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范文(17篇)

字號:

    教案的評估和反思是教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反思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不足,進而改進教學方法。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和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選的教案范本,供大家在備課過程中參考使用。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一
    教學內(nèi)容: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材第101、102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體會思維的有序和全面性;讓學生掌握搭配的方法,體驗分類、分步計數(shù)及數(shù)形結合的學習方法。
    2、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連一連、寫一寫等活動探索數(shù)的排列,事物的搭配方法。
    3、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經(jīng)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感受符號化思想。
    教學重點:
    使學生找到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體會搭配的方法。體會有序思考的價值。
    教學難點:
    使學生找到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用適當方式表達出搭配的過和與結果。
    教具準備:。
    數(shù)字卡片、衣服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題目用數(shù)字卡片1、7、3、9,看能組成多少個兩位數(shù)。
    師:你們和喜羊羊一樣聰明。
    引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數(shù)學廣角——搭配(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題目:
    1、用0、1、3、5能組成多少個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兩位數(shù)?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
    (1)怎樣擺能保證不重不漏?
    (2)你們一共擺出了幾個兩位數(shù)?是怎樣擺的?
    (3)用什么方法記錄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1)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擺就能保證不重不漏。
    (2)按數(shù)位擺:
    十位如果是1,可以擺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擺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擺出50、51、53。
    師:為什么你們不把0寫在十位上呢?
    (3)按照一定的順序記錄,就能保證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課件出示打開的大門圖,恭喜同學們順利解開了密碼看喜羊羊和他的伙伴正排隊歡迎我們呢。課件出示排隊練習題。再完成教材101頁做一做第1題。
    (二)、教學例2。
    美麗的美羊羊看到我們表現(xiàn)真棒,于是她要我們?nèi)⒓右粋€舞會,但他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幫她解決嗎?她不知道怎樣搭配衣服,同學位算算她一共有多少種穿法呢?(每次上裝和下裝只能各穿一件)。
    課件出示衣服圖。
    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可以怎樣穿?
    思考:怎樣記錄不同的穿法比較清楚?
    匯報:方法1、
    方法二、圖形表示法。
    方法三、數(shù)字表示法。
    鼓勵學生想出多種符號表示法。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說出自己組不同的算法。
    教師強調:只要有順序地搭配連線,就能保證不重不漏。
    課件出示禮物搭配圖。
    師:向學生滲透數(shù)學思想教育。
    三、拓展練習。
    最后智慧的村長給全班小朋友出了一道最難的題,你們有信心解決嗎?
    課件出示衣服、裙子、鞋的搭配題。
    開放性題目:學習了今天的知識,你能設計有關午餐搭配的題目嗎?動手試試吧。
    生:自己運用知識。
    四、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回答。
    五、課件出示教師結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問題要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五、板書設計。
    排列數(shù)組合圖。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二
    設計意圖:在備課時,看到這道練習題就感覺有很多內(nèi)容可挖,可以對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完整思考過程的訓練,即“問題是什么——怎樣解決——著手解決——回過頭來看看”。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枚舉法”策略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有序、完整地思考問題,所以就把它進行了修改,作為一個例題教學。
    1.出示例題圖,如下。
    引導學生觀察圖,想一想:從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7個人要租船;
    問我們該怎么租船。
    2.引導學生思考:有幾種不同的租船方法?
    學生回答:可以全租雙人船,要4條;
    可以全租四人船,要2條;
    可以租1條四人船,2條雙人船。
    追問: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沒有了。
    3.指導列表:我們可以把這三種方法用一張表格清楚的表示出來,先請大家看一看表格每項代表什么意思,再自己填一填。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學生獨立嘗試,填后可同桌交流:比一比誰的填法更合理。
    反饋:比較一下下面的兩種填法,你認為誰的填法更合理,為什么?
    填法1。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40。
    方法二02。
    方法三21。
    填法2。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40。
    方法二21。
    方法三02。
    學生回答:填法2更合理,有規(guī)律;
    可以看出雙人船條數(shù)慢慢減少,四人船條數(shù)慢慢增加;
    這樣填不容易漏。
    想一想:還有別的合理填法嗎?
    填法3。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
    方法一02。
    方法二21。
    方法三40。
    學生回答:可以先全租雙人船,然后慢慢減少雙人船的條數(shù);
    也可以先全租四人船,然后依次減少四人船的條數(shù)。
    5.進行選擇: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會建議大家怎么租船?為什么?
