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說新語教案(精選17篇)

字號: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教學內容的完整性。教案的編寫過程中,還要注重教學評價和反饋,及時總結并改進教學策略。在這里,我們?yōu)榇蠹曳窒硪恍﹥?yōu)秀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
    世說新語教案篇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世說新語教案篇二
    閱讀三則短文,查字典,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課選了三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作者劉義慶,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妒勒f新語》當是他和手下人雜采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逸聞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
    2、導語。
    本課選了三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
    三、正課。
    1、朗讀《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時李元禮有盛名:時,當時。有盛名,名氣很大。
    (2)詣門者: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先君,祖先。師資,老師,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有關“禮”的問題。
    2、提問:“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為什么要說“想君小時必了了”?
    討論并歸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陳韙的話推理,你現在不怎么樣,推想你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用反過來推理,批駁了陳韙對他的評價,討回了自己的尊嚴,并使對方難堪。表現了孔融少年時的聰明機智。
    3、朗讀《陳太丘與友期》。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陳太丘與友期:期,約會,約定時間。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親。不同“否”,沒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車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4、提問: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元方還是“入門不顧”,這樣做過分嗎?
    (1)不過分。因為元方認為這種無信無禮之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過分。既然友人已經感到慚愧了,對父親的朋友應當以禮相待。
    5、朗讀《魏武將見匈奴使》。請學生翻譯課文,并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自以形陋:以,認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遠國:雄,稱雄,這里指震服別人。
    (3)帝自捉刀立床頭:捉刀,握著刀。床,古代的一種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風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問:魏武為什么讓崔秀珪代替自己?后來為什么要追殺匈奴使節(jié)?
    討論并歸納:魏武將要接見匈奴的使節(jié),自己認為長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別人。所以讓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見匈奴的使節(jié)。
    7、提問:這件事表現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奸詐狡猾,殘忍的性格。
    四、小結。
    三則短文,故事簡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說新語教案篇三
    (一)實詞虛詞解釋、句子翻譯(勾劃寫在書上)。
    (二)背誦課文。
    (三)文意理解:
    1、為什么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比喻好?
    (因為柳絮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更有意境)。
    2、本文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對比)。
    3、本文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營造了溫馨、愉快、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從“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可以看出。)。
    4、結尾補充交待謝道韞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對謝道韞才華的賞識)。
    5、詠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飛花)。
    《陳太丘與友期》——。
    (一)實詞虛詞解釋、句子翻譯(勾劃寫在書上)。
    (二)背誦課文。
    (三)文意理解: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講禮貌,要重禮守信)。
    2、元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是一個落落大方,明理善辯,聰明機智的人)。
    3、友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無信無禮,但知錯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元方的方正?
    (通過對話描寫表現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辯,聰明機智)。
    世說新語教案篇四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導入: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世說新語教案篇五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1)體會《世說新語》中“以事見人”的藝術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課時。
