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是指將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某個任務或目標上。總結(jié)的語言要準確、簡潔,用詞恰當、貼切,注意語法和標點的正確使用。以下是一些關于總結(jié)的經(jīng)典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總結(jié)的啟示和思路。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一
十二月的北京是白色的。
在漫天白雪中,白色的屋檐,白色的古道……連那些石獅子的身上也覆蓋著白衣,而那古老的故宮啊,簡直像是用冰雪雕刻出來的。遠遠望去,它像一座冰雪城堡屹立在北京,似乎一切白色光源都是從它那里發(fā)散出來的。你看,天上地下,白花花,白茫茫,一片純潔的色調(diào),一副多么開闊而又純潔的畫卷啊!
從小時候起,我就聽見過許多有關于故宮的傳說,向往著它神秘的風采。如今,當我來到故宮下,望著這莊嚴的大殿,我不禁思緒激蕩。我不知道故宮為什么如此威嚴,最早是怎么建造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認為都是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你看故宮多么肅穆,多么壯觀呀!幾千年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發(fā)光的珍寶,人類勞動與智慧的結(jié)晶。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二
我的家鄉(xiāng)河南洛陽,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窟,叫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國家5a級景區(qū),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在龍門石窟,石窟的大小不同,是因為有點人比較有錢,有的人比較平庸,所以修建的大小不同;還有的人是巧借山里的溶洞修建的,因為這樣可以省不少的錢。當然也有皇帝來這里修建石窟的,他們修建的自然是最大的。而且這些石窟,不同于寺院的一樣,經(jīng)常有人拜佛,而是拜了一次就不再來了。
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叫奉先寺,里面供奉的大佛叫盧舍那大佛,有人說它是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模樣,當然也有人說不是??墒菫槭裁从械娜苏f盧舍那佛是武則天的形象呢?因為這個石窟是武則天在位時修建的,用了很多的工匠。遺憾的是,左邊山體破損了,左邊的兩座石像毀壞了。但是最后也沒有更多的人來拜佛,因為開鑿奉先寺用了幾百年,完工的時候,武則天已經(jīng)不在世了。
今天參觀龍門石窟,我學到了知識、看到了美景,真是大豐收。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三
古人云: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我嘆:北風瀟瀟,掠于一條青龍之上,連綿起伏,寬廣豪邁。遠于萬里,乃氣勢磅礴,穿崇山峻嶺,消逝于茫茫白霧,融于天地之間。此乃萬里長城也!
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工程,已經(jīng)有約2200年歷史了,即使明長城也有超過400歷史,最早建于西周時期,直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各國開始大修長城,進入了長城的第一個高潮,但長度仍然較短。秦國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其他長城,修繕長城,使長城進入第二個高潮,長度達到了12344。38千米(加秦長城120千米)。直到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
長城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共15個省、市、及自治區(qū)。其中河北省境內(nèi)長城長度2000多千米,陜西1833千米。據(jù)調(diào)查,明長城長8851。8千米,漢長城長約5000千米,而西周至秦末長城長12344。38千米,總長度達到21196。18千米。
長城并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墻,而是有城墻、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wèi)所、鎮(zhèn)城、烽火臺等多種防御工事所組成的完整防御系統(tǒng)。墻身是長城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高為7。8米,最高可達14米。平坦的地方較高,陡峭的地方較低;重點地區(qū)較高,無人區(qū)較低;地基寬約6。5米,墻上寬度均有5。8米,可以保證兩輛馬車同時并排通行。墻身由外檐墻和內(nèi)檐墻組成,內(nèi)填泥土碎石。墻身上的每一塊磚塊都是手工打磨而成,有條不紊,嚴絲合縫,好比一塊塊魚鱗,堪稱鬼斧神工!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同莫高窟,秦兵馬俑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7年7月8日,長城被列為新七大奇跡之首。中國再一次向世界展現(xiàn)了自己的文化!
壯麗的萬里長城?。∧泯埍P九州的一聲長嘯,燦爛了祖國的歷史;你在戰(zhàn)火風煙中涅盤重生,激起了我們的斗志;你不屈的雄姿震驚世界,你騰起的未來是不朽的詩篇!
萬里長城永不倒,震雄披靡絞黃滔!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四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皇家陵園。
可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而他又是個什么人物呢?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246年13歲,立為秦王,22歲加冕親政。而在公元前236年至221年的15年上,他滅了六國,成立了中國。
這樣的一個人物,死后的陵源的風景自然是別有洞天。秦始皇陵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郁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zhuǎn),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根源在胃為峰戀環(huán)抱之中,與驪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令人一看就感覺心曠神怡。
這個陵園有內(nèi)外兩重城垣,內(nèi)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nèi)外城廓,有的城墻大約在8—10米。而陵園的總面積是56。25平方公里,也就是78個北京故宮那么大,高87米。這宏偉的建筑,正是秦始皇陵。
在內(nèi)城與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400多座墓坑,分別是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人殉坑,馬廊坑,刑徒坑,和修墓人員的墓坑等,看的人眼花繚亂,不知道看哪兒好。
秦始皇陵的內(nèi)部比外部更令人為之震撼,其中便是有著名聲在外的兵馬俑。兵馬俑有三個坑分別是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約14260平方米。這個坑以車兵為主。
二號坑平面呈曲尺狀,東西長96米,南北寬84米,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坑內(nèi)建筑與一號坑相同。
三號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他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四維桶詩詩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四馬一車。
這秦始皇陵兵馬俑不振,突出了古代人沒令人驚嘆不已的智慧嗎?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五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nèi)。1990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黃山的奇松,云海,怪石和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
奇松是指造型獨特的松樹。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迎客松了。迎客松高10米,已經(jīng)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長的像一手伸臂,一手插兜的人,又好像在迎客,故名就叫迎客松。
云海是指由云組成的海,云海并不是說在哪兒,哪兒就好看,因為你只要一上山,哇,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海非常壯觀。而且配著連綿起伏的山峰,那真的是美輪美奐,仿佛進入神話世界的感覺。
怪石是自然形成的石頭,猴子觀海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一塊小石頭蹲在山峰上。小石頭的形狀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猴,而后面的藍天像海一般明凈,那名字的由來就知道了。
溫泉位于黃山650米左右,平均溫度42。5℃,因為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所以名聲大震。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等詩句,也體現(xiàn)了黃山在古代時的著名。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六
