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和成長方式;總結時可以參考一些范文或優(yōu)秀的案例,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范文是總結寫作的參考,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
秋思教學設計篇一
1、學習生詞,能有感情地吟誦詩句。
2、通過借助注釋、反復誦讀、查閱資料等方法,感知詩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通過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詩句。
2、在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中,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在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中,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制作《秋思》的多媒體課件。
2、搜集拓展的古詩:《歸信吟》、《天凈沙·秋思》、《秋風引》。
一、導入新課,誦讀入境。
1、以學過的思鄉(xiāng)詩句引出新課。板題,讀題。
2、理解課題。
二、初讀詩句,讀懂詩意。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生字“洛”、多音字“重”。
2、再讀古詩,要求讀順。
3、三讀古詩,要求讀出詩的節(jié)奏。
4、引導學生回顧讀懂詩意的方法,借助注釋,讀懂詩意。
三、展開想象,讀通詩心。
(一)品析“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BR> 1、抓住“見秋風”,通過移情體驗,穿插詩人簡介,理解詩人眼里的秋景。
2、抓住“意萬重”,通過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
(二)品析“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又開封”這一行動細節(jié)。
2、從《歸信吟》一詩中更深層次地體會“又開封”包含的深切思鄉(xiāng)情。
四、整體感受,領悟詩情。
1、配樂讀,讀出詩人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深切思念。
2、以王安石對張籍《秋思》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3、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詩句。
五、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1、以《天凈沙·秋思》、《秋風引》豐富學生的積累,激發(fā)探究思鄉(xiāng)詩句的興趣。
2、總結升華。
六、作業(yè)(任選一題)。
1、想象《秋思》中描繪的畫面,把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2、搜集思鄉(xiāng)的詩詞。
秋思教學設計篇二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做到課堂之上熟讀成誦。
2.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文章資料,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透過適當?shù)幕仡櫯c拓展,深入感悟古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資料,透過多層次的朗讀,理解重點詞語,感悟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作者的表達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一首詩的詩題就像是詩的眼睛,它能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所以咱們在讀詩之前必須的好好讀讀題目!
3、指名讀。并說說你讀到了什么?
4、師:是啊,這是張籍在秋風乍起,落葉紛飛時抒發(fā)自己思念之情的一首詩。在宋代王安石眼中思念是那春風又吹綠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思念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思念又是什么呢?讓我們一齊到詩中去品味一下吧!。
二、初讀古詩,讀懂詩意。
1、自由朗讀古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jié)奏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指名讀詩。正音:見重。
3、全班齊讀。
4、師:這首詩同學們都讀得字正腔圓了。老師也想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樣樣?(分析師生讀法不同,再練讀。)。
5、師:同學們,古詩的朗讀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究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就是古詩所特有的美——韻律美。同學們,你們也能這樣有節(jié)奏的讀這首詩嗎?自己在小組里面試試吧!
6、小組練讀。指名小組讀,齊讀。
師:真不錯??蓡螁螘x還不夠,咱們要想讀好詩,還要做什么準備???對,還要理解詩意。此刻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掌握的自學方式,自由研讀古詩吧!弄懂詩意。
7、指名交流詩意。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師:秋風又起,客居洛陽的張籍準備寫一封家信抒發(fā)自己萬重心意。捎信人即將出發(fā),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誒,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全詩28個字中沒有一個“思”字,那詩人的思念你們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呢?詩人把思念藏在哪兒呢?捧起書,拿起筆,再讀讀詩句,哪些詞的背后藏著詩人深深的思念呢?2、學生自由讀悟。3、交流。預設:洛陽城里見秋風。
師:但是秋風看得見嗎?
生:看不見。
師:那作者看見的是什么?
生:是葉子飄落、草黃了、雁子往南飛……。
師:是呀,落葉要歸根、雁子要南飛,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見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師:站在凄涼的秋風中,作者見到的是秋風后面那不可見的——家。那么,就請你把悲哀、思念---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吧。讀:
張籍的家在哪?在洛陽嗎?有誰明白?
師: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風絞碎了詩人思鄉(xiāng)的心,再讀。
師:詩人難以回鄉(xiāng),愁腸百轉,他縱有千言萬語又該如何傾述呢?
生:寫家書。
師:可這是一封怎樣的家書呀?他表達的是什么情緒呢?
欲作家書意萬重。(板書:意萬重)。
師: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呀?年邁的父母、翹首遙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張籍只能把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會在信中說些什么呢?同學們拿起筆來,把張籍想說的話寫下來吧?。ㄕn件出示小練筆)。
師:我看同學們都寫得差不多了,來哪個小張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讀給大家聽。
(師生互動交流,生讀完寫句再讀詩。)。
師:把我們所有的話加起來張籍覺得夠嗎?(不夠)。
是呀,縱有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詩人的心,這真是——(欲作家書意萬重)讓我們用朗讀來表現(xiàn)“意萬重”吧!齊讀前兩句。
領悟: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師:秋思,秋思,思還藏在哪里呢?(板書:說不盡又開封)。
師:捎信人立刻要走,所以匆忙之間----(指板書,生讀:說不盡),因為意萬重,所以----(指板書,生讀:說不盡)。
5、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家書就是詩人與家人溝通的唯一渠道?。∵@封價值抵千金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的就把它發(fā)走啊。在發(fā)走之前,他怎能不又開封呢!讀——(課件: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6、他還會和捎信人說什么?
7、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詩人年年想回去,卻年年不得行!這封飽含著萬重意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的就把它發(fā)走啊。在發(fā)走之前,他怎能不又開封呢!讀——(課件: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8、他還會和捎信人說什么?
9、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有多少話要問,有多少情要表達!這封分量沉甸甸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的就把它發(fā)走啊。在發(fā)走之前,他怎能不又開封呢!讀——(課件: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師:張籍呀張籍你已經(jīng)看了一遍又一遍,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四、回讀,深化情感。
生:帶走了作者的心……。
1、這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千百年都不會變,看,當年邁的母親思念自己遠在他鄉(xiāng)的孩子時,她會輕輕的吟誦——師誦讀。
2、當漂泊在外的游子疲憊、孤獨的時候,她會輕輕吟誦——生誦讀。告訴遠方的親人,她雖身在他鄉(xiāng),卻心在故鄉(xiāng)。
3、當獨自在家的孩子想念遠方的父母時,他會輕輕吟誦,齊誦《秋思》。用這首詩帶去自己的思念。
五、拓展升華。
1、師:同學們這思鄉(xiāng)懷親又何止張籍而已。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離鄉(xiāng)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里。瞧,這是唐朝另一位詩人岑參的《逢入京使》,和張籍的這首詩比較著讀讀,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課件出示)。
2、學生自由讀,交流。
3.全班交流。
4、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短短的時間就讀出了這兩首詩中共同的情愫——思鄉(xiāng)之情。是啊,張籍的思念是那封抵萬金的家信,岑參的思念是一句淡淡的“平安”。就是這極平常、極平淡的事物、動作,卻承載著一種不平常、不平淡的思念之情。難怪王安石會這樣評價:“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BR> 六、總結。
1、師:同學們家鄉(xiāng)的山水總讓游子們魂牽夢繞,家鄉(xiāng)的親人更讓游子們牽腸掛肚。也許這天你們還不能完全領會,但是孩子們你們終將長大,闖蕩天涯,那時候你們必須會懂得這種無法割舍的牽掛。因為家是我們永遠的向往。讓我們再一次吟詠這首傳世之作吧!
2、配樂背誦。
作業(yè):
1、將這首樸實的詩帶到遠方的親人耳邊,為他們背誦這首詩,寄托你的思念之情。
2、課外閱讀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你會發(fā)現(xiàn)“思念、鄉(xiāng)愁”這種情感的另一種內(nèi)涵!
秋思教學設計篇三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注釋】: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仿佛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tài)。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xiāng)的游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xiāng)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于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lián)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仿佛,當他“見秋風”而起鄉(xiāng)思的時候,也許曾經(jīng)聯(lián)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于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托思家懷鄉(xiāng)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jīng)很深切強烈的鄉(xiāng)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tài):心里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于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不能下筆的生動意態(tài)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于想象了。
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chǎn)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現(xiàn)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象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這樣,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fā)又開封”的細節(jié),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yè)詩》),這是深得張籍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秋思》是一首敘事抒情詩,詩人張籍是借助寄家書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表達了自己身在異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朱翠老師的這節(jié)課改變了古詩一味講解、生硬體會詩意的'傳統(tǒng)教法,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她是從從創(chuàng)境激趣、讀中自悟、拓展延伸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從情境中體驗古詩的意境,在朗讀中感悟詩意和情感,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學得快樂,體現(xiàn)了讓學生“樂學”的教學新理念。
本節(jié)課教師在引領學生學古詩時遵循了古詩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即:讓學生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本節(jié)課最大的優(yōu)點是:以讀為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我認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讀,以讀促思,因為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訓練。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才會越豐富。今天朱老師講得這節(jié)課做到了這一點。朱老師就是通過學生個別朗讀、互相讀、自由讀等不同方式讓學生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讀中感悟詩句意思,感悟詩人的思想情感。本節(jié)課最終也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的效果。特別是教者運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范讀、引讀,營造了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我始終沉浸在詩的意境之中。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以下兩點做得不夠:
1、沒有將學生的課外積累與課內(nèi)學習相結合。課堂上有體現(xiàn)這方面的教學設計,但只是教師問、學生答。這樣做,沒有真正幫助學生梳理課外知識,只是走馬觀花,沒有實際效果。
2、對古詩意境的想象沒有依托文本。
古詩詞語言精練、意境深遠,留下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我覺得古詩意境的想象只有從文本出發(fā),才能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才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肚锼肌愤@首詩我覺得教學時,在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詩人看見的不是秋風,而是秋天的落葉,如果講到此處,教者就讓學生想象一下深秋的景物給你怎樣的感覺,這時,學生就會體會到深秋會給人以蕭瑟、蒼涼之感,這樣的感覺就和作者身在異處、感到孤獨、寂寞、思戀家鄉(xiāng)的心情是一樣的。但朱老師在講課中脫離了文本。就讓學生想象詩人的情感,我覺得有些牽強、生硬,學生很難通過想象感受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也就無法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古詩教學應讓學生在品讀詩句的過程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
最后我想說:“古詩教學,方法多多。只要我們巧妙使用,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其思維,就會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魅力無窮!”
