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望月 教學設計(14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望月 教學設計篇一
    文章主要寫“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語言雋永、意境優(yōu)美、生動有趣,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
    讓學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誦一些寫月的古詩句,激發(fā)美好的想象。
    體現(xiàn)“以商討為方法,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生成,抓住課文的留白點,充實更多的語文教學資源。
    抓住文中四處“……”組織整堂課的教學流程,配以合適的音畫,讓學生在閱讀感悟文字之美時,增加視聽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與視聽之美融為一體。
    有關課件,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寫月亮的古詩句。
    (一)導入新課
    1、人們常說,月亮是美的化身,觀賞月亮需要一顆寧靜的心?!?BR>    2、輕聲地讀一讀全文。交流讀后感受。
    (二)提出問題
    1、文中有四個地方用了省略號。哪四個地方?
    2、作者為什么在這四個地方用省略號?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探討第一處省略號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沒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寫出來;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讓學生欣賞“月下美景”。(出示畫面)。為朗讀課文選音樂,并說說所選音樂的依據(jù)。
    3、學生邊默讀邊欣賞音樂。
    4、指名學生配樂朗讀(注意把“……”讀好)。
    5、齊讀。
    (四)學習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詩句?
    2、討論在朗讀時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讀。
    4、指導學生背詩。
    5、第11小節(jié)下面的省略號,是由兩個省略號組成的。引導學生理解。
    6、學生交流收集的寫月亮的古詩句。準備背詩比賽。
    7、欣賞歌曲《但愿人長久》。
    (五)學習課文十四到二十自然段
    1、小外甥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呢?探討文中第三處省略號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
    3、引導學生靜想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六)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討論課文結尾的“……”可不可以換成“。”
    3、讓學生隨著作者一道展開幻想的翅膀?。ǔ鍪驹铝粱孟雸D)
    4、拓展:寫出自己的幻想。
    望月 教學設計篇二
    1、通過朗讀品析詞句,體會文中所蘊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激發(fā)學生,對月亮的喜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通過朗讀、品味描寫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產(chǎn)生幻想的句子。
    1、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
    1、今天,繼續(xù)分享趙麗宏的優(yōu)美散文(齊讀課題)
    2、寫的是誰在哪兒望月呢?(一個人嗎?)
    3、同學們注意有時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時未必是本人?!景鍟拔摇焙托⊥馍?BR>    4、文章寫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來發(fā)生了哪些事?文中寫了哪些內(nèi)容?(機:就這一個內(nèi)容嗎?)
    (結合回答板書:江景、背詩、幻想。)
    過渡:這篇文章啊,仔細讀可以濃縮成這三幅畫,這堂課讓我們走進這三幅畫生動的畫面中,一同來品味、欣賞!
    二、學習第二節(jié):
    1、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想想你看到了怎樣的江景圖。
    2、(出示§2)指名讀,要透過文字看景色畫面,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①“閃爍的光斑”你懂嗎?為什么一閃一閃?(因為流動的江水,波光粼粼,才會有“讀”“千萬點——跳動?!?BR>    ②“安詳”柔美、靜謚的`感覺。
    ③、“~~剪影”沒有月光就沒有剪影,給你什么感覺?(神秘)出示“月夜剪影圖”
    ④、“鍍”月光均勻地灑在這些景物上。
    (配樂齊讀,感受月夜江景的靜謐美好)
    4、小結:是啊,月灑清輝,江中有月,這幅畫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讓你給它取個名字,什么名字比較恰當呢?(板書:江中月)
    過渡:在這輪美好的江中月下,引發(fā)了作者與小外甥背誦的興致那么他們背了哪些詩呢?
    三、學習第3——13自然段
    1、自由讀§3——13節(jié)中帶“月“的詩。
    2、(出示詩句)請兩位同學讀,分角色讀。
    3、讀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誦,給你們一分鐘試背。
    4、指名配樂試背。(剛才背誦的意境不太和課文中吻合,你想背誦要什么?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著“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誦比賽。
    5、寫月詩就這6句嗎?文中哪些告訴你的?(兩個省略號,為什么要用兩個省略號?你還能說說寫月的詩嗎?
    6、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寫月的詩。(出示課外詩邊上配月夜圖二幅)?!拔摇昂湍銈円黄饋韺σ饕幌掳?(配樂)
    7、同學們,吟誦了這么多寫月的詩句,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fā)現(xiàn)?
    8、那么,“我”和小外甥此時背誦了那么多詩后,他們有什么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①拿筆找找這幾句話中有幾個詞直接寫出了他們的感受?
    ②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般逶?、沉醉、清幽、曠遠的感覺。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兩個人沉醉,我們所有認真讀書的也沉醉在其間,同學們,在背誦這幅畫面中看一看有詩還有月,那你說給它起個名字叫(板書“詩月中)
    過:當我還沉浸在詩中月那醉人的風韻中時,小外男生卻已展開幻想的翅膀!
    四、學習第15——20節(jié)
    1、好,請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詞句,一處不落地畫下來。
    2、學生交流。
    3、文中啊,有這么三處。(出示內(nèi)容)
    ①請一位學生連起來讀。你用心體會,請你說說對小外甥的幻想有什么感受?哪些語句你喜歡,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聽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a、眼睛,不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個月都要爭開一次(相機:月變過程)
    c、“把月亮寫的可愛、活潑”、充滿了童真、童趣。
    帶著感受練讀,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實分明是一首兒童詩啊,
    ③不信,你瞧(出示小詩)。配樂朗讀
    是啊,聽了小外甥生動奇特的幻想,簡直就像聽了一個現(xiàn)成的童話故事,難怪作者說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④同學們,你們呀和小外男生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聰明愛學,愛幻想,每個人讀這段話以后,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呢?也寫上兩三句話,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樣,有天的眼睛般的什么樣的比喻?