“吱”的一聲,大巴停在了校園的門口,我興奮不已地上了車,去春游啦!我一路上哼著小調(diào),欣賞著窗外的美景。經(jīng)過一路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有著七千多年文明的河姆渡遺址。
下了車我看到了名揚四海的河姆渡遺址,也讓我開始追尋河姆渡人,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到了河姆渡博物館讓我大開眼界、大長見識。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溫暖而又潮濕的沼澤地帶,那里有許多的野生動物。如犀牛、鹿、羊……他們用骨彈、骨標來捕捉動物。
讓我不可思議的是,本以為祖先靠肉食為生,但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的稻谷、米讓我們大吃一驚。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人已經(jīng)在那時種植水稻了。據(jù)講解員阿姨說剛出土的的水稻還是金黃色的呢!現(xiàn)在因為年代久遠了都碳化了,所以才變成黑色了。更了不起的是先人居住的房子有兩層,就像現(xiàn)在的傣族竹樓,上層住人下層防蛇、防水。說明了我們的祖先在那時已經(jīng)有了種植稻谷先例和建造房子的工藝。
那時的河姆渡人還有對美的追求。用骨簫當樂器,用泥燒制泥豬、泥碗、泥盤周圍還有很精致的花紋盤著。
我為河姆渡先人而感到驕傲,也讓自己作為河姆渡的后人而感到自豪!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七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部編本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七的內(nèi)容。這一習作題要求學生選擇一處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搜集資料,寫一份簡介。怎樣使學生在習作中能確定重點,選有特點或有價值的內(nèi)容,把資料中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實用的語言,在習作中體會歷史遺產(chǎn)的魅力或感受祖國美好山河的美麗是本次習作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課前指導,收集材料。
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景觀雖然都是著名的旅游景點,但是能親自去游覽的學。
生卻并不多,而且以前學生很少接觸過簡介文化遺產(chǎn)一類的寫作,這無疑增加了習作的難度。這次習作,如果課前沒有收集資料,學生將無從下筆。因此幾天前,我就布置學生確定景點,然后通過書籍、網(wǎng)絡等收集材料。為了讓學生人人課前對“文化遺產(chǎn)”有所了解,對上網(wǎng)收集資料有困難的同學,我讓有條件的同學助他一起合作查找資料,力爭人人手中都有一點資料,準備習作素材。
二、抓住重點,適當取舍。
如今網(wǎng)絡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有用的信息是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能力。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力,要老師一步一步指導,才能逐步提高。在課前收集材料的時候我告訴學生,一處世界遇產(chǎn)的資料很多,不可能都摘錄下來,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來,待習作課上用。課堂上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導學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刪掉,這樣步步教給學生處理和運用材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先說后寫,降低難度。
“說”是前提,寫是說的書面表達,只有在充分“說”的基礎上,寫才有望水到渠成,在動筆前,我先讓學生交流收集和整理的資料,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通過匯報和教師的及時點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習作的寫作方法;在聽、說中,可使學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從同伴那里學習多角度表達。
四、參與實踐,獲取新知。
本次習作蘊涵著很強的實踐性。在課前查找資料,給了學生大量實踐的機會,學生在這種實踐的過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樂地學習知識,學生也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中也注重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在實踐中學習新知。學會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簡介,掌握寫作技巧。正如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BR> 但是,實際課堂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我身上,一是課堂調(diào)控能力不強,二是本身對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知之甚少,三是教師評價語言缺乏針對性??傊@節(jié)課有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改進。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八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地點位于北京城中心。開始42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1420年,后來經(jīng)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的非常的富麗堂皇,但仍保持著原來的布局和規(guī)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guī)模的古代木構(gòu)架宮殿建筑群。最先的設計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詳、陸詳?shù)取?BR> 我們說完了北京故宮的歷史和人物建造,現(xiàn)在該說說外觀和排列順序把!
這座城設四個門,南門正中面午門、北門是神武門、東為東華門,四門個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這座城的四個角都還布有一些結(jié)構(gòu)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面的墻有10米多高呢!還有護城河寬52米,夠?qū)挼陌桑¢L3800米,整個建筑群按南北中間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聽完了一以那些,你應該對北京故宮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還不知道吧!連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條!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闊九間的但檐山頂建筑。文化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后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清宮和坤寧宮通直御花園。坤寧宮和乾清宮是內(nèi)廷的正殿、正寢,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場所,平均面積寬九間,為重檐廡殿頂。
前三殿是全宮的建筑群,占地面積有達到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后三供則為前三殿的25%,期于宮殿依次遞減,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殿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己被聯(lián)合過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九
頤和園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也是享譽世界的旅游勝地。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頤和園游玩!
走進頤和園大門,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看,萬壽山就像一只巨大的蝙蝠。走到山頂,我們看見了小布達拉宮,它是那么美麗。導游說:“屋頂上金燦燦的黃色,代表皇權;屋檐下的`碧綠色,代表草民?!眽Ρ谌克⒊闪税导t色,聽說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這富貴的紅色。走進大殿只見里面有三個菩薩,他們雙手合十面向我們,身上金碧輝煌。
走出殿外,我們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寶塔,底座是用價值連城的漢白玉砌成的,墻壁上鑲嵌著一千零一十個唐僧像。表情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其中有兩個頭被割掉了,真可惜啊!我們下到半山腰看到了三個字“書畫游”,是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顯得蒼勁有力!環(huán)顧四周,亭臺、樓閣、假山、花、草、樹木,美不勝收,真像在畫中游。站在平臺上,遠看昆明湖,只見整個湖都結(jié)了冰,成波浪狀,靜止不動,神奇極了!
走下山來,我們看到了一條七百多米的長廊,上面畫滿了圖案,有花鳥蟲魚,有青山綠水,有人物故事。而我最喜歡的一幅圖,畫的是《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畫上畫著豬八戒和孫悟空在空中騰云駕霧,白骨精在陸地上慌忙逃跑。畫得如此逼真,真了不起!