秋思教學設計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
2感受濃濃的親情,珍視與親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難點: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切合時宜地來學習一首和秋季有關的詩——《秋思》。
2、板書:秋思。齊讀。
3、釋題:說說你對“秋思”的理解,再帶著你體會到的感情讀題。
4、質(zhì)疑:對了這一詩題,你又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評讀。
3、反復朗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互動交流。
三、品讀,感悟情感。
1、默讀,思考:你從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2、互動交流:(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3、帶著自己的體會,感情朗讀。
4、指名讀。
四、回讀,總結、積累。
1、回憶詩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斷,反復朗讀。
2、背誦古詩。
3、師總結:《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寫“秋天”、“思鄉(xiāng)”的詩詞、佳句。
2、給家人寫一封信,傳達你對家人的濃濃親情。
秋思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插圖理解古詩意思,反復朗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品味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情感,揣摩詩人的表達方式。
3、感受古詩語言的韻律美、意境美,自主積累思鄉(xiāng)的詩詞。
教學過程:
一、見秋生情,讀題定調(diào)。
1、讀“秋”想畫面。
板書“秋”字生讀;讀著“秋”字,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們眼中,秋天帶給我們的豐收的喜悅,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卻似乎很少有這份喜悅,現(xiàn)在讓我們透過古詩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詩句,生讀。
問:這些詩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樣一幅景象?(生答)。
蕭瑟的秋風,枯敗的草木,飄飛的落葉……構成了一幅多么荒涼肅殺的景象。這蕭條肅殺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懷??!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走進張籍的內(nèi)心世界,去體會一個游子那顆思家念親的心。
3、補充課題,引導讀題,讀出濃濃的、悠長的味道。
二、讀通古詩,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把古詩讀3遍,前兩遍爭取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把字音讀準。第三遍爭取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
2、展示讀。
指名讀古詩,評價是否讀出了節(jié)奏和韻律。
3、師生合作讀。
4、古詩的語言具有有度的概括性,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白話有所不同,請同學們借助注釋、插圖理解古詩意思,把這首古詩翻譯成白話?(指名說說意思)。
5、你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1、品味秋韻,感秋愁。
是什么讓張籍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的情懷?(見秋風)。
秋風是見得著的嗎?
那么詩人見到了什么?(漫天飛舞的落葉、瑟瑟搖擺的枯木、風吹落葉遍地翻滾……)。
洛陽城里,落葉在秋風中漫天飛舞,打著旋兒,零落遍地;路邊的敗草在風中瑟瑟搖擺;天上大雁南歸而去。張籍呀張籍,站在涼意漸濃的秋風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樣的思緒呀?(指名說說)。
這是怎樣的一種愁緒呀!讓我們走進另一位詩人馬致遠的秋思,去品味那一份別樣的愁緒。
出示馬致遠的《秋思》,師讀生想畫面。
蕭條的秋景,瘦弱的老馬,浪跡天涯孤獨的游子,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請你用朗讀把這一份別樣的憂愁表達出來吧?。ㄗ杂勺x,指名讀,)。
離愁漸遠漸無窮,逢秋向晚腸寸斷,寸寸都是游子愁。你看(生齊讀)。
2、讀寫結合,悟深意。
你若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你想做什么?
張籍面對此情此景又做了什么呢?我來問問詩人。
看著學生,問:秋風乍起,你——生答:欲作家書意萬重。(2—3人)。
你想要家書中說些什么呢?快拿起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在家書中盡情傾述吧!
指名說說家書的內(nèi)容。
情境導讀:
這也想說那也想問,想說的話太多太多,這就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心中的牽掛太多太多,千言萬語,千頭萬緒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真是——。
一封家書承載了游子幾多思念幾多牽掛,這實在是——。
3、說不盡,又開封。
我是送信的使者,信給了我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會盡快把信交到你的家人手中。什么?你要我把信給回你?這是為什么?(生用自己的話回答再用詩句回答)。
出示詩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生讀,你讀懂了什么?現(xiàn)在你還覺得家書只是幾張薄薄的紙嗎?那是什么?
情境導讀:
這悠悠的思鄉(xiāng)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這家書一封來傳遞,難怪詩人會——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那悠悠和思鄉(xiāng)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書所能道盡的呀!難怪詩人會——。
這說不盡的是什么?輕輕一開開出的又是什么?
這首詩,抓住寫信寄信這么一件小事卻表達出一個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念親之情,在表達方法上可謂高明。王安石曾這樣評價張籍的詩。
出示詩句。
四、想像畫面,拓展升華。
1、《秋思》寥寥數(shù)字,卻字字飽含一個游子對家鄉(xiāng)對親人濃濃的思念,讓我們再一次用心品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像畫面,去體味那份游子情懷。
師生合作讀,然后說畫面。
2、讀著古詩你心中產(chǎn)生的什么疑問?
張籍為何思家不歸家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資料,也許你會從中找到答案的。讀、說。
又一年過去了,秋風又起,他不由再次吟誦起——。
思鄉(xiāng)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人類共同的情懷。自古以來有多少游子抒發(fā)過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
出示古詩,生讀積累。
秋思教學設計篇六
3、學習這首小令的寫作手法,學會寄情于物的寫作手法
(一)、導入新課:大家還記得哪些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呢?齊背(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風又綠江南,明月何時照我還?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今天要們要學習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思》。
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作為第一次接觸元代作品,我們首先來了解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散曲,是為配樂所寫的歌詞,是繼詩詞興起的一種新詩體。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大多數(shù)為只曲,每首各自為韻,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首短詞。我們今天學的《天凈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
解題: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秋思”,秋天里的思念。
(二)、學習這首小令
(1)學生朗讀。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全班齊讀)
(2)指導學生朗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指出典型地方再朗讀一遍。
(5)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師生共同分析從詞語中讀出的情感。強調(diào)“小橋流水人家”里面的景是溫馨、恬靜的,與其它的景成對比,以樂靜襯哀情。
(6)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同學們分組討論2分鐘,把剛才分析的畫面用優(yōu)美的話語描繪出來,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幾根枯藤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潺潺的流水上,橫跨一座別致的小橋。不遠處有一縷裊裊炊煙飄出農(nóng)家小屋,那里有幾戶安居樂業(yè)的人家;在寂寞的古道上,蕭瑟的秋風,吹打著孤獨的游子,掀起他單薄的衣襟,孤獨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蹣跚走在羊腸古道上。
(7)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板書:景悲涼氣氛)“一切景語皆情語”,請想想這幅畫面?zhèn)鬟_出怎樣的情感?明確: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板書:情游子之悲)
(8)“斷腸人”究竟是誰?了解作者: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代大都人,是當時著名的雜劇作家、散曲家。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卻長期毫無結果。后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大概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jīng)歷中,他漸漸心灰意冷,一面懷著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隱士高人自居。問題:讀出哪些新的體會?提示:懷才不遇,長期漂泊的無奈,思念家鄉(xiāng),官場失落。拓展:可以用來勸慰作者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介紹作者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被時人美譽為“曲狀元”。其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1、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寫作手法好在哪里?
(三)、賞析寫作手法師生共同探究,得出結論
(1)簡約與深蘊相依,《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用詞凝練而不簡陋。九種事物“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均帶有鮮明的個性,又是本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中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2)靜景與動景相映,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
如寫環(huán)境的幽靜用“流水”的動態(tài)與“小橋”“人家”的靜態(tài)相映;寫蒼涼的道路則用“西風”與“古道”相映;“小橋流水人家”的安適、靜雅與“斷腸人在天涯”的淪落異鄉(xiāng)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3)寄情于物,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了。 “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于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fā)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
(四)、拓展(動手練一練)
1、哪些詩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扉?哪些詩句最能扣動你的心弦?給令你心動的詩句寫上一點批注。請同學們展示。(示例“斷腸人在天涯”——怎一個愁字了得?)
秋思教學設計篇七
這首古詩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本教學設計,在學習方式上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達成上,力求通過讀、思、議,營造出一種濃烈的思鄉(xiāng)氛圍,使學者、教者、作者融為一體。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吸納、積淀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
1、會正確讀寫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秋思》,默寫《秋思》。
3、通過應用課后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背誦積累。
3、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1、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反復朗讀并背誦古詩,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準備:初讀古詩,搜集諸如作者等方面的資料。
1、播放歌曲《故鄉(xiāng)的云》。
2、你能聽出這首歌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感情嗎?
(思鄉(xiāng)之情是古代詩人常常會抒寫的一種真摯的情感。)
1、誰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教師概述:
春天去了,夏天走了,代表生命的綠色也沒有了。秋風蕭蕭,落葉紛紛,使人平添了無數(shù)惆悵。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常常會生出思鄉(xiāng)的情思。
2、誰能告訴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作者思什么?
1、出示課件,進行配樂情景范讀,根據(jù)范讀的情況畫出詩的節(jié)奏和著重號。
秋思
〔宋〕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
2、學生試著讀一讀。(試讀2~3遍,也可以互相讀,互相聽)
3、指名讀,要求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來。
1、熟讀成誦。
可采用互讀和小范圍齊讀的方式,豐富閱讀的形式,提高閱讀的效率。
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秋思》。
(1)學生獨自邊讀、邊批、邊查、邊悟,試說每句詩的意思。
(2)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獨自理解上的收獲或疑惑。
(3)全班性交流。
3、教師對學生交流中的難點、疑點進行點撥。
(1)抓住重點詞句導讀:
體會“見”、“意萬重”、“恐”、“又開封”等詞的含義。
(2)交流詩意。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秋天來了,身處洛陽城,只見秋風乍起,倍感孤獨寂寞,決定提筆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寫封信,將自己的千愁萬緒告訴家鄉(xiāng)的親人。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書信寫好了,但又擔心由于匆忙該說的話沒有說完,就在送信人即將出發(fā)的時候,又打開了已封好的家書。
(3)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畫面和蘊含的故事,體味詩中的情感:
詩人這樣做是因為什么?從他的行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情感。
圍繞詩中所表達出的強烈的思念之情進行讀、議,豐富學生的想象,深層次地體會詩的內(nèi)在情感,努力使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1)你是怎樣理解的?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2)讀完此詩,你被什么感動了?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詞句?
老師充分肯定學生的感受,并適度進行精辟的概括。
5、有感情朗讀。
1、把這首詩背給自己的父母聽,順便把你的理解、感悟與父母進行交流。
2、試著獨自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樣的?
秋思
〔唐〕張籍
秋思教學設計篇八
1、播放歌曲《故鄉(xiāng)的云》。
2、你能聽出這首歌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感情嗎?
