的過程和途經(jīng)的標志建筑,再介紹了自己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和上下班乘坐的交通工具,然后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是怎么上學的,行走的路線是怎樣的,讓學生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知道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上學和回家。
其次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么,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從而了解了上學放學路上的安全常識,熟悉并掌握了一些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標志。
最后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希望學生熟悉上下學路線,遵守規(guī)則,學會保護自己,高高興興上學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四
全日制聾校語文第六冊第八課分析講讀課文。
【教學目的】。
1.正確地觀察圖畫,提高學生有順序觀察的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nèi)容。懂得課文是由一個個句子按先后順序組成的。教育學生要愛護莊稼。
2.學會用“誰怎么樣,把什么輕輕地怎么樣”的.句式說、寫句子。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會背誦和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地觀察圖畫,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知道課文是由一個個句子按先后順序組成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詞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看(聽)寫詞語。
曹紅;蹲下去;呢;辮子;綢帶;綁好;踩實。
二、激趣導入。
課件播放《上學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學生思考,你每天是怎么上學的?上學路上你都看見什么了?遇到過什么事情嗎?大家來說一說。
(評析:用學生熟悉的《上學歌》導入新課,一下子就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天上學路上你都看見什么了?遇到過什么事情嗎?”是貫穿課堂教學運動全歷程的主線,它是調(diào)動、激發(fā)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運動的學習情景。課堂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不僅是語言學習氣氛的渲染,還是激發(fā)學生樂學,取得健康的情感體驗的歷程。)。
三、學習新課,理解課文。
1.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出詞語的停頓。
2.圖文對照朗讀句子,結合動作演示,理解句子的意思。
3.邊讀句子,邊思考下列問題,并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分析課文。
(1)看第一幅圖,學習第一自然段。曹紅去做什么?主要講了少先隊員曹紅上學去。
(3)看第三幅圖,學習第三自然段,思考并讀文。
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意思?
說一說:曹紅是怎么做的?她扶了幾次?第一次怎么樣?第二次呢?
這個自然段動詞有哪些?讓學生動作模仿一下。
(看見、蹲、扶、松、倒、想、解、綁、踩)。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意思?
寫了曹紅把倒下的玉米扶起來綁好的過程。說說你向曹紅學習什么?
(曹紅愛護莊稼的好品德。)。
討論:如果你遇到類似事情,你會如何處理?
四、強化訓練,鞏固復習。
1.自由讀句子,指圖或演示講講句子的意思。
2.齊讀課文,領會句子的意思。
3.復述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愛護莊稼。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熟讀課文。
評析:文中用了一系列動詞來描寫曹紅扶玉米,我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去演示、品讀和理解這些詞語,學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上學去。
看見玉米倒地。
扶玉米。
曹紅又倒下。
要愛護莊稼。
怎么辦。
玉米綁好。
向?qū)W校跑去。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五
2.學會抓住人物的特點去描寫人物。
3.掌握開頭空兩格的寫作格式。
1.描寫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2.選取一到二點刻畫人物。
三條絲巾。
1課時。
請猜中的同學發(fā)言,談猜中的依據(jù)是什么。
1.誰描寫的最符合人物對象?
2.猜中的原因在哪里?
2.選定內(nèi)容:
(1)人物的外貌特點。
(2)通過具體的事情寫出人物的特點、品質(zhì)。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
4.表現(xiàn)手法:開門見山、首尾呼應。
(本資料來自。
)
生字卡片、課件。
2課時。
2.點名讓學生大聲朗讀出來。
2.學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分組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師點撥。
5.課下讓學生積累詞語。
7.老師引導學生思考。
8.同學間互相交流。
2.小組內(nèi)為取小組名字獻計。
3.最后把小組名字定下來。
5.老師總結,學生課后思考。
1.師范讀古詩。
2.師引導。
3.生模仿讀。
4.同學間比賽讀。
5.師生合作、表演。然后競賽背誦。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能工整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設想】。
通過指導寫字,提高寫字水平,規(guī)范寫字?!窘虒W過程】1.基本指導。
一看結構,看比例。
在書寫漢字前,一定要先看清結構。漢字的結構一般分為上下(上中下)結構、左右(左中右)結構、全包圍(半包圍)結構、獨體字。在看清結構的基礎上,心中要明白各部分之間的比例。當然,這里所指的比例不是確切的,只是一個大概。
如左右結構中,像“狂、排、鋪”等,就是左窄右寬的漢字。
再如上下結構中,像“蓋”等,就是上長下短的漢字;像“臂、票”等,就是上下一樣長的漢字;像“寒”等,就是上短下長的漢字。
二看位置,看關鍵筆畫。
橫、豎中線把田字格分為四小格(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要看清漢字的每一部分大概在哪一格的什么位置。
關鍵筆畫指的是寫在橫、豎中線上的筆畫。一個字如果找準了橫、豎中線上的筆畫,那么就定下了整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就能基本上把字寫端正。比如說“蓋”字,其上半部分的豎和最后一橫,兩筆就非常的關鍵,基本上是壓著豎、橫中線寫的。
關鍵筆畫還指整個字中最長或者是最短的筆畫,如“蓋”的最后一筆、“票”第八筆都是最長的一筆?!昂弊值钠?、捺要寫得舒展。
三看漢字的書寫“小竅門”。
我們一般要求孩子在書寫的時候做到橫平豎直,按照這個要求寫出的漢字,可以說是非常的工整,但是談不上漂亮,因為總覺得缺少一些變化、靈動的韻味。原因何在,就在這些書寫的“小竅門”上(我個人把這點稱為“小竅門”,不知是否準確)。
舉幾個例子來說,以“橫”為起筆的筆畫,像“橫鉤、橫折、橫折鉤,橫折彎鉤”等,其中的橫部分要寫得向上斜一些,整個字就會好看得多了;再如,有“折”的筆畫,像“橫折、橫折鉤、豎折折鉤”等,在折的部分要寫得向左斜一些,整個字就會好看得多。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優(yōu)秀作業(yè),投影展示,師生評議:在書寫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兩點。
(1)一是筆畫要寫規(guī)范、正確、整潔。
很多孩子寫字時比較隨意,橫寫得不平,豎寫得不直,特別是遇到了有折、有彎或是有鉤的筆畫,寫起來就像畫畫一樣,圓圓的,沒有棱角,這都是筆畫寫得不到位的表現(xiàn)。寫字時不要寫錯字,錯了擦干凈,保持整潔。
(2)二是字的大小要適中。
現(xiàn)在,孩子一般用的是語文本和拼寫本來書寫漢字,語文本為方格,稍小一點,拼寫本和寫字本為田字格,稍大一點。不管是什么格子,都要求孩子們把漢字寫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下、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寫在格子的正中間。
4.教師小結:以上說了很多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這些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在長期的練習中始終貫穿、不斷感悟的。小小的漢字不僅僅只是一個符號,它是由不同的筆畫,不同的間架結構組合成的,在相互的穿插挪讓中蘊含著一種和諧、有生命力的美。愿我們的孩子能練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七
1.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是學生對學校生活產(chǎn)生興趣和向往。
2.在現(xiàn)實校園環(huán)境中認字識字,指導學生形成在生活中積累漢字的意識。
3.引導學生學習在生活情境中與他人進行有禮貌的對話與交流。
一、對話導入,增進認識。
1.觀察語文書,認識語文書,重點對“語文”兩個字進行識記。
2.我們的新學校和你們的幼兒園學校有什么不同?
