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優(yōu)秀19篇)

字號:

    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對于實現(xiàn)個人目標非常重要。如何寫一篇趣味橫生的寓言,需要對寓意的把握和巧妙的表達方式。最后,希望大家在寫總結時能夠借鑒這些范文,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一
    我國有許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可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
    端午節(jié)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到這天時,人們都會喝雄黃酒,灑雄黃水,而且還要包粽子。我想學包粽子,就跟著媽媽學包粽子。我先把碧綠的蘆葉折成三角形,再把糯米放進去,然后把鮮紅的棗子放進去,用繩子系住。再放進鍋里慢慢用火煮熟。煮熟后打開鍋蓋,頓時,一股芳香撲鼻而來。吃一口,那滋味叫一個美啊!
    我一邊吃著親手包的粽子,一邊聽媽媽講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因為秦王要來攻打楚國,屈原提出抗秦的提議遭到了貴族的反對,并且勸楚王將屈原革去職位,楚王聽了子蘭的話,就將屈原流放在楚國的各個地方。屈原在流放中寫了很多部書。最后跳河而死。楚國的百姓為了紀念屈原,紛紛打撈屈原的身體,一個漁夫把雞蛋餅拋入水中,說:“為了不讓魚兒們不吃屈原的身體,我決定把食物扔下去。”一個醫(yī)師把雄黃灑扔下去,說:“我這是讓魚兒們醉倒?!?BR>    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二
    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也是一個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節(jié)日。每年的端午節(jié),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包粽子,通過親手動手制作這道美味佳肴,使學生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次端午節(jié)校園包粽子的活動中,我收獲了很多,讓我深受感動和啟發(fā)。
    第一段:認識端午節(jié)的淵源和意義。
    在端午節(jié)校園包粽子之前,學校安排了一場有關端午節(jié)的知識講解會。在這次會上,我們了解到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意義。我們了解到,端午節(jié)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也是祛病防疫的節(jié)日。通過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國民族精神的堅韌和民族傳統(tǒng)的重要性。這讓我更加期待著接下來的包粽子活動。
    第二段:體驗包粽子的樂趣和技巧。
    端午節(jié)當天,老師帶著我們一起去包粽子。老師先給我們講解了包粽子的步驟和要點,然后我們才動手制作。一開始,我覺得包粽子肯定很簡單,沒想到包得一團糟,形狀都是歪歪扭扭的。但是,隨著老師的指導,我才逐漸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我發(fā)現(xiàn),包粽子需要耐心和細心,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通過親身體驗,我深深體會到了包粽子的樂趣和技巧。
    第三段: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包粽子的活動需要大家合作完成,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們互相幫助、相互配合。有的同學負責洗粽葉,有的同學負責調制糯米,有的同學負責包粽子。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和樂趣。只有大家都努力,才能把粽子包得又好看又好吃。
    第四段:品嘗美味的粽子,感受中華文化。
    經過大家的努力,一批批色香味俱佳的粽子被生產出來了。當我們品嘗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粽子,滿口的粽香和糯米的香甜讓我們無不感嘆。在品嘗粽子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粽子的多樣化,有甜粽子、咸粽子、肉粽子等等。這些不同口味的粽子展示了我國悠久的飲食文化和地域特色。通過品嘗粽子,我更加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第五段:收獲和啟發(fā)。
    通過這次的校園包粽子活動,我收獲了很多。我不僅學到了多樣化的粽子制作技巧,還領略到了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同時,我還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情。這次活動讓我更加喜歡和關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更加熱愛和珍惜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三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yōu)榱思o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是我最愛的是包粽子。早晨,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粽子啦!媽媽先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后再拿筷子攪勻、折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媽媽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學包粽子。我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然后我用繩子把粽子捆緊,我想把粽子捆緊一些,結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混亂之中我沒把粽子包好,卻把糯好灑了一地。我并不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嗎,我又細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為它很小,也很矮。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過一個多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我到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果。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四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這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慶祝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家庭已經不再親手包粽子,但是這并不影響孩子們愛好這個節(jié)日的熱情。孩子們通過學校、家庭等途徑了解到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文化背景,并且逐漸在學習、包粽子、品嘗中體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這讓人們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段:參與活動的準備。
