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反思和梳理思緒的重要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方向。寫總結時,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圖表和數(shù)據(jù)來更直觀地展示個人成果和發(fā)展軌跡。希望大家可以在閱讀總結范文的過程中,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和方法,寫出更好的總結作品。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一
“中國是過馬路”的報道一時震驚了國人,引起眾人議論紛紛。作為一名資深路人,我也想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意見,不是為闖紅燈的人們洗白,只是想發(fā)表一下路人們的心聲,不是我們不想等,只是我們等不起??!
咱們先算這么一筆帳:汽車的速度是60公里每小時,而路人的速度是5公里每小時,也就是說,一段200米的距離,汽車在幾秒內(nèi)飛馳而過,而路人卻得走個個把分鐘。此外,汽車內(nèi)的司機,開車毫不費力,被紅燈或是路人耽誤一下,一踩油門就能把“失去”的時間不就回來;而行人,一旦話一兩分鐘等個紅燈,就得在接下來的路上快走、甚至小跑幾步,才能彌補被耽誤的時間。所謂行人闖紅燈,多是因為速度、體力上不足產(chǎn)生的“弱勢心理”,并不全是所謂的“從眾心理”。
而且,一些交通設施上的不足更是加劇了這種“弱勢心理”。
我們連等多久都不知道,這叫我們怎么等?。『翢o疑問,容易發(fā)生行人闖紅燈的路口,多是那些老式、沒有計時紅綠燈的路口。心理上的“沒底”,時間上的不自信讓行人們不知所措,與其這樣沒長沒短地等下去,不如直接闖過去。于是,幾個“志同道合”的路人湊夠一撥,就過了馬路。
不是我們不想等,是這路口的燈有問題!總有一些奇怪的路口,在一些毫無關聯(lián)的車道是綠燈的時候,人行道卻是紅燈。設計上的不合理更加劇了路人們“等不起”的心理:等吧,白白浪費 時間;不等吧,鬼知道什么時候變燈,嚇我個措手不及。于是就有了這樣的“不約而同”,有了一小撮人,便不顧前面的紅燈,直闖過去。
然而,路人與車輛之間的差距是消除不了的,想要解決“等不起”的弱勢心理問題。只能從加強交通設施入手。改良不合理紅綠燈,采用計時式紅綠燈,讓路人們心里有個底,著實能消除路人時間上的不自信;限制轉彎車輛,保護合法過馬路的路人,幫助大家消除安全上的擔憂;此外,還可以通過減短紅燈時間,設立安全島等方法彌補路人的弱勢,才能真有助于遏制“中國式過馬路”的現(xiàn)象。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二
調(diào)查背景:
如今中國式過馬路的“美譽已經(jīng)廣為流傳”,而部分人卻不以為然,依舊隨大流式的闖。
紅燈過馬路,為此我們小組在這方面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
調(diào)查目的:
通過調(diào)查幾個路口的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人數(shù)比例,針對這些人群提出建議,同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調(diào)查方法:
實地觀察。
調(diào)查時間:
**月至20**月。
小組分工:
……………………………………………………。
調(diào)查問題:
隨機訪問的人行道處,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人數(shù)比例是多少?
調(diào)查過程:
實地考察。
調(diào)查結果:
站前路與民主南路交叉口44%;。
工業(yè)路與民主路交叉口37%(紅燈80秒,綠燈60秒);。
塔南路與工業(yè)路交叉口73%(紅燈153秒,綠燈33秒)。
調(diào)查分析:
通過我組實地考察以及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調(diào)查,得出了部分結論如下:
1.紅燈時間長對人們闖紅燈的思想影響較大;。
2.路口車輛的多少對人們闖紅燈的思想有影響;。
3.是否有人帶頭闖紅燈決定了當前人們是否闖紅燈;。
4.交警的存在只對車輛起作用,而對人基本無威懾作用。
“中國式過馬路”一直是我國的一大“精神污染”,而造成這些污染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人們的思想境界不夠高以及危機意識不夠強;部分人心中只是為了趕時間而選擇鋌而走險,有些家長甚至帶著孩子一起闖紅燈,這是一種極不正確的行為,不但違反秩序,而且給孩子做了壞榜樣,長此以往,對整個國家的`發(fā)展是弊大于利的。
日本右派雖篡改歷史,但是日本國家的人民素質確實世人皆知的,日本人們可以做到千人避難離開時地上無垃圾,相比這樣高素質的國家在過馬路時,并不會隨大流的闖紅燈,這是國民個人素質的問題,也是國家教育宣傳的問題。
但是我讓大家注意,為什么中國式過馬路在我們小時候并沒有報道,而是在近幾年被擴大宣傳,是因為當時媒體不在意,還是媒體不夠發(fā)達?這或許只是次要的原因,我所觀察到的,并非如此。
留心調(diào)查結果的括號部分,就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工業(yè)路與民主路交叉口的比例要遠小于塔南路與工業(yè)路交叉口?因為前者綠燈時間有60秒,紅燈僅僅多了20秒,而后者,綠燈僅30秒,而紅燈時間竟有2分30秒,這就意味著人們?nèi)绻铰房诘臅r間不巧,就需要額外等待2分30秒的時間,這時間我們或許都會等的不耐煩,別說我們,就算讓交通局長自己過來,或許也會不耐煩。
隨著時代發(fā)展,城市化日益擴大,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車輛的普及率也升高了,車比人多這一交通現(xiàn)實使得紅綠燈在機動車道的分配必須增加,因而引起了交通燈的時間安排的不合理。
綠燈時間過短而紅燈時間卻極長,人們本來急切地趕路心情都被這紅燈折磨的不能忍受,看到了有人闖紅燈,跟上去也是情有可原,媒體大力報道過馬路的景象時,我卻并沒有見過哪家媒體報道了紅綠燈時間的問題。
調(diào)查結論與總結:
中國式過馬路問題,不僅僅是國民素質的問題,更是在現(xiàn)代,對國家在將科技投入社會使用時,合理使用與配置的考驗。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三
近來在微博上流行這樣一個詞,叫做“中國式過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為“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還有圖為證:在城市街頭,有好幾位行人并沒有走在斑馬線上,而是走在旁邊的機動車變道路標上,其中有推著嬰兒車的老人,也有電動車、賣水果的三輪車。
“中國式過馬路”這是曾經(jīng)很火的一個詞,它所表示的場景你也一定很熟悉。它指的就是湊足一伙人就可以過馬路了,與紅綠燈無關。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眼熟?也正為其司空見慣,甚至為人所不覺,所以一旦被貼上“中國式過馬路”標簽的時候,才會引起廣泛的共鳴和議論。循著這樣的思路,一些行人縱身一躍橫跨公路隔欄,可稱為“中國式跨欄”;公交車站乘客們蜂擁而上擠進車,可稱為“中國式上車”;正在行駛的車輛突然一個急轉,強行插入另一條車道,可稱為“中國式并線”。
類似現(xiàn)象還有不少。集納到一起,著實令人吃驚,原來我們身邊存在這么多不文明現(xiàn)象,很多時候不管有意無意,各種“中國式”做法成了一種自然選擇,甚至到了不這么做,反而會不正常、不便利。
這種吊詭的變化之中,一則存在群體效應,大家都這么做,法不責眾,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一則發(fā)生了規(guī)則的異化,原來的紅燈停綠燈行、排隊依序、駕駛規(guī)則等都被放到一邊,扎堆前行、拼搶上車、強行并線成了眾人奉行的“潛規(guī)則”。有規(guī)不行,違規(guī)成風,潛規(guī)迭出,由此看來,“中國式過馬路”等現(xiàn)象,其實是陷入了一種規(guī)則困境。
為什么會這樣?這既有規(guī)則意識淡薄的原因,也有規(guī)則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責公民素質不佳,并未看到問題的全部,甚至也沒有點中問題的要害。以“中國式過馬路”為例,行人不顧紅綠燈急切通行的背后,與缺乏安全意識、心態(tài)浮躁、自私觀念等不無關系,但通行區(qū)域規(guī)劃不科學、綠燈時間過短、人車關系處理失衡等現(xiàn)實問題的`存在,往往也使人們按照紅綠燈劃定的時空難以順利過馬路,甚至還可能面臨危險。
因此,破解“中國式過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質題,還是一道社會管理題。如何協(xié)調(diào)社會關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體現(xiàn)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等理念的社會規(guī)則,提升規(guī)則的科學性?如何在規(guī)則實施中一視同仁,對違規(guī)者依法進行懲處,提升規(guī)則的公信力?這不僅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與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參與和監(jiān)督。人人行動起來,人人負起責來,共同遵守和捍衛(wèi)良性規(guī)則,才能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運作。
希望在城市的每一個街頭,都不會再看到中國式過馬路,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停,綠燈行。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四
現(xiàn)在,社會上闖紅燈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而中國人的過馬路已被美曰為“中國式過馬路”。有人曾調(diào)侃:“中國式過馬路”,說的是行人過馬路時,即使眼前是綠燈,也有車輛搶行,行人必須耐心等待,湊夠一大群人時,才敢踏上斑馬線。對于中國式過馬路這一現(xiàn)象,我和我的小組展開了調(diào)查,以此來明確這一現(xiàn)象,重視這個問題。以下就是中國式過馬路調(diào)查報告。
年7月6日,我們來到了明州路與新大路交叉處進行調(diào)查。由于此處是對于北侖來說相對較繁華的地段,因此有利于我們的調(diào)查。8點半我們在岔路口集合,首先我們進行了分組,將11個成員分為5組,其中一組由1人組成,為活動拍照并幫忙聯(lián)系各組組員。另外6個女生分為2組,4個男生分為2組,共有4組,分別站在4個拐角。各個組自由分配,記錄兩處交通燈每一次紅燈時從對面過來的行人人數(shù)?;顒咏Y束后,組員集合,將記錄數(shù)據(jù)交由組長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束后,對于得到的數(shù)據(jù),我們又進行了相關的討論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得到的數(shù)據(jù)在經(jīng)組長統(tǒng)計后得出:平均每分鐘有5.29個人闖紅燈,其中有0.2個是學齡前的孩子,有0.8個是60歲以上的老人,剩下的4.29個都是8到60歲的社會主力和祖國未來的棟梁們。面對這個結果,最令人不解的是,有父母帶著孩子闖紅燈,這樣的行為著實令我們震驚。對于如此嚴重的現(xiàn)象,我們進行了討論分析。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人在面對紅燈的時候選擇了闖過去,而不是再等等這不到十分鐘的功夫。
最后我們討論得出一下幾種“中國式過馬路”者的心理:
1、有急事,得快點,反正車還沒來。
2、反正沒車,又沒交警,過去了也沒事。
3、別人都在走,我也可以過。
4、闖紅燈又不罰錢,闖闖有什么關系。
5、現(xiàn)在趁沒車,趕緊過去,待會等綠燈了來不及了。以上只是我們猜測的幾種心理,應該會有別的情況,帶不論怎么說,這種心理都是不正確的。
6、以前沒有交通燈都可以安全地走,現(xiàn)在也沒關系。
我們認為,面對當今這種嚴重的現(xiàn)象,相關的部門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杜絕這種現(xiàn)象以此減少由于“中國式過馬路”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1、合理安排紅路燈的時間。
2、頒發(fā)相關的硬性規(guī)定,實行有效的罰款制度,并將闖紅燈的次數(shù)與信用掛上鉤。
3、相關部門嚴格執(zhí)法,不允許用走后門,混熟臉等方法來逃避懲罰。