頤和園可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藝術寶庫!它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
中國有諸多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像:天壇、長城、圓明園……但我印象最深的,就非故宮莫屬了。接下來,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故宮,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中心。建于1406年,明成祖永樂年間1420年建成,年代悠久。
故宮是一個長方形的結(jié)構(gòu),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一道10米高的墻,外面有52米寬的護城河,可以起到抵御外敵入侵的效果。以三個大廳為中心,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它有70多座宮殿和9000多座房屋,還存有150余萬件文物,因此,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BR> 到了故宮,從天安門往里,穿過一片鋪著青磚的廣場,便到達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氣勢恢宏,彰顯出皇室的威嚴。
穿過午門,又是個大廣場,廣場上有一座金水橋。過橋經(jīng)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雖說故宮共有宮殿9000多間,但最有名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同時也是擺放龍椅的地方,可惜在慈禧執(zhí)政年間,龍椅被攻入北京的八國聯(lián)軍肆意踐踏還拍照留念,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中和殿是皇帝休息和學習禮儀的地方。而保和殿則是每年皇帝賜宴王公貴族的場所。除了這三大殿,其余的大殿也是金碧輝煌,各有千秋。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整個北京城就是以故宮為中心,沿著一條中軸線排列,向兩旁展開,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nèi),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guī)劃嚴整,極為壯觀。
從故宮北門——神武門,出來就到景山了。這里是欣賞北京風景的最佳地點!故宮真不愧為祖國的寶貴財產(chǎn)!
故宮的美與壯觀怎么也說不清楚,希望大家也能去一次故宮,細細游覽一番。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一
圓明園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曾經(jīng)是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從17建造至1809年造了整整150年。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又稱圓明三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搬得環(huán)繞在四周。美不勝收,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中許多景物更是巧奪天工。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園中也有許多景物是仿造各地名勝風景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jù)古代文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島瑤臺、武陵春色等。漫步園內(nèi),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個種奇珍異寶,所以又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
可是這么美的景物,到最后卻被毀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圓明園大鬧一通,把拿的走的就拿,拿不走就摧毀。把圓明園滅的慘不忍睹。更加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民侵略者奉命在院內(nèi)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把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使別的國家不敢侵犯我們!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二
故宮占地面積約7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宮廷70余座,房屋900余件,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
故宮屋頂上為什么沒有鳥?
因為故宮屋頂上的瓦采用的是琉璃瓦,瓦片光滑,鳥類無法停留。二是因為黃色琉璃瓦會在有陽光的天氣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讓在飛行的鳥兒不敢在上面停留。三是因為屋脊上有神獸雕像,會嚇跑鳥兒。
故宮的歷史。
建于明永樂5至18年(1407—1420),至2020年今,故宮已有600年的歷史了。它于1914年設為古物陳列所,1925年改為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
故宮建造的材料。
柱子用的木材多是來自川、粵、閩、浙的楠木,后因楠木稀少,改用東松木;石料也是來自中國各地,漢白玉來自北京房山區(qū)大石窩,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來自河北曲陽縣,太湖石產(chǎn)自太湖,城磚是山東臨清的,金磚則是蘇州燒制而成的。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三
如果你靜下心來,一定能從莫高窟五彩繽紛的窟壁上,聽到歷史留下的雄厚凝重的回響。
——馮驥才。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省敦煌市,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它規(guī)模大的就像法國的盧浮宮,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現(xiàn)有洞窟730多個,泥質(zhì)彩塑2400多尊,還有壁畫4.5萬平方米。
莫高窟有那么多洞窟,是不是每個都是一樣的呢?當然不是。莫高窟的各個洞窟都各有各的特點。如第428窟,是北朝的洞窟,也是敦煌早期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而保存最完好、壁畫繪制最精美的還要數(shù)第285窟了,中間塑主尊一身,兩側(cè)各塑一禪僧,洞窟中心有一低矮的小方臺,其形制將禪修與殿堂及古旋禮儀的內(nèi)容集于一窟之中。墻上的壁畫五彩繽紛,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是“越千年,風姿原貌,世界確實難見”啊!
莫高窟這么輝宏,是怎么鑿成的呢?其實啊,關于莫高窟,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公元366年,敦煌鳴沙山。一個孤獨的人影,那,是一位僧人,他叫樂樽,他想尋一處有緣清靜地,鉆研佛法。他去過許多地方,尋找專研佛法的好地方。來到鳴沙山上時,不知已走了多少里路。樂樽站在鳴沙山上遠眺時,對面的三危山竟籠罩在一片燦爛的金光之中,仿佛千佛現(xiàn)身,度化眾生。樂尊頓時明白過來,原來就是自己苦尋的圣地啊!
于是,樂樽在敦煌東南的鳴沙山壁開窟,后來就成了宏偉的莫高窟。
莫高窟是那么輝宏,是那么的歷史悠久,它那么厲害,誰見了不贊揚幾句呢?
