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前規(guī)劃好課堂教學的步驟和過程。在編寫教案時,要注重教學過程的流程性和邏輯性,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框架。借鑒下面的教案范本,你可以提高你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動力。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xiàn)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xiàn)方法是否有創(chuàng)意。
3.構(gòu)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guān)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學生準備學具:學生將自己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并討論: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發(fā)展階段。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意開始作業(yè)。
3.收拾與整理。
4.學生的創(chuàng)作往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在第一課時結(jié)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yè)收起來。
三、課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xiàn)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diào)和之后產(chǎn)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diào)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能夠調(diào)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用三原色調(diào)出三個間色。
2.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diào)出來的。
3.能否調(diào)出預想的顏色。
4.能否記住三原色以及用他們調(diào)出的間色(間色這一概念可以不出現(xiàn))。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2.學生準備學具:水彩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因為三年紀的學生對水彩畫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然后,讓學生挑選兩個最喜歡的顏色,調(diào)一調(diào)。再說一說變成了什么顏色。接下來可以讓學生自由調(diào)配顏色,但要有兩個要求,只將兩種顏色相調(diào),并且要記住它們調(diào)出的第三個顏色。(可以做一些筆記)。然后交流。
2.發(fā)展階段。
讓學生認識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義。
將紙弄濕,將調(diào)出的色彩涂抹在作業(yè)紙上:讓學生用兩個指定的原色調(diào)出教師出示的那個間色。學生調(diào)出顏色胡色相一定會有差異,讓學生比一比。說說原因。教師分別出示兩個間色。讓學生自己尋找兩種顏色調(diào)出它。學生繼續(xù)嘗試調(diào)出喜歡的顏色并填在畫面的空白處。
3.收拾與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主學生將水彩畫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進行作業(yè)展評。
三、課后拓展。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三
目錄:
1水墨游戲2重重復復3曲曲直直4平平穩(wěn)穩(wěn)5感受聲音6迷彩服。
7彩色玻璃窗8我的同學9家鄉(xiāng)的橋和塔10我設計的一本書11絨線繞繞。
12甜蜜的夢13金色的浮雕14變幻無窮的形象15我們的節(jié)日16二十二世紀的建筑。
17電腦美術(shù)18會飛的玩具19保護珍稀野生動物20民間玩具。
第1課水墨游戲。
(1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中國畫的工具材料,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用法。
2學習簡單的筆墨技法,嘗試和感受筆墨的變化。
3培養(yǎng)學生對國畫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在嘗試和實踐中理解墨色的變化和用筆的變化。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靈活用筆用墨,盡情感受筆墨的豐富效果。
課前準備:師生共同準備國畫用具,師再準備一些傳統(tǒng)的墨條和硯臺。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2認識國畫的用具材料(可請班上學過國畫的同學來介紹)。
師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補充說明。
毛筆:筆鋒柔軟程度視所用的毛的質(zhì)地,硬的有狼毫,軟的有羊毫,軟硬適中的叫兼毫。
墨汁:加水后可調(diào)深淺,能在紙上體現(xiàn)出豐富的變化效果。
二發(fā)展階段:
1同學們對這些用具中的哪一種最感興趣?你們想不想親自感受一下它們的功能?
2師帶領(lǐng)學生嘗試,感受墨色的變化,認識:焦?jié)庵氐逦宸N墨色。
3學生實踐用不同墨色進行隨意書畫。
4請學生思考:在畫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現(xiàn)用筆的變化。
小結(jié):用筆鋒的尖端(中鋒)畫得出細的線,用筆鋒的側(cè)面(側(cè)鋒)畫可得寬粗的面。
5學生結(jié)合筆鋒墨色變化再練習。
三小結(jié):
1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到什么知識,你打算如何運用它們。
2拓展:回去用學到的筆墨技法臨摩一幅國畫。
第2課重重復復。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認識什么叫重復,并理解圖形重復排列的美感。
2學習用繪畫剪貼等方法將一個單一的圖形進行重復排列,感受不同排列帶來的變化。
3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形重復排列給人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將同一圖形用不同的方法方向順序排列出來。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注意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chuàng)造。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出示有重復圖案的物體,請生觀察,找出是由哪個單一圖形排列而成。
請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物品,說說其中哪個是單一圖形。
2看書中作品,這些圖形在排列過程中產(chǎn)生什么變化?
師提示:如圖形的方向順序數(shù)量等。
3小結(jié):圖形在排列過程中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就叫重重復復。
二發(fā)展階段:
1回憶:在生活中,什么物體可以作為單一的圖形進行重復排列?
請生出示找到的材料。
2師出示示范作品,開拓學生思路。
3要求:用手中的材料進行上下左右有規(guī)律地重復排列,形成一幅作品。
輔導:沒有實物的可以用彩色卡紙剪出數(shù)個同樣的圖形進行排列。
4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排列規(guī)律。
5展示作品,說說自己的排列構(gòu)思。
三拓展:
1除了這些小物體,生活中有許多大的物體重復排列起來就會成為一座建筑或一道風景。
2啟發(fā)學生討論,用身邊的立體物進行重復排列如書包桌椅甚至人等。
四整理,下課。
第3課曲曲直直。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樹立曲和直的概念,能區(qū)別自然界中的.曲線和直線。
2感受曲線和直線的美感,能運用不同的曲線和直線進行美術(shù)創(chuàng)作。
3說說曲線和直線給人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大利運用自然物及人造物的曲線和直線進行美術(shù)創(chuàng)作。
教學難點:創(chuàng)作時注意線條的排列和組合。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曲線,請生對比,說說兩種線給人的感受。
2小結(jié),引導生讀書中的知識點。
3思考問題:直線和曲線還有什么別的樣子?(師提示:折線漩渦線等)。
請生上黑板分類畫出。
二發(fā)展階段:
1引導學生看書,直線和曲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請生舉例。
3學生實踐:用帶來的各種線材料組成有直線和曲線的作品。
教師指導。
4評價作品。
三拓展。
利用直線和曲線制作立體的造型。
四小結(jié)下課。
第4課平平穩(wěn)穩(wěn)。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認識對稱與均衡的現(xiàn)象,并能說出生活中存在的對稱與均衡。
2用剪紙繪畫等形式表現(xiàn)對稱與均衡的作品。
3說說對稱與均衡現(xiàn)象給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靈活利用材料表現(xiàn)作品。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2介紹新知:看書中的知識窗,認識多種形式的對稱:中心線對稱中心點對稱。
