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種心靈的對話和碰撞。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應(yīng)該仔細(xì)閱讀全文,深入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題,將自己對這些思想和主題的理解進(jìn)行準(zhǔn)確的表達(dá)。其次,我們可以從作品中選擇出一些觸動自己情感的部分,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進(jìn)行真實而深入的描述。同時,我們也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提煉出一些有深度和獨(dú)到見解的觀點,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維深度。最后,我們應(yīng)該注意語言表達(dá)的流暢性和準(zhǔn)確性,盡量用簡練明了的語言來表達(dá)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使讀后感更具可讀性和說服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您提供一些寫作的靈感。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一
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聊齋志異》,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齡。
書中有許多故事,每個故事都不長,但卻有深刻的意義。
每個故事里都會有一些仙、鬼等有魔力的一些人或妖怪。這些妖怪主要是狐貍,夜叉;人主要是死尸、道士、和尚。死尸一般是壞的,道士、和尚一般是好人。妖怪也是像人一樣有好的也有壞的,書中的凡人一般都是書生。
這些妖怪一般愛扮成美女的模樣去吸引書生。如果書生遇到一個好妖怪就算他幸運(yùn);如果遇到不好的總會招來禍害。有的人之所以倒霉是因為他只被人物表面的現(xiàn)象所迷惑,并沒有看清人物的內(nèi)心。所以我們要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
像陸判官、王六郎、綠衣女等故事都告訴了我們好人有好報的道理。書中還有許多故事揭露了當(dāng)時的社會,像續(xù)黃粱、嶗山道士、刁梨販等故事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的貪婪,無理,的社會現(xiàn)象。其實這不僅是當(dāng)時的狀況,現(xiàn)在有時也會出現(xiàn)這種不良的社會風(fēng)氣。所以讀書不能只圖一時的開心,要去體會書中的`內(nèi)容,反省自己,使讀書更有意義。
很短的故事卻有這么多內(nèi)涵,這就是《聊齋志異》的絕妙之處。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二
這篇小故事里蒲老先生在故事結(jié)尾著述了一句“至于花姑子,起初把聰明寄托在憨態(tài)上,最后把愛情寓于漫不經(jīng)心的行動之中。才知道憨態(tài)是聰明到了極點,漫不經(jīng)心是對愛情最誠摯的表現(xiàn),真是飄飄然的仙女啊!”這句話剛讀到時很不理解,覺得拗口難理解的很,不過聰明如我,智慧如我,從不理解到理解,進(jìn)而贊同,到佩服蒲老先生的智慧僅僅只用了幾個月,哈哈。.。.
當(dāng)時看到這句觀點和點評時候沒有看懂,琢磨很久也捉摸不出他要表達(dá)的意思,很是不能理解,怎么憨態(tài)就是聰明到了極點了,漫不經(jīng)心是對愛情最誠摯的表現(xiàn)了(滿臉懵逼)。一直到某一瞬間突然想起《錦繡未央》里有一集講拓跋浚因為母妃被謀殺與李未央發(fā)生矛盾沖突之后,我三下子就理解了。
《錦繡未央》里有一集李長樂易容成李未央并刺殺了拓跋浚的母親,而所有人的指認(rèn)也讓拓跋浚真的相信未央謀害了他的母妃,并失去理智與未央爭吵,向未央憤怒的表達(dá)了他對未央的不滿,他覺得在他和未央的這段感情里他一直愛未央比較多,并形容自己像一個傻子一樣圍著未央打轉(zhuǎn),而未央?yún)s只是享受他的愛,對他的愛不屑甚至輕視等等,而李未央只是痛苦不止的流淚,向他表達(dá)自己對他的愛跟他一樣,不像拓跋浚說的那樣無情,但拓跋浚根本不管她的眼淚和乞求,李未央只能失魂落魄的、無奈的對丫鬟說:“算啦吧,他既然不相信,你再說也是沒有用的”。
想到李未央委屈無奈的面對拓跋浚的指責(zé)時,突然理解了蒲松齡先生對《聊齋志異-花姑子》文末的評論,李未央是多么聰明,他不就像花姑子一樣起初把聰明寄托在憨態(tài)上,最后把愛情寓于漫不經(jīng)心的行動之中么,因為她相信、信任拓跋浚的愛,所以才敢愚笨憨態(tài),非常放心的把自己交給拓跋浚,也因為她聰明智慧,才敢把愛表達(dá)的那么漫不經(jīng)心,長長久久,化進(jìn)生活里微不足道的細(xì)節(jié)中。俗話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她深諳這個道理,并沒有像有些男子女子一樣只追求轟轟烈烈,濃情夸張。可是當(dāng)矛盾來臨時,拓跋浚卻表達(dá)了他對此的不滿,覺得李未央不愛他,口出惡言,狠狠地刺痛李未央的內(nèi)心,而李未央只能默然流淚無奈的乞求解釋。還好最后拓跋浚冷靜下來,帶著對未央的深情和對愛人的信任,查出真相,倆人最后和好如初。
其實世間有很多這樣的女子,他們就像花姑子一樣把聰明寄托在憨態(tài)上,在自己的愛人面前愚笨至極,其實誰離了誰不能活呢,只是因為她信任你給的愛而且愛你才如此而已。女孩子們往往也是把愛情寓于漫不經(jīng)心的行動之中,只求長長久久,平平淡淡,但是男孩子們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付出的愛比較多,遇到矛盾沖突就會像拓跋浚一樣完全失去了智慧,只有埋怨和委屈,甚至覺得自己的女友老婆不愛自己,進(jìn)而更加狠狠地刺痛女孩子的心,而女孩子只能默然流淚,委屈無奈。
不知道世間有多少的男孩子們能明白女孩子的憨態(tài)是聰明到了極點,看透女孩子的漫不經(jīng)心是對愛情最誠摯的表現(xiàn)。就包括身為女兒身的我自己也是才明白這個事情。大概只有像蒲松齡那樣的博學(xué)智慧的老頭子才了解女孩子在愛情上的憨態(tài)和漫不經(jīng)心的真摯情懷吧。
其實從古至今,很多社會問題都是一樣的,人也是一樣的,變得只是時代,而這本書我也不急于一氣呵成的看完,只在下班后看一兩個故事,慢慢體會他的精彩和智慧。
最后呢,希望男孩子們懂得愛惜女孩子的少女之態(tài),玲瓏之心,明白女孩子在你們面前才會有的聰明憨態(tài)、對愛情漫不經(jīng)心的真摯感情。女孩子呢稍微對自己的愛人多表達(dá)一下感情,不要漫不經(jīng)心的如一潭死水,祝天下所有的愛侶cp們都快樂美滿,幸福到白頭。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三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蒲松齡?!读凝S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yù)?!读凝S志異》講的是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聊齋志異》中寫了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如《小翠》中,王御史有一個兒子叫元豐,可是兒子很傻,到十六歲時還分不清男女,一直沒有娶到妻子。王御史整日因為兒子的事憂心忡忡。后來,有一位婦女領(lǐng)著一位少女來到王家,說愿意讓少女嫁給元豐為妻。她叫虞小翠,16歲了,整天歡聲笑語,哄著元豐玩。其實她不是凡人,只因為她的母親受過元豐父親的庇護(hù),讓她來報恩。她治好了元豐的病,悄悄地離開了。文中的'小翠是一個美麗的善良的小狐仙。她雖非人類,但是懂得知恩圖報。
蒲松齡還寫了許多反映政治方面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體現(xiàn)了追求公理,講公道的愿望?!洞倏棥穼懗擅芄俑破?,為繳納供皇帝玩樂的蟋蟀,竟將為此而死的兒子靈魂所變的勇猛的蟋蟀獻(xiàn)給宮廷,形象地寫出百姓一命,不抵皇帝一區(qū)區(qū)玩物的殘酷現(xiàn)實。
蒲松齡長期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對官府胥吏壓榨殘害百姓的不公現(xiàn)象多有目睹,并深惡痛絕。他一生貧困潦倒,又做了三十年的鄉(xiāng)村教師,這樣的經(jīng)歷恰好對他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xué)著作極為有利。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dāng)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fēng),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fù)的生活,那么我們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追求,有理想,有素質(zhì),有道德的人。在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視現(xiàn)實的精神!
