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只有冷靜地停下腳步,才能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健康養(yǎng)生知識,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建議。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一
2008年5月12日晚上,我在看新聞聯播的時候得到了一個令人萬分震驚的消息,當天下午2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
由于地震很大,造成山體滑坡,碎石滾落,公路中斷了,橋梁也中斷了,一瞬間,一座座高樓大廈變成了一堆堆廢墟,整個城市到處是殘垣斷壁。特別是在北川中學,倒塌的教學樓下壓著幾千名學生,看到一個個學生從廢墟中被抬出來,聽著廢墟里傳來的陣陣呼救聲,我的心頓時被深深地刺痛了,不禁淚流滿面。我真想立刻飛到救災現場,搬起那一塊塊沉重的水泥板,救出那一個個被困在廢墟里的學生,可我沒有這股強大的力量,但是我一定要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于是,懷著美好的希望,我把自己積攢的100元壓歲錢捐給了災區(qū),獻出了一份愛心。希望災區(qū)的`孩子們能早日重返校園,希望災區(qū)的每個人都露出幸福的笑容。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把汶川人民美麗的家園催毀了,但催不毀他們的意志。汶川,挺住!我知道你一定不會倒下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那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戰(zhàn)勝這場特大的自然災害。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二
你躲在那兒哭,對不對?我聽得見你心中滴血的呼喚。不敢相信,我們的世界,準時晴天,你們卻處于夏天的飄雪。幸福的最高層,往往不是天使,竟藏匿著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惡魔。一直快樂的你們,竟被魔鬼襲擊得如此之快之慘。離永遠還有幾步,你們卻止步哭泣。不知該用微笑將你們的淚收進我的背包,還是該陪同你們將哭泣串成露珠。5.12,一個平凡的日子,為何這一天的日歷會被鮮血染紅,而蒙上揭不下的死亡陰影?斷壁殘垣上,一只石英鐘,永不瞑目地將時間定格在了14時28分,一個苦難的時間,一個催人淚下的時間,只有30多秒,卻將安寧、美麗與幸福摧毀。汶川,那一夜我為你落淚!我甚至不敢注視你們的眼睛,汶川的孩子們!你們的眼神還是一如既往的清澈,卻有一抹無法擦去的哀怨,令人心尖也在顫動。這般的眼神,這般的負擔,你們真的真的不該承受,不愿稱你們?yōu)闉膮^(qū)的孩子,只想稱呼你們?yōu)殂氪ǖ暮⒆觽儯∫驗槟銈?,永遠屬于汶川,屬于那個繁華幸福的天堂。我恨起了命運,恨起了上蒼,為什么,他們連這一點一點安定的幸福都不肯給予?反而吝嗇到剝奪了你們的一切,只剩下一個個不知所措的滿身傷痕的你們。你們的善良由甜蜜變?yōu)榭酀?。汶川,我們的傷,我們的痛,看著汶川,我們滿目淚水。
這個時候。我們十三億中國人記住溫總理的“多難興邦”四個字!他幾乎跑遍了四川的所有地震災區(qū),輾轉九次視察七地災情,召開六次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他用高效、迅速、果斷的88小時贏得了抗震救災的寶貴時間,也為中國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溫總理給了我們勇氣,讓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念,更加懂得生活!
大愛無聲鑄師魂,當地震毫無預備的來臨,譚千秋老師正在給學生們授課,突如其來的災難下倒了學生們,那幢教學樓承受不住重壓了,譚老師沒有慌亂,他清醒準確地表達了作為老師的本能,用生命守護生命!童話中總會有天使,而他,就像那位天使,張開雙臂,將四名學生緊緊護在身下,用血肉脊梁,承受了千鈞重壓,當被救援人員發(fā)現時,他的現狀慘不忍睹,卻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個老師的最好的詮釋!
經歷了那么多,那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場面,仿佛還歷歷在目。一箱箱貼著紅紙寫著抗震救災的裝滿人民幣的紙箱,乞丐老伯伯顫顫巍巍地捐出了百元大鈔,災區(qū)的救援人員揮灑汗水的身影,醫(yī)院中白衣天使布滿血絲的雙眼,我們終于明白,這已經是上天最大的憐憫與眷顧,生死不離,我們在一起,足夠換來幸福!彩虹在這里讓你記住升起的位置,等你親自見證這般的明媚。重大災難遠遠超出地區(qū)政府及其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災害救助能力,不過,我們知道,為了你們,我們義無反顧??!身邊的所有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力量,我們的學校中,當知道地震來臨后,幾天后,同學們自發(fā)開始了一次大集體捐款,并向少總部提出捐款請求,這時,每一位同學都面帶最快樂充實的微笑,捐獻了自己要奉獻的最美的瞬間,造就這次的奇跡。五天內,我們學校共計學生捐了十萬多元,老師捐了兩萬多元。當你們,四川綿陽孩子們來我校就讀時,我們又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我們希望,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可以呵護著你們,讓你們忘記傷痛,請不要再背著陽光擦著淚,我們要給你們飛翔的翅膀,讓我們一起迎夢飛翔!我明白,我們所做的,可能對于這場災難只是杯水車薪,但如果有千萬份這樣的力量凝聚了,卻會令死神懼怕,令世人震撼!因為這些,都是中國人民在一起最直接對骨肉同胞的情感傾訴,我們都是一家人,家人有難,豈可不幫?地震中最燦爛的色彩,便是那一抹抹陽光般的黃絲帶,系在我們的手上,系在你們的心中。眼淚,在其中早已消逝,因為,在那些充滿淚水的轉角,我看見了幸福的曙光!汶川!請你們記住,當雪花冷藏了陽光,當彩虹開始結霜,當天堂的大門已被鎖上,先不要慌,你要勇敢,至少還有我們!至少還有我們!
我們堅信,風雨后,就會有“情”天,風雨后就會有愛的支撐與美好,相信,我們會在那座用黃絲帶細細密密連接在一起的橋上邂逅,在那里,傾訴美麗,傾訴著最安詳的愛。
問(汶)人世間情為何物,唯大愛海納百川!我們愿意為你們頂風遮雨,直到出現奇跡……問(汶)世間情為何物,唯大愛海納百川!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三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應該是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了吧!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那些陰影似乎還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告訴我們防震減災這件事情一定不能松懈。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地震是怎么產生的吧。老師告訴我們,地震是由于地殼運動而引起地殼巖層斷裂錯動而發(fā)生的地殼震動。它雖然是自然災難,但并不是完全毫無先兆。其實自然界的動物可以做我們的“通訊員”。比如: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我們提前知道將發(fā)生地震,如果發(fā)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F象,千萬不要驚慌,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有防范意識,但絕不能無中生有,相信謠傳。
大家都知道,地震發(fā)生在一瞬間,那么,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呢?為此,我們中山街學校組織了地震演練活動。比如,在地震來臨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跑到操場上,來不及跑的同學就鉆到課桌下面……訓練中,我們都及時避免了“地震”。另外,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預防地震的知識:如果是在家里,就應該躲到桌子下面或者衛(wèi)生間里、墻角內,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道支撐,會減少傷亡;地震時,門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我們不要關門;如果是在夜間地震,要爭分奪秒地向安全地方轉移,避開水塔、煙囪等高大建筑物,轉移到空曠場地。另外,我認為,要想了解更多的防震知識,我們要多到網上查詢或多看有關防震的書籍,把我們知道的知識告訴身邊每一個人,告訴他們,地震來了要鎮(zhèn)定,不要慌張,更不要傳播謠言。只要我們平時多向人們宣傳地震知識,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大家才能做到不慌張、不恐懼,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這樣才能減少地震所帶來的損失和傷害,才能有效的保護生命和財產。
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防震減災,讓在災難到來的時候,我們不至于驚慌失措,在災難面前保持冷靜,保護好自己,把損失降到最小。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四
一個萬里無云的早晨,森林里的小草上掛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花兒競相開放,小狼和狼媽媽看著這美麗的早晨,不禁發(fā)出感慨:這里真是太美了!
這一天,狼媽媽帶著小狼去外出打獵,中午它們帶著豐富的獵物回家了,快到家的時候地面突然搖晃起來。狼媽媽以為是怪物,于是帶著小狼跑進洞里,它們好不容易才跑進洞里,忽然一塊大石頭把洞口堵住了,就在這時狼媽媽把小狼丟了出去,小狼不停的用爪子搬動石頭,但是石頭卻絲毫不動,“砰”的一聲山洞塌了下來,小狼坐在地上大哭了起來。
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小狼在這期間一直思念著媽媽,它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長大了。
有一天,森林里又發(fā)生了地震,大家都在不停的跑著,忽然它看見不遠處的洞口里有一只小狐貍,小狼心想:我要去救它。于是它向洞口跑去,它想著媽媽的話抱起了小狐貍往前拼命跑,用盡力氣把小狐貍扔出了洞口,自己也往洞口外不停的跑,但它還是沒有跑出去。
在小狼閉上眼睛的那一刻,它好像看見了媽媽的微笑……。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五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汶川縣突發(fā)一場大地震,這場7.8級的大地震導致了汶川地區(qū)及附近近上萬人死亡,數萬人沓無音訊,無數房屋倒塌,數以萬計的災民無家可歸。
我從電視屏幕上.報紙上看到了一幕幕動人心弦的畫面,有多少雙無助的眼睛釘著我們,有多少只無助的手伸向我們,有多少聲無助的呼喚,飛過萬里,傳入我們耳中!
倒塌的房屋中,你可聽見多少失去親人的人兒再大聲地呼喚,哪怕再見到親人3分鐘!坍塌的校園里,多少父母不停的說:“這是一場噩夢!”還有的家長像瘋了一樣,拼命去搬石頭。新建的醫(yī)院里,死神一直停留在那些還昏迷不醒的人們身邊,打算把他們帶走……”“也許是1分鐘,就是一個小生命!或許是1秒鐘,一個小生命就離我們而去!一定要盡我們最大的力量,不留一個人在廢墟下!”溫總理是這么說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幫幫那些災民吧!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六
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8.0級大地震,繁華的.城市在短短的幾十秒鐘內化為廢墟。為了幫助在這場大地震中受災的人民,我們實驗小學特舉行了“風雨同舟抗震救災”的募捐活動。
在5月19日——21日這三天為全國哀悼日,在5月19日14時28分全國人民都要默哀三分鐘,在小雨下,我們學校的全體同學都在哀悼在這場大地震中遇難的災民。
默哀后要舉行募捐儀式,學生代表們拿著錢,將它們放入募捐箱里,我雖只捐了五元錢,這點錢也許只能幫災區(qū)的小朋友買一支鉛筆,一塊橡皮或一本練習本,但請記?。阂粓鼍薮蟮臑碾y除以13億將變得微不足道,一點微弱的愛心乘13億將使人感到無限的溫暖。我們班就捐了992元,全學校共捐了24784元,全國人民共捐了七、八十億,這是多么令人震驚的數字啊!