3賞析書中的對稱范例,再請學生找找對稱的例子。
二發(fā)展階段:
2師將其中一邊另換一造型,引導學生認識均衡。
3賞析書中或師收集的均衡形式圖例,師再以紋樣骨格的方法演示對稱與均衡。
4生說說生活中的均衡現(xiàn)象。
5小結(jié)對稱與均衡的特點:給人整齊平穩(wěn)的感覺。
三學生創(chuàng)作:
1用剪紙拼貼繪畫等方式,小組合作或獨立完成一幅對稱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師輔導:強調(diào)對稱是兩邊或四周一樣,而均衡是視覺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四拓展:回家用立體材料進行對稱或均衡的創(chuàng)作。
五小結(jié)。
第5課感受聲音。
(1課時)。
教學目標:1從各種類型的音樂中吸取靈感,用心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和震撼。
2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利用感受到的音樂進行創(chuàng)作。
3用點線面和色彩將音樂給予你的特別感受表現(xiàn)出來。
教學重點:師播放不同類型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鼓勵學生用點線面及各種色彩表現(xiàn)自己聽到的音樂。
課前準備:師準備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準備一些抽象畫裝飾畫作品。
生準備繪畫工具。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2請學生說說剛才聽到的音樂中給自己感受深刻的一段,讓你有什么感受,聯(lián)想到了什么。
二發(fā)展階段:
2隨著學生的回答和討論,教師點擊畫面播放相應的音樂,共同討論音樂給人的聯(lián)想:
a輕柔的音樂象無垠的大海也象湛藍的天空。
b歡快的音樂象在公園里玩。
c節(jié)奏強烈的象在開運動會。
d沉重的節(jié)奏像可怕的噩夢。
3學生創(chuàng)作:根據(jù)自己聽音樂的感受,加上想象中的各種圖案和點線面,畫出音樂給你的感受:
分析音樂與色彩線條的關(guān)系師提示:
a鮮艷的色彩可以表現(xiàn)歡快熱鬧音樂。
b接近的顏色可表現(xiàn)輕柔的音樂。
c恐怖的音樂用黑色藍色紫色等表現(xiàn)。
三作品展示交流。
說說自己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音樂。
四拓展:
用各種材料拼貼表現(xiàn)回家可再嘗試其它的音樂。
第6課迷彩服。
(1課時)。
教學目標:1欣賞各種動物身上的美麗斑紋,能用語言描述花紋的組成。
2學習用點線面描繪各種動物花紋,并將動物外形套畫在圖案上。
3說說自己對保護動物的想法。
教學重點:學習用點線面描繪各種動物的斑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畫準備各種動物的外形特征。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出示部分動物花紋范畫,請學生判斷屬于什么動物身上的花紋。
2請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動物圖片,說說自己喜歡什么動物身上的斑紋,
3請生臺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斑紋。
二發(fā)展階段:
1師生分析小結(jié):動物身上的斑紋可用點線面畫出。
4學生創(chuàng)作:畫或剪貼出動物的斑紋,然后剪出外形。
三展示作品。
將學生剪出的動物外形貼在教師的大幅紙上,組合成動物聯(lián)歡會。
四小結(jié)下課。
第7課彩色玻璃窗。
(1課時)。
教學目標:1能夠收集各種圖案的彩色玻璃紙及彩色畫報紙。
2用學過的對稱二方連續(xù)重復等方法剪出各種形狀的玻璃窗。
3用彩色玻璃紙拼貼出彩色玻璃窗。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四
1、塑動物由基本形體入手,要抓住動物特征,確定動態(tài),用加、減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劃等多種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
2、考相關(guān)資料,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臨摹或創(chuàng)作泥塑動物形象。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保護珍稀動物,關(guān)注藝術(shù),增強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
1、習圓雕的基本知識,學習用基本形體塑造動物形象。
2、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觀、生動、新穎。
師:短小的牙簽發(fā)給每一個學生,準備動物玩具、布置一個背景、課題、做個大箱子、橡皮泥等用具、有關(guān)動物的各種資料。
生:橡皮泥、牙簽、模具、、剪刀、刻刀、墊板。
——導入:
(出示大森林的背景)
學生通過回憶,輕松的回答出——動物,如:河馬、大象、山羊、鹿……
——欣賞:
播放影片《可愛的動物》,學生欣賞。
——討論:
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動物的特點和有關(guān)趣事。
——欣賞:
出示一些用各種方法表現(xiàn)的.動物形象,如:水粉、國畫、刺繡、雕塑、版畫、電腦繪畫等。
——思考:
——示范:
老師以一個動物為例,示范橡皮泥捏制動物的步驟、方法。
——練習:
今天我們也來用橡皮泥做你喜歡的小動物,我們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步驟:
1)商量:四個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準備做什么動物?
2)造型:想想你做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然后把它擺個有趣的姿勢。比比看,哪一小組合作得好,制作得好、擺放得最有趣。
——展示:
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擺放在老師事先布置好的大森林的背景中,自由觀看欣賞評價。
——拓展:
查一查與動物有關(guān)的知識,如世界動物日(10月4日)。
——教學建議: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五
水彩筆、油畫棒、a4打印紙等常規(guī)繪畫用品,教科書;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學生能關(guān)注繪畫造型中形色的表達,能以造型表現(xiàn)的方式增加對大自然及鳥類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想象組合的方法闡述、設計鳥王的形象。
引導學生在設計中關(guān)注鳥王的形狀、色彩等特征的表達。
課前介紹大朋友。并以有關(guān)動物的笑話開始交流。
一、說一說:鳥的基本特征;
1、課前熱身:手影游戲;
2、導入:小朋友們,很高興能和大家在這里見面。在剛才的游戲中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一雙手竟然可以做出這么多的動物樣子。今天,我也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你們聽,這是誰呢?(課件:鳥鳴音效)。
4、教師:大家觀察生活真仔細,你們再聽一聽,鳥兒朋友們在和我們說些什么呢?(鼓勵:真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
二、猜一猜:誰是鳥王?
1、導入:讓我們用掌聲把這些朋友請出來,大家看,它是誰?(課件:燕子、老鷹、孔雀、鸚鵡)。
(燕子,見過燕子嗎?你怎么知道它的呢?燕子有一個獨特的尾巴,人們模仿這個形狀,設計出了一種叫“燕尾服”的服裝)。
(老鷹,它和燕子有什么不一樣?老鷹有著鋒利的爪子和巨大的翅膀,看起來非常的兇猛)。
(孔雀,它哪兒最漂亮呢?)。
2、總結(jié):每一種鳥都有屬于自己的樣子。有的有獨特的體型;有的有強大的本領(lǐng);有的有漂亮的色彩和花紋。燕子小巧可愛、老鷹高大威猛、孔雀優(yōu)雅美麗、鸚鵡色彩豐富,它們都認為自己是鳥王。
問2:可不可以把它們的優(yōu)點放在一起,我們來組合一個鳥王?(嘴、腳、翅膀、羽毛、尾巴、色彩花紋)。
出示教師ps組合范圖,學生觀察,并思考:你會用哪些動物的形象來組合?
4、介紹鳳凰:在中國的傳說里,人們把各種動物的形象組合起來,在心中想象出了一個鳥王的形象,這就是——鳳凰。(課件:鳳凰)傳說中的鳳凰是一只神鳥,它從火焰中誕生,它飛到哪兒,就會給人們帶來吉祥。
在鳳凰的形象里,它的頭像雞,身體的花紋像魚鱗,翅膀和腿像什么呢?(鶴),尾巴呢?(孔雀)。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六
1、欣賞并傳承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
2、感受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的特色,學習其色彩、想象力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
1、虎頭帽也叫做風帽,是流行于中國民間的一種既實用又美觀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
2、思考:為什么要用虎來裝飾給孩子帶的風帽?
3、通過欣賞發(fā)現(xiàn)虎頭帽的裝飾一般集中在三個部位:前頂部、后披風、周邊,這是制作時要裝飾的重點。
二、制作要點。
用彩色紙通過折疊、剪貼形象、添畫細節(jié)的方法制作紙質(zhì)虎頭帽。
適當?shù)氖痉痘㈩^帽的基本折法。
引導學生遵循設計——折疊——剪貼裝飾——細節(jié)添加——逐漸完善的步驟進行。
三、大膽創(chuàng)作學生在具體制作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帽子容易做得過小,教師可讓學生先試戴調(diào)整合適后,在進行裝飾。
四、品賞評價。
學生戴著自己制作的虎頭帽,互相評價一下:誰的帽子最好看?誰的制作最精良?