    在家庭中,孩子端午節(jié)包粽子,需要準備好原材料和相關的工具。首先是粽葉,要選擇新鮮、嫩綠、柔軟而有彈性的粽葉;其次是糯米,清洗干凈后泡水,再加入選擇好的五香料,然后掌握好糯米的火候,在蒸鍋中加水加熱,當水變成蒸汽時送入蒸鍋外,再開中火蒸大約一小時即可;最后是食材,可選擇豬肉、蛋黃、肉松、紅棗、蓮子等作為餡料。
    第三段:制作粽子的過程。
    在制作過程中,孩子們需要精細、耐心地操作,在包粽子的時間里可以與家人相談甚歡,這也為家人提供了機會與孩子溝通、交流。包粽子時,需要將粽葉洗凈晾干、在葉子中間加適量糯米,放入餡料,再用細繩系好粽子,并將粽子放入鍋中水煮煮開,再改小火燜煮,大約一小時左右即可。
    第四段:品嘗粽子的過程。
    等大家一起動手包完粽子后,就可以品嘗自己做的端午節(jié)粽子了。打開精致的粽子,散發(fā)出濃濃的芳香,在“吃”的時候尤其注意品嘗每一個餡料,以此領略它獨特的味道,也可以從食物中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帶給我們的美好和快樂。
    第五段:總結。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傳承價值。同時,這個過程中,也增強了家庭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了團結的力量,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和傳承價值。通過這樣的親手制作,孩子們可以從食物中觸摸到的不僅僅是它的美味,更是它背后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精髓。這種體驗能夠給孩子以長久的印象,也讓他們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五
    6月20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充分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喜愛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而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以"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為主題的文化教育活動。現(xiàn)小結如下:
    (1)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會。端午節(jié)前夕,布置學生通過書籍閱讀和上網查詢,了解端午節(jié)的相關知識,并在班會上進行交流學習。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學生銘記的,不僅是屈原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jié)。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統(tǒng)一學生思想,進一步改進學風,激發(fā)干勁、弘揚正氣,增進團結、促進學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2)開展端午風俗手抄報比賽,共同紀念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讓學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感受傳統(tǒng)文化魅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3)主題活動之后,讓學生在端午節(jié)當天向學校食堂師傅學習粽子的各種制法。并自己動手制作粽子,并舉行包粽子比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著民俗文化。
    (4)周一升旗時,學生以“端午節(jié)”為主題的演講,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個人傳統(tǒng)文化素質。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認同傳統(tǒng)節(jié)日、喜愛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好傳統(tǒng)節(jié)日,增強愛國情感,提高文明素質,做名副其實的文明城市文明人。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六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準備親身體驗一下包粽子。
    奶奶在旁邊為我指導迷津,她先叫我打米,然后把米洗得潔白無暇,然后將米放在清澈見底的水中泡漲,等到幾個時辰后將米撈起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正在我望眼欲穿際,爺爺終于從街上回來了,背簍里裝著來一大串竹葉。我興高采烈地說:“準備好了,開始包粽子啦!”只見,奶奶將竹葉卷成了一個三角筒,然后把糯米放進去,接著蓋好葉子,用棉線纏好。一個完整的粽子就包好了??茨棠滩毁M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我也覺著奶奶的樣子包了一個,可是三角形不像三角形,四角也說不上來。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該上鍋了,奶奶端著粽子,一個一個地把它們放下去。然后升起熊熊大火,一會兒就聽見粽子在鍋里唱起歌來。我忍住口水在旁邊足足等了三個小時,終于聽到奶奶揭鍋蓋的聲音。我以閃電般的速度坐到椅子上,香噴噴的氣味迎面撲來。奶奶還沒有把粽子端上桌時,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搶了一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邊吃還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好吃!”
