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模板15篇)

字號: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才能和潛力,需要去發(fā)掘和挖掘。在寫總結(jié)時,要注意用簡練的語言準確地概括所總結(jié)的內(nèi)容。希望以下總結(jié)范文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和參考,大家可借鑒其中的亮點和方法。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一
    他是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主持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動力設計與調(diào)試工作,參與指揮大亞灣核電站和秦山核電站二期建設,引領我國核工業(yè)實現(xiàn)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歷史性跨越。
    這位核動力事業(yè)的拓荒牛,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
    作為我國農(nóng)民運動的先驅(qū)彭湃烈士之子,彭士祿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基因,以身許國、科技報國。哪里有危險,哪里有困難,他總是沖在最前面。但在名利面前,他卻總是藏著、躲著。有人送他“核潛艇之父”的稱號,有人說他是“中國核電站創(chuàng)建人”,他卻謙虛地回答:“我只是核動力領域的一頭墾荒牛。”
    童年經(jīng)歷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卻磨煉了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
    彭士祿的童年經(jīng)歷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1928年,他3歲時,母親被反動派槍殺;第二年,父親彭湃也在上海犧牲。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黨組織安排他輾轉(zhuǎn)到20多戶百姓家里寄養(yǎng)。那段時間,彭士祿見到年紀大的就喊爸爸媽媽,年紀小的就喊哥哥姐姐。
    8歲時,由于叛徒出賣,彭士祿被捕入獄。出獄后,由于生計無著,他又淪為“小乞丐”……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彭士祿說:“坎坷的童年經(jīng)歷,磨煉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父母把家產(chǎn)無私地分配給了農(nóng)民,直至不惜犧牲生命,給了我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熱血?!?BR>    1940年,周恩來找到彭士祿,并把他送到延安。彭士祿常對延安中學的同學們說:“我們的父母經(jīng)過殘酷的斗爭,有的流血犧牲了,要不好好學習,怎么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么對得起黨?”
    1951年,品學兼優(yōu)的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lián),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1956年,陳賡大將到蘇聯(lián)訪問,把彭士祿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yè),你愿意改行嗎?”陳賡問。“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迸硎康撜Z氣堅定。從此,他便與核動力事業(yè)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留學那段歲月里,彭士祿從未在晚上12點前就寢?!拔覀円獙W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一頭扎進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見了湖泊?!彼宄赜浀?,當時蘇聯(lián)教授每教一節(jié)課,中方要另付80盧布的報酬?!?0盧布啊!這是老阿媽用血汗錢供孩子上洋學堂,我們能不努力嗎?”
    主持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動力設計與調(diào)試工作,引領我國核電發(fā)展歷史性跨越。
    1958年6月,彭士祿學成回國,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62年2月,他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fā)。然而,當時中國在核潛艇建造方面的知識近乎為零,一無圖紙資料、二無權威專家、三無外來援助,包括彭士祿在內(nèi)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么樣,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學”。
    國家經(jīng)濟困難,但彭士祿和同事們士氣高昂。“困難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彭士祿說。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后,加緊研制核潛艇的任務進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專委批準研制核潛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潛艇陸上模式堆。于是,彭士祿等一大批科技人才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處的一個代號叫“909”的基地。
    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彭士祿主持了核動力裝置的擴大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tài)和動態(tài)主參數(shù)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jié)構(gòu)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每天晚上,彭士祿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睙峁<尹S士鑒回憶。
    “核潛艇項目的初期研究要演算大量數(shù)據(jù),彭士祿的計算結(jié)果總是最精確?!秉S士鑒說,等到自己當了核動力院的總工程師,已經(jīng)退休的彭士祿還不忘叮囑他,“不管你現(xiàn)在的位置有多高,重要的數(shù)據(jù)一定要親自算一遍,這樣你心里才能踏實!”
    1970年8月30日,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順利達到滿功率,發(fā)出了中國第一度核電,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核動力技術的國家。而彭士祿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彼時他已經(jīng)連續(xù)五天五夜沒有合眼了。
    1970年12月2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值得一提的是,艇上零部件有4.6萬個,需要的材料多達1300多種,沒有用一顆外國螺絲釘。
    和平運用核能,將核能服務于社會,是彭士祿畢生的心愿。1983年,他被任命為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總指揮,為我國核電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1988年,彭士祿擔任核電秦山聯(lián)營公司董事長,成功實現(xiàn)了我國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從核潛艇到核電站,彭士祿從事的工作都是拓荒。他說,自己非常敬仰“孺子?!钡年駝啪?,不做則已,一做到底。49歲時,彭士祿在一次核潛艇調(diào)試工作中突發(fā)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手術后他僅僅住院一個月,就繼續(xù)撲到了核動力事業(yè)上。
    公事上一點都不馬虎、私事上一點都不計較。
    雖為英烈之后,但彭士祿一直很低調(diào),“我從沒背過這個包袱,更不會以此自居。我只是一個普通黨員”。
