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鑒賞教案(匯總19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階段制定的一份詳細教學計劃,它對于課堂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案應(yīng)包括預(yù)習、講授、練習、鞏固等環(huán)節(jié),使教學過程更加完整。小編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
    音樂鑒賞教案篇一
    京劇伴奏樂器分打擊樂與管弦樂。其中,打擊樂是京劇伴奏樂器中的靈魂。京劇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規(guī)定的節(jié)奏進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揚頓挫,“做”則是舞蹈,而舞蹈必須表現(xiàn)出鮮明的韻律,誰來控制、體現(xiàn)節(jié)奏,那就是打擊樂。
    打擊樂器有板、單皮鼓、大鑼、鐃、鈸等,稱為“武場”;管弦樂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稱為“文場”。
    音樂鑒賞教案篇二
    通過對作品的鑒賞感受民族音樂博大精深的藝術(shù)魅力。了解民族打擊樂的多種演奏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打擊樂的濃厚學習興趣。
    欣賞代表作品絳州鼓樂《滾核桃》,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體驗打擊樂的感染力。學生通過律動的實踐活動,體驗節(jié)奏與情境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理解創(chuàng)作與欣賞之間的關(guān)系,奠定欣賞器樂作品的基礎(chǔ)。
    通過欣賞使學生探究把握中國打擊樂的代表形式及風格特征,利用頭、身、尾作品結(jié)構(gòu)并進行創(chuàng)作。
    1、打擊樂器的種類及演奏技法。
    2、對樂曲《滾核桃》中頭、身、尾演奏結(jié)構(gòu)的探究,引導學生模擬創(chuàng)編袖珍版《滾核桃》。
    掌握《滾核桃》樂曲結(jié)構(gòu)特點和節(jié)奏特點。探究運用節(jié)奏表現(xiàn)的多種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
    一課時。
    多媒體課件、鼓。
    觀看水鼓舞《中國龍》,感受中國民間打擊樂藝術(shù)魅力。
    “我們一起來探討鼓的文化,一起來體味鼓的鏗鏘神韻!”
    出示課題《鼓樂鏗鏘》。
    同學們,這是什么鼓?是哪個國家和地區(qū)的?
    (土鼓、青銅鼓、擊鼓說唱傭、架子鼓、印度鼓、非洲鼓、
    長鼓、手鼓)。
    最早的鼓不是以樂器形式出現(xiàn)的,同學們思考一下,鼓有什么樣的用途和作用呢?
    (狩獵、祭祀、政治活動、集體勞動、活躍生活)。
    出示道具——鼓,讓學生認識各部位的名稱。
    教師用各部位演奏節(jié)奏,讓學生感受各部位的音色特點。
    鼓面:強而有力、渾厚結(jié)實。
    鼓邊:力度其次,較生硬。
    鼓槌:明亮、略帶生硬。
    鼓梆:清脆、通透。
    鼓釘:金屬音質(zhì)、尖銳。
    請同學們,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條節(jié)奏。
    2∕4xx·x︱xo︱xx·x︱xo‖。
    2∕4xx·x︱xxx︱oxx︱xxox︱xo‖。
    1.雙手敲擊鼓面。
    2.敲擊鼓梆。
    3.雙手交替敲鼓面。
    4.悶擊。
    5.雙手交替敲擊鼓槌。
    6.刮擊鼓梆。
    探究各段音樂特點有何不同?
    分為頭、身、尾三部分來組成表現(xiàn)手法就是運鼓梆,鼓棰,鑼鼓,花敲等打擊樂器!
    擊鼓運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擊奏法豐富的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歡慶豐收的喜悅心情。
    “頭”為散板,引子特點,先合奏后10人輪奏鼓梆,表現(xiàn)“曬核桃”
    “身”以基本骨干節(jié)奏不斷變化不斷重復(fù)不斷加速一直把樂曲推向高潮!
    4/2xxx︱xxx︱xxxx︱xxx‖。
    “尾”跟頭相似。
    引導學生模擬創(chuàng)編袖珍版《滾核桃》。
    1、“頭”用跺腳展示,由弱慢——強快,展現(xiàn)核桃隨風滾動的場景。
    2、“身”用手拍出下列工整節(jié)奏,展現(xiàn)晾曬核桃的場景。
    4/2xxx︱xxx︱xxxx︱xxx‖。
    (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強)。
    3.“尾”用跺腳展示,由快—慢,由強—弱。
    以小組為單位,為民樂《金蛇狂舞》創(chuàng)編姑伴奏鼓樂。
    要求:運用本節(jié)所學演奏技法創(chuàng)編節(jié)奏。
    希望這堂課上我們不僅了解的是鏗鏘的鼓樂,更是在了解一種文化。同學們在課下多關(guān)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傳承和發(fā)揚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藝術(shù)特色,因為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的,讓我們共同努力、加油吧!
