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來指導和組織教學活動的一種工具。教師在教案的撰寫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和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通過閱讀這些教案范文,大家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一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小島失蹤之謎,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觀點?指名說(外星人論海星論)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開這個小島失蹤之謎。
二、自主學習課文。
1、自主學習課文:讀課文思考:請你默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畫出描寫星魚的語句,用一、兩個詞語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組里說說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并填寫報告單里的表格。
自讀自悟。
在小組里研究后填寫表格。
2、匯報成果。
(1)讀一讀描寫海星的句子,談一談體會。
學生匯報星魚的資料。
【課件】星魚的特點:巨大(與一般海星比較,直徑超過一米)。
樣子像圓盤。
腕足多且布滿。
以珊瑚或珊瑚礁為口糧。
【出示圖片】。
(2)你體會到了什么?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3)讀出你的感受指導朗讀。
(4)介紹了星魚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的特點,老師也查找了一些資料。
【課件出示】可不可以把這些資料也放到資料中呢?為什么?這些描寫都是有明顯的目的的,為了突出星魚對于珊瑚島的強大的破壞性,增強造成小島失蹤的可信度。
小結:看來,在描寫一種事物的時候,不是所有方面都要介紹,要根據你想說明的目的進行描寫,正所謂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珊瑚島是怎樣失蹤的呢?
指名說:【課件】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吞噬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因此,當他們對珊瑚礁小島群起而攻之時,常常會使這些小島在不長的時間內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島則因為根部被咬斷而成為無根之島,在強大的海流沖擊下,漂離了原來的位置。
(1)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吞噬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理解數字的作用。
(2)大小島嶼是怎樣消失的呢?
小島被吃掉,大的珊瑚礁不是被吃掉,星魚咬斷根部,被海流沖走,人們誤以為消失。
(3)我們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寫了南太平洋小島失蹤的原因?
4、理解第三自然段作用:
第3自然段可以去掉嗎?為什么?“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BR> 小組合作,填寫報告單。
(1)前一句是提出問題,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這就是設問【板書】。
(2)對比:“事情不是這樣的。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體會設問的作用:外星人論聽起來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吊足了胃口,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出問題: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
(3)對比:去掉這部分,看看有什么不同?問題承接了上面的外星人論,答案開啟了下面的星魚論,這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哈斯頓·舒爾茨是怎樣認為的?你認為他的觀點可信嗎?指名說。
“為什么外星人要盜走小島呢?舒爾茨認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們肯定會收集我們的土樣。而盜走真?zhèn)€島嶼,不僅能夠得到土樣,而且還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對象,比如成千種小動物和微生物等?!?BR> 1、這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設問,有什么好處呢?(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
2、學生說課外資料【課件出示】。
3、小結:關于這兩種觀點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種觀點無疑是爆炸性的,驚人的,但是毫無周密的研究,所以是一種“偽科學”,而第二種觀點是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這才是真正的科學,我們學習也是這樣,應該反復研究,作出科學的論斷。
四、結構特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既然我們知道了造成小島失蹤的罪魁禍首是是星魚,課文為什么要先寫地質學博士哈斯頓·舒爾茨的外星人論呢?看來,這么寫是有特殊用意的。(外星人論聽起來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吊足了胃口,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出問題: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后面說明了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這樣寫既使人感到信服,又引人入勝。)。
板書設計。
30、小島失蹤之謎。
星魚的特點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二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井水特點,感受古井給作者帶來的甜美和歡樂。
2、理解井水清、甜、涼這三部分在段式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指導仿寫一段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5自然段。
理解清、甜、涼這三部分在段式結構上的相同點,感受古井給作者帶來的甜美和歡樂。
理解課文寫生活片段的作用:表現(xiàn)井水特點,表現(xiàn)井水給自己的童年生活帶來快樂。
一、回顧課文內容和結構,練習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通過初讀,你知道課文三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嗎?
教師隨學生發(fā)言點擊課件出示三部分的段意,并板書如下內容。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第三部分: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板書:古老清。
井水甜。
贊美涼。
2、請你把三部分的段意串連在一起,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多數學生只能將三段的段意串聯(lián)在一起,不能自覺地進行刪減合并,主要內容存在語意重復的現(xiàn)象。教師主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主要內容中語意重復的地方,啟發(fā)學生進行合并刪減,保留后面的內容,使主要內容在要點齊全的情況下語言簡潔。
課文《井》的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提問:讀一讀主要內容,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兩次寫到“甜美和歡樂”)你們覺得應該怎樣解決?(課件展示去掉前一個內容,后面的內容前移,形成簡潔規(guī)范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第三部分: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教師歸納總結: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將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再進行合并、增減,注意語句要通順簡潔。
二、抓住重點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點及甜美和歡樂,比較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異同。
(一)回顧表現(xiàn)井水特點的重點生活片段。
板書:“數星星”“澆菜”“收大蘿卜”“浸、吃李子”
(二)抓住主要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點,在朗讀中體會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
層次一:依據自學提示自主閱讀感受井水特點和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
自學提示。
請你從第二部分中選擇一、兩個生活片段,邊讀邊思考: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了井水特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層次三:引導學生整體感受井水特點,指導學生讀出甜美和歡樂。
層次二:交流理解,指導朗讀。
井水清。
1、你覺得怎樣讀就能把井水“清”的感覺讀出來呢?
預設一:如果學生沒有突出強調“一顆一顆”和“閃亮”,教師就提問引導。
(1)你覺得怎樣讀就能體現(xiàn)星星是一顆一顆的?
(2)你讀的時候能讓我們也感受到那閃亮的星星嗎?
個別指導后再讓全體學生自由讀,然后再請學生朗讀。
預設二:如果學生能突出強調“一顆一顆”和“閃亮”,教師就追問。
(1)你讀“一顆一顆”時為什么語速慢了呀?
(2)你為什么重讀“閃亮”呀?
2、“數星星”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呢?
出示課件。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1)請你在朗讀的時候只讀一個“多遠”、“多深”,感受到了什么?
(2)再讀讀文中的句子,你又有了怎樣不同的感受?
預設:多數學生只能體會到連用兩個“多遠”、“多深”強調了星星離得遠,井水很深。針對學生的理解,教師采用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
教師配樂范讀:從老師讀“多遠”“多深”中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文中連用兩個“多遠”、“多深”,感覺“我”一邊數星星,一邊在思考,在想象。)。
學生自由練習后配樂指名讀展示。
井水甜、涼。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感受生活片段帶給“我”的歡樂。
導學策略。
(1)教師采用引導想象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收大蘿卜”。
讀這兩段時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請你一邊想象著這種情景,一邊朗讀。
指名朗讀前請學生說一說想象到的情景。
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也仿佛看到那洗得白白胖胖、頂著碧綠碧綠大纓子的蘿卜呢?
(2)教師采用抓重點句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浸、吃李子”。
你覺得怎樣讀就能突出“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教師抓住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敘述。
作者童年的時候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成年以后還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甚至到了白發(fā)蒼蒼的時候,也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
2、井水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
(三)通過比較明確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相同點,理解“運用生活片段寫具體”的好處。
層次一:梳理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1、默讀3—7段,三部分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2、師生歸納梳理。
預設:學生通過默讀能感受到三部分都是“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寫出井水的特點,然后通過生活片段具體寫出井水的這個特點”。對于第三點不易體會,教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破難點。
(1)作者在生活片斷的最后都寫了什么語句?教師依據學生發(fā)言歸納出示。
“數星星”: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收大蘿卜”:白白胖胖的大蘿卜,頂著碧綠碧綠的大纓子,真是可愛極了!
“浸吃李子”: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2)這些語句所表達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都寫出了生活片斷帶給“我”的感受。
1、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寫出事物的特點。
2、然后通過生活片斷具體表現(xiàn)事物特點。
3、最后寫出了作者的想法或感受。
層次二:通過比較明確“運用生活片段寫事物特點”的好處。
1、出示《井》的片段。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時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臺上來乘涼。我們趴在井圈上,癡癡地往井里看,一顆一顆地數映在井水里的閃亮的星星。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2、出示《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的片段。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小時候,有一次,楊梅吃得太多,發(fā)覺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也咬不動了。我這才知道,楊梅雖然熟透了,酸味還是有的,因為它太甜,吃起來就不覺得酸了。吃飽了楊梅再吃別的東西,才感覺到牙齒被它酸倒了。
讀這兩個片段,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理解。
(1)從寫法的角度:這兩個片段的寫法有什么相同之處?(通過生活片段寫事物的特點。)。
(2)從情感角度: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表達了愛家鄉(xiāng)、喜愛事物的情感。)。
本文通過生活片段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通過生活片段寫表達了井水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板書:甜美和歡樂。
(四)比較三部分在內容上的不同。
1、三部分在寫法上有三點相同,在內容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歸納梳理總結。
(1)片段的內容不同;
(2)生活片段的數量不同;
(3)表現(xiàn)的情感不同。
教師針對第三點總結。
雖然都是寫給“我”的生活帶來甜美和歡樂,但是有的是思考之樂;有的是豐收之樂;有的是美味之樂。
三、抓住首尾段體會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
1、依據學生發(fā)言出示課件。
那口井,是誰開掘的呢?他們以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了多少甜美和歡樂??!
預設:學生能抓住“后代”體會到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2、除了結尾段,還從哪看出來的?
導學要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一段的內容,抓住“深深的印痕”理解井的歷史太長了,井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3、你明白了課文為什么要介紹井的歷史古老了嗎?
交流總結兩點:如果不寫這部分,題目就應該是“井水”,以《井》為題不僅僅要寫井水;如果不寫這部分,就只能表達出這口井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寫上這部分就能表達出“這口井給許多代人都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4、作者通過生活片段表現(xiàn)井水特點,最主要的是想表達什么?
教師點撥引導:這樣寫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井水給許多代人都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四、回顧重點段的寫法,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第五題。
1、回顧寫法。
(1)路上的車真多!
(2)天真冷!
(3)真!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師生交流,教師針對寫法特點進行指導。
教師評價:你用上了其中的()點寫法,如果能在前面加上表示時間的詞語就更像生活片段了。
學生評價:你覺得他說的符合哪點寫法?能不能提一些建議。
布置作業(yè)。
1、背誦3—5自然段。
2、仿照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25井。
古老。
清“數星星”遐想之樂。
甜“澆菜”“收大蘿卜”勞動、
豐收之樂。
涼“浸、吃李子”美味之樂。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三
1、在語言環(huán)境中了解“形影不離”、“毅然”等詞語的含義,積累“管鮑之交”等表示朋友交情的詞語。
2、朗讀課文,嘗試列小標題來概括事件的主要內容。
3、體會文章圍繞中心選材,循序漸進地安排寫作順序的表達特點。
4、感受鮑叔牙待友的情深意重,激發(fā)學生敬佩之情。
一、人物介紹,引入課題。
1、師:同學們,如果說歷史是一本厚重的書,那無數歷史人物便是一部部傳奇。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傳奇人物——鮑叔牙(板書:鮑叔牙)這些成語和哪些歷史人物有關?(交流:扁鵲、勾踐、藺相如、廉頗)。
2、師:誰來讀一讀關于他的介紹?
3、鮑叔牙是歷一個大賢大智之人,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鮑叔牙,讀一讀關于他的故事。
4、補全課題,齊讀,從課題上你讀懂了什么?板書:真心待友。
二、了解事件,列小標題。
1、輪讀課文開頭、結尾齊讀,其他部分指名讀,思考:為什么這樣讀?(2—6;7—9;10—11)。
2、發(fā)生在哪幾個時間段里的事?按什么順序寫的?
板書:一起做生意時一起當兵時一起做官時(課文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選寫了三個事例,其實作者這樣寫還有其他用意,學到后面我們再來體會。)。
3、借助填空,概括內容。
5、小結:“助、護、為”三個字提綱挈領、突出了鮑叔牙是怎么“待友”的。
三、學習三件事,感受鮑叔牙待友的情深意重。
了解了文章的脈絡,我們先看他倆一起做生意時,文章直接寫鮑叔牙真心幫助管仲的句子有哪些?邊讀邊劃邊體會。
再默讀他們一起當兵打仗時,在你最有感受的語句做做批注。
1、出示句子:鮑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繼續(xù)做官,可能對管仲不利,于是就決定向齊桓公辭官回鄉(xiāng)。
師:這段文字和課文有什么不一樣?(體會“毅然”就是堅決的、肯定的,下定決心的意思)。
2、舍身可以毫不猶豫,舍官卻要下定決心,讀讀上下文,想想什么道理?
3、鮑叔牙可不是貪圖官職,在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出示: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
4、想象說話面對鮑叔牙的辭官,齊桓公挽留他說:“;”(師:想一想這句話該讀出什么語氣?誠懇、稱贊)管仲勸他說:“”;(什么語氣?堅定)一些大臣更是議論紛紛,替他打抱不平,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但是第二天,鮑叔牙還是悄悄離去。
5、了解鮑叔牙這樣殫精竭慮為朋友的原因。
師:何必呢?為什么鮑叔牙要這樣做?在書中找答案。
出示:鮑叔牙說:“我不這樣做,管仲也會這樣做的。我總以為,他比我有本領,有膽量,總有一天,他會干出更大的事業(yè)?!?BR> 師:更大的事業(yè)是指?(管仲的事業(yè),國家的事業(yè))管仲沒有辜負好友的一片真心,為了達到民足、國富、兵強,管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齊國由于管仲實行改革,很快強盛起來。他還輔助齊桓公作了諸侯霸主,為齊桓公創(chuàng)立霸業(yè)立下了不朽的功勛,被齊桓公尊為仲父。
6、小結:鮑叔牙是為了朋友,更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甘愿放棄自己的官職,舍棄自己的志向,他的胸襟是那樣開闊,品格是那樣高尚!
7、創(chuàng)設情境:當管仲功成名就時,好多人都來夸他——人們會夸:“”管仲會說:“”生我的是,真心待我的是!
四、總結全文。
1、現(xiàn)在你們知道這三件事情為什么按這樣順序寫了么?(真心的程度越來越深,安排材料是循序漸進的,在自己的寫作中要加以借鑒)。
2、鮑叔牙真心待友的故事流傳至今,我們現(xiàn)在常用“管鮑之交”這個成語形容朋友之間親密無間、相互信任。
3、積累表現(xiàn)朋友交情的詞語,齊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朋友之間的成語或名言?
形影不離情同手足。
管鮑之交生死之交。
患難之交莫逆之交。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四
1、學習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兩句話的含義,明確做人的道理。
2、學習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實物投影。
1、猜謎語。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回憶一下,作者圍繞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書:種收吃議。
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學習議花生這一部分。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議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讀,可以出聲讀,可以默讀,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少字,不唱讀。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議花生的?
2、你喜歡誰的議論?為什么?
相機引導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BR> 父親把誰和誰聯(lián)系起來了?為什么要我們像花生?
為什么說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親的話是不是說不要外表美?
你從父親的話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應該怎樣做?
作者懂得了父親的話沒有?他是怎么說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BR> 理解“有用”對誰有用?
“講體面”“只講體面”怎樣理解?體面要不要講?
你見沒見過只講體面的人?
c:父親讓我們做什么樣的人?在正確答案后劃“?”。
(1)雖然外表好看,可是沒有實用。()。
(2)雖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沒有用。()。
在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人?舉例。
這篇課文借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事物能給我們啟迪,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誰能舉這樣的例子?
3、小組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4、找一組同學匯報朗讀。
1、本課按敘述的順序依次寫了種、收、吃、議,為什么把“議花生”做為重點?
2、次要內容可不可以不寫?