    工作中,彭士祿既嚴謹細致,又“敢于拍板”。有人問他:“為什么敢拍板?”他回答:“其實有個秘訣,一定要用數(shù)據(jù)說話?!崩卫握莆諏嶒灁?shù)據(jù),是他大膽決策的科學依據(jù)。他曾這樣要求自己:“凡工程技術大事必須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數(shù),一點兒也不能馬虎。但人總不完美,對事物總有幾分模糊。這時就要不恥下問、調(diào)查研究、收集信息,通過試驗等來搞清楚?!?BR>    彭士祿這樣看“明白”與“糊涂”的關系:“做一個明白人談何容易?他要有超前意識,對問題有新思路、新見解;對工程技術能親自計算主要技術經(jīng)濟數(shù)據(jù);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但當一個糊涂人則更難,難得糊涂。凡對私事,諸如名利、晉升、提級、受獎等,越糊涂越好?!?BR>    彭士祿的病房中,始終掛著一頂海軍軍帽,帽子上繡著中國的核潛艇。彌留之際,他已無法進食,只能靠輸液維持生命,卻仍然關心著我國核動力事業(yè)的發(fā)展。彭士祿曾在自述中這樣寫道:“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短評)。
    彭士祿曾說,自己一輩子干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這兩件事,無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核潛艇是大國重器,于無聲處壯國威;核電則是戰(zhàn)略性高科技產(chǎn)業(yè),事關國計民生。彭士祿用自己堅挺的脊梁,賦予國家自立、民族自強無窮的力量。
    大國重器,心血鑄之?;仡櫯硎康摰囊簧?,始終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童年時期的苦難,培養(yǎng)了他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以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彭士祿曾說,“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彭士祿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chuàng)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現(xiàn)在,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chuàng)新這個第一動力。越是前行,越離不開創(chuàng)新;越是發(fā)展,越需要一大批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越是艱難,越是需要不斷凝聚起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記住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出發(fā)。學習“時代楷?!迸硎康摰墓廨x事跡,將更加激勵我們從黨的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再添薪火。(人民日報本報記者谷業(yè)凱)。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二
    “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yè),你愿意改行嗎?”“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時間20世紀50年代。問話者,是當時正在蘇聯(lián)訪問的中國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卮鹫呤钦谔K聯(lián)留學的彭士祿。從此,彭士祿與“核動力”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1951年,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lián)。他先后在莫斯科動力學院等幾個學校就讀,均取得優(yōu)異成績,為報效祖國的核事業(yè)奠定了堅實基礎?!傲魧W時,我從未在晚上12點前就寢過,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彭士祿清楚地記得,當時,蘇聯(lián)教授每教一節(jié)課,中方要另付80盧布的報酬?!?0盧布啊!”彭老動情地用潮汕話說:“這是老阿媽用血汗錢叫兒崽上洋學堂呃,我們能不努力么?”30年后,已身為核潛艇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的彭士祿,忘我工作的精神依然不變。彭士祿患胃病20多年,但他總不舍得花點時間去看病。在一次現(xiàn)場調(diào)試的緊要關頭,他終于支撐不住了,經(jīng)診斷為急性胃穿孔。手術在工地現(xiàn)場緊急施行,他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醫(yī)生還發(fā)現(xiàn),胃上還留有一個穿孔而自愈的疤痕。
    吃苦與責任。
    彭士祿這一生所吃過的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小時候為了生存,他當過乞丐,在廣州“感化院”發(fā)高燒導致癱瘓差點丟掉性命;后來在東江縱隊當小游擊戰(zhàn)士時得過嚴重瘧疾;在延安當護士時得過肺炎,幾經(jīng)生死。留學期間,彭士祿更懂得珍惜時間,從沒在12點鐘以前睡覺。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fā)。當時中國在核潛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近乎為零,在這種狀況下搞核潛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學”。當時恰逢三年自然災害,物資供應匱乏,生活極其艱苦。當時擺在彭士祿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攤子:反應堆研究室不到50個人,每人每月平均只有5元行政經(jīng)費;三年困難時期,大多數(shù)人浮腫或轉(zhuǎn)氨酶偏高,他們和全國人民一樣在忍饑挨餓;除了五六個人是核動力專業(yè)之外,其他人都是來自其他學科的科技人員,大部分還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yè)生。一切從零開始,學習起來談何容易?彭士祿深知,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這需要把自己和別人已有的經(jīng)驗和技能進行轉(zhuǎn)化,同時吸收新的知識。
    根據(jù)原子能研究所黨委提出的“坐下來,鉆進去,入了迷”的要求,彭士祿針對全室大多數(shù)人只會俄語不會英語,而外文資料又大多為英文的狀況,組織了英語學習。大家從早晨5點多鐘起床就背英語單詞,甚至上廁所時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幾遍新學的單詞才去就寢。這樣邊學英語,邊看與各自專業(yè)有關的英文資料,經(jīng)過兩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過了英語閱讀關,并且摸清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同時,為了讓全室人員盡快都姓“核”,彭士祿和韓鐸、蔣賓森、沈俊雄等人在反應堆研究室內(nèi)開始系統(tǒng)地講授反應堆物理、反應堆熱工水力、反應堆控制、核動力裝置等課程。就這樣,通過邊學習邊實踐,同志們很快便掌握了核動力裝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統(tǒng)、各專業(yè)間的內(nèi)在和相互制約的關系。這些門外漢迅速地站到了核動力科學研究的前沿。
    彭士祿面對工程技術大事必須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數(shù),一點也不能馬虎。對于任何問題都要通過調(diào)查研究、收集信息、進行試驗等來搞清楚。潛艇核動力裝置研究初期,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20世紀60年代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shù)據(jù),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但仍沒有把握保證反應堆的絕對安全。彭士祿又帶領大家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fā)現(xiàn)了誤差,修正了公式,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把反應堆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彭士祿在領導核電站建設工作時期對工程技術能親自計算主要技術經(jīng)濟數(shù)據(jù);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