最后,還是以作者的一首詩為結(jié)尾吧:姑妄言之故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給唱詩!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四
假期里,我和媽媽去書店買了一本《聊齋志異》。它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
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中,《聊齋志異》是一部經(jīng)典小說,是非常值得閱讀與欣賞的,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齡的代表作,據(jù)說他是在40歲左右寫成的。我想:為什么蒲松齡會起這樣一個書名呢?這個問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一天,我看了書中的“前言”,才知道原來“聊齋”是他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的就是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yù)。《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在《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這章中,講述了一個容貌美麗的狐仙嬰寧與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戀的故事,嬰寧有情有義、心靈純潔,比現(xiàn)實中的人更加可親可愛。雖說她是一只托給鬼母所養(yǎng)的狐貍精,可她并沒有邪惡,喜歡笑。她讓子服將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對自己的關(guān)照,后來,子服的母親給他們兩個人主持了婚禮,一年過后,嬰寧生下一個胖兒子,不認(rèn)生,見人就笑,很像他母親。
其實,《聊齋志異》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腐敗。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dāng)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fēng),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想到這里,還有誰沒有理由再去好好學(xué)習(xí),去把社會不規(guī)則的事情改正過來?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fù)的生活,那么我們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素質(zhì)的人。在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視現(xiàn)實的精神!
這些故事,讓我入迷,我不禁大聲朗誦起來,吸取其中的精髓。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五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xué)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yīng)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寶應(yīng),居鄉(xiāng)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shù)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bǔ)。其書運(yùn)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dāng)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醫(y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
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空前尖銳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舉場中很不得意,滿腹實學(xué),屢不中舉,到了71歲,才考得了貢生。他牢騷滿腹,便在聊齋寫他的志異。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其內(nèi)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懷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這類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齡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癡》等篇,作者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zé)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fēng)氣。三、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fàn)幍牡讓計D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贊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xì)侯》等?!读凝S志異》中還有相當(dāng)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diào)。在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勞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xiàn)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現(xiàn)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yùn)用上。作者善于運(yùn)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gòu)情節(jié),沖破現(xiàn)實的束縛,表現(xiàn)自己的理想,解決現(xiàn)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蒲松齡,他出身于一個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舉不顯而棄儒從商,卻仍不能忘懷于光復(fù)門庭。蒲松齡從小隨父讀書,十九歲時以縣、府、道試三個第一補(bǔ)博士弟子生員,得到學(xué)使施閏章的稱揚(yáng)。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視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場經(jīng)歷卻始終困頓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歲,才接受老妻之勸,放棄了仕途幻想。又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得到一個已經(jīng)無意義的歲貢生名義。在蹭蹬科場的數(shù)十年中,他先是做過短期的幕賓,后來長期在官宦人家為私塾教師,以為糊口。大致從中年開始,他一邊教書一邊寫作《聊齋志異》,一直寫到晚年。書未脫稿,便在朋輩中傳閱,并受到當(dāng)時詩壇領(lǐng)袖王士禛的常識。除《聊齋志異》外,他還存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詩、詞、文、俚曲等,今人編為《蒲松齡集》。
一類篇幅短小而不具有故事情節(jié),屬于各類奇異傳聞的簡單記錄;另一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多為神鬼、狐妖、花木精靈的奇異故事。兩類在篇數(shù)上約各其半,但也有些居于兩者之間。這些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的材料來源,據(jù)作者于書前的《聊齋自志》中稱,一是他“喜人談鬼,聞則命筆”,一是“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如此長久積累而成。另外,相傳蒲松齡常在路邊備煙茶供行人享用,趁機(jī)與之閑談,搜羅記錄異聞傳說(見鄒弢《三借廬筆談》),這不太可信,但《聊齋志異》中內(nèi)容,有許多來自民間傳聞,則是無疑的。
蒲松齡的思想感情是很混雜的,這也造成了《聊齋志異》內(nèi)容的駁雜不一。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其一,他才華出眾而畢生潦倒,在科舉中經(jīng)歷數(shù)十年的精神折磨,而又以低賤的塾師身份坐館于縉紳富貴之家,這一切造成他心理上極大的壓抑。這種壓抑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的尖銳抨擊,但有時也表現(xiàn)為對某些野蠻、陰暗現(xiàn)象的興趣(如《犬奸》就是顯著的例子)。
其二,他對許多社會問題的理性的看法實在并不高明,因而,當(dāng)他以現(xiàn)實人物為小說主人翁時,每每宣揚(yáng)陳腐的禮教,如《耿十八》、《金生色》等篇,都對婦女不能守節(jié)大加鞭撻,甚至認(rèn)為她們活該得到悲慘的結(jié)局,而《杜小雷》又寫一婦女不孝順婆婆而化為豬,縣令捆之示眾,亦立意殊惡。至于宣揚(yáng)輪回報應(yīng),更是處處可見。但是,作為一個情感豐富、想象力出眾的藝術(shù)家,當(dāng)他在完全是幻想的境界中描寫狐鬼的形象時,卻又寫出了本屬于人類的許多美好的向往。當(dāng)然,《聊齋志異》中占主導(dǎo)地位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是批判社會現(xiàn)實和幻想美好人生兩類,這也是人們喜歡此書的原因。
