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實用18篇)

字號:

    教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步驟和方法。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注意教材的使用和教學步驟的安排,確保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通過閱讀這些教案范文,你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教師的獨特教學方法和設計思路。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1.通過一些實例的探究,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倒數(shù)的意義。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會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2.使學生經(jīng)歷倒數(shù)意義的概括過程,提高觀察、比較、概括和歸納的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生親身參與探究活動,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積極的學習情感,養(yǎng)成合作探究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學會求倒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倒數(shù)的一些特征。
    教具準備課件。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特色設計。
    通過觀察,使學生發(fā)現(xiàn)一個分數(shù)的倒數(shù)就是把它的分子與分母的位置顛倒,進而使學生體會到“倒數(shù)”這一概念中“倒”的含義,很自然的得出求一個分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
    一、猜字游戲引入新課。
    找找下面文字的構成規(guī)律。
    呆―――杏土―――干吞―――吳。
    按照上面的規(guī)律填數(shù)。
    ――()――()――()。
    能根據(jù)分之和分母的位置關系,給這三組數(shù)取個名嗎?揭示課題:倒數(shù)。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討論,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
    1.課件出示算式。
    開展小組活動:算一算,找一找,這組算式有什么特點?
    小組匯報交流。
    我發(fā)現(xiàn)了每組算式兩個分數(shù)的分子與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所以我們把這樣的兩個分數(shù)叫做“倒數(shù)”。
    2.出示倒數(shù)的意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3.你是怎樣理解互為倒數(shù)的呢?能舉例嗎?
    (二)深化理解。
    1.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存在著怎樣的倒數(shù)關系呢?
    2.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有什么特點?
    3.想一想:1的倒數(shù)是多少?0有倒數(shù)嗎?為什么?怎么理解?
    因為1×1=1,根據(jù)“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所以1的倒數(shù)是1。
    又因為0與任何數(shù)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沒有倒數(shù)。)。
    (三)運用概念。
    1.討論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
    出示例2:寫出其中3/5、7/2兩個分數(shù)的倒數(shù)。
    學生試做討論后,教師將過程。
    小結:求一個數(shù)(0除外)的倒數(shù),只要把這個數(shù)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2.怎樣求整數(shù)(除外)的倒數(shù)?請求示6的倒數(shù)是幾?(出示課件)。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教材第28頁的“做一做”
    (二)完成教材第29頁練習六的第1-5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倒數(shù)的哪些新知識?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二
    一、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二單元《倒數(shù)的認識》。
    二、教材分析:
    “倒數(shù)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shù)乘法、分數(shù)加法和減法計算、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數(shù)學教案-倒數(shù)的認識?!暗箶?shù)的認識”是分數(shù)的基本知識,學好倒數(shù)不僅可以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后面學習分數(shù)除法、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
    2.能熟練地寫出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3.結合教學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熟練寫出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
    1.交流。
    師:我們的黑板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教室的墻面又是什么顏色?
    生:黑色。
    師:黑與白在語文上是什么關系?
    生:黑是白的反義詞。
    生:白是黑的反義詞。
    師:能說黑是反義詞或白是反義詞嗎?
    生:不能,因為黑與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說清楚誰是誰的反義詞。
    師:那么,數(shù)學上有沒有相互依存關系的現(xiàn)象呢?
    生:約數(shù)和倍數(shù)。
    師:你能舉例說明約數(shù)和倍數(shù)的相互依存關系嗎?
    生:例如8是4的倍數(shù),4是8的約數(shù)。不能說成8是倍數(shù)或4是約數(shù)。因為8和4是相互依存的。
    2.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數(shù)學中具有相互依存關系的現(xiàn)象的有關知識。
    (二)、學習新知。
    對數(shù)游戲。
    1.學習倒數(shù)的意義。
    師:4是3的4/3,
    生:3是4的3/4。
    師:7是15的7/15;生:15是7的15/7。
    提問;看我們做游戲的結果,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生1:第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就是第二個分數(shù)的分母,第一個分數(shù)的分母就是第二個分數(shù)的分子。
    生2:兩個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相互調換了位置。
    生2:兩個分數(shù)的乘積是1。
    提問:那么怎樣的兩個數(shù)才是互為倒數(shù)呢?指導看書。
    思考:
    (1)什么是倒數(shù)?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2)你能找出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嗎。請舉例。
    評析:回答問題。
    理解“互為”的意義。怎樣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找朋友游戲(課前每位同學發(fā)一張數(shù)字卡片)。
    練習。
    (1)出示卡片(六位同學舉著卡片依次站在黑板前)。
    7/911/41/5086/599。
    (2)規(guī)則:如果下面的同學拿到的數(shù)是以上這些數(shù)字的倒數(shù)就到相應的同學前面排隊。
    提問:下面的同學你們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嗎?那么你們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3教學求一個數(shù)倒數(shù)的方法。
    出示例題:找出下列各數(shù)的倒數(shù)。
    2/37/41/591/7/80.4。
    小組討論指名板演。
    提問: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數(shù)的?
    生1:因為2/3與3/2乘積是1,所以2/3的倒數(shù)是2/3。
    生2:因為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的分子與分母正好調換位置,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倒數(shù)的認識》。2/3的分子與分母調換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數(shù)是3/2。
    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數(shù)的?
    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很快地找到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為什么?
    4.練習請剩下的沒有找到朋友的同學繼續(xù)找倒數(shù)。
    5.討論:1的倒數(shù)是誰?0的倒數(shù)呢?