(思鄉(xiāng)之情是古代詩人常常會抒寫的一種真摯的情感。)。
1、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2、“秋思”怎么講?作者思什么?
1、觀察詩中插圖,想象圖中畫的是什么意思。
2、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3、指名試讀,指名評價,全班齊讀。
4、再讀全詩,結合注釋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把不懂的詞句做上標記。
5、班級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地方?
1、抓住重點詞句導讀:
體會“見”、“意萬重”、“恐”、“又開封”等詞的含義。
2、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畫面和蘊含的故事,體味詩中的情感:
詩人這樣做是因為什么?從他的行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讀完此詩,你被什么感動了?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詞句?
4、感情朗讀。
1、把此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2、課外搜集、積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
秋思教學設計篇九
1.學習古詩,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
2、學生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展開豐富想象,按要求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3、激發(fā)學生學古詩的興趣,提高對古詩的鑒賞能力,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
同學們,你們積累了哪些是思鄉(xiāng)詩句,咱們展示展示。
生自由回答。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過渡:同學們,綿綿的鄉(xiāng)思在宋代王安石、唐代李白眼中是一輪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鄉(xiāng)思又是什么呢?(一封千言萬語也道不盡的家書。)
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鄉(xiāng)之情?
生答。
教師小結:這首詩寫的是一件普通事。作者作客他鄉(xiāng),見秋風而思故里,托人捎信。臨走時怕遺漏了什么,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一件普通的事經(jīng)張籍這樣的高手潤色,便臻妙境。見秋風而起鄉(xiāng)思,可以說是古典詩詞中的一個常見題材,能以這樣尋常的題材寫出新意的小詩實不太多,而張籍的《秋思》一詩選取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有內(nèi)涵的片斷——寫、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xiāng)的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板書:濃濃思鄉(xiāng)情)
我們知道改寫古詩離不開合理的想象,今天,我們繼續(xù)用這種方法改寫《秋思》。(板書:秋思)
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請同學們回顧記敘文的六要素。
指名回答。
我們從這首詩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目的是引導學生回顧記敘文的六要素)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什么?(引導學生想象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秋天,地點是洛陽城,人物是詩人張籍。事情的起因:見秋風。秋風一起,北雁南飛,他鄉(xiāng)羈旅,觸歸思。事情的經(jīng)過:寫家書,意萬重。事情的結果:行人臨發(fā)有開封。)
洛陽城里見秋風,秋風是看不見的,作者在洛陽城里都看見了什么?
生答:他看到庭院中滿天飛舞的樹葉,還有空中排成一字的大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起因:見秋風(秋景:落葉、大雁…… )
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進行環(huán)境描寫。
3、 作者感受到秋風來了,秋風吹過,讓人打了個冷顫。
引導學生思考“秋風”帶給人心理上的感受。
4、 詩人在這寂聊的秋風中,又做了什么呢?讀下面的詩句“欲作家書意萬重”
5、你能想象作者寫家書時的情景嗎?哪個詞寫出了作者寫家書時的復雜感受?
“意萬重”怎樣解釋?(形容要表達的意思很多。)
6、詩人在家書中想表達那些意思呢?
生討論交流。
(表達因不能在父母面前盡孝而倍感自責;表達對妻兒的無盡思念;讓家人放心,自己在外一切都好。)
7、師補充: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寄居洛陽,離家千里,見秋風而起鄉(xiāng)思,當時的交通又不便利,再加其他一些原因,不能立刻返鄉(xiāng),只好寫封家書寄托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就使他本來已經(jīng)很強烈的鄉(xiāng)思之中又增添欲歸不能的惆悵,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思鄉(xiāng)情切,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要傾吐,而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作者用“欲作家書”無從下筆,猶豫難寧的情態(tài)描寫把抽象的“意萬重”表現(xiàn)得真切生動。
8、這家書怎么寫呢?寫了什么?他可能會對爸爸、媽媽、妻兒說什么?作者沒有明說,讓我們?nèi)ハ胂?。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來寫。
(調(diào)動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從而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指名回答(怎樣寫家書,家書的內(nèi)容。)
教師相機板書 經(jīng)過:寫家書,意萬重(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
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那個捎信人就要上馬,由于捎信人是這樣行色匆匆,詩人不得不匆匆落筆。于是萬重心意一下子很難表達清楚。詩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從而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10、“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边@是家書就要發(fā)出時的一個細節(jié),你能想象具體的細節(jié)嗎?詩人是怎樣拆信的呢?(出示課件圖片和音樂)你看到他送信時的動作了嗎?看到他的神情了嗎?體會到他的心了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來寫。)
教師相機板書 結果: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11、詩人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濃縮了自己對親人、對家鄉(xiāng)的萬般的思念,讓我們?nèi)肭槿刖车刈x。
學生誦讀《秋思》。
1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籍,一起 走進張籍孤獨凄冷的情懷,一同感受作者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悠長思念。經(jīng)歷了那千愁萬緒,不知從何說起的內(nèi)心煎熬,難道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妙筆,把這難忘的一幕寫下來。(大屏幕出示習作要求)
指導學生給習作取題目。
13、學生完成習作。
《秋思》改編
起因:見秋風(秋景:落葉、大雁…… )
想
經(jīng)過:寫家書,意萬重(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 象
結果: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濃濃思鄉(xiāng)情
一個秋天的清晨,張籍正在家中的庭院散步。一陣瑟瑟的秋風吹過,梧桐樹葉好似飛舞的蝴蝶,飄飄悠悠地落在地上。抬頭看,天空中幾只大雁正排成一個“一”字往南飛。嗨,又是一年了。不知不覺來到洛陽已有四個年頭了。此情此景,叫我怎能不想家鄉(xiāng)呢?于是他快步走進書房,想給家人寫封家書。
他拿好紙,磨好墨,提起筆來正要寫,可就在下筆時,心中縱有千言萬語,一時竟不知從何寫起。幾次提筆又幾次放下。張籍想了想,提筆寫道“親愛的爹娘,你們好。兒在外多年,不能回來看你們,請恕兒不孝。烏江一別已有數(shù)年,不知二老身體可好?兒甚是掛念?!睂懼鴮懼瑴I水迷糊了雙眼。他擦干眼淚繼續(xù)寫道“爹,你的腿有風濕病,天涼了要注意保暖。娘,你的眼睛不好,每天晚上就少補幾件衣服……”“愛妻,辛苦你了,你受委屈了。這么多年,你一直替我照顧咱爹娘,又要照顧咱兒子,可我卻不在你身邊?!薄?,還有,我們的寶貝兒子已經(jīng)會叫爸爸,會走路了吧!他是不是很調(diào)皮?愛妻,你就多費心了……”寫著寫著,老父親拄著拐杖把自己送到村口的情景歷歷在目,老父的叮嚀“兒呀,記得早點回家呀!”又在耳旁回響。想到這些,張籍聲淚俱下。
當張籍把書信寫好,準備交給捎信人時,又擔心匆匆寫好的信不能全部表達自己的意思,于是他趕忙把信拆開,又仔細地把信閱讀了一遍,這才放心交給捎信人。捎信人該上馬啟程了,可張籍還一個勁地叮囑“一定要把信送到!”馬兒撒開四蹄一路飛奔,望著捎信人漸漸遠去的背影,張籍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立刻回到書房,揮筆寫下了一首詩《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
語文教師身具傳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光榮使命。時代發(fā)展,古詩詞雖被視為文化瑰寶,卻漸被塵封,今天的學生對詩之意、詩之境、詩之美鮮有所感。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裉煳覀冞€可以說“不如授人以漁場?!币驗椋砣雽毶?,豈可空手而歸?因此,《秋思》教學設計力求引領學生走向、走近、走進詩歌這一獨特的文化中,入詩境,知詩意,品詩味,悟詩情,從而使本課教學收獲實效。
1、以“讀”為主線,通過讀通讀順、讀出節(jié)奏、讀懂詩意、讀出感情四個層次的朗讀,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走進文本,理解作者的思鄉(xiāng)情。
2、以“思”為主導,引導學生品味詩句意蘊,體會作者情感。
3、以“思鄉(xiāng)”為主題,引導學生感受張籍的思鄉(xiāng)情,古人的思鄉(xiāng)情,今人的思鄉(xiāng)情。
以“讀”為主線,讀出層次,讀出效果。
以“思”為主導,引導學生品味詩句背后蘊藏的作者感情。
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宋代王安石眼中鄉(xiāng)愁是那春風又吹綠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鄉(xiāng)愁是那皎皎的.明月光,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籍寫的《秋思》。(板書課題,齊讀)秋天的思念是悠長的,所以思要讀得長一些。(生再讀一遍詩題)。
二、初讀古詩,讀懂詩意。
師:自由朗讀古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jié)奏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師:我看同學們都會讀了,現(xiàn)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起來讀,誰愿意當一個最勇敢的孩子。
師:讀得真不錯,聲音響亮。還有誰也想來試一試。生讀。
真棒!老師聽出他讀出了古詩特有的節(jié)奏。
(講解字音)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想讀一讀。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分析師生讀法不同,再練讀。)。
師:讀得真好,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吧,我讀題,你們讀詩句。(學生讀)。
師:對,就是這樣讀,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同學們,靜靜讀讀,邊讀邊看插圖,能不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生:這首詩寫了作者在洛陽城里看見了秋風,就想給家人寫封信,他想要寫的東西太多了,把信交給捎信人的時候,又把信拆開添上幾句話。
師:說得真好,誰再來說一說。
師:是呀,這首詩主要敘述了一件事,是什么事呢?誰能用三個字概括?
生:寄家書。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生:秋風。
師:哪句詩告訴我們。
生:洛陽城里見秋風。(點擊課件出示詩句)。
師:你來讀一讀。(生讀)。
師:秋風無影無蹤,看得見嗎?
生:看不見。
師:從這句詩中,你能想像到詩人在秋風蕭瑟的洛陽城里見到一副怎樣的景象?
生:他看到洛陽城飄飛的落葉……。
師:那么,當時的洛陽城是怎么樣的呢?請看資料:
在唐代,洛陽商業(yè)非常繁榮,盛況空前。由于洛陽交通便利,是唐朝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又是水陸交通的樞紐。外國商人經(jīng)廣州、揚州,抵達洛陽,然后去長安。被稱為唐朝的第二大首都——東都。
師:從這段資料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當時的洛陽城很繁華……。
師:然而這一切繁華的景象,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有冷冷的秋風,南歸的大雁,飄零的樹葉。此情此景,詩人不禁吟道———生:洛陽城里見秋風。
師:秋在我們的眼中是喜悅的,為什么在張籍的眼中是如此的凄涼呢?請大家讀下面的文字。
出示資料:張籍祖籍吳郡(現(xiàn)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等職,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客居洛陽為官,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師:你從這段文字中明白了什么?