蒲松齡一生受盡科舉之苦楚,每言及此,百感交加,辛酸無比。書中有《三生》篇,寫名士興于唐被某考官黜落,憤懣而死,在三世輪回中與該考官的后身為仇。篇末作者議論道:“一被黜而三世不解,怨毒之甚至此哉!”這位名士三生不解的“怨毒”,也正是蒲松齡自身心態(tài)的反映。所以,書中涉及科舉的地方特別多。只是,蒲松齡對科舉制度本身并未提出否定,他所特別加以攻擊的,是考官的“心盲或目瞽”(蒲松齡《試后示箎、笏、筠》)以致良莠不辨。如《賈奉雉》篇,寫賈奉雉每次以好文章應(yīng)考,總是名落孫山,最后把“不得見人之句”連綴成文,卻高中第一名。又如《司文郎》篇,寫一神奇的瞎和尚能用鼻子嗅出燒成紙灰的文章的好壞,他嗅糊涂考官所作的文章,竟立時“向壁大嘔,下氣如雷”,真是所謂“屁文”。這一類故事中,作者主觀情緒的宣泄最為強(qiáng)烈,尖銳當(dāng)然是尖銳的,但難免夸張?zhí)^。書中攻擊科舉弊端,寫得最有意義應(yīng)是那些反映考生在精神上遭受巨大折磨、靈魂被扭曲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如《王子安》篇,寫王子安屢試不第,在一次臨近放傍時喝得大醉,片刻間夢見自己中舉人、中進(jìn)士、點翰林,于是一再大呼給報子“賞錢”,又想到應(yīng)“出耀鄉(xiāng)里”,因“長班”遲遲而至,便“捶床頓足,大罵‘鈍奴焉往?’”酒醒之后,始知虛妄。這一種描寫,確是入木三分,包含了作者深刻的心理反省。篇末“異史氏”的議論總括秀才入闈前后,忽異想成狂,忽沮喪欲死,神昏志迷的情態(tài),令人感慨不已。
蒲松齡一方面社會地位不高,深知民間疾苦,另一方面,又與官場人物多有接觸,深知其中弊害,因此,寫出了一些優(yōu)秀的揭露政治黑暗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如《席方平》寫冥界貪賄公行,含冤者負(fù)屈難伸,受盡恐怖的摧殘,實是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濃黑的縮影。又如《促織》,寫因為皇帝好斗蟋蟀,各級官吏紛紛進(jìn)貢邀寵,里胥假機(jī)聚斂,造成民間家破人亡的慘劇。這一類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在全書中占有相當(dāng)比例。
但《聊齋志異》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許許多多狐鬼與人戀愛的美麗故事。像《嬌娜》、《青鳳》、《嬰寧》、《蓮香》、《阿寶》、《巧娘》、《翩翩》、《鴉頭》、《葛巾》、《香玉》等,都寫得十分動人。這些小說中的主要形象都是女性,她們在愛情生活中大多采取主動的姿態(tài),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嬌弱溫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氣,敢于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滿足,少受人間禮教的拘束。像《嬰寧》中的狐女嬰寧,永遠(yuǎn)天真地笑個不停,嬉鬧玩耍,絕無顧忌,絲毫未曾受到人間文明法則的污染;又像《翩翩》中仙女翩翩,能以樹葉制作錦衣,每當(dāng)情郎意有旁騖,便不動聲色地讓他的衣衫變回片片黃葉,當(dāng)場出丑。作者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的高超,就在于他能夠把真實的人情和幻想的場景、奇異的情節(jié)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從中折射出人間的理想光彩。
狐鬼故事在中國古小說中淵源久長,而蒲松齡特別注意于此并擅長于此,頗有值得推究之處。作為一個有如此才華的文學(xué)家,他的內(nèi)在情感的活躍是無可懷疑的;在他痛苦的生活經(jīng)歷中,渴望得到某種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正如前面所說,從明末到清初,封建禮教、程朱理學(xué)的重新抬頭使追求個性解放的社會思潮處于低抑的狀態(tài),而蒲松齡也受此影響甚深。但另一方面,這種思潮既已發(fā)生,使自然情性得到滿足的要求就不可能被徹底截止。只是,當(dāng)小說以具有現(xiàn)實社會身份和現(xiàn)實社會關(guān)系的女性為主人公時,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會對她們提出現(xiàn)實倫理的約束;而只有在寫狐鬼一類女性形象時,由于這些人物是超脫于社會固有結(jié)構(gòu)之外而無法以禮教的準(zhǔn)則衡量的,作者內(nèi)心的欲望便會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在一種“倫理疏隔”的虛幻場景中,人的自然情感便得到了較為自由的抒發(fā)。這應(yīng)是蒲松齡對狐鬼特別感興趣的原因。但即使如此,作者心理上的陰影還是會對小說產(chǎn)生影響。那些人與狐鬼之間曠男怨女的`短暫結(jié)合,缺乏世俗生活的明朗歡快,而總是給人以幽凄的感覺。
前人或?qū)ⅰ读凝S志異》比之于竟陵派的詩歌,就其心理因素來說,這種比擬不無道理。
如果把“三言”、“二拍”和《聊齋志異》各作為晚明和清初短篇小說的代表,那么,以生動的白話與雅致的文言、富于市俗氣息的人間故事與幽凄的狐鬼故事相比較,確實可以看出文學(xué)的生氣正處于減退的過程中。在體式上,蒲松齡每于長篇故事之末,仿《史記》“太史公曰”論贊體例,附“異史氏曰”的議論。從文言小說已有的擺脫史傳影響、減少議論的趨向而言,這也沒有什么可贊賞的。況且,這些議論雖有個別精彩的,但大多無甚趣味,蒲氏的長處不在此。
但《聊齋志異》畢竟是富于才華之作,也畢竟承續(xù)了前代小說中一些重要的積極因素,在中國小說史上仍有著獨(dú)特的地位。它既結(jié)合了志怪和傳奇兩類文言小說的傳統(tǒng),又吸收了白話小說的某些長處,形成了獨(dú)特的風(fēng)格。在一些優(yōu)秀篇章中,作者能以豐富的想象力建構(gòu)離奇的情節(jié),同時又善于在這種離奇的情節(jié)中進(jìn)行細(xì)致的、富有生活真實感的描繪,塑造生動活潑、人情味濃厚的藝術(shù)形象,使人沉浸于小說所虛構(gòu)的恍惚迷離的場景與氣氛中。小說的敘事語言是一種簡潔而優(yōu)雅的文言,而小說中人物的對話雖亦以文言為主,但較為淺顯,有時還巧妙地融入白話成分,既不破壞總體的語言風(fēng)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常文言小說的對話難以摹寫人物神情聲口的毛病,這是很難得的成就。以《翩翩》為例,在落魄浪子羅子浮為翩翩所收留后,有一位“花城娘子”來訪:
一日,有少婦笑入曰:“翩翩小鬼頭快活死!薛姑子好夢,幾時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貴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風(fēng)緊,吹送來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迸υ唬骸盎镒油吒G哉!那弗將來?”曰:
“方嗚之,睡卻矣?!庇谑亲钥铒?。
此后寫羅子浮二度偷戲花城,均“衣化為葉”,嚇得不敢再胡思亂想——。
花城笑曰:“而家小郎子,大不端好!若弗是醋葫蘆娘子,恐跳跡入云霄去?!迸噙釉唬骸氨⌒覂?,便直得寒凍殺!”相與鼓掌?;ǔ请x席曰:“小婢醒,恐啼腸斷矣?!迸嗥鹪唬骸柏澮夷袃海粦浀眯〗翘浣^矣。”
寫二女相為戲謔的口吻,十分靈動,對舊時稍有文化修養(yǎng)的讀者來說,已經(jīng)是沒有什么障礙的了。
由于結(jié)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聊齋志異》把文言小說的藝術(shù)性又推進(jìn)了一步。此后雖然還有不少類似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問世,但都已無法與之媲美了。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六
請想象一下,有這樣一個世界,花妖蛇精都充滿人情味。你可以和他們相對暢飲、談古論今,可以和他們吟詩作對、繾綣纏綿,看大千世界倏然萬變。當(dāng)然,不要誤入迷途,被惡鬼抓去。讓我們走入《聊齋》的世界中吧!
蒲松齡,清代小說家,以茶換故事,反映人間情,一書點破人性鬼格,不信,看看!
《畫皮》中有這么一段話,是描寫那只鬼的:
躡跡而窗窺之,見一獰鬼,面翠色,齒巉巉如鋸,鋪人皮于榻上,執(zhí)彩筆而繪之。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于身,遂化為女子。
畫皮這只鬼可真虛偽啊!為傷人性命,竟把自己偽裝起來。
蒲松齡寫畫皮,也許是為了諷刺那類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這類人的心嗬!如惡鬼,骯臟,丑陋!他讓我看到了人心險惡。
人世間當(dāng)然也少不了一些好心人啊!
在一場洪水中,一個人,在災(zāi)難前毫不畏懼,救下無數(shù)人的生命。當(dāng)聽到可能災(zāi)區(qū)中還有人時,他哭了,癱坐在地下,無奈說:“我盡力了,我真的盡力了?!笨伤?,卻竟是一名志愿者。
在一個志愿者身上,我看到了他光明的未來!他和《聊齋》中一些鬼一樣,善良、樂于助人、舍己為人。但有些“人格”卻還不如“鬼格”!蒲松齡的小說,讓我看到了美好的一面。
哦!據(jù)統(tǒng)計,《聊齋》中約五分之一是涉及愛情的,他一涉及到了愛情,就展現(xiàn)出絢麗多彩的景況。
在一開始,他在書中寫道:
披蘿帶荔,三閭氏感為而為騷;牛鬼蛇神你,長爪郎吟而成癖。自鳴天籟,不擇好音,有由然矣。
與屈原、曹植等人以女性美為政治理想美的寄托不同,與曹雪芹以女性美作為人性美的象征亦不同,他把女性美作為知己之情的形象化身的,因為在他窮愁落寞的生涯中,最渴望的、最珍惜的就是知己之情。
故,但明論評道:“寫情緣于花木,無非美人香草之思;證因果于鬼狐,猶是鴛被燕巢之意”?!读凝S》,還是讓我看見愛情之美。
人亦鬼,鬼亦人,人鬼亦能通情。《聊齋志異》告訴我們:鬼而人,理而情。有時人性之丑,連鬼格都比不上?。?BR> “《聊齋志異》雖亦如當(dāng)時同類之書,不記神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diào)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于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魯迅先生的評價精辟深刻,誠如斯言!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七
我今天剛讀了《聊齋故事》這本書。“聊齋”是作者蒲松齡書房的名字。我最喜歡它這里面《夜叉國》的故事。有一個姓徐的'商人,有一次他的商船遇上了一陣狂風(fēng),船被吹到了峨嵋山遇到了夜叉。他憑自己的智慧不但免去了被吃掉的命運(yùn),還娶了老婆,最終當(dāng)上了夜叉族的首領(lǐng)。我很羨慕徐商人的智慧,遇到危險不慌張,善于原諒別人,這是我佩服的兩點。