    ⑤“交流”。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在這幅畫面中,小外甥、我們、作者都一同展開了遐想。我們給它取個名可以叫(心中月)
    這節(jié)課,在趙麗宏宏優(yōu)美的語言引領下,一同領略了江中月的美麗,詩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們和俞老師一樣,產(chǎn)生了望月的沖動,有機會請你走進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1、背誦文中寫月的詩句2、課外積累一些寫月的詩句。
    板書:
    望月 教學設計篇三
    1、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描寫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激發(fā)學生對積累詩句的興趣。
    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激發(fā)學生對積累詩句的興趣。
    1、學生搜集有關月亮的詩句并背誦。
    2、生字詞、插圖等的投影片。
    一、揭題
    1、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望月》。
    2、板書課題:望月。
    二、檢查預習
    師: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老師想檢測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
    1、檢查生字詞的朗讀
    ①投影出示:生字詞。
    ②指名當“小老師”:
    誰能當“小老師”,把你認為最難讀的生字詞找出來,給大家提個醒。
    ③指名讀:
    在小老師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經(jīng)能正確地朗讀這些字詞了,誰來讀一讀?
    ④齊讀。
    2、檢查課文的朗讀
    師:課題“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來讀課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相機糾正。
    ②師生評議:誰讀得最好,為什么?誰讀得比以前進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觀賞月亮、欣賞月光)
    三、精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談話:
    師:你有過欣賞月光的經(jīng)歷嗎?你見過哪些月下的景色,誰來說說看?
    2、看圖說話:
    師:夜深人靜,作者“我”走到了江輪甲板上也欣賞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書中插圖。
    ②指名說話:
    你們看,美嗎?能用你自己的話描繪一下嗎?
    3、聽第二自然段的錄音:
    同學們說得真美,書中寫得更美!打開書,聽課文錄音,看書中怎樣寫的?
    4、自讀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寫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讀一讀這一自然段?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更深切地體會它的美。
    5、指名讀:
    ①交流:在讀的當中,你覺得哪一句寫得最美?能讀給大家聽嗎?
    ②指名讀,師生評議。
    a、師:你喜歡這句話中哪些詞語?(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詞)
    b、還有誰想讀?(或:誰愿意向他挑戰(zhàn)?)
    6、齊讀:
    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應該一起帶著感情美美地讀一讀。
    四、精讀課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過渡:月色這樣美妙絕倫、富有詩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邊什么時候多了一個人,都沒有發(fā)覺。這個人是誰?板書:小外甥
    2、討論:
    ①師: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請你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
    ②學生自讀自找。
    ③交流。
    ④投影出示:
    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⑤齊讀上面的句子。板書:
    聰明好學
    小外甥
    愛幻想
    3、討論:
    ①師:小外甥的聰明好學體現(xiàn)在哪兒呢?自讀下文思考問題。
    ②學生自讀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這個大人挑戰(zhàn)背詩,而且背了很多)
    ④板書:背詩。
    4、精讀賽詩的內(nèi)容。
    ①背了哪些詩?請你用筆畫出來。
    ②同桌分角色讀,要分清哪句詩是誰背的,還要注意讀出古詩的味道來。
    ③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5、引讀:月光美,詩也美。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氣氛中)。
    6、拓展:
    ①過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號表示什么?(還有許多詩句)寫月亮的詩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聰明好學,能夠背誦那么多!你們是不是也和他一樣聰明好學呢?下面,我捫分成兩個組,也來你一句、我一句地賽詩,好嗎?
    ②學生分成兩個組賽詩。
    ③小結:事實證明,你們也很聰明好學,如果你們還能把書中的詩句以及你搜集到的這些詩句意思弄明白,你們就顯得更加聰明好學了,能做到嗎?
    五、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隨作者一起欣賞了月下的美景,還認識了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聰明好學體現(xiàn)在他能背很多的詩句,那么他愛幻想又體現(xiàn)在哪兒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討論。板書:?
    21、望月
    聰明好學背詩
    小外甥
    愛幻想?
    望月 教學設計篇四
    本文是一篇散文,記敘了“我”在甲板上賞月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請大家背誦。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中間也有不少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21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jié)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寫字練習,教師進行指導。重點指導:斑、絮、呵欠
    2、用鋼筆描紅。
    3、寫出近義詞。
    光點( ) 凝望( )驚奇( )封閉(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閃耀( )
    4、抄寫詞語。
    教學目標:
    1、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過程:
    一、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1、學生練習。
    2、讀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注意朗讀時的感受。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描寫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板書: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圖畫畫出來?學生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那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4、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
    播放課文第一段錄音,學生邊看圖,邊聽錄音,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蘊。
    5、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三、學習課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讀課文,思考: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后板書:聰明好學 愛幻想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
    學生自由讀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了解詩句的意思。
    (1)學生解釋。
    (2)教師點撥理解。
    6、指導讀詩,背誦。(出示整首詩讀讀、背背)
    7、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嗎?(學生自由背詩后指名回答,師出示搜集的有關詩句進行補充,學生選擇其中的感興趣的1、2句讀讀、背背)
    8、教師口述,引入情境:
    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使得我們無比暢快,沉醉在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9、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10、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句意,體會意境。
    11、小結談話,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聰明好學,才積累了數(shù)不清的美妙詩句,也因為這美妙詩句的熏陶,小外甥變得更加聰明,愛幻想。我國古代優(yōu)美的詩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積累,必有豐厚的回報。
    四、學習第三段
    1、過渡:
    他的聰明好學還體現(xiàn)在哪里?愛幻想又體現(xiàn)在哪里?讓我們來繼續(xù)學習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討論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4、繼續(xù)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個又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fā)光。
    ⑶……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xiàn)成的童話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搖搖晃晃走回艙里去了。
    圈出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讀。
    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于幻想,頭腦里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5、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三、布置作業(yè)
    1、摘抄描寫月亮的詩句。
    2、背誦課文。
    3、收集有關山水的詩文,舉行賽詩會。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四段。
    2、指導背誦課文。
    3、舉行山水詩歌朗誦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通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他的愛幻想的特點深深地影響了我,此時我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四段。
    二、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啟發(fā)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著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請你閉上眼睛。
    四、播放錄音,展開想象
    1、播放課文完整的錄音,學生閉目靜聽,感受文章的整體意韻美。
    2、啟發(fā)學生幻想。
    現(xiàn)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請你展開幻想的翅膀,在廣大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呀,飛……
    (學生閉目遐思、幻想。)
    3、引導學生把幻想的東西說出來。(出示“討論區(qū)”)
    三、指導背誦課文。
    1、根據(jù)課文的思路理清敘述順序。
    2、逐段進行指導背誦,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舉行山水賽詩會。
    1、四人小組內(nèi)先背誦,推薦一位在班級里比賽。
    2、每組一位代表上臺朗誦。
    (推薦學生代表四位作為評委。)
    3、總結賽詩情況,宣布優(yōu)秀選手。
    五、作業(yè)(見“測試區(qū)”)
    本文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詩,就要學生在《春江花月夜》的樂曲聲中展開無盡的遐想,進行拓展。同時讓學生打開記憶的大門,回憶以往學過的有關月亮的古詩,以及進行有關山水的詩句進行朗讀、背誦,增加學生古詩方面的積累。
    望月 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感受文中描寫月光的優(yōu)美語句,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積累有關月亮詩文的興趣。
    3、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師生互動探究,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樣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麗。
    難點: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樣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教師談話: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凝望著皎潔的月亮,沐浴著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為之陶醉,為之思緒萬千?。?BR>    2、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圍繞“望月”主要講了哪些內(nèi)容?
