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優(yōu)質(zhì)14篇)

字號:

    讓我們對學(xué)習(xí)和工作生活等方面有更深刻的體驗(yàn)和感悟。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是每個家長都要思考的問題。以下是健身教練總結(jié)的保持健康的的方法和技巧,請大家按部就班。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一
    我最愛的臺灣小吃是蚵仔煎。去年暑假,我們一家人去鼓浪嶼游玩。夜幕降臨,我們漫步在街上,忽然,一陣讓人胃口大開的香味撲鼻而來。往前一看,是從一家“臺灣名小吃”店里傳出來的。
    我們按捺不住好奇心,走進(jìn)店里。只見老板娘正往燒熱的鐵板上灑油,隨著油沸騰“滋滋”的響聲,她迅速將盤子里的海蠣鏟到鐵板上,油的聲響逐漸變小,鐵板上的海蠣卻在不停地翻騰,沒一會兒,它們的身體膨脹起來,像小胖墩似的。就在海蠣充分吮吸油水的同時,老板娘從旁邊取過一枚雞蛋,猛地一磕,將蛋清均勻地蓋在海蠣上。就在蛋清快凝固時,老板娘輕巧地把蛋與海蠣翻了一面。接著關(guān)上火,熟練地鏟起裝盤,又麻利地擠上了番茄醬和其他佐料。黃燦燦、香噴噴的一塊蚵仔煎出爐了。?。∫魂囌T人的香氣撲鼻而來。真香啊!實(shí)在是讓人迫不及待了!
    我早已饞得垂涎三尺,馬上夾起一塊咬了一口。哇!湯汁在嘴里飛濺——一個字:鮮!嚼一下爽滑的海蠣——香嫩!再加上酸甜的番茄醬,那味道真是人間一絕?。?BR>    直到現(xiàn)在,蚵仔煎的滋味還在我口中蕩漾,這就像臺灣與大陸的淵源,絲絲不斷!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二
    臺灣是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cè)的島嶼,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另有寶島、鯤島、福爾摩沙等別稱。歷史上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后占領(lǐng)過。美麗的寶島像一名依偎在大陸身旁的小家姑娘,她將時尚與古樸完美融合,展現(xiàn)著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
    日月潭是臺灣的“天池”,是全國少數(shù)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環(huán)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xiàn),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陳書游湖,也說是“但覺水環(huán)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xx年來,日月潭就憑著這“萬山叢中,突現(xiàn)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于五洲四海。
    阿里山的景色更是宜人,在海拔多米的山上向遠(yuǎn)處望去,朦朧的云海像白色的棉花糖,最高處海拔2663米,以其神木、櫻花、云海、日出四大勝景而馳譽(yù)全球,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臺灣的美麗”之說。
    臺灣真是一個美麗富饒、資源豐富的好地方,有著迷人的自然風(fēng)景、悠久的歷史以及絢麗多姿的人文景觀,我愛寶島臺灣!
    四年級:趙雯慧。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三
    蚵仔是臺灣的在地名產(chǎn),下面是臺灣小吃蚵仔面線的.做法,為大家提供參考。
    外地人來到臺灣,如果說沒有吃到【蚵仔面線】,回到居留地必會悔恨交加吧!哈哈 蚵仔是我們臺灣的在地名產(chǎn),要買到肥美的鮮蚵是很容易的,而且要煮到具有臺灣小吃的風(fēng)味,也是沒什么撇步的,只要各樣添加的[配料]齊全,就是人人向往的臺灣小吃了!
