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教案-認(精選18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并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所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教案的編寫應該注意教學資源的選擇和利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品教案,供同行們參考學習。
    數(shù)學教案-認篇一
    使同學明確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初步會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數(shù)。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1、復習7、8、9的乘法口訣。
    2、根據(jù)圖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
    (一)教學例1。
    1、根據(jù)主題圖,引導同學安排教室,提出問題。
    2、(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假如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訣:
    (1)啟發(fā)同學想一想,寫出兩道動身算式。
    (2)分組討論,想一想商是幾,用哪句口訣,怎樣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題目,由同學獨立計算,再交流。
    練習十一。
    第1~4題。
    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例1、7×8=56。
    56÷8=(7)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口訣:七(八)五十六。
    數(shù)學教案-認篇二
    :1、教幼兒認識1——3的數(shù)字形。
    2、讓幼兒能用手指頭表示數(shù)字1——3。
    :1、卡通數(shù)字1——3。
    2、1——3的大數(shù)字卡以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以及小水果。
    4、小數(shù)字卡片1——3幼兒人手一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1、請出數(shù)字寶寶,用數(shù)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shù)字是否象歌曲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shù)字的理解和記憶。
    2、游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shù)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shù)字。
    3、用手指表示數(shù)字: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么你會用小手表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游戲:我來說,你來比。教師說出數(shù)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5、游戲:看實物出手指。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shù)量的實物,讓幼兒說出數(shù)字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shù)量是幾。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們真棒,現(xiàn)在數(shù)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數(shù)字卡,帶領幼兒玩找數(shù)字寶寶的游戲。)自由結束。
    數(shù)學教案-認篇三
    目標:
    1、感知左、右,能以自身為中心進行區(qū)分。
    2、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嘗試做出迅速的判斷和反應。
    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幾何圖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正方形)、手勢圖人手一份。
    過程:
    1、以自我為中心區(qū)分左右。
    (1)說說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師:請舉起手說:“我最棒!”
    師:請把手舉得高高的,想想你舉的是哪一只手?
    師:你的右手能干什么?你的左手能干什么?
    師小結: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靠近左手這邊的是左邊,靠近右手這邊的就是右邊。
    (2)說說身體上和身邊的左右。
    師:那我們的身體上,還有哪些也像我們的手一樣是一左一右的是一對好朋友呢?
    (左眼、右眼、左耳、右耳……)。
    師:那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呢?
    師:想一想,你的左邊還有什么?右邊還有什么?
    (左邊有電腦,右邊有窗戶……)。
    (3)聽口令做游戲。
    師:哇,你們的眼睛真亮,找到了這么多左邊和右邊的東西,那現(xiàn)在我們就和身體上的左右玩?zhèn)€游戲吧。
    舉起你的左手,舉起你的右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左腳,右手摸右腳;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速度由慢到快)。
    2、在操作中區(qū)分左右。