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只要我們大家都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你一元,我五角,災區(qū)人民就一定能重建更加繁華、美麗、富饒的家園。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七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中華大地被震撼了,汶川發(fā)生了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了全國二十多個城市與區(qū)縣,比-年前發(fā)生的唐山大地震震級還高4級。
電視機、收音機、雜志上、報紙上,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災區(qū)情況,可是,震中汶川,因為泥石流把道路阻擋,進不去,我們的心也揪了起來。直到第二天,開始空降運送食物,我們的心里也放下來了一點,第三天,從理縣進汶川的路終于打通了,解放軍們終于進了汶川。這時,每一個人的心里那塊大石頭落地了。
看到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們,看見解放軍在廢墟上尋找生命,還有更多的解放軍正在趕往災區(qū),余震不斷,可是戰(zhàn)士們冒問及此事生命危險,說:“讓我再救一個吧!”平常人可必這樣呢?感人的事情不斷出現,敬禮娃娃小朗錚、溫總理到災區(qū)視察……像一股心靈的曖流,溫暖著我們的心。
汶川大地震,是一場人與自然的對抗,這次大地震,也引起了國外的重視,世界各地都派來了救援隊,這次地震,我們人類,戰(zhàn)勝了自然!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一起建造我們美好的家園!創(chuàng)建新四川!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八
大家都知道,就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以我國的四川省汶川縣為震中,發(fā)生了7.8級的大地震,到目前為止,已有30000多人遇難,還有成千上萬的同胞被埋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時間就是生命!
我們忘不了這樣的一張圖片:一位中學生被壓在水泥堆下,手腕上牽著根輸液管,臉龐尚留血漬;我們忘不了,66歲的溫家寶總理不慎摔倒,手臂受傷出血,但為了搶救遇險群眾,他把要給他包扎的醫(yī)務人員推開了。
“9個小時救出兩母女?!闭鸷硜碜杂谝晃挥浾咴跒膮^(qū)的所見所聞,來自于他親眼目睹的慘狀,和在災難面前永不泯滅的愛心和民族脊梁。9個小時,兩條鮮活的生命,所有的人伸出手臂,迎接復活的`母女!上天啊,當你降災難于人間,可曾被這一幕打動!
“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zhàn)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廢墟第二次坍塌。幾個小孩子還是被救出來了,但只有一個活著。當那些年輕的戰(zhàn)士抱著那個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著跑向救援隊所在的帳篷時,上天也泣不成聲了。
“救救我?!币晃槐宦裨趶U墟中的女學生伸出一只求援的手不停地呼喚著。孩子,別放棄希望;孩子,別哭!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障礙移開,讓你重新回到家人的懷抱!即使是用最原始的挖掘不止的雙手,我們也要刨出每一個生的希望。
央視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為什么我們能夠這樣(愛心救助),是因為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幫助”的解說后,他眼含淚水,忍不住哭泣。然而,這一次沒有人責怪他。災難牽動著億萬中華兒女,每個人都忍不住動容。
看著那些幼小的生命,他們蜷縮著,鮮血已經凝固,像熟睡的樣子……總理哭了,更多的人也和總理一樣哭了。面對天災,我們可以對大自然的殘酷無情心生怨恨,但我們明白,怨天尤人不會讓逝者復活,努力從廢墟中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今天是三天生命臨界線的最后一天,讓我們擦干淚水,從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qū)人民盡一份綿薄之力。從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有人會無助地哭泣。
眾人拾柴火焰高,愛心不分能力大小、物力多少!
事實告訴我們: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廢墟里的世界一樣精彩!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九
地震,我恨你!恨你的無情,無義和放肆!
地震,我愛你!愛你的心靈,愛你讓華夏兒女懂得堅強!
地震,你是象征,你是堅強的化身!
當老師告訴我們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發(fā)生的消息之后,我強忍著就要涌出的淚花,我不能哭,因為我要當災區(qū)人民的榜樣。我要堅強,我要挺住。同樣你們也要挺住。要振作起來。我會為你們祈禱著、祝福著。
當地震發(fā)生6個小時后,我在電視里看到:一位滿臉是血的北川男孩從廢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準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艱難的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虛弱而又標準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擔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禮,如此感恩的舉動,讓無數人深受感動。我閉上眼睛,默默為他落淚,那孩子讓我感到驕傲,這位小男孩雖然只有僅僅八歲,但他的精神卻是許多人比不上的。所以四川的青少年們,你們是不是因為失去親人和家園而感到孤單呢?其實你們并不孤單,因為不管在哪里,都有中國人會守護著你們;之后我還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在被網絡上稱為“可樂男孩”的青少年,他的意志更為堅強,樂觀。當他被救援人員救出來時,他對救援人員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叔叔,有可樂嗎?要冰鎮(zhèn)的!”他這一句話使在場及電視機前的所有人都感到敬佩;像這樣的少年在救援當中數不勝數。
大地還在痙攣,災難還在延續(xù),每時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犧牲。生命在危機中,祖國在危機中。人在大自然面前的那種束手無策,突然讓我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審視我們自己,原來生命是那樣的脆弱,個體力量是那樣的渺小,人類只有相互幫助才能共同渡過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
四川災民,你們已經走出恐懼,因為你們已經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災高于一切,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的最強音。必須以舉國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經成為全民族的共識。于是,十萬救災大軍雷霆出擊;于是,國家領導人冒著余震不斷的風險,相繼奔赴救災第一線;于是,公共娛樂暫停,奧運火炬暫停,一切為救災讓路,一切為救人讓路。這其實是對生命的禮遇。這種對生命的禮遇,在國家哀悼日達到了最高峰。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時向逝者的亡靈默哀三分鐘,所有的人都同時向生命的尊嚴低頭。那一聲聲警鳴,是嗚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喚,呼喚我們重新體認人的尊嚴,呼喚我們重新體認生命的價值,更加呼喚我們?yōu)闉膮^(qū)人民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這祖國需要我們,四川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刻,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手,省下我們的零用錢,捐給災區(qū),讓他們能夠重建家園。我們還要發(fā)動全家、全社會人民共同攜手幫助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災人民共渡這場自然災害!
這又是中國最嚴重的一次自然天災,汶川大地震震驚了整個世界,大地在震動,人們在哀鳴,無情的現實,很多畫面都讓人情不自禁地流淚。舉國垂淚,連日來,人們發(fā)自肺腑的愛和關心,在毫無防備的天災面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通過多種的方式表達對災區(qū)人民的情誼,自發(fā)的捐款捐物,無償的獻血。痛定思痛,自然災害已經是事實,活著的每個人更要好好的堅強活著,不能總停留在痛苦的現實面前,這個時候就應該要考慮如何重建我們的新家園,如何重新建立包括汶川及周圍的受災的市鎮(zhèn),災后重建規(guī)劃問題迫在眉睫,這樣才能不辜負大家對災區(qū)真切的關心。
在淚眼之間,良知復蘇;在廢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們心靈的塵垢,震碎了我們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礫下才去愛,每個人都是幸存者,每個人都值得愛。大地震讓我們重新發(fā)現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驕矜,所有的輕狂,這時都不再時尚。我們彼此珍惜,我們攜手同心。原來中國人并不丑陋,原來中國人可以這么友善,原來社會可以這么脈脈溫情。利用這人之間的友善讓我們共同克服這天災,攜手建造美好的新家園,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
2018年2月,習近平同志在四川考察調研時專程來到汶川縣映秀鎮(zhèn)漩口中學遺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并三鞠躬。他叮囑一定要把地震遺址保護好,使其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遭受的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新時代,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抗震救災精神深刻體現了民族精神。在汶川特大地震天崩地裂的剎那,無數父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死神的來路,將生的希望留給孩子。在抗震救災的偉大斗爭中,無數解放軍戰(zhàn)士、消防隊員、醫(yī)務人員以及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不遠萬里奔赴災區(qū),一些人甚至英勇地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讓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如此團結和勇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拐鹁葹木袷侵腥A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民族品格。正是憑借著這種浸透于靈魂深處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得以穿越數千年歷史風雨,巋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就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
抗震救災精神深刻體現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與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這場抗震救災中,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yōu)勢得到充分體現。從解放軍部隊的迅速調動到全國救援力量的迅速集結,從救災物資的調度到特殊黨費的交納,從抗震救災到災后重建,無不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地震發(fā)生時,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巨大損害的危急關頭,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義無反顧地投入抗震救災的洪流之中,無愧于先鋒隊的光榮稱號。汶川特大地震10年后,汶川地震災區(qū)恢復重建工作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為國際社會開展災后恢復重建提供了有益經驗和啟示,進一步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就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使廣大黨員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抗震救災精神深刻體現了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在抗震救災斗爭中,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志愿者,都把同胞的生命放在最高位置,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是貫穿整個抗震救災斗爭的一條主線。在抗震救災中,我們堅持科學救災、有序救災,堅持把頑強的抗爭與科技的力量緊密結合起來,既充分發(fā)揮人的能動精神,又充分發(fā)揮科技的重要作用。在災后重建中,我們努力做到以人為本、科學規(guī)劃、科學重建。這一切的背后正是溫暖的人文情懷與理性的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習近平同志指出:“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知沒有止境,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永恒課題。”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既要與自然災害不懈抗爭,又要尊重和研究自然規(guī)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盡量避免和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作者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
《人民日報》(2018年05月23日07版)。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一
“oneworldonedream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yōu)榈亩际怯游覀兞钊蓑湴帘本W運會。我們熱愛奧運更熱愛的是奧運的精神?!熬G色奧運”理念,隨著表現中國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歌舞,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說到這里就要來講什么是真正的奧運精神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而支撐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強”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強、自尊”。這既是奧運精神的原動力,更是奧運精神的境界升華。我們要弘揚奧運的拼搏精神。我們要像奧運健兒一樣,在成長過程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積極進取。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學習,用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用優(yōu)異的成績向祖國匯報。
從第一屆古代奧運會開始至今,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幾千年的時間,奧運會已經從單純的競技活動變成了增強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與團結,促進世界和平以及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的大會。在不久的,奧運會即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這不僅僅是一次重大的體育盛會,更是展示我們偉大的祖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的機會。同時也是讓世界各國的運動健兒和各界人士了解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都和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20離我們并不遙遠,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讓奧運時時刻刻生活在我們身邊,積極參與有關奧運的活動。向那些奧運健兒學習。學習他們的堅忍不拔,堅持不懈地奧運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還要有拼搏精神不服輸精神,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相信自己。以“時刻準備著”為口號。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的一點一滴做起,辦好奧運人人都有責。奧運會,是展現一個國家民族,文化,風貌的舞臺。作為個人來講,首先要從自我做起,自己要改掉亂扔垃圾,隨地涂炭吐痰,坐車插隊等毛病,用自己的行動來帶動和影響周圍的人,讓每一個人都文明起來,這樣才能讓整個社會更加文明,這不僅僅是為了奧運會,這也是我們“和諧社會”的要求。積極參加迎奧運的公益活動,為奧運的到來預熱。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了解外語知識和奧運知識,到時候可不能讓“老外”看咱們的笑話。其實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環(huán)境美起來,還北京一片綠水藍天。當2008年奧運會外國友人來到北京的時候,一定會由衷地贊嘆:“北京真美呀!”
