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 大班古詩教案(精選8篇)

字號: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篇一
    原文: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活動目標:
    1、通過帶幼兒觀察風,利用圖片,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2、能初步體驗古詩文內在情趣的美。
    3、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古詩。
    活動準備:
    1、掛圖四幅,“風”標記四個,詩詞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帶幼兒到戶外感受風,觀察風吹物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小朋友們,今天外面的風真大呀!找找看,風吹到了哪里?”
    2、學習古詩
    (1)談話:你看到風吹到哪里了?
    (2)觀察掛圖,引導幼兒在畫中找風(老師根據(jù)幼兒回答解說圖意)
    (3)初步感知古詩
    “我們剛才在外面找到了風,在畫中也找到了風,有一首古詩說的也是風”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引導幼兒跟讀)
    (4)見詩找畫,進一步理解古詩
    出示詩句,教師邊念邊引導幼兒將詩句與畫面對應起來,然后看畫念古詩
    3、表現(xiàn)古詩
    (1)啟發(fā)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落葉、開花、浪花、竹子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邊念古詩邊做動作
    (3)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動作
    4、出去找風
    “風吹落了樹葉,吹開的花,卷起了浪花,吹到了竹林里,你們猜,風現(xiàn)在又吹到哪里呢?”
    (草地上,森林里,幼兒里,公園里……)
    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篇二
    1、喜歡古詩,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感受古詩的韻律感。
    2、熟悉、理解古詩,能大膽地朗讀古詩,嘗試用動作表演古詩。
    課件、圖片若干。
    一、導入
    教師:今天呀!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它能讓紅旗飄起來,讓風車轉起來,猜猜它是誰?”
    (讓幼兒了解風的知識,引出古詩《風》。)
    二、展開
    1.出示圖片,
    引導幼兒了解風的作用,分句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教師:看!風娃娃來到樹林里,把樹葉從樹上吹落下來。
    我們一起念解落三秋葉。
    2.教師指導,幼兒模仿學習風的動作,感受風的作用。
    教師:誰能用動作學一學樹葉是怎么落下來的?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看!
    教師:咦!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動作學一學。
    教師:風娃娃來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樣了?你能學學竹子是怎樣的嗎?
    3.完整播放課件,加強幼兒對古詩《風》的理解。
    教師:古代有個詩人叫李嶠,寫了一首《風》的'古詩,我們一起來聽聽。
    4.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念古詩,可以適當?shù)胤磸湍钭x。
    教師:表演得真棒??!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古詩吧!
    教師:你們念得真好聽!我們再來一遍。聲音再響亮點、整齊一點,那就更棒了!
    三、游戲:聽古詩選圖片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并做示范。
    教師:古詩里藏著風娃娃呢,老師念一句古詩,你看看它在哪張圖片上,
    就把這張圖片高高地舉起來?!?BR>    3.教師出示圖片,分句念古詩,幼兒跟讀。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句古詩。
    4.教師完整地念古詩《風》,幼兒表演風的動作。
    教師:風娃娃想請小朋友來表演,我念古詩你們來做動作。
    四、延伸活動
    教師:你們真棒,都能聽懂古詩的意思了。
    今天我們學了一首新的古詩《風》,回家后把這首古詩《風》念給爸爸媽媽聽!
    古詩:《風》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篇三
    1、通過學習古詩,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培養(yǎng)幼兒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理解古詩中有關詞的含義,如:鳴、青天、泊。
    投影機、有關錄音帶。
    一、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二、幼兒上來任取一幅畫放在投影儀上,啟發(fā)幼兒講述
    請幼兒按圖意的內容試著講講畫上有什么?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不斷引導啟發(fā)。
    1、請口語能力差的幼兒講出畫上簡單的詞語(柳樹、小鳥),能力較強的幼兒講出連貫的話語,并介紹鳥的名稱叫黃鸝。
    提問:圖上有什么?柳樹上長出了什么?小鳥在干什么?(叫、唱歌……)小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一句話把內容講出來。
    2、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結并引出古詩中的一句話。
    3、放錄音(兩個黃鸝鳴翠柳),后提問:
    這句話有幾個字?他是怎么說的?鳴、翠柳是什么意思?