    操作活動:左右手。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左、右手伸指、握拳等不同動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判斷出圖片上的手勢是左手做出的還是右手做出,并將圖片按左手、右手歸類擺放。
    (1)出示手勢圖,辨別前四張。
    師:先看第一排,看看第一張是哪只手做出來的動作?你是怎么知道的?(模仿圖片上的手勢動作來區(qū)分左右)。
    那老師就把左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左邊,把右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右邊。
    (2)幼兒兩人為一組,合作將手勢圖按左、右手歸類擺放。
    師:下面還有兩排,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擺一擺。不過要先聽清楚我的要求:“請小朋友兩個人合作將左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在操作板的左邊,右手做出來的動作放到操作板的右邊。擺好后馬上面朝老師坐好,比比看哪一組速度最快。”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驗證。
    師:小朋友的速度都很快,但不知道你們的正確性怎么樣?那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師:看一看你們做得對嗎?做對了就馬上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勢圖放進盤子里。
    3、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1)聽口令擺幾何圖形。
    師:同樣,聽清楚我的要求:請你們聽我的口令在操作板上給圖形寶寶排排隊。
    要求:請在操作板的左邊擺長方形,操作板的右邊擺圓形,長方形的左邊擺三角形,圓形的右邊擺正方形。擺好的幼兒馬上面朝老師坐好。
    (2)集體驗證。
    “所有小朋友的眼睛看著大屏幕,我們看看自己擺得正確嗎?”教師點擊課件,集體驗證。
    (3)答題競賽:老師報題,幼兒搶答。
    4、在游戲中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1)那現(xiàn)在請小朋友將操作板轉一下(180°),看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F(xiàn)在操作板的左邊有誰?操作板的右邊有誰?三角形變到哪里去啦?為什么?(方向不同,位置就不同。)。
    (2)游戲。
    師:現(xiàn)在我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寶寶,每一組的四個人合作,按大屏幕上的隊伍站好,聽到我喊“立正”,就要馬上站好,眼睛看著我。
    “看看你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你是從左邊開始數(shù)的第幾個,從右邊開始數(shù)的第幾個?!睅熾S意問一兩個幼兒自己所處的位置,然后進行游戲。
    a、從左邊開始數(shù)第二個小朋友蹲下,從右邊開始數(shù)第一個小朋友往前走一步,從左邊開始數(shù)第三個小朋友舉起手,從右邊開始數(shù)第四個小朋友向后走一步。
    5、聯(lián)系實際,結束活動。
    正確認識左右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上下樓梯我們要靠右邊走,在馬路上我們也要靠右邊走。
    數(shù)學教案-認篇四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列出得數(shù)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號、等于號的含義。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shù)量關系。
    3、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1、城堡圖一幅(三層)第一層:魚塘第二層:花園第三層:水果店
    (1條熱帶魚+1條金魚=1條熱帶魚1條金魚)圖一幅
    知識準備:幼兒會以游戲的方式進行2的組成
    一、開火車游戲:復習2的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個國王要請我們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們快快乘上2次列車出發(fā)吧,嗚嗚嗚,火車來嘍!”
    師:“嘿嘿,我的火車1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
    幼:“嘿嘿,你的火車1點開,我的火車也是1點開。”
    二、登城堡,看圖學習2的加法
    1、創(chuàng)設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國到了,(出示城堡圖)國王的城堡一共有幾層?(三層)國王聽說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聰明,要考考我們,問題就在城堡里,我們快來登城堡吧?!?BR>    “看,第一層城堡,有什么呀?(魚)有幾條魚?(1條)今天我們也帶來了1條魚送給國王,我們把它放進去,現(xiàn)在城堡里有幾條魚?(2條)噢,原來1條魚添上1條我們的魚變成了2條魚(教師語氣慢)誰再來說一說(請3-4名幼兒來說一說)
    (2)理解“+、=”
    “那我們用一個符號把它們合起來(出示+)你認識它嗎?(認識的幼兒給予表揚)
    ‘+’的用處可大了,它要把 1條魚和1條我們的魚合起來,我們把它放在中間,誰來找一找它的位置(請1名幼兒到黑板上來操作),加號是什么意思來?(幾名幼兒回答后,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
    小結:加號它把前面的數(shù)和后面的數(shù)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間。
    “現(xiàn)在前面是幾條魚(2條)我們把前面的魚放在這個方格里,后面的魚放在另一個方格里,小朋友仔細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秘密?”(一樣多)
    “也就是相等,我們也用一個符號來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號’,誰來找找它的位置?(請幼兒來試一試)你來說說‘=’有什么意思?”