    生:1的倒數(shù)是1。
    師:能說明一下理由嗎?
    生1:因為1與1的乘積還是1。
    生2:因為1可以化成1/1,1/2的分子與分母調換位置后還是1/1,即1,所以1的'倒數(shù)是1。
    師:0的倒數(shù)呢?
    生1:0的倒數(shù)是0。因為1的倒數(shù)是1,所以0的倒數(shù)是0。
    生2:因為0與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數(shù)是任何數(shù)。
    生3:0的倒數(shù)是沒有的。因為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才互為倒數(shù),而0乘任何數(shù)都得0,說明0乘任何數(shù)都不得1,所以0沒有倒數(shù)。
    生4:0可以寫成0/1,0/1的倒數(shù)是1/0。
    生5:不對,1/0分母是0,沒有意義,所以0是沒有倒數(shù)的。
    6.完善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一)填空。
    1.因為5/3*3/5=1,所以和()互為();
    2.因為15*1/15=1,所以()和()互為();
    3.4/7與()互為倒數(shù);
    4.()的倒數(shù)是6/11。
    5.()的倒數(shù)是2。
    6.1/8的倒數(shù)是()。
    7.1/2/7的倒數(shù)是()。
    8.0.3的倒數(shù)是()。
    (二)判斷。
    1.得數(shù)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2.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乘積一定是1。()。
    3.1的倒數(shù)是1,所以0的倒數(shù)是0。()。
    4.分數(shù)的倒數(shù)都大于1。()。
    (四)思考。
    4/5*()=()*8。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yè)。
    簡評:
    一、自主學習中讓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薄坝行У臄?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币虼耍處熢谡n堂上應相信學生、大膽放手,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自學、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等活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力圖創(chuàng)新,學習創(chuàng)新。本案里例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怎樣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1的倒數(shù)是幾,0的倒數(shù)呢?”等處的交流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感悟與理解。特別是對“0的倒數(shù)呢?”一問的回答,學生各抒幾見,有的用推理的方法解釋0的倒數(shù)是誰;有的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也有的用反證法來闡述理由。雖然有對也有錯,但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無疑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進而實現(xiàn)知識上的統(tǒng)一。
    二、在游戲活動中實現(xiàn)新知的推進。
    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游戲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持久,積極性更高??梢宰寣W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這節(jié)課設計的兩個游戲貫穿了新授內(nèi)容的始終。第一個對數(shù)游戲讓學生通過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來感受倒數(shù)的特征,即互為倒數(shù)的兩個數(shù)分子與分母調換了位置。為后面學習“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打下基礎。第二個找朋友游戲,首先,讓學生通過找朋友鞏固了怎樣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這一知識點;其次,在剩下的數(shù)中選取典型讓學生通過討論想辦法找到朋友。并概括出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一般方法。這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再次,在剩下的數(shù)中繼續(xù)找朋友,起到了“做一做”的效果;最后,想辦法找1和0的朋友,完善找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方法。本節(jié)課上設計的游戲不僅在教學上實現(xiàn)了合理、自然的過度,而且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還使學生品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三
    教學內(nèi)容:鞏固除法的含義及各部分名稱。(教科書第21~22頁練習四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稱。為后面學習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教學過程設計:
    一、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1)6除以3等于2。63=2(復習除法的讀法)。
    (2)被除數(shù)是15,除數(shù)是3,商是5。153=5(復習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復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4)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93=3(復習把二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書第21頁練習四第8題。
    看圖寫算式。呈現(xiàn)給學生實物圖,請學生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練習時,先借助畫面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讓學生根據(jù)實物圖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寫出的算式,說一說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自然滲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四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圓柱和球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認識球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牙膏盒、魔方)學生說出是什么形狀的.。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認識新的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圓柱.。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實物:罐頭桶、笛子,學生說出它是什么形狀的.老師貼圖板書:圓柱.。
    (2)認識特征.。
    師:你發(fā)現(xiàn)圓柱有什么特點?(上下兩個面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把圓柱放倒,它可以滾動.)。
    (3)舉例.。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的?
    學生舉例.。
    為什么超市里的大家寶薯片要立著放?(避免滾動)。
    2.認識球.。
    (1)直觀感知.。
    (2)認識特征:
    師:球上有平平的面嗎?你把它放在桌上或地上,它會怎么樣?(滾動)。
    (3)舉例.。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球狀的?
    學生舉例.。
    3.區(qū)分圓柱和球.。
    師:圓柱和球有什么不同?(圓柱上面有平平的面、球面上沒有,圓柱只有放倒才會滾動,球能向四周任一方向滾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2”)。
    2.出示圖片“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3.給圖形分類.。
    學生以組為單位給圖形分類,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學具顏色不同,學過的四種形狀都有,可以按顏色分,也可以按形狀分)。
    4.摸圖形(辨認四種圖形)。
    (1)請一名同學到盒子里摸老師指定的圖形,其他同學判斷他摸得對不對.。
    (2)小組進行摸圖形游戲.。
    5.捏圖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一起認識了什么圖形?圓柱和球有什么特點?(帶學生說一說)。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搭積木。
    游戲目的。
    1.通過學生接觸不同形狀的積木,熟悉各立體圖形的特征.。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游戲準備。
    有正方體、長方體、球、圓柱等形狀的積木.。
    游戲過程。
    1.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發(fā)給一副積木.。
    4.全體學生評判出最優(yōu)作品.。
    捏圖形。
    游戲目的。
    通過捏圖形使學生切實地了解各圖形的特征.。
    游戲準備。
    每位學生準備一盒橡皮泥.。
    游戲過程。
    2.每個小組評出一個優(yōu)秀作品參加全班的評選.。
    3.全班評出一、二、三等獎.。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概括、抽象,從本質上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并能正確地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教學難點:從本質上理解倒數(shù)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呈現(xiàn)數(shù)據(jù),先計算,再觀察發(fā)現(xiàn)。
    1、出示:3/8×8/37/15×15/75×1/50。25×42、
    計算后,這些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組內(nèi)交流)。
    二、交流思辨,抽象概念。
    1、匯報。乘積都是1。
    2、你能根據(jù)上面的觀察寫出乘積是1的另一個數(shù)嗎?