    (板書:賞月誦月想月)
    1、明確自學要求:
    賞月、誦月和想月這三部分內(nèi)容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呢?請你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nèi)容讀一讀,再找出有關寫月亮的詞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1、根據(jù)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內(nèi)容展開教學。
    學習內(nèi)容一:“賞月”
    “月亮出來了,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痹鹿鉃⒙湓陂L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方法設計:通過抓詞促悟、想象促悟、讀中感悟等方式體會月亮是安詳?shù)?,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麗的?BR>    學習內(nèi)容二:“誦月”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對已學詩詞的回顧和預習,引導學生在說和讀中,體會詩人借月亮寄托著情思,抒發(fā)著情感。
    學習內(nèi)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BR>    “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BR>    方法設計:以放為主,以議促讀,引導學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獨特有趣。
    2、課堂小結引發(fā)思考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認識。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
    1、拓展閱讀:課外閱讀描寫與月亮有關的詩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獨酌》等等。
    2、課后練筆:觀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一段話。
    教學要求:
    1、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望月 教學設計篇六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chǎn)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寫小外甥對月亮量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多媒體課件
    一、設境激趣,導入課文
    1、導語: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江水的氣息,我們坐在靜靜的江輪甲板上,共賞著那一輪明月。
    2、出示多媒體課件:面對這許多幅月下美景,你想說些什么?
    (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1、導入:是啊,這一幅幅多么優(yōu)美而寧靜的畫面,我想還有許多同學想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感慨,就讓我們把所有的感情融入到朗讀中來。
    2、課文第二小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對美景作了生動描述,讓我們盡情地朗讀課文,讀到你情不自禁地想讀給大家聽的時候,請把你的小手舉起來。
    3、賽讀課文:指讀——評價讀“你覺得他的月亮有幾分美了,為什么呢?”再讀“那你的月亮有他的美嗎?來讀給大家聽聽!”齊讀——瞧,剛才沒輪到朗讀的同學臉上的神情多么著急,多么想表現(xiàn)自己,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讀吧!
    1、過渡:面對此情此景,除了朗讀課文,你還想做些什么嗎?(可以唱,可以說,可以吟誦詩歌)
    2、月下吟詩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對月抒懷借月寄思,創(chuàng)作出許多流芳百世的寫月詩歌。這輪清幽的明月,不僅吸引了我們,吸引了作者,還輕輕喚醒了作者的小外甥,小小年紀的他,居然向作者發(fā)起了挑戰(zhàn),比賽吟詩,讓我們做一回小外甥和作者,切身感受一下對月吟詩的風雅。
    3、可以先找好你的小伙伴在下面準備,分別做小外甥和舅舅來對詩,準備好了,起來對詩。
    4、指名兩組同學上臺演示背詩,要求:既要背準確,又要突出月色的美妙,有信心嗎?
    5、作者用一個省略號,表示他們還比了很久,我們男生來做舅舅代表隊,女生做外甥代表隊,繼續(xù)比下去,可以是詩,也可以是美妙的
    詞、句、片段,看哪隊更厲害,好嗎?老師給大家配點音樂助興。(放音樂《漁舟唱晚》)
    6、聽著同學們的比賽,我真正是感受到了寫月亮的詩歌佳詞佳句多如繁星,說也說不完,老師這兒有幾句詩,讓我們也一起來舉杯邀明月,月下吟古詩。陶醉在美妙的月色下(伴著音樂,齊讀古詩)
    1、過渡:美妙的月光滋潤著每一個人的心田,這輪明月在詩人的筆下更是風情萬種,在作者眼中是如此美麗,在天真可愛的小外甥眼中又是怎樣的呢?各自由讀13~19小節(jié),要求:劃出描寫小外甥眼中月亮的有關語句,多讀幾遍,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通過剛才的讀,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聰明好學、天真活潑、喜歡幻想)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3、理解語段:“
    ①象眼睛,天的眼睛。
    a你從小外甥的話中感受到什么?(多么豐富而又巧妙的想象。)月亮活起來了。
    b“不假思索”的話應該怎么讀?(指名讀)
    ②“‘這是明亮的眼睛繪聲繪色地說” a.抓“繪聲繪色”,把小外甥天真的.想法讀出來。 b.評價:聽著他的朗讀,你感覺到什么?(我感覺到在小外甥眼中,月亮是活的,是有感情的,是與我們同呼吸共命運的。)
    ③“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保ㄐ⊥馍Я?,想睡覺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睜不開眼睛了,躲到云層里睡覺去了,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又仿佛是他的小伙伴,那么親密。)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部分:①自由組合相互朗讀。②看著你們燦爛的笑臉,我知道你們都成竹在胸,現(xiàn)在,我們男女生各派出一個參賽小組來,進行比賽。為了使你們的代表隊能獲勝,臨賽前,你們還想囑咐他們幾句嗎?(學生相互提建議,男女生賽讀)
    5、師評:瞧,我們兩組同學讀得多棒啊,似乎他們也受到了小外甥的影響,變得天真可愛起來了!
