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通用11篇)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一
    水席起源于洛陽,這與其地理氣候有直接關系。洛陽四面環(huán)山,雨少而干燥。古時天氣寒冷,不產(chǎn)水果,因此民間膳食多用湯類。之所以稱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離不開湯湯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換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稱水席。
    所謂"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 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全席共設24道菜,包括8個冷盤、4個大件、8個中件、 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順序極為考究,先上8個冷盤作為下酒菜,每碟是葷素三拼,一共16樣;待客人酒過三巡再上熱菜:首先上4大件熱菜,每上一道跟上兩道中件(也叫陪襯菜或調味菜),美其名曰"帶子上朝";最后上4道壓桌菜,其中有一道雞蛋湯,又稱送客湯,以示全席已經(jīng)上滿。熱菜上桌必以湯水佐味,雞鴨魚肉、鮮貨、菌類、 時蔬無不入饌,絲、片、條、塊、丁,煎炒烹炸燒,變化無窮。不過,在民間的水席做法仍然有很多種,比如有的最后一道菜是八寶。
    洛陽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種宴席中的上席,以此來款待遠方來客。它不僅是盛大宴會中倍受歡迎的席面,就是平時民間婚喪嫁娶、誕辰壽日、年節(jié)喜慶等禮儀場合,人們也慣用水席招待至親好友,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三八桌”。它作為傳統(tǒng)的飲食風格,和傳統(tǒng)的牡丹花會、古老的龍門石窟,并稱為洛陽三絕,被譽為古都洛陽的三大異風,成為洛陽人的驕傲。
    洛陽水席可謂是店鋪林立,各家口味不盡相同。據(jù)了解,截至20xx年,洛陽經(jīng)營水席的大小飯店有上百家,兼營水席的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在外地專營的“洛陽水席”卻很少,兼營水席的酒店也寥若晨星。業(yè)內一些人士認為,“洛陽水席”走不出去,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資金問題,二是管理問題。據(jù)了解,“洛陽水席”主要專營店周轉資金普遍緊張,企業(yè)再創(chuàng)業(yè)承受巨大壓力。特別是到外地經(jīng)營,更需要籌措大量資金,企業(yè)不敢冒這個風險。此外,政府相關部門沒有鼓勵企業(yè)向外拓展的優(yōu)惠扶持政策,企業(yè)更是不敢輕舉妄動“洛陽水席”專營店多是“老字號”的國有餐飲企業(yè)。在機制轉換過程中,企業(yè)管理層過于求穩(wěn),缺乏向外進軍的魄力。
    同時,適應市場的新型管理人才缺乏,無力他顧。不僅如此,有著千年歷史的“洛陽水席”存在兩大發(fā)展隱患:市場混亂、面孔陳舊具體表現(xiàn)為:水席市場魚目混珠,質量參差不齊,從整體上影響了“洛陽水席”在顧客心目中的聲譽?!奥尻査鼻О倌陙韽膶m廷走向民間,很多烹飪工藝失傳,品種沒有多大改變。在人們需求日益提高的現(xiàn)代社會,“水席”亟待改變千年一面的陳舊狀況。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币恍<抑赋觯骸奥尻査币胫性粐?,必須首先解決這些問題。在規(guī)范市場方面,“洛陽水席”應當通過協(xié)會作用,推行市場準入制,制定標準化操作規(guī)范,加強行業(yè)自律,規(guī)范市場競爭。在推陳出新方面,則需要不斷挖掘、提升,滿足當今人們的需求。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二
    馬鬃嶺現(xiàn)在大家游覽完了人文景觀,現(xiàn)在我就帶大家去領略老君山頂峰的無限自然風光。大家看對面的兩座山峰,前面的一座山峰就像一匹馬的頭,而后面的山峰則猶如馬鬃,因此后面的山峰就得名為馬鬃嶺,它是老君山得最高峰,海拔2200米,是觀賞老君山自然風光得最佳處,現(xiàn)在從我們這里走過去要十五分鐘左右。站在馬鬃嶺上,我們大家應該都有體會到了,杜甫登上泰山在《望岳》中寫到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站在馬鬃嶺向北望去,我們可以看到縣城的街道,房子好像沙盤模型,再往北看,群山逶迤那就是鵝羽嶺和熊耳山脈。縣城的潭頭、秋扒、獅子廟、白土、馬超營一線以北的熊耳山主峰,是由距今35億年至10億年的'地層組成,形成秦嶺造山帶北緣的后陸逆沖斷褶帶。
    馬超營至潭頭一線以南至縣城(伊河以北)一段,是秦嶺造山帶北迭瓦逆沖推覆構造帶。是距今14億年至5.7億年亞洲大陸獨有的欒川群、陶灣群(均以本地地名命名)沉積層序,屬華北古陸塊南緣弧后盆地內的炭質、炭泥質、泥鈣質復理石、類復理石沉積,并有堿性巖床、巖墻群侵入。到距今2億年以后的中生代,此區(qū)成為陸內造山帶北沿推覆體的前沿逆沖斷層帶,伴隨強烈的巖漿活動,形成了大量以鉬為主的多金屬礦床。賦存著世界八大鉬礦之一,亞洲最大的木礦床,已成為我國的鉬業(yè)基地。
    伊河南岸(黑溝——欒川斷裂帶以南)至老君山花崗巖巖體之間,是距今18億年至5.7億年間,華北古陸塊南緣地殼在以擴張伸展為主的構造動力學條件下形成的裂陷海槽中噴發(fā)的海底火山巖及火山沉積巖系,顯示出裂陷海的構造環(huán)境。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古都洛陽。現(xiàn)在向各位介紹一下洛陽市的概況。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居古代城區(qū)洛水之陽而得名。它東扼虎牢,西據(jù)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向嵩、洛、伊、廛、澗四條河流蜿其間,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