莫高窟真不愧是我國勞動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jié)晶啊!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四
布達拉宮座落于中國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拉薩市區(qū)西北瑪布日山上,占地面積36萬多平方米,山下海拔3650米,是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具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譽。
這座輝煌的宮殿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吐蕃王朝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它依山壘砌,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據(jù)山勢蜿蜒修筑到山頂,高達110多米,全部是石木結(jié)構(gòu)。上寬下窄,鎦金瓦蓋頂,結(jié)構(gòu)嚴謹,人們在數(shù)十里之外就可以遠眺其雄姿,從山腳仰望,更覺其建筑巍峨雄偉,氣勢磅礴,如果不能近距離瞻仰也沒有關系,在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就可以一觀其風采。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筑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宮,白宮是以觀音堂為中心,自東向西修建的一片寺宇,整個寺宇的墻面被涂成白色,遠遠望去,分外醒目,人們稱之為“白宮”,它是_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紅宮,紅宮位于布達拉宮的中央位置,外墻為紅色宮殿采用了曼陀羅布局,主要是歷代_喇嘛靈塔殿及各類佛殿,這里共有八座存放各世_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_喇嘛的靈塔最大、最華麗,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鑲珠嵌玉,據(jù)說共用黃金11萬余兩,珍珠、寶石、珊瑚、琥珀、瑪瑙等一萬八千多顆。紅宮和白宮的宮墻由花崗巖砌成,潔白的白宮環(huán)護上座的紅宮,在藍天雪山的陪襯下,顯得格外壯麗,仿佛是圣潔和莊嚴的化身。
布達拉宮內(nèi)部除了繪有大量的壁畫、唐卡,還有貝葉經(jīng)、甘珠爾經(jīng)等珍貴經(jīng)文典籍,以及明清兩代皇帝封賜_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金銀品、瓷器、琺瑯器、玉器、錦緞品等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它們和布達拉宮一起,無聲地講述著千年的悠久歷史。
布達拉宮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雪域拉薩這片圣地上,它是一個既神圣又神奇的地方,它價值連城,又絕無僅有,它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更是全人類的財富!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五
長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開始修建。漢明兩代曾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主要是用來抵抗外敵。長城總長度21196。18千米,根據(jù)不同時代防御對象,可分為南長城和北長城。
北長城:北方的游牧民族特別是匈奴逐漸強大起來,不斷侵犯秦、趙、燕的北部邊境,于是三國便先后在北部修長城以抵抗善于騎馬射箭的匈奴。
南長城:南長城的作用與北長城不同,南長城的防御對象為其它諸侯國,修建南長城的主要有:楚、齊、魏、韓、中山國。
始建長城:秦始皇為了抵御北方匈奴來犯,開始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動用了全國1/20的人力來修建長城。
長城結(jié)構(gòu):長城不止是一道單獨的墻,它由城墻、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wèi)所等所構(gòu)成的防御系統(tǒng)。墻身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方高達14米。還有外檐墻和內(nèi)檐墻。
萬里長城凝結(jié)著古人的智慧,是中國規(guī)模最宏偉的建筑!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六
“頓覺長安虎飛揚,儼然將士戊疆場。西行一路潼關道,仍擁當年秦始皇?!弊x到這首詩你們一定想到了的秦始皇兵馬俑了吧,那聽我來講一講吧。
兵馬俑是莊重的,走進它們,我能感受到莊嚴的氣氛撲面而來,走進一號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坑里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秦始皇統(tǒng)率著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神態(tài)各異。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古銅色的皮膚,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個久經(jīng)沙場的高級將領。那烏黑的眼睛,無比深邃,誰都無法洞察他的心思。
騎兵上身著短甲,下身穿緊口褲,看那堅定的眼神仿佛在說:“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
再望望這片兵馬俑,我真是感慨萬千,這些兵馬俑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還是人類智慧文明的結(jié)晶,我真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七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坐落在甘肅省敦煌。
莫高窟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上至十六國的前秦天王苻堅,下至今日,共經(jīng)歷了1646年。它有洞窟約735個,壁畫約4.5萬平方米,泥塑245尊。如此巨作,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它自身就建立在鳴沙山東麋上,形態(tài)非常特別。它擁有一個華麗的入口。正對著它看,入口并非一個洞,而是一座酷似古塔的建筑,紅柱百瓦,由大到小共七層,與山崖一般高。它的左右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石窟,蜂窩一樣緊密又井井有條地鑲嵌在上面。米白色的石崖前有著米白色的通道,像一條龍盤曲在石崖上。
此外,只是從洞外往里看,就能看到洞口各有一尊佛像。更別說洞內(nèi)了,不計其數(shù)。然而不但有佛,還有成片成片五顏六色的絕美壁畫。
那為什么洞不建在人流密集、氣候適宜的風水寶地,而非要建在這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呢?
相傳,在前秦宣昭帝苻堅的建元二年的一天夜晚,沙門樂尊云游時經(jīng)過這里,突然間,光芒萬丈,佛光籠罩了整座鳴沙上,成千上萬尊金光閃耀的佛像若隱若現(xiàn)。他便認為此地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
總而言之,莫高窟凝聚了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的佛像,更凝聚了華夏民族的智慧,彰顯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八
長城是在公元前約220年前秦始皇下令修建完整的防御系統(tǒng),為了抵抗北方敵人的侵略。修建一直持續(xù)到了明代,終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軍事設施。
據(jù)說長城是最大的防御系統(tǒng),長度大約有一萬多米長。一眼望去,長城就像一條巨龍,趴在每個山峰上。在傍晚的時候,橙紅色的天空,把長城都染成了紅色,格外美麗,到了夜晚,本來黑暗的長城。瞬間變的明亮起來,彎彎的長城,在黑夜里,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的磚塊擺放的整整齊齊,還有許多的烽火臺等多種防御。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人民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因長度逾萬里,故稱作“萬里長城”據(jù)記載,秦始皇使用了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1/20,當時沒有機械,全部都靠人力。
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建長城,勞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青年范喜良和孟姜女剛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抓去建長城,不久,他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下,孟姜女歷盡千辛萬苦才來到了長城,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坍塌了,露出她丈夫的尸骨,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投海而死。這是凄美的愛,從中我們可以看長城背后古代人民付出的心血與努力。
長城是我們中國的一條龍,是見證中國發(fā)展的有效的見證。我們要保護好長城,更要張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九
故宮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周圍有十米高的城墻環(huán)繞,還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故宮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間。故宮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則為后寢。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
進入午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內(nèi)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內(nèi)金水河的作用不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滅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這就是內(nèi)金水橋了。
穿過內(nèi)金水橋往前走就來到了太和門,每逢皇帝出宮,都要在太和門換車,而且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也要從太和門進入皇宮。
過了太和門,我們就進入了太和殿廣場,它面積有三萬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面積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點五米。這里還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處,年底時在此宴請文武百官。
過了前三殿,就來到了后寢區(qū)的正門——乾清門。在后寢區(qū)中共有十五宮。“乾清”二字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宮的后邊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經(jīng)》中的天地交泰,象征著帝后生活和諧。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顆寶璽,上方高懸著康熙皇帝御書、乾隆臨摹的“無為”匾額。
故宮建筑氣勢雄偉、豪華壯麗,里頭還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是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庫,是中國古文化的顆璀璨明珠。故宮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一
十二月的北京是白色的。
在漫天白雪中,白色的屋檐,白色的古道……連那些石獅子的身上也覆蓋著白衣,而那古老的故宮啊,簡直像是用冰雪雕刻出來的。遠遠望去,它像一座冰雪城堡屹立在北京,似乎一切白色光源都是從它那里發(fā)散出來的。你看,天上地下,白花花,白茫茫,一片純潔的色調(diào),一副多么開闊而又純潔的畫卷啊!