今后在寫作文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學交流。
2、誰愿意毛遂自薦?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喜歡的段落。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五
1、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成語意思,感受關鍵成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結構,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學生復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老師的設疑和學生的相互討論來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的聰明才智。領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遇事要沉著冷靜,并要開動腦筋,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1、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2、領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勝的原因。
導學互動。
1、搜集相關視頻。
2、多媒體課件。
一、自學導綱。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
完璧歸趙——(藺相如)負荊請罪——(廉頗)。
破釜沉舟——(項羽)毛遂自薦——(毛遂)。
紙上談兵——(趙括)臥薪嘗膽——(勾踐)。
背水一戰(zhàn)——(韓信)田忌賽馬——(孫臏)。
師:在《田忌賽馬》中,我們已經初步領略了孫臏的才能。今天讓我們隨著歷史的車輪,走進《圍魏救趙》這篇課文,去進一步領略孫臏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板書課題)。
2、出示導綱,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閱讀課文。
3、生匯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師適時點撥引導。
過渡:看來,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很好?!皩W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在自學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誰為什么圍魏救趙?他們又是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閱讀之旅。
二、導學互動。
1、出示導綱探究性問題。
2、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
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4、交流匯報,師相機引導、點撥。
出示導綱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怎樣?
2、魏國軍隊怎么樣?在文中勾畫相關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出示重點語句:這一年,魏國將軍龐涓率領八萬精兵出征趙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趙國都城邯鄲,把一個小小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
(抓住“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嚴嚴實實”這幾個詞,一方面說明魏國的強大,龐涓率領的軍隊在攻打趙國時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另一方面說明面對強大的敵人,齊國救趙國是不容易的。)。
3、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齊王還要去救趙國?
(引入“唇亡齒寒”的故事。齊、趙兩國之間互相依靠,有著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過渡:在強大的魏國軍隊面前,齊國最終決定出兵,到底戰(zhàn)斗結果怎樣呢?讓我們迅速瀏覽最后一段,說一說。
出示導綱探究(二):故事結果。
1、文中哪幾個成語寫出了魏軍的失敗,同時也反映了圍魏救趙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重點句:魏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措手不及、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等寫出了魏軍來不及應付的狼狽和大敗時的慘狀,反襯了圍魏救趙的.成功。)。
2、對比閱讀前后語段。
出示導綱探究(三):分析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魏國集中全國的主力去打邯鄲,自己的都城大梁卻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這不正是個大好機會嗎?我們現(xiàn)在去救邯鄲,會跟魏國主力硬拼,傷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虛而入,直取大梁。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我們在他們返回的路途做好準備,以逸待勞,豈不是穩(wěn)操勝券!"。
分角色讀田忌和孫臏的對話,想一想孫臏為什么要齊軍不直奔邯鄲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鄲的劣勢和直取大梁的優(yōu)勢并體會孫臏計謀的絕妙。
(抓住“胸有成竹”、“乘虛而入”、“以逸待勞”、“穩(wěn)操勝券”這幾個關鍵詞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并朗讀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虛而入”理解魏國虛在哪?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孫臏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終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龐回師,逼龐回師不但能救趙國,而且能以逸待勞,在桂陵設伏,打敗魏軍。)。
4、齊軍“以逸待勞”又體現(xiàn)在哪?
5、孫臏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羅地網?
(桂陵是通往魏國的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6、總結出示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戰(zhàn)術上:避實擊虛、攻其必救、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知己知彼。
行動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設伏。
7、你理解“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引申義嗎?
三、導學歸納。
1、孫臏,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軍事家!
2、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四、反饋訓練。
此時此刻,你一定被孫臏的計謀所折服,你想對孫臏說些什么呢?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力量。(重點)
3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難點)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和你平時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嗎?
3、有誰愿意幫大家回憶一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子?
4、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父子的了不起。
(一)請同學們打開書,想想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寫出你的理解與感受,并和同學交流一下。
(二)匯報
師:父親的了不起表現(xiàn)在哪?
1、 理解第2、3段:1)“沖向”:體會出父親急切地想見到兒子。
3)猛地想起、堅定的站起”等詞句理解。
2、 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別的父母和父親的對比、父親的眼神和話來理解。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可以體會出父親挖的時間長。師:我也寫了一句話:他挖了36小時,沒人現(xiàn)來阻擋他。找生讀體會作者為什么那樣寫而不象我這樣寫。(作者這樣寫更能讓^人’體會到時間的漫長)
b、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是什么描寫?從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出什么?從滿臉灰塵可以體會到父親挖了很長時間;從雙眼布滿血絲可以體會到父親已經36小時沒睡了,很累了;從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可以體會到可能發(fā)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親被什么東西劃傷了。師:多么了不起的父親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寫你們就體會出這么多,多精妙!多傳神啊!
c、沒人再來阻擋他:再來說明有人曾經來過但又走了。都有誰來過?找找。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們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BR>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幫助我?”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BR>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BR>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師:消防隊長和警察在這干什么?他們?yōu)槭裁磥韯窀赣H?(更能表現(xiàn)當時很危險)
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
師:人們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認為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嗎?沒有?你怎么知道的?(因為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親說的這句話。當兒子傷心時,父親會勸他;當兒子高興時,父親會和兒子分享;當發(fā)生大地震時,父親也要和兒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師:在漫長的36小時,不!38小時里,父親又累又餓,受了傷,沒有一人來幫助他,但他卻一直挖。老師非常想讀這段給大家聽。(師范讀)誰也想讀?生練習后指讀。
5、那么,在這38小時里,是什么支撐著父親挖下去呢?
師:父親如此的了不起,兒子的了不起又表現(xiàn)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談體會
2、理解23段:生談體會。如果你是阿曼達,怎么對父親說這段話?生讀
3、又是什么支撐兒子等了38小時呢?
4、現(xiàn)在阿曼達和他的同學得救了,讓我們把這一幕展示出來,一起讀這段父子^對`話。老師讀父親的話,同學們讀父親的話,再找一位同學讀旁白。
5、齊讀最后一段,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幸福的時刻吧!再讀一次。
此時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個為了尋找兒子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的父親而感動,為那個在廢墟下等了38小時的兒子而喝彩。你們呢?回憶一下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令你感動的一幕幕,找出來有感情的讀出來吧!(生練讀后指讀)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個孩子之一,會對這對父子說什么?做什么?回去寫在日記本上。
2、最后送給大家一件禮物:一本書《感悟父愛》在這本書的序中有一句話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子
挖 等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七
學習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靈活運用。
2、認記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波、游、戲”3個字。
3、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的韻味。
4、續(xù)編詩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5、通過隨文識字,自主識字,游戲識字等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6、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陶冶情操,升華感情。
7、培養(yǎng)觀察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激趣。
1、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首首古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出示課件引入)。
設計理念:運用動畫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一開課就感到課的新穎,有趣,從面投入十分的學習熱情。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3、讀題后(點擊課件“圖片”)引入本課教學。
過渡語:風常和我們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風?有過什么感受?學生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課件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帮L吹葉動水波蕩”,這時課件的出現(xiàn)既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與課文內容相聯(lián)系,配以輕風拂過聲,營造出濃濃的詩情畫意。
二、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出示“課文”課件,看、聽詩歌。(要求學生標清小節(jié),勾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識字(點擊“生字”課件)。
a.學生利用自制的字卡,與同學互幫互助。
c.集體齊讀字詞。
d、把字寶寶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設計理念:“生字”課件的及時出示,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理念,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靈活的識記字詞。學生動手動腦,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再讀全文,整體感知。想一想,議一議:詩中的哪些詞句能發(fā)現(xiàn)風的蹤跡?(板書略)。
設計理念: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感知文本。體味中華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點詞句,精讀感悟。
1、過渡:
風就像一位淘氣的娃娃,是那樣的活潑可愛。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節(ji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細讀品味。
設計理念: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分別指名賞讀。(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隨機精讀感悟三個小節(jié)。
a、指名讀,集體評議。
b、抓重點詞讀讀感悟微風輕拂的意境:顫動-抖動;林木點頭;起波-蕩起波紋。
c、指導賞讀。(讀出對風的喜愛,語氣輕柔、愉悅的語調)個別范讀、齊讀、小組賽讀。
d、畫一畫風(分小組畫)、展示評比。
設計理念:三節(jié)課件都可以分別點擊出重點詞語,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同時伴著輕柔的音樂,徐徐送來的微風,在充分的誦讀中,讓課堂詩意流淌,詩意濃濃,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這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是一樣的,如果說不一樣,請具體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理念:體會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風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詩人精巧的行詩設計與安排。
四、拓展練習。
寫一寫風,積累背誦我能行。
1、當個小詩人,同桌互說。
2、(出示課件)完整地編一小節(jié),集體交流。
設計理念:此處課件及時出現(xiàn),可以積極地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積累背誦。(將續(xù)寫的小詩和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4、選讀精美的小詩。
a、課件出示。
b、課外自讀。
設計理念: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把學校小課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才是我們教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能局限于三尺講臺、一本教育科書,把學習的語文學習引領入生活,培養(yǎng)會終生學習的學習型學生。
因此,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積累是重要的。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要讓學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蘋果。
五、小結。
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風就在我們身邊。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細心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學準備充分,教學中感覺得心應手。學生讀得有感情,大多數能背誦。識字方法交流時,雖然,發(fā)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別是記“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臥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學生記憶深刻。
不足之處是:課件的設計有一點問題,動畫態(tài)的畫面運用過多,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沖淡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后的課件應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語文的特性。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八
1、導言:簡單介紹紅軍長征,了解草地(沼澤地)引入課文情境。
2、結合課題和課前預習,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課題的重點詞“行”,理清層次。
二、理解課文情境,深入體會。
一人行(1、2自然段);。
1、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小戰(zhàn)士目前的困難是什么?
3、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你認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
一人行(19自然段);。
1、體會現(xiàn)在是一幅什么畫面?
2、刮風、下雨,他的困難增加了,可是現(xiàn)在,你認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為什么?
與第一部分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矛盾引出是什么使同樣條件下小紅軍有了如此大的變化。
二人行(3—18自然段);。
1、導言:就在“我”極度疲憊情況下,老紅軍來了。他是“迎面”而來的,說明什么?
2、這個一個什么樣的老紅軍?抓外貌,體會老紅軍的同樣饑餓疲憊。
抓我與老紅軍之間的對話和老紅軍的動作,體會老紅軍千方百計地幫我。(激勵行-哄著行-催我行-背我行)。
4、過渡,進入__;。
5、面對生與死的瞬間,老紅軍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
抓語言,體會老紅軍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抓動作,體會老紅軍舍己救人的品質。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品質。
6、體會我的心理(第18自然段):朗讀課文。
7、現(xiàn)在,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是什么使小紅軍發(fā)生了那樣巨大的變化。
理解光明大路: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義的,是小紅軍受到老紅軍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的感染后,對革命充滿了信心,覺得前途一片光明,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配樂朗讀第19自然段。
三、升華體會。
1、老紅軍就這樣死了,在文中,作者沒有運用“死”字,在課文中找出含有“死”意思的詞語和所在的句子,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2、如果我們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去緬懷英雄,你會對英雄說些什么呢?可以是一句贊美的話、一首緬懷的詩、一封懷念的信。
四、總結全文。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從故事中體會語言文字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2、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體驗滲透在字里行間的真情。
3、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用語言去溝通,要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想法。
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能默讀短文,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真實、樸實的語文課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感受語言的魅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愛是需要表達的,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學會用語言、眼神、行動、用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單元內容,體會愛的傳遞。
(一)激情導入,(出示課件)聽歌曲《愛的奉獻》。
(二)回顧本單元課文那濃濃的愛意,思考這愛是怎樣傳遞出來的呢?(出示課件)。
1、《燈祭》父女的對話:
父親:“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
和諧、融洽的父女關系感受到生活在這個家庭中的溫暖。
2、《捐贈天堂》的捐贈物小毛毛熊、兩張剪紙用兒童語言表達孩子對災區(qū)孩子的牽掛。
3、《小抄寫員》中兒子深夜起來抄寫的行動堅持四個月讓父母震撼,感動和欣慰。
(三)小結:(出示課件)愛需要用語言來表達,更需要用行動來詮釋。
二、走進故事,體味語言的魅力。
(一)默讀全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變化”,啟發(fā)思考。
1、我們已經知道隨著木牌上的話發(fā)生了變化,行人的表現(xiàn)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下面默讀課文,思考:你發(fā)現(xiàn)哪些情況沒有變?那些情況變了?(出示課件)。
不變:一天中恰恰事情發(fā)生的地點還是那條大街、人物還是那位盲老人。
變化:木牌上的字和人們心情與行為的變化。(出示課件)。
(三)引導思考,感受語言魅力。
1、啟發(fā)思考: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一句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啟發(fā)談話:
美麗里的春天,天空……。
美麗里的春天,田野……。
美麗里的春天,花草……。
……。
美麗的春天和雙目失明相成了殘酷的對比,激發(fā)了人們的同情心,進而使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示課件)。
(四)聯(lián)系生活,適當拓展。
1、結合實際,說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生活中打動人的語言(如廣告語、名言警句等)。
2、根據提供的畫面,嘗試寫一句打動人的語言。(出示課件)。
三、走進生活,表達自己的愛意。
(一)啟發(fā)談話,我們曾經如此的和諧……。
1、介紹自己父母疼愛自己的事情。
2、說說融洽的父子(女)母子(女)關系。
(二)談談現(xiàn)在的和父母之間溝通時的`變化。
與父母的溝通有沒有出現(xiàn)問題?怎樣的情形?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現(xiàn)在的你們和父母之間好像沒有往日親密了,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無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媽媽之間可能再也不是無話不談了。
(三)是什么使我們疏遠?
分組討論:是什么使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密(從學生講述的的具體問題入手,找出原因)。
(四)我們還能親密如初嗎?
1、思考:《小抄書員》中,在敘利奧抄寫的四個月中,為什么感覺父親不在愛他?
2、當我們和爸爸、媽媽發(fā)生矛盾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其次,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五)小結:一句知心的話語,可以使親情迸發(fā)出靈性的火花,如果你愛你周圍的人,就要勇于告訴他們,愛可以用語言直接表達,也可以用含蓄的方法表達出來,讓我們大家把自己的愛說出來、寫出來,與我們的家長、老師多進行溝通,你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愛心在行動。
做一張親情卡,送給自己身邊的人,表達你的理解、尊重、寬容、諒解……以自己的火點燃旁邊的人的火,以心發(fā)現(xiàn)心,讓愛心傳遞。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
教學重點: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氣息與美麗。初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之美。
開學伊始,即帶領學生走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利用清晨與黃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體會自然的神奇,去傾聽自然的聲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1、 對于“課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處?
2、 大自然又怎會成為綠色的課本呢?
1、 教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感受詩的意境美。
2、 學生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新詞。
3、 同桌交流,互相檢查朗讀情況。
4、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讀后說說這一節(jié)講了什么?
5、
1、 細讀文章,
2、 說說這綠色的課本中有些什么?用筆在文中劃出來。
3、 有感情地讀讀這些詞,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自己的感受。
4、 再讀課文,找找文章希望我們如何去打開這課本呢?
教學重點:品味賞析,感悟詩情。
1、 說說學了課文,你知道這大自然的課本里有些什么?
1、 黷讀課文,找找詩中希望我們如何去打開大自然的課本。
2、 引導學生體會:“去呼吸”、“去發(fā)現(xiàn)”、“去描繪”、“請聽一聽”、“攀登吧”、“前進吧”等詞中所飽含的深情。
3、 聯(lián)系自己的經歷談談自己曾呼吸、發(fā)現(xiàn)、描繪、傾聽等接觸大自然的事例與感受。
4、 學習第一節(jié)與最后一節(jié),從“敞開”一詞,感受祖國的絢麗多彩。反復朗讀這兩節(jié),體會詩的內涵。
5、 體會開頭與結尾反復的作用。
1、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誦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朗讀。
3、 全班朗讀交流,先指名讀,再評析指導,讀出詩的明快、豪情萬丈、舒緩,讀出詩的內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齊讀。
a:完成練習冊。預習下文。背誦這首詩。
b:選擇校園一物進行仔細觀察。并寫下觀察日記。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一
學習本課的生字生詞。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介紹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及介紹各種玻璃時運用的說明方法。 想象自己將要創(chuàng)造設計的新型玻璃,說清楚這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第一課時
同學們,你能說說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嗎?