    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按圖意自由講述剩余的三幅畫,老師小結引出古詩中的句子,并對較難的字進行解釋。
    三、欣賞古詩
    古人把這四幅畫按意思寫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一直流傳至今,下面就請小朋友聽這首詩。
    四、放錄音——-古詩一遍
    提問:
    1、這首古詩共有幾句?
    2、古詩的每句話寫了些什么?(并請幼兒把四幅畫按古詩“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順序排序)
    五、幼兒和教師一起朗誦
    六、教師利用投影儀簡單介紹杜甫
    這首詩是誰寫的?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
    杜甫看到我們祖國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動,出于對祖國的熱愛,寫下了這首古詩。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到外面旅游時,看到我們祖國美好山河,也可以試著編首詩。只要不斷努力,等你們長大,也許有名的詩人就會在你們中間出現(xiàn)。
    七、跟隨伴奏唱古詩。
    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篇四
    1、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遷移經(jīng)驗,大膽想象,嘗試創(chuàng)編詩歌。
    幼兒已觀察過刮風時的現(xiàn)象?;顒舆^程:
    1、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關于風的詩歌,你們還記得嗎?
    2、誰還記得詩歌的名字叫什么?詩歌的名字叫《風在哪里》。
    3、詩歌里說風在哪里?
    ——樹兒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用詩歌中完整的`表述:當我的枝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
    ——花兒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用詩歌中完整的表述:當我的花朵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
    ——草兒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用詩歌中完整的表述:當我的身體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風就在我們身邊。為什么說風就在我們身邊?(春天,它吹綠了大地;夏天,它送來了涼爽;秋天,它飄來了果香;冬天,它帶來了銀裝。)
    1、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跟著老師把這首詩歌朗誦一遍。
    2、請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師: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朗誦詩歌呢?
    3、分角色朗讀詩歌。
    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扮演的角色邊朗誦邊做動作表演,通過有感情的聲音、表情、動作等來表現(xiàn)詩歌的意境之美。
    1、教師:詩歌里面說到風在很多地方,風還會在哪兒呢?你能試著把它編進詩歌里嗎?(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大膽地想象與表達。)
    2、幼兒自由進行想像與創(chuàng)編。
    3、請幼兒把編好的詩歌朗誦給大家聽,教師重點傾聽并幫助幼兒整理語言,并進行修飾。
    4、請幼兒一起朗誦幼兒創(chuàng)編好的兒歌。
    1、教師表揚上課認真,想象力豐富的幼兒。
    2、復習詩歌《感恩的心》。
    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篇五
    1、結合課后注解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合,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受詩歌彰顯出的博大人性美。
    3、課內外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對唐詩的興趣以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課前預熱
    讀《靜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請學生結合自身感受,談談想家的感覺。
    一、初讀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1、導入《出塞》,板書課題,解題,了解塞的意思,匯報朗讀。
    2、簡介當時的歷史背景
    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筑長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漢的戰(zhàn)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jù)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3、看到邊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煙、長城、黃沙(自然環(huán)境艱苦)
    4、現(xiàn)在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學生談、齊讀。教師小結:我們是怎么初步讀懂古詩的?小結初步讀懂古詩的方法。(板書:邊關)
    二、感悟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1、自由讀詩,注讀,初步理解詩意
    2、詩中有一個詞,高度概括了當時,邊塞戍邊的事,你能找到這個詞嗎?(萬里長征)
    3、為什么征人戍邊叫萬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
    4、你還從哪里看出時間長?(人未還)
    5、出邊塞戍邊的征人,為什么不見回家呢?
    (小組討論)戰(zhàn)事頻繁終老邊塞
    戰(zhàn)死沙場
    6、自古來,是多少時間呢?自秦漢以來,邊關戰(zhàn)事頻繁,征人死傷無數(shù):
    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
    7、指導讀這兩句詩
    這是敘事,告訴我們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
    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該怎樣讀呢?(同情)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征人戰(zhàn)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
    指導讀
    8、面對著這樣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說什么?