    3/4×()=1()×9/7=1。
    說說你是怎樣寫得,有什么竅門?
    如0。5、1。73、抽象概念,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可以說誰和誰是互為倒數(shù),也可以說誰是誰的'倒數(shù)。
    4、讓學生說說上面的數(shù)(用兩種說法)。
    5、是互為倒數(shù)的它們的積是1,這兩個數(shù)有特點嗎?仔細觀察這些數(shù)。
    學生討論: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調了一下位置;
    師:那么5×1/50。2×5乘積也是1喲!怎么?把整數(shù)和小數(shù)也化成分數(shù)。
    6、溝通:分子分母倒一下跟乘積是1有聯(lián)系嗎?
    7、現(xiàn)在你對倒數(shù)有了怎樣的認識?
    三、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1、找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5/11的倒數(shù)是(),()的倒數(shù)是4/7,()和15是互為倒數(shù)。
    你是怎樣找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的?說說你的方法。(從倒數(shù)的意義和現(xiàn)象)。
    2、會找了嗎?你能找到下列數(shù)的倒數(shù)嗎?
    3/54/967/211.251。20。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六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分數(shù)乘法,請同學們拿出聽算本,我們聽算幾道題。
    生:笑……。
    師:有些同學在下面偷偷地笑了!你們笑什么呀?
    生:(齊)太簡單了!乘積都是1!……。
    師:對,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就是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你們還能寫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嗎?
    生:(齊)能!
    師:那好,我們就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請大家準備好課堂練習本,我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請你寫出乘積是1的任意兩個數(shù),看誰寫得多,而且能寫出不同的類型。
    準備好了嗎?開始……。
    師:一分鐘到,停!誰愿意把你寫的念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師有選擇的板書在黑板上。
    師: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寫出這么多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還是幾種不同的類型,不錯。
    生:(搶著說)我還有更多的……。
    1/5×5=1,1/6×6=1,1/7×7=1,1/8×8=1,1/9×9=1。
    師:太厲害了!如果給你們充足的時間,你們還能寫多少個這樣的乘法算式?(無數(shù)個)。
    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有說我也會的,也有說不信的……。
    師:你要能猜出來,也可以來試一試呀。
    生1:老師,我請你猜。
    師:好。
    生1:我寫的第一個數(shù)是4。
    師:那你寫的第二個數(shù)是1/4。
    生1:不對,我寫的是0.25。
    師:是嗎,1/4和0.25相等呀。
    生2:老師,我也請你猜。
    師:都來為難我了!
    生2:我寫的第一個數(shù)是10/8。
    師:那你寫的第二個數(shù)是8/10或是0.8。
    生2:老師,你沒化成最簡分數(shù)呀!
    師:你的也不是最簡分數(shù)呀。
    師:你們也能猜嗎?
    生(齊說):能。
    師:為什么能猜到?
    生:因為這兩個數(shù)的乘積是1。
    師:對,你們所寫的這兩個數(shù)的乘積都是1。像這樣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我們把它稱之為互為倒數(shù)。
    教師板書: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倒數(shù)。生齊讀。
    師:黑板上所寫的兩個數(shù)的積都是1,所以他們互為倒數(shù)。比如2/9和9/2和乘積是1,我們就說2/9和9/2互為倒數(shù)。(師板書2/9和9/2互為倒數(shù))。
    生1:“互為”是指兩個數(shù)的關系。
    生2:“互為”說明這兩個數(shù)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
    生3:我舉個例子來說,比如“2/9和9/2互為倒數(shù)”就是說2/9是9/2的倒數(shù),9/2是2/9的倒數(shù)。
    生:學過,約數(shù)和倍數(shù)。比如:15是3的倍數(shù),3是15的約數(shù)。
    師:對,我們今天學習的倒數(shù)與約數(shù)、倍數(shù)一樣都是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必須是相互依存,而不能獨立地存在。
    師:5和1/5的積是1,我們就說……(生齊說)。
    師:0.25×4=1,這兩個數(shù)的關系可以怎么說?
    生1:0.25的倒數(shù)是4,4的倒數(shù)是0.25。
    生2:這兩個數(shù)不是分數(shù),好像不可以說它們互為倒數(shù)?
    師:可以嗎?
