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讀后感(精選19篇)

字號:

    讀后感是表達讀者對書籍內(nèi)容理解和感受的一種文學(xué)形式。在寫讀后感時,可以適度地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但不宜過多與個人經(jīng)歷無關(guān)的內(nèi)容。下面是一些讀者寫的讀后感,希望能夠給予大家一些閱讀啟示和思考。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一
    上了大學(xué)之后,忙里偷閑的也多了不少空余的時間,看雜書的機會自然也就多了起來。近些天重溫了《背包十年》這本旅行雜記,再次閱讀帶來的感受,與之前果然是不同的了。
    作者小鵬是個職業(yè)旅行家,他確實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沒房沒車也沒女朋友,在書的扉頁上他寫到:“從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就沒正經(jīng)上過班,攢點錢就去旅行,直到他發(fā)現(xiàn)旅行也能賺錢,于是生活變成了旅行、旅行、旅行。”他分享背包十年的旅程,踐行最初的夢想,向印下的每個足跡叩問,有人問他是誰,了解他的人都說,不過是個追夢的人而已。
    書開頭的幾張圖片上的文字記錄了他矛盾又多彩的生活:他拍下手持蓮花的女孩,也記錄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他漫步在愛麗絲夢游過的仙境,也流連于與世無爭的桃花源;他思考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專注于愛爾蘭女孩的專注;他喜歡日出時的光芒萬丈,也喜歡日落時的漁舟唱晚;他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長頭問路的堅持。
    他不是專業(yè)攝影師,可是他的照片卻用最簡單的姿態(tài)帶給我們最真實的感動。他拍盲女歌唱,只用一個側(cè)臉,清麗的聲音仿佛在耳邊回蕩;他拍法餐,把紅黃綠搭配成藝術(shù)品;他拍戲水的兒童,舉著相機跳進溪中,將感動定格在相片里。他的攝影手法是最簡單的三分構(gòu)圖,他的技巧比不過攝影初學(xué)者,他的相片缺足以媲美任何頂級攝影師。
    整整十年,除了旅行,他沒有堅持做下任何一件事情。楊麗萍說過:“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小鵬把自己歸結(jié)為體驗者,他以體驗者的姿態(tài),走遍大千世界,看過百態(tài)人生,享受過每種風(fēng)景。孤單而不孤獨。于是每一天都充滿感動和驚喜。
    我想我是羨慕小鵬的,就像蓄養(yǎng)著的家禽羨慕遠飛的蒼鷹一樣。每個人心中都充滿著在路上的向往,只是有的人扎實的走向了自由的路,比如小鵬;有的人在出走和停留間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比如我和另一些人;還有更多的人止步于現(xiàn)實的殘酷面前,比如更多的蕓蕓眾生。我時常想,借一個背包就出發(fā),放棄無數(shù)薪水豐厚的工作去流浪,該要有多大的勇氣。
    有時候我們總喜歡找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小鵬找到的非去旅行不可的原因很簡單,平淡生活讓我們的五感退化,而旅行卻能讓它們重新獲得敏銳,旅行讓我們重新變回孩子,讓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就像他說的那樣:“人要趁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有網(wǎng)友評論他磕首問路,傳夢為生。小鵬說自己是追夢人,可他又何嘗不是引路人。背包十年,追夢十年,小鵬的旅途仍在繼續(xù),我的也即將開始。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二
    花了一天的時間,沒喝水沒吃飯,硬生生看完《背包十年》厚厚的一本書。
    我忍不住羨慕小鵬活著的姿態(tài),在這樣一個膨脹物欲橫流的社會,他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跡丈量生命的意義,讓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禮。
    有職業(yè)旅行者這樣說過:挑起一切生活的擔(dān)子,為房子,為車子,為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勇氣,真正的勇氣是放下一切,走吧。看著這本書,我也在想,"哪一天,趁著年輕,我也背起行囊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去旅行一次。"多少風(fēng)花雪月的守望,無數(shù)雪山草原的期盼,隨著年輕的生命慢慢老去,眷守一份午后閑陽品茶般愜意悠長的回憶。在腦海里想過,而后總會找很多借口來欺騙自我,有時間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有錢有時間的時候可能都老了,或者說我不夠勇敢。
    其實無論是去旅行也好,去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你想,意識到達了頂級程度,不管你有沒有錢和時間,哪怕你是殘疾,只要你想,就能到達。
    “旅行者的認真不在于記錄枯燥無聊的數(shù)字和年代,而在于相識相知的那份感動?!甭眯袩o法復(fù)制,旅行除了游覽風(fēng)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歷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資料、計劃路線、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寫游記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過程。但此刻旅游業(yè)發(fā)展興旺,參加旅游團方便快捷省力省心,但“他們看到的只是停車起步間的美麗風(fēng)土,卻無法體味與當(dāng)?shù)厝苏鎸嵔佑|的粗鄙人情。不羨慕他們的旅行,是因為不愿意與旅行中的一半珍貴擦身而過?!崩钚李l說過不要做一個老向別人要現(xiàn)成答案的人,很多跟團旅游回來的人都說自我想一只鴨子被人趕著走,回來只明白很好玩風(fēng)景很美麗,但其他就一問三不知。那些既定的旅游模式對于熱愛旅游的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們都喜歡走自我的路。
    “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他們來說,處處都是舞臺。而旅行者雖然素面朝天,可對我們來說,處處都是人生?!庇腥苏f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們無法決定它的開始和結(jié)束,但我們能夠增加它的重量,讓它過得更精彩。每次旅行就好像人生的一次縮影,有起點有目的地,有對未來的未知,要經(jīng)過種種考驗,其中不乏驚險刺激的,最終回歸原點。但人生僅有一次,旅游能夠隨時重來。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三
    讀完了小鵬的《背包十年》,頗受背包客們推崇的一本書,幾乎在同時看見了某人的一條微博,突然感觸良多,很想寫點兒什么,然而,卻一向太懶,直到拖到今日午時,沒什么心思干活兒,才想起寫下來。
    讀這本書,流連于世界各地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但它最不一樣于普通游記的一點,便是那份對夢想的執(zhí)著。以往為了旅行打打工,攢了一點兒錢就辭職上路,也曾露宿街頭,最終最終實現(xiàn)了成為職業(yè)旅行者的夢想。此刻有人羨慕嫉妒恨,甚至批判他的奢華享樂,卻看不到他十年來經(jīng)歷的艱辛。
    夢想,是一個完美的東西,然而,有多少人能夠這樣的堅持夢想,不甘平凡呢?實現(xiàn)夢想的'代價,又是多少人能夠支付的呢?我們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難免有太多的牽絆,許許多多的人都流于平凡,可是是社會潮流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然而,我卻突然覺得,沒有夢想甘于平凡的人并不必須就是可悲,真正可悲的,卻是那些將夢想掛在嘴邊,卻將夢想活成了空想的人。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任何事堅持了10年,那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而生活本身,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堅持和經(jīng)營的夢想?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但平凡的人卻有千奇百怪不一樣的生活,歸根結(jié)底,可是是一種態(tài)度。有人認為生活只是底層的必須品,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總認為自我應(yīng)當(dāng)再干出點兒什么別的,才對得起來世上走一遭,直到累了困了想要“妥協(xié)”,終會發(fā)現(xiàn)生活已經(jīng)高昂起他的頭,幸福不是想象中那么唾手可得。
    能夠堅持夢想,締造不凡的人,雖然令人欽佩不已。但懂得珍惜平凡,經(jīng)營生活的人,同樣會發(fā)現(xiàn)生活帶來的豐厚回報。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四
    人應(yīng)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這是作者封面上的短短一句話,卻足以表達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作者用自己的十年向我們展示了他眼中的世界,可是如果我們是作者,又能看見怎樣的一個世界呢?曾經(jīng)聽著周子琰《外面的世界》我想象過外面的世界,但是最終我還是未能親身真切去體會外面的世界,但是,正因如此對它的渴望卻是愈加的強烈。
    當(dāng)我徜徉在這本書的文字海洋里,想象著自己在意大利比薩露宿街頭會是怎樣的情景;在西藏遇到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我能不能堅持得住,會不會就此昏迷不醒;在圣托尼里一個人看日落會不會感到無限的孤寂;也不知道在撒哈拉沙漠看美麗星空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無限的想象讓我對如此的旅行既向往又有點擔(dān)心,也許缺少作者那種勇往直前,追逐夢想的勇氣吧!