4、在每個有紅綠燈的路口都設置高清攝像頭,可以便于拍攝到闖紅燈的人的外貌,同時,也應不定時地在各個路口進行抽查,不斷了解情況。
5、將相關的規(guī)定編入幼兒園和小學的教科書內(nèi),使每個人從小接受正確的教育,去除他們錯誤的概念,并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地去不同的路口了解“中國式過馬路”的現(xiàn)象,以此來深刻印象,同時可以不定期地讓學生觀看由于闖紅燈而引起的車禍的相關視屏,警戒學生遵守交通法則。
在我們的身邊經(jīng)常會有這樣那樣的交通事故發(fā)生,有些人甚至親生經(jīng)歷過。而面對這些事故,我們都不得不感嘆生命的脆弱和不守交通的嚴重。種種的事故足以讓我們吸取教訓,在不行,你可以去那些大城市的無交通燈的路口看看,那里沒有交警,也沒有志愿者,但行人仍可以從絡繹不絕的車流中安全地通過,這是為什么?因為每個開車的人在看到大批等待的行人時,都會自覺地停下車,招招手讓行人們先過,如有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他們也會耐心等待,從不會鳴笛催促,后面等候的車輛也不會催,直到行人都過了,才依次離開。這樣的秩序,這樣的安全是人們自發(fā)的。而面對有交通信號的路口,為何就沒有了秩序?那些闖紅燈的人真該好好反思了。
這次活動讓我了解到了“中國式過馬路”的嚴重性及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迫切性。對于見證了這次活動的結果的我們來說,我們務必要認清“不闖紅燈”這一條規(guī)則并且遵守。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五
中國式過馬路是一種不文明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不讓這種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于中國式過馬路作文。
評語。
的內(nèi)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1.文章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和生動描述演繹出一篇精彩的童話故事讀來饒有趣味。
2.巧用伏筆是文章的一大特點。文章第一段就為全篇故事的發(fā)展做了極好的鋪墊。這種構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鑒。
3.作品的構思是巧妙的文筆也是簡潔流暢。想象大膽富有創(chuàng)造力文章讀起來新穎奇特極具吸引力。
4.想象力較豐富極具新意。開頭。
自我介紹。
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語言簡明扼要風格幽默誤詼諧。
5.文章不長但過程敘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動描述得也具體真實可信生動有趣全文結構緊湊完整文筆也較流暢。
6.情節(jié)生動有趣敘述清楚完整也表現(xiàn)出作者的聰明機智充滿了家庭生活情趣文筆流利活潑。
7.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繪展示了?文筆間滲透了情感。
8.本文用詞準確嚴密語言平實自然而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更使文章錦上添花。
9.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敘述具體細節(jié)真實描寫生動有真情實感并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寫得非常傳神同時表達了對?的喜愛。
10.語言樸素中心明確構思合理行文層次清楚。
11.能把人物內(nèi)心活動寫得十分生動的確難能可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文章頭尾照應中心明確結構完整。
13.文章有理有據(jù)說服力強突出人物個性上下文過渡自然條理清晰首尾照應結尾點題突出中心思想。
14.作者對?觀察仔細描寫細膩語言生動活潑表現(xiàn)手法富有新意。
15.全文語言樸實結構自然。?文章結構嚴謹首尾呼應。
16.文中描繪的?清新活潑歡快明朗。字里行間跳動著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17.文章雖短但敘述生動。描寫細膩生活氣息濃厚遣詞。
造句。
準確傳神。
1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實屬點晴之筆概括之語短促而有力。
19.通過仔細觀察采用了優(yōu)美的語言把校園的春天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出來文章雖短但不顯單調(diào)語言通俗但不失風趣。
20.對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進行精心細膩的描繪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結尾令人飽含期待與熱情言已盡意猶未了。
1.這篇作文取材新穎,構思奇妙,語言生動活潑。字里行間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
2.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了…的事,語言比較流暢,層次較清楚,自始自終顯得其樂融融。
3.全文節(jié)奏明快,語言清新,始終洋溢著詼諧與風趣,讀來其樂無窮。
4.全文敘事集中,不枝不蔓,語言樸實流暢,感情真摯感人。
5.通篇文章語調(diào)輕松幽默,顯得妙趣橫生,讀來令人愛不釋手。
6.作者構思巧,善于選點展開,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尋味。
7.全文可圈可點的佳句不少,給文章增添了些文學情趣。
8.通過豐富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襯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文章想象合情合理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連貫中心突出。
9.語言詼諧有趣情節(jié)安排曲折生動開頭與結尾的呼應巧妙。本文篇幅雖短但內(nèi)容生動具體段落明確語言樸實通俗易懂。
10.文中一系列表現(xiàn)人物動作的動詞運用得準確襯托手法運用得好。
12.敘述事情條理清晰能正確地使用動詞運用比喻貼切生動。獻計獻策讀后能從中受到教育。
13.樸實自然的童心體現(xiàn)在文中使文章散發(fā)著清新活潑的氣息。
14.這篇文章以具體的事例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新穎別致的寫法表現(xiàn)了對美好心靈的由衷贊嘆。
15.開頭簡潔自然結構清晰心理描寫真實體現(xiàn)出作者良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16.文中描繪的?清新活潑歡快明朗。字里行間跳動著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17.文章憑著豐富的想象憑著多彩的語言將?呈現(xiàn)讀者面前。
18.文章簡潔明了語言平淡樸實。
19.觀察細致想像力豐富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動活潑引起了讀者的興趣。
20.借景抒情托物詠志很有特色。
1.全文語言生動準確,情節(jié)精彩曲折,仿佛將讀者帶進了開心樂園,令人眉開眼笑。
2.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強。
3.全文眉目清晰,生動緊湊,趣味性強。
4.注意觀察具體事物,并展開合適的想象,這是本文的成功之處。
5.文章融情于景,邊繪景邊抒情,善于運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動具體。
6.文章內(nèi)容新穎,結構合理,流暢連貫,自然通達。
7.本文取材真實生活,選材恰當,很有新意,段落分明,過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讀性強。
8.全文語言流暢,行文舒展自如,自然灑脫,稱得上是一篇較成功的之作。
9.本文語言雖然并不華麗,但卻極為準確生動,情感豐富而真實,讀來津津有味。
10.文章的結構簡潔合理,作者對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徹。全文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六
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這就是被人們熱議的中國式過馬路。
我大概總結下。闖紅燈有以下幾種理由:一,是硬件問題,家門口路特別寬,但紅燈時間長,綠燈時間短。二,沒有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盲目從眾、法不責從的心理在作怪。
當然,過馬路闖紅燈的理由有n種,可能怕遲到等等,應說是迫不得已。所以就此,中國式過馬路引起大家的`重視。
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光是對自己安全負責,還是對家庭、社會的負責,如果一個國家,一年因闖紅燈被撞死人數(shù)驚人,那么這個國家也不是一個好國家。使外國人聽起來大吃一驚,會影響本國的各方面發(fā)展。
過馬路本是一件小時,卻變得擴大化,但這也是真實的。近期,一車撞死一個正闖紅燈的人,司機開遠燈,再加上速度又快,以至于司機反應不過來。就發(fā)生了這起交通事故。到現(xiàn)在被撞者成了植物人。我們來分析下這個事故。首先是司機在馬路上在沒霧開了遠燈(規(guī)定是沒霧時必須開近燈),但其次被撞者沒有走斑馬線,沒有等待那幾十秒鐘的紅綠燈吧!所以說,過馬路我們要安全的渡過,它也是對我們生活安全的保障。
現(xiàn)在也對此現(xiàn)象做出了措施。常見的就是罰款。雖然錢數(shù)沒有上百,但是需要的是大家對此事引起重視,杜絕中國式過馬路。
我們生活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都仿佛患上了急迫癥,很多人不愿等待。有時即便沒事,人們也不愿意等待那幾十秒鐘,這就是對生命最大的輕視。
當然,我相信,大多數(shù)愛自己,愛自己的生命,應讓自我的生命大放光彩,可不要因為過馬路這種小事兒就失去了機會。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七
后來才了解到,這就是“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紅綠燈沒關系,只看人不看燈。
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一是交通部門疏于管理。這般“聲勢浩大”的過馬路,竟無一交警阻止。是交警們正忙著“偷菜”,還是形象不夠“威武”,以致無人聽從勸告?個中原因我無從知曉。但交通部門執(zhí)法不嚴,卻是鐵板釘釘?shù)氖聦崳瑹o從辯白。
其二,民眾的安全意識淡薄,更多的,或許是一種僥幸心理在作崇。人們往往寄希望于“運氣”二字,總是認為自己不會成為那幾萬分之一的“倒霉蛋”。殊不知,災難總在無意間降臨。試想,假如有一輛車正高速駛來,剎車不及,那這些人的生命......我不敢想象,相信如此過馬路的群眾也不曾想像。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第三,安全教育力度不夠。其實安全教育對應的恰是民眾的安全意識,由此事件,反映出我國推行安全教育的程度,均存在著巨大的缺陷。比如:近年來,各電視臺播放的安全教育宣傳片越來越少,安全標語也日漸式微;學校幾乎是不存在安全教育的相關課程......
綜上所述,“中國式過馬路”的'產(chǎn)生,這責任要均分到民眾自身和有關部門的身上。對此,必須要加強安全教育,通過電視、報紙、宣傳單等媒介提高群眾的安全意識。交通部門也應加強執(zhí)法,安排交警在各大路口進行監(jiān)督。
我們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看到一個井然有序的過馬路現(xiàn)象,看到一群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中國人,讓“中國式過馬路”變成一個文明的標語。
突然感覺到自己好沒用;她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變得很瘦很瘦,然后就可以站在許安面前對他說,我喜歡你。愛過了,才會嘗到快樂和傷心的滋味。全身開始麻木!從此以后,和他說話時變得細聲軟語,叫他做事時開口變成:“可不可以。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八
“哈哈……”是誰笑得這么歡?原來是翠苑小學文華校區(qū)五(1)班的同學們??!什么事情這么開心呢?哦,是親愛的葛老師別出心裁,讓同學們表演情景劇呢!