    生:可以,因為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倒數(shù),這兩個數(shù)的乘積也是1。
    師強調只要是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都是互為倒數(shù)。
    師:看來同學們學得不錯?,F(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倒數(shù)的意義。
    1、判斷:
    (1)得數(shù)是1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倒數(shù)。
    (2)因為10×1/10=1,所以10是倒數(shù),1/10是倒數(shù)。
    (3)因為1/4+3/4=1,所以1/4是3/4的倒數(shù)。
    2、展臺出示練習十t1、t2,口答。
    (t1:3/4×()=17×()=1。
    t2:下面哪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4/37/686/73/41/8)。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七
    (二)使學生認識“-”號,會讀減法算式.。
    (三)初步滲透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減法的概念.。
    難點:理解減法的含義.。
    課前準備。
    (一)教具:小女孩拿氣球圖、小雞、小燕子圖.2本畫冊、3支鉛筆、2個皮球.。
    (二)學具:小圓片、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復習2,3的組成:
    出示小黑板:
    2.看卡片口算,并說計算方法:
    1+1=2+1=1+2=。
    (二)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老師演示,學生回答.。
    老師手里拿著幾本畫冊?(2本)。
    老師送給同學幾本?(1本)。
    還剩幾本?(1本)。
    (1)出示小女孩拿氣球圖:
    引導學生看第一圖,提問:
    圖上畫的是什么?
    小女孩手里拿著幾個氣球?(2個)。
    再看第二圖,提問:
    想一想,這幅圖是什么意思?(1個氣球從手中飛起,女孩手里還剩1個氣球)。
    請2~3名同學把兩幅圖完整地說一遍.(女孩手里有2個氣球,飛走了1個,還剩1個)。
    (2)認識減號,會讀減法算式:
    師邊指圖邊說:從2個里面去掉1個,求還剩幾個?就是要從2里面減去1,用算式表示是2-l-1.(板書)。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減法的初步認識”.老師板書課題.。
    師指算式中的減號說:這個符號叫減號(板書一減號)。
    這個算式讀作:2減1等于1.(齊讀)。
    (3)講減法的含義:
    提問:2,1和1在算式里各表示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表示原來有2個氣球,飛走了1個,還剩1個)。
    提問:這1個氣球是從哪個數(shù)里飛出的?
    表示有2個氣球,飛走了1個,還剩1個.。
    指名(2~3人)把算式的意義說一說.。
    2.教學3-1=2.。
    (1)出示小雞圖:
    提問:圖上有幾只小雞?(有3只)。
    老師在1只小雞外面畫上虛線圈.。
    提問:這叫虛線圈,它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3只小雞,跑了1只,還剩幾只?
    (2)練習說圖意:
    師說:誰能把這幅圖的意思用三句話表達出來.(有3只小雞,跑了1只,還剩2只)。
    自己小聲練習說、兩人一組說、指名說.。
    (3)用算式表示;
    師說:大家能用三句話把圖意說清楚.那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指名說算式,老師板書:
    3-1=2。
    提問: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師說:你們說得對!有3只小雞,跑了1只,求還剩幾只,就要從3只里面減去1只,(邊說邊指板書)所以用減法計算.還剩幾只呢?(還剩2只)。
    指虛線圈問:這個虛線圈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
    3.教學3-2=1.。
    (1)出示小燕子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意,然后啟發(fā)學生看圖列算式.。
    師問:你們能看圖列一道算式嗎?
    指名說算式,老師板書:3-2=1.。
    師問:你為什么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老師要多叫幾個學生說,對說得好的要給予表揚.。
    師問:原來有3只小燕子,飛走了2只,要求還剩幾只?用什么方法計算?(用減法)。
    提問:我們不看圖,能求出2-1=3-1=3-2=這幾道題的得數(shù)嗎?
    老師引導看數(shù)的組成:
    指名說,怎么想的?
    (三)鞏固反饋。
    1.擺一擺,算一算.。
    (1)擺出3朵花,拿走2朵,還剩幾朵?
    指名說算式:3-2=1.。
    (2)擺出3個圓片,拿走1個,還剩幾個?
    指名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2.老師用實物演示,學生用數(shù)字卡片擺算式.。
    (1)老師拿出3支鉛筆,發(fā)給同學1支,還剩幾支?學生擺出:3-1=2.。
    (2)老師手拿2個皮球,送給同學1個,還剩幾個?學生擺出:2-1=1.。
    3.看圖說圖意.。
    提問:圖中的虛線圈表示什么?
    5.做拍手游戲:
    老師口述算式,全班拍手表示得數(shù).。
    2+1=2-1=3-2=。
    3-1=1+1=。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減法的開始,在本單元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以后學習10以內(nèi)的減法打下基礎.課堂設計的安排是: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八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投影出示長方體、正方體.。
    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正方體.。
    2.投影出示圓柱.。
    使學生明確:圓柱.。
    3.導入、揭示課題.。
    板書:圓柱的認識。
    二、新授教學。
    (一)圓柱的認識。
    1.教師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
    2.教師出示實物.。
    3.出示投影,展示實物圖.。
    4.揭示實物圖,出現(xiàn)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二)圓柱的面.。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fā)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
    (3)用雙手摸側面.。
    3.教師明確: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三)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四)操作實驗。
    使學生明確: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四、鞏固練習。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指出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五、實踐作業(yè)。
    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1、知道有關直角的一些知識。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確判斷。
    3、能用尺子正確的畫出直角。
    教學重點:正確判斷直角。
    教學難點:能用尺子正確畫出直角。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板。
    教學過程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角,并學會了畫角,下面,請大家拿出四張卡片,用水彩筆和尺子出畫四個不同大小的角。每張卡片畫一個。比一比誰畫的又好又快!
    請組長將大家畫的角收集起來,平鋪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組動作最快!