我相信經過我們各方面的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能給世界一個驚嘆。讓他們豎起指頭說:“新北京,新奧運,新中國。”加油?。?!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二
近幾年,我國頻繁發(fā)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然而,在面對災難時,我國人民所展現出的抗震救災抗洪精神令人欽佩。這種精神凝聚著人民的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在這次抗震救災抗洪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互助、勇敢堅強等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抗震救災抗洪的精神展示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互助精神。無論是地震還是洪水,面對生命的威脅和財產的損失,人們之間的隔閡和爭執(zhí)都被忽略,大家一起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災難。在抗震救災行動中,無論是軍人還是普通民眾,都積極投身到搶險救災的行動中,互相幫助,共同渡過難關。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激發(fā)了人們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其次,抗震救災抗洪的精神展示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勇敢堅強精神。在災難面前,人們往往會產生恐慌和退縮的心理,但是我們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展現出了勇敢和堅強。當地震來臨時,很多人表現出了冷靜和勇敢,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他人的安全。而在搶險救災中,一些搶險隊伍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勇敢與堅強。他們的勇敢和堅強激勵著更多人加入到抗災行動中。
再次,抗震救災抗洪的精神展示了我們中國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沒有人考慮到個人的得失,大家都只想著全力以赴救援被困的人們。很多關注災情的普通人們在得知災情后,毫不猶豫地捐贈財富、物資,甚至是自己親自前往災區(qū)參與搶險救災工作??拐鹁葹目购榈木耋w現了人類道義,讓人們看到了愛的力量和社會責任的擔當。
最后,抗震救災抗洪的精神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堅忍不拔精神。無論是地震還是洪水,災后的重建工作都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需要人們付出艱辛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人民的堅忍不拔,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障礙,人們都始終堅持不懈,積極投入到災后重建工作中。這種堅忍不拔的品質令人敬佩,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夠在災后重建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和成就。
總之,抗震救災抗洪精神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偉大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我們應對災難的力量來源,更是我們在面對困境時的信仰和底氣。在這次抗震救災抗洪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互助、勇敢堅強、無私奉獻以及堅忍不拔等精神的重要性和力量。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人民將繼續(xù)發(fā)揚這些精神,共同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三
王順琪,男,197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200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森林公安、縣公安局工作,擔任派出所長、政治部主任職務,現任班瑪縣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
北京時間2021年5月22日凌晨2時04分,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發(fā)生7.4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班瑪縣公安局黨委第一時間成立了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并派出由15名黨員民輔警組成的應急救援小分隊第一時間赴瑪多縣執(zhí)行救援任務,王順琪同志主動請纓,告別產后妻兒,帶著局黨委對災區(qū)人民的牽掛,帶著局黨委的重托和全局民輔警的信任奔赴災區(qū),第一時間寫下了“災情就是命令、將以決心赴使命”的決心書。在這次“5·22”瑪多抗震救災中,望眼整個災區(qū),目光所致,皆為華夏;五星紅旗,皆為信仰。到處紅旗飄揚,黨旗招展,廣大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在鮮艷的黨旗和紅旗下,詮釋著黨和人民的魚水情。
他發(fā)起的班瑪公安抗震救災臨時黨支部成為青海公安在災區(qū)的第一個臨時黨支部,他是班瑪公安抗震救災臨時黨支部書記,是隊伍的領頭羊,是支部的主心骨,在果洛抗震救災領隊人當中,他年齡最大。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卻以不平凡的行動帶領身邊的戰(zhàn)友扛起責任,沖鋒在前,共同抵抗災害,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他是一個不合格的“爸爸”和“丈夫”,孩子剛出生不久,產后妻子還在坐月子,他“撇下”妻兒,匆忙地甚至忘帶換洗衣物就奔赴災區(qū)。他是一名合格的警察,有著近二十年警齡的他,時刻不忘為民服務,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還是抗震救災,在每一次危難降臨的時刻,都有他沖鋒陷陣的身影。他帶頭領隊,心系群眾,忠誠為民,為災區(qū)群眾筑起生命屏障。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他肩抗支部書記,在災區(qū)前線指揮后方,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搶時間拼速度,不畏艱險不懼疲憊,堅韌執(zhí)著的踐行著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在災區(qū),由他帶領的黨支部黨員守護放學歸家的學子,慰問災區(qū)孤獨守望的老人,幫助迷路小朋友找到回家的路,利用交接班休息時間積極為民辦實事,幾日不眠不休、任勞任怨,堅持奮戰(zhàn)在抗震救災一線。對于家庭,他是最虧欠的`,但對于國家和人民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明白,“沒有大家,哪來的小家”。
他帶領臨時黨支部奮戰(zhàn)在災情最緊急的地方,始終守護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成為引領群眾的“先鋒隊”、抗震救災的“排頭兵”,在抗震救災一線為高高飄揚的黨旗增添新的光彩。截止目前,他帶領班瑪公安抗震救災臨時黨支部出動警力150人次,警車70臺次;幫助受災群眾搭建救災帳篷70頂;卸載救災物資40余噸。在團結路勸導分流車輛900臺次,移交交通事故一起,入戶走訪200余戶,排查800余人,在受災牧民群眾家中排查出受災隱患200余處,確保災區(qū)人民群眾安定和諧。在完成上級公安機關規(guī)定任務的同時,他帶領支部黨員利用休息時間去災區(qū)安置點開展法制宣講,對危害抗震救災和恢復災后重建社會秩序,趁賑災之機盜竊、搶劫、搶奪以及哄搶救災物資、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等涉及受災群眾生命財產案件進行了警示宣傳,筑牢牧民群眾的防火、防盜、防騙意識。省吃儉用為20戶災區(qū)孤寡老人送去慰問品,深入細致做好受災群眾心理疏導和思想工作,讓黨旗在抗震救災一線熠熠生輝。他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有一種信念,是忠誠;有一種美麗,是奉獻;有一種深情,是為民。他堅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黨的帶領下,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抗震救災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瑪多一定能夠渡過難關,重建美好家園。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四
“5·21”地震發(fā)生后,城區(qū)派出所黨支部書記、所長鄭金水以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第一時間集結警力,對仁民街社區(qū)房屋倒塌較嚴重的區(qū)域展開搜救,在轄區(qū)反復開展巡邏排查、勸離返家群眾,在危險地帶設置警示標志,在他的沉著冷靜、周密組織下,城區(qū)派出所成功營救出20名被困人員,疏散轉移受災群眾1200余人。地震發(fā)生后,他在本部門黨建工作群內發(fā)了這樣一條信息:“大家迅速報告自己及家人是否安全,安全的速回?!卑l(fā)完信息后,他立馬集結所有警力,立即開展救援工作。妻子獨自帶著年幼的孩子安全與否、年邁且身患重病的父母在鄉(xiāng)下,他來不及問候,母親給他打了數十次電話,但是他沒有時間接聽,他心想,能夠撥打電話說明父母暫時安全……就這樣他繼續(xù)帶領隊伍開展搜救工作。
鄭金水的實干精神讓人欽佩。白天,他抗震救災、接處警、執(zhí)法辦案、調處矛盾糾紛;晚上,巡邏防控,確保群眾安全。地震導致城區(qū)派出所辦公用房嚴重受損,無法正常辦公。5月22日凌晨4點,他又連夜通過各種渠道籌措帳篷、電腦、桌椅以及各種生活物資等,8時許,一個兼具辦公、生活于一體的簡易臨時辦公點搭建完畢。
5月23日,馬某某和前妻因為感情糾紛發(fā)生了沖突,二人氣呼呼地來到派出所臨時辦公點,在鄭金水所長的耐心開導下,二人認識到了各自的錯誤,握手言和。5月24日,人和廣場安置點帳篷里吳某電話報警稱:“我的'手機被盜了,請出警處置。”接警后,鄭金水立即帶領民警董翼趕到現場,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偵破案件,為失主尋回了手機。
說起工作,鄭金水侃侃而談。轄區(qū)哪里受災嚴重、哪里的群眾缺什么,哪個安置點住了哪些群眾,鄭金水心里有一張“清單”。說起家人,鄭金水沉默不語。小女兒還不滿一歲,父母年邁且身患重病,他既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也沒有時間回家盡孝,對家人他滿滿的都是愧疚。他常說,我沒有什么高尚的情操,但我知道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候我就只能舍小家、顧大家,誰讓我們是人民的公仆。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五
9歲的林浩逃生后,沒有跑開。
連續(xù)救出兩個同學后,他又跑進了教學樓……。
“因為我是班長!”
臉上,擦傷的痕跡依然很清晰;頭頂上的一塊雞蛋大小的疤,頭發(fā)還沒有長出來。眼前這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就是救了兩名同學的小英雄――林浩。
6月7日,在四川省資中縣的一個村子,記者見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
9歲的林浩,是汶川縣映秀鎮(zhèn)中心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幾天,林浩爸爸帶著他來到資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爺爺;而林浩的媽媽,還在映秀鎮(zhèn)當志愿者,為受災群眾做飯。
學習成績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長。
地震發(fā)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數學課。林浩剛跑到教學樓的走廊上,就被樓上跌下來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
“那個同學壓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動不了。當時,垮下來的樓板下,有一個女同學在哭,我就告訴她,不要哭,我們一起唱歌吧,大家就開始唱歌,是老師教的《大中國》。唱完后,女同學就不哭了。后來,我使勁爬,使勁爬,終于爬出來了。”
逃出來的林浩,并沒有跑開,而是去救還壓在里面的同學,“爬出來后,我看到一個男同學壓在下面,我就爬過去,使勁扯,把他扯了出來,然后交給校長,校長又把他交給他媽媽背走了。后來,我又爬回去,把一個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學背出來,交給了校長,她也被父母背走了?!?BR> 說起自己救人時的情景,林浩顯得很鎮(zhèn)定,稚嫩的童聲中,還帶有幾許鄉(xiāng)音。
連續(xù)救了兩個同學的林浩,再次跑進教學樓救人時,遇到垮塌的樓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勁掙扎,后來,是老師把我拉出來的?!?BR> 說起自己身上的傷,林浩說:“我開始爬出來的時候,身上沒傷,后來爬進去背他們的時候才受傷的?!?BR> 林浩所在的班級,共有32名學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來的兩個同學。
被問到為什么去救人時,林浩平靜地說:“因為我是班長!如果其他同學都沒有了,要你這個班長有什么用呢?”