這本書的其它故事也很有意思,比如說《狐嫁女》、《八大王》、《偷桃》、《水姑子》、《蛇人》、《雨錢》等。雖然這6個故事各有不同,但它們都非常吸引人,很精彩。主人公雖然經(jīng)歷著不同的故事,但是他們也有相同之處,比如說都很形象很鮮明。
我還知道了如何使你寫的故事更加吸引人,你只要把情節(jié)寫的更生動,人物寫的更鮮明,你一定可以寫出一篇好文章。
我非常喜歡《聊齋故事》這本書,還讓媽媽給我買《聊齋志異》看。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八
徜徉在書海之間,我發(fā)現(xiàn)《聊齋志異》是一本經(jīng)典的名著。
正如“志異”兩字,書中記述了很多奇異的事情,但我認(rèn)為妖魔鬼怪反而能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而《聊齋志異》也是一本批判性很強(qiáng)的書。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對蒲松齡的評價,看完《聊齋志異》,我發(fā)現(xiàn)這是對蒲松齡很好的評價。
《聊齋志異》中得故事很多,其中也有令我有很多感受的故事。
就比如《義鼠》這一篇文章:有兩只老鼠,其中一只被蛇吞了下去,另一只雖然害怕,卻為了同伴與蛇斗智斗勇,蛇被逼無奈只好把是鼠吐了出來。
這篇文章雖然很離奇,但是我在閱讀時已經(jīng)把老鼠想象成了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這篇文章雖然是贊揚(yáng)了“義鼠”,卻也從面諷刺了那些無情無義,在危難時拋下同伴不管的人。
還有一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在樹林中有一個很迅猛的巨蟒,人們都會跟懼怕他,但一只螳螂?yún)s懂的騎在它頭上,巧妙地蛇,最后把累死了。
作者通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發(fā)人深省的道理:在遇到兇猛的邪惡勢力時,我們不能因懼怕他們而束手無策,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懂得找他們的弱點。對于那些為禍多端的邪惡勢力,作者也借此警示他們,不要過于兇狠,否則早晚還是會自食惡果的。
《聊齋志異》這篇名著給了我很多啟示,所以今后我應(yīng)該繼續(xù)多讀書讀好書!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九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初的文學(xué)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好看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種犁》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賣梨的人,因為梨很好,即使是價錢貴了一些,但還是很多人去買,有人就跟賣梨的討價還價,賣梨的人很生氣的說,沒錢買就走開,別耽誤我生意。
這時候有個道士來到賣梨的跟前,請他施舍一個梨,賣梨的不給,還大罵道士,這時有個小伙計看不過去,就用自己微薄的工錢,給道士買了個梨。道士吃完后,就把梨核埋在了地下,交了水,不一會兒就長出參天大樹,還結(jié)滿了梨。道士把樹上的.梨分給了大家一起吃,賣梨人都看傻了,等他回過神一看,自己的梨全沒了,原來分掉的是自己的梨呀,他連忙去追那個道士,最后也沒追上。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人一定要有同情心,不能只顧自己,對于有困難的人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這樣這個世界才能更美好!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
這個假期又大飽眼福了,原本讓媽媽給我買一本《封神演義》,令我驚喜的是媽媽給我買來一整套:《儒林外史》、《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既然有了選擇權(quán),我索性暫時拋棄了《封神演義》,《聊齋志異》走起!
我懷著興奮讀了中國古典十大名著之一《聊齋志異》。書名很有特色,其中“聊齋”是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初讀聊齋,本以為是單純描寫人鬼之間的故事,實則是以這些花妖鬼狐為載體,曲折地表達(dá)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和批判。
剛看第一個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充滿童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沒想到越往后越精彩。其中《狼》就是一個典例,隨著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生動表現(xiàn)了狼的貪婪、兇惡、狡猾的本性,也襯托出屠夫的勇敢機(jī)智。這篇反映的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惡人,無論耍什么花招,終歸是被識破、被殲滅的。
《聊齋志異》——短篇小說的藝術(shù)高峰,希望我再次捧起時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媽媽要搞大掃除,我也不情愿的被拉到了搞大掃除的行列中,沒想到,這次大掃除竟清理出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聊齋志異》。
這本書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做的短篇小說集,這本書或揭示了世道的黑暗,如《席方平》中,連閻王爺都被收買了,使得席方平受盡毒刑,最后告到了灌口二郎那,才得以沉冤得雪,席方平的這種勇氣讓我敬佩。這雖是以冥界影射,但卻反映了在古代“有錢就有理”的“道理”。又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在這書中,寫愛情的故事較多,雖然我對愛情似懂非懂,但我還是被他們這種對愛至死不渝的感情感動了:如《嬰寧》,《蓮香》,篇中的主角都不顧封建的約束,勇敢的追求愛情,進(jìn)一步反映了封建社會的不自由,對人的約束.......還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如《葉生》中葉生因考試路考不中,郁悶而死,他的鬼魂要完成遺愿,卻也只幫助一個人考中舉人。
這本書給我的影響甚大,讓我明白了我們這個社會是多么的自由,讓我學(xué)會了大膽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我也被蒲松齡這種正視黑暗,不被世俗所束縛的精神感動。
《聊齋志異》是一本好書,它抨擊黑暗,伸張正義。希望它能受到更多人喜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二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聊齋志異》?!读凝S志異》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
《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yù)。《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在《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這章中,講述了一個容貌美麗的狐仙嬰寧與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戀的故事,嬰寧有情有義、心靈純潔,比現(xiàn)實中的人更加可親可愛。雖說她是一只托給鬼母所養(yǎng)的狐貍精,可她并沒有邪惡,喜歡笑。她讓子服將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對自己的關(guān)照,后來,子服的母親給他們兩個人主持了婚禮,一年過后,嬰寧生下一個胖兒子,不認(rèn)生,見人就笑,很像他母親。
其實,《聊齋志異》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dāng)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腐敗成風(fēng),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想到這里,還有誰沒有理由再去好好學(xué)習(xí),去把社會不規(guī)則的事情改正過來?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fù)的生活,那么我們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素質(zhì)的人。在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視現(xiàn)實的精神!
最后,還是以作者的一首詩為結(jié)尾吧:
姑妄言之故聽之,
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
愛聽秋墳給唱詩!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三
《聊齋志異》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读凝S志異》是一部經(jīng)典小說,是蒲松齡的著作?!读凝S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yù)。《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四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初文學(xué)家蒲松齡,他編寫的這部傳奇之作百看不厭,書中的故事膾炙人口,深刻動人,我十分喜歡這本書。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禁為這本書的故事所感嘆,仿佛這本書就是一個似真似幻的奇異世界。
我最為喜歡的是《考城隍》這個故事,里面的宋秀才十分孝順,他本可以去當(dāng)掌管一方的神仙,為了母親放棄職位,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孝子。而宋秀才的母親因兒子死去,足足哭了三天三夜,太令人感動了!我不禁想起了以前電視中,播放兒子拋棄母親的`事情,感慨萬千那!