這一次,情景劇的中心圍繞著網(wǎng)絡熱詞“中國式過馬路”。大家先各自準備著,四人小組分配好了角色,立刻開演。
先來瞧瞧我們組:由于特殊情況,我們這個組只有三個人。簡單商量后,我們迅速分好了角色。李易闖紅燈,我演勸說者,肖云龍當司機。開演!李易不管三七二十一,闖紅燈嘍!我立馬迎上去,還沒來得及開口,肖云龍已經(jīng)指著李易怒目而視,不容分辯連聲而出:“你是怎么走路的?你會不會走路?你多大個人了,你色盲???紅燈你看不見???你有沒有長眼睛吶?”,李易也不甘示弱:“怎么了,我高興,有本事你撞我啊?你來啊?別以為你開個破車就了不起!”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我都還沒看清怎么回事,兩個人就撕打在一起,我在邊上急得直跳腳也沒有辦法分開他們,突然,我靈機一動以絕對蓋過他們一聲大喊:“老爺爺!”他們倆一愣神,我趕緊拉著李易說:“老爺爺啊,你介大的年齡了,怎么還敢闖紅燈哩?”還沒等我說完,班里笑成一片。
接著葛老師請了四位同學表演闖紅燈者,不同的年齡職業(yè)和身份,讓中國式過馬路顯得個個理由充分:有急于上學的學生;有趕著上班打卡的白領一族;有忙乎簽合同的銷售經(jīng)理;還有一位匆匆忙忙準備買菜的家庭婦女;四人先是集結在路口,然后一齊快步闖紅燈,說時遲那時快,充當勸說者的張義美一看急眼了,既想拉住背書包的又想攬著夾公文包的,顧不上拿文件袋的溜跑了拎菜藍子的了。怎么辦?這時交警來了,攔下了這幫闖紅燈的人,每人罰款五元或者留下來充當勸說者,以便監(jiān)督其他不服從交通信號燈指揮的人,也就是亂闖紅燈者。
今天的情景劇其實不是春晚小品,葛老師的目的是讓我們學會思考。
什么叫中國式過馬路呢?其實這是網(wǎng)友對部分中國人集體闖紅燈現(xiàn)象的一種調(diào)侃,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背霈F(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大家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影響,從而不顧及交通安全。
很多人雖然知道闖紅燈危險,但總覺得交通事故是別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其實,不管是開車還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交通事故的可能。因為沒有人在出事前就知道,否則就不會有事故。因此也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fā)生交通意外,而闖紅燈的人,出事的可能就更大。
通過今天的中國式過馬路實演晾曬,同學們都在反思。文明過馬路,要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給孩子們看;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了,反過來也可以促進大人的自律。多些規(guī)則意識,多些對生命的敬畏,我們的道路才會更暢通些,更安全些。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該是開車的和走路的共同遵守的行為守則。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九
“中國式過馬路”已成為百度的一個詞條,具體解釋為,過馬路時錯過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與紅綠燈無關。
“中國式過馬路”之所以這樣出名,一是普遍存在,二是難以根治。即使交通設施不完善、安全意識不強等因素都影響著這種行為,但我覺得“中國式過馬路”背后的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才是眾人有此舉動的真正原因。
為什么這樣說呢?刺眼的紅燈清清楚楚發(fā)出了“停止”的指令,多少人一起若無其事地穿過斑馬線。無視交通信號燈,忽略交通規(guī)則,因為大家都有責任,最后承擔時自己分到的只是可忽略不計的一小點,所以過去也沒什么,其他一群人的責任比自己的要大得多。本來應該自己背上責任,因為有了別人的存在而推給別人,甚至扔掉。面對記者的鏡頭,很多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說明他們知道自己所作所為不對,也有羞愧之心。但為什么一開始卻選擇了做那“一撮人”呢?從眾心理在這里起很重要的作用,它麻痹了所有人的神經(jīng),給人一種可以不用承擔自己責任的錯覺,致使很多人想都不想就跟著人群闖了紅燈,而完全忽略了他們行為的危險性。
而這種從眾心理帶來的危害不可小覷。從小的方面來講,是給生命安全帶來了威脅。雖然全國10個月才有近800人因闖紅燈丟了性命的數(shù)據(jù)好像在告訴我們,遇到危險的概率很小,但不代表它不會發(fā)生。只要闖了紅燈,生命就要承擔著消逝的風險,這是不能被遺忘的。畢竟,綠燈可再等,生命不重來。從大的角度來看,這是國民素質的滑坡,是民族精神的低靡。名叫責任的包袱被扔了一地,放任自己被從眾心理麻痹,變得麻木,而不會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這是一個民族的逃避與懦弱。沒有能堅持向上的精神的民族,難道能長存嗎?等到從眾心理把大家的道德底線拉得低得不能再低的時候,滅亡,就是不能避免的了。
后果這樣可怕,所以,從眾心理要不得。另外,相關部門也應該從交通設施的完善入手,配以教育宣傳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識,創(chuàng)造一個能培養(yǎng)較高道德準則的客觀環(huán)境。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要從心底里明白“中國式過馬路”的危害,找回屬于自己的道德準則。
那天在路上看見一個標語——“不從眾,我的道德準則?!蹦隳茏龅絾??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
過這樣一張圖片:馬路對面的信號燈上顯示著紅色,而斑馬線上卻熱鬧非凡,有年事已高的老人、抱著小孩的婦女、西裝革履的男人全趕在了這時過馬路。
后來才了解到,這就是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紅綠燈沒關系,只看人不看燈。
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一是民眾的安全意識淡薄,更多的,或許是一種僥幸心理在作崇。人們往往寄希望于運氣二字,總是認為自己不會成為那幾萬分之一的倒霉蛋。殊不知,災難總在無意間降臨。試想,假如有一輛車正高速駛來,剎車不及,那這些人的生命我不敢想象,相信如此過馬路的群眾也不曾想像。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其二,交通部門疏于管理。這般聲勢浩大的過馬路,竟無一交警阻止。是交警們正忙著偷菜,還是形象不夠威武,以致無人聽從勸告?個中原因我無從知曉。但交通部門執(zhí)法不嚴,卻是鐵板釘釘?shù)氖聦?,無從辯白。
綜上所述,中國式過馬路的產(chǎn)生,這責任要均分到民眾自身和有關部門的身上。對此,必須要加強安全教育,通過電視、報紙、宣傳單等媒介提高群眾的安全意識。交通部門也應加強執(zhí)法,安排交警在各大路口進行監(jiān)督。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井然有序的過馬路隊伍,讓中國式過馬路成為文明的代名詞。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一
這是我第一次給這么多人上課,第一感覺就是緊張,特別地緊張??粗鴦e人上課的時候,特別從容,我從心底里佩服他們。
我不是第一位上講臺的人,前面已經(jīng)有同學做了示范。在他們講課的時候,我一直在認真地聽課,就是希望能從他們的教學過程中學到一些好的方法和好的經(jīng)驗,當然也看到了他們的一些不足,提醒自己不要犯類似的錯誤。他們中有的人講課很成功,我想在自己的課上也可以和他們一樣好好發(fā)揮。但是,理想和現(xiàn)實總是有著差別。課堂中,出現(xiàn)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1.太過嚴苛,缺少微笑?,F(xiàn)在想想真的是很不好,孩子們都還很小,我的面部表情過于僵硬,也會使得學生的積極性降低。本來我的初衷是,讓孩子們保持好課堂紀律,卻沒有掌握好尺度,出現(xiàn)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看來寬嚴相濟的技巧還需要去摸索。
2.過于緊張,頻繁走動。由于過于緊張,我一直在不停地走動,希望以此來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但是,我沒有考慮到,頻發(fā)地走動會帶來的不好影響。我不停地在走動,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還要旋轉方向,不能更專心地答題,擾亂了學生可以駐足的目光。以后多加鍛煉,讓自己更大膽一些,在課堂上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更淡定從容一點。
1.問題答案,過于簡單。在做課件的時候,我一直在糾結,如果我給出的答案比較正規(guī),孩子們會不會看不懂,或者是不理解。后來經(jīng)過一些思考,我還是給出了一些較為簡單的答案。在課堂上,孩子們說出的答案,都出乎我的預料。不僅答案很全面,而且很有深度,比較正規(guī)和官方。當時我就覺得,自己對他們的了解真的是太粗淺了。這個地方是一個較大的失誤,是由于我對學情分析不到位導致的。以后要考察好、了解好學生知識面的寬度和廣度,以便于做出適合孩子們知識程度的`課件和教學準備。
2.課件制作中問題出現(xiàn)的形式單一。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呈現(xiàn)出來,沒有給學生留下可以發(fā)揮想象、提出問題的機會。每一個問題,都是我提出來,讓學生進行答題。以后想把更多的發(fā)散思維的機會留給學生,鍛煉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沒有把目光給予學生。自己沒有覺得,當別人一說出來的.時候,自己回想確實是沒有和孩子們進行目光上的交流,這一點很不好。沒有和他們進行目光的交流,我自己是心里沒有底氣,也讓孩子們沒有及時的得到應有的鼓勵和肯定。以后要養(yǎng)成把目光放給學生的習慣,多于學生進行交流,給他們足夠的重視。
2.當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離答題者太遠。因為我緊張所以在教室里隨意走動,有時候會造成我離答題者距離非常遠,我甚至不能很準確的聽到他的答案,也缺少了在他答題時我應該給他的鼓勵和信任。對他們不夠重視和尊重。以后要離得答題者稍微近一些,給他們多一些鼓勵和尊重。
3.講課沒有起伏,缺少感情。我一堂課講話的聲音沒有變化,沒有高低起伏,使得課堂氣氛不是很好,有些低沉,在四年級一班尤為明顯。沒有激情,沒有帶動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內(nèi)容中來,使課堂效果大打折扣。以后要多添加一些感情,讓同學們能夠切身體會所講的內(nèi)容,并且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4.聲音不夠干脆,缺少力度,有些小。聲音有些小了,沒有顧慮到后排的同學,這是一個低級錯誤。當看到同學們都懶洋洋的,我在詢問的時候,也沒有力度,和同學們一樣懶洋洋地問出問題,顯然孩子們沒有多少人提得起精神。以后課堂上說話要干脆一點,多拿出一些熱情,營造一種更活躍的課堂氣氛。
5.表揚和評語,單調(diào)、沒有針對性。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我給出的評價語過于簡單和單調(diào)。這個是我在備課時,太忽略的一個問題。我以為差不多,可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答題優(yōu)勢,并且各有不同。而我由于緊張,評價語也沒有針對答題學生的答題程度進行有效評價。以后備課的時候,要多做幾種假設,課堂上出現(xiàn)的情形,盡量多想象一些,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
6.小組討論結束,不能及時地掌控課堂紀律。依然是小組討論之后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及時地讓孩子們安靜下來。這是在大部分實習老師身上也有的一個問題,我們現(xiàn)在也沒有一個特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去改善小組討論之后的紀律問題。希望在以后的觀察過程中,尋找到一些好的方法,讓小組討論不僅是一種叫學生的形式,更要有小組討論的效果,讓孩子們各顯其能,發(fā)揮所長。