    粽子真好吃,我愛吃粽子,也愛過端午節(jié)!
    為切實貫徹落實“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承載端午節(jié)所蘊含愛國主義的道德內核,增進社區(qū)群眾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慶祝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良好氛圍,xx社區(qū)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端午節(jié)慶祝活動,現(xiàn)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1、傳承傳統(tǒng)技藝共做七彩香囊。
    為了在社區(qū)內營造歡愉的節(jié)日氛圍,讓社區(qū)居民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和意義,今天上午9:00xx社區(qū)舉行“傳承傳統(tǒng)技藝共做七彩香囊”活動。特邀社區(qū)的香囊達人、經濟開發(fā)區(qū)香囊制作一等獎獲得者高美寧和社區(qū)香囊達人沈金鳳、葉蘭蓀手把手教大家制作香囊,她們先用硬紙板剪出各種不同的造型,然后教阿姨們照著硬紙板用布料剪出模型,然后用針把邊緣縫起來,等到只剩下一邊沒有縫合的時候,往里面放入珍珠棉和香料,再把最后一條邊縫合,最后配上相應的珠子和中國結,一個香囊就做好了。蝴蝶形的、心形的、六邊形的、短短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香囊就做好了。
    幾位老師還在現(xiàn)場向大家展示了前不久做的新香囊。這些香囊都是自己設計的,趁著端午佳節(jié),拿來給大家看看,感受一下傳統(tǒng)手藝,也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傳統(tǒng)手藝愛好者一起交流學習。
    “和包粽子一樣,做香囊、戴香囊也是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這次活動拉近了社區(qū)和居民的距離,也拉近了我們鄰里間的距離,第一次親手做香囊,感覺非常開心。”社區(qū)居民張宓阿姨說。
    2、“粽子傳愛心”包粽子比賽。
    6月17日上午9時,xx社區(qū)在會議上舉行“粽子傳愛心”包粽子比賽。參加比賽的居民多為社區(qū)的阿姨,一聲“開始”令后,比賽拉開了序幕。參加裹粽子比賽的選手們立即拿起粽葉,卷成圓錐形后填入糯米,放入肉餡,封好口后,熟練地綁上紅繩……看得出來,她們一個個都是裹粽子的“高手”。在活動現(xiàn)場,參賽選手你追我趕,粽葉、糯米在選手的手中上下舞動,現(xiàn)場還有很多居民為她們鼓勁加油,26位居民大顯身手,提前過了一個有趣的“端午節(jié)”。社區(qū)還請來了裹粽達人徐惠林做評委,評委從粽子的形狀、大小等幾方面進行評比,最后方麗虹阿姨以飛、5分鐘16只粽子的成績,贏得了冠軍。
    3、“愛心粽子”送孤老。
    社區(qū)志愿者把比賽所包的粽子都將送給社區(qū)的困難戶和空巢老人。并將志愿者做的香囊一并送給困難戶和空巢老人,也將一片濃濃的愛心送給他們,祝他們過一個愉快的端午。
    4、開展志愿者活動營造舒適整潔的節(jié)日環(huán)境。
    6月12日下午,社區(qū)黨支部積極組織社區(qū)居民和嘉職院的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社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專項整治活動,營造舒適、整潔、和諧的節(jié)日環(huán)境。志愿者們分成兩組,一組撿白色垃圾,另外一組清除小廣告和亂涂寫,志愿者們用他們的辛苦換來了整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我校政教處組織開展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爭做美麗學生”活動,以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為核心,開展了各項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展開,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1、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任務,收到良好的活動能夠效果,我校高度重視,精心策劃,首先進行宣傳,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我們通過班會的形式,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及其意義。
    3、我們開展了以“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主題的端午節(jié)手抄報創(chuàng)編活動。同學們通過閱讀書籍和上網查詢,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相關知識,并配以插圖、剪貼畫,制作了一張張美觀大方的手抄報。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加深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識,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更加認同、喜愛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愛鄉(xiāng)情感,提高了科學文明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4、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各班利用班會課,組織了學生參與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詞、歷代經典愛國主義詩篇誦讀活動。
    5、開展端午親手包粽子活動,看誰的手兒巧,包的粽子最美麗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樹立了民族意識,讓學生走進偉人、了解歷史、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學生動手能力的增強,又增進了學生與親人之間的親情,讓學生時時刻刻心懷感恩之心,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發(fā)展。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七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八