    音樂鑒賞教案篇三
    1、通過聆聽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劃線條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1、能發(fā)揮想象力,用打擊樂或身邊的物體與同學共同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心中的大海。
    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音樂。
    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音樂。
    錄音機、打擊樂器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并復(fù)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聽《大海搖籃》
    (1)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內(nèi)容?你的心情怎樣?
    (2)復(fù)聽歌曲,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感受。
    (3)將歌曲、樂曲相比較,用簡練的話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聆聽《海上風暴》
    (1)完整地聆聽管弦樂曲。提示:這段音樂告訴我們大海有了什么變化,你的心情怎樣?試著模仿其中的一個聲音,讓同學相互評價。
    (2)復(fù)聽。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對這段音樂的感受。
    3、編創(chuàng)與活動。
    三、結(jié)束部分:
    小結(jié)。
    音樂鑒賞教案篇四
    1、導入:京劇是我國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有兩百多年歷史。它在繼承宋元戲曲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完善了行當與表演程式。音樂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劇、漢劇、昆曲、梆子戲的特點,聲腔主要由西皮、二黃兩大系統(tǒng)組成,板式極為豐富。
    2、觀看京劇片段(vcd)。
    1、京劇常識:
    (1)京劇的行當:生、旦、凈、籌。(臉譜展示)。
    (2)京劇的伴奏:文場、武場。(樂器展示并變聽樂器聲音)。
    2、欣賞京劇唱段:
    (1)都有一棵洪亮的心。(紅燈記)。
    (2)智斗。(沙家浜)。
    (3)唱臉譜。
    3、學唱京劇《唱臉譜》。
    (1)反復(fù)聽唱。
    (2)跟伴奏視唱。
    小結(jié):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希望通過今天的欣賞和學唱,同學們能進一步喜愛我國的京劇。
    課后記:通過京劇片段的觀看,同學們對京劇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興趣。
    音樂鑒賞教案篇五
    一、通過聽《窗花舞》、《晚會》,唱《小拜年》、《過新年》,感受音樂所表達得過新年的熱烈氛圍,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積極參與編創(chuàng)旋律,用打擊樂表現(xiàn)過新年的氣氛、自編動作等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用歌聲表達得過新年的熱烈氛圍,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聆聽芭蕾舞劇《窗花舞》。
    二、學唱歌曲《小拜年》。
    教學過程:
    一、聆聽芭蕾舞劇《窗花舞》。
    1、初聽音樂前,教師可簡介《白毛女》劇情。
    提示:樂曲的情緒勢怎樣的?你感到喜兒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會剪窗花嗎?
    2、復(fù)聽音樂時,自編動作表演貼窗花,跳自編得窗花舞。
    二、學唱歌曲《小拜年》。
    1、可借用圖片簡介湖南人民歡度新年的風俗。
    2、聽錄音范唱或教師范唱,學生輕輕隨著歌聲拍手,感受節(jié)拍。
    3、跟著老師的琴聲,模唱歌曲。
    4、跟著老師的琴聲讀歌詞、填唱歌詞。
    5、聽音樂分小組編創(chuàng)動作。邊唱邊跳。
    三、小結(jié),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聆聽管弦樂曲《晚會》。
    二、歌曲表演《過新年》。
    教學過程:
    一、聆聽管弦樂曲《晚會》。
    1、初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歡樂氛圍。
    提示: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樣的?
    2、簡介作曲家賀綠汀。
    3、復(fù)聽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做動作。
    二、編創(chuàng)與活動:熱熱鬧鬧過新年。
    1、提示學生:怎樣用打擊樂器創(chuàng)造出過新年的熱烈氣氛?
    2、分小組編創(chuàng)。
    3、展示每個小組的合奏效果。
    二、學唱歌曲《過新年》。
    1、提示學生:你是否注意到在過新年時家家門上貼的對聯(lián)?你喜歡哪一幅,抄在課本上,讀給同學們聽。
    2、聽歌曲錄音或教師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
    提示:“咚咚咚咚鏘”是什么樂器的聲音?
    3、邊聽錄音邊徒手模仿打擊樂器的動作。
    提示:選擇那些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合適?