7.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四年級二班的時候,時間上還可以說是安排的稍稍合理一些。但是在四年級一班的時候,由于紀律問題,我一些該發(fā)揮的地方?jīng)]能好好地展開,時間上出現(xiàn)了前緊后松的問題。以后還是要多加鍛煉,讓自己的情緒,不能受到學生們的干擾,把每一堂課都盡心盡力地上好。
8.課堂語言不嚴謹。在我講課的過程中,不經(jīng)意間使用了很多家鄉(xiāng)話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容易形成錯誤的引導。在問題的敘述上,使用了“教師中心論”的說話習慣,沒有顧及到現(xiàn)在的課堂,學生才是主人,一個原則性的問題。以后我會好好練習普通話,堅決避免課堂中話語表達上的錯誤。
這是第一次,希望在以后的上課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改進這些不足的地方。唯一讓我覺得安慰的就是,內(nèi)容都進行完了,同學們回答問題也積極配合了。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二
“站好了,又闖紅燈,聽見沒有停下!”可是那位被叫住的人先是左顧右盼,看到?jīng)]車后大搖大擺地騎電動車飛速地竄到了對邊!這是中國街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交警話語和過路人的做法,這也被外國人貼上了中國人過馬路,也稱“中國式過馬路”。
馬路,原本是為了人們可以安全地通過,不被“飛”來的車給傷害而建造的,現(xiàn)在卻成為人們在上面的最大殺手。每年因為闖紅燈而死了不少人。對于這些闖紅燈人的提問,他們的回答大致相同并且九牛一毛,“我趕時間”,“這一分鐘太長了,我有急事等不了”......難道這一分鐘比命還寶貴。這一分鐘是省下了,但你損失的是比這一分鐘多了不知多少倍的時間。千萬不要闖紅燈了,不要再“中國式過馬路”了,要讓馬路成為我們的“生命綠色通道”,不要成為我們的“死亡之路"。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古代,我們中國還被稱為“禮儀之邦”,當時被中國承擔了這一美譽,各個國家都把中國當做文化典范來學習。各種遵守規(guī)則,講禮儀的事在古代中國層出不窮,如程門立雪、孔融讓梨......都彰顯了在古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所表現(xiàn)出來的風度和禮儀。但在現(xiàn)在的“中國式過馬路”卻在這上面抹了黑,許多外國人都不認可我們中國現(xiàn)在還作為“禮儀之邦”,為了守護我們祖先留下的“禮儀之邦”的美譽,請不要再“中國式過馬路”了。
在國外,難道就沒有人闖紅燈了。有的,只不過在這個國家比較少罷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嚴重。當外國人闖紅燈時,他們會說“中國式過馬路”,在前面加上“中國式”這個標簽。這不僅是損失了我們中國國人的尊嚴,還給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帶來了很不好的負面影響,使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對中國有一些看法。如今我們已經(jīng)邁入新時代,所有人民都在全力奔向全面小康。但如果沒有文明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所以讓我們杜絕“中國式過馬路”,讓我們奔向有文明的全面小康。
總之,公民要養(yǎng)成文明出行的習慣,遵守交通規(guī)則,執(zhí)法人員嚴格執(zhí)法,減少闖紅燈的現(xiàn)象,減少國人闖紅燈的次數(shù),將“中國式"這個影響我們形象的標簽徹底地打掉,讓人們正常地“過馬路”。希望不會再出現(xiàn)“中國式過馬路”這個名詞了。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三
“中國式過馬路”網(wǎng)友對于中國人集體闖紅燈過馬路的調(diào)侃,過馬路不再看紅綠燈,而是湊足了一撥人之后就走。本來我以為這個只是及其個別的案例,根本不會存在在身邊,但是今天的事情讓我明白了,這是事實。這是需要我們趕緊改變的事實,讓我們一起向中國式過馬路說不吧。
今天本來想坐公車去廣場玩,發(fā)現(xiàn)馬路的另一頭是紅燈,但是一群人橫穿馬路,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像論壇上說的一撮人,來往的有和藹的老人、可愛的小孩、斯文的白領、親切的婦女……有幾個等不急的司機就破口大罵:“沒看見這是紅燈嗎?!毙腥藗円膊桓适救酰骸澳悴粫屪尠?!”“開車的時候罵走路的,走路的時候罵開車的?!彪S著汽車時代的來臨,人車矛盾凸顯,除了行人加強自身的安全出行意識之外,為行人創(chuàng)造安全出行的環(huán)境更不可少。
“中國式”多好聽的名字啊,但是所謂的“中國式過馬路”是褒還是貶大家都心中有數(shù),難道要上“中國式”是別人茶余飯后的時候的一個無聊的笑柄嗎,難道是讓外國人來譏笑我們這種“中國式”嗎。我們要讓“中國式”讓人去模仿、讓人去發(fā)揚,知道我們的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標簽?!拔拿鬟^馬路,安全你我他?!边@是我們經(jīng)??吹降囊粭l標語,但直到今天仍然很難良好地實現(xiàn)。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這樣一件小事做起,向中國式過馬路說不,紅燈停,綠燈行。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四
“中國式過馬路”簡單的來說,就是湊夠一群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不搭界。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很普遍,但這往往會發(fā)生交通事故。每年七萬人喪生交通事故,八成因交通違法導致,在這,就有一條新聞:在棗莊市,有三起是因為市民騎電瓶車和摩托車亂闖紅燈釀出悲劇。我不禁為此感到悲哀,就是為了闖紅燈,違法交通規(guī)則,這么活生生的人命就沒了。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人去闖紅燈,就不怕被罰款?甚至是失去生命?原來,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是心里覺得別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話就一傻帽,就這樣每個人抱著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對紅綠燈的視而不見,而且,中國人都不愿一個人闖紅燈,因為太過顯眼,萬一有事“孤家寡人”一個沒有幫手會很吃虧,但是現(xiàn)在有這么多的“戰(zhàn)友”,隨隨便便就能拉一個來墊底,出于僥幸的心理,正所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就算出了問題,也不怕。很多中國人本來就喜歡跟隨大眾,而難以堅定自己的毅力,中國人的素質需要提高。
人民的這種做法,是不文明的,不僅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危及行人自身安全,也擾亂了交通秩序,大大影響了交通效率,由此可見,闖紅燈有著多么大的危害!
闖紅燈這種不文明的現(xiàn)象,不僅僅存在于社會上,在校讀書的學生,也常常會有此現(xiàn)象。學生只需學習,為何過個馬路,都要闖紅燈?為此,我做了一些調(diào)查。有的學生是趕時間,因為怕錯過了某些事情;有的學生是長期闖紅燈而引起的壞習慣;有的學生是從眾心理,因為看著別人都闖紅燈直接走了,而自己卻還在這里傻傻的等著,會被別人稱作是傻瓜的,自尊心受到打擊,面子上也過不去,干脆直接走;還有的學生是覺得交通燈轉換時間太長,沒有這個耐心去等待。
這種“中國式過馬路”著實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素質修養(yǎng)問題和一個社會意識問題。
對于闖紅燈這不文明的行為,我們需要加以重視起來,否則又不知道會發(fā)生多少起悲劇事件。所以我在此給出一些建議:1、多給人民講一些交通規(guī)則,以及交通事故,讓他們能夠重視起這個問題,珍愛自己的生命2改進交通信號燈的轉變時間,縮短時間,就不會讓人覺得等不及3加強防范措施,闖紅燈的人要按照法律來處置。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五
這個寒假,我們八年級三班團支部開展了一次社會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內(nèi)容是中國式過馬路。
中國式過馬路,是網(wǎng)友對部分中國人集體闖紅燈現(xiàn)象的一種調(diào)侃,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大家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影響,從而不顧及交通安全。“中國式過馬路”一經(jīng)網(wǎng)絡傳播,立刻引發(fā)網(wǎng)友對交通、國民素質和安全的討論。北京市公安局12月6日宣布,從即日起至3月份,將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范圍內(nèi)發(fā)起交通、治安、環(huán)境三大秩序突出問題集中管理整治專項工作,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式過馬路問題。
我們分成三路分別在燕山立交橋由北向南方向,燕子山路和文化東路十字路口處,燕文東路和文化東路十字路口處“埋伏”起來,分別計算時間,人數(shù)和所占百分比。
結果使我們大吃一驚,在短短幾分鐘里,燕山立交橋由北向南方向有13人闖紅燈,占15%;燕子山路和文化東路十字路口處有18人,占13%;燕文東路和文化東路十字路口處有10人,占35%。
下一篇:年后的雪作文600字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六
給違法現(xiàn)象貼上“中國式”的標簽,凸顯出網(wǎng)絡時代公民的一種另類表達風格,目的無非是通過這種“規(guī)律經(jīng)驗”總結式的調(diào)侃,對現(xiàn)實中較為普遍的集體闖紅燈現(xiàn)象予以揭露。從正面意義看,這樣的詼諧表達有助于引起公眾對司空見慣違法現(xiàn)象的關注,影響那些同樣圍觀的違法者去改變自己。
網(wǎng)絡時代,貼標簽更多的是一種引人注目的傳播策略,如此才能收到引爆網(wǎng)絡的奇效。例如就有人循著這種思路,總結出“中國式跨欄”“中國式上車”等等。不過對于行人闖紅燈現(xiàn)象,“中國式”的標簽貼得有些過于情緒化,反映出一些網(wǎng)民對國人某種“劣根性”的偏見。
與一些法治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人闖紅燈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但這并不意味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就是中國人所獨有,像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一些城市,行人闖紅燈也很普遍。可是在“丑陋的中國人”認知中,即便是世界許多國家普遍存在不良現(xiàn)象,也容易被貼上“中國式”的標簽。
貼標簽當然是網(wǎng)民的自由,我們關注的焦點不是標簽本身,而是其背后的民眾情緒?!爸袊竭^馬路”之所以引起熱議,乃在于其凸顯了現(xiàn)代化背景下民眾的心態(tài),情緒化的表達將焦點集中在國人漠視交通規(guī)則的劣根性上,并產(chǎn)生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焦慮。相反,對于原本應該成為討論主題的嚴格交通執(zhí)法,卻極可能被輿論所忽略。
說到底,公民良好出行習慣的養(yǎng)成,遵守交通規(guī)則文明操守的形成,雖然與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相關,但根本上依賴于嚴格執(zhí)法塑造的公民社會環(huán)境。忽視這一點,在公共傳播領域中動輒打上“中國式”的標簽,極可能造成偏見性的誤解,干擾公眾對解決違法現(xiàn)象的信心與方向。就此而言,集體闖紅燈的行為當批,但“中國式”的標簽不宜泛濫。有關“中國式過馬路”的微博引起熱議,“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边@條微博一天內(nèi)被近10萬網(wǎng)友轉發(fā),并且在網(wǎng)絡上持續(xù)發(fā)酵。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一
“中國是過馬路”的報道一時震驚了國人,引起眾人議論紛紛。作為一名資深路人,我也想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意見,不是為闖紅燈的人們洗白,只是想發(fā)表一下路人們的心聲,不是我們不想等,只是我們等不起??!