    要過端午節(jié)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今天,我就和我媽媽學起了包粽子。
    看,已經開始了。我媽媽先倒好江米,用水泡上,又把粽葉和花生也泡上了。大約過了半小時,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
    只見我媽媽先把一個粽葉卷成圓錐形,一會放江米,一會放蜜棗和花生,有的還放香腸呢,(想想都好吃*^__^*嘻嘻……)最后再把剩下的葉子翻過來,蓋在上面,然后用繩子一捆,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得眼花繚亂了,只好憑著印象學著我媽媽的樣子做了。當我卷好粽葉放江米時,江米卻“跑”了。我一看,原來粽葉底下沒封好口,結果成了漏斗,江米就順著口漏了。請教我媽媽后,我又重新卷,這次讓粽葉重疊著,你看,江米就老老實實地待在粽子里了。
    可是沒過多久,新問題就又出來了:我的粽葉怎么也蓋不住了,成不了型。這時我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放米太多了,少一點就蓋住了?!蔽衣犃酥螅胄虐胍?,但還是剝走了一些米,果然一下子就蓋上了。(我高興啊~)趕緊著,用繩子系牢,一個粽子就在我的手中誕生了。
    等我媽媽和我全部做好后,就放到鍋里煮,那個時間長啊,饞得我口水都流出來……。
    終于出鍋了,聞著粽葉散發(fā)出的清香,品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我的心中香甜無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九
    端午節(jié)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一個富有民俗文化和歷史沉淀的節(jié)日。而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包粽子也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和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在本次活動中,我與我的孩子們一同包粽子,體驗到了一種別樣的親情和快樂。
    孩子們最愛的就是做手工,而包粽子這項活動,更是讓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孩子們抱著粽葉,順著老師的指示一步步地操作,過程中需要細心用心,保證每一個動作都做得穩(wěn)穩(wěn)當當。而當他們親手包好了自己的粽子,那種自豪和滿足感更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第三段:體驗傳統(tǒng)文化。
    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對我們而言,更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傳承。而包粽子這項活動,是端午節(jié)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親身參與包粽子活動,孩子們也學會了更多關于端午節(jié)的故事和傳說。這種親身體驗的方式,更容易讓孩子們理解、感悟和記憶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
    第四段:增強家庭親子關系。
    家庭教育中,親子活動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而包粽子活動,也是加強親子關系的一種系列措施。在活動中,我與我的孩子們商量著如何包好粽子,互相掌握著技巧和方法,一個個粽子的完成是家庭合作、團結的象征。在親密的家庭環(huán)境中,親情也越來越深了。
    第五段:結語。
    通過包粽子活動,我深深地意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顒咏Y束之后,我的孩子們通過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粽子,不斷表達著對這種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熱愛和認可。讓我們一起走進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感受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魅力,把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和家庭教育帶給孩子們。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快樂的節(jié)日做準備,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的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jié)那真是既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今年端午節(jié),我們家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全家商量著今年要來點什么呢?這時,我腦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粽子大賽,說干就干,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粽子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著包粽子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么樣可以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什么不做一個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棕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將棕葉包扎起來,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看著大家陸陸續(xù)續(xù)包好的粽子,我覺得我這個心形的`粽子很特別。然后小心翼翼的將它們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美味的粽子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后地搶著自己的成果。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一