認識了解這種民間藝術(shù),體會蘊含的是來自長輩深深地祝福和濃濃的愛。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七
1、能說出3種以上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物體。
2、能區(qū)分教師提供的均衡的或?qū)ΨQ的圖形。
3、選用剪紙、拚貼、繪畫等方法,表示對稱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理解對稱與均衡。
作業(yè)中能否用對稱或均衡的形式來表示作品。
課本、收集準備對稱、均衡的圖片或者實物若干。
課本、剪刀、彩紙、膠水、彩筆等。
1、引導階段:
請同學說說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教師出示“軸對稱”與“點對稱”圖形若干,請同學說說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并歸類。
1、軸對稱2、點對稱
(1)、中心線兩邊或中心點周圍的圖形、色彩相同,就稱為對稱。
2、發(fā)展階段:
教師出示另一組圖片,請同學區(qū)分對稱和均衡。同學討論:均衡的作品是怎樣堅持畫面均衡的。
(2)、中心線兩邊的圖形、色彩雖不相同,但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就稱為均衡。
動腦筋:用什么方法來繪畫(制作)對稱作品。
同學作業(yè)。
3、收拾與整理:
同學按常規(guī)做收拾整理工作,教師稍加指導。
本課使同學通過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了解到構(gòu)圖的均衡,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的視覺感受。缺乏之處:同學表示平平穩(wěn)穩(wěn)時對稱圖形表示得較多,作品類型有些單。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八
:用構(gòu)圖和色彩來表現(xiàn)辣味的表情特征。
2課時。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我以視頻導入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我曨l,播放人的表情表演視頻,通過視頻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辣的表情的欲望。
2、賞析探究,激發(fā)欲望。
請同學們回憶酸甜苦辣的表情,并進行分析闡述,教師引導大家談談酸甜苦辣的表情特征,并進行模仿。在暢談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觀察能力,進一步鞏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用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酸甜苦辣的色彩體現(xiàn),并讓學生了解靚麗的色彩一般用來表現(xiàn)開心、愉悅的心情,灰暗的色彩用來表達難受、郁悶的情緒,通過自由想象,大膽發(fā)言,為下一步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
3、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作品。
當遇到問題時,如畫面的節(jié)奏感、線條和色彩等問題時,教師引導大家共同分析、解決,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創(chuàng)作時我會播放音樂及圖片,作參考,尋靈感。
五、欣賞交流,感受成功。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目標:畫一張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游樂園其中的一幅活動情景的記憶畫,想象畫出自己理想中的幸福樂園。
過程與方法:
通過回憶、想象、觀察的方法畫出自己理想中的幸福樂園。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生回憶想象觀察自己在課外活動中活動情景。
教學難點:
畫一張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游樂園其中的一幅活動情景的記憶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新老師,我姓胡,你們可以叫我胡老師!
師:同學們,你們?nèi)ミ^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或者是游樂園嗎?生答(只去過少年宮)。
你參加了什么樣的活動呢?(畫畫、下棋、游泳、跳舞、書法等)預設:科技館(磁懸浮高速火車、巨型卡通飛艇懸浮在空中、飛船、時空隧道、機器人等)。
博物館(青銅、陶瓷、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璽印、織繡、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
二、回憶、想象。
預設:生:游樂園,和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的,我很高興。
生:少年宮,我學習了跳舞,我認識了很多朋友,我感到很快樂。
生:科技館,我看到了會跳舞的機器人,坐了飛船,感覺很驚喜神奇。
生:博物館,我看到了古代的書畫和青銅器,它們很珍貴也很漂亮。
(抽2至3人說一說)。
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在課外有很多場所能讓我們學到知識,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和幸福。那讓我們來看看同學們在這些場所里活動的照片吧!
2、出示學生在課外場所活動時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我們可以在少年宮學習跳舞,可以寫書法、可以談電子琴、可以下棋。
在科技館我們可以欣賞會跳舞的機器人、感受會隱身的高科技玻璃、穿越到模擬的海底世界。
在游樂園我們可以坐旋轉(zhuǎn)木馬、坐過山車、玩碰碰車。在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的石器銅器,民間工藝等。師:看,同學們在課外活動中,學到了,看到了,許多我們在課堂上接觸不到的東西,那我們來瞧瞧他們是如何把活動的情景畫下來的吧!
3、欣賞學生作品,教師及時加以指導。
4、教師展示繪畫作品。
5、教師小結(jié):在畫你的幸福樂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樂園中的建筑物少不了門、窗、柱、欄和好看的裝飾。
三、學生活動。
1.閱讀創(chuàng)作要求:設計并畫出自己理想中的幸福樂園。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
四、評議,作品展示。
1、教師評。
2、集體評。
五、教師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回憶了在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游樂園內(nèi)活動的情景,感受到了快樂和幸福!并把我們理想中的幸福樂園畫了下來,每個同學的幸福場景也許是不一樣的,但是那份幸福和快樂的感受卻是相同的,希望這份幸福和快樂能持久,伴隨我們一起度過美好的童年!
同學們,下課!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了解、欣賞故事插圖這一美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欣賞與評價中探索插圖的特性,并嘗試自己為故事配插圖。
3、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培植他們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如何讓學生懂得為熟悉的故事配畫。
教具學具:
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教師展出圖畫。
指導一下如何插圖與文字。
讓學生自己選擇故事。
說一說故事情節(jié)。
接下來可以讓學生自由為故事配圖,但要有兩個要求,只將記住主題,并且要記住它們用不同的手表現(xiàn)。
二、發(fā)展階段。
讓學生認識配圖。并且真正理解“配圖”的含義。
先了解故事情節(jié),抓好故事中心,用圖畫來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圖畫。
教師分別出示兩個故事。讓學生自己為其配圖寫畫。
學生繼續(xù)嘗試其它故事。
三、課后拓展。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做以下練習:學生自己找一個故事,為其配圖寫話。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一
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
應知:
1、認識三原色。
2、知道紅色的畫是以紅色為主的畫面。認識不同的紅色,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
應會:能以紅色為主畫一副畫。
3、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對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強對學生探究式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認識三原色、感受紅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種紅色在畫面上的運用。
教學難點:能畫出有創(chuàng)意的繪畫作品,運用各種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主體突出。
學習材料:水粉用具、水彩筆、蠟筆、色彩紙、剪刀、膠水、紅色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全班分成四組:紅隊、藍隊、綠隊、黃隊。四個隊分別以四種顏色樹代表。獲得獎勵的在相應的樹上貼上一個果子。
二、認識三原色(出示課件,展示色卡)。
師:你們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種顏色是其他顏色無法調(diào)配出來的?
生:紅、黃、藍。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這三種顏色我們又把它叫做(三原色)。
(出示課件)。
師:這三種顏色中你最喜歡哪種?喜歡紅色的。同學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導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紅色,學習用紅色作畫。(課件出示課題)。
三、新授。
1、體驗紅色的美感及紅色的特點。
圖片上是什么?這些圖片上的紅色給你什么感覺?
(課件出示)。
平時你還見到哪些紅色的物體?
2、欣賞書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紅色給你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讓我們學習紅色在繪畫作品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
(1)欣賞書上作品(課件出示,感受紅色在繪畫作品中的美感,學生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涂抹色彩。)。
師:看了這么多紅色的畫,你最喜歡那一幅,為什么?
生:(自由說)。
師:這些圖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以紅色為主。
總結(jié):這些作品都以紅色為主,分別表現(xiàn)了豐收、歡慶、美麗的場面。
(2)欣賞色調(diào)不同的兩幅圖片(解決:學會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層次更豐富。)。
師:這幅畫還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畫了,這兩幅畫哪幅好,為什么?
生:······。
師:這副畫中有哪些紅色?
生:······。
師:你能調(diào)出來這些紅色嗎?
學生自由調(diào)色、展示(實物投影)。
(3)欣賞其他作品(課件出示、拓展學生思維)。
剛才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紅色的畫,認識了這么多紅色,看看小朋友們是如何表現(xiàn)的?
四、學生實踐(剛才欣賞了小朋友的畫,你們想不想把自己對紅色的感受也表現(xiàn)出來?)。
1、啟發(fā)思維,引導作畫。
如果讓你以紅色為主畫一副畫,你想畫什么?用哪些紅色?