3.今天老師帶同學參觀我們的新學校,發(fā)現(xiàn)新學校更多的美,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話讓學生初步感受語文,了解語文。通過回憶,讓學生在重溫往事的同時學會發(fā)現(xiàn)新學校的美好,初步激發(fā)學生的愛校意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觀活動的設計,減少學生對語文課程和課堂學習的恐懼,指導學生學會在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進行中主動學習。)。
二、走進小學,活動學習。
(一)校園地點一:學校大門。
1.讓學生觀察學校大門,說說發(fā)現(xiàn)了哪些重要的標識,是否知道這些標識的含義,這些標識與你所知道的其他學校有什么不同。如果讓你來設計的話,你覺得學校的標識還可以有怎樣的調(diào)整,讓小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和知道。(設計意圖:給予學生觀察的時間,讓學生學習用眼睛去感知世界,同時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2.認字識字:祁門縣實驗學校。這幾個字,你們都認識嗎?讓學生先跟老師大聲的讀一遍,再讓學生自己嘗試大聲齊讀。這里面有你會寫的字嗎?嘗試書空,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讀筆畫再書空,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筆畫書寫的潛意識。
3.向門衛(wèi)叔叔鞠躬問好,學習禮貌待人。
(二)校園地點二:辦公樓。
1.在學校向?qū)Вㄞk公室主任黃慧群老師)的帶領下,參觀辦公樓,逐一了解各功能辦公室的名稱,適時進行識字。
2.向?qū)W校辦公樓工作人員鞠躬問好,溫習禮貌待人。
3.邀請學校領導(王軍飛校長、方芳副校長、田勝喜副校長、吳春暉書記、汪群芳主任……)與學生進行游戲互動。學校領導簡單介紹自己,然后讓學生將相應的稱謂與相應的領導進行連線,同時向?qū)W校領導介紹一下自己。(設計意圖:增進學生與學校領導的感情,深入感受學校生活的美好,激發(fā)更加強烈的愛校意識,同時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努力成為文明禮貌的好榜樣。)。
(三)校園地點三:學校食堂。
1.在學校向?qū)Вㄞk公室主任黃慧群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學校食堂,重點了解學校食堂里的宣傳標語,滲透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教育,同時適時進行識字。
2.向?qū)W校食堂工作人員鞠躬問好。
3.請學校食堂工作人員取出幾種常見蔬菜,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后,讓學生閉著眼睛摸一摸再說一說。
(四)校園地點四:學校操場。
1.讓學生觀察操場,說說操場的顏色,再說說操場的設施名稱。
2.讓學生說說自己最愿意在操場做什么運動,了解學生的運動特點的同時,嘗試發(fā)現(xiàn)學生的運動特長。
(五)校園地點五:教學樓。
1.走進教師辦公室,讓學生們向老師鞠躬問好。
2.走近教室,讓學生們觀察教室,說說教室里的物品名稱,適時進行識字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愛護公物的意識。
三、自我反思,學習沉淀。
1.今天,老師帶我們?nèi)チ耍男┑胤剑浚?,我們見到了(哪些人物?),我們參加了(哪些活動?)。我們認識了(哪些漢字?)。
2.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哪個地方?那個人?那個活動?哪個漢字?)。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八
今天是星期一,我懷著快樂的心情走在,想著馬上就要和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見面了,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可是,天公不作美,走到半路的時候,老天爺不知怎么的心情不好——下雨了!哎!這可怎么辦?我趕緊躲到了路旁商店的屋檐下。我高興的心情一下子被這陰沉沉的天氣弄得跌到了谷底!我左看看右瞧瞧,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要是遲到了可怎么辦?。?!
