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精選21篇)

字號:

    每個人都需要做總結(jié),無論成敗與否,在探索中總結(jié),在失敗中總結(jié),在成功中總結(jié)。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自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一份好的總結(jié)范文可以為您提供思路和參考,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總結(jié)范文,供您參考學習。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一
    一曲《淮河景》映襯在南京腔下顯得蕩氣回腸,十二“名妓”在一幕幕回憶中手拿琵琶彈奏著內(nèi)心的辛酸苦楚!視線模糊中,我仿佛又重歷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一段屈辱而血腥的國恥:
    南京大屠殺的殘酷沒有誰會忘記,在半個中國淪陷下如同一朵法西斯植下而到極點的血之花。廢墻殘垣在硝煙彌漫中讓殘忍成為人的唯一生存法則,一幕幕回放著慘敗的花朵,如同曾經(jīng)的向日葵隨著他人無情的進入而敗落,找不到太陽的方向。又有誰知道找回原來的回憶會讓人心里這般痛苦,那逝去的曾經(jīng)的真誠與無私永遠永遠不再了。
    依稀記得曾經(jīng)的繁華,燈紅酒綠的享受,可如今卻是遍地橫尸,又有誰記得他們;他們無墳可歸的悲慘,又有誰關(guān)心!如今的南京一切都不再了,那一段段慘痛的痕跡也已在世人的冷漠中變成如同憐憫下的記念石碑,仿佛還是低喃過去的隱傷,可歷史終究過去了,是的,過去了!
    日本鬼子的侵略帶來的不僅僅是破壞,更多的是人世間冷漠的瘟疫,傳染者每一個人,但有愛的不可能被傳染成冷漠的傀儡。曾經(jīng)不堪的過去,對于那些娼妓也是無可奈何,卻也造就她們笑對他人的態(tài)度,對于寧愿犧牲自己未來換取他人幸福與安全,卻也無悔。這需要怎樣的勇氣與堅強才能擔起這壓死人的石頭,恐怕只有她們自己知道這其中的辛酸與無奈。
    自古傳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我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只因未到心坎處。來時的妖嬈風光,走時的真情淚下,這其中的故事,只因人皆有情為題讓這拉開了序幕。才登進這教堂時,遠遠望去竟發(fā)現(xiàn)如此美麗,讓這悠揚的笑聲成為這孤寂有神圣教堂的一道風景線吧!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二
    在我的印象里,自宋朝以后,秦淮河就被賦予了一種優(yōu)雅、放蕩的女性氣質(zhì)。李師師是宋朝的名妓,宋徽宗挖了地道與她幽會。有皇帝老兒帶頭,民間頓時風行起歌妓文化,一時刻,秦淮河畔,鶯歌燕舞,胭脂留香,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市井販夫,那里便是他們心慕的圣地。這些歌妓,不僅僅僅賣身,她們各自身懷絕技,琴棋書畫,吹拉彈唱,使得這一塊煙火之地成了一個文化的風向標,造成了秦淮河的繁榮景象。在之后的千年中,雖然政權(quán)屢屢更替,但絲毫沒有影響到秦淮河的歌妓文化,那里照樣笙歌繚繞,夜以繼日。但之后的政權(quán)畢竟沒有宋朝的開化,宋朝的歌妓是圣潔的,氛圍是浪漫的,而之后歌妓逐漸淪為了社會底層,這個身份也變得骯臟起來。雖然如此,秦淮河的歌妓仍然保留了一些好的傳統(tǒng),她們在這一行業(yè)中,不僅僅僅只是帶給肉體上的服務,更為眾多尋花問柳之人帶給一種精神上的奢靡和滿足。因此,她們才稱之為歌妓,而不單是一般稱謂上的。要我說,歌妓作為一個文化群體,她能夠是一種行業(yè),但不是,做的只是一種交易。交易越簡單、越直接、越赤裸裸,就越顯得骯臟。
    恕我斗膽直言,我覺得歌妓文化是沒有必要做過多詆毀的。歌妓代表了女性的一種氣質(zhì),使女性的內(nèi)涵變得更豐富。如果沒有構(gòu)成這一種文化,女性氣質(zhì)中表現(xiàn)出的放蕩就絕不優(yōu)雅;性雖然讓人滿足,但絕不會讓人懂得浪漫;美女確實很美,美得讓男生流口水,但絕不會讓人感受到心旌蕩漾這種完美。我當時在閱讀《姑妄言》這種的開篇時,就突然意識到:男生尋花問柳把佳人擁在懷時,他滿足的不是性愛,而是一種對女性氣質(zhì)的占有和享受。女性氣質(zhì)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美學,一般人駐足遠觀去欣賞它,體會它,只有嫖客才千方百計想要占有它。而歌妓,確實能把這種氣質(zh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我一向?qū)ε猿錆M了好奇和神秘,當然性愛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對女性氣質(zhì)蘊含的美。因此在電影《金陵十三釵》公映后,我懷著極大的沖動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影片就寫了這么一群歌妓,她們的美攝人心魂,舉手投足間讓人意蕩神游,但她們不是純粹的性工作者,不只是為金錢而麻木不仁,她們同樣有母性,有愛。
    我很喜愛張藝謀導演的這部影片,這是中國電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這么偉大的作品,從美學好處上說,注定是世界的,它成功地再現(xiàn)和塑造了一種女性氣質(zhì)。
    走出電影院,我立刻想起多年前一部同樣偉大的電影作品——《辛德勒的名單》,我試著把兩部影片相比較,發(fā)現(xiàn)兩者諸多相似,諸多亮點。同樣是描述二戰(zhàn)時的作品,歐洲人以此表現(xiàn)了民族的大義和悲歌,中國人也理應有這么一部作品與之輝映,畢竟,中華大地是二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之一,中國人民為這場戰(zhàn)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所幸,《金陵十三釵》滿足了這個世界性要求。
    最后我還是要強調(diào)一句:看《金陵十三釵》,我看到的是一種女性氣質(zhì)。無論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中,女性獨有的氣質(zhì)就像一面鏡子,總是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光線越刺眼,反射就越強烈。這是一種美,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種美。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三
    們就是如此骯臟,如此不見的光。
    就比如《金陵十三釵里的那些妓女。在南京淪陷,戰(zhàn)火紛飛的時候,每個人都在逃命,秦淮河邊的那些妓女也不例外。然而,當她們想要進入教堂避難的時候,她們的待遇可不像那些女學生那么好,被拒之門外不止還被人拿竹竿趕。雖然那個時候,教堂也沒辦法保護這么多人;雖然那個神職人只想保護好自己教堂的女學生,完成神父的遺愿,也很無奈。但是她們也有著自己的無奈,她們也是平凡人,也都珍重自己的性命。雖然她們也有著許多讓人覺得難以接受的黑暗的一面,但是有時候她們也很無奈,生活畢竟不是按著自己想像的方向走,她們背后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而無人知曉。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像電影里的女學生那樣排斥她們,瞧不起她們,認為她們很骯臟。
    可是,事實上她們也并非我們想像那般。她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女學生把日本兵引開的時候,她們的心是充滿感動的,也是懂得感恩的。更有妓女為了能彈一曲《秦淮景》給一個將死的陌生人聽冒險跑出去拿琴弦,最終慘死在日本人手中。以及后來為了保護女學生可以安全逃離南京,她們選擇了代替學生去給日本人慶功。后果是什么,她們心里都很明白,是不可能再活著回來的了。沒有人想丟了自己的性命,可是她們不能讓女學生們就這樣自殺,不能讓不懂世事的女學生們就這樣毀在日本人手中。所以在關(guān)鍵時刻,她們選擇了犧牲自己保全學生們,走上了不歸路,也改寫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世人對妓女的誤解。也因此,學生們對她們的偏見被感動傷心代替。
    有時候,刻板印象會讓我們看實物變得狹隘,看不到另一面,不能客觀評價。雖然如今,很多人包括我同樣仍對妓女有著非常不好的印象,但是我不得不用另外一種眼光來看待《金陵十三釵》里的妓女,因為她們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面,她們也是有情有義之人。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四
    在圖書館里讀完《金陵十三釵》,心內(nèi)感到沉重,悲愴難耐!耳邊是南京一座城市的哀嚎,尸魂遍野,血流成河。
    這本書的內(nèi)容,歸結(jié)起來就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人占領南京,在南京城實行大屠殺,一群妓女和幾個受傷的中國士兵逃到一座美國天主教堂尋求庇護,最后為了保護教堂里的一群女學生,五個中國士兵挺身而出在教堂里被來搜查的日本兵決,平安夜十三個妓女為了解救這些學生冒充她們?nèi)槿毡颈姟?BR>    這一群十三四歲的女學生,不諳世事,一座城市的屈辱和悲劇使她們成長。代價卻太過慘烈。