    1、作者也和大家一樣,被小外甥的天真可愛,和他那些豐富的想象所感染,當甲板上只剩下他一人時,他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此時,如果你就是作者,會幻想些什么呢?(指名學生暢談)
    2、廣闊而無私的大自然,給了人類無數(shù)像月亮一樣美麗可愛的景物,你想贊美他們嗎?那就用你獨特的方式去盡情抒發(fā)吧,可以用語言去描繪,可以畫畫來表現(xiàn),可以唱歌表示你的喜愛,可以吟詩贊美心中的景物
    1、積累你描寫你所喜歡的自然景物的詩句。
    2、美美地朗讀課文,并把它記下來。
    望月 教學設計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格中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名氣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知道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對皎潔的月光,有多少詩人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許許多多描寫月亮的詩句,你會背哪些呢? 請2—3名學生,教師也參與。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會有別樣的情致,今天我們就隨趙麗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來《望月》。
    3、提示課題《望月》。
    1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預習和自讀情況。
    3、學生質疑,教師區(qū)分處理。 詞語的理解→借助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 對文中詩句的理解→課后查工具書。 對難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節(jié)朗讀,思考: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小組討論分段。
    1、自由朗讀課文,在頭腦中想像畫面。 畫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蘆蕩、樹林、山峰的剪影。
    2、欣賞課文錄音,劃出你認為美的詞句。
    3、指導朗讀,品味佳句。
    4、讓學生來當一回“小畫家”,在紙上畫出心中的“江邊月色圖”。
    5、背誦指導:老師對著投影上的圖片先背,學生嘗試背。
    1、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
    2、重點指導“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緊湊。
    3、描紅。
    搜集描寫月亮的詩。
    第二課時
    1、課件出示月圖。誰能帶我們?nèi)ヮI略一下美麗的月色?
    2、提名背2節(jié),齊背。
    3、導入:月光是皎潔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麗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來到甲板上干什么?本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一)精讀課文(3-12節(jié))
    1、自由朗讀課文,暢談課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個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聰明好學表現(xiàn)在哪?
    3、小組學習討論,以分角色美讀形式進行匯報。 代表匯報,評價激勵。
    4、分角色朗讀,體會詞義、句意,體會當時的意境。
    5、小結談話,激發(fā)學生積累詩句的興趣,小外甥知道的詩真多?。∥覀兣c他進行比賽,好不好? 課件出示“擂臺賽”的要求。
    6、課件播放優(yōu)美的配樂月色圖,進行賽詩會。
    7、小結: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齊讀“詩,和月光在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望月 教學設計篇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品讀月夜江景、賽詩誦月、幻想月亮這三個片段,體會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4、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象的句子。
    2、體會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樣的。
    多媒體課件
    師:講解法
    生:自主學習法、合作法。
    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一、背詩激趣,導入新課。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對皎潔的月光,有多少詩人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許許多多描寫月亮的詩句,你會背哪些呢?指名背誦。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會有別樣的情致,今天我們就隨從趙麗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來《望月》。
    3、板書課題《望月》
    二、自讀感知,自主釋疑。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檢查預習和自讀情況。
    3、學生質疑,教師區(qū)分處理。詞語的理解(借助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對文中詩句的理解(課后查工具書)對難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節(jié)朗讀,思考,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精讀品味,欣賞美景。
    1、自由朗讀課文,在頭腦中想象畫面。(畫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蘆蕩、樹林、山峰的剪影)
    2、欣賞課文錄音,畫出你認為美的詞句。
    3、指導朗讀,品味佳句。
    4、讓學生當一回“小畫家”,在紙上畫出心中的:江邊月亮圖。
    5、背誦指導:老師對著投影上的圖片先背,學生嘗試背。
    四、教學生字。
    五、小結課題,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品讀月夜江景、賽詩誦月、幻想月亮這三個片段,體會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2、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學過程:
    一、回憶月景,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月圖,誰能帶我們?nèi)ヮI略一下美麗的月色?
    2、指名讀第二節(jié)。
    3、導入:月光是皎潔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麗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來到甲板上干什么?本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二、美讀課文,交流感悟。
    1、精讀課文第3——12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暢談課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個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聰明好學表現(xiàn)在哪?
    (3)小組學習討論,以分角色美讀形式進行匯報。(代表匯報,評價激勵)
    (4)分角色朗讀,體會詞義、句意,體會當時的意境。
    (5)小結談話。
    (6)課件播放優(yōu)美的配樂月色圖,進行賽詩會。
    2、精讀課文第13——20自然段。
    (1)導:聰明好學的小外甥又向我發(fā)起了挑戰(zhàn),這次挑戰(zhàn)是什么?
    (2)默讀課文第13——20自然段。要求:畫畫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議議:請你聯(lián)系生活中實際談感受。讀讀:細細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幻想奇特,頭腦中裝滿了奇特有趣的東西。(抓重點詞指導讀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
    (4)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
    (5)引導學生把幻想到得東西說出來。
    三、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關月亮的內(nèi)容寫下來。
    望月 教學設計篇九
    1、 學習生字新詞,并隨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2、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兩段。
    3、 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擰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讀成誦。
    3、引導學生搜集、拓展相關的閱讀內(nèi)容,反復欣賞、評析,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
    引導學生體會欣賞第二自然段描寫月光的句子。
    月下江景圖
    一、情景導入
    這堂課陳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望月。
    1、(出示課件)現(xiàn)在,夜幕已經(jīng)降臨,看,一輪明月升起來了!請你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結導入:望著同一輪明月,同學們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望月》,(板書:望月) 看看文中是說誰在望月?他們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請大家打開課本,朗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 思考:文中是說誰在望月?他們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號
    2、交流討論:
    3、(1)文中是說誰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機解釋:小外甥
    提問: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同學們初讀課文,讀懂的真多,大家有沒有把生字詞讀準、課文讀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詞)
    閃爍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鎖 呵欠
    ①一生領讀,其余跟讀,及時糾正、鼓勵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覺得較難讀,提出來大家一起練練
    3、總結:初讀課文,同學們真認真,但要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還要對其中的內(nèi)容細細地體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讀課文
    (一)感受月色美
    1、聽朗讀,說說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學生交流:(引導說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畫)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閱讀寫景文章時,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很重要,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啊!你們一下子做到了,好樣的!
