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一
最近無意中在書架發(fā)現了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只看了十幾篇,內心頗為觸動。我覺得曾國藩家書就像是我的公眾號文章一樣,雖說是家書,但是表達了很多曾國藩對事物的看法,我的公眾號表達了我的見解。書里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通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可以窺到他個人成長進步的軌跡。
我倒不是因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認為牛人自有他牛之處,能學習到他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對一個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幫助。像這種牛人,從入職翰林院當科員,十年內干到一把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非常人之處。恰好他重視交流與記錄,且裝訂成冊,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
從他的書信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古人對于孝的重視,像我們寫信頂多加個“尊敬的”或“親愛的”,但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我們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才會出現此類的祝福語,但是他是融入到平時生活點點滴滴的,非常虔誠。可能有人會說形式主義,杠精請繞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儀式感,有時連形式都懶得走,更別提更深層次的了。
他還提了一點關于婆媳關系的事情,“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諸弟必須時勸導之,曉之以大義”,引發(fā)了我對于婆媳關系的思考。的確若是以長輩示之,必恭敬之,還是要扭轉一下自己的待人方式??赐赀@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頓早餐,略略表達了心意,就沒有然后了。
第二就是他對兄弟姊妹的關心,從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時他就是已婚狀態(tài),作為長子,他對于兄弟們的課業(yè)關心程度趕得上父母了,還時不時寄給弟弟們學費。他認為自己年長,父親傾盡心血培養(yǎng)他,他汗顏不能把父親所教授傳給弟弟們。很有趣的是,在開始幾篇信中,他批評弟弟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當時我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是我想作為他的弟弟們估計不會開心。
果不其然,后面弟弟們回信“月月書信,徒以空言責弟輩,卻又不能實有好消息,令堂上閱兄之書,疑弟輩粗俗庸碌,使弟輩無地自容”。
曾及時開導“為人子者,若使父母見得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及我,這便是不孝;若使族黨稱道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如我,這便是不悌。何也?蓋使父母心中有賢愚之分,使族黨口中有賢愚之分,則必其平日有討好意思,暗用機計,使自己得好名聲,而使兄弟得壞名聲,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這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
從他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開明,可以很快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人,他們兄弟之間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來來往往的過程,也是對于事情、彼此認識加深的過程,所以說他們家族、他的成功不是說一蹴而就,是有根源的。
最后一點就是關于健康。他本人有些耳鳴頭疼的毛病,看多書,思慮過度就身體吃不消了,在跟父母、弟弟們寫信時,他時不時提到要“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意思跟我們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樣的。由于我對于健康非常重視,基本上每一篇他都會提到“保身”,所以無比贊賞他這一點。
看人信件是不道德的,不過好在他的信也不涉及隱私。家書都是對親朋好友說的掏心窩子的話,他說“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通過他的家書,我覺得這個人很形象具體,就像是我們周圍的人一樣,非常生活化,有血有肉。推薦大家讀一讀,肯定比我更有感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二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如: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后,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恒”。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么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一味的靠吃藥,“飯后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fā)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振聾發(fā)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于學數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兄與弟的關系,知道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么義務,應該行什么禮節(jié),這就是教育。舊時代的《弟子規(guī)》就在規(guī)范孩子們的'行為,培養(yǎng)孩子們有修養(yǎng)、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对鴩視分袑Φ茏拥慕逃彩菑纳钚袨槿胧郑鄣赖屡囵B(yǎng)。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有人戲稱我們和孩子是“非常6+1”的關系,6個大人圍繞著1個孩子轉。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么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三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著實不假。通過讀書能夠輕松了解到不同時代背景下作者的一生,看到作者的思想,文字是作者的心血。說實話,我對目前的狀態(tài)很滿意。