    而那群為她們不恥的妓女卻在緊要關(guān)頭挺身而出,用自己來換取了她們的茍且偷生-請原諒我的用詞,潛意識里我一直感到在那樣的境地里存活下來總有著茍且偷生的意味-即使活下來了,也一輩子抹不去那些殘烈灰敗的記憶留下的陰影。
    女主角書娟便是這群學生之一,對妓女趙墨玉充滿仇恨。而所有的恨在這些妓女代她們?nèi)ト哲娝玖畈繒r煙消云散,在生死存亡,在人性善良面前,是沒有仇恨的,只有悲憫,悲憫自己,悲憫他人?;蛟S,書娟從來沒有真正地恨過,她的恨來源于父母獨留她在南京的行徑,但她的仇恨沒有出口,墨玉的出現(xiàn)讓她找到了出口。所以,她后來向英格曼神父懺悔,懺悔她對父母的怨恨詛咒,以及她對墨玉未遂的毀容。
    這只是一部小說,但凡小說都有杜撰有夸張有虛假。
    這又不只是一部小說,有著真實的歷史背景,是沉重慘烈的史實再現(xiàn)。
    香港女作家黃碧云說:我以為好的文學作品有一種人文情懷;那是對人類命運的拷問與同情,既是理性亦是動人的。嚴歌苓的作品一向立意深遠,思想厚重,發(fā)人深省,小說大都涉及對人性的拷問,對戰(zhàn)爭的反思,對東西方文化沖撞的深層次探討?!督鹆晔O》也自是不朽之作。
    少女時代,曾見過那場大屠殺的影像資料,見過那些慘死的無辜百姓,以及日軍侵華時給那些慰安婦拍下的照片,可謂觸目驚心。我活在清如水明如鏡的當下,那些照片昭示的是泯滅人性的屈辱和侵略,遠離當下,卻與時代并存。
    本身不是那種滿懷愛國熱情對日本恨得咬牙切齒的熱血青年,平素也不談政治,不述革命,只講風月??墒?,當一種情結(jié)上升為情懷時,意識終是不受控制。我知道,我愛這個國家,我因她的屈辱疼痛而感同身受。
    張愛玲說,有一天我們的文明,無論是升華還是浮華,終要成為過去。
    南京的那場浩劫已經(jīng)過去84年,很多痕跡已難再尋,漸漸被忘卻,只是需要一場紀念。一場為了忘卻的紀念。
    活在當下的我們,要繼續(xù)好好的活著,同時,記得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同胞曾遭受到的傷害。不為冤冤相報,也并非以德報怨。只是要記得我們曾受到的屈辱,居安思危。
    《金陵十三衩》,由一群秦淮河邊青樓女子引發(fā)的,對人性的自省,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拷問,對戰(zhàn)爭的反思,對和平的考量。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五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金陵十三釵》有感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商女亦知亡國恨,此恨無關(guān)風與月?!笔澜缍未髴?zhàn),1937年的南京,因日本的入侵很快淪陷。生者像無頭蒼蠅一般亂竄,只求找到一棲之地保全生命,唯一拼死抵抗的只有寥寥無幾的中國軍官。
    在這期間,十三個風情萬種的風塵女子、一群涉世未深的女學生、幾個傷兵都將城內(nèi)的天主教堂當作他們的避難所。然而,教堂并不能阻擋日軍的鐵蹄,避難的人們也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那些天真純潔的女學生,那些潑辣輕佻的笑聲,那些深入骨髓的恐懼,在教堂狹小的空間內(nèi)提供了關(guān)于愛與恨、善與惡、高貴與卑賤的答案。當僅存的潔凈被污染,暫時的寧靜被打破,誰承想,正是這些風塵女子散發(fā)出的人性之光保護了孩子們的純潔。她們清楚日本軍隊的邀請絕沒有那么簡單,所有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也許當初的一句“姐姐替你們?nèi)ァ敝皇菫榱俗尯⒆觽儎e做傻事所找的借口??墒腔氐降亟?,誰也沒有多少片刻的輕松。玉墨的提議,有人猶豫,有人反駁,但最終這些女人的善良戰(zhàn)勝了內(nèi)心的恐懼。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便是她們臨行前,身著學生服,其一釵懷抱琵琶,齊聲唱著送給妹妹們的最后一首《秦淮景》,那戲腔之后,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和悲壯,或許被送上車回首的那一剎那,正是她們?nèi)松凶蠲赖?時刻。
    這本書被張藝謀導演拍成了電影,從十三個金陵風塵女子傳奇性的角度切入,運用藝術(shù)技巧來表現(xiàn)思想內(nèi)涵。影片選擇了戰(zhàn)爭亂世的背景,來塑造表現(xiàn)人物在邪惡和暴行面前的人性美麗和光輝。電影的結(jié)局講述了約翰含淚開著載著學生的卡車出了南京,卻并未交代那些女人的下場,但誰都明白包括她們自己也心知肚明,前方等待她們的是什么。
    這本書的作者嚴歌苓,是一位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作家,是海外華人作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作為一個女人,她經(jīng)歷了太多的東西,因而她的作品廣闊,有一種悲憫的情懷。嚴歌苓筆下的人物有一個共性,那便是她們都有一點點遲鈍,是邊緣的、弱勢的,但她們的身上折射出了復雜的現(xiàn)實與人性。
    魯迅曾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他為紀念和歌頌劉和珍所寫的。雖然這些女子手無縛雞之力,但在我看來,“勇士”二字,她們當之無愧?;蛟S這十二釵化作一縷凄慘的魂魄,永遠無法擺脫那令人唾棄的卑賤身份??晌蚁胨齻儾粫谝饽切┛释纳矸莺涂尚Φ拿u,她們只是想做便做了。由此,才讓我們真正地看到污穢的外表下,原來藏著的是一顆出淤泥而不染的心。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六
    天,依舊靜靜的;地,依舊靜靜的;秦淮水,依舊靜靜地、緩緩到、流著。
    金陵秦淮,這個美麗妖嬈的地方,有著一群群美麗風情的女子,一代又一代,秦淮流出了亙古的風采。
    蒼煙漠漠,古都杳杳。古樸嚴實的城池彌漫著風沙。長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煙。一望無際的黃沙,掩蓋了關(guān)山,掩蓋了醉臥沙場的不歸勇士。然而,細雨漫漫的江南,秦淮水卻依舊靜靜地淌。醉生夢死,溫柔鄉(xiāng)里唱不盡的《秦淮景》;紙醉金迷,瑰色河流數(shù)不盡的風情女子。亂世紅顏陳圓圓,妖嬈顧盼董小宛,傾盡國色顧橫波……一揚手,是陣陣香風嬌襲,一頷眉,眉間是無盡風情。扭動的軀體仿佛妖嬈的藤蔓,又如楊柳輕擺,一步步滋生出片片紅蓮。琵琶低吟,夜夜笙歌。秦淮八艷們嬌柔的笑聲,滋養(yǎng)了這條美麗的河。漸漸地,秦淮水染上了脂粉的顏色,靜靜淌著的是少女們豆蔻的芳香。
    然而,烽煙開始升騰,山河即將破碎。嘯天的孤狼喚不回明朗的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冥冥暮色如一襲紗衫,飄動著淡淡的哀愁,戰(zhàn)爭的鼓聲淹沒了撩人的琴音。
    自古巾幗出動蕩。這群柔弱苦命的女子摔了琴,斷了弦,卻舞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國土動蕩,這群低眉溫順的女子,雖處低層,卻揚起了錚錚節(jié)氣。惟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風云涌起,朝代更替。清朝建立,明朝滅亡。一將功成萬骨枯。秦淮八艷已成為過去。然而,不屈的是秦淮邊的女子,不滅的是誓死衛(wèi)國的靈魂,不悔的是心底深處的良知。
    秦淮水緩緩流,流不盡的風花雪月,流不盡的傾城容顏。
    1937年的南京,1937年的秦淮。
    當華美的旗袍褪下,當樸素的藍布大褂穿上身,這群搖曳生姿的女子,帶著秦淮的風情,去了日本人的宴會。
    “我有一段情呀,唱撥拉諸公聽……”舉手投足間,昔日秦淮的錦繡,昔日秦淮的脈脈清流,昔日秦淮的燈火輝煌,仿佛都在那個小小的教堂演繹。
    還憶浴罷描眉,還憶舞袖歌裙,都在咫尺間,清淚四溢。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我只愿,那憩覓在深山的毒蛛,吸盡日本人的血液,因為他們的骯臟污染了秦淮水的清凈;
    我只愿,那十八層地獄的烈焰,焚去日本人的肉體,因為他們的肢體觸碰了中國的天顏!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宣一聲佛號:善哉!善哉!為的是我心中的怒火,為的是那仇深似海,為的是秦淮女子香魂不在。
    春去秋來,花開花敗,昔日的跫音已漸行漸遠,秦淮女子的笑靨也已風吹云散。
    那一脈靜靜的秦淮水,卻仍然緩緩地流著。帶著歡歌,帶著笑語,帶著華燈,帶著記憶,靜靜地流著,流過亙古的世紀。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七
    我,一個90后,從小便是聽著父母“好好讀書,光耀門楣”的經(jīng),10歲前從未深刻的去想一些國家大事、倫理綱常,一心去學那些課本。
    如今大了些,倒是會些“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道理,也拜讀了孔夫子、孟子的著作,對于世事也有幾分了解。偶爾看著那些新聞,也會義憤填膺得評論幾句,嘲諷幾句,雖是客觀獨到,卻仍不夠深遠,堪堪稱得上一個雛兒罷了!