在這把注滿愛心的傘的庇護下,我順利見到了尊敬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陰郁的心情一掃而光??粗旁诮淌议T口的這把傘,我的心里有一個聲音越來越響:一定要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九
青青的小草、嬌艷的紅花,綠草和紅花下面是一條幽靜小徑,玲瓏的鵝卵石,晶瑩剔透的雨花石,鋪成的,是一條色彩紛呈的林間小道;而灰色的混凝土、棕色的泥土,是我上學的路。
這條路上沒有卷卷書香,只有垃圾充滿著的臭味;沒有歡聲笑語,只有抱怨作業(yè)多的污言穢語;更沒有并排走著討論學習的學生們,只有天天以暴力為主的打架、以叛逆為主的抽煙。
我上學的路是從一所中學經(jīng)過的,每天有兩千多人都走著這一條路,無論是坐車、步行,都留下了痕跡。
無論是令人厭惡的不文明用語,還是充滿著臭味無人打掃的垃圾,都在這條路上。但是這條路,我卻對它充滿了感情。
天氣酷熱時,是我在路上的樹下乘涼,冬天,當我與這條路接觸時,心里就無比溫暖。
五年了,我每次上學都要走這條路,有時候一恍惚,摔了一跤,都不會哭。想想以前在這條路上右手粉碎性骨折的情景,就會想起童年那段美好的回憶。
在這條路,,流經(jīng)歲月,飽經(jīng)滄桑。有一天走這條路發(fā)現(xiàn)路上的混凝土松了、裂開了。我知道,它是老了。看看自己,從以前那個躺著鼻涕的短發(fā)小姑娘慢慢地變成了長頭發(fā)的小大人。
搞笑摔跤。
我是越來越高了,路卻越來越老了。還記得以前要到學校必須從一個大土坡上下來。有一次下雨了,路很滑。有兩個小男孩也怕得很,但是又懶得繞另一條遠路,兩人便手拉起手的往下沖,一個要往左邊拽,一個又往右邊拉,恰好到一個很滑的地方,兩人相撞,一人從左邊摔了下去,一人從右邊抓緊一塊石頭準備滑下去,不料是一只毛毛蟲,使勁的咬了一口他的手。那個人便從右邊摔下去了。
左邊那個人正好摔下一個又深又臟的稀泥潭,便在水里大聲叫喚。右邊那個人摔到一塊鋒利的石頭上,屁股被扎的疼,也在那里叫了起來。
我們走到旁邊的人都笑了起來,一個人正在笑,他的笑聲比誰的都大,腳下一滑,滑到左邊那個人摔倒的泥潭里去了。
我們更笑得大聲了,這時來了一位老師,他很嚴肅。我們便停止了笑聲,但還是捂住嘴偷偷地笑。
真假書包。
還有一次,我們背著重重的書包從路上勞累的走來,把書包放在石頭上去上廁所,上完廁所一位同學的書包居然不見了。只剩下一個和她的書包款式相似的書包,一定是拿錯了。
所以我們就在那里等,等到了七點多鐘,一個女孩拿著同學的書包向我們緩緩走來。我們看見她那粗心的樣子禁不住笑了起來。
她說她是拿錯了,看看自己的書包,著急著一把抱了上去,就怕我們把它書包拿著不放了似的。
之后拿起電話哭嚷著就走了。
暴力男孩。
最好玩的一次就數(shù)一個小男孩了,他只有三、四歲。經(jīng)常叫著同伴們拿著小樹枝抽打過路的行人,這些被打的人反應各不相同。
有一次我走著過去,他使勁的給了我一棒,當時我想:對待小孩子嘛,應該寬容一點。我后面的一位女同學,先是二話不說,在沉默了三秒鐘之后,便叉起腰破口大罵起來。
那個小男孩居然拿起了石頭想砸那位女同學??磥碓趶娏业难凵駥Q的之后還是沒有分出個勝負來。
接著那個女同學扔下書包,就狠狠給了那個小男孩一巴掌。小男孩捂著臉蛋哭著跑回家了,從此小男孩就再也沒有了蹤跡。
成績下滑。
令我最有感觸的事情就是有一次,我成績下滑了,被老師批評的一無是處。最好的朋友也和我吵架了,我很傷心,邊走邊哭,在殘存夕陽的傍晚下任憑多大的風吹著,看看身邊,連一個可以傾訴的人也沒有。
我好似忘記了我身邊并沒有人,轉(zhuǎn)過頭來看看,卻被一塊石頭絆著滑倒了,當時我的頭上摔出了一灘血。我沒有哭,想著這應該是我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結果。
上面的泥土與石頭早已褪色,我看看腳下的那塊小石頭,已經(jīng)碎了,但是還勇敢的鋪在路上。盡管被無數(shù)人踐踏,它仍然堅強的留在那里,從不抱怨、從不放棄。
我思索著,明白了什么……。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十
目的要求:
從簡單的吹奏音階向吹奏歌曲過度。
重點難點:
五度跳進的吹奏。
導入:學會走才能跑。
一、復習吹奏音階。
1、自練。
2、小組互練。
3、全班合練。
4、注意看指揮,了解指揮手勢,理解指揮意圖。
二、學習吹奏《上學歌》。
1、學習新曲譜的方法:
一聽二看三記法:當每次學習新譜時,老師要吹奏三遍。
第一遍時,同學們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聽覺上,仔細聽聽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曲調(diào),同時眼睛、腦子也要積極的工作。
第二遍時,同學們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視覺上,看看線譜上旋律的走向、音的高低及唱名,同時其他器官也要積極的工作。
第三遍時,同學們跟著琴聲默唱旋律,爭取把旋律記下來,當老師吹奏完三遍后,同學們就應該學會簡單的歌曲的譜子了。
2、開始學習。
a、一聽二看三記。
b、合唱曲譜。
c、接龍唱法。(看老師的指揮動作,指揮到哪個組哪個組唱,中間不能停。)。
d、練習吹奏。
三、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六年級的學生在口琴吹奏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在學習這首樂曲的時候還是有比較難的地方,例如:吹奏低音的5的時候,學生容易找不到音的位置,出現(xiàn)吹奏出其他的音的情況,我專門針對這樣的問題進行單獨的練習,讓學生反復吹奏低音5,再逐漸的加入到旋律的吹奏中,加強學生的記憶。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十一
1課時。
1、訓練學生根據(jù)命題進行回憶想象的形象思維能力。
2、運用學過的人物畫、色彩知識等組織畫面,培養(yǎng)學生愛學校、愛學習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歌曲的演唱展開聯(lián)想,在歡樂的歌聲中,回憶上學的情景。
能夠運用不同的藝術形象處理畫面構圖,表現(xiàn)生活。
1、學生帶好自己喜歡的作畫工具。
2、教師準備有關上學的歌曲,提供一些風格不同的人物、景物形象范圖,讓學生作畫時選擇。
一、師生問好,互相關心,調(diào)動學生情緒。
今天天氣非常寒冷,同學們有沒有因為天氣寒冷而上學遲到呢?——沒有。
大家都是遵守《小學生守則》的好學生,《小學生守則》第三條——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
二、請學生聽歌曲《老師你早》,說一說:
1、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事?她的心情如何?還有什么景物?再請個別同學演唱一些有關上學的歌,如:《上學歌》、《讀書郎》、《數(shù)鴨子》等歌曲,說說歌中關于上學的內(nèi)容。
2、教師提供有關的人物、景物形象(上學的孩子、太陽、小花、建筑物等具有不同風格的單獨的形象)。
三、學生觀察這些形象。想一想,如何將它們組成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學習不同風格的構圖創(chuàng)作)。
提示構圖要點:
1、畫面構圖要飽滿,突出人物、景物,表現(xiàn)主題。
2、同樣風格的人物應搭配同一種風格的景物,使之協(xié)調(diào)。
請學生嘗試組合畫面,教師可幫助完成。
學生組合后欣賞范圖。
《快讓我上學》:幾只大白鵝擋住了上學的路,一個小女孩張開雙臂,想趕跑鵝。
群又怕鵝啄她,而不敢靠近。小女孩臉上焦急的神情和老高的太陽,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小女孩上學受阻的心情。它采用了中國畫雙勾填色的形式,畫面安排較合理,情節(jié)生動、風趣。
四、展開討論,說一說上學路上的遭遇,并表現(xiàn)出來。
五、學生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六、作業(yè)?:回家將這張畫完成,把生動的情景畫出來。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十二
晨風吹,陽光照,朵兒戴著新買的帽子蹦蹦跳跳地走在。走著走著,迎面走來一個老奶奶,老奶奶拎了滿滿一袋梨。哪知袋子里的梨太多了,把袋子撐破了一個洞。一個個黃澄澄的梨子像淘氣包似的滾落一地。老奶奶在一旁焦急萬分。
朵兒眼睜睜地看著地上的梨子,也束手無策。突然她靈機一動,自己大大的帽子不就像極了彎彎的大籃子嗎?于是,她摘下帽子,蹲下身子,輕輕撿了起來。
撿好了,朵兒看看老奶奶,老奶奶頭發(fā)花白、身子佝僂,便說:“奶奶,我?guī)湍闼突丶野?!”奶奶樂呵呵地說:“好,好,好,真是太好了!”于是,朵兒小心翼翼地捧著裝滿梨子的大帽子,和老奶奶一路說說笑笑,到了老奶奶的家。
放下梨子,老奶奶連連夸朵兒:“小姑娘,謝謝你,你真是太懂事了!”朵兒紅著臉說:“奶奶,不用謝,這是少先隊員應該做的?!闭f完就跑著上學去了。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十三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初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珍愛生命。
2.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在調(diào)查、訪問過程中學習與人交往,嘗試記錄信息,并在體驗活動中把信息轉(zhuǎn)化為行動和經(jīng)驗;能夠針對上學路上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培養(yǎng)民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了解上學路上的安全隱患,識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識,掌握與自己有關的交通規(guī)則;學會基本的防范技能。
二、教學準備。
1.課件(《上學歌》、三種到校方式、《我能說“不”》)。
2.簡筆畫(紅綠燈、小橋、十字路口、公園、小百貨店等)。
三、教學過程。
1.唱《上學歌》。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吧。