    去旅行,很多人都感嘆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這些都是我們沒有勇氣和不珍惜現(xiàn)在美好時光的表現(xiàn)。世事無常,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未來的時間里,能否有機會來完成現(xiàn)在遠行的夢想。如今我們還年輕,有著健康的身體還有追逐夢想的激情,所以盡情去享受遠行的美好吧,不要等到健康不再,激情退卻時想起曾經(jīng)錯過的美景,遺憾終生。
    “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他們來說,處處都是舞臺。而旅行者雖然素面朝天,可對我們來說,處處都是人生?!焙唵蔚膱鼍?,簡單的話語,在作者飽經(jīng)旅途熏陶之后,顯得富有哲理。生活處處有哲理,人生時時有玄機,我們需要睜開雙眼,觀察世界,聆聽聲音,享受感動,傳達內(nèi)心的聲音。作者正是用自己的行動來觀察了解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nèi)心聲音召喚著那些還在迷茫沉睡的人們。
    如今,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軌跡,工作、生活、吃飯、睡覺,然后又是工作、生活、吃飯、睡覺;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其實我覺得這種單調(diào)簡單的生活,會給我一種踏實的感覺,卻給不了我真實存在這個世界的感覺。如此單一直接的生活方式似乎更加接近機器的方式。我們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需要去到另外的一個地方,換另外一種生活的方式,證實下自己還是一個可以隨性生活的大活人。
    所以,仔細聆聽內(nèi)心的聲音,思考下在這個紛擾的世俗世界里,我們需要堅守的是什么。我也一直在不斷地努力,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只是不想讓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只想保持最真實的真己,追求最初衷的夢想。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五
    我是個愛旅游的人,看完《背包十年》,沉迷其中的文字和拍攝的圖片。
    書中的內(nèi)容是寫作者十年里到過的地方,每個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經(jīng)歷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個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過去發(fā)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題材。每個標(biāo)題都充滿誘惑,每段故事的開頭都給你往下看的動力。每個故事篇幅不長,就一兩頁,但都具有代表性,結(jié)尾都帶點作者的感悟。
    16張彩照里其中有兩張看來很普通的照片,一張是今年去過的吳哥窟里有名的高棉微笑,圖片照的只是那寬厚的嘴唇,下面寫著“我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tài)度……”,對于作者來說,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張是一對情侶抬頭仰望著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寫著“羨慕他們可以一起笑看風(fēng)輕云淡”,旅行時要能做到真正的拋開所有,享受自由,的確令人向往。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很多觀點我都很認同的。
    “旅行者的認真不在于記錄枯燥無聊的數(shù)字和年代,而在于相識相知的那份感動?!甭眯袩o法復(fù)制,旅行除了游覽風(fēng)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歷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資料、計劃路線、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寫游記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過程。
    旅行給我們留下的除了經(jīng)歷,應(yīng)該就是難忘的回憶吧,記住每一處迷人的風(fēng)景,記住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記住每一張靦腆的笑臉。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們我們希望他們保持純真,雖然我們可能給不到他們什么,但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付出過的笑容。
    記得有位攝影家說過,真正的旅行,不要帶相機,把眼睛帶上就好啦,把一切記在腦海里,永不磨滅。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六
    浪跡天涯,許多人想過,但是只有很少人做過。“時間、金錢、他人的認同”,其實這些統(tǒng)統(tǒng)不是借口,小鵬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浪跡天涯其實很簡單。
    小小的背包,承載的是對生活的期望,對未知世界的求索,更是對心靈的洗禮?!叭粘鰰r的光芒萬丈,日落時的漁歌唱晚,巍峨的高山,寧靜的長河……”“巴黎、巴塞羅納、柏林、蘇尼恩、新德里、紐約、渥太華……”整個世界都被小鵬“塞進”了背包,隨著小鵬的足跡,我們看到了人類文明的多元,感受了沉淀在不同大陸上那悠久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但卻傳遞著一個共同的信念“l(fā)oveisacircle”。
    住過世界頂級的大酒店,也體味過露宿街頭,享受過豪華的奔馳轎車,也擠過用“擁擠”都無法形容的大巴車。遇過小偷,做過義工,見過一絲不掛的修行者,碰過三種先生,有了尼泊爾的兄弟,結(jié)交了俄羅斯啤酒推銷員……世間種種,人生百態(tài),興奮過,孤獨過,自豪過,無奈過,小鵬用自己真實的情感,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勾畫了一個真實的世界。
    其實逐夢又何其容易,能夠為夢想插上騰飛翅膀的,必然是那群擁有頑強毅力,堅持不惜的人們。旅游很簡單,但是能把旅游做到小鵬這樣極致的人,恐怕寥寥無幾,就如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做到極致就是一種偉大,法國的紅酒和鞋匠就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逐夢的路途上,來自未知世界的挑戰(zhàn),必然會將逐夢的大軍打得落花流水,但是肯定會有那么一小群人,他們堅持了下來,在與挑戰(zhàn)的博弈中,他們羽翼漸豐,他們愈挫愈勇,他們堅持了,他們奮斗了,他們才能看到雨后的彩虹。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修飾,《背包十年》就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帶給品味它的人一抹淡淡的清香。用足跡丈量生命的意義,“為了年華老去時不鄙視自己”,小鵬毅然拋開世俗的眼光,堅定地成為一名逐夢者,正如三毛,格瓦拉,或者某個路人給過小鵬的鼓勵一樣,小鵬正在用自己的行動,鼓勵著那些追逐夢想的人們:
    逐夢,一個背包就已足夠。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七
    經(jīng)過一夜的顛簸,從xx西—xx的xx次列車已經(jīng)進入廣東境內(nèi),我在沉沉的睡夢中醒來,青色起伏的山巒,碧波蕩漾的池塘,翠色欲滴的樹木從車窗外緩緩地向后滑過,北方的蕭瑟蒼茫也被遠遠地甩在了后面,視線回到手中書籍的插圖,一個赤裸的小女孩手持一朵白色的蓮花歡快地奔跑。
    《背包十年——我的職業(yè)是旅行》是國內(nèi)首位職業(yè)旅行家小鵬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驗、感悟撰寫的,此書詳細記述了小鵬自2001年至2010年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經(jīng)歷及所遇所感的人、事、物,從他細膩如詩般流暢的行文、豐富多彩的旅途經(jīng)歷以及純真靈動的攝影作品中,我發(fā)現(xiàn)他不僅是位冒險、堅韌的職業(yè)旅行家,內(nèi)心更是一個懷有無限好奇、時刻發(fā)掘真、善、美的兒童,他擁有著矢志不移的信仰——旅行,并將之抒寫為常人難以涉足而自己樂此不疲的事業(yè)。
    跟隨著小鵬獨特的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味覺,我駐足巴賽羅那的圣家堂被建筑家高迪的雄厚偉力所震撼,我透過梵高斑斕的色彩體會到他沉迷創(chuàng)作時的單純快樂與現(xiàn)實中的苦澀孤絕,在丹麥奧登塞小城的紫墻綠頂中見證培育安徒生豐富想象力的土壤,我贊嘆于自然景觀的旖旎富麗,在柬埔寨吳哥窟前屏息凝神注視太陽費盡全力地把肥胖的臉龐從嶙峋塔峰后挪出,聆聽眾人向自然致敬的掌聲澎湃。
    在小鵬的旅程中,一些善良、真誠的異國異地的陌生人搭手相助,成為旅程中最溫情的旋律。例如尼泊爾人金卓熱情好客,不但帶小鵬參觀加德滿都的特色景點,而且還帶她拜見母親、女友,并贈送小鵬兩枚尼泊爾古錢幣,短暫的邂逅,他們超越了國別,超越了宗教與制度的芥蒂,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此外,還有免費開車相送的法國老太太等。在旅行中,loveisacircle,小鵬得到過很多人的無私幫助,他也讓愛成為一種不斷循環(huán)的能量,發(fā)現(xiàn)愛,并傳遞愛。這也是讀這本書教給大家的禮物吧。
    旅途中跋山涉水,不免遭遇自然、環(huán)境、人為等突發(fā)狀況,旅途也成為危險的代名詞。《今夜會不會再也醒不來》典型地反映了這種狀態(tài)。在青海海拔5000多米的雁石坪過夜,小鵬因高原反應(yīng)缺氧嚴重而心生恐懼,擔(dān)心像以前的背包客一樣命喪如此。身體本能的堅韌讓他迎來了第二天的曙光,他的經(jīng)歷不時牽扯著我的神經(jīng),即因旅途中的豐富多彩、奇聞易趣而笑也因旅行的艱辛熱淚盈眶。
    這本書,不但可以學(xué)習(xí)借鑒到如何成為一個職業(yè)點的背包客,還能學(xué)習(xí)到如何將旅行經(jīng)歷經(jīng)過分析整理以讀者喜聞樂見的游記形式記載下來。
    讀讀《背包十年——我的職業(yè)是旅行》,重拾因日常生活瑣事而壓抑下來的遠行夢想,給自己一個不可抗拒的理由,去旅行吧!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八
    在中午一點午睡休息醒后,如果還沒到二點,我就拿起《背包十年》看兩三篇,看完之后打開電腦寫一點體會,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看完此書的。
    超喜歡書文開頭小鵬的攝影作品,個性是那幅手持蓮花的女孩。如果小鵬把每到一個地方的圖片也放在書中就更好了,更能讓讀者了解當(dāng)?shù)氐奈幕L(fēng)情。只可惜往后他到的旅行地點都是以文字描述,缺少圖片有力的介紹。
    在我腦海中修改評價作者有兩本印象最深:一本是梁子的《我的非洲部落》,修改描述梁子時說:“在飯桌時她那粗言也常常令人捧腹”,很直率地說出了梁子真性格!另一本就是小鵬的《背包十年》,小鵬那種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對旅行那種執(zhí)著的熱愛。
    我在卓越、當(dāng)當(dāng)、豆瓣分別看了別人的評語,當(dāng)然肯定是有煲和貶。有的說是文字資料介紹小,即便如此,但我卻能從中了解了不少知識,比如:
    3、我第一次聽貝加爾湖這個名字是從眭澔平寫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而能夠讓我更進一步了解貝加爾湖有2500萬年的歷史,有1600米深卻是在此書中。
    所以,隨著小鵬的腳步,我的眼界開闊到世界各個角落。
    最后引用作者一句話結(jié)尾:人就應(yīng)趁著年輕的時候去走走,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九
    寫下這個標(biāo)題才發(fā)現(xiàn),上次寫所謂讀后感,已經(jīng)是中學(xué)時代語文作業(yè)了。月初讀完了小鵬的《背包十年》,頗受背包客們推崇的一本書,幾乎在同時看見了某人的一條微博,突然感觸良多,很想寫點兒什么,然而,卻一直太懶,直到拖到今天下午,沒什么心思干活兒,才想起寫下來。
    讀這本書,流連于世界各地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但它最不同于普通游記的一點,便是那份對夢想的執(zhí)著。曾經(jīng)為了旅行打打工,攢了一點兒錢就辭職上路,也曾露宿街頭,最后終于實現(xiàn)了成為職業(yè)旅行者的夢想?,F(xiàn)在有人羨慕嫉妒恨,甚至批判他的奢華享樂,卻看不到他十年來經(jīng)歷的艱辛。
    夢想,是一個美好的東西,然而,有多少人能夠這樣的堅持夢想,不甘平凡呢?實現(xiàn)夢想的代價,又是多少人可以支付的呢?我們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難免有太多的牽絆,許許多多的人都流于平凡,不過是社會潮流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然而,我卻突然覺得,沒有夢想甘于平凡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可悲,真正可悲的,卻是那些將夢想掛在嘴邊,卻將夢想活成了空想的人。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任何事堅持了10年,那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而生活本身,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堅持和經(jīng)營的夢想?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但平凡的人卻有千奇百怪不一樣的生活,歸根結(jié)底,不過是一種態(tài)度。有人認為生活只是底層的必須品,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總認為自己應(yīng)該再干出點兒什么別的,才對得起來世上走一遭,直到累了困了想要“妥協(xié)”,終會發(fā)現(xiàn)生活已經(jīng)高昂起他的頭,幸福不是想象中那么唾手可得。
