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書籍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意義進行深入思考和表達的一種方式。寫讀后感時,可以先提煉出書中的核心思想和主題,然后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些經典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讀后感能夠有所啟迪和幫助。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一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愛情故事,值得我們去紀念。或如祝英臺與梁山伯的彩蝶無奈舞翩翩,或如孟姜女與杞梁的淚雨傾盆長城新,亦或如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沖冠一怒為紅顏。或感天動地,或轟轟烈烈。但是在清代的蘇州,有這么一對的夫妻,默默無聞,從恩愛相守,到不離不棄,再到陰陽兩隔,然后有了《浮生六記》。
說到《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當真稱得上默默無聞,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說白了,沒有驚人的家庭背景、沒有功名利祿、沒有驚人財富,一生堪稱平平庸庸,就是當時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就是這么一個普通人,他卻擁有任何功名和財富都換不來的愛情,一個他深愛的和深深愛著他的蕓娘,這便讓他整個人生精彩起來了。
回到小說本身,這是沈復在蕓娘去世之后寫的作品,記錄了作為一個清代江南人真實的普通生活,分別有閨情、花卉、園林、官場、交游、市井、山林、寺院乃至兄弟之情與妓僚。其沒有驚險刺激的場面,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平平淡淡,娓娓道來,猶如一幅寫意的水墨畫般自然。
這水墨畫里一抹亮眼的顏色便是蕓娘。一個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據沈復自己說,是“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可見沈復對蕓娘是一見鐘情。那蕓娘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蕓娘是沈復舅舅家的女兒,自幼喪父,擅女紅,獨自一個人支撐全家生計。又生性聰穎,自學詩文,能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種句子來。結婚后蕓娘既能夠陪沈復談詩論書、賞月飲酒,又能夠喬裝打扮、女扮男裝。既讓人贊嘆于蕓娘的蕙質蘭心,又驚奇于她敢于跳出世俗的勇氣。其實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家庭里,物質條件不算好,甚至說有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蕓娘默默承受了很多,不僅把日子打理的像模像樣,還過出了一種安貧樂道的風雅之資,著實不易。自古以來,才女有,同情達理者有,一往情深者也有,但是往往這幾條是不相容的,沖突的。偏偏在蕓娘身上,這幾種特質渾然一體的融合到了一起,毫無維和感。古語有云“貧賤夫妻百事哀”,在這么長的一段時間里,兩個人很多時候都是苦心經營才能維持生活,按理說應該冷漠、心灰、忙碌,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清暖溫柔,甚至風流倜儻,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蕓娘,正是因為有了蕓娘,沈復的生活堪稱多姿多彩。所以林語堂先生的評價,實在恰如其分。
雖然時代不同,但是人們對愛情的向往是相同的。得如此一知己,也算此生無憾。斯人已逝,往事不堪回首。一雙璧人,情深意重。哪知天意難測,陰陽兩隔。自此余生皆為浮生。
沈復蕓娘,一往情深,皆性情中人,且才情出眾,癖好相通。宇宙之大,如兩人之情興者鮮矣。架舟往來于滄浪亭下,聯句以遣悶懷,竟至涕泗相擁于懷。且夫婦肆意灑脫,就月光而開樽對酌,微醺而返。蕓亦能女扮男妝,于君共品水仙廟之人間況味,亦可托言歸寧,與君侍月乘涼,以續(xù)滄浪韻事。蘇城南園,菜花黃時,苦于對花冷飲,殊無意味。蕓于急中生智,雇街頭餛飩之擔,擔爐火茶酒,攜砂罐而去,眾咸嘆服,無不羨之奇想,眾皆陶然,大笑而散。蕓極具慧心,以簾帶欄,蕭爽鏤因此別生趣致;撮茶葉少于,以紗囊之,置夏日初荷花心中,次日,烹天泉水炮之,香韻尤絕。如此女子,怎不教人心生歡喜。
坎坷之中,情尤可貴。況蕓乃用情至深之人。病重之際,仍以語寬慰公子,曰:”蒙君錯愛,百般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yōu)游泉石,真誠煙火神仙矣。又曰:“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有妾姑,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牽掛。”“妾死,君亦早歸,如無力提攜妾骸骨歸,不妨暫厝于此,待君將來可耳,愿另續(xù)德容兼?zhèn)湔?,以奉雙親,撫我椅子”言至次,既而痛淚兩行,涔涔流溢,一靈飄渺。唯有“來世”二字,斷續(xù)沈耳。余讀及此處,心神恍惚,念天地間竟有如此至真至純,才情兼?zhèn)渲?。余年少時,聽聞文君夜奔,當壚賣酒,頗愛其勇氣;讀到易安“賭書潑茶,賽詩傳情”之時,拍手稱好,世間能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此生亦可無憾;蘇子詩云“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寫盡無窮悲思。歸有光之句“庭有枇杷,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令人感懷難忘“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更是寄托真切期望。人間之情,無過于此類。
讀此書之際,正值初秋之際,然心底已是千里清秋,愈發(fā)悲涼,愁思無處排遣,遂神清恍惚,飲青梅酒少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之字眼觸目可及,竟不可自拔,隱隱作痛。念余年少,豈知情為何物?只知曉世間一切之人,無一非絕對孤獨寂寞之一生。況茫茫滄海,諸多可遇不可求,諸多風流。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二
終于認識了“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蕓娘。
她清麗素雅,有一種纏綿之態(tài),“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
她生而穎慧,能識字,通吟詠,曾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詩詞佳句。
她能持家,嫻女紅,靠雙手十指刺繡織染,贍養(yǎng)母親,供弟求學,衣食無缺。
她活潑可愛,穿上丈夫的衣服,畫粗眉毛,露出鬢角,戴上帽子,女扮男裝,拱手闊步去逛廟會。
她聰穎溫婉,生活貧困,一塊臭豆腐也能吃出至情至性;拮據陋室,也能營造出“夜半濤聲聽烹茶”的小情趣。
她灑脫有趣,七月十五閨房飲酒賞月,八月十五滄浪亭秉燭夜游;她能雇餛飩擔子為丈夫賞花會溫酒,能和男人一樣看到美妾品頭論足。
人世間美好的愛情都是這樣,都是從“那一眼”開始的,然后就有了一切。“遇見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后,結婚我沒想過別人”,錢鐘書和楊絳是這樣?!坝鲆娔?,就遇見了全世界”,“好像在池塘的水底,從一個月亮走向另一個月亮”,王小波和李銀河是這樣。《浮生六記》中,沈復和陳蕓也是這樣開始的。1775年7月16日,沈復第一次見到陳蕓,就滿心是她,不能釋懷,于是告其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蹦翘?,沈復和陳蕓締結了姻緣。
記得書中有這么一個場景:一天深夜,沈復晚歸,燈殘人靜。他悄然入室,但見仆女床邊打盹,蕓尚未就寢,在蠟燭旁,低垂粉頸,看書等他。仆女催促他們早睡,二人趕走仆女,“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后,沈復戲探其懷,怦怦作跳,俯耳相問:“姐姐為何心跳如舂米?”蕓回眸相看,莞爾一笑,“只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賬,不知東方之既白”。人說,眼眸比身體性感,情深之人,夜夜如新婚。
很多人說,生活太枯燥了,在日復一日平淡中,找不到生活的樂趣。那不是生活乏味,那要看,你和誰在一起。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在婚姻道路上,沈復和蕓娘平等對待,舉案齊眉,不再為無盡物質而索取,只為精神愉悅而存在,他們將柴米油鹽過成了風花雪月。
夫妻二人,常珍惜光陰。生生世世,夫妻間常離不開的話題,沈復和蕓娘也不離外。沈復曾說:“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笔|娘說:“必得不昧今生,方覺有情趣。”是呀,今日最好,別說來日方長。于是,他們特意雕了兩方圖章,自己的是朱文,蕓娘的是白文,都刻著“愿生生世世為夫婦”。二人相約,以這枚圖章作為往來書信落款的憑證。
夫妻二人,做盆景園林。窮不可怕,茅屋陋室,也能山水丘壑,園林花香。沒有花圃園林,夫妻二人,撿回精巧石子,一塊一塊地壘,也能在小院里壘出一個小假山;沒有上好的花瓶,可家里鮮花不斷。他們夏采芙蓉,秋藏菊花,花未枯萎,新花就已重新插上。一年四季,房間里永遠有花香。
懂生活的人,不管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都能把日子過得精彩絕倫。真可謂: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心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生活原本瑣碎,與其被歲月的疲長所累,失去聲響,不如選擇有趣的人,發(fā)現有趣的事,去過有趣的生活。唯有美好的東西才能抵抗生活中的沮喪和困頓,唯有講究趣味的生活才能悅納自己,滋養(yǎng)身心。
且看蕓娘如何泡茶?在夏月荷花初開時,蕓娘用小紗囊撮少許條狀茶葉,置花荷花花心,次日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且看蕓娘如何制作腐乳?取當年芝麻扎出的油,加少許白糖,然后把鹵瓜搗爛,拌入腐乳,取名雙鮮醬,味道極其鮮美。
且看蕓娘如何整理陋房?夫妻二人租住鄉(xiāng)下老婦人家,蕓娘買來白紙,糊上四壁,紙窗竹榻,煥然一新,又在房屋四周,編織籬笆,沿籬笆遍栽菊花。月亮映池,蟲鳴四起,夫妻二人,穿著涼鞋,拿著芭蕉扇,就著月光,相對而飲,然后坐在竹榻,聽鄰居老人講因果報應事,人間歡樂,莫過如此。
這就是生活,無需多金,只需用心?!陡∩洝分?,沈復和蕓娘向往的生活,也不過是:建筑宅院,繞屋買來十畝菜園,尋來仆人、老嫗,栽植瓜果蔬菜,以供日常家用。君繪畫,我刺繡,換得銀錢,作為寫詩喝酒之需。布衣菜飯,一生歡喜,不用作遠游之計。這就是普通人的家常生活,這就是一屋、二人、三餐、四季,只要真心熱愛生活,就不會有時間和物質的局限,生活也能過的惠而不費、趣味盎然。
讀罷此書,給我最深的體會是:活得有意義,不是活得久,而是活得有感受。當一個人對人世百態(tài)充滿好奇,柴米油鹽的瑣碎,也能興致勃勃的過;一蔬一飯的平淡,也能有滋有味的活,這就夠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在煙火縈繞的日子里,活出詩意,在白天黑夜的底色中,活出多彩;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慢慢來,不慌張,做有趣的事,浪費有趣的時光。
愿我們的身邊,都有一個“蕓”。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三
中國古代的女子要想名留青史實屬不易,留下名字的又或多或少的要牽扯到名利呀,情色呀,緋聞呀,隨之而來的是無數文騷們的.牽強附會,直到把那些女子們弄得面目全非,讓人懷疑她們是否真有其人。
陳蕓卻與她們不同,她之所以能有名有姓的在歷代女子中間存在著,并不是因為她的美貌、才學或者當過中國的女皇帝,只因為她嫁給了沈復,比她活的長,在她死后寫《浮生六記》來懷念她?!陡∩洝防锼d的往事都是家常話,夫妻之間你一言我一語的調侃。沈復說陳蕓剛嫁給他的時候不愛說話,沈復就逗她說話。陳蕓喜歡吃臭豆腐,沈復就對陳蕓說:狗因為沒有胃才吃糞,屎殼郎因為要變成蟬才團糞,你是狗呀還是蟬呀?要是換了一個女人聽了老公這么說自己肯定會臉紅吧,陳蕓的可愛就在于她不但不臉紅,還擺出一堆邏輯性極強的道理,最后弄得沈復也跟著吃起臭豆腐來。陳蕓說:情之所鐘,雖丑不嫌。
納蘭性德在妻子盧氏死后也寫了一堆的悼亡詞,安如意更是把其中兩句都作為自己的書名,《人生若只如初見》和《當時只是道尋?!贰N矣X得不管初見還是道尋常都是因為曾經滄海過,他們在該戀愛的年紀時遇到了自己要愛的人,在佳人不再時寫下了他人不曾經歷過的句子。
還是要說到來世,沈復曾經對陳蕓感慨:你要是一男的該多好,我們一起訪名山,搜勝跡,遨游天下,不宜快哉!