    柴魚片裝藥材袋內(nèi),熬成柴魚高湯后取出不用
    蚵仔洗浄瀝水,鹵大腸切小段,紅蔥酥切碎備用
    鮮蚵沾地瓜粉,下滾水燙熟,撈起后泡冷水中備用
    紅面線快速洗過一遍冷水后瀝干(不要泡喔),稍微剪成易入口小段
    盛碗食用時,再視個人喜愛添加配料即可。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四
    鹽酥雞是臺灣最常見的小吃之一,不過其實(shí)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全稱,鹽酥雞攤位中除了油炸小塊雞肉骨外,通常一并賣炸甜不辣(包括豬血糕及魚板)、炸花枝腳、炸蕃薯?xiàng)l、炸四季豆、炸芋粿等等,有的攤位會兼賣炸雞排。
    原料:帶骨雞胸肉2個、蔥段3根、姜5片、大蒜3瓣。調(diào)料:醬油2大匙、米酒2大匙、五香粉少許、白糖適量。炸粉:地瓜粉150g、面粉50g、椒鹽粉適量、辣椒粉適量、少許鹽、九層塔(可不用)。
    制作方法:
    1、雞肉切小塊,大蒜切片。用所有調(diào)料將雞肉拌勻腌制,隔夜最佳。
    2、將所有炸粉類材料混合,將雞肉裹上一層炸粉。
    3、鍋內(nèi)倒入適量油、油熱后放入雞塊炸至金黃后撈起、稍涼后入油復(fù)炸一次即可。
    4、將九層塔洗凈后瀝干水分入油鍋稍微炸一下,撈起與雞塊拌勻。
    原料:
    主料:雞肉(雞脯肉或者雞腿肉),生菜葉(幾片就可以,主要用來裝飾)。
    調(diào)料:鹽,白糖,紅薯淀粉(最好選用顆粒較粗的蕃薯粉,也叫地瓜粉),蔥姜絲,五香粉,椒鹽,辣椒粉,醬油。
    制作方法:
    1.先將雞肉洗凈,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塊,放在一個容器內(nèi),加入鹽,白糖,蔥姜絲,五香粉,醬油腌制30分鐘左右。
    2.將腌制好的雞肉塊均勻的裹上一層紅薯淀粉(最好選用顆粒較粗的蕃薯粉,也叫地瓜粉)。
    3.鍋內(nèi)倒入油,這次油要稍微多一點(diǎn),將雞肉一塊一塊的下入鍋中炸,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dāng)?shù)臄噭右幌拢悦怆u塊之間粘連,炸至雞塊呈金黃色就可以撈出了。最后撒上椒鹽和辣椒粉,拌勻就可以吃了,裝盤的時候底部可以墊上生菜葉。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五
    蚵仔煎便是臺灣地區(qū)有名的小吃,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伺_灣小吃蚵仔煎做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蚵仔煎,起源于福建泉州(閩南)一帶,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區(qū)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小吃之一。相傳與鄭成功有關(guān),是沿海地區(qū)人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fā)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征。蚵仔煎據(jù)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fā)明的創(chuàng)意料理。
    蚵仔煎并非臺灣特有小吃,在閩南語系地區(qū)(閩南、潮汕)自古有之,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蚵仔煎據(jù)傳是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fā)明的一種創(chuàng)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fā)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征。
    閩南,臺灣,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臺灣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qū)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tǒng)點(diǎn)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雞蛋、蔥、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1、生蠔盡量選擇小個的,洗干凈
    3、熱鍋下多點(diǎn)油,舀入鍋中,表面淋上蛋液
    4、兩面煎金黃,裝盤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六
    引導(dǎo)語:小吃是人們最喜愛的了,旅游、度假、逛街必備。蚵仔煎——鼎鼎有名的臺灣夜市招牌小吃,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蚵仔煎的做法
    1.將材料備齊,在鍋里涂抹上食用油,中小火加熱
    2.均勻擺放上生蠔,然后澆上均勻溶于水的`太白1粉液
    3.等顏色變透明后,打上一顆蛋,且用筷子將其搓破
    4.然后再均勻地擺上切成段的小白菜
    5.然后用鏟子輕輕地挑起四周的面糊,如凝固得ok了就可以整個反面
    6.再煎1-2min即可出鍋,搭配著海山醬或者甜辣醬吃最地道
    美食小提示
    1.如果發(fā)現(xiàn)不能凝固,很難翻面,估計就是太白1粉放少了,或者煎的時間需要再長一些
    2.另外,快翻面時在四周稍微刷上一些油,比較容易將面糊挑起從而翻面
    4.吃的時候要放上夠量的海山醬吃起來才地道!