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紀,林浩會做很多家務,還會做飯。
父親林大坤告訴記者,因為是班長,林浩一直管著教室的鑰匙。每天早上6點,鬧鐘一響,他會準時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飯吃,然后走半個小時山路去上學,“他從來不遲到,說要是遲到了,同學們都會在外面等?!?BR> 救完同學后,林浩一直沒找到自己的父母,直到5月21日,才和在汶川縣草坡鄉(xiāng)打工的父母聯系上。
在映秀留守了兩天后,表妹和兩個姐姐找到了他,姐弟幾個與映秀鎮(zhèn)的群眾一塊,開始往都江堰轉移,“我們走了7個小時,走的全部是橋下面的小路,路上只歇了一會兒,一直都在走。”
從都江堰被安排到成都后,林浩和其他同學一起,被安置在四川兒童活動中心。知道了林浩的事跡后,那里的人都叫他“小班長”。
中心的老師告訴記者,剛到中心時,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兒童醫(yī)院進行檢查,所幸只是額頭和右手有些擦傷。檢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師幫忙,自己翻身從床上爬起來,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醫(yī)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樣一個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還堅強。”
在兒童中心的幾天,林浩生活得很好,志愿者叔叔每天都會用熱毛巾為他熱敷受傷的部位,還交了很多新朋友,“我們每天都一起上課,我最喜歡上體育課,可以學跆拳道;我還很喜歡白老師,他是個志愿者?!?BR> “六一”兒童節(jié),林浩和另外幾名災區(qū)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參加了兒童節(jié)活動,還參觀了奧運場館。第一次離開大山的林浩,對一切都充滿新奇。
林浩告訴記者,地震后,他就沒見過班上的同學,“我很想他們,很想上學。以后,我要當工程師,要造震不垮的房子。”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六
4月20日清晨,在四川雅安,一切都顯得那么的平靜,小朋友帶著笑容的坐在教室里,青年們正在去上班的路上,菜市場人們的聲音喧囂起伏。人們都對生活的平靜而感到幸福。
然而,這一切都在8點2分的時候變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動山搖,坍塌了雅安,也搖動了半個亞洲。
這一刻,山崩地陷,江河嗚咽。
這一刻,即成國殤。
面對災難,世界聽到了一個民族的聲音:“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面對災難,激發(fā)了我們和整個世界前所未有的愛心,人性之美,傾國傾城。無數人捐款獻血、組織賑災活動,無數的志愿者自發(fā)趕到現場幫忙,扶老攜幼的捐款,挽起袖管的獻血,國旗為平民而降的震撼,蠟燭為逝者而燃的守夜,師生相擁而亡的鏡像,一個國家的總理在視察災情時,一副擔架正好過來,總理站到路邊,讓生命先行……人性最為柔軟的一面被觸動了,在性善性惡的千年辯題中,中國人關乎群體的自信,民族國家不可或缺的向心力在瞬間得到凝聚,整個世界找回了愛的莊嚴,不其而至的災難,定格了那么多崇高,凝固了那么多神圣,引爆出那么多感動。
面對災難,活著的更加珍惜,其實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對于雅安雅安大地震。雅安大地震我心痛不已。面對災難,我們活著的更要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日子。
面對災難,我們全國人民與雅安站在一起,為雅安加油,這一刻,雅安人民的心,就是我們的心。而雅安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讓我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七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zhàn)勝”!
青川縣黃坪鄉(xiāng)棗樹村受災群眾張貼在自建住房上的兩條標語,感人至深、發(fā)人深思、催人奮進。
兩條標語,既是災區(qū)人民用樸素語言表達的自勵共勉之意,更是災區(qū)以至整個四川在抗震救災中自強、自立、自救,堅定、堅強、堅韌風貌的生動寫照。正是以這樣的風貌,我們成功走過搶險救援和安置群眾的百日攻堅。踏上災后恢復重建千日奮戰(zhàn)新征程,肩負更加艱巨的任務,面臨可以預期和難以預期的重重困難,我們尤其需要保持和張揚這樣一種風貌,用自己的雙手和辛勤勞動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
四川抗震救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傾力支持,我們世世代代銘記在心、感恩之情永不泯滅。同時,我們深知,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無論百日攻堅,還是千日奮戰(zhàn),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應當是也只能是我們自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的根本保證,也是對全國人民的最好回報。“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zhàn)勝”――這兩條標語,以生動的百姓話語,使我們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本質有了更直觀、深刻的理解。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來自于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在這極為特殊而關鍵的時期,推進難度空前的恢復重建,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主人翁意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時窮節(jié)乃見”,兩條標語充溢著強烈的主人翁意識。這種當家做主的意識,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是根植靈魂的一種信仰、一種境界、一種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看似針對微觀主體,實則落腳于全局。沒有一個個“自己”干好“自己的事情”,干好任何全局性的事情都如水月鏡花。因此,“自己的事情”,既是一家一戶的小家的事情,又關乎一個個集體這一大家的事情,更關乎由無數小家與大家組成的國家的事情?!白约旱氖虑樽约焊伞?,就是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只有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投入災后恢復重建,才會同心同德、顧全大局;才會知難而進、負重自強;才會勵精圖治、無私奉獻;才會贏得尊重、獲得支持。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落腳于苦干實干。兩條標語的核心是一個“干”字,即真出力、真流汗的苦干實干。鄧小平同志說得好:“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睂嵺`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災后恢復重建,既是認識問題,更是實踐問題,說到底,是通過苦干實干的實踐,把科學的規(guī)劃、美好的理想變成現實的問題。身處四川這樣一個發(fā)展水平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大省,即使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們也應當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辛勞,埋頭苦干實干,奮力急起直追,更何況是在特大地震帶來如此特殊的困難、如此巨大壓力的今天。肩挑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兩副重擔,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地苦干實干!苦干實干,就是要以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使命感,把民生擺在第一位,杜絕任何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就是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務實的作風、超常的工作,告慰逝去的生命,回報社會的支持,滿足人民的期待。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體現于愈挫愈勇、百折不撓。“勇者無懼”、“率義之謂勇”。勇敢與堅韌,是四川人民鮮明的性格特征之一。這一性格特征在抗震救災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和新的發(fā)展。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災難。三個“最”勾勒出打贏抗震救災這場前所未有的硬仗的難度?!疤齑蟮睦щy能戰(zhàn)勝”既是宣示決心,也是揭示事實,更是昭示未來:搶險救人、搶通保通、安置攻堅、防次生災害、衛(wèi)生防疫……一個個“天大的困難”被我們戰(zhàn)而勝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臨危不懼、知難而進,愈挫愈勇、百折不撓?;謴椭亟ㄇ諍^戰(zhàn)是一場比百日攻堅更為艱巨的硬仗,只要我們以不為任何困難所壓倒和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勇敢與堅韌,腳踏實地、爬坡破難,“天大的困難”一定能戰(zhàn)勝,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的目標一定能達到。
兩條標語誕生在青川縣一個山村,誕生在抗震救災這一特殊的時期。但是,標語體現的精神和原則卻超越時空,具有普遍而深遠的意義。喊響“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zhàn)勝”,在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fā)展高地的征程中,兩條標語將始終與我們同行!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八
張泮林,男,漢族,1932年10月出生,196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四川遂寧人,外科主任醫(yī)師,華西醫(yī)院教授。因在“5.12”地震中的英勇表現,被人社部、衛(wèi)生部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稱號。
保家衛(wèi)國,矢志不渝。
張泮林家庭條件雖不富裕卻很溫暖,在家庭的庇護下,度過了衣食無憂的少年時光,并接受了基本的教育。在父親的影響和鼓勵下,他立志從醫(yī),于1950年順利考入川北軍區(qū)醫(yī)院,從此正式踏上醫(yī)學道路,開啟了70年漫長的從醫(yī)生涯,同時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光榮的一員。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還是學生的他提出申請,于1951年1月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1951年1月到十六兵團補訓營,隨即隨部奔赴朝鮮安東的志愿軍總后留守所。1951年10月被分配到六十軍直屬軍衛(wèi)生所補訓營任衛(wèi)生班長、當衛(wèi)生員,為全營戰(zhàn)士服務,直到1953年10月才奉命回國,1955年軍隊授銜,他被授予少尉(衛(wèi)生長職),同年復員回川。
投身華西,醫(yī)教雙馨。
1955年復員回家后他專心復習備考,次年參加全國統考,一舉考入四川醫(yī)學院(華西醫(yī)大前身)醫(yī)學系本科讀書,并于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本科畢業(yè),因學習成績優(yōu)秀留校任教,從此在醫(yī)學教育和臨床醫(yī)學雙線并進,直至退休。在華西醫(yī)院工作期間,從事普外臨床兼教學工作50余年,在腹部外科、甲狀腺外科、乳腺外科、肛腸腫瘤外科、急救醫(yī)學科等學科的臨床診療與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學術上有較深的研究,曾先后任急診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外科主任醫(yī)師,先后發(fā)表科研論文40余篇,在省內及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醫(yī)療技術得到業(yè)界公認,深受同行敬重和廣大患者尊敬。
情歸什邡,發(fā)揮余熱。
1992年10月,張泮林退休后放棄高薪和優(yōu)渥的生活,接受返聘,選擇來到什邡,繼續(xù)完成他的醫(yī)學事業(yè)。在什邡第二醫(yī)院工作期間,堅持每周一到周五全日制工作,為醫(yī)院學科建設及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幫助什邡基層醫(yī)院培養(yǎng)了多門學科的后備人才,促進了本地區(qū)整體醫(yī)療業(yè)務的全面提升。5.12地震期間踐行著當初“舍生忘我,救死扶傷”的無悔誓言,奮戰(zhàn)在救治傷員的第一線,并且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黨代表大會召開之際分三次向組織繳納共計30000元的大額黨費。
張泮林的這一生,從戰(zhàn)士到教師、醫(yī)生,他始終恪盡職守,半個世紀已經過去,他還要始終堅持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當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一
2008年5月12日晚上,我在看新聞聯播的時候得到了一個令人萬分震驚的消息,當天下午2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
由于地震很大,造成山體滑坡,碎石滾落,公路中斷了,橋梁也中斷了,一瞬間,一座座高樓大廈變成了一堆堆廢墟,整個城市到處是殘垣斷壁。特別是在北川中學,倒塌的教學樓下壓著幾千名學生,看到一個個學生從廢墟中被抬出來,聽著廢墟里傳來的陣陣呼救聲,我的心頓時被深深地刺痛了,不禁淚流滿面。我真想立刻飛到救災現場,搬起那一塊塊沉重的水泥板,救出那一個個被困在廢墟里的學生,可我沒有這股強大的力量,但是我一定要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于是,懷著美好的希望,我把自己積攢的100元壓歲錢捐給了災區(qū),獻出了一份愛心。希望災區(qū)的`孩子們能早日重返校園,希望災區(qū)的每個人都露出幸福的笑容。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把汶川人民美麗的家園催毀了,但催不毀他們的意志。汶川,挺住!我知道你一定不會倒下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那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戰(zhàn)勝這場特大的自然災害。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二
你躲在那兒哭,對不對?我聽得見你心中滴血的呼喚。不敢相信,我們的世界,準時晴天,你們卻處于夏天的飄雪。幸福的最高層,往往不是天使,竟藏匿著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惡魔。一直快樂的你們,竟被魔鬼襲擊得如此之快之慘。離永遠還有幾步,你們卻止步哭泣。不知該用微笑將你們的淚收進我的背包,還是該陪同你們將哭泣串成露珠。5.12,一個平凡的日子,為何這一天的日歷會被鮮血染紅,而蒙上揭不下的死亡陰影?斷壁殘垣上,一只石英鐘,永不瞑目地將時間定格在了14時28分,一個苦難的時間,一個催人淚下的時間,只有30多秒,卻將安寧、美麗與幸福摧毀。汶川,那一夜我為你落淚!我甚至不敢注視你們的眼睛,汶川的孩子們!你們的眼神還是一如既往的清澈,卻有一抹無法擦去的哀怨,令人心尖也在顫動。這般的眼神,這般的負擔,你們真的真的不該承受,不愿稱你們?yōu)闉膮^(qū)的孩子,只想稱呼你們?yōu)殂氪ǖ暮⒆觽儯∫驗槟銈?,永遠屬于汶川,屬于那個繁華幸福的天堂。我恨起了命運,恨起了上蒼,為什么,他們連這一點一點安定的幸福都不肯給予?反而吝嗇到剝奪了你們的一切,只剩下一個個不知所措的滿身傷痕的你們。你們的善良由甜蜜變?yōu)榭酀?。汶川,我們的傷,我們的痛,看著汶川,我們滿目淚水。
這個時候。我們十三億中國人記住溫總理的“多難興邦”四個字!他幾乎跑遍了四川的所有地震災區(qū),輾轉九次視察七地災情,召開六次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他用高效、迅速、果斷的88小時贏得了抗震救災的寶貴時間,也為中國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溫總理給了我們勇氣,讓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念,更加懂得生活!