    能夠堅持夢想,締造不凡的人,固然令人欽佩不已。但懂得珍惜平凡,經(jīng)營生活的人,同樣會發(fā)現(xiàn)生活帶來的豐厚回報。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
    之前在圖書館的新書書架上,遇到了一本新書,它的名字是《背包十年》。好像不久之前聽說過這本書,看到這書名就想到這是一本關(guān)于旅行的書,于是我毫不猶豫地把它翻開,懷著發(fā)現(xiàn)新知的心態(tài)去閱讀它。因為旅行,是我一直所欣賞的。
    書名的副標(biāo)題是“我的職業(yè)是旅行”,小鵬是一個職業(yè)旅行家,能夠跟“家”字搭上關(guān)系的都很了不起。這是我最羨慕的地方。能夠把賺錢和旅行一起干,這是一份令人熱淚盈眶的事業(yè)啊。有多少人想去旅行卻缺少資金的支持,又有多少人賺了很多錢卻沒有時間去旅行。封面是一個背著背包的背包客在沙漠里前行,不管前面的景象是日落還是日出,他都是向著光芒處走去。黑色的影子落在黃沙上,好像是在暗示著,既然我選擇了遠方,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讀封背上寫的話,我感動得淚流。這本書能夠使一個男孩看得熱淚盈眶,那幾句短短的話,無關(guān)凄美,無關(guān)悲痛,僅僅是它滿足了一顆走向世界的心。
    不一樣的旅行者。
    當(dāng)時手上還有一本《一個游蕩者的世界》,讀著《背包十年》就不自覺地把它們作對比。許知遠的是理性敘述,小鵬的是感性抒情較多。許知遠的文章總是帶有對歷史教訓(xùn)的擔(dān)憂,他不斷嘗試指出變革發(fā)展下的“陷阱”,所以看他的書是挺沉郁的。小鵬的書是純粹的旅行游記,但不是旅游攻略,他更多的是在體驗不一樣的經(jīng)歷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這是跟他們的身份有關(guān)系的,公共知識分子和職業(yè)旅行家。看多了許知遠的書看看比較輕柔的游記,這樣就一并有了理性與感性的享受了。
    大學(xué)里的旅行者。
    進入大學(xué)應(yīng)該盡早地進行一次旅行。李欣頻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旅行是后天混血的過程,每一次旅行就換一次血。小鵬的書寫到“多元意識影響多元世界,多元世界又反向造就多元生活,而旅行,正是提供進入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蔽矣X得旅行是一種認識世界的實驗,它和讀書一樣,能使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復(fù)雜的世界。那些世俗的眼光并不重要,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才重要。如果能夠?qū)ζ渌髮W(xué)生說一些話,我的話是在大學(xué)里面盡可能早地獨自去一次旅行,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我挺后悔自己到了大三才實現(xiàn)第一次旅行,如果能夠早一點地旅行,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或許不會那么單薄。
    你一定會厭倦固定模式的生活,何不出去走一走,與你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呢?第一次一個人去旅行,第一次坐11小時的硬座火車,第一次遇見異地風(fēng)景和風(fēng)俗。你在學(xué)校里面消失一段時間,再回來,就帶回了一段美麗傳說。當(dāng)你在談?wù)撟约郝眯械墓适聲r,你的同學(xué)依舊是在談?wù)摽荚嚪謹?shù)和關(guān)于分數(shù)的考試。在校園的日子一天天地過,好像只有旅行才能符合人生的軌跡。你可以用旅行對四年大學(xué)做最好的標(biāo)注,用相機把大學(xué)四年中最寶貴的記憶定格,使每年的年度總結(jié)里總有一段旅行的憶記和對世界新的認識。
    要么旅行,要么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一
    在網(wǎng)上書店閑逛的時候,看到排行榜上赫然列著這本書《背包十年》,一看標(biāo)題就讓我內(nèi)心悸動不已。04年起的2、3年時間里,便很喜歡一個人背著包到處去流浪。雖然沒去過什么風(fēng)景名勝,但周邊的城市基本都去過,有時候還是一個人騎著車上路的。那種獨自上路的感覺,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清晰。仿若自己是個生活的旁觀者,看著身邊的人為著生活奔波,為著情感傷痛,為著未來茫然。雖然現(xiàn)在很少再出門,可流浪的心一直存在,只是被歲月的重擔(dān)壓縮在內(nèi)心的某個角落,很難再照耀到陽光而已。而這本書的標(biāo)題毫不客氣地將塵封多年的顫動再次激發(fā)起來,于是毫不猶豫地下了單。
    不久,拿到書,封面很是素凈。背景是一副沙漠風(fēng)景,一個背著大背包的人獨自行走,身后留下一串腳印,正前方的陽光照射下來,形成一道強烈的逆光。那個孤獨的背影,面對烈日的炙烤,毫不猶豫地邁步前行。孤獨旅行者,都是堅毅的,他們把心靈留灑在經(jīng)過的每一條路過的小路上,把思緒鋪灑在每一片迷人的風(fēng)景中,把精神澆灑在每一個悸動的心靈里。獨自去流浪,體會那種天地之大的廣袤,忍受那種孤獨寂寞的煎熬,欣賞那種路邊風(fēng)景的感動。你看過的風(fēng)景,你遇見的路人,你經(jīng)歷的事件,都會變成人生的點滴回憶。那些讓你傷心難過的記憶會在旅途中慢慢消解,寬容;那些讓你溫暖如春的細節(jié)會在生命中慢慢升華。你不知道下一刻會遇到什么人,會發(fā)生什么事,但那顆悸動的心,總是對下一刻的未知充滿期待。因為我們始終相信,一絲的關(guān)懷足以感動一生。旅行,不是為了去往一個地方,而是為了欣賞去往那個地方的路上風(fēng)景。旅行,不僅為了欣賞那迷人的風(fēng)景,更是為了邂逅一兩個友好的微笑,遇見一兩個難以忘懷的人。
    隨手翻開書本,雖然有趣的事情不多,但作者并未如流水帳那般記述旅行的枯燥,而是挑出那些動人之處,寫成短文,每篇短文其實都是一個故事,你不必從第一頁翻看到最后一頁,完全可以隨手翻開任何一頁閱讀,因為每篇短文都是獨立的。我很喜歡這樣的寫作方式,原本游記閱讀起來就應(yīng)該是輕松的'。在午后的閑暇,在睡前的空閑,在廁所的無聊中,隨手翻開,跟隨作者去見聞旅途的天馬行空,去感受身邊的滴滴溫暖。
    最讓我深有同感的是作者在麗江阿丹家的火塘邊的經(jīng)歷。每到夜晚,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圍著火塘,聽香港人阿良唱歌,那首名為《知己》的歌歌詞寫得真好:
    很想把旅行當(dāng)作生命的延續(xù),可多少人整日奔波于生活的瑣碎,始終放不下這個,放不下那個。作者在去往日內(nèi)瓦的列車上遇見的那個老人說:“人只能活一次,有太多的地方你沒去過,太多的風(fēng)景你沒見過。一定要多走走看看,才不算白活!”人生苦短,經(jīng)歷才是最大的財富!我一直相信,多嘗試,多努力,多經(jīng)歷!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二
    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背包十年》。