陳蕓回道:這有什么難的,等我老了,雖然去不了五岳那么遠的地方,近處的虎阜、西湖都能一起去呀。
沈復:恐怕那時候你已經老的走不動了。
陳蕓:今世不能,期以來世。
沈復(恐怕也是受了感動,跟著說胡話):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感情好的夫妻舍不得對方期許來世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沈復愿意下輩子為女子相從,這在夫妻史上是第一人吧。陳蕓之于沈復不再像綠珠之于石崇,寵愛她因為她笛子吹的好,也不再像廚娘之于袁枚,舍不得她因為她飯菜做的好,他尊重自己身邊的這個女性,想讓她分享到自己今生得到的事物,如果有來世。
家長們好像都不怎么待見感情好的夫妻,前有焦仲卿和劉蘭芝,后有陸游與唐婉,這兩個故事里的男主角們都是孝子,雖然不舍但都聽了父母們的話,休了自己深愛的妻子。沈復居然選擇拋下自己的父母兒女,頂著個逆子的名聲,半夜和陳蕓一同逃走。陳蕓帶病,走了幾步就走不動了,沈復背著她,陳蕓對自己稍大的女兒說:幸汝父待我厚。待我厚,是明知道我不是能你帶來福氣的人,還非我不娶;待我厚,是即使被父母掃地出門也要同我一起顛沛流離;帶我厚,是寧愿下輩子做女人也要同我做夫妻。
陳蕓最終客死他鄉(xiāng),臨終前她拉著沈復手,斷斷續(xù)續(xù)的說著兩個字:來世。
我覺得任何文藝作品中都不能解釋男人再娶這個問題。你永遠無法在婚禮上問新郎:你怎么沒娶那個同你好了十年的女朋友呀?同理,雖然沈復曾經對勸她再娶的陳蕓說:曾經滄海難為水,斷無再娶之理??墒撬髞磉€是接受了一個發(fā)達了的朋友贈給他的妾。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重入春夢。從此擾擾攮攮,又不知夢醒何時而。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四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吹谋容^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蕓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瓷先ズ喼蓖昝?,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分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繼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延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后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陷入糾結。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五
在朋友推薦下讀過一本叫做《浮生六記》的書,是一個自傳性質的散文作品,時隔幾年仍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清朝乾隆時期的人,名叫沈復,字三白,是個不紅不紫的畫師。本書真實記錄了沈復平凡而又艱難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難忘的片段。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說是后人仿寫?!陡∩洝分杏绕涞谝黄隆堕|房記樂》用深情的筆墨,描寫了聰明絕頂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蕓娘。因為這個可愛而又可憐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記》讓世人記住,才得以讓它永遠散發(fā)出了人生智慧的無窮芬芳!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六
讀書會最近共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當時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有兩位書友說這本書對自己影響比較大,另外我之前看過這本書很短一部分,中間不知道什么原因沒有繼續(xù),還有個原因是這本書不是特別厚,應該對于大部分人在半個月左右讀完不是難事。我只讀了前四記,下面的分享基于這四節(jié)內容。
這本書感人的部分當屬作者沈復與妻子蕓娘的夫妻關系。在一生中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孩子,而是夫妻。夫妻是知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否則沈復與蕓娘的關系也不會得到那么多人羨慕。當然歷史上也有類似的夫妻關系:李清照和趙明誠、蘇軾與王弗。書中有段寫到維持夫妻關系一個好的方法是:相敬如賓。想想確實,有時很多矛盾的產生就是彼此感覺太熟悉,說話肆無忌憚產生了矛盾,其實內心里可能并不想傷害對方。
第一記中,作者夫妻二人不管是端午、中元、中秋等節(jié)日都會準備吃喝賞月賞景,或者有機會的時候游山玩水。想到之前看唐朝的歷史,不同的節(jié)日大家都會有不同的過法,或者曲江宴飲、或者野外集會、或者上元花燈;還有古人生活十大雅事:焚香、品茗、聽雨、撫琴、對弈、酌酒、蒔花、讀書、候月、尋幽。古人雖然物質匱乏、信息不發(fā)達,但是對節(jié)假日的重視程度比今人多太多,生活儀式感也強很多。是因為今人生活太忙碌?不會享受生活?亦或是別的?總之很羨慕、很向往古人的這種生活。
在第四記中,作者寫了很多游記,但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山水,只有一小段記錄北方。在南方山水的敘述中,我回憶起曾經去過的無錫太湖的景色、上海豫園、浙江的山水、廈門鼓浪嶼上的私家花園、廣州珠江兩岸的一些畫面,既然能和作者書中描述的一些畫面契合。另外我去過很多歷史文化景點,我想我可能有機會也會寫一些,記錄下來也挺有意思。
之前不知在那看過一條信息,有段時間中國各地所有的師爺,紹興出來的有一半還是百分之八十以上。作者在書中記錄過自己在不同地方做幕僚的經歷,而且他父親和很多朋友也做過幕僚,他也是學了做幕僚的技能才開始做這份職業(yè)。我理解這里說的幕僚應該就是所謂的師爺吧。但是為啥紹興出了這么多師爺,我記不起來原因了。
在讀第二記“閑情記趣”時候,里面講怎么種植一些花草,怎么裝飾房間,怎么吃某種食物等等,在讀這部分的時候,一直想起林語堂之前某本書(應該是《生活的藝術》)中記錄過類似的事情,不過比這本書里講的更多,也更有趣。后來發(fā)現林語堂把《浮生六記》翻譯成了英文,果然兩個人有某種關系。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七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8個字足以概括沈復的一生,這么兜兜轉轉一大半輩子,也許沈復在著《浮生六記》前都有沒想到,在他低谷時三個至親接連離世,沒有人能與分擔哪怕一點點的痛苦。從翩翩公子到潦倒人生的轉折,又何嘗不是人生在世,如夢一場。
但沈復的文字從未有一絲倉促,他是一個單純了一輩子的人。
這夢的前半段沈復笑著。他遇到一心上人,以為會與他共度后生。這蕓娘吳儂細語,這蕓娘浮動暗香。他與沈復過著清貧,但卻波瀾不驚的生活。
但是陳蕓最終也因為公公的誤會,而與沈復一起被逐出家門。畢竟陳蕓是清代的女子,也避免不了封建傳統。在長輩訓斥與誤會時,多將不與長輩爭辯看作孝順,那只要一有猜疑,被逐出家門是絕對的'。從被逐出家門起,似乎他們的命運就逆著走了。他們本不是有錢人,后來因種種境遇不得不賣書畫為生,但他們用慧心將生活過出清甜的美感。
這夢的后半段沈復不住的驚呼。他在夢里體會到了什么叫做蒼涼,什么叫做“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那么一見傾心,那么不離不棄,即使在妓船上也要尋覓一個與妻子相似的女子。雖然清代沒有一妻制,但沈復仍然只愛陳蕓一人,那么深情那么真實。“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边@是沈復對陳蕓說的最后一句話。于是他醒了,他觸摸床上每一個角落,沒了,沒了一絲茉莉香,苦笑著點點頭,繼續(xù)回味“來世”二字。
《浮生六記》有著落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布衣蔬食的質樸,比李白的浮生若夢多幾份哀思與從容。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沈復也是。每一個的人生都如一場夢,夢里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這故事里有樂有苦,有悲有喜。樂苦相間,悲喜交加,方為戲夢人生。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八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兩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謂至矣,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記》。那蘇州城的萬家燈火里,有一盞是屬于沈復和陳云的。
沈三白的生活不乏人生百味。他道:“天地厚我可謂至矣”,而陳云,是此生蒼天對他最大的恩賜。
從兒時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蕓娘”,是一段羨煞旁人的錦繡時光。陳蕓是個可愛的女子。她曾著男裝與沈復觀神誕花照,游于廟中。他們一路走過,穿過熙攘的人潮與盛世的煙火,把清貧單調的日子過得舒雅溫暖。這半生,如此美麗。我最愛蕓娘說的一段話,讓人瞬間就溫柔了起來——他年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群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也。
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入骨的蕓娘,讓沈復深愛不棄。只不過,這相聚相愛,竟在“蕓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慶八年三月,陳蕓舊疾復發(fā),藥石無力,殞在了料峭的春寒里。從此,三百只身天涯,風霜滿肩。
該是如何的情深伉儷,才教蒼天嫉妒至此,狠將風月親手折煞,鋪以滿面風霜。