從小時候起,我就聽見過許多有關于故宮的傳說,向往著它神秘的風采。如今,當我來到故宮下,望著這莊嚴的大殿,我不禁思緒激蕩。我不知道故宮為什么如此威嚴,最早是怎么建造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認為都是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你看故宮多么肅穆,多么壯觀呀!幾千年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發(fā)光的珍寶,人類勞動與智慧的結(jié)晶。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二
我的家鄉(xiāng)河南洛陽,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窟,叫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國家5a級景區(qū),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在龍門石窟,石窟的大小不同,是因為有點人比較有錢,有的人比較平庸,所以修建的大小不同;還有的人是巧借山里的溶洞修建的,因為這樣可以省不少的錢。當然也有皇帝來這里修建石窟的,他們修建的自然是最大的。而且這些石窟,不同于寺院的一樣,經(jīng)常有人拜佛,而是拜了一次就不再來了。
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叫奉先寺,里面供奉的大佛叫盧舍那大佛,有人說它是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模樣,當然也有人說不是??墒菫槭裁从械娜苏f盧舍那佛是武則天的形象呢?因為這個石窟是武則天在位時修建的,用了很多的工匠。遺憾的是,左邊山體破損了,左邊的兩座石像毀壞了。但是最后也沒有更多的人來拜佛,因為開鑿奉先寺用了幾百年,完工的時候,武則天已經(jīng)不在世了。
今天參觀龍門石窟,我學到了知識、看到了美景,真是大豐收。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三
古人云: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我嘆:北風瀟瀟,掠于一條青龍之上,連綿起伏,寬廣豪邁。遠于萬里,乃氣勢磅礴,穿崇山峻嶺,消逝于茫茫白霧,融于天地之間。此乃萬里長城也!
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工程,已經(jīng)有約2200年歷史了,即使明長城也有超過400歷史,最早建于西周時期,直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各國開始大修長城,進入了長城的第一個高潮,但長度仍然較短。秦國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其他長城,修繕長城,使長城進入第二個高潮,長度達到了12344。38千米(加秦長城120千米)。直到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
長城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共15個省、市、及自治區(qū)。其中河北省境內(nèi)長城長度2000多千米,陜西1833千米。據(jù)調(diào)查,明長城長8851。8千米,漢長城長約5000千米,而西周至秦末長城長12344。38千米,總長度達到21196。18千米。
長城并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墻,而是有城墻、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wèi)所、鎮(zhèn)城、烽火臺等多種防御工事所組成的完整防御系統(tǒng)。墻身是長城的主要組成部分,平均高為7。8米,最高可達14米。平坦的地方較高,陡峭的地方較低;重點地區(qū)較高,無人區(qū)較低;地基寬約6。5米,墻上寬度均有5。8米,可以保證兩輛馬車同時并排通行。墻身由外檐墻和內(nèi)檐墻組成,內(nèi)填泥土碎石。墻身上的每一塊磚塊都是手工打磨而成,有條不紊,嚴絲合縫,好比一塊塊魚鱗,堪稱鬼斧神工!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同莫高窟,秦兵馬俑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7年7月8日,長城被列為新七大奇跡之首。中國再一次向世界展現(xiàn)了自己的文化!
壯麗的萬里長城?。∧泯埍P九州的一聲長嘯,燦爛了祖國的歷史;你在戰(zhàn)火風煙中涅盤重生,激起了我們的斗志;你不屈的雄姿震驚世界,你騰起的未來是不朽的詩篇!
萬里長城永不倒,震雄披靡絞黃滔!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四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皇家陵園。
可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而他又是個什么人物呢?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246年13歲,立為秦王,22歲加冕親政。而在公元前236年至221年的15年上,他滅了六國,成立了中國。
這樣的一個人物,死后的陵源的風景自然是別有洞天。秦始皇陵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郁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zhuǎn),似銀蛇橫臥的渭水之濱。高大的根源在胃為峰戀環(huán)抱之中,與驪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令人一看就感覺心曠神怡。
這個陵園有內(nèi)外兩重城垣,內(nèi)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nèi)外城廓,有的城墻大約在8—10米。而陵園的總面積是56。25平方公里,也就是78個北京故宮那么大,高87米。這宏偉的建筑,正是秦始皇陵。
在內(nèi)城與外城之間,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400多座墓坑,分別是葬馬坑,陶俑坑,珍禽異獸坑,人殉坑,馬廊坑,刑徒坑,和修墓人員的墓坑等,看的人眼花繚亂,不知道看哪兒好。
秦始皇陵的內(nèi)部比外部更令人為之震撼,其中便是有著名聲在外的兵馬俑。兵馬俑有三個坑分別是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約14260平方米。這個坑以車兵為主。
二號坑平面呈曲尺狀,東西長96米,南北寬84米,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坑內(nèi)建筑與一號坑相同。
三號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他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四維桶詩詩三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和四馬一車。
這秦始皇陵兵馬俑不振,突出了古代人沒令人驚嘆不已的智慧嗎?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五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nèi)。1990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黃山的奇松,云海,怪石和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
奇松是指造型獨特的松樹。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迎客松了。迎客松高10米,已經(jīng)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長的像一手伸臂,一手插兜的人,又好像在迎客,故名就叫迎客松。
云海是指由云組成的海,云海并不是說在哪兒,哪兒就好看,因為你只要一上山,哇,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海非常壯觀。而且配著連綿起伏的山峰,那真的是美輪美奐,仿佛進入神話世界的感覺。
怪石是自然形成的石頭,猴子觀海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一塊小石頭蹲在山峰上。小石頭的形狀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猴,而后面的藍天像海一般明凈,那名字的由來就知道了。
溫泉位于黃山650米左右,平均溫度42。5℃,因為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所以名聲大震。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等詩句,也體現(xiàn)了黃山在古代時的著名。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六
“吱”的一聲,大巴停在了校園的門口,我興奮不已地上了車,去春游啦!我一路上哼著小調(diào),欣賞著窗外的美景。經(jīng)過一路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有著七千多年文明的河姆渡遺址。