    小組活動說說你們這些角的各部分名稱。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角的知識。
    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你能從里面找到角嗎?(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這樣的角,叫作直角。在你們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張紙(各種形狀),請大家動動腦筋,用你們靈巧的手來折出一個直角。
    同學們折的真好,可我們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們應該怎么判斷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這個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我們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說明方法:先將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頂點和角的頂點重合在一起,再將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條邊和角的一條邊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條邊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條邊重合。
    在你的周圍哪有直角。
    1.說一說。
    判斷一下,這些角是直角嗎?
    觀察這些直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樣。
    下面我們來畫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畫直角。
    5、畫一畫。
    學生畫直角。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幾個圖形是直角?(課后習題4)。
    2、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1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并驗證后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匯報并要求說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畫的。并匯報說明畫法。
    4、在釘子板上做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5、拿一個正方體的盒子,數(shù)一數(shù)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
    再拿一個長方體的盒子,數(shù)數(shù)看。
    6、孩子們拿出你們的畫筆,展開你們豐富的想象,用各種圖形畫出美麗的圖畫,再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修改意見:
    備注。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個內(nèi)容??赡軐τ诙昙墝W生來說較抽象,學生不太好理解。對此我將教學過程大體分四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個層次,想辦法將一根毛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段就是一條線段。引入線段,使學生感知“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征;進而呈現(xiàn)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個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從而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個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它合適的工具畫線段。第四個層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完成課后“想想做做”,進一步鞏固對線段的認識。
    這節(jié)課講完,我感覺比較成功,學生掌握的較好,并且每個在課堂上表現(xiàn)非常踴躍,思維不止一次達到升華。
    我認為本節(jié)課有三個亮點,(1)想辦法拉直毛線,體現(xiàn)線段的“直”和“有兩個端點”的特征,(2)畫線段,用合適的工具畫線段,比比誰畫得對、畫得多。體現(xiàn)線段的特征,還告訴學生線段可以橫著畫、豎著畫、斜著畫;(3)數(shù)線段,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由課堂中的一個“小錯誤”引出的,在比賽完畫線段以后,進行反饋。我發(fā)現(xiàn)×××在一條線段中間點了一個點,我就和同學一起數(shù)他畫的線段,并且了解該同學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的,當他說出是自己出錯了,我在表揚他誠實的基礎上,也感謝他給了我們一次探討數(shù)線段的機會。即在一條線段上點兩個點、三個點……一共有幾條線段?接著繼續(xù)探討平面上的三點、四點、五點,每兩個點連起來,一共有幾條線段?這時學生興趣積極性高漲,很輕易地得出數(shù)線段的規(guī)律——一個奧數(shù)中問題。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會用直尺畫不定長的線段。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1、彎曲的線。
    2、每個學生兩張白紙。
    3、配套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曲直對比。
    美麗的城堡里住了一位小公主,公主給咱們班每位同學帶來了一份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答對問題才可)。
    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不同?
    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組跳繩、一組拔河)。
    兩組同學手中的繩子有什么不同?
    3.師:揭示禮物(毛線)。
    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fā)現(xiàn)什么?(彎的)。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1)師:你能想辦法把這根彎的毛線變直嗎?試一試。
    (2)請生匯報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若出現(xiàn):a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3)將毛線“請”到黑板上,并嘗試畫出,這就叫做線段。(板書)。
    (4)師引導:線段有什么特點。(板書“直、兩個端點)。
    (5)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三、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征。
    1.過渡: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的情況存在呢?
    (1)師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邊,你有什么感覺?
    再用兩手去捏住邊的兩邊,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直尺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我們就可以把這條邊看作是一條線段。
    (2)師:你還能在教室中找到線段嗎?
    總結:書桌、課本、黑板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3)將以前學過的圖形與線段相聯(lián)系,數(shù)數(shù)圖形有幾條線段圍成。
    2.折線段。
    (1)你能折一條比它長的線段嗎?(生操作)。
    (2)你能折一條比它長的線段嗎?
    展示學生的作品,說一說這些線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線段是有長短的。
    3.根據(jù)特征,自建線段模型。
    (1)師:你能根據(jù)感受到的線段的特點,把它畫在紙上嗎?試一試。
    (2)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畫線段的?為什么這樣畫?
    部分作品實物展臺下展示對比,讓學生根據(jù)線段特點進行判斷。
    (4)師適時示范線段畫法。
    (5)依據(jù)線段模型練習。
    四、聯(lián)系應用,拓展認識。
    1、公主回城堡的路有三條,一條直的,兩條條彎的。你想走哪條?為什么?
    2、你能用直尺把這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嗎?(想想做做第3題)。
    3、連接三點可以畫幾條線段,是什么圖形?(想想做做第4題。)。
    4、如果有四個點呢?你能畫出幾條線段?(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2)教師提供第二種方法。(按點的順序)。
    五、擴展思維,奠定基礎。
    比一比誰長誰短(其實一樣長)。
    下節(jié)課學習測量線段。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二
    (二)使學生正確掌握4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的比較,掌握4的組成.。
    (三)使學生初步理解“第幾”和“幾個”的含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4的認識及組成.。
    難點:區(qū)分“第幾”和“幾個”的含義.。
    課前準備。
    (一)教具:計數(shù)器、主題圖、點子圖、方塊圖和小棒4根.。
    (二)學具:小紅花圖片4個、小棒4根.。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填空:
    2.看卡片口答:
    (二)學習新課。
    啟發(fā)談話:老師指黑板上的桃子圖提問:
    3個桃子再添上1個是幾個?(4個)。
    師說:對,3個添上1個就是4個,今天我們來學“4的認識”.(老師板書課題)小明他們班的同學到電視機廠參觀,看見工人們在生產(chǎn)電視機.過了幾天,老師又帶他們到農(nóng)村參觀,他們來到農(nóng)村,看見了什么?(出示主題圖)。
    1.認數(shù)4.。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說一說他們來到農(nóng)村,看到了什么.。
    師問:這幅圖上畫的是什么?