    學生回答:我會建議大家全租雙人船,因為雙人船坐著舒服;
    我會建議大家全租四人船,因為四人船只要租2條,費用便宜;
    我會建議大家租2條雙人船和1條四人船,因為可能有的人愿意坐雙人船,有的人愿意坐四人船。
    想一想:我們一般是從什么角度去考慮該怎么租船的?
    學生回答:從費用的角度。
    那我們算一算:三種租法各要付多少錢?(把表格補充完整)。
    租船方法雙人船條數(shù)四人船條數(shù)總共費用。
    方法一404×4=16(元)。
    方法二214×2+7=15(元)。
    方法三022×7=14(元)。
    現(xiàn)在,你知道該選哪種租法了嗎?
    學生回答:選第三種租法,這樣租費用最便宜。
    6.延伸:出示第2個問題“玩1個小時,每人要花多少錢?”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三
    解決問題(例4)教科書p55、56。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余數(shù)”的概念,并能熟練地列豎式計算。
    1、重點: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使學生獲得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直接經(jīng)驗。
    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圖、日歷。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2、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1、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2、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3、匯報,師板書:32÷6。
    4、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5、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6、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7、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1、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xiàn)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shù)除法、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練習十三第3題。
    2、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3、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六)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32÷6=5(組)……2(人)。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數(shù)學中的具體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3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想,看誰能很快解決下面的問題。
    三(1)班同學,在做廣播操時需站4隊,每隊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師引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52頁例3.
    出示例3.
    教師:觀察情景,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生共同探究解題思路。學生匯報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溫壺能賣多少錢,再求5箱賣多少錢。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個保溫壺,再根據(jù)每個保溫壺的價格求出一共賣了多少錢。
    教師指名學生列式解答。
    12×5=60(個)60×45=2700(元)。
    教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教師引導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每盒有2個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個球。
    2、每輛汽車每次運貨物9噸,有6輛汽車,這些汽車4次運貨物多少噸?
    3、一中高級瓷磚每塊13元,每箱有25塊。小剛家裝修時買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維訓練。
    1、菜市場運來5車黃瓜,每車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板書設計:
    解決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要根據(jù)已知。
    條件找間接量,確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反思:
    本課引導學生學習解決乘法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明確了三步解決問題的方法;。
    1、閱讀與理解;。
    2、分析與解答;。
    3、回顧與反思。在仔細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讓學生自己列出綜合算式,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五
    排列問題不僅是學習概率統(tǒng)計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shù)學知識。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有關排列的的簡單知識,已經(jīng)有了初步用“排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本節(jié)課中,我僅僅圍繞:“猜測——嘗試解決——比較交流——概括規(guī)律——提升應用”這樣的教學思路,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建構新知識,創(chuàng)設了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情景機會,使學生在猜測、觀察、比較、交流、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同時教會學生學會有序的思考。反思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一、以游戲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
    愛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在這節(jié)課的開始我創(chuàng)設了破解密碼的游戲(游戲的密碼是一個由1、2、3、4組成的四位數(shù),想想密碼可能是幾?要想破解這個密碼首先要弄清什么問題?)這樣的導入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利于充分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并且能觸動學生的精神需要,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學生渴望的探索過程。
    二、問題設計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游戲的密碼是4位數(shù),學生排列時有困難,由此產(chǎn)生從簡單的問題入手研究。先是兩位數(shù)的排列、三位數(shù)排列,再到固定位置的四位數(shù)排列,再到四位數(shù)字的排列,由易到難的探究過程,向學生滲透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顒又胁捎脭[卡片的方式引領學生探究事物的排列規(guī)律,使學生逐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同時滲透了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通過用課件展示梳理另一種思考方式,幫助學生真正從排列問題的本質思考,打開思維空間。
    三、設計有效的問題,引領深入的思考。
    要想讓學生能夠深入思考,老師應該在有限的40分鐘內(nèi),善于將教材的核心內(nèi)容轉化成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適于學生探索的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且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應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對每一個問題的探索都要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揭示數(shù)學的本質。在這節(jié)課上上,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密碼是由1、2、3、4四個數(shù)字組成的四位數(shù),老師和大家透露個小秘密,這個四位數(shù)密碼中左起第二位上的數(shù)字是3,想一想,組成的密碼可能有哪些?為了讓學生能真正觸及到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老師在這里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前面的三個數(shù)字排列有6種排法,這里的4個數(shù)字排列也有6種排法?這個問題會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把一個數(shù)字的位置固定,其實也就把其他三個數(shù)字進行排列。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5頁例4及練習十三的部分題。
