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教學方案(匯總17篇)

字號:

    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和可能的影響,以確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案的目標和指標應該明確、具體和可衡量。這篇方案范文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作為我們編制方案時的參考。
    練習教學方案篇一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品味詩句,感受詩歌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
    2.在吟誦中體會詩人真摯感情,并從中受到教益。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學習古詩吟誦、吟唱。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意境,激趣導入:
    文學名人競猜:請根據(jù)老師所給的條件,猜出這位文學名人。
    1.他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2.他是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人物;。
    3.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魯迅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4.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所說的“建安文學”的領袖;。
    5.他的故事被人們編成了許多劇本,但他在戲曲中大多為“白臉”奸臣形象;。
    6.他指揮和領導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官渡之戰(zhàn);。
    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他詩中的經(jīng)典名句。
    這個人是誰?
    (曹操)。
    二、介紹寫作背景。
    三、把握基調(diào),深情朗讀。
    學生讀詩,并互相評價,讀出詩歌的韻味,做到吟讀。
    四、理解詩歌,掌握技巧:
    1.從題目入手,讀出詩歌寫什么。
    2.作者觀到了什么?品讀寫景詩句。
    3.從詩歌中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技巧。
    方法:定點觀察、移步換景、特寫鏡頭、聯(lián)想和想象;。
    順序:由高到低、由遠及近、先實后虛、以時間為序、以行蹤為線;。
    目的:渲染氣氛,抒發(fā)作者情感,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4.依據(jù)此方法確定《觀滄?!返膶懢凹记伞?BR>    五、自編曲調(diào),神思飛揚。
    唱詩。
    六、小結:
    口誦眼前多彩句,神思千古慕滄海。
    少年初識愁滋味,亦懂詩人憂國心。
    七、課后練習。
    1、詩人觀滄海的地點在碣石。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觀”字統(tǒng)領全篇的寫景。寫景的十句中,前6句是實寫,后4句是虛寫,其中總寫滄海全景的詩句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分寫部分,先寫島上的樹木、百草,次寫海面上的秋風洪波,最后寫天空中日月星辰。
    2、“水何澹?!钡健昂椴ㄓ科稹倍紝懥四男┦挛?分別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辰;。
    3、這首詩的主旨是通過勾畫大海的壯觀景色,抒發(fā)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4、讀了這首詩,談談你對曹操這個人的.看法。
    曹操是一個胸懷開闊,豪邁的人。
    a.“水何”六句,詩人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地描繪大海浩瀚壯闊的景象,著力烘托山島的高峻和草木的豐茂,使人感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從兩個“若”字可看出寫的是虛景,即通過詩人的主觀感受,寫出了滄海之大,描繪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圖景。
    c.這首詩通過描寫滄海贊頌了祖國壯麗的河山,表現(xiàn)了正處于事業(yè)最高峰的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d.詩人運用了大膽的夸張、豐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麗、意境開闊,全詩感情奔放,思想含蓄,顯出雄渾蒼勁的詩風。
    練習教學方案篇二
    一、畫中識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自制的投影片,按照“圖形————初文————正楷字”的過程演示漢字的變化過程,看著形象生動的“小電影”學習,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每當優(yōu)美的文字畫展示在小朋友們面前時,請他們思考圖上畫的是什么?是哪個字?有的漢字筆畫較多,從幻燈片上學生不能馬上聯(lián)想到字形,就由具體的圖畫一步一步地過渡到抽象的漢字,把難點一點一點地分解降低。如“燕’’字的教學是難點,我首先出示彩色燕的幻燈片,“燕’’的外形用粗線勾出,使學生思維定在“燕’’字上;第二步出示“燕’’的象形字,使學生了解到字是根據(jù)“燕’’的形狀來的;第三步出現(xiàn)對漢字“燕’’的分析(燕頭、燕身、燕尾),學生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強化了字形。
    二、以畫促寫,喚起學生認真書寫的熱情。
    “這些象形字你能工整、規(guī)范地填在圖旁的田字格內(nèi)嗎?”“能。”學生的回答一致。由于這是一幅文字畫,學生在書寫漢字時非常認真,生怕影響了整個文字畫的優(yōu)美,寫時一邊寫一邊感受象形字的意義和造型特點。
    三、以畫改畫,發(fā)展學生想像思維能力。
    師:這幅文字畫中有哪些景物?