    彭士祿在接受采訪時曾如此描述當時的艱苦條件:“當時條件很差呀,室里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而且學的都不是核專業(yè)。怎么辦?我就和其他幾位留蘇的同事當起了老師,開設了反應堆等五門專業(yè)課給他們講,兩年后,他們都成了核動力學的專家。那時,我們是吃著窩窩頭搞科研的,連窩窩頭都吃不上時,我們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研究室每人每月的辦公費才5元錢,這里面還包括出差費、辦公用品費……那時沒有電腦,僅有一臺手搖計算機,大家就拉計算尺、打算盤,那么多的數(shù)據(jù)都是靠這些工具沒日沒夜地算出來的?!?BR>    外號叫“彭大膽”,“彭拍板”
    “彭拍板”,同事們背后喜歡這么親昵地稱呼彭士祿。“這個u雅號u是研究核潛艇時得來的?!迸硎康擄L趣地解釋。1962年,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fā)?!爱敃r的各種爭論實在太多了。我常常對研制人員說,不要吵,做實驗,用數(shù)據(jù)講話,最后,我來簽字。對了,成就歸大家;錯了,我來負責?!迸硎康撜f,當時自己有兩個外號,一個叫“彭大膽”,一個叫“彭拍板”。
    “研制核潛艇是從零開始的,事事都等到有十分把握再干,哪有可能?”在試驗工作中,彭士祿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拍板,另外三分困難和風險再努力想辦法克服?!皼]困難,不冒風險,哪來的創(chuàng)新呢?還要我們這些人干什么?!”核反應模式堆安裝出現(xiàn)公差的善后處理,押送核燃料元件等,有危險有困難,彭士祿總是沖在最前,但在名利面前,他卻總是藏著、躲著。當指揮長噙著熱淚聲音顫抖地宣布“主機達到滿功率轉(zhuǎn)數(shù),相應的反應堆功率達99%”時,現(xiàn)場沸騰了。“我們成功了!”此時的彭士祿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連分享成功的力氣都沒了。
    “老彭就像一頭墾荒牛”
    在彭士祿家中的寫字臺上擺放著“三件寶”:一是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處女航的紀念磁盤;二是友人贈送的核電站模型;三是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時,炊事員送的“墾荒?!碧沾伤芟?。夫人說,她最喜歡第三件,因為“老彭就像一頭墾荒?!薄?BR>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決定上馬秦山一期核電項目。究竟走哪種技術路線?熔鹽堆和壓水堆兩套方案成為爭論的焦點。最終,在彭士祿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首臺核電機組選擇了后者,為以后中國核電走“以壓水堆為主的技術路線”起到了關鍵作用。中國改革開放后,又啟動了大亞灣核電項目,彭士祿任總指揮?;厥桩敃r的建設經(jīng)歷,彭士祿說自己學到了三點:一是懂得了一些經(jīng)濟,很早就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二是驗算了法國核電的主要參數(shù);三是學到了一點管理學,這對今后中國核電項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大”家和“小”家。
    “大”家就是國家,“小”家就是彭士祿的家庭。彭士祿曾經(jīng)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自己的夫人有三個:一是核動力,二是煙酒茶,三是自己的妻子馬淑英。
    1965年,中國核潛艇工程上馬時,彭士祿為了工作特地從北京遷到四川。4年后,妻子馬淑英也遷到四川。馬淑英當年從蘇聯(lián)留學回來后分配在北京化工大學教化學,她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馬淑英講課講得好,在學校是出了名的,也因此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當她要離開化工大學跟隨彭士祿去四川時,學生們很舍不得馬淑英。離別之時,很多學生都來給她送行,哭著跟她擁抱,久久不能放手。來到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后,馬淑英便正式轉(zhuǎn)行參與到基地建設工作上來。1971年,因為工作需要,彭士祿再一次搬到武漢任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所(現(xiàn)719所)副所長兼副總工程師,任職到1973年5月。20世紀80年代主持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工作時期,他更是常駐廣州,幾個月才能借回京匯報工作之機回家探望一下。
    彭士祿80高齡時還在視察核電站的建設工作,經(jīng)常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年事已高的他并沒有在家享受生活,依然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依然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出差,很少能見到家人。對此,孫女彭瑤很有意見。彭士祿每天回來時都是深夜,孫女已經(jīng)睡著了,而每天早上孫女醒來時,彭士祿卻又出去了。為此,孫女跟他還簽了一份合同書,大意是如果彭士祿能準時回家的話可獎勵啤酒。
    榮譽與得失,人生“三張牌”
    在榮譽面前,彭士祿院士從不計較得失,也從不提出個人要求。多年來,他總是忙碌在工地或出差。1978年,當他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時,他正在工地上,有人通知他去參加國家科學大會,他根本不知自己是受獎者。在他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時,他還驚訝地說:我也可以得獎?什么時候調(diào)級,什么時候評職稱,什么時候漲工資,他一概不知,也不打聽。別人的房子是越調(diào)越大,而他卻從七間的將軍樓搬到四室一廳的單元房里,把大房子讓給別人,他總說,國家給我的太多了。他擔任過不少單位的顧問,從不拿報酬。他說,只要對國家民族有利,比拿點小錢更有價值。作為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常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但他堅決不同意。
    已經(jīng)86歲高齡的彭士祿雖然行動不便卻依舊神態(tài)安詳談吐風趣?!拔乙兄x瑪莎(夫人的俄文名字)對我的愛。她比我小9歲已經(jīng)是老太婆了。在家里夫人排老大女兒老二然后是外孫女、女婿、保姆我排老六?!毖哉Z中透出幽默。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三
    20__年5月6日,在國際田聯(lián)世界田徑挑戰(zhàn)賽日本川崎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10秒04(順風2.9米/秒)超風速的成績戰(zhàn)勝美國選手羅杰斯和前世錦賽冠軍科林斯奪得冠軍。而此次奪冠卻是中國隊隊員首次在男子百米成年組國際比賽中戰(zhàn)勝美國選手,可以說意義非。
    8月4日,在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比賽中,蘇炳添以10秒19的成績名列小組第三晉級半決賽,成為了中國短跑史上第一位晉級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的選手。
    8月11日,在倫敦奧運會4×100米預賽中,蘇炳添與郭凡、梁嘉鴻、張培萌組成的中國隊以38秒38的成績再度打破全國記錄,但總成績僅排在第12位未能進入決賽。
    9月22日,蘇炳添以10秒21奪得全國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冠軍并實現(xiàn)衛(wèi)冕。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四
    彭士祿,男,漢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廣東海豐人,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黨的早期領導人、我國農(nóng)民運動的先驅(qū)彭湃烈士之子,幼年顛沛流離,在黨的培養(yǎng)下成長成才。上世紀50年代,他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投身我國核潛艇研制事業(yè),擔任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突出貢獻。改革開放后,他負責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建設工作,并組織自主設計建造了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3月逝世,享年96歲。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五