    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農(nóng)民?幾臺拖拉機?
    師問:原來有幾臺拖拉機?又開來幾臺?一共有幾臺?
    指名把三句話連起來說.。
    (2)用小棒擺四邊形:(出示磁鐵小黑板)。
    老師在磁鐵板上擺出一個四邊形.。
    師問:你們看,老師擺了一個什么圖形?(老師擺了一個四邊形)或(正方形)。
    師問:這個圖形是用幾根小棒擺成的?
    師說:你們愿意擺嗎?好!請你們拿出4根小棒,也擺一個四邊形.。
    師說:剛才我們數(shù)了4個農(nóng)民、4臺拖拉機、4根小棒,這些人和物的數(shù)量都是4,我們就可以用4來表示.(用紅筆描寫課題4)。
    (3)你們還看到哪些東西的數(shù)量是4個4個的?
    提示:想想在教室里、校園里、家里、馬路上……(桌子、椅子都有4條腿、汽車有4個輪子、黑板有4個角、4條邊等等)。
    2.教學4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
    (1)指名上前在計數(shù)器上先撥3個珠子,再撥1個.。
    師問:3個珠子再添1個是幾個?(用完整話回答)。
    (2)出示點子圖:
    師問:每個點子圖下面應該用數(shù)字幾表示?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234.。
    請同學按照數(shù)的順序說說3的后面是幾?4的前面是幾?
    齊讀:1234321。
    3.比較3和4的大?。?。
    (1)出示方塊圖:
    齊讀:3小于4.。
    指名說:3比4?。?BR>    (2)出示方塊圖:
    師問:這是幾和幾比大?。恐虚g用什么符號連接?學生說,老師板書:4>3.。
    指名讀:4大于3.。
    指名說:表示4比3大.。
    4.教學4的組成.。
    指名說:你是怎么擺的?學生說一組,老師板書:
    指名讀4的組成,齊讀.。
    5.初步認識“第幾”和“幾個”.。
    指導看書上排隊上車圖,然后回答問題:
    師問:他們在做什么?(排隊上車)。
    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人?
    師問:
    (1)誰排第一?
    (2)小朋友排第幾?
    (3)解放軍叔叔排第幾?
    (4)大姐姐的后面有幾個人?
    (5)解放軍叔叔的前面有幾個人?
    (6)從后面數(shù),小朋友排第幾?
    6.指導書寫數(shù)字4.。
    (三)鞏固反饋。
    1.游戲:
    (1)排排座:
    (2)找朋友:
    拿卡片的同學上前來問:誰是我的好朋友?拿3的卡片上前來說:我是你的好朋友.兩人一起說:1和3組成4,4可以分成1和3,對不對?(下同)。
    (3)做拍手游戲:師生拍手,對4的組成.。
    2.看圖填數(shù):
    3.填空: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三
    2.了解4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會比較4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掌握4的組成.。
    3.初步建立“序數(shù)”概念,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4的含義,掌握4的組成.。
    教學難點。
    掌握4的組成.。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三個數(shù)字娃娃,你們看,誰來了?
    演示動畫“3的組成”
    生:1來了.。
    問:1的后面應該是幾?
    繼續(xù)演示動畫“3的組成”
    師:對!現(xiàn)在2也來了.誰說說2是由幾和幾組成的?
    繼續(xù)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2的后面是誰呢?
    師:對!是3,看3也來了.。
    繼續(xù)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幾和幾組成3?
    繼續(xù)演示動畫“3的組成”
    問:你們知道3的后面是誰嗎?
    師:對!就是數(shù)字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4的認識”.(板書課題)。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圖片“4的主題圖”
    問: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輛拖拉機在收割,后來又開來1輛,一共是4輛.。
    我還看到有4位農(nóng)民伯伯.。
    師:4臺拖拉機、4位農(nóng)民等,它們的數(shù)量都是4,都可以用4來表示.(出示“4”)。
    師:這就是印刷體的“4”.你能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嗎?請你試一試.。
    請你用掌聲表示4.。
    問:誰愿意模仿小動物叫4聲?
    4里面有幾個1?幾個1是4?
    2.了解4以內(nèi)的數(shù)序。
    演示:先撥3顆珠子,再撥1顆珠子,現(xiàn)在一共撥了幾顆珠子?
    問:3添上1是幾?4去掉1是幾?(再撥去1顆珠子)。
    出示圖片:點子圖.。
    問:3的后面是幾?4的前面是幾?
    讓學生從1數(shù)到4,再從4數(shù)到1.。
    3.比較大小。
    出示圖片:方塊圖。
    問:左邊的圖可以用幾來表示?右邊的呢?
    比較3和4的大小用怎樣的符號連接?為什么?(板書:3<4=)。
    問: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書:4>3)。
    4.教學4的組成。
    學生擺學具:將4個小圓片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匯報,總結出:
    師生對口令,練習4的組成.。
    5.建立“序數(shù)”概念。
    演示動畫“序數(shù)”
    問:這些人在干什么?
    師:他們多有秩序?。?BR>    問:誰排在第一個?小朋友排在了第幾個?
