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流年讀后感范文(20篇)

字號:

    讀后感是對書籍內容進行客觀評價和主觀感受的一種方式。如何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寫出一篇有影響力的讀后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一起來參考。在閱讀完作品后,作者深入地剖析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細膩的描寫賦予了作品更多的情感,使人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又有一個讀者通過對作品細致入微的分析,體會到了作品中所蘊含的深邃的思想,引發(fā)了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還有一篇讀后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解讀,與作品中的主題形成了奇妙的呼應,引發(fā)了讀者對人性、情感等議題的思考。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讀者的閱讀體驗和獨特的思考方式,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一
    最近,我在圖書館借閱了《木棉·流年》,它好似一杯香茗,入口清新甘甜,回味卻又夾雜著些許苦澀,令人思緒萬千。
    《木棉·流年》講述的是日寇侵華時期,木棉島上發(fā)生的故事:因為瘟疫而遠走他鄉(xiāng)的小姑娘阿寧被送到了木棉島,寄養(yǎng)在番婆家里。在這里,她聽到了一聲又一聲的歷史詠嘆,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的往昔故事,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梅雪的隱忍堅貞、茉莉的優(yōu)雅婉約、茗香的高潔清雅……她們雖是女子,卻有男人所不能及的忠烈;她們雖柔弱,卻在日本人殘忍的酷刑面前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前行,對死亡毫不畏懼。在木棉島的血色流年中,她們宛若那血紅的木棉,雖柔弱卻十分堅韌,鮮紅似血,傲立枝頭,墜落時毫不留戀,義無反顧。
    在戰(zhàn)爭中,危急時刻,總有許多英雄置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而這些英雄,是正義和尊嚴,他們是黑夜中的一束微光,指引我們向前,告訴我們:人要有尊嚴,不能屈服于任何人,即使身處絕境,也要有一種不屈的氣節(jié),在眾多磨難前堅韌不屈,頑強向上。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二
    有沒有見過這樣一個女人,她淡淡的,如同雪中美麗的梅花,她有著淡淡的香,讓人回味;有沒有接觸過這樣一個女人,她溫柔的,如同上好的絲綢,溫柔的嗓音回蕩在耳畔;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女人,她是驕傲的,如同雖被雪壓住,卻依舊傲然挺立的梅花,她說:“既已發(fā)誓,不離不棄。現(xiàn)在又怎能拋下丈夫?”她就是梅雪。
    梅雪給人最初的印象,是淡淡的笑。她不在乎阿寧是否染上瘟疫,她不恐慌,沒有躲著她們。看見阿寧傷心地哭泣,她蹲在阿寧面前,安撫著阿寧,淡淡地安慰阿寧。而不是像圓臉婦人,巴不得離阿寧她們遠一點,兩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也難怪,怪不得阿寧失神地忘記將有著梅雪淡淡清香的絲絹還給梅雪了!
    梅雪又是溫柔的,書中她哪一次不是溫柔地講話,溫柔的笑,溫柔的照顧著阿寧。就是她的溫柔,立馬讓我這個讀者喜歡上了她,也讓阿寧一下子愛上了她,梅雪姨梅雪姨的叫著。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三
    “一幢幢宏偉肅穆的樓院,一扇扇緊緊閉合的門窗,必有什么,隱藏其后,痛徹心扉、蕩氣回腸……”合上書,這句話仍然回響在耳畔。
