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大全(19篇)

字號:

    在寫作過程中,合理安排時間和思路是取得高分的關(guān)鍵。怎樣寫一份完美的總結(jié),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以下是一些總結(jié)范文的精華部分,供大家觀摩學(xué)習(xí)。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一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和媽媽參加了萬達一年一度的端午包粽子比賽。
    剛進場主持人給我們參加比賽的人發(fā)了一個數(shù)字牌,這就是每個人的序號,我們是第20號,倆個人一組。
    比賽開始前,有位廚師先示范了倆遍,然后讓選手們先練習(xí)練習(xí),不會的還有廚師手把手來教你。五分鐘后,主持人給選手們講規(guī)則,“在場比賽的每位家長和孩子,必須每個人包3個粽子,用時最短最好為勝利者”接著工作人員給選手們發(fā)食材,發(fā)完后,主持人一聲令下:“開始”選手們都開始包了起來,我立刻拿起兩片粽葉疊在一起,把寬的一頭往里面一卷,再把米和蜜棗放到這“尖底小碗”里,接著把余下的粽葉繞著這“小碗”一圈一圈繞,繞好后,我拿線把這成形的粽子捆了起來,最后打上了一個結(jié),一個粽子就完成,就是小了一點。我看了一下媽媽手里的粽子,吃驚地問:“媽,你怎么還沒包呀!”“不是,我包了一個覺得不好,于是我拆了,重包”媽媽淡定的回答到,“唉”我趕緊來包下一個。等我三個都包完了,媽媽還在包第二個,我都急了,趕緊給媽媽幫忙(規(guī)則上是不容許的哦)。這時聽主持人說:“我們要挑出三組參加總決賽,已經(jīng)包好的可以舉手了”這時有倆人舉手了,媽媽的也快好了再打結(jié),我趕緊舉手,“好,看來,三組選手包的快而且漂亮,工作人員也檢查過了,下面進入總決賽”(一共三輪比賽,每輪的勝利者參加總決賽)
    "成敗就在我們面前了,我們一定要拿下冠軍!",“好!我們一起加油”媽媽說?!斑@局每組一共包四個,還是誰包的快好誰就是冠軍,開始”主持人說。
    我和媽媽快速的包了起來,很快我們包好了三個,最后一個我和媽媽共同完成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我看了一眼另外倆組都還在埋頭苦干,最終主持人宣布我們是冠軍,我和媽媽欣喜若狂。最后,我開心的拿著獎品和獎狀回家了。
    這時我過的最快樂的一個端午節(jié)!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二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媽媽去超市買粽子給我們吃。媽媽讓我們在家里看電視,我高興極了。我打開電視,開始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媽媽好長時間了,還是沒有回來。
    我和姐姐都餓了,腦海里都是香甜的粽子。姐姐就拿起手機,給媽媽打電話。一會兒,媽媽回來了,就給我們煮粽子吃。我剝開粽子皮,把又香又甜的粽子放在嘴里,真好吃!媽媽還講了屈原的故事,我明白了,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jì)念屈原的。今天真是開心又有意義的一天!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三
    今天,我終于迎來了我期盼已久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中午,我抓起一個粽子就吃。哇,香味撲鼻。我吃到的粽子的餡有:肉,糯米,板栗,香菇,綠豆和花生。我吃著吃著,忽然又想,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于是,我便去查,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我終于知道了。。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xí)俗,是為了紀(jì)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節(jié)定為“詩人節(jié)”。屈平(約公元前39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囊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代表作品有等。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jì)念屈原的說法已經(jīng)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dāng)?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dāng)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zhǔn)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fēng)俗;以此來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jié)真是有趣呀!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四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常把我抱在腿上,哼唱這樣的歌曲。那時候,粽葉飄香,香飄萬里。
    每年的端午節(jié),是我和弟弟最快樂的日子。媽媽一早就在我們手腕系上紅、白、黑、藍、黃五色絲線,弟弟天真無邪地問:媽媽,這是干嘛的?這是長命縷,這和門頭上面的艾蒲一樣,是用來驅(qū)邪的。我們順著媽媽指的方向看去,門頭上果然有著碧綠一片,淡香襲來,入人心扉。
    吃過早飯,媽媽忙開了,準(zhǔn)備包粽子。那早晾在水盆中的粽葉,有著青黛的膚色,青澀的芳香,細(xì)長的葉子柔柔地靜躺在水中,一漾一漾,如同一位位含情脈脈的少女,在水中勾勒純潔的圖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然我對媽媽教給的這首詩句不甚了解,可是,端午節(jié)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的熏陶,已深深印入腦海。
    那就是不斷追求與熱愛!