我很喜歡曾國藩,尤其喜歡他在給諸弟寫信時的諄諄教導,在信中他總要提及諸弟的學問,他殷切希望弟弟們用功讀書,把心思花在讀書上。時常以自己舉例。讀起來有股讀書人的.傲氣和修養(yǎng)迎面撲來,然后將我包圍,化作一種沉重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他愛好讀書,他每一天都堅持讀書,追求上進刻苦努力的,他堅持寫作,他尊重才學。他不經意寫的家書,成就了流傳千古經典文學《曾國藩家書》,是的,何其有幸能拜讀讀過他的書,給弟弟們寫的一封封信,每每讀來,宛如有個深愛我的長輩在耳提面命,教我為人做事,使我無端的感動和溫暖,他嚴于律己,寬于待人,把做學問當做一生的必修課在做,幾十年如一日。他每日都讀書,給自己定計劃!每天都堅持不斷讀書,每每因故未能及時完成做學問的“任務”,也會懊惱的說幾句“牢騷話”,然后一定找時間趕上“進度”。亦時常反思檢視自身。
《曾國藩家書》里給弟弟們寫的信中曾提到過: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生為庸人,應當以勤補拙;生為才人,應當謙虛穩(wěn)重。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時常和弟弟們講能否考的上科舉功名在于天,但正因為如此,做學問更應該安分耐煩,寂處里閭,挺然特立,方有一絲機會作一等人物。還提到他從來沒有看見過哪個學業(yè)好的會沒有衣食,應該擔心的是學業(yè)是否精進!書信中往往都是在提別人的優(yōu)點,分享的也多數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對弟弟們的成績總會給予鼓勵和肯定,再以哥哥的身份寄以殷切希望和督促,教導家弟增進德行,求學要虛心,精進學業(yè)!在家庭關系中他懂事,也是少見大孝子,他常常知足與感恩,他看的很通透,他講了很多人為人處世的東西,待人和氣。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四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他一生嚴于治軍、治家,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治理湘軍、洋務運動)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天津教案、鎮(zhèn)壓太平天國)。作為漢族人,他能在滿清的統(tǒng)治下官至一品,同時言、行、德又為后人所傳頌。因此,作為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學識都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其中《曾國藩家書》作為其代表作,與《傅雷家書》、《一生忠告》并稱三大家書?!对鴩視贩譃樾奚砥駥W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須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憂為用。立者,發(fā)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通,行得通也”
勸學篇中:“蓋世人讀書,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貴之,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涂以擴其只,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BR> 當然,曾國藩是功還是過,后人如何評價,歷史終究是客觀和公正的。正如丘吉爾所說:“建筑師造就了建筑物,建筑造就了建筑師?!睂τ谠鴩?,歷史造就了曾國藩,曾國藩也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五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在為人處世方面,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yōu)槿艘龅秸\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zhàn)自我,磨練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品德,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于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zhàn)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求變化,從戰(zhàn)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后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后會更加努力!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六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國的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一起并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評價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蔽覀兌紵o法否認的是,在那個時代,他挽狂瀾于即倒,在這個時代,他文章德行影響深遠。
《曾國藩家書》收錄曾國藩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按內容大抵可分為治軍、為政、修身、治學、處事、交友、用人等章。由這些書信,可探索到他一生的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云變換,由于他功高蓋主而樹大招風,所以他雖身居高位,但內心卻如履薄冰。《曾國藩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的折射出了他復雜的內心世界。我閱讀的這篇文章,就表達出了他“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觀點。