    長篇《木棉?流年》抒寫的是歷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歷史,炎黃子孫遭受史無前例劫難的歷史,那是要一生銘記的。文中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潘婆、茉莉、博文、唐明澤、梅雪……他們每個人擁有自己的一份獨特的遭遇,自己的一把辛酸淚。
    往事如煙,早已被時光抽取了骨血,寄生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五歲的阿寧被家人送到了木棉島上的番仔園里與番婆和林嬸生活在一起。在沒有父母的特定環(huán)境里,以她孩童的視角去承受和感應那真實的一個又一個撲朔迷離的際遇,而那殘酷的歷史的蹤影也圍繞在她身邊。
    戰(zhàn)爭、瘟疫、分離、詭計、殺戮、仇恨、生離死別……這一切殘忍的詞語就這樣如堅硬的石塊一起向一個瘦弱的小女孩砸去。不過,作者不想讓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擁有童年陰影,所以她給了阿寧一個愛她的番婆和一些曾經(jīng)關愛她的又在短暫時間從她生命里消失的人。
    木棉島上的火紅的木棉,開了又凋謝,凋謝了又開,循環(huán)往復,每一片花瓣都是阿寧童年生活的一個美好的瞬間。當花瓣紛飛的時候,走進木棉島,將地下那紅艷的快要滴下來的木棉花瓣一片片的慢慢平湊,阿寧兒時的畫卷就這樣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你面前。
    有時候真覺得自己像穿越了一般,也來到了那個時期的木棉島。在島上漫步,駐足在那火紅的木棉花下,嗅一嗅它的芳香。然后,輕輕推開那虛掩著的門,探尋那些早已發(fā)黃的故事。想發(fā)現(xiàn)太多太多的故事,可是卻發(fā)現(xiàn)它們寧愿多在時光的背后掩面沉默,也不敢站出來向世人講述它的結局。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四
    認識這樣的木棉花緣于一本書——《木棉·流年》。
    書的封面上,立著一棵高高的木棉樹,一個纖弱的小女孩阿寧躲在樹干后望著,望著。她仿佛望見兩歲的自己從李莊到了番仔園,望見堅貞的梅雪為愛情獻出生命,望見愛國隱忍的唐明澤為國捐軀,望見多情的茉莉為博文擋下日本人的五槍,望見一位位愛國志士的血沾在日本人的手上。
    翻開書,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又涌現(xiàn)在眼前。唐明澤,大家都認為他變了心,成為了日本人的走狗,可他頂著背叛國家的罪名,冒死把珍貴的藏書送還祖國,以剖腹自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番婆,一個年輕美麗而又精明能干的女子,不惜打破可以換取生命的青花瓷瓶,絕不讓瓷瓶落入日本人的手中,為此,她也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被日本人殘忍地殺害了。
    日本人,多么殘暴,用鞭打志士來逼出情報,用挖出志士的指甲來尋求快樂,用肆意殺害來宣揚自己的強悍,絲毫沒有感情!他們就是這樣侵略了我們!《紅巖》中,日本人把燒得通紅的烙鐵按在成崗的胸膛上;《青春之歌》中,日本人動不動就端起槍對著手無寸鐵的學生一通掃射……志士們呼喊著:你們在監(jiān)獄中得不到的,在刑場上同樣得不到!學生們呼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一次又一次的呼吁……閱讀記憶中的悲憤被一一點燃,激情充斥在心間,洶涌澎湃!
    這些革命者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堅強”,怎樣才算“愛國”!做一個中國人,不是喊著昂揚的口號就夠的,而是要擁有堅定的意志,擁有愛國的氣節(jié),要有“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的民族精神,要有“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的堅強毅力。我們中國不會永遠這么軟弱,新一代的革命志士時刻準備著,小米加步槍的年代已成歷史,擁有巡航導彈、突擊炮、無人機的中國已然雄起,不容侵犯!