    生1:有山有水。
    生2:有魚有船。
    生3:有高飛的小鳥,有高大的樹木。
    …………。
    師:誰能把這些景物有順序地排一排?可以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排,也可按從下到上的順序排。
    生思考。
    師: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生1:我把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小鳥在空中飛翔。
    生2:遠處有起伏的山峰,山上種著樹,山下有石頭。
    生3:近處有小河,河面上有船,河里有小魚。
    此項訓練是讓學生感受字義組合與事物之間天然聯(lián)系的過程,一方面發(fā)展了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畫想象畫作了鋪墊。
    師:把這幅畫改畫成風景畫,再涂上顏色就更美了,你們想不想自己畫畫?
    生動筆畫畫,個個興趣盎然。
    四、借畫說話,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先讓小朋友四人小組交流,再選幾位在全班把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表達出來。
    生1:我的畫上是藍藍的天空掛著一個火紅的太陽,藍天下小鳥自由地飛翔,小河里的水“嘩嘩”地流著,水清魚自見。
    師:這位小朋友把“經(jīng)典自助餐”里學到的知識用上來了,多好哇。
    生2:我的畫上有一座高大的山,山上有一片樹林,太陽從山后漸漸落下去了,山腳下有一條小河,魚兒在快活地游來游去,真是山清水秀啊。
    師:把學到的成語用上來了,真不簡單。
    生3:我的畫上還有比他們更美的地方,一個小朋友劃著小船在碧綠的河水中蕩呀、蕩呀,正在欣賞兩岸的風景呢。
    練習教學方案篇三
    二、教學設計。
    針對上述難點和存在的問題,我在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緊抓電場強度、電勢的概念,先要講清靜電平衡的基本原理.。
    (2)處于靜電平衡的導體外部的電場線必與導體表面垂直,但表面場強不一定為零.?
    (3)孤立導體凈電荷分布在外表面.?
    2.適當練習,一題多變,提高分析能力.。
    練習教學方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能正確地讀、寫正數(shù)和負數(shù);知道0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結合負數(shù)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情感和數(shù)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及0的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負數(shù)。
    1、投影存折,說說存折上的數(shù)表示什么?
    如果劉老師下午去銀行取1000元,銀行的工作人員會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資2800元到帳了,銀行的工作人員又會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學生板書出來)小結:這里的正數(shù)、負數(shù)各表示什么?
    2、用正負數(shù)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頁的第2題的圖,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這兩個數(shù)據(jù)怎樣表示?學生先獨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組討論。指名學生介紹想法。
    (2)師:地勢高度稱為海拔高度,是相對于海平面來說的。一般的以海平面為界線,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數(shù)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負數(shù)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學生舉例生活中的負數(shù)。
    師: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上面這樣的數(shù)?
    先分小組交流,再每組推薦一人在班上交流。
    師結合學生的介紹顯示電梯里的正負數(shù),股市中的正負數(shù),水庫中水位高度的正負數(shù),存折中的負數(shù)等。(點擊瀏覽)。
    設計意圖:設計緊扣教材,與生活充分結合,注意知識的落實,重視學生應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二、挑戰(zhàn)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溫度嗎?讀一讀。
    (1)開啟后的盒裝牛奶應貯藏于0—4,并在48小時內(nèi)喝完。
    (2)水沸騰的溫度是100。水結冰的溫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氣溫在南極,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氣溫是127,最低氣溫是-183。
    (5)我國發(fā)射的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向陽面的溫度為100以上,而背陽面卻低于-100,但通過隔熱和控制,太空艙內(nèi)的溫度始終保持在21,非常適宜宇航員工作。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1)某服裝店上月贏利3000元,記作()元;本月虧損800元,記作()元。
    (2)六年級上學期轉(zhuǎn)來6人,記作()人;本學期轉(zhuǎn)走6人,記作()人。
    (3)“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退的米數(shù)應記作()數(shù)。
    (4)體重增加5千克記作(),體重減少6.5千克記作()。
    (5)(出示電梯按鈕圖)老師家在四樓,車庫在地下一樓。如果我要回家,按()層的按鈕;如果要到車庫取車,按()層的按鈕;家與車庫相隔()層高。
    三、作業(yè):
    練習一的1、2、3題。
    練習教學方案篇五
    活動目標:
    1、感知觀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的用途。
    2、學習用符號記錄花生的數(shù)量。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10顆(提供的花生仁的數(shù)量不等)、每組一盒彩筆,兩只空盤、小碗;記錄紙人手一份。
    2、活動前洗凈雙手。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花生”。
    謎語:麻房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
    2、觀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的用途。
    提問:花生果是什么樣子的?花生仁是什么樣的?花生仁有什么用?