宋朝的朱熹說過:“天下事,壞于懶與私。”這與“人敗皆因懶”是一個意思:縱覽古今興衰成敗,凡是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主要就是懶惰。現在有句話說:“昨夜夢里行萬里,今晨醒來在床上?!爆F在許多人都是這樣,他們都有一個心比天高的夢想,但又吃不了苦,很難堅持,并為自己照例千百個不堅持的理由,于是日子就變得得過且過了。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明白了:我們現在偷的每一次懶,都是給未來挖的坑。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機會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只有努力才會有回報。
古人常說:“性謙受福。”而“事敗皆因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唯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做事情才會順利。一個人如果有了很大的功勞后,還能謙虛謹慎地做事,怎么會不成功呢?但如果這個人成功后,開始變得驕傲自大,那就沒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了,這就是衰敗的開端。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對人謙遜有禮,就能不斷地積攢福氣,我們的人生才能順遂。
司馬光說:“奢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生活中有不少人認為,在物質充裕的今天,勤儉的美德已經過時了。實則不然,唯有保持勤儉,切忌奢侈浪費,才能幸福一生。如果子女胡亂揮霍,就會導致家庭的衰敗。所以我們不能養(yǎng)成驕奢淫逸的惡習,勤儉一生,就能幸福一生。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我將會把“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牢記在心,做一個勤奮、謙虛、勤儉的人,讓自己因此幸福一生。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七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曾國藩載入史冊的評價。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思想文化界出現了一個研究,評論曾國藩的熱潮。同一個人物,為什么會引起截然相反的論斷?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歷史產生重大 影響的有三個方面:戎馬生涯、開創(chuàng)實業(yè)和治學修身。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說的。曾的功過還是留給思想更深刻的讀者去給予論斷。我想說的,是我再讀他的家書之后的,關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容。
曾國藩兄弟五人,他為老大。作為兄長,他全面負擔著弟弟們讀書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書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遺訓。從處世為人、從政治事、謹守家風、保養(yǎng)身心等方面諄諄教誨,充分體現了他作為兄長的風范?!罢d弟”篇中一種是專門寫給在家主持家務的澄弟,和曾國荃的。曾國藩堅持訓導弟弟們讀書做好人,拋開很多方面,這一點,讓本站感動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寫下來與我的同行朋友們共勉。我個人認為誰也不會有異議的。
咸豐八年正月,曾國藩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做人還是要做個老實人。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實人,只因為世事滄??吹枚嗔?,飽經世故,有時也多少用一點機巧權變,使自己學壞了。(呵呵,讀到這里,我還是覺得這家伙多少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他又說,實際上用這些技巧權變之術總不如人家得心應手,徒然讓人笑話,有什么好處呢?他反思自己,以為不如“將自家篤實的本質還我真面,復我固有”因為聰明人首先應是個老實人,一心向平實處努力。他奉勸弟弟盡早回復忠厚老實的本性,千萬不要走入技巧權變那條路,那會越走越卑下。 他認為即使別人以巧詐待你,你仍舊以淳樸厚實待他,以真誠耿實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見也會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讓,那么冤冤相報何時了。
千秋功過任憑說,但是,上面文字的內涵我想任何人都會為之感動的。這樣的家訓,這樣的教導。何時能過時?何人有異議?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偉人都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不算偉人,但是,他的這些諄諄教誨理所當然地彰顯了這個人內心深處的做人修養(yǎng)。一讀深思,再讀就不由自主的被感動,以至于還想讀好多遍。直至深入此人的靈魂深處,有一個自己的量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在才越發(fā)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曾國藩家書》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前不久,我讀完此書,深深感受到了勤儉節(jié)約乃是修身立人之本。
勤儉自持,不分官宦黎庶?!坝喾俣畮啄辏桓疑匀竟倩職饬?,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曾國藩位至宰輔,不當自己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xiāng)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狈蛉嗽诩沂譄o余錢,親自下廚、紡織,因一生習勞習苦,厲勤從儉,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勤儉自持,重在嚴于律已?!皩O等在京,別無生計,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曾國藩常常因為沒錢孝敬父母而內疚,因沒錢養(yǎng)家而深感揪心,而當時曾國藩剛剛“蒙皇上天恩,得會試分差”,按理說應該有絡繹不絕的黃金白銀送過來,何至于連家里都無法接濟呢?不經商、不收受賄賂,處處嚴于律己,以至于窮到連回鄉(xiāng)省親的資費都沒有的地步。