    對征人:
    對戰(zhàn)爭:
    9、所以詩人這樣寫到: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指導讀出自豪與勇敢
    沒有戰(zhàn)爭(渴望戰(zhàn)爭平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廣這樣的將軍,匈奴就不敢度過陰山,侵我邊疆,這樣征人就能早日回家,這是詩人的渴望,這是詩人對和平的渴望。
    指導讀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整體讀全詩。然而,戰(zhàn)爭停止了嗎?是啊,沒有,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最強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詩,學生齊誦全詩。
    三、結課升華
    四、課內外結合,學習古詩
    教師印發(fā)詩歌《和平頌》,課后自學,朗誦。
    【板書】 出塞
    明 月
    邊關 家 對英雄的渴望
    征人 父母 妻子 孩子 對和平的向往
    《出塞》一課的教學,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1、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學古詩,不能限于對古詩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詩句意思的疏通,更應引導學生在歷史文化的背景下對古詩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學,我力求將其放在一個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引導學生解讀,幫助學生較為全面地理解詩歌的內在感情。
    2、創(chuàng)設意象、營造意境。詩歌是一門藝術,對于詩歌的意象的創(chuàng)設和意境的營造,本節(jié)課做了一些嘗試。如本課的導入,借《靜夜思》導入,抓住睹月思鄉(xiāng)中的明月,聯(lián)系《出塞》中的明月,在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出明月意象,古人是望明月而思親人啊,那么征人望著那從秦到漢一直高懸的明月,心中當作何感想?再如,本詩意境雄渾蒼涼,發(fā)千古感慨,如何讓學生感悟并走進詩歌的呢?我在教學中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解讀感悟詩歌的前兩句,當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中所包蘊的巨大歷史悲愴、無限深沉嘆息的時候,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對詩歌的蒼涼意境學生也就有了初步的領略。
    3、讀悟結合,體味詩情。以前兩句詩的教學為例,我引導學生從征人和親人兩個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如引導學生從征人角度感悟時,在學生初讀理解詩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導學生感悟:征人在邊關的生活可能是怎樣的?在學生悟到征人們一個樸素愿望回家后,教師再引讀這兩句詩,這樣,學生對這兩句詩的體會就更深入了一個層次。
    4、以詩解詩,促進感悟?!冻鋈返那皟删鋵懙酶叨饶?,沒有涉及征人具體的生活事件,這對學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較大困難。為了突破難點,本課教學做了大膽嘗試,補充詩助讀,通過對補充詩歌的理解實現(xiàn)對前兩句詩的理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5、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鳴點。古詩所表現(xiàn)的生活離學生的生活太遠,學生較難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為了幫助理解詩歌,《出塞》教學中,我抓住人人思家這一情感的共通之處,從李白思鄉(xiāng)到自己思鄉(xiāng)的感覺,進而理解有家不能回無家可歸永遠永遠不能回家的感覺,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在感情。
    但本課的教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簡潔,有拖沓感。例如第一句詩的教學,教學環(huán)節(jié)過于繁雜,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xiàn)不足。此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單調、貧乏,這些都是今后教學中應該檢討改正的。
    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篇六
    1、激發(fā)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1、師幼自由認識的飛禽引入。
    2、利用課件引導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看,經(jīng)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jīng)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2、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jù)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為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關注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多層次的誦讀挑戰(zhàn)賽,放手讓他們自由選擇目標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也達到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學習的目的,幼兒張揚自己的個性,讀出對詩的理解。但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對詩人寫詩時的觀察順序(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沒有來得及引導幼兒了解。