教師板書課題點明“新型”?!靶滦汀笔鞘裁匆馑??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抓住學生的質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讀課文,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及不理解的詞。
不認識的字可在小組解決,也可查字典解決,注意要讀準字音。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難寫的生字。
鞏固練習,教師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檢查學生生字掌握的情況。
認識生字后再讀一遍課文??纯茨男┰~語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畫出來,提出來和同學們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學生讀書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用筆畫下來。
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自己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老師導語引入:“夜深了,從一座陳列珍貴字畫的博物館里,突然傳來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馬上趕來,抓住了一個劃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學們,你們知道是誰報的警嗎?”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第l自然段,從中找答案。
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觸它就發(fā)出報警聲呢?自由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夾絲網防盜玻璃有什么特點?它有什么作用?用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匯報,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引導學生理解“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關系。
在學生理解了“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夾絲網防盜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導朗讀句子。
思考:這句話中用了幾個“可以”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這種玻璃的用途廣泛。你能結合生活實際想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說一句話嗎?)
除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外,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們來開個新型玻璃展銷會吧!請各個廠家把自己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向大家介紹清楚,以便大家購買。分組讀書討論,布置要求:讀課文,畫特點,想作用,填表格。
板書,小結各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這些新型玻璃在現(xiàn)代化的建筑中,發(fā)揮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討論:作者在介紹各種玻璃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二
本文運用了倒敘的手法,先寫了我尋找修鞋姑娘,然后寫了我的修鞋經歷,表現(xiàn)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誠的品質。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有感情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誠與善良。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通過作者的修鞋經歷,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誠,從而影響自己的行動。
從我對修鞋姑娘態(tài)度的變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質。
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學生根據題目質疑)請你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點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充分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詞多讀幾遍。
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劃出課文中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并在旁邊寫寫自己的體會。
(點評: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細讀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課文主要講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間的故事,你對這兩個人有怎樣的認識?你是如何體會到的?結合具體語句談談自己的認識。
有感情朗讀,注意要體現(xiàn)出人物不同的特點。
(點評:教學中直奔重點,把參與學習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通過對兩人的分析比較,進一步體會修鞋姑娘的真誠。)
著眼重點,誘導突破。
找出文中表示我對修鞋姑娘態(tài)度變化的詞語。從作者的態(tài)度變化中,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選擇給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讀,注意體會感情。
(點評:作者態(tài)度的變化從側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內心世界,抓住作者態(tài)度變化這條線索,也就能從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質。)
回顧課文,總結學習收獲。
課文學完了,請同學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
(點評:把學語文與學做人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從我這一角度來談,也可以從修鞋姑娘這一角度來談,只要是學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有感情朗讀課文。
摘抄課文中最使你受感動的語句。
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點評:既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領悟本文的寫作特點。
默讀思考,課文在寫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得的地方?
學生自讀自悟,獨立思考。
匯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課文在結構上采用了倒敘的手法,為表現(xiàn)修鞋姑娘的品質,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
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談談本文在寫作手法上對自己的啟發(fā)。
(點評:課文是指導學生寫作最佳的范文,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手法,為下面的小練筆做準備。)
1、練習寫小片段。要求通過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同學某一方面的特點。
2、學生動筆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點評:學以致用,真正做到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修改小練筆。
預習下一篇課文。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三
補充拓展資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是名守衛(wèi)皇城的護軍,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lián)軍入侵的巷戰(zhàn)中陣亡。從此,全家依靠母親給人縫洗衣服和充當雜役的微薄收入為生。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yǎng)長大。(幫助學生理解老舍為什么對母雞會有前后如此大的變化并體會“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
師:現(xiàn)在讓我們在來聽聽母雞的叫聲,你又聽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進行說話訓練。
母雞聽到什么東西響了一聲,立刻警戒起來,咕咕地警告雞雛,好像在說:。
當母雞發(fā)現(xiàn)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好像在說:。
在夜間若是有什么動靜,母雞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好像在說:。
(學生選擇其中一句進行操練)。
組織交流。
生:母雞聽到什么東西響了一聲,立刻警戒起來,咕咕地警告雞雛,好像在說:“孩子們有危險,快到媽媽這里來,媽媽保護你們?!?BR> 生:當母雞發(fā)現(xiàn)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好像在說:“寶貝兒快過來,媽媽發(fā)現(xiàn)這里有好吃的,快來吃呀!”
在夜間若是有什么動靜,母雞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好像在說:“人們啊快醒醒了,有黃鼠狼來了,快來救救我的孩子??!”
……。
師:我們目睹了母雞的堅強、無畏、無私和不辭辛苦。在這其間所自然流露出來的母性的光輝和力量令我們不禁對母雞肅然起敬。一位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齊讀課文的最后2小節(jié)(學生在品讀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感受了母雞平凡后的偉大讀出了感情)。
分析:“母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于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在課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謳歌到“一位母親必定就是一位母親”通過文本細讀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習過程中,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jié)中自然地聯(lián)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總評:
《有效教學藝術》一書中說到: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要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本,首先要讓課本變成學生的讀本。要會學,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從會讀課本開始的。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使學生讀課本,讀出興趣來,讀出學習問題來,讀出學習成果來。
中國古代教育家韓愈認為,讀書要“手批目視,口詠其言,心唯其義。”意思是說,翻閱讀本,朗讀其詞,要用心思考和體會書中所講的含義。讀書要讀出含義,領會含義,讀出含義來,這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點。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四
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14個生字,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和講述,了解“幔子、調度、水寨、擂鼓、吶喊、丞相、都督、軍令狀、翎毛、膠漆”等名詞術語,結合課文,采用推測、換詞等方式,了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才干、妒忌、神機妙算”等詞語的意思。
2、練習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特征(反應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主要情節(jié))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練習結合全文內容和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來深刻理解“才干、嫉妒、神機妙算”幾個詞語并體會七對表現(xiàn)人物所起的作用,體會作者對諸葛亮敬仰、贊美的思想感情。
4、體會文章“處處伏筆照應”、“人物對比”“諸事情發(fā)展一切由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順序”的表達方法和思路對表現(xiàn)諸葛亮“計謀神妙”的作用,深入體會“神機妙算”的含義和作者對諸葛亮敬仰贊美的情感。
課前預習:
1、要求學生自學生字,認準讀音;找到文中的一些介紹古代官職、器物名稱的詞語,通過詢問、揣摩、結合影視劇回憶等方式,了解他們的意思;讀課文,嘗試著通過結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來理解文中一些其他讀不懂的詞語的字面意思。
2、反復講課文讀幾遍,力爭將課文讀通順,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3、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怎樣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本文跟我們學過的其他課文不一樣,除了小說內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語也還帶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跡,我們先來認真讀懂這些帶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檢查預習。
1、認讀生詞,糾正易錯讀音。(強調擂鼓助威的“擂”字讀音,區(qū)分多音字。)。
2、讓學生介紹自己課下了解到的課文中寫古代官職、器物詞語的意思。在學生不能介紹清楚的情況下,教師介紹“丞相、都督”,順便向學生交代清楚“三國魏蜀吳、曹操的丞相、諸葛亮這個丞相、周瑜這個都督”的官職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請學生介紹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情況,結合“才干、妒忌”的理解,介紹小說第四十五回周瑜設計殺曹操水軍頭領被諸葛亮看破而生嫉妒之心,要殺害諸葛亮的緣由,結合理解“神機妙算”的字面意思,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寫周瑜要害諸葛亮,最終沒害了,周瑜不得不服了諸葛亮。
4、檢查讀書情況,指導分段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匯報自己對課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講了怎樣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節(jié)來介紹。
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諸葛亮的應對、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點、結果(包括周瑜長嘆)”,用簡單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節(jié)、做法主要特征介紹清楚的話,表述主要內容。
指導要點:看看學生是否把上面的要點介紹清楚;語言是否簡練。針對存在問題,讓學生跟重復說,一直到說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說清楚)。
(意圖,通過抓住主要情節(jié)概括、表述,基本讀懂課文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這個故事,知道了諸葛亮用怎樣巧妙的方式來“造出”了十萬支箭。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憶神機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推測。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在本文,諸葛亮的什么計策是巧妙地?那些機智是驚人的?(回憶課文內容)。
好,那么,我們換個詞:說,諸葛亮“足智多謀”,我這比不上他。這樣換行不行?
(可能有結果。如果有結果,就是:足智多謀,沒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現(xiàn)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機妙算高。如果學生有結果,那就順著學生的結果往下進行:好,那么,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這種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寫出來的。
如果沒結果:好,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機妙算”的特點表達出來的,看看換了到底行不行。)。
一、研讀本文相互照應的特點,體會其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體會諸葛亮的計謀的“神妙”所在。
1、教師布置任務:本文寫作上很有特點,那就是我們讀文章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會產生一些疑惑,一直讀下去,疑惑解開,一直讀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開。
請同學們讀課文,用筆勾畫出那些讓我們疑惑的地方,表上序號,再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出疑惑解開了的地方,標上上同樣的序號,看看我們能夠找出多少這樣的地方。
2、學生自己讀書,做對應性勾畫。
3、學生相互交流。(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用)。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讀書,感受文章伏筆照應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筆照應)。
相關要點:
(1)周瑜要諸葛亮造箭,諸葛亮答應,并且說只要三天,還立了軍令狀(——為什么答應人們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軍令狀?能完成嗎?為諸葛亮擔憂),結果:草船借箭,借來了十萬多支。
(2)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只、草把、軍士,能夠造箭嗎?(——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魯肅是周瑜的人,諸葛亮不讓魯肅告訴周瑜準備船只草把軍士的事情。(萬一告訴了怎么辦?)魯肅果然“沒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沒動靜。諸葛亮不用做準備(因為開始我們并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發(fā)才明白,諸葛亮要等大霧。
(5)到曹營陣前擂鼓吶喊,(曹兵出來怎么辦——才二十條船,六百軍士啊,魯肅替我們提出了擔憂),諸葛亮斷定曹操不敢出來,(真的嗎?)曹操果然沒出來,只是射箭。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提出來:為什么不到這里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擔憂了。
3、討論,認識諸葛亮對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們不明白的這些事情,魯肅明白嗎?周瑜明白嗎?曹操明白嗎?他們分別不明白什么?
但是,諸葛亮明白嗎?他都明白什么?(對應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條一條的體會)。
周瑜肯定不會給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須另想辦法(教師總結: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后有大霧,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師總結:知曹操、知天文);明白魯肅這次一定不告訴他借船的事情(教師總結:知魯肅)。
神機妙算!
用足智多謀行不行?
不行!
諸葛亮太神奇了,說是什么事情都聊得到——這叫料事如神!
正因為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萬支箭”這事情嗎,對諸葛亮來講,可以立軍令狀嗎?既然可以,說明諸葛亮覺得這事情怎么樣(提示:他是劉備的丞相,軍師,還得幫助劉備打天下呢!)?(非常容易,很有把握!)。
所以,諸葛亮在整個過程中,他都表現(xiàn)得非常輕松,用一個詞語來講叫舉重若輕。
讀課文,看看諸葛亮的言行、語言中,哪些詞語突出了諸葛亮的舉重若輕。
學生讀書,再勾畫。
(只要三天!原立軍令狀。甘愿受罰。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來,只管飲酒作樂!),指導學生朗讀有關部分,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舉重若輕。)。
4、認識對比寫法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
但是,在諸葛亮面前,他們顯得怎么樣?(弱智一般)。
介紹小說的特點:很多情節(jié)為想象出來的,而不是現(xiàn)實中真實的存在。在《三國志》(介紹《三國志》),其實是沒有“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情節(jié)是虛構(介紹虛構的概念)出來的。作者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將周瑜、曹操、魯肅這些政治家、軍事家寫成這個樣子呢?(為了表現(xiàn)諸葛亮,諸葛亮做事,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而諸葛亮卻知道他們所思所想,實在太神奇了!)。
老師總結:這就叫做對比襯托,是為了更好的突出諸葛亮的神奇啊!
5、研究開頭結尾的特點:首尾照應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
教師提出問題:文章開頭寫了周瑜,結尾又寫了周瑜。我們看結尾: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結合全文來思考,這一嘆,嘆出了周瑜當時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佩服、惱怒、心有不甘、無可奈何!朗讀這段話!讀出周瑜的感嘆中的“無奈、佩服、惱怒、心有不甘”來!
二、布置拓展閱讀。
本次諸葛亮給了要加害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訓,此后的教訓還多著呢?!度龂萘x》中,有的情節(jié)“諸葛亮三氣周瑜”,怎么氣的?氣到什么程度?請同學們去讀三國演義,找到有關章節(jié),一睹為快!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五
1、學會“否、鍛、煉、壘、德、需、勵、鞭、策”9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堡”,會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了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yǎng)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時。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說出第一問的內容,能聯(lián)系實際說說這一問的重要性。
二、教學過程
一、板題、交流資料、聽范讀
1、板書解疑,陶校長(交流資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歙縣人,近代教育家,曉莊學校、育才學校、山海工學團創(chuàng)辦人,提出生活教育理論,提倡小先生制,講究“公德”和“私德”。
2、聽演講(錄音范讀)
小結:演講就是在群眾集會或重大會議上就某個主題說明道理、發(fā)表見解的說話方式。
二、了解演講知識,引入課文
1、談演講的特點
真實性(貼近生活,講真話);鼓動性(激烈感情,感召力);禮儀性(稱呼、交流、有祝語)
2、文中陶校長怎樣注意這三點的?
3、學生自讀:(1)通讀全文,讀準字音;(2)劃出重點句子。
三、檢查初讀,理清思路
1、出示生字詞,認讀,正音,說說意思和寫法。
2、按四部分指名讀,點評后四人小組分別讀,并解疑。
3、交流分段,感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么?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開門見山提出了()。
二(2—5)分別要求學生從()、()、()、()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了多少,并講了這樣問的()。
三(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yǎng)成()的好習慣,爭取在()取得()。
4、引讀全文。
四、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圈畫:陶校長的第一問是什么?為什么要先問這個問題?
2、集體交流:
a、指名回答。
b、出示關聯(lián)詞語“因為……才……否則……”,練習朗讀。
c、說說為什么要先問這個問題?
d、從這段你還明白了什么?朗讀體會。
3、總結: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長希望我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
4、理清層次:這段話是怎樣來說明這個問題的?
先說了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
5、齊讀本段。
五、學習字詞
1、討論書寫要點。
2、歸類寫字:鍛、煉、德、勵、鞭都是左右結構。
3、比一比,再組詞
陶()煉()彼()
葡()練()履()
4、完成習字冊,抄寫詞語。
六、課后練習
1、熟讀課文。
2、將陶校長的第一問復述出來。
一、學習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陶校長的后三問分別包括那些意思。
2、能運用總結的學法進行自學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大意,相機板書: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二、回顧第一問,了解寫法和學法
1、陶校長的第一問是什么?為什么要先問這個問題?
2、總結學習方法。
三、教學第二問、第三問、第四問
1、默讀圈畫方法同上
2、交流討論,學生為主
(1)問什么?
(2)為什么要這樣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3)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問有進步?
3、點撥關鍵處
(1)公德——公共道德,觀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現(xiàn)的道德品質
(3)真人——真誠不虛偽的`人
四、誦讀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同內容的挑戰(zhàn)讀,點評要有層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讀,并談談陶校長為什么要作這篇演講?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感情?
3、填空總結
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筑起(),學習上認準(),刻苦鉆研;工作上要培養(yǎng)(),認真負責地做好(),要學做()。這樣就可以()。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4、激情齊讀,讀出這種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5、傾吐練習
a《陶校長的演講》讀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說……
五、作業(yè):造句(課后練習4)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六
1、學生初步知道學校是一個可愛的地方。
2、學生愛學校、愛學習、喜歡上學,并且學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識學校,了解自己所在學校的環(huán)境
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彩筆、鉛筆、紙、相機、參觀需要的手持擴音器等
2課
第二課時
1、了解學校,喜歡學校;
2、對周圍環(huán)境感興趣,學習了解新環(huán)境的方法;
3、學習利用學校的設施解決問題。
認識學校,了解自己所在學校的環(huán)境
活動難點: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彩筆、鉛筆、紙、
1、師: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學校的哪些情況呢?