    4、歌曲熟悉后,分小組編創(chuàng)伴奏。大家唱歌,選一組同學為歌聲伴奏。
    三、小結(jié),下課。
    音樂鑒賞教案篇六
    (一)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和《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感受梅蘭芳大師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藝術(shù)風采,體驗、比較、南梆子和四平調(diào)兩種唱腔音樂在表現(xiàn)人物情緒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風格及特點。
    (二)了解京劇發(fā)展的歷史,感受中國國粹―京劇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認識和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以及他為中國戲劇事業(yè)做出的巨大貢獻。
    (三)跟錄音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選段的片斷,實踐體驗京劇唱腔獨特的韻味。
    音樂鑒賞教案篇七
    一、教學目標:
    1、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2、突出藝術(shù)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
    3、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愛好與愛好,把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欣賞方法,開闊視野,啟迪聰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教學要求。
    音樂鑒賞教學應(yīng)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chǔ)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中熟悉、理解、鑒賞音樂。
    1、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2、利用各種現(xiàn)代化的、直觀性的音樂教具與學具,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聽覺審美感受。
    3、課堂欣賞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jié)合,充分發(fā)揮欣賞教學對課外活動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措施。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1、強化治理,突出重點,構(gòu)建高效課堂。
    2、樹立堅定的事業(yè)心,虛心好學,努力提高專業(yè)水平。
    3、加強教研教改,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
    4、加強合作,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
    四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民歌、藝術(shù)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歌劇、舞劇音樂、器樂曲、室內(nèi)樂、交響音樂等音樂作品。介紹有關(guān)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簡單了解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調(diào)式、織體、曲式等及其表現(xiàn)作用。
    3、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風格流派、藝術(shù)成就及其發(fā)展變化。
    4、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的關(guān)系。教學內(nèi)容要求。
    5、欣賞內(nèi)容是中外優(yōu)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xiàn)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經(jīng)典性原則。
    6、欣賞曲目的選擇重視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弘揚祖國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7、注重學習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總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名作的了解分析,會出現(xiàn)一定的難度而略感乏味,但作為一節(jié)音樂鑒賞課,教師有責任和義務(wù)進行必要的講解,并通過有效地備課,多樣的教學方法完成課程計劃。進而達到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提高。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不斷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
    音樂鑒賞教案篇八
    (一)知識的學習,采用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預(yù)習式學習方法,每個人搜集的資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時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順帶講解有關(guān)音樂知識。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針對性多次重復(fù)聽賞、聽辨法以及模唱唱段來獲得在感受體驗中的音樂理解。
    音樂鑒賞教案篇九
    2.劉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奏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陽春白雪》,創(chuàng)作有琵琶曲《天鵝》《草原小姐妹》《老童》。
    3.草原小姐妹共有五個樂章《草原放牧》《在寒夜中前進》《與暴風雪搏斗》《黨的關(guān)懷記心間》《千萬朵紅花遍地開。
    4.柴可夫斯基,俄國作曲家。代表作有:《第六(悲愴)交響曲》,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歌劇《葉普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18序曲》,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鋼琴套曲《四季》。