生:他在外地做官,遠離家鄉(xiāng)。
師:洛陽到蘇州有870多公里,在當時,交通不便,這算是遙遠的路程了。
生:他10歲離家,游歷做官也許很多年沒有回家了。
生:家鄉(xiāng)的親人,家鄉(xiāng)的景色,家鄉(xiāng)的一切……。
師:但這些他現(xiàn)在見得到嗎?
生:見不到。
師:秋風瑟瑟,詩人難以回鄉(xiāng),不免引起了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在那個年代,只能寫封信回家,寫給親人的信就叫——生:家書。
師:而這一封家書,要到達親人的手上,少則幾個月、半年,有的甚至要幾年,因此,古人特別看重這一封家書,詩圣杜甫就曾經(jīng)這樣寫道(出示句子)——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生:家書的重要,比萬兩黃金還貴重。
師:正是因為家書的意義非凡,詩人才會——生:欲作家書意萬重。
師:意萬重就是——。
生:想要表達的意思很多。
師:是呀,多少個日日夜夜呀?年邁的父母、翹首遙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張籍只能把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會在信中說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心里,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張籍,此時你會想起家鄉(xiāng)的什么人,什么地方,會說些什么呢?拿起筆,寫一寫(課件出示:1、芳草凄凄的古道旁,白發(fā)蒼蒼的父母,在翹首遠望……2、楊柳依依的斷橋邊,淚眼汪汪的幼子,在踮腳遠眺……3、夜深人靜的小院里,形單影孤的妻子,在望月嗟嘆……)。
1、我想對年邁的父母說……。
2、我想對勞累的妻子說……。
3、我想對幼小的兒女說……。
4、我想對我的兄弟姐妹說……。
5、我想起了家門口的小樹林……。
6、我想起了小時候讀書的屋子……。
7、我想……。
師:我看同學們都寫得差不多了,來哪個小張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讀給大家聽。
(師生互動交流,生讀完寫句再讀詩。)。
師:信總算寫完了,我們來看看張籍寄信的畫面。(課件出示詩句)。
同學們張籍寄信時,他心情如何?你能從詩中找出這個字嗎?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擔心什么?當捎信的人馬上就要出發(fā)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師:可臨行為什么又開封?“開封”是什么意思?“又開封”呢?
生:“開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開。
“又開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開,又合上又打開……。
師:詩人把信打開幾次?
生:一次,兩次,三次……。
師:把你的理解帶進你的讀中(讀后兩句)。
師:一個小小的開字,一個平常而又細微的動作,卻飽含了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我們從這平淡之處可見作者構思的艱辛,這也是本詩的獨特之處。
四、配樂誦讀,深化情感。
師:是呀,小小的一封家書怎能承載一個游子濃濃的鄉(xiāng)愁呢!請讀《秋思》。
師:信帶走了,可帶走的僅僅是信嗎?
那他還帶走了什么?
生:帶走了作者的心……。
師:魂去也,空一身哪!現(xiàn)在陪伴張籍的只有——洛陽城里的秋風。于是一首千古絕唱就在張籍腦中誕生,這就是《秋思》(音樂響起)生讀詩;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張籍身在洛陽,心在故鄉(xiāng)。這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請讀《秋思》。秋風乍起,思鄉(xiāng)涌起,寫不完的思念,說不盡的鄉(xiāng)愁,此刻,你是否把張籍那悠長而又濃郁的秋思學深深地記在心中呢?背《秋思》。
五、拓展升華,總結全詩。
師:同學們這思鄉(xiāng)懷親又何止張籍而已。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離鄉(xiāng)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里。
(課件出示)師生配合讀。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唐.張九齡。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唐.馬戴。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xiāng)。------清.袁枚。
師:多么動人的詩篇,多么真摯的感情,他們表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心聲——思鄉(xiāng)情。同學們,當你們長大后,當你們遠離家鄉(xiāng)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之時,你們會覺得故鄉(xiāng)在我們心中永遠是最溫馨、最不能割舍、最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
2、感受濃濃的親情,珍視與親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切合時宜地來學習一首和秋季有關的詩——《秋思》。
2、板書:秋思。齊讀。
3、釋題:說說你對“秋思”的理解,再帶著你體會到的感情讀題。
4、質(zhì)疑:對了這一詩題,你又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評讀。
3、反復朗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互動交流。
三、品讀,感悟情感。
1、默讀,思考:你從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2、互動交流:(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3、帶著自己的體會,感情朗讀。
4、指名讀。
四、回讀,總結、積累。
1、回憶詩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斷,反復朗讀。
2、背誦古詩。
3、師總結:《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寫“秋天”、“思鄉(xiāng)”的詩詞、佳句。
2、給家人寫一封信,傳達你對家人的濃濃親情。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二
1、會讀寫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透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古籍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默寫《秋思》。
二、重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準備:課件(ppi)。
四、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師:故鄉(xiāng)的月總是那么圓,故鄉(xiāng)的人問題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溢滿的情懷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述思鄉(xiāng)情感的詩詞。
二、學習《秋思》。
1、自由讀古詩。
2、生討論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3、生再讀,說說有什么體會,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匯報時相機點撥:
(1)秋風真看得見嗎?詩人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氛圍)。
(2)“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生自由交流)。
(4)這么多的話想說,真能夠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引導生反復讀)。
(5)秋風落葉喚起思鄉(xiāng)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話,想對你們訴說。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4、指名讀后兩句,說說體會。
(2)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jié),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出發(fā)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態(tài),你的舉止又怎樣?(感情朗讀。)。
(3)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么?
5、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生齊讀全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齊讀)。
這就是《秋思》,一個游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xiāng)情。(齊背)。
6、小結: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掛念。
三、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同桌說詞意。并找出描述景物的詞語。
2、指名結合注釋說大意。
3、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1)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
(2)想象這種情景。
(3)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4)指導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4、品意蘊,故園無些聲。
(1)“此聲”指什么聲音?將士們聽到這種聲音有什么感受?故園指什么?
(2)師: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齊,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碎)。
(3)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5、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四、課堂小結。
1、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
2、鄉(xiāng)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xiāng),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五、課外拓展:
課后收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詞、交流。
見秋風意萬重。
秋思。
說不盡又開封思鄉(xiāng)。
跋山涉水。
長相思。
夢斷風雪。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
2感受濃濃的親情,珍視與親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1、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切合時宜地來學習一首和秋季有關的詩——《秋思》。
2、板書:秋思。齊讀。
3、釋題:說說你對“秋思”的理解,再帶著你體會到的感情讀題。
4、質(zhì)疑:對了這一詩題,你又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評讀。
3、反復朗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互動交流。
1、默讀,思考:你從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2、互動交流:(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3、帶著自己的體會,感情朗讀。
4、指名讀。
1、回憶詩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斷,反復朗讀。
2、背誦古詩。
3、師總結:《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1、搜集其他寫“秋天”、“思鄉(xiāng)”的詩詞、佳句。
2、給家人寫一封信,傳達你對家人的濃濃親情。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3、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其寫法的特色。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其寫法的特色。
教學過程:
一、詩句導入,引起對風的興趣。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風呀風,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鄉(xiāng)之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二、初步感知,了解詩意。
(一)讀準字音。
1、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盡量多讀幾遍,注意詩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指名讀。
3、節(jié)奏地讀一讀這首詩。
4、齊讀。
(三)了解詩意。
1、這首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呢?借助注釋,邊讀邊思考,不懂的可以和同位或老師交流。
2、學生匯報。
三、探究詩詞,體會詩情。
(一)探究“見”
2、詩句過渡:“秋風窗下起,旅雁向南。日日出門望,家家行客歸?!薄?BR> 3、秋風窗下起,作者看到了家家的行客歸來了,他還看到了什么人呢?
4、創(chuàng)境悟情:
(1)秋風習習,詩人看見的也許還有很多很多,望著,望著,詩人似乎又回到自己那朝思暮想的家鄉(xiāng)了。(出示三組詩句)。
(2)自由品讀,想像畫面。
(3)讀中感悟悲傷。
在洛陽城里,在這瑟瑟的秋風中,紅柑樹,白藕花,楊柳見不到的.他見到的只是那冷冷的秋,引讀“洛陽城里見秋風”
在秋風中,菰菜、莼羹、鱸魚膾見不到了,他見到的只是那冷冷的秋,引讀:……。
在秋風中,他家人的歡聲笑語,鄉(xiāng)親們的把酒言歡見不到了,他見到的只是那冷。
(4)再讀詩句悟情。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風呀風,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鄉(xiāng)之情。
(二)探究“意萬重”
2、解釋“意”。
3、透過資料,走進張籍的心。
4、情境創(chuàng)設,朗讀中探究“意萬重”。
張籍,你一人孤獨在外,縱有千言萬語也無處傾訴,此時他鄉(xiāng)遇故人,把你想說的一一向我道來吧?。ㄈ齻€學生)。
5、小練筆:寫給家人的家書。
雖然”意萬重”,但思鄉(xiāng)之情是無法抑制的,走近詩人,只見在昏暗的燈前,紙鋪開了,在那秋風輕輕呼喚聲中,在那行人陣陣催促聲中,張籍,拿起筆,把你想對家人說的話快快寫下來吧!
(三)探究“又開封”
1、換位思考:寫好的信為什么封了又開,開了又封呢?
2、讀中感悟其說不盡。
(四)回歸全詩,整體朗讀。
四、回應前文,探究寫法。
1、自由探究:看似尋常最奇崛”。那這首詩的尋常在哪里呢?奇崛于何處?