    《木棉·流年》,在閱讀的短短一小時中,它帶我穿越了六十年。六十年前,阿寧目睹了殘忍又悲壯的迫害;六十年后,阿寧回到木棉島,物是人非,只有木棉樹花開花謝,婆娑作響。木棉島這片多情的土地,埋藏了那么多英雄的故事,風干了那么多的似水流年……六十年的不安,六十年的血腥,六十年的懷念,站在木棉樹下,云淡風輕。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五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木棉流年》。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小女孩阿寧的童年生活。剛開始阿寧和父母快樂的生活在李莊,可是李莊鬧了鼠疫,而阿寧的父親又是醫(yī)生,不能留下病人,自己帶著家眷離開,于是便讓家人呆在家中,而自己去到處救死扶傷。又有人鬧了鼠疫,他便去看,請別的醫(yī)生別人都不來,只好自己一人去看,卻因此得了鼠疫。
    父親又傳給了母親,阿寧一家人除了阿寧都得了鼠疫,他們只好讓福嫂帶著阿寧逃離了李莊。于是,阿寧的童年,就在一群不認識的陌生人中度過了。
    阿寧身為一個小女孩,歷經(jīng)磨難,千辛萬苦,從來沒有放棄過,這才在中國遭受日本侵略時活了下來,靠的就是不放棄的精神。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有這一種精神,做什么事情也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六
    我用了兩天時間看完了《木棉流年》,我一向看書較慢,這么厚度的書一般要四至五天看完。之所以這么快看完了它,實在是有一種忍不住的感覺。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第一天看完了《離鄉(xiāng)》、《梅雪》、《菊隱》三個章節(jié)因為時間不早了,也就沒讀下去??墒俏覅s久久無法入睡,我在想象梅雪和理查醫(yī)生在努力地救治病人;母親在送走阿寧時難過的表情;明澤用刀從左胸膛劃向右胸膛那觸目驚心的.場面等等,在我腦海中一幕一幕如同過電影一樣。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便開始繼續(xù)看《木棉流年》,當我合上書的最后一在頁時,我的心卻久久難以平靜下來,我的眼前仿佛站立著一位位的英雄:梅雪、歐陽卓、明澤、番婆等等,還有一群讓我憎惡的惡人:阿保、馮興榮、藤田海浩一等等。
    英雄們的高尚品格和優(yōu)秀操守,將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他們將激勵著我做象他們一樣有價值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七
    最近,我在圖書館借閱了《木棉?流年》,它好似一杯香茗,入口清新甘甜,回味卻又夾雜著些許苦澀,令人思緒萬千。
    《木棉?流年》講述的是日寇侵華時期,木棉島上發(fā)生的故事:因為瘟疫而遠走他鄉(xiāng)的小姑娘阿寧被送到了木棉島,寄養(yǎng)在番婆家里。在這里,她聽到了一聲又一聲的歷史詠嘆,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的往昔故事,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梅雪的隱忍堅貞、茉莉的優(yōu)雅婉約、茗香的高潔清雅……她們雖是女子,卻有男人所不能及的忠烈;她們雖柔弱,卻在日本人殘忍的酷刑面前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前行,對死亡毫不畏懼。在木棉島的血色流年中,她們宛若那血紅的木棉,雖柔弱卻十分堅韌,鮮紅似血,傲立枝頭,墜落時毫不留戀,義無反顧。
    在戰(zhàn)爭中,危急時刻,總有許多英雄置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而這些英雄,是正義和尊嚴,他們是黑夜中的一束微光,指引我們向前,告訴我們:人要有尊嚴,不能屈服于任何人,即使身處絕境,也要有一種不屈的氣節(jié),在眾多磨難前堅韌不屈,頑強向上。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八
    “一幢幢宏偉肅穆的樓院,一扇扇緊緊閉合的門窗,必有什么,隱藏其后,痛徹心髓,蕩氣回腸……走進木棉島,走進,血色流年?!?BR>    以前,我總是天真地認為,戰(zhàn)爭,不過是兩國之間打打架而已,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卻從未想過,在亮閃閃的屠刀下,在黑洞洞的槍口下,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而一顆忠貞的赤子之心又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唐明澤,他本是日本軍官的獨子,本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一個舒服的官職,娶妻生子,安度一生??桑袊俏迩甑墓爬衔拿魃钌畹貭孔×怂男?。他大量購進中國古書,并擅長吹簫,甚至躲進木棉島一心鉆研中國文化。他畢竟還是日本人,木棉島也終究不是世外桃源。戰(zhàn)火終于燒了起來,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他毫不猶豫地切腹自盡,連眉心也不曾皺過一下。又有誰,能夠讀懂他那充滿愧疚與悲憤的心。