    你吃過花生嗎?你吃的花生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師幼共同小結:花生營養(yǎng)豐富,可以榨油,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燒魚。
    3、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4、討論記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
    怎樣記錄?(師生共同討論)。
    得出結論:每剝一次花生果,觀察有幾顆花生仁,并在記錄紙上用自己的`符號記錄出相應的數(shù)量。
    5、探索體驗。
    幼兒剝花生并作記錄。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行為并給予幼兒適當?shù)闹笇А?BR>    6、交流分享。
    1)幼兒相互交流介紹自己的記錄情況。
    2)與同伴共同分享、品嘗花生。
    7、教師小結。
    請小朋友們一起收拾桌面。
    練習教學方案篇六
    一、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拼讀音節(jié),并寫出漢字;能區(qū)別形近字,并填空組詞;熟練地查字典,解釋多義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將物品進行歸類,并依類屬大小順序排列填寫。
    2、能照樣子給句子加修飾語,使句子表達得更具體形象;會改正意思重復的病句。
    3、能獨立閱讀短文,按事物幾個方面給短文分段;能照樣子,把表示因果關系的句子補充完整。
    二、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讀拼音,寫詞語。
    1、先讓學生輕聲拼讀音節(jié),并寫出相應的詞語。
    2、在同桌或全班之間進行交流,共同訂正。
    二、查字典,解釋帶點的字。
    1、讓學生獨立查字典。
    2、根據(jù)句子的意思,選擇義項。
    3、在集體討論時,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據(jù)詞定義的方法。
    (1)讀句子,初步了解該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條讀該字的幾種意思,反復推敲相近意思的區(qū)別。
    (3)將選擇的字義帶回句子中解釋,加深體會該字的意思。
    三、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1、要求讀準每組字的讀音。
    2、區(qū)別字形,練習字義,想想該怎樣區(qū)別、記憶。
    3、組詞,通過不同的搭配區(qū)別字義。
    四、照樣子,寫句子。
    2、讓學生照樣子獨立填寫。
    3、組織交流。
    第二課時。
    一、找出句子中意思重復的地方,并改正過來。
    1、讓學生指出每個句子中重復的地方。
    2、要求刪去重復的詞語。
    再告訴學生:刪去哪個詞語要聯(lián)系句子的意思和實際情況決定,應盡量保留表達準確、語音連貫的詞語。
    二、照樣子,按一定的順序填寫。
    1、讓學生弄懂例子,明確“雨傘、小雨傘、花色小雨傘都是雨傘,所表達的意思一個比一個具體。它們都屬于生活用具。
    2、接著讓學生照樣子,將十六個詞語分成四類,明確類別與所屬。
    3、在類別下由大到小進行排列、填空。
    三、讀短文,回答問題。
    1、讓學生默讀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題(1),理出“駱駝的特點”、“能幫助人們做哪些事”
    3、最后根據(jù)上面兩個方面給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語言概括駱駝的特點及其作用是個難點,要進行具體指導。特別是第(2)題時,要使學生明確,包括例句在內(nèi)的四個句子都是表達因果關系的句子。
    練習教學方案篇七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教學中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出發(f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探究了每個詞語不同讀音的意思,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詞語、運用詞語的效果,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教學目標:
    1、認識倒順詞的特點,明白倒順詞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熟讀成誦。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意思,讀出詩的節(jié)奏。
    3、寫好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4、練習口語交際,鍛煉聽話能力、復述能力、講述能力等。
    5、學寫毛筆字。教學重點認識倒順詞的特點,明白倒順詞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教學難點:練習口語交際,鍛煉聽話能力、復述能力、講述能力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間:
    2課時。
    一、 語文與生活
    1、學生兩人一組分角色朗讀相聲片段 請大家打開課本,讀讀相聲片段。 了解倒順詞的特點。
    2、積累與整合自由讀六組詞語指名讀,說一說這六個詞語的意思是否相同歸納一下:演講講演、樣式式樣、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順詞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讓學生再舉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應用與拓展 根據(jù)上面補充的內(nèi)容,練習把補充的倒順詞,加入到相聲片段里續(xù)說。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蘊藏著無窮的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要處處留意生活,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