    師:聽口令:這一行第4個同學起立,前4個同學起立……。
    6.指導書寫。
    演示動畫“4的寫法”:學生練習描紅,然后獨立寫一行4.。
    鞏固練習。
    1.填空。
    2.按順序擺出1、2、3、4的數(shù)字卡片.。
    3.劃掉任意4個圓。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四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或游戲情境中,體驗前后的位置關系。能確定物體的前后位置的順序。
    2.培養(yǎng)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前后位置的確定及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
    師:今天大家坐的可真整齊,愿意向在座的老師介紹以下你自己嗎?(學生紛紛舉手,向聽課老師自我介紹。)。
    師:能向在座的老師介紹一下和你相鄰的同學嗎?(教師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學生進行介紹。)。
    師:剛才這兩位同學在介紹時都用到了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字?是什么字呢?
    生:是前、后兩個字。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前后的知識。
    板書:前后。
    二、觀察討論,進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
    電腦出示:5個小朋友跑步的畫面。
    生:(生紛紛舉手。)。
    1.我看到小明跑在最前面,洋洋跑在最后面。
    2.我看到田雨的前面是小明,田雨的后面杜杭。
    3.田雨在杜杭的前面,小亮在洋洋的前面。
    4.小亮在田雨的后面,杜杭在小亮的前面。
    5.小亮的前面有3個同學。
    ……。
    師:還有想說的嗎?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你看到的情況用前后位置的關系來描述一下。(學生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三、親身體驗前后的相對性并加深理解。(老師設計了一個找前后的游戲。)。
    師:向后轉?,F(xiàn)在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
    1.因為發(fā)生了變化。
    2.因為臉朝的方向不一樣了。
    3.因為方向發(fā)生了變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樣了。
    師:真聰明?。ń處熯M行小結)我們說一個人或一個物在前面還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對的方向或者和誰比,面對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四、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電腦展示:同學跑步的畫面。)。
    師:你看到了什么?這幅圖和第一幅圖比較,有什么不同?
    生:跑的方向不同了。
    師:那么,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把你看到的情況和同學交流一下。(4人小組交流,不做統(tǒng)一要求,只要能分清前后位置就行。)。
    2.(電腦出示:站隊上車的圖,提出下面的問題。)。
    這些人在干什么?
    誰站在隊伍的最前面?
    小明站在解放軍叔叔的()面。
    小明的前面是(),()在小明的后面。
    ……。
    你除了知道前后的位置關系以外,還想到了哪些數(shù)學以外的知識呢?
    生:上車要守秩序。
    小明很守秩序。
    大家都尊老愛幼。
    大家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電腦出示:小動物進行游泳比賽的場面并提出問題,學生一一作出解答。)。
    (1)小花狗在小白狗的()面。
    (2)小黃狗在小花狗的()面。
    (3)游在最前面的是誰?最后面的是誰?
    (4)如果繼續(xù)游,他們的前后位置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呢?有什么樣的變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
    生:
    1.可能小白狗游到了最前面。
    2.你看小黃狗努力的樣子,我想他一定會游到最前面。
    3.小花狗和小灰狗相差很近,小花狗一定會游到最前面。
    ……。
    (電腦出示最后一幅畫面,并提出問題。)。
    師:(1)這位老師在干什么?猜猜看,他們今天學的是什么知識呢?
    生:肯定是有關前后的問題。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他們排的很整齊。
    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是這樣排的位子。(指一排一排的排列)。
    師:猜猜看,從前面數(shù)第10個小朋友在說什么呢?
    生:我排在最后面。
    師:從前面數(shù)第2個小朋友又在說什么呢?
    生:我在××的前面,我的前面是××等等。
    師:從前面數(shù)第8個小朋友可能說什么?
    生:
    1.今天的課真有趣,原來我們學習的是前后的知識。
    2.我的后面是××,我在××的前面。
    師:能把你看到的情況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嗎?(小組進行交流,然后找代表發(fā)言。)。
    五、聯(lián)系實際,靈活運用。
    師:有關前后的知識生活中到處都有,觀察一下你的周圍,你能用前或者后說一句話嗎?
    生:
    1.老師站在我們的前面。
    2.老師的前面是我們。
    3.我們的教室在學校實驗樓的后面。
    4.我們的后面有很多聽課的老師。
    ……。
    六、暢談收獲,評價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五
    2.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3.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學具盒,內(nèi)有元、角、分的人民幣若干。
    2.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以談話方式導入課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一些學習用品:小朋友你們用的這些東西是誰給你買?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到商店里去買呢?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xiàn)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2.幼兒分類操作,區(qū)分硬幣和紙幣。
    (1)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這些錢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操作回答,教師總結: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3)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分開。
    3.認識錢幣的面值。
    (1)觀察硬幣的不同。
    請幼兒觀察1元、5角、……的硬幣,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shù)字不一樣。
    (2)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shù)字,數(shù)字后面有個字。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里有數(shù)字“1”,后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硬幣。
    (3)認識紙幣的面值。
    通過玩《紙幣找朋友》的游戲來認識紙幣的面值。
    玩游戲《看誰拿得對》:教師說出1元內(nèi)的某種人民幣的名稱,幼兒迅速從學具盒中取出相應的硬幣和紙幣。
    4.玩購物游戲,學習基本的購物常識。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yè)員,幼兒扮顧客,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么。游戲可變換角色進行??烧埬芰姷挠變喊缪葶y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yè)員。
    5.教師講評。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么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么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下一頁更多精彩“《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六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聽錄音.。
    師:新課前,請大家聽一段錄音(播放音頻:時間的腳步).誰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
    生:這是鐘聲.。
    師:對.這是時鐘行走時發(fā)出的聲音.我們要學習時間單位,就要認識鐘面.。
    2.師:下面介紹三好學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學習活動內(nèi)容及時間安排.(分別出示圖片"起床圖"、"上課圖"、"活動圖")。
    請大家仔細觀察,按順序說出每幅畫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幾點鐘開始的?(教師在學生每回答完一幅圖后,作出必要的補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時半起床,一分鐘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時正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學習.。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時參加課外鍛煉,增強體質.。
    二、學習新課。
    1.師:人們?yōu)榱苏莆諘r間,做時間的主人,發(fā)明了時鐘.。
    3.觀察、思考和討論.。
    (1)鐘面上這兩根指針是怎樣走動的?