我們要學(xué)習(xí)宋秀才的孝心啊,父母為我們累死累活,供我們讀書,就是為了要我們長大要做個有用的人才,報效祖國。我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他們雖然對我們很嚴(yán)格,但還是心疼我們的,有時候,你會很不理解父母親,但是他們做的事不都是為我們好嗎?好好孝敬父母親吧!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五
看完了蒲翁筆下的《陸判》,對換心之人朱爾旦肅然起敬。
那個“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的朱爾旦憑借自身的憨厚樸實打動了陸判,致使陸判為其換心。換心之后的.朱爾旦文思大進(jìn),過眼不忘。陸判為其妻換上貌美如花之頭,卻招來美首主人之父吳侍御的疑心。幸的其亡女托夢告訴他自身并非被朱爾旦所迫害而是另有其人,這便讓朱妻之首與美首之身合葬。朱爾旦得四子,在朱死后,朱仍然“三數(shù)日輒一來,時而留宿繾綣”,見其字成才便也安心了。
朱爾旦憑借一顆慧心造福于家,陸判更是“移花接木,創(chuàng)始者奇”且“媸皮裹妍骨”。這般美好的結(jié)局簡單卻不失內(nèi)涵。
記得很早以前看過電視劇版的《陸判》,現(xiàn)在看起來,電視劇有過多的枝椏。譬如朱爾旦換心之后是個貪圖美色,混淆黑白之人……電視劇對名著的改編加入了太多的現(xiàn)代元素,只是為了迎合多數(shù)觀眾的口味。它們便變得糾結(jié),跌宕;更融入了理不清的情感糾葛。
如果僅僅忠于原著,難道就不會有賣點么?我想不是這樣。如今的社會創(chuàng)新是必不可少的,但經(jīng)典也是永遠(yuǎn)存在的,不要一味地去篡改經(jīng)典,篡改經(jīng)典中所包含的意蘊(yùn),這樣經(jīng)典才能更加常駐于心。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一
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聊齋志異》,作者是清朝的蒲松齡。
書中有許多故事,每個故事都不長,但卻有深刻的意義。
每個故事里都會有一些仙、鬼等有魔力的一些人或妖怪。這些妖怪主要是狐貍,夜叉;人主要是死尸、道士、和尚。死尸一般是壞的,道士、和尚一般是好人。妖怪也是像人一樣有好的也有壞的,書中的凡人一般都是書生。
這些妖怪一般愛扮成美女的模樣去吸引書生。如果書生遇到一個好妖怪就算他幸運(yùn);如果遇到不好的總會招來禍害。有的人之所以倒霉是因為他只被人物表面的現(xiàn)象所迷惑,并沒有看清人物的內(nèi)心。所以我們要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
像陸判官、王六郎、綠衣女等故事都告訴了我們好人有好報的道理。書中還有許多故事揭露了當(dāng)時的社會,像續(xù)黃粱、嶗山道士、刁梨販等故事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的貪婪,無理,的社會現(xiàn)象。其實這不僅是當(dāng)時的狀況,現(xiàn)在有時也會出現(xiàn)這種不良的社會風(fēng)氣。所以讀書不能只圖一時的開心,要去體會書中的`內(nèi)容,反省自己,使讀書更有意義。
很短的故事卻有這么多內(nèi)涵,這就是《聊齋志異》的絕妙之處。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二
這篇小故事里蒲老先生在故事結(jié)尾著述了一句“至于花姑子,起初把聰明寄托在憨態(tài)上,最后把愛情寓于漫不經(jīng)心的行動之中。才知道憨態(tài)是聰明到了極點,漫不經(jīng)心是對愛情最誠摯的表現(xiàn),真是飄飄然的仙女啊!”這句話剛讀到時很不理解,覺得拗口難理解的很,不過聰明如我,智慧如我,從不理解到理解,進(jìn)而贊同,到佩服蒲老先生的智慧僅僅只用了幾個月,哈哈。.。.
當(dāng)時看到這句觀點和點評時候沒有看懂,琢磨很久也捉摸不出他要表達(dá)的意思,很是不能理解,怎么憨態(tài)就是聰明到了極點了,漫不經(jīng)心是對愛情最誠摯的表現(xiàn)了(滿臉懵逼)。一直到某一瞬間突然想起《錦繡未央》里有一集講拓跋浚因為母妃被謀殺與李未央發(fā)生矛盾沖突之后,我三下子就理解了。
《錦繡未央》里有一集李長樂易容成李未央并刺殺了拓跋浚的母親,而所有人的指認(rèn)也讓拓跋浚真的相信未央謀害了他的母妃,并失去理智與未央爭吵,向未央憤怒的表達(dá)了他對未央的不滿,他覺得在他和未央的這段感情里他一直愛未央比較多,并形容自己像一個傻子一樣圍著未央打轉(zhuǎn),而未央?yún)s只是享受他的愛,對他的愛不屑甚至輕視等等,而李未央只是痛苦不止的流淚,向他表達(dá)自己對他的愛跟他一樣,不像拓跋浚說的那樣無情,但拓跋浚根本不管她的眼淚和乞求,李未央只能失魂落魄的、無奈的對丫鬟說:“算啦吧,他既然不相信,你再說也是沒有用的”。
想到李未央委屈無奈的面對拓跋浚的指責(zé)時,突然理解了蒲松齡先生對《聊齋志異-花姑子》文末的評論,李未央是多么聰明,他不就像花姑子一樣起初把聰明寄托在憨態(tài)上,最后把愛情寓于漫不經(jīng)心的行動之中么,因為她相信、信任拓跋浚的愛,所以才敢愚笨憨態(tài),非常放心的把自己交給拓跋浚,也因為她聰明智慧,才敢把愛表達(dá)的那么漫不經(jīng)心,長長久久,化進(jìn)生活里微不足道的細(xì)節(jié)中。俗話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她深諳這個道理,并沒有像有些男子女子一樣只追求轟轟烈烈,濃情夸張。可是當(dāng)矛盾來臨時,拓跋浚卻表達(dá)了他對此的不滿,覺得李未央不愛他,口出惡言,狠狠地刺痛李未央的內(nèi)心,而李未央只能默然流淚無奈的乞求解釋。還好最后拓跋浚冷靜下來,帶著對未央的深情和對愛人的信任,查出真相,倆人最后和好如初。
其實世間有很多這樣的女子,他們就像花姑子一樣把聰明寄托在憨態(tài)上,在自己的愛人面前愚笨至極,其實誰離了誰不能活呢,只是因為她信任你給的愛而且愛你才如此而已。女孩子們往往也是把愛情寓于漫不經(jīng)心的行動之中,只求長長久久,平平淡淡,但是男孩子們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付出的愛比較多,遇到矛盾沖突就會像拓跋浚一樣完全失去了智慧,只有埋怨和委屈,甚至覺得自己的女友老婆不愛自己,進(jìn)而更加狠狠地刺痛女孩子的心,而女孩子只能默然流淚,委屈無奈。
不知道世間有多少的男孩子們能明白女孩子的憨態(tài)是聰明到了極點,看透女孩子的漫不經(jīng)心是對愛情最誠摯的表現(xiàn)。就包括身為女兒身的我自己也是才明白這個事情。大概只有像蒲松齡那樣的博學(xué)智慧的老頭子才了解女孩子在愛情上的憨態(tài)和漫不經(jīng)心的真摯情懷吧。
其實從古至今,很多社會問題都是一樣的,人也是一樣的,變得只是時代,而這本書我也不急于一氣呵成的看完,只在下班后看一兩個故事,慢慢體會他的精彩和智慧。
最后呢,希望男孩子們懂得愛惜女孩子的少女之態(tài),玲瓏之心,明白女孩子在你們面前才會有的聰明憨態(tài)、對愛情漫不經(jīng)心的真摯感情。女孩子呢稍微對自己的愛人多表達(dá)一下感情,不要漫不經(jīng)心的如一潭死水,祝天下所有的愛侶cp們都快樂美滿,幸福到白頭。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三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蒲松齡?!读凝S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yù)?!读凝S志異》講的是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聊齋志異》中寫了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如《小翠》中,王御史有一個兒子叫元豐,可是兒子很傻,到十六歲時還分不清男女,一直沒有娶到妻子。王御史整日因為兒子的事憂心忡忡。后來,有一位婦女領(lǐng)著一位少女來到王家,說愿意讓少女嫁給元豐為妻。她叫虞小翠,16歲了,整天歡聲笑語,哄著元豐玩。其實她不是凡人,只因為她的母親受過元豐父親的庇護(hù),讓她來報恩。她治好了元豐的病,悄悄地離開了。文中的'小翠是一個美麗的善良的小狐仙。她雖非人類,但是懂得知恩圖報。
蒲松齡還寫了許多反映政治方面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體現(xiàn)了追求公理,講公道的愿望?!洞倏棥穼懗擅芄俑破?,為繳納供皇帝玩樂的蟋蟀,竟將為此而死的兒子靈魂所變的勇猛的蟋蟀獻(xiàn)給宮廷,形象地寫出百姓一命,不抵皇帝一區(qū)區(qū)玩物的殘酷現(xiàn)實。
蒲松齡長期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對官府胥吏壓榨殘害百姓的不公現(xiàn)象多有目睹,并深惡痛絕。他一生貧困潦倒,又做了三十年的鄉(xiāng)村教師,這樣的經(jīng)歷恰好對他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xué)著作極為有利。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dāng)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fēng),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fù)的生活,那么我們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追求,有理想,有素質(zhì),有道德的人。在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視現(xiàn)實的精神!