勤儉自持,更好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則待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舊”,曾國藩不僅以身作則,寧窮不貪腐,還為身邊人樹立了榜樣,立下了規(guī)矩,保持清貧。正因為在朝為官,就更要寬人嚴己,更要約束親戚鄰里,做到了慎微,慎獨,慎權。家書箴言,放之于當世,多少領導干部倒在反腐利劍之下,皆因沒有管好自己,沒有管好身邊人。
勤儉自持,是家興之基,更是國強之本。自從黨中央倡導節(jié)約以來,全國人民積極行動,僅“光盤”行動,每年在餐桌上節(jié)約的脂肪量可達800萬噸,相當于1500萬噸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視為微不足道的餐桌殘余卻能減少每年1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以小見大,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僅僅將節(jié)儉之風興起于一時。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黨員干部有責任更注重勤儉自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為干部。
說起曾國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風,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實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xù)了60多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蟆JY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這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案F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他寫一副對聯“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在家書里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里,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绔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隨想而至,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的教育理論,直至今日仍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為新世紀的復合型教師,我相信只要付出我們的哪里,必定會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造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寧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八
曾國藩為什么這么喜愛寫家書,這個問題到仔細讀完他的家書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最有可能的是他在寫家書的過程中,反省自己,也時刻囑咐著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孩子,同時向父母表達敬意。言辭之間是充溢了善意的指責和自我反省,也希望在不太平的世道能有所擔當,擔當責任,廣交俊杰,能為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貢獻自己的力氣。歷史站在太平天國一端是推翻腐朽,站在曾國藩一端便是平定戰(zhàn)亂,然而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曾先生還是未能跳出封建時代思想,認為是一般的叛亂,卻殊不知內外交加,但這也不阻礙他的赤字之心。
家書中曾先生力推四書五經,尤其是四書,提的最多的是《高校》《中庸《論語》,孟子中的話間或提及,對其影響深遠最多的當屬《高?!罚V八目深化到了骨髓,信手拈來,本書大致從七個方面來歸類家書內容,修身、勸學、治家、治國、處世、為官、養(yǎng)身,并未涵蓋全部家書內容,而是節(jié)選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
家書的特點微言大義,對于細微環(huán)節(jié)的描述遠勝于理論的空口號:
治國以天為大,頂天立地之中凸顯國家肱股之臣所應當分擔的.責任,危亡之際,憑一人影響力足以捍衛(wèi)國家疆土;處世不以圓滑為大,棱角為重,以本心為中,符合本心便以各類方式與人打交道,吉、吝、咎、兇自有定論;為官當以天下為己任,針砭時弊,兩袖清分,對得起做官的初衷,但有不癡迷于權勢與財寶,為官只是一種工具,生當歸隱田園,終老一生;養(yǎng)生,早起八段,心無旁騖,神無雜念,不以藥石為主,當以修生養(yǎng)性配以食、眠、情,少怒少哀,心情平淡長流水。每日自己復盤工作生活的得失,最多的是得過且過,時時想不起初衷為何,目的為何,方式為何,結果如何,何種方式變更。終極問題是,為人一世,最終想要把自己變成什么,在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沒有肉體的拘束,可以遨游,可以化鯤鵬,可以御風而行,但最終是做不到的,缺了一味妄想化作現實的藥。而慎獨,作為自我管理的最高要求,可能是最接近這一味藥的替代品。曾先生傾其一生而找尋的自我救贖,慎獨可以讓人完成許多事情,有的人一世可以過完其他人的幾世,思想和精神的延展足以上千年,化想法為結果,成為里程碑。
一葉一世界,一花一春秋,美夢將醒時,方知自年少。家書,是曾先生各階段里程的回來,化思想為實際的記錄,對于復盤全部事情的起先與結束,一生慎獨,小心翼翼,思想之大而其出路之小,內心的豐富,又何必在乎世間的看法,無矩也不應有距。
你老了是否會寫家書?不是寫給別人,是給自己的墓志銘。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一