2、師:剛才我們和自己的學校有了一次親密的接觸,小朋友們可以把自己在參觀中看到的、聽到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梢宰约涸O計,也可以合作完成。
3、“我的發(fā)現(xiàn)”匯報交流
(1)、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2)、高年級的同學挑戰(zhàn)小朋友,讓小朋友回答問題。
4、設計展示
(1)、讓學生自己將作品貼在“我的展示臺”上
(2)、學生互相觀看交流,并評議。
5、活動延伸:
(1)、將學生各種形式的匯報展示出來,辦一個墻報或編成一個冊子,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封面、裝訂等。(2)、開展以“我心中的學?!睘橹黝}的`畫展、作品展等。(3)、與美工課、語文課以及其它班級活動結合進行。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七
1、 學習用彩泥塑浮雕人像、風景、茶壺造型設計。
2、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動手制作的能力和泥塑的興趣。
重點:泥塑浮雕、造型設計的有關知識了解。
難點:泥塑方法(特別是浮雕)的掌握、運用。
第一教時:
1、 浮雕介紹――按表現(xiàn)凸出的不同,分為高浮雕、中浮雕、低浮雕三類。
浮雕應用范圍:紀念碑表現(xiàn)英雄業(yè)績等,建筑物、家具裝飾、制作壁掛等等。
2、 回顧人物臉部表情學習的要點:頭型、發(fā)型、五官位置(表情),引導學生應用到人像浮雕上。
3、 制作(工具應用)示范,每個步驟講解,學生跟做。
4、 要點講解:
a、 基本形――頭部外型
b、 頭發(fā)塑造
c、 臉部表情――眼、鼻、嘴、耳特點
d、 仔細整改、完成作品
5、 生具體制作,巡視指導、作品評析。
6、 浮雕風景制作方法分析,布置浮雕風景作業(yè)。
第二教時:
1、 課本范例欣賞,分析茶壺造型,啟發(fā):如何把已學的浮雕方法應用到壺面圖案、花紋裝飾上去?總結、歸納。
2、 讓學生說說茶壺的特征、結構,概括度板出:壺身、壺蓋(只)壺嘴、壺柄。
提問:壺嘴為什么要高于壺口?
3、 實際制作示范。
4、 學生設計、制作、巡視指導、重點反復提示。
5、 作品賞析、評比。
1、 學習平面構成設計的基礎知識,運用形象與空間關系的規(guī)律,平面構成的形態(tài)要素設計出新穎的`圖案。
2、 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造型能力,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
重點:平面構成概念的理解,構成的方法掌握。
難點:平面構成的抽象美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八
1、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搜集,積累有關的民間俗語,諺語,在同學之中作交流。
4、體會奶奶對晚輩一片關愛之情。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大師”,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大師”的含義。
2、師概括:在某一學科或領域,因為有突出的成績或作品,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認為人士,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大師”。
3、古今中外,你還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稱為“xx大師”師補充完整課題:語言大師(板書)
二、整體感知
1、知道文中的“語言大師”指“奶奶”,說說“我”心目的奶奶是個怎樣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稱得上是咱們村里的“語言大師”是因為xx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認為奶奶的“老話”誰都愛聽,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的“語言大師”,那么,讓我們從課文中先劃出文中寫了哪幾句奶奶說過的“老話”。
三、研讀課文
學習課文中的“老話”,概括奶奶“老話”的特點。
1、交流和朗讀這些“老話”,感受這些老話的韻味。僅僅課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話”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說過的“老話”一定遠遠超過了這個數。這些“老話”讀起來你有什么感覺(板書:多、押韻)
2、奶奶的這些“老話”的意思你都懂嗎請同學說說看。指名說這些“老話”:“早睡早起身體好,晚睡遲起百病長?!薄霸匠栽金挘酵嬖綉??!薄叭饲诔鼋鹕?,人懶敗家產?!薄耙淮绻怅幰淮缃?,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過,沒法回,光陰去,討不還。”“吃食不搶,到老不長?!薄耙恢煌氩豁?,兩只碗叮當。”“家和萬事興?!薄扒谑菗u錢樹,儉是聚寶盆?!薄叭齻€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薄叭倭?,行行出狀元?!薄靶湟?,孩子要教?!薄耙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笨磥砟棠痰睦显挕ò鍟阂锥?BR> 3、小結:我們讀過了奶奶的“老話”,可以概括出奶奶“老話”的幾個特點來。出示填空:因為(),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
學習課文中的事例,體會奶奶的“老話”的含義。
1、奶奶不但能說出又多又押韻又易懂的“老話”,而且還常常用“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師生輪讀第2節(jié)(分讀奶奶和我的表現(xiàn)的句子)。
2、出示填空:當,奶奶在我的耳邊輕輕呼我:當奶奶邊掀被子邊嘮叨:(出示答案)
4、分小組合作朗讀第三、四節(jié),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再次感受奶奶能用上恰當的“老話”教育我的智慧。體會奶奶對晚輩的一片關愛之情。當我賴床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當我貪玩不想洗臉洗碗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當表弟只顧踢球不做作業(yè)時。
5、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當爸爸媽媽為了一點小事鬧別扭了,她會說:爸爸媽媽;當她見爸爸媽媽不勤儉節(jié)約,她便說:爸爸媽媽。
6、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你能和你的小組同學一起合作,根據課文第五節(jié)的內容來排一排,演一演嗎?(根據時間定)
小結:由此可見,奶奶不僅受到家人的尊敬,還受到村里人的尊敬,雖然她識字不多,可真稱得上是“語言大師”。
四、復習鞏固
1、師:同學們,學習了課文,相信你也被奶奶那富有智慧的“老話”所折服,請你來說一說——(出示填空:奶奶的“老話”,她真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棠陶怯昧诉@些“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奶奶的“老話”伴隨著我成長,難怪大家稱識字不多的奶奶為——“語言大師”。
2、作者主要選取了幾個事例來寫奶奶是個“語言大師”請學生運用事例串聯(lián)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出示課外的一些“老話”,讓學生議議他們各自的含義。
4、師小結:在民間,還流傳著許許多多這樣的“老話”,它們好似一朵朵帶著泥土芳香的小野花,在祖國大地上默默扎根。它們語言樸素平實,自然親切,然而卻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稱之為民間俗語或諺語。
5、寫作方法指導:寫人的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反映人物的特點,事例詳略得當。
五、拓展作業(yè)
1、拓展
下面這些情況,想想能對他們說些什么:
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電視,不愿做作業(yè),我耐心地告訴她:xxxxxx。
弟弟每天起床,不疊被子,媽媽勸他:xxxxxxx。
爸爸愛睡懶覺,我會對他說:xxxxxxx。
2、作業(yè)
抄寫詞語:激勵嘮叨一本正經愁眉苦臉滿不在乎別扭勤儉;
在課外搜集一些“老話”,和爸爸、媽媽或同學交流一下,看看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九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明白:鞏固和發(fā)展中法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是中法兩國人民共同的心愿。學習引號的用法。隨班就讀學生能簡單地理解課文內容。
理解文中人物對話和表達作者感想的的句子
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通過預習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主,抓住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和中心關系密切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并通過感情朗讀加深他們對文本的感悟。
多媒體
1課時
一、導語: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心愿》。(板書:心愿)
二、初讀課文
1、指名同學讀課文。讀后評議并糾正容易讀錯的字音。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讀后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引導答出:課文講的是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巴黎的一個公園里同一家法國人進行友好談話的情景。
3、說一說從哪兒看出他們有這樣的心愿?“我”和法國一家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
三、學生自學課文
1.課文講了誰和誰的心愿?他們分別有什么心愿?他們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我”和法國一家人有這樣的心愿,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話回答出來。同時板書:中國――我、法國――一家人、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2.從哪兒看出他們有這樣的心愿?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心愿?
(1)首先引導學生說一說什么叫“中國迷”?
(2)然后從法國一家人都成了“中國迷”,來引導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
父親是個“中國迷”表現(xiàn)在:他隨貿易代表團來中國,家里就成了“中國物品展覽館”;同時回來后“繪聲繪色”、“滔滔不絕”地講許多中國見聞。
維勒尼克是個“中國迷”表現(xiàn)在:小姑娘一看見作者,就猜出作者是個中國人,并“乞求”爸爸帶她去北京。維勒尼克的母親在父女倆的影響下也快成了“中國迷”了。
(3)“我”也有這樣的“心愿”表現(xiàn)在:“我”的家中有“法國會眨眼的娃娃”;“我”的小女兒也會講法語;“我”歡迎維勒尼克一家人去北京作客。
(4)第二個問題要引導學生答出:因為他們對對方的國家深深地喜愛。
3、“我”和法國一家人有這樣的心愿,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答出:說明中法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同時兩國人民愿意鞏固和發(fā)展這一友誼。
四、體會文章中心
1、學生讀課文,思考討論:課文通過描寫“我”和法國一家人的友好交談,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兩國人民希望鞏固和發(fā)展中法兩國人民友誼的共同心愿。)
2、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作業(yè)設計:
讀熟課文。
以“我愿……”為題,寫一片斷,表達你和法國小朋友的感情。
板書設計
心愿
中國――我
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法國――一家人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標:
1、交流對讀書樂趣的體會和學到的讀書方法,達到愛書,愛讀書的目的。
2、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并談談對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積累關于讀書的名言,共同欣賞,使所有人得到激勵。
3、閱讀記錄卡或讀書筆記的展示增進學生讀書的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方法,讀書做到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口惟心誦,才能有所得。
教學難點:
要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guī)范,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教學準備:
對本單元課文進行系統(tǒng)的小節(jié)。
收集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
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以便展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平臺)。
1.溫故而知新。
學完一單元后,我們應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小結,看看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如:喜歡本組的哪篇課文?積累了哪些好詞佳句?習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有沒有提高?圍繞本專題,在課外又閱讀了哪些文章或書籍?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你對讀書帶來的樂趣是否有了更深的體會?你是否學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圍繞某一方面的收獲展開討論,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體會。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從回顧本節(jié)內容切入話題,引發(fā)學生交際愿望,讓學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語水平。】。
4.在組內推選出一名代表發(fā)言:
預案(學生有可能從課文學習的角度說)。
學了《竊讀記》感受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可我的家里藏書千冊,可我卻對他們視而不見,制止不力,慚愧,今后,我一定多看書,叢書中汲取知識。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二十一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么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fā)學生興趣。
2、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1、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美讀。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嗎?
2、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作業(yè)超市: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四、小練筆:描寫自己見過的奇觀。
板書設計:
紅樹林。
神奇。
美麗。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二十二
知識與技能:
1、默讀課文,有一定的速度。
2、讀課文,了解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指的是什么。
1、結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萬籟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2、學習運用抓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領悟文中所蘊含的感情的學習方法;并且寫上批注。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結合生活實際,領悟文中所蘊含的感情。
:1課時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讀熟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孩子們,我眼前時常浮現(xiàn)出一幅最溫馨的畫面:天剛黑的時候,我放學歸來,看到屋子里的燈亮著聽到縫紉機發(fā)出“噠噠噠”的聲音。燈下母親正踩著縫紉機干著活,“媽媽”,聽到我的喊聲,母親答應一聲。溫馨至極,幸福滿溢。這畫面一次次出現(xiàn)在眼前,出現(xiàn)在夢中……我想,這就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最溫馨的畫面。
你感覺最溫馨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人一生中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刻,美國作家回憶了自己八歲時在一個春天的夜晚,偎依在母親的懷抱里,坐在門廊世界上感受萬籟俱寂的鄉(xiāng)村夜色時的獨特體驗。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那靜謐的世界吧!
出示預習要求:
讀熟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1、指名分段朗讀,檢查讀書情況。
2、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教師配樂朗讀課文。
回憶我們學習前兩篇課文的方法:
1、抓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2、結合生活實際,領悟文中所蘊含的感情的學習方法。
3、在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
4、默讀課文,弄清文章大意。
5、說一說文中“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指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相關詞句,讀一讀,了解文中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情感。
1、學生運用上節(jié)課學習課文的方法,自主學習,找出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感受。
2、小組同學交流。
1、全班交流。
(1)先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讀一讀。
(2)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3)帶著感受,再讀課文。
2、教學預設
四周很靜,沒有一點兒聲音。溫暖的空氣里充滿了梨花的清香。
我下了床,輕手輕腳地走出屋子,隨手關上了門。母親正坐在門廊的石階上,她抬起頭,看見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著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勢把我攬在懷里。
我們就這樣,誰也沒說一句話。
(1)生讀句子談感受:看了這段文字,我感受到了夜的寧靜。
生:我感覺和母親坐在一起,不說話,很溫馨。
(2)師:我們經常一句話來形容晚上的安靜——夜深……
對,就是夜深人靜。夜晚本來就是寧靜的,兩個人“誰也沒有說話”使得寧靜變得“無邊無際”。
(3)帶著理解讀這一段,讓別人感受到夜的寧靜。
也許,在那片黑壓壓的樹林里卻并不那么寧靜——野兔和小松鼠、負鼠和金花鼠,它們都在那兒奔跳、歡笑;還有那田野里,那花園的陰影處,花草樹木都在悄悄地生長。
(1)生讀句子,談感受:從這些描寫中,我感覺到世界一點也不寧靜,有許多的動物、植物在晚上也不停止活動。
生:我感覺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我感覺一切都在生長,我在一分一秒中不斷長大,雖然短時間內我沒有感覺到。
(2)師:生命的運動,永不停止。宇宙中的星星一直在轉動,地球也一直在運動,我們的心臟一直在跳動,血液在流動……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啊,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生命——這種神秘的東西,它既摸不著,也聽不見只有大自然那無所不能、溫柔可愛的手在撫弄著它——它在活動,它在生長,它在壯大。
(1)生命是什么?
(3)朗讀句子。
一個八歲的孩子當然不會想得那么多,也許他還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
這句話將我們視線從對生命的想象帶回了八歲孩子的那個晚上,帶到了無邊無際的的寧靜中。
當他看見一顆星星掛在雪松的樹梢上時,他也被迷住了;當他聽見一只小鳥在月光下婉轉啼鳴時,他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當他的手觸到母親的手臂時,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1)通過最后一自然段的排比句,說說八歲的孩子對相應的事物分別是什么感情。
星星雪松——被迷住了
小鳥啼鳴——說不出的高興
母親的手臂——安全、舒坦
(2)教師總結:rnej這無邊無際的寧靜,這迷人的夜晚,這美好的感情使八歲的孩子模模糊糊地意識到:這就是生命。在母子相偎無語時無邊無際的寧靜中體味到那“不那么寧靜”的生命,因此八歲的那個晚上,那段“待了很久,誰也沒有說話”時間就成了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1、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配樂誦讀課文。
2、談談學習本課后的感受。
3、師:孩子們,我們的生活往往是有許許多多的生活細節(jié)組成的,我們應該像作者樣,從生活的細節(jié)中感悟生活。
其實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就在我們身邊,當你發(fā)現(xiàn)生命力涌動時,你就已經找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1、留心觀察抓住生活中的瞬間。
2、用行動創(chuàng)造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一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小島失蹤之謎,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哪兩種觀點?指名說(外星人論海星論)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開這個小島失蹤之謎。
二、自主學習課文。
1、自主學習課文:讀課文思考:請你默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畫出描寫星魚的語句,用一、兩個詞語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組里說說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并填寫報告單里的表格。
自讀自悟。
在小組里研究后填寫表格。
2、匯報成果。
(1)讀一讀描寫海星的句子,談一談體會。
學生匯報星魚的資料。
【課件】星魚的特點:巨大(與一般海星比較,直徑超過一米)。
樣子像圓盤。
腕足多且布滿。
以珊瑚或珊瑚礁為口糧。
【出示圖片】。
(2)你體會到了什么?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3)讀出你的感受指導朗讀。
(4)介紹了星魚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的特點,老師也查找了一些資料。
【課件出示】可不可以把這些資料也放到資料中呢?為什么?這些描寫都是有明顯的目的的,為了突出星魚對于珊瑚島的強大的破壞性,增強造成小島失蹤的可信度。
小結:看來,在描寫一種事物的時候,不是所有方面都要介紹,要根據你想說明的目的進行描寫,正所謂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珊瑚島是怎樣失蹤的呢?