    還有許多人:李校長、番婆……他們?yōu)榱俗约旱淖鎳?,受盡欺凌。面對舉起的長槍,他們是那樣的毫無懼色。他們走了,也給我們留下了一段永遠無法抹去的歷史。
    跟隨作者的文字,親自走過那一段段流年時光,我思緒萬千。番婆、李校長、周先生、唐明澤、梅雪、茉莉、博文、三舍……他們一個個向我走來,又一個個離去。木棉火一般地紅著,正如那段血色流年,時刻讓我們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九
    寒假期間,我讀了李秋沅的《木棉流年》這本書,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小說以抗日為背景,通過一個叫阿寧的小姑娘之眼,慢慢為我們揭開七十多年前的一段歷史。小說以第一人稱回憶了“我”以前漂泊不定的日子:四歲時因家鄉(xiāng)鬧鼠疫而隨福嫂到海門避難。由于特殊原因,又隨福叔到了木棉島的番仔園,以后就一直居住在那里,直到有一天,日本人的飛機來到木棉島上空,木棉島也成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之火與血的戰(zhàn)場。義勇戰(zhàn)士來自各方,上演了一曲又一曲壯歌,而“我”只好又一次離開。六十年后,“我”重回木棉島,它已煥然一新,以前居住的番仔園,如今成為了抗戰(zhàn)博物館,以紀念那段真實的歷史,那些舍生取義,默默無名的英雄們。
    我深深地沉浸在書中。里面人物:番婆,周先生,李校長,唐明澤,梅雪,茉莉-----他們一個個向我走來,又一個個離我而去。是啊,在這戰(zhàn)爭,瘟疫,陰謀,血腥的年代,難免會有生死離別。作者帶我穿越歷史苦難的時空,讓我看到了當時各種人的苦和甜,也讓我了解了那段歷史,明白了那時人所受的苦:日本人的襲擊,糧食的匱乏,傷病的折磨-----從未經(jīng)歷過那段時光,但從書里,那些文字里,感受到了宏偉肅穆的樓院,緊閉的門窗背后隱藏的,蕩氣回腸的英雄往昔。
    只有了解過去,才會珍惜現(xiàn)在,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歷史,珍惜現(xiàn)在無憂無慮的生活。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
    《木棉?流年》成書于,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新書。這幾年,青春小說越來越多,還能有這樣一本深深觸動心靈的書被我讀到,實在不能不說是幸運。
    本書講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在木棉島上的一件件事,每一個人物依次登場,由一個個離去。以及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
    這本書贊頌的無疑是一種愛國精神,忍辱負重,頑強不屈,在這個挽救民族危亡的火與血的戰(zhàn)場上,許多熱前仆后繼,演繹著雄壯凄美的木棉離歌。
    書中也不乏巾幗英雄,梅雪救死扶傷,誓死追隨歐陽卓,信守當年的誓言;茉莉與博文情投意合,為救他獻出生命;茗香救濟難民,出巨資給血魂團,不屈服于日本人和漢奸,保護文物古籍。梅雪的隱忍堅貞,茉莉的優(yōu)雅婉約,茗香的高潔清雅……她們所做的一切更加令人敬佩。
    這本書翻開了一段沉睡的歷史,意在告誡人們不應忘記歷史,更要居安思危。鼓浪嶼上木棉繁盛不衰,那一團團火焰背后正是那個血與火的年代。木棉花的血性與剛烈正是英雄們的象征。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英雄隱去,魂歸故里。人們會永遠記住――火紅木棉,血色流年。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一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便認為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實在是太多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抗日戰(zhàn)爭前夕所發(fā)生在中國一個小島上的故事,通過主人公阿寧從小到大經(jīng)歷的人情世故,以此來揭開當時封建社會的丑惡事實。
    在小阿寧剛開始離開家人的篇章上,便已經(jīng)開始了殘酷的戰(zhàn)爭,而小阿寧卻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離別,讓他的幼小心靈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在這本書中,小阿寧遇到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都在阿寧的心里留下了痕跡。也通過發(fā)生在自身上的事情教會了阿寧不少道理。也讓我深有感觸,也不得不佩服阿寧一個小孩子的履歷豐富。
    從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阿寧與日本先生唐明澤的交情,也讓我看到了那個年代封建社會人民思想的落后與封閉。