    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于3月22日中午在京逝世,享年96歲。彭士祿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他長期從事核動力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曾在自述中寫道“如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BR>    大國重器,心血鑄之。彭士祿院士始終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為國鑄造核盾牌。他用自己的堅挺的脊梁,給了整個民族以力量。我國核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xiàn)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自主研制成功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建設了秦山、福清等一批先進核電站,自主研發(fā)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技術。從國之光榮到國家名片,再到中國方案,我國已構(gòu)筑完整的核工業(yè)體系。深切悼念彭士祿院士,讓我輩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wěn),走得更遠。
    巨星永不隕落,我們一起來看“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核電站創(chuàng)建人”——彭士祿與核結(jié)緣的傳奇人生。
    與核結(jié)下一輩子的緣。
    在延安中學,彭士祿的同班同學都愛稱呼他“老班長”。彭士祿常常對同學們說:“我們的父母經(jīng)過殘酷的斗爭,有的流血犧牲了,要不好好學習,怎么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親,怎么對得起黨?”
    1951年,品學兼優(yōu)的彭士祿被選派留學蘇聯(lián)。就在彭士祿刻苦學習的時候,美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1952年,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在美國東海岸成功下水。
    1956年,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到蘇聯(lián)訪問,密召彭士祿,陳賡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yè),你愿意改行嗎?”“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睆哪菚r起,彭士祿與核事業(yè)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艱苦奮斗報效祖國。
    20世紀五十年代末,彭士祿學成回國,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動力。1959年,蘇聯(lián)以技術復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制核潛艇提供援助。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成為彭士祿和同事們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
    當時國家經(jīng)濟困難,人才奇缺,但彭士祿和同事們士氣高昂?!袄щy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有時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飽。糧食不夠,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么多的數(shù)據(jù),就是這樣沒日沒夜算出來的?!迸硎康摶貞浾f。
    “一聲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祿告別妻子兒女只身入川,主持建造中國第一座1:1核動力裝置陸上模擬堆試驗基地。
    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1971年7月1日,中國核潛艇首次核能發(fā)電成功;1974年8月1日,藍色的北海上,雄壯的軍樂聲回蕩,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人民海軍的戰(zhàn)斗序列。
    只用了6年時間,中國就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捌孥E”的背后,離不開以彭士祿為首的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核潛艇之父核電先鋒。
    將核能服務于社會、實現(xiàn)和平運用核能的理想,是包括彭士祿在內(nèi)的核動力專家的畢生心愿。核潛艇研制成功后,彭士祿從軍工轉(zhuǎn)入民用領域,投入到核電站的研究和創(chuàng)建工作,為大亞灣核電站以及秦山核電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1991年4月,根據(jù)張愛萍將軍的提議,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組織力量,撰寫中國導彈核潛艇的誕生歷程,直到這時,彭士祿的事跡才為人們所知曉?!拔也贿^是與同事合作,為中國的核事業(yè)做了該做的事?!边@是彭士祿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故事沒有講完,拼搏還在繼續(xù),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千千萬萬像彭士祿院士一樣的國企科研工作者,為祖國發(fā)展拼搏奉獻,負重前行。站在巨人的肩上,承接前輩的使命,“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支撐”,我們一起來看彭士祿院士對青年人的寄語。
    歷史應被銘記,我們回顧歷史,也創(chuàng)造新歷史。大國底氣從“核”而來,中國核工業(yè)發(fā)展中,凝聚著一代代核工業(yè)人前仆后繼的奮斗。今天,我們用核工業(yè)發(fā)展中那些光榮與夢想,來緬懷彭士祿院士和他的同行者們,來致敬承載使命的接力者們,我們共同見證“國之榮光”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六
    20xx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yè)創(chuàng)建65周年之際,彭士祿生前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鏡頭前,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國家的核事業(yè)。
    彭士祿的一生,始終熱愛黨,熱愛祖國。他3歲母親犧牲,4歲父親彭湃英勇就義,1951年留學蘇聯(lián),學成歸國就投入到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研究論證中。
    為了研制新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彭士祿他們從零起步,他重行動、不空談,埋頭苦干,開拓進取,使得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上馬兩年后開工,開工三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1974年8月1日,正式列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創(chuàng)造了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此后,彭士祿又做起了我國核電發(fā)展的拓荒牛,先后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成功讓我國實現(xiàn)了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為了祖國的核事業(yè),彭士祿隱姓埋名工作了數(shù)十年。49歲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飼管提供營養(yǎng)。但他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20xx年3月22日,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七
    彭士祿院士一生為國家潛艇核動力和核電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墾荒牛”。在中核集團公司的統(tǒng)一組織下,核動力院副院長劉承敏前期指導黨委宣傳部和科技處共同完成了宣講材料的準備和宣講團的籌備。本次宣講由黨委宣傳部領導帶隊,來自四所和二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潘東、許愛威作為主講人參加了此次宣講,將彭士祿院士的坎坷經(jīng)歷和巨大貢獻生動地顯示給觀眾們,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讓現(xiàn)場許多觀眾眼中都泛起淚光。