    蚵仔煎怎么做食材搭配小提示
    黃瓜和小白菜不能一起吃:菠菜中維生素c含量為每100克中含90毫克,小白菜為每100克中含60毫克,皆不宜與黃瓜配食,不然,將降低營養(yǎng)價值。
    兔肉和小白菜不能一起吃:容易引起腹瀉和嘔吐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七
    臺灣的阿里山是著名的觀光避暑勝地。日月潭霧薄如紗,水波漣漣,湖面遼闊,潭水澄澈,是臺灣島上惟一的天然湖泊。臺灣還是蝴蝶的故鄉(xiāng),有著“蝴蝶王國”的美譽(yù)。臺灣,一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什么時候我才能游阿里山,蕩日月潭?現(xiàn)在,我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望著你。
    覺醒吧,想搞人們,臺灣是這個的家庭中的一員。
    你我的家是中國,兄弟姐妹有很多,景色也不錯!我們的家真的啊,名字叫中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八
    臺灣小吃很出名,蒜蓉魷魚日常又美味,下面是臺灣小吃蒜蓉魷魚的做法,為大家提供參考。
    蒜蓉魷魚具有濃烈的臺灣味,身為臺灣煮婦們,一定要學(xué)會的下酒菜喔!
    魷魚一尾(沾醬)醬油1大匙(沾醬)蒜末1大匙(沾醬)辣椒末適量冰水或冰塊適量
    發(fā)泡魷魚洗凈,切成片狀在切口處直刻4小刀
    加入米酒少許和姜片3.4片
    放入滾水川燙10秒,立即撈起
    放入冰水降溫,濾干水分
    將沾醬調(diào)均勻備用
    享用時沾上蒜蓉醬油。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九
    新竹竹塹餅臺灣一道香傳百年的古風(fēng)美味。當(dāng)?shù)厝朔Q為“新竹肉餅”或“糕皮餅”的竹塹餅,是用肥豬肉、紅蔥頭、冬瓜糖等做餡料的咸餅,新竹舊稱“竹塹”,取名竹塹餅,有保存古都風(fēng)味的深厚意涵。而烘烤后的竹塹餅,外皮松酥、內(nèi)餡柔軟,吃來蔥香滿溢,自然引人垂涎。
    新復(fù)珍商行在城隍廟旁早已歷經(jīng)一世紀(jì)的百年老店,已是新竹特殊的代表,凡是要賈竹塹餅當(dāng)伴手禮的游客,都知道得上新復(fù)珍才夠地道。新復(fù)珍目前第四代的傳人吳纮一先生表示,之所以會有今日的`竹塹餅,其實(shí)是沿展自曾祖母的時代,那時的吳老太太在城隍廟以擺肉粽攤為生,奠定了吳家目前的基礎(chǔ),后來的子孫運(yùn)用老祖宗制作粽子的方法,研發(fā)了竹塹餅,就是利用松脆的餅皮包里高熱量的肥豬肉,不僅填飽肚子,也暖了心。其實(shí)竹塹餅從一開始并沒有一定的名稱,當(dāng)時的外地人習(xí)慣以新竹肉餅稱之,本地人則稱為糕皮餅,后來民國八十四年的時候才正式取名為竹塹餅。
    時至今日,竹塹餅的油膩度不在,肥豬肉的份量也逐漸減少,轉(zhuǎn)而研發(fā)現(xiàn)代人喜歡的口感,外餅皮酥脆、肉餡溫潤柔軟。
    油皮:將全部原材料攪拌均勻即可,松弛60分鐘。
    餡料:
    1、將全部原材料攪拌均勻即可。
    2、餡料攪拌好分割60g/個,餅皮20g/個。
    3、底部沾芝麻,表面刷蛋黃撒芝麻烤焙.