    二、誦讀與欣賞這是漢高祖劉邦在稱帝后第七年返回故鄉(xiāng)時所作,劉邦作為馬上得天下的'開國君主,《大風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顯露。自由讀范讀,注意詩歌的停頓指名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講解:兮是古時候表示語氣的詞,相當于現(xiàn)在的啊自由練讀,小組合作,邊讀邊體會詩歌的抑揚頓挫,做到熟讀成誦。全班朗讀比賽集體評議、交流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感情三、寫好鋼筆字本次練習的內(nèi)容是《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話學生練習有感情朗讀,激發(fā)學生描練興趣。讓學生整體觀察、欣賞、感知這幾行字提示注意點:要從字的布局、大小、形狀去觀察、揣摩,感受勻稱美。指導學生按行書的運筆方法描練評議:同桌互相比一比,哪個描練的字漂亮。
    口語交際:我喜歡的一句名言
    (二)學生討論交流 師創(chuàng)設情境。
    1、 學生討論交流。小組討論交流。
    2、 引導學生觀察書中插圖。
    3、 指生交流,并說出自己從這則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啟示。
    4、 學生評議。
    5、 師總結。
    (三)指導學生做書簽。 適當加一些圖案,起到一個美化作用。
    (四)總結。
    練習教學方案篇八
    有人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8前他統(tǒng)一了連年**的中原大地;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篇流傳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國時期獨領風騷。他就是三國時期的三絕之一——曹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觀滄?!罚瑏碜哌M他的內(nèi)心世界。
    二、疏通字詞。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詠志。
    三、朗讀。
    1教師范讀(明確字音,感情飽滿)。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感情到位)。
    四、創(chuàng)設情境。
    明確:想對著大??窈埃l(fā)泄自己的悲傷情緒。
    明確:想對著大海高興地狂歡,和大海一起歡樂。
    [教師小結]。
    這兩種情境有一個共同點,大海都是人宣泄情感的對象,或喜或悲,大海永遠會做你的傾聽者。
    明確:認為大海就是我的,我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北方,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我的心里也很不平靜,大海這種(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正是自己此刻的真實寫照。
    [教師小結]。
    五、研討分析。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觀。
    2、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明確:兩層。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3、詩中交代觀海地點的句子?
    明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4、通過海水和山島描寫出海的遼闊和尊嚴的句子?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5、詩中的實景描寫的句子?
    明確: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6、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教師總結。
    本詩的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代表作。全詩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闊胸懷和豪邁氣魄的表現(xiàn)。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同意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練習教學方案篇九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能正確地讀、寫正數(shù)和負數(shù);知道0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結合負數(shù)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情感和數(shù)學態(tài)度。
    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
    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及0的內(nèi)涵。
    一、生活中的負數(shù)。
    1、投影存折,說說存折上的數(shù)表示什么?
    如果劉老師下午去銀行取1000元,銀行的工作人員會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資2800元到帳了,銀行的工作人員又會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學生板書出來)小結:這里的正數(shù)、負數(shù)各表示什么?
    2、用正負數(shù)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頁的第2題的圖,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這兩個數(shù)據(jù)怎樣表示?學生先獨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組討論。指名學生介紹想法。
    (2)師:地勢高度稱為海拔高度,是相對于海平面來說的。一般的以海平面為界線,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數(shù)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負數(shù)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學生舉例生活中的負數(shù)。
    師: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上面這樣的數(shù)?