    讀罷此書,也是讓我深有感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二
    去年暑假,我讀了《木棉流年》這本書,它就像作者李秋沅打開的跨越七十多年的時空隧道,帶我來到正被踐踏的木棉島。戰(zhàn)爭、瘟疫、殺戮,都發(fā)生在木棉島柔弱的身軀上,這一個個故事也鉻在我的心中,令我心酸。
    木棉島上的木棉花開得鮮艷旺盛,這被稱作“英雄花”的花朵,也正如同灑上了愛國英烈的鮮血,有著純紅之軀,不掉色、不萎靡,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木棉島上的一個個愛國烈士。俗話說“巾幗不讓須眉”,書中的軍統(tǒng)少將之妻錦若,在面對日軍寒光利利的軍刀,和要她寫策反書的逼迫時,她大義凜然地笑了笑,毅然寫下四個大字——“無限江山”,便直奔露臺,縱身躍下......。一個英烈為了祖國,選擇了死亡,離她深深愛著的祖國而去。她令我看到了甚至比寶貴的生命還珍貴的東西,就是一顆愛國之心。像錦若這樣以身捍衛(wèi)國家尊嚴的人很多,有岳飛、文天祥、黃繼光等,為了祖國,可以什么都不要,最終失去生命,真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反,一些為了茍延殘喘、茍且偷生的人不惜出賣了祖國,結果一輩子,甚至死后無論多少年都遭到人們的唾罵,這與英烈們的`巨大反差,形成鮮明對比,難怪會有這樣的對聯(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現(xiàn)在幸福的生活,而我們不僅要銘記他們,珍惜現(xiàn)在,更要從現(xiàn)在起有一顆愛黨、愛祖國的熾熱之心。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三
    今天,我去了圖書館。圖書館里有許多書,我選了半天,也不知道挑哪一本好。突然,我看到一本書,書名是木棉·流年,我很好奇這個文縐縐名字的書會是怎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抽出了它。封面上,有一個小女孩躲在木門后面,身后的梅花開的正艷。隨便翻翻,我就被故事吸引了。于是,我借走了這本書。
    我覺得福嫂好可憐,她在阿寧家中打雜,結果差點染上鼠疫,和家人團聚后,兒子又被人打死了。
    我認為阿貴之所以被打死,和阿寧有很大的關系。阿寧不聽阿貴的勸告,執(zhí)意要在阿毛手中的籃子,阿貴也告訴她阿毛有一個日本籍的老爹,不能惹他。()如果她肯聽話就不會有悲劇發(fā)生。可是最后誰都沒有怪她,太不符合邏輯了!只能說明福嫂對阿寧太好了。
    番婆對阿寧很好,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看待。還送她去上學。番婆也是一個有骨氣的人。日本人到處搜索中國的文物,番婆有一個祖?zhèn)鞯幕ㄆ?,日本軍官許諾只要她交出花瓶,就能活下來。在生與死兩條路兩種選擇的威逼下,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后者。她沒有被命運屈服。
    梅園的雪梅姨對阿寧也很好,他們的相遇很偶然。只是因為她發(fā)現(xiàn)阿寧在撿花,就幫著她穿好了花環(huán),還請阿寧吃了點心,喝了咖啡。還給她做了一個柳絮枕頭。其實,我覺得阿寧真是很幸運,能受到這么多人的關心。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四
    當遇到心煩的事,當生活失去光彩,要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這樣的話就算遇到,再難再坎坷也能跨過。
    《和木棉花說話的孩子》主要敘述了:女孩褐褐的母親離婚,又和一位新爸爸結婚。褐褐也隨著母親,來到新爸爸家,在那開始新的生活。在新的學校,她遇到新的同學。而且不管遇到什么困難,褐褐總以積極樂觀來面對。
    難道褐褐就沒有煩惱嗎?有。所有人都會有不同的煩惱,只是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看待煩惱。像那種視煩惱為敵的人,他們的生活會因為自己看待煩惱的心情,而變得沉重。如果像本文中的褐褐一樣,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煩惱的話,那么生活自己就會變得更美好。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奔t軍隊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歷經(jīng)千辛萬苦,翻山越嶺,跨過一條條波濤洶涌的長河,翻過一座座崇山峻嶺的高峰,還要面對的圍追堵截。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走在風雪交加的雪地中,大多數(shù)時他們都是餓著肚子,有時還會遇到生命的危險。在雪山時,他們得靠自吃雪充饑,在過草地沼澤時,他們得靠吃草根維持生命,可他們并沒為這樣停下隊伍前進的腳步,因為前方還有未知的東西等待他們??稍谶@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所有士兵都有著積極樂觀態(tài)度,就是因這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才讓中央紅軍順利到達了延安開啟中國革命的新篇章。