    如果我想把這幅畫畫下來,告訴我,畫什么景物,這些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
    4、交流:
    5、聽了同學們的描述,大概是這樣一幅畫吧,(出示課件)請你再欣賞一下加深印象。(錄音朗讀課文)
    6、好,我們也來有感情的朗讀一遍,盡量記住這段美景。
    (二)賞讀經(jīng)典美文
    1、過渡:剛才我們猶如欣賞了一幅月下美景圖。對于月下美景,許多大文學家都描繪過它,贊美過它。老師特別喜歡朱自清筆下的月色,現(xiàn)在推薦給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讀: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師簡述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筆下,月光如水,靜影沉壁,葉子和花都被月光籠罩著,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特別是“靜靜的、薄薄的、淡淡的”這一連串疊詞的運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夢如幻,幽雅恬靜,我們讀起來,也特別有韻味。
    3、學生集體朗讀。
    (三)積累運用語言
    1、(多媒體出示美麗月色圖):欣賞了寫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時親眼所見的月下美景也來描繪一下呢?實在想不出來,請你贊美這幅畫中的月亮??梢詫戧P于月亮的一、二個好詞,可以寫一、二句話或一段話,今天學到的詞或句可以用進去。
    2、交流欣賞。
    (對學生寫的內(nèi)容,老師應盡量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鼓勵和贊美,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寫作能力。)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欣賞了作者眼中的美麗月色。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習字冊
    ①班 “王”字最后一筆為“提”,“文”最后一筆為“點”。
    ②絮 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寫成“系”。
    ③欠 獨體字,筆畫少,應擺正位子,筆畫要舒展。
    板書設計
    望月
    “我” 月下美景
    背誦古詩
    小外甥
    想象月亮
    望月 教學設計篇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chǎn)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chǎn)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課內(nèi):抄詞、寫近義詞、背誦課文、練習冊部分作業(yè)
    課外:背課文、賽詩會
    第一課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lián)系課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zhàn)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4、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5、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議。
    6、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xiàn)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jié)。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課文中的小外甥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子?
    愛幻想又體現(xiàn)在哪里?
    讓我們繼續(xù)學習。(板書:愛幻想)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lián)系你的生活經(jīng)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xù)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fā)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xiàn)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fā)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
    閉眼,現(xiàn)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⒈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月景的美麗以及人們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fā)情懷的思想感情。
    ⒉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和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⒈收集并背誦描寫月亮的古詩,學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⒉排練小合唱《月光光》。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傾灑著它皎潔的光輝。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曠遠和神秘寄寓著人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像這樣的圖片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體出示月景圖。
    [通過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的情感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⒊從同學們情不自禁的贊嘆聲中,老師體會到同學們被美麗的月景迷住了,誰來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⒋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老師有一首最喜歡的寫月的詞,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呢?
    ⒌誰來把你最喜歡的寫月詩讀給大家聽聽呢?
    ⒍看來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寫月的古詩,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⒈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通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xiàn)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過,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個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jīng)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圖畫內(nèi)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shù)墓旁?,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通過恬當?shù)男〗Y,揭示了傳統(tǒng)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⒌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jīng)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⑷我怎么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fā)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chuàng)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xiàn)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BR>    ⒊學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nèi)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yōu)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望月 教學設計篇十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新授
    自學交流、講述點撥、品讀感悟、激勵評價
    第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補充助學案
    第二課時:結合助學案,深入分析理解課文
    (1) 直接板書“月”,師問:“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周圍會變成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指名學生回答)
    (2) 師:課文中是如何描寫月色的?(指名學生讀第2自然段)
    師范讀,生想象讀,初步感悟月景的美
    (3) 師:望著月亮,人們會產(chǎn)生怎樣的想象?會做些什么?
    引出課題,將課題補充完整,讀課題
    1、資料薈萃
    讓學生結合助學案,交流課前查閱到的與課文相關的詞語的`意思或作者資料
    2、生字我來記
    (1) 指名學生回答本文中難寫、應注意的字(著重指導“艙”的書寫)
    (2) 交流文中多音字(注意“不假思索”中假的讀音)
    (3) 交流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詞語(一人讀,其余人跟讀)
    3、課文大講堂
    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背詩,對月亮的想象)
    (上述過程,都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給予不同分值,并加到學習小組中)
    1、學習作者與小外甥互背的月亮的詩,拓展補充
    (1) 學生自讀課文,劃出兩人所背的有關月亮的古詩
    (2) 指名學生回答
    (3) 同桌兩人分角色對讀有關句子
    (4) 指名學生讀,評價糾正,引導感情讀
    (5) 過渡:哪位同學知道這些詩句所在的古詩?
    (板書:《古朗月行》《水調歌頭》《靜夜思》《宿建德江》《峨眉山月歌》《楓橋夜泊》)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背古詩
    同桌兩個互背
    過渡:望著月亮,吟著詩句,讓人沉醉,齊讀13段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感悟對月亮的想象,激發(fā)美感
    過渡:月亮不僅讓人沉醉,還帶給了人們很多的遐想,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么?
    (板書:天的眼睛)
    (1) 師:小外甥是如何想象的?
    (指名讀19段,精彩品讀,自讀)
    (2) 師:你覺得月亮像什么?
    用句式“月亮像----------------------,它-----------------
    (學生想象回答,給予評價)
    (3) 過渡:是啊!月亮在我們的心中是玉盤,是帶邊的鐮刀,是嫦娥姐姐的家,是珍珠,它點綴了漆黑的夜空,它照亮了寂靜的大地,它勾起了游子思鄉(xiāng)的心,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幻想,所在在小外甥離去時,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齊讀21段。
    想一想,作者望著月亮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幻想?
    師:這么美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去敘述的?
    (與學生交流文章寫作方法,適時加分評價)
    師:你搜集到了哪些描寫月亮的古詩?給合《優(yōu)美詩文誦讀》和主題閱讀叢書,尋找有關詩詞,限時背誦。
    (1) 背過一首描定月亮的詩
    (2) 解決自已所提的智慧小屋中的問題
    望月 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讀課文的興趣,通過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并能熟讀成確。
    2、引導學生搜集、拓展相關的閱讀內(nèi)容,反復欣賞、評析,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
    3、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動筆寫,升華學生情感,培養(yǎng)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初識課文美
    1、讀題。
    2、談話復習導入:《望月》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它處處滲透了美,包含了美。上節(jié)課,我們初學了課文,并通過朗讀,感受了文中蘊藏的美。我們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書:月色美、詩句美、想像美)。(對學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應予以肯定,如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今天我們先欣賞美麗的月色。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師配樂范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xiàn)畫面。
    2、學生各抒己見,同桌談談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認為寫得最美的一句話標出來,讀好它,準備讀給大家聽。
    4、交流:你認為哪一句寫得最美?