2、小結寫法:在王安石的眼中,因為見秋風所以意萬重,因為意萬重所以說不盡,因為說不盡所以又開封,就是這樣一個個看似尋常的又開封,卻道出了詩人那無法言喻的思鄉(xiāng)情愁。這就是王安石眼中的“看似尋常最奇崛”
五、拓展延伸,喚起想象。
1、出孟郊《歸信吟》。與秋思交叉朗讀。
2、再讀詩句,品味孤獨。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風呀風,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鄉(xiāng)之情。
秋思教學設計篇一
1、學習生詞,能有感情地吟誦詩句。
2、通過借助注釋、反復誦讀、查閱資料等方法,感知詩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通過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詩句。
2、在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中,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在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中,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制作《秋思》的多媒體課件。
2、搜集拓展的古詩:《歸信吟》、《天凈沙·秋思》、《秋風引》。
一、導入新課,誦讀入境。
1、以學過的思鄉(xiāng)詩句引出新課。板題,讀題。
2、理解課題。
二、初讀詩句,讀懂詩意。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生字“洛”、多音字“重”。
2、再讀古詩,要求讀順。
3、三讀古詩,要求讀出詩的節(jié)奏。
4、引導學生回顧讀懂詩意的方法,借助注釋,讀懂詩意。
三、展開想象,讀通詩心。
(一)品析“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BR> 1、抓住“見秋風”,通過移情體驗,穿插詩人簡介,理解詩人眼里的秋景。
2、抓住“意萬重”,通過想象、移情體驗、情境誦讀,感悟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
(二)品析“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1、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又開封”這一行動細節(jié)。
2、從《歸信吟》一詩中更深層次地體會“又開封”包含的深切思鄉(xiāng)情。
四、整體感受,領悟詩情。
1、配樂讀,讀出詩人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深切思念。
2、以王安石對張籍《秋思》的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3、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詩句。
五、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1、以《天凈沙·秋思》、《秋風引》豐富學生的積累,激發(fā)探究思鄉(xiāng)詩句的興趣。
2、總結升華。
六、作業(yè)(任選一題)。
1、想象《秋思》中描繪的畫面,把它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2、搜集思鄉(xiāng)的詩詞。
秋思教學設計篇二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做到課堂之上熟讀成誦。
2.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文章資料,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透過適當?shù)幕仡櫯c拓展,深入感悟古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資料,透過多層次的朗讀,理解重點詞語,感悟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作者的表達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一首詩的詩題就像是詩的眼睛,它能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所以咱們在讀詩之前必須的好好讀讀題目!
3、指名讀。并說說你讀到了什么?
4、師:是啊,這是張籍在秋風乍起,落葉紛飛時抒發(fā)自己思念之情的一首詩。在宋代王安石眼中思念是那春風又吹綠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思念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思念又是什么呢?讓我們一齊到詩中去品味一下吧!。
二、初讀古詩,讀懂詩意。
1、自由朗讀古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jié)奏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指名讀詩。正音:見重。
3、全班齊讀。
4、師:這首詩同學們都讀得字正腔圓了。老師也想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樣樣?(分析師生讀法不同,再練讀。)。
5、師:同學們,古詩的朗讀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講究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就是古詩所特有的美——韻律美。同學們,你們也能這樣有節(jié)奏的讀這首詩嗎?自己在小組里面試試吧!
6、小組練讀。指名小組讀,齊讀。
師:真不錯??蓡螁螘x還不夠,咱們要想讀好詩,還要做什么準備???對,還要理解詩意。此刻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掌握的自學方式,自由研讀古詩吧!弄懂詩意。
7、指名交流詩意。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師:秋風又起,客居洛陽的張籍準備寫一封家信抒發(fā)自己萬重心意。捎信人即將出發(fā),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誒,我突然發(fā)現(xiàn)全詩28個字中沒有一個“思”字,那詩人的思念你們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呢?詩人把思念藏在哪兒呢?捧起書,拿起筆,再讀讀詩句,哪些詞的背后藏著詩人深深的思念呢?2、學生自由讀悟。3、交流。預設:洛陽城里見秋風。
師:但是秋風看得見嗎?
生:看不見。
師:那作者看見的是什么?
生:是葉子飄落、草黃了、雁子往南飛……。
師:是呀,落葉要歸根、雁子要南飛,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見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師:站在凄涼的秋風中,作者見到的是秋風后面那不可見的——家。那么,就請你把悲哀、思念---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吧。讀:
張籍的家在哪?在洛陽嗎?有誰明白?
師: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風絞碎了詩人思鄉(xiāng)的心,再讀。
師:詩人難以回鄉(xiāng),愁腸百轉,他縱有千言萬語又該如何傾述呢?
生:寫家書。
師:可這是一封怎樣的家書呀?他表達的是什么情緒呢?
欲作家書意萬重。(板書:意萬重)。
師: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呀?年邁的父母、翹首遙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張籍只能把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會在信中說些什么呢?同學們拿起筆來,把張籍想說的話寫下來吧?。ㄕn件出示小練筆)。
師:我看同學們都寫得差不多了,來哪個小張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讀給大家聽。
(師生互動交流,生讀完寫句再讀詩。)。
師:把我們所有的話加起來張籍覺得夠嗎?(不夠)。
是呀,縱有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詩人的心,這真是——(欲作家書意萬重)讓我們用朗讀來表現(xiàn)“意萬重”吧!齊讀前兩句。
領悟: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師:秋思,秋思,思還藏在哪里呢?(板書:說不盡又開封)。
師:捎信人立刻要走,所以匆忙之間----(指板書,生讀:說不盡),因為意萬重,所以----(指板書,生讀:說不盡)。
5、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家書就是詩人與家人溝通的唯一渠道?。∵@封價值抵千金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的就把它發(fā)走啊。在發(fā)走之前,他怎能不又開封呢!讀——(課件: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6、他還會和捎信人說什么?
7、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詩人年年想回去,卻年年不得行!這封飽含著萬重意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的就把它發(fā)走啊。在發(fā)走之前,他怎能不又開封呢!讀——(課件: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8、他還會和捎信人說什么?
9、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有多少話要問,有多少情要表達!這封分量沉甸甸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的就把它發(fā)走啊。在發(fā)走之前,他怎能不又開封呢!讀——(課件: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師:張籍呀張籍你已經(jīng)看了一遍又一遍,為何呀?——生: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四、回讀,深化情感。
生:帶走了作者的心……。
1、這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千百年都不會變,看,當年邁的母親思念自己遠在他鄉(xiāng)的孩子時,她會輕輕的吟誦——師誦讀。
2、當漂泊在外的游子疲憊、孤獨的時候,她會輕輕吟誦——生誦讀。告訴遠方的親人,她雖身在他鄉(xiāng),卻心在故鄉(xiāng)。
3、當獨自在家的孩子想念遠方的父母時,他會輕輕吟誦,齊誦《秋思》。用這首詩帶去自己的思念。
五、拓展升華。
1、師:同學們這思鄉(xiāng)懷親又何止張籍而已。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離鄉(xiāng)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里。瞧,這是唐朝另一位詩人岑參的《逢入京使》,和張籍的這首詩比較著讀讀,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課件出示)。
2、學生自由讀,交流。
3.全班交流。
4、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短短的時間就讀出了這兩首詩中共同的情愫——思鄉(xiāng)之情。是啊,張籍的思念是那封抵萬金的家信,岑參的思念是一句淡淡的“平安”。就是這極平常、極平淡的事物、動作,卻承載著一種不平常、不平淡的思念之情。難怪王安石會這樣評價:“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BR> 六、總結。
1、師:同學們家鄉(xiāng)的山水總讓游子們魂牽夢繞,家鄉(xiāng)的親人更讓游子們牽腸掛肚。也許這天你們還不能完全領會,但是孩子們你們終將長大,闖蕩天涯,那時候你們必須會懂得這種無法割舍的牽掛。因為家是我們永遠的向往。讓我們再一次吟詠這首傳世之作吧!
2、配樂背誦。
作業(yè):
1、將這首樸實的詩帶到遠方的親人耳邊,為他們背誦這首詩,寄托你的思念之情。
2、課外閱讀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你會發(fā)現(xiàn)“思念、鄉(xiāng)愁”這種情感的另一種內(nèi)涵!
秋思教學設計篇三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注釋】: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仿佛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tài)。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xiāng)的游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xiāng)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于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lián)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仿佛,當他“見秋風”而起鄉(xiāng)思的時候,也許曾經(jīng)聯(lián)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于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托思家懷鄉(xiāng)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jīng)很深切強烈的鄉(xiāng)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tài):心里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于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不能下筆的生動意態(tài)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于想象了。
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chǎn)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現(xiàn)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象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這樣,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fā)又開封”的細節(jié),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yè)詩》),這是深得張籍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秋思》是一首敘事抒情詩,詩人張籍是借助寄家書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表達了自己身在異鄉(xiāng),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朱翠老師的這節(jié)課改變了古詩一味講解、生硬體會詩意的'傳統(tǒng)教法,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她是從從創(chuàng)境激趣、讀中自悟、拓展延伸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從情境中體驗古詩的意境,在朗讀中感悟詩意和情感,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學得快樂,體現(xiàn)了讓學生“樂學”的教學新理念。
本節(jié)課教師在引領學生學古詩時遵循了古詩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即:讓學生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本節(jié)課最大的優(yōu)點是:以讀為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我認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讀,以讀促思,因為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jīng)常的訓練。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才會越豐富。今天朱老師講得這節(jié)課做到了這一點。朱老師就是通過學生個別朗讀、互相讀、自由讀等不同方式讓學生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讀中感悟詩句意思,感悟詩人的思想情感。本節(jié)課最終也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的效果。特別是教者運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范讀、引讀,營造了以情動情,以聲傳情,營造了濃厚的情感氛圍,整堂課的教學,我始終沉浸在詩的意境之中。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以下兩點做得不夠:
1、沒有將學生的課外積累與課內(nèi)學習相結合。課堂上有體現(xiàn)這方面的教學設計,但只是教師問、學生答。這樣做,沒有真正幫助學生梳理課外知識,只是走馬觀花,沒有實際效果。
2、對古詩意境的想象沒有依托文本。
古詩詞語言精練、意境深遠,留下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我覺得古詩意境的想象只有從文本出發(fā),才能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才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肚锼肌愤@首詩我覺得教學時,在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詩人看見的不是秋風,而是秋天的落葉,如果講到此處,教者就讓學生想象一下深秋的景物給你怎樣的感覺,這時,學生就會體會到深秋會給人以蕭瑟、蒼涼之感,這樣的感覺就和作者身在異處、感到孤獨、寂寞、思戀家鄉(xiāng)的心情是一樣的。但朱老師在講課中脫離了文本。就讓學生想象詩人的情感,我覺得有些牽強、生硬,學生很難通過想象感受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也就無法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古詩教學應讓學生在品讀詩句的過程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
最后我想說:“古詩教學,方法多多。只要我們巧妙使用,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其思維,就會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魅力無窮!”