    不僅如此,當代年輕人因事業(yè)、工作、家庭而煩惱不斷,我想各位不要一事多就開始煩躁,要樂觀點,平靜下心情,再想想其實并沒有什么可煩躁的。在陰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氣和,相信吧!那快樂的日子就會來到。
    “生活總有意外,你更有智慧陪伴左右?!边@本書為我們傳遞了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俞可欣)。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五
    “一幢幢宏偉肅穆的樓院,一扇扇緊緊閉合的門窗,必有什么,隱藏其后,痛徹心扉、蕩氣回腸……”合上書,這句話仍然回響在耳畔。
    作家李秋沅向我們講述了一部南國的城南舊事。以阿寧所遇到的事為主線,敘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長篇《木棉?流年》抒寫的是歷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歷史,炎黃子孫遭受史無前例“文革”劫難的歷史,那是要一生銘記的。文中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潘婆p茉莉p博文p唐明澤p梅雪……他們每個人擁有自己的一份獨特的遭遇,自己的一把辛酸淚。
    往事如煙,早已被時光抽取了骨血,寄生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五歲的阿寧被家人送到了木棉島上的番仔園里與番婆和林嬸生活在一起。在沒有父母的特定環(huán)境里,以她孩童的視角去承受和感應那真實的一個又一個撲朔迷離的際遇,而那殘酷的歷史的蹤影也圍繞在她身邊。
    戰(zhàn)爭p瘟疫p分離p詭計p殺戮p仇恨p生離死別……這一切殘忍的詞語就這樣如堅硬的石塊一起向一個瘦弱的小女孩砸去。不過,作者不想讓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擁有童年陰影,所以她給了阿寧一個愛她的番婆和一些曾經(jīng)關愛她的又在短暫時間從她生命里消失的人。
    木棉島上的火紅的木棉,開了又凋謝,凋謝了又開,循環(huán)往復,每一片花瓣都是阿寧童年生活的一個美好的瞬間。當花瓣紛飛的時候,走進木棉島,將地下那紅艷的快要滴下來的木棉花瓣一片片的慢慢平湊,阿寧兒時的畫卷就這樣毫無保留地展現(xiàn)在你面前。
    有時候真覺得自己像穿越了一般,也來到了那個時期的木棉島。在島上漫步,駐足在那火紅的木棉花下,嗅一嗅它的芳香。然后,輕輕推開那虛掩著的門,探尋那些早已發(fā)黃的故事。想發(fā)現(xiàn)太多太多的故事,可是卻發(fā)現(xiàn)它們寧愿多在時光的背后掩面沉默,也不敢站出來向世人講述它的結局。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六
    隨筆記。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時候起愛上文字的,我只知道我放下筆的時候,厚厚的筆記本已經(jīng)寫了一大半了。
    但是那個時候卻突然害怕面對從前的自己。就像小四說的,那種感覺,就像是多年前的自己,親手挖開泥土,在里面埋進無數(shù)鋒利的兵器,等到多年后被別人挖出來,用力地向自己揮舞過來。
    有時候,真的會害怕真真正正地面對曾經(jīng)的自己,即使只是一頁日記??粗茉绲臅r候自己那些稚嫩的筆記和輕浮的語言,以為什么什么都會實現(xiàn)。然后,心里面突然像被什么利器狠狠刺傷。生疼。
    于是,我突然明白,原來,我并沒有我想象中那么堅強。只是面對自己,就早已妥協(xié)。
    我想起我以前寫過的很多話。我說,關于夢想,永不停筆。又突然想起那天對著朋友說,你以后不要再輕易地說永遠了。才覺得自己是如此可笑,那個“永”,又哪不是指永遠。而我只不過是自以為是地扮演了一次小丑。只是鬧劇。
    回不去的從前說,昨天,今天都會成為另一個明天的從前。而咫尺的明天永遠不會成為期待的未來。
    年少。
    有一段時間,腦海一直閃著一句歌詞:那時我們都回不去的從前,幸好還可以堅持當時的信念。
    那段時間,一高興就說《少年》真的好聽。后來,就開始感嘆時間,少年,年少。
    然后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人,很久以前,說過許多動聽又美好的謊言。直到今天,形同陌路。我沒有感傷,只是默默的看著這一切。我想,我是真的輸給時間了。于是,突然相信了一句話,算不得朋友的兩個人,有些事情并不能造成友誼的傷痕之類。
    是。想起一句話說,有些人,在我們生命里出現(xiàn)過,然后消失了。還有一些人,在我們生命里停留了很久,最后也消失了。而我,我們,曾經(jīng)心里面的那個少年,也消失了。
    于是,握著那些陳年往事,感嘆曾經(jīng)年少的那些年。
    某,某。
    所以后來寫了些懷念的文字。我想我快把他們忘了,真的快把他們忘了。某些人和某些事,終究會到達時間的盡頭,遺忘。
    我們是不是就在一天天長大,然后一天天遺忘呢?