    呵,當我看到《金陵十三釵》并且拜讀了一些時才終于為一部抗戰(zhàn)片笑了,不僅僅因為她是屬于女同胞的書,更因為她總算把歷史的魂寫出來了。
    不管是頗有傲骨、八面玲瓏的趙玉墨,還是表面刻薄無情的豆蔻她們不過都是可憐之人罷了!要知一個毫無背景又無文化的女人在亂世中能夠茍延殘喘實在不易啊,她們的無情不過是一張面具,遮擋悲傷的面具罷了!而這些又怎會是那些嬌養(yǎng)深閨的牡丹能知的?又怎會是那些或衣食無憂或有自保能力而不會受人侵犯的男人所能明白的?苓的字字句句都昭示了“十三釵”外柔內(nèi)剛的巾幗形象,矯正了那些“特殊女人”的真實內(nèi)心思想,這便是此書吸引人或者說靈魂所在。
    文中那個英格曼神父天真的以為日本這個在世界上被譽為最守秩序的國家會快速的解決這場混戰(zhàn),可令他想不到的是日軍在這場戰(zhàn)役中全然失去了屬于人的理智,而是如同野獸一般廝殺、掠奪、淫樂,血洗了整個南京城,此處是對日軍嗜血、戀戰(zhàn)品性的一個揭示。
    文的一開頭還寫了軍閥自相殘殺的片段,這更是令人心灰意冷。古語有云:治國齊家,方能平天下,此處便是犯了“未齊家”一大忌。我們的國家相當于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員,同管理家庭的道理一般,倘若連自己的家都無法治理的井然有序又何談治理一個泱泱大國?何談去抵御外敵?如此說來,南京淪喪怕是情理之中,也莫怪敵人兇狠了!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八
    今天偷得半日閑,看了盜版《金陵十三釵》。畫面不太清晰,但我還是被震撼了。
    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反映的是以1937年南京淪陷為背景,日軍屠城,尸骸遍地,血流成河。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暫時未被占領,教會學校里只有一名書童陳喬治和十四名十二三歲的女學生。后來美國殯葬師約翰,和十四名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還有一名中國軍人李教官帶著一名十幾歲大的受了重傷的男孩,先后進了教堂。李教官將奄奄一息的男孩浦生托付給這群風塵女子,并囑咐玉墨一定要保護好這群女學生,但自己并沒有馬上離開,在教堂對面的一個已成廢墟的造紙廠埋伏下來。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他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
    然而,教堂也不是永遠的凈土,暫時的寧靜很快被打破--日軍沖進教堂,十四名風塵女子躲進了地窖,而女學生們沒有來得及躲藏,被日軍發(fā)現(xiàn),他們露出猙獰的獸面,四處抓捕女學生。扮作神父的約翰拼死保護女學生,但獸性已發(fā)的日軍不僅不聽勸告,而且打傷了約翰,有兩名女學生在掙扎中,一個被打死,另一個被推下樓摔死。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李教官殊死抵抗,開槍救女學生,日軍發(fā)現(xiàn)有敵軍,丟下女學生,圍殺李教官,李教官壯烈犧牲。后來,日軍假意保護女學生,實際上另有陰謀。他們讓約翰帶領女學生練習唱歌。期間,浦生因傷部潰難得不到治療,危在旦夕。其中妓女豆蔻想給這個像自己弟弟的浦生彈一首動聽的曲子,與另一名想找回自己耳墜的妓女香蘭回妓院尋找琴弦,歸來的途中遇到了日軍,慘遭凌辱而死。十四名學生與十四名妓女均變成了十二名。在日軍檢驗女學生唱歌的時候,妓女小蚊子為了尋找一只心愛的貓而被日軍發(fā)現(xiàn)。女學生書娟急中生智,救了小蚊子。日軍臨行前叮囑約翰明天準時讓這十三名女學生參加日軍的慶功會,為日軍表演節(jié)目。約翰知道,這是一條兇多吉少的不歸路,女學生們也知道將面臨著什么,于是決計爬上塔頂,準備用死亡來保全自己的貞節(jié)。這時候,那群風塵女子挺身而出,在玉墨的帶領下,決計代替女學生去參加所謂的慶功會。但此時只有十二名妓女,喬治挺身而出,男扮女裝,填補這個空缺。在這群風塵女子和喬治的掩護下,約翰帶著十二名女學生安全離開南京,而那群風塵女子究竟怎樣,并沒有表現(xiàn),只是做了一個暗示,就是臨行前,她們打碎玻璃,藏進衣服,準備與日軍殊死一拼。
    《金陵十三釵》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它把戰(zhàn)爭重壓下人性的變化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挖掘出了人性最真最美的一面,尤其是那些風塵女子。她們最初的出現(xiàn)有些狼狽,但當她們走進教堂大門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衣著光鮮,體態(tài)婀娜,盡顯女人的風韻,仿佛那不是在逃難而是在赴約。尤其是那個玉墨,高貴得像英國女王。可是一旦她們進到教堂,和那幫女學生爭搶地窖藏身的時候,又表現(xiàn)出自私和刁蠻,后來她們安下身來的時候,又衣衫不整,抽煙喝酒打麻將,和約翰調(diào)情,似乎這里就是她們接客的妓院,用純潔的女學生的眼光去觀察,簡直就是不堪入目。殘酷現(xiàn)實使她們淪入風塵,湮滅了她們的人性,使她們變得玩世不恭,游戲人生;而血淋淋的戰(zhàn)爭又喚醒了她們沉睡的人性,在柔美中演繹出悲壯。
    頭牌玉墨,不僅貌美如花,而且優(yōu)雅智慧。她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教會學校學習過六年,而且成績優(yōu)異,尤其是英文,同學說她像個英國女王。但好景不長,十三歲時,繼父強奸了她,使她淪入風塵,開始了賣笑生涯,成為妓院的頭牌。她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可以和約翰暢通地交流,也是這群風塵女子的舵手,就是她最先提出要替代那些女學生的。表現(xiàn)出一種大無畏的氣概,讓人敬佩不已。
    其他的妓女,老謀子也用一些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他們的善良和女人的天性。豆蔻為了讓浦生臨死前聽上一曲,不惜冒著危險偷偷地回妓院拿琴弦,結(jié)果受盡凌辱,臨死還不斷反抗;香蘭僅僅為了一只耳環(huán),結(jié)果慘死在日軍的刺刀下。表面上她們的行為顯得很幼稚也很愚蠢,但那種善良和愛美的天性卻讓人唏噓感嘆。另外,當她們決定集體替代那群女學生去赴死的時候,盡管大家也很恐懼,但都很講義氣,也很從容。尤其是她們扯下窗簾為自己做學生服的時候,嘻嘻哈哈,好像不是去赴死,而是在為自己做嫁衣。
    她們用白布纏繞自己的胸部時,老謀子故意用輕松的氛圍來表現(xiàn)那種悲壯。我看到這里的時候,不僅老淚縱橫。臨行前,殯葬師約翰逐一給他們化妝,照他的習慣,她們都要躺下來,因為他的工作是給死人化妝的。其中一個妓女還說,我們也不是死人。我想這句臺詞不是可有可無的,她們的死亡已經(jīng)在這里暗示了。另一個妓女,拿著一對鐲子,說是一個相好給她的,她一直沒有舍得用,還等著他來贖她從良呢。這些細節(jié),都是為了表現(xiàn)這群看似玩世不恭、無情無義的風塵女子,她們的內(nèi)心有著普通女人的感情和天性。
    正因為如此,玉墨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激起了她們的憤慨,她們要向世人證實她們不是這樣的人,要做一件有情有義的事情來推翻千古以來人們對妓女的鄙視。她們做到了,她們不僅僅是拯救了一群像她們從前一樣純潔的少女,也拯救了自己的節(jié)操。當她們拉直了頭發(fā),穿上藍色的學生服時,以往所有的不齒都被凈化了。她們回到了從前,回到她們記憶深處的夢境中,所以她們開心,她們興奮。