    5.音樂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6.音樂的形式要素,包括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等。
    二.多彩的民歌。
    1.民歌是由人民群眾(口頭創(chuàng)作)的,通過(口耳)相傳不斷加工提高的(集體)創(chuàng)作的結(jié)晶。故具有(口頭性),(即興性),(集體性),(變異性)等特點。
    2.民歌的體裁有:勞動號子、山歌、小調(diào)、兒歌、風俗歌等。
    3.民歌的八塊色彩區(qū):東北、西北、華北、西南、江浙、江淮、閩粵臺、湘鄂。
    4.西北民歌:
    代表曲目:青海的花兒《上去高山望平川》,陜西民歌《腳夫調(diào)》《趕牲靈》《三十里鋪》,山西民歌《刨洋芋》。
    風格特點:旋律(高亢悠長),(起伏)較大,(節(jié)奏)較自由,多用(假聲或真假聲)結(jié)合的方法演唱。
    5.中原民歌。
    6.南方民歌。
    風格特點:歌詞(含蓄內(nèi)在),善用(比興);旋律(婉轉(zhuǎn)、流暢、細膩、抒情)。
    7.蒙古,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
    蒙古民歌代表體裁:長調(diào)《牧歌》《遼闊的草原》,短調(diào)《嘎達梅林》《森潔德瑪》。
    西藏民歌代表作品:《北京有個金太陽》《北京的金山上》《宗巴朗松》《天上飄著彩虹》。
    西藏音樂分為(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三大類。
    各民族代表樂器:藏族(扎木聶);蒙古(馬頭琴);維吾爾族(冬不拉、彈布爾、手鼓)。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
    《大象澆花》是一首孩子非常喜愛的童謠歌,整首歌曲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大象,第二段是大象辛勤澆花。對該教材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在歌唱、表演、創(chuàng)編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我為《大象澆花》設(shè)計了兩個層次的教學活動,目的是從多個角度,運用多種手段,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綜合音樂能力。
    1、學習用粗狂豪放的歌聲來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詼諧。
    2、在感受歌曲的過程中,通過觀察視頻,嘗試共同商討游戲的動作和玩法。
    3、在與朋友的合作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學唱歌曲《大象澆花》,把上行音階的音高唱準并且能用粗狂豪放的音色歌唱。
    :觀察視頻找出游戲規(guī)則,并能聽著音樂玩游戲。
    在傳統(tǒng)的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歌唱教學一直是被認為最容易進行的,只要教師自己會唱,兒童自然會跟著模仿。但在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地強調(diào)幼兒園教育應(yīng)是全面、啟蒙的,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這就要求幼兒的學習應(yīng)是建立在愉快、樂意的基礎(chǔ)上,是一種主動學習的過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根據(jù)孩子們愛玩、好動的心理特征,一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需求。整個活動我是以“幽默滑稽”為主題,以孩子情緒化地演唱歌曲和用滑稽詼諧的動作游戲,通過演唱和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自主探索用合適的音色演唱歌曲并商討游戲的方法,完全投入到此音樂活動中。
    隨著春風吹來,我班的孩子感到天氣的溫暖,到戶外發(fā)現(xiàn)了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蜜蜂在花叢中采蜜,小鳥在大樹上歌唱。孩子們對幼兒園開放的花朵特別感興趣,每天都去看看,有的孩子還提出要給花朵澆澆水……我及時抓住這個教育契機,我班的主題活動《我們在春天里》展開了,我們先從認識春天里的花朵入手,漸漸激發(fā)孩子探索春天的秘密的興趣。為了滿足孩子想澆花的興趣,我設(shè)計了這節(jié)音樂活動,讓孩子們在猜一猜、唱一唱、澆一澆、演一演中體驗藝術(shù)活動的樂趣。本節(jié)課我巧妙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先讓孩子傾聽音樂旋律,感受音樂形象,從而猜測花園的主人會是誰,接著我就讓孩子們?nèi)の缎缘貙W習大象的,孩子們演唱歌曲時可以刻意地改變自己的音色,學習用粗狂豪放的聲音來演唱,這與他們平時歌唱的聲音完全不一樣,孩子們積極性很高;接著讓孩子們分角色表演,聽著音樂做游戲。整節(jié)課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多媒體課件、鋼琴。
    (一)動物朋友來看花。
    1、孩子們看看這是什么地方?(課件:花園)。
    2、游戲——快與慢:這個花園看起來怎么樣?這么漂亮的花園,把小動物們都吸引來了,聽,誰來了?(播放音樂)。
    孩子們傾聽后回答:音樂中節(jié)奏慢的地方就像是小烏龜、大狗熊……來了,節(jié)奏快的音樂就像小兔、小青蛙……蹦蹦跳跳地來了,我們來聽著音樂學一學這些小動物們吧。(幼兒聽音樂游戲)。
    (二)大象園丁真勤勞。
    1、欣賞旋律。
    2)究竟是誰呢?我來唱一唱,你來猜一猜。(教師清唱歌曲第一段)教師清唱:森林里面我最大,長長鼻子全靠它,我有一雙大耳朵,細細的尾巴。
    (幼兒猜想)。
    3)看看大家猜的對不對?。ㄕn件大象)。原來就是花園的主人是——大象,他還是這個花園的園丁喲,你知道園丁是什么意思嗎?就是照顧花園的人。
    2、學唱歌曲第一段。
    1)傾聽歌曲第一段大象要歡迎小朋友去他的花園玩,聽,他又放開嗓門唱了起來。教師再次清唱第一段。
    2)大象是怎么呀?他先唱了什么?森林里我最大,他說這句話是什么樣的心情,特別了不起的樣子,接下來他介紹了什么?對,是他長長鼻子,為什么說長長鼻子全靠它呢?它用鼻子在花園里做什么事情呢?嗚啦啦啦啦……大象的鼻子可以澆花,他真是一位好園丁,接下來大象又介紹了自己的什么地方?我有一雙大耳朵,細細的尾巴,我們把大象的連起來說一說。
    3)大象邊說邊唱起來。再次欣賞第一段。老師演唱,有伴奏。
    4)孩子試著演唱第一段。鋼琴伴奏。
    3、學唱歌曲第二段。
    1)大象大搖大擺地走到了自己的花園里,他是園丁喲,應(yīng)該會為花朵做點什么吧,聽!教師清唱第二段。
    2)大象做了什么?(澆花)他澆了幾次,我們再來數(shù)一數(shù)(教師再次清唱第二段)。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一