    教師演示,得出分針和時針在鐘面上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針與時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3)兩針行走時它們的關系怎樣?
    4.結合生活實際,領會1小時、1分鐘分別大約有多久.。
    (1)1小時等于1節(jié)課的時間加課間活動20分鐘的時間.。
    5.討論.。
    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鐘面上用時針與分針表示時間.。
    (1)“整點鐘”的表示.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正.。
    三、練習。
    1.基本練習.。
    (1)說出鐘面上所指時間.(教師演示動畫"時鐘",全班搶答.)。
    1:00,5:30,7:15,12:45,12:46.。
    (2)看卡片讀時間.。
    8:25,11:50,12:00,6:55,4:53.。
    2.實踐性練習.。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七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1角,2角,5角,1元的幣值并進行簡單的兌換。
    2、學習看錢幣上的數(shù)字,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活動準備:
    1、教具:一圓以內(nèi)的人民幣各一,貼有價錢的水果圖片若干。
    2、學具:各種面值人民幣,幼兒人手一套10枚一角,5枚2角,2枚5角和1元幣。
    活動過程:
    一、律動游戲,穩(wěn)定幼兒的情緒。
    “今天老師和你們來玩一個數(shù)字游戲。”
    二、集體活動。
    1、以談話方式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老師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學生的注意。
    引導幼兒說說,這件商品是怎么來的(商店買來的)那你們猜猜看用了多少錢?
    2、出示一元以內(nèi)的貨幣,說出他們的單位名稱。
    這些都是什么?你們知道他們各自表示多少錢嗎?(一元、一角、五分、二分、和一分錢)這些錢都是中國的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幣。
    3、引導幼兒一起說一遍它們叫什么?
    4、幼兒分類操作,區(qū)分硬幣和紙幣。
    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這些錢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舉手告訴老師。
    教師小結: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區(qū)分開來。
    5、認識錢幣的面值。
    請幼兒觀察一元、五角、……的硬幣,說說它們的不同?
    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shù)字不一樣。
    游戲:紙幣找朋友。
    老師拿出張紙幣說出名稱,請幼兒拿出相應的紙幣,并說出名稱,看誰那的對又快。
    6、學習用分幣兌換五分和一角。
    請小朋友想想五分的硬幣可以換幾個一分?可以換幾個二分?二分的可以換幾個一分的?請小朋友拿出自己準備的錢兌換一下,再用一分,兩分,五分的合成一角,需要多少?擺出后請幼兒說說自己是如何擺的。然后再兌換一次,兌換的方法要和前面兌換的不同。
    三、幼兒操作活動——買水果。
    1、小朋友看看老師這里有些什么水果?它們分別賣多少錢呢?
    2、讓幼兒看水果的價格,出示相應的錢幣,有幾種拿法?(讓幼兒自由探索)。
    四、評價幼兒的操作結果。
    五、收拾用具后結束本次活動。
    倍的認識教案人教版倍的認識教案板書設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以及底和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2.通過實驗,積累認識圖形的經(jīng)驗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的高。
    教學準備:
    課件、磁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課前談話引入:
    板書:認識三角形。
    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你能從中找出三角形嗎?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圖片,學生說說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二)探究。
    1.學生動手操作、老師黑板擺三角形。
    (1)師:剛才我們看了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動手畫一個嗎?
    師:這里有同學們畫的一些三角形,老師在黑板上也創(chuàng)作了一個三角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點嗎?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哪一位同學來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個頂點、3個角、3條邊分別在哪里?跟同桌說一說。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并板書)。
    2.
    試一試:
    剛才同學們都很厲害,你會在方格紙上畫三角形嗎?先讓學生說一說任選三個點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畫一畫。盡可能多畫幾個。
    思考:都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嗎?
    得出結論: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學們非常了不起)。
    (2)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指名說一說量的是哪一條線段,和下面的橫梁在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3)測量人字梁的高。學生在書上獨立測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測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畫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們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畫下來,就可以這樣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課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變化動畫,讓學生說一說高是如何變化的)。
    怎樣利用工具規(guī)范的畫出三角形的一條高呢,請看屏幕演示。(課件)看清楚了嗎?
    5.
    學生做作業(yè)紙,不同的邊做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條高。
    展臺展示學生作業(yè),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三條底對應三條高)。
    (三)鞏固。
    1.
    填空。
    2.
    判斷。
    3.
    書本量高。
    4.
    書本作高。
    (四)總結延伸。
    1.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
    好,同學們請看,老師將三角形的一條邊變化一下,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板書設計。
    認識三角形。
    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叫作三角形。
    3條邊。
    (底)。
    3個頂點。
    3個角。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