    常常勉強回憶起來的事情,就像是蒼白的夏日里下墜在地上的雨滴。被踐踏。被歌頌。最后,被遺忘。
    這些,只是無能為力。
    我就在想,我這16年來到底遺忘了多少東西?而記著的,又是多么蒼白和虛無的回憶。
    我忘記了第一次說出我要當作家是玩笑話還是真心話。我忘記了第一次作文被選上是安靜的還是興奮的。我甚至都忘記了小時候那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自己長什么樣了。
    算了。
    流年的宿命。我輸了。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七
    時間是什么?一直有這樣一個問題在我的腦海里流蕩著而自從讀了“似水流年”我明白了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未來。
    是?。?BR>    滴搭的一秒可能是我們可以忽略的,人的一生可能有許多的一秒、一分、一時、一月、一日、一年……而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是啊花謝了有在開的時候,燕子飛起了有在來的時候,可時間流逝了卻永遠不能挽回!
    在家里,我敢保證百分之八十的同學們學習是邊玩邊寫的!
    我們是為誰學的?老師?家長?都不是,是我們自己!
    現(xiàn)在我們有父母,讓他們?yōu)槲覀兂袚???墒牵瑢W們,大家想一想,將來,父母不在了,我們可能才會后悔自己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這又應了一句老話:“莫等閑,白了上年頭空悲切!
    ”
    人的生要過得充時,首先要掌握好時間,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的一生不僅只有55個春秋?可他留給我們640萬字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同學們,640萬字對我們來說一定是個天文數(shù)字,可他卻做到了。因為他善于在繁忙當中擠出時間。如果大家也和他一樣,中國的文學家一定會更多!
    同學們,讓我們啟盼明天吧!
    因為你抓住今天你才無愧于昨天,才會自信地面對明天!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八
    《和木棉花說話的孩子》是著名少兒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曉月阿姨所寫,在這部作品中,她以通俗易懂的筆觸傳遞了“生活總有意外,更有智慧陪伴左右”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
    《和木棉花說話的孩子》為一部兒童成長題材的長篇小說。女孩褐褐是個喜歡遐想的小姑娘,也許這一切與她生活在一個離異的家庭有著莫大的關系。隨著對單親家庭狀態(tài)的慢慢適應及接納,褐褐的生活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寄養(yǎng)在外公家,走入母親再婚的新家等,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讓她有些無所適從。轉學之后朋友的遠離,褐褐開始了與植物的深度互動交流,隱約中呈現(xiàn)出一種非正常的臆想狀態(tài),而這樣的狀態(tài)并沒有帶著褐褐遠離現(xiàn)實世界,僅僅是她面對生活的一種自我防御的智慧。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十九
    我?guī)е鴮Τ砷L的渴望,拜讀了莫國輝大哥哥筆下的《流年》。
    書中的故事就像扉頁上淡黃的紙張,灰色調的人物畫像。讓我沉浸在喜悅、悲傷的故事情節(jié)里,也向往書里孩子們無拘無束的鄉(xiāng)村生活。他筆下鐫刻的人物栩栩如生,調皮可愛的侯童、樸實勤勞的媽媽,崇拜爸爸的周小坤、親密無間的阿偉,阿培(盡管阿偉,早早的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在年少時都能有像阿偉,阿培這樣的朋友陪在身邊,真好,是一輩子值得回憶的事)。哦!還有侯童藏在心底的“小戀人”丁瑜。
    在這本遠離我們童年生活的書中,我喜歡墨筆渲染最多的人物――侯童,他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性格各異的朋友,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面對這些朋友他總是從善處的角度去看待他們,不指責也不盲從。候童很睿智盡管有時懦弱、有時狡黠,可他懂得把握尺度,善于思索所以他和曾經(jīng)的伙伴們走向了不同的命運――人生。