    小結:等于號前面兩個數(shù)的結果和后面的數(shù)是相等的。
    “現(xiàn)在我們把小魚都用數(shù)字來表示,也要用上‘+’‘=’,誰來試一試?(1+1=2)他用數(shù)字擺出了一個算式,你能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嗎?(讓幼兒說一說)
    (3)幼兒動手操作
    “小朋友太厲害了,我們快去看看第二層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幾種花?(1種花)國王為了歡迎我們,又派人去買了1種花來打扮他的花園,問問現(xiàn)在花園里一共有幾種花?請小朋友動動腦筋,用一個算式告訴我你的結果,算式中要有數(shù)字1、1、2,記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動?!?BR>    (4)分享、交流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現(xiàn)在老師給你2分鐘的時間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你是怎樣擺的?!?BR>    三、內化遷移――游戲:買水果
    “國王說,這些小客人真聰明,現(xiàn)在國王要請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這兒來換水果吃,每個小客人兩張水果券,一張水果券換一種水果,現(xiàn)在小客人可以去換水果吃了?!?BR>    數(shù)學教案-認篇五
    1.鞏固7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養(yǎng)成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知道括號和問號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
    結合圖意正確地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1.口算:7以內的加減法。
    老師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
    2.看圖列式計算。
    分別出示:教材36頁的兔子圖和青蛙圖(不加“括號”和“?只”).。
    學生看圖列式,老師板書:4+3=77-2=5。
    3+4=7。
    第2題為什么用減法?(因為荷葉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減法.)。
    師:同學們對圖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們都是根據(jù)小動物做動作的方向,確定是需要“合并”還是需要“去掉”來列算式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題目意思更明確了,圖中清楚地告訴我們要求什么問題,這就是圖畫應用題.(板書課題:圖畫應用題)。
    1.教學例1。
    老師在兔子圖的下面畫括號,在括號的下面加寫“?只”.。
    問: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只”表示什么意思?
    老師引導學生敘述圖意.。
    邊指圖邊問: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又告訴了我們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在分步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用三句話完整地敘述圖意.。
    (有4只兔子采蘑菇,又來了3只,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
    問:要求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板書:4+3=7(要求現(xiàn)在一共有幾只,就要把4只和3只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問:4+3=7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學例2。
    老師在青蛙圖上畫括號,在括號下面寫“7只”,在左邊的青蛙圖上面寫“?只”.。
    問:現(xiàn)在這幅青蛙圖和剛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號、7只和?只)。
    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呢?
    問:題中告訴我們原來荷葉上有幾只青蛙?(出現(xiàn)“括號、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幾只?(手指“?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敘述一下圖意嗎?
    找兩名同學完整地敘述圖意.(原來荷葉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還剩幾只?)。
    問:要求還剩幾只,怎樣列式?為什么用減法?
    板書:7-2=5(要求還剩幾只,就要從原來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問: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較。
    (第1題是知道了兩個部分求整體用加法計算;第2題是知道了整體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師:問號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問題就不同,因此,同學們在看圖的時候一定要認真.。
    4.做一做。
    (1)投影出示教材36頁做一做的金魚圖。
    問: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和什么,讓我們求什么?
    找兩個人敘述圖意后,學生獨立列式.。
    訂正時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2)投影出示36頁做一做的小鳥圖。
    問:樹上原來有幾只小鳥?(7只)飛走了幾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學生完整地敘述一下圖意.。
    學生列式解答.。
    訂正時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5.質疑。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知道了什么?誰還有什么問題嗎?