沈復的年少歲月,也是讓人羨煞的。與摯友高歌縱酒,游歷山水,雖“惜乎輪蹄征逐,處處隨人,山水怡情,云煙過眼,不道領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尋幽”,但也將川河盡入胸懷,酣暢淋漓。
乘物以游心,悠然于世間。
沈復此生見過美景無數,琉球獨得一記。他用簡言簡語,就展露了琉球風采,似海風拂面,大魚覆舟?!按涸婆甲×艉凼?,夜半濤聲聽煮茶”,沈三白心滿意足。
沈復還記道自己愛插花盆栽,積興成癖,心得諸多?!包c綴花石,亭臺樓閣,則要小景入畫,大景入神,虛實相合”。三白的孩提時代,與花蟲為伴,天真爛漫。大隱隱于市,他是“大隱”,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塵囂,清風朗月,此心與天地同。
讀遍此書,繞過幾圈,還是最舍不下陳蕓的部分。蕓娘一死,沈復形容枯槁;接著父親撒手人寰,又再是兒子逢森離世。“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來時風月多,去時霜滿面。沈復一生瀟灑坦直,最后卻落得孑然一身。
他與所愛之人的朝朝暮暮,傾注了世間極致的悱惻與纏綿。只怕日夜耳鬢廝磨,還嘆春宵苦短。
讀過《浮生六記》,像是走過了沈復的一生,坎坷與情意,快活與傷離。沈復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淀出百年醇質,輕輕地溫柔了文字與光陰。
“覓得浮生半日閑,一醉如夢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綿長歲月里,沈復定會為了見到陳蕓,為了他們所向往的清風朗月,流浪千萬里,不問歸期。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九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吹谋容^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蕓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瓷先ズ喼蓖昝?,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分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繼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延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后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陷入糾結。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
最近開始看一些名人的著作,想漲一下自己的閱歷和學問?!陡∩洝肥俏易罱吹囊槐緯?。想在這個里記錄一下我個人的小小觀點和感受。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我當初購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有詩意,我個人喜歡這種調調的詩文,其二呢是因為書的簡介上說介紹了沈復合其妻子的愛情故事。我總是對美好的愛情有特別的期待所以選擇這本書。
這本書現存的一共有四個部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
很多人多說羨慕文中男主人公也就是沈復與妻子甘苦與共的愛情故事??墒俏铱赐旰笥X得并不竟然。沈復與陳蕓幼時相識,沈復對其一見鐘情,特地求了母親去提親,當時沈母對蕓娘(陳蕓,以下簡稱蕓娘)還是非常滿意的。那個時候的蕓娘父親早亡,留下了幼弟和母親。他們一家就靠著蕓娘的針線活補貼家用,在這樣拮據的日子里,蕓娘還讓弟弟去讀書學習。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自己還自學識字。真可謂是一個艱苦樸素認證好學的好姑娘。
后來蕓娘和沈復結婚后,感情甚好。甚至到了沈復要學外地學習,卻舍不得蕓娘,心心念念想回家,無心讀書的地步。俗話說的好,先成家后立業(yè),但是沈復居然為了夫妻間的相聚時光,放棄了自己的學業(yè),令人大為不解。也許這也就厭惡了沈復父母后期對蕓娘厭惡禍根。身為一個合格的妻子,應該是鼓勵丈夫在外好好讀書,去考取科舉,不應該和只想著順從丈夫。另外還有一段種提到沈復和他爹在外地工作時,因為發(fā)現蕓娘會寫字于是叫了蕓娘后代其婆婆寫家書,后面婆婆覺得蕓娘的家書寫的可能有些不清不楚的,于是就不叫她寫了就自己寫了。這讓公公覺得是蕓娘不肯寫家書,顧開始不喜了,后來沈復知道了原由,想像其爹解釋,蕓娘又勸他不要說,說是恐怖遭婆婆不喜。其實我覺得這種原由,其實可以讓沈復稍加潤色后和公公反應,這樣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錯誤,讓替公公開始不喜她了。接下來公公擇妾這段我不太能理解,在古代看來娶妾很正常,但是這個是公公房里的事情,當下婆婆還健在并不應該由你一個媳婦來操辦,你這樣做了只會讓婆婆厭棄,覺得你為了討好公公背地里做這些,不夠尊重她。
蕓娘有些在我看來不夠完美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否認她知書達理,能夠陪丈夫閑談詩書共游山水。無論貧富都能和丈夫一起風雨同舟,并不對其有任何抱怨。但是也同時因為她的這種知書達理,是的沈復更為的不求上進。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一
在京東圖書公布的20xx年暢銷書單中,《浮生六記》高居紙質書銷量榜榜首,這是一個令人意外的存在?!陡∩洝凡皇且槐緞倓倖柺赖男聲?,作者也不是人氣作家,和榜單上的《解憂雜貨店》《白夜行》《百年孤獨》等赫赫有名的暢銷書相比,這本書從作者到內容都過于普通。
在《浮生六記》的介紹中,幾乎都要提到書名來自李白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確,對于李白來說,人生充滿了壯志未酬的失意,對于《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來說,他和蕓娘的人生主旋律是痛苦的',為家長里短、婆媳姑嫂關系所困,為茶米油鹽、布衣蔬食所謀,可李白游歷山川、縱情山水、開懷暢飲之后寫下汪洋恣肆的詩篇,沈復與蕓娘談論詩書、煮酒烹茶、悠游江南后記下閨房之樂,都記錄下生活中瑣屑又平常的快樂細節(jié),帶給人無窮的歡樂和回味,李白如此,沈復亦如此,平常如我輩更是如此,“浮生”是沈復沈三白的,也會蕓蕓眾生的。沈復不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偉人,只是一個落泊的文人、畫師,我們知道沈復是因為《浮生六記》,大多數人喜歡《浮生六記》,大概也是因為沈復是一個平常人,一個不出名的畫師,不富裕的文人,娶了青梅竹馬卻不能白頭到老,歷經喪妻之痛卻依然得四處奔波為稻粱謀。
《浮生六記》不比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網絡小說,浮生是真實的生活,蕓娘也曾是明媚的女子。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美麗的女子。當然沈復之描述,蕓娘“兩齒微露,似非佳相”,長得不一定能對得起讀者。蕓娘因家庭困難未曾讀書,卻跟著讀書的弟弟自學認字,自稱最喜歡“三白”(李白、白居易、沈三白),她溫柔善良,既溫柔善良,又幽默靈動頗富才情。蕓娘和沈復青梅竹馬,未成婚已芳心暗許,曾為來做客的少年沈復偷偷留粥,成就一段藏粥佳話。待成婚后舉案齊眉,情投意合。隨沈復學習寫字、作詩,曾女扮男裝陪沈復暢游、談詩論畫,美好得如同中國的電視劇一般。
然而生活饒過誰,閨房之樂,閑情之趣終究要經歷坎坷之愁。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會寫字的蕓娘在日常瑣碎的家庭生活中左右失據,書生意氣的沈復在處理家庭矛盾時束手無策。蕓娘先后得罪公公婆婆,之后漸遭冷落,最終夫妻被逐出家門,送女兒做童養(yǎng)媳,兒子放友人處寄養(yǎng),兩人為躲債連夜逃亡之時喝粥一碗,蕓娘仍苦中作樂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傳奇,可名《吃粥記》矣。”盡管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作為一個三從四德的好妻子,蕓娘卻還有為丈夫納一個如意小妾的愿望,因家庭貧困,她相中的兩個好姑娘先后悔婚,蕓娘至此大受打擊,一病不起,很快去世。
痛失愛妻的沈三復,在流浪奔波中,哀嘆“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共黃昏。無人陪我顧星辰,無人與我把酒分”。可能會經常想起那個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案∩魤?,為歡幾何”,若無“為歡”,何來“浮生”,正是這小小的歡愉,這悠悠的茶香,伴隨沈三白度過天涯孤旅。
年少時意氣風發(fā)、胸懷壯志,中年時心灰意冷,落拓天涯,是沈復,是蕓娘,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記得第一次聽毛不易的歌,《像我這樣的人》,歌中唱到:像我這樣優(yōu)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聽到第一句我就笑了,曾經我們以為自己多么與眾不同,其實早就泯然眾人矣,所以成熟的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認識到自己和別人一模一樣。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二
初識沈復在中學時代所學《童趣》:從“張目對日”到“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把討厭的夏蚊留于蚊帳內想象成白鶴,實在可愛!在花臺小草叢雜處,“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觀蟲斗,想象癩蛤蟆為“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如此天真奇妙,讓剛告別童年的自己在讀此文瞬間回憶起兒時相似的“物外之趣”,深感有趣。
再遇沈復是偶見試卷中課外閱讀節(jié)選“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而后想出帶上賣餛飩的人擔鍋炊同游,于是有了在郊外春光中眾人“先烹茗,飲畢,然后暖酒烹肴?!笨粗矍啊帮L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币粓鰧犸嫷睦寺河危袢俗x來仍不免艷羨,同時感嘆:好個妙人,虧他想得出如此妙招!
