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數立方體(通用21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案的編寫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學習工具。教案的編寫要遵循科學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一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并能說出名稱及其特征。
    2.仔細觀察、樂意探索。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事先收集一個正方體的盒子。
    2.黑板,記錄表一張;吸管、剪刀、筆、a4紙;磁力棒若干,3個大筐、3張桌子。
    3.長方體盒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鞏固正方形特點。
    1.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提問:你們看這張是什么形狀的紙。
    2.幼兒進行觀察,說說是什么形狀的紙。如:正方形的紙。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紙呢?
    4.幼兒說說。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來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結:四條邊一樣長的圖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點。
    1.教師出示正方體的盒子,提問:它們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
    2.一樣的,都是正方形。
    師: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誰有方法證明盒子的這個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紙貼在盒子上,與其中的一個面進行比較驗證。
    師:那另外的面呢,誰有辦法能驗證?
    3.不一樣,盒子好像有幾個正方形。一個是立體圖形,一個是平面圖形。
    4.剛才有小朋友說盒子上有幾個正方形?到底有幾個正方形呢,我們一起來數數?
    5.集體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數的?
    b.教師事先準備若干正方體圖形貼在黑板上,根據幼兒的回答方法進行小結,并用圖示表示。如:按顏色、做記號、方位等。
    6.教師小結:原來每個盒子都是由6個正方形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9.教師講解要求:每位幼兒拿1個正方體選擇位置坐下,3張桌子上分別放一個筐,里面有5只筆、5根吸管、5張a4紙、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兒可以運用這些工具進行驗證,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個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種方法進行驗證。
    10.集體交流,說說驗證方法。
    a.你們有結果了嗎》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b.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各自的結果。如:用重疊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鋪等方法進行驗證。
    11.出示記錄表,總結盒子的特征。
    12.總結:原來由6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組成的立體圖形是正方體。你們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體。
    三、活動延伸。
    1.我這里還有一個盒子,它是正方體的嗎?
    2.拿現在我們回教師用今天學過的新本領來驗證吧!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二
    活動目標: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1.復習幾何形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活動反思:
    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fā)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三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四
    1、能在“小小文具店”游戲中正確運用7的加減運算。
    2、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購物游戲的樂趣。
    各種貼有數字的文具若干、數字錢幣、自動付款機若干;帶有標價的圖片若干。
    一、導入活動。
    師:我們馬上要做小學生了,到小學需要許多的文具用品,今天我們就到“小小文具店”里去買文具。
    師: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這個文具需要多少錢?你怎么知道的?
    二、幼兒玩“小小文具店”游戲,正確運用7的`加減運算。
    1、第一次買文具,復習7的加法。
    (1)提出購物要求:
    師:每個小朋友有7元錢,請你用這7元錢去買你喜歡的、需要的文具。不管你買什么文具、多少文具,但要把7元錢全部用完。
    這里有4個自動付款機,你可以把錢放入自動付款機的盒子內。
    (2)自由購買,教師隨機指導。
    (3)交流買文具情況。
    b誰和他買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c也可以老師出示一道7的加法算式,讓買的文具能用這道算式來表示的幼兒站起來,其他幼兒共同檢查。
    d學習連加法:這個小朋友買了幾樣文具,分別是多少錢?列一個什么樣的算式?算式里的各數分別表示什么?用了幾個加號把這幾個數加起來的?多個數連加起來的方法叫連加法。
    2、第二次買文具,復習7的減法。
    (1)提出要求:每人還是用7元錢買文具,但這次不能把7元錢都用完,每人只能買一樣文具。選好文具后同樣把錢放入哪里?(自動付款機的盒子里)沒有用完的錢,請小朋友去自動付款機找錢。
    (2)幼兒再次購買。
    (3)交流買文具情況。
    b有個小朋友他買的文具可以用這樣算式表示,他買的文具是多少錢?找回了多少錢?