    先分小組交流,再每組推薦一人在班上交流。
    師結合學生的介紹顯示電梯里的正負數(shù),股市中的正負數(shù),水庫中水位高度的正負數(shù),存折中的負數(shù)等。(點擊瀏覽)。
    設計意圖:設計緊扣教材,與生活充分結合,注意知識的落實,重視學生應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二、挑戰(zhàn)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溫度嗎?讀一讀。
    (1)開啟后的盒裝牛奶應貯藏于0—4,并在48小時內(nèi)喝完。
    (2)水沸騰的溫度是100。水結冰的溫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氣溫在南極,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氣溫是127,最低氣溫是-183。
    (5)我國發(fā)射的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向陽面的溫度為100以上,而背陽面卻低于-100,但通過隔熱和控制,太空艙內(nèi)的溫度始終保持在21,非常適宜宇航員工作。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1)某服裝店上月贏利3000元,記作()元;本月虧損800元,記作()元。
    (2)六年級上學期轉(zhuǎn)來6人,記作()人;本學期轉(zhuǎn)走6人,記作()人。
    (3)“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退的米數(shù)應記作()數(shù)。
    (4)體重增加5千克記作(),體重減少6.5千克記作()。
    (5)(出示電梯按鈕圖)老師家在四樓,車庫在地下一樓。如果我要回家,按()層的按鈕;如果要到車庫取車,按()層的按鈕;家與車庫相隔()層高。
    三、作業(yè):
    練習一的1、2、3題。
    練習教學方案篇十
    練習1的“處處留心”部分,主要是讓學生記住各個省市的簡稱。因為這部分知識較難,所以我是想盡辦法,只為幫助孩子更好地記住這些簡稱。
    一、充分預習。
    先讓學生充分地做好預習,找找各省市都在中國地圖的哪里,特別是看看“雞頭”“雞腳”“雞尾”“雞的心臟”都分布了哪些省市?并讓孩子自己對應寫好簡稱的各個省市,讀熟。
    二、激發(fā)興趣。
    三、歸類記憶。
    四、利用板報。
    上完了練習一中有關省、市、自治區(qū)的簡稱歌,我在黑板報上貼上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寫上簡稱歌。這樣,對于簡稱歌的教學在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得以延續(xù)下去,不然,戛然而止的教學會讓學生遺忘得更快。
    練習教學方案篇十一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步計算文字題的數(shù)量關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迅速解答文字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文字題練習。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找出各組算式間的關系,分別列成綜合算式。
    34/2=1745-9=3642+46=90。
    17+240=25717+3=2090/5=16。
    綜合式綜合式綜合式。
    讓同學互相介紹好方法。
    2、比一比,看誰算算得又對又快。
    60x(4+960/30)-26。
    評出結果后讓學生比較,這些式題有什么異同?在運算時要注意什么?
    二、判斷、選擇性練習。
    1、2600/(8+2x8+2)。
    =2600/(10x10)運算順序被數(shù)字特殊所迷惑。
    =2600/100。
    =26。
    提問:你知道錯在哪兒嗎?分析一下他錯誤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36與24的差,乘84除以42的商,積是多少?
    正確的列式應是:
    讓學生討論后選擇,并說明理由。
    (師小結:要求積必須先求差與商)。
    三、應用題練習。
    王阿姨買了4米白布和4米花布,白布每米8元,花布每米12元。王阿姨帶了72元,錢夠嗎?請你說明理由。
    讓學生在說理的過程中進行策略多樣性的訓練。
    可采用先討論后交流的方法。
    四、課堂作業(yè)。
    在此可以進行一次四則混合計算的獨立作業(y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練習教學方案篇十二
    1、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朗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預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3、用鋼筆描紅一段話,注意整體布局。
    4、通過口語訓練讓學生學會申訴。
    5、學寫毛筆字。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第一題、第二題。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分角色讀題。
    (2)這是一種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結已學過的修改文稿的方法。
    2、教學第二部分。
    (1)根據(jù)上一部分的情景,學生讀題。
    (2)說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的意思。
    (3)學生學習、領會作家老舍和葉圣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修改稿子不光要看,還要念。要看念得順不順?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
    3、教學第三部分。
    (1)學生讀題,明確要求。
    (2)讓學生先只看不念,看能找出那些問題。
    (3)讓學生用剛才學過的方法來反復讀文章,找出問題,并加以修改。
    (4)師生共同修改,小結。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
    1、談話導入。
    2、誦讀《從巖縫里長出來的小草》。
    (1)學生自由讀。
    (2)教師范讀,指導讀準字音。
    (3)學生反復練習誦讀。
    3、感悟。
    (1)指名讀問題:從巖縫里長出來的小草,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結識?