而今讀到原著,才發(fā)現節(jié)選文段之人對一女子實在不公!原文中明確提及此次完美春游玩的妙招是沈復的妻子——陳蕓,想出來的!——“眾議未定。蕓笑曰:‘明日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眾笑曰:“諾?!北娙ィ鄦柸眨骸涔酝??’蕓曰:’非也,妾見市中賣餛飩者,其擔鍋、灶無不備,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調端整,彼處再一下鍋,茶酒兩便?!嘣唬骸撇斯瘫阋樱璺ε刖??!|日:’攜砂罐去,以鐵又串罐柄,去其鍋,懸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稱善?!边€有游玩歸來“蕓曰:‘今日之游樂乎?’眾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刪減文段方面閱讀理解,固然不失美好,然讀到原文不免為被武斷刪去的這位心思巧妙的可愛女子鳴不平——編者就這樣讓許多讀者錯失了認識這位妙人的.機會,而且誤把“創(chuàng)意達人”的頭銜給了他的丈夫沈復。實在可惜!
一本薄薄的《浮生六記》讀來,其實大半的悲喜之感都源于一個女子——陳蕓。林語堂稱她為“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我深以為然。
可愛的她,聰慧好學?!吧f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币棺x《西廂》忘倦,與丈夫巧論香中君子小人,戲議“腐乳”與狗,講論詩文,品月評花,聯韻作詩,文思敏捷。仰觀飛云過天,感慨“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間,亦有如我兩人情興否?”不禁讓人想到蘇軾承天寺夜游之嘆,想到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思??蓯鄣乃趦€顧家?!笆|既長,嫻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薄懊恳姵丈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只恐被公婆說懶惰,影響其夫隨之早起。恪守婦道,孝敬公婆,甚至被疑被責也不愿辯駁,破壞家庭和睦,獨自忍受冤屈;家庭困頓時,為減輕家庭負擔,“蕓誓不醫(yī)藥”;為補貼家用,她連夜繡經,“致增腰痠頭暈之疾?!笨蓯鄣乃?,溫柔和善?!笆|作新婦,初甚緘默,終日無怒容,與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處下以和,井井然未嘗稍失?!钡軏D催妝缺珠花,她不顧婢嫗旁惜把自己的都奉獻出來;被小叔利用后冤枉,不予辯駁,亦不言其過。
可愛的她,悲憫心善。觀演悲劇,不忍看,選擇獨坐;友人逢花必折被蕓娘叱“既無瓶養(yǎng),又不簪戴,多折何為!”
可愛的她,巧思妙想。地下有苔紋亂石在她眼中可疊古致盆山;丈夫小飲不喜多菜,她用小蝶六只做梅花盒,置于案頭如一朵墨梅覆桌,打開一盒六色可供隨意取食,兼顧美觀與實用;在夏日庭院做活花屏,恍如綠蔭滿窗;用舊竹簾做欄桿,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與荷花花心,第二天一早取出烹茶,香韻尤絕。蕓娘的“就事論事”廢物利用,真真是“竹頭木屑皆有用”,可謂用得高妙!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若蕓娘有抖音快手賬號,把自己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作發(fā)出來,肯定大火,我一定是她的小粉絲!
可愛的她,熱愛生活。房間收拾得纖塵不染且有雅意;丈夫的衣物也都自做,且整潔雅致;“瓜蔬魚蝦,一經蕓手,便有意外味”,地上亂石在她眼中可做古樸盆景......生活在她眼中本就是詩意的,她也不斷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詩意;走出家門,自然山水園林同樣讓她沉醉:她曾在滄浪亭賞月大贊“今日之游樂矣!若駕一葉扁舟,往來亭下,不更快哉?”她曾和丈夫共同期待白首偕游山水;她曾陶醉于短暫的田園生活,繪理想生活是與夫“居于田園,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可愛的她,打破常規(guī)。穿丈夫衣冠,扮作男子游廟會;為一寬眼界,借歸寧由,與丈夫匯合,共游太湖,感慨“今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矣!想閨中人有終身不能見此者!”在萬年橋下與船家女行酒令暢飲,讓讓人誤以為其夫挾兩妓飲樂。
可愛的她,用情至深。兩小無猜時因藏粥與婿被上下嘩笑;新婚初別小聲叮囑;鬼節(jié)賞月因陰云如晦憂夫妻不能白頭而愀然;共期白首偕游天下;對于友人所繪夫婦載花小影,蕓甚寶之;愛丈夫之所愛,甚至親自為丈夫物色妾室,珍惜破書殘畫,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丈夫寫詩作畫與友茶酒聚會的雅興——“蕓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
可愛的她......可愛如她,真是滿足了男子對于一個女子的所有浪漫想象,連我一女子在她面前都要自慚:弗如遠甚!同時忍不住感慨,若有如此友人亦是人生幸事,若我是男子定然也想娶妻如此,難怪沈復自己都感慨“老天待我至為厚矣”,難怪有后人懷疑“蕓娘”是沈復想象出來的人物!可就是如此可愛的一個妙人,經歷卻坎坷:因家中閑言被婆婆懷疑不喜;因幫丈夫為公公納妾,失愛于婆婆;因替小叔借債作保,反被誣賴背夫借債饞謗小叔,被趕出家門。夫妻寄居友人家中,無一言為自己辯白,只等兩載后其夫漸知事情始末,才得歸家;因母亡弟出悲傷過甚患血疾;又因為丈夫謀憨園不得,蕓“終以受愚為恨,血疾大發(fā),床席支離,刀圭無效,時發(fā)時止,骨瘦形銷”;為補貼家用,她連夜繡經,“致增腰痠頭暈之疾?!钡玫降幕貓髤s是,“繡經之后,蕓病轉贈,喚水索湯,上下厭之”;而后沈復因替友人借債作保,友人挾資遠遁,被人逼債。夫婦于新年將近,天色未明,被趕出家門。如出逃一般,一雙兒女也都分別。蕓拖著病體還為家庭做最為無奈卻又是最周全的打算。女兒匆匆許人作童媳,哄兒子說出門就醫(yī),雞唱三聲,拖病體含淚離家,小兒大哭“我母不歸矣!”為人母的蕓強忍悲痛,只等到船出發(fā)后才放聲痛哭,令人肝腸寸斷。一語成讖,因為這一別,確實是母子永訣了!《浮生六記》從《閨房記樂》《閑情記趣》的浪漫喜悅讀到《坎坷記愁》愁苦悲戚,感動于沈復夫妻情深意篤,又嘆息于沈復的軟弱,眼看著蕓娘這個可愛妙人在他身邊香消玉殞,無力護她周全,令人扼腕,不忍卒讀。如夢《浮生六記》,蕓娘逝后無可讀!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三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
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
看的比較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
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
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
蕓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
看上去簡直完美,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
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分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
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繼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延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后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
陷入糾結。
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
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
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四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傷感簡單概括這本書,我的感覺約是手邊有此一冊,便有如一妙友相伴。
先是在課本上讀到《閑情記趣》,才接觸這本書的,頗有趣味。且不說“夏蚊成雷”之時,作者“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的閑情了,單是他游玩與草叢中,以叢草、蟲蟻、土礫,為林,為獸,為丘,便可充分感受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力,與童年的歡樂了。每讀至此,我都會忍俊不禁,恰似與作者隔空笑談童年的趣事了。卻也惋惜自己未能將幼年之趣事一一記錄下來,留作回憶。
陳蕓,作者沈復一生中最重要的女性,是貫穿了書之始末的核心人物。林語堂先生道蕓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誠非過譽。沈復花費大量筆墨描寫陪自己在閨房中談論詩書、賞月飲酒的蕓,很是深情動人。蕓是一位心路活潑女子:當沈復因蕓喜茉莉香(被認為是香中小人)而調笑問道“卿何遠君子而近小人?”蕓笑答道“我笑君子愛小人耳。”如此風趣的一位女子!
諸如此類,乍讀令人神往。而蕓的.可貴之處,是她風雅感性之后的緘默沉靜。她愿與沈復一起承擔生活上的曲折,即便被公婆誤會,她也默默忍受,不給夫君增憂。“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在蕓的眼中,是“可樂終生”的。如此心境,卻也可比賢人顏回了吧!