    教學目的: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進行探討和研究,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正確地寫出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練習本、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聰聰?shù)膱D片),聰聰要完成一項任務,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同學們喜歡上體育課嗎?三(一)班的這節(jié)體育課上老師遇到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出示課件)。
    1、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據(jù)圖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課件同步出現(xiàn):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1)、請學生到展示臺上演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進行解釋。
    (2)、根據(jù)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提問: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余數(shù)2呢?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規(guī)范的解答格式,提醒學生計算細心,并注意帶上正確的單位,最后還要寫上答語。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請1名同學在黑板上做。
    3、對比:仔細看一下這兩道題的解題過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課件展示)。
    32÷6=5(組)……2(人)。
    32÷6=5(人)……2(人)。
    師:為什么算式一樣結果也一樣,單位會不一樣?(幫助學生進一步一理解)。
    小結:單位名稱是跟我們解決的問題有關,所以平時我們在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問題,弄清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
    三、實踐應用,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看大屏幕,解決讀書節(jié)中的問題(57頁,4題)。
    (1)先從圖中找信息。
    “23元最多可以買幾本?還剩多少元?25元呢?”
    學生獨立解答,反饋。
    2、課件出示:
    a、航模小組用25個車輪組裝四驅車,
    最多能裝幾輛?
    b、一輛貨車載重量4噸,要運25噸貨物,至少需要幾輛?
    (1)同學們自己先想想,再小組交流。
    (2)列算式并解答。
    (3)全班展示說明。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七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教師把例1的梨和盤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個學生準備11根小棒。
    教學過程:
    1.復習(教科書第1頁復習題)。
    (1)里最大能填幾?讓學生填后共同訂正。
    2.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指名說圖意,實際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粗Q式著重提問:在被除數(shù)6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都分完了沒有剩余。)。
    出示7個梨和3個盤子。指名說圖意,也實際分一分。
    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3盤,分的結果我們就說“每盤放2個,還剩1個?!?BR>    怎樣計算呢?說明因為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出示7÷3。
    先說明豎式的計算方法。提問:被除數(shù)是幾?寫在什么地方?除數(shù)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教師寫。然后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幾個梨?那么被除數(shù)7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寫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那么在豎式里該怎樣表示?教師著重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余數(shù)”,板書“余數(shù)”。
    說明橫式計算結果的寫法: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shù)是1,再寫“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shù),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讀作“商2余1”。讓學生齊讀一遍。
    指出像上面這樣的除法,沒有除完還有余數(shù),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書第1頁)。
    讓學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說每份幾根,還剩幾根。
    然后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3)教學例2。
    出示“38÷5=”后,提問: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著重說明試商的方法: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問:商6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教師說明,5和6的積是30,38減去分掉的30,還余8;用5除8還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問:如果商8行不行?教師說明,5和8的積是40,比38大,說明商8就大了。然后寫出完整的豎式。最后指名說出橫式中計算結果該怎樣寫。
    (4)引導學生分別比較例1和例2的余數(shù)和除數(shù),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教師小結: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齊讀教科書第2頁的結語。
    (5)做一做(教科書第2頁)。
    讓學生看圖畫一畫,寫出豎式,再寫出橫式。
    3.課堂練習。
    練習一第1題、第2題。然后訂正。
    4.本課小結。
    5.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第3題。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八
    1、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余數(shù)問題,能正確的寫出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課件。
    一、復習導入。
    (1)用豎式計算:28÷9=。
    (2)有17個蘋果,每3個分一盤,可以分()盤,還剩幾個?
    17÷3=()盤()個。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數(shù)量關系。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問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2)預設:知道了劃船的人數(shù),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追問:“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滿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22個學生都上船)。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
    提示:可以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找兩個學生板書算式并說說理由,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里有幾個4,用除法解答)。
    (1)討論辨析。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討論中規(guī)范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2)體會余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
    1、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5條船,還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6條船,你覺得呢?
    2、看來余下的2人是關鍵,應該怎樣安排他們?