秋思教學設計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
2感受濃濃的親情,珍視與親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難點: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切合時宜地來學習一首和秋季有關的詩——《秋思》。
2、板書:秋思。齊讀。
3、釋題:說說你對“秋思”的理解,再帶著你體會到的感情讀題。
4、質(zhì)疑:對了這一詩題,你又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評讀。
3、反復朗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互動交流。
三、品讀,感悟情感。
1、默讀,思考:你從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2、互動交流:(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3、帶著自己的體會,感情朗讀。
4、指名讀。
四、回讀,總結、積累。
1、回憶詩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斷,反復朗讀。
2、背誦古詩。
3、師總結:《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寫“秋天”、“思鄉(xiāng)”的詩詞、佳句。
2、給家人寫一封信,傳達你對家人的濃濃親情。
秋思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插圖理解古詩意思,反復朗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品味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情感,揣摩詩人的表達方式。
3、感受古詩語言的韻律美、意境美,自主積累思鄉(xiāng)的詩詞。
教學過程:
一、見秋生情,讀題定調(diào)。
1、讀“秋”想畫面。
板書“秋”字生讀;讀著“秋”字,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們眼中,秋天帶給我們的豐收的喜悅,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卻似乎很少有這份喜悅,現(xiàn)在讓我們透過古詩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詩句,生讀。
問:這些詩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樣一幅景象?(生答)。
蕭瑟的秋風,枯敗的草木,飄飛的落葉……構成了一幅多么荒涼肅殺的景象。這蕭條肅殺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懷??!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走進張籍的內(nèi)心世界,去體會一個游子那顆思家念親的心。
3、補充課題,引導讀題,讀出濃濃的、悠長的味道。
二、讀通古詩,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把古詩讀3遍,前兩遍爭取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把字音讀準。第三遍爭取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
2、展示讀。
指名讀古詩,評價是否讀出了節(jié)奏和韻律。
3、師生合作讀。
4、古詩的語言具有有度的概括性,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白話有所不同,請同學們借助注釋、插圖理解古詩意思,把這首古詩翻譯成白話?(指名說說意思)。
5、你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1、品味秋韻,感秋愁。
是什么讓張籍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的情懷?(見秋風)。
秋風是見得著的嗎?
那么詩人見到了什么?(漫天飛舞的落葉、瑟瑟搖擺的枯木、風吹落葉遍地翻滾……)。
洛陽城里,落葉在秋風中漫天飛舞,打著旋兒,零落遍地;路邊的敗草在風中瑟瑟搖擺;天上大雁南歸而去。張籍呀張籍,站在涼意漸濃的秋風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樣的思緒呀?(指名說說)。
這是怎樣的一種愁緒呀!讓我們走進另一位詩人馬致遠的秋思,去品味那一份別樣的愁緒。
出示馬致遠的《秋思》,師讀生想畫面。
蕭條的秋景,瘦弱的老馬,浪跡天涯孤獨的游子,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請你用朗讀把這一份別樣的憂愁表達出來吧?。ㄗ杂勺x,指名讀,)。
離愁漸遠漸無窮,逢秋向晚腸寸斷,寸寸都是游子愁。你看(生齊讀)。
2、讀寫結合,悟深意。
你若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你想做什么?
張籍面對此情此景又做了什么呢?我來問問詩人。
看著學生,問:秋風乍起,你——生答:欲作家書意萬重。(2—3人)。
你想要家書中說些什么呢?快拿起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在家書中盡情傾述吧!
指名說說家書的內(nèi)容。
情境導讀:
這也想說那也想問,想說的話太多太多,這就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心中的牽掛太多太多,千言萬語,千頭萬緒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真是——。
一封家書承載了游子幾多思念幾多牽掛,這實在是——。
3、說不盡,又開封。
我是送信的使者,信給了我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會盡快把信交到你的家人手中。什么?你要我把信給回你?這是為什么?(生用自己的話回答再用詩句回答)。
出示詩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生讀,你讀懂了什么?現(xiàn)在你還覺得家書只是幾張薄薄的紙嗎?那是什么?
情境導讀:
這悠悠的思鄉(xiāng)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這家書一封來傳遞,難怪詩人會——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那悠悠和思鄉(xiāng)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書所能道盡的呀!難怪詩人會——。
這說不盡的是什么?輕輕一開開出的又是什么?
這首詩,抓住寫信寄信這么一件小事卻表達出一個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念親之情,在表達方法上可謂高明。王安石曾這樣評價張籍的詩。
出示詩句。
四、想像畫面,拓展升華。
1、《秋思》寥寥數(shù)字,卻字字飽含一個游子對家鄉(xiāng)對親人濃濃的思念,讓我們再一次用心品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像畫面,去體味那份游子情懷。
師生合作讀,然后說畫面。
2、讀著古詩你心中產(chǎn)生的什么疑問?
張籍為何思家不歸家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資料,也許你會從中找到答案的。讀、說。
又一年過去了,秋風又起,他不由再次吟誦起——。
思鄉(xiāng)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人類共同的情懷。自古以來有多少游子抒發(fā)過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
出示古詩,生讀積累。
秋思教學設計篇六
3、學習這首小令的寫作手法,學會寄情于物的寫作手法
(一)、導入新課:大家還記得哪些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呢?齊背(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風又綠江南,明月何時照我還?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今天要們要學習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思》。
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作為第一次接觸元代作品,我們首先來了解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散曲,是為配樂所寫的歌詞,是繼詩詞興起的一種新詩體。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大多數(shù)為只曲,每首各自為韻,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首短詞。我們今天學的《天凈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
解題: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秋思”,秋天里的思念。
(二)、學習這首小令
(1)學生朗讀。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全班齊讀)
(2)指導學生朗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指出典型地方再朗讀一遍。
(5)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師生共同分析從詞語中讀出的情感。強調(diào)“小橋流水人家”里面的景是溫馨、恬靜的,與其它的景成對比,以樂靜襯哀情。
(6)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同學們分組討論2分鐘,把剛才分析的畫面用優(yōu)美的話語描繪出來,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幾根枯藤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潺潺的流水上,橫跨一座別致的小橋。不遠處有一縷裊裊炊煙飄出農(nóng)家小屋,那里有幾戶安居樂業(yè)的人家;在寂寞的古道上,蕭瑟的秋風,吹打著孤獨的游子,掀起他單薄的衣襟,孤獨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蹣跚走在羊腸古道上。
(7)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板書:景悲涼氣氛)“一切景語皆情語”,請想想這幅畫面?zhèn)鬟_出怎樣的情感?明確: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板書:情游子之悲)
(8)“斷腸人”究竟是誰?了解作者: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代大都人,是當時著名的雜劇作家、散曲家。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卻長期毫無結果。后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大概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jīng)歷中,他漸漸心灰意冷,一面懷著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隱士高人自居。問題:讀出哪些新的體會?提示:懷才不遇,長期漂泊的無奈,思念家鄉(xiāng),官場失落。拓展:可以用來勸慰作者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介紹作者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被時人美譽為“曲狀元”。其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1、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寫作手法好在哪里?
(三)、賞析寫作手法師生共同探究,得出結論
(1)簡約與深蘊相依,《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用詞凝練而不簡陋。九種事物“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均帶有鮮明的個性,又是本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中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2)靜景與動景相映,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
如寫環(huán)境的幽靜用“流水”的動態(tài)與“小橋”“人家”的靜態(tài)相映;寫蒼涼的道路則用“西風”與“古道”相映;“小橋流水人家”的安適、靜雅與“斷腸人在天涯”的淪落異鄉(xiāng)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
(3)寄情于物,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了。 “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于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fā)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
(四)、拓展(動手練一練)
1、哪些詩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扉?哪些詩句最能扣動你的心弦?給令你心動的詩句寫上一點批注。請同學們展示。(示例“斷腸人在天涯”——怎一個愁字了得?)
秋思教學設計篇七
這首古詩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本教學設計,在學習方式上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達成上,力求通過讀、思、議,營造出一種濃烈的思鄉(xiāng)氛圍,使學者、教者、作者融為一體。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吸納、積淀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
1、會正確讀寫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秋思》,默寫《秋思》。
3、通過應用課后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背誦積累。
3、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1、教師準備:制作課件,反復朗讀并背誦古詩,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準備:初讀古詩,搜集諸如作者等方面的資料。
1、播放歌曲《故鄉(xiāng)的云》。
2、你能聽出這首歌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感情嗎?
(思鄉(xiāng)之情是古代詩人常常會抒寫的一種真摯的情感。)
1、誰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教師概述:
春天去了,夏天走了,代表生命的綠色也沒有了。秋風蕭蕭,落葉紛紛,使人平添了無數(shù)惆悵。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常常會生出思鄉(xiāng)的情思。
2、誰能告訴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作者思什么?
1、出示課件,進行配樂情景范讀,根據(jù)范讀的情況畫出詩的節(jié)奏和著重號。
秋思
〔宋〕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
2、學生試著讀一讀。(試讀2~3遍,也可以互相讀,互相聽)
3、指名讀,要求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來。
1、熟讀成誦。
可采用互讀和小范圍齊讀的方式,豐富閱讀的形式,提高閱讀的效率。
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秋思》。
(1)學生獨自邊讀、邊批、邊查、邊悟,試說每句詩的意思。
(2)同桌之間互相交流獨自理解上的收獲或疑惑。
(3)全班性交流。
3、教師對學生交流中的難點、疑點進行點撥。
(1)抓住重點詞句導讀:
體會“見”、“意萬重”、“恐”、“又開封”等詞的含義。
(2)交流詩意。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秋天來了,身處洛陽城,只見秋風乍起,倍感孤獨寂寞,決定提筆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寫封信,將自己的千愁萬緒告訴家鄉(xiāng)的親人。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書信寫好了,但又擔心由于匆忙該說的話沒有說完,就在送信人即將出發(fā)的時候,又打開了已封好的家書。
(3)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畫面和蘊含的故事,體味詩中的情感:
詩人這樣做是因為什么?從他的行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情感。
圍繞詩中所表達出的強烈的思念之情進行讀、議,豐富學生的想象,深層次地體會詩的內(nèi)在情感,努力使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1)你是怎樣理解的?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2)讀完此詩,你被什么感動了?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詞句?
老師充分肯定學生的感受,并適度進行精辟的概括。
5、有感情朗讀。
1、把這首詩背給自己的父母聽,順便把你的理解、感悟與父母進行交流。
2、試著獨自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樣的?
秋思
〔唐〕張籍
秋思教學設計篇八
1、播放歌曲《故鄉(xiāng)的云》。
2、你能聽出這首歌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感情嗎?
(思鄉(xiāng)之情是古代詩人常常會抒寫的一種真摯的情感。)。
1、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2、“秋思”怎么講?作者思什么?