    范水鎮(zhèn)中心小學(xué)二(七)班呂亦詩。
    指導(dǎo)老師:郭慧萍。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五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端午節(jié)日記范文:游端午記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天是端午節(jié),快樂的午餐后,爸爸帶我去大蜀山下的蜀峰灣森林公園玩。
    我已經(jīng)很久沒來這兒玩了。走進公園,我發(fā)現(xiàn)公園煥然一新,有了騎行道和步行道,還多了許多健身器材呢!
    我跑到健身器材區(qū),順著器材一個一個玩。正玩著,我突然看到遠處有一個什么東西,好像是滑滑梯。我趕緊跑過去,一看果然是。我興奮的跑上滑下的玩起來,流連忘返。
    時間過得真快,很快就到六點了。我對爸爸說:“老爸,我們該回家了。”“那你陪我順著湖繞一圈吧”爸爸說。
    我們順著湖邊走著聊著,盡情地欣賞美景。人們有的野餐,有的下象棋,有的釣魚……大家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
    出門游玩是多么愜意啊!我長大一定要飽覽這大好河山!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六
    端午節(jié)快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當(dāng)然,我的姥姥也不例外。
    今天,我放學(xué)回家,看見姥姥正在準(zhǔn)備包粽子的材料,姥姥先把早先準(zhǔn)備好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盆里,然后,把肉、花生、紅豆……放在另外幾個小盤子里。姥姥拿起粽葉和勺子,開始包粽子了!
    姥姥拿起一片粽葉卷成一個喇叭狀,再把兩勺糯米放進去,接著把翹起的粽葉往下壓,抓緊,再拿剪刀把多余的部分剪掉,用麻繩扎緊,放進盤子里。就這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誕生了!
    最后,姥姥把它們都綁在了一起,真像一個個穿著綠衣裳的孩子們圍坐在一起。
    終于,勞累了半天的姥姥正準(zhǔn)備坐在沙發(fā)上休息,她正好看見了我,驚訝地說:“欣欣,你還不趕緊去做作業(yè),已經(jīng)五點半了!!!
    正在觀察中的我,這才回過神來……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七
    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里主要的紀(jì)念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等。
    我外婆包的粽子可好吃了,外婆說:“用蘆葦葉包粽子最香?!蓖馄畔葟氖袌錾腺I來蘆葦葉和糯米,先把蘆葦葉在沸水里泡十分鐘,十分鐘之后,外婆把蘆葦葉弄成一個圓錐形,然后我往里面放了許多糯米,又放了些醬油放了些肉,我和外婆一起,一共包了17個,我們把粽子放進高壓鍋里,煮了25分鐘,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鼻而來,終于,開始吃粽子了,外婆把粽子皮剝開,我一拿到粽子,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那天,我吃的粽子最多。
    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呢!