    c老師出示一道7的減法算式,讓買的文具能用這道算式表示的幼兒站起來,其他幼兒共同檢查。
    三、結束活動。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五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正方體,能區(qū)分正方體與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感知立體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骰子、正方體圖形紙、課件2、學具準備:制作正方體的圖樣紙、彩筆、膠棒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候。
    2.情景導入"今天我要帶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術樂園玩,接下來我們要踏上神秘的魔術之旅了,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積木房》:積木寬,積木長,我用積木蓋新房,小朋友們請進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體活動。
    (1)觀察圖形幼兒觀看課件師:"圖形紙上有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師:"這張圖形卡紙上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我們變個魔術,看看它能變成什么?"(2)操作活動教師做示范,將圖紙折疊后變成正方體。
    師:"今天變成的這個新圖形叫正方體。"小朋友們也來試試吧。
    (3)認識形體請幼兒觀察正方體師:"正方體由幾個面組成?"(請小朋友用彩筆點數)師:"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圖形一樣大嗎?"小結: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
    (4)師幼互動師: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
    三、游戲活動:
    1.游戲名稱"擲骰子"游戲。
    2.游戲規(guī)則請一名幼兒擲骰子,幼兒根據骰子的數字回答問題?;卮鹫_的小朋友上臺擲骰子。(骰子上標注問題)。
    數字1:正方體有幾個面?
    數字2:正方體的六個面一樣大嗎?
    數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數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數字5: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什么圖形?
    數字6:再擲一次骰子。
    3.活動小結。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六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立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七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正方體一個,長方形兩個,跟每個面一樣大小的紙卡,小正方體的物品等于總人數,立方珠八塊,其他的形體若干;魔法箱一個,放著紙,彩筆、尺子、毛線繩的盤子三個。
    活動過程:
    一、與圖形紙片做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分組說一說:你們組有什么圖形?找到朋友了嗎?你們是怎么測量的?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
    二、通過操作探究、觀察、比較,認識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1.變魔術,引起幼兒興趣。
    2.認識正方體。
    師:魔法箱里變出來什么寶貝?這個寶貝是哪一組的圖形卡片變成的?為什么說是你們組的?你們組的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個面,這個應該有六個面,我們來數一數,這是第一個,要按順序數,是有六個正方形的面,六個正方形一樣大嗎?怎么來測量一下?這個寶貝有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他叫正方體。
    3.出示正方形跟正方體比較。
    正方形跟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正方形有一個面,正方體有六個面)。
    4.通過找正方體的玩具,鞏固對正方體的認識。
    請小朋友每人找一個正方體的玩具,回到座位上,一起驗證一下是不是正方體?分類把玩具放到籃子里。
    三、通過觀察認識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1.認識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哪一組的圖形卡片沒變出來?你們組放的是什么圖形?他們會變成什么樣子?
    2.與正方體比較。這個長方體跟正方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認識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1.師:魔法箱里又變出來什么寶貝?這個寶貝是哪一組的圖形卡片變成的?為什么說是你們組的?你們放了什么樣的圖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長方形的面有四個,看上去一樣大,正方形的面有兩個,看上去也一樣大。四個面加上兩個面是六個面,這個寶貝叫長方體。
    2.與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比較。
    長方體跟前一個長方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聯系生活:生活中你看到過什么東西是長方體的?
    五、正方體大變身的游戲,讓幼兒用筐內八個正方體積木變數目不同的長方體和一個大正方體。通過用正方體來拼擺大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初步理解形體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幼兒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興趣。
    2.拼不同的長方體。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八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九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正方體一個,長方形兩個,跟每個面一樣大小的紙卡,小正方體的物品等于總人數,立方珠八塊,其他的形體若干;魔法箱一個,放著紙,彩筆、尺子、毛線繩的盤子三個。
    2.分組說一說:你們組有什么圖形?找到朋友了嗎?你們是怎么測量的?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
    1.變魔術,引起幼兒興趣。
    2.認識正方體。
    師:魔法箱里變出來什么寶貝?這個寶貝是哪一組的圖形卡片變成的?為什么說是你們組的?你們組的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個面,這個應該有六個面,我們來數一數,這是第一個,要按順序數,是有六個正方形的面,六個正方形一樣大嗎?怎么來測量一下?這個寶貝有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他叫正方體。
    3.出示正方形跟正方體比較。
    正方形跟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正方形有一個面,正方體有六個面)。
    4.通過找正方體的玩具,鞏固對正方體的認識。
    請小朋友每人找一個正方體的玩具,回到座位上,一起驗證一下是不是正方體?分類把玩具放到籃子里。
    三、通過觀察認識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1.認識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
    哪一組的圖形卡片沒變出來?你們組放的是什么圖形?他們會變成什么樣子?