浪游記快,尋尋覓覓;坎坷記愁,冷冷清清。沈復一生似在尋找著什么,或是浪游的閑適,或是生活的嫻靜。蕓的早逝,令人扼腕。于他,更是莫大的打擊。作者在書中常感嘆:“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淪亡,可勝浩嘆!”使得全書縈繞著哀而不傷的情感。每當作者惋嘆“蕓娘不能偕游至此”時,我的腦海中總能浮現蕓那溫柔又寬和的笑容,但同時卻又有物是人非的悲涼之感。
若是人生似夢,卻能有像蕓一般的知己陪伴左右,也是難得幸福的了。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一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愛情故事,值得我們去紀念。或如祝英臺與梁山伯的彩蝶無奈舞翩翩,或如孟姜女與杞梁的淚雨傾盆長城新,亦或如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沖冠一怒為紅顏。或感天動地,或轟轟烈烈。但是在清代的蘇州,有這么一對的夫妻,默默無聞,從恩愛相守,到不離不棄,再到陰陽兩隔,然后有了《浮生六記》。
說到《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當真稱得上默默無聞,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說白了,沒有驚人的家庭背景、沒有功名利祿、沒有驚人財富,一生堪稱平平庸庸,就是當時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就是這么一個普通人,他卻擁有任何功名和財富都換不來的愛情,一個他深愛的和深深愛著他的蕓娘,這便讓他整個人生精彩起來了。
回到小說本身,這是沈復在蕓娘去世之后寫的作品,記錄了作為一個清代江南人真實的普通生活,分別有閨情、花卉、園林、官場、交游、市井、山林、寺院乃至兄弟之情與妓僚。其沒有驚險刺激的場面,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平平淡淡,娓娓道來,猶如一幅寫意的水墨畫般自然。
這水墨畫里一抹亮眼的顏色便是蕓娘。一個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據沈復自己說,是“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可見沈復對蕓娘是一見鐘情。那蕓娘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蕓娘是沈復舅舅家的女兒,自幼喪父,擅女紅,獨自一個人支撐全家生計。又生性聰穎,自學詩文,能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種句子來。結婚后蕓娘既能夠陪沈復談詩論書、賞月飲酒,又能夠喬裝打扮、女扮男裝。既讓人贊嘆于蕓娘的蕙質蘭心,又驚奇于她敢于跳出世俗的勇氣。其實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家庭里,物質條件不算好,甚至說有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蕓娘默默承受了很多,不僅把日子打理的像模像樣,還過出了一種安貧樂道的風雅之資,著實不易。自古以來,才女有,同情達理者有,一往情深者也有,但是往往這幾條是不相容的,沖突的。偏偏在蕓娘身上,這幾種特質渾然一體的融合到了一起,毫無維和感。古語有云“貧賤夫妻百事哀”,在這么長的一段時間里,兩個人很多時候都是苦心經營才能維持生活,按理說應該冷漠、心灰、忙碌,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清暖溫柔,甚至風流倜儻,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蕓娘,正是因為有了蕓娘,沈復的生活堪稱多姿多彩。所以林語堂先生的評價,實在恰如其分。
雖然時代不同,但是人們對愛情的向往是相同的。得如此一知己,也算此生無憾。斯人已逝,往事不堪回首。一雙璧人,情深意重。哪知天意難測,陰陽兩隔。自此余生皆為浮生。
沈復蕓娘,一往情深,皆性情中人,且才情出眾,癖好相通。宇宙之大,如兩人之情興者鮮矣。架舟往來于滄浪亭下,聯句以遣悶懷,竟至涕泗相擁于懷。且夫婦肆意灑脫,就月光而開樽對酌,微醺而返。蕓亦能女扮男妝,于君共品水仙廟之人間況味,亦可托言歸寧,與君侍月乘涼,以續(xù)滄浪韻事。蘇城南園,菜花黃時,苦于對花冷飲,殊無意味。蕓于急中生智,雇街頭餛飩之擔,擔爐火茶酒,攜砂罐而去,眾咸嘆服,無不羨之奇想,眾皆陶然,大笑而散。蕓極具慧心,以簾帶欄,蕭爽鏤因此別生趣致;撮茶葉少于,以紗囊之,置夏日初荷花心中,次日,烹天泉水炮之,香韻尤絕。如此女子,怎不教人心生歡喜。
坎坷之中,情尤可貴。況蕓乃用情至深之人。病重之際,仍以語寬慰公子,曰:”蒙君錯愛,百般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此生無憾!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yōu)游泉石,真誠煙火神仙矣。又曰:“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有妾姑,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牽掛。”“妾死,君亦早歸,如無力提攜妾骸骨歸,不妨暫厝于此,待君將來可耳,愿另續(xù)德容兼?zhèn)湔?,以奉雙親,撫我椅子”言至次,既而痛淚兩行,涔涔流溢,一靈飄渺。唯有“來世”二字,斷續(xù)沈耳。余讀及此處,心神恍惚,念天地間竟有如此至真至純,才情兼?zhèn)渲?。余年少時,聽聞文君夜奔,當壚賣酒,頗愛其勇氣;讀到易安“賭書潑茶,賽詩傳情”之時,拍手稱好,世間能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此生亦可無憾;蘇子詩云“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寫盡無窮悲思。歸有光之句“庭有枇杷,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令人感懷難忘“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更是寄托真切期望。人間之情,無過于此類。
讀此書之際,正值初秋之際,然心底已是千里清秋,愈發(fā)悲涼,愁思無處排遣,遂神清恍惚,飲青梅酒少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之字眼觸目可及,竟不可自拔,隱隱作痛。念余年少,豈知情為何物?只知曉世間一切之人,無一非絕對孤獨寂寞之一生。況茫茫滄海,諸多可遇不可求,諸多風流。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二
終于認識了“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蕓娘。
她清麗素雅,有一種纏綿之態(tài),“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
她生而穎慧,能識字,通吟詠,曾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詩詞佳句。
她能持家,嫻女紅,靠雙手十指刺繡織染,贍養(yǎng)母親,供弟求學,衣食無缺。
她活潑可愛,穿上丈夫的衣服,畫粗眉毛,露出鬢角,戴上帽子,女扮男裝,拱手闊步去逛廟會。
她聰穎溫婉,生活貧困,一塊臭豆腐也能吃出至情至性;拮據陋室,也能營造出“夜半濤聲聽烹茶”的小情趣。
她灑脫有趣,七月十五閨房飲酒賞月,八月十五滄浪亭秉燭夜游;她能雇餛飩擔子為丈夫賞花會溫酒,能和男人一樣看到美妾品頭論足。
人世間美好的愛情都是這樣,都是從“那一眼”開始的,然后就有了一切。“遇見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后,結婚我沒想過別人”,錢鐘書和楊絳是這樣?!坝鲆娔?,就遇見了全世界”,“好像在池塘的水底,從一個月亮走向另一個月亮”,王小波和李銀河是這樣。《浮生六記》中,沈復和陳蕓也是這樣開始的。1775年7月16日,沈復第一次見到陳蕓,就滿心是她,不能釋懷,于是告其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蹦翘?,沈復和陳蕓締結了姻緣。
記得書中有這么一個場景:一天深夜,沈復晚歸,燈殘人靜。他悄然入室,但見仆女床邊打盹,蕓尚未就寢,在蠟燭旁,低垂粉頸,看書等他。仆女催促他們早睡,二人趕走仆女,“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后,沈復戲探其懷,怦怦作跳,俯耳相問:“姐姐為何心跳如舂米?”蕓回眸相看,莞爾一笑,“只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賬,不知東方之既白”。人說,眼眸比身體性感,情深之人,夜夜如新婚。
很多人說,生活太枯燥了,在日復一日平淡中,找不到生活的樂趣。那不是生活乏味,那要看,你和誰在一起。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在婚姻道路上,沈復和蕓娘平等對待,舉案齊眉,不再為無盡物質而索取,只為精神愉悅而存在,他們將柴米油鹽過成了風花雪月。
夫妻二人,常珍惜光陰。生生世世,夫妻間常離不開的話題,沈復和蕓娘也不離外。沈復曾說:“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笔|娘說:“必得不昧今生,方覺有情趣。”是呀,今日最好,別說來日方長。于是,他們特意雕了兩方圖章,自己的是朱文,蕓娘的是白文,都刻著“愿生生世世為夫婦”。二人相約,以這枚圖章作為往來書信落款的憑證。
夫妻二人,做盆景園林。窮不可怕,茅屋陋室,也能山水丘壑,園林花香。沒有花圃園林,夫妻二人,撿回精巧石子,一塊一塊地壘,也能在小院里壘出一個小假山;沒有上好的花瓶,可家里鮮花不斷。他們夏采芙蓉,秋藏菊花,花未枯萎,新花就已重新插上。一年四季,房間里永遠有花香。
懂生活的人,不管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都能把日子過得精彩絕倫。真可謂: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心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生活原本瑣碎,與其被歲月的疲長所累,失去聲響,不如選擇有趣的人,發(fā)現有趣的事,去過有趣的生活。唯有美好的東西才能抵抗生活中的沮喪和困頓,唯有講究趣味的生活才能悅納自己,滋養(yǎng)身心。
且看蕓娘如何泡茶?在夏月荷花初開時,蕓娘用小紗囊撮少許條狀茶葉,置花荷花花心,次日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且看蕓娘如何制作腐乳?取當年芝麻扎出的油,加少許白糖,然后把鹵瓜搗爛,拌入腐乳,取名雙鮮醬,味道極其鮮美。
且看蕓娘如何整理陋房?夫妻二人租住鄉(xiāng)下老婦人家,蕓娘買來白紙,糊上四壁,紙窗竹榻,煥然一新,又在房屋四周,編織籬笆,沿籬笆遍栽菊花。月亮映池,蟲鳴四起,夫妻二人,穿著涼鞋,拿著芭蕉扇,就著月光,相對而飲,然后坐在竹榻,聽鄰居老人講因果報應事,人間歡樂,莫過如此。
這就是生活,無需多金,只需用心?!陡∩洝分?,沈復和蕓娘向往的生活,也不過是:建筑宅院,繞屋買來十畝菜園,尋來仆人、老嫗,栽植瓜果蔬菜,以供日常家用。君繪畫,我刺繡,換得銀錢,作為寫詩喝酒之需。布衣菜飯,一生歡喜,不用作遠游之計。這就是普通人的家常生活,這就是一屋、二人、三餐、四季,只要真心熱愛生活,就不會有時間和物質的局限,生活也能過的惠而不費、趣味盎然。
讀罷此書,給我最深的體會是:活得有意義,不是活得久,而是活得有感受。當一個人對人世百態(tài)充滿好奇,柴米油鹽的瑣碎,也能興致勃勃的過;一蔬一飯的平淡,也能有滋有味的活,這就夠了,“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在煙火縈繞的日子里,活出詩意,在白天黑夜的底色中,活出多彩;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慢慢來,不慌張,做有趣的事,浪費有趣的時光。
愿我們的身邊,都有一個“蕓”。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三
中國古代的女子要想名留青史實屬不易,留下名字的又或多或少的要牽扯到名利呀,情色呀,緋聞呀,隨之而來的是無數文騷們的.牽強附會,直到把那些女子們弄得面目全非,讓人懷疑她們是否真有其人。
陳蕓卻與她們不同,她之所以能有名有姓的在歷代女子中間存在著,并不是因為她的美貌、才學或者當過中國的女皇帝,只因為她嫁給了沈復,比她活的長,在她死后寫《浮生六記》來懷念她?!陡∩洝防锼d的往事都是家常話,夫妻之間你一言我一語的調侃。沈復說陳蕓剛嫁給他的時候不愛說話,沈復就逗她說話。陳蕓喜歡吃臭豆腐,沈復就對陳蕓說:狗因為沒有胃才吃糞,屎殼郎因為要變成蟬才團糞,你是狗呀還是蟬呀?要是換了一個女人聽了老公這么說自己肯定會臉紅吧,陳蕓的可愛就在于她不但不臉紅,還擺出一堆邏輯性極強的道理,最后弄得沈復也跟著吃起臭豆腐來。陳蕓說:情之所鐘,雖丑不嫌。
納蘭性德在妻子盧氏死后也寫了一堆的悼亡詞,安如意更是把其中兩句都作為自己的書名,《人生若只如初見》和《當時只是道尋?!贰N矣X得不管初見還是道尋常都是因為曾經滄海過,他們在該戀愛的年紀時遇到了自己要愛的人,在佳人不再時寫下了他人不曾經歷過的句子。
還是要說到來世,沈復曾經對陳蕓感慨:你要是一男的該多好,我們一起訪名山,搜勝跡,遨游天下,不宜快哉!