最后,還是以作者的一首詩為結(jié)尾吧:姑妄言之故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給唱詩!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四
假期里,我和媽媽去書店買了一本《聊齋志異》。它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
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中,《聊齋志異》是一部經(jīng)典小說,是非常值得閱讀與欣賞的,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齡的代表作,據(jù)說他是在40歲左右寫成的。我想:為什么蒲松齡會起這樣一個書名呢?這個問題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那一天,我看了書中的“前言”,才知道原來“聊齋”是他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的就是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yù)。《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在《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這章中,講述了一個容貌美麗的狐仙嬰寧與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戀的故事,嬰寧有情有義、心靈純潔,比現(xiàn)實中的人更加可親可愛。雖說她是一只托給鬼母所養(yǎng)的狐貍精,可她并沒有邪惡,喜歡笑。她讓子服將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對自己的關(guān)照,后來,子服的母親給他們兩個人主持了婚禮,一年過后,嬰寧生下一個胖兒子,不認(rèn)生,見人就笑,很像他母親。
其實,《聊齋志異》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腐敗。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dāng)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fēng),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想到這里,還有誰沒有理由再去好好學(xué)習(xí),去把社會不規(guī)則的事情改正過來?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fù)的生活,那么我們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素質(zhì)的人。在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視現(xiàn)實的精神!
這些故事,讓我入迷,我不禁大聲朗誦起來,吸取其中的精髓。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五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xué)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yīng)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寶應(yīng),居鄉(xiāng)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shù)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bǔ)。其書運(yùn)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dāng)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所著又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醫(y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
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空前尖銳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舉場中很不得意,滿腹實學(xué),屢不中舉,到了71歲,才考得了貢生。他牢騷滿腹,便在聊齋寫他的志異。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其內(nèi)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懷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這類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齡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癡》等篇,作者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zé)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fēng)氣。三、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fàn)幍牡讓計D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贊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xì)侯》等?!读凝S志異》中還有相當(dāng)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diào)。在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勞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xiàn)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現(xiàn)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yùn)用上。作者善于運(yùn)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gòu)情節(jié),沖破現(xiàn)實的束縛,表現(xiàn)自己的理想,解決現(xiàn)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蒲松齡,他出身于一個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舉不顯而棄儒從商,卻仍不能忘懷于光復(fù)門庭。蒲松齡從小隨父讀書,十九歲時以縣、府、道試三個第一補(bǔ)博士弟子生員,得到學(xué)使施閏章的稱揚(yáng)。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視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場經(jīng)歷卻始終困頓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歲,才接受老妻之勸,放棄了仕途幻想。又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得到一個已經(jīng)無意義的歲貢生名義。在蹭蹬科場的數(shù)十年中,他先是做過短期的幕賓,后來長期在官宦人家為私塾教師,以為糊口。大致從中年開始,他一邊教書一邊寫作《聊齋志異》,一直寫到晚年。書未脫稿,便在朋輩中傳閱,并受到當(dāng)時詩壇領(lǐng)袖王士禛的常識。除《聊齋志異》外,他還存有相當(dāng)數(shù)量的詩、詞、文、俚曲等,今人編為《蒲松齡集》。
一類篇幅短小而不具有故事情節(jié),屬于各類奇異傳聞的簡單記錄;另一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多為神鬼、狐妖、花木精靈的奇異故事。兩類在篇數(shù)上約各其半,但也有些居于兩者之間。這些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的材料來源,據(jù)作者于書前的《聊齋自志》中稱,一是他“喜人談鬼,聞則命筆”,一是“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如此長久積累而成。另外,相傳蒲松齡常在路邊備煙茶供行人享用,趁機(jī)與之閑談,搜羅記錄異聞傳說(見鄒弢《三借廬筆談》),這不太可信,但《聊齋志異》中內(nèi)容,有許多來自民間傳聞,則是無疑的。
蒲松齡的思想感情是很混雜的,這也造成了《聊齋志異》內(nèi)容的駁雜不一。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其一,他才華出眾而畢生潦倒,在科舉中經(jīng)歷數(shù)十年的精神折磨,而又以低賤的塾師身份坐館于縉紳富貴之家,這一切造成他心理上極大的壓抑。這種壓抑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的尖銳抨擊,但有時也表現(xiàn)為對某些野蠻、陰暗現(xiàn)象的興趣(如《犬奸》就是顯著的例子)。
其二,他對許多社會問題的理性的看法實在并不高明,因而,當(dāng)他以現(xiàn)實人物為小說主人翁時,每每宣揚(yáng)陳腐的禮教,如《耿十八》、《金生色》等篇,都對婦女不能守節(jié)大加鞭撻,甚至認(rèn)為她們活該得到悲慘的結(jié)局,而《杜小雷》又寫一婦女不孝順婆婆而化為豬,縣令捆之示眾,亦立意殊惡。至于宣揚(yáng)輪回報應(yīng),更是處處可見。但是,作為一個情感豐富、想象力出眾的藝術(shù)家,當(dāng)他在完全是幻想的境界中描寫狐鬼的形象時,卻又寫出了本屬于人類的許多美好的向往。當(dāng)然,《聊齋志異》中占主導(dǎo)地位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是批判社會現(xiàn)實和幻想美好人生兩類,這也是人們喜歡此書的原因。
蒲松齡一生受盡科舉之苦楚,每言及此,百感交加,辛酸無比。書中有《三生》篇,寫名士興于唐被某考官黜落,憤懣而死,在三世輪回中與該考官的后身為仇。篇末作者議論道:“一被黜而三世不解,怨毒之甚至此哉!”這位名士三生不解的“怨毒”,也正是蒲松齡自身心態(tài)的反映。所以,書中涉及科舉的地方特別多。只是,蒲松齡對科舉制度本身并未提出否定,他所特別加以攻擊的,是考官的“心盲或目瞽”(蒲松齡《試后示箎、笏、筠》)以致良莠不辨。如《賈奉雉》篇,寫賈奉雉每次以好文章應(yīng)考,總是名落孫山,最后把“不得見人之句”連綴成文,卻高中第一名。又如《司文郎》篇,寫一神奇的瞎和尚能用鼻子嗅出燒成紙灰的文章的好壞,他嗅糊涂考官所作的文章,竟立時“向壁大嘔,下氣如雷”,真是所謂“屁文”。這一類故事中,作者主觀情緒的宣泄最為強(qiáng)烈,尖銳當(dāng)然是尖銳的,但難免夸張?zhí)^。書中攻擊科舉弊端,寫得最有意義應(yīng)是那些反映考生在精神上遭受巨大折磨、靈魂被扭曲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如《王子安》篇,寫王子安屢試不第,在一次臨近放傍時喝得大醉,片刻間夢見自己中舉人、中進(jìn)士、點翰林,于是一再大呼給報子“賞錢”,又想到應(yīng)“出耀鄉(xiāng)里”,因“長班”遲遲而至,便“捶床頓足,大罵‘鈍奴焉往?’”酒醒之后,始知虛妄。這一種描寫,確是入木三分,包含了作者深刻的心理反省。篇末“異史氏”的議論總括秀才入闈前后,忽異想成狂,忽沮喪欲死,神昏志迷的情態(tài),令人感慨不已。