    上新課前,讓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語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詩”、“管中窺豹”(學生參與)。這些成語和典故都出自我國南朝時期的筆記體小說集《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是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二子,后來因為他的叔父臨川王劉道規(guī)沒有子嗣,而過繼于他,并承襲為臨川王。
    劉義慶雖然身處皇室,但為人非常的儉樸,“性簡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藝,因此他的周圍總是圍繞著一大批文學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說新語》、《幽明錄》、《徐州先賢傳》、《典敘》和《集林》。
    《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的言行風貌和軼事瑣語的筆記小說,也是六朝志人小說的杰出代表?!妒勒f新語》具有“語言簡練、辭意雋永”的特點,因此著稱于世。
    《世說新語》全書共八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雅量、任誕、汰侈、等36個門類,共記載了1130個故事。
    書中很多故事是我們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詩(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應曬書、還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寧割席”;言談篇里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誕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訪戴”(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勸酒”等等。
    1、課文引入:
    然后,教師范讀,并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請同學朗讀,檢查糾音效果。
    2、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討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行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
    重點字詞:
    魏武嘗過曹蛾碑下嘗:曾經。
    下:旁邊。
    例句: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待我思之思:思考。
    令修別記所知別:另外(別情別名別有天地)。
    乃嘆曰嘆:感嘆。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絹:質地薄而堅韌的絲織品,也指用生絲織成的一種絲織品。
    臼:搗米用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制成,中部凹下。
    齏:調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兒。
    重點句子:
    1)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翻譯:見到墓碑的背部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正確的語序應是:見碑背上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翻譯:我的才華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來。
    正確的語序應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覺。
    3、課文知識的補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兩塊名聞遐邇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贊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寫的《秦會稽刻石》;淳碑,則是指由東漢邯鄲淳為表彰當時的孝女曹娥而撰寫的曹娥碑。曹娥,是東漢會稽郡上虞人,父親曹盱,以“巫祝”為業(yè),能“婆娑樂神”。在曹娥年滿十四歲的五月初五,按鄉(xiāng)里習俗,曹盱在江上迎濤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沒見到尸體,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尋找父親的尸體。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h令憐惜她的義舉,讓他的弟子邯鄲淳為她寫了碑文。而那距離曹娥殉父的時間也已經過去九年了,邯鄲淳執(zhí)筆之時,才年僅十六歲,但文采非凡,據說是“揮筆而成,無所點定”,連當時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嘆不如,并偷偷毀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揚全國,與蔡邕的評語是有莫大關系的。相傳蔡邕因為上書彈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懼怕報復不敢回家鄉(xiāng),于是亡命天涯,轉而來到江浙一帶。在會稽的地方志中曾記載,蔡邕夜訪曹娥墓,用手摸索著讀完了碑文,大贊之余,又在夜色中題上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龍飛鳳舞的八個大字,給后世留下了這千古字謎。
    4、人物性格的品評。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楊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語句,從中分析人物的性格,體會《世說新語》“以事見人”的藝術特色。
    魏武帝楊修。
    謂修曰:“解不”答曰:“解”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乃曰:“吾已得”
    令修別記所知曰:“黃絹……”
    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提問:
    1)曹操問楊修“解不”時,他的心態(tài)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還是試探性的)?
    2)楊修的一個“解”字似乎太簡單了,但從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兩者地位的差異,嚴明的君主關系;楊修深知自己所處的地位;楊修的修養(yǎng);楊修的胸有成足)。
    我們可否在這個“解”字前面為他加個修飾語,如果可以應該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說,“卿未可言,待我思之”從中我們又能體會出什么(好勝、好思)?
    4)“令修別記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強調了什么?(嚴明的君臣關系)。
    5)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從中我們能讀出什么?有真心贊美嗎?
    如果能發(fā)自內心的贊美,哪處就可以贊美了?從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樣的性格?