    烘焙條件:上火210℃,下火180℃,20分鐘。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十
    蒜蓉魷魚具有濃烈的臺灣味,身為臺灣煮婦們,一定要學(xué)會的下酒菜喔!下面一起來看看臺灣小吃蒜蓉魷魚怎么做:
    魷魚一尾(沾醬)醬油1大匙(沾醬)蒜末1大匙(沾醬)辣椒末適量冰水或冰塊適量
    發(fā)泡魷魚洗凈,切成片狀在切口處直刻4小刀
    加入米酒少許和姜片3.4片
    放入滾水川燙10秒,立即撈起
    放入冰水降溫,濾干水分
    將沾醬調(diào)均勻備用
    享用時沾上蒜蓉醬油。
    珍珠奶茶以紅茶和綠茶為基本的原料,里面再加入各種味道不同的蜜
    汁及放入叫“珍珠”的圓粒調(diào)味品,有冷熱兩種不同的食用方法,不僅非常解渴,味道也十分鮮美,是很方便的新潮飲料。珍珠茶不僅在口味上講究,甚至講究色感上的不同,最能吸引年輕的消費(fèi)者。它們都有利用了材料的多種色彩,并加以調(diào)配,使其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另外,珍珠奶茶的另一個特點(diǎn)是它通過很大的吸管把里面的珍珠吸上來食用,一口咬下給人一種“qq”的感覺。
    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qū)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tǒng)點(diǎn)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豬肉、香菇等雜七雜八的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臺灣蚵仔煎做法提示:除了新鮮的蚵仔外,番薯粉也是使蚵仔煎美味的另一個重要關(guān)鍵。番薯粉的種類很多,但只有純番薯粉才能調(diào)出香醇濃郁的粉漿。將粉漿以適當(dāng)比例加水勾芡后,加入韭菜,做出的成品口感就能又黏又q,而且精純的番薯粉也能巧妙地將肥美蚵仔的鮮味充分提升,做最完美的搭配。
    雞蛋的選用也是一門學(xué)問,重視香味的店家會采用顏色深黃的土雞蛋,冬天搭配茼篙、夏天搭配小白菜,并以能提香味的豬油來煎出美味的蚵仔煎,吃時再淋上以味噌、番茄醬、辣椒、醬油等熬成的醬汁即可。
    有了以上各種上等材料的搭配,讓原本是貧民美食的蚵仔煎也變得精致美味了,那種甜中帶咸、咸中帶辣的繽紛滋味,口口都叫人回味無窮。
    玉米,也稱為玉蜀黍,臺灣話叫作“番麥”,是一種在全世界各地相當(dāng)普遍的糧食作物。不管拿來蒸、煮、炒甚至做沙拉,都是相當(dāng)對味。小時候也會在夜市里,甚至放學(xué)后聽到攤販叫著“燒番麥”的聲音,吸引許多大家前往品嘗,享受燒番麥的迷人滋味。首先將帶有葉子的生玉米,放進(jìn)特制的大桶,覆蓋加熱處理的小黑石,加水后悶熟玉米使玉米甜味鎖住,過了數(shù)十分鐘后,玉米就悶熟了。
    最后再將包覆玉米的葉子拿掉,將玉米放上特別訂制的烤爐,以木炭取代瓦斯,烤個3到5分鐘,再刷上獨(dú)門配方的醬料,就是香氣十足、富有玉米鮮味與嚼勁的珍珠烤玉米。
    還有:度小月?lián)忻?、鱔魚伊面、金爪米粉。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十一
    “阿宗面線” 是臺灣地道小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為福建米面,其特點(diǎn)是色黑條細(xì),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將精致的福建米面用溫水和成面團(tuán),取適量的面團(tuán)放入面線床內(nèi)壓入開水鍋中,煮熟后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冬可熱吃,夏可涼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線有200余個品種。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xiàn)了臺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shù)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
    阿宗面線就是福建米面,上面淋著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其特點(diǎn)是色黑條細(xì),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讓人吃完之后還想再吃;其內(nèi)容物包括手工制作的面線、柴魚、筍絲以及豬大腸等材料。
    以大腸為主要內(nèi)容物的阿宗面線,在大腸的處理與烹調(diào)上十分有特色,其大腸是以鹵汁熬煮,所以每天開店前超過2個小時的處理過程是絕對不可少的。此外,由于阿宗面線的煮法是將鹵制好的大腸,放入以柴魚、面線熬煮的湯頭,澆上香菜、蒜泥,香味四溢,再加上特別調(diào)制的勁爆辣醬,味道酸酸、甜甜十分爽口。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xiàn)了臺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shù)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
    面線有人叫“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糶斗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里。面線里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如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創(chuàng)立于1975年,算算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從創(chuàng)業(yè)時代的路旁攤,到現(xiàn)在擁有一家店面以及較多連鎖店,令同業(yè)刮目相看。