指名說:【課件】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吞噬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因此,當他們對珊瑚礁小島群起而攻之時,常常會使這些小島在不長的時間內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島則因為根部被咬斷而成為無根之島,在強大的海流沖擊下,漂離了原來的位置。
(1)一條星魚一晝夜能夠吞噬掉2平方米面積的珊瑚礁。理解數字的作用。
(2)大小島嶼是怎樣消失的呢?
小島被吃掉,大的珊瑚礁不是被吃掉,星魚咬斷根部,被海流沖走,人們誤以為消失。
(3)我們默讀課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寫了南太平洋小島失蹤的原因?
4、理解第三自然段作用:
第3自然段可以去掉嗎?為什么?“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BR> 小組合作,填寫報告單。
(1)前一句是提出問題,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這就是設問【板書】。
(2)對比:“事情不是這樣的。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體會設問的作用:外星人論聽起來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吊足了胃口,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出問題: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
(3)對比:去掉這部分,看看有什么不同?問題承接了上面的外星人論,答案開啟了下面的星魚論,這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哈斯頓·舒爾茨是怎樣認為的?你認為他的觀點可信嗎?指名說。
“為什么外星人要盜走小島呢?舒爾茨認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們肯定會收集我們的土樣。而盜走真?zhèn)€島嶼,不僅能夠得到土樣,而且還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對象,比如成千種小動物和微生物等?!?BR> 1、這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設問,有什么好處呢?(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
2、學生說課外資料【課件出示】。
3、小結:關于這兩種觀點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種觀點無疑是爆炸性的,驚人的,但是毫無周密的研究,所以是一種“偽科學”,而第二種觀點是經過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學的回答。這才是真正的科學,我們學習也是這樣,應該反復研究,作出科學的論斷。
四、結構特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既然我們知道了造成小島失蹤的罪魁禍首是是星魚,課文為什么要先寫地質學博士哈斯頓·舒爾茨的外星人論呢?看來,這么寫是有特殊用意的。(外星人論聽起來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引起讀者極大的興趣,吊足了胃口,接下來,筆鋒一轉提出問題: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引起讀者的疑問和思考。后面說明了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這樣寫既使人感到信服,又引人入勝。)。
板書設計。
30、小島失蹤之謎。
星魚的特點小島失蹤的真正原因。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二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井水特點,感受古井給作者帶來的甜美和歡樂。
2、理解井水清、甜、涼這三部分在段式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指導仿寫一段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5自然段。
理解清、甜、涼這三部分在段式結構上的相同點,感受古井給作者帶來的甜美和歡樂。
理解課文寫生活片段的作用:表現(xiàn)井水特點,表現(xiàn)井水給自己的童年生活帶來快樂。
一、回顧課文內容和結構,練習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通過初讀,你知道課文三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嗎?
教師隨學生發(fā)言點擊課件出示三部分的段意,并板書如下內容。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第三部分: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板書:古老清。
井水甜。
贊美涼。
2、請你把三部分的段意串連在一起,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多數學生只能將三段的段意串聯(lián)在一起,不能自覺地進行刪減合并,主要內容存在語意重復的現(xiàn)象。教師主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主要內容中語意重復的地方,啟發(fā)學生進行合并刪減,保留后面的內容,使主要內容在要點齊全的情況下語言簡潔。
課文《井》的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提問:讀一讀主要內容,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兩次寫到“甜美和歡樂”)你們覺得應該怎樣解決?(課件展示去掉前一個內容,后面的內容前移,形成簡潔規(guī)范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涼,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第三部分:贊美了挖井人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教師歸納總結:用串連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先將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再進行合并、增減,注意語句要通順簡潔。
二、抓住重點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點及甜美和歡樂,比較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異同。
(一)回顧表現(xiàn)井水特點的重點生活片段。
板書:“數星星”“澆菜”“收大蘿卜”“浸、吃李子”
(二)抓住主要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點,在朗讀中體會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
層次一:依據自學提示自主閱讀感受井水特點和帶給“我”的甜美和歡樂。
自學提示。
請你從第二部分中選擇一、兩個生活片段,邊讀邊思考: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了井水特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層次三:引導學生整體感受井水特點,指導學生讀出甜美和歡樂。
層次二:交流理解,指導朗讀。
井水清。
1、你覺得怎樣讀就能把井水“清”的感覺讀出來呢?
預設一:如果學生沒有突出強調“一顆一顆”和“閃亮”,教師就提問引導。
(1)你覺得怎樣讀就能體現(xiàn)星星是一顆一顆的?
(2)你讀的時候能讓我們也感受到那閃亮的星星嗎?
個別指導后再讓全體學生自由讀,然后再請學生朗讀。
預設二:如果學生能突出強調“一顆一顆”和“閃亮”,教師就追問。
(1)你讀“一顆一顆”時為什么語速慢了呀?
(2)你為什么重讀“閃亮”呀?
2、“數星星”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呢?
出示課件。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1)請你在朗讀的時候只讀一個“多遠”、“多深”,感受到了什么?
(2)再讀讀文中的句子,你又有了怎樣不同的感受?
預設:多數學生只能體會到連用兩個“多遠”、“多深”強調了星星離得遠,井水很深。針對學生的理解,教師采用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
教師配樂范讀:從老師讀“多遠”“多深”中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文中連用兩個“多遠”、“多深”,感覺“我”一邊數星星,一邊在思考,在想象。)。
學生自由練習后配樂指名讀展示。
井水甜、涼。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感受生活片段帶給“我”的歡樂。
導學策略。
(1)教師采用引導想象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收大蘿卜”。
讀這兩段時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請你一邊想象著這種情景,一邊朗讀。
指名朗讀前請學生說一說想象到的情景。
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也仿佛看到那洗得白白胖胖、頂著碧綠碧綠大纓子的蘿卜呢?
(2)教師采用抓重點句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浸、吃李子”。
你覺得怎樣讀就能突出“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教師抓住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敘述。
作者童年的時候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成年以后還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甚至到了白發(fā)蒼蒼的時候,也忘不了這可口的味道!
2、井水帶給作者怎樣的感受?
(三)通過比較明確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相同點,理解“運用生活片段寫具體”的好處。
層次一:梳理三部分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1、默讀3—7段,三部分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2、師生歸納梳理。
預設:學生通過默讀能感受到三部分都是“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寫出井水的特點,然后通過生活片段具體寫出井水的這個特點”。對于第三點不易體會,教師運用比較的方法突破難點。
(1)作者在生活片斷的最后都寫了什么語句?教師依據學生發(fā)言歸納出示。
“數星星”: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收大蘿卜”:白白胖胖的大蘿卜,頂著碧綠碧綠的大纓子,真是可愛極了!
“浸吃李子”: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輩子也忘不了!
(2)這些語句所表達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都寫出了生活片斷帶給“我”的感受。
1、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寫出事物的特點。
2、然后通過生活片斷具體表現(xiàn)事物特點。
3、最后寫出了作者的想法或感受。
層次二:通過比較明確“運用生活片段寫事物特點”的好處。
1、出示《井》的片段。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時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臺上來乘涼。我們趴在井圈上,癡癡地往井里看,一顆一顆地數映在井水里的閃亮的星星。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2、出示《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的片段。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小時候,有一次,楊梅吃得太多,發(fā)覺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也咬不動了。我這才知道,楊梅雖然熟透了,酸味還是有的,因為它太甜,吃起來就不覺得酸了。吃飽了楊梅再吃別的東西,才感覺到牙齒被它酸倒了。
讀這兩個片段,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理解。
(1)從寫法的角度:這兩個片段的寫法有什么相同之處?(通過生活片段寫事物的特點。)。
(2)從情感角度: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表達了愛家鄉(xiāng)、喜愛事物的情感。)。
本文通過生活片段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通過生活片段寫表達了井水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板書:甜美和歡樂。
(四)比較三部分在內容上的不同。
1、三部分在寫法上有三點相同,在內容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歸納梳理總結。
(1)片段的內容不同;
(2)生活片段的數量不同;
(3)表現(xiàn)的情感不同。
教師針對第三點總結。
雖然都是寫給“我”的生活帶來甜美和歡樂,但是有的是思考之樂;有的是豐收之樂;有的是美味之樂。
三、抓住首尾段體會井水“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
1、依據學生發(fā)言出示課件。
那口井,是誰開掘的呢?他們以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了多少甜美和歡樂??!
預設:學生能抓住“后代”體會到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2、除了結尾段,還從哪看出來的?
導學要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一段的內容,抓住“深深的印痕”理解井的歷史太長了,井給許多代人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3、你明白了課文為什么要介紹井的歷史古老了嗎?
交流總結兩點:如果不寫這部分,題目就應該是“井水”,以《井》為題不僅僅要寫井水;如果不寫這部分,就只能表達出這口井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甜美和歡樂,寫上這部分就能表達出“這口井給許多代人都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4、作者通過生活片段表現(xiàn)井水特點,最主要的是想表達什么?
教師點撥引導:這樣寫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井水給許多代人都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四、回顧重點段的寫法,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第五題。
1、回顧寫法。
(1)路上的車真多!
(2)天真冷!
(3)真!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師生交流,教師針對寫法特點進行指導。
教師評價:你用上了其中的()點寫法,如果能在前面加上表示時間的詞語就更像生活片段了。
學生評價:你覺得他說的符合哪點寫法?能不能提一些建議。
布置作業(yè)。
1、背誦3—5自然段。
2、仿照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25井。
古老。
清“數星星”遐想之樂。
甜“澆菜”“收大蘿卜”勞動、
豐收之樂。
涼“浸、吃李子”美味之樂。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三
1、在語言環(huán)境中了解“形影不離”、“毅然”等詞語的含義,積累“管鮑之交”等表示朋友交情的詞語。
2、朗讀課文,嘗試列小標題來概括事件的主要內容。
3、體會文章圍繞中心選材,循序漸進地安排寫作順序的表達特點。
4、感受鮑叔牙待友的情深意重,激發(fā)學生敬佩之情。
一、人物介紹,引入課題。
1、師:同學們,如果說歷史是一本厚重的書,那無數歷史人物便是一部部傳奇。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傳奇人物——鮑叔牙(板書:鮑叔牙)這些成語和哪些歷史人物有關?(交流:扁鵲、勾踐、藺相如、廉頗)。
2、師:誰來讀一讀關于他的介紹?
3、鮑叔牙是歷一個大賢大智之人,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鮑叔牙,讀一讀關于他的故事。
4、補全課題,齊讀,從課題上你讀懂了什么?板書:真心待友。
二、了解事件,列小標題。
1、輪讀課文開頭、結尾齊讀,其他部分指名讀,思考:為什么這樣讀?(2—6;7—9;10—11)。
2、發(fā)生在哪幾個時間段里的事?按什么順序寫的?
板書:一起做生意時一起當兵時一起做官時(課文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選寫了三個事例,其實作者這樣寫還有其他用意,學到后面我們再來體會。)。
3、借助填空,概括內容。
5、小結:“助、護、為”三個字提綱挈領、突出了鮑叔牙是怎么“待友”的。
三、學習三件事,感受鮑叔牙待友的情深意重。
了解了文章的脈絡,我們先看他倆一起做生意時,文章直接寫鮑叔牙真心幫助管仲的句子有哪些?邊讀邊劃邊體會。
再默讀他們一起當兵打仗時,在你最有感受的語句做做批注。
1、出示句子:鮑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繼續(xù)做官,可能對管仲不利,于是就決定向齊桓公辭官回鄉(xiāng)。
師:這段文字和課文有什么不一樣?(體會“毅然”就是堅決的、肯定的,下定決心的意思)。
2、舍身可以毫不猶豫,舍官卻要下定決心,讀讀上下文,想想什么道理?
3、鮑叔牙可不是貪圖官職,在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出示: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
4、想象說話面對鮑叔牙的辭官,齊桓公挽留他說:“;”(師:想一想這句話該讀出什么語氣?誠懇、稱贊)管仲勸他說:“”;(什么語氣?堅定)一些大臣更是議論紛紛,替他打抱不平,有的說:“”,有的說:“”,還有的說:“”。但是第二天,鮑叔牙還是悄悄離去。
5、了解鮑叔牙這樣殫精竭慮為朋友的原因。
師:何必呢?為什么鮑叔牙要這樣做?在書中找答案。
出示:鮑叔牙說:“我不這樣做,管仲也會這樣做的。我總以為,他比我有本領,有膽量,總有一天,他會干出更大的事業(yè)?!?BR> 師:更大的事業(yè)是指?(管仲的事業(yè),國家的事業(yè))管仲沒有辜負好友的一片真心,為了達到民足、國富、兵強,管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齊國由于管仲實行改革,很快強盛起來。他還輔助齊桓公作了諸侯霸主,為齊桓公創(chuàng)立霸業(yè)立下了不朽的功勛,被齊桓公尊為仲父。
6、小結:鮑叔牙是為了朋友,更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甘愿放棄自己的官職,舍棄自己的志向,他的胸襟是那樣開闊,品格是那樣高尚!
7、創(chuàng)設情境:當管仲功成名就時,好多人都來夸他——人們會夸:“”管仲會說:“”生我的是,真心待我的是!
四、總結全文。
1、現(xiàn)在你們知道這三件事情為什么按這樣順序寫了么?(真心的程度越來越深,安排材料是循序漸進的,在自己的寫作中要加以借鑒)。
2、鮑叔牙真心待友的故事流傳至今,我們現(xiàn)在常用“管鮑之交”這個成語形容朋友之間親密無間、相互信任。
3、積累表現(xiàn)朋友交情的詞語,齊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朋友之間的成語或名言?
形影不離情同手足。
管鮑之交生死之交。
患難之交莫逆之交。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四
1、學習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兩句話的含義,明確做人的道理。
2、學習本課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學習本課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
實物投影。
1、猜謎語。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回憶一下,作者圍繞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書:種收吃議。
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學習議花生這一部分。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議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讀,可以出聲讀,可以默讀,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少字,不唱讀。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議花生的?
2、你喜歡誰的議論?為什么?
相機引導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BR> 父親把誰和誰聯(lián)系起來了?為什么要我們像花生?
為什么說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親的話是不是說不要外表美?
你從父親的話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應該怎樣做?
作者懂得了父親的話沒有?他是怎么說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BR> 理解“有用”對誰有用?
“講體面”“只講體面”怎樣理解?體面要不要講?
你見沒見過只講體面的人?
c:父親讓我們做什么樣的人?在正確答案后劃“?”。
(1)雖然外表好看,可是沒有實用。()。
(2)雖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沒有用。()。
在生活中有沒有像花生那樣的人?舉例。
這篇課文借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事物能給我們啟迪,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誰能舉這樣的例子?
3、小組練習分角色讀課文。
4、找一組同學匯報朗讀。
1、本課按敘述的順序依次寫了種、收、吃、議,為什么把“議花生”做為重點?
2、次要內容可不可以不寫?
今后在寫作文時也要確定重點,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學交流。
2、誰愿意毛遂自薦?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喜歡的段落。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五
1、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成語意思,感受關鍵成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結構,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學生復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老師的設疑和學生的相互討論來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的聰明才智。領悟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遇事要沉著冷靜,并要開動腦筋,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1、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2、領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勝的原因。
導學互動。
1、搜集相關視頻。
2、多媒體課件。
一、自學導綱。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
完璧歸趙——(藺相如)負荊請罪——(廉頗)。
破釜沉舟——(項羽)毛遂自薦——(毛遂)。
紙上談兵——(趙括)臥薪嘗膽——(勾踐)。
背水一戰(zhàn)——(韓信)田忌賽馬——(孫臏)。
師:在《田忌賽馬》中,我們已經初步領略了孫臏的才能。今天讓我們隨著歷史的車輪,走進《圍魏救趙》這篇課文,去進一步領略孫臏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板書課題)。
2、出示導綱,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閱讀課文。
3、生匯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師適時點撥引導。
過渡:看來,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很好?!皩W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在自學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誰為什么圍魏救趙?他們又是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閱讀之旅。
二、導學互動。
1、出示導綱探究性問題。
2、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
3、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4、交流匯報,師相機引導、點撥。
出示導綱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怎樣?
