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閱讀筆記心得(三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心得篇一
    前一段時間,我聽到同學們說《三國演義》里的英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我聽得十分入迷,可又覺得自己已經不像是他們的同學了,我掉隊很遠了。我有點著急了,如果不趕緊讀這本書,我和同學們就沒有共同語言了。那天,我匆匆忙忙地從書堆里找出了這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
    讀著讀著,我慢慢地明白了這本書寫的是東漢末年以劉備、孫權、曹操為首的三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知斗爭。
    這本書里的軍事謀略和忠誠勇敢讓所有讀者都得到了啟示。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從忠的角度和奸的角度進行思考,漸漸感覺這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塊活化石。
    書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可令我最敬佩的還是五虎將之一的趙云。他武藝高強,非常勇猛,劉備曾贊譽他“渾身都是膽”。在大戰(zhàn)長板坡“單騎救主”的情節(jié)中,我終于明白,他勇猛無敵的膽氣就是來自于他的忠誠。
    當?shù)弥鞯膬鹤影⒍飞硐莶軤I時,他立即行動,單槍匹馬沖入曹營。曹軍向他追殺過來,他奮力應戰(zhàn),英勇無比。他的馬讓曹軍絆倒時,他摔了下來,十分危險,可他一點都不慌張。他一不小心被大刀砍傷了手臂,鮮血直流,可小阿斗仍然在他的懷里睡得香香的。敵人一窩蜂地沖了過來,他還是不放棄,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阿斗的生命。在這關鍵時刻,張飛一把大刀大吼著趕來了,他們沖出重圍救主成功。
    趙云的故事讓我震驚:一個忠心的人居然有這么大的勇氣,大得連敵人都怕他。趙云應該算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讀了他的故事后,我也想做這樣的人了。如果我忠于國家和人民,我也就不怕任何困難了,我也是無敵的勇了。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心得篇二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其中我要向大家介紹諸葛亮這個人。
    諸葛亮可算是智勇雙全,神機妙算,我對他可是無比的佩服。下面我就說說他的故事吧!
    第一個是“空城計”的故事。自從諸葛亮失了街亭以后,準備帶兵離開西城縣。誰知司馬懿帶了十萬兵馬,向縣城逼近。而這時諸葛亮手下只有兩千老弱病殘的兵。怎么辦呢?諸葛亮想了一條妙計。他挑了幾個好兵裝成老百姓的樣子,在掃大街,城門大開。司馬懿的部隊來到城門下,看見幾個百姓在慢悠悠的掃大街。諸葛亮在城頭上,手里拿著鵝毛扇,一付很悠閑的樣子。司馬懿一看,心中想:“我?guī)еf兵馬諸葛亮都不著急,他肯定有埋伏?!彼运抉R懿沒敢再向前進攻,便退兵了。
    第二個是“木牛流馬”的故事。在一百二回,長史楊儀報告說:“我們的糧草在劍閣,如果派人馬去搬運,很不方便?!敝T葛亮笑道:“其實我早想到這一點了,以前所積的木料,還有在西川買下的大木料,我可以教工匠做木牛流馬,牛馬不喝水,不進食,搬運糧草非常方便。我已下令制造了,只是還沒有造好?!北娙寺犃硕挤浅8吲d。造好一千個木牛流馬后開始運糧草,非常方便省事。不料被魏軍看見了,搶走了五六匹。司馬懿派人比葫蘆畫瓢造了兩千只,也開始用于搬運糧草。手下人把情況報于諸葛亮,諸葛亮又教了一個辦法。他派兵攔截魏軍的運糧兵,把木牛流馬的舌頭轉了一下,它們就不會動了。救援的魏兵來了,對木牛流馬抬也太不動,運也運不走,一點辦法也沒有。而諸葛亮又派五百軍兵裝作天兵天將的樣子,把木牛流馬的舌頭又轉了一下,就輕而易舉的把它們趕走了。
    這兩個故事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過人才智。我非常喜歡他。
    《三國演義》閱讀筆記心得篇三
    “天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每次合上三國,這句話總會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天下的千古英雄眾多,可有幾個是能夠有好下場的呢?雖然直到最后幾乎參與戰(zhàn)爭的主公,軍師,都無緣看到分裂的三國最后的命運。可這些千古英雄,卻一直停留在我們心中。
    讀三國,原先只不過喜歡當中的打打殺殺,崇拜諸葛亮那聰明才智;喜歡張飛的豪情直爽;敬佩劉備而討厭曹操。隨著年齡的增長,已記不清是第幾次從讀三國了,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覺,只是從來都覺得劉備等人才是真的英雄。
    可······就在一次考失失意后,我猛然覺得,不,是明白,原來曹操才是真正英雄。
    曹操似乎在很多人眼里是反派角色,總覺得他是一個充滿陰謀詭計的人。但正是這一位大將軍,展露出氣宇不凡的英姿風范。這位魏王在赤壁中傷兵折將后,不從此淪陷,而重新孕育下一個野心;在宛城喪子后,痛定思痛,把一切疼痛一個人獨自承擔了下來;在煮酒論英雄中,他完全可以殺除了這甕中之鱉,可能因為他心中的大度,也可能這就是他說的他和劉備是并世英雄所以沒有殺他吧。
    在這一夜,我望著這份打滿了紅叉叉的試卷,心里充滿失意的時候,不經敬佩起這千古英雄。他不像劉備,曾因為被火燒七百里,燒回白帝城時一病不起;不像孫權,曾在奪回荊州后,關住城門面南稱帝;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放棄,不會從此倒下?!袄象K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好不痛快的一首詩。
    讀三國,讀懂了人間世事;讀三國,讀出了人與人之間仗義;讀三國,讀出了當初的堅強。三國,教會了我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