咱們先算這么一筆帳:汽車的速度是60公里每小時,而路人的速度是5公里每小時,也就是說,一段200米的距離,汽車在幾秒內(nèi)飛馳而過,而路人卻得走個個把分鐘。此外,汽車內(nèi)的司機,開車毫不費力,被紅燈或是路人耽誤一下,一踩油門就能把“失去”的時間不就回來;而行人,一旦話一兩分鐘等個紅燈,就得在接下來的路上快走、甚至小跑幾步,才能彌補被耽誤的時間。所謂行人闖紅燈,多是因為速度、體力上不足產(chǎn)生的“弱勢心理”,并不全是所謂的“從眾心理”。
而且,一些交通設施上的不足更是加劇了這種“弱勢心理”。
我們連等多久都不知道,這叫我們怎么等?。『翢o疑問,容易發(fā)生行人闖紅燈的路口,多是那些老式、沒有計時紅綠燈的路口。心理上的“沒底”,時間上的不自信讓行人們不知所措,與其這樣沒長沒短地等下去,不如直接闖過去。于是,幾個“志同道合”的路人湊夠一撥,就過了馬路。
不是我們不想等,是這路口的燈有問題!總有一些奇怪的路口,在一些毫無關聯(lián)的車道是綠燈的時候,人行道卻是紅燈。設計上的不合理更加劇了路人們“等不起”的心理:等吧,白白浪費 時間;不等吧,鬼知道什么時候變燈,嚇我個措手不及。于是就有了這樣的“不約而同”,有了一小撮人,便不顧前面的紅燈,直闖過去。
然而,路人與車輛之間的差距是消除不了的,想要解決“等不起”的弱勢心理問題。只能從加強交通設施入手。改良不合理紅綠燈,采用計時式紅綠燈,讓路人們心里有個底,著實能消除路人時間上的不自信;限制轉彎車輛,保護合法過馬路的路人,幫助大家消除安全上的擔憂;此外,還可以通過減短紅燈時間,設立安全島等方法彌補路人的弱勢,才能真有助于遏制“中國式過馬路”的現(xiàn)象。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二
調(diào)查背景:
如今中國式過馬路的“美譽已經(jīng)廣為流傳”,而部分人卻不以為然,依舊隨大流式的闖。
紅燈過馬路,為此我們小組在這方面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
調(diào)查目的:
通過調(diào)查幾個路口的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人數(shù)比例,針對這些人群提出建議,同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調(diào)查方法:
實地觀察。
調(diào)查時間:
**月至20**月。
小組分工:
……………………………………………………。
調(diào)查問題:
隨機訪問的人行道處,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人數(shù)比例是多少?
調(diào)查過程:
實地考察。
調(diào)查結果:
站前路與民主南路交叉口44%;。
工業(yè)路與民主路交叉口37%(紅燈80秒,綠燈60秒);。
塔南路與工業(yè)路交叉口73%(紅燈153秒,綠燈33秒)。
調(diào)查分析:
通過我組實地考察以及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調(diào)查,得出了部分結論如下:
1.紅燈時間長對人們闖紅燈的思想影響較大;。
2.路口車輛的多少對人們闖紅燈的思想有影響;。
3.是否有人帶頭闖紅燈決定了當前人們是否闖紅燈;。
4.交警的存在只對車輛起作用,而對人基本無威懾作用。
“中國式過馬路”一直是我國的一大“精神污染”,而造成這些污染的一大重要原因是人們的思想境界不夠高以及危機意識不夠強;部分人心中只是為了趕時間而選擇鋌而走險,有些家長甚至帶著孩子一起闖紅燈,這是一種極不正確的行為,不但違反秩序,而且給孩子做了壞榜樣,長此以往,對整個國家的`發(fā)展是弊大于利的。
日本右派雖篡改歷史,但是日本國家的人民素質確實世人皆知的,日本人們可以做到千人避難離開時地上無垃圾,相比這樣高素質的國家在過馬路時,并不會隨大流的闖紅燈,這是國民個人素質的問題,也是國家教育宣傳的問題。
但是我讓大家注意,為什么中國式過馬路在我們小時候并沒有報道,而是在近幾年被擴大宣傳,是因為當時媒體不在意,還是媒體不夠發(fā)達?這或許只是次要的原因,我所觀察到的,并非如此。
留心調(diào)查結果的括號部分,就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工業(yè)路與民主路交叉口的比例要遠小于塔南路與工業(yè)路交叉口?因為前者綠燈時間有60秒,紅燈僅僅多了20秒,而后者,綠燈僅30秒,而紅燈時間竟有2分30秒,這就意味著人們?nèi)绻铰房诘臅r間不巧,就需要額外等待2分30秒的時間,這時間我們或許都會等的不耐煩,別說我們,就算讓交通局長自己過來,或許也會不耐煩。
隨著時代發(fā)展,城市化日益擴大,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車輛的普及率也升高了,車比人多這一交通現(xiàn)實使得紅綠燈在機動車道的分配必須增加,因而引起了交通燈的時間安排的不合理。
綠燈時間過短而紅燈時間卻極長,人們本來急切地趕路心情都被這紅燈折磨的不能忍受,看到了有人闖紅燈,跟上去也是情有可原,媒體大力報道過馬路的景象時,我卻并沒有見過哪家媒體報道了紅綠燈時間的問題。
調(diào)查結論與總結:
中國式過馬路問題,不僅僅是國民素質的問題,更是在現(xiàn)代,對國家在將科技投入社會使用時,合理使用與配置的考驗。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三
近來在微博上流行這樣一個詞,叫做“中國式過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為“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還有圖為證:在城市街頭,有好幾位行人并沒有走在斑馬線上,而是走在旁邊的機動車變道路標上,其中有推著嬰兒車的老人,也有電動車、賣水果的三輪車。
“中國式過馬路”這是曾經(jīng)很火的一個詞,它所表示的場景你也一定很熟悉。它指的就是湊足一伙人就可以過馬路了,與紅綠燈無關。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眼熟?也正為其司空見慣,甚至為人所不覺,所以一旦被貼上“中國式過馬路”標簽的時候,才會引起廣泛的共鳴和議論。循著這樣的思路,一些行人縱身一躍橫跨公路隔欄,可稱為“中國式跨欄”;公交車站乘客們蜂擁而上擠進車,可稱為“中國式上車”;正在行駛的車輛突然一個急轉,強行插入另一條車道,可稱為“中國式并線”。
類似現(xiàn)象還有不少。集納到一起,著實令人吃驚,原來我們身邊存在這么多不文明現(xiàn)象,很多時候不管有意無意,各種“中國式”做法成了一種自然選擇,甚至到了不這么做,反而會不正常、不便利。
這種吊詭的變化之中,一則存在群體效應,大家都這么做,法不責眾,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一則發(fā)生了規(guī)則的異化,原來的紅燈停綠燈行、排隊依序、駕駛規(guī)則等都被放到一邊,扎堆前行、拼搶上車、強行并線成了眾人奉行的“潛規(guī)則”。有規(guī)不行,違規(guī)成風,潛規(guī)迭出,由此看來,“中國式過馬路”等現(xiàn)象,其實是陷入了一種規(guī)則困境。
為什么會這樣?這既有規(guī)則意識淡薄的原因,也有規(guī)則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責公民素質不佳,并未看到問題的全部,甚至也沒有點中問題的要害。以“中國式過馬路”為例,行人不顧紅綠燈急切通行的背后,與缺乏安全意識、心態(tài)浮躁、自私觀念等不無關系,但通行區(qū)域規(guī)劃不科學、綠燈時間過短、人車關系處理失衡等現(xiàn)實問題的`存在,往往也使人們按照紅綠燈劃定的時空難以順利過馬路,甚至還可能面臨危險。
因此,破解“中國式過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質題,還是一道社會管理題。如何協(xié)調(diào)社會關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體現(xiàn)以人為本、公平正義等理念的社會規(guī)則,提升規(guī)則的科學性?如何在規(guī)則實施中一視同仁,對違規(guī)者依法進行懲處,提升規(guī)則的公信力?這不僅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與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參與和監(jiān)督。人人行動起來,人人負起責來,共同遵守和捍衛(wèi)良性規(guī)則,才能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運作。
希望在城市的每一個街頭,都不會再看到中國式過馬路,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停,綠燈行。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四
現(xiàn)在,社會上闖紅燈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而中國人的過馬路已被美曰為“中國式過馬路”。有人曾調(diào)侃:“中國式過馬路”,說的是行人過馬路時,即使眼前是綠燈,也有車輛搶行,行人必須耐心等待,湊夠一大群人時,才敢踏上斑馬線。對于中國式過馬路這一現(xiàn)象,我和我的小組展開了調(diào)查,以此來明確這一現(xiàn)象,重視這個問題。以下就是中國式過馬路調(diào)查報告。
年7月6日,我們來到了明州路與新大路交叉處進行調(diào)查。由于此處是對于北侖來說相對較繁華的地段,因此有利于我們的調(diào)查。8點半我們在岔路口集合,首先我們進行了分組,將11個成員分為5組,其中一組由1人組成,為活動拍照并幫忙聯(lián)系各組組員。另外6個女生分為2組,4個男生分為2組,共有4組,分別站在4個拐角。各個組自由分配,記錄兩處交通燈每一次紅燈時從對面過來的行人人數(shù)?;顒咏Y束后,組員集合,將記錄數(shù)據(jù)交由組長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束后,對于得到的數(shù)據(jù),我們又進行了相關的討論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得到的數(shù)據(jù)在經(jīng)組長統(tǒng)計后得出:平均每分鐘有5.29個人闖紅燈,其中有0.2個是學齡前的孩子,有0.8個是60歲以上的老人,剩下的4.29個都是8到60歲的社會主力和祖國未來的棟梁們。面對這個結果,最令人不解的是,有父母帶著孩子闖紅燈,這樣的行為著實令我們震驚。對于如此嚴重的現(xiàn)象,我們進行了討論分析。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人在面對紅燈的時候選擇了闖過去,而不是再等等這不到十分鐘的功夫。
最后我們討論得出一下幾種“中國式過馬路”者的心理:
1、有急事,得快點,反正車還沒來。
2、反正沒車,又沒交警,過去了也沒事。
3、別人都在走,我也可以過。
4、闖紅燈又不罰錢,闖闖有什么關系。
5、現(xiàn)在趁沒車,趕緊過去,待會等綠燈了來不及了。以上只是我們猜測的幾種心理,應該會有別的情況,帶不論怎么說,這種心理都是不正確的。
6、以前沒有交通燈都可以安全地走,現(xiàn)在也沒關系。
我們認為,面對當今這種嚴重的現(xiàn)象,相關的部門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杜絕這種現(xiàn)象以此減少由于“中國式過馬路”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1、合理安排紅路燈的時間。
2、頒發(fā)相關的硬性規(guī)定,實行有效的罰款制度,并將闖紅燈的次數(shù)與信用掛上鉤。
3、相關部門嚴格執(zhí)法,不允許用走后門,混熟臉等方法來逃避懲罰。
4、在每個有紅綠燈的路口都設置高清攝像頭,可以便于拍攝到闖紅燈的人的外貌,同時,也應不定時地在各個路口進行抽查,不斷了解情況。
5、將相關的規(guī)定編入幼兒園和小學的教科書內(nèi),使每個人從小接受正確的教育,去除他們錯誤的概念,并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地去不同的路口了解“中國式過馬路”的現(xiàn)象,以此來深刻印象,同時可以不定期地讓學生觀看由于闖紅燈而引起的車禍的相關視屏,警戒學生遵守交通法則。