1、觀察詩中插圖,想象圖中畫的是什么意思。
2、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3、指名試讀,指名評價,全班齊讀。
4、再讀全詩,結合注釋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把不懂的詞句做上標記。
5、班級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詩句?還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地方?
1、抓住重點詞句導讀:
體會“見”、“意萬重”、“恐”、“又開封”等詞的含義。
2、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畫面和蘊含的故事,體味詩中的情感:
詩人這樣做是因為什么?從他的行為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讀完此詩,你被什么感動了?你最感動的是哪些詞句?
4、感情朗讀。
1、把此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2、課外搜集、積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
秋思教學設計篇九
1.學習古詩,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懷親的思想感情。
2、學生根據(jù)古詩內(nèi)容展開豐富想象,按要求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3、激發(fā)學生學古詩的興趣,提高對古詩的鑒賞能力,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
同學們,你們積累了哪些是思鄉(xiāng)詩句,咱們展示展示。
生自由回答。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過渡:同學們,綿綿的鄉(xiāng)思在宋代王安石、唐代李白眼中是一輪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鄉(xiāng)思又是什么呢?(一封千言萬語也道不盡的家書。)
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鄉(xiāng)之情?
生答。
教師小結:這首詩寫的是一件普通事。作者作客他鄉(xiāng),見秋風而思故里,托人捎信。臨走時怕遺漏了什么,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一件普通的事經(jīng)張籍這樣的高手潤色,便臻妙境。見秋風而起鄉(xiāng)思,可以說是古典詩詞中的一個常見題材,能以這樣尋常的題材寫出新意的小詩實不太多,而張籍的《秋思》一詩選取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有內(nèi)涵的片斷——寫、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xiāng)的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板書:濃濃思鄉(xiāng)情)
我們知道改寫古詩離不開合理的想象,今天,我們繼續(xù)用這種方法改寫《秋思》。(板書:秋思)
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請同學們回顧記敘文的六要素。
指名回答。
我們從這首詩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目的是引導學生回顧記敘文的六要素)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是什么?(引導學生想象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秋天,地點是洛陽城,人物是詩人張籍。事情的起因:見秋風。秋風一起,北雁南飛,他鄉(xiāng)羈旅,觸歸思。事情的經(jīng)過:寫家書,意萬重。事情的結果:行人臨發(fā)有開封。)
洛陽城里見秋風,秋風是看不見的,作者在洛陽城里都看見了什么?
生答:他看到庭院中滿天飛舞的樹葉,還有空中排成一字的大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起因:見秋風(秋景:落葉、大雁…… )
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進行環(huán)境描寫。
3、 作者感受到秋風來了,秋風吹過,讓人打了個冷顫。
引導學生思考“秋風”帶給人心理上的感受。
4、 詩人在這寂聊的秋風中,又做了什么呢?讀下面的詩句“欲作家書意萬重”
5、你能想象作者寫家書時的情景嗎?哪個詞寫出了作者寫家書時的復雜感受?
“意萬重”怎樣解釋?(形容要表達的意思很多。)
6、詩人在家書中想表達那些意思呢?
生討論交流。
(表達因不能在父母面前盡孝而倍感自責;表達對妻兒的無盡思念;讓家人放心,自己在外一切都好。)
7、師補充: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寄居洛陽,離家千里,見秋風而起鄉(xiāng)思,當時的交通又不便利,再加其他一些原因,不能立刻返鄉(xiāng),只好寫封家書寄托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就使他本來已經(jīng)很強烈的鄉(xiāng)思之中又增添欲歸不能的惆悵,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思鄉(xiāng)情切,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要傾吐,而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作者用“欲作家書”無從下筆,猶豫難寧的情態(tài)描寫把抽象的“意萬重”表現(xiàn)得真切生動。
8、這家書怎么寫呢?寫了什么?他可能會對爸爸、媽媽、妻兒說什么?作者沒有明說,讓我們?nèi)ハ胂?。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來寫。
(調(diào)動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從而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指名回答(怎樣寫家書,家書的內(nèi)容。)
教師相機板書 經(jīng)過:寫家書,意萬重(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
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那個捎信人就要上馬,由于捎信人是這樣行色匆匆,詩人不得不匆匆落筆。于是萬重心意一下子很難表達清楚。詩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從而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10、“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边@是家書就要發(fā)出時的一個細節(jié),你能想象具體的細節(jié)嗎?詩人是怎樣拆信的呢?(出示課件圖片和音樂)你看到他送信時的動作了嗎?看到他的神情了嗎?體會到他的心了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來寫。)
教師相機板書 結果: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11、詩人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濃縮了自己對親人、對家鄉(xiāng)的萬般的思念,讓我們?nèi)肭槿刖车刈x。
學生誦讀《秋思》。
1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籍,一起 走進張籍孤獨凄冷的情懷,一同感受作者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悠長思念。經(jīng)歷了那千愁萬緒,不知從何說起的內(nèi)心煎熬,難道我們還能無動于衷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妙筆,把這難忘的一幕寫下來。(大屏幕出示習作要求)
指導學生給習作取題目。
13、學生完成習作。
《秋思》改編
起因:見秋風(秋景:落葉、大雁…… )
想
經(jīng)過:寫家書,意萬重(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 象
結果: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濃濃思鄉(xiāng)情
一個秋天的清晨,張籍正在家中的庭院散步。一陣瑟瑟的秋風吹過,梧桐樹葉好似飛舞的蝴蝶,飄飄悠悠地落在地上。抬頭看,天空中幾只大雁正排成一個“一”字往南飛。嗨,又是一年了。不知不覺來到洛陽已有四個年頭了。此情此景,叫我怎能不想家鄉(xiāng)呢?于是他快步走進書房,想給家人寫封家書。
他拿好紙,磨好墨,提起筆來正要寫,可就在下筆時,心中縱有千言萬語,一時竟不知從何寫起。幾次提筆又幾次放下。張籍想了想,提筆寫道“親愛的爹娘,你們好。兒在外多年,不能回來看你們,請恕兒不孝。烏江一別已有數(shù)年,不知二老身體可好?兒甚是掛念?!睂懼鴮懼瑴I水迷糊了雙眼。他擦干眼淚繼續(xù)寫道“爹,你的腿有風濕病,天涼了要注意保暖。娘,你的眼睛不好,每天晚上就少補幾件衣服……”“愛妻,辛苦你了,你受委屈了。這么多年,你一直替我照顧咱爹娘,又要照顧咱兒子,可我卻不在你身邊?!薄?,還有,我們的寶貝兒子已經(jīng)會叫爸爸,會走路了吧!他是不是很調(diào)皮?愛妻,你就多費心了……”寫著寫著,老父親拄著拐杖把自己送到村口的情景歷歷在目,老父的叮嚀“兒呀,記得早點回家呀!”又在耳旁回響。想到這些,張籍聲淚俱下。
當張籍把書信寫好,準備交給捎信人時,又擔心匆匆寫好的信不能全部表達自己的意思,于是他趕忙把信拆開,又仔細地把信閱讀了一遍,這才放心交給捎信人。捎信人該上馬啟程了,可張籍還一個勁地叮囑“一定要把信送到!”馬兒撒開四蹄一路飛奔,望著捎信人漸漸遠去的背影,張籍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立刻回到書房,揮筆寫下了一首詩《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
語文教師身具傳承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光榮使命。時代發(fā)展,古詩詞雖被視為文化瑰寶,卻漸被塵封,今天的學生對詩之意、詩之境、詩之美鮮有所感。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裉煳覀冞€可以說“不如授人以漁場?!币驗椋砣雽毶?,豈可空手而歸?因此,《秋思》教學設計力求引領學生走向、走近、走進詩歌這一獨特的文化中,入詩境,知詩意,品詩味,悟詩情,從而使本課教學收獲實效。
1、以“讀”為主線,通過讀通讀順、讀出節(jié)奏、讀懂詩意、讀出感情四個層次的朗讀,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走進文本,理解作者的思鄉(xiāng)情。
2、以“思”為主導,引導學生品味詩句意蘊,體會作者情感。
3、以“思鄉(xiāng)”為主題,引導學生感受張籍的思鄉(xiāng)情,古人的思鄉(xiāng)情,今人的思鄉(xiāng)情。
以“讀”為主線,讀出層次,讀出效果。
以“思”為主導,引導學生品味詩句背后蘊藏的作者感情。
多媒體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宋代王安石眼中鄉(xiāng)愁是那春風又吹綠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鄉(xiāng)愁是那皎皎的.明月光,那在唐代張籍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籍寫的《秋思》。(板書課題,齊讀)秋天的思念是悠長的,所以思要讀得長一些。(生再讀一遍詩題)。
二、初讀古詩,讀懂詩意。
師:自由朗讀古詩,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節(jié)奏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師:我看同學們都會讀了,現(xiàn)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起來讀,誰愿意當一個最勇敢的孩子。
師:讀得真不錯,聲音響亮。還有誰也想來試一試。生讀。
真棒!老師聽出他讀出了古詩特有的節(jié)奏。
(講解字音)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想讀一讀。
師:同學們,老師讀得怎么樣?(分析師生讀法不同,再練讀。)。
師:讀得真好,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吧,我讀題,你們讀詩句。(學生讀)。
師:對,就是這樣讀,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同學們,靜靜讀讀,邊讀邊看插圖,能不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生:這首詩寫了作者在洛陽城里看見了秋風,就想給家人寫封信,他想要寫的東西太多了,把信交給捎信人的時候,又把信拆開添上幾句話。
師:說得真好,誰再來說一說。
師:是呀,這首詩主要敘述了一件事,是什么事呢?誰能用三個字概括?
生:寄家書。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生:秋風。
師:哪句詩告訴我們。
生:洛陽城里見秋風。(點擊課件出示詩句)。
師:你來讀一讀。(生讀)。
師:秋風無影無蹤,看得見嗎?
生:看不見。
師:從這句詩中,你能想像到詩人在秋風蕭瑟的洛陽城里見到一副怎樣的景象?
生:他看到洛陽城飄飛的落葉……。
師:那么,當時的洛陽城是怎么樣的呢?請看資料:
在唐代,洛陽商業(yè)非常繁榮,盛況空前。由于洛陽交通便利,是唐朝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又是水陸交通的樞紐。外國商人經(jīng)廣州、揚州,抵達洛陽,然后去長安。被稱為唐朝的第二大首都——東都。
師:從這段資料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當時的洛陽城很繁華……。
師:然而這一切繁華的景象,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有冷冷的秋風,南歸的大雁,飄零的樹葉。此情此景,詩人不禁吟道———生:洛陽城里見秋風。
師:秋在我們的眼中是喜悅的,為什么在張籍的眼中是如此的凄涼呢?請大家讀下面的文字。
出示資料:張籍祖籍吳郡(現(xiàn)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等職,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客居洛陽為官,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師:你從這段文字中明白了什么?