2、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價學生作業(yè)。
學生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二
知識與技能:理解六面體細節(jié)也隨六面體產(chǎn)生變化;表現(xiàn)六面體細節(jié),體現(xiàn)六面體的立體感。
過程與方法:觀察六面體細節(jié),辨別對錯,嘗試畫出六面體的特征;用六面體的組合繪畫創(chuàng)作出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聯(lián)系生活物品學習六面體,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guān)心生活的情趣。學生在繪畫中感受表現(xiàn)生活物體的樂趣。
教學重點:
繪畫六面體的細節(jié)。
教學難點:
表現(xiàn)六面體細節(jié)的立體感。
作業(yè)要求:
基礎層面:能畫出六面體物體的細節(jié),表現(xiàn)獨有的特征。
拓展層面:能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教學準備:
學具:勾線筆、涂色工具。
教具:勾線筆、涂色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與回憶。
1、復習上一課的六面體立體感表現(xiàn)。
2、學生上黑板畫出六面體。
3、尋找教室中的六面體。
生:講臺、電視機、飲水機的底座、粉筆盒、黑板擦……。
4、回憶生活中的六面體。
生:微波爐、電冰箱、櫥柜、大樓、電話機、大巴士……。
二、嘗試與交流。
1、播放課件:把六面體添加細節(jié),變成紫藤架。
2、學生嘗試添加成自己喜歡的物體,表現(xiàn)物體特征。
3、反饋。
師:有些學生畫出的物體怎么這么別扭?總覺得哪里不對。
4、交流成功與不成功的經(jīng)驗。
三、指導與繪畫。
1、出示兩幅六面體物體的作業(yè)圖,師:為什么同一個六面體最后畫出來的效果不一樣?請學生辨別對錯。
2、學生觀察,從兩幅畫中挑選正確的細節(jié)添加圖。
3、教師指導:添加細節(jié)時要注意,角度產(chǎn)生了變化,細節(jié)也產(chǎn)生了變化。
4、范畫:如何添加細節(jié)。
5、學生練習。
6、鼓勵學生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四、展示與評論。
1、展示作品。
2、自評:
自己作品中哪個地方表現(xiàn)得不足。
3、互評:
發(fā)現(xiàn)哪些作品中六面體細節(jié)表現(xiàn)得很好。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三
1、利用墨與彩的調(diào)配變化與宣紙?zhí)卣鳟嬘腥の兜膬和誓?,體驗彩墨游戲的樂趣。
2、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彩墨畫中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彩墨表現(xiàn)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shù)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運用彩墨大膽表現(xiàn),體驗樂趣,表達感受。
合理運用點、線、面,使畫面具有節(jié)奏感。
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1、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材料和工具。
3、師語:今天,我們再來玩一玩彩墨游戲。
(板書課題)。
1、學生用筆蘸上顏料或墨,結(jié)合水在宣紙上嘗試作畫。
2、說一說,你有沒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要點:(1)水分的多少。
(2)用筆的變化。
3、說一說,在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討解決的方法。
4、師語:想不到一張薄薄的宣紙能產(chǎn)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極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們玩的游戲吧!
1、出示張桂銘的《覓》。
(1)介紹這幅畫的作者及畫題。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覺得那代表什么?
(師引導學生體會畫面上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手法。)。
(3)播放幽雅、輕快的音樂,讓學生想想這幅畫上表達的內(nèi)容。
(4)交流想法。
(5)師語: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jié)奏感,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
2、出示學生范作,欣賞、研究、討論都用了哪些特別的技法。
1、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鼓勵并指導。
2、展示自己的作業(y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
3、學生自評、互評。
教學后記:
彩墨畫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上學期學生已接觸過一堂彩墨游戲課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經(jīng)驗。只是有的用水份還太多,有的干脆全是彩墨。不過,由于是一堂帶著游戲性質(zhì)的課,重在讓學生得到一個彩墨的體驗,能夠悟出點什么來。有的學生的作品無意中產(chǎn)生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總之,通過這堂課的練習,學生都得到了鍛煉與愉快的體驗。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四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xiàn)象,并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shù)內(nèi)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nèi)f化的色彩現(xiàn)象,體驗文化藝術(shù)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并合理運用音樂欣賞的激情作用。
課前準備。
彩筆或油畫棒,水彩紙,裝飾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實例。
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fā)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發(fā)現(xiàn)。
學法:合作學習、探究感知、增知實踐。
師生雙邊互動過程及效果共10頁,當前第2頁12345678910。
一、音樂切入。
師:同學們,我們能感受到生活的豐富與美好,感覺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豐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色彩、體驗色彩。
(音樂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學們齊唱,旨在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情緒,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學們的情緒得到充分調(diào)動,興趣得到激發(fā),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二、熱身練習。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感受到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放輕音樂)。
生:(學生活動: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有的小組以繪畫的形式;有的小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親自動手感知,初步體會了色彩的獨特魅力。
三、實例展示。
師:同學們,能將你們課前收集的實例展示出來嗎?(要求在展示的過程中,談談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還不夠好,是不足的?并說出成功與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談成功與失敗,講出自己的感受,將自己收集的各種實例(包括絲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從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體驗色彩的不同感覺。
四、分析范例。
師:播放課件中的優(yōu)秀案例,并和同學們共同評價。
生:(廣泛發(fā)言,談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學們在評價欣賞中產(chǎn)生了對色彩的想象力,增強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重點裝飾打扮二到三個同學,體現(xiàn)合作性。)(輕音樂)。
效果:同學們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進一步對色彩搭配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試做時裝模特,進行走臺練習。
(學生參與表演,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diào)動,體現(xiàn)了綜合性)。
師:播放課件中的音樂及畫面。
七、師生小結(jié)。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學習了色彩的知識,增強了對色彩的感染力。
生:這節(jié)課很開心、快樂,在“玩”中“學”,在“學”中“得”,體驗了色彩帶來的樂趣。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重點:
1、學會唱《童年的小竹笛》這首歌曲;
2、通過音樂的欣賞、學習,讓學生進行藝術(shù)構(gòu)思與創(chuàng)作(繪畫、表演、制作等)。
教學難點:通過音樂的欣賞、學習,喚起學生對兒時的回憶,進行創(chuàng)作,以反映兒時的稚愛、童真。
教學目標: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出發(fā),通過童謠歌曲的學習,為學生能夠和體會歌曲所表現(xiàn)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對語言節(jié)奏的感受能力,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自己的和情感,積累合作、交流、反思、創(chuàng)作、分享等方面的體驗。
教學準備: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盤或錄音帶。
2、不同風格、內(nèi)容的童謠及錄像、錄音、光盤等資料。
3、繪畫、折紙材料及節(jié)奏樂器等。