    1.出示教材39頁第5題的蘋果圖和兔子圖。
    同桌互相說圖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體訂正: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看圖列式(學生獨立完成)。
    3.教材39頁的思考題: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個蘿卜,還缺2個蘿卜.現(xiàn)在有幾個蘿卜?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數(shù)學教案-認篇六
    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要勇于探索,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的思想品質.。
    數(shù)形結合,利用函數(shù)圖象分析相關問題.。
    在運動中對函數(shù)圖象的分析.。
    啟發(fā)式、探究式.。
    已知函數(shù),.。
    問題一:
    (1)當x=2時f(x)取得極值,求a的值;
    (2)。
    小結:
    (3)在(1)的條件下,求函數(shù)f(x)的遞增區(qū)間;
    (4)。
    學生活動:學生練習,討論,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利用簡單問為下列問題做鋪墊提高解題能力。
    (5)若在(1)的條件下,函數(shù)f(x)在上遞增,求b的取值范圍;
    (6)。
    小結: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歸納.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對導數(shù)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若函數(shù)f(x)在r上遞增,求a的取值范圍;
    (8)。
    (9)若函數(shù)f(x)在上遞增,求a的取值范圍;
    (10)。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歸納.。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及分類討論的思想.。
    (6)若函數(shù)f(x)在上遞增,求a的取值范圍.。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利用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歸納.
    數(shù)學教案-認篇七
    昨天我們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園里澆花,今天他們又來了。你們看……(出示掛圖)。
    1、看掛圖,弄清圖意。從連續(xù)的兩幅圖中了解原來。
    有5個同學澆花,走掉2人后,還剩下3人。
    2、教學減法的一些知識。對5–2=3的含義,要學。
    生從具體情境里體會、感受。5–2的`計算,讓學生自己說說算法,可以聯(lián)系具體問題想,也可以用分與合的方法去想。
    3、試一試。多數(shù)學生會列出算式3–2=1,也有可。
    能一些學生會列出算式3–1=2。只要解釋符合圖意,就應該肯定。
    1、第1題、第2題要先說一說或擺一擺,再填寫算。
    式,并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2、第4題先要說一說圖意,弄清條件和問題,再寫。
    出算式并計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減法算式的含義。
    3、第5題要讓同學之間合作練習。還要根據(jù)班級實。
    際,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喜歡的練習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鞏固2——5的加減法。
    練習與檢測。
    數(shù)學教案-認篇八
    【知識與技能】在掌握圓的標準方程的基礎上,理解記憶圓的一般方程的代數(shù)特征,由圓的一般方程確定圓的圓心半徑。掌握方程表示圓的條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數(shù)形結合、化歸與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激勵學生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圓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圓的一般方程?!倦y點】二元二次方程與圓的一般方程及標準圓方程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課題。
    1.復習圓的標準方程,圓心、半徑。
    2.提問1:已知圓心為(1,-2)、半徑為2的圓的方程是什么?(二)交流討論,探究新知1.提問2:方程是什么圖形?方程表示什么圖形?任何圓的方程都是這樣的二元二次方程嗎?(通過此例分析引導學生使用配方法)2.方程什么條件下表示圓?(配方和展開由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完成,教師最后展示結果)將配方得:
    3.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方程分類討論,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3種情況,即圓的一般方程表示圓的條件。從而得出圓的一般方程式:
    4.由學生歸納圓的一般方程的特點,師生共同總結。(三)例題講解,深化新知。
    例1.判斷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圓的方程?如果是,請求出圓的圓心及半徑。
    (1)(2)例2.求過三點a(0,0),b(1,1),c(4,2)的圓的方程,并求這個圓的半徑長和圓心坐標。
    (四)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作業(yè):分必做題和選做題。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數(shù)學教案-認篇九
    (1)正確理解乘方、冪、指數(shù)、底數(shù)等概念。
    (2)會進行有理數(shù)乘方的運算。
    通過對乘方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培養(yǎng)探索精神,體驗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乘方運算法則。
    2.難點:正確理解乘方、底數(shù)、指數(shù)的概念,并合理運算。
    3.關鍵:弄清底數(shù)、指數(shù)、冪等概念,注意區(qū)別-an與(-a)n的意義。
    1.幾個不等于零的有理數(shù)相乘,積的符號是怎樣確定的`?
    幾個不等于零的有理數(shù)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shù)的個數(shù)確定,當負因數(shù)的個數(shù)為奇數(shù)時,積為負;當負因數(shù)的個數(shù)為偶數(shù)時,積為正。
    2.正方形的邊長為2,則面積是多少?棱長為2的正方體,則體積為多少?