    此次宣講會是何梁何利基金會擬為彭士祿和黃旭華院士舉辦的四場宣講會中的首場,后期還會在上海、廣州、澳門等城市舉行。宣講會的受眾范圍廣、社會媒體多、傳播力度大,對宣傳科技強國理念、弘揚和發(fā)展核工業(yè)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正如結(jié)尾所說,新時代核工業(yè)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核動力領域攻堅克難。不負芳華,勇攀高峰,在核電市場奏響華龍新篇章!”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八
    “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yè),你愿意改行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
    時間,上世紀50年代。問話者,是正在前蘇聯(lián)訪問的國防部副部長陳賡。回答者,是正在前蘇聯(lián)留學的彭士祿。從此,彭士祿與“核動力”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外號叫“彭大膽”“彭拍板”
    1962年,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fā)?!爱敃r的各種爭論實在太多了。我常常對研制人員說,不要吵,做實驗,用數(shù)據(jù)講話,最后,我來簽字。對了,成就歸大家;錯了,我來負責。”彭士祿說,當時自己有兩個外號——一個叫“彭大膽”,一個叫“彭拍板”。
    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彭士祿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tài)和動態(tài)主參數(shù)簡易快速計算法,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jié)構(gòu)等重大技術關鍵問題。
    當指揮長噙著熱淚聲音顫抖地宣布“主機達到滿功率轉(zhuǎn)數(shù),相應的反應堆功率達99%”時,現(xiàn)場沸騰了。“我們成功了!”此時的彭士祿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連分享成功的力氣都沒了。
    “老彭就像一頭墾荒?!?BR>    在彭士祿家中的寫字臺上擺放著“三件寶”:一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處女航的紀念磁盤;二是友人贈送的核電站模型;三是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時,炊事員送的“墾荒牛”陶瓷塑像。夫人說,她最喜歡第三件,因為“老彭就像一頭墾荒?!?。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國決定上馬秦山一期核電項目。究竟走哪種技術路線?熔鹽堆和壓水堆兩套方案成為爭論的焦點。最終,在彭士祿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首臺核電機組選擇了后者,為以后我國核電走“以壓水堆為主的技術路線”起到了關鍵作用。
    改革開放后,我國又啟動了大亞灣核電項目,彭士祿任總指揮?;厥桩敃r的建設經(jīng)歷,彭士祿說自己學到了三點:一是懂得了一些經(jīng)濟,很早就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的概念;二是驗算了法國核電的主要參數(shù);三是學到了一點管理學——這對今后中國核電項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986年,彭士祿調(diào)任核工業(yè)部副部長,負責秦山二期的籌建。他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人生“三張牌”
    在工作、生活中,彭士祿擅長打“三張牌”。
    先說“簡單牌”。彭士祿的座右銘是凡事越簡單越好,做事要做“減法”。在吃、住、行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盡量簡單,已經(jīng)成為他的習慣,也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搞科研。
    再說“懶漢牌”。彭士祿善于發(fā)動團隊的力量完成使命,也喜歡培養(yǎng)年輕人。他說,新技術發(fā)展快,年輕人思想活躍,要放手讓他們干。彭士祿手下出了很多優(yōu)秀人才,都是他的“懶漢牌”打出來的。
    如今,86歲高齡的彭士祿雖然行動不便,卻依舊神態(tài)安詳,談吐風趣?!拔乙兄x瑪莎(夫人的俄文名字)對我的愛。她比我小9歲,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老太婆了。在家里,夫人排老大,女兒老二,然后是外孫女、女婿、保姆,我排老六?!毖哉Z中透出幽默。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九
    福建省“漳州110”,全稱為“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直屬大隊”,1990年引領全國建立110報警服務臺和快速反應機制,實現(xiàn)了打擊犯罪、維護治安、服務群眾功能的有效整合,贏得了當?shù)攸h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高度信賴,被百姓親切地譽為“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漳州110”,推動“110”成為人民警察隊伍的標志性品牌。中宣部當時會同有關部門,將“漳州110”作為全國重大典型進行宣傳,在全社會引起廣泛深刻影響。進入新時代,“漳州110”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安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堅持黨建引領,筑牢忠誠警魂,深化警務機制改革,著力打造“漳州110”升級版,積極拓展建立網(wǎng)格治理“社區(qū)(鄉(xiāng)村)110”,進一步提升打擊犯罪和服務群眾的整體效能,有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漳州110”的先進事跡宣傳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認為,“漳州110”是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zhí)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的優(yōu)秀公安基層單位代表,是新時代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守護者,是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的踐行者。他們的先進事跡,集中體現(xiàn)了人民公安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政治品格,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價值追求,改革強警、銳意創(chuàng)新的奮進精神,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良好形象。廣大公安民警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的重要訓詞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漳州110”為榜樣,以人民為中心,做人民的保護神,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chuàng)造安全穩(wěn)定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十
    年,彭士祿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選派留學蘇聯(lián)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1954年1月,他在蘇聯(lián)學習時,美國東海岸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巨大而靈巧的“黑色水怪”轉(zhuǎn)眼潛入太平洋。不久,這龐大的“水怪”幽靈般地游過墨西哥灣、蕩過南美洲、橫穿大西洋,途經(jīng)歐亞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國東海岸。在它下水后的三年多時間里,總航程達到6萬多海里,消耗的核燃料“鈾”僅有幾千克。這黑色水怪,就是繼原子彈之后再度震驚世界的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
    你愿意改行嗎?”彭士祿幾乎是脫口而出:“我當然愿意,只要祖國需要!”