欣賞引導。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生共同說一說各自耳熟能詳?shù)耐{,邊說邊表演,并說說個人的理解等,引導學生的興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咪咪咪……貓來了,咕嚕咕嚕滾下來。
3、《笑一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兩只黃狗會抬轎。
4、《不倒翁》:說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樣子象小孩。說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來。
5、《鞋子和茄子》:一個孩子,拿雙鞋子,看見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開手,數(shù)指頭,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車,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學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導學生反復聽、輕聲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動唱。
2、充分體驗歌曲的情緒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詞、節(jié)奏。
3、準確后可加進行打擊樂集體演唱,并錄音來反思。
三、進行繪畫、制作。
1、聽賞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搖車》和電子琴曲《童謠》,欣賞國畫《牧童》,觀看美術(shù)片《牧童》,引導學生聽賞,觀察歌與畫中的情景寓意及表達的情緒等。
2、啟發(fā)學生給唐詩《詠鵝》或童謠《九九歌》配畫,如引導學生描述情景,分析鵝和黃牛的線條、形狀、神態(tài)等進行繪畫和簡單描述。
3、補充:讓學生欣賞一幅跳皮筋的活動場面的繪畫,請學生看圖編童謠或給童謠配畫。使學生體會運用不同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作、游戲及生活的快樂。
四、學生練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輔導。
1、讓學生選擇一首童謠進行配畫(古詩亦可)。
2、對兒時場面的回憶、重塑,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3、用手工制作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4、用舞蹈、歌曲、童謠表現(xiàn)兒時的快樂、純真。
五、教學:
1、在歌唱、繪畫、表演、創(chuàng)作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
2、將自己喜歡的童謠、創(chuàng)作的童謠,繪畫作品等存入擋案夾。
六、教學思路拓展:
1、欣賞表現(xiàn)童謠的舞蹈、結(jié)合律動展開教學。
2、通過自制樂器,更加了解樂器的性能和用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xiàn)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xiàn)方法是否有創(chuàng)意。
3.構(gòu)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guān)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學生準備學具:學生將自己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并討論: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發(fā)展階段。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意開始作業(yè)。
3.收拾與整理。
4.學生的創(chuàng)作往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在第一課時結(jié)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yè)收起來。
三、課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xiàn)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
2.觀察兩個原色調(diào)和之后產(chǎn)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diào)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能夠調(diào)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能否用三原色調(diào)出三個間色。
2.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diào)出來的。
3.能否調(diào)出預想的顏色。
4.能否記住三原色以及用他們調(diào)出的間色(間色這一概念可以不出現(xiàn))。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2.學生準備學具:水彩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因為三年紀的學生對水彩畫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然后,讓學生挑選兩個最喜歡的顏色,調(diào)一調(diào)。再說一說變成了什么顏色。接下來可以讓學生自由調(diào)配顏色,但要有兩個要求,只將兩種顏色相調(diào),并且要記住它們調(diào)出的第三個顏色。(可以做一些筆記)。然后交流。
2.發(fā)展階段。
讓學生認識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義。
將紙弄濕,將調(diào)出的色彩涂抹在作業(yè)紙上:讓學生用兩個指定的原色調(diào)出教師出示的那個間色。學生調(diào)出顏色胡色相一定會有差異,讓學生比一比。說說原因。教師分別出示兩個間色。讓學生自己尋找兩種顏色調(diào)出它。學生繼續(xù)嘗試調(diào)出喜歡的顏色并填在畫面的空白處。
3.收拾與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主學生將水彩畫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進行作業(yè)展評。
三、課后拓展。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三
目錄:
1水墨游戲2重重復復3曲曲直直4平平穩(wěn)穩(wěn)5感受聲音6迷彩服。
7彩色玻璃窗8我的同學9家鄉(xiāng)的橋和塔10我設計的一本書11絨線繞繞。
12甜蜜的夢13金色的浮雕14變幻無窮的形象15我們的節(jié)日16二十二世紀的建筑。
17電腦美術(shù)18會飛的玩具19保護珍稀野生動物20民間玩具。
第1課水墨游戲。
(1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中國畫的工具材料,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用法。
2學習簡單的筆墨技法,嘗試和感受筆墨的變化。
3培養(yǎng)學生對國畫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在嘗試和實踐中理解墨色的變化和用筆的變化。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靈活用筆用墨,盡情感受筆墨的豐富效果。
課前準備:師生共同準備國畫用具,師再準備一些傳統(tǒng)的墨條和硯臺。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2認識國畫的用具材料(可請班上學過國畫的同學來介紹)。
師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補充說明。
毛筆:筆鋒柔軟程度視所用的毛的質(zhì)地,硬的有狼毫,軟的有羊毫,軟硬適中的叫兼毫。
墨汁:加水后可調(diào)深淺,能在紙上體現(xiàn)出豐富的變化效果。
二發(fā)展階段:
1同學們對這些用具中的哪一種最感興趣?你們想不想親自感受一下它們的功能?
2師帶領(lǐng)學生嘗試,感受墨色的變化,認識:焦?jié)庵氐逦宸N墨色。
3學生實踐用不同墨色進行隨意書畫。
4請學生思考:在畫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現(xiàn)用筆的變化。
小結(jié):用筆鋒的尖端(中鋒)畫得出細的線,用筆鋒的側(cè)面(側(cè)鋒)畫可得寬粗的面。
5學生結(jié)合筆鋒墨色變化再練習。
三小結(jié):
1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到什么知識,你打算如何運用它們。
2拓展:回去用學到的筆墨技法臨摩一幅國畫。
第2課重重復復。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認識什么叫重復,并理解圖形重復排列的美感。
2學習用繪畫剪貼等方法將一個單一的圖形進行重復排列,感受不同排列帶來的變化。
3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形重復排列給人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將同一圖形用不同的方法方向順序排列出來。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注意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chuàng)造。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出示有重復圖案的物體,請生觀察,找出是由哪個單一圖形排列而成。
請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物品,說說其中哪個是單一圖形。
2看書中作品,這些圖形在排列過程中產(chǎn)生什么變化?
師提示:如圖形的方向順序數(shù)量等。
3小結(jié):圖形在排列過程中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就叫重重復復。
二發(fā)展階段:
1回憶:在生活中,什么物體可以作為單一的圖形進行重復排列?
請生出示找到的材料。
2師出示示范作品,開拓學生思路。
3要求:用手中的材料進行上下左右有規(guī)律地重復排列,形成一幅作品。
輔導:沒有實物的可以用彩色卡紙剪出數(shù)個同樣的圖形進行排列。
4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排列規(guī)律。
5展示作品,說說自己的排列構(gòu)思。
三拓展:
1除了這些小物體,生活中有許多大的物體重復排列起來就會成為一座建筑或一道風景。
2啟發(fā)學生討論,用身邊的立體物進行重復排列如書包桌椅甚至人等。
四整理,下課。
第3課曲曲直直。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樹立曲和直的概念,能區(qū)別自然界中的.曲線和直線。
2感受曲線和直線的美感,能運用不同的曲線和直線進行美術(shù)創(chuàng)作。