    如此險固的地理形勢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歷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據(jù)歷年的考古發(fā)掘和大量翔實的歷史文獻驗證先后曾經(jīng)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20xx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洛陽。
    即使在今天經(jīng)過歷史的沖刷,洛陽依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名勝古跡。數(shù)量之多這里就無法歷數(shù)了,我們將在隨后的游覽過程中為大家一一講解。
    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業(yè)與科技實力和外貿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機場,軸承廠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yè)和研究所;洛陽還有豐富的煤炭、鉬、黃金、鋁土等礦產(chǎn)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wǎng)絡、航空口岸及海關;還有全國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市場----關林商貿城;有享譽中外的歷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有甲天下的國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會,曾吸引無數(shù)中外朋前來一睹盛況,大飽眼福。真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陽正借助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強勁東風,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實施東引西進戰(zhàn)略,加快發(fā)展步伐---撤銷郊區(qū),調整區(qū)劃,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創(chuàng)建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礎建設和內外部環(huán)境整治;提出大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對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三大景點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治理;做出為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負重加壓,背水一戰(zhàn)的果斷決策,經(jīng)過不懈努力,獲得圓滿在功;建設洛浦公園,營造優(yōu)美環(huán)境,再現(xiàn)當年洛浦秋風勝景。。。。。。。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四
    雞冠洞屬天然石灰?guī)r溶洞,地質學上稱其為"喀斯特巖溶地貌"。據(jù)專家考證。它形成于早、中更新紀,諸多景觀在八億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人冒險探幽,終因洞內深幽奇險,懼而返。
    雞冠洞洞深5600米,上下分五層,落差138米。已開發(fā)洞長1800米,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共分八大景區(qū),依次命名為玉柱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聚仙宮、瑤池宮、藏秀閣、石林坊。洞內峰回路轉,曲徑通幽,景觀布局疏密有致,鐘乳石、石筍、石柱、石幔、石瀑、石花、石盾、石珠、石琴、蓮花池、透明石等景觀,形態(tài)各異,姿態(tài)萬千,如彌佛行吟,神態(tài)莊嚴;似百獸覓食,氣勢猙獰;這邊老翁含笑,那廂童子拍手;有橋似層層彩虹橫跨,有塔如朵朵靈芝壓疊;石林聳秀,石花吐芳;石帷垂掛,看臨風欲動;石瀑飛濺,聽似轟然有聲;天狗尋月、鯉魚戲水、鱷魚拜壽、八仙過海、白虎拉玉峰、金龜渡仙翁……天然成趣,目不暇接。更有龐大的石琴,以石擊之,可奏出美妙樂曲,裊裊的琴音與洞中地下河的潺潺水聲融在一起,給雞冠洞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雞冠洞以“奇、麗、幽、深、險、峻、秀”七絕著稱于世。
    東都漫士《洛陽賦》:雞冠洞天然成趣,白云山人間仙境。
    雞冠洞景區(qū)是中國長江以北罕見的洞穴旅游景區(qū)。洞中一年四季恒溫18℃,嚴冬季節(jié),洞內熱浪撲面,暖意融融;盛夏酷暑,洞中寒氣侵襲,清神爽心,爽涼宜人。被譽為"自然大空調"。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五
    孫思邈道教里有四大神醫(yī),他們分別是:戰(zhàn)國初期醫(yī)藥家扁鵲,東漢末年醫(yī)學家張仲景,東漢末年醫(yī)學家華佗,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在老君廟里供奉的是在道教里被稱為藥王的孫思邈,傳說他是京兆華原(現(xiàn)在陜西省耀縣)人,出生于隋開皇元年,活了102歲(也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孫思邈7歲時開始就學,博聞強記,每天都能背誦上千字的文章,不到20歲,已成為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又兼通佛學經(jīng)典的`人。被稱“圣童”。他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山區(qū),先隱居太白山學道、煉氣、養(yǎng)形、究養(yǎng)生長壽之術。后來又到終南山隱居,終身不仕。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徽宗追封為妙應真人。孫思邈給后人留下許多醫(yī)學理論與藥方,被后世中醫(yī)們譽為臨床醫(yī)學的百科全書,他的許多醫(yī)藥方法和理論被廣泛流傳,如公元625年寫成的第一部醫(yī)學著作《千金要方》,655年寫成的《千金翼方》以及《攝生論》、《太清丹經(jīng)要決》、《枕中方》等著作。他的醫(yī)學著作集方廣泛,內容豐富,對后世醫(yī)學特別是方劑學發(fā)展椰油積極作用。同時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正確記載腳氣病和治療方法的人。他提倡用海藻治療大脖子病,比國外早1200年左右。孫思邈不僅是一位多有建樹的醫(yī)藥學家,而且還是一個煉丹專家。他在《丹經(jīng)內優(yōu)硫磺法》一書中,記述了把硫磺、硝石、皂角放在一起燒的硫磺伏火法,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記錄?;鹚幍陌l(fā)明,孫思邈也是功不可沒的。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六