    (2)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讀后的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
    (4)師生小結。
    三、布置作業(yè)。
    四、背誦《從巖縫里長出來的小草》。
    第二課時。
    教學第三題、第四題、第五題。
    一、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讓學生讀這兩句話,指出這選自剛剛學過的課文《輪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自然段。
    (2)引導學生讀帖。重點觀察整體的布局,行款的優(yōu)美,還要細心觀察每個字的結構的勻稱、合理,特別是“霍金、魅力、求索”等詞在整體布局中的寫法。
    (3)通過觀察,讓學生說出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1)學生練習描紅。注意觀察整體,一氣呵成。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輔導。
    (3)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兒。糾正寫得不夠好的字。
    (2)教師范寫。
    (3)學生再次描紅臨寫。
    二、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結合口語交際話題“學會申訴”作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應該及時向有關部門或?qū)W校申訴,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板書:學會申訴)。
    (2)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教師引導學生讀題并思考。
    (2)集體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權益容易受到侵犯?應該怎樣申訴?
    (3)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申訴的方法。
    (4)學生分組練說。
    (1)分組推薦代表上講壇就某一侵權行為進行申訴。
    (2)其他同學可以針對前面同學的申訴說出自己的申訴方法。
    4、反饋。
    (1)引導學生對這一訓練內(nèi)容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教師點評。
    三、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審題。
    明確本次學寫“和、膽”。
    2、指導。
    (1)學生細心觀察這兩個筆畫比較簡單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邊范寫邊講解書寫方法。
    (3)學生初練,教師及時指導。
    (1)學生臨摹,教師巡視,幫助寫字有困難的學生。
    (2)學生將每一筆寫在米字格中的正確位置。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
    練習教學方案篇十三
    p80~82。
    1、引導學生鞏固整十整百的加減口算,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九的第1題。
    (1)學生獨立計算。
    (2)全班交流。
    2、完成練習題2。
    (1)學生獨立理解題意,獨立解決。
    (2)引導學生討論第3小題。
    利用三位誰減法的計算方法,探索四位數(shù)相減時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
    3、完成練習題3。
    (1)讓學生獨立完成,鼓勵算法多樣化。
    (2)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4、完成練習題4。
    (1)引導學生理解電表讀數(shù)的意思。
    說明:用現(xiàn)在的數(shù)-上月的數(shù)=這個月用電數(shù)。
    (2)讓學生獨立解決3個小問題。
    (3)集體交流,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
    5、完成練習題5。
    (1)學生獨立填寫。
    (2)集體交流,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學生可以展開討論,交流不同答案。
    6、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7、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的第7題。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解答。
    (2)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a、2米=200厘米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150-125=25(厘米)。
    b、第一河可以不經(jīng)過計算,直接答出第一條比第二條長。
    因為兩條彩帶同樣長,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的就多。
    第一條比第二條少用25厘米,所以剩下的就比第二條長25厘米。
    8、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九的第8題。
    (1)先讓學生理解題意,選擇適當數(shù)據(jù)。
    (2)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3)鼓勵學生多提一些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三)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
    (四)作業(yè):
    收集你家每月電表讀數(shù),算算上月用電數(shù),并估計本月的用電數(shù)。
    練習教學方案篇十四
    1、朗讀課文,理解文意,《三峽》公開課教案。
    2、品析課文,引導學生領略三峽景色之美。
    3、展開想象,體味文章意境。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感受三峽的獨特美。
    【教學難點】體味文章意境。
    【輔助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jīng)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么,三峽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請看:
    (播放三峽風光片)。
    看來,三峽的確魅力無窮,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三峽》公開課教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請同學配樂朗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3、請大家齊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4、同學們自讀課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與同學或老師交流解決)。
    剛才我們初步領略了三峽風光,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三、賞讀課文,理解文意。
    過渡:
    聽這些同學一說,我們腦海里有了一些對三峽的印象了,但還有點兒模糊,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四人小組合作,任選一景,用自己的話把它詳細描述下來,好嗎?(四人小組合作,一人執(zhí)筆,其余三人口頭描述。)。
    (組內(nèi)代表發(fā)言)。
    過渡:
    聽了我們同學的描述,真的讓人晃如身臨其境,如此雄偉壯麗的奇景,散文家酈道元卻僅用一百五十余字來描繪,且盡傳其神。歸納起來看:
    課文主要寫了三峽的哪幾方面的自然景觀?(山水。)。
    請同學們用簡潔的文字歸納三峽的山水各有什么特點?