3說說曲線和直線給人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大利運用自然物及人造物的曲線和直線進行美術(shù)創(chuàng)作。
教學難點:創(chuàng)作時注意線條的排列和組合。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曲線,請生對比,說說兩種線給人的感受。
2小結(jié),引導生讀書中的知識點。
3思考問題:直線和曲線還有什么別的樣子?(師提示:折線漩渦線等)。
請生上黑板分類畫出。
二發(fā)展階段:
1引導學生看書,直線和曲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請生舉例。
3學生實踐:用帶來的各種線材料組成有直線和曲線的作品。
教師指導。
4評價作品。
三拓展。
利用直線和曲線制作立體的造型。
四小結(jié)下課。
第4課平平穩(wěn)穩(wěn)。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認識對稱與均衡的現(xiàn)象,并能說出生活中存在的對稱與均衡。
2用剪紙繪畫等形式表現(xiàn)對稱與均衡的作品。
3說說對稱與均衡現(xiàn)象給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啟發(fā)學生靈活利用材料表現(xiàn)作品。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2介紹新知:看書中的知識窗,認識多種形式的對稱:中心線對稱中心點對稱。
3賞析書中的對稱范例,再請學生找找對稱的例子。
二發(fā)展階段:
2師將其中一邊另換一造型,引導學生認識均衡。
3賞析書中或師收集的均衡形式圖例,師再以紋樣骨格的方法演示對稱與均衡。
4生說說生活中的均衡現(xiàn)象。
5小結(jié)對稱與均衡的特點:給人整齊平穩(wěn)的感覺。
三學生創(chuàng)作:
1用剪紙拼貼繪畫等方式,小組合作或獨立完成一幅對稱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師輔導:強調(diào)對稱是兩邊或四周一樣,而均衡是視覺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四拓展:回家用立體材料進行對稱或均衡的創(chuàng)作。
五小結(jié)。
第5課感受聲音。
(1課時)。
教學目標:1從各種類型的音樂中吸取靈感,用心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和震撼。
2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利用感受到的音樂進行創(chuàng)作。
3用點線面和色彩將音樂給予你的特別感受表現(xiàn)出來。
教學重點:師播放不同類型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鼓勵學生用點線面及各種色彩表現(xiàn)自己聽到的音樂。
課前準備:師準備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準備一些抽象畫裝飾畫作品。
生準備繪畫工具。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2請學生說說剛才聽到的音樂中給自己感受深刻的一段,讓你有什么感受,聯(lián)想到了什么。
二發(fā)展階段:
2隨著學生的回答和討論,教師點擊畫面播放相應的音樂,共同討論音樂給人的聯(lián)想:
a輕柔的音樂象無垠的大海也象湛藍的天空。
b歡快的音樂象在公園里玩。
c節(jié)奏強烈的象在開運動會。
d沉重的節(jié)奏像可怕的噩夢。
3學生創(chuàng)作:根據(jù)自己聽音樂的感受,加上想象中的各種圖案和點線面,畫出音樂給你的感受:
分析音樂與色彩線條的關(guān)系師提示:
a鮮艷的色彩可以表現(xiàn)歡快熱鬧音樂。
b接近的顏色可表現(xiàn)輕柔的音樂。
c恐怖的音樂用黑色藍色紫色等表現(xiàn)。
三作品展示交流。
說說自己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音樂。
四拓展:
用各種材料拼貼表現(xiàn)回家可再嘗試其它的音樂。
第6課迷彩服。
(1課時)。
教學目標:1欣賞各種動物身上的美麗斑紋,能用語言描述花紋的組成。
2學習用點線面描繪各種動物花紋,并將動物外形套畫在圖案上。
3說說自己對保護動物的想法。
教學重點:學習用點線面描繪各種動物的斑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畫準備各種動物的外形特征。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出示部分動物花紋范畫,請學生判斷屬于什么動物身上的花紋。
2請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動物圖片,說說自己喜歡什么動物身上的斑紋,
3請生臺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斑紋。
二發(fā)展階段:
1師生分析小結(jié):動物身上的斑紋可用點線面畫出。
4學生創(chuàng)作:畫或剪貼出動物的斑紋,然后剪出外形。
三展示作品。
將學生剪出的動物外形貼在教師的大幅紙上,組合成動物聯(lián)歡會。
四小結(jié)下課。
第7課彩色玻璃窗。
(1課時)。
教學目標:1能夠收集各種圖案的彩色玻璃紙及彩色畫報紙。
2用學過的對稱二方連續(xù)重復等方法剪出各種形狀的玻璃窗。
3用彩色玻璃紙拼貼出彩色玻璃窗。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四
1、塑動物由基本形體入手,要抓住動物特征,確定動態(tài),用加、減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劃等多種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
2、考相關(guān)資料,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臨摹或創(chuàng)作泥塑動物形象。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保護珍稀動物,關(guān)注藝術(shù),增強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
1、習圓雕的基本知識,學習用基本形體塑造動物形象。
2、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觀、生動、新穎。
師:短小的牙簽發(fā)給每一個學生,準備動物玩具、布置一個背景、課題、做個大箱子、橡皮泥等用具、有關(guān)動物的各種資料。
生:橡皮泥、牙簽、模具、、剪刀、刻刀、墊板。
——導入:
(出示大森林的背景)
學生通過回憶,輕松的回答出——動物,如:河馬、大象、山羊、鹿……
——欣賞:
播放影片《可愛的動物》,學生欣賞。
——討論:
學生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動物的特點和有關(guān)趣事。
——欣賞:
出示一些用各種方法表現(xiàn)的.動物形象,如:水粉、國畫、刺繡、雕塑、版畫、電腦繪畫等。
——思考:
——示范:
老師以一個動物為例,示范橡皮泥捏制動物的步驟、方法。
——練習:
今天我們也來用橡皮泥做你喜歡的小動物,我們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步驟:
1)商量:四個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準備做什么動物?
2)造型:想想你做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然后把它擺個有趣的姿勢。比比看,哪一小組合作得好,制作得好、擺放得最有趣。
——展示:
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擺放在老師事先布置好的大森林的背景中,自由觀看欣賞評價。
——拓展:
查一查與動物有關(guān)的知識,如世界動物日(10月4日)。
——教學建議: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五
水彩筆、油畫棒、a4打印紙等常規(guī)繪畫用品,教科書;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活動,學生能關(guān)注繪畫造型中形色的表達,能以造型表現(xiàn)的方式增加對大自然及鳥類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想象組合的方法闡述、設計鳥王的形象。
引導學生在設計中關(guān)注鳥王的形狀、色彩等特征的表達。
課前介紹大朋友。并以有關(guān)動物的笑話開始交流。
一、說一說:鳥的基本特征;
1、課前熱身:手影游戲;
2、導入:小朋友們,很高興能和大家在這里見面。在剛才的游戲中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一雙手竟然可以做出這么多的動物樣子。今天,我也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你們聽,這是誰呢?(課件:鳥鳴音效)。
4、教師:大家觀察生活真仔細,你們再聽一聽,鳥兒朋友們在和我們說些什么呢?(鼓勵:真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
二、猜一猜:誰是鳥王?
1、導入:讓我們用掌聲把這些朋友請出來,大家看,它是誰?(課件:燕子、老鷹、孔雀、鸚鵡)。
(燕子,見過燕子嗎?你怎么知道它的呢?燕子有一個獨特的尾巴,人們模仿這個形狀,設計出了一種叫“燕尾服”的服裝)。
(老鷹,它和燕子有什么不一樣?老鷹有著鋒利的爪子和巨大的翅膀,看起來非常的兇猛)。
(孔雀,它哪兒最漂亮呢?)。
2、總結(jié):每一種鳥都有屬于自己的樣子。有的有獨特的體型;有的有強大的本領(lǐng);有的有漂亮的色彩和花紋。燕子小巧可愛、老鷹高大威猛、孔雀優(yōu)雅美麗、鸚鵡色彩豐富,它們都認為自己是鳥王。
問2:可不可以把它們的優(yōu)點放在一起,我們來組合一個鳥王?(嘴、腳、翅膀、羽毛、尾巴、色彩花紋)。
出示教師ps組合范圖,學生觀察,并思考:你會用哪些動物的形象來組合?
4、介紹鳳凰:在中國的傳說里,人們把各種動物的形象組合起來,在心中想象出了一個鳥王的形象,這就是——鳳凰。(課件:鳳凰)傳說中的鳳凰是一只神鳥,它從火焰中誕生,它飛到哪兒,就會給人們帶來吉祥。
在鳳凰的形象里,它的頭像雞,身體的花紋像魚鱗,翅膀和腿像什么呢?(鶴),尾巴呢?(孔雀)。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六
1、欣賞并傳承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
2、感受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shù)的特色,學習其色彩、想象力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
1、虎頭帽也叫做風帽,是流行于中國民間的一種既實用又美觀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
2、思考:為什么要用虎來裝飾給孩子帶的風帽?
3、通過欣賞發(fā)現(xiàn)虎頭帽的裝飾一般集中在三個部位:前頂部、后披風、周邊,這是制作時要裝飾的重點。
二、制作要點。
用彩色紙通過折疊、剪貼形象、添畫細節(jié)的方法制作紙質(zhì)虎頭帽。
適當?shù)氖痉痘㈩^帽的基本折法。
引導學生遵循設計——折疊——剪貼裝飾——細節(jié)添加——逐漸完善的步驟進行。
三、大膽創(chuàng)作學生在具體制作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帽子容易做得過小,教師可讓學生先試戴調(diào)整合適后,在進行裝飾。
四、品賞評價。
學生戴著自己制作的虎頭帽,互相評價一下:誰的帽子最好看?誰的制作最精良?