    洛陽是河南非常有魅力的一座旅游城市,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下面給大家整理了河南洛陽
    導游詞
    ,趕緊來看看吧!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古都洛陽?,F(xiàn)在向各位介紹一下洛陽市的概況。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居古代城區(qū)洛水之陽而得名。它東扼虎牢,西據(jù)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向嵩、洛、伊、廛、澗四條河流蜿其間,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
    如此險固的地理形勢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歷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據(jù)歷年的考古發(fā)掘和大量翔實的歷史文獻驗證先后曾經(jīng)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洛陽。
    即使在今天經(jīng)過歷史的沖刷,洛陽依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名勝古跡。數(shù)量之多這里就無法歷數(shù)了,我們將在隨后的游覽過程中為大家一一講解。
    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業(yè)與科技實力和外貿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機場,軸承廠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yè)和研究所;洛陽還有豐富的煤炭、鉬、黃金、鋁土等礦產(chǎn)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wǎng)絡、航空口岸及海關;還有全國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市場----關林商貿城;有享譽中外的歷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有甲天下的國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會,曾吸引無數(shù)中外朋前來一睹盛況,大飽眼福。真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陽正借助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強勁東風,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實施東引西進戰(zhàn)略,加快發(fā)展步伐---撤銷郊區(qū),調整區(qū)劃,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創(chuàng)建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礎建設和內外部環(huán)境整治;提出大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對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三大景點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治理;做出為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負重加壓,背水一戰(zhàn)的果斷決策,經(jīng)過不懈努力,獲得圓滿在功;建設洛浦公園,營造優(yōu)美環(huán)境,再現(xiàn)當年洛浦秋風勝景。
    朱仙鎮(zhèn)導游詞 ·中岳廟導游詞 ·岳飛廟導游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游詞
    朋友們,洛陽市委、市政府這些舉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日益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不久的將來,洛陽定會以嶄新的姿態(tài)讓世人刮目相看,洛陽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花王”依舊盛開著,鮮紅的花瓣層層疊疊地,足有七八層,被蒼綠的葉子映著,好似一團團溫暖的火,猶如雍容華貴的貴婦人,這不愧是花中之王。
    坐著豪華本田,載著大堆行李,經(jīng)過六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一行七人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陽。
    四月一日到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洛陽牡丹節(jié),我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來到了歷屆牡丹節(jié)的主會場--王城公園。雖然如今牡丹的敗落期,但仍有一些頑強者傲然挺立,那一株株牡丹綠葉托著圓圓的花骨朵,好像在保護著一顆顆紅寶石?!