    讀后感。
    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近。我看了背包十年這本書,讓我有很多的感觸和感悟。
    背包十年講述了小鵬畢業(yè)后,從20xx年開始了自己的背包客生活,十年間他走過了世界各地,每到一處,他用自己獨到的眼光觀察生活,用筆和鏡頭記錄自己的見聞和所想,從一名普通的常常囊中羞澀的旅行者,成為一名自助的職業(yè)旅行人。他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越走越真。讀者跟隨他走過光怪陸離的世界,尋找著體現(xiàn)真善美的景物、建筑和人,體驗著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方式。“世俗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才重要”,“人應(yīng)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他在隨處感悟著世界和人生。
    看完背包十年,合起書本,努力回憶書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薩露宿街頭,與斜塔共度一夜;在尤機場被脫光檢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機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差點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館過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橋上走了九遍,發(fā)現(xiàn)景色都不一樣;在圣托尼里一個人看日落;到加爾各答和四川做義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麗星空……每想到一個,畫面就在腦海里播放著。
    當(dāng)我合上背包十年,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要追隨自己的夢想,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有激情,我們不甘平庸,我們應(yīng)該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我一直都想出去旅游,但受時間和金錢的限制只去過一小部分地區(qū)??赐瓯嘲?,沉迷其中的文字和拍攝的圖片,更加期待以后能到處旅游。
    書中的內(nèi)容是寫作者十年里到過的地方,每個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經(jīng)歷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個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過去發(fā)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題材。每個標(biāo)題都充滿誘惑,每段故事的開頭都給你往下看的動力。每個故事篇幅不長,就一兩頁,但都具有代表性,結(jié)尾都帶點作者的感悟。
    所有彩照里其中有兩張看來很普通的照片,一張是今年去過的吳哥窟里有名的高棉微笑,圖片照的只是那寬厚的嘴唇,下面寫著“我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tài)度……”,對于作者來說,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張是一對情侶抬頭仰望著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寫著“羨慕他們可以一起笑看風(fēng)輕云淡”,旅行時要能做到真正的拋開所有,享受自由,的確令人向往。
    旅行無法復(fù)制,旅行除了游覽風(fēng)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歷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資料、計劃路線、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寫游記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過程。
    旅行給我們留下的除了經(jīng)歷,應(yīng)該就是難忘的回憶吧,記住每一處迷人的風(fēng)景,記住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記住每一張靦腆的笑臉。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們我們希望他們保持純真,雖然我們可能給不到他們什么,但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付出過的笑容。
    旅行既可以享受其中的過程,又能學(xué)習(xí)了解所到之處的文化。
    背包,想像中總會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牽掛;流浪的人,心是否會有所屬。這是我一直對身邊或背包或戶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測,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鵬所說的那種固定模式的當(dāng)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牽掛是因何而來,他們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夢想不現(xiàn)實,能看得到未來的生活?;蛟S,沒有不現(xiàn)實的夢想,只有不努力的夢想;或許,沒有沒有未來的生活,有時我們真的無法看到。
    流浪本身并不孤獨,行走本身也并不寂寞。孤獨的是流浪的那個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個人。
    小鵬初去歐洲,他說他會想一個人;我想,小鵬肯定還會想另外兩個人,不過他沒有寫出來。小鵬應(yīng)該很想寫出來,不過他不知道如何去寫。
    此時彌漫的中草藥氣息,讓我有一種心神安寧的享受。真的,我一直很享受中草藥所彌散出來的那種安撫的氣息。它不會讓人浮躁,也不象西藥或是來蘇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背包十年。我第一次翻開讀的是活著的廢墟那篇,發(fā)現(xiàn)了兩處錯誤。一是“胡楂兒”,想應(yīng)是“胡茬兒”;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筑師的名字,分別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這或許是我讀書一個苛刻的弊端吧。然后我從最開始以挑剔的眼光開始讀下去,卻并沒有再重新發(fā)現(xiàn)其他的錯誤。
    小鵬的文字并不是我所喜愛的文風(fēng),但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讀著。
    我沒有隨同小鵬一起背包、行走,我想在小鵬的文字中找尋我自己一直以來所探求的問題與答案。