最近無意中在書架發(fā)現了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只看了十幾篇,內心頗為觸動。我覺得曾國藩家書就像是我的公眾號文章一樣,雖說是家書,但是表達了很多曾國藩對事物的看法,我的公眾號表達了我的見解。書里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通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可以窺到他個人成長進步的軌跡。
我倒不是因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認為牛人自有他牛之處,能學習到他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對一個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幫助。像這種牛人,從入職翰林院當科員,十年內干到一把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非常人之處。恰好他重視交流與記錄,且裝訂成冊,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
從他的書信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古人對于孝的重視,像我們寫信頂多加個“尊敬的”或“親愛的”,但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我們只有在逢年過節(jié)才會出現此類的祝福語,但是他是融入到平時生活點點滴滴的,非常虔誠。可能有人會說形式主義,杠精請繞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儀式感,有時連形式都懶得走,更別提更深層次的了。
他還提了一點關于婆媳關系的事情,“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諸弟必須時勸導之,曉之以大義”,引發(fā)了我對于婆媳關系的思考。的確若是以長輩示之,必恭敬之,還是要扭轉一下自己的待人方式??赐赀@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頓早餐,略略表達了心意,就沒有然后了。
第二就是他對兄弟姊妹的關心,從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時他就是已婚狀態(tài),作為長子,他對于兄弟們的課業(yè)關心程度趕得上父母了,還時不時寄給弟弟們學費。他認為自己年長,父親傾盡心血培養(yǎng)他,他汗顏不能把父親所教授傳給弟弟們。很有趣的是,在開始幾篇信中,他批評弟弟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當時我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是我想作為他的弟弟們估計不會開心。
果不其然,后面弟弟們回信“月月書信,徒以空言責弟輩,卻又不能實有好消息,令堂上閱兄之書,疑弟輩粗俗庸碌,使弟輩無地自容”。
曾及時開導“為人子者,若使父母見得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及我,這便是不孝;若使族黨稱道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如我,這便是不悌。何也?蓋使父母心中有賢愚之分,使族黨口中有賢愚之分,則必其平日有討好意思,暗用機計,使自己得好名聲,而使兄弟得壞名聲,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這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
從他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開明,可以很快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人,他們兄弟之間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來來往往的過程,也是對于事情、彼此認識加深的過程,所以說他們家族、他的成功不是說一蹴而就,是有根源的。
最后一點就是關于健康。他本人有些耳鳴頭疼的毛病,看多書,思慮過度就身體吃不消了,在跟父母、弟弟們寫信時,他時不時提到要“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意思跟我們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樣的。由于我對于健康非常重視,基本上每一篇他都會提到“保身”,所以無比贊賞他這一點。
看人信件是不道德的,不過好在他的信也不涉及隱私。家書都是對親朋好友說的掏心窩子的話,他說“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通過他的家書,我覺得這個人很形象具體,就像是我們周圍的人一樣,非常生活化,有血有肉。推薦大家讀一讀,肯定比我更有感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二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如: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后,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恒”。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藥,吃了什么藥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一味的靠吃藥,“飯后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fā)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振聾發(fā)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我們的小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的“重負”主要來源于學數學、學寫作、學英語、學各式各樣的特長……。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兄與弟的關系,知道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么義務,應該行什么禮節(jié),這就是教育。舊時代的《弟子規(guī)》就在規(guī)范孩子們的'行為,培養(yǎng)孩子們有修養(yǎng)、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对鴩視分袑Φ茏拥慕逃彩菑纳钚袨槿胧郑鄣赖屡囵B(yǎng)。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有人戲稱我們和孩子是“非常6+1”的關系,6個大人圍繞著1個孩子轉。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么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三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著實不假。通過讀書能夠輕松了解到不同時代背景下作者的一生,看到作者的思想,文字是作者的心血。說實話,我對目前的狀態(tài)很滿意。