    (我們可以讀出形象化了的兩人智慧的差距。此處不是贊美,是感嘆。從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寬廣的胸襟,)。
    總結:從文中寥寥幾句,我們就能體會到曹操和楊修鮮明的'性格特征,而這正是《世說新語》藝術手法上“以事見人”獨特的魅力。并且在語言方面我們也能感受的《世說新語》簡潔明了,清麗委婉的特征。
    1、有關隱語的介紹。
    我國的謎語源遠流長,早在生產力還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現了謎語的語言現象。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語言日益豐富,具有隱示性的歌謠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并出現了我國謎語的最早形式--廋辭和隱語,這是謎語的最初萌芽。到東漢時期,隱語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利用方塊字在離合增損中形、音、義的變化,產生了第一條文義字謎,即“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語從先秦過渡到西漢,就開始逐步趨向于謎語,當時流行的射覆,已成為民間和宮廷的娛樂品了。并且大量的隱語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現出對其的特別鐘愛。
    2、用猜謎的形式使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謎面:呀(打一成語)。
    2)謎面:群英會(打一教育機構)。
    3)謎面:歐美民族(打一人名)。
    謎底:1)唇齒相依2)幼兒園3)西施。
    給一段文字加上正確的標點。
    世說新語教案篇六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自讀自悟
    文字資料
    一課時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說。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世說新語》二則
    管寧割席
    聰明的王寧
    世說新語教案篇七
    凡是品讀《世說新語》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辭藻的新奇和語言的雋美所吸引,而深深為之嘆賞?;蚍Q“記言則冷雋玄遠”,或稱“清新俊逸,咳唾珠璣”……此類贊詞在前人論著中俯拾即是。《詠雪》與《陳太丘與友期》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特殊聲口,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BR>    詠雪》。
    世說新語教案篇八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世說新語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詞句的翻譯。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學方式:
    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然后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二、釋題。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進行補充說明《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对佈愤x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煉、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三、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4疏通文意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組討論,質疑體會,教師導學。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六、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歸納:由“形似”到“神似”!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七、教師小結及作業(yè)的布置。
    1、教師小結。
    2、布置作業(yè)。
    (一)在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形似――神似。
    比喻美的意境。
    世說新語教案篇十
    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重點詞句的翻譯。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播放《雪絨花》作為背景音樂。)多媒體展示雪花紛飛的圖片,學生賞析。然后過渡到問題設計:你覺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進而問他們,既然這樣,你們想知道古人用什么來比喻雪花的呢?從而導入所學課文。
    1、先指名讓學生介紹。
    2、教師再放幻燈片,進行補充說明《世說新語》,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对佈愤x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煉、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作點拔。
    2、學生示范朗讀并做點評。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4疏通文意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c、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e、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問題設計)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歸納:由“形似”到“神似”!讓學生嘗試比喻句的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1、教師小結。
    2、布置作業(yè)。
    (一)在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背誦《詠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詠雪的詩句。
    (三)預習《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設計:
    形似——神似。
    比喻美的意境。
    世說新語教案篇十一
    1、掃除文字障礙,疏通文意。
    2、反復誦讀,當堂背誦。
    3、理解、體會古人的某種家庭和親情觀念。
    1、重點:文言字、詞、句的理解。
    2、難點:目標3。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語文中的古詩文教學,強調誦讀,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單元兩篇文言短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選自《世說新語》,語言文字相對淺顯,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容易些。因此,設想在以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對本文的學習。
    1、布置預習,通過,結合課文注解解決生字詞。
    2、制作幾張簡單的幻燈片。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這里,就有兩篇文言短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兩位少年兒童。
    二、讀準字音,明確停頓:
    1、請一學生范讀,其他學生作好評析找錯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讀法。
    2、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請學生仔細對照。
    三、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1、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逐字、逐詞、逐句解決翻譯問題。
    2、請小組代表提出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由其他小組代表幫助解決。遇到班里沒人能解釋的,教師作解答。對文中重要的字詞句,特別是那些常用文言詞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師應加以強調。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詞句:
    (1)解釋句中黑體字的意思
    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3、請一學生全文翻譯。
    四、朗讀訓練:
    (多種形式,反復誦讀。)
    五、作業(yè):
    1、口頭翻譯這兩篇短文,特別注意重要的字詞句。
    2、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這兩篇短文。
    一、檢查作業(yè),復習鞏固:
    1、解釋字詞。(大屏幕出示)
    2、翻譯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檢查背誦。
    二、齊讀這兩則短文。
    三、啟發(fā)引導,解決難點:
    1、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這兩則短文大意。
    2、《詠雪》給我們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
    (讓學生充分討論,各抒己見。)
    5、這則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6、聯系實際談談對“做人就要有誠信,講禮儀”的看法。
    四、以這兩則小短文為例,簡介《世說新語》的藝術成就。
    五、作業(yè):課外閱讀《世說新語》。
    我們覺得這兩則短文文字淺顯易懂,對學生來講,似乎并非如此。雖然前面接觸過幾篇更難的文言文,但畢竟基礎差,在結合課文注解的基礎上,學生還是無法通過自主或合作學習來解決翻譯問題,最后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完成此目標。
    第二課時,誦讀安排較多,學生對“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的討論非常熱烈、積極,從中也可以看出現在的學生對人、對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為教師,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明辨是非。
    世說新語教案篇十二
    (因為柳絮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更有意境)
    2、 本文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對比)
    3、 本文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營造了溫馨、愉快、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從“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可以看出。)
    4、 結尾補充交待謝道韞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對謝道韞才華的賞識)
    5、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飛花)
    《陳太丘與友期》——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講禮貌,要重禮守信)
    2、元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是一個落落大方,明理善辯,聰明機智的人)
    3、友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無信無禮,但知錯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元方的方正?