    今天,我們家來了許多遠客,因為今天——端午節(jié),該吃粽子了。
    媽媽看見我也想試著包一包,她和藹的跟我說:“這一個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定的節(jié)日,因叫——端午節(jié)?!蔽尹c了點頭并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粽子。
    起初,我包時把粽葉給包裂了,仿佛看到了粽葉姑娘因跳舞失敗了,所以傷心的落淚了。我的心像被針刺痛了一下,所以我下定決心,下一次包時一定要包個完美的粽子。
    第二次包時,雖然包好了,但糯米卻從三個角中漏了出來,我摸著下巴心想:沒想到這碟兒小菜還有點難吃呢!于是,我又下定決心,一直堅持下去,總有一個粽子和我想的一樣。第三次包時,可算包好了,我摸了摸我的額頭,居然出了一頭汗,心想:盡管包的有點兒丑陋,但我一定會加倍努力,不會放棄的`。到后來,我終于包好了一個完美的粽子。結果媽媽包了一盆,而我呢,卻只包了一個。我這時想,以前我還不會包粽子呢,可是現(xiàn)在我學會了包粽子,雖然有點丑,能夠后就會包的更好更美了。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二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jié),也稱端陽,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shù)包粽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粽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粽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著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后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著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為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后,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里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后地順著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zhèn)壓逃兵”又繼續(xù)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著粽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后,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后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鉆。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里一瞅,只見里面一團糟:花生像個大地主,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箬葉旁;糯米則像一群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箬葉上,有的沿邊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孔底鉆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滿以為大功告成。
    粽子包好了,媽媽問我:“然然,餓不餓?”我大聲回答:餓!于是媽媽馬上端起粽子,三步并做兩步沖到廚房,開始煮粽子。不到一小時,粽子煮熟了,剝開箬葉,白里透黃的糯米,紅通通的花生和紅豆。隨著箬葉的清香,伴著民俗氣息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三
    說起端午節(jié),大人們可能會說:“端午節(jié),扒龍船啰!”不過,要是問起像我和表弟的“小饞蟲”,肯定會說:“噢耶!吃粽子啰!”可不是嗎?粽子香噴噴、熱騰騰的,一口咬下去,糯米和綠豆混夾在一起的味兒真是妙不可言!對于我來說粽子除了肥豬肉外,全都是超美味的“人間極品”!
    不過粽子平時吃得雖然多,但我卻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于是,今天一早我就拉著爸爸媽媽飛一般地趕到“超級大廚”——外婆的家里“偷師”,嘿嘿,不過主要目的還是吃外婆做的色香味俱全的粽子。
    到了外婆家,一看到外婆,我就撒嬌地說:“外婆,外婆,我要吃粽子!”說著,還調皮地向外婆眨眨眼。外婆笑著說:“我的乖孫女,難道我還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嗎?每逢過節(jié)你都來我這吃東西,不是嗎?我早準備好了!”“哇!”我沖上前一把抓了一只大粽子,剝開粽葉就往嘴里送,還不忘說:“還不是因為外婆您這位‘大廚’做得好吃嗎,好吃!”媽媽這時候說:“我說,你不是來學做粽子的嗎?怎么只顧著吃呢?”“哦!”說罷,我又抓起一只粽子邊吃邊學。
    只見外婆戴上“大廚帽兒”,身披“大廚戰(zhàn)衣”,“好威風啊!”我叫了起來,全家人都被我逗笑了。“開始授課,安靜!首先要準備好綠豆和糯米。綠豆呢,要泡一段時間,泡軟,把皮去掉;而糯米也要泡一陣子。還有粽葉要泡一下,然后一片一片地清洗干凈。這些都要預先準備好,懂了嗎?”“是?!蔽宜贫嵌攸c點頭,外婆把兩片粽葉交叉著疊在手上,做成漏斗形,然后分別放下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片腌制好的豬肉,再放一層綠豆、一層糯米,覆好粽葉,大概做成三角形的樣子,最后用水草扎好,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這樣一再重復上述的步驟,所有的粽子都被我們做好了。
    經過漫長的等待,外婆終于把粽子蒸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又拿起了一個美味的粽子……。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四
    說到端午,不得不提到標志性的食品——粽子。上周五,我們高二年級組全體學生在班會課上一起學包粽子。
    提起包粽子,對我們這一代在家嬌生慣養(yǎng),在校學業(yè)繁重的90后來說,無疑是一件新鮮事,不少人的家長都不會包,更何況是我們呢!