我很喜歡曾國藩,尤其喜歡他在給諸弟寫信時的諄諄教導,在信中他總要提及諸弟的學問,他殷切希望弟弟們用功讀書,把心思花在讀書上。時常以自己舉例。讀起來有股讀書人的.傲氣和修養(yǎng)迎面撲來,然后將我包圍,化作一種沉重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他愛好讀書,他每一天都堅持讀書,追求上進刻苦努力的,他堅持寫作,他尊重才學。他不經意寫的家書,成就了流傳千古經典文學《曾國藩家書》,是的,何其有幸能拜讀讀過他的書,給弟弟們寫的一封封信,每每讀來,宛如有個深愛我的長輩在耳提面命,教我為人做事,使我無端的感動和溫暖,他嚴于律己,寬于待人,把做學問當做一生的必修課在做,幾十年如一日。他每日都讀書,給自己定計劃!每天都堅持不斷讀書,每每因故未能及時完成做學問的“任務”,也會懊惱的說幾句“牢騷話”,然后一定找時間趕上“進度”。亦時常反思檢視自身。
《曾國藩家書》里給弟弟們寫的信中曾提到過: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生為庸人,應當以勤補拙;生為才人,應當謙虛穩(wěn)重。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時常和弟弟們講能否考的上科舉功名在于天,但正因為如此,做學問更應該安分耐煩,寂處里閭,挺然特立,方有一絲機會作一等人物。還提到他從來沒有看見過哪個學業(yè)好的會沒有衣食,應該擔心的是學業(yè)是否精進!書信中往往都是在提別人的優(yōu)點,分享的也多數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對弟弟們的成績總會給予鼓勵和肯定,再以哥哥的身份寄以殷切希望和督促,教導家弟增進德行,求學要虛心,精進學業(yè)!在家庭關系中他懂事,也是少見大孝子,他常常知足與感恩,他看的很通透,他講了很多人為人處世的東西,待人和氣。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四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他一生嚴于治軍、治家,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治理湘軍、洋務運動)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天津教案、鎮(zhèn)壓太平天國)。作為漢族人,他能在滿清的統(tǒng)治下官至一品,同時言、行、德又為后人所傳頌。因此,作為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學識都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其中《曾國藩家書》作為其代表作,與《傅雷家書》、《一生忠告》并稱三大家書?!对鴩視贩譃樾奚砥駥W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須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憂為用。立者,發(fā)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通,行得通也”
勸學篇中:“蓋世人讀書,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貴之,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涂以擴其只,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BR> 當然,曾國藩是功還是過,后人如何評價,歷史終究是客觀和公正的。正如丘吉爾所說:“建筑師造就了建筑物,建筑造就了建筑師?!睂τ谠鴩?,歷史造就了曾國藩,曾國藩也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五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在為人處世方面,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yōu)槿艘龅秸\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zhàn)自我,磨練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品德,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于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zhàn)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求變化,從戰(zhàn)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后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后會更加努力!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六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國的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一起并稱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評價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蔽覀兌紵o法否認的是,在那個時代,他挽狂瀾于即倒,在這個時代,他文章德行影響深遠。
《曾國藩家書》收錄曾國藩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按內容大抵可分為治軍、為政、修身、治學、處事、交友、用人等章。由這些書信,可探索到他一生的行為思想,從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風云變換,由于他功高蓋主而樹大招風,所以他雖身居高位,但內心卻如履薄冰。《曾國藩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的折射出了他復雜的內心世界。我閱讀的這篇文章,就表達出了他“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觀點。