    如果侯童是幸運的,那么阿偉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一個“壞小孩”他好斗,偏激,不愛學習,但他講義氣重感情。在阿偉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因病去世了。跟著年邁的祖母,粗暴的爸爸生活?!笆郎现挥袐寢尯?,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溫暖哪里找”沒有媽媽的疼愛讓阿偉對任何事情都滿不在乎,在沒有人管束使他時,他就像脫韁的野馬把握不住道德,道義的尺度被黑暗世界無情的吞噬。阿偉帶著不甘匆匆走完了他不完美的人生??粗サ慕Y局我不禁傷心不已,(如果這個世上有天堂我希望阿偉能在那里遇到他的媽媽,在母親的懷抱里他的心就不會冰冷,他的生活也會變的燦爛光明)。
    流水的光陰,花開花落的日子,這就是我們不一樣的童年,不管是開心還是悲傷都在我們成長的歲月里記載下了酸甜苦辣,這些往事就像發(fā)黃的'書頁,褪色的相片映在我們的里……北京東路小學。他筆下鐫刻的人物栩栩如生,調皮可愛的侯童、樸實勤勞的媽媽,崇拜爸爸的周小坤、親密無間的阿偉,阿培(盡管阿偉,早早的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在年少時都能有像阿偉,阿培這樣的朋友陪在身邊,真好,是一輩子值得回憶的事)。哦!還有侯童藏在心底的“小戀人”丁瑜。
    在這本遠離我們童年生活的書中,我喜歡墨筆渲染最多的人物――侯童,他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性格各異的朋友,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面對這些朋友他總是從善處的角度去看待他們,不指責也不盲從。候童很睿智盡管有時懦弱、有時狡黠,可他懂得把握尺度,善于思索所以他和曾經(jīng)的伙伴們走向了不同的命運――人生。
    如果侯童是幸運的,那么阿偉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一個“壞小孩”他好斗,偏激,不愛學習,但他講義氣重感情。在阿偉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因病去世了。跟著年邁的祖母,粗暴的爸爸生活?!笆郎现挥袐寢尯?,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溫暖哪里找”沒有媽媽的疼愛讓阿偉對任何事情都滿不在乎,在沒有人管束使他時,他就像脫韁的野馬把握不住道德,道義的尺度被黑暗世界無情的吞噬。阿偉帶著不甘匆匆走完了他不完美的人生。看著阿偉的結局我不禁傷心不已,(如果這個世上有天堂我希望阿偉能在那里遇到他的媽媽,在母親的懷抱里他的心就不會冰冷,他的生活也會變的燦爛光明)。
    木棉流年讀后感篇二十
    《木棉·流年》成書于2010年,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新書。這幾年,青春小說越來越多,還能有這樣一本深深觸動心靈的書被我讀到,實在不能不說是幸運。
    本書講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生在木棉島上的一件件事,每一個人物依次登場,由一個個離去。以及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
    這本書贊頌的無疑是一種愛國精神,忍辱負重,頑強不屈,在這個挽救民族危亡的火與血的戰(zhàn)場上,許多熱前仆后繼,演繹著雄壯凄美的木棉離歌。
    書中也不乏巾幗英雄,梅雪救死扶傷,誓死追隨歐陽卓,信守當年的誓言;茉莉與博文情投意合,為救他獻出生命;茗香救濟難民,出巨資給血魂團,不屈服于日本人和漢奸,保護文物古籍。梅雪的隱忍堅貞,茉莉的優(yōu)雅婉約,茗香的高潔清雅……她們所做的一切更加令人敬佩。
    這本書翻開了一段沉睡的歷史,意在告誡人們不應忘記歷史,更要居安思危。鼓浪嶼上木棉繁盛不衰,那一團團火焰背后正是那個血與火的年代。木棉花的血性與剛烈正是英雄們的象征。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英雄隱去,魂歸故里。人們會永遠記住——火紅木棉,血色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