在我們的身邊經(jīng)常會有這樣那樣的交通事故發(fā)生,有些人甚至親生經(jīng)歷過。而面對這些事故,我們都不得不感嘆生命的脆弱和不守交通的嚴重。種種的事故足以讓我們吸取教訓,在不行,你可以去那些大城市的無交通燈的路口看看,那里沒有交警,也沒有志愿者,但行人仍可以從絡繹不絕的車流中安全地通過,這是為什么?因為每個開車的人在看到大批等待的行人時,都會自覺地停下車,招招手讓行人們先過,如有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他們也會耐心等待,從不會鳴笛催促,后面等候的車輛也不會催,直到行人都過了,才依次離開。這樣的秩序,這樣的安全是人們自發(fā)的。而面對有交通信號的路口,為何就沒有了秩序?那些闖紅燈的人真該好好反思了。
這次活動讓我了解到了“中國式過馬路”的嚴重性及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迫切性。對于見證了這次活動的結果的我們來說,我們務必要認清“不闖紅燈”這一條規(guī)則并且遵守。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五
中國式過馬路是一種不文明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不讓這種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于中國式過馬路作文。
評語。
的內(nèi)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1.文章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和生動描述演繹出一篇精彩的童話故事讀來饒有趣味。
2.巧用伏筆是文章的一大特點。文章第一段就為全篇故事的發(fā)展做了極好的鋪墊。這種構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鑒。
3.作品的構思是巧妙的文筆也是簡潔流暢。想象大膽富有創(chuàng)造力文章讀起來新穎奇特極具吸引力。
4.想象力較豐富極具新意。開頭。
自我介紹。
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語言簡明扼要風格幽默誤詼諧。
5.文章不長但過程敘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動描述得也具體真實可信生動有趣全文結構緊湊完整文筆也較流暢。
6.情節(jié)生動有趣敘述清楚完整也表現(xiàn)出作者的聰明機智充滿了家庭生活情趣文筆流利活潑。
7.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繪展示了?文筆間滲透了情感。
8.本文用詞準確嚴密語言平實自然而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更使文章錦上添花。
9.這篇作文的主要特色是敘述具體細節(jié)真實描寫生動有真情實感并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寫得非常傳神同時表達了對?的喜愛。
10.語言樸素中心明確構思合理行文層次清楚。
11.能把人物內(nèi)心活動寫得十分生動的確難能可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文章頭尾照應中心明確結構完整。
13.文章有理有據(jù)說服力強突出人物個性上下文過渡自然條理清晰首尾照應結尾點題突出中心思想。
14.作者對?觀察仔細描寫細膩語言生動活潑表現(xiàn)手法富有新意。
15.全文語言樸實結構自然。?文章結構嚴謹首尾呼應。
16.文中描繪的?清新活潑歡快明朗。字里行間跳動著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17.文章雖短但敘述生動。描寫細膩生活氣息濃厚遣詞。
造句。
準確傳神。
1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實屬點晴之筆概括之語短促而有力。
19.通過仔細觀察采用了優(yōu)美的語言把校園的春天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出來文章雖短但不顯單調(diào)語言通俗但不失風趣。
20.對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進行精心細膩的描繪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結尾令人飽含期待與熱情言已盡意猶未了。
1.這篇作文取材新穎,構思奇妙,語言生動活潑。字里行間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
2.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了…的事,語言比較流暢,層次較清楚,自始自終顯得其樂融融。
3.全文節(jié)奏明快,語言清新,始終洋溢著詼諧與風趣,讀來其樂無窮。
4.全文敘事集中,不枝不蔓,語言樸實流暢,感情真摯感人。
5.通篇文章語調(diào)輕松幽默,顯得妙趣橫生,讀來令人愛不釋手。
6.作者構思巧,善于選點展開,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尋味。
7.全文可圈可點的佳句不少,給文章增添了些文學情趣。
8.通過豐富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襯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文章想象合情合理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連貫中心突出。
9.語言詼諧有趣情節(jié)安排曲折生動開頭與結尾的呼應巧妙。本文篇幅雖短但內(nèi)容生動具體段落明確語言樸實通俗易懂。
10.文中一系列表現(xiàn)人物動作的動詞運用得準確襯托手法運用得好。
12.敘述事情條理清晰能正確地使用動詞運用比喻貼切生動。獻計獻策讀后能從中受到教育。
13.樸實自然的童心體現(xiàn)在文中使文章散發(fā)著清新活潑的氣息。
14.這篇文章以具體的事例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新穎別致的寫法表現(xiàn)了對美好心靈的由衷贊嘆。
15.開頭簡潔自然結構清晰心理描寫真實體現(xiàn)出作者良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16.文中描繪的?清新活潑歡快明朗。字里行間跳動著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17.文章憑著豐富的想象憑著多彩的語言將?呈現(xiàn)讀者面前。
18.文章簡潔明了語言平淡樸實。
19.觀察細致想像力豐富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動活潑引起了讀者的興趣。
20.借景抒情托物詠志很有特色。
1.全文語言生動準確,情節(jié)精彩曲折,仿佛將讀者帶進了開心樂園,令人眉開眼笑。
2.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強。
3.全文眉目清晰,生動緊湊,趣味性強。
4.注意觀察具體事物,并展開合適的想象,這是本文的成功之處。
5.文章融情于景,邊繪景邊抒情,善于運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動具體。
6.文章內(nèi)容新穎,結構合理,流暢連貫,自然通達。
7.本文取材真實生活,選材恰當,很有新意,段落分明,過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讀性強。
8.全文語言流暢,行文舒展自如,自然灑脫,稱得上是一篇較成功的之作。
9.本文語言雖然并不華麗,但卻極為準確生動,情感豐富而真實,讀來津津有味。
10.文章的結構簡潔合理,作者對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徹。全文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六
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這就是被人們熱議的中國式過馬路。
我大概總結下。闖紅燈有以下幾種理由:一,是硬件問題,家門口路特別寬,但紅燈時間長,綠燈時間短。二,沒有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盲目從眾、法不責從的心理在作怪。
當然,過馬路闖紅燈的理由有n種,可能怕遲到等等,應說是迫不得已。所以就此,中國式過馬路引起大家的`重視。
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光是對自己安全負責,還是對家庭、社會的負責,如果一個國家,一年因闖紅燈被撞死人數(shù)驚人,那么這個國家也不是一個好國家。使外國人聽起來大吃一驚,會影響本國的各方面發(fā)展。
過馬路本是一件小時,卻變得擴大化,但這也是真實的。近期,一車撞死一個正闖紅燈的人,司機開遠燈,再加上速度又快,以至于司機反應不過來。就發(fā)生了這起交通事故。到現(xiàn)在被撞者成了植物人。我們來分析下這個事故。首先是司機在馬路上在沒霧開了遠燈(規(guī)定是沒霧時必須開近燈),但其次被撞者沒有走斑馬線,沒有等待那幾十秒鐘的紅綠燈吧!所以說,過馬路我們要安全的渡過,它也是對我們生活安全的保障。
現(xiàn)在也對此現(xiàn)象做出了措施。常見的就是罰款。雖然錢數(shù)沒有上百,但是需要的是大家對此事引起重視,杜絕中國式過馬路。
我們生活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都仿佛患上了急迫癥,很多人不愿等待。有時即便沒事,人們也不愿意等待那幾十秒鐘,這就是對生命最大的輕視。
當然,我相信,大多數(shù)愛自己,愛自己的生命,應讓自我的生命大放光彩,可不要因為過馬路這種小事兒就失去了機會。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七
后來才了解到,這就是“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紅綠燈沒關系,只看人不看燈。
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一是交通部門疏于管理。這般“聲勢浩大”的過馬路,竟無一交警阻止。是交警們正忙著“偷菜”,還是形象不夠“威武”,以致無人聽從勸告?個中原因我無從知曉。但交通部門執(zhí)法不嚴,卻是鐵板釘釘?shù)氖聦崳瑹o從辯白。
其二,民眾的安全意識淡薄,更多的,或許是一種僥幸心理在作崇。人們往往寄希望于“運氣”二字,總是認為自己不會成為那幾萬分之一的“倒霉蛋”。殊不知,災難總在無意間降臨。試想,假如有一輛車正高速駛來,剎車不及,那這些人的生命......我不敢想象,相信如此過馬路的群眾也不曾想像。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第三,安全教育力度不夠。其實安全教育對應的恰是民眾的安全意識,由此事件,反映出我國推行安全教育的程度,均存在著巨大的缺陷。比如:近年來,各電視臺播放的安全教育宣傳片越來越少,安全標語也日漸式微;學校幾乎是不存在安全教育的相關課程......
綜上所述,“中國式過馬路”的'產(chǎn)生,這責任要均分到民眾自身和有關部門的身上。對此,必須要加強安全教育,通過電視、報紙、宣傳單等媒介提高群眾的安全意識。交通部門也應加強執(zhí)法,安排交警在各大路口進行監(jiān)督。
我們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看到一個井然有序的過馬路現(xiàn)象,看到一群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中國人,讓“中國式過馬路”變成一個文明的標語。
突然感覺到自己好沒用;她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變得很瘦很瘦,然后就可以站在許安面前對他說,我喜歡你。愛過了,才會嘗到快樂和傷心的滋味。全身開始麻木!從此以后,和他說話時變得細聲軟語,叫他做事時開口變成:“可不可以。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八
“哈哈……”是誰笑得這么歡?原來是翠苑小學文華校區(qū)五(1)班的同學們??!什么事情這么開心呢?哦,是親愛的葛老師別出心裁,讓同學們表演情景劇呢!