    影視的高潮是那曲柔美動聽的《秦淮景》,影片用幻影的形式,讓書娟想象她們穿著華美的衣衫,舞動著柔美的身姿,唱著悠揚的曲子。悲壯在這個時候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我的淚也再次涌出。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九
    我是個愛流淚的人,看小說、電視劇時尤其會隨劇中人物起伏跌宕的命運轉(zhuǎn)折、大喜大悲而落淚。可是讀完嚴歌苓的新作《金陵十三釵》后,我的眼中卻干澀得好像著了一把火,本想掩卷長嘆一聲,卻有一股咸腥的濁氣卡在喉嚨里,不能舒解。那一夜的雨好大,我和著雷雨聲讀完這部小說。
    秦淮河的漿聲燈影里,從來都少不了影影綽綽的血色羅裙、佳人謔笑。我雖然討厭隔岸彩船上所唱的“后庭花”,卻也知道每一個“商女”背后必然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敖鹆晔O”的故事就在秦淮河霧氣蒙蒙的背景之下展開了。
    南京,這個舊中國的首都,曾經(jīng)因為秦淮河的花魁們的巧笑倩兮粉飾了多少太平,然而這表面的太平很快便被1937年12月13日那隆隆的炮聲擊碎了。在日軍鐵蹄進駐南京城的時候,在大批逃難的人群中有那么一群女子,她們衣著光鮮妖嬈艷麗,即使在逃難中也不肯邋遢半分,她們有些無賴地翻過教堂的圍墻,不由分說地避入了美國教堂的地下室,同在這里避難的還有十幾個教會女子學校的學生,于是,原本屬于社會不同階層的最不可能有交集的兩種女人相逢了,而在生活中最“純潔”和最“齷齪”的兩種女人必然發(fā)生的所有沖突也都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十三歲的少女書娟就用那雙青春期少女敏感又充滿憤怒的眼光窺探著這些社會最底層的“垃圾”。這些“垃圾”分享了她們所剩無幾的食物和水,沾污了她們心目中圣潔的教堂和愛情,少女書娟恨不能把她們早日驅(qū)逐出去。不管是“她們”還是“她們”,誰都不知道此時的南京城已經(jīng)成為了一座人間地獄,成千上萬的中國俘虜被槍殺,未及逃出生天的婦孺老幼斃于街頭,開膛破腹有之、斷首去肢有之,南京城已經(jīng)變成了一座死城,一座只剩下閻羅和惡鬼的地獄。在探聽到教堂里有傷兵或女學生的消息之后,窮兇極惡的倭人又怎會放過這樣一盤豐盛的美味,即使它是在美國人的領地也是不能夠阻攔的。惡鬼纏身,萬般無奈的神甫已經(jīng)無計可施,就在這危急關(guān)頭,十三個“卑賤”的女子魚貫而出,她們變身成為南京城最美的女學生,因為女學生的身份對她們來說,始終是一個夢,她們是按照夢想來裝扮成女學生的,因此就加上了夢的美化。真正的女學生們獲救了,而十三朵曾在秦淮河上盛開的花朵就這樣被慘無人道地踐踏了。
    那一夜我莫名其妙地發(fā)起了高燒,夢里是零亂的裙裾、破碎的花朵,都說夢是沒有聲音的,而我的夢里卻是鴉嚎不斷。那一夜,我的夢里有李廣、有文天祥,有岳武穆有陸放翁,我從來沒有那樣思念過這些隱藏在歷史滄桑中的忠臣良將、這些錚錚鐵骨的熱血男兒。我很希望所有的中國人、中國的男人都能讀一讀這個故事,看一看當我們的母親、妻子、姐妹被當做戰(zhàn)利品被欺凌、被虐殺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否在滴血。我很希望官場上那些有貪腐行為或準備貪腐的人們讀一讀這個故事,一個能夠抵御外侮的強大的祖國對每一個個體是多么重要,如果不是各懷鬼胎各有私心,一個國家的首都怎么能讓侵略者在頃刻之間就變成煉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為什么不能做一只筑巢防敵的工蜂,非要做挖空堤壩的工蟻呢?!
    關(guān)于南京那段悲慘的歷史,很多的書刊影媒上都有記載,我總是不敢去研讀去深究,我怕痛。我總是想不明白,一個有著千年文明的古國,怎么能讓她的士兵在瞬間完成由人到畜的褪變,嗜血的、變態(tài)的天性在戰(zhàn)爭的激化下暴露無遺?我總是弄不明白,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在歷史上從來都對其友善的鄰邦,那東邊的國里為什么總有些人對我們充滿了仇恨?對于好看的書,我總有一讀再讀的愿望,可是,這本講述金陵女子的故事書,我卻再也不想翻起,那種痛,那種恥辱叫人心如刀割。對于我所從事的職業(yè),我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感到神圣,光榮,只要想到我所做的工作能夠?qū)ψ鎳膹娛⒂兴砸?,只要想到我們的工作能使祖國不再受外侮、父母兄弟姊妹不再受欺凌,我覺得就是有意義的、神圣的、偉大的。
    漸漸淡去了血腥味的秦淮河仍舊是那么美,新潮的美女們?nèi)耘f在河邊漫步著,也許不會再有人想起那些槳聲燈影里浪聲謔笑的花魁們,可是,我相信歷史不會忘記她們,一群在貧弱國家的最底層用身體討生活的女人,一群有著最卑賤的身份和最高貴的靈魂的女人,一群最深切地感受亡國之恨的商女們。
    縱然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在繁華的車水馬龍的城市,天空仍留著一抹歷史的煙云,揮散不去。
    《金陵十三釵》的上映,無疑在國人的心頭又抹上了一層揮不去的陰霾,它講述了十四個青樓女子為躲避日軍的追殺而逃到一座有十三個女學生,一個男學生以及一個美國人的教學,她們都想讓那個美國人帶她們出城,可是那個人只是一位愛財如命的殮葬師,無意做這樣的冒險,然而隨著日軍的進攻和接連發(fā)生的悲劇,改變了他和那十四個青樓女子。最后,那些女子替女學生坐上了日軍的卡車,踏上了不歸路,美國人則帶領那十幾個學生逃離了南京的故事。
    《金陵十三釵》反映的并不只有南京大屠殺,而是借這個事件完美地展現(xiàn)了人性的光輝,比如那個美國人約翰,他之當初進入教堂的目的只是為了找到一些錢財好讓他離開南京,他冷漠無情,拒絕了她們想借他離開南京的請求,但是他卻在日軍強行奪入教堂,企圖傷害那些女學生時,他本不是神父,卻以高于神父的姿態(tài)挺身而出,像個偉大的審判官一樣,厲聲阻止他們的罪行,在經(jīng)歷身邊一個個的伙伴離他而去之后,他開始重視人生的意義,當他為了尋找兩位離開教堂的女子時,他遇到了與他一同來到中國的朋友湯姆,湯姆告訴他,現(xiàn)在有一條船可以離開南京,希望與他一起離開。但是約翰卻在短暫的動搖之后,拒絕了湯姆,并說了一句讓我感慨萬千的話:“不,我不能離開,他們需要我?!?BR>    是什么導致了約翰的改變?
    所有人都具備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奉獻,他們都為了別人奮不顧身地做著一切自己能做到的事,我們這種精神應該才是《金陵十三釵》最想呈現(xiàn)給大家的吧!
    很短的一部小說,不到60頁。講的是13個逃避日軍侵略的戰(zhàn)火的風塵女子,卻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教堂里不諳世事的富家千金的生命。
    幾次不忍猝讀,實在受不了對那殘忍畫面的想象。讀罷,只有一個念想:感謝嚴歌苓,她以一個旅美作家的“準客觀”身份,向中國以外的世界描述了那場侵略的史實。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西方人、日本人,看到這本書;我希望,它被翻譯成每一種文字,讓所有的人知道:曾經(jīng)這世界上有個民族是多么的不成之為人類!我希望,每一個越來越不清晰那段歷史的中國年輕人,重新認識那個在他們眼中愛干凈、精于技巧、懂得禮貌的民族。
    “日本男人有著病態(tài)的戀童癖,對女童和少女之間的女性懷有不可告人的慕戀”,精準的判斷;“玉墨對日本兵那一笑,得多大膽量多少智謀。就在那一刻,書娟想到一個詞,假如這個詞能剝?nèi)プ怨乓詠淼馁H義該多好:笑里藏刀”,這句話,我狠狠地讀了三遍,解氣!