    當(dāng)讀到“想你的天空”這五個字時,當(dāng)看到“法蘭克?!边@四個字后,瞬間我浮現(xiàn)出了一種不祥的結(jié)局。其實也是一直以來我的一個質(zhì)疑。在這里,依然是一個孤獨與流浪的結(jié)局。
    今天早晨的公交車上,我還在對著背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時的徐霞客,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式?;蛟S,也是一位背包客吧。
    下了公交車,買了一屜包子與一根油條,邊走邊吃,然后走進了彌漫著中草藥芬芳的廳廊,在冬日的陽光下讀著背包十年。這些中草藥的氣息,老人,時光;與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視而飄浮的異界游魂,一切與我無關(guān)。
    中草藥的氣息,浸入背包的文字,書讀半程,不知小鵬是妥協(xié)還是叛逆。畢竟,這前半程的文字,小鵬一定在思念,卻并沒有寫下。
    不知為何,很久以來,我就比較喜歡這種中草藥的芬芳,以及中草藥芬芳里的那份安寧。
    于我而言,走遍大江南北是我小時候的夢想,我喜歡南國盛夏的碧翠,也喜歡北方寒冬的雪白,但是在心底更喜歡的是那種行走在陌生土地上的無羈無絆的自由??戳吮嘲旰?,突然有一種想要放縱自己去追逐兒時夢想的感覺,我知道當(dāng)我長大之后,所有的絕對自由已經(jīng)遠遠地離我而去了。想想現(xiàn)在的生活,由于長大所帶來的責(zé)任在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充實有價值時,也讓我們無法隨心所欲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很多時候人在干著心不由己的事情,然而什么時候能夠真正地做一件自己想要的事情呢。
    一個人的成長總是充滿著許多的夢想,然而堅持下來的人卻少之又少,于是就多了很多的遺憾和追憶。可是作者卻能夠至始至終地朝著同一個目標(biāo)前進,剛開始時從有一份固定的職業(yè)變成一無所有的職業(yè)旅行者,這讓他承受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但是即使有那么多的不理解,他依然堅持,最后終于有了別人的贊助,夢想的旅行終于成為了現(xiàn)實。成長與夢想,自由與堅持,無數(shù)的人在苦苦尋覓,殊不知,其實只要能夠總是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找到。
    我們總是抱怨生活沒有樂趣,人生讓我們失望,那是因為我們的夢想已經(jīng)讓我們遺忘在久遠的回憶里。社會的群體性讓人無法能夠真正脫離人與人之間的約束而成為自由人,生活的負擔(dān)又總是讓人做起事來瞻前顧后,于是我們的最初追求就永遠的丟在記憶里了。但是也不用擔(dān)心,其實只要自己能夠勇敢地站起來,邁出追風(fēng)少年的腳步,生活依然會那么燦爛,人生可以還是那么精彩。
    最近瀏覽了一下所有的書目,不知道要讀那一本,于是隨意地用鼠標(biāo)點擊了一本名叫背包十年的電子書。一開始時,我就從該書中看到作者也就是小鵬將自己十年的旅行足跡貼出來。當(dāng)時我就驚呆了,一個沒有任何固定收入的年輕人卻在大學(xué)畢業(yè)后十年里游遍了世界各地,而且終于在旅游這條路上閃耀光芒,并激勵了千萬人。這份勇氣讓我驚嘆,這種執(zhí)著讓我欽佩。驚嘆與欽佩的同時不得不讓我對此書充滿興趣,我想知道小鵬是怎樣做到的,我更想知道他遇到困難時是怎樣克服并堅持下來的。于是我花了一段時間終于將這本書細細地讀完,讀完之后心里無不是欽佩之意,無不是慚愧之感。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能為夢想努力,堅持的人卻少之又少。小鵬正是其中之一,他就是為夢想付諸實際行動之人,不管旅途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與挫折,他都不放棄,不拋棄。他為了能夠游遍他想到的地方,在出發(fā)前他都精心地策劃與準備著。
    我感覺小鵬很勇敢。他能勇敢地做他想做的事,想到哪就到哪。而想想自己,老早就說要出去游遍重慶,但是卻每每都找一些自己都覺得可笑的借口而推遲?,F(xiàn)在想想,我覺得我是一個懦弱的人,心中始終有萬般顧忌,心中所想?yún)s不能將其付諸行動。與小鵬比較起來,真是慚愧之至啊!
    小鵬他說過他以前當(dāng)過白領(lǐng),每天出入城市里最好的寫字樓,代步要搭的士,喝咖啡只去星巴克,上班要穿黑色的西裝白色的襯衣,也知道領(lǐng)帶的n種打發(fā)還有西裝扣子幾個要開幾個要系。還知道西餐的規(guī)矩,中餐的菜系,韓國菜有多少花樣,日本菜如何料理。他的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無聊。他得看上司的臉色,分析同事的喜好,掩藏自己的驕傲,見了客戶還得點頭哈腰。他的世界黑白而精致,天天只想和自然擁抱。于是他選擇流浪,拿起背包,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這時他發(fā)現(xiàn)衣食住行只是最低層次的需要,牛仔褲可以一個月不洗,粗茶淡飯只要能吃飽我也不會嫌棄。為了能省下錢走更多的路,他也可以坐最便宜的夜間巴士,笑著對旁邊的黑人說,對不起,擠一擠。他說的這些話很現(xiàn)實,也很真實。
    “堅持”一詞真實而生動地在小鵬的身上體現(xiàn)作著。我很佩服他的這份堅持。堅持是戰(zhàn)勝自己的關(guān)鍵,更是成功的關(guān)鍵。小鵬因堅持而成功,因堅持而實現(xiàn)夢。而我呢,人長大了卻越來越膽怯了,越來越卻缺乏信心去堅持。往往不敢正視自己的弱點,往往逃避現(xiàn)實,往往背離自己的真實想法。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脫掉偽裝,在街頭自由自在地放聲歌唱。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三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職業(yè)旅行者周游世界的經(jīng)歷,書的作者是小鵬,也就是那個職業(yè)旅行者,他一連辭掉十份工作,借了一個背包就出發(fā)了,一走就是十年,他的`足跡布滿全世界。
    人應(yīng)該趁著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人人都有夢想,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實現(xiàn)。小鵬去過的地方中我最喜歡麗江,因為我也去過那。那里的人過得十分清閑,比如:早市里老人們正在買菜,早市旁有一家咖啡館,老人們買完了菜,點杯咖啡,點兩份糕點,遇見熟悉的人,幾句家常話。麗江人過得清閑,是因為他們過得簡單。
    這本書讓我知道,人生不止房子車子,應(yīng)該還有另外一種可能。自由與夢想,雖然看以遙不可及,但只要堅持,就不是空中樓閣。我們未必需要成為職業(yè)者,但只要有夢想,肯為此堅持努力,就一定會在自己的天空中看見彩虹。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四
     看的《背包十年》書名就有一種莫明的敬佩,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本性,自由的天性。