這一次,情景劇的中心圍繞著網(wǎng)絡熱詞“中國式過馬路”。大家先各自準備著,四人小組分配好了角色,立刻開演。
先來瞧瞧我們組:由于特殊情況,我們這個組只有三個人。簡單商量后,我們迅速分好了角色。李易闖紅燈,我演勸說者,肖云龍當司機。開演!李易不管三七二十一,闖紅燈嘍!我立馬迎上去,還沒來得及開口,肖云龍已經(jīng)指著李易怒目而視,不容分辯連聲而出:“你是怎么走路的?你會不會走路?你多大個人了,你色盲???紅燈你看不見???你有沒有長眼睛吶?”,李易也不甘示弱:“怎么了,我高興,有本事你撞我啊?你來啊?別以為你開個破車就了不起!”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我都還沒看清怎么回事,兩個人就撕打在一起,我在邊上急得直跳腳也沒有辦法分開他們,突然,我靈機一動以絕對蓋過他們一聲大喊:“老爺爺!”他們倆一愣神,我趕緊拉著李易說:“老爺爺啊,你介大的年齡了,怎么還敢闖紅燈哩?”還沒等我說完,班里笑成一片。
接著葛老師請了四位同學表演闖紅燈者,不同的年齡職業(yè)和身份,讓中國式過馬路顯得個個理由充分:有急于上學的學生;有趕著上班打卡的白領一族;有忙乎簽合同的銷售經(jīng)理;還有一位匆匆忙忙準備買菜的家庭婦女;四人先是集結在路口,然后一齊快步闖紅燈,說時遲那時快,充當勸說者的張義美一看急眼了,既想拉住背書包的又想攬著夾公文包的,顧不上拿文件袋的溜跑了拎菜藍子的了。怎么辦?這時交警來了,攔下了這幫闖紅燈的人,每人罰款五元或者留下來充當勸說者,以便監(jiān)督其他不服從交通信號燈指揮的人,也就是亂闖紅燈者。
今天的情景劇其實不是春晚小品,葛老師的目的是讓我們學會思考。
什么叫中國式過馬路呢?其實這是網(wǎng)友對部分中國人集體闖紅燈現(xiàn)象的一種調(diào)侃,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背霈F(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大家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影響,從而不顧及交通安全。
很多人雖然知道闖紅燈危險,但總覺得交通事故是別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其實,不管是開車還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交通事故的可能。因為沒有人在出事前就知道,否則就不會有事故。因此也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fā)生交通意外,而闖紅燈的人,出事的可能就更大。
通過今天的中國式過馬路實演晾曬,同學們都在反思。文明過馬路,要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小手拉大手,要大人做給孩子們看;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了,反過來也可以促進大人的自律。多些規(guī)則意識,多些對生命的敬畏,我們的道路才會更暢通些,更安全些。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該是開車的和走路的共同遵守的行為守則。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九
“中國式過馬路”已成為百度的一個詞條,具體解釋為,過馬路時錯過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與紅綠燈無關。
“中國式過馬路”之所以這樣出名,一是普遍存在,二是難以根治。即使交通設施不完善、安全意識不強等因素都影響著這種行為,但我覺得“中國式過馬路”背后的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才是眾人有此舉動的真正原因。
為什么這樣說呢?刺眼的紅燈清清楚楚發(fā)出了“停止”的指令,多少人一起若無其事地穿過斑馬線。無視交通信號燈,忽略交通規(guī)則,因為大家都有責任,最后承擔時自己分到的只是可忽略不計的一小點,所以過去也沒什么,其他一群人的責任比自己的要大得多。本來應該自己背上責任,因為有了別人的存在而推給別人,甚至扔掉。面對記者的鏡頭,很多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說明他們知道自己所作所為不對,也有羞愧之心。但為什么一開始卻選擇了做那“一撮人”呢?從眾心理在這里起很重要的作用,它麻痹了所有人的神經(jīng),給人一種可以不用承擔自己責任的錯覺,致使很多人想都不想就跟著人群闖了紅燈,而完全忽略了他們行為的危險性。
而這種從眾心理帶來的危害不可小覷。從小的方面來講,是給生命安全帶來了威脅。雖然全國10個月才有近800人因闖紅燈丟了性命的數(shù)據(jù)好像在告訴我們,遇到危險的概率很小,但不代表它不會發(fā)生。只要闖了紅燈,生命就要承擔著消逝的風險,這是不能被遺忘的。畢竟,綠燈可再等,生命不重來。從大的角度來看,這是國民素質的滑坡,是民族精神的低靡。名叫責任的包袱被扔了一地,放任自己被從眾心理麻痹,變得麻木,而不會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這是一個民族的逃避與懦弱。沒有能堅持向上的精神的民族,難道能長存嗎?等到從眾心理把大家的道德底線拉得低得不能再低的時候,滅亡,就是不能避免的了。
后果這樣可怕,所以,從眾心理要不得。另外,相關部門也應該從交通設施的完善入手,配以教育宣傳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識,創(chuàng)造一個能培養(yǎng)較高道德準則的客觀環(huán)境。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要從心底里明白“中國式過馬路”的危害,找回屬于自己的道德準則。
那天在路上看見一個標語——“不從眾,我的道德準則?!蹦隳茏龅絾??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
過這樣一張圖片:馬路對面的信號燈上顯示著紅色,而斑馬線上卻熱鬧非凡,有年事已高的老人、抱著小孩的婦女、西裝革履的男人全趕在了這時過馬路。
后來才了解到,這就是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紅綠燈沒關系,只看人不看燈。
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一是民眾的安全意識淡薄,更多的,或許是一種僥幸心理在作崇。人們往往寄希望于運氣二字,總是認為自己不會成為那幾萬分之一的倒霉蛋。殊不知,災難總在無意間降臨。試想,假如有一輛車正高速駛來,剎車不及,那這些人的生命我不敢想象,相信如此過馬路的群眾也不曾想像。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其二,交通部門疏于管理。這般聲勢浩大的過馬路,竟無一交警阻止。是交警們正忙著偷菜,還是形象不夠威武,以致無人聽從勸告?個中原因我無從知曉。但交通部門執(zhí)法不嚴,卻是鐵板釘釘?shù)氖聦?,無從辯白。
綜上所述,中國式過馬路的產(chǎn)生,這責任要均分到民眾自身和有關部門的身上。對此,必須要加強安全教育,通過電視、報紙、宣傳單等媒介提高群眾的安全意識。交通部門也應加強執(zhí)法,安排交警在各大路口進行監(jiān)督。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井然有序的過馬路隊伍,讓中國式過馬路成為文明的代名詞。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一
這是我第一次給這么多人上課,第一感覺就是緊張,特別地緊張??粗鴦e人上課的時候,特別從容,我從心底里佩服他們。
我不是第一位上講臺的人,前面已經(jīng)有同學做了示范。在他們講課的時候,我一直在認真地聽課,就是希望能從他們的教學過程中學到一些好的方法和好的經(jīng)驗,當然也看到了他們的一些不足,提醒自己不要犯類似的錯誤。他們中有的人講課很成功,我想在自己的課上也可以和他們一樣好好發(fā)揮。但是,理想和現(xiàn)實總是有著差別。課堂中,出現(xiàn)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1.太過嚴苛,缺少微笑?,F(xiàn)在想想真的是很不好,孩子們都還很小,我的面部表情過于僵硬,也會使得學生的積極性降低。本來我的初衷是,讓孩子們保持好課堂紀律,卻沒有掌握好尺度,出現(xiàn)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看來寬嚴相濟的技巧還需要去摸索。
2.過于緊張,頻繁走動。由于過于緊張,我一直在不停地走動,希望以此來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但是,我沒有考慮到,頻發(fā)地走動會帶來的不好影響。我不停地在走動,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還要旋轉方向,不能更專心地答題,擾亂了學生可以駐足的目光。以后多加鍛煉,讓自己更大膽一些,在課堂上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更淡定從容一點。
1.問題答案,過于簡單。在做課件的時候,我一直在糾結,如果我給出的答案比較正規(guī),孩子們會不會看不懂,或者是不理解。后來經(jīng)過一些思考,我還是給出了一些較為簡單的答案。在課堂上,孩子們說出的答案,都出乎我的預料。不僅答案很全面,而且很有深度,比較正規(guī)和官方。當時我就覺得,自己對他們的了解真的是太粗淺了。這個地方是一個較大的失誤,是由于我對學情分析不到位導致的。以后要考察好、了解好學生知識面的寬度和廣度,以便于做出適合孩子們知識程度的`課件和教學準備。
2.課件制作中問題出現(xiàn)的形式單一。所有的問題都是我呈現(xiàn)出來,沒有給學生留下可以發(fā)揮想象、提出問題的機會。每一個問題,都是我提出來,讓學生進行答題。以后想把更多的發(fā)散思維的機會留給學生,鍛煉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沒有把目光給予學生。自己沒有覺得,當別人一說出來的.時候,自己回想確實是沒有和孩子們進行目光上的交流,這一點很不好。沒有和他們進行目光的交流,我自己是心里沒有底氣,也讓孩子們沒有及時的得到應有的鼓勵和肯定。以后要養(yǎng)成把目光放給學生的習慣,多于學生進行交流,給他們足夠的重視。
2.當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離答題者太遠。因為我緊張所以在教室里隨意走動,有時候會造成我離答題者距離非常遠,我甚至不能很準確的聽到他的答案,也缺少了在他答題時我應該給他的鼓勵和信任。對他們不夠重視和尊重。以后要離得答題者稍微近一些,給他們多一些鼓勵和尊重。
3.講課沒有起伏,缺少感情。我一堂課講話的聲音沒有變化,沒有高低起伏,使得課堂氣氛不是很好,有些低沉,在四年級一班尤為明顯。沒有激情,沒有帶動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內(nèi)容中來,使課堂效果大打折扣。以后要多添加一些感情,讓同學們能夠切身體會所講的內(nèi)容,并且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4.聲音不夠干脆,缺少力度,有些小。聲音有些小了,沒有顧慮到后排的同學,這是一個低級錯誤。當看到同學們都懶洋洋的,我在詢問的時候,也沒有力度,和同學們一樣懶洋洋地問出問題,顯然孩子們沒有多少人提得起精神。以后課堂上說話要干脆一點,多拿出一些熱情,營造一種更活躍的課堂氣氛。
5.表揚和評語,單調(diào)、沒有針對性。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我給出的評價語過于簡單和單調(diào)。這個是我在備課時,太忽略的一個問題。我以為差不多,可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答題優(yōu)勢,并且各有不同。而我由于緊張,評價語也沒有針對答題學生的答題程度進行有效評價。以后備課的時候,要多做幾種假設,課堂上出現(xiàn)的情形,盡量多想象一些,以免到時候措手不及。
6.小組討論結束,不能及時地掌控課堂紀律。依然是小組討論之后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及時地讓孩子們安靜下來。這是在大部分實習老師身上也有的一個問題,我們現(xiàn)在也沒有一個特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去改善小組討論之后的紀律問題。希望在以后的觀察過程中,尋找到一些好的方法,讓小組討論不僅是一種叫學生的形式,更要有小組討論的效果,讓孩子們各顯其能,發(fā)揮所長。