    (一)唱段初次欣賞;引領(lǐng)學生思考教師課前已準備的試題板所示思考題目(題目的擬定主要圍繞學習目標和知識重點中的內(nèi)容,難易依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賞唱段中重點部分節(jié)選,引領(lǐng)學生邊聽邊依據(jù)題板、記錄作答。
    1、再次欣賞:學生間的交流,教師針對某些學生中還不清楚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總結(jié)、歸納后再次欣賞。
    2、分組展示學生藝術(shù)實踐活動:從完整唱段中根據(jù)聲腔及板式的特點,有目的挑選簡單的局部唱段讓學生分組進行唱段模仿、板式節(jié)奏敲擊體驗。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二
    (一)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和《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感受梅蘭芳大師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藝術(shù)風采,體驗、比較、南梆子和四平調(diào)兩種唱腔音樂在表現(xiàn)人物情緒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風格及特點。
    (二)了解京劇發(fā)展的歷史,感受中國國粹—京劇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認識和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以及他為中國戲劇事業(yè)做出的巨大貢獻。
    (三)跟錄音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選段的片斷,實踐體驗京劇唱腔獨特的韻味。
    重點:欣賞京劇唱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并在學唱中體驗感受京劇國粹的音樂風格,了解京劇的發(fā)展歷史和梅蘭芳大師的.藝術(shù)成就。
    難點:把握京劇唱腔的韻味,理解京劇這種綜合性表演藝術(shù)的特點。
    (一)欣賞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錄像片段進行導入。
    (二)簡介京劇的發(fā)展歷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紹梅蘭芳的藝術(shù)成就。
    (四)欣賞由梅蘭芳演唱的京劇選段《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
    1.欣賞作品
    2.簡介作品的劇情
    3.介紹南梆子及四平調(diào)的特點
    4.學唱《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這兩首作品。
    (五)欣賞李玉剛和梅蘭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風格。
    說說你對兩個唱段的音樂情緒的感受與理解,分別塑造了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一)教材資源:教材配套課件中第四單元第八節(jié)中的全部資源與第九節(jié)中《京劇的行當》部分資源。
    (二)錄像資源:四大名旦的表演錄像片段,梅蘭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錄像片段,李玉剛的錄像片段。
    (三)教師資源,教師范唱并指導學生學唱。
    (四)學生資源,發(fā)揮喜愛京劇藝術(shù)學生的特長,在課上充分展示其才華。
    (五)網(wǎng)絡(luò)資源,查找相關(guān)資料。
    (一)以聆聽、學唱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在親身感受體驗中,學習了解京劇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中國京劇國粹的興趣和情感。
    (二)輔助視頻資料的播放,在視覺感官上引導學生理解京劇的綜合表演藝術(shù)的特征,使審美情感得到升華。
    (三)引導、提示學生課外到劇院欣賞京劇藝術(shù),身臨其境感受其京劇舞臺藝術(shù)的獨特的魅力。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三
    一、組織教學:學生聽《智取威虎山》音樂走進教室。
    二、導入:老師演唱兩首京劇的歌曲,讓學生猜歌名。介紹京劇的歷史。
    三、介紹京劇的行當:京劇的行當分為生、旦、凈、丑四大類。但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大類,后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展示生行扮相的圖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馬旦、貼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圖片)凈:指在面部勾畫各種臉譜,故又稱大花臉。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凈(黑頭、銅錘)、副凈(架子花臉)、武凈(武花臉)等。(展示凈行扮相的圖片)丑:屬于喜劇的角色行當,又叫“小花臉”。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圖片)。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四
    1、通過聆聽《單簧管波爾卡》,初步感受樂曲歡快、活潑、充滿朝氣的情緒。
    2、初步了解樂曲各個部分的主題旋律,培養(yǎng)學生對主題旋律的記憶力,并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現(xiàn)音樂。
    分辨主題旋律。
    分樂段聆聽后讓學生通過圖解為樂曲分段。
    ppt、鋼琴、卡紙。
    一、組織教學。
    二、激趣導入(律動)。
    三、分樂段學習樂曲。
    1、a段的認識。
    師:小火車歡快地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奔跑著,我們也一起來給它加加油吧!我們做一個接龍游戲,我拍紅色字體的節(jié)奏,你們來拍黑色字體的節(jié)奏。
    師:小火車跑的很開心現(xiàn)在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讓我們用耳朵來把他們找出來,當你聽到這段音樂的時候,你就拍出來表現(xiàn)它,說明你已經(jīng)找到他了,看看誰的小耳朵最聰明。
    ——聽全曲。
    2、揭示課題。
    生:
    師: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2)生畫圖形譜(其他小朋友用手指在空中也跟著一起畫圖形譜)。
    (3)自主創(chuàng)編舞蹈。
    3、c段認識。
    (2)模唱旋律。
    四、全曲欣賞。
    1、聆聽全曲,揭示樂曲結(jié)構(gòu)。
    小火車這一路經(jīng)過了3段不同的路段,是哪三段呢?