    這里將運用語言渲染法、示范讀、有意比較法、以評促讀法、借詞發(fā)揮法等多種朗讀方法,重點欣賞、評析重點詞句。(順序不固定,根據(jù)學生的選擇可任意調換)
    (1)第一句。
    a.學生讀。
    b.將“安詳”與“安靜”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安詳:不僅包含了靜和安寧的意思,作者還把月亮當人來寫,給人以親切和親近感。)
    c.齊讀。
    (2)第二句。
    a.學生讀。
    b.分別指導讀好“千點萬點”、“晶瑩閃爍”、“跳動”等詞。(這句話寫出了月光下的江景有一種動態(tài)美;“千點萬點”說明江面上跳動的光斑極多,數(shù)不清;“晶瑩閃爍”說明光斑有光澤,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很美;“在跳動”說明光斑有節(jié)奏。有彈性地跳躍,給人以活潑可愛之感。)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讀出情來,讀出味來。
    c.師小結:是呀,同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讀起來也不一樣,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讀出來,都是可以的。
    d.學生自由讀,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
    (3)第三句:a.學生讀后,請同學們說說讀得怎么樣。
    b.指導讀好“隱隱約約”。(“隱隱約約”一詞寫出了月光下的江景的朦朧美和神秘美。)
    c.齊讀。
    (4)第四句:請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讀。
    5、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賞讀經(jīng)典美文,感受語言美
    1、過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恬靜的“月下美景圖”,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潔的月亮,晶瑩明凈,清柔似水,曾給了人們多少夢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文學家都曾描繪過它,贊美過它?,F(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個片段。
    大屏幕出示以下三個片段:
    片斷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斷二: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月光曲》
    片斷三:靜美的月亮,自然是母親了。我半夜醒來,睜眼看見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著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穩(wěn)的在她的愛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二》
    2、學生挑最喜歡的片斷自由朗讀。(默讀、輕聲讀、高聲朗誦、同桌讀、小組讀或走下座位找好朋友都可以,不拘形式)
    3、欣賞。請學生先談談為什么喜歡它,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1)師指導賞析。
    a.師簡述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和感受。老師最喜歡的片段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筆下,月光如水,靜影沉壁,荷塘像籠著輕紗的夢。特別是“靜靜的、薄薄的、淡淡的”這一連串疊詞的運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夢如幻,膝俄而恬靜,我們讀起來,也特別有韻味。
    b.師深情并茂地朗讀。
    c.生自由朗讀。
    d.生配樂齊讀。
    (2)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方法自由選擇賞讀片段。《月光曲》重點欣賞月光下,大海刮風起浪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美,要讀出月的溫柔和海的氣魄;《再寄小讀者》主要體會冰心筆下的月亮像慈母,飽含了濃濃的關切和愛。
    (3)再欣賞2或3段學生課前尋找的關于月亮的片段,有些讀得棒的同學可給他配上音樂,或叫他到前面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讀,如果有同學能背出來最好。
    (4)同桌互相欣賞搜集的美文。
    四、積累運用語言,表達感受美
    1、(多媒體出示美麗月色圖):看著這清幽的月光,欣賞了這么多寫月亮的美文,你一定也忍不住想贊美一下月亮吧?好,拿出筆在課文中美麗的月亮旁寫點兒什么,可以寫關于月亮的一、二個好詞,可以寫一、二句話或一段話,喜歡詩的同學可以寫幾句小詩,喜歡唱歌的同學也可以寫幾句歌詞……今天學到的詞或句可以用進去。
    2、交流欣賞。(對學生寫的內(nèi)容,老師應盡量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鼓勵和贊美,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寫作能力。)
    五、師小結:
    《望月》真是一篇美文,處處都是美。今天,我們欣賞了美麗的月色。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關于月亮的美妙詩句和小外甥美好而奇特的幻想。
    望月 教學設計篇十三
    《望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文章語言雋永、意境優(yōu)美、生動有趣,使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教學過程中,以品讀為主線,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立足點,以商討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生成,抓住課文的留白點,充實更多的語文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欲望,讓追求真善美、熱愛語文的“月光”真正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根據(jù)不同結構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4.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感受望月的樂趣。
    5.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望月的樂趣在哪里?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月亮嗎?為什么?我們的先輩們曾經(jīng)在詩歌中表達了月亮無限的熱愛和贊美。大家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誰背誦給同學們聽聽呢?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文中也有不少描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 24、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隨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jié)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僅僅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布置作業(yè)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導入。
    1.這篇課文寫的是誰?(板書:“我”和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二、品讀課文,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品讀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描寫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板書:月下江景美麗如畫
    3.學生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4.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
    師范讀,學生邊看圖,邊聽,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蘊。
    5.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二)品讀第二、三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交流后板書:聰明好學愛幻想
    1.品讀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
    學生自由讀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毙⊥馍{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學生解釋、教師點撥理解。
    (5)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嗎?(學生自由背詩后指名回答,師出示搜集的有關詩句進行補充,學生選擇其中的感興趣的1、2句讀讀、背背)
    (6)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7)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句意,體會意境。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品讀第三段
    (1)過渡:
    他的聰明好學還體現(xiàn)在哪里?愛幻想又體現(xiàn)在哪里?讓我們來繼續(xù)學習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討論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薄斑@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3)繼續(xù)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一個又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fā)光。
    ②……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③他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xiàn)成的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讀。
    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于幻想,頭腦里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4)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三)、品讀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啟發(fā)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著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請你閉上眼睛。
    三、聽師范讀,展開想象
    1.師范讀整篇文章,學生閉目靜聽,感受文章的整體意韻美。
    2.啟發(fā)學生幻想。
    現(xiàn)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請你展開幻想的翅膀,在廣大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呀,飛……
    (學生閉目遐思、幻想。)
    3.引導學生把幻想的東西說出來。
    四、指導背誦課文。
    1.根據(jù)課文的思路理清敘述順序。
    2.逐段進行指導背誦,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舉行賽詩會。
    1.四人小組內(nèi)先背誦,推薦一位在班級里比賽。
    2.每組一位代表上臺朗誦。
    (推薦學生代表四位作為評委。)
    3.總結賽詩情況,宣布優(yōu)秀選手。
    六、布置作業(yè)。
    每人回去搜集三首與月亮有關的古詩,進行摘抄。
    板書:
    24、望月
    月下江景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夜中望月
    聰明好學愛幻想 樂趣無窮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教學感悟:
    本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特色:
    1.為朗讀為主線,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
    2.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立足點,以商討為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理念,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生成。
    3.注重學生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能力。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痹凇锻隆芬徽n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在對話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望月 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會寫“宮、侯”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古詩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9654;教學重點
    1.學會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品味詩句,感知古詩大意。