    很快,彭士祿被派往莫斯科動力學院原子能動力專業(yè)進修深造。正是這段學習的時光讓彭士祿與核動力結(jié)下了一生的緣分。之后,他沒有像他的父親彭湃一樣轟轟烈烈地走向歷史舞臺的中央,而是像核潛艇一樣悄無聲息地“深潛”,與共和國的核事業(yè)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58年,為打破美蘇等國對核潛艇技術的壟斷,中央批準研制導彈核潛艇。這一年,彭士祿學成歸國,被分配到二機部原子能所工作。正當他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中蘇關系出現(xiàn)裂痕。面對復雜的的國際形勢,毛主席講出了一句話,氣勢如虹:“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這振奮人心的一句話,改變的豈止是彭士祿一個人的命運,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1962年2月,彭士祿被任命為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核潛艇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fā)。
    彭士祿領導的核動力研究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短缺的辦公經(jīng)費,所里新來的大學生沒有一個是學核動力的……很多人都沒見過核潛艇長什么樣。這個核潛艇怎么干成,更是不知道!
    彭士祿鼓勵大家,困難中孕育著機遇,我們一步一步來!當時,先由他和僅有的幾個懂一點核動力的人,一邊自我學習,一邊給大家開課!他還發(fā)動大家一起學英語,俄語資料沒有了,就改看英文資料。他對年輕人說:要腦袋尖、屁股圓,腦袋尖鉆進去,屁股圓能坐得住!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消息傳到核動力研究室,彭士祿敏銳地意識到,核潛艇研制的春天就要來了。
    1965年,代號為“09”的中國第一個核潛艇工程上馬。一支幾百人的先遣隊,靜悄悄地來到四川青衣江畔的深山里,開始秘密建設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廠房在四川大山中奮戰(zhàn)的日子,是彭士祿一生中最難忘的經(jīng)歷。交通不便,就都吃住在工地上,180天不見太陽、毒蛇蚊蟲肆虐,他們依然干勁十足。彭士祿曾回憶道:“困難時期,我們都是吃著窩窩頭搞核潛艇。那時沒有電腦就拉計算尺、敲算盤,那么多的數(shù)據(jù)就是沒日沒夜算出來的?!?BR>    1970年8月30日,反應堆主機達到了滿功率指標,晚上18點30分,起堆試驗的指揮長含著熱淚宣布,核潛艇主機達到滿功率轉(zhuǎn)數(shù),相應反應堆的功率達99%,核反應堆順利達到滿功率!
    這意味著,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心臟——核動力終于開始跳動了!核潛艇下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十一
    1958年底,中國組建了核動力潛艇工程項目,開始核動力裝置預研。這一年,彭士祿剛好從蘇聯(lián)學成回國,并被安排在北京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59年,蘇聯(lián)以技術復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制核潛艇提供援助。時任中國主席提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彭士祿和他的同事們深受鼓舞,決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盡早將核潛艇研制出來。
    1961年,彭士祿任原子能所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并受郭沫若聘請兼任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1961年-1962年,由于當時中國核科學人才奇缺,核潛艇資料空白,又恰逢3年經(jīng)濟困難,中央決定集中力量搞原子彈、導彈,核潛艇項目暫時下馬,只保留一個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室,彭士祿作為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
    1963年,彭士祿任七院十五所(核動力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1965年,彭士祿轉(zhuǎn)并到核工業(yè)部二院二部任副總工程師。
    1965年3月,擱置多時的核潛艇項目重新啟動?!耙宦暳钕?,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祿告別北京的妻子兒女,只身入川,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1967年6月-1971年6月任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基地副總工程師。
    1967年起,彭士祿組織建造了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并全程跟蹤模式堆的安全運行、分析異?,F(xiàn)象、事故苗頭、排除故障。1970年7月18日,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啟動試驗開始,反應堆主機達到滿功率指標,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為核動力裝置一次性成功運用于潛艇起到?jīng)Q定性的借鑒作用。1970年,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下水了。
    1971年6月-1973年5月,彭士祿任719所(核潛艇總體設計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1973年起,彭士祿任七院(中國艦船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隨后任六機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國防科委核潛艇第一位總設計師。
    1983年2月,彭士祿被任命為水電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兼任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還兼任國防科工委核潛艇技術顧問。
    1986年4月,核電工作歸核工業(yè)部管理之后,彭士祿調(diào)到核工業(yè)部任總工程師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電秦山二期聯(lián)營公司董事長,并負責秦山二期的籌建。核工業(yè)部改為中國核工業(yè)總公司后,任中國核工業(yè)總公司科技顧問。
    彭士祿主要成就。
    20世紀60年代,潛艇核動力裝置研究初期,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shù)據(jù),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為了保證反應堆的絕對安全,彭士祿帶領大家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fā)現(xiàn)了誤差,修正了公式,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和主要設備的論證、設計、試驗和運行全過程的前期開發(fā),以及核動力裝置的擴初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tài)和動態(tài)主參數(shù)簡易快速計算法。在主參數(shù)的選定、系統(tǒng)組成及關鍵設備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并可推廣應用于壓水堆核電站,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jié)構(gòu)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