    “阿宗面線”是創(chuàng)始人阿宗最初的吃飯招牌。當(dāng)初阿宗老伯推著小車,在臺北大街小巷兜售自己制作的面線。在完成了原始積累后,阿宗終于在臺北西門町落了腳,有了一家小小的門面,打著自己的名頭,開了阿宗面線以及連鎖店,生意越來越好,品種也越來越多。
    制作時選用新鮮的米面并且講究現(xiàn)磨現(xiàn)做,過程分為和面、煮條、澆料三個主要程序。
    1、和面:主要是兩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是制青石水,選一塊雞蛋大小的青石用火燒紅,放入涼水中一激,“嗞喇”一聲,青石水就成了,舀一小碗徐徐灑入面盆再揉和成面團(tuán)。據(jù)說加入這青石水,面線由此就筋韌耐嚼了。和別的面條可不一樣,面線不是用刀切出來的,把這一環(huán)節(jié)叫壓床子。把一根像粗木條凳似的木架子架在大鐵鍋上,一個漏斗狀的圓孔對著鍋,將和好的米面一快快揉成團(tuán)塞入圓孔中,圓孔上方有個蓋,形如活塞,只等用力將那塞子壓下,條條細(xì)絲便入鍋,行話是“鍋開壓、鍋開打”。
    2、煮面:把米面和成面團(tuán),將木制的面線床放在大鐵鍋上,上面壓著,下面水煮著,等這水一煮開就要打斷長條開始煮了。這煮面最講究火候,時間短了怕生,時間長了怕爛,這其中的精妙也是師傅們經(jīng)過很長的實(shí)踐才能摸的透的。
    3、加料:將面煮熟后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十二
    1月14日,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祖國的寶島——臺灣,開始了輕松愉快的臺灣之旅。
    在整個臺灣之旅中,我較喜愛的一處景點(diǎn)就是故宮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shù)史博物館。它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zhèn)外雙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建成,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呢!它用了中國宮殿式建筑,共4層,白墻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走進(jìn)第一層樓,左邊是清代的扶手椅,右邊則是特展室。往里走,可以發(fā)現(xiàn)這層樓里的所有展覽品都是清朝的,那些東西都十分漂亮,椅子、桌子……每一個都可以體現(xiàn)出主人的特點(diǎn)。
    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展品中,有一個是翠玉白菜,據(jù)導(dǎo)游介紹,這個翠玉白菜原陳列于清朝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宮,是清代藝人巧妙地運(yùn)用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灰玉雕成,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白色的雕成菜幫、菜葉,上面攀爬兩只蟈蟈兒,體現(xiàn)出了白菜的味道鮮美。聽說瑾妃妹妹珍妃也有一個,只是年代久遠(yuǎn),不知放置何處。這棵白菜和真白菜一樣大,而且好像用指甲掐一下就會出水一樣,增添了活意,令人嘆服。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展品是肉形石。顧名思義,是像肉的石頭。我橫看豎看,真的像肉,像東坡肉,像紅燒肉。據(jù)說,這是用玉雕成的,色峰紋理全是天然形成。這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酷似一塊新鮮豬肉,不僅如此,最上層的表面也是油光發(fā)亮,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怎么樣,這故宮博物院里的東西舉世無雙吧!有機(jī)會你們一定要去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妙不可言。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十三
    飛機(jī)緩緩地降落在了臺北桃園國際機(jī)場,這時已經(jīng)5:00多了,可還是有位40來歲的叔叔,高舉著“昆山市裕元實(shí)驗(yàn)學(xué)?!钡呐谱託g迎我們。他和我們一同坐上了豪華的旅游大巴,并開始了幽默風(fēng)趣的自我介紹:“我叫郭錦地,你們可以叫我‘地哥’,我今年看似30多歲,實(shí)際已經(jīng)50多了。未來8天,我就是你們的導(dǎo)游了”
    “地哥”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幽默,風(fēng)趣。
    每天晚上,“地哥”都要給我們“有獎競猜”,這天“地哥”又問:“人為什么有五個手指?”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有的說:“人生下來就有五個手指?!薄皟艋鰜淼摹薄安恢??!薄板e!”這時,“地哥”馬上停止了我們地爭論,“因?yàn)槭痔子形鍌€指頭!”“哎……”全車的同學(xué)都頓時暈倒。
    還有一次,他說:“一個老爺爺逛街,看到一個賣“鱷魚”牌的小販,一看只要300新臺幣,馬上買了一件,可一看,怎么有兩只鱷魚?小販回道:‘這兩只鱷魚是金華,因?yàn)槿澜绲镊{魚牌都是他倆生的!’”