2、魏國軍隊怎么樣?在文中勾畫相關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出示重點語句:這一年,魏國將軍龐涓率領八萬精兵出征趙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趙國都城邯鄲,把一個小小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
(抓住“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嚴嚴實實”這幾個詞,一方面說明魏國的強大,龐涓率領的軍隊在攻打趙國時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另一方面說明面對強大的敵人,齊國救趙國是不容易的。)。
3、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齊王還要去救趙國?
(引入“唇亡齒寒”的故事。齊、趙兩國之間互相依靠,有著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過渡:在強大的魏國軍隊面前,齊國最終決定出兵,到底戰(zhàn)斗結果怎樣呢?讓我們迅速瀏覽最后一段,說一說。
出示導綱探究(二):故事結果。
1、文中哪幾個成語寫出了魏軍的失敗,同時也反映了圍魏救趙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重點句:魏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措手不及、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等寫出了魏軍來不及應付的狼狽和大敗時的慘狀,反襯了圍魏救趙的.成功。)。
2、對比閱讀前后語段。
出示導綱探究(三):分析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魏國集中全國的主力去打邯鄲,自己的都城大梁卻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這不正是個大好機會嗎?我們現(xiàn)在去救邯鄲,會跟魏國主力硬拼,傷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虛而入,直取大梁。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我們在他們返回的路途做好準備,以逸待勞,豈不是穩(wěn)操勝券!"。
分角色讀田忌和孫臏的對話,想一想孫臏為什么要齊軍不直奔邯鄲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鄲的劣勢和直取大梁的優(yōu)勢并體會孫臏計謀的絕妙。
(抓住“胸有成竹”、“乘虛而入”、“以逸待勞”、“穩(wěn)操勝券”這幾個關鍵詞理解孫臏善于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并朗讀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虛而入”理解魏國虛在哪?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孫臏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終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龐回師,逼龐回師不但能救趙國,而且能以逸待勞,在桂陵設伏,打敗魏軍。)。
4、齊軍“以逸待勞”又體現(xiàn)在哪?
5、孫臏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羅地網?
(桂陵是通往魏國的交通要道,地勢險峻,易守難攻。)。
6、總結出示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
戰(zhàn)術上:避實擊虛、攻其必救、以逸待勞、聲東擊西、知己知彼。
行動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設伏。
7、你理解“圍魏救趙”這個成語的引申義嗎?
三、導學歸納。
1、孫臏,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軍事家!
2、讀了這個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四、反饋訓練。
此時此刻,你一定被孫臏的計謀所折服,你想對孫臏說些什么呢?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子的了不起——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力量。(重點)
3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難點)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和你平時的了解,你能描述一下地震嗎?
3、有誰愿意幫大家回憶一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子?
4、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作者又是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父子的了不起。
(一)請同學們打開書,想想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寫出你的理解與感受,并和同學交流一下。
(二)匯報
師:父親的了不起表現(xiàn)在哪?
1、 理解第2、3段:1)“沖向”:體會出父親急切地想見到兒子。
3)猛地想起、堅定的站起”等詞句理解。
2、 理解第5段:主要抓住別的父母和父親的對比、父親的眼神和話來理解。
a、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可以體會出父親挖的時間長。師:我也寫了一句話:他挖了36小時,沒人現(xiàn)來阻擋他。找生讀體會作者為什么那樣寫而不象我這樣寫。(作者這樣寫更能讓^人’體會到時間的漫長)
b、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是什么描寫?從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出什么?從滿臉灰塵可以體會到父親挖了很長時間;從雙眼布滿血絲可以體會到父親已經36小時沒睡了,很累了;從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可以體會到可能發(fā)生大爆炸了,也可能父親被什么東西劃傷了。師:多么了不起的父親啊。作者也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句外貌描寫你們就體會出這么多,多精妙!多傳神啊!
c、沒人再來阻擋他:再來說明有人曾經來過但又走了。都有誰來過?找找。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們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BR>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幫助我?”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BR>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BR>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師:消防隊長和警察在這干什么?他們?yōu)槭裁磥韯窀赣H?(更能表現(xiàn)當時很危險)
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
師:人們搖頭嘆息地走開了,都認為父親因為失去孩子,過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真的失常了嗎?沒有?你怎么知道的?(因為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理解父親說的這句話。當兒子傷心時,父親會勸他;當兒子高興時,父親會和兒子分享;當發(fā)生大地震時,父親也要和兒子在一起,所以才要挖。
4、師:在漫長的36小時,不!38小時里,父親又累又餓,受了傷,沒有一人來幫助他,但他卻一直挖。老師非常想讀這段給大家聽。(師范讀)誰也想讀?生練習后指讀。
5、那么,在這38小時里,是什么支撐著父親挖下去呢?
師:父親如此的了不起,兒子的了不起又表現(xiàn)在哪呢?
1、理解16段:生談體會
2、理解23段:生談體會。如果你是阿曼達,怎么對父親說這段話?生讀
3、又是什么支撐兒子等了38小時呢?
4、現(xiàn)在阿曼達和他的同學得救了,讓我們把這一幕展示出來,一起讀這段父子^對`話。老師讀父親的話,同學們讀父親的話,再找一位同學讀旁白。
5、齊讀最后一段,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幸福的時刻吧!再讀一次。
此時此刻,我心潮澎湃,我被那個為了尋找兒子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的父親而感動,為那個在廢墟下等了38小時的兒子而喝彩。你們呢?回憶一下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令你感動的一幕幕,找出來有感情的讀出來吧!(生練讀后指讀)
1、如果你是被救的13個孩子之一,會對這對父子說什么?做什么?回去寫在日記本上。
2、最后送給大家一件禮物:一本書《感悟父愛》在這本書的序中有一句話很感人,也很富有哲理: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父親,這種愛就是父愛。
板書設計: 17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子
挖 等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七
學習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靈活運用。
2、認記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波、游、戲”3個字。
3、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的韻味。
4、續(xù)編詩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5、通過隨文識字,自主識字,游戲識字等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6、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陶冶情操,升華感情。
7、培養(yǎng)觀察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激趣。
1、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首首古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出示課件引入)。
設計理念:運用動畫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一開課就感到課的新穎,有趣,從面投入十分的學習熱情。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3、讀題后(點擊課件“圖片”)引入本課教學。
過渡語:風常和我們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風?有過什么感受?學生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課件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帮L吹葉動水波蕩”,這時課件的出現(xiàn)既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與課文內容相聯(lián)系,配以輕風拂過聲,營造出濃濃的詩情畫意。
二、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出示“課文”課件,看、聽詩歌。(要求學生標清小節(jié),勾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識字(點擊“生字”課件)。
a.學生利用自制的字卡,與同學互幫互助。
c.集體齊讀字詞。
d、把字寶寶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設計理念:“生字”課件的及時出示,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理念,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靈活的識記字詞。學生動手動腦,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再讀全文,整體感知。想一想,議一議:詩中的哪些詞句能發(fā)現(xiàn)風的蹤跡?(板書略)。
設計理念: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感知文本。體味中華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點詞句,精讀感悟。
1、過渡:
風就像一位淘氣的娃娃,是那樣的活潑可愛。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節(ji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細讀品味。
設計理念: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分別指名賞讀。(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隨機精讀感悟三個小節(jié)。
a、指名讀,集體評議。
b、抓重點詞讀讀感悟微風輕拂的意境:顫動-抖動;林木點頭;起波-蕩起波紋。
c、指導賞讀。(讀出對風的喜愛,語氣輕柔、愉悅的語調)個別范讀、齊讀、小組賽讀。
d、畫一畫風(分小組畫)、展示評比。
設計理念:三節(jié)課件都可以分別點擊出重點詞語,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同時伴著輕柔的音樂,徐徐送來的微風,在充分的誦讀中,讓課堂詩意流淌,詩意濃濃,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這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是一樣的,如果說不一樣,請具體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設計理念:體會三節(jié)詩所描寫的風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詩人精巧的行詩設計與安排。
四、拓展練習。
寫一寫風,積累背誦我能行。
1、當個小詩人,同桌互說。
2、(出示課件)完整地編一小節(jié),集體交流。
設計理念:此處課件及時出現(xiàn),可以積極地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積累背誦。(將續(xù)寫的小詩和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4、選讀精美的小詩。
a、課件出示。
b、課外自讀。
設計理念: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把學校小課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才是我們教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能局限于三尺講臺、一本教育科書,把學習的語文學習引領入生活,培養(yǎng)會終生學習的學習型學生。
因此,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與積累是重要的。我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要讓學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蘋果。
五、小結。
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風就在我們身邊。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細心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學準備充分,教學中感覺得心應手。學生讀得有感情,大多數能背誦。識字方法交流時,雖然,發(fā)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別是記“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臥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學生記憶深刻。
不足之處是:課件的設計有一點問題,動畫態(tài)的畫面運用過多,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沖淡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后的課件應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語文的特性。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八
1、導言:簡單介紹紅軍長征,了解草地(沼澤地)引入課文情境。
2、結合課題和課前預習,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抓住課題的重點詞“行”,理清層次。
二、理解課文情境,深入體會。
一人行(1、2自然段);。
1、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小戰(zhàn)士目前的困難是什么?
3、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你認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
一人行(19自然段);。
1、體會現(xiàn)在是一幅什么畫面?
2、刮風、下雨,他的困難增加了,可是現(xiàn)在,你認為他能不能走出草地?為什么?
與第一部分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矛盾引出是什么使同樣條件下小紅軍有了如此大的變化。
二人行(3—18自然段);。
1、導言:就在“我”極度疲憊情況下,老紅軍來了。他是“迎面”而來的,說明什么?
2、這個一個什么樣的老紅軍?抓外貌,體會老紅軍的同樣饑餓疲憊。
抓我與老紅軍之間的對話和老紅軍的動作,體會老紅軍千方百計地幫我。(激勵行-哄著行-催我行-背我行)。
4、過渡,進入__;。
5、面對生與死的瞬間,老紅軍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
抓語言,體會老紅軍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抓動作,體會老紅軍舍己救人的品質。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崇高品質。
6、體會我的心理(第18自然段):朗讀課文。
7、現(xiàn)在,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是什么使小紅軍發(fā)生了那樣巨大的變化。
理解光明大路: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義的,是小紅軍受到老紅軍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的感染后,對革命充滿了信心,覺得前途一片光明,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配樂朗讀第19自然段。
三、升華體會。
1、老紅軍就這樣死了,在文中,作者沒有運用“死”字,在課文中找出含有“死”意思的詞語和所在的句子,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2、如果我們來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去緬懷英雄,你會對英雄說些什么呢?可以是一句贊美的話、一首緬懷的詩、一封懷念的信。
四、總結全文。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從故事中體會語言文字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2、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體驗滲透在字里行間的真情。
3、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用語言去溝通,要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想法。
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能默讀短文,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真實、樸實的語文課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感受語言的魅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愛是需要表達的,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學會用語言、眼神、行動、用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單元內容,體會愛的傳遞。
(一)激情導入,(出示課件)聽歌曲《愛的奉獻》。
(二)回顧本單元課文那濃濃的愛意,思考這愛是怎樣傳遞出來的呢?(出示課件)。
1、《燈祭》父女的對話:
父親:“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
和諧、融洽的父女關系感受到生活在這個家庭中的溫暖。
2、《捐贈天堂》的捐贈物小毛毛熊、兩張剪紙用兒童語言表達孩子對災區(qū)孩子的牽掛。
3、《小抄寫員》中兒子深夜起來抄寫的行動堅持四個月讓父母震撼,感動和欣慰。
(三)小結:(出示課件)愛需要用語言來表達,更需要用行動來詮釋。
二、走進故事,體味語言的魅力。
(一)默讀全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變化”,啟發(fā)思考。
1、我們已經知道隨著木牌上的話發(fā)生了變化,行人的表現(xiàn)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下面默讀課文,思考:你發(fā)現(xiàn)哪些情況沒有變?那些情況變了?(出示課件)。
不變:一天中恰恰事情發(fā)生的地點還是那條大街、人物還是那位盲老人。
變化:木牌上的字和人們心情與行為的變化。(出示課件)。
(三)引導思考,感受語言魅力。
1、啟發(fā)思考: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一句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啟發(fā)談話:
美麗里的春天,天空……。
美麗里的春天,田野……。
美麗里的春天,花草……。
……。
美麗的春天和雙目失明相成了殘酷的對比,激發(fā)了人們的同情心,進而使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示課件)。
(四)聯(lián)系生活,適當拓展。
1、結合實際,說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生活中打動人的語言(如廣告語、名言警句等)。
2、根據提供的畫面,嘗試寫一句打動人的語言。(出示課件)。
三、走進生活,表達自己的愛意。
(一)啟發(fā)談話,我們曾經如此的和諧……。
1、介紹自己父母疼愛自己的事情。
2、說說融洽的父子(女)母子(女)關系。
(二)談談現(xiàn)在的和父母之間溝通時的`變化。
與父母的溝通有沒有出現(xiàn)問題?怎樣的情形?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現(xiàn)在的你們和父母之間好像沒有往日親密了,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無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媽媽之間可能再也不是無話不談了。
(三)是什么使我們疏遠?
分組討論:是什么使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密(從學生講述的的具體問題入手,找出原因)。
(四)我們還能親密如初嗎?
1、思考:《小抄書員》中,在敘利奧抄寫的四個月中,為什么感覺父親不在愛他?
2、當我們和爸爸、媽媽發(fā)生矛盾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其次,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五)小結:一句知心的話語,可以使親情迸發(fā)出靈性的火花,如果你愛你周圍的人,就要勇于告訴他們,愛可以用語言直接表達,也可以用含蓄的方法表達出來,讓我們大家把自己的愛說出來、寫出來,與我們的家長、老師多進行溝通,你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愛心在行動。
做一張親情卡,送給自己身邊的人,表達你的理解、尊重、寬容、諒解……以自己的火點燃旁邊的人的火,以心發(fā)現(xiàn)心,讓愛心傳遞。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
教學重點: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氣息與美麗。初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語言之美。
開學伊始,即帶領學生走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利用清晨與黃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體會自然的神奇,去傾聽自然的聲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1、 對于“課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處?
2、 大自然又怎會成為綠色的課本呢?
1、 教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感受詩的意境美。
2、 學生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新詞。
3、 同桌交流,互相檢查朗讀情況。
4、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讀后說說這一節(jié)講了什么?
5、
1、 細讀文章,
2、 說說這綠色的課本中有些什么?用筆在文中劃出來。
3、 有感情地讀讀這些詞,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自己的感受。
4、 再讀課文,找找文章希望我們如何去打開這課本呢?
教學重點:品味賞析,感悟詩情。
1、 說說學了課文,你知道這大自然的課本里有些什么?
1、 黷讀課文,找找詩中希望我們如何去打開大自然的課本。
2、 引導學生體會:“去呼吸”、“去發(fā)現(xiàn)”、“去描繪”、“請聽一聽”、“攀登吧”、“前進吧”等詞中所飽含的深情。
3、 聯(lián)系自己的經歷談談自己曾呼吸、發(fā)現(xiàn)、描繪、傾聽等接觸大自然的事例與感受。
4、 學習第一節(jié)與最后一節(jié),從“敞開”一詞,感受祖國的絢麗多彩。反復朗讀這兩節(jié),體會詩的內涵。
5、 體會開頭與結尾反復的作用。
1、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誦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2、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朗讀。
3、 全班朗讀交流,先指名讀,再評析指導,讀出詩的明快、豪情萬丈、舒緩,讀出詩的內在的旋律。
4、 最后全班齊讀。
a:完成練習冊。預習下文。背誦這首詩。
b:選擇校園一物進行仔細觀察。并寫下觀察日記。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一
學習本課的生字生詞。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介紹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及介紹各種玻璃時運用的說明方法。 想象自己將要創(chuàng)造設計的新型玻璃,說清楚這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第一課時
同學們,你能說說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嗎?