3.經(jīng)過概括,得出三種結論:
小朋友上學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車或電動車,還有的是坐公交車或爸爸媽媽自己開車送的。
(二)畫一畫。
1.小朋友,你們家住在哪兒?離學校遠嗎?2.從你家到學校要經(jīng)過哪些地方呢?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在黑板上貼上簡筆畫(紅綠燈、小百貨店、小橋、十字路口等)。
4.誰能上來擺一擺?請你簡單介紹一下吧。
5.師:我們都很熟悉從家到學校的路線,能把這些畫下來嗎?(你們可以照圖畫,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畫,如果太難畫,或者不會畫,就用文字來表達吧!)看誰觀察得仔細、畫得清楚。
1.在四人小組中交流畫的路線圖。
2.組內(nèi)交流,推選畫得的同學上臺匯報展示。
(四)議一議。
2.課件演示:《我能說“不”》。
3.如果你就在邊上,你會怎么做呢?你是怎么想的?
4.你做過這樣的事嗎?
5.教師總結:
(1)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會遲到,影響我們一天上課的情緒。
(2)吃零食攤上的食物,會影響健康。
(3)玩摸獎游戲,買小玩具,浪費錢又影響學習。
三.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畫上學路線圖,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手來,通過說一說、貼一貼、畫一畫引導學生回憶上學的路線,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并學會分析路上的安全因素。
2.應盡可能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場景,通過辨析學生身邊的事例,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
3.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接受知識。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一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方向就是讓課程回到生活,讓課程聯(lián)系生活,讓課程關懷學生,讓課程走近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課程改革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復興。陶行知先生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教育要回歸兒童生活”,這也已經(jīng)成為品德課教學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將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孩子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要使學習的內(nèi)容讓孩子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孩子就會認真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機。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每天上學要經(jīng)過哪些地方,學生積極發(fā)言,再讓學生把它們畫下來。學生一看自己每天都要走過的那條熟悉的路搬到圖畫上來了,特別感興趣,畫出來的畫也就很逼真。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得以發(fā)揮,課堂教學活動就變得燦爛和豐富多彩。
二、注重情感活動的實踐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的越充分、越細膩,感悟的就會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兒童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找準教材內(nèi)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過程中,深化道德認識。我通過再現(xiàn)學生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在零食攤上吃零食;在小店里玩摸獎游戲,買小玩具等情境,請學生演一演,進行勸說,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的說:“老師,我覺得在馬路邊的小攤上買東西吃太不衛(wèi)生了。汽車開過灰塵都粘在食物上了,太不衛(wèi)生了?!庇械膶W生說:“我覺得在路上玩卡片、玩螞蟻,不衛(wèi)生,而且玩著玩著上學的時間都會忘記了。”有一個學生難為情地說:“老師,我就在路邊玩螞蟻,結果遲到了,下次我再也不在上學路上玩耍了?!薄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使學生懂得在上學途中要注意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教學活動情境豐富、優(yōu)化,讓學生開動多種感官,對多媒體情境設計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學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養(yǎng)了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情感。
三、以談話、游戲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寓道理的認識于游戲活動之中,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游戲競猜、模仿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玩交通安全棋,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了交通安全標志,學會了交通安全規(guī)則,懂得上學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愛生命。真實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注意力,學生愉快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思想,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tài)下學習,事半功倍。
總之,我們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只有在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品德與生活》課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會使學生受到真教育。
一年級的小朋友特別喜歡上《品德與生活》課,每到這節(jié)課,他們會異常興奮,搖著手里的書跑來辦公室問:“老師,今天上什么課呀?”所以每逢上課,總要好好準備一番。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將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并且是在快樂中體驗和感受。
一、設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播放《康康熊在上學路上》和《小熊和小猴的故事》,這種模擬生活的場景,學生感覺特別有意思。然后就像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地發(fā)現(xiàn)小熊小猴上學路上出現(xiàn)的問題,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這節(jié)課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tài)下學習,事半功倍。
二、回顧生活過程,深化道德認識。
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么,()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
三、拓展實踐活動,回歸生活運用。
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我覺得這樣的課雖然看上去不是熱熱鬧鬧,然而卻是實實在在的,是從生活體驗中激起了學生真正的思考。
另外,通過畫上學路線和玩交通安全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上學不能遲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學生表演指揮,玩棋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掌握了本課的內(nèi)容,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九、七個生字和新詞。
2.初步理解新詞的句子的意思。
3.在學習生字詞的過程中讓學生說常用的句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有關生字、新詞。
2.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具準備:課件詞卡大課文掛圖玉米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故事引出課題。
一.新授。
(一)學習生字。
1.通讀第一、二自然段。
2.學習第三自然段中的詞語。
(1)蹲下去。
看圖:曹紅在做什么?