     有太少人能想做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跡丈量生命的意義,讓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禮,這些都我們向往而不敢前往的方向。
     忽然想起了一個寓言關(guān)于窮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貧者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xué)者,自敗者也。
     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xué)不倦者,自力者也。
     能做到窮和尚,如此灑脫,堅韌,聰銳有幾個?就如當(dāng)今像小鵬一樣背包客又能有幾。
     他見過手持蓮花的女孩,邂逅過在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觀察過愛思考的撒哈拉男人、專注的愛爾蘭女孩,去過愛麗絲夢游的仙境,造訪過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有過無數(shù)美好的瞬間,但也品嘗過酸甜苦辣。
     露宿街頭、遭遇小偷、在海關(guān)被扒光衣服、做義工……十年來,他打過不同的工,睡過不同的床,遇見不同的人,開心、孤獨、驕傲、沮喪交織在一起。
     他不經(jīng)意地說著它們,仿佛與自己無關(guān),也許這就是背包客灑脫的的心態(tài)吧,漫漫旅程一切事物都那么美好,一切困難都是那么稀疏平常,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給我們帶來了太多驚奇。
     他從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訶德身上汲取著力量,一直“在路上”,真正把自己融入旅程,把心放飛在永遠陽光明媚的天空,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充滿能量,不斷驅(qū)動他不知疲倦的快樂并充實的前行。
     看著這本書,的確有背包旅行的沖動,但是想到像小鵬這樣灑脫,放下白領(lǐng)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牽掛、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做不到,也許背包客不知是自己真正的理想,僅僅是自己渴望自由的天性而已。
     回歸生活,回歸自己現(xiàn)實的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就把背包客的的沖動放到心底珍藏,抽時間體驗旅行的樂趣,也許有一天,放飛的心不愿回來,就成為了真正的背包行者。
     在中午一點午睡休息醒后,如果還沒到二點,我就拿起《背包十年》看兩三篇,看完之后打開電腦寫一點體會,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看完此書的。
     超喜歡書文開頭小鵬的攝影作品,特別是那幅手持蓮花的女孩。
     如果小鵬把每到一個地方的圖片也放在書中就更好了,更能讓讀者了解當(dāng)?shù)氐奈幕L(fēng)情。
     只可惜往后他到的旅行地點都是以文字描述,缺少圖片有力的介紹。
     很直率地說出了梁子真性格!另一本就是小鵬的《背包十年》,小鵬那種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對旅行那種執(zhí)著的熱愛。
     閱讀這本游記,確實不是看攻略,而是看小鵬旅程行走的苦與樂。
     在書中小鵬分享了他十年來旅行中的一些事兒。
     我在卓越、當(dāng)當(dāng)、豆瓣分別看了別人的評語,當(dāng)然肯定是有煲和貶。
     有的說是文字內(nèi)容介紹小,即便如此,但我卻能從中了解了不少知識,比如:
     3、我第一次聽貝加爾湖這個名字是從眭澔平寫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而能夠讓我更進一步了解貝加爾湖有2500萬年的歷史,有1600米深卻是在此書中。
     所以,隨著小鵬的腳步,我的眼界開闊到世界各個角落。
     最后引用作者一句話結(jié)尾:人應(yīng)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去走走,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五
    很想去旅行,很想去世界各地旅行,所以很羨慕那些可以到處飛的人們。上次去同事家玩,從那一摞書中看到這個書名《背包十年》,就知道肯定是跟旅行有關(guān)的,就借過來看完了。
    作者是叫小鵬,因為熱愛旅游而變成了一個職業(yè)旅行家,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活。通過他的眼,自己也像是走在亞非歐美的土地上一樣,幻想著如果是我又會發(fā)生怎樣精彩的故事。
    想去阿姆斯特丹,看看梵高先生為什么用剃須刀割下一只耳朵送給一個妓女。雖然梵高先生畫里面的藝術(shù)品味至今就沒懂。
    安徒生的故鄉(xiāng)奧登賽,就因為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還有就是丑小鴨。
    青藏高原一直就是夢想,只不過很擔(dān)心高原反應(yīng)。
    因為三毛,對撒哈拉沙漠有了一種浪漫的情愫。
    鳳凰古城很出名,居然是沈從文先?的故鄉(xiāng),這個我還真是第一次知道,《邊城》《湘行散記》就列入下一批的書單中。
    在之前也是看過余老師寫的散文式的旅游筆記,余老師是學(xué)者,關(guān)注點可能更多的是過往輝煌的文明留在現(xiàn)代的痕跡。小鵬的呢就更生活,身邊的點點滴滴。
    我們一生就只有這么長,如果就只蜷縮在一個角落一輩子,那么意義何在呢??赡芪覀冏霾涣耸裁创笫拢撇黄鹗裁床ɡ?,小如塵埃一般,沒關(guān)系,就算是塵埃,我也是一粒有見識的塵埃,閃耀著光輝的塵埃。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六
    《背包十年》這本書,是我去年在宜昌機場候機時買的?,F(xiàn)在回想起來,似乎我的每一段旅行都要有一本書的陪伴,而旅游類書籍居多,其次是言情類書籍。我喜歡紙張拿在手里的厚重感,讀起來更踏實愉悅,我也喜歡將書中我喜歡的段句標(biāo)記下來,便于回味重點,我還喜歡將我的書借給別人,讓閱讀的美好感覺傳遞下去。
    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主人公小鵬,20xx年大學(xué)畢業(yè)后,毅然決然辭去固定工作,開始了一個人的背包旅行。四年間,他先后走過荷蘭、英國、法國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qū),然后寫了《我把歐洲塞進背包》這本書。當(dāng)年造成轟動,可他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20xx年,他再次上路繼續(xù)行走于世界各地,足跡踏遍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他行走中思考,在沒有前人經(jīng)驗可借鑒的情況下,摸索出一條職業(yè)旅行者的道路。20xx年,寫了《背包十年》這本書。
    到現(xiàn)在我還能感受到當(dāng)初看到這本書的觸動,背包,十年。這是我的夢,多少人的夢。
    一位職業(yè)旅行者,聽起來,就那么美好!