    (山是高峻的、連綿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練習教學方案篇十五
    教材分析:
    這次練習共安排了7道題,包括按筆順寫字、比較四組字的讀音、區(qū)別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組詞、認識打比方的句子、熟記成語、看圖說一段話和寫毛筆字。
    教學要求:
    1.按筆順正確書寫“隸”、“族”、“嘉”3個字。
    2.讀一讀,區(qū)別“沉”與“城”、“勁”與“敬”、“阻”與“主”、“藍”與“南”的讀音。
    3.區(qū)別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練習組詞。
    4.認識打比方的句子,體會打比方的表達作用。
    5.熟記8條成語。
    6.回憶過春節(jié)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據(jù)圖意做口述。
    7.寫毛筆字。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指導。
    (1)指名認讀“隸”、“族”、“嘉”3個字。
    (2)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的筆順。
    (3)讓學生按照書上的筆順練習書寫,了解筆順。
    (4)讓學生說說哪個字難寫,難在哪里。
    (5)重點指導:“隸”的第四筆是“豎鉤”;“族”的最后一筆是“捺”;“嘉”的第七筆是“橫”。
    (1)學生練習。
    (2)根據(jù)練習情況,教師及時小結。
    4.反饋。
    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據(jù)情況進行矯正強化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指名讀題,說說這一題應怎樣練習。
    2.指導。
    (1)學生各自輕讀8個詞(找出每組加點字讀音的區(qū)別)。
    (2)指名讀詞(教師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3.練習。學生邊讀邊記,讀準字音。
    4.反饋。打亂順序后“開火車”讀。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指名讀題,說說這一題應怎樣練習。
    2.指導。
    (1)指名分別讀一讀這四組字(注意糾正學生讀得不準的字音)。
    (2)引導學生比較四組字的異同。
    3.練習。先口頭組詞,再選擇最有把握、最合適的詞語寫在書上的括號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題目,明確訓練要求。
    2.指導。
    (1)各自輕聲讀這三句,分別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詞。
    (2)指名讀,想一想這三句分別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帶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長得像她的媽媽。(要求學生辨別。讓學生明白:同類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貼切、生動)。
    3.練習。反復朗讀,加深印象。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指名讀題目,明確訓練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8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8條成語的意思,只要大體說說成語的意思即可。對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教師給予講解。
    3.練習。學生自由練讀。同桌練習背誦。
    4.反饋。集體背。指名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六題。
    1.審題。
    (1)談話揭示話題:快樂的春節(jié)。
    (2)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3)教師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分組討論:今年的'春節(jié),你過得好嗎?