    “地哥”給我的第二印象,便是堅強(qiáng)、正義。
    “地哥”在上大學(xué)的時候,有一年開學(xué),他做的公交車出了車禍,他躺在床上半年多不省人事,半邊腦袋都用鋼架支撐著,但是,地哥憑著堅強(qiáng)的毅力,從昏迷中蘇醒過來。隨后,又加入臺北市救難協(xié)會,并且成為了第九任理事長。每當(dāng)臺北市遇到災(zāi)難時,他和他的團(tuán)隊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然而,他為人低調(diào),總說:“我做的還不夠?!?BR>    地哥在我心中還有很多深刻的印象,是說不完,講不清的。不過你還想知道更多,就把“1494025172(地哥)”加為qq好友吧!
    臺灣小吃的自我介紹篇十四
    朋友們想知道臺灣小吃大全及臺灣風(fēng)味小吃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地道臺灣小吃的制作方法。
    材料:糯米、香腸、黃瓜、花生(炒)、蘿卜干、雞蛋、蒜、色拉油、番茄醬、醬油膏、甜辣醬。
    1、鍋內(nèi)放適量油,將糯米腸,紅衣香腸放入,小火慢慢煎至皮焦黃。
    2、黃瓜切片,糯米腸用刀割開一個小口,放入花生碎。
    3、雞蛋打散,蘿卜干切碎,蒜切成片。
    4、鍋內(nèi)入油,先將蘿卜干,蒜瓣炒香,再淋入雞蛋煎熟做成菜脯蛋。
    5、最后將菜脯蛋切碎放入糯米腸中,再放入紅衣香腸,黃瓜片,淋上醬汁即可。
    材料:五花肉,一個洋蔥,豆瓣醬,甜面醬,姜、八角、蔥、花椒、料酒、糖、鹽、雞精。
    1、鍋中半鍋水,放姜片,幾個八角,蔥結(jié),20顆左右的花椒,放入五花肉。水開后撇出浮沫,小火煮個半個小時八成熟就可以撈出來冷卻了。
    2、然后把回鍋肉切薄片,洋蔥切片。
    3、重要的一步來了,調(diào)醬料。豆瓣醬一湯匙,甜面醬小半匙,料酒一些,加糖,少加點(diǎn)鹽,雞精拌勻。
    4、鍋中油微熱,開小火放20顆花椒煸炒幾十秒,然后把花椒撈出來。再倒入切好的五花肉,加點(diǎn)料酒煸炒幾分鐘,煸成肉有點(diǎn)卷卷的感覺。
    5、鍋中用煸肉后的油,倒入蔥段,姜片,紅辣椒和洋蔥加點(diǎn)鹽煸炒1分鐘。
    6、接著倒入煸好的回鍋肉,加入調(diào)好的醬料。大火混炒一下,不要加鹽了,然后稍微加點(diǎn)水悶一下就可以出鍋了。
    原料:琵琶腿4個。
    調(diào)料:黑芝麻油30ml,米酒30ml,醬油5ml,姜1塊,清水適量。
    1、琵琶腿斬成塊,姜切片。鍋燒熱,倒入麻油,爆香姜片。
    2、放入雞塊用麻油炒制焦黃。
    3、淋上米酒翻拌均勻,加入醬油提點(diǎn)顏色。
    4、補(bǔ)足清水沒過雞塊,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蓋上鍋蓋燜煮30分鐘,最后開蓋大火收汁即可。
    1、如果喜歡濃郁的香味,也可以全部用米酒,做出來的會有絲絲的甜香。