    檢驗: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教師和學生用活動貼紙擺一擺。)。
    梳理:在研究問題時大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劃船的要求。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有27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3、至少要運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余法”。
    問題:
    1、最多能買幾個?你是怎么想的?
    2、還余下1元呢,應該再加上1個面包嗎?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同時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題。
    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
    總結:今天研究的問題你學懂了嗎?
    六、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69頁練習十五,第1~2題。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九
    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把例1的梨和盤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個學生準備11根小棒。
    1、復習(教科書第1頁復習題)。
    (1)()里最大能填幾?讓學生填后共同訂正。
    2、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指名說圖意,實際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粗Q式著重提問:在被除數(shù)6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都分完了沒有剩余。)。
    出示7個梨和3個盤子。指名說圖意,也實際分一分。
    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3盤,分的結果我們就說“每盤放2個,還剩1個?!?BR>    怎樣計算呢?說明因為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出示7÷3。
    先說明豎式的計算方法。提問:被除數(shù)是幾?寫在什么地方?除數(shù)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教師寫。然后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幾個梨?那么被除數(shù)7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寫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那么在豎式里該怎樣表示?教師著重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余數(shù)”,板書“余數(shù)”。
    說明橫式計算結果的寫法: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shù)是1,再寫“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shù),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讀作“商2余1”。讓學生齊讀一遍。
    指出像上面這樣的除法,沒有除完還有余數(shù),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書第1頁)。
    讓學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說每份幾根,還剩幾根。
    然后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3)教學例2。
    出示“38÷5=”后,提問: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
    著重說明試商的方法: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問:商6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教師說明,5和6的積是30,38減去分掉的30,還余8;用5除8還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問:如果商8行不行?教師說明,5和8的積是40,比38大,說明商8就大了。然后寫出完整的豎式。最后指名說出橫式中計算結果該怎樣寫。
    (4)引導學生分別比較例1和例2的余數(shù)和除數(shù),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教師小結: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齊讀教科書第2頁的`結語。
    (5)做一做(教科書第2頁)。
    讓學生看圖畫一畫,寫出豎式,再寫出橫式。
    3、課堂練習。
    練習一第1題、第2題。然后訂正。
    4、本課小結。
    5、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第3題。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能夠用數(shù)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
    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教學難點:
    有序、全面地對簡單事物進行排列與組合。
    教具、學具:衣服卡片、水彩筆、課件(教師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展開教學,
    1.師:孩子們,這節(jié)課,老師要為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露露,請看大屏幕。
    師:你們能為露露搭配搭配嗎?
    2、學生回答。
    3、師:你們的想法都很好,都是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裝。到底露露喜歡哪種搭配,還得她自己說了算。下面,我們把所有的穿法都找出來,讓她自己選。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看課件,觀察圖中有幾件上衣、幾件下裝,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種穿法?
    2、學生回答。
    聽好要求了:小組內(nèi)的四個同學輪流擺一擺,說出有幾種穿法。當一個同學在擺的時候,其余的三個同學認真觀察,如果發(fā)現(xiàn)他擺錯了,可以幫助他。
    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
    師: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預設一:請少于6種的學生在黑板上演示擺法。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數(shù)出有幾種)。
    師: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回答。(可能說:擺得很亂,沒有順序。)。
    師:沒有順序地擺,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重復,遺漏,板書)。
    誰有比他更好的擺法,讓我們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即不重復,也不遺漏。
    學生學生在黑板上演示擺法。
    師:他的擺法好嗎?好在哪?
    學生回答。
    預設二:學生上臺擺得很有序,很正確。
    師:他擺了幾種?(六種),他擺得很好,同學們,你看出他的擺法了嗎?
    生回答。
    詢問學生擺的結果。師:是六種的孩子舉手?有不是六種的嗎?
    如果有學生說他擺的不是六種,我們一起來幫助他。請他上臺擺,其他學生提出建議。
    6、師:如果沒有學具,在圖上我們可以用連線這種方法來記錄。
    老師在黑板上連線。
    7、同學們,你覺得連線法怎樣呢?
    8.拓展練習。
    如果有3件上衣,3件下裝,有幾種不同的搭配呢?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
    9.早餐的搭配練習。
    師:露露選好了喜歡的衣服,媽媽也為她準備好了早餐(課件出示115頁1題課件打出要求)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哪些飲料?哪些點心?)(學生獨立做在書上,用連線)。
    學生完成后,抽一個學生匯報,并問:他是怎樣搭配早餐的?