陳蕓回道:這有什么難的,等我老了,雖然去不了五岳那么遠的地方,近處的虎阜、西湖都能一起去呀。
沈復:恐怕那時候你已經老的走不動了。
陳蕓:今世不能,期以來世。
沈復(恐怕也是受了感動,跟著說胡話):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感情好的夫妻舍不得對方期許來世本來是很平常的事,但是沈復愿意下輩子為女子相從,這在夫妻史上是第一人吧。陳蕓之于沈復不再像綠珠之于石崇,寵愛她因為她笛子吹的好,也不再像廚娘之于袁枚,舍不得她因為她飯菜做的好,他尊重自己身邊的這個女性,想讓她分享到自己今生得到的事物,如果有來世。
家長們好像都不怎么待見感情好的夫妻,前有焦仲卿和劉蘭芝,后有陸游與唐婉,這兩個故事里的男主角們都是孝子,雖然不舍但都聽了父母們的話,休了自己深愛的妻子。沈復居然選擇拋下自己的父母兒女,頂著個逆子的名聲,半夜和陳蕓一同逃走。陳蕓帶病,走了幾步就走不動了,沈復背著她,陳蕓對自己稍大的女兒說:幸汝父待我厚。待我厚,是明知道我不是能你帶來福氣的人,還非我不娶;待我厚,是即使被父母掃地出門也要同我一起顛沛流離;帶我厚,是寧愿下輩子做女人也要同我做夫妻。
陳蕓最終客死他鄉(xiāng),臨終前她拉著沈復手,斷斷續(xù)續(xù)的說著兩個字:來世。
我覺得任何文藝作品中都不能解釋男人再娶這個問題。你永遠無法在婚禮上問新郎:你怎么沒娶那個同你好了十年的女朋友呀?同理,雖然沈復曾經對勸她再娶的陳蕓說:曾經滄海難為水,斷無再娶之理??墒撬髞磉€是接受了一個發(fā)達了的朋友贈給他的妾。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重入春夢。從此擾擾攮攮,又不知夢醒何時而。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四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吹谋容^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蕓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瓷先ズ喼蓖昝?,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分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繼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延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后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陷入糾結。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五
在朋友推薦下讀過一本叫做《浮生六記》的書,是一個自傳性質的散文作品,時隔幾年仍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清朝乾隆時期的人,名叫沈復,字三白,是個不紅不紫的畫師。本書真實記錄了沈復平凡而又艱難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難忘的片段。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說是后人仿寫?!陡∩洝分杏绕涞谝黄隆堕|房記樂》用深情的筆墨,描寫了聰明絕頂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蕓娘。因為這個可愛而又可憐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記》讓世人記住,才得以讓它永遠散發(fā)出了人生智慧的無窮芬芳!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六
讀書會最近共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當時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有兩位書友說這本書對自己影響比較大,另外我之前看過這本書很短一部分,中間不知道什么原因沒有繼續(xù),還有個原因是這本書不是特別厚,應該對于大部分人在半個月左右讀完不是難事。我只讀了前四記,下面的分享基于這四節(jié)內容。
這本書感人的部分當屬作者沈復與妻子蕓娘的夫妻關系。在一生中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孩子,而是夫妻。夫妻是知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否則沈復與蕓娘的關系也不會得到那么多人羨慕。當然歷史上也有類似的夫妻關系:李清照和趙明誠、蘇軾與王弗。書中有段寫到維持夫妻關系一個好的方法是:相敬如賓。想想確實,有時很多矛盾的產生就是彼此感覺太熟悉,說話肆無忌憚產生了矛盾,其實內心里可能并不想傷害對方。
第一記中,作者夫妻二人不管是端午、中元、中秋等節(jié)日都會準備吃喝賞月賞景,或者有機會的時候游山玩水。想到之前看唐朝的歷史,不同的節(jié)日大家都會有不同的過法,或者曲江宴飲、或者野外集會、或者上元花燈;還有古人生活十大雅事:焚香、品茗、聽雨、撫琴、對弈、酌酒、蒔花、讀書、候月、尋幽。古人雖然物質匱乏、信息不發(fā)達,但是對節(jié)假日的重視程度比今人多太多,生活儀式感也強很多。是因為今人生活太忙碌?不會享受生活?亦或是別的?總之很羨慕、很向往古人的這種生活。
在第四記中,作者寫了很多游記,但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山水,只有一小段記錄北方。在南方山水的敘述中,我回憶起曾經去過的無錫太湖的景色、上海豫園、浙江的山水、廈門鼓浪嶼上的私家花園、廣州珠江兩岸的一些畫面,既然能和作者書中描述的一些畫面契合。另外我去過很多歷史文化景點,我想我可能有機會也會寫一些,記錄下來也挺有意思。
之前不知在那看過一條信息,有段時間中國各地所有的師爺,紹興出來的有一半還是百分之八十以上。作者在書中記錄過自己在不同地方做幕僚的經歷,而且他父親和很多朋友也做過幕僚,他也是學了做幕僚的技能才開始做這份職業(yè)。我理解這里說的幕僚應該就是所謂的師爺吧。但是為啥紹興出了這么多師爺,我記不起來原因了。
在讀第二記“閑情記趣”時候,里面講怎么種植一些花草,怎么裝飾房間,怎么吃某種食物等等,在讀這部分的時候,一直想起林語堂之前某本書(應該是《生活的藝術》)中記錄過類似的事情,不過比這本書里講的更多,也更有趣。后來發(fā)現林語堂把《浮生六記》翻譯成了英文,果然兩個人有某種關系。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七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8個字足以概括沈復的一生,這么兜兜轉轉一大半輩子,也許沈復在著《浮生六記》前都有沒想到,在他低谷時三個至親接連離世,沒有人能與分擔哪怕一點點的痛苦。從翩翩公子到潦倒人生的轉折,又何嘗不是人生在世,如夢一場。
但沈復的文字從未有一絲倉促,他是一個單純了一輩子的人。
這夢的前半段沈復笑著。他遇到一心上人,以為會與他共度后生。這蕓娘吳儂細語,這蕓娘浮動暗香。他與沈復過著清貧,但卻波瀾不驚的生活。
但是陳蕓最終也因為公公的誤會,而與沈復一起被逐出家門。畢竟陳蕓是清代的女子,也避免不了封建傳統。在長輩訓斥與誤會時,多將不與長輩爭辯看作孝順,那只要一有猜疑,被逐出家門是絕對的'。從被逐出家門起,似乎他們的命運就逆著走了。他們本不是有錢人,后來因種種境遇不得不賣書畫為生,但他們用慧心將生活過出清甜的美感。
這夢的后半段沈復不住的驚呼。他在夢里體會到了什么叫做蒼涼,什么叫做“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那么一見傾心,那么不離不棄,即使在妓船上也要尋覓一個與妻子相似的女子。雖然清代沒有一妻制,但沈復仍然只愛陳蕓一人,那么深情那么真實。“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边@是沈復對陳蕓說的最后一句話。于是他醒了,他觸摸床上每一個角落,沒了,沒了一絲茉莉香,苦笑著點點頭,繼續(xù)回味“來世”二字。
《浮生六記》有著落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布衣蔬食的質樸,比李白的浮生若夢多幾份哀思與從容。我們都是平凡的人,沈復也是。每一個的人生都如一場夢,夢里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這故事里有樂有苦,有悲有喜。樂苦相間,悲喜交加,方為戲夢人生。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八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兩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謂至矣,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記》。那蘇州城的萬家燈火里,有一盞是屬于沈復和陳云的。
沈三白的生活不乏人生百味。他道:“天地厚我可謂至矣”,而陳云,是此生蒼天對他最大的恩賜。
從兒時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蕓娘”,是一段羨煞旁人的錦繡時光。陳蕓是個可愛的女子。她曾著男裝與沈復觀神誕花照,游于廟中。他們一路走過,穿過熙攘的人潮與盛世的煙火,把清貧單調的日子過得舒雅溫暖。這半生,如此美麗。我最愛蕓娘說的一段話,讓人瞬間就溫柔了起來——他年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群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也。
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入骨的蕓娘,讓沈復深愛不棄。只不過,這相聚相愛,竟在“蕓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慶八年三月,陳蕓舊疾復發(fā),藥石無力,殞在了料峭的春寒里。從此,三百只身天涯,風霜滿肩。
該是如何的情深伉儷,才教蒼天嫉妒至此,狠將風月親手折煞,鋪以滿面風霜。
沈復的年少歲月,也是讓人羨煞的。與摯友高歌縱酒,游歷山水,雖“惜乎輪蹄征逐,處處隨人,山水怡情,云煙過眼,不道領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尋幽”,但也將川河盡入胸懷,酣暢淋漓。