    生:1段在平原上歡快的奔跑2段是小火車爬山崗,3段是穿行隧。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五
    (一)教材資源:教材配套課件中第四單元第八節(jié)中的全部資源與第九節(jié)中《京劇的行當》部分資源。
    (二)錄像資源:四大名旦的表演錄像片段,梅蘭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錄像片段,李玉剛的錄像片段。
    (三)教師資源,教師范唱并指導學生學唱。
    (四)學生資源,發(fā)揮喜愛京劇藝術(shù)學生的特長,在課上充分展示其才華。
    (五)網(wǎng)絡(luò)資源,查找相關(guān)資料。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六
    (一)教學方法:(針對教師)。
    1.在聆聽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比較,從作品內(nèi)容、音樂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充分利用對比法、歸納法與前一課作品進行比照。
    3、指導學生去梳理近代音樂發(fā)展脈絡(luò),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和思想性。
    (二)學生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努力通過賞析,去歸納、梳理近代音樂發(fā)展脈絡(luò),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和思想性。
    2.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音像資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礎(chǔ)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問題。
    3、努力用演唱、讀譜、分析作品深刻體會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七
    (一)聆聽《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chǔ)上認識、了解蕭友梅與黃自的生平及主要貢獻。
    (二)在認識、了解清唱劇《長恨歌》的基礎(chǔ)上,初步掌握有關(guān)清唱劇的基礎(chǔ)知識。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專業(yè)音樂事業(yè)興起的情況。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八
    (一)以聆聽、學唱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在親身感受體驗中,學習了解京劇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中國京劇國粹的興趣和情感。
    (二)輔助視頻資料的播放,在視覺感官上引導學生理解京劇的綜合表演藝術(shù)的特征,使審美情感得到升華。
    (三)引導、提示學生課外到劇院欣賞京劇藝術(shù),身臨其境感受其京劇舞臺藝術(shù)的獨特的魅力。
    音樂鑒賞教案篇十九
    教學內(nèi)容:
    1、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賞兩首管弦樂曲《朝景》、《奧塞之死》。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
    二、欣賞管弦樂曲《朝景》。
    1、邊聽樂曲,邊想象樂曲描繪了什么景象,體會“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教師揭示題目——《朝景》,介紹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
    3、教師介紹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題音樂,讓學生視唱主題旋律。
    5、復(fù)聽樂曲,當學生聽到主題出現(xiàn)時,用舉手的方式表示,聽后說出樂曲的哪些部分聽到了主題旋律,劃分樂曲的三個部分。
    6、找一找樂曲三個部分中演奏主題的主要樂器(小提琴、中提琴、長笛、單簧管、雙簧管)。
    三、欣賞管弦樂曲《奧塞之死》。
    1、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2、教師介紹此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帶領(lǐng)學生視唱第一部分的主題,感受音樂的凄涼和哀痛。
    3、副廳樂曲,感受主題在樂曲的什么地方出現(xiàn),想想前后主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4、欣賞完樂曲,學生討論并回答:
    (1)作曲家選擇了什么樂器組的樂器演奏全曲?
    (2)樂曲的三個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時如何表現(xiàn)出與第1部分的不同的?
    (3)第一部分主題再現(xiàn)時,力度發(fā)生什么變化?
    四、小結(jié)本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