生:他在外地做官,遠離家鄉(xiāng)。
師:洛陽到蘇州有870多公里,在當時,交通不便,這算是遙遠的路程了。
生:他10歲離家,游歷做官也許很多年沒有回家了。
生:家鄉(xiāng)的親人,家鄉(xiāng)的景色,家鄉(xiāng)的一切……。
師:但這些他現(xiàn)在見得到嗎?
生:見不到。
師:秋風瑟瑟,詩人難以回鄉(xiāng),不免引起了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在那個年代,只能寫封信回家,寫給親人的信就叫——生:家書。
師:而這一封家書,要到達親人的手上,少則幾個月、半年,有的甚至要幾年,因此,古人特別看重這一封家書,詩圣杜甫就曾經(jīng)這樣寫道(出示句子)——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生:家書的重要,比萬兩黃金還貴重。
師:正是因為家書的意義非凡,詩人才會——生:欲作家書意萬重。
師:意萬重就是——。
生:想要表達的意思很多。
師:是呀,多少個日日夜夜呀?年邁的父母、翹首遙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張籍只能把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會在信中說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心里,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張籍,此時你會想起家鄉(xiāng)的什么人,什么地方,會說些什么呢?拿起筆,寫一寫(課件出示:1、芳草凄凄的古道旁,白發(fā)蒼蒼的父母,在翹首遠望……2、楊柳依依的斷橋邊,淚眼汪汪的幼子,在踮腳遠眺……3、夜深人靜的小院里,形單影孤的妻子,在望月嗟嘆……)。
1、我想對年邁的父母說……。
2、我想對勞累的妻子說……。
3、我想對幼小的兒女說……。
4、我想對我的兄弟姐妹說……。
5、我想起了家門口的小樹林……。
6、我想起了小時候讀書的屋子……。
7、我想……。
師:我看同學們都寫得差不多了,來哪個小張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讀給大家聽。
(師生互動交流,生讀完寫句再讀詩。)。
師:信總算寫完了,我們來看看張籍寄信的畫面。(課件出示詩句)。
同學們張籍寄信時,他心情如何?你能從詩中找出這個字嗎?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擔心什么?當捎信的人馬上就要出發(fā)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師:可臨行為什么又開封?“開封”是什么意思?“又開封”呢?
生:“開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開。
“又開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開,又合上又打開……。
師:詩人把信打開幾次?
生:一次,兩次,三次……。
師:把你的理解帶進你的讀中(讀后兩句)。
師:一個小小的開字,一個平常而又細微的動作,卻飽含了作者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我們從這平淡之處可見作者構思的艱辛,這也是本詩的獨特之處。
四、配樂誦讀,深化情感。
師:是呀,小小的一封家書怎能承載一個游子濃濃的鄉(xiāng)愁呢!請讀《秋思》。
師:信帶走了,可帶走的僅僅是信嗎?
那他還帶走了什么?
生:帶走了作者的心……。
師:魂去也,空一身哪!現(xiàn)在陪伴張籍的只有——洛陽城里的秋風。于是一首千古絕唱就在張籍腦中誕生,這就是《秋思》(音樂響起)生讀詩;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張籍身在洛陽,心在故鄉(xiāng)。這是一份刻骨銘心的思念呀!請讀《秋思》。秋風乍起,思鄉(xiāng)涌起,寫不完的思念,說不盡的鄉(xiāng)愁,此刻,你是否把張籍那悠長而又濃郁的秋思學深深地記在心中呢?背《秋思》。
五、拓展升華,總結全詩。
師:同學們這思鄉(xiāng)懷親又何止張籍而已。那時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離鄉(xiāng)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里。
(課件出示)師生配合讀。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唐.張九齡。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唐.馬戴。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xiāng)。------清.袁枚。
師:多么動人的詩篇,多么真摯的感情,他們表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心聲——思鄉(xiāng)情。同學們,當你們長大后,當你們遠離家鄉(xiāng)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之時,你們會覺得故鄉(xiāng)在我們心中永遠是最溫馨、最不能割舍、最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
2、感受濃濃的親情,珍視與親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切合時宜地來學習一首和秋季有關的詩——《秋思》。
2、板書:秋思。齊讀。
3、釋題:說說你對“秋思”的理解,再帶著你體會到的感情讀題。
4、質(zhì)疑:對了這一詩題,你又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評讀。
3、反復朗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互動交流。
三、品讀,感悟情感。
1、默讀,思考:你從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2、互動交流:(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3、帶著自己的體會,感情朗讀。
4、指名讀。
四、回讀,總結、積累。
1、回憶詩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斷,反復朗讀。
2、背誦古詩。
3、師總結:《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寫“秋天”、“思鄉(xiāng)”的詩詞、佳句。
2、給家人寫一封信,傳達你對家人的濃濃親情。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二
1、會讀寫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透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古籍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默寫《秋思》。
二、重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準備:課件(ppi)。
四、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師:故鄉(xiāng)的月總是那么圓,故鄉(xiāng)的人問題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溢滿的情懷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述思鄉(xiāng)情感的詩詞。
二、學習《秋思》。
1、自由讀古詩。
2、生討論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3、生再讀,說說有什么體會,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匯報時相機點撥:
(1)秋風真看得見嗎?詩人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氛圍)。
(2)“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生自由交流)。
(4)這么多的話想說,真能夠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引導生反復讀)。
(5)秋風落葉喚起思鄉(xiāng)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話,想對你們訴說。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4、指名讀后兩句,說說體會。
(2)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jié),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出發(fā)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態(tài),你的舉止又怎樣?(感情朗讀。)。
(3)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么?
5、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生齊讀全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齊讀)。
這就是《秋思》,一個游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xiāng)情。(齊背)。
6、小結: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掛念。
三、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同桌說詞意。并找出描述景物的詞語。
2、指名結合注釋說大意。
3、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1)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
(2)想象這種情景。
(3)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4)指導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4、品意蘊,故園無些聲。
(1)“此聲”指什么聲音?將士們聽到這種聲音有什么感受?故園指什么?
(2)師: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齊,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碎)。
(3)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5、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四、課堂小結。
1、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
2、鄉(xiāng)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xiāng),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五、課外拓展:
課后收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詞、交流。
見秋風意萬重。
秋思。
說不盡又開封思鄉(xiāng)。
跋山涉水。
長相思。
夢斷風雪。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
2感受濃濃的親情,珍視與親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1、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切合時宜地來學習一首和秋季有關的詩——《秋思》。
2、板書:秋思。齊讀。
3、釋題:說說你對“秋思”的理解,再帶著你體會到的感情讀題。
4、質(zhì)疑:對了這一詩題,你又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評讀。
3、反復朗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互動交流。
1、默讀,思考:你從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2、互動交流:(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3、帶著自己的體會,感情朗讀。
4、指名讀。
1、回憶詩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斷,反復朗讀。
2、背誦古詩。
3、師總結:《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1、搜集其他寫“秋天”、“思鄉(xiāng)”的詩詞、佳句。
2、給家人寫一封信,傳達你對家人的濃濃親情。
秋思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3、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其寫法的特色。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其寫法的特色。
教學過程:
一、詩句導入,引起對風的興趣。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風呀風,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鄉(xiāng)之情。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二、初步感知,了解詩意。
(一)讀準字音。
1、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盡量多讀幾遍,注意詩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指名讀。
3、節(jié)奏地讀一讀這首詩。
4、齊讀。
(三)了解詩意。
1、這首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呢?借助注釋,邊讀邊思考,不懂的可以和同位或老師交流。
2、學生匯報。
三、探究詩詞,體會詩情。
(一)探究“見”
2、詩句過渡:“秋風窗下起,旅雁向南。日日出門望,家家行客歸?!薄?BR> 3、秋風窗下起,作者看到了家家的行客歸來了,他還看到了什么人呢?
4、創(chuàng)境悟情:
(1)秋風習習,詩人看見的也許還有很多很多,望著,望著,詩人似乎又回到自己那朝思暮想的家鄉(xiāng)了。(出示三組詩句)。
(2)自由品讀,想像畫面。
(3)讀中感悟悲傷。
在洛陽城里,在這瑟瑟的秋風中,紅柑樹,白藕花,楊柳見不到的.他見到的只是那冷冷的秋,引讀“洛陽城里見秋風”
在秋風中,菰菜、莼羹、鱸魚膾見不到了,他見到的只是那冷冷的秋,引讀:……。
在秋風中,他家人的歡聲笑語,鄉(xiāng)親們的把酒言歡見不到了,他見到的只是那冷。
(4)再讀詩句悟情。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風呀風,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鄉(xiāng)之情。
(二)探究“意萬重”
2、解釋“意”。
3、透過資料,走進張籍的心。
4、情境創(chuàng)設,朗讀中探究“意萬重”。
張籍,你一人孤獨在外,縱有千言萬語也無處傾訴,此時他鄉(xiāng)遇故人,把你想說的一一向我道來吧?。ㄈ齻€學生)。
5、小練筆:寫給家人的家書。
雖然”意萬重”,但思鄉(xiāng)之情是無法抑制的,走近詩人,只見在昏暗的燈前,紙鋪開了,在那秋風輕輕呼喚聲中,在那行人陣陣催促聲中,張籍,拿起筆,把你想對家人說的話快快寫下來吧!
(三)探究“又開封”
1、換位思考:寫好的信為什么封了又開,開了又封呢?
2、讀中感悟其說不盡。
(四)回歸全詩,整體朗讀。
四、回應前文,探究寫法。
1、自由探究:看似尋常最奇崛”。那這首詩的尋常在哪里呢?奇崛于何處?
2、小結寫法:在王安石的眼中,因為見秋風所以意萬重,因為意萬重所以說不盡,因為說不盡所以又開封,就是這樣一個個看似尋常的又開封,卻道出了詩人那無法言喻的思鄉(xiāng)情愁。這就是王安石眼中的“看似尋常最奇崛”
五、拓展延伸,喚起想象。
1、出孟郊《歸信吟》。與秋思交叉朗讀。
2、再讀詩句,品味孤獨。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過,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風呀風,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鄉(xiāng)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