下了車我看到了名揚四海的河姆渡遺址,也讓我開始追尋河姆渡人,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生活的。到了河姆渡博物館讓我大開眼界、大長見識。我們的祖先生活在一個溫暖而又潮濕的沼澤地帶,那里有許多的野生動物。如犀牛、鹿、羊……他們用骨彈、骨標來捕捉動物。
讓我不可思議的是,本以為祖先靠肉食為生,但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的稻谷、米讓我們大吃一驚。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人已經(jīng)在那時種植水稻了。據(jù)講解員阿姨說剛出土的的水稻還是金黃色的呢!現(xiàn)在因為年代久遠了都碳化了,所以才變成黑色了。更了不起的是先人居住的房子有兩層,就像現(xiàn)在的傣族竹樓,上層住人下層防蛇、防水。說明了我們的祖先在那時已經(jīng)有了種植稻谷先例和建造房子的工藝。
那時的河姆渡人還有對美的追求。用骨簫當樂器,用泥燒制泥豬、泥碗、泥盤周圍還有很精致的花紋盤著。
我為河姆渡先人而感到驕傲,也讓自己作為河姆渡的后人而感到自豪!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七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部編本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七的內(nèi)容。這一習作題要求學生選擇一處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搜集資料,寫一份簡介。怎樣使學生在習作中能確定重點,選有特點或有價值的內(nèi)容,把資料中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實用的語言,在習作中體會歷史遺產(chǎn)的魅力或感受祖國美好山河的美麗是本次習作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課前指導,收集材料。
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景觀雖然都是著名的旅游景點,但是能親自去游覽的學。
生卻并不多,而且以前學生很少接觸過簡介文化遺產(chǎn)一類的寫作,這無疑增加了習作的難度。這次習作,如果課前沒有收集資料,學生將無從下筆。因此幾天前,我就布置學生確定景點,然后通過書籍、網(wǎng)絡等收集材料。為了讓學生人人課前對“文化遺產(chǎn)”有所了解,對上網(wǎng)收集資料有困難的同學,我讓有條件的同學助他一起合作查找資料,力爭人人手中都有一點資料,準備習作素材。
二、抓住重點,適當取舍。
如今網(wǎng)絡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有用的信息是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能力。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力,要老師一步一步指導,才能逐步提高。在課前收集材料的時候我告訴學生,一處世界遇產(chǎn)的資料很多,不可能都摘錄下來,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來,待習作課上用。課堂上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導學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刪掉,這樣步步教給學生處理和運用材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先說后寫,降低難度。
“說”是前提,寫是說的書面表達,只有在充分“說”的基礎上,寫才有望水到渠成,在動筆前,我先讓學生交流收集和整理的資料,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通過匯報和教師的及時點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習作的寫作方法;在聽、說中,可使學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從同伴那里學習多角度表達。
四、參與實踐,獲取新知。
本次習作蘊涵著很強的實踐性。在課前查找資料,給了學生大量實踐的機會,學生在這種實踐的過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樂地學習知識,學生也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中也注重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在實踐中學習新知。學會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簡介,掌握寫作技巧。正如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BR> 但是,實際課堂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我身上,一是課堂調(diào)控能力不強,二是本身對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知之甚少,三是教師評價語言缺乏針對性??傊@節(jié)課有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改進。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八
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地點位于北京城中心。開始42造與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1420年,后來經(jīng)過多個朝代的勞動人民細心修改,變的非常的富麗堂皇,但仍保持著原來的布局和規(guī)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規(guī)模的古代木構(gòu)架宮殿建筑群。最先的設計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詳、陸詳?shù)取?BR> 我們說完了北京故宮的歷史和人物建造,現(xiàn)在該說說外觀和排列順序把!
這座城設四個門,南門正中面午門、北門是神武門、東為東華門,四門個建有重檐廡殿頂門樓。這座城的四個角都還布有一些結(jié)構(gòu)精巧、外觀秀麗的角樓。外面的墻有10米多高呢!還有護城河寬52米,夠?qū)挼陌桑¢L3800米,整個建筑群按南北中間的中軸線為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次有序。
聽完了一以那些,你應該對北京故宮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還不知道吧!連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條!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闊九間的但檐山頂建筑。文化殿是皇帝聽大臣講書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飯、居住和召見大臣的地方。后三宮、東西六宮和乾清宮和坤寧宮通直御花園。坤寧宮和乾清宮是內(nèi)廷的正殿、正寢,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場所,平均面積寬九間,為重檐廡殿頂。
前三殿是全宮的建筑群,占地面積有達到8。5萬平方米,是宮城的12%,后三供則為前三殿的25%,期于宮殿依次遞減,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殿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己被聯(lián)合過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九
頤和園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也是享譽世界的旅游勝地。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頤和園游玩!
走進頤和園大門,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看,萬壽山就像一只巨大的蝙蝠。走到山頂,我們看見了小布達拉宮,它是那么美麗。導游說:“屋頂上金燦燦的黃色,代表皇權;屋檐下的`碧綠色,代表草民?!眽Ρ谌克⒊闪税导t色,聽說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這富貴的紅色。走進大殿只見里面有三個菩薩,他們雙手合十面向我們,身上金碧輝煌。
走出殿外,我們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寶塔,底座是用價值連城的漢白玉砌成的,墻壁上鑲嵌著一千零一十個唐僧像。表情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其中有兩個頭被割掉了,真可惜啊!我們下到半山腰看到了三個字“書畫游”,是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顯得蒼勁有力!環(huán)顧四周,亭臺、樓閣、假山、花、草、樹木,美不勝收,真像在畫中游。站在平臺上,遠看昆明湖,只見整個湖都結(jié)了冰,成波浪狀,靜止不動,神奇極了!
走下山來,我們看到了一條七百多米的長廊,上面畫滿了圖案,有花鳥蟲魚,有青山綠水,有人物故事。而我最喜歡的一幅圖,畫的是《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畫上畫著豬八戒和孫悟空在空中騰云駕霧,白骨精在陸地上慌忙逃跑。畫得如此逼真,真了不起!