    看家長和老師包粽子的時候覺得簡單,幾張粽葉,那么一折一繞,再放入適量的糯米,再折幾下,用繩子扎幾圈,一只小巧碧綠的粽子就包成了??粗议L手里那飽滿誘人的粽子,很多同學都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有人已經在一邊卷起衣袖,躍躍欲試了。等真正要自己動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兩只手無論如何轉不出想要的角度,粽葉扭來扭去就是不聽話,不是粽葉散架了,就是米灑了一桌。很多同學都手忙腳亂,滿頭大汗,急于向家長老師求救。
    "看我包的粽子!"聽見身邊同學的歡呼,轉頭看去——扁扁的,根本就是一只粽"餅"嘛!雖然嘴里是這么說的,但看著同學臉上喜滋滋的表情,心里還是有說不出的羨慕?;剡^頭來,深吸一口氣,下定決心,一定要親手包成一只像樣的粽子!
    我重新選擇了兩張大小均勻的粽葉,粽葉綠油油的,就像剛從地里鉆出來的禾苗一樣,油光發(fā)亮。我小心翼翼地將它從中間卷曲,做成漏斗狀,一只手捏緊"漏斗",另一只手趕緊拿調羹盛米倒入其中,然后學著家長示范的樣子,把粽葉扭過來,這過去,嘿,居然像那么回事了。再給它系上"皮帶",瞧,我包的粽子也是一個神氣活現(xiàn)的小家伙!
    捧著我的小粽子,我到處炫耀。生來頭一次自己動手包成的粽子,怎不叫人興奮活動結束后,我還把粽子小心地放進書包,帶回家在父母面前大大地炫耀了一番。
    以前我們都是吃外面買的粽子,剝掉粽葉,吃下粽子,和吃其他食品沒有任何兩樣。但是這次活動,卻讓我感受到能自己動手,享受的勞動成果才會更感美味。看來,在家還是要多動手,其實勞動不僅是最光榮的,勞動更是其樂無窮的。
    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這次機會,讓我們在粽香中了解端午節(jié)這個被忽視已久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并不是理所應當?shù)模改傅膭趧邮瞧D辛的,我們應該懂得感恩,學會分擔。其實,適當?shù)募覄談趧樱瑢ξ覀冎挥邪倮鵁o一害,回家后,我一定會牢記小粽子帶給我的啟迪。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五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媽媽告訴我,大家要吃粽子,洗草藥澡,還要在門前掛艾草,真是有趣的傳統(tǒng)習俗。
    家鄉(xiāng)包的粽子更是花樣百出,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別人家吃的是三角粽,我家包的粽。
    子有一個好聽的重慶名字叫“馬腳桿”?!榜R腳桿”是圓柱形的粽子像馬的腿。媽媽一邊跟我講解,一邊示范:“一、拿一個竹筒,兩頭都不封口。二、拿三四張竹葉把筆筒包好,一定不要有漏洞。三、然后一點一點地把米放進去。四、裝滿已后,把竹筒再慢慢地拿出來。最后用線把粽子纏起來,這樣就大功告成了?!?BR>    看媽媽包得很起勁,我也躍躍欲試。洗好手后開始了我的第一個作品,可是無論我怎么包,葉子總是卷不緊,老是漏米出來,搞得我手忙腳亂??次冶渴直磕_的,媽媽也急忙來幫忙,有了媽媽的一臂之力,我好不容易才包好第一個。連問媽媽:“為什么我做起來這么難?”媽媽說:“聽過熟能生巧嗎?”我恍然大悟.第二次有經驗了,我小心翼翼地按照媽媽的方法來做,終于完成了一個比較滿意的作品。
    一會兒,我們包了一大堆粽子。媽媽把它們全部放進鍋里煮。粽子在鍋里跳了好一陣子,最后還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剝開葉子,里面是白生生的米娃娃,輕輕一咬,軟軟的,粘乎乎的,真香!再加點糖,真甜!