蒲松齡一方面社會地位不高,深知民間疾苦,另一方面,又與官場人物多有接觸,深知其中弊害,因此,寫出了一些優(yōu)秀的揭露政治黑暗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如《席方平》寫冥界貪賄公行,含冤者負(fù)屈難伸,受盡恐怖的摧殘,實是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濃黑的縮影。又如《促織》,寫因為皇帝好斗蟋蟀,各級官吏紛紛進(jìn)貢邀寵,里胥假機(jī)聚斂,造成民間家破人亡的慘劇。這一類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在全書中占有相當(dāng)比例。
但《聊齋志異》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許許多多狐鬼與人戀愛的美麗故事。像《嬌娜》、《青鳳》、《嬰寧》、《蓮香》、《阿寶》、《巧娘》、《翩翩》、《鴉頭》、《葛巾》、《香玉》等,都寫得十分動人。這些小說中的主要形象都是女性,她們在愛情生活中大多采取主動的姿態(tài),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嬌弱溫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氣,敢于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滿足,少受人間禮教的拘束。像《嬰寧》中的狐女嬰寧,永遠(yuǎn)天真地笑個不停,嬉鬧玩耍,絕無顧忌,絲毫未曾受到人間文明法則的污染;又像《翩翩》中仙女翩翩,能以樹葉制作錦衣,每當(dāng)情郎意有旁騖,便不動聲色地讓他的衣衫變回片片黃葉,當(dāng)場出丑。作者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的高超,就在于他能夠把真實的人情和幻想的場景、奇異的情節(jié)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從中折射出人間的理想光彩。
狐鬼故事在中國古小說中淵源久長,而蒲松齡特別注意于此并擅長于此,頗有值得推究之處。作為一個有如此才華的文學(xué)家,他的內(nèi)在情感的活躍是無可懷疑的;在他痛苦的生活經(jīng)歷中,渴望得到某種情感上的安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正如前面所說,從明末到清初,封建禮教、程朱理學(xué)的重新抬頭使追求個性解放的社會思潮處于低抑的狀態(tài),而蒲松齡也受此影響甚深。但另一方面,這種思潮既已發(fā)生,使自然情性得到滿足的要求就不可能被徹底截止。只是,當(dāng)小說以具有現(xiàn)實社會身份和現(xiàn)實社會關(guān)系的女性為主人公時,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會對她們提出現(xiàn)實倫理的約束;而只有在寫狐鬼一類女性形象時,由于這些人物是超脫于社會固有結(jié)構(gòu)之外而無法以禮教的準(zhǔn)則衡量的,作者內(nèi)心的欲望便會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在一種“倫理疏隔”的虛幻場景中,人的自然情感便得到了較為自由的抒發(fā)。這應(yīng)是蒲松齡對狐鬼特別感興趣的原因。但即使如此,作者心理上的陰影還是會對小說產(chǎn)生影響。那些人與狐鬼之間曠男怨女的`短暫結(jié)合,缺乏世俗生活的明朗歡快,而總是給人以幽凄的感覺。
前人或?qū)ⅰ读凝S志異》比之于竟陵派的詩歌,就其心理因素來說,這種比擬不無道理。
如果把“三言”、“二拍”和《聊齋志異》各作為晚明和清初短篇小說的代表,那么,以生動的白話與雅致的文言、富于市俗氣息的人間故事與幽凄的狐鬼故事相比較,確實可以看出文學(xué)的生氣正處于減退的過程中。在體式上,蒲松齡每于長篇故事之末,仿《史記》“太史公曰”論贊體例,附“異史氏曰”的議論。從文言小說已有的擺脫史傳影響、減少議論的趨向而言,這也沒有什么可贊賞的。況且,這些議論雖有個別精彩的,但大多無甚趣味,蒲氏的長處不在此。
但《聊齋志異》畢竟是富于才華之作,也畢竟承續(xù)了前代小說中一些重要的積極因素,在中國小說史上仍有著獨(dú)特的地位。它既結(jié)合了志怪和傳奇兩類文言小說的傳統(tǒng),又吸收了白話小說的某些長處,形成了獨(dú)特的風(fēng)格。在一些優(yōu)秀篇章中,作者能以豐富的想象力建構(gòu)離奇的情節(jié),同時又善于在這種離奇的情節(jié)中進(jìn)行細(xì)致的、富有生活真實感的描繪,塑造生動活潑、人情味濃厚的藝術(shù)形象,使人沉浸于小說所虛構(gòu)的恍惚迷離的場景與氣氛中。小說的敘事語言是一種簡潔而優(yōu)雅的文言,而小說中人物的對話雖亦以文言為主,但較為淺顯,有時還巧妙地融入白話成分,既不破壞總體的語言風(fēng)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常文言小說的對話難以摹寫人物神情聲口的毛病,這是很難得的成就。以《翩翩》為例,在落魄浪子羅子浮為翩翩所收留后,有一位“花城娘子”來訪:
一日,有少婦笑入曰:“翩翩小鬼頭快活死!薛姑子好夢,幾時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貴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風(fēng)緊,吹送來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迸υ唬骸盎镒油吒G哉!那弗將來?”曰:
“方嗚之,睡卻矣?!庇谑亲钥铒?。
此后寫羅子浮二度偷戲花城,均“衣化為葉”,嚇得不敢再胡思亂想——。
花城笑曰:“而家小郎子,大不端好!若弗是醋葫蘆娘子,恐跳跡入云霄去?!迸噙釉唬骸氨⌒覂?,便直得寒凍殺!”相與鼓掌?;ǔ请x席曰:“小婢醒,恐啼腸斷矣?!迸嗥鹪唬骸柏澮夷袃海粦浀眯〗翘浣^矣。”
寫二女相為戲謔的口吻,十分靈動,對舊時稍有文化修養(yǎng)的讀者來說,已經(jīng)是沒有什么障礙的了。
由于結(jié)合了多方面的因素,《聊齋志異》把文言小說的藝術(shù)性又推進(jìn)了一步。此后雖然還有不少類似的小說詩歌文學(xué)作品問世,但都已無法與之媲美了。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六
請想象一下,有這樣一個世界,花妖蛇精都充滿人情味。你可以和他們相對暢飲、談古論今,可以和他們吟詩作對、繾綣纏綿,看大千世界倏然萬變。當(dāng)然,不要誤入迷途,被惡鬼抓去。讓我們走入《聊齋》的世界中吧!
蒲松齡,清代小說家,以茶換故事,反映人間情,一書點破人性鬼格,不信,看看!
《畫皮》中有這么一段話,是描寫那只鬼的:
躡跡而窗窺之,見一獰鬼,面翠色,齒巉巉如鋸,鋪人皮于榻上,執(zhí)彩筆而繪之。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于身,遂化為女子。
畫皮這只鬼可真虛偽啊!為傷人性命,竟把自己偽裝起來。
蒲松齡寫畫皮,也許是為了諷刺那類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這類人的心嗬!如惡鬼,骯臟,丑陋!他讓我看到了人心險惡。
人世間當(dāng)然也少不了一些好心人啊!
在一場洪水中,一個人,在災(zāi)難前毫不畏懼,救下無數(shù)人的生命。當(dāng)聽到可能災(zāi)區(qū)中還有人時,他哭了,癱坐在地下,無奈說:“我盡力了,我真的盡力了?!笨伤?,卻竟是一名志愿者。
在一個志愿者身上,我看到了他光明的未來!他和《聊齋》中一些鬼一樣,善良、樂于助人、舍己為人。但有些“人格”卻還不如“鬼格”!蒲松齡的小說,讓我看到了美好的一面。
哦!據(jù)統(tǒng)計,《聊齋》中約五分之一是涉及愛情的,他一涉及到了愛情,就展現(xiàn)出絢麗多彩的景況。
在一開始,他在書中寫道:
披蘿帶荔,三閭氏感為而為騷;牛鬼蛇神你,長爪郎吟而成癖。自鳴天籟,不擇好音,有由然矣。
與屈原、曹植等人以女性美為政治理想美的寄托不同,與曹雪芹以女性美作為人性美的象征亦不同,他把女性美作為知己之情的形象化身的,因為在他窮愁落寞的生涯中,最渴望的、最珍惜的就是知己之情。
故,但明論評道:“寫情緣于花木,無非美人香草之思;證因果于鬼狐,猶是鴛被燕巢之意”?!读凝S》,還是讓我看見愛情之美。
人亦鬼,鬼亦人,人鬼亦能通情。《聊齋志異》告訴我們:鬼而人,理而情。有時人性之丑,連鬼格都比不上?。?BR> “《聊齋志異》雖亦如當(dāng)時同類之書,不記神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diào)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于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魯迅先生的評價精辟深刻,誠如斯言!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七
我今天剛讀了《聊齋故事》這本書。“聊齋”是作者蒲松齡書房的名字。我最喜歡它這里面《夜叉國》的故事。有一個姓徐的'商人,有一次他的商船遇上了一陣狂風(fēng),船被吹到了峨嵋山遇到了夜叉。他憑自己的智慧不但免去了被吃掉的命運(yùn),還娶了老婆,最終當(dāng)上了夜叉族的首領(lǐng)。我很羨慕徐商人的智慧,遇到危險不慌張,善于原諒別人,這是我佩服的兩點。
這本書的其它故事也很有意思,比如說《狐嫁女》、《八大王》、《偷桃》、《水姑子》、《蛇人》、《雨錢》等。雖然這6個故事各有不同,但它們都非常吸引人,很精彩。主人公雖然經(jīng)歷著不同的故事,但是他們也有相同之處,比如說都很形象很鮮明。
我還知道了如何使你寫的故事更加吸引人,你只要把情節(jié)寫的更生動,人物寫的更鮮明,你一定可以寫出一篇好文章。
我非常喜歡《聊齋故事》這本書,還讓媽媽給我買《聊齋志異》看。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八
徜徉在書海之間,我發(fā)現(xiàn)《聊齋志異》是一本經(jīng)典的名著。
正如“志異”兩字,書中記述了很多奇異的事情,但我認(rèn)為妖魔鬼怪反而能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而《聊齋志異》也是一本批判性很強(qiáng)的書。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對蒲松齡的評價,看完《聊齋志異》,我發(fā)現(xiàn)這是對蒲松齡很好的評價。
《聊齋志異》中得故事很多,其中也有令我有很多感受的故事。
就比如《義鼠》這一篇文章:有兩只老鼠,其中一只被蛇吞了下去,另一只雖然害怕,卻為了同伴與蛇斗智斗勇,蛇被逼無奈只好把是鼠吐了出來。
這篇文章雖然很離奇,但是我在閱讀時已經(jīng)把老鼠想象成了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這篇文章雖然是贊揚(yáng)了“義鼠”,卻也從面諷刺了那些無情無義,在危難時拋下同伴不管的人。