    2.指導背誦,積累古詩。
    9654;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9654;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在字音教學上,要注意本課的多音字:“纖”讀“xiān”;“脈”讀“mò”。在字詞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時,先放手讓學生借助課文中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自學,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詩句中去,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當點撥即可。
    2.閱讀理解
    本課的三首古詩分別寫了三個不同的節(jié)日,描寫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學習古詩時,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聯(lián)系古代文化常識、結合課文插圖等理解詩句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豐富學生對古詩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8226;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yè)。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9654;教學課時3課時
    第1課時
    《寒食》
    9654;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邊讀邊看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象和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能列舉一下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嗎?(指名學生答)那么,你們知道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是什么節(jié)日嗎?(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在我國很早就有了,許多詩人都曾寫過關于寒食節(jié)的詩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韓翃的《寒食》。(板書:寒食)
    2.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談話導入,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利于學生了解寒食節(jié)的具體時間,為理解詩句打下良好基礎。
    板塊二理解詩題,走近作者
    1.交流資料,了解寒食節(jié)。
    (1)同學們,通過預習查資料,你們對寒食節(jié)一定有所了解,誰來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學生說。
    (3)教師小結:寒食節(jié)也稱“禁煙節(jié)”“冷節(jié)”“百五節(jié)”,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節(jié)前1~2天。這一天,人們禁煙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發(fā)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斗雞等風俗。
    課件出示
    寒食節(jié)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jié)是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jié)日。
    2.了解作者韓翃。
    課件出示
    韓翃(719—788),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進士。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最終官至中書舍人。韓翃的
    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3.指名學生讀詩。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設計意圖】交流資料既是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又培養(yǎng)了他們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同時,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有助于學生感悟詩情,深入體會詩人的情感。
    板塊三初讀古詩,把握大意
    1.自由讀詩,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含義。
    2.解釋詞語。
    課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園里的柳樹。
    漢宮:這里用漢朝皇宮來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jié)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公侯之家,受賜的可以點火。
    五侯:這里指天子寵幸之臣。
    3.解釋詩意。お
    (1)指名學生說。
    (2)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處都飄散著落花,寒食節(jié)里御花園中的柳樹在春風中搖曳。
    (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宮里忙著傳送蠟燭,蠟燭燃燒時升起的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
    板塊四化詩為畫,體會意境
    1.這首詩中哪些句子描寫了春意?
    指名學生答。(課件出示: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詩人立足高遠,視野開闊,將全城景物盡收眼底。“春城”一詞,高度凝練而華美?!按骸笔亲匀粴夂?,“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xiàn)出無限美好的景觀。
    2.詩人說“無處不飛花”而不說“處處飛花”,為什么?
    “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說“無處不飛花”,用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地增強了肯定的語氣,有力地烘托出城內(nèi)春意之濃郁。
    3.誰能說一說“飛”字用得好在哪里?
    “飛”字極富動感,不僅有助于表現(xiàn)春天的勃勃生機,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措辭之精當?!帮w花”就是指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意蘊深遠。
    總結: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梢哉f,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個“飛”字。
    4.“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的重點是什么?
    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園。園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影無形的,我們只能從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斜”字也是在間接寫風。
    5.探討:《寒食》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的?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指名學生回答。
    按從白天到夜晚的時間順序描寫的,描寫了落花飛舞、楊柳搖曳、輕煙四散等景色。
    6.寒食節(jié)那天全國禁火,夜幕降臨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宮里卻出現(xiàn)了一個怎樣奇特的景象呢?是誰可以享有如此特權?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這些你會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里卻正忙著傳蠟燭。(不滿,輕蔑)
    7.“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
    8.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9.總結: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寒食節(jié)里,全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御花園中的柳枝隨風飄拂。夜幕降臨,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里卻正忙著傳蠟燭,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詩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毕戎鹁淅斫?,再分析詩中描繪的景色,由這首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從所寫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對主題的一個升華,環(huán)環(huán)相扣,便于學生理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9654;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迢迢牽牛星》
    9654;課時目標
    1.了解《古詩十九首》相關常識。
    2.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體會詩中蘊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詩題
    1.教師談話:大家一定誦讀過這樣的句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是《詩經(jīng)》中人們的淺唱;“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是漢樂府中人們的歌詠。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取法于《詩經(jīng)》和漢樂府,但也有它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入《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板書詩題:迢迢牽牛星)
    3.指名學生讀詩題。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回憶所學或所了解的古詩,將學生帶入學古詩的氛圍中。1.課件出示填空題,比比誰回答得快。
    板塊二初讀全文,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讀全詩。教師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
    2.課件出示易讀錯的字。
    迢纖泣涕盈脈
    3.指名學生讀字。
    重點強調:“纖”讀“xiān”;“脈脈不得語”中的“脈”讀“mò”。
    4.讀出節(jié)奏。
    指名讀,讀出古詩的停頓和節(jié)奏。
    課件出示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5.讀出韻味。
    關注字音的同時,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師范讀。
    7.自由練讀。
    8.學生齊讀。
    小結:學習詩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誦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就讓我們伴隨著朗朗書聲開始這首詩歌的學習。
    【設計意圖】讀得正確,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使學生在逐層提升的誦讀中感到學習古詩十分有意思、有情趣,為熟讀知意打下基礎。
    板塊三探究內(nèi)容,品味詩情
    1.導入:讀懂詩,讀出詩里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詩的正式開始。詩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品味一番吧!
    2.自讀自悟。
    通讀全詩,思考:這首詩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3.討論匯報。
    織女(河漢女)思念牛郎??椗侨姷闹魅斯?。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調較為哀怨。
    4.讀完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抒發(fā)你讀后的感受,你會用哪個詞語呢?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傷感)
    5.如果用一個詞語將詩中傳遞的情感描摹出來,你認為哪個詞語最合適?(板書:相思)
    6.帶著這樣的感情,再讀詩歌,體會一下,詩歌借助了哪些語句來傳遞這份相思的傷感與哀怨呢?指名學生答。
    (1)課件出示詩句: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迢迢”指遙遠。今天這個詞語仍然富有生命力,我們形容路途遙遠,會說“千里迢迢”?!疤鎏觥焙汀梆ā眱蓚€詞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意思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相距十分遙遠,都很明亮。
    牽牛星在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距離使得主人公內(nèi)心起了相思之情??墒?,牽牛星真的離她那樣遙遠嗎?在詩句中有沒有其他的發(fā)現(xiàn)?