乘物以游心,悠然于世間。
沈復此生見過美景無數,琉球獨得一記。他用簡言簡語,就展露了琉球風采,似海風拂面,大魚覆舟?!按涸婆甲×艉凼?,夜半濤聲聽煮茶”,沈三白心滿意足。
沈復還記道自己愛插花盆栽,積興成癖,心得諸多?!包c綴花石,亭臺樓閣,則要小景入畫,大景入神,虛實相合”。三白的孩提時代,與花蟲為伴,天真爛漫。大隱隱于市,他是“大隱”,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塵囂,清風朗月,此心與天地同。
讀遍此書,繞過幾圈,還是最舍不下陳蕓的部分。蕓娘一死,沈復形容枯槁;接著父親撒手人寰,又再是兒子逢森離世。“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來時風月多,去時霜滿面。沈復一生瀟灑坦直,最后卻落得孑然一身。
他與所愛之人的朝朝暮暮,傾注了世間極致的悱惻與纏綿。只怕日夜耳鬢廝磨,還嘆春宵苦短。
讀過《浮生六記》,像是走過了沈復的一生,坎坷與情意,快活與傷離。沈復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淀出百年醇質,輕輕地溫柔了文字與光陰。
“覓得浮生半日閑,一醉如夢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綿長歲月里,沈復定會為了見到陳蕓,為了他們所向往的清風朗月,流浪千萬里,不問歸期。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九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吹谋容^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蕓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瓷先ズ喼蓖昝?,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分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繼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延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后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陷入糾結。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
最近開始看一些名人的著作,想漲一下自己的閱歷和學問?!陡∩洝肥俏易罱吹囊槐緯?。想在這個里記錄一下我個人的小小觀點和感受。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我當初購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有詩意,我個人喜歡這種調調的詩文,其二呢是因為書的簡介上說介紹了沈復合其妻子的愛情故事。我總是對美好的愛情有特別的期待所以選擇這本書。
這本書現存的一共有四個部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
很多人多說羨慕文中男主人公也就是沈復與妻子甘苦與共的愛情故事??墒俏铱赐旰笥X得并不竟然。沈復與陳蕓幼時相識,沈復對其一見鐘情,特地求了母親去提親,當時沈母對蕓娘(陳蕓,以下簡稱蕓娘)還是非常滿意的。那個時候的蕓娘父親早亡,留下了幼弟和母親。他們一家就靠著蕓娘的針線活補貼家用,在這樣拮據的日子里,蕓娘還讓弟弟去讀書學習。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自己還自學識字。真可謂是一個艱苦樸素認證好學的好姑娘。
后來蕓娘和沈復結婚后,感情甚好。甚至到了沈復要學外地學習,卻舍不得蕓娘,心心念念想回家,無心讀書的地步。俗話說的好,先成家后立業(yè),但是沈復居然為了夫妻間的相聚時光,放棄了自己的學業(yè),令人大為不解。也許這也就厭惡了沈復父母后期對蕓娘厭惡禍根。身為一個合格的妻子,應該是鼓勵丈夫在外好好讀書,去考取科舉,不應該和只想著順從丈夫。另外還有一段種提到沈復和他爹在外地工作時,因為發(fā)現蕓娘會寫字于是叫了蕓娘后代其婆婆寫家書,后面婆婆覺得蕓娘的家書寫的可能有些不清不楚的,于是就不叫她寫了就自己寫了。這讓公公覺得是蕓娘不肯寫家書,顧開始不喜了,后來沈復知道了原由,想像其爹解釋,蕓娘又勸他不要說,說是恐怖遭婆婆不喜。其實我覺得這種原由,其實可以讓沈復稍加潤色后和公公反應,這樣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錯誤,讓替公公開始不喜她了。接下來公公擇妾這段我不太能理解,在古代看來娶妾很正常,但是這個是公公房里的事情,當下婆婆還健在并不應該由你一個媳婦來操辦,你這樣做了只會讓婆婆厭棄,覺得你為了討好公公背地里做這些,不夠尊重她。
蕓娘有些在我看來不夠完美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否認她知書達理,能夠陪丈夫閑談詩書共游山水。無論貧富都能和丈夫一起風雨同舟,并不對其有任何抱怨。但是也同時因為她的這種知書達理,是的沈復更為的不求上進。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一
在京東圖書公布的20xx年暢銷書單中,《浮生六記》高居紙質書銷量榜榜首,這是一個令人意外的存在?!陡∩洝凡皇且槐緞倓倖柺赖男聲?,作者也不是人氣作家,和榜單上的《解憂雜貨店》《白夜行》《百年孤獨》等赫赫有名的暢銷書相比,這本書從作者到內容都過于普通。
在《浮生六記》的介紹中,幾乎都要提到書名來自李白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確,對于李白來說,人生充滿了壯志未酬的失意,對于《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來說,他和蕓娘的人生主旋律是痛苦的',為家長里短、婆媳姑嫂關系所困,為茶米油鹽、布衣蔬食所謀,可李白游歷山川、縱情山水、開懷暢飲之后寫下汪洋恣肆的詩篇,沈復與蕓娘談論詩書、煮酒烹茶、悠游江南后記下閨房之樂,都記錄下生活中瑣屑又平常的快樂細節(jié),帶給人無窮的歡樂和回味,李白如此,沈復亦如此,平常如我輩更是如此,“浮生”是沈復沈三白的,也會蕓蕓眾生的。沈復不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偉人,只是一個落泊的文人、畫師,我們知道沈復是因為《浮生六記》,大多數人喜歡《浮生六記》,大概也是因為沈復是一個平常人,一個不出名的畫師,不富裕的文人,娶了青梅竹馬卻不能白頭到老,歷經喪妻之痛卻依然得四處奔波為稻粱謀。
《浮生六記》不比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網絡小說,浮生是真實的生活,蕓娘也曾是明媚的女子。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美麗的女子。當然沈復之描述,蕓娘“兩齒微露,似非佳相”,長得不一定能對得起讀者。蕓娘因家庭困難未曾讀書,卻跟著讀書的弟弟自學認字,自稱最喜歡“三白”(李白、白居易、沈三白),她溫柔善良,既溫柔善良,又幽默靈動頗富才情。蕓娘和沈復青梅竹馬,未成婚已芳心暗許,曾為來做客的少年沈復偷偷留粥,成就一段藏粥佳話。待成婚后舉案齊眉,情投意合。隨沈復學習寫字、作詩,曾女扮男裝陪沈復暢游、談詩論畫,美好得如同中國的電視劇一般。
然而生活饒過誰,閨房之樂,閑情之趣終究要經歷坎坷之愁。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會寫字的蕓娘在日常瑣碎的家庭生活中左右失據,書生意氣的沈復在處理家庭矛盾時束手無策。蕓娘先后得罪公公婆婆,之后漸遭冷落,最終夫妻被逐出家門,送女兒做童養(yǎng)媳,兒子放友人處寄養(yǎng),兩人為躲債連夜逃亡之時喝粥一碗,蕓娘仍苦中作樂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傳奇,可名《吃粥記》矣。”盡管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作為一個三從四德的好妻子,蕓娘卻還有為丈夫納一個如意小妾的愿望,因家庭貧困,她相中的兩個好姑娘先后悔婚,蕓娘至此大受打擊,一病不起,很快去世。
痛失愛妻的沈三復,在流浪奔波中,哀嘆“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共黃昏。無人陪我顧星辰,無人與我把酒分”。可能會經常想起那個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案∩魤?,為歡幾何”,若無“為歡”,何來“浮生”,正是這小小的歡愉,這悠悠的茶香,伴隨沈三白度過天涯孤旅。
年少時意氣風發(fā)、胸懷壯志,中年時心灰意冷,落拓天涯,是沈復,是蕓娘,也是我們每一個人。記得第一次聽毛不易的歌,《像我這樣的人》,歌中唱到:像我這樣優(yōu)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聽到第一句我就笑了,曾經我們以為自己多么與眾不同,其實早就泯然眾人矣,所以成熟的標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認識到自己和別人一模一樣。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二
初識沈復在中學時代所學《童趣》:從“張目對日”到“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把討厭的夏蚊留于蚊帳內想象成白鶴,實在可愛!在花臺小草叢雜處,“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觀蟲斗,想象癩蛤蟆為“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如此天真奇妙,讓剛告別童年的自己在讀此文瞬間回憶起兒時相似的“物外之趣”,深感有趣。
再遇沈復是偶見試卷中課外閱讀節(jié)選“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而后想出帶上賣餛飩的人擔鍋炊同游,于是有了在郊外春光中眾人“先烹茗,飲畢,然后暖酒烹肴?!笨粗矍啊帮L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币粓鰧犸嫷睦寺河危袢俗x來仍不免艷羨,同時感嘆:好個妙人,虧他想得出如此妙招!