頤和園可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藝術寶庫!它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
中國有諸多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像:天壇、長城、圓明園……但我印象最深的,就非故宮莫屬了。接下來,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故宮,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中心。建于1406年,明成祖永樂年間1420年建成,年代悠久。
故宮是一個長方形的結(jié)構(gòu),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有一道10米高的墻,外面有52米寬的護城河,可以起到抵御外敵入侵的效果。以三個大廳為中心,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它有70多座宮殿和9000多座房屋,還存有150余萬件文物,因此,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BR> 到了故宮,從天安門往里,穿過一片鋪著青磚的廣場,便到達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氣勢恢宏,彰顯出皇室的威嚴。
穿過午門,又是個大廣場,廣場上有一座金水橋。過橋經(jīng)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雖說故宮共有宮殿9000多間,但最有名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同時也是擺放龍椅的地方,可惜在慈禧執(zhí)政年間,龍椅被攻入北京的八國聯(lián)軍肆意踐踏還拍照留念,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中和殿是皇帝休息和學習禮儀的地方。而保和殿則是每年皇帝賜宴王公貴族的場所。除了這三大殿,其余的大殿也是金碧輝煌,各有千秋。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整個北京城就是以故宮為中心,沿著一條中軸線排列,向兩旁展開,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nèi),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guī)劃嚴整,極為壯觀。
從故宮北門——神武門,出來就到景山了。這里是欣賞北京風景的最佳地點!故宮真不愧為祖國的寶貴財產(chǎn)!
故宮的美與壯觀怎么也說不清楚,希望大家也能去一次故宮,細細游覽一番。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一
圓明園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曾經(jīng)是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從17建造至1809年造了整整150年。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又稱圓明三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搬得環(huán)繞在四周。美不勝收,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中許多景物更是巧奪天工。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園中也有許多景物是仿造各地名勝風景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jù)古代文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島瑤臺、武陵春色等。漫步園內(nèi),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個種奇珍異寶,所以又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
可是這么美的景物,到最后卻被毀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圓明園大鬧一通,把拿的走的就拿,拿不走就摧毀。把圓明園滅的慘不忍睹。更加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民侵略者奉命在院內(nèi)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把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使別的國家不敢侵犯我們!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二
故宮占地面積約7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宮廷70余座,房屋900余件,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
故宮屋頂上為什么沒有鳥?
因為故宮屋頂上的瓦采用的是琉璃瓦,瓦片光滑,鳥類無法停留。二是因為黃色琉璃瓦會在有陽光的天氣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讓在飛行的鳥兒不敢在上面停留。三是因為屋脊上有神獸雕像,會嚇跑鳥兒。
故宮的歷史。
建于明永樂5至18年(1407—1420),至2020年今,故宮已有600年的歷史了。它于1914年設為古物陳列所,1925年改為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
故宮建造的材料。
柱子用的木材多是來自川、粵、閩、浙的楠木,后因楠木稀少,改用東松木;石料也是來自中國各地,漢白玉來自北京房山區(qū)大石窩,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來自河北曲陽縣,太湖石產(chǎn)自太湖,城磚是山東臨清的,金磚則是蘇州燒制而成的。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三
如果你靜下心來,一定能從莫高窟五彩繽紛的窟壁上,聽到歷史留下的雄厚凝重的回響。
——馮驥才。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甘肅省敦煌市,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它規(guī)模大的就像法國的盧浮宮,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現(xiàn)有洞窟730多個,泥質(zhì)彩塑2400多尊,還有壁畫4.5萬平方米。
莫高窟有那么多洞窟,是不是每個都是一樣的呢?當然不是。莫高窟的各個洞窟都各有各的特點。如第428窟,是北朝的洞窟,也是敦煌早期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而保存最完好、壁畫繪制最精美的還要數(shù)第285窟了,中間塑主尊一身,兩側(cè)各塑一禪僧,洞窟中心有一低矮的小方臺,其形制將禪修與殿堂及古旋禮儀的內(nèi)容集于一窟之中。墻上的壁畫五彩繽紛,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是“越千年,風姿原貌,世界確實難見”啊!
莫高窟這么輝宏,是怎么鑿成的呢?其實啊,關于莫高窟,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公元366年,敦煌鳴沙山。一個孤獨的人影,那,是一位僧人,他叫樂樽,他想尋一處有緣清靜地,鉆研佛法。他去過許多地方,尋找專研佛法的好地方。來到鳴沙山上時,不知已走了多少里路。樂樽站在鳴沙山上遠眺時,對面的三危山竟籠罩在一片燦爛的金光之中,仿佛千佛現(xiàn)身,度化眾生。樂尊頓時明白過來,原來就是自己苦尋的圣地啊!
于是,樂樽在敦煌東南的鳴沙山壁開窟,后來就成了宏偉的莫高窟。
莫高窟是那么輝宏,是那么的歷史悠久,它那么厲害,誰見了不贊揚幾句呢?