還有一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在樹林中有一個很迅猛的巨蟒,人們都會跟懼怕他,但一只螳螂?yún)s懂的騎在它頭上,巧妙地蛇,最后把累死了。
作者通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發(fā)人深省的道理:在遇到兇猛的邪惡勢力時,我們不能因懼怕他們而束手無策,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懂得找他們的弱點。對于那些為禍多端的邪惡勢力,作者也借此警示他們,不要過于兇狠,否則早晚還是會自食惡果的。
《聊齋志異》這篇名著給了我很多啟示,所以今后我應(yīng)該繼續(xù)多讀書讀好書!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九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初的文學(xué)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好看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種犁》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賣梨的人,因為梨很好,即使是價錢貴了一些,但還是很多人去買,有人就跟賣梨的討價還價,賣梨的人很生氣的說,沒錢買就走開,別耽誤我生意。
這時候有個道士來到賣梨的跟前,請他施舍一個梨,賣梨的不給,還大罵道士,這時有個小伙計看不過去,就用自己微薄的工錢,給道士買了個梨。道士吃完后,就把梨核埋在了地下,交了水,不一會兒就長出參天大樹,還結(jié)滿了梨。道士把樹上的.梨分給了大家一起吃,賣梨人都看傻了,等他回過神一看,自己的梨全沒了,原來分掉的是自己的梨呀,他連忙去追那個道士,最后也沒追上。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人一定要有同情心,不能只顧自己,對于有困難的人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這樣這個世界才能更美好!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
這個假期又大飽眼福了,原本讓媽媽給我買一本《封神演義》,令我驚喜的是媽媽給我買來一整套:《儒林外史》、《東周列國志》、《隋唐演義》……既然有了選擇權(quán),我索性暫時拋棄了《封神演義》,《聊齋志異》走起!
我懷著興奮讀了中國古典十大名著之一《聊齋志異》。書名很有特色,其中“聊齋”是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初讀聊齋,本以為是單純描寫人鬼之間的故事,實則是以這些花妖鬼狐為載體,曲折地表達(dá)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和批判。
剛看第一個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充滿童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沒想到越往后越精彩。其中《狼》就是一個典例,隨著情節(jié)的波瀾起伏,生動表現(xiàn)了狼的貪婪、兇惡、狡猾的本性,也襯托出屠夫的勇敢機(jī)智。這篇反映的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惡人,無論耍什么花招,終歸是被識破、被殲滅的。
《聊齋志異》——短篇小說的藝術(shù)高峰,希望我再次捧起時會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媽媽要搞大掃除,我也不情愿的被拉到了搞大掃除的行列中,沒想到,這次大掃除竟清理出了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聊齋志異》。
這本書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做的短篇小說集,這本書或揭示了世道的黑暗,如《席方平》中,連閻王爺都被收買了,使得席方平受盡毒刑,最后告到了灌口二郎那,才得以沉冤得雪,席方平的這種勇氣讓我敬佩。這雖是以冥界影射,但卻反映了在古代“有錢就有理”的“道理”。又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在這書中,寫愛情的故事較多,雖然我對愛情似懂非懂,但我還是被他們這種對愛至死不渝的感情感動了:如《嬰寧》,《蓮香》,篇中的主角都不顧封建的約束,勇敢的追求愛情,進(jìn)一步反映了封建社會的不自由,對人的約束.......還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如《葉生》中葉生因考試路考不中,郁悶而死,他的鬼魂要完成遺愿,卻也只幫助一個人考中舉人。
這本書給我的影響甚大,讓我明白了我們這個社會是多么的自由,讓我學(xué)會了大膽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我也被蒲松齡這種正視黑暗,不被世俗所束縛的精神感動。
《聊齋志異》是一本好書,它抨擊黑暗,伸張正義。希望它能受到更多人喜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二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聊齋志異》?!读凝S志異》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
《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yù)。《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在《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這章中,講述了一個容貌美麗的狐仙嬰寧與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戀的故事,嬰寧有情有義、心靈純潔,比現(xiàn)實中的人更加可親可愛。雖說她是一只托給鬼母所養(yǎng)的狐貍精,可她并沒有邪惡,喜歡笑。她讓子服將自己的父母合葬,并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對自己的關(guān)照,后來,子服的母親給他們兩個人主持了婚禮,一年過后,嬰寧生下一個胖兒子,不認(rèn)生,見人就笑,很像他母親。
其實,《聊齋志異》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cè)面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dāng)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腐敗成風(fēng),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想到這里,還有誰沒有理由再去好好學(xué)習(xí),去把社會不規(guī)則的事情改正過來?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fù)的生活,那么我們就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素質(zhì)的人。在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視現(xiàn)實的精神!
最后,還是以作者的一首詩為結(jié)尾吧:
姑妄言之故聽之,
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yīng)厭作人間語,
愛聽秋墳給唱詩!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三
《聊齋志異》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读凝S志異》是一部經(jīng)典小說,是蒲松齡的著作?!读凝S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說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后”之美譽(yù)。《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tài)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四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初文學(xué)家蒲松齡,他編寫的這部傳奇之作百看不厭,書中的故事膾炙人口,深刻動人,我十分喜歡這本書。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禁為這本書的故事所感嘆,仿佛這本書就是一個似真似幻的奇異世界。
我最為喜歡的是《考城隍》這個故事,里面的宋秀才十分孝順,他本可以去當(dāng)掌管一方的神仙,為了母親放棄職位,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孝子。而宋秀才的母親因兒子死去,足足哭了三天三夜,太令人感動了!我不禁想起了以前電視中,播放兒子拋棄母親的`事情,感慨萬千那!
我們要學(xué)習(xí)宋秀才的孝心啊,父母為我們累死累活,供我們讀書,就是為了要我們長大要做個有用的人才,報效祖國。我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他們雖然對我們很嚴(yán)格,但還是心疼我們的,有時候,你會很不理解父母親,但是他們做的事不都是為我們好嗎?好好孝敬父母親吧!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后感篇十五
看完了蒲翁筆下的《陸判》,對換心之人朱爾旦肅然起敬。
那個“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的朱爾旦憑借自身的憨厚樸實打動了陸判,致使陸判為其換心。換心之后的.朱爾旦文思大進(jìn),過眼不忘。陸判為其妻換上貌美如花之頭,卻招來美首主人之父吳侍御的疑心。幸的其亡女托夢告訴他自身并非被朱爾旦所迫害而是另有其人,這便讓朱妻之首與美首之身合葬。朱爾旦得四子,在朱死后,朱仍然“三數(shù)日輒一來,時而留宿繾綣”,見其字成才便也安心了。
朱爾旦憑借一顆慧心造福于家,陸判更是“移花接木,創(chuàng)始者奇”且“媸皮裹妍骨”。這般美好的結(jié)局簡單卻不失內(nèi)涵。
記得很早以前看過電視劇版的《陸判》,現(xiàn)在看起來,電視劇有過多的枝椏。譬如朱爾旦換心之后是個貪圖美色,混淆黑白之人……電視劇對名著的改編加入了太多的現(xiàn)代元素,只是為了迎合多數(shù)觀眾的口味。它們便變得糾結(jié),跌宕;更融入了理不清的情感糾葛。
如果僅僅忠于原著,難道就不會有賣點么?我想不是這樣。如今的社會創(chuàng)新是必不可少的,但經(jīng)典也是永遠(yuǎn)存在的,不要一味地去篡改經(jīng)典,篡改經(jīng)典中所包含的意蘊(yùn),這樣經(jīng)典才能更加常駐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