    2.與正方體比較。這個長方體跟正方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認識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1.師:魔法箱里又變出來什么寶貝?這個寶貝是哪一組的圖形卡片變成的?為什么說是你們組的?你們放了什么樣的圖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長方形的面有四個,看上去一樣大,正方形的面有兩個,看上去也一樣大。四個面加上兩個面是六個面,這個寶貝叫長方體。
    2.與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比較。
    長方體跟前一個長方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聯系生活:生活中你看到過什么東西是長方體的?
    五、正方體大變身的游戲,讓幼兒用筐內八個正方體積木變數目不同的長方體和一個大正方體。通過用正方體來拼擺大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初步理解形體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幼兒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興趣。
    2.拼不同的長方體。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
    設計思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視幼兒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動在教學策略上運用游戲化方法,設計環(huán)節(jié)上體現層次目標遞進。將“碰碰樂”游戲融入幼兒的學習中,由身體碰碰樂——圖形碰碰樂——形體碰碰樂,使他們置身游戲中體驗。并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引發(fā)、支持、促進他們的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碰碰樂》音樂、筐子等。
    活動過程:
    一、身體“碰碰樂”
    導入活動:播放音樂,師幼玩“身體碰碰樂”游戲。
    二、圖形“碰碰樂”
    (一)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制作材料。
    仔細觀察:哪些圖形寶寶來玩碰碰樂的游戲?怎樣玩呢?
    2、觀察驗證,了解基本特征。
    (1)紙上有幾個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2)這6個正方形都一樣大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3)幼兒自主選擇工具驗證6個正方形一樣大。
    小結:大家手中都是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
    3、幼兒操作、認識正方體。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發(fā)現:“碰碰樂、碰碰樂,6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正方體!”
    “正方體是什么形狀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就叫正方體。
    (二)認識長方體。
    1、出示長方體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兒操作,認識長方體。
    (1)討論分享:長方體是由幾個形組成的?
    (2)交流發(fā)現:“碰碰樂、碰碰樂,6個長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長方體!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個長方體!”
    小結: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形體叫做長方體,由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三、形體“碰碰樂”
    游戲鞏固,播放《形體碰碰樂》音樂。
    四、活動延伸。
    生活中哪些東西像正方體和長方體呢?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并做好記錄。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一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圖形標記、數不清字、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
    辨認正方體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二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立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三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3、發(fā)展幼兒現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搭建能力。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簡單了解長方體、圓柱體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區(qū)內事先擺放牙膏盒、易拉罐、羽毛球桶、鉛筆、橡皮等;裝有若干奶盒、藥盒、易拉罐的大紙袋,火柴盒、撲克牌、光盤、硬幣、魔法師面具。
    一、魔術引入,激發(fā)興趣教師戴面具出場,扮演魔法師表演火柴盒變硬幣的魔術。
    請幼兒思考并回答火柴盒和硬幣是什么形狀的?(引入正題)二、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魔法師的口袋里還有好多的寶貝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1、分類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試一試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滾動,將材料分類。并說一說為什么有的能滾有的卻不能。
    2、摸一摸,數一數
    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3、找一找在活動區(qū)內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的?
    三、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枚硬幣和許多硬幣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3、請幼兒用撲克牌和光盤分組演示,親自感受長方形、圓形和長方體圓柱體之間的關系。
    四、形體搭建
    1、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樣的房子?該怎么做?