7.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四年級二班的時候,時間上還可以說是安排的稍稍合理一些。但是在四年級一班的時候,由于紀律問題,我一些該發(fā)揮的地方?jīng)]能好好地展開,時間上出現(xiàn)了前緊后松的問題。以后還是要多加鍛煉,讓自己的情緒,不能受到學生們的干擾,把每一堂課都盡心盡力地上好。
8.課堂語言不嚴謹。在我講課的過程中,不經(jīng)意間使用了很多家鄉(xiāng)話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容易形成錯誤的引導。在問題的敘述上,使用了“教師中心論”的說話習慣,沒有顧及到現(xiàn)在的課堂,學生才是主人,一個原則性的問題。以后我會好好練習普通話,堅決避免課堂中話語表達上的錯誤。
這是第一次,希望在以后的上課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改進這些不足的地方。唯一讓我覺得安慰的就是,內(nèi)容都進行完了,同學們回答問題也積極配合了。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二
“站好了,又闖紅燈,聽見沒有停下!”可是那位被叫住的人先是左顧右盼,看到?jīng)]車后大搖大擺地騎電動車飛速地竄到了對邊!這是中國街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交警話語和過路人的做法,這也被外國人貼上了中國人過馬路,也稱“中國式過馬路”。
馬路,原本是為了人們可以安全地通過,不被“飛”來的車給傷害而建造的,現(xiàn)在卻成為人們在上面的最大殺手。每年因為闖紅燈而死了不少人。對于這些闖紅燈人的提問,他們的回答大致相同并且九牛一毛,“我趕時間”,“這一分鐘太長了,我有急事等不了”......難道這一分鐘比命還寶貴。這一分鐘是省下了,但你損失的是比這一分鐘多了不知多少倍的時間。千萬不要闖紅燈了,不要再“中國式過馬路”了,要讓馬路成為我們的“生命綠色通道”,不要成為我們的“死亡之路"。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古代,我們中國還被稱為“禮儀之邦”,當時被中國承擔了這一美譽,各個國家都把中國當做文化典范來學習。各種遵守規(guī)則,講禮儀的事在古代中國層出不窮,如程門立雪、孔融讓梨......都彰顯了在古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所表現(xiàn)出來的風度和禮儀。但在現(xiàn)在的“中國式過馬路”卻在這上面抹了黑,許多外國人都不認可我們中國現(xiàn)在還作為“禮儀之邦”,為了守護我們祖先留下的“禮儀之邦”的美譽,請不要再“中國式過馬路”了。
在國外,難道就沒有人闖紅燈了。有的,只不過在這個國家比較少罷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嚴重。當外國人闖紅燈時,他們會說“中國式過馬路”,在前面加上“中國式”這個標簽。這不僅是損失了我們中國國人的尊嚴,還給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帶來了很不好的負面影響,使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對中國有一些看法。如今我們已經(jīng)邁入新時代,所有人民都在全力奔向全面小康。但如果沒有文明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所以讓我們杜絕“中國式過馬路”,讓我們奔向有文明的全面小康。
總之,公民要養(yǎng)成文明出行的習慣,遵守交通規(guī)則,執(zhí)法人員嚴格執(zhí)法,減少闖紅燈的現(xiàn)象,減少國人闖紅燈的次數(shù),將“中國式"這個影響我們形象的標簽徹底地打掉,讓人們正常地“過馬路”。希望不會再出現(xiàn)“中國式過馬路”這個名詞了。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三
“中國式過馬路”網(wǎng)友對于中國人集體闖紅燈過馬路的調(diào)侃,過馬路不再看紅綠燈,而是湊足了一撥人之后就走。本來我以為這個只是及其個別的案例,根本不會存在在身邊,但是今天的事情讓我明白了,這是事實。這是需要我們趕緊改變的事實,讓我們一起向中國式過馬路說不吧。
今天本來想坐公車去廣場玩,發(fā)現(xiàn)馬路的另一頭是紅燈,但是一群人橫穿馬路,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像論壇上說的一撮人,來往的有和藹的老人、可愛的小孩、斯文的白領、親切的婦女……有幾個等不急的司機就破口大罵:“沒看見這是紅燈嗎?!毙腥藗円膊桓适救酰骸澳悴粫屪尠?!”“開車的時候罵走路的,走路的時候罵開車的?!彪S著汽車時代的來臨,人車矛盾凸顯,除了行人加強自身的安全出行意識之外,為行人創(chuàng)造安全出行的環(huán)境更不可少。
“中國式”多好聽的名字啊,但是所謂的“中國式過馬路”是褒還是貶大家都心中有數(shù),難道要上“中國式”是別人茶余飯后的時候的一個無聊的笑柄嗎,難道是讓外國人來譏笑我們這種“中國式”嗎。我們要讓“中國式”讓人去模仿、讓人去發(fā)揚,知道我們的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標簽?!拔拿鬟^馬路,安全你我他?!边@是我們經(jīng)??吹降囊粭l標語,但直到今天仍然很難良好地實現(xiàn)。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這樣一件小事做起,向中國式過馬路說不,紅燈停,綠燈行。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四
“中國式過馬路”簡單的來說,就是湊夠一群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不搭界。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很普遍,但這往往會發(fā)生交通事故。每年七萬人喪生交通事故,八成因交通違法導致,在這,就有一條新聞:在棗莊市,有三起是因為市民騎電瓶車和摩托車亂闖紅燈釀出悲劇。我不禁為此感到悲哀,就是為了闖紅燈,違法交通規(guī)則,這么活生生的人命就沒了。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人去闖紅燈,就不怕被罰款?甚至是失去生命?原來,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是心里覺得別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話就一傻帽,就這樣每個人抱著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對紅綠燈的視而不見,而且,中國人都不愿一個人闖紅燈,因為太過顯眼,萬一有事“孤家寡人”一個沒有幫手會很吃虧,但是現(xiàn)在有這么多的“戰(zhàn)友”,隨隨便便就能拉一個來墊底,出于僥幸的心理,正所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就算出了問題,也不怕。很多中國人本來就喜歡跟隨大眾,而難以堅定自己的毅力,中國人的素質需要提高。
人民的這種做法,是不文明的,不僅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危及行人自身安全,也擾亂了交通秩序,大大影響了交通效率,由此可見,闖紅燈有著多么大的危害!
闖紅燈這種不文明的現(xiàn)象,不僅僅存在于社會上,在校讀書的學生,也常常會有此現(xiàn)象。學生只需學習,為何過個馬路,都要闖紅燈?為此,我做了一些調(diào)查。有的學生是趕時間,因為怕錯過了某些事情;有的學生是長期闖紅燈而引起的壞習慣;有的學生是從眾心理,因為看著別人都闖紅燈直接走了,而自己卻還在這里傻傻的等著,會被別人稱作是傻瓜的,自尊心受到打擊,面子上也過不去,干脆直接走;還有的學生是覺得交通燈轉換時間太長,沒有這個耐心去等待。
這種“中國式過馬路”著實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素質修養(yǎng)問題和一個社會意識問題。
對于闖紅燈這不文明的行為,我們需要加以重視起來,否則又不知道會發(fā)生多少起悲劇事件。所以我在此給出一些建議:1、多給人民講一些交通規(guī)則,以及交通事故,讓他們能夠重視起這個問題,珍愛自己的生命2改進交通信號燈的轉變時間,縮短時間,就不會讓人覺得等不及3加強防范措施,闖紅燈的人要按照法律來處置。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五
這個寒假,我們八年級三班團支部開展了一次社會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內(nèi)容是中國式過馬路。
中國式過馬路,是網(wǎng)友對部分中國人集體闖紅燈現(xiàn)象的一種調(diào)侃,即“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大家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影響,從而不顧及交通安全。“中國式過馬路”一經(jīng)網(wǎng)絡傳播,立刻引發(fā)網(wǎng)友對交通、國民素質和安全的討論。北京市公安局12月6日宣布,從即日起至3月份,將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范圍內(nèi)發(fā)起交通、治安、環(huán)境三大秩序突出問題集中管理整治專項工作,不僅僅是針對中國式過馬路問題。
我們分成三路分別在燕山立交橋由北向南方向,燕子山路和文化東路十字路口處,燕文東路和文化東路十字路口處“埋伏”起來,分別計算時間,人數(shù)和所占百分比。
結果使我們大吃一驚,在短短幾分鐘里,燕山立交橋由北向南方向有13人闖紅燈,占15%;燕子山路和文化東路十字路口處有18人,占13%;燕文東路和文化東路十字路口處有10人,占35%。
下一篇:年后的雪作文600字
中國式過馬路的英語篇十六
給違法現(xiàn)象貼上“中國式”的標簽,凸顯出網(wǎng)絡時代公民的一種另類表達風格,目的無非是通過這種“規(guī)律經(jīng)驗”總結式的調(diào)侃,對現(xiàn)實中較為普遍的集體闖紅燈現(xiàn)象予以揭露。從正面意義看,這樣的詼諧表達有助于引起公眾對司空見慣違法現(xiàn)象的關注,影響那些同樣圍觀的違法者去改變自己。
網(wǎng)絡時代,貼標簽更多的是一種引人注目的傳播策略,如此才能收到引爆網(wǎng)絡的奇效。例如就有人循著這種思路,總結出“中國式跨欄”“中國式上車”等等。不過對于行人闖紅燈現(xiàn)象,“中國式”的標簽貼得有些過于情緒化,反映出一些網(wǎng)民對國人某種“劣根性”的偏見。
與一些法治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人闖紅燈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但這并不意味著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就是中國人所獨有,像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一些城市,行人闖紅燈也很普遍。可是在“丑陋的中國人”認知中,即便是世界許多國家普遍存在不良現(xiàn)象,也容易被貼上“中國式”的標簽。
貼標簽當然是網(wǎng)民的自由,我們關注的焦點不是標簽本身,而是其背后的民眾情緒?!爸袊竭^馬路”之所以引起熱議,乃在于其凸顯了現(xiàn)代化背景下民眾的心態(tài),情緒化的表達將焦點集中在國人漠視交通規(guī)則的劣根性上,并產(chǎn)生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焦慮。相反,對于原本應該成為討論主題的嚴格交通執(zhí)法,卻極可能被輿論所忽略。
說到底,公民良好出行習慣的養(yǎng)成,遵守交通規(guī)則文明操守的形成,雖然與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相關,但根本上依賴于嚴格執(zhí)法塑造的公民社會環(huán)境。忽視這一點,在公共傳播領域中動輒打上“中國式”的標簽,極可能造成偏見性的誤解,干擾公眾對解決違法現(xiàn)象的信心與方向。就此而言,集體闖紅燈的行為當批,但“中國式”的標簽不宜泛濫。有關“中國式過馬路”的微博引起熱議,“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边@條微博一天內(nèi)被近10萬網(wǎng)友轉發(fā),并且在網(wǎng)絡上持續(xù)發(fā)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