    我特別喜歡看賽龍舟了,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賽龍舟的隊員拿著槳,有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大力敲著擂鼓,龍舟在水上力爭上游,奮力向前沖,一號龍舟全體隊員士氣高昂,目前在第一位,可是后面的隊員也不甘示弱,大聲喊口號,一下子向前沖,這個場面非常熱烈,讓人們很興奮,期盼著誰會得第一。
    吃粽子,賽龍舟。這節(jié)日的兩大習(xí)俗,編織出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八
    “小懶蟲??炱鸫?,今天是端午節(jié),咱們要去爺爺奶奶家的,你怎么還在睡覺?”一大清早,俺老爹就扯著公鴨嗓門大叫。我極不愿意地起床,和爸爸媽媽一同去爺爺奶奶家。
    剛進家門,我就聞到一股粽子的香味。爸爸使勁地嗅了嗅,道:
    “嗯。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BR>    “好。爸爸,你編得真棒?!?BR>    “其實,這是別人發(fā)給我的短信。”爸爸不打自招。
    我有些吃驚,但仍機靈地改口道:“其實,我也是故意夸您,‘逼’您實話實說的。”
    這回,輪到爸爸拿眼睛瞪我啦。我想:他一定“咬牙切齒”了吧。媽媽站在一邊,被我們父女倆的一唱一合逗得捧腹大笑。
    一個上午就這么過去了。
    下午,我和表妹玩了一下午的游戲,出了一頭汗。一回到家,就沖了個涼,真爽。我躺在沙發(fā)上,蹺起二郎腿,真舒服。
    “蟲蟲(我的外號),今天過得咋樣?”爸爸問我。
    “好極了?!蔽倚χ鴳?yīng)答。樂顛顛地去到房間,看起了課外書。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九
    就要過端午節(jié)了,老師給我們安排了一個活動,讓有時間的家長都來參加。老師給我們講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同學(xué)們學(xué)了兩首詩歌,徐佳希的媽媽教家長們做香包,李墨軒的媽媽教同學(xué)們做手工。我媽媽給我做了一個漂亮的香包,老師還給我照了相呢。我學(xué)會了做手工,今天過得可真有意思。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
    轉(zhuǎn)眼間,春節(jié)已經(jīng)過完,再過3個月,就是端午節(jié)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節(jié),真的很期待。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午”等。相傳是為了紀(jì)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節(jié),人們就用粽子等方式來祭祀屈原。
    到了端午節(jié),早上人們就去包粽子,包粽子是很難的。包完了粽子,還得把粽子拿去煮。真是麻煩。
    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時候,人們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粽子。
    吃完了粽子,人們就都去看賽龍舟。這時到處鑼鼓喧天,彩旗飄揚。龍舟賽開始了,一條條龍船在大江里游,龍船各種各樣,五顏六色,有黃色的,粽色的,紅色的,藍色的……比賽開始了,賽龍舟的人都用盡了全力劃船,都想爭奪第一名,大江兩岸人山人海,觀眾在岸邊大喊大叫,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他們在為船隊加油。聽奶奶說,每年舉行龍船賽是我們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國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象征。這樣的龍舟賽既好看又有意義,真讓人喜歡至極。
    端午節(jié)還有三個月就到了,大家都來看我們家鄉(xiāng)的賽龍舟哦!
    這就是我記憶里的端午節(jié),同學(xué)們,你們記憶里的端午節(jié)又是怎樣的呢美滿的,還是……。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一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rèn)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xué)自通。誰知,當(dāng)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dāng)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_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jīng)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_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yán)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rèn)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jié)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zhǔn)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二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本國還沒有呢!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次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江河里的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毀壞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jié)的兒歌很多:“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風(fēng)俗都與“五”這個字聯(lián)絡(luò)在一同。用紅、黃、藍、白、黑這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伎倆或足踝上,稱為長壽縷。各家各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蔥頭、龍船花?!?BR>    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睙o論北方還是南方,這一天都要在兒童的頭上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風(fēng)俗,同窗們,你曉得了嗎?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三
    又快到端午節(jié)了。每到端午節(jié),就會有很多美味,讓我一想起來就口水直流三千尺!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外婆會把糯米放到一個臉盆里,再給臉盆加滿水,把糯米泡起來。第二天早上,我發(fā)現(xiàn)米寶寶在臉盆里吸飽了水,變得又白又胖。外婆說,這是糯米在發(fā)酵!外婆又把去年存下來的粽葉放在鍋里煮了一下,然后就開始準(zhǔn)備包粽子了。
    外婆把粽葉圍成了一個兜,接著把洗好的糯米和紅棗放進粽葉兜里,再把剩下的那一半粽葉蓋在米上,最后用線緊緊地把粽子扎結(jié)實,一個漂亮的四方紅棗粽就做成了。就這樣,外婆又做了很多個粽子。然后,媽媽就把粽子放到鍋里煮。終于,鍋里飄出了糯米和紅棗混合的香味,我饞的直吞口水,迫不及待地問媽媽:“媽媽,粽子好吃了嗎?”媽媽說:“馬上好!”粽子終于煮好了,我津津有味地吃著甜甜糯糯的粽子,滿足極了!