教師板書課題點明“新型”?!靶滦汀笔鞘裁匆馑??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抓住學生的質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讀課文,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及不理解的詞。
不認識的字可在小組解決,也可查字典解決,注意要讀準字音。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難寫的生字。
鞏固練習,教師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檢查學生生字掌握的情況。
認識生字后再讀一遍課文??纯茨男┰~語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畫出來,提出來和同學們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學生讀書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用筆畫下來。
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自己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老師導語引入:“夜深了,從一座陳列珍貴字畫的博物館里,突然傳來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馬上趕來,抓住了一個劃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學們,你們知道是誰報的警嗎?”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第l自然段,從中找答案。
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觸它就發(fā)出報警聲呢?自由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夾絲網防盜玻璃有什么特點?它有什么作用?用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匯報,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引導學生理解“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關系。
在學生理解了“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夾絲網防盜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導朗讀句子。
思考:這句話中用了幾個“可以”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這種玻璃的用途廣泛。你能結合生活實際想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說一句話嗎?)
除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外,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們來開個新型玻璃展銷會吧!請各個廠家把自己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向大家介紹清楚,以便大家購買。分組讀書討論,布置要求:讀課文,畫特點,想作用,填表格。
板書,小結各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這些新型玻璃在現(xiàn)代化的建筑中,發(fā)揮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討論:作者在介紹各種玻璃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二
本文運用了倒敘的手法,先寫了我尋找修鞋姑娘,然后寫了我的修鞋經歷,表現(xiàn)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誠的品質。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有感情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誠與善良。
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通過作者的修鞋經歷,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誠,從而影響自己的行動。
從我對修鞋姑娘態(tài)度的變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質。
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學生根據題目質疑)請你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點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充分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生詞多讀幾遍。
2、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劃出課文中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并在旁邊寫寫自己的體會。
(點評: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細讀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課文主要講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間的故事,你對這兩個人有怎樣的認識?你是如何體會到的?結合具體語句談談自己的認識。
有感情朗讀,注意要體現(xiàn)出人物不同的特點。
(點評:教學中直奔重點,把參與學習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通過對兩人的分析比較,進一步體會修鞋姑娘的真誠。)
著眼重點,誘導突破。
找出文中表示我對修鞋姑娘態(tài)度變化的詞語。從作者的態(tài)度變化中,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選擇給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讀,注意體會感情。
(點評:作者態(tài)度的變化從側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內心世界,抓住作者態(tài)度變化這條線索,也就能從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質。)
回顧課文,總結學習收獲。
課文學完了,請同學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
(點評:把學語文與學做人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從我這一角度來談,也可以從修鞋姑娘這一角度來談,只要是學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有感情朗讀課文。
摘抄課文中最使你受感動的語句。
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點評:既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領悟本文的寫作特點。
默讀思考,課文在寫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得的地方?
學生自讀自悟,獨立思考。
匯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課文在結構上采用了倒敘的手法,為表現(xiàn)修鞋姑娘的品質,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
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談談本文在寫作手法上對自己的啟發(fā)。
(點評:課文是指導學生寫作最佳的范文,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手法,為下面的小練筆做準備。)
1、練習寫小片段。要求通過觀察一位同學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同學某一方面的特點。
2、學生動筆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點評:學以致用,真正做到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修改小練筆。
預習下一篇課文。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三
補充拓展資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是名守衛(wèi)皇城的護軍,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lián)軍入侵的巷戰(zhàn)中陣亡。從此,全家依靠母親給人縫洗衣服和充當雜役的微薄收入為生。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yǎng)長大。(幫助學生理解老舍為什么對母雞會有前后如此大的變化并體會“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
師:現(xiàn)在讓我們在來聽聽母雞的叫聲,你又聽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進行說話訓練。
母雞聽到什么東西響了一聲,立刻警戒起來,咕咕地警告雞雛,好像在說:。
當母雞發(fā)現(xiàn)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好像在說:。
在夜間若是有什么動靜,母雞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好像在說:。
(學生選擇其中一句進行操練)。
組織交流。
生:母雞聽到什么東西響了一聲,立刻警戒起來,咕咕地警告雞雛,好像在說:“孩子們有危險,快到媽媽這里來,媽媽保護你們?!?BR> 生:當母雞發(fā)現(xiàn)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好像在說:“寶貝兒快過來,媽媽發(fā)現(xiàn)這里有好吃的,快來吃呀!”
在夜間若是有什么動靜,母雞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好像在說:“人們啊快醒醒了,有黃鼠狼來了,快來救救我的孩子??!”
……。
師:我們目睹了母雞的堅強、無畏、無私和不辭辛苦。在這其間所自然流露出來的母性的光輝和力量令我們不禁對母雞肅然起敬。一位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齊讀課文的最后2小節(jié)(學生在品讀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感受了母雞平凡后的偉大讀出了感情)。
分析:“母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于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在課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謳歌到“一位母親必定就是一位母親”通過文本細讀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習過程中,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jié)中自然地聯(lián)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總評:
《有效教學藝術》一書中說到: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要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本,首先要讓課本變成學生的讀本。要會學,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從會讀課本開始的。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使學生讀課本,讀出興趣來,讀出學習問題來,讀出學習成果來。
中國古代教育家韓愈認為,讀書要“手批目視,口詠其言,心唯其義。”意思是說,翻閱讀本,朗讀其詞,要用心思考和體會書中所講的含義。讀書要讀出含義,領會含義,讀出含義來,這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基本點。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四
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14個生字,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和講述,了解“幔子、調度、水寨、擂鼓、吶喊、丞相、都督、軍令狀、翎毛、膠漆”等名詞術語,結合課文,采用推測、換詞等方式,了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才干、妒忌、神機妙算”等詞語的意思。
2、練習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特征(反應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主要情節(jié))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練習結合全文內容和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來深刻理解“才干、嫉妒、神機妙算”幾個詞語并體會七對表現(xiàn)人物所起的作用,體會作者對諸葛亮敬仰、贊美的思想感情。
4、體會文章“處處伏筆照應”、“人物對比”“諸事情發(fā)展一切由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順序”的表達方法和思路對表現(xiàn)諸葛亮“計謀神妙”的作用,深入體會“神機妙算”的含義和作者對諸葛亮敬仰贊美的情感。
課前預習:
1、要求學生自學生字,認準讀音;找到文中的一些介紹古代官職、器物名稱的詞語,通過詢問、揣摩、結合影視劇回憶等方式,了解他們的意思;讀課文,嘗試著通過結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來理解文中一些其他讀不懂的詞語的字面意思。
2、反復講課文讀幾遍,力爭將課文讀通順,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3、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怎樣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本文跟我們學過的其他課文不一樣,除了小說內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語也還帶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跡,我們先來認真讀懂這些帶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檢查預習。
1、認讀生詞,糾正易錯讀音。(強調擂鼓助威的“擂”字讀音,區(qū)分多音字。)。
2、讓學生介紹自己課下了解到的課文中寫古代官職、器物詞語的意思。在學生不能介紹清楚的情況下,教師介紹“丞相、都督”,順便向學生交代清楚“三國魏蜀吳、曹操的丞相、諸葛亮這個丞相、周瑜這個都督”的官職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請學生介紹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情況,結合“才干、妒忌”的理解,介紹小說第四十五回周瑜設計殺曹操水軍頭領被諸葛亮看破而生嫉妒之心,要殺害諸葛亮的緣由,結合理解“神機妙算”的字面意思,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寫周瑜要害諸葛亮,最終沒害了,周瑜不得不服了諸葛亮。
4、檢查讀書情況,指導分段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匯報自己對課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講了怎樣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節(jié)來介紹。
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諸葛亮的應對、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點、結果(包括周瑜長嘆)”,用簡單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節(jié)、做法主要特征介紹清楚的話,表述主要內容。
指導要點:看看學生是否把上面的要點介紹清楚;語言是否簡練。針對存在問題,讓學生跟重復說,一直到說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說清楚)。
(意圖,通過抓住主要情節(jié)概括、表述,基本讀懂課文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這個故事,知道了諸葛亮用怎樣巧妙的方式來“造出”了十萬支箭。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憶神機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推測。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在本文,諸葛亮的什么計策是巧妙地?那些機智是驚人的?(回憶課文內容)。
好,那么,我們換個詞:說,諸葛亮“足智多謀”,我這比不上他。這樣換行不行?
(可能有結果。如果有結果,就是:足智多謀,沒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現(xiàn)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機妙算高。如果學生有結果,那就順著學生的結果往下進行:好,那么,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這種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寫出來的。
如果沒結果:好,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機妙算”的特點表達出來的,看看換了到底行不行。)。
一、研讀本文相互照應的特點,體會其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體會諸葛亮的計謀的“神妙”所在。
1、教師布置任務:本文寫作上很有特點,那就是我們讀文章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會產生一些疑惑,一直讀下去,疑惑解開,一直讀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開。
請同學們讀課文,用筆勾畫出那些讓我們疑惑的地方,表上序號,再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出疑惑解開了的地方,標上上同樣的序號,看看我們能夠找出多少這樣的地方。
2、學生自己讀書,做對應性勾畫。
3、學生相互交流。(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用)。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讀書,感受文章伏筆照應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筆照應)。
相關要點:
(1)周瑜要諸葛亮造箭,諸葛亮答應,并且說只要三天,還立了軍令狀(——為什么答應人們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軍令狀?能完成嗎?為諸葛亮擔憂),結果:草船借箭,借來了十萬多支。
(2)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只、草把、軍士,能夠造箭嗎?(——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魯肅是周瑜的人,諸葛亮不讓魯肅告訴周瑜準備船只草把軍士的事情。(萬一告訴了怎么辦?)魯肅果然“沒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沒動靜。諸葛亮不用做準備(因為開始我們并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發(fā)才明白,諸葛亮要等大霧。
(5)到曹營陣前擂鼓吶喊,(曹兵出來怎么辦——才二十條船,六百軍士啊,魯肅替我們提出了擔憂),諸葛亮斷定曹操不敢出來,(真的嗎?)曹操果然沒出來,只是射箭。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提出來:為什么不到這里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擔憂了。
3、討論,認識諸葛亮對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們不明白的這些事情,魯肅明白嗎?周瑜明白嗎?曹操明白嗎?他們分別不明白什么?
但是,諸葛亮明白嗎?他都明白什么?(對應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條一條的體會)。
周瑜肯定不會給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須另想辦法(教師總結: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后有大霧,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師總結:知曹操、知天文);明白魯肅這次一定不告訴他借船的事情(教師總結:知魯肅)。
神機妙算!
用足智多謀行不行?
不行!
諸葛亮太神奇了,說是什么事情都聊得到——這叫料事如神!
正因為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萬支箭”這事情嗎,對諸葛亮來講,可以立軍令狀嗎?既然可以,說明諸葛亮覺得這事情怎么樣(提示:他是劉備的丞相,軍師,還得幫助劉備打天下呢!)?(非常容易,很有把握!)。
所以,諸葛亮在整個過程中,他都表現(xiàn)得非常輕松,用一個詞語來講叫舉重若輕。
讀課文,看看諸葛亮的言行、語言中,哪些詞語突出了諸葛亮的舉重若輕。
學生讀書,再勾畫。
(只要三天!原立軍令狀。甘愿受罰。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來,只管飲酒作樂!),指導學生朗讀有關部分,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舉重若輕。)。
4、認識對比寫法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
但是,在諸葛亮面前,他們顯得怎么樣?(弱智一般)。
介紹小說的特點:很多情節(jié)為想象出來的,而不是現(xiàn)實中真實的存在。在《三國志》(介紹《三國志》),其實是沒有“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情節(jié)是虛構(介紹虛構的概念)出來的。作者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將周瑜、曹操、魯肅這些政治家、軍事家寫成這個樣子呢?(為了表現(xiàn)諸葛亮,諸葛亮做事,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而諸葛亮卻知道他們所思所想,實在太神奇了!)。
老師總結:這就叫做對比襯托,是為了更好的突出諸葛亮的神奇啊!
5、研究開頭結尾的特點:首尾照應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
教師提出問題:文章開頭寫了周瑜,結尾又寫了周瑜。我們看結尾: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結合全文來思考,這一嘆,嘆出了周瑜當時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佩服、惱怒、心有不甘、無可奈何!朗讀這段話!讀出周瑜的感嘆中的“無奈、佩服、惱怒、心有不甘”來!
二、布置拓展閱讀。
本次諸葛亮給了要加害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訓,此后的教訓還多著呢?!度龂萘x》中,有的情節(jié)“諸葛亮三氣周瑜”,怎么氣的?氣到什么程度?請同學們去讀三國演義,找到有關章節(jié),一睹為快!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五
1、學會“否、鍛、煉、壘、德、需、勵、鞭、策”9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堡”,會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了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yǎng)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時。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說出第一問的內容,能聯(lián)系實際說說這一問的重要性。
二、教學過程
一、板題、交流資料、聽范讀
1、板書解疑,陶校長(交流資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歙縣人,近代教育家,曉莊學校、育才學校、山海工學團創(chuàng)辦人,提出生活教育理論,提倡小先生制,講究“公德”和“私德”。
2、聽演講(錄音范讀)
小結:演講就是在群眾集會或重大會議上就某個主題說明道理、發(fā)表見解的說話方式。
二、了解演講知識,引入課文
1、談演講的特點
真實性(貼近生活,講真話);鼓動性(激烈感情,感召力);禮儀性(稱呼、交流、有祝語)
2、文中陶校長怎樣注意這三點的?
3、學生自讀:(1)通讀全文,讀準字音;(2)劃出重點句子。
三、檢查初讀,理清思路
1、出示生字詞,認讀,正音,說說意思和寫法。
2、按四部分指名讀,點評后四人小組分別讀,并解疑。
3、交流分段,感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么?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開門見山提出了()。
二(2—5)分別要求學生從()、()、()、()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了多少,并講了這樣問的()。
三(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yǎng)成()的好習慣,爭取在()取得()。
4、引讀全文。
四、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圈畫:陶校長的第一問是什么?為什么要先問這個問題?
2、集體交流:
a、指名回答。
b、出示關聯(lián)詞語“因為……才……否則……”,練習朗讀。
c、說說為什么要先問這個問題?
d、從這段你還明白了什么?朗讀體會。
3、總結: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長希望我們從小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
4、理清層次:這段話是怎樣來說明這個問題的?
先說了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
5、齊讀本段。
五、學習字詞
1、討論書寫要點。
2、歸類寫字:鍛、煉、德、勵、鞭都是左右結構。
3、比一比,再組詞
陶()煉()彼()
葡()練()履()
4、完成習字冊,抄寫詞語。
六、課后練習
1、熟讀課文。
2、將陶校長的第一問復述出來。
一、學習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陶校長的后三問分別包括那些意思。
2、能運用總結的學法進行自學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大意,相機板書: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二、回顧第一問,了解寫法和學法
1、陶校長的第一問是什么?為什么要先問這個問題?
2、總結學習方法。
三、教學第二問、第三問、第四問
1、默讀圈畫方法同上
2、交流討論,學生為主
(1)問什么?
(2)為什么要這樣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3)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問有進步?
3、點撥關鍵處
(1)公德——公共道德,觀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現(xiàn)的道德品質
(3)真人——真誠不虛偽的`人
四、誦讀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同內容的挑戰(zhàn)讀,點評要有層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讀,并談談陶校長為什么要作這篇演講?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感情?