大愛無聲鑄師魂,當地震毫無預備的來臨,譚千秋老師正在給學生們授課,突如其來的災難下倒了學生們,那幢教學樓承受不住重壓了,譚老師沒有慌亂,他清醒準確地表達了作為老師的本能,用生命守護生命!童話中總會有天使,而他,就像那位天使,張開雙臂,將四名學生緊緊護在身下,用血肉脊梁,承受了千鈞重壓,當被救援人員發(fā)現時,他的現狀慘不忍睹,卻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個老師的最好的詮釋!
經歷了那么多,那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場面,仿佛還歷歷在目。一箱箱貼著紅紙寫著抗震救災的裝滿人民幣的紙箱,乞丐老伯伯顫顫巍巍地捐出了百元大鈔,災區(qū)的救援人員揮灑汗水的身影,醫(yī)院中白衣天使布滿血絲的雙眼,我們終于明白,這已經是上天最大的憐憫與眷顧,生死不離,我們在一起,足夠換來幸福!彩虹在這里讓你記住升起的位置,等你親自見證這般的明媚。重大災難遠遠超出地區(qū)政府及其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災害救助能力,不過,我們知道,為了你們,我們義無反顧??!身邊的所有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力量,我們的學校中,當知道地震來臨后,幾天后,同學們自發(fā)開始了一次大集體捐款,并向少總部提出捐款請求,這時,每一位同學都面帶最快樂充實的微笑,捐獻了自己要奉獻的最美的瞬間,造就這次的奇跡。五天內,我們學校共計學生捐了十萬多元,老師捐了兩萬多元。當你們,四川綿陽孩子們來我校就讀時,我們又舉辦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我們希望,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可以呵護著你們,讓你們忘記傷痛,請不要再背著陽光擦著淚,我們要給你們飛翔的翅膀,讓我們一起迎夢飛翔!我明白,我們所做的,可能對于這場災難只是杯水車薪,但如果有千萬份這樣的力量凝聚了,卻會令死神懼怕,令世人震撼!因為這些,都是中國人民在一起最直接對骨肉同胞的情感傾訴,我們都是一家人,家人有難,豈可不幫?地震中最燦爛的色彩,便是那一抹抹陽光般的黃絲帶,系在我們的手上,系在你們的心中。眼淚,在其中早已消逝,因為,在那些充滿淚水的轉角,我看見了幸福的曙光!汶川!請你們記住,當雪花冷藏了陽光,當彩虹開始結霜,當天堂的大門已被鎖上,先不要慌,你要勇敢,至少還有我們!至少還有我們!
我們堅信,風雨后,就會有“情”天,風雨后就會有愛的支撐與美好,相信,我們會在那座用黃絲帶細細密密連接在一起的橋上邂逅,在那里,傾訴美麗,傾訴著最安詳的愛。
問(汶)人世間情為何物,唯大愛海納百川!我們愿意為你們頂風遮雨,直到出現奇跡……問(汶)世間情為何物,唯大愛海納百川!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三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應該是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了吧!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那些陰影似乎還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告訴我們防震減災這件事情一定不能松懈。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地震是怎么產生的吧。老師告訴我們,地震是由于地殼運動而引起地殼巖層斷裂錯動而發(fā)生的地殼震動。它雖然是自然災難,但并不是完全毫無先兆。其實自然界的動物可以做我們的“通訊員”。比如: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我們提前知道將發(fā)生地震,如果發(fā)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F象,千萬不要驚慌,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有防范意識,但絕不能無中生有,相信謠傳。
大家都知道,地震發(fā)生在一瞬間,那么,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呢?為此,我們中山街學校組織了地震演練活動。比如,在地震來臨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跑到操場上,來不及跑的同學就鉆到課桌下面……訓練中,我們都及時避免了“地震”。另外,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預防地震的知識:如果是在家里,就應該躲到桌子下面或者衛(wèi)生間里、墻角內,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道支撐,會減少傷亡;地震時,門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我們不要關門;如果是在夜間地震,要爭分奪秒地向安全地方轉移,避開水塔、煙囪等高大建筑物,轉移到空曠場地。另外,我認為,要想了解更多的防震知識,我們要多到網上查詢或多看有關防震的書籍,把我們知道的知識告訴身邊每一個人,告訴他們,地震來了要鎮(zhèn)定,不要慌張,更不要傳播謠言。只要我們平時多向人們宣傳地震知識,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大家才能做到不慌張、不恐懼,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這樣才能減少地震所帶來的損失和傷害,才能有效的保護生命和財產。
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防震減災,讓在災難到來的時候,我們不至于驚慌失措,在災難面前保持冷靜,保護好自己,把損失降到最小。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四
一個萬里無云的早晨,森林里的小草上掛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花兒競相開放,小狼和狼媽媽看著這美麗的早晨,不禁發(fā)出感慨:這里真是太美了!
這一天,狼媽媽帶著小狼去外出打獵,中午它們帶著豐富的獵物回家了,快到家的時候地面突然搖晃起來。狼媽媽以為是怪物,于是帶著小狼跑進洞里,它們好不容易才跑進洞里,忽然一塊大石頭把洞口堵住了,就在這時狼媽媽把小狼丟了出去,小狼不停的用爪子搬動石頭,但是石頭卻絲毫不動,“砰”的一聲山洞塌了下來,小狼坐在地上大哭了起來。
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小狼在這期間一直思念著媽媽,它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長大了。
有一天,森林里又發(fā)生了地震,大家都在不停的跑著,忽然它看見不遠處的洞口里有一只小狐貍,小狼心想:我要去救它。于是它向洞口跑去,它想著媽媽的話抱起了小狐貍往前拼命跑,用盡力氣把小狐貍扔出了洞口,自己也往洞口外不停的跑,但它還是沒有跑出去。
在小狼閉上眼睛的那一刻,它好像看見了媽媽的微笑……。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五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汶川縣突發(fā)一場大地震,這場7.8級的大地震導致了汶川地區(qū)及附近近上萬人死亡,數萬人沓無音訊,無數房屋倒塌,數以萬計的災民無家可歸。
我從電視屏幕上.報紙上看到了一幕幕動人心弦的畫面,有多少雙無助的眼睛釘著我們,有多少只無助的手伸向我們,有多少聲無助的呼喚,飛過萬里,傳入我們耳中!
倒塌的房屋中,你可聽見多少失去親人的人兒再大聲地呼喚,哪怕再見到親人3分鐘!坍塌的校園里,多少父母不停的說:“這是一場噩夢!”還有的家長像瘋了一樣,拼命去搬石頭。新建的醫(yī)院里,死神一直停留在那些還昏迷不醒的人們身邊,打算把他們帶走……”“也許是1分鐘,就是一個小生命!或許是1秒鐘,一個小生命就離我們而去!一定要盡我們最大的力量,不留一個人在廢墟下!”溫總理是這么說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幫幫那些災民吧!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六
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8.0級大地震,繁華的.城市在短短的幾十秒鐘內化為廢墟。為了幫助在這場大地震中受災的人民,我們實驗小學特舉行了“風雨同舟抗震救災”的募捐活動。
在5月19日——21日這三天為全國哀悼日,在5月19日14時28分全國人民都要默哀三分鐘,在小雨下,我們學校的全體同學都在哀悼在這場大地震中遇難的災民。
默哀后要舉行募捐儀式,學生代表們拿著錢,將它們放入募捐箱里,我雖只捐了五元錢,這點錢也許只能幫災區(qū)的小朋友買一支鉛筆,一塊橡皮或一本練習本,但請記?。阂粓鼍薮蟮臑碾y除以13億將變得微不足道,一點微弱的愛心乘13億將使人感到無限的溫暖。我們班就捐了992元,全學校共捐了24784元,全國人民共捐了七、八十億,這是多么令人震驚的數字啊!