    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彭士祿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調(diào)試和試航工作,對核潛艇研制、生產(chǎn)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如慣性導航、水聲、武備、造水裝置等拍板決定,協(xié)調(diào)解決,并指導后續(xù)艇的研制、生產(chǎn),參加、組織研制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20世紀80年代初,彭士祿從軍工轉(zhuǎn)入民用領域,在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期間,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zhì)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提出了核電站建設的時間價值觀念,寫出了《關于廣東核電站經(jīng)濟效益的匯報提綱》,計算了核電站的主參數(shù)及經(jīng)濟計算,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彭士祿作為第一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
    1986年,彭士祿在擔任核電秦山二期聯(lián)營公司董事長期間,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設計、建造2臺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機組的方案,親自計算主參數(shù)、進度、投資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與匯率風險的關系,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jù),期間他還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彭士祿院士主要著作中有關軍用核動力裝置部分因保密不能發(fā)表,至1995年公開發(fā)表的文章有十幾篇,主要是:
    1.《反應堆熱工水力計算》,(中國科技大學講義,1963年)。
    2.《中國核能的展望》,(《工業(yè)設備與原料》1985年第四期)。
    3.《核能在中國能源中的地位》,(《核動力工程》1985年3期)。
    5.《為促進中國核電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努力》,(《核動力工程》1989,no.1)。
    6.《中國核能的現(xiàn)狀和展望》,(《核科學與工程》1989,no.1)。
    7.《2×600mw壓水堆核電廠的上網(wǎng)電價計算與分析》,(《核動力工程》1993,no.14)。
    8.《核能工業(yè)經(jīng)濟分析與評價基礎》(書),1995年出版。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十二
    2020年1月15日,中國核工業(yè)創(chuàng)建65周年之際,彭士祿生前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鏡頭前,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國家的核事業(yè)。
    彭士祿的一生,始終熱愛黨,熱愛祖國。他3歲母親犧牲,4歲父親彭湃英勇就義,1951年留學蘇聯(lián),學成歸國就投入到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研究論證中。
    為了研制新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彭士祿他們從零起步,他重行動、不空談,埋頭苦干,開拓進取,使得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上馬兩年后開工,開工三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1974年8月1日,正式列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創(chuàng)造了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此后,彭士祿又做起了我國核電發(fā)展的拓荒牛,先后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成功讓我國實現(xiàn)了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為了祖國的核事業(yè),彭士祿隱姓埋名工作了數(shù)十年。49歲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飼管提供營養(yǎng)。但他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在_逝世,享年96歲。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十三
    1925年,彭士祿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橋東社。
    新中國成立后,彭士祿(后左一)和弟弟彭洪首次重逢合影。
    1928年,彭士祿3歲時,母親蔡素屏遭反動軍閥殺害。
    1929年,時任中共中央農(nóng)委書記的父親彭湃也在上海犧牲,彭士祿受到貧苦老百姓的照顧和掩護,鄉(xiāng)親們和地下黨組織把彭士祿東掩西藏。
    1931年,彭士祿6歲時,被轉(zhuǎn)移到了潮安,送到革命群眾家里寄養(yǎng),準備尋找機會轉(zhuǎn)送中央蘇區(qū)瑞金。在潮安,彭士祿先后被20多戶人家收養(yǎng)過。最后,他被送到紅軍隊長陳永俊(后犧牲)家,由其母親潘舜貞撫養(yǎng)。
    1933年農(nóng)歷7月15日,時任中國共產(chǎn)黨潮安縣委書記陳醒光叛變并出賣了彭士祿等人的居住信息,8歲的彭士祿和潘舜貞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送至潮安縣監(jiān)獄,接著被押送到汕頭石炮臺監(jiān)獄。
    1934年,彭士祿又與一批少年及紅軍家屬被轉(zhuǎn)送到廣州感化院。
    1935年夏,彭士祿從廣州感化院被釋放,回到潮安當乞丐,后又住到革命群眾家里,并幫助繡花、打柴、放鵝等以維持生計。
    1936年夏,彭士祿又被捕并再次押送到潮安監(jiān)獄。1936年,祖母周鳳費盡周折找到彭士祿,并通過陳卓凡設法將他營救出獄。之后祖母先將他帶到澳門,住在柯麟家。七嬸楊華當時正住在柯麟家,公開身份是做傭人,同時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后來祖母又將他帶回香港,部分生活費用由地下黨組織供應,彭士祿在圣約瑟英文院讀了兩年小學。
    1939年夏,祖母回海豐時,這時,彭士祿從大人談話中聽說有平山游擊隊,與堂弟彭科一起逃離香港,到惠州的平山參加了東江縱隊。后來香港中共地下黨組織把他找到,又送回香港,住在地下黨負責人連貫家里。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十四
    海豐縣,取義于“南海物豐”,位于廣東省東南沿海。1925年,彭士祿出生在這片紅色故土,他是我國早期農(nóng)民運動領袖彭湃的次子。
    1928年9月,海豐縣一片血雨腥風,母親被捕后英勇就義;不到一年,父親又在上??犊八馈?BR>    那一年,年僅4歲的彭士祿成了孤兒,也成了國民黨在全國懸賞搜捕的“通緝犯”。童年時期,他曾兩次被敵人抓進監(jiān)獄,受盡磨難。
    1940年,周恩來派人輾轉(zhuǎn)找到15歲的彭士祿,一句“孩子啊,終于找到你了!”讓顛沛流離的彭士祿淚流滿面。
    1940年年底,彭士祿抵達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1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考試,獲得留學蘇聯(lián)的名額,前往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學習。
    懸梁刺股攻讀堅。彭士祿倍加珍惜這5年的學習時光,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異。
    1955年,因國家建設的需要,中國政府把原子能工業(yè)建設列上議事日程。當時,美國和蘇聯(lián)都已研制出原子彈、氫彈,美國還造出了核潛艇。
    1956年,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陳賡到蘇聯(lián)訪問期間,把彭士祿召到中國駐蘇大使館,問他:“中央已決定選派一批優(yōu)秀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yè),你愿意改行嗎?”