認識了解這種民間藝術(shù),體會蘊含的是來自長輩深深地祝福和濃濃的愛。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七
1、能說出3種以上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物體。
2、能區(qū)分教師提供的均衡的或?qū)ΨQ的圖形。
3、選用剪紙、拚貼、繪畫等方法,表示對稱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理解對稱與均衡。
作業(yè)中能否用對稱或均衡的形式來表示作品。
課本、收集準備對稱、均衡的圖片或者實物若干。
課本、剪刀、彩紙、膠水、彩筆等。
1、引導階段:
請同學說說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教師出示“軸對稱”與“點對稱”圖形若干,請同學說說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并歸類。
1、軸對稱2、點對稱
(1)、中心線兩邊或中心點周圍的圖形、色彩相同,就稱為對稱。
2、發(fā)展階段:
教師出示另一組圖片,請同學區(qū)分對稱和均衡。同學討論:均衡的作品是怎樣堅持畫面均衡的。
(2)、中心線兩邊的圖形、色彩雖不相同,但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就稱為均衡。
動腦筋:用什么方法來繪畫(制作)對稱作品。
同學作業(yè)。
3、收拾與整理:
同學按常規(guī)做收拾整理工作,教師稍加指導。
本課使同學通過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了解到構(gòu)圖的均衡,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的視覺感受。缺乏之處:同學表示平平穩(wěn)穩(wěn)時對稱圖形表示得較多,作品類型有些單。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八
:用構(gòu)圖和色彩來表現(xiàn)辣味的表情特征。
2課時。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我以視頻導入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我曨l,播放人的表情表演視頻,通過視頻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辣的表情的欲望。
2、賞析探究,激發(fā)欲望。
請同學們回憶酸甜苦辣的表情,并進行分析闡述,教師引導大家談談酸甜苦辣的表情特征,并進行模仿。在暢談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觀察能力,進一步鞏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用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酸甜苦辣的色彩體現(xiàn),并讓學生了解靚麗的色彩一般用來表現(xiàn)開心、愉悅的心情,灰暗的色彩用來表達難受、郁悶的情緒,通過自由想象,大膽發(fā)言,為下一步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
3、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作品。
當遇到問題時,如畫面的節(jié)奏感、線條和色彩等問題時,教師引導大家共同分析、解決,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創(chuàng)作時我會播放音樂及圖片,作參考,尋靈感。
五、欣賞交流,感受成功。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目標:畫一張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游樂園其中的一幅活動情景的記憶畫,想象畫出自己理想中的幸福樂園。
過程與方法:
通過回憶、想象、觀察的方法畫出自己理想中的幸福樂園。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生回憶想象觀察自己在課外活動中活動情景。
教學難點:
畫一張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游樂園其中的一幅活動情景的記憶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新老師,我姓胡,你們可以叫我胡老師!
師:同學們,你們?nèi)ミ^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或者是游樂園嗎?生答(只去過少年宮)。
你參加了什么樣的活動呢?(畫畫、下棋、游泳、跳舞、書法等)預設:科技館(磁懸浮高速火車、巨型卡通飛艇懸浮在空中、飛船、時空隧道、機器人等)。
博物館(青銅、陶瓷、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璽印、織繡、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
二、回憶、想象。
預設:生:游樂園,和我的爸爸媽媽一起去的,我很高興。
生:少年宮,我學習了跳舞,我認識了很多朋友,我感到很快樂。
生:科技館,我看到了會跳舞的機器人,坐了飛船,感覺很驚喜神奇。
生:博物館,我看到了古代的書畫和青銅器,它們很珍貴也很漂亮。
(抽2至3人說一說)。
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在課外有很多場所能讓我們學到知識,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和幸福。那讓我們來看看同學們在這些場所里活動的照片吧!
2、出示學生在課外場所活動時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師: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我們可以在少年宮學習跳舞,可以寫書法、可以談電子琴、可以下棋。
在科技館我們可以欣賞會跳舞的機器人、感受會隱身的高科技玻璃、穿越到模擬的海底世界。
在游樂園我們可以坐旋轉(zhuǎn)木馬、坐過山車、玩碰碰車。在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的石器銅器,民間工藝等。師:看,同學們在課外活動中,學到了,看到了,許多我們在課堂上接觸不到的東西,那我們來瞧瞧他們是如何把活動的情景畫下來的吧!
3、欣賞學生作品,教師及時加以指導。
4、教師展示繪畫作品。
5、教師小結(jié):在畫你的幸福樂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樂園中的建筑物少不了門、窗、柱、欄和好看的裝飾。
三、學生活動。
1.閱讀創(chuàng)作要求:設計并畫出自己理想中的幸福樂園。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
四、評議,作品展示。
1、教師評。
2、集體評。
五、教師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回憶了在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游樂園內(nèi)活動的情景,感受到了快樂和幸福!并把我們理想中的幸福樂園畫了下來,每個同學的幸福場景也許是不一樣的,但是那份幸福和快樂的感受卻是相同的,希望這份幸福和快樂能持久,伴隨我們一起度過美好的童年!
同學們,下課!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了解、欣賞故事插圖這一美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欣賞與評價中探索插圖的特性,并嘗試自己為故事配插圖。
3、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培植他們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如何讓學生懂得為熟悉的故事配畫。
教具學具:
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教師展出圖畫。
指導一下如何插圖與文字。
讓學生自己選擇故事。
說一說故事情節(jié)。
接下來可以讓學生自由為故事配圖,但要有兩個要求,只將記住主題,并且要記住它們用不同的手表現(xiàn)。
二、發(fā)展階段。
讓學生認識配圖。并且真正理解“配圖”的含義。
先了解故事情節(jié),抓好故事中心,用圖畫來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圖畫。
教師分別出示兩個故事。讓學生自己為其配圖寫畫。
學生繼續(xù)嘗試其它故事。
三、課后拓展。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做以下練習:學生自己找一個故事,為其配圖寫話。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一
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
應知:
1、認識三原色。
2、知道紅色的畫是以紅色為主的畫面。認識不同的紅色,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
應會:能以紅色為主畫一副畫。
3、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對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強對學生探究式學習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認識三原色、感受紅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種紅色在畫面上的運用。
教學難點:能畫出有創(chuàng)意的繪畫作品,運用各種紅色使畫面更有層次、主體突出。
學習材料:水粉用具、水彩筆、蠟筆、色彩紙、剪刀、膠水、紅色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全班分成四組:紅隊、藍隊、綠隊、黃隊。四個隊分別以四種顏色樹代表。獲得獎勵的在相應的樹上貼上一個果子。
二、認識三原色(出示課件,展示色卡)。
師:你們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種顏色是其他顏色無法調(diào)配出來的?
生:紅、黃、藍。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這三種顏色我們又把它叫做(三原色)。
(出示課件)。
師:這三種顏色中你最喜歡哪種?喜歡紅色的。同學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導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紅色,學習用紅色作畫。(課件出示課題)。
三、新授。
1、體驗紅色的美感及紅色的特點。
圖片上是什么?這些圖片上的紅色給你什么感覺?
(課件出示)。
平時你還見到哪些紅色的物體?
2、欣賞書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紅色給你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讓我們學習紅色在繪畫作品中是如何表現(xiàn)的?
(1)欣賞書上作品(課件出示,感受紅色在繪畫作品中的美感,學生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涂抹色彩。)。
師:看了這么多紅色的畫,你最喜歡那一幅,為什么?
生:(自由說)。
師:這些圖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以紅色為主。
總結(jié):這些作品都以紅色為主,分別表現(xiàn)了豐收、歡慶、美麗的場面。
(2)欣賞色調(diào)不同的兩幅圖片(解決:學會運用不同的紅色使畫面層次更豐富。)。
師:這幅畫還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畫了,這兩幅畫哪幅好,為什么?
生:······。
師:這副畫中有哪些紅色?
生:······。
師:你能調(diào)出來這些紅色嗎?
學生自由調(diào)色、展示(實物投影)。
(3)欣賞其他作品(課件出示、拓展學生思維)。
剛才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紅色的畫,認識了這么多紅色,看看小朋友們是如何表現(xiàn)的?
四、學生實踐(剛才欣賞了小朋友的畫,你們想不想把自己對紅色的感受也表現(xiàn)出來?)。
1、啟發(fā)思維,引導作畫。
如果讓你以紅色為主畫一副畫,你想畫什么?用哪些紅色?