    今后在教學中,要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有效合理安排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后進生每節(jié)課學情上多下功夫。我在與幼兒交流時,應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體語言和生動的語言來感染幼兒,讓師生間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諧。
    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篇七
    古詩是我國古代一種非常興盛的文學樣式,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語言精練,意蘊豐富。為進一步滲透經(jīng)典國學誦讀在我園開展,且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應讓幼兒接觸一些淺顯、具有教育意義的古詩,因此制定本次活動?!队巫右鳌讽嵚蓛?yōu)美柔和,頌揚母愛偉大,很適合對幼兒誦讀、滲透情感教育。
    1.欣賞古詩《游子吟》,并能隨音樂誦讀表演。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教學重點、難點
    欣賞古詩《游子吟》,并能隨音樂誦讀表演。
    幼兒用書《游子吟》、錄音磁帶配樂古詩《游子吟》,視頻韻律操《游子吟》。
    2.教師播發(fā)錄音磁帶配樂古詩《游子吟》,連續(xù)播發(fā)兩遍。
    幼兒一邊聽教師播放古詩《游子吟》,一邊翻閱幼兒用書《游子吟》。
    3.討論。
    教師:這首詩好聽嗎?書上的這幅畫已表達出了這首詩的意思,請你們想一想,這首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幼兒講自己看到的圖畫)
    1.教師給幼兒解釋欣賞古詩《游子吟》的意思。
    2.讓幼兒再聽一遍古詩《游子吟》的錄音。
    3.請個別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古詩《游子吟》。
    4.請幼兒說一說父母做的一些關愛自己的事情。
    5.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愛父母,引導幼兒懂得感恩。
    1.教師播發(fā)事前準備好的視頻韻律操《游子吟》,和幼兒一起學唱表演,教師指導。
    2.請部分學得好的幼兒嘗試上臺表演。
    附錄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節(jié)課下來,自我感覺比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獲和思考:
    1.課前準備全面、充分是上好課的必備環(huán)節(jié)。以前我的目標意識不強,上課時針對性也不強,加上教學方法平淡無奇,很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所以備課時目標要具體明確,切合實際,采用幼兒感興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2.這節(jié)課中幼兒最大的興趣點是隨著視頻邊唱邊做韻律操,真是學得有模有樣!是呀,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在唱唱跳跳中認識事物,這也是音樂能讓人快樂、使人情感和氣質得到熏陶的最大特點。
    3.教師的語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體、生動、活潑,低齡化,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的求知欲。
    4.課堂常規(guī)很重要,這是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這次課中由于我采用聽錄音、學做韻律操等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力,次序才不顯太混亂。所以今后要加強課堂常規(guī)訓練。
    5.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我今后的目標是加強研讀有關一線教師實踐經(jīng)驗的書籍,加強提高普通話水平。
    大班古詩教案古朗月行篇八
    1、了解古代書籍的`閱讀方式,對古詩誦讀活動有興趣。
    2、會有表情地朗誦七言絕句,初步有順序地擺放詩句。
    1、大圖書一本,《山行》音樂磁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兒大拇指上畫紅娃娃(綠娃娃),大號字四份。
    1、小朋友,這兒有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
    你覺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師小結:古時候的書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書時從后面一頁頁往前翻。
    2、告訴你們,這本書里還藏了一首古詩呢!我們再來看一遍。教師翻書并念古詩《山行》。
    這首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個大詩人寫的?描寫了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
    3、你們想來學這首古詩嗎?
    出示大號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聽的聲音來念。(第二遍)
    我們連起來念,會念的小朋友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
    我們再來一遍。
    4、這張紙上還有幾幅圖畫。你們猜猜看,這些圖畫里藏的是哪個字寶寶?(認識“山、石、白云、車、花”)
    5、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游戲,看顏色標記念。
    我是黃娃娃,黃顏色畫的字寶寶我來念。那紅顏色的字寶寶誰來念?綠顏色畫的字寶寶呢?(四張紙)
    6、紅娃娃、綠娃娃真能干!
    這兒還有字卡,你們會把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詩嗎?那請你來排一排,念一念??梢匀ツ罱o后面的老師聽。擺對了,念得好,老師還會獎你一個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將字卡收起來,坐在椅子上,跟著錄音機一起唱《山行》這首詩。(放音樂磁帶)
    附:古詩《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