而今讀到原著,才發(fā)現節(jié)選文段之人對一女子實在不公!原文中明確提及此次完美春游玩的妙招是沈復的妻子——陳蕓,想出來的!——“眾議未定。蕓笑曰:‘明日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眾笑曰:“諾?!北娙ィ鄦柸眨骸涔酝??’蕓曰:’非也,妾見市中賣餛飩者,其擔鍋、灶無不備,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調端整,彼處再一下鍋,茶酒兩便?!嘣唬骸撇斯瘫阋樱璺ε刖??!|日:’攜砂罐去,以鐵又串罐柄,去其鍋,懸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稱善?!边€有游玩歸來“蕓曰:‘今日之游樂乎?’眾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刪減文段方面閱讀理解,固然不失美好,然讀到原文不免為被武斷刪去的這位心思巧妙的可愛女子鳴不平——編者就這樣讓許多讀者錯失了認識這位妙人的.機會,而且誤把“創(chuàng)意達人”的頭銜給了他的丈夫沈復。實在可惜!
一本薄薄的《浮生六記》讀來,其實大半的悲喜之感都源于一個女子——陳蕓。林語堂稱她為“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我深以為然。
可愛的她,聰慧好學?!吧f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币棺x《西廂》忘倦,與丈夫巧論香中君子小人,戲議“腐乳”與狗,講論詩文,品月評花,聯韻作詩,文思敏捷。仰觀飛云過天,感慨“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間,亦有如我兩人情興否?”不禁讓人想到蘇軾承天寺夜游之嘆,想到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思??蓯鄣乃趦€顧家?!笆|既長,嫻女紅,三口仰其十指供給?!薄懊恳姵丈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只恐被公婆說懶惰,影響其夫隨之早起。恪守婦道,孝敬公婆,甚至被疑被責也不愿辯駁,破壞家庭和睦,獨自忍受冤屈;家庭困頓時,為減輕家庭負擔,“蕓誓不醫(yī)藥”;為補貼家用,她連夜繡經,“致增腰痠頭暈之疾?!笨蓯鄣乃?,溫柔和善?!笆|作新婦,初甚緘默,終日無怒容,與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處下以和,井井然未嘗稍失?!钡軏D催妝缺珠花,她不顧婢嫗旁惜把自己的都奉獻出來;被小叔利用后冤枉,不予辯駁,亦不言其過。
可愛的她,悲憫心善。觀演悲劇,不忍看,選擇獨坐;友人逢花必折被蕓娘叱“既無瓶養(yǎng),又不簪戴,多折何為!”
可愛的她,巧思妙想。地下有苔紋亂石在她眼中可疊古致盆山;丈夫小飲不喜多菜,她用小蝶六只做梅花盒,置于案頭如一朵墨梅覆桌,打開一盒六色可供隨意取食,兼顧美觀與實用;在夏日庭院做活花屏,恍如綠蔭滿窗;用舊竹簾做欄桿,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與荷花花心,第二天一早取出烹茶,香韻尤絕。蕓娘的“就事論事”廢物利用,真真是“竹頭木屑皆有用”,可謂用得高妙!在網絡發(fā)達的今天,若蕓娘有抖音快手賬號,把自己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作發(fā)出來,肯定大火,我一定是她的小粉絲!
可愛的她,熱愛生活。房間收拾得纖塵不染且有雅意;丈夫的衣物也都自做,且整潔雅致;“瓜蔬魚蝦,一經蕓手,便有意外味”,地上亂石在她眼中可做古樸盆景......生活在她眼中本就是詩意的,她也不斷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詩意;走出家門,自然山水園林同樣讓她沉醉:她曾在滄浪亭賞月大贊“今日之游樂矣!若駕一葉扁舟,往來亭下,不更快哉?”她曾和丈夫共同期待白首偕游山水;她曾陶醉于短暫的田園生活,繪理想生活是與夫“居于田園,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可愛的她,打破常規(guī)。穿丈夫衣冠,扮作男子游廟會;為一寬眼界,借歸寧由,與丈夫匯合,共游太湖,感慨“今得見天地之寬,不虛此生矣!想閨中人有終身不能見此者!”在萬年橋下與船家女行酒令暢飲,讓讓人誤以為其夫挾兩妓飲樂。
可愛的她,用情至深。兩小無猜時因藏粥與婿被上下嘩笑;新婚初別小聲叮囑;鬼節(jié)賞月因陰云如晦憂夫妻不能白頭而愀然;共期白首偕游天下;對于友人所繪夫婦載花小影,蕓甚寶之;愛丈夫之所愛,甚至親自為丈夫物色妾室,珍惜破書殘畫,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丈夫寫詩作畫與友茶酒聚會的雅興——“蕓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
可愛的她......可愛如她,真是滿足了男子對于一個女子的所有浪漫想象,連我一女子在她面前都要自慚:弗如遠甚!同時忍不住感慨,若有如此友人亦是人生幸事,若我是男子定然也想娶妻如此,難怪沈復自己都感慨“老天待我至為厚矣”,難怪有后人懷疑“蕓娘”是沈復想象出來的人物!可就是如此可愛的一個妙人,經歷卻坎坷:因家中閑言被婆婆懷疑不喜;因幫丈夫為公公納妾,失愛于婆婆;因替小叔借債作保,反被誣賴背夫借債饞謗小叔,被趕出家門。夫妻寄居友人家中,無一言為自己辯白,只等兩載后其夫漸知事情始末,才得歸家;因母亡弟出悲傷過甚患血疾;又因為丈夫謀憨園不得,蕓“終以受愚為恨,血疾大發(fā),床席支離,刀圭無效,時發(fā)時止,骨瘦形銷”;為補貼家用,她連夜繡經,“致增腰痠頭暈之疾?!钡玫降幕貓髤s是,“繡經之后,蕓病轉贈,喚水索湯,上下厭之”;而后沈復因替友人借債作保,友人挾資遠遁,被人逼債。夫婦于新年將近,天色未明,被趕出家門。如出逃一般,一雙兒女也都分別。蕓拖著病體還為家庭做最為無奈卻又是最周全的打算。女兒匆匆許人作童媳,哄兒子說出門就醫(yī),雞唱三聲,拖病體含淚離家,小兒大哭“我母不歸矣!”為人母的蕓強忍悲痛,只等到船出發(fā)后才放聲痛哭,令人肝腸寸斷。一語成讖,因為這一別,確實是母子永訣了!《浮生六記》從《閨房記樂》《閑情記趣》的浪漫喜悅讀到《坎坷記愁》愁苦悲戚,感動于沈復夫妻情深意篤,又嘆息于沈復的軟弱,眼看著蕓娘這個可愛妙人在他身邊香消玉殞,無力護她周全,令人扼腕,不忍卒讀。如夢《浮生六記》,蕓娘逝后無可讀!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三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
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
看的比較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
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
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
蕓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
看上去簡直完美,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
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分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
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繼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延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后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
陷入糾結。
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
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
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浮生六記讀后感篇十四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傷感簡單概括這本書,我的感覺約是手邊有此一冊,便有如一妙友相伴。
先是在課本上讀到《閑情記趣》,才接觸這本書的,頗有趣味。且不說“夏蚊成雷”之時,作者“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的閑情了,單是他游玩與草叢中,以叢草、蟲蟻、土礫,為林,為獸,為丘,便可充分感受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力,與童年的歡樂了。每讀至此,我都會忍俊不禁,恰似與作者隔空笑談童年的趣事了。卻也惋惜自己未能將幼年之趣事一一記錄下來,留作回憶。
陳蕓,作者沈復一生中最重要的女性,是貫穿了書之始末的核心人物。林語堂先生道蕓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誠非過譽。沈復花費大量筆墨描寫陪自己在閨房中談論詩書、賞月飲酒的蕓,很是深情動人。蕓是一位心路活潑女子:當沈復因蕓喜茉莉香(被認為是香中小人)而調笑問道“卿何遠君子而近小人?”蕓笑答道“我笑君子愛小人耳。”如此風趣的一位女子!
諸如此類,乍讀令人神往。而蕓的.可貴之處,是她風雅感性之后的緘默沉靜。她愿與沈復一起承擔生活上的曲折,即便被公婆誤會,她也默默忍受,不給夫君增憂。“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在蕓的眼中,是“可樂終生”的。如此心境,卻也可比賢人顏回了吧!
浪游記快,尋尋覓覓;坎坷記愁,冷冷清清。沈復一生似在尋找著什么,或是浪游的閑適,或是生活的嫻靜。蕓的早逝,令人扼腕。于他,更是莫大的打擊。作者在書中常感嘆:“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淪亡,可勝浩嘆!”使得全書縈繞著哀而不傷的情感。每當作者惋嘆“蕓娘不能偕游至此”時,我的腦海中總能浮現蕓那溫柔又寬和的笑容,但同時卻又有物是人非的悲涼之感。
若是人生似夢,卻能有像蕓一般的知己陪伴左右,也是難得幸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