    嚴歌苓的文字,非一般人可比,精準得讓你挑不出比那更確切的字眼,但不是鋒利的刀刃或者銳利的針尖一樣,也不是綿里藏針,她的文字外表不是那種柔軟,而是另一種:像柔潤鋼透的玉,看起來多么美好呀,可是卻堅硬、堅貞、堅明。
    最近《金陵十三釵》的電影正在上演,有幸在散文在線的首頁上發(fā)現(xiàn)原作,就第一時間收藏,讀《金陵十三釵》,淚紛紛如雨下,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人神共憤,血流成河的南京,血的教訓,這只是南京城里小小的一隅——教堂,但戰(zhàn)爭中的教堂在鐵蹄和淫威下風雨飄搖。唱詩班的女學生,從墻頭爬進來的妓女們,還有死里逃生躲避追捕的中國傷兵,神父英格曼,阿多阿多,伙夫陳喬治,這些人物暫時被迫呆在一起,這十三個妓女,以出賣肉體為生,說話、做事、舉手投足都表現(xiàn)出了她們那個圈子里的習氣,英格曼神父反感她們,怕她們影響那些稚氣未脫的女孩子,但又無法拒絕無路可逃的她們,勉強收留她們暫住教堂,豆蔻的凄慘遭遇,讓這些風塵女子開始正視現(xiàn)實,身邊的姐妹慘遭輪奸,救過來后已瘋瘋癲癲,而那幾個中國傷兵,下場更慘,連做了截肢手術(shù)的王蒲生也身首異處,妓女們冷靜的埋葬他們,這些人沒有前途和將來,死亡,是遲早要面對的事情。
    但是,今天的我們可以原諒一切,一切都被可笑的原諒了,去恨誰呢?軍國主義?還是自己軟弱的祖國?血淋淋的歷史銘記在心,而惠特林女士,一個善良有正義感的美國人,在親歷和目睹了地獄般的南京城后,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最后自殺?;钊斯们易鰫簤簦瑢幙刹换?,禽獸的行徑為人所不齒,但愿后代們都記住這段歷史,南京——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金陵十三釵,只是這鮮血歷史中的小小一段。
    嚴歌苓女士筆觸清新,細致感人,一口氣讀完,泣不成聲,這就是我的祖國曾親歷的災難,中國人是不會忘卻這段歷史的,十三釵也將和歷史一樣永存。
    提起這部小說,是由于張藝謀導的電影《金陵十三釵》上映。我當時第一時間趕去影院欣賞了這部影片,觀后使我感觸頗深。這部影片就像是“南京大屠殺”的一個番外篇,通過一座小小教堂里發(fā)生的悲壯事跡,以微入深的反映了發(fā)生在南京歷史上,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屠殺慘狀。使人從導演描繪的細膩畫面中,體會到了人性的美麗與丑惡,民族的團結(jié)與仇恨,不禁讓人感慨至深,潸然淚下。
    相比電影來而言,小說的內(nèi)容就要更加復雜許多。背景是1937年的南京。1937年12月12日這一天,守城的中國軍隊全線崩潰和撤退,第二天,像野獸一樣的日軍就占領了南京,從此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對中國人民的大屠殺、大奸淫、大劫掠,慘絕人寰的一幕幕從此深刻地烙印在中國人乃至愛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里。作者嚴歌苓借“姨媽”書娟的眼睛感受了這場浩劫殘暴黑暗的事實,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十三個秦淮河女人可憎可憫又令人感動的英勇獻身的故事?!耙虌尅睍晔羌膶W在金陵城中一座名叫圣瑪麗美國天主教堂里的學生,這時的美國處在中立國位置,所以美國的教堂自然成了避難所。12月12日這天清晨,神圣莊嚴的圣瑪麗教堂后院的墻頭上冒出了幾個打扮俗艷的女人,她們懇請英格曼神父收留,基于人道主義立場,神父通過艱難的決定,最終收留了她們13個躲避戰(zhàn)火的秦淮河風塵女子,以及6個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國軍傷兵。他們共同面對了有史以來最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然而,教堂也不是永遠的凈土,日軍終于沖進了這里。傷兵被殺,女大學生則眼看就要被日軍擄走凌辱。在這個時刻,這13個平日里被視為下賤的女子,在侵略者喪失人性的屠刀前,她們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學生參加日本人的圣誕慶祝會,毅然身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電影到了這里也就結(jié)束了,留給觀眾的更多是思考和惋惜。小說的結(jié)局卻是直到1946年8月,在南京舉行的對日本戰(zhàn)犯的審判大會。那時書娟已經(jīng)長大,當時代替書娟的玉墨是13個女人中唯一活下來的人,此刻的她坐在證人席上,指正了日軍高級軍官的一次有預謀、大規(guī)模的強奸。書娟通過聲音辨認出了玉墨,但她的臉已不是書娟當年記憶中的容顏,最后玉墨并未與書娟相認,悄悄走掉了。
    小說的主要故事便是發(fā)生在那個小小的教堂之中。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學生,官兵和妓女,他們共同面對著有史以來最可怕、最沒有人性的屠殺。這樣毫不相干的一群人,在民族危難之前卻也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有仇恨,有親情,有忠誠,有愛情。即便都說“商女不知亡國恨”,而故事的主角,這13位秦淮河女人,卻做出了最偉大的犧牲。但是畢竟關(guān)于抗戰(zhàn)時期,悲壯的故事我們從小到大聽過的太多太多,可這部小說卻倍受張藝謀導演的青睞,也倍受讀者的好評。究其原因,我覺得它的出眾之處便是大量運用事物和人物情感間的反差與對比,體現(xiàn)在故事場景的設定,主人公的選擇,以及作者對各種人物心理細致入微的極真實的描寫之中,深深抓住了讀者的眼球。
    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悲劇,在歷史上已被人批判斥責的太多太多。作者于是免去了那些對戰(zhàn)爭,對慘象的繁瑣冗長的描寫,而是將主要場景放在了“圣瑪麗美國天主教堂”這樣一個仿佛與戰(zhàn)場毫不相干,莊嚴神圣的地方。并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以十三個秦淮河妓女為主人公,起先通過描寫她們的風情萬種,花天酒地,鮮明的和南京被攻陷后的混亂形勢形成巨大的反差;通過描寫她們與女學生之間的矛盾爭吵,潑辣蠻橫,又反映了這些人物的卑微和平凡。她們不過也是為了躲避戰(zhàn)亂,一心期盼著那個假神父能夠幫助她們逃離南京。但是隨著故事的發(fā)展,直到最后為了十三個女學生,這些秦淮河女人甘愿代替她們犧牲赴宴,前后性格的對比,更襯出危難當頭中國人人性的偉大。即使再勇敢的人,面對死亡的膽怯也是情理之中。真正偉大的行為,不是面對迫害無視自己的性命,一了百了。真正偉大的靈魂,是甘愿為了他人,為了同胞而付出自己的一切;是只要能讓年輕的生命活下去,便甘愿以性命交換的勇敢與堅決!
    作者借小說反映出生命的卑微與渺小,描寫出人物內(nèi)心的脆弱與無奈。但是又刻畫了危難關(guān)頭人們的睿智與勇敢,堅毅與鎮(zhèn)定。強烈的對比,也強烈的抨擊著我們的內(nèi)心。這讓我覺得,即使是再黑暗的時刻,依然會有光亮的存在;即使是再丑惡的世界,依然會開出人性的花朵!
    張藝謀導演在拍攝結(jié)束后的采訪中被問到,為何如此喜歡這部小說?
    他說:“我喜歡它,是因為它很像戰(zhàn)爭中一抹粉紅,很有特點?!?BR>    而正是這一抹粉紅,點綴了這一片狼藉的戰(zhàn)場,才使得中國人在這樣的絕望之中,看到了一絲希望的光芒。生于當代的我們,要倍加珍惜前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強大我們的國家,同時壯大世界渴望和平的力量。
    愿人性之光永遠照亮在充滿希望的中國大地上,愿和平的光芒永遠圍繞著全人類共同的家園!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
    前天,我和媽媽以及媽媽的朋友一齊去看了時下最流行的電影——《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是講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發(fā)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片戰(zhàn)亂,到處都是尸體,民眾扶老攜幼倉皇出逃。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進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國的武器不如日本先進,損失慘重。
    看到那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殘忍了,殺死了那么多中國人,簡直慘無人道。鏡頭轉(zhuǎn)向教堂內(nèi),管理這個教堂的是一個外國人,他細心地照顧著中國傷兵,這一幕與日本人的殘暴行為是多么鮮明的比較啊。同時藏在教堂里的還有十三個女學生和一群風塵女子。
    有一個細節(jié),我至今記憶猶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殺時,躲在一個草堆中的人發(fā)出了一些聲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我原以為他們會把那幾個人找出來,誰知,他們竟然用刺刀狠狠扎進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來的刺刀上已經(jīng)染上了殷紅的鮮血,我的心顫抖了一下。雖然我早在歷史書上了解到日本鬼子無惡不作,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還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惡了。而另一場戲,是日本軍隊到教堂搜查,女學生和風塵女子都在四處逃竄,當十四個風塵女子躲進地窖后,地窖里發(fā)生了一場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緊緊頂住,只有一個叫墨玉的,一向說著:讓學生進來。而當女學生逃到地窖口時,日本人也已追到門口,其中一位學生毅然決然地帶著同學們離開了地窖,朝樓上逃去,這一刻,我看到了兩種不一樣的態(tài)度,一種是自私,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安危的態(tài)度,一種是無私的態(tài)度,處處為別人思考,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后想了很多,其實這兩種態(tài)度也就是此刻社會上存在的兩種人啊,看來,無論是過去還是此刻,人心都是一樣的,有善良就會有自私啊。