    除了粽子,端午節(jié)的晚上還會有一頓豐盛的晚餐,有涼拌黃瓜、清蒸黃魚、紅燒黃鱔,還有咸蛋黃燒南瓜。媽媽明明說有五黃啊,為什么只有四黃呢?還有一黃是什么?我去問媽媽,媽媽說是雄黃酒,據(jù)說喝了能夠驅(qū)邪避毒的。不過,媽媽又說:“現(xiàn)在好似找不到雄黃酒了,所以我們就用黃酒代替,反正也有黃,一樣能夠讓我們身體健康的!”我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jié)的各種習(xí)俗,一邊吃著豐盛的晚餐,真是幸福極了!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四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要吃粽子的。
    一大早,媽媽便從集市上買來了糯米、粽葉、棗等包粽子的材料,準(zhǔn)備包粽子。
    說起這粽子,可大有來歷。戰(zhàn)國時期,大詩人屈原投江。附近的村民怕江里的蛟龍把屈原吃掉,就想投一些食物給蛟龍。投什么好呢!投一些米把,可是米在水里會散開,有個村民便想了個主意,用荷葉包住米粒,再捆上繩,米就不會散了,大家紛紛效仿,粽子便誕生了。每年都正月初五也被人們稱之為端午節(jié)。知道現(xiàn)在,人們?yōu)榱思o(jì)念屈原,在端午節(jié)這天,也會吃粽子。
    食材準(zhǔn)備好后,便開始包粽子。首先拿出兩片粽葉,交叉著疊起來。用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粽葉上,再放一顆棗或一些肉,接著用粽葉包起來。這一步是包粽子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包得不好,粽子就成不了行。我自然是不會包的,就胡亂地疊一下,再用繩子捆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很快,粽子便蒸好了,我揭開鍋蓋一眼就看見了我包的粽子。不是米太少,塌了下去,就是米粒從粽葉的縫隙中鉆了出來。雖然賣相不好,但好歹是我勞動的結(jié)晶,我還是嘗了一下。糯米飽吸粽葉的清香,軟糯而不粘牙,棗也甜甜的,好吃極了。
    端午節(jié),可不只是有粽子,還有劃龍舟,插艾葉和雄黃酒。劃龍舟時,可謂是熱鬧非凡,鑼鼓喧天,讓節(jié)目增添了一分熱鬧。
    端午節(jié),美好的端午節(jié),熱鬧的端午節(jié),快樂的端午節(jié)!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五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吃麥餅,吃麥油煎。
    我們先做麥餅,奶奶把粉團做成圓形,再用搟面杖繞著圓形轉(zhuǎn),粉團就越來越薄,越來越大。最后一張麥餅就做好了。我也學(xué)著做了一下,做出來像一片荷花葉。我把缺口補了一下,可要拿起的時候面粉粘住了桌子。因為我忘記撒面粉在桌面上,這下我可無計可施了。媽媽過來幫我把做好的麥餅做回粉團,又重新用搟面杖在上面滾動,隨時撒上面粉。不一會兒,一張又大又圓的麥餅就做好了。
    做了十幾張麥餅之后,我們又開始攤麥油煎。我們這一次的做法與以前的可不同,用上了爺爺剛從街上買來的電烤爐。
    只見二娘抓了一把和好的面粉在電烤爐上一比劃,形成一個圓形,再把空心處補住,合上電烤爐蓋子,大概要二十幾秒就可以打開了。麥油煎邊上一些地方就會翹起來,把它壓一下,再把餅翻個面,合上電烤爐大約過十幾秒,一張麥油煎就做好了。
    到了中午,炒好菜,包好麥餅筒,大家圍著桌子開心地吃了起來!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六
    我的家鄉(xiāng)在黑龍江省尚志市,是為了紀(jì)念抗日英雄趙尚志而命名的。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也是與眾不同的。