宋朝的朱熹說過:“天下事,壞于懶與私。”這與“人敗皆因懶”是一個意思:縱覽古今興衰成敗,凡是導致一個人失敗的原因,主要就是懶惰。現在有句話說:“昨夜夢里行萬里,今晨醒來在床上?!爆F在許多人都是這樣,他們都有一個心比天高的夢想,但又吃不了苦,很難堅持,并為自己照例千百個不堅持的理由,于是日子就變得得過且過了。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明白了:我們現在偷的每一次懶,都是給未來挖的坑。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機會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只有努力才會有回報。
古人常說:“性謙受福。”而“事敗皆因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唯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做事情才會順利。一個人如果有了很大的功勞后,還能謙虛謹慎地做事,怎么會不成功呢?但如果這個人成功后,開始變得驕傲自大,那就沒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了,這就是衰敗的開端。讀完這篇文章,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對人謙遜有禮,就能不斷地積攢福氣,我們的人生才能順遂。
司馬光說:“奢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生活中有不少人認為,在物質充裕的今天,勤儉的美德已經過時了。實則不然,唯有保持勤儉,切忌奢侈浪費,才能幸福一生。如果子女胡亂揮霍,就會導致家庭的衰敗。所以我們不能養(yǎng)成驕奢淫逸的惡習,勤儉一生,就能幸福一生。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我將會把“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牢記在心,做一個勤奮、謙虛、勤儉的人,讓自己因此幸福一生。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七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曾國藩載入史冊的評價。但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思想文化界出現了一個研究,評論曾國藩的熱潮。同一個人物,為什么會引起截然相反的論斷?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到風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歷史產生重大 影響的有三個方面:戎馬生涯、開創(chuàng)實業(yè)和治學修身。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說的。曾的功過還是留給思想更深刻的讀者去給予論斷。我想說的,是我再讀他的家書之后的,關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容。
曾國藩兄弟五人,他為老大。作為兄長,他全面負擔著弟弟們讀書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他的家書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遺訓。從處世為人、從政治事、謹守家風、保養(yǎng)身心等方面諄諄教誨,充分體現了他作為兄長的風范?!罢d弟”篇中一種是專門寫給在家主持家務的澄弟,和曾國荃的。曾國藩堅持訓導弟弟們讀書做好人,拋開很多方面,這一點,讓本站感動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寫下來與我的同行朋友們共勉。我個人認為誰也不會有異議的。
咸豐八年正月,曾國藩給其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做人還是要做個老實人。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實人,只因為世事滄??吹枚嗔?,飽經世故,有時也多少用一點機巧權變,使自己學壞了。(呵呵,讀到這里,我還是覺得這家伙多少有給自己開脫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他又說,實際上用這些技巧權變之術總不如人家得心應手,徒然讓人笑話,有什么好處呢?他反思自己,以為不如“將自家篤實的本質還我真面,復我固有”因為聰明人首先應是個老實人,一心向平實處努力。他奉勸弟弟盡早回復忠厚老實的本性,千萬不要走入技巧權變那條路,那會越走越卑下。 他認為即使別人以巧詐待你,你仍舊以淳樸厚實待他,以真誠耿實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見也會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讓,那么冤冤相報何時了。
千秋功過任憑說,但是,上面文字的內涵我想任何人都會為之感動的。這樣的家訓,這樣的教導。何時能過時?何人有異議?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偉人都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不算偉人,但是,他的這些諄諄教誨理所當然地彰顯了這個人內心深處的做人修養(yǎng)。一讀深思,再讀就不由自主的被感動,以至于還想讀好多遍。直至深入此人的靈魂深處,有一個自己的量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在才越發(fā)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曾國藩家書》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前不久,我讀完此書,深深感受到了勤儉節(jié)約乃是修身立人之本。