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只要我們大家都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你一元,我五角,災區(qū)人民就一定能重建更加繁華、美麗、富饒的家園。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七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中華大地被震撼了,汶川發(fā)生了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了全國二十多個城市與區(qū)縣,比-年前發(fā)生的唐山大地震震級還高4級。
電視機、收音機、雜志上、報紙上,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災區(qū)情況,可是,震中汶川,因為泥石流把道路阻擋,進不去,我們的心也揪了起來。直到第二天,開始空降運送食物,我們的心里也放下來了一點,第三天,從理縣進汶川的路終于打通了,解放軍們終于進了汶川。這時,每一個人的心里那塊大石頭落地了。
看到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們,看見解放軍在廢墟上尋找生命,還有更多的解放軍正在趕往災區(qū),余震不斷,可是戰(zhàn)士們冒問及此事生命危險,說:“讓我再救一個吧!”平常人可必這樣呢?感人的事情不斷出現,敬禮娃娃小朗錚、溫總理到災區(qū)視察……像一股心靈的曖流,溫暖著我們的心。
汶川大地震,是一場人與自然的對抗,這次大地震,也引起了國外的重視,世界各地都派來了救援隊,這次地震,我們人類,戰(zhàn)勝了自然!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一起建造我們美好的家園!創(chuàng)建新四川!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八
大家都知道,就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以我國的四川省汶川縣為震中,發(fā)生了7.8級的大地震,到目前為止,已有30000多人遇難,還有成千上萬的同胞被埋在廢墟下,生死未卜!
時間就是生命!
我們忘不了這樣的一張圖片:一位中學生被壓在水泥堆下,手腕上牽著根輸液管,臉龐尚留血漬;我們忘不了,66歲的溫家寶總理不慎摔倒,手臂受傷出血,但為了搶救遇險群眾,他把要給他包扎的醫(yī)務人員推開了。
“9個小時救出兩母女?!闭鸷硜碜杂谝晃挥浾咴跒膮^(qū)的所見所聞,來自于他親眼目睹的慘狀,和在災難面前永不泯滅的愛心和民族脊梁。9個小時,兩條鮮活的生命,所有的人伸出手臂,迎接復活的`母女!上天啊,當你降災難于人間,可曾被這一幕打動!
“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一個剛從廢墟中帶出了一個孩子的戰(zhàn)士跪了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廢墟第二次坍塌。幾個小孩子還是被救出來了,但只有一個活著。當那些年輕的戰(zhàn)士抱著那個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著跑向救援隊所在的帳篷時,上天也泣不成聲了。
“救救我?!币晃槐宦裨趶U墟中的女學生伸出一只求援的手不停地呼喚著。孩子,別放棄希望;孩子,別哭!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障礙移開,讓你重新回到家人的懷抱!即使是用最原始的挖掘不止的雙手,我們也要刨出每一個生的希望。
央視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為什么我們能夠這樣(愛心救助),是因為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幫助”的解說后,他眼含淚水,忍不住哭泣。然而,這一次沒有人責怪他。災難牽動著億萬中華兒女,每個人都忍不住動容。
看著那些幼小的生命,他們蜷縮著,鮮血已經凝固,像熟睡的樣子……總理哭了,更多的人也和總理一樣哭了。面對天災,我們可以對大自然的殘酷無情心生怨恨,但我們明白,怨天尤人不會讓逝者復活,努力從廢墟中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今天是三天生命臨界線的最后一天,讓我們擦干淚水,從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qū)人民盡一份綿薄之力。從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有人會無助地哭泣。
眾人拾柴火焰高,愛心不分能力大小、物力多少!
事實告訴我們: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廢墟里的世界一樣精彩!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九
地震,我恨你!恨你的無情,無義和放肆!
地震,我愛你!愛你的心靈,愛你讓華夏兒女懂得堅強!
地震,你是象征,你是堅強的化身!
當老師告訴我們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發(fā)生的消息之后,我強忍著就要涌出的淚花,我不能哭,因為我要當災區(qū)人民的榜樣。我要堅強,我要挺住。同樣你們也要挺住。要振作起來。我會為你們祈禱著、祝福著。
當地震發(fā)生6個小時后,我在電視里看到:一位滿臉是血的北川男孩從廢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準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時,他艱難的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虛弱而又標準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擔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禮,如此感恩的舉動,讓無數人深受感動。我閉上眼睛,默默為他落淚,那孩子讓我感到驕傲,這位小男孩雖然只有僅僅八歲,但他的精神卻是許多人比不上的。所以四川的青少年們,你們是不是因為失去親人和家園而感到孤單呢?其實你們并不孤單,因為不管在哪里,都有中國人會守護著你們;之后我還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在被網絡上稱為“可樂男孩”的青少年,他的意志更為堅強,樂觀。當他被救援人員救出來時,他對救援人員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叔叔,有可樂嗎?要冰鎮(zhèn)的!”他這一句話使在場及電視機前的所有人都感到敬佩;像這樣的少年在救援當中數不勝數。
大地還在痙攣,災難還在延續(xù),每時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犧牲。生命在危機中,祖國在危機中。人在大自然面前的那種束手無策,突然讓我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審視我們自己,原來生命是那樣的脆弱,個體力量是那樣的渺小,人類只有相互幫助才能共同渡過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
四川災民,你們已經走出恐懼,因為你們已經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災高于一切,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的最強音。必須以舉國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經成為全民族的共識。于是,十萬救災大軍雷霆出擊;于是,國家領導人冒著余震不斷的風險,相繼奔赴救災第一線;于是,公共娛樂暫停,奧運火炬暫停,一切為救災讓路,一切為救人讓路。這其實是對生命的禮遇。這種對生命的禮遇,在國家哀悼日達到了最高峰。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時向逝者的亡靈默哀三分鐘,所有的人都同時向生命的尊嚴低頭。那一聲聲警鳴,是嗚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喚,呼喚我們重新體認人的尊嚴,呼喚我們重新體認生命的價值,更加呼喚我們?yōu)闉膮^(qū)人民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這祖國需要我們,四川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刻,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手,省下我們的零用錢,捐給災區(qū),讓他們能夠重建家園。我們還要發(fā)動全家、全社會人民共同攜手幫助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災人民共渡這場自然災害!
這又是中國最嚴重的一次自然天災,汶川大地震震驚了整個世界,大地在震動,人們在哀鳴,無情的現實,很多畫面都讓人情不自禁地流淚。舉國垂淚,連日來,人們發(fā)自肺腑的愛和關心,在毫無防備的天災面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通過多種的方式表達對災區(qū)人民的情誼,自發(fā)的捐款捐物,無償的獻血。痛定思痛,自然災害已經是事實,活著的每個人更要好好的堅強活著,不能總停留在痛苦的現實面前,這個時候就應該要考慮如何重建我們的新家園,如何重新建立包括汶川及周圍的受災的市鎮(zhèn),災后重建規(guī)劃問題迫在眉睫,這樣才能不辜負大家對災區(qū)真切的關心。
在淚眼之間,良知復蘇;在廢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們心靈的塵垢,震碎了我們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礫下才去愛,每個人都是幸存者,每個人都值得愛。大地震讓我們重新發(fā)現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驕矜,所有的輕狂,這時都不再時尚。我們彼此珍惜,我們攜手同心。原來中國人并不丑陋,原來中國人可以這么友善,原來社會可以這么脈脈溫情。利用這人之間的友善讓我們共同克服這天災,攜手建造美好的新家園,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
2018年2月,習近平同志在四川考察調研時專程來到汶川縣映秀鎮(zhèn)漩口中學遺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并三鞠躬。他叮囑一定要把地震遺址保護好,使其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遭受的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新時代,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抗震救災精神深刻體現了民族精神。在汶川特大地震天崩地裂的剎那,無數父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死神的來路,將生的希望留給孩子。在抗震救災的偉大斗爭中,無數解放軍戰(zhàn)士、消防隊員、醫(yī)務人員以及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不遠萬里奔赴災區(qū),一些人甚至英勇地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讓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如此團結和勇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拐鹁葹木袷侵腥A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民族品格。正是憑借著這種浸透于靈魂深處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得以穿越數千年歷史風雨,巋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就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
抗震救災精神深刻體現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與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這場抗震救災中,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yōu)勢得到充分體現。從解放軍部隊的迅速調動到全國救援力量的迅速集結,從救災物資的調度到特殊黨費的交納,從抗震救災到災后重建,無不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地震發(fā)生時,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巨大損害的危急關頭,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義無反顧地投入抗震救災的洪流之中,無愧于先鋒隊的光榮稱號。汶川特大地震10年后,汶川地震災區(qū)恢復重建工作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為國際社會開展災后恢復重建提供了有益經驗和啟示,進一步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就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使廣大黨員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抗震救災精神深刻體現了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在抗震救災斗爭中,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志愿者,都把同胞的生命放在最高位置,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是貫穿整個抗震救災斗爭的一條主線。在抗震救災中,我們堅持科學救災、有序救災,堅持把頑強的抗爭與科技的力量緊密結合起來,既充分發(fā)揮人的能動精神,又充分發(fā)揮科技的重要作用。在災后重建中,我們努力做到以人為本、科學規(guī)劃、科學重建。這一切的背后正是溫暖的人文情懷與理性的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習近平同志指出:“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知沒有止境,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永恒課題。”在新時代進一步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既要與自然災害不懈抗爭,又要尊重和研究自然規(guī)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盡量避免和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作者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
《人民日報》(2018年05月23日07版)。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一
“oneworldonedream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yōu)榈亩际怯游覀兞钊蓑湴帘本W運會。我們熱愛奧運更熱愛的是奧運的精神?!熬G色奧運”理念,隨著表現中國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歌舞,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說到這里就要來講什么是真正的奧運精神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而支撐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強”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強、自尊”。這既是奧運精神的原動力,更是奧運精神的境界升華。我們要弘揚奧運的拼搏精神。我們要像奧運健兒一樣,在成長過程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積極進取。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學習,用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用優(yōu)異的成績向祖國匯報。
從第一屆古代奧運會開始至今,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幾千年的時間,奧運會已經從單純的競技活動變成了增強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與團結,促進世界和平以及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的大會。在不久的,奧運會即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這不僅僅是一次重大的體育盛會,更是展示我們偉大的祖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的機會。同時也是讓世界各國的運動健兒和各界人士了解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都和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20離我們并不遙遠,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讓奧運時時刻刻生活在我們身邊,積極參與有關奧運的活動。向那些奧運健兒學習。學習他們的堅忍不拔,堅持不懈地奧運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還要有拼搏精神不服輸精神,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相信自己。以“時刻準備著”為口號。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的一點一滴做起,辦好奧運人人都有責。奧運會,是展現一個國家民族,文化,風貌的舞臺。作為個人來講,首先要從自我做起,自己要改掉亂扔垃圾,隨地涂炭吐痰,坐車插隊等毛病,用自己的行動來帶動和影響周圍的人,讓每一個人都文明起來,這樣才能讓整個社會更加文明,這不僅僅是為了奧運會,這也是我們“和諧社會”的要求。積極參加迎奧運的公益活動,為奧運的到來預熱。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了解外語知識和奧運知識,到時候可不能讓“老外”看咱們的笑話。其實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環(huán)境美起來,還北京一片綠水藍天。當2008年奧運會外國友人來到北京的時候,一定會由衷地贊嘆:“北京真美呀!”