    還記得那是小時候,有一年媽媽領(lǐng)我回老家過端午節(jié)。那天早晨,我正在睡覺,媽媽忽然叫我起床。我問媽媽:“天還沒亮,那么早起床干嘛呀?”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jié)呀!媽媽要帶你去看看這里的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蔽腋吲d極了,馬上穿好衣服,跟媽媽出發(fā)了。
    我們坐著舅舅的摩托車來到了一條河邊。這時河邊已經(jīng)有好多人了,他們拿著毛巾在洗臉。我好奇的問媽媽:“為什么有這么多人來到河邊洗臉呢?”媽媽說:“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習(xí)俗,每年端午節(jié)這天太陽沒升起來的時候,人們都來河邊洗臉洗眼睛,這樣一年眼睛都會明明亮亮的。”真有意思,我們也恭恭敬敬地洗了一把,覺得涼爽極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路兩邊有好多人在折柳枝。我問媽媽:“這是干什么呀?為什么要把柳枝折下來?”媽媽說:“在柳枝上掛上紙葫蘆,然后插在大門上,這樣才有過節(jié)的氣氛?!焙髞砦也闀瓉砣藗兿嘈挪辶鼙苄?。
    哦!我明白了原來老家過端午節(jié)還有這么多講究,真是不虛此行呀!
    今天是端午節(jié)。早晨,媽媽早早地起床了,在我沒睡醒的時候悄悄地給我戴上了五絲。我醒了,看到手腕上五顏六色的五絲開心極了。以前爸爸跟我說過,端午節(jié)戴五絲是為了辟邪保平安的。
    我穿上衣服,跑到院子里,看見姥姥和媽媽已經(jīng)開始包粽子了,我迫不及待的跑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我要當(dāng)小助手!”媽媽高興的說:“好,你就幫我們拿棕葉吧。”我爽快的答應(yīng)了。我?guī)蛬寢屇昧艘黄厝~,媽媽拿著棕葉把糯米放到棕葉里,用兩條線把棕葉捆起來,就做好了一個粽子。我們忙了大半天終于做好了一鍋粽子。粽子下鍋了,煮了好長時間,香噴噴的粽子味出來了,媽媽打開鍋蓋,拿出粽子,我迫不急待的扒開一個粽子就吃,第一口就咬到了一個甜甜的大棗。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jié)的故事。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jì)念屈原的,屈原看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在五月五日傷心地抱著石頭投江了。人們把粽子投到江里讓魚吃,魚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
    走出院子,我聞到了家家戶戶都飄出了粽子的香味。過端午節(jié)真好,即能戴漂亮的五絲,吃到美味的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我好開心啊!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七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是中國人民的。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我國人民的一個傳統(tǒng)習(xí)俗。這一天,奶奶在做粽子,我聞了那些香噴噴的粽子,迫不及待地要親自動手。我拿出了兩片粽葉,折了一個角筒,在折好的角筒里放下一捧糯米,塞上一大塊鮮肉、蛋黃。我想,做一個粽子不怎么難。結(jié)果當(dāng)我準(zhǔn)備用粽葉把糯米蓋好時,糯米卻像一個個調(diào)皮的孩子,已經(jīng)蹦了出來,不聽我的指使。嚇得我手忙腳亂。