3、填空總結
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筑起(),學習上認準(),刻苦鉆研;工作上要培養(yǎng)(),認真負責地做好(),要學做()。這樣就可以()。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4、激情齊讀,讀出這種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5、傾吐練習
a《陶校長的演講》讀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說……
五、作業(yè):造句(課后練習4)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六
1、學生初步知道學校是一個可愛的地方。
2、學生愛學校、愛學習、喜歡上學,并且學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識學校,了解自己所在學校的環(huán)境
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彩筆、鉛筆、紙、相機、參觀需要的手持擴音器等
2課
第二課時
1、了解學校,喜歡學校;
2、對周圍環(huán)境感興趣,學習了解新環(huán)境的方法;
3、學習利用學校的設施解決問題。
認識學校,了解自己所在學校的環(huán)境
活動難點:會利用學校中的各種設施來解決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彩筆、鉛筆、紙、
1、師: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學校的哪些情況呢?
2、師:剛才我們和自己的學校有了一次親密的接觸,小朋友們可以把自己在參觀中看到的、聽到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梢宰约涸O計,也可以合作完成。
3、“我的發(fā)現(xiàn)”匯報交流
(1)、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2)、高年級的同學挑戰(zhàn)小朋友,讓小朋友回答問題。
4、設計展示
(1)、讓學生自己將作品貼在“我的展示臺”上
(2)、學生互相觀看交流,并評議。
5、活動延伸:
(1)、將學生各種形式的匯報展示出來,辦一個墻報或編成一個冊子,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設計封面、裝訂等。(2)、開展以“我心中的學?!睘橹黝}的`畫展、作品展等。(3)、與美工課、語文課以及其它班級活動結合進行。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七
1、 學習用彩泥塑浮雕人像、風景、茶壺造型設計。
2、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動手制作的能力和泥塑的興趣。
重點:泥塑浮雕、造型設計的有關知識了解。
難點:泥塑方法(特別是浮雕)的掌握、運用。
第一教時:
1、 浮雕介紹――按表現(xiàn)凸出的不同,分為高浮雕、中浮雕、低浮雕三類。
浮雕應用范圍:紀念碑表現(xiàn)英雄業(yè)績等,建筑物、家具裝飾、制作壁掛等等。
2、 回顧人物臉部表情學習的要點:頭型、發(fā)型、五官位置(表情),引導學生應用到人像浮雕上。
3、 制作(工具應用)示范,每個步驟講解,學生跟做。
4、 要點講解:
a、 基本形――頭部外型
b、 頭發(fā)塑造
c、 臉部表情――眼、鼻、嘴、耳特點
d、 仔細整改、完成作品
5、 生具體制作,巡視指導、作品評析。
6、 浮雕風景制作方法分析,布置浮雕風景作業(yè)。
第二教時:
1、 課本范例欣賞,分析茶壺造型,啟發(fā):如何把已學的浮雕方法應用到壺面圖案、花紋裝飾上去?總結、歸納。
2、 讓學生說說茶壺的特征、結構,概括度板出:壺身、壺蓋(只)壺嘴、壺柄。
提問:壺嘴為什么要高于壺口?
3、 實際制作示范。
4、 學生設計、制作、巡視指導、重點反復提示。
5、 作品賞析、評比。
1、 學習平面構成設計的基礎知識,運用形象與空間關系的規(guī)律,平面構成的形態(tài)要素設計出新穎的`圖案。
2、 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造型能力,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
重點:平面構成概念的理解,構成的方法掌握。
難點:平面構成的抽象美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八
1、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搜集,積累有關的民間俗語,諺語,在同學之中作交流。
4、體會奶奶對晚輩一片關愛之情。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大師”,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大師”的含義。
2、師概括:在某一學科或領域,因為有突出的成績或作品,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認為人士,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之為“大師”。
3、古今中外,你還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稱為“xx大師”師補充完整課題:語言大師(板書)
二、整體感知
1、知道文中的“語言大師”指“奶奶”,說說“我”心目的奶奶是個怎樣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稱得上是咱們村里的“語言大師”是因為xx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認為奶奶的“老話”誰都愛聽,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的“語言大師”,那么,讓我們從課文中先劃出文中寫了哪幾句奶奶說過的“老話”。
三、研讀課文
學習課文中的“老話”,概括奶奶“老話”的特點。
1、交流和朗讀這些“老話”,感受這些老話的韻味。僅僅課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話”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說過的“老話”一定遠遠超過了這個數。這些“老話”讀起來你有什么感覺(板書:多、押韻)
2、奶奶的這些“老話”的意思你都懂嗎請同學說說看。指名說這些“老話”:“早睡早起身體好,晚睡遲起百病長?!薄霸匠栽金挘酵嬖綉??!薄叭饲诔鼋鹕?,人懶敗家產?!薄耙淮绻怅幰淮缃?,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過,沒法回,光陰去,討不還。”“吃食不搶,到老不長?!薄耙恢煌氩豁?,兩只碗叮當。”“家和萬事興?!薄扒谑菗u錢樹,儉是聚寶盆?!薄叭齻€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薄叭倭?,行行出狀元?!薄靶湟?,孩子要教?!薄耙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笨磥砟棠痰睦显挕ò鍟阂锥?BR> 3、小結:我們讀過了奶奶的“老話”,可以概括出奶奶“老話”的幾個特點來。出示填空:因為(),所以她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
學習課文中的事例,體會奶奶的“老話”的含義。
1、奶奶不但能說出又多又押韻又易懂的“老話”,而且還常常用“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師生輪讀第2節(jié)(分讀奶奶和我的表現(xiàn)的句子)。
2、出示填空:當,奶奶在我的耳邊輕輕呼我:當奶奶邊掀被子邊嘮叨:(出示答案)
4、分小組合作朗讀第三、四節(jié),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再次感受奶奶能用上恰當的“老話”教育我的智慧。體會奶奶對晚輩的一片關愛之情。當我賴床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當我貪玩不想洗臉洗碗的時候,奶奶說:我只得;當表弟只顧踢球不做作業(yè)時。
5、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當爸爸媽媽為了一點小事鬧別扭了,她會說:爸爸媽媽;當她見爸爸媽媽不勤儉節(jié)約,她便說:爸爸媽媽。
6、奶奶的“老話”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你能和你的小組同學一起合作,根據課文第五節(jié)的內容來排一排,演一演嗎?(根據時間定)
小結:由此可見,奶奶不僅受到家人的尊敬,還受到村里人的尊敬,雖然她識字不多,可真稱得上是“語言大師”。
四、復習鞏固
1、師:同學們,學習了課文,相信你也被奶奶那富有智慧的“老話”所折服,請你來說一說——(出示填空:奶奶的“老話”,她真稱得上是咱村里的“語言大師”?。┠棠陶怯昧诉@些“老話”教育我,激勵我,奶奶的“老話”伴隨著我成長,難怪大家稱識字不多的奶奶為——“語言大師”。
2、作者主要選取了幾個事例來寫奶奶是個“語言大師”請學生運用事例串聯(lián)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出示課外的一些“老話”,讓學生議議他們各自的含義。
4、師小結:在民間,還流傳著許許多多這樣的“老話”,它們好似一朵朵帶著泥土芳香的小野花,在祖國大地上默默扎根。它們語言樸素平實,自然親切,然而卻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稱之為民間俗語或諺語。
5、寫作方法指導:寫人的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反映人物的特點,事例詳略得當。
五、拓展作業(yè)
1、拓展
下面這些情況,想想能對他們說些什么:
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電視,不愿做作業(yè),我耐心地告訴她:xxxxxx。
弟弟每天起床,不疊被子,媽媽勸他:xxxxxxx。
爸爸愛睡懶覺,我會對他說:xxxxxxx。
2、作業(yè)
抄寫詞語:激勵嘮叨一本正經愁眉苦臉滿不在乎別扭勤儉;
在課外搜集一些“老話”,和爸爸、媽媽或同學交流一下,看看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十九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明白:鞏固和發(fā)展中法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是中法兩國人民共同的心愿。學習引號的用法。隨班就讀學生能簡單地理解課文內容。
理解文中人物對話和表達作者感想的的句子
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通過預習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主,抓住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和中心關系密切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并通過感情朗讀加深他們對文本的感悟。
多媒體
1課時
一、導語: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心愿》。(板書:心愿)
二、初讀課文
1、指名同學讀課文。讀后評議并糾正容易讀錯的字音。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讀后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引導答出:課文講的是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巴黎的一個公園里同一家法國人進行友好談話的情景。
3、說一說從哪兒看出他們有這樣的心愿?“我”和法國一家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
三、學生自學課文
1.課文講了誰和誰的心愿?他們分別有什么心愿?他們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我”和法國一家人有這樣的心愿,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話回答出來。同時板書:中國――我、法國――一家人、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2.從哪兒看出他們有這樣的心愿?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心愿?
(1)首先引導學生說一說什么叫“中國迷”?
(2)然后從法國一家人都成了“中國迷”,來引導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
父親是個“中國迷”表現(xiàn)在:他隨貿易代表團來中國,家里就成了“中國物品展覽館”;同時回來后“繪聲繪色”、“滔滔不絕”地講許多中國見聞。
維勒尼克是個“中國迷”表現(xiàn)在:小姑娘一看見作者,就猜出作者是個中國人,并“乞求”爸爸帶她去北京。維勒尼克的母親在父女倆的影響下也快成了“中國迷”了。
(3)“我”也有這樣的“心愿”表現(xiàn)在:“我”的家中有“法國會眨眼的娃娃”;“我”的小女兒也會講法語;“我”歡迎維勒尼克一家人去北京作客。
(4)第二個問題要引導學生答出:因為他們對對方的國家深深地喜愛。
3、“我”和法國一家人有這樣的心愿,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答出:說明中法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同時兩國人民愿意鞏固和發(fā)展這一友誼。
四、體會文章中心
1、學生讀課文,思考討論:課文通過描寫“我”和法國一家人的友好交談,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兩國人民希望鞏固和發(fā)展中法兩國人民友誼的共同心愿。)
2、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作業(yè)設計:
讀熟課文。
以“我愿……”為題,寫一片斷,表達你和法國小朋友的感情。
板書設計
心愿
中國――我
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法國――一家人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標:
1、交流對讀書樂趣的體會和學到的讀書方法,達到愛書,愛讀書的目的。
2、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并談談對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積累關于讀書的名言,共同欣賞,使所有人得到激勵。
3、閱讀記錄卡或讀書筆記的展示增進學生讀書的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方法,讀書做到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口惟心誦,才能有所得。
教學難點:
要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guī)范,循序漸進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教學準備:
對本單元課文進行系統(tǒng)的小節(jié)。
收集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
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以便展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交流平臺)。
1.溫故而知新。
學完一單元后,我們應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小結,看看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如:喜歡本組的哪篇課文?積累了哪些好詞佳句?習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有沒有提高?圍繞本專題,在課外又閱讀了哪些文章或書籍?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你對讀書帶來的樂趣是否有了更深的體會?你是否學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圍繞某一方面的收獲展開討論,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體會。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從回顧本節(jié)內容切入話題,引發(fā)學生交際愿望,讓學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語水平。】。
4.在組內推選出一名代表發(fā)言:
預案(學生有可能從課文學習的角度說)。
學了《竊讀記》感受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可我的家里藏書千冊,可我卻對他們視而不見,制止不力,慚愧,今后,我一定多看書,叢書中汲取知識。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二十一
1、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么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fā)學生興趣。
2、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1、指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美讀。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嗎?
2、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作業(yè)超市: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四、小練筆:描寫自己見過的奇觀。
板書設計:
紅樹林。
神奇。
美麗。
語文小學五年級上教案篇二十二
知識與技能:
1、默讀課文,有一定的速度。
2、讀課文,了解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指的是什么。
1、結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萬籟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2、學習運用抓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領悟文中所蘊含的感情的學習方法;并且寫上批注。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結合生活實際,領悟文中所蘊含的感情。
:1課時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讀熟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孩子們,我眼前時常浮現(xiàn)出一幅最溫馨的畫面:天剛黑的時候,我放學歸來,看到屋子里的燈亮著聽到縫紉機發(fā)出“噠噠噠”的聲音。燈下母親正踩著縫紉機干著活,“媽媽”,聽到我的喊聲,母親答應一聲。溫馨至極,幸福滿溢。這畫面一次次出現(xiàn)在眼前,出現(xiàn)在夢中……我想,這就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最溫馨的畫面。
你感覺最溫馨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人一生中總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刻,美國作家回憶了自己八歲時在一個春天的夜晚,偎依在母親的懷抱里,坐在門廊世界上感受萬籟俱寂的鄉(xiāng)村夜色時的獨特體驗。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那靜謐的世界吧!
出示預習要求:
讀熟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1、指名分段朗讀,檢查讀書情況。
2、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教師配樂朗讀課文。
回憶我們學習前兩篇課文的方法:
1、抓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2、結合生活實際,領悟文中所蘊含的感情的學習方法。
3、在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
4、默讀課文,弄清文章大意。
5、說一說文中“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指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相關詞句,讀一讀,了解文中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情感。
1、學生運用上節(jié)課學習課文的方法,自主學習,找出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感受。
2、小組同學交流。
1、全班交流。
(1)先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讀一讀。
(2)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3)帶著感受,再讀課文。
2、教學預設
四周很靜,沒有一點兒聲音。溫暖的空氣里充滿了梨花的清香。
我下了床,輕手輕腳地走出屋子,隨手關上了門。母親正坐在門廊的石階上,她抬起頭,看見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著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勢把我攬在懷里。
我們就這樣,誰也沒說一句話。
(1)生讀句子談感受:看了這段文字,我感受到了夜的寧靜。
生:我感覺和母親坐在一起,不說話,很溫馨。
(2)師:我們經常一句話來形容晚上的安靜——夜深……
對,就是夜深人靜。夜晚本來就是寧靜的,兩個人“誰也沒有說話”使得寧靜變得“無邊無際”。
(3)帶著理解讀這一段,讓別人感受到夜的寧靜。
也許,在那片黑壓壓的樹林里卻并不那么寧靜——野兔和小松鼠、負鼠和金花鼠,它們都在那兒奔跳、歡笑;還有那田野里,那花園的陰影處,花草樹木都在悄悄地生長。
(1)生讀句子,談感受:從這些描寫中,我感覺到世界一點也不寧靜,有許多的動物、植物在晚上也不停止活動。
生:我感覺到了生命的存在。
生:我感覺一切都在生長,我在一分一秒中不斷長大,雖然短時間內我沒有感覺到。
(2)師:生命的運動,永不停止。宇宙中的星星一直在轉動,地球也一直在運動,我們的心臟一直在跳動,血液在流動……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啊,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生命——這種神秘的東西,它既摸不著,也聽不見只有大自然那無所不能、溫柔可愛的手在撫弄著它——它在活動,它在生長,它在壯大。
(1)生命是什么?
(3)朗讀句子。
一個八歲的孩子當然不會想得那么多,也許他還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這無邊無際的寧靜中。
這句話將我們視線從對生命的想象帶回了八歲孩子的那個晚上,帶到了無邊無際的的寧靜中。
當他看見一顆星星掛在雪松的樹梢上時,他也被迷住了;當他聽見一只小鳥在月光下婉轉啼鳴時,他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當他的手觸到母親的手臂時,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1)通過最后一自然段的排比句,說說八歲的孩子對相應的事物分別是什么感情。
星星雪松——被迷住了
小鳥啼鳴——說不出的高興
母親的手臂——安全、舒坦
(2)教師總結:rnej這無邊無際的寧靜,這迷人的夜晚,這美好的感情使八歲的孩子模模糊糊地意識到:這就是生命。在母子相偎無語時無邊無際的寧靜中體味到那“不那么寧靜”的生命,因此八歲的那個晚上,那段“待了很久,誰也沒有說話”時間就成了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1、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配樂誦讀課文。
2、談談學習本課后的感受。
3、師:孩子們,我們的生活往往是有許許多多的生活細節(jié)組成的,我們應該像作者樣,從生活的細節(jié)中感悟生活。
其實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就在我們身邊,當你發(fā)現(xiàn)生命力涌動時,你就已經找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1、留心觀察抓住生活中的瞬間。
2、用行動創(chuàng)造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