    最后一段,是學生在唱歌時,日本人聽了之后,要求她們?nèi)ソo日本軍隊唱歌。這天深夜,幾個女學生商量決定一齊跳樓自殺,決不為日本人唱歌。我似乎感受到了她們那種寧死不屈的勇氣,更是她們的中國情結(jié)讓我感動。就在她們準備一齊跳下去的那一刻,十三人出現(xiàn)了,說愿意替她們?nèi)ァ?吹侥抢铮疑钌罡袆?。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決定啊,為了他人,犧牲自己,不也正是體現(xiàn)了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嗎?最后,她們一齊帶著暗器去了日本軍隊,而學生們安全離開了。
    結(jié)局沒有放出來,留給人無限想象空間??戳酥螅廊换匚稛o窮。最后那一段,也是全片的亮點,是對中國團結(jié)精神最好的詮釋。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一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三釵》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命運的齒輪在歷史的風塵里轉(zhuǎn)出人生的曲折,動蕩年代里,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悲劇。無論是花一般年紀的.女學生,還是如花一樣的秦淮河女人,誰都無法預知自己的命運。在時代大潮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螞蟻。我們該怎么辦,是的,該怎么辦?做保家衛(wèi)國的軍人?還是做保護家人漢奸?無論哪一種,都僅僅只是一種選擇,無關(guān)其他。不要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去評價。
    群體性,讓我們簡單地把標簽貼給了別人,而漠視了組成這些群體的個體。每個人不同的性格與處事方式都是由不同的經(jīng)歷及遭遇造成的,忽略這些而只看表象都是一種傷害。玉墨的人生被別人生生的改變,她改變不了因此只能面對。她希望化妝到13歲時的自己,因為13歲之前,她人生是美好的!歷史的翻滾之中,波濤洶涌,浪花閃爍,記住群體的同時我們更應記住組成群體的一個個個體,或許她們就是蝴蝶效應的推動者。
    災難深重的民族,無能為力的民眾,在狹小的空間中,都僅僅為了活下去,活下來,為了自己,為了曾經(jīng)幻想過的美好。我們的靈魂需要潔凈,雖然天空陰霾依舊,但相信明天云會打開,霧終將隨風飄散。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二
    紀伯倫的《先知》里面有段話:“生活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當你們帶著愛工作時,你們就與自己、與他人、與上帝會為一體?!弊罱戳恕督鹆晔O》,收獲很大,我也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
    一部電影,一段時光,就是一段人生經(jīng)歷,里面有很多元素,戰(zhàn)爭,愛情,親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但這里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愛。
    先說電影里面的父親,被女兒冤枉是漢奸,但是血緣關(guān)系的愛,就是這樣,即使犧牲自己,也要讓子女能活的更好,父愛,母愛,永遠是最無私的。
    關(guān)于陳喬治,我認為他是演的最好的,從他身上,我們能學習到的最多,可以說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他沒有逃離教堂,他一直在保護女學生,他一直在盡忠職守,他一直很聽神父的話,他是為了信仰而活的。他用“youcan!youcan!”的期待,讓一個貪財貪酒貪色的人,變成一個閃爍著人性光輝、智慧光芒的新人。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對我們的親人,朋友,都是這樣的期待,這樣的無私,我想世界一定會變的更美好,我們的生活也會更精彩。
    關(guān)于李教官,我覺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護自己的下屬,保護女學生,他選擇了后者,因為可能覺得后者更弱小,后者更有希望。戰(zhàn)爭的殘酷在他身上也體現(xiàn)出來了,死也要一起死。
    關(guān)于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從小經(jīng)歷波折,職業(yè)被人看不起,但是往往這部分人在關(guān)鍵時候最能挺身而出,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xiàn),而價值只有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大體現(xiàn)。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嫵媚、溫柔、善良和勇敢。尊重你身邊的每個人,即使他的職業(yè)你感覺很卑微,但是也許有一天,是他用犧牲來換取了你的性命。
    關(guān)于約翰,我想起了以前一個學哲學的領導說的,不是好人先裝好人,裝久了你就是好人了。不成功先裝成功,裝久了你就成功了。
    其實還有很多有愛的人,這些人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更加努力的去愛這個世界,而我們應該抓緊現(xiàn)在,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從其中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人性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意義。
    匯報人: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三
    《金陵十三釵》從頭到尾,都展現(xiàn)著高雅、細膩、富有情感的色彩。單是這樣的色彩,已經(jīng)足以撩起觀眾心中的感動。那斑斕的教堂彩色玻璃,以及神父房間內(nèi)配合光線所顯現(xiàn)出的,那種厚實而帶著豐富沉淀的色彩,乃至十幾名妓女身上的服飾、首飾,在精心布置的光影配合下,顯得分外的雅致、細膩、和富有歷史回憶的深厚情感,這一切點點滴滴的色彩,都無不打動著觀眾的心。這樣美麗的而富有情感的顏色,在張藝謀的電影里是首次出現(xiàn)的,而且不遜于其它一流影片顏色,可見張藝謀對色彩表現(xiàn)和運用潛質(zhì),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是對電影的美術(shù)水平的掌控,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除美術(shù)之外,演員的演繹,也是這部片一個極重要的看點之一。christianbale無疑是重量級的演技實力派影星,在他以往出演的電影里,大部分是偏重劇情的電影,這類影片更需要演員精湛演技的演繹。在國內(nèi)電影明星中,其實鮮有幾人能媲美荷里活實力巨星的高超演技。不少演員個性是年輕一輩演員雖然懂得不再賣弄過分的面部表情,但是卻只會木訥或扮酷。只有少數(shù)經(jīng)驗豐富的演員,如王學圻等,才是真正懂得透過級微小的面部表情以及極細膩的眼神變化,傳達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奧斯卡級的christianbale,對于這部片里那個,內(nèi)心世界充滿矛盾及不斷變化的人物,自然是演繹的入骨入髓。而由于有這位演技大師的帶動,影視新人倪妮,在片中都有超水準發(fā)揮。她的表演也趨于沉穩(wěn)、內(nèi)斂、細膩,比很多國內(nèi)知名巨星都好。越是內(nèi)斂細膩的表情傳遞,越是接近真實,越是真實感,就越能感動觀眾的心。雖然christianbale的帶動作用是很大,但作為導演的張藝謀,對于整個團隊的表演水平的把握與提高,當然也是功不可沒的。沒有高水平的導演,是不可能有高水平電影的。透過這部電影,張藝謀把國內(nèi)演員對于演技的明白,推向更高層次的詮釋。
    雖然這部片,比起《阿甘正傳》、《朗讀者》等真正實至名歸奧斯卡金獎電影,在演員表演、美術(shù)、故事細節(jié)等等方面還略遜一籌,但不可否認,該片已經(jīng)真正踏上奧斯卡級別了。當年《臥虎藏龍》那樣的爛片獲得奧斯卡金獎,不少有識之士都羞于在外人面前談及它。如今若是《金陵十三釵》有幸榮登奧斯卡金像寶座,國人再也無需羞愧了,能夠堂堂正正地享受這份自豪。
    本片的另一個亮點是戰(zhàn)爭場面的細致展現(xiàn)。近年來,觀眾看過最好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場面電影當屬《雷霆救兵》(savingprivateryan),該片對戰(zhàn)爭場面的近距離細致真實的刻畫與再現(xiàn),加上在戰(zhàn)爭中交織的人性與情感的細膩描述,攝影的細膩表現(xiàn)手法,演員的細膩演繹,使該片成為戰(zhàn)爭類影片在觀眾心中的參考標準。之后《集結(jié)號》的成功,就是從《雷霆救兵》中得到很多參考與學習的成績。但《集結(jié)號》中呈現(xiàn)的是大戰(zhàn)場、戰(zhàn)壕戰(zhàn)的場面,而《金陵十三釵》的戰(zhàn)爭場面是城市廢墟中的巷戰(zhàn),在這方面與《雷霆救兵》更相似,因此在槍戰(zhàn)的細節(jié)方面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也有更多在《雷霆救兵》能夠?qū)W習參考的地方,因此在局部槍戰(zhàn)的細節(jié)描述,以及戰(zhàn)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細節(jié)刻畫方面,更勝于《集結(jié)號》。