2、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價學生作業(yè)。
學生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二
知識與技能:理解六面體細節(jié)也隨六面體產(chǎn)生變化;表現(xiàn)六面體細節(jié),體現(xiàn)六面體的立體感。
過程與方法:觀察六面體細節(jié),辨別對錯,嘗試畫出六面體的特征;用六面體的組合繪畫創(chuàng)作出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聯(lián)系生活物品學習六面體,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guān)心生活的情趣。學生在繪畫中感受表現(xiàn)生活物體的樂趣。
教學重點:
繪畫六面體的細節(jié)。
教學難點:
表現(xiàn)六面體細節(jié)的立體感。
作業(yè)要求:
基礎層面:能畫出六面體物體的細節(jié),表現(xiàn)獨有的特征。
拓展層面:能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教學準備:
學具:勾線筆、涂色工具。
教具:勾線筆、涂色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與回憶。
1、復習上一課的六面體立體感表現(xiàn)。
2、學生上黑板畫出六面體。
3、尋找教室中的六面體。
生:講臺、電視機、飲水機的底座、粉筆盒、黑板擦……。
4、回憶生活中的六面體。
生:微波爐、電冰箱、櫥柜、大樓、電話機、大巴士……。
二、嘗試與交流。
1、播放課件:把六面體添加細節(jié),變成紫藤架。
2、學生嘗試添加成自己喜歡的物體,表現(xiàn)物體特征。
3、反饋。
師:有些學生畫出的物體怎么這么別扭?總覺得哪里不對。
4、交流成功與不成功的經(jīng)驗。
三、指導與繪畫。
1、出示兩幅六面體物體的作業(yè)圖,師:為什么同一個六面體最后畫出來的效果不一樣?請學生辨別對錯。
2、學生觀察,從兩幅畫中挑選正確的細節(jié)添加圖。
3、教師指導:添加細節(jié)時要注意,角度產(chǎn)生了變化,細節(jié)也產(chǎn)生了變化。
4、范畫:如何添加細節(jié)。
5、學生練習。
6、鼓勵學生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四、展示與評論。
1、展示作品。
2、自評:
自己作品中哪個地方表現(xiàn)得不足。
3、互評:
發(fā)現(xiàn)哪些作品中六面體細節(jié)表現(xiàn)得很好。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三
1、利用墨與彩的調(diào)配變化與宣紙?zhí)卣鳟嬘腥の兜膬和誓?,體驗彩墨游戲的樂趣。
2、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彩墨畫中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彩墨表現(xiàn)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shù)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運用彩墨大膽表現(xiàn),體驗樂趣,表達感受。
合理運用點、線、面,使畫面具有節(jié)奏感。
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1、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材料和工具。
3、師語:今天,我們再來玩一玩彩墨游戲。
(板書課題)。
1、學生用筆蘸上顏料或墨,結(jié)合水在宣紙上嘗試作畫。
2、說一說,你有沒有什么有趣的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要點:(1)水分的多少。
(2)用筆的變化。
3、說一說,在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討解決的方法。
4、師語:想不到一張薄薄的宣紙能產(chǎn)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極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們玩的游戲吧!
1、出示張桂銘的《覓》。
(1)介紹這幅畫的作者及畫題。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覺得那代表什么?
(師引導學生體會畫面上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手法。)。
(3)播放幽雅、輕快的音樂,讓學生想想這幅畫上表達的內(nèi)容。
(4)交流想法。
(5)師語: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jié)奏感,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
2、出示學生范作,欣賞、研究、討論都用了哪些特別的技法。
1、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鼓勵并指導。
2、展示自己的作業(y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
3、學生自評、互評。
教學后記:
彩墨畫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上學期學生已接觸過一堂彩墨游戲課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經(jīng)驗。只是有的用水份還太多,有的干脆全是彩墨。不過,由于是一堂帶著游戲性質(zhì)的課,重在讓學生得到一個彩墨的體驗,能夠悟出點什么來。有的學生的作品無意中產(chǎn)生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總之,通過這堂課的練習,學生都得到了鍛煉與愉快的體驗。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四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xiàn)象,并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shù)內(nèi)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nèi)f化的色彩現(xiàn)象,體驗文化藝術(shù)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并合理運用音樂欣賞的激情作用。
課前準備。
彩筆或油畫棒,水彩紙,裝飾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實例。
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fā)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發(fā)現(xiàn)。
學法:合作學習、探究感知、增知實踐。
師生雙邊互動過程及效果共10頁,當前第2頁12345678910。
一、音樂切入。
師:同學們,我們能感受到生活的豐富與美好,感覺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豐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色彩、體驗色彩。
(音樂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學們齊唱,旨在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情緒,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學們的情緒得到充分調(diào)動,興趣得到激發(fā),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二、熱身練習。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感受到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放輕音樂)。
生:(學生活動: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有的小組以繪畫的形式;有的小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親自動手感知,初步體會了色彩的獨特魅力。
三、實例展示。
師:同學們,能將你們課前收集的實例展示出來嗎?(要求在展示的過程中,談談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還不夠好,是不足的?并說出成功與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談成功與失敗,講出自己的感受,將自己收集的各種實例(包括絲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從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體驗色彩的不同感覺。
四、分析范例。
師:播放課件中的優(yōu)秀案例,并和同學們共同評價。
生:(廣泛發(fā)言,談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學們在評價欣賞中產(chǎn)生了對色彩的想象力,增強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重點裝飾打扮二到三個同學,體現(xiàn)合作性。)(輕音樂)。
效果:同學們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進一步對色彩搭配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試做時裝模特,進行走臺練習。
(學生參與表演,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diào)動,體現(xiàn)了綜合性)。
師:播放課件中的音樂及畫面。
七、師生小結(jié)。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學習了色彩的知識,增強了對色彩的感染力。
生:這節(jié)課很開心、快樂,在“玩”中“學”,在“學”中“得”,體驗了色彩帶來的樂趣。
小學三年級美術(shù)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重點:
1、學會唱《童年的小竹笛》這首歌曲;
2、通過音樂的欣賞、學習,讓學生進行藝術(shù)構(gòu)思與創(chuàng)作(繪畫、表演、制作等)。
教學難點:通過音樂的欣賞、學習,喚起學生對兒時的回憶,進行創(chuàng)作,以反映兒時的稚愛、童真。
教學目標: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出發(fā),通過童謠歌曲的學習,為學生能夠和體會歌曲所表現(xiàn)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對語言節(jié)奏的感受能力,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自己的和情感,積累合作、交流、反思、創(chuàng)作、分享等方面的體驗。
教學準備: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盤或錄音帶。
2、不同風格、內(nèi)容的童謠及錄像、錄音、光盤等資料。
3、繪畫、折紙材料及節(jié)奏樂器等。
欣賞引導。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生共同說一說各自耳熟能詳?shù)耐{,邊說邊表演,并說說個人的理解等,引導學生的興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咪咪咪……貓來了,咕嚕咕嚕滾下來。
3、《笑一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兩只黃狗會抬轎。
4、《不倒翁》:說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樣子象小孩。說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來。
5、《鞋子和茄子》:一個孩子,拿雙鞋子,看見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開手,數(shù)指頭,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車,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學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導學生反復聽、輕聲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動唱。
2、充分體驗歌曲的情緒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詞、節(jié)奏。
3、準確后可加進行打擊樂集體演唱,并錄音來反思。
三、進行繪畫、制作。
1、聽賞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搖車》和電子琴曲《童謠》,欣賞國畫《牧童》,觀看美術(shù)片《牧童》,引導學生聽賞,觀察歌與畫中的情景寓意及表達的情緒等。
2、啟發(fā)學生給唐詩《詠鵝》或童謠《九九歌》配畫,如引導學生描述情景,分析鵝和黃牛的線條、形狀、神態(tài)等進行繪畫和簡單描述。
3、補充:讓學生欣賞一幅跳皮筋的活動場面的繪畫,請學生看圖編童謠或給童謠配畫。使學生體會運用不同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作、游戲及生活的快樂。
四、學生練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輔導。
1、讓學生選擇一首童謠進行配畫(古詩亦可)。
2、對兒時場面的回憶、重塑,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3、用手工制作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4、用舞蹈、歌曲、童謠表現(xiàn)兒時的快樂、純真。
五、教學:
1、在歌唱、繪畫、表演、創(chuàng)作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
2、將自己喜歡的童謠、創(chuàng)作的童謠,繪畫作品等存入擋案夾。
六、教學思路拓展:
1、欣賞表現(xiàn)童謠的舞蹈、結(jié)合律動展開教學。
2、通過自制樂器,更加了解樂器的性能和用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