    奶奶看見了,急忙幫我去掉一些糯米,粽子才能包起來。接著,要給粽子扎粽繩。我認(rèn)為要把粽子包扎嚴(yán)實才好吃。所以我便把粽子五花大綁起來。粽子終于做好了。那種喜悅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我們邊吃粽子邊看電視里的龍舟賽。龍舟樣式多種。分紅龍、黃龍、青龍、白龍數(shù)種。龍身龍腹按鱗甲模樣涂彩,色澤艷麗鮮明,圖案漂亮眩眼。不同龍舟掛著長長的不同色澤的龍須,標(biāo)志突出。
    每只船上鼓鑼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力爭上游。河岸兩側(cè)人頭攢動,萬眾歡騰。前來吶喊助威的觀眾,群情激昂,歡聲震天??廴诵南业凝堉鄹偠?,把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推向了高潮。
    端午節(jié)不僅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還能看到激烈的龍舟賽。真是美好的一天?。?BR>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八
    站在時代的前段,衣著光鮮在俯視著曾經(jīng)的習(xí)俗,看著他愈走愈遠,愈走愈遠……,杏花,雨水,江南。這是一幅恬靜的水墨畫。柴米,油鹽,生活。這是一份平淡的守候與單純的依戀。
    ——眼中水
    “吃粽子,劃龍船,每逢端午想屈原……”脆脆的童年那甜甜的嗓音依然泛濫在耳畔,可我卻記不清有幾年,自己已不再在五月初興致勃勃地去鄉(xiāng)下剪來艾草,用虔誠的心把一椏幽香掛在門上、墻上,掛在心上;也不再精心繪制紙船,在上邊粘上名為“屈原”的白蠟燭,用敬慕的心把一船愛戴送往江底、河心,送往心里。
    對同學(xué)談起,她們總是淡淡應(yīng)一聲:哦 .初五?快考試了……
    這樣,不止一次。
    每一天都在看著層層的紙張,每一天都在穿著新衣。試卷堆成了我的明天,新衣拋棄這我的昨日。
    我們那引以為豪的歷史呢?我們那人才輩出的朝代呢?我們那絢麗奪目的瑰寶——風(fēng)俗呢?我蹲下身子,在那株散落門邊的艾草旁一言不發(fā)。原來我也已忘記了端午、忘記了那悠遠的習(xí)俗。伸出握了一天筆的手,把棄在地上的艾草攏在臂中。闔上倦意的雙眼,我明明看見有位老人背對著城市,須發(fā)在狂風(fēng)中飄搖。飄搖在我搖搖欲墜的心中。
    好久好久,他邁開腳步,一步步向遠方行去。我無力地呼喊,去無法出聲。知道冷冷的空氣鼓滿肺葉。我終于絕望地敗下陣來。
    只剩手中灰白淡綠曾被丟在地上當(dāng)雜草的一椏幽香。想起網(wǎng)上那記不清日本還是韓國的振振有詞:端午是他們的節(jié)日 .可現(xiàn)在我突然無語反駁。是我們自己拋下了多么美好的風(fēng)俗。除了端午,是否還會有重陽、中秋、清明都一點點遠離?那一抹幽香還未淡去,但卻好像,少了什么。
    風(fēng)俗在一天天地塵封,在埋葬。我感傷成長為我送來了一份不小的悲傷。
    用日記形式寫端午節(jié)篇十九
    今天端午節(jié)我和外婆他們?nèi)チ舜笸馄偶摇?BR>    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我們乘著車子來到大外婆家。路上,我的媽媽說:“我記得她家在水簾洞53號?!薄鞍??”我迷惑不解,“水簾洞?”舅媽也笑了。外婆也奇怪地說:“什么水簾洞啊?”我的媽媽又回答:“水簾洞就是水簾洞,我的記性很好的。不會錯!”
    我們只能聽她的話了。舅公說話了:“我記得有一個農(nóng)工商超市的?!钡铱纯创巴?,只有高高大大的大橋,沒有超市?!稗r(nóng)工商!”
    舅公叫著?!澳膬??”我和舅媽異口同聲。繞了一個大圈子,終于找到了農(nóng)工商,有順著我的媽媽說的“說的“水簾洞”,我們找到了這個小區(qū)。我一看,真的是水簾洞,是水簾洞53號,真是太太太好笑了,好像這里是花果山一樣。
    我就是這樣“笑”到大外婆家的,這真是一次有趣的端午節(ji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