    邊長為a的正方形的面積是aa,棱長為a的正方體的體積是aaa.
    aa簡記作a2,讀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簡記作a3,讀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一般地,幾個相同的因數(shù)a相乘,記作an.即aaa.這種求n個相同因數(shù)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
    在an中,a叫底數(shù),n叫做指數(shù),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
    三角函數(shù)式的求值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公式及應用,掌握公式的逆用和變形。
    三角函數(shù)式的求值的類型一般可分為:。
    (3)“給值求角”:轉化為給值求值,由所得函數(shù)值結合角的范圍求出角。
    三角函數(shù)式常用化簡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
    注意點:靈活角的變形和公式的變形。
    重視角的范圍對三角函數(shù)值的影響,對角的范圍要討論。
    課堂小結】。
    三角函數(shù)式的求值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公式及應用,掌握公式的逆用和變形。
    三角函數(shù)式的求值的類型一般可分為:。
    (3)“給值求角”:轉化為給值求值,由所得函數(shù)值結合角的范圍求出角。
    三角函數(shù)式常用化簡方法:切割化弦、高次化低次。
    注意點:靈活角的變形和公式的變形。
    重視角的范圍對三角函數(shù)值的影響,對角的范圍要討論。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一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發(fā)現(xiàn)并歸納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中表示時間的方法和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并能正確進行互化。
    3、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重點:讓學生理解24時記時法,能正確用24時記時法表示生活中的時刻。知道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的含義。
    難點:掌握兩種不同記時法的特征,發(fā)現(xiàn)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中表示時間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正確對這兩種記時法進行相互轉化。
    自制課件、實物鐘面。
    教學過程:
    二、自主探究。
    (1)1天=24小時。
    師:從鐘面上看,時針走一圈最多也就12個小時,怎么會有兩個7時?
    師:1天有幾個小時(板書:1天=24小時)。
    師:也就是說這里的每個時間都會出現(xiàn)2次,比如10時有可能是……。
    (2)認識一天的開始——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教師先不作答復。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么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這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大家一起在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景。(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提問: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是什么時候的12時?(夜里12時)。
    師:到了夜里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里12時說成凌晨0時。凌晨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覺)現(xiàn)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什么時候了么?一起說說看。(凌晨0時)。
    (3)感受一天的經(jīng)過。
    提問:那么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一天的經(jīng)過吧!教師邊撥鐘面邊說。
    現(xiàn)在是凌晨0時,在睡夢中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在時鐘的嘀嗒嘀嗒聲中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了,天色漸漸亮起來了。
    (鐘面停在凌晨4時),提問: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凌晨4時)我們在干什么?
    (鐘面停在早晨6時),提問: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早晨6時)我們起床了(鐘面停在上午8時),提問:現(xiàn)在是幾時,我們在做什么?(上午8時,我們開始上課學習了)。
    (鐘面停在中午12時),提問:時間真快,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呀?(中午12時)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
    師:時針已經(jīng)走了1圈了,1天結束了嗎?
    師:再過1個小時是什么時候了?
    師:下午1時又叫13時。
    (介紹第二圈的24時計時法)。
    師:如果不看鐘面,我說里圈數(shù)字,你能不能說出外圈數(shù)字?
    (4)24時記時法的時刻轉換成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刻。
    師:(課件出示旅游時間安排表——24時計時法)你能來說一說我什么時候在干什么嗎?最好說清楚是上午、下午還是晚上。
    師:這里有兩列時間,其實這是同一個時間的兩種不同的記錄方法(板書“計時法”)。
    師:比較這兩列時間,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同的和不相同的。
    師:左邊的時間沒有寫清楚是上午、下午還是晚上,那你怎么知道是什么呢?