我相信經過我們各方面的努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能給世界一個驚嘆。讓他們豎起指頭說:“新北京,新奧運,新中國。”加油?。?!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二
近幾年,我國頻繁發(fā)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然而,在面對災難時,我國人民所展現出的抗震救災抗洪精神令人欽佩。這種精神凝聚著人民的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在這次抗震救災抗洪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互助、勇敢堅強等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抗震救災抗洪的精神展示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互助精神。無論是地震還是洪水,面對生命的威脅和財產的損失,人們之間的隔閡和爭執(zhí)都被忽略,大家一起緊密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災難。在抗震救災行動中,無論是軍人還是普通民眾,都積極投身到搶險救災的行動中,互相幫助,共同渡過難關。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激發(fā)了人們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其次,抗震救災抗洪的精神展示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勇敢堅強精神。在災難面前,人們往往會產生恐慌和退縮的心理,但是我們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展現出了勇敢和堅強。當地震來臨時,很多人表現出了冷靜和勇敢,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他人的安全。而在搶險救災中,一些搶險隊伍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勇敢與堅強。他們的勇敢和堅強激勵著更多人加入到抗災行動中。
再次,抗震救災抗洪的精神展示了我們中國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沒有人考慮到個人的得失,大家都只想著全力以赴救援被困的人們。很多關注災情的普通人們在得知災情后,毫不猶豫地捐贈財富、物資,甚至是自己親自前往災區(qū)參與搶險救災工作??拐鹁葹目购榈木耋w現了人類道義,讓人們看到了愛的力量和社會責任的擔當。
最后,抗震救災抗洪的精神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堅忍不拔精神。無論是地震還是洪水,災后的重建工作都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需要人們付出艱辛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人民的堅忍不拔,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障礙,人們都始終堅持不懈,積極投入到災后重建工作中。這種堅忍不拔的品質令人敬佩,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我們才能夠在災后重建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和成就。
總之,抗震救災抗洪精神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偉大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我們應對災難的力量來源,更是我們在面對困境時的信仰和底氣。在這次抗震救災抗洪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互助、勇敢堅強、無私奉獻以及堅忍不拔等精神的重要性和力量。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人民將繼續(xù)發(fā)揚這些精神,共同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三
王順琪,男,197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200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森林公安、縣公安局工作,擔任派出所長、政治部主任職務,現任班瑪縣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
北京時間2021年5月22日凌晨2時04分,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發(fā)生7.4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班瑪縣公安局黨委第一時間成立了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并派出由15名黨員民輔警組成的應急救援小分隊第一時間赴瑪多縣執(zhí)行救援任務,王順琪同志主動請纓,告別產后妻兒,帶著局黨委對災區(qū)人民的牽掛,帶著局黨委的重托和全局民輔警的信任奔赴災區(qū),第一時間寫下了“災情就是命令、將以決心赴使命”的決心書。在這次“5·22”瑪多抗震救災中,望眼整個災區(qū),目光所致,皆為華夏;五星紅旗,皆為信仰。到處紅旗飄揚,黨旗招展,廣大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在鮮艷的黨旗和紅旗下,詮釋著黨和人民的魚水情。
他發(fā)起的班瑪公安抗震救災臨時黨支部成為青海公安在災區(qū)的第一個臨時黨支部,他是班瑪公安抗震救災臨時黨支部書記,是隊伍的領頭羊,是支部的主心骨,在果洛抗震救災領隊人當中,他年齡最大。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卻以不平凡的行動帶領身邊的戰(zhàn)友扛起責任,沖鋒在前,共同抵抗災害,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他是一個不合格的“爸爸”和“丈夫”,孩子剛出生不久,產后妻子還在坐月子,他“撇下”妻兒,匆忙地甚至忘帶換洗衣物就奔赴災區(qū)。他是一名合格的警察,有著近二十年警齡的他,時刻不忘為民服務,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還是抗震救災,在每一次危難降臨的時刻,都有他沖鋒陷陣的身影。他帶頭領隊,心系群眾,忠誠為民,為災區(qū)群眾筑起生命屏障。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他肩抗支部書記,在災區(qū)前線指揮后方,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搶時間拼速度,不畏艱險不懼疲憊,堅韌執(zhí)著的踐行著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在災區(qū),由他帶領的黨支部黨員守護放學歸家的學子,慰問災區(qū)孤獨守望的老人,幫助迷路小朋友找到回家的路,利用交接班休息時間積極為民辦實事,幾日不眠不休、任勞任怨,堅持奮戰(zhàn)在抗震救災一線。對于家庭,他是最虧欠的`,但對于國家和人民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明白,“沒有大家,哪來的小家”。
他帶領臨時黨支部奮戰(zhàn)在災情最緊急的地方,始終守護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成為引領群眾的“先鋒隊”、抗震救災的“排頭兵”,在抗震救災一線為高高飄揚的黨旗增添新的光彩。截止目前,他帶領班瑪公安抗震救災臨時黨支部出動警力150人次,警車70臺次;幫助受災群眾搭建救災帳篷70頂;卸載救災物資40余噸。在團結路勸導分流車輛900臺次,移交交通事故一起,入戶走訪200余戶,排查800余人,在受災牧民群眾家中排查出受災隱患200余處,確保災區(qū)人民群眾安定和諧。在完成上級公安機關規(guī)定任務的同時,他帶領支部黨員利用休息時間去災區(qū)安置點開展法制宣講,對危害抗震救災和恢復災后重建社會秩序,趁賑災之機盜竊、搶劫、搶奪以及哄搶救災物資、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等涉及受災群眾生命財產案件進行了警示宣傳,筑牢牧民群眾的防火、防盜、防騙意識。省吃儉用為20戶災區(qū)孤寡老人送去慰問品,深入細致做好受災群眾心理疏導和思想工作,讓黨旗在抗震救災一線熠熠生輝。他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有一種信念,是忠誠;有一種美麗,是奉獻;有一種深情,是為民。他堅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黨的帶領下,在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抗震救災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瑪多一定能夠渡過難關,重建美好家園。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四
“5·21”地震發(fā)生后,城區(qū)派出所黨支部書記、所長鄭金水以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第一時間集結警力,對仁民街社區(qū)房屋倒塌較嚴重的區(qū)域展開搜救,在轄區(qū)反復開展巡邏排查、勸離返家群眾,在危險地帶設置警示標志,在他的沉著冷靜、周密組織下,城區(qū)派出所成功營救出20名被困人員,疏散轉移受災群眾1200余人。地震發(fā)生后,他在本部門黨建工作群內發(fā)了這樣一條信息:“大家迅速報告自己及家人是否安全,安全的速回?!卑l(fā)完信息后,他立馬集結所有警力,立即開展救援工作。妻子獨自帶著年幼的孩子安全與否、年邁且身患重病的父母在鄉(xiāng)下,他來不及問候,母親給他打了數十次電話,但是他沒有時間接聽,他心想,能夠撥打電話說明父母暫時安全……就這樣他繼續(xù)帶領隊伍開展搜救工作。
鄭金水的實干精神讓人欽佩。白天,他抗震救災、接處警、執(zhí)法辦案、調處矛盾糾紛;晚上,巡邏防控,確保群眾安全。地震導致城區(qū)派出所辦公用房嚴重受損,無法正常辦公。5月22日凌晨4點,他又連夜通過各種渠道籌措帳篷、電腦、桌椅以及各種生活物資等,8時許,一個兼具辦公、生活于一體的簡易臨時辦公點搭建完畢。
5月23日,馬某某和前妻因為感情糾紛發(fā)生了沖突,二人氣呼呼地來到派出所臨時辦公點,在鄭金水所長的耐心開導下,二人認識到了各自的錯誤,握手言和。5月24日,人和廣場安置點帳篷里吳某電話報警稱:“我的'手機被盜了,請出警處置。”接警后,鄭金水立即帶領民警董翼趕到現場,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偵破案件,為失主尋回了手機。
說起工作,鄭金水侃侃而談。轄區(qū)哪里受災嚴重、哪里的群眾缺什么,哪個安置點住了哪些群眾,鄭金水心里有一張“清單”。說起家人,鄭金水沉默不語。小女兒還不滿一歲,父母年邁且身患重病,他既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也沒有時間回家盡孝,對家人他滿滿的都是愧疚。他常說,我沒有什么高尚的情操,但我知道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候我就只能舍小家、顧大家,誰讓我們是人民的公仆。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五
9歲的林浩逃生后,沒有跑開。
連續(xù)救出兩個同學后,他又跑進了教學樓……。
“因為我是班長!”
臉上,擦傷的痕跡依然很清晰;頭頂上的一塊雞蛋大小的疤,頭發(fā)還沒有長出來。眼前這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就是救了兩名同學的小英雄――林浩。
6月7日,在四川省資中縣的一個村子,記者見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
9歲的林浩,是汶川縣映秀鎮(zhèn)中心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幾天,林浩爸爸帶著他來到資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爺爺;而林浩的媽媽,還在映秀鎮(zhèn)當志愿者,為受災群眾做飯。
學習成績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長。
地震發(fā)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數學課。林浩剛跑到教學樓的走廊上,就被樓上跌下來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
“那個同學壓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動不了。當時,垮下來的樓板下,有一個女同學在哭,我就告訴她,不要哭,我們一起唱歌吧,大家就開始唱歌,是老師教的《大中國》。唱完后,女同學就不哭了。后來,我使勁爬,使勁爬,終于爬出來了。”
逃出來的林浩,并沒有跑開,而是去救還壓在里面的同學,“爬出來后,我看到一個男同學壓在下面,我就爬過去,使勁扯,把他扯了出來,然后交給校長,校長又把他交給他媽媽背走了。后來,我又爬回去,把一個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學背出來,交給了校長,她也被父母背走了?!?BR> 說起自己救人時的情景,林浩顯得很鎮(zhèn)定,稚嫩的童聲中,還帶有幾許鄉(xiāng)音。
連續(xù)救了兩個同學的林浩,再次跑進教學樓救人時,遇到垮塌的樓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勁掙扎,后來,是老師把我拉出來的?!?BR> 說起自己身上的傷,林浩說:“我開始爬出來的時候,身上沒傷,后來爬進去背他們的時候才受傷的?!?BR> 林浩所在的班級,共有32名學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來的兩個同學。
被問到為什么去救人時,林浩平靜地說:“因為我是班長!如果其他同學都沒有了,要你這個班長有什么用呢?”