    有不少人認為張藝謀的電影一向是在故事方面很薄弱,我覺得這是正因故事缺乏細節(jié)。而這部《金陵十三釵》的細節(jié)是十分豐富的和耐人反思的。除了以上提及的美術(shù)色彩方面的細節(jié)、攝影的細節(jié)、槍戰(zhàn)的細節(jié)外,各方面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細節(jié)、故事發(fā)展的細節(jié)、演員對于這些細節(jié)的把握與細膩刻畫,這些都是一次豐盛的.大餐,供觀眾細細品味。男主角從一個只想著賺錢的仵作佬,慢慢變成一個能冒著生命危險挺身救女學生的英雄;十幾個風塵女子從只知道逃命和如何與男生調(diào)情的妓女,慢慢變成一群舍身救女學生的女英雄。這些變化是順著事情的變化而變化,正正因有豐富的細節(jié),使得變化貼合邏輯與人性的本質(zhì),才會表現(xiàn)得那么的真實自然,才會那么感人肺腑。對于日本軍人,有些是徹頭徹尾的冷血野獸,有的是有著人性的外表卻掩蓋不住冷血的本質(zhì);而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為救女兒,忍辱為日軍做翻譯,還要被罵為漢奸,最后還是可憐地死于冷血野獸的搶下。而這些人物與故事發(fā)展的刻畫,都是有豐富的細節(jié)作為鋪墊與支撐的,因此才那么真實感人。
    故此我認為《金陵十三釵》是成功的,是張藝謀的一次蛻變,也是中國電影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
    以中國現(xiàn)階段電影水平為基準給《金陵十三釵》評分,我給95分。若是以奧斯卡電影水平為基準,我給89分。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四
    《金陵十三釵》從頭到尾,都展現(xiàn)著高雅、細膩、富有情感的色彩。單是這樣的色彩,已經(jīng)足以撩起觀眾心中的感動。那斑斕的教堂彩色玻璃,以及神父房間內(nèi)配合光線所顯現(xiàn)出的,那種厚實而帶著豐富沉淀的色彩,乃至十幾名妓女身上的服飾、首飾,在精心布置的光影配合下,顯得分外的雅致、細膩、和富有歷史回憶的深厚情感,這一切點點滴滴的色彩,都無不打動著觀眾的心。這樣美麗的而富有情感的顏色,在張藝謀的電影里是首次出現(xiàn)的,而且不遜于其它一流影片顏色,可見張藝謀對色彩表現(xiàn)和運用潛質(zhì),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是對電影的美術(shù)水平的掌控,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除美術(shù)之外,演員的演繹,也是這部片一個極重要的看點之一。christianbale無疑是重量級的演技實力派影星,在他以往出演的電影里,大部分是偏重劇情的電影,這類影片更需要演員精湛演技的演繹。在國內(nèi)電影明星中,其實鮮有幾人能媲美荷里活實力巨星的高超演技。不少演員是年輕一輩演員雖然懂得不再賣弄過分的面部表情,但是卻只會木訥或扮酷。只有少數(shù)經(jīng)驗豐富的演員,如王學圻等,才是真正懂得通過級微小的面部表情以及極細膩的眼神變化,傳達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奧斯卡級的christianbale,對于這部片里那個,內(nèi)心世界充滿矛盾及不斷變化的人物,自然是演繹的入骨入髓。而由于有這位演技大師的帶動,影視新人倪妮,在片中都有超水準發(fā)揮。她的表演也趨于沉穩(wěn)、內(nèi)斂、細膩,比很多國內(nèi)知名巨星都好。越是內(nèi)斂細膩的表情傳遞,越是接近真實,越是真實感,就越能感動觀眾的心。雖然christianbale的帶動作用是很大,但作為導演的張藝謀,對于整個團隊的表演水平的把握與提高,當然也是功不可沒的。沒有高水平的導演,是不可能有高水平電影的。這部電影,張藝謀把國內(nèi)演員對于演技的明白,推向更高層次的詮釋。
    雖然這部片,比起《阿甘正傳》、《朗讀者》等真正實至名歸奧斯卡金獎電影,在演員表演、美術(shù)、故事細節(jié)等等方面還略遜一籌,但不可否認,該片已經(jīng)真正踏上奧斯卡級別了。當年《臥虎藏龍》那樣的爛片獲得奧斯卡金獎,不少有識之士都羞于在外人面前談及它。如今若是《金陵十三釵》有幸榮登奧斯卡金像寶座,國人再也無需羞愧了,能夠堂堂正正地享受這份自豪。
    本片的另一個亮點是戰(zhàn)爭場面的細致展現(xiàn)。近年來,觀眾看過最好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場面電影當屬《雷霆救兵》,該片對戰(zhàn)爭場面的近距離細致真實的刻畫與再現(xiàn),加上在戰(zhàn)爭中交織的人性與情感的細膩描述,攝影的細膩表現(xiàn)手法,演員的細膩演繹,使該片成為戰(zhàn)爭類影片在觀眾心中的參考標準。之后《集結(jié)號》的成功,就是從《雷霆救兵》中得到很多參考與學習的成績。但《集結(jié)號》中呈現(xiàn)的是大戰(zhàn)場、戰(zhàn)壕戰(zhàn)的場面,而《金陵十三釵》的戰(zhàn)爭場面是城市廢墟中的巷戰(zhàn),在這方面與《雷霆救兵》更相似,因此在槍戰(zhàn)的細節(jié)方面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也有更多在《雷霆救兵》能夠?qū)W習參考的地方,因此在局部槍戰(zhàn)的細節(jié)描述,以及戰(zhàn)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細節(jié)刻畫方面,更勝于《集結(jié)號》。
    有不少人認為張藝謀的電影一向是在故事方面很薄弱,我覺得這是正因故事缺乏細節(jié)。而這部《金陵十三釵》的細節(jié)是十分豐富的和耐人反思的。除了以上提及的美術(shù)色彩方面的細節(jié)、攝影的細節(jié)、槍戰(zhàn)的細節(jié)外,各方面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細節(jié)、故事發(fā)展的細節(jié)、演員對于這些細節(jié)的把握與細膩刻畫,這些都是一次豐盛的大餐,供觀眾細細品味。男主角從一個只想著賺錢的仵作佬,慢慢變成一個能冒著生命危險挺身救女學生的英雄;十幾個風塵女子從只知道逃命和如何與男生調(diào)情的妓女,慢慢變成一群舍身救女學生的女英雄。這些變化是順著事情的變化而變化,正正因有豐富的細節(jié),使得變化貼合邏輯與人性的本質(zhì),才會表現(xiàn)得那么的真實自然,才會那么感人肺腑。對于日本軍人,有些是徹頭徹尾的冷血野獸,有的是有著人性的外表卻掩蓋不住冷血的本質(zhì);而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為救女兒,忍辱為日軍做翻譯,還要被罵為漢奸,最后還是可憐地死于冷血野獸的搶下。而這些人物與故事發(fā)展的刻畫,都是有豐富的細節(jié)作為鋪墊與支撐的,因此才那么真實感人。
    故此我認為《金陵十三釵》是成功的,是張藝謀的一次蛻變,也是中國電影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五
    《金陵十三釵》是張藝謀導演執(zhí)導的一部有關(guān)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電影。這部電影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凄慘而悲壯的故事。
    在電影中,我看到了為了軍人的剛強堅毅,看到了不分國界的仁愛之道,看到了風塵女子在國難面前的超凡勇氣,也看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不爭事實。
    軍人是偉大的,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是沖在最前面。哪怕毫無勝算,哪怕看不到希望,哪怕整個城市只剩下他一個人,他也會站起來,守護自己能夠守護的生命,本是血肉之軀,只因為披著一身軍裝,就永遠會記得自己的使命。我敬重軍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xiàn)在的我們。
    在國家慘遭侵略的時候,站起來的不僅是軍人,而是所有有擔當?shù)臒嵫腥A兒女。有人看不起風塵女子,覺得她們不干凈,覺得她們有辱人的高貴。但是,在那個戰(zhàn)火慘遭蹂躪的南京城里,正是這樣一群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用自己的性命換來了十幾個學生生還的機會。
    大愛無疆,愛是不分國界的。在慘遭侵略的南京城,有這樣一位外國人,他本來是一個入殮師,為了保護無辜的學生,他披上了神父的外衣,擔當起了守護教會學生的使命。他本有機會一個人平平安安地離開,卻見不得美好的生命被肆意踐踏,于是,冒著生命危險把十幾個學生帶出了“地獄”。
    如今的祖國母親很強大,她可以有足夠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孩子們。但是,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有責任讓祖國更加強大,也有義務成為更有擔當?shù)男聲r代青年。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六
    《金陵十三釵》講述了一個黑暗的年代,一座破碎的城市,一份被點燃又狠狠碾滅的希望。影片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以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為背景,真實的再現(xiàn)了南京城的淪陷,六朝古都覆滅,滿地橫尸。侵略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該劇并沒有側(cè)重表達軍隊官兵如何不顧生死,保家衛(wèi)國。在那個年代,女性注定是弱勢,注定要備受欺辱。在日軍屠光全城時,南京城中僅剩的一支殘存軍隊,拼死護住了教堂的女學生,破敗的教堂成了女學生唯一的庇護所。
    那時兵荒馬亂,強行進入教堂尋求庇護那群風塵女子,和女學生之間的相處是怎么都不會和諧的。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她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世事,但卻不幸地見證了南京城的淪陷,在快樂安寧的日子里經(jīng)歷了不為人知的殘酷現(xiàn)實。風塵女子,成熟,妖艷。霸占了女學生的地窖。人心惶惶,她們卻依舊在地窖中鶯歌燕舞。在世人眼中她們粗俗,低賤。與高貴矜持的女學生,簡直是云泥之別。
    電影結(jié)尾只講述約翰含淚載著女學生逃離南京,并未交代女人們的下場。但誰都心知肚明,當她們代替女學生踏上日本軍車的那一剎那,前方等待它她們的是死亡都無法比擬的恐怖。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七
    縱然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在繁華的車水馬龍的城市,天空仍留著一抹歷史的煙云,揮散不去。