    師:從什么時間開始要減12。
    時:左邊這種時間叫做12時計時法,右邊這種叫做24時計時法。
    (5)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刻轉換成24時記時法的時刻。
    師:(課件出示作息時間表——普通計時法)你能幫我轉化成24時計時法嗎?
    師:24時計時法你哪里見過?
    師:你喜歡哪一種?
    師:我朋友說7時,引起了我的誤會,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說?
    教師引導梳理板書。
    (1)說一說。
    用兩種計時法說一句話。
    (2)連一連(課本p52)。
    (3)判一判。
    18時就是晚上8時。
    新的一天是從早上6時開始的。
    人教版《24時計時法》數(shù)學教案的全部內容由數(shù)學網(wǎng)收集整理,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如對提供的教材內容有興趣,歡迎繼續(xù)關注。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二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1)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
    (3)通過教師指導發(fā)現(xiàn)知識結論,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三
    1、結合全體情境,提出并解決與“倍”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問題的.活動,進一步體會“倍”與乘、除法運算的聯(lián)系。
    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
    主題圖、課件。
    引導學生看圖同學們,你們經(jīng)常到花園去玩嗎?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幅圖,圖畫上是花園的一角,這里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看誰發(fā)現(xiàn)的多。
    1.理解圖意。
    出示掛圖讓學生自己看圖,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2.提出問題。
    同學們看懂圖意了嗎?根據(jù)圖一提問題適時鼓勵。
    3.解決問題。
    出示試一試1題:讓學生理解圖意,自己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
    訂正結果:16÷4=4。
    出示2題:笑臉是哭臉的2倍。
    請畫出笑臉。
    訂正結果:
    4×2=8(個)。
    完成練一練1,2,3題。
    1題:讓學生自己估計,測量,讓后填寫。
    2題:先數(shù)一數(shù)在提問。
    3題:讓學生收集正確信息,提出問題并解答。
    你在本節(jié)課學會了什么?
    一課一練第35頁。
    花園。
    小鳥是蝴蝶的幾倍?24÷4=6。
    密封有多少只?4×2=8(只)。
    紅花是白花的幾倍?8÷2=4。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電腦演示,清晰的展現(xiàn)相關知識點,能使學生感受深刻。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進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的效果也好!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四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84頁―p85頁“可能性”
    1、通過“猜想――實踐――驗證”,經(jīng)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學會用數(shù)學眼光分析、觀察生活中的問題。
    通過“猜想――實踐――驗證”,經(jīng)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多媒體課件。
    摸球盒、轉盤。
    一、談話引入課題。
    數(shù)學故事:《生死簽》
    但是陷害這個犯人的官員故意把盒子里的兩張簽都寫上了“死”字,請問,這時犯人只抽一張簽結果會是什么?一定嗎?他會抽到“生”簽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會抽到。
    板書:可能(不一定)一定不可能
    【可能性】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老師這節(jié)課為大家安排了一個摸球游戲,讓同學們共同學習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識。
    1、介紹學具,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一個紙箱、8個黑球、1個紅球(兩種球的大小和輕重一樣)。
    2、【猜想】請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課件】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測,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組內的同學填在書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結論。
    實踐探索。
    (1)【操作體驗】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摸球游戲,把每次摸得的結果記錄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組長負責)。
    (2)【驗證】統(tǒng)計摸球的結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數(shù)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數(shù)少?
    (3)【深化認識】各小組將摸球的結果進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樣的結果。實際摸到的結果與原來的猜測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該怎么辦?
    如果要黑球和紅球的可能性一樣大,怎么辦?