    (通過對話描寫表現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辯,聰明機智)
    世說新語教案篇十三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導入 : 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疏通句篇:《詠雪》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世說新語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2、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說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學習古代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說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說。
    三、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四、啟發(fā)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管寧割席。
    聰明的王寧。
    世說新語教案篇十五
    選自魏晉南北朝時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妒勒f新語》是古代筆記小說集,大多采用對比的手法,用簡短的語言記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質?!肮軐幐钕薄巴跞肿R李”的故事就有著這樣的特點。這兩個故事都只有五六十字,但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人物形象突出。如,“管寧割席”,通過管寧、華歆“見片金”和“同席讀書”時行動上的不同表現,把管寧不為利所動,不心慕官紳的君子形象刻畫出來了?!巴跞肿R李”是借“諸兒”與“王戎”見路邊樹上李子的不同表現凸顯出了王戎小時候能根據現象思考推理,得出結論的與眾不同的聰明。
    設計理念
    以對比思考為主要方法,以反復誦讀為情感體驗手段,遵循“由扶到放”“比較賞析”“適度拓展”的原則設計教學流程,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學習平臺,激發(fā)學生的有效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感悟文言文言簡意豐的特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啟發(fā)、歸納理解詞義的方法,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地理解意思。
    2.運用比較帶動理解,體會《世說新語》二則的寓意,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
    3.以層遞性的要求驅動學生反復朗讀,借助朗讀感悟文言文語言洗練,詞義雋永的特點。
    4.認識生字“冕、戎”。教學重、難點
    1.通過實踐體驗,歸納理解文言文詞義的常用方法,并運用方法翻譯全文。
    2.在比較人物言行中體會《世說新語》“以事見人”的藝術方法和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準備
    課前將二則文章分左右兩邊抄在黑板上。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出處并揭題
    1.要求學生說說《孔融讓梨》的故事。
    預設:學生如有難度,教師說;若孔融所說的話這一重要情節(jié)沒說完整,教師適時補充完整。這一個故事文言文中是這樣表達的。
    出示: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3.你從這個故事中對“孔融”有了怎樣的了解?