    2、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制作,教師指導幫助。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四
    活動目標: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活動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活動難點:
    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牛奶盒、藥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撲克牌、光盤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說一說他們是什么樣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長方體,易拉罐和茶葉桶是圓柱體。
    2、請幼兒摸一摸,數一數:
    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b、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的?上下一樣粗嗎?兩個圓面大小相等嗎?能不能滾動?小結圓柱體定義。
    3、請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家庭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張光盤和許多光盤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三、結束部分。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五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課件、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立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六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fā)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七
    目的:
    1、使幼兒熟練掌握學過的平面幾何圖形和幾何體的特征。
    2、初步理解平面幾何圖形與幾何體的關系。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
    2、與這些幾何體的面相同大小的平面圖形若干。
    3、十字形硬紙片若干,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初步感知平面幾何圖形與幾何體的不同。
    1、出示一塊正方形積木和一張正方形的面一樣大的紙,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其不同之處。
    師:這個是什么?(正方形)這個呢?(正方體)。他們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2、教師小結正方形與正方體不同之處。
    師:正方形只有一個面,它的長和寬一樣長;而正方體有六個一樣大的面,正方體除了長和寬外還有高。
    3、讓幼兒用食指沿著正方形的長和寬以及正方形的`長、寬、高的三條棱運動比劃,使幼兒清楚長寬高具體指的是什么,學會以此辨別平面和立體。
    師:請小朋友們都來摸一摸正方形和正方體,感覺一下它們的長、寬、高。
    4、小結:正方體像正方形長高的樣子。
    二、幼兒自由比較探索圓形和圓柱體,長方形和長方體,區(qū)別它們的不同之處。
    1、師:請你們好好觀察圓形和圓柱體,長方形和長方體,看看它們到底有哪里不一樣。
    2、請個別幼兒說說比較后的想法。
    3、小結:圓柱體很像圓形長高的樣子而長方體像長的很高的樣子。
    三、幼兒分組操作活動1、一組:一張長方形和兩個一樣大的圓形紙粘成圓柱體2、二組:把十字形硬紙片涂上六種不同顏色并粘成一個正方體3、三組:作業(yè)單練習。
    4、總結:立方體上包括許多平面,很多平面可以組成立方體。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八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2.學習數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下載全文。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十九
    幾何體的教學是大班很重要的內容,正方體、長方體是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有時是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長長的、方方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兒已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本次教學活動。
    1、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比較正方形和正方體、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1、搜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個,內裝有正方體1個、長方形體2個(一個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
    3、幼兒操作用小正方體、長方形體。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教師: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須用指定的形體,我們要想幫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來認識一下用什么樣的形體。
    二、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1、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導入活動。
    放入6張一樣大小、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取出一個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有6個面)。
    (2)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驗證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小結: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6個面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師放入神秘袋中6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分別兩兩相同大?。兂?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
    長方體和正方體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2)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6個都是長方形),仔細觀察發(fā)現,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都是長方形的。
    (3)教師從神秘袋中變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提問幫助幼兒認識這種長方體的特征。
    這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都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有6個面,4個面是長方形的,2個面是正方形。
    (4)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仔細觀察發(fā)現,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3、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幫小兔子搭房子,鞏固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師:我們認識了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體和長方體,下面就開始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老師前面的筐子里只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形體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4、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二十
    設計思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視幼兒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動在教學策略上運用游戲化方法,設計環(huán)節(jié)上體現層次目標遞進。將“碰碰樂”游戲融入幼兒的學習中,由身體碰碰樂——圖形碰碰樂——形體碰碰樂,使他們置身游戲中體驗。并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引發(fā)、支持、促進他們的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碰碰樂》音樂、筐子等。
    活動過程:
    一、身體“碰碰樂”
    導入活動:播放音樂,師幼玩“身體碰碰樂”游戲。
    二、圖形“碰碰樂”
    1、出示正方體制作材料。
    仔細觀察:哪些圖形寶寶來玩碰碰樂的游戲?怎樣玩呢?
    2、觀察驗證,了解基本特征。
    (1)紙上有幾個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2)這6個正方形都一樣大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3)幼兒自主選擇工具驗證6個正方形一樣大。
    小結:大家手中都是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
    3、幼兒操作、認識正方體。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發(fā)現:“碰碰樂、碰碰樂,6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正方體!”
    “正方體是什么形狀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就叫正方體。
    (二)認識長方體。
    1、出示長方體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兒操作,認識長方體。
    (1)討論分享:長方體是由幾個形組成的?
    (2)交流發(fā)現:“碰碰樂、碰碰樂,6個長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長方體!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個長方體!”
    小結: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形體叫做長方體,由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三、形體“碰碰樂”
    游戲鞏固,播放《形體碰碰樂》音樂。
    活動延伸:
    生活中哪些東西像正方體和長方體呢?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并做好記錄。
    大班教案數立方體篇二十一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正方體,知道正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動中,努力學會獨立完成制作正方體的任務。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正方體正方形。
    學具:《幼兒用書》各種長方體及正方體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初步認識正方體。
    師:老師這有一個大魔方,請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狀的?
    幼:正方形(正方體)教師把正方形和正方體進行比較。
    (1)師:請你看一看這個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嗎?
    (2)再來比一比,這么多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嗎?
    (3)數一數,這個魔方有多少個面?(6個)。
    師:像這樣的形狀就叫正方體。
    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二、鞏固學習。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請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是正方體(驗證)。
    三、操作練習。
    制作正方體。
    四、拋骰子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