    《金陵十三釵》的上映,無疑在國人的心頭又抹上了一層揮不去的陰霾,它講述了十四個青樓女子為躲避日軍的追殺而逃到一座有十三個女學生,一個男學生以及一個美國人的教學,她們都想讓那個美國人帶她們出城,可是那個人只是一位愛財如命的殮葬師,無意做這樣的冒險,然而隨著日軍的進攻和接連發(fā)生的悲劇,改變了他和那十四個青樓女子。最后,那些女子替女學生坐上了日軍的卡車,踏上了不歸路,美國人則帶領那十幾個學生逃離了南京的故事。
    所有人都具備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奉獻,他們都為了別人奮不顧身地做著一切自己能做到的事,我們這種精神應該才是《金陵十三釵》最想呈現(xiàn)給大家的吧!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八
    妓女也不一定就是壞人,白種人也不一定就是壞人,最后正是他們救了十二位女學生。
    戰(zhàn)爭年代是非常殘酷的,可能能活到戰(zhàn)爭結(jié)束就是最大的勝利了?;钪褪莿倮?。要以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當我從平江醫(yī)院轉(zhuǎn)到附二醫(yī)院的時候,路上我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時多么地美好,感覺自己獲得了新生,一切那么地美好,感覺是一個新的世界,實際上真的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我世界是正常運轉(zhuǎn)的,所以我又能參與這個世界,應該心懷感激。世界沒有說離開了誰不能過,科比都走了。
    倪妮是第一次拍電影,就拍個女主角,氣質(zhì)很好,身材也很好,其實人喜歡身材好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喜歡他的自律,只有自律才能保持身材,我也要做到自律,我的下腹部需要減,我要研究研究下腹部減脂的鍛煉,把下腹部的脂肪好好減一減,我的身材也就完美了。
    人還是要多學一門語言,英語我沒事可以學學單詞,這個以后真的是可以用到的,而是學習并不影響我的業(yè)績,不學習可能也刷抖音了。
    一個好的電影離不開一個好的故事,很多小說家提供了很多好的故事,導演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故事從書本上到熒幕上。導演也需要讀很多書,選出好的故事,然后找贊助找演員把電影拍好。導演需要非常大的想象力。想象力可以無限大,想象力不設限。我的想象力也是,不要束縛了自己的想象力。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十九
    說實話,如果不是組織的話我是不愿看這部電影的。害怕會太悲壯而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電影開場才十分鐘我就已經(jīng)眼眶濕潤了。其實我很害怕寫這次的觀后感,我怕我的文學功底無法將這部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更無法將電影中各種偉大的人物表現(xiàn)出來。
    《金陵十三釵》是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不得不說是張藝謀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淚下的經(jīng)典戰(zhàn)爭史詩電影。電影是以一位女學生的回憶為線索,講述了期間在一個發(fā)生的慘事。影片一開始是一段南京話的旁白,一時讓人重回了現(xiàn)場。接著是中隊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戰(zhàn),坦白說,在“神”在大樓里和子同歸于盡的時候,我哭了。最后約翰和女學生的出現(xiàn),然后逃進天主避難,接著是14個女子的進入,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壓抑的氣息。
    在天主里,女學生單純、善良、,她們不諳,但卻不幸地了南京的淪陷,在本該快樂飛翔的日子里經(jīng)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現(xiàn)實。在天主里,風塵女子、放蕩、妖艷,她們出于無奈,卻不得不以的角度讓自己的這場災難中幸免于難,然而最后她們還是選擇了她們。在天主里,喬治善良、、責任,他甘于奉獻,時刻著和女學生們,這是他對老神父的承諾,最后獻出了自己。約翰,我更愿意叫他神父,帥氣、友好、善良,他不畏,在異國他鄉(xiāng)他愿意用性命來女學生。
    電影的結(jié)局是悲哀的,盡管女學生們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釵的命運卻映射了那個時期整個南京底層的女人的命運。她們遭受,被人唾棄,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她們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們一樣需要關(guān)切,她們同樣懂得珍惜。盡管她們曾和女學生斗嘴、吵架,但在危頭她們卻愿意代替女學生前往日軍的慶功宴,盡管她們知道前方等待她們的會是什么,她們?nèi)匀涣x無反顧。是這群眼中的“窯姐”用生命告訴“商女亦知恨”,是她們用鮮血在姑蘇城畔譜寫了《秦淮景》這首壯麗樂章。
    看完整部電影,我為很多場景所。其實看到一半時我曾想放棄觀看,因為太,太。但是我想到當年期間人們就是經(jīng)歷這些痛苦存活下來的,想到她們都如此堅強,我更加應該正視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悲慘再次發(fā)生。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二十
    好久沒看電影了,更久沒認真看電影了。走進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jīng)開始了,找到座位,坐下。戰(zhàn)爭場面,像在玩真人版cs,感覺佟大為好酷,想想自己啥時候也去玩一次,或許當一次群眾演員也不錯,正當思緒亂飛,隔壁兩小女孩討論起誰是主角。隨著劇情的深入,我的笨腦袋已經(jīng)沒有能力走神了,到劇情高潮的時候,還好邊上的兩小女孩抽泣了,我看的也有些許的傷感,小差又來了------純真真好,容易感動。一陣胃疼把情緒拉回來。劇情、情緒、胃疼交織在一起,hold不住了,找紙巾。1號大廳的燈亮了,電影結(jié)束了,大家起立。我遲遲不想,可是為了不影響后面的人走出來,我還是順著人群起立,披上外套的時候,心里一陣莫名的酸楚,我們都太幸福太幸福了,然后被推著出了影廳。
    隨著人流,一路走出影廳,說笑的說笑,沉默的沉默,我想此時那些說笑的人大多數(shù)應該是為了談戀愛而看電影的幸福人兒吧,而沉默的,正如我,只是為電影而電影的人吧。從電影中走入現(xiàn)實,我像個尸體,繞著華麗的商場走了兩圈,眼里看不到什么,停下來,靠著欄桿,寫下一點感悟。
    寫完了,也回來了,再轉(zhuǎn)轉(zhuǎn)商場,風雅塘,嬰兒洗浴的中心,only,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
    這個晚上,我做夢了,我夢見我有機會去做群眾演員,可是我的小毛驢卻沒電了,開的我很累,很累,一直開到第二天醒來還沒開到片場。
    突然想起媽媽曾經(jīng)說過的話,祖宗作孽子孫還,核泄露舒服吧?海嘯爽嗎?
    觀金陵十三釵有感篇二十一
    看完《金陵十三釵》整本書,我想不僅僅是我,每一個讀過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憤怒的沉痛,為那個時代的中國人而在心中吶喊命運的不公和戰(zhàn)爭的丑惡。對于我來說,讀的過程中,內(nèi)心的想法總的來說就是一句:歷史終究是歷史,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史為鑒,不重蹈歷史的覆轍。這句話看起來有些空泛,但是我們改變不了歷史,仇恨容易讓人迷失本性,自強才是中國人的必須途徑。
    對書中的人物,我比較欣賞的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秦淮河的頭牌、出淤泥而脫俗的趙玉墨,還有就是有時刻板卻博愛的英格曼教父。他們都身處在幾乎完全被控制,無依無靠的失陷的南京城中,每時每刻都提防著日軍的來襲??謶终紦?jù)著他們的心靈。他們也曾有過墮落,有過幻想,但是在所有的幻想憧憬都破滅時,災難的降臨卻使他們的人性爆發(fā)出更盛的光輝。書娟和趙玉墨的恩怨也是本文的環(huán)境,其實,趙玉墨的性格不同于其他窯姐,她雖是窯姐,卻不甘于做窯姐,于是面對書娟那樣淡漠的目光,趙玉墨回到了現(xiàn)實,知道自己的身份,她或許害怕書娟,也或許討厭她,只是,當最后日軍又想繼續(xù)糟蹋那些純真的女孩的時候,她卻選擇和十三釵姐妹們抱著必死之心,替尚在稚齡中的女孩赴這場死亡之約。這時“我彈琵琶,你拉個棍,要飯,給你媽吃”這種的普通不過愿望也終究成為她心中永遠的遺憾。
    英格曼神父是一位慈祥,有責任感卻也保守的一位老人,而不再是簡單的美國公民。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人的基本準則。然而他也曾深信,日本人絕對不會侵犯美國的地盤,可是日軍一次次的來襲讓他漸漸失望,他深信基督教堂,可是卻不斷地為他的上帝找了許多的借口,這位老人,愛護教堂里的四十四位女學生,不讓她們知道外面世界是多么的血腥殘忍可怕,可是后來,神父完全改變了對女孩的教育方針,他要她們看清楚,并且永遠記住,讓他們學會災難中,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正視這些災難,才會有勇氣去戰(zhàn)勝它們。
    在這里引用一下作者嚴歌苓的對小說描述:“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達觀,不記仇。我想我還會寫南京*的故事。假如我們不那么好說話,不在令人不快的歷史邊上繞行,由強迫性失憶變?yōu)閺娖刃杂洃?,記住那些不忍回顧的歷史,我們的民族才是健康的。”
    的確是,那個時代的人們承受了很多我們這代人難以想象的痛苦。現(xiàn)實面前,我們是一定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為了要從中得到多少的教訓,或者對另一個民族懷有多少的仇恨,我們要做的就是面對自己,正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