    4.師:孔融長大后成了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是一名君子。我們看到他從小就具有懂得謙讓,尊重別人的優(yōu)秀品質?!翱兹谧尷妗钡墓适聛碜砸槐緯D―《世說新語》。今天我們來學習《世說新語》中的另外兩個小故事。
    板書:《世說新語》二則
    以學生的認知基礎為教學起點,用所熟悉的故事引入,并通過故事與文言文的比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精練。同時引出《世說新語》,讓學生遷移認知,對所學內容產生期待。
    二、多維練習,有節(jié)奏地讀通課文
    1.提出朗讀期待。
    能讀通一文章挺簡單,但要讀通一段1500多年前寫的古文不容易??春诎澹杂稍囎x,看誰能憑自己的能力最快地把它讀通順。
    2.指通。
    (1)先請兩生分別讀,重點指準“擲”“乘”“諸”等字音。
    (2)隨機在黑板上用“/”劃分停頓處。再請幾生讀,重點關注停頓。
    (3)男女生賽讀。
    3.指出節(jié)奏韻味。
    (1)提示方法:讀古文,有些地方要停頓干脆,有些地方要氣息連貫。這樣才能讀出古文的韻味。
    (2)師范讀“管寧割席”。
    (3)請生模仿自由讀。再指2~4名學生讀讀這兩則故事,從是否有點節(jié)奏感的角度點評。
    讀準讀通是“披文以入情”的.第一步,必須做扎實。通過多維練讀,反復給學生接觸語言的機會,在多種感官共用的狀態(tài)下讀通文章,掃清理解障礙。不僅如此,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讀,能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韻美,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探索方法,體驗中讀懂“管寧割席”文意
    1.提出理解期待。
    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已經能比較有節(jié)奏有韻味地讀古文了。下面要求更高。再看黑板讀古文,看自己能讀懂多少。
    2.根據學情標注困難。
    學生讀后,讓學生自由地到黑板前標注不理解的字詞??梢栽谧窒录印?”。
    3.以“管寧割席”為例,解決字義,歸結方法。
    (1)學生標注的字是注釋中有的,教師在下面劃上“―”。
    這些,大家待會兒借助“注釋”能夠讀懂。板書:看注釋
    (2)注釋中沒有的字詞怎么辦?
    師生共同想辦法,教師隨機板書理解詞義的
    方法: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舊知運用、生活經驗。
    (3)教師:這么多不同的方法,能幫助我們理解字詞的意思。
    4.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釋,不看譯文,試說意思。(學生自己練說)
    (2)對照譯文,比較哪些地方說得不太正確。
    (3)教師組織交流:
    預設:“寧讀如故”“華捉而擲去之”。
    :理解古文,有時我們得根據現在的說話習慣,對詞語位置調換?!皩幾x如故”,應該調換為“寧如故讀”來理解,這樣才符合現在的說話方式。(板書:調換詞序)
    (4)讀懂意思。同桌一個讀古文,一個說意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自讀發(fā)現問題”的操作手段把握學情,針對學習障礙,激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并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和方法的共享。教師幫助歸納學習方法,再指導學生運用已有方法疏通古文的意思。通過這樣的“幫扶”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后一古文的學習乃至學習所有古文打下基礎。
    四、對比誦讀,體悟人物品質
    1.師生對讀,體會情感。
    (1)提出對讀要求:讀己的情感。
    師讀古文,生讀譯文,教師按要求點評。
    男生讀古文,女生讀譯文。教師點評。
    齊讀古文。
    (2)對比、分角色讀,體悟人物品質。
    師讀共同寫到兩人的部分,男生讀寫管寧表現的句子,女生讀寫華歆表現的句子。
    思考:這樣對比著寫,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意思?
    如有難度,提醒學生回憶“孔融讓梨”,你覺得在這里,作為一個君子,該怎樣?