    抽學生起來說。強調:要有順序地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10、搭配兩位數(shù)練習。
    師:吃完了早餐,露露帶著我們來到兒童樂園,(課件出示)。
    兒童樂園可好玩了,由于圣誕節(jié)快要到了,兒童樂園新增加了一個趣味游戲:開啟百寶箱。
    學生先獨立思考(還是小組合作)。
    再抽學生回答。(相機演示把數(shù)字擺在百位、十位的課件)。
    師:你們真能干,恭喜你們打開了百寶箱,你們可以從里面選一件喜歡的寶物。
    抽幾個學生說一說。
    三、鞏固練習。
    做書上115頁的2、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再集體評價。
    根據(jù)時間安排是否做跳雙人舞中的搭配問題。
    四、全課總結:在這節(jié)課中,你有什么收獲?你快樂嗎?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十一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鞏固除法筆算中的重難點,打好基礎。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題:
    1、做p10(3)先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觀察,并指出錯在哪里。
    再在書上改正三道題,指名板演。
    2、做p8(6)出示題目后,先估計第一題的商是幾十多。并指名說說估計的方法。
    再在書上寫出各題的商是幾十多。
    二、綜合練習題:
    1、做p8(4)先看圖,自己讀題。說說你會解答嗎?
    2、做p8(5)先獨立思考,再指名提問題。其他學生口答算式。
    3、做p10(5)。
    先看圖,讀題。
    解答第一問。說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問:怎樣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幫助解答:
    4、做p10(6)。
    先看圖,讀題。
    自己在草稿本上試算。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
    提問:為什么10頂帳篷還得加上1頂?
    三、教學后記: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十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5頁例4及練習十三的部分題。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進行探討和研究,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正確地寫出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學生練習本、筆。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聰聰?shù)膱D片),聰聰要完成一項任務,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
    同學們喜歡上體育課嗎?三(一)班的這節(jié)體育課上老師遇到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出示課件)。
    1、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據(jù)圖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課件同步出現(xiàn):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1)、請學生到展示臺上演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進行解釋。
    (2)、根據(jù)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提問: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余數(shù)2呢?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規(guī)范的解答格式,提醒學生計算細心,并注意帶上正確的單位,最后還要寫上答語。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請1名同學在黑板上做。
    3、對比:仔細看一下這兩道題的解題過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課件展示)。
    32÷6=5(組)……2(人)。
    32÷6=5(人)……2(人)。
    師:為什么算式一樣結果也一樣,單位會不一樣?(幫助學生進一步一理解)。
    小結:單位名稱是跟我們解決的問題有關,所以平時我們在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問題,弄清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
    1、看大屏幕,解決讀書節(jié)中的問題(57頁,4題)。
    (1)先從圖中找信息。
    “23元最多可以買幾本?還剩多少元?25元呢?”
    學生獨立解答,反饋。
    2、課件出示:
    a、航模小組用25個車輪組裝四驅車,
    最多能裝幾輛?
    b、一輛貨車載重量4噸,要運25噸貨物,至少需要幾輛?
    (1)同學們自己先想想,再小組交流。
    (2)列算式并解答。
    (3)全班展示說明。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并知道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2.通過實際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道除數(shù)和余數(shù)的大小關系。
    3.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性。
    重點難點: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師:這樣的題要怎樣思考?
    生回答。
    師:請學生依次任選一樣物品平均分給組內(nèi)4人。
    小組活動。
    師:平均分給4個人,分完了嗎?
    生回答。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
    師:現(xiàn)在有14個草莓,平均分給4人,你會分嗎?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師: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況,請你觀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師:我們把不能再進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數(shù)。請你觀察,余數(shù)有什么特點?
    生回答。
    小結: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
    師:是不是所有的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呢?
    探究二。
    師:有17個圓片,5個一圈,能圈幾次?還剩幾個?
    學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還剩兩個。
    師:怎樣列式呢?
    生:17÷5=3……2。
    師:怎樣檢驗自己做得對不對呢?
    生回答。
    小結: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35÷4,請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師:算得對不對呢?
    小結: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27÷7呢?
    生:27÷7=3……6。
    小結: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出示大雁圖片。
    師:請你說說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飛過,每5只一圈,能圈幾次?