    2、喜歡葷素搭配的朋友,也可以加入香菇同煮,味道也是一樣的好。
    3、麻油雞可以演變出很多吃法,比如經(jīng)典的麻油雞面線,或者麻油雞飯,可以根據(jù)喜歡調(diào)整做法。
    材料:新鮮竹筍半條切丁,芋頭4塊切大厚塊(油炸),板栗6顆去殼去皮(油炸),鴿蛋8顆煮熟去殼(油炸),香菇3顆冷水發(fā)5小時(用油爆香)。
    中型蝦米30克(用油爆香),日本干貝3顆冷水發(fā)3小時,豬肚1/4個洗凈焯水后切成絲,雞腿1個斬塊后用醬油腌制15分鐘后(油炸)。
    排骨300克斬塊后用醬油腌制15分鐘后(油炸),帶皮豬后腿肉200克先焯水然后放入鹵水鍋內(nèi)鹵15分鐘取出(油炸)。
    魚翅可選水發(fā)后放在最上層,魚皮可選,香蔥1顆,大蒜頭3瓣,姜1塊,調(diào)味料,鹽,高湯(或雞精加清水),紹興酒。
    1.排骨和雞腿斬塊后,用一些生抽腌十五分鐘。
    2.鍋內(nèi)少量油,放入大蒜和香蔥爆香。
    3.再放入蝦米(開洋)爆香。
    4.再放入水發(fā)香菇爆香。
    5.找一個合適大小的燉盅開始一層一層的把食材鋪上去,先把爆香的香蔥、大蒜放在最底層,鋪上鮮筍丁。
    6.接著鋪上炸好的排骨和雞塊。
    7.鋪上爆香過的香菇和蝦米。
    8.鋪上炸好的'芋頭。
    9.鋪上水發(fā)好的干貝。
    10.鋪上豬肚絲。
    11.鋪上炸過的板栗。
    12.鋪上炸過的豬后腿肉。
    13.最后鋪上炸好的鴿子蛋。
    14.放入高湯(或清水,加清水的出鍋后可以加一些雞精),高湯的量是水位要高過食材6至7厘米的樣子。
    15.將燉盅放入注水的鍋內(nèi),蓋上蓋子。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燉2個小時。
    取出放少量鹽調(diào)味即可(干貝和蝦米都有咸味的,煮到湯里會咸,所以不要一下加太多鹽了)。
    1.無論是用煮還是用燉都要用大容量一點(diǎn)的容器,否則擺放這么多種類的食材就沒位置放水了。
    我都是用來燉湯的容器,并不是照片中這個啊,是一個很大的不銹鋼飯桶。
    2.材料一下不要買太多,因?yàn)楦鞣N食材堆到一起,每樣挑一點(diǎn)就很多了。
    3.每一種材料的份量都要差不多,不能哪一種偏重了。因?yàn)檫@道菜的特點(diǎn)就在于各料互為滲透,味中有味。
    材料:豬肉半斤(肥3瘦7),豆干5片,咸菜頭(榨菜也可以),干香菇5朵,豆瓣醬2湯匙,甜面醬1湯匙,米酒1湯匙,油蔥酥1湯匙,金蘭油膏1湯匙,雞蛋1個,小黃瓜半條,胡蘿卜1/3條。
    1、將材料1 剁碎備用。
    2、雞蛋打散煎成蛋皮,切細(xì)條,小黃瓜、胡蘿卜切細(xì)絲備用。
    3、起油鍋,將豆瓣醬及甜面醬炒香后,放入剁碎材料1與米酒及材料3一起炒,直到鍋面水泡消失后起鍋完成。
    4、煮好的面澆上炸醬,撒上蛋絲、小黃瓜絲、胡蘿卜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