勤儉自持,不分官宦黎庶?!坝喾俣畮啄辏桓疑匀竟倩職饬?,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曾國藩位至宰輔,不當自己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xiāng)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狈蛉嗽诩沂譄o余錢,親自下廚、紡織,因一生習勞習苦,厲勤從儉,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勤儉自持,重在嚴于律已?!皩O等在京,別無生計,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曾國藩常常因為沒錢孝敬父母而內疚,因沒錢養(yǎng)家而深感揪心,而當時曾國藩剛剛“蒙皇上天恩,得會試分差”,按理說應該有絡繹不絕的黃金白銀送過來,何至于連家里都無法接濟呢?不經商、不收受賄賂,處處嚴于律己,以至于窮到連回鄉(xiāng)省親的資費都沒有的地步。
勤儉自持,更好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則待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舊”,曾國藩不僅以身作則,寧窮不貪腐,還為身邊人樹立了榜樣,立下了規(guī)矩,保持清貧。正因為在朝為官,就更要寬人嚴己,更要約束親戚鄰里,做到了慎微,慎獨,慎權。家書箴言,放之于當世,多少領導干部倒在反腐利劍之下,皆因沒有管好自己,沒有管好身邊人。
勤儉自持,是家興之基,更是國強之本。自從黨中央倡導節(jié)約以來,全國人民積極行動,僅“光盤”行動,每年在餐桌上節(jié)約的脂肪量可達800萬噸,相當于1500萬噸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視為微不足道的餐桌殘余卻能減少每年1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以小見大,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僅僅將節(jié)儉之風興起于一時。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黨員干部有責任更注重勤儉自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為干部。
說起曾國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風,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實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xù)了60多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蟆JY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這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案F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他寫一副對聯“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在家書里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里,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绔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隨想而至,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的教育理論,直至今日仍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為新世紀的復合型教師,我相信只要付出我們的哪里,必定會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造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寧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篇八
曾國藩為什么這么喜愛寫家書,這個問題到仔細讀完他的家書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最有可能的是他在寫家書的過程中,反省自己,也時刻囑咐著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孩子,同時向父母表達敬意。言辭之間是充溢了善意的指責和自我反省,也希望在不太平的世道能有所擔當,擔當責任,廣交俊杰,能為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貢獻自己的力氣。歷史站在太平天國一端是推翻腐朽,站在曾國藩一端便是平定戰(zhàn)亂,然而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曾先生還是未能跳出封建時代思想,認為是一般的叛亂,卻殊不知內外交加,但這也不阻礙他的赤字之心。
家書中曾先生力推四書五經,尤其是四書,提的最多的是《高校》《中庸《論語》,孟子中的話間或提及,對其影響深遠最多的當屬《高?!罚V八目深化到了骨髓,信手拈來,本書大致從七個方面來歸類家書內容,修身、勸學、治家、治國、處世、為官、養(yǎng)身,并未涵蓋全部家書內容,而是節(jié)選了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
家書的特點微言大義,對于細微環(huán)節(jié)的描述遠勝于理論的空口號:
治國以天為大,頂天立地之中凸顯國家肱股之臣所應當分擔的.責任,危亡之際,憑一人影響力足以捍衛(wèi)國家疆土;處世不以圓滑為大,棱角為重,以本心為中,符合本心便以各類方式與人打交道,吉、吝、咎、兇自有定論;為官當以天下為己任,針砭時弊,兩袖清分,對得起做官的初衷,但有不癡迷于權勢與財寶,為官只是一種工具,生當歸隱田園,終老一生;養(yǎng)生,早起八段,心無旁騖,神無雜念,不以藥石為主,當以修生養(yǎng)性配以食、眠、情,少怒少哀,心情平淡長流水。每日自己復盤工作生活的得失,最多的是得過且過,時時想不起初衷為何,目的為何,方式為何,結果如何,何種方式變更。終極問題是,為人一世,最終想要把自己變成什么,在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沒有肉體的拘束,可以遨游,可以化鯤鵬,可以御風而行,但最終是做不到的,缺了一味妄想化作現實的藥。而慎獨,作為自我管理的最高要求,可能是最接近這一味藥的替代品。曾先生傾其一生而找尋的自我救贖,慎獨可以讓人完成許多事情,有的人一世可以過完其他人的幾世,思想和精神的延展足以上千年,化想法為結果,成為里程碑。
一葉一世界,一花一春秋,美夢將醒時,方知自年少。家書,是曾先生各階段里程的回來,化思想為實際的記錄,對于復盤全部事情的起先與結束,一生慎獨,小心翼翼,思想之大而其出路之小,內心的豐富,又何必在乎世間的看法,無矩也不應有距。
你老了是否會寫家書?不是寫給別人,是給自己的墓志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