    教師:君子,就應該不為利所動,不心慕官紳。
    這里是突破教學難點的關鍵。通過對比讀、分角色讀的形式,用“孔融讓梨”做輔助,讓學生對如何體會人物品質有一個思考的方向,從而突破難點。
    五、學法,學生自主學習“王戎識李”
    1.教師學法。
    我們剛才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舊知運用、生活經驗,看注釋等方法自己初步讀懂了古文的意思,然后又對照譯文糾正了理解不恰當的地方,還體會到了故事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言行,告訴我們人物品質的方法。
    2.布置自學任務。
    (1)自讀第二則文言文,運用方法初步理解意思。
    (2)對照譯文,調整詞序說意思??梢宰约壕氄f,同桌練說。
    (3)同桌對讀,讀出古文韻味。
    (4)想想故事是怎樣寫出王戎的品質的。
    3.組織交流。
    操作思路基本同“管寧割席”。這里少些講解,多些朗讀體悟,重點讀好對比部分。
    六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應該具有遷移運用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正是搭建了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展示能力的平臺。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
    六、學習生字
    學生自主檢查認字情況,先自己讀一讀,同桌之間再考一考,讀一讀。
    七、引入《世說新語》,推薦閱讀
    1.出示《世說新語》,了解特色。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編撰。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語言精練,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對后代筆記文學影響較大。
    2.教師推薦。
    《世說新語》中的故事都比較短小,但意義深遠,很適合我們初學文言文的人所讀。我們課后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再讀一些《世說新語》中的故事,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品質。
    “學以致用”,課內習得的方法在課外實踐應用,這是學習的需要。本環(huán)節(jié)適度拓展,給學生一次運用方法,實踐體驗的機會。
    世說新語教案篇十六
    凡是品讀《世說新語》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辭藻的新奇和語言的雋美所吸引,而深深為之嘆賞。或稱“記言則冷雋玄遠”,或稱“清新俊逸,咳唾珠璣”……此類贊詞在前人論著中俯拾即是。《詠雪》與《陳太丘與友期》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特殊聲口,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BR>    《詠雪》
    “詠雪”是一個動賓短語,概述了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霸仭痹谖闹惺侵赣迷娫~等來描寫的意思?!霸佈奔锤柙伆籽?、落雪。標題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和線索。這則小故事,通過謝家子弟詠雪一事,表現了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和聰明機智,但作者卻只是冷靜地盡一個說故事者的責任,把所有的價值評判都讓讀者自己去提出,讀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獨立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賞人生的豐富多彩.
    文章第一層(謝太傅……講論文義)寫謝安一家雪日詩會。先交代詠雪的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東晉的謝氏家庭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晉朝陳郡陽夏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史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短短的十五個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簡約之極,古今絕唱。
    第二層(俄而……公大笑樂)寫謝安出題子侄答詩——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和樂事。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一詞,謝安的面目氣韻,恍忽生動.也可見其融洽,歡快和輕松的家庭氣氛。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于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作者只錄下兩個:一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兩個答案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十分耐人尋味。
    第三層(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謝道韞的后來結局。兩個比喻哪個更好?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妒勒f新語》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語言很多?!昂钫撸獠粶\露,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龍《論詞隨筆》)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為社會生活的內容和人的思想感情異常豐富、復雜,明言直說往往不能盡達其意。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一門,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這正是本書敘事的優(yōu)點,也是寫作上最大的特色??v觀全詩,以下幾大寫作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1.“別具爐錘”——語言的傳神美。采用富于當代性的語言來表現當代人物的生活形態(tài)和思想感情,如謝太傅與兒女在寒雪日,內集議論文義,結尾公大笑樂,片語只辭卻展現了謝安一家長幼相集的溫煦和樂氣氛,讀者若坐在他的對面聽其侃侃而談。
    2.“紆余委曲”——語言的含蓄美。“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個更好?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獨立思考”。就兩人文學素養(yǎng)判斷之,據《晉書謝安傳》所附之《謝朗傳》記載可知,其文學素養(yǎng)并不壞,而謝道韞更以才女聞名于世,由《晉書列女傳》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飄灑出塵,而又懂得捕捉韻致的才人。因此,兩人在文學涵養(yǎng)上,也無法遽爾論斷高下。就謝朗與道韞的`修辭技巧看兩詩的優(yōu)劣,兩人皆運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驚佩作者設喻之妙,從而產生滿足與信服的快感。但進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發(fā)揮與辭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風起所喚起的美麗聯想,就不是灑鹽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擬。
    3.“排沙簡金”——語言的簡潔美。劉勰說:“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優(yōu)秀的文學語言必定是凝練的。沒有凝練,也就沒有藝術性?!对佈返恼Z言不但雋永傳神,而且洗練優(yōu)雅,簡潔明暢,具有不可窮盡的藝術魅力。如“俄而雪驟”這一句僅一個“驟”字卻傳神地描寫出漫天雪花飛舞的動態(tài),真是高簡瑰奇!
    世說新語教案篇十七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教師教讀:(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教師導學
    1、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