    (2)課件出示詩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①“札札”是象聲詞,形容織布機工作時發(fā)出的響聲,給人一種靜謐中的雜亂之感。而“弄”這個字,是擺弄、撫弄的意思。一個動詞就透露了此時織女的心境,寫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寧的樣子。
    ②札札機杼亂人心,最是織女愁腸時。其實,《木蘭詩》中有一句與此句類似,同樣抓住了“機杼”這個意象,來寫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蓖瑯邮怯糜新晛硪r寂靜,以有聲來傳悲情。
    (3)課件出示詩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這三個字蘊含著一個“思”字,揭示了織女的內(nèi)心動態(tài)。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織女悲苦內(nèi)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終日勞作卻“不成章”。
    ③“泣”的本義是眼淚,特指無聲流淚或低聲地哭?!疤椤币彩侵秆蹨I。
    ④“零”本是指雨緩緩而降,引申為降落、落下。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無法抑制的織女淚。這里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織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讀。
    (4)課件出示詩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銀河清澈且水不深,他們相互之間的距離又能有多遠呢?
    (5)課件出示詩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①“盈盈”寫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現(xiàn)水波的晶瑩,又能表現(xiàn)女子的魅力,還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tài),令人回味無窮?!坝凰敝链艘渤闪俗韪魞汕榈?象征。
    ②“脈脈”用來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達情意的樣子。織女只能深情地凝望著對方,卻不能說話。
    7.齊讀古詩。
    8.有人評價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詩作,借天上之事,傳人間之情。再讀詩歌,讓我們體會一下這首詩歌“深深的話,淺淺地說”的語言之美。
    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又稱復字、重言。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修辭方法。兩字相疊被稱為單疊,四字相疊被稱為雙疊。在本課中,運用了“迢迢、皎皎、纖纖”等6個疊詞。這些疊詞無論是用于描摹景物,還是刻畫人物、敘述情境,都在反復吟詠中創(chuàng)設出纏綿的意境。
    9.指名讀詩,讀出疊詞的韻律美。
    【設計意圖】詩詞的教學重點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交流,在關鍵處給予指導。最后緊扣人物心情,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反復品讀詩句,讀出詩詞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設計
    9654;板書設計
    第3課時
    《十五夜望月》
    9654;課時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并背誦古詩。
    2.感受這首詩的畫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詩中抒發(fā)的感情。
    3.學習生動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增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中秋佳節(jié)即將來臨,在這個傳統(tǒng)佳節(jié)里,我們會做些什么呢?(吃月餅,賞月)
    2.圓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總是帶著些平日里沒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對月提筆,一抒己志。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古詩《十五夜望月》。(板書課題)
    4.交流: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中秋夜賞月的情景)
    5.了解詩人王建。
    課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詩人,字仲初,許州(今河南許昌)人。王建是大歷進士,早年即離家寓居魏州鄉(xiāng)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并開始寫樂府詩。他寫了大量的樂府詩,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時政弊端。他的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所作《宮詞》百首,在表達傳統(tǒng)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詩選自《王司馬集》。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發(fā)展。思,能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塊二初讀古詩,讀出韻味
    1.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圓。
    2.指導朗讀,讀準字音。
    (1)第一句中的“棲”讀作“qī”,在這里是指“烏鴉在樹上休息”。
    (2)“濕桂花”的“濕”是翹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盡”是前鼻音。
    3.賽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讀詩不光要字正腔圓,還要讀出節(jié)奏。請男女生比賽讀,讀出這首詩的節(jié)奏。
    課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讀詩的方法,由讀得字正腔圓,到讀出節(jié)奏,再到讀出音韻美。朗讀要求逐步提高,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古詩的美。
    板塊三把握大意,整體感知
    1.結合注釋,理解重點詞語。
    課件出示
    十五夜: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2.指名讀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課件出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1)指名讀。
    (2)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學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樹枝上棲息著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讀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課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指名讀。
    (2)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學生交流:今夜人們都望著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的身上?
    4.理解詩句,全班齊讀古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讓學生帶著理解朗讀古詩。
    板塊四精讀古詩,感悟詩情
    1.為什么詩中寫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時節(jié)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農(nóng)歷八月,也就是中秋時節(jié)盛開。
    2.“人盡望”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描繪出了中秋之夜人們爭相賞月的情景。
    3.詩歌前兩句描寫的景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景物?為什么?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中的“冷”字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它是從哪個角度來描寫的?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冷”字寫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從觸覺的角度寫的。這兩句詩展現(xiàn)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圖景,表現(xiàn)了詩人在異鄉(xiāng)孤寂、悵然的心情。
    5.詩歌后兩句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6.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詩人借此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全詩營造了月圓人缺、靜寂孤苦的氛圍,抒發(fā)了詩人的離別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詩》在收錄這首詩時將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認為哪一個字更有表現(xiàn)力?
    “落”字更有表現(xiàn)力,“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同時也與“無聲”相契合,凸顯月夜的靜。而“在”字則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8.齊讀全詩,體會詩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體展示從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邊望月等,學生根據(jù)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fā)揮想象。
    10.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1.請同學們課下收集其他有關表達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并注明作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積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
    [教學反思]
    本課三首古詩皆包含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韓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了寒食節(jié)時皇城內(nèi)美麗的春色和宮廷的生活場景;《迢迢牽牛星》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只能在七夕相見一次的故事,抒發(fā)了女子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繪了月朗風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huán)境氣氛,抒發(fā)了詩人因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而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1.讀中理解。
    在古詩的教學中,朗讀和感悟古詩意境是重點。首先就要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在讀準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文中注釋理解詩句。
    2.讀中感悟。
    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讀出韻味,感悟古詩所傳達的情感。例如,在讀中感悟詩人韓翃借古喻今,對現(xiàn)實不滿的情感;在讀中感受詩人王建因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而倍感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3.讀中想象。
    讓學生通過尋找詩中描寫的景物,結合自身感悟和課件展示的美景圖等,再用自己的語言把想象的畫面描繪出來。在讀中想象,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感悟詩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