    四、實際應用。
    1、試一試(1)先讓學生按題中要求進行摸球游戲活動,然后思考題出的問題,小組內交流。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課本85頁練一練)
    2、分析從下面四個箱子里,分別摸一個球,結果是哪個?連一連?!境鍪菊n件】
    學生在分析的時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這兩個該連接的盒子,但是對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會有一些爭議。這里需要通過演示活動來幫助學生辨別“很可能”與“可能性很小”兩者表達事情發(fā)生的程度大小。
    3、問題:下面三個地方的冬天下雪嗎?請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說一說。
    【出示課件】首先可以和學生說明:北方地區(qū)冬天比較寒冷(冬天會下雪),內陸地區(qū)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樣?(學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廣西、海南等地屬于x氣候,冬天不太冷,不會下雪;讓學生說一說“武漢”、“海南”和“哈爾濱”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查一下這幾個地方的氣候特點以及各季的平均氣溫,然后讓學生分析,“下雪”時,氣溫的特點!再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說一說活動。
    【出示課件】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五
    1、認識度、分、秒,會進行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2、通過度、分、秒間的互化及角度的簡單運算,經(jīng)歷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探索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shù)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見解,從而在交流中獲益。
    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度、分、秒間單位互化及角的和、差、倍、分計算。
    量角器、三角尺。
    (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復習。
    任意畫一個銳角和鈍角,用字母分別表示這兩個角,用量角器分別理出這兩個角的度數(shù)。復習角的概念,角的表示及量角器的使用,為學習角度制作準備。
    探究新知在航行、測繪等工作以及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上述類似問題,即如何描述一個物體的方位。
    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描述方法,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斷移動可疑船的位置,讓學生描述緝私艇的航線,探求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
    方位的表示通常用北偏東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或者南偏東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來表示。北偏東45度、北偏西45度、南偏東45度、南偏西45度,分別稱為東北方向、西北方向,東南方向、西南方向。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六
    1.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主要特征。
    2.在活動中讓幼兒自己說出、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3.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1.布置自選商場場景。
    (如:皮球、乒乓球、蘋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師:今天,我們到自選商場去選商品,你們高不高興?在選商品的時候有一個要求,請你們把凡是可以滾動的東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1.找出能滾動的物體。
    師:現(xiàn)在我來看看,你們選了些什么商品,這些所有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試一試、滾一滾、想一想。
    2.請幼兒在玩中觀察、比較這些能滾動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3.請幼兒上前玩一玩、講一講,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1.觀察比較,認識球體。
    師:(出示皮球與紙片)請幼兒試著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小結:皮球、乒乓球都是球體。
    四、鞏固對球體的認識。
    1.請幼兒在周圍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師:小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叫球體,現(xiàn)在就請你到邊上去把與球體相似的東西找出來。
    2.讓幼兒說出日常筇一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結束活動在復習鞏固對球體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做出與球體相似的物品。
    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到加工廠去做球體的產(chǎn)品吧?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七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通過觀察、品嘗,了解桔子的顏色、外形、大小、重量、味道。
    2.繼續(xù)學習運用比喻等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指導觀察。
    教學難點:練習說話。
    教學準備:桔子及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聽話,找中心句,導入新課:
    2.聽后生講。
    二:指導觀察:
    1.出示桔子:你看到了什么?(生講)。
    2.板書:這個桔子真可愛?。ㄖ笇ёx)。
    3.指名讀出桔子的“可愛”特點;齊讀。
    4.板書:??!這個桔子真可愛?。ㄖ笇ёx句子)。
    5.師:從哪兒看出這個桔子的可愛?要用事實說話,要把話寫具體,怎樣寫具體?(板書:觀察)觀察指的是以看為主,對事物進行調查,觀察要(板書:仔細)。如果要寫這個桔子,我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觀察?(生講:顏色、形狀、大小、重量、味道)。
    6.再仔細觀察(葉子),一般桔子都沒有葉子,這是這個桔子的個性特征,如果剝開橘皮,你就會看到(桔瓤),一嘗就知道(味道),這樣觀察就仔細了,如果把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也就具體了,光寫具體還不夠,還要寫生動,怎么寫才生動呢?那就要展開想象,想象要合理,把你想象到的寫進去,文章就具體生動了。
    三:指導寫作。
    (一)外表。
    1.我們先來說說它的形狀好嗎?誰想說?(圓圓的)。
    這圓圓的桔子像什么?注意把話說具體說完整。(做動作提示)(像小皮球、像小燈籠)。
    說得真好!剛才那個同學說的是個什么句子?(打比方)。
    2.繼續(xù)觀察。這幾個桔子大小一樣嗎?