    吃完了之后,爸爸去山坡割草回來了。我們一起去插艾草,洗中草澡。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六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jié)。下午,我剛回到家,就見媽媽與奶奶專心致志地包著粽子,只見奶奶手中拿著粽葉,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棗,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覺得又有趣,有簡單,于是就走上前去說道:“我也來包粽子好嗎?”奶奶和媽媽爽口地答應了.我也學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拿來粽葉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來的就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連卷了好幾次,終于卷出了一個令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可拿來與奶奶和媽媽的一對比,哎呀,還是別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了.”當我放上米時,米好似一個個頑皮小孩從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來,我倒了半天見米還不滿,才發(fā)現(xiàn)我的棕葉有一個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媽媽放米的時候,米好像一個個乖娃娃,隨媽媽奶奶任意擺布,媽媽見了,說:“這樣的'粽葉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這一次我做得很精細,很細心,盡量滿足媽媽對我的要求,幾分鐘后,我歡呼起來:“哦,成功咯!”我終于做出了一個最好的粽葉。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頑皮娃娃那樣,而是乖乖的躺在它們的“小家園”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來了,我左一片葉子,右一片葉子,把米遮攏,盡量不撒到外面,可是還有一些米像娃娃還沒有玩夠似的,又跑了出來,無奈,我只好不管撒出來的米了,繼續(xù)包我的粽子.為了不在讓米再次撒出來,我又多用了一片粽葉當做“外衣”捆上線,一個怪怪的粽子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是進我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我也非常滿意,奶奶和媽媽見了還夸我做地不錯呢,我聽了美滋滋的。過了一會兒,粽子蒸好了,我拿著自己的“作品”吃了起來,覺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來肯定香。這個端午節(jié)我過得真開心,真有趣??!
    千萬不要抄!?。。?!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七
    包粽子是中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習俗之一,它不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一種情感的表達。作為一名中學生,我有幸參與了學校組織的包粽子活動,并從中獲得了許多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包粽子是一種團隊合作的體驗。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分工,有人負責剝葉子,有人負責洗糯米,有人負責包餡料,有人負責拴帶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大家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只有團結協(xié)作,才能包出一個完美的粽子。這讓我意識到,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貢獻都是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包粽子是一種耐心和細致的修煉。包粽子看似簡單,但要包出一個形態(tài)美觀,味道美味的粽子,需要細心的操作和耐心的等待。首先,要保持穩(wěn)定的包粽子姿勢,將糯米搓圓包好;其次,要熟練地將餡料加入粽子中;最后,要用帶子綁緊,并將其包裹成三角形。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仔細考慮,不能馬虎大意。通過包粽子,我學會了做事要有耐心,要細心觀察和思考,不斷調整和改進。
    此外,包粽子也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體驗。粽子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食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包粽子不僅是一種制作過程,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在包粽子的過程中,老師向我們講解了粽子的來歷和文化背景,并帶領我們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習俗和傳統(tǒng)。這讓我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歷史積淀,也讓我更加熱愛和珍惜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再者,包粽子讓我體驗到了分享和感恩的快樂。在包粽子的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互相幫助,互相分享經驗和技巧,讓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快樂?!耙驗橛辛舜蠹业膸椭?,我才能包好我的粽子?!币粋€同學開心地說道。通過包粽子,我明白了“喜歡與人分享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的道理,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親朋好友,感恩與他們的相伴和支持。