她怎樣扶玉米的?
出示詞卡:蹲下去指導讀。
舉例:一支鉛筆掉在地上,讓一位同學把它拾起來。(說句)。
看課文中的句子。
(2)一松手。
讀第二句話,理解“一松手”的詞義。(動作演示)。
(3)呢。
怎么辦呢?表情演示。
出示詞卡:呢指導讀。
看課文中的句子:怎么辦呢?比一比,看誰讀的好。
舉例:板擦不見了,怎么辦呢?老師從辦公室拿來了一個新板擦。
(4)辮子。
出示詞卡:辮子指導讀。
理解詞義(如預習時,學生都懂得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就讓學生來說說)。
(5)蝴蝶結。
出示詞卡:蝴蝶結指導讀。
看圖和實物理解詞義。
(6)綢帶解下。
出示詞卡:解下綢帶指導讀。
讓一位同學來演示動作。(解下綢帶)。
告訴生:xxx解下綢帶。
區(qū)分:綢帶和蝴蝶結。
演示:xxx解下紅領巾。(說句)。
(7)綁在一起。
出示詞卡:綁。
理解字義:
這里的“綁在一起”同學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看句子“用綢帶把它和別的玉米綁在一起”。
師演示:綁在一起。
(8)踩實。
出示詞卡:踩實指導讀。
理解詞義:玉米周圍的土松了,要踩實,使土變的硬一些。
(9)理了理。
師題問:在這句話中有沒有不懂的詞語。
那朱老師問大家:“理了理辮子”是什么意思?
朱老師理了理衣服。
(二)復習詞語。
1.這是我們本節(jié)課學習的詞語,自己把這些詞語讀一下。
2.齊讀詞語。
3.師提問,讓生動作演示。
(二)書寫生字。
1.我們來看一下這些生字,看看哪些字比較難寫,要注意些什么?
2.在自己作業(yè)本上寫一個。
二.復習鞏固。
1.朗讀課文。
2.組詞。
尊()呢()瓣()幫()。
遵()嗎()辮()綁()。
蹲()呀()。
三.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抄寫詞語。
3.組詞。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三
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將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并且是在快樂中體驗和感受。
首先我展示自己上班路線圖,乘坐公交的過程和途經(jīng)的標志建筑,再介紹了自己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和上下班乘坐的交通工具,然后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是怎么上學的,行走的路線是怎樣的,讓學生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知道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上學和回家。
其次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么,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從而了解了上學放學路上的安全常識,熟悉并掌握了一些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標志。
最后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希望學生熟悉上下學路線,遵守規(guī)則,學會保護自己,高高興興上學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四
全日制聾校語文第六冊第八課分析講讀課文。
【教學目的】。
1.正確地觀察圖畫,提高學生有順序觀察的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nèi)容。懂得課文是由一個個句子按先后順序組成的。教育學生要愛護莊稼。
2.學會用“誰怎么樣,把什么輕輕地怎么樣”的.句式說、寫句子。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會背誦和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地觀察圖畫,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知道課文是由一個個句子按先后順序組成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詞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看(聽)寫詞語。
曹紅;蹲下去;呢;辮子;綢帶;綁好;踩實。
二、激趣導入。
課件播放《上學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學生思考,你每天是怎么上學的?上學路上你都看見什么了?遇到過什么事情嗎?大家來說一說。
(評析:用學生熟悉的《上學歌》導入新課,一下子就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天上學路上你都看見什么了?遇到過什么事情嗎?”是貫穿課堂教學運動全歷程的主線,它是調(diào)動、激發(fā)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運動的學習情景。課堂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不僅是語言學習氣氛的渲染,還是激發(fā)學生樂學,取得健康的情感體驗的歷程。)。
三、學習新課,理解課文。
1.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出詞語的停頓。
2.圖文對照朗讀句子,結合動作演示,理解句子的意思。
3.邊讀句子,邊思考下列問題,并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分析課文。
(1)看第一幅圖,學習第一自然段。曹紅去做什么?主要講了少先隊員曹紅上學去。
(3)看第三幅圖,學習第三自然段,思考并讀文。
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講了什么意思?
說一說:曹紅是怎么做的?她扶了幾次?第一次怎么樣?第二次呢?
這個自然段動詞有哪些?讓學生動作模仿一下。
(看見、蹲、扶、松、倒、想、解、綁、踩)。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意思?
寫了曹紅把倒下的玉米扶起來綁好的過程。說說你向曹紅學習什么?
(曹紅愛護莊稼的好品德。)。
討論:如果你遇到類似事情,你會如何處理?
四、強化訓練,鞏固復習。
1.自由讀句子,指圖或演示講講句子的意思。
2.齊讀課文,領會句子的意思。
3.復述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愛護莊稼。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熟讀課文。
評析:文中用了一系列動詞來描寫曹紅扶玉米,我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去演示、品讀和理解這些詞語,學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上學去。
看見玉米倒地。
扶玉米。
曹紅又倒下。
要愛護莊稼。
怎么辦。
玉米綁好。
向?qū)W校跑去。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五
2.學會抓住人物的特點去描寫人物。
3.掌握開頭空兩格的寫作格式。
1.描寫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2.選取一到二點刻畫人物。
三條絲巾。
1課時。
請猜中的同學發(fā)言,談猜中的依據(jù)是什么。
1.誰描寫的最符合人物對象?
2.猜中的原因在哪里?