    有大一點的,有小一點的。用一個詞怎么說?(大小不一)。
    3.放在手里掂一掂,估計一下它有多重?(60克左右)。
    4.再看看它的顏色。(桔黃)。
    5.誰能連起來說說桔子的形狀和顏色?
    那么,我們除了通過嘴巴吃,還可以通過什么方法知道它的味道?(用鼻子聞)對。誰來聞一聞這桔子的味道,然后告訴大家。(淡淡的清香)。
    7.看桔葉:看到了嗎?這桔子上還有片葉子,這說明什么?(新鮮)誰能說說這葉子的形狀和顏色?(橢圓,碧綠)。
    想想:這片桔葉頂在桔子上像什么?(像一頂帽子)。
    8.誰能連起來把桔子的外表說一說?(指名說)(板書:外表)。
    (二)內里。
    1.注意老師的動作:教師剝桔皮。問:剛才老師做了什么動作?(剝、扒)。
    2.老師剝桔皮,請一生上臺來聞聞,你聞到了怎樣的味道?(清香)看到了什么?
    3.這桔瓤是有什么組成的?(桔瓣)取出一片桔瓣,看看,像什么?(月牙、小船)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個桔瓣?(數(shù))。
    4.仔細看,動腦想:這些桔瓣圍在一起,好像??猶如??用打比方的句子描述一下。
    指名說,點評。
    5.繼續(xù)看老師的動作:取出一瓣。指名說說老師做的動作。(取、掰)老師接著做動作,放在學生嘴里咬上一口。
    6.誰能把剛才講的連起來再說說,注意用上打比方的句子和表示動作的詞。(板書:內里)。
    7.拿起桔子,大家一起動手剝桔皮、數(shù)桔瓣、再放到嘴里品嘗一下桔子。要求邊做邊說。
    8.剛才大家品嘗了桔子的味道,誰來說說?(甜甜的、酸酸的、甜里帶酸)。
    9.好吃嗎?喜歡吃嗎?
    10.學生習作。
    三.佳作欣賞。
    展評學生習作,師生給予評價。
    板書:
    ??!這個桔子真可愛!
    觀察仔細內容具體想象合理。
    數(shù)學教案-認篇十八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并會認、會讀、會寫6.7這兩個數(shù),并能用6和7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及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學會比較數(shù)的大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理解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并運用于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會讀寫6和7,并能用6和7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和事物的順序。
    本課難點是:滲透集合、對應、統(tǒng)計等思想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數(shù)數(shù)012345
    (二)創(chuàng)設情境說一說、數(shù)一數(shù)
    出示同學們值日的情境圖
    1、讓學生說一說,圖上都有些什么?
    2、它們各有幾個,數(shù)一數(shù)。
    3、說一說你是怎樣數(shù)的?
    (三)、擺一擺、畫一畫
    1、讓學生數(shù)出6根小棒,擺一擺,看看你能擺出什么?
    2、用7個你喜歡的圖形表示數(shù)字7.
    (三)拓展應用、說一說
    說說教室中,哪些物品能用6和7表示?
    (四)撥一撥,看一看
    1、
    2、
    3、
    4、請學生在計數(shù)器上練習撥6個、7個珠子.(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觀察直尺,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比一比(6和7比較大?。┎聰?shù)游戲(6和7)
    (五)說一說,議一議
    出示課本圖片,共同探討6和7的意義:
    (六)寫一寫
    讓學生說一說6和7各像什么?然后教師范寫,學生觀察,最后學生線描黑,再練習寫。
    五、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