    再次打開這本書,找到之前標(biāo)記的符號,回味當(dāng)時的感覺。
    標(biāo)記一:我曾做過多份各種各樣的工作,原來我最喜歡最擅長的卻只有旅行,然后再把旅行記錄和朋友分享。如果旅行算是一份職業(yè),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業(yè)和出色。
    標(biāo)記二:對未知的好奇向來是每個旅行者的通病,非要看到非常規(guī)路線外的風(fēng)景。不過奇跡與危險總是結(jié)伴而行,好在我們大多樂觀,愿意相信自己沒把手氣都還不錯。
    標(biāo)記三:彼此微笑著招呼,一杯咖啡,兩塊點心,幾句閑聊。生活好像不過如此,也好像應(yīng)該如此。
    標(biāo)記四:如果是一個人旅行,當(dāng)錯誤出現(xiàn)時,我想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很興奮??扇绻屯樵谝黄穑揖蜁械絻?nèi)疚,會盡可能事先想的周全一些,可這樣也會少了那種無知無畏的自由。
    標(biāo)記五:我喜歡和那些有天賦的人一起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種多姿多彩的世界。
    標(biāo)記六:如果你不想對一個城市失望,請一定要在夜色里抵達。
    標(biāo)記七:我很享受這種山窮水盡而后柳暗花明的感覺。
    標(biāo)記八:旅行旅行,風(fēng)土人情。他們看到的只是停車起步間的美麗風(fēng)土,卻無法體味與當(dāng)?shù)厝苏鎸嵔佑|的粗鄙人清。不羨慕他們的旅行,是因為不愿意與旅行中的一半珍貴擦身而過。
    標(biāo)記九: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對不同的人施加的影響卻截然不同。這是別人的旅行無法復(fù)制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我不知道怎么解釋我已將旅行融入我的血液,當(dāng)做我的信仰這件事。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我拍攝的照片只有景色,沒有人物。因為我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我會很虔誠的拍下最真實的它,不修改;我會很用心的寫下旅行感想,不夸張;當(dāng)日子久了,我再回頭看看時,以前的文字和照片散發(fā)出的感情,我還可以接收到,積累至此變?yōu)榱耸斋@。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七
    今天早上剛剛看完小鵬的《背包十年》感覺這本書非常不錯,寫出了很多旅行者的心聲以及旅途中的各種情況。
    我自己是個很喜歡旅游的人,但是發(fā)現(xiàn)自己對旅游者兩個字并未理解的那么深刻,以前喜歡旅游就是為了多看一些景點,多拍些照片留作紀念,而且總是喜歡成群結(jié)隊的人去玩,一個人就總是感覺孤單,甚至是無助,所以不喜歡一個人的旅行,尤其是在去了北京之后,感覺一個人旅行很沒意思,因為孤獨。但是看完這本書過后,得到了一個啟示,旅途中不可能是全程有人陪伴,那樣也不會自由,有時一個人沿著街道滿滿走,看看路邊的行人未嘗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且一個人拍照更自由,旅途是熱鬧的,也是孤單的,熱鬧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時一個人的熱鬧。
    其次我決定改變今后旅游的重點,旅游并不是以觀看多少景點為目的,而是去了解歷史文化習(xí)俗生活等等,而這些東西只有去當(dāng)?shù)刈屑氂^察,切身體會才能有收獲的,我決定以后出去旅行的話會多走路,少坐公交,第一低碳,第二走路能看到很多別樣風(fēng)景,這一點在北京的長安街深有體會。還要多了解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增長自己的知識。
    還有旅途中會受到各種各樣人的幫助,以及去幫助別人,書里面的一句話很經(jīng)典loveiscircle互助是一種良好的品德,在旅途中互助更加的體現(xiàn)出了人性之美,這也是旅途中讓人高興開心的事情。
    最后我決定以后只要有旅游計劃一定仔細的寫自己的游記,文筆隨不好,但是可以記錄下來一些東西可以讓自己回憶而且給其它驢友提供參考,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就寫到這里,西安之旅希望給力。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八
    我覺得人長大了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買書,每當(dāng)想到這個世界有讀不完的好書,就覺得生命充滿美好。
    記得上高中時,校門口有個書店,總是進去轉(zhuǎn)了又轉(zhuǎn),要攢蠻久的錢才能買本心儀的書。高中畢業(yè),兜里有個幾十塊錢,在書店里看上一套三毛散文合集和魯迅全集,錢只夠買一套書的',糾結(jié)啊糾結(jié),最后把三毛抱回了家。現(xiàn)在回頭看時,我隱隱覺得那時選擇哪套書,可能影響的是我關(guān)于人生的看法和態(tài)度。
    大學(xué)時,攢一個學(xué)期的錢,然后在考完試以后,騎車到城市的各個書店去買書,實在是人生樂事……,有好友同去,她主要的工作是……攔著我點兒,不然所有的錢錢都變成書了。
    于是當(dāng)我看這本《背包十年》,驀地……很感動……。
    背包十年讀后感篇十九
    背包,想像中總會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牽掛;流浪的人,心是否會有所屬。這是我一向?qū)ι磉吇虮嘲驊敉獾呐笥眩谛牡椎拇y,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鵬所說的那種固定模式的當(dāng)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牽掛是因何而來,他們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你的夢想不現(xiàn)實,能看得到未來的生活?;蛟S,沒有不現(xiàn)實的夢想,只有不努力的夢想;或許,沒有沒有未來的生活,有時我們真的無法看到。
    流浪本身并不孤獨,行走本身也并不寂寞。孤獨的是流浪的那個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個人。小鵬初去歐洲,他說他會想一個人;我想,小鵬肯定還會想另外兩個人,但是他沒有寫出來。小鵬就應(yīng)很想寫出來,但是他不明白如何去寫。
    此時彌漫的中草藥氣息,讓我有一種心神安寧的享受。真的,我一向很享受中草藥所彌散出來的那種安撫的氣息。它不會讓人浮躁,也不象西藥或是來蘇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背包十年》。我第一次翻開讀的是《活著的廢墟》那篇,發(fā)現(xiàn)了兩處錯誤。一是“胡楂兒”,想應(yīng)是“胡茬兒”;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筑師的名字,分別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這或許是我讀書一個苛刻的弊端吧。然后我從最開始以挑剔的眼光開始讀下去,卻并沒有再重新發(fā)現(xiàn)其他的錯誤。
    小鵬的文字并不是我所喜愛的文風(fēng),但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讀著。我沒有隨同小鵬一齊背包、行走,我想在小鵬的文字中找尋我自己一向以來所探求的問題與答案。當(dāng)讀到“想你的天空”這五個字時,當(dāng)看到“法蘭克?!边@四個字后,瞬間我浮現(xiàn)出了一種不祥的結(jié)局。其實也是一向以來我的一個質(zhì)疑。在那里,依然是一個孤獨與流浪的結(jié)局。
    這天早晨的公交車上,我還在對著《背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時的徐霞客,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式?;蛟S,也是一位背包客吧。
    下了公交車,買了一屜包子與一根油條,邊走邊吃,然后走進了彌漫著中草藥芬芳的廳廊,在冬日的陽光下讀著《背包十年》。這些中草藥的氣息,老人,時光;與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視而飄浮的異界游魂,一切與我無關(guān)。
    中草藥的氣息,浸入背包的文字,書讀半程,不知小鵬是妥協(xié)還是叛逆。畢竟,這前半程的文字,小鵬必須在思念,卻并沒有寫下。
    不知為何,很久以來,我就比較喜歡這種中草藥的芬芳,以及中草藥芬芳里的那份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