2.選定內(nèi)容:
(1)人物的外貌特點。
(2)通過具體的事情寫出人物的特點、品質(zhì)。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
4.表現(xiàn)手法:開門見山、首尾呼應。
(本資料來自。
)
生字卡片、課件。
2課時。
2.點名讓學生大聲朗讀出來。
2.學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分組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師點撥。
5.課下讓學生積累詞語。
7.老師引導學生思考。
8.同學間互相交流。
2.小組內(nèi)為取小組名字獻計。
3.最后把小組名字定下來。
5.老師總結,學生課后思考。
1.師范讀古詩。
2.師引導。
3.生模仿讀。
4.同學間比賽讀。
5.師生合作、表演。然后競賽背誦。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能工整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設想】。
通過指導寫字,提高寫字水平,規(guī)范寫字?!窘虒W過程】1.基本指導。
一看結構,看比例。
在書寫漢字前,一定要先看清結構。漢字的結構一般分為上下(上中下)結構、左右(左中右)結構、全包圍(半包圍)結構、獨體字。在看清結構的基礎上,心中要明白各部分之間的比例。當然,這里所指的比例不是確切的,只是一個大概。
如左右結構中,像“狂、排、鋪”等,就是左窄右寬的漢字。
再如上下結構中,像“蓋”等,就是上長下短的漢字;像“臂、票”等,就是上下一樣長的漢字;像“寒”等,就是上短下長的漢字。
二看位置,看關鍵筆畫。
橫、豎中線把田字格分為四小格(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要看清漢字的每一部分大概在哪一格的什么位置。
關鍵筆畫指的是寫在橫、豎中線上的筆畫。一個字如果找準了橫、豎中線上的筆畫,那么就定下了整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就能基本上把字寫端正。比如說“蓋”字,其上半部分的豎和最后一橫,兩筆就非常的關鍵,基本上是壓著豎、橫中線寫的。
關鍵筆畫還指整個字中最長或者是最短的筆畫,如“蓋”的最后一筆、“票”第八筆都是最長的一筆?!昂弊值钠?、捺要寫得舒展。
三看漢字的書寫“小竅門”。
我們一般要求孩子在書寫的時候做到橫平豎直,按照這個要求寫出的漢字,可以說是非常的工整,但是談不上漂亮,因為總覺得缺少一些變化、靈動的韻味。原因何在,就在這些書寫的“小竅門”上(我個人把這點稱為“小竅門”,不知是否準確)。
舉幾個例子來說,以“橫”為起筆的筆畫,像“橫鉤、橫折、橫折鉤,橫折彎鉤”等,其中的橫部分要寫得向上斜一些,整個字就會好看得多了;再如,有“折”的筆畫,像“橫折、橫折鉤、豎折折鉤”等,在折的部分要寫得向左斜一些,整個字就會好看得多。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優(yōu)秀作業(yè),投影展示,師生評議:在書寫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兩點。
(1)一是筆畫要寫規(guī)范、正確、整潔。
很多孩子寫字時比較隨意,橫寫得不平,豎寫得不直,特別是遇到了有折、有彎或是有鉤的筆畫,寫起來就像畫畫一樣,圓圓的,沒有棱角,這都是筆畫寫得不到位的表現(xiàn)。寫字時不要寫錯字,錯了擦干凈,保持整潔。
(2)二是字的大小要適中。
現(xiàn)在,孩子一般用的是語文本和拼寫本來書寫漢字,語文本為方格,稍小一點,拼寫本和寫字本為田字格,稍大一點。不管是什么格子,都要求孩子們把漢字寫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下、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寫在格子的正中間。
4.教師小結:以上說了很多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這些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在長期的練習中始終貫穿、不斷感悟的。小小的漢字不僅僅只是一個符號,它是由不同的筆畫,不同的間架結構組合成的,在相互的穿插挪讓中蘊含著一種和諧、有生命力的美。愿我們的孩子能練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七
1.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是學生對學校生活產(chǎn)生興趣和向往。
2.在現(xiàn)實校園環(huán)境中認字識字,指導學生形成在生活中積累漢字的意識。
3.引導學生學習在生活情境中與他人進行有禮貌的對話與交流。
一、對話導入,增進認識。
1.觀察語文書,認識語文書,重點對“語文”兩個字進行識記。
2.我們的新學校和你們的幼兒園學校有什么不同?
3.今天老師帶同學參觀我們的新學校,發(fā)現(xiàn)新學校更多的美,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話讓學生初步感受語文,了解語文。通過回憶,讓學生在重溫往事的同時學會發(fā)現(xiàn)新學校的美好,初步激發(fā)學生的愛校意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觀活動的設計,減少學生對語文課程和課堂學習的恐懼,指導學生學會在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進行中主動學習。)。
二、走進小學,活動學習。
(一)校園地點一:學校大門。
1.讓學生觀察學校大門,說說發(fā)現(xiàn)了哪些重要的標識,是否知道這些標識的含義,這些標識與你所知道的其他學校有什么不同。如果讓你來設計的話,你覺得學校的標識還可以有怎樣的調(diào)整,讓小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和知道。(設計意圖:給予學生觀察的時間,讓學生學習用眼睛去感知世界,同時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2.認字識字:祁門縣實驗學校。這幾個字,你們都認識嗎?讓學生先跟老師大聲的讀一遍,再讓學生自己嘗試大聲齊讀。這里面有你會寫的字嗎?嘗試書空,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讀筆畫再書空,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筆畫書寫的潛意識。
3.向門衛(wèi)叔叔鞠躬問好,學習禮貌待人。
(二)校園地點二:辦公樓。
1.在學校向?qū)Вㄞk公室主任黃慧群老師)的帶領下,參觀辦公樓,逐一了解各功能辦公室的名稱,適時進行識字。
2.向?qū)W校辦公樓工作人員鞠躬問好,溫習禮貌待人。
3.邀請學校領導(王軍飛校長、方芳副校長、田勝喜副校長、吳春暉書記、汪群芳主任……)與學生進行游戲互動。學校領導簡單介紹自己,然后讓學生將相應的稱謂與相應的領導進行連線,同時向?qū)W校領導介紹一下自己。(設計意圖:增進學生與學校領導的感情,深入感受學校生活的美好,激發(fā)更加強烈的愛校意識,同時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努力成為文明禮貌的好榜樣。)。
(三)校園地點三:學校食堂。
1.在學校向?qū)Вㄞk公室主任黃慧群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學校食堂,重點了解學校食堂里的宣傳標語,滲透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教育,同時適時進行識字。
2.向?qū)W校食堂工作人員鞠躬問好。
3.請學校食堂工作人員取出幾種常見蔬菜,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后,讓學生閉著眼睛摸一摸再說一說。
(四)校園地點四:學校操場。
1.讓學生觀察操場,說說操場的顏色,再說說操場的設施名稱。
2.讓學生說說自己最愿意在操場做什么運動,了解學生的運動特點的同時,嘗試發(fā)現(xiàn)學生的運動特長。
(五)校園地點五:教學樓。
1.走進教師辦公室,讓學生們向老師鞠躬問好。
2.走近教室,讓學生們觀察教室,說說教室里的物品名稱,適時進行識字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愛護公物的意識。
三、自我反思,學習沉淀。
1.今天,老師帶我們?nèi)チ耍男┑胤剑浚?,我們見到了(哪些人物?),我們參加了(哪些活動?)。我們認識了(哪些漢字?)。
2.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哪個地方?那個人?那個活動?哪個漢字?)。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八
今天是星期一,我懷著快樂的心情走在,想著馬上就要和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見面了,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可是,天公不作美,走到半路的時候,老天爺不知怎么的心情不好——下雨了!哎!這可怎么辦?我趕緊躲到了路旁商店的屋檐下。我高興的心情一下子被這陰沉沉的天氣弄得跌到了谷底!我左看看右瞧瞧,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要是遲到了可怎么辦?。?!