    師:請你說出算式。
    生:32÷5。
    師:誰能算一算?
    生:32÷5=6……2。
    師:你用的哪一句口訣?
    生回答。
    出示企鵝圖片。
    師:這幅圖呢?
    生回答。
    師:誰來列式?
    生:52÷6=8……4。
    師:說說你的想法。
    出示小魚圖片。
    師:可以怎樣圈?算式:
    生回答。多種算式。
    練習二。
    師:誰知道余數(shù)最大能填幾?為什么?
    學生討論。
    生:最大填5,因為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小結: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誰來說說除數(shù)可能是幾?為什么?
    生回答。
    多種算式。
    練習三。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回答。
    課后小結。
    四、本課小結。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數(shù)就是余數(shù)。
    2.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余數(shù)必須小于除數(shù)。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十四
    2.通過實際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道除數(shù)和余數(shù)的大小關系。
    3.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性。
    教學課件。
    一、新授引入。
    師:這樣的題要怎樣思考?
    生回答。
    師:請學生依次任選一樣物品平均分給組內(nèi)4人。
    小組活動。
    師:平均分給4個人,分完了嗎?
    生回答。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
    師:現(xiàn)在有14個草莓,平均分給4人,你會分嗎?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師: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況,請你觀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師:我們把不能再進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數(shù)。請你觀察,余數(shù)有什么特點?
    生回答。
    師:是不是所有的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呢?
    探究二。
    師:有17個圓片,5個一圈,能圈幾次?還剩幾個?
    學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還剩兩個。
    師:怎樣列式呢?
    生:17÷5=3……2。
    師:怎樣檢驗自己做得對不對呢?
    生回答。
    師:35÷4,請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師:算得對不對呢?
    師:27÷7呢?
    生:27÷7=3……6。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出示大雁圖片。
    師:請你說說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飛過,每5只一圈,能圈幾次?
    師:請你說出算式。
    生:32÷5。
    師:誰能算一算?
    生:32÷5=6……2。
    師:你用的哪一句口訣?
    生回答。
    出示企鵝圖片。
    師:這幅圖呢?
    生回答。
    師:誰來列式?
    生:52÷6=8……4。
    師:說說你的想法。
    出示小魚圖片。
    師:可以怎樣圈?算式:
    生回答。多種算式。
    練習二。
    師:誰知道余數(shù)最大能填幾?為什么?
    學生討論。
    生:最大填5,因為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誰來說說除數(shù)可能是幾?為什么?
    生回答。
    多種算式。
    練習三。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回答。
    課后小結。
    四、本課小結。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數(shù)就是余數(shù)。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十五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生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能夠正確讀、寫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感受、體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能力。
    圓片或小棒、糖。
    一、談話導入:春節(jié)的時候,你們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嗎,都進行了怎樣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間。瞧,它掛的氣球多漂亮!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什么?(按紅、黃、粉、綠排列)。
    你們能很快猜出第31個是什么顏色的氣球嗎?
    請同學們再說出幾個氣球的號碼,誰愿意跟老師比比猜?
    想知道老師為什么猜得又快又準嗎?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就知道了。(由猜氣球的顏色導入,學生興趣會很高。再看到老師總能很快猜對,不僅能讓學生驚訝,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會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余數(shù)。
    1、春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ビH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會拿出一些糖果來招待客人?,F(xiàn)在我們就幫助小猴子把買來的水果分裝在盤子里,準備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買來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個?(10個)現(xiàn)在咱們就幫它把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組為單位,用學具擺一擺,請組長記錄結果。
    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擺法,并說說怎樣列示。(板書)。
    4、觀察這些分法,你能給分分類嗎?
    5、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書:有余數(shù)的除法)。
    6、你們能說說什么是"余數(shù)"嗎?指出幾個算式中的余數(shù)分別是幾。
    7、介紹讀法。指名讀、齊讀。
    (學生參與了探究的過程,這會對他們理解余數(shù)的概念給予很大的幫助。)。
    1、想想剛才你們分桔子的經(jīng)過,再看看這幾個算式,你能說一說為什么會有剩余嗎?
    剩下的為什么不再繼續(xù)分了?剩余幾個就不能再分了,跟哪個數(shù)比比就知道了?記?。河鄶?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2、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或等于余數(shù)行嗎,為什么?