莫高窟真不愧是我國勞動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jié)晶啊!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四
布達拉宮座落于中國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拉薩市區(qū)西北瑪布日山上,占地面積36萬多平方米,山下海拔3650米,是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具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譽。
這座輝煌的宮殿始建于公元7世紀,是吐蕃王朝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它依山壘砌,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據(jù)山勢蜿蜒修筑到山頂,高達110多米,全部是石木結(jié)構(gòu)。上寬下窄,鎦金瓦蓋頂,結(jié)構(gòu)嚴謹,人們在數(shù)十里之外就可以遠眺其雄姿,從山腳仰望,更覺其建筑巍峨雄偉,氣勢磅礴,如果不能近距離瞻仰也沒有關系,在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就可以一觀其風采。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筑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宮,白宮是以觀音堂為中心,自東向西修建的一片寺宇,整個寺宇的墻面被涂成白色,遠遠望去,分外醒目,人們稱之為“白宮”,它是_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紅宮,紅宮位于布達拉宮的中央位置,外墻為紅色宮殿采用了曼陀羅布局,主要是歷代_喇嘛靈塔殿及各類佛殿,這里共有八座存放各世_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_喇嘛的靈塔最大、最華麗,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鑲珠嵌玉,據(jù)說共用黃金11萬余兩,珍珠、寶石、珊瑚、琥珀、瑪瑙等一萬八千多顆。紅宮和白宮的宮墻由花崗巖砌成,潔白的白宮環(huán)護上座的紅宮,在藍天雪山的陪襯下,顯得格外壯麗,仿佛是圣潔和莊嚴的化身。
布達拉宮內(nèi)部除了繪有大量的壁畫、唐卡,還有貝葉經(jīng)、甘珠爾經(jīng)等珍貴經(jīng)文典籍,以及明清兩代皇帝封賜_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金銀品、瓷器、琺瑯器、玉器、錦緞品等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它們和布達拉宮一起,無聲地講述著千年的悠久歷史。
布達拉宮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雪域拉薩這片圣地上,它是一個既神圣又神奇的地方,它價值連城,又絕無僅有,它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更是全人類的財富!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五
長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開始修建。漢明兩代曾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主要是用來抵抗外敵。長城總長度21196。18千米,根據(jù)不同時代防御對象,可分為南長城和北長城。
北長城:北方的游牧民族特別是匈奴逐漸強大起來,不斷侵犯秦、趙、燕的北部邊境,于是三國便先后在北部修長城以抵抗善于騎馬射箭的匈奴。
南長城:南長城的作用與北長城不同,南長城的防御對象為其它諸侯國,修建南長城的主要有:楚、齊、魏、韓、中山國。
始建長城:秦始皇為了抵御北方匈奴來犯,開始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動用了全國1/20的人力來修建長城。
長城結(jié)構(gòu):長城不止是一道單獨的墻,它由城墻、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wèi)所等所構(gòu)成的防御系統(tǒng)。墻身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方高達14米。還有外檐墻和內(nèi)檐墻。
萬里長城凝結(jié)著古人的智慧,是中國規(guī)模最宏偉的建筑!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六
“頓覺長安虎飛揚,儼然將士戊疆場。西行一路潼關道,仍擁當年秦始皇?!弊x到這首詩你們一定想到了的秦始皇兵馬俑了吧,那聽我來講一講吧。
兵馬俑是莊重的,走進它們,我能感受到莊嚴的氣氛撲面而來,走進一號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坑里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秦始皇統(tǒng)率著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神態(tài)各異。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古銅色的皮膚,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個久經(jīng)沙場的高級將領。那烏黑的眼睛,無比深邃,誰都無法洞察他的心思。
騎兵上身著短甲,下身穿緊口褲,看那堅定的眼神仿佛在說:“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
再望望這片兵馬俑,我真是感慨萬千,這些兵馬俑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還是人類智慧文明的結(jié)晶,我真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七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坐落在甘肅省敦煌。
莫高窟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上至十六國的前秦天王苻堅,下至今日,共經(jīng)歷了1646年。它有洞窟約735個,壁畫約4.5萬平方米,泥塑245尊。如此巨作,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它自身就建立在鳴沙山東麋上,形態(tài)非常特別。它擁有一個華麗的入口。正對著它看,入口并非一個洞,而是一座酷似古塔的建筑,紅柱百瓦,由大到小共七層,與山崖一般高。它的左右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石窟,蜂窩一樣緊密又井井有條地鑲嵌在上面。米白色的石崖前有著米白色的通道,像一條龍盤曲在石崖上。
此外,只是從洞外往里看,就能看到洞口各有一尊佛像。更別說洞內(nèi)了,不計其數(shù)。然而不但有佛,還有成片成片五顏六色的絕美壁畫。
那為什么洞不建在人流密集、氣候適宜的風水寶地,而非要建在這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呢?
相傳,在前秦宣昭帝苻堅的建元二年的一天夜晚,沙門樂尊云游時經(jīng)過這里,突然間,光芒萬丈,佛光籠罩了整座鳴沙上,成千上萬尊金光閃耀的佛像若隱若現(xiàn)。他便認為此地是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
總而言之,莫高窟凝聚了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的佛像,更凝聚了華夏民族的智慧,彰顯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八
長城是在公元前約220年前秦始皇下令修建完整的防御系統(tǒng),為了抵抗北方敵人的侵略。修建一直持續(xù)到了明代,終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軍事設施。
據(jù)說長城是最大的防御系統(tǒng),長度大約有一萬多米長。一眼望去,長城就像一條巨龍,趴在每個山峰上。在傍晚的時候,橙紅色的天空,把長城都染成了紅色,格外美麗,到了夜晚,本來黑暗的長城。瞬間變的明亮起來,彎彎的長城,在黑夜里,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的磚塊擺放的整整齊齊,還有許多的烽火臺等多種防御。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人民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因長度逾萬里,故稱作“萬里長城”據(jù)記載,秦始皇使用了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1/20,當時沒有機械,全部都靠人力。
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建長城,勞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青年范喜良和孟姜女剛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抓去建長城,不久,他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下,孟姜女歷盡千辛萬苦才來到了長城,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坍塌了,露出她丈夫的尸骨,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投海而死。這是凄美的愛,從中我們可以看長城背后古代人民付出的心血與努力。
長城是我們中國的一條龍,是見證中國發(fā)展的有效的見證。我們要保護好長城,更要張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
五年級第七單元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篇十九
故宮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周圍有十米高的城墻環(huán)繞,還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故宮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間。故宮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則為后寢。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
進入午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內(nèi)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內(nèi)金水河的作用不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滅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這就是內(nèi)金水橋了。
穿過內(nèi)金水橋往前走就來到了太和門,每逢皇帝出宮,都要在太和門換車,而且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也要從太和門進入皇宮。
過了太和門,我們就進入了太和殿廣場,它面積有三萬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面積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點五米。這里還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處,年底時在此宴請文武百官。
過了前三殿,就來到了后寢區(qū)的正門——乾清門。在后寢區(qū)中共有十五宮。“乾清”二字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宮的后邊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經(jīng)》中的天地交泰,象征著帝后生活和諧。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顆寶璽,上方高懸著康熙皇帝御書、乾隆臨摹的“無為”匾額。
故宮建筑氣勢雄偉、豪華壯麗,里頭還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是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庫,是中國古文化的顆璀璨明珠。故宮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遺產(chǎn)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