    回憶春節(jié)中的情景,談談過春節(jié)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圖,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五幅圖的主要意思。
    (3)選取五幅圖中任意一幅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準備進行口述(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印象最深刻的事來說,才能說得生動、具體)。
    (1)引導學生按照順序,抓住重點來說(選擇其中一幅圖的內(nèi)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順序,重點內(nèi)容,幫助學生打好腹稿)。
    (2)學生分小組練習口述。
    (3)任意上臺來說。
    (4)同座互說。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的口述進行點評。
    (2)鼓勵每一個學生大膽練說,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第七題(略)。
    練習教學方案篇十六
    1.用鋼筆寫字。
    2.讀詞語,注意聲調(diào)變化。
    3.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4.改正句中用錯的詞語。
    5.熟記12條成語。
    6.講《水滸》故事。
    7.學寫毛筆字。
    訓練時間:3課時。
    1.用鋼筆寫字。
    2.讀詞語,注意聲調(diào)變化。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1)指名認讀描紅內(nèi)容。
    (2)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筆畫多的字的結構:如:艇,舟字旁較瘦長,左右兩邊要靠緊?!摆A”、“豪”上中下結構豎向要緊湊。提醒學生要把這些字寫得入體、美觀。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教師巡回指導。
    4.反饋。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教師進一步明確題目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己讀詞語。
    (2)學生說讀詞語的感受。
    (3)教師結合本題詞語告訴學生變調(diào)的規(guī)律:兩個第三聲相連,前一個第三聲字改讀第二聲;三個第三聲字相連。前兩個第三字都改成讀第二聲。
    3.練習。
    (1)教師范讀。
    (2)學生“開火車”讀。教師糾正讀音。
    4.反饋。
    (1)學生說變調(diào)規(guī)律。
    (2)學生齊讀詞語。
    第二課時。
    1.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2.改正句中用錯的詞語。
    (一)教學第三題。
    (1)指名讀例句。
    (2)給“大得很”換詞,使學生明白僅憑這類詞,還不足以使句子具體。
    (3)引導學生明白“一眼望不到邊”,具體、生動地寫出了“大”到什么程度。
    (4)學生討論:該句還可能怎么填?
    (5)教師歸納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要緊緊抓住句中的中心詞來寫,使中心詞的意思表達更具體、生動、準確。
    (1)學生嘗試填句子。
    (2)學生“開火車”讀自己所填的句子。
    (3)學生說“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
    (4)老師設計鞏固練習。
    夫子廟的燈真多啊,————————————。
    小東非常聰明,——————————————。
    逐題討論,教師注意糾正。
    (二)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指名讀病句。
    (2)三位學生上黑板練習,其余學生自行修改病句。
    (3)討論板演的作業(yè)。
    (4)教師歸納改這類病句的步驟:先計句子,找出用錯的詞語,然后選擇意思較為接近的合適的詞語來替換,最后讀一讀,看換上的詞語是否恰當。
    3.反饋。
    (1)教師設計鞏固練習。
    為了提高讀書效率,我們可以訂一個讀書策劃。()。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親切。()。
    (2)逐題討論鞏固練習,確定正確答案。教師及時矯正。
    第三課時。
    1.熟記成語。
    2.講《水滸》故事。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
    3.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讀。
    (2)同座位的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1.課前準備。
    (1)教師提前一個月安排學生閱讀《水滸》。
    (2)選擇《水滸》中一個精彩的或者說自己感興趣的故事作為重點閱讀,并練習有表情地講故事。
    2.審題。
    (1)教師簡介《水滸》,導出《水滸》故事。
    (2)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3)教師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練習的步驟:先分小組講故事,然后每級派代表上臺講故事,其余學生評議。
    3.練習。
    (1)每四人一小組,在小組內(nèi)講《水滸》故事。
    (2)每組派代表在講臺講故事,聲音要響亮,舉止要大方,并要有表情。
    (3)全班同學評議:故事哪些地方講得精彩?哪些地方講得不夠好?有沒有講錯的地方?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講的故事進行評議。
    (3)鼓勵學生回家后給家人講《水滸》的故事。
    (三)練寫毛筆字(略)。
    1、分析寫法。
    2、練寫。
    練習教學方案篇十七
    文言文閱讀。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陰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幕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選自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____。
    2、補全文中的空缺處。
    3、翻譯句子:
    雖乘奔御風,不以及也。
    4、按要求填寫有關語句:
    (1)側面襯托山勢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現(xiàn)水流急速的兩個四字短語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現(xiàn)山之秀麗的兩個四字短語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你聯(lián)想到了哪個詩人的哪兩句古詩?
    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文字寫出了三峽怎樣的景色特點?
    7、文中的哪個詞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
    參考答案:
    1、《水經(jīng)注》酈道元。
    2、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4、(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長嘯,屬引妻異。
    5、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6、清榮峻茂。
    7、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