    (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考,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從而使學生在經(jīng)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加深對"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理解,使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
    三、鞏固練習。
    1、書上第三頁練一練1題、2題。(鞏固基本概念)。
    2、拓展練習:一個數(shù)除以5,如果有余數(shù),可能是幾?
    四、歸納:談本節(jié)課收獲。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十六
    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列。
    1、他想:這是誰丟的,真不講衛(wèi)生。
    ()2、她看見地上有一團白白的東西。
    ()3、忽然,他看見有幾個小同學在打掃操場,學習雷鋒爭做好事。
    ()4、下課了,小麗在操場上玩。
    ()5、她連忙回頭,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剛才看到的那一團廢紙。
    ()6、想著她就若無其事地走了。
    ()7、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團白紙。
    (分析)解答此題應先仔細讀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間關系和寫作順序。經(jīng)過閱讀分析,我們知道這段話是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定的。一般說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定的文章,應先交代時間、地點,那么我們就確定其中的第4句為第一句。接著“他看見地上有一團白色的東西”,這會是什么呢?――“原來是一團廢紙”,后來事情就順理成章地發(fā)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確的順序讀一讀,如果不正確,再修改。
    【專項突破】。
    一、把下列幾個錯亂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1、多少靜靜的深夜啊,老師還在燈下備課、批改作業(yè)。
    ()2、如果將來我能取得一些成績,那我要說,是老師用身軀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3、他們普通而平凡,但他們擔負著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4、那作業(yè)本上條條批語、個個紅勾,不全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嗎?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學家那樣馳名中外,也不像電影名星那樣引人注目。
    ()6、老師啊,您為我們無私地奉獻了一切。
    ()7、老師把一批批學生送到各個工作崗位,而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卻像火炬一樣燃燒自己。
    ()8、我贊美橋,更贊美我們敬愛的老師,老師像橋一樣樸實。
    ()9、老師像橋一樣辛勤。
    ()10、老師像橋一樣無私。
    二、把下面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順序重新排列,在括號里填上序號,并注明依據(jù)。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2、黃蓋向曹操假投降。
    ()3、選有東風的一天作為進攻時間,并在船上裝上引火用的東西。
    ()4、周瑜帶兵從后面追殺。
    ()5、黃蓋接近曹操兵船時下令點火,讓火船沖進曹營。
    以上是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小升初語文復習排列句子”相關知識全部內(nèi)容。
    [小學排列句子練習題]。
    三年級有余數(shù)排列問題教案篇十七
    1、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并知道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2、通過實際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道除數(shù)和余數(shù)的大小關系。
    3、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性。
    教學課件。
    一、新授引入。
    師:這樣的題要怎樣思考?
    生回答。
    師:請學生依次任選一樣物品平均分給組內(nèi)4人。
    小組活動。
    師:平均分給4個人,分完了嗎?
    生回答。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
    師:現(xiàn)在有14個草莓,平均分給4人,你會分嗎?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師: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況,請你觀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師:我們把不能再進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數(shù)。請你觀察,余數(shù)有什么特點?
    生回答。
    小結: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
    師:是不是所有的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呢?
    探究二。
    師:有17個圓片,5個一圈,能圈幾次?還剩幾個?
    學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還剩兩個。
    師:怎樣列式呢?
    生:17÷5=3……2。
    師:怎樣檢驗自己做得對不對呢?
    生回答。
    小結: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35÷4,請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師:算得對不對呢?
    小結: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27÷7呢?
    生:27÷7=3……6。
    小結: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出示大雁圖片。
    師:請你說說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飛過,每5只一圈,能圈幾次?
    師:請你說出算式。
    生:32÷5。
    師:誰能算一算?
    生:32÷5=6……2。
    師:你用的哪一句口訣?
    生回答。
    出示企鵝圖片。
    師:這幅圖呢?
    生回答。
    師:誰來列式?
    生:52÷6=8……4。
    師:說說你的想法。
    出示小魚圖片。
    師:可以怎樣圈?算式:
    生回答。多種算式。
    練習二。
    師:誰知道余數(shù)最大能填幾?為什么?
    學生討論。
    生:最大填5,因為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小結: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誰來說說除數(shù)可能是幾?為什么?
    生回答。
    多種算式。
    練習三。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回答。
    課后小結。
    四、本課小結。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數(shù)就是余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