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紀,林浩會做很多家務,還會做飯。
父親林大坤告訴記者,因為是班長,林浩一直管著教室的鑰匙。每天早上6點,鬧鐘一響,他會準時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飯吃,然后走半個小時山路去上學,“他從來不遲到,說要是遲到了,同學們都會在外面等?!?BR> 救完同學后,林浩一直沒找到自己的父母,直到5月21日,才和在汶川縣草坡鄉(xiāng)打工的父母聯系上。
在映秀留守了兩天后,表妹和兩個姐姐找到了他,姐弟幾個與映秀鎮(zhèn)的群眾一塊,開始往都江堰轉移,“我們走了7個小時,走的全部是橋下面的小路,路上只歇了一會兒,一直都在走。”
從都江堰被安排到成都后,林浩和其他同學一起,被安置在四川兒童活動中心。知道了林浩的事跡后,那里的人都叫他“小班長”。
中心的老師告訴記者,剛到中心時,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兒童醫(yī)院進行檢查,所幸只是額頭和右手有些擦傷。檢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師幫忙,自己翻身從床上爬起來,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醫(yī)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樣一個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還堅強。”
在兒童中心的幾天,林浩生活得很好,志愿者叔叔每天都會用熱毛巾為他熱敷受傷的部位,還交了很多新朋友,“我們每天都一起上課,我最喜歡上體育課,可以學跆拳道;我還很喜歡白老師,他是個志愿者?!?BR> “六一”兒童節(jié),林浩和另外幾名災區(qū)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參加了兒童節(jié)活動,還參觀了奧運場館。第一次離開大山的林浩,對一切都充滿新奇。
林浩告訴記者,地震后,他就沒見過班上的同學,“我很想他們,很想上學。以后,我要當工程師,要造震不垮的房子。”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六
4月20日清晨,在四川雅安,一切都顯得那么的平靜,小朋友帶著笑容的坐在教室里,青年們正在去上班的路上,菜市場人們的聲音喧囂起伏。人們都對生活的平靜而感到幸福。
然而,這一切都在8點2分的時候變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動山搖,坍塌了雅安,也搖動了半個亞洲。
這一刻,山崩地陷,江河嗚咽。
這一刻,即成國殤。
面對災難,世界聽到了一個民族的聲音:“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面對災難,激發(fā)了我們和整個世界前所未有的愛心,人性之美,傾國傾城。無數人捐款獻血、組織賑災活動,無數的志愿者自發(fā)趕到現場幫忙,扶老攜幼的捐款,挽起袖管的獻血,國旗為平民而降的震撼,蠟燭為逝者而燃的守夜,師生相擁而亡的鏡像,一個國家的總理在視察災情時,一副擔架正好過來,總理站到路邊,讓生命先行……人性最為柔軟的一面被觸動了,在性善性惡的千年辯題中,中國人關乎群體的自信,民族國家不可或缺的向心力在瞬間得到凝聚,整個世界找回了愛的莊嚴,不其而至的災難,定格了那么多崇高,凝固了那么多神圣,引爆出那么多感動。
面對災難,活著的更加珍惜,其實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對于雅安雅安大地震。雅安大地震我心痛不已。面對災難,我們活著的更要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日子。
面對災難,我們全國人民與雅安站在一起,為雅安加油,這一刻,雅安人民的心,就是我們的心。而雅安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讓我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七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zhàn)勝”!
青川縣黃坪鄉(xiāng)棗樹村受災群眾張貼在自建住房上的兩條標語,感人至深、發(fā)人深思、催人奮進。
兩條標語,既是災區(qū)人民用樸素語言表達的自勵共勉之意,更是災區(qū)以至整個四川在抗震救災中自強、自立、自救,堅定、堅強、堅韌風貌的生動寫照。正是以這樣的風貌,我們成功走過搶險救援和安置群眾的百日攻堅。踏上災后恢復重建千日奮戰(zhàn)新征程,肩負更加艱巨的任務,面臨可以預期和難以預期的重重困難,我們尤其需要保持和張揚這樣一種風貌,用自己的雙手和辛勤勞動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
四川抗震救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傾力支持,我們世世代代銘記在心、感恩之情永不泯滅。同時,我們深知,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無論百日攻堅,還是千日奮戰(zhàn),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應當是也只能是我們自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的根本保證,也是對全國人民的最好回報。“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zhàn)勝”――這兩條標語,以生動的百姓話語,使我們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本質有了更直觀、深刻的理解。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來自于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在這極為特殊而關鍵的時期,推進難度空前的恢復重建,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主人翁意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時窮節(jié)乃見”,兩條標語充溢著強烈的主人翁意識。這種當家做主的意識,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是根植靈魂的一種信仰、一種境界、一種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看似針對微觀主體,實則落腳于全局。沒有一個個“自己”干好“自己的事情”,干好任何全局性的事情都如水月鏡花。因此,“自己的事情”,既是一家一戶的小家的事情,又關乎一個個集體這一大家的事情,更關乎由無數小家與大家組成的國家的事情?!白约旱氖虑樽约焊伞?,就是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只有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投入災后恢復重建,才會同心同德、顧全大局;才會知難而進、負重自強;才會勵精圖治、無私奉獻;才會贏得尊重、獲得支持。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落腳于苦干實干。兩條標語的核心是一個“干”字,即真出力、真流汗的苦干實干。鄧小平同志說得好:“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睂嵺`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災后恢復重建,既是認識問題,更是實踐問題,說到底,是通過苦干實干的實踐,把科學的規(guī)劃、美好的理想變成現實的問題。身處四川這樣一個發(fā)展水平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大省,即使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們也應當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辛勞,埋頭苦干實干,奮力急起直追,更何況是在特大地震帶來如此特殊的困難、如此巨大壓力的今天。肩挑抗震救災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兩副重擔,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地苦干實干!苦干實干,就是要以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使命感,把民生擺在第一位,杜絕任何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就是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務實的作風、超常的工作,告慰逝去的生命,回報社會的支持,滿足人民的期待。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體現于愈挫愈勇、百折不撓。“勇者無懼”、“率義之謂勇”。勇敢與堅韌,是四川人民鮮明的性格特征之一。這一性格特征在抗震救災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和新的發(fā)展。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災難。三個“最”勾勒出打贏抗震救災這場前所未有的硬仗的難度?!疤齑蟮睦щy能戰(zhàn)勝”既是宣示決心,也是揭示事實,更是昭示未來:搶險救人、搶通保通、安置攻堅、防次生災害、衛(wèi)生防疫……一個個“天大的困難”被我們戰(zhàn)而勝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臨危不懼、知難而進,愈挫愈勇、百折不撓?;謴椭亟ㄇ諍^戰(zhàn)是一場比百日攻堅更為艱巨的硬仗,只要我們以不為任何困難所壓倒和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勇敢與堅韌,腳踏實地、爬坡破難,“天大的困難”一定能戰(zhàn)勝,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的目標一定能達到。
兩條標語誕生在青川縣一個山村,誕生在抗震救災這一特殊的時期。但是,標語體現的精神和原則卻超越時空,具有普遍而深遠的意義。喊響“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zhàn)勝”,在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fā)展高地的征程中,兩條標語將始終與我們同行!
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篇十八
張泮林,男,漢族,1932年10月出生,196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四川遂寧人,外科主任醫(yī)師,華西醫(yī)院教授。因在“5.12”地震中的英勇表現,被人社部、衛(wèi)生部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稱號。
保家衛(wèi)國,矢志不渝。
張泮林家庭條件雖不富裕卻很溫暖,在家庭的庇護下,度過了衣食無憂的少年時光,并接受了基本的教育。在父親的影響和鼓勵下,他立志從醫(yī),于1950年順利考入川北軍區(qū)醫(yī)院,從此正式踏上醫(yī)學道路,開啟了70年漫長的從醫(yī)生涯,同時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光榮的一員。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還是學生的他提出申請,于1951年1月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1951年1月到十六兵團補訓營,隨即隨部奔赴朝鮮安東的志愿軍總后留守所。1951年10月被分配到六十軍直屬軍衛(wèi)生所補訓營任衛(wèi)生班長、當衛(wèi)生員,為全營戰(zhàn)士服務,直到1953年10月才奉命回國,1955年軍隊授銜,他被授予少尉(衛(wèi)生長職),同年復員回川。
投身華西,醫(yī)教雙馨。
1955年復員回家后他專心復習備考,次年參加全國統考,一舉考入四川醫(yī)學院(華西醫(yī)大前身)醫(yī)學系本科讀書,并于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本科畢業(yè),因學習成績優(yōu)秀留校任教,從此在醫(yī)學教育和臨床醫(yī)學雙線并進,直至退休。在華西醫(yī)院工作期間,從事普外臨床兼教學工作50余年,在腹部外科、甲狀腺外科、乳腺外科、肛腸腫瘤外科、急救醫(yī)學科等學科的臨床診療與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學術上有較深的研究,曾先后任急診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外科主任醫(yī)師,先后發(fā)表科研論文40余篇,在省內及國內有較高的知名度,醫(yī)療技術得到業(yè)界公認,深受同行敬重和廣大患者尊敬。
情歸什邡,發(fā)揮余熱。
1992年10月,張泮林退休后放棄高薪和優(yōu)渥的生活,接受返聘,選擇來到什邡,繼續(xù)完成他的醫(yī)學事業(yè)。在什邡第二醫(yī)院工作期間,堅持每周一到周五全日制工作,為醫(yī)院學科建設及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幫助什邡基層醫(yī)院培養(yǎng)了多門學科的后備人才,促進了本地區(qū)整體醫(yī)療業(yè)務的全面提升。5.12地震期間踐行著當初“舍生忘我,救死扶傷”的無悔誓言,奮戰(zhàn)在救治傷員的第一線,并且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黨代表大會召開之際分三次向組織繳納共計30000元的大額黨費。
張泮林的這一生,從戰(zhàn)士到教師、醫(yī)生,他始終恪盡職守,半個世紀已經過去,他還要始終堅持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當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