    最后,包粽子不僅是一種技巧的學習,更是一個內心的修煉。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平等對待每個環(huán)節(jié),學會了尊重每個人的貢獻,學會了欣賞每個粽子的獨特之處。包粽子讓我體會到了愛心和關愛的力量,讓我變得更加寬容和包容。正如一位同學所說:“包粽子不僅包出了美味,還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BR>    通過學包粽子,我不僅獲得了技巧上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收獲了團隊合作的體驗、耐心和細致的修煉、傳統(tǒng)文化的體驗、分享和感恩的快樂以及內心的成長。這些寶貴的經歷將伴隨我一生,并成為我成長的財富。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都將給我?guī)韼椭蛦⑹?。因此,我會繼續(xù)保持對包粽子的熱情,并將它的精神傳遞下去,與更多的人分享包粽子的快樂和文化的內涵。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八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與我們見面了。終于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嘍!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去街上買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葡萄干、花生豆、蜜棗和粽葉。下午,在一切準備好后就開始包粽子了??粗鴭寢尠玫钠恋聂兆?,我和爸爸也爭先恐后地參加包粽子了。
    媽媽先將粽葉卷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放上糯米,中間夾上花生豆、葡萄干和蜜棗,上面填上糯米,然后把粽葉折過來壓緊糯米,再折一個角,最后捆住角,打上結,粽子就好了。
    我看完包粽子的'整個過程,覺得包粽子太簡單了,這對于聰明的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我也學著媽媽的模樣包起來,前面非常順利,可是捆繩時,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捆好,幸虧媽媽及時出手相助,我的粽子才“得救”了。
    終于松了一口氣。這時突然聽見爸爸泄氣地說:“我不包了?!蔽液闷娴乜纯窗职职玫聂兆?,一個像奇形怪狀的石頭,一個像跑了氣的氣球,癟癟的。怪不得爸爸說不包了。我和媽媽哈哈大笑,爸爸也忍不住笑了。只有媽媽包的又快又好。很快,白白的大米就被媽媽換上了綠色的軍裝。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九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練地把兩片粽葉隨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后,他就往里面放米,又用手壓實,把畚斗口處多余的粽葉按下,剛好做畚斗的蓋子,再拿過繩子扎緊。也不見外公怎樣的動作,一個粽子三兩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兩片粽葉,學外公的樣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說:“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問:“為什么?”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粽子,拿過兩片粽葉說:“包粽子可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粽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莖突出。做畚斗時,就要正面朝里,反面在外。另外,葉柄要朝左,然后扭成畚斗形。”外公一邊說一邊放慢了速度給我做示范。等我學著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邊放米一邊講解:“米不要放得太滿,八分滿就可以了。接著用右手掌心把蓋子蓋上,右手按在蓋子上,倒過來變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邊沿,把多出來的粽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繩子捆緊。”說著外公晃了晃剛才邊說邊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里放上了米,按外公說的做了起來,可我的`蓋子好像太小了,蓋上后還有一個洞口。外公一邊手不停地忙著自己的活,一邊指導我說:“做畚斗時,葉柄一邊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長一點。你留得太短,所以蓋不上了?!蔽抑缓玫沟裘?,重新做畚斗,可蓋蓋子時,還是有個洞,這次不等我發(fā)問,外公就說:“米太多了。八分滿就夠了。”我馬上減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扎好繩子,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我的第一個粽子終于誕生了!我要把它留給媽媽品嘗!我拎著它左瞧右瞧,怎么不太像粽子?外公說是米壓得不實,扎得也不夠緊的緣故。嗨,多練幾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粽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