在這把注滿愛心的傘的庇護下,我順利見到了尊敬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陰郁的心情一掃而光??粗旁诮淌议T口的這把傘,我的心里有一個聲音越來越響:一定要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九
青青的小草、嬌艷的紅花,綠草和紅花下面是一條幽靜小徑,玲瓏的鵝卵石,晶瑩剔透的雨花石,鋪成的,是一條色彩紛呈的林間小道;而灰色的混凝土、棕色的泥土,是我上學的路。
這條路上沒有卷卷書香,只有垃圾充滿著的臭味;沒有歡聲笑語,只有抱怨作業(yè)多的污言穢語;更沒有并排走著討論學習的學生們,只有天天以暴力為主的打架、以叛逆為主的抽煙。
我上學的路是從一所中學經(jīng)過的,每天有兩千多人都走著這一條路,無論是坐車、步行,都留下了痕跡。
無論是令人厭惡的不文明用語,還是充滿著臭味無人打掃的垃圾,都在這條路上。但是這條路,我卻對它充滿了感情。
天氣酷熱時,是我在路上的樹下乘涼,冬天,當我與這條路接觸時,心里就無比溫暖。
五年了,我每次上學都要走這條路,有時候一恍惚,摔了一跤,都不會哭。想想以前在這條路上右手粉碎性骨折的情景,就會想起童年那段美好的回憶。
在這條路,,流經(jīng)歲月,飽經(jīng)滄桑。有一天走這條路發(fā)現(xiàn)路上的混凝土松了、裂開了。我知道,它是老了。看看自己,從以前那個躺著鼻涕的短發(fā)小姑娘慢慢地變成了長頭發(fā)的小大人。
搞笑摔跤。
我是越來越高了,路卻越來越老了。還記得以前要到學校必須從一個大土坡上下來。有一次下雨了,路很滑。有兩個小男孩也怕得很,但是又懶得繞另一條遠路,兩人便手拉起手的往下沖,一個要往左邊拽,一個又往右邊拉,恰好到一個很滑的地方,兩人相撞,一人從左邊摔了下去,一人從右邊抓緊一塊石頭準備滑下去,不料是一只毛毛蟲,使勁的咬了一口他的手。那個人便從右邊摔下去了。
左邊那個人正好摔下一個又深又臟的稀泥潭,便在水里大聲叫喚。右邊那個人摔到一塊鋒利的石頭上,屁股被扎的疼,也在那里叫了起來。
我們走到旁邊的人都笑了起來,一個人正在笑,他的笑聲比誰的都大,腳下一滑,滑到左邊那個人摔倒的泥潭里去了。
我們更笑得大聲了,這時來了一位老師,他很嚴肅。我們便停止了笑聲,但還是捂住嘴偷偷地笑。
真假書包。
還有一次,我們背著重重的書包從路上勞累的走來,把書包放在石頭上去上廁所,上完廁所一位同學的書包居然不見了。只剩下一個和她的書包款式相似的書包,一定是拿錯了。
所以我們就在那里等,等到了七點多鐘,一個女孩拿著同學的書包向我們緩緩走來。我們看見她那粗心的樣子禁不住笑了起來。
她說她是拿錯了,看看自己的書包,著急著一把抱了上去,就怕我們把它書包拿著不放了似的。
之后拿起電話哭嚷著就走了。
暴力男孩。
最好玩的一次就數(shù)一個小男孩了,他只有三、四歲。經(jīng)常叫著同伴們拿著小樹枝抽打過路的行人,這些被打的人反應各不相同。
有一次我走著過去,他使勁的給了我一棒,當時我想:對待小孩子嘛,應該寬容一點。我后面的一位女同學,先是二話不說,在沉默了三秒鐘之后,便叉起腰破口大罵起來。
那個小男孩居然拿起了石頭想砸那位女同學??磥碓趶娏业难凵駥Q的之后還是沒有分出個勝負來。
接著那個女同學扔下書包,就狠狠給了那個小男孩一巴掌。小男孩捂著臉蛋哭著跑回家了,從此小男孩就再也沒有了蹤跡。
成績下滑。
令我最有感觸的事情就是有一次,我成績下滑了,被老師批評的一無是處。最好的朋友也和我吵架了,我很傷心,邊走邊哭,在殘存夕陽的傍晚下任憑多大的風吹著,看看身邊,連一個可以傾訴的人也沒有。
我好似忘記了我身邊并沒有人,轉(zhuǎn)過頭來看看,卻被一塊石頭絆著滑倒了,當時我的頭上摔出了一灘血。我沒有哭,想著這應該是我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結果。
上面的泥土與石頭早已褪色,我看看腳下的那塊小石頭,已經(jīng)碎了,但是還勇敢的鋪在路上。盡管被無數(shù)人踐踏,它仍然堅強的留在那里,從不抱怨、從不放棄。
我思索著,明白了什么……。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十
目的要求:
從簡單的吹奏音階向吹奏歌曲過度。
重點難點:
五度跳進的吹奏。
導入:學會走才能跑。
一、復習吹奏音階。
1、自練。
2、小組互練。
3、全班合練。
4、注意看指揮,了解指揮手勢,理解指揮意圖。
二、學習吹奏《上學歌》。
1、學習新曲譜的方法:
一聽二看三記法:當每次學習新譜時,老師要吹奏三遍。
第一遍時,同學們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聽覺上,仔細聽聽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曲調(diào),同時眼睛、腦子也要積極的工作。
第二遍時,同學們的主要精力要放在視覺上,看看線譜上旋律的走向、音的高低及唱名,同時其他器官也要積極的工作。
第三遍時,同學們跟著琴聲默唱旋律,爭取把旋律記下來,當老師吹奏完三遍后,同學們就應該學會簡單的歌曲的譜子了。
2、開始學習。
a、一聽二看三記。
b、合唱曲譜。
c、接龍唱法。(看老師的指揮動作,指揮到哪個組哪個組唱,中間不能停。)。
d、練習吹奏。
三、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六年級的學生在口琴吹奏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在學習這首樂曲的時候還是有比較難的地方,例如:吹奏低音的5的時候,學生容易找不到音的位置,出現(xiàn)吹奏出其他的音的情況,我專門針對這樣的問題進行單獨的練習,讓學生反復吹奏低音5,再逐漸的加入到旋律的吹奏中,加強學生的記憶。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十一
1課時。
1、訓練學生根據(jù)命題進行回憶想象的形象思維能力。
2、運用學過的人物畫、色彩知識等組織畫面,培養(yǎng)學生愛學校、愛學習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歌曲的演唱展開聯(lián)想,在歡樂的歌聲中,回憶上學的情景。
能夠運用不同的藝術形象處理畫面構圖,表現(xiàn)生活。
1、學生帶好自己喜歡的作畫工具。
2、教師準備有關上學的歌曲,提供一些風格不同的人物、景物形象范圖,讓學生作畫時選擇。
一、師生問好,互相關心,調(diào)動學生情緒。