    “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迸硎康搱远ǖ鼗卮稹?BR>    吃百家飯長大的彭士祿,忘不了幾十位“母親”對他的撫養(yǎng),也忘不了父母為了革命犧牲生命,他早已堅定了“愿將此生長報國”的信念。
    1956年9月,彭士祿奔赴莫斯科動力學院進行核動力專業(yè)學習。從此,與核動力結(jié)下了一輩子的緣分。
    自強不息去耕耘。
    20世紀50年代,面對一些國家的核威脅,毛主席發(fā)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偉大誓言。
    但是,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簡直比登天還難!不但缺乏圖紙資料,而且也沒有權威專家進行指導,包括彭士祿在內(nèi)的所有人,誰都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到底長什么樣。
    而且,核潛艇技術極為復雜。據(jù)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專項總師陳炳德介紹,全艇設備、儀器儀表等多達2600多項,近5萬臺件,電纜總長近百千米,管道總長30余千米。作為核潛艇心臟的動力裝置,反應堆的研制更是難上加難。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研發(fā)。
    彭士祿綜合團隊意見,對國外資料和國內(nèi)重水堆實地考察,經(jīng)過認真計算、論證,很快提出一套在陸地上建造模式堆的設想。
    1965年,八千軍民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處,這個代號叫“九〇九”的基地就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很快,彭士祿告別妻兒,隱姓埋名,進入基地。
    當時,中國核潛艇研發(fā)團隊對“核動力”的了解幾乎為零。但就在1970年12月26日,經(jīng)過以彭士祿為代表的科研團隊6年的艱辛努力,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4.6萬個零部件全部由中國自主研制。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49歲那年,彭士祿在一次核潛艇調(diào)試工作中突發(fā)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之后,他仍然不顧一切地撲在我國核動力事業(yè)上。
    多年來,彭士祿被譽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墾荒牛”。他推進了我國核動力的民用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為我國核電持續(xù)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負責了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組織建造了我國第一座商用大型核電站——秦山二期,其設計標準、計算程序、研制能力等成功經(jīng)驗,對我國后續(xù)核動力的設計和研發(fā)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是屬牛的,許多朋友稱我為老黃牛,我覺得我一生做的工作,雖滄海一粟,但就是要為人民作貢獻,默默地自強不息去耕耘、開荒、鋪路?!迸硎康撋霸诠P記中這樣寫道。
    時代楷模彭士祿院士先進事跡材料篇十五
    20世紀60年代,潛艇核動力裝置研究初期,為了建立反應堆物理的計算公式,在只有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彭士祿等科技人員日以繼夜計算了十幾萬個數(shù)據(jù),確立了自己的計算公式。為了保證反應堆的絕對安全,彭士祿帶領大家做了1:1零功率試驗,發(fā)現(xiàn)了誤差,修正了公式,保證了反應堆在常溫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祿主持了潛艇核動力裝置和主要設備的論證、設計、試驗和運行全過程的前期開發(fā),以及核動力裝置的擴初和施工設計,親自建立了核動力裝置靜態(tài)和動態(tài)主參數(shù)簡易快速計算法。在主參數(shù)的選定、系統(tǒng)組成及關鍵設備的選型等方面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并可推廣應用于壓水堆核電站,解決了核燃料元件結(jié)構(gòu)型式和控制棒組合型式等重大技術關鍵。
    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彭士祿在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期間,參加指揮了第一代核潛艇的調(diào)試和試航工作,對核潛艇研制、生產(chǎn)中的許多重大技術問題,如慣性導航、水聲、武備、造水裝置等拍板決定,協(xié)調(diào)解決,并指導后續(xù)艇的研制、生產(chǎn),參加、組織研制成功的耐高溫高壓全密封主泵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20世紀80年代初,彭士祿從軍工轉(zhuǎn)入民用領域,在擔任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期間,提出了大亞灣核電站的投資、進度、質(zhì)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提出了核電站建設的時間價值觀念,寫出了《關于廣東核電站經(jīng)濟效益的匯報提綱》,計算了核電站的主參數(shù)及經(jīng)濟計算,為大亞灣核電站的上馬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5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彭士祿作為第一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證書。
    1986年,彭士祿在擔任核電秦山二期聯(lián)營公司董事長期間,提出“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設計、建造2臺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機組的方案,親自計算主參數(shù)、進度、投資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與匯率風險的關系,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據(jù),期間他還積極推行董事會制度,首次把招投標機制引入核電工程建設。
    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一生里,彭士祿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他始終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勇挑重擔,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核動力事業(yè)。49歲時,彭士祿在一次核潛艇調(diào)試工作中突發(fā)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墒鞘中g后不久,他又忘我地投入工作之中。彭士祿無論身處多高的位置,管理多少工程、項目與人員,都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牢記是黨和人民將自己撫養(yǎng)長大,要回報人民,回報祖國。(《光明日報》評)。
    感動中國簡介。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2月前后推出,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多年,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
    《感動中國》節(jié)目向全國觀眾推出了許多人物,其中有成龍、濮存昕、劉翔、姚明、閻肅、郎平等光彩耀人的文體明星,也有巴金、鐘南山、袁隆平、葉嘉瑩、屠呦呦、錢學森這樣的睿智學者,更有張榮鎖、魏青剛、黃久生、王鋒、田世國、王順友這樣的普通百姓,還有徐本禹、鄭培民、梁雨潤、楊業(yè)功、劉金國、劉躍進這樣的黨政高官。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陡袆又袊繁幻襟w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節(jié)目于2月14日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起,在每年首播次日21:30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進行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