今天天氣非常寒冷,同學們有沒有因為天氣寒冷而上學遲到呢?——沒有。
大家都是遵守《小學生守則》的好學生,《小學生守則》第三條——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
二、請學生聽歌曲《老師你早》,說一說:
1、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事?她的心情如何?還有什么景物?再請個別同學演唱一些有關上學的歌,如:《上學歌》、《讀書郎》、《數(shù)鴨子》等歌曲,說說歌中關于上學的內(nèi)容。
2、教師提供有關的人物、景物形象(上學的孩子、太陽、小花、建筑物等具有不同風格的單獨的形象)。
三、學生觀察這些形象。想一想,如何將它們組成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學習不同風格的構圖創(chuàng)作)。
提示構圖要點:
1、畫面構圖要飽滿,突出人物、景物,表現(xiàn)主題。
2、同樣風格的人物應搭配同一種風格的景物,使之協(xié)調(diào)。
請學生嘗試組合畫面,教師可幫助完成。
學生組合后欣賞范圖。
《快讓我上學》:幾只大白鵝擋住了上學的路,一個小女孩張開雙臂,想趕跑鵝。
群又怕鵝啄她,而不敢靠近。小女孩臉上焦急的神情和老高的太陽,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小女孩上學受阻的心情。它采用了中國畫雙勾填色的形式,畫面安排較合理,情節(jié)生動、風趣。
四、展開討論,說一說上學路上的遭遇,并表現(xiàn)出來。
五、學生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六、作業(yè)?:回家將這張畫完成,把生動的情景畫出來。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十二
晨風吹,陽光照,朵兒戴著新買的帽子蹦蹦跳跳地走在。走著走著,迎面走來一個老奶奶,老奶奶拎了滿滿一袋梨。哪知袋子里的梨太多了,把袋子撐破了一個洞。一個個黃澄澄的梨子像淘氣包似的滾落一地。老奶奶在一旁焦急萬分。
朵兒眼睜睜地看著地上的梨子,也束手無策。突然她靈機一動,自己大大的帽子不就像極了彎彎的大籃子嗎?于是,她摘下帽子,蹲下身子,輕輕撿了起來。
撿好了,朵兒看看老奶奶,老奶奶頭發(fā)花白、身子佝僂,便說:“奶奶,我?guī)湍闼突丶野?!”奶奶樂呵呵地說:“好,好,好,真是太好了!”于是,朵兒小心翼翼地捧著裝滿梨子的大帽子,和老奶奶一路說說笑笑,到了老奶奶的家。
放下梨子,老奶奶連連夸朵兒:“小姑娘,謝謝你,你真是太懂事了!”朵兒紅著臉說:“奶奶,不用謝,這是少先隊員應該做的?!闭f完就跑著上學去了。
上學路上教學設計篇十三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初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珍愛生命。
2.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在調(diào)查、訪問過程中學習與人交往,嘗試記錄信息,并在體驗活動中把信息轉(zhuǎn)化為行動和經(jīng)驗;能夠針對上學路上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培養(yǎng)民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了解上學路上的安全隱患,識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識,掌握與自己有關的交通規(guī)則;學會基本的防范技能。
二、教學準備。
1.課件(《上學歌》、三種到校方式、《我能說“不”》)。
2.簡筆畫(紅綠燈、小橋、十字路口、公園、小百貨店等)。
三、教學過程。
1.唱《上學歌》。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吧。
3.經(jīng)過概括,得出三種結論:
小朋友上學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車或電動車,還有的是坐公交車或爸爸媽媽自己開車送的。
(二)畫一畫。
1.小朋友,你們家住在哪兒?離學校遠嗎?2.從你家到學校要經(jīng)過哪些地方呢?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在黑板上貼上簡筆畫(紅綠燈、小百貨店、小橋、十字路口等)。
4.誰能上來擺一擺?請你簡單介紹一下吧。
5.師:我們都很熟悉從家到學校的路線,能把這些畫下來嗎?(你們可以照圖畫,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畫,如果太難畫,或者不會畫,就用文字來表達吧!)看誰觀察得仔細、畫得清楚。
1.在四人小組中交流畫的路線圖。
2.組內(nèi)交流,推選畫得的同學上臺匯報展示。
(四)議一議。
2.課件演示:《我能說“不”》。
3.如果你就在邊上,你會怎么做呢?你是怎么想的?
4.你做過這樣的事嗎?
5.教師總結:
(1)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會遲到,影響我們一天上課的情緒。
(2)吃零食攤上的食物,會影響健康。
(3)玩摸獎游戲,買小玩具,浪費錢又影響學習。
三.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畫上學路線圖,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手來,通過說一說、貼一貼、畫一畫引導學生回憶上學的路線,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并學會分析路上的安全因素。
2.應盡可能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場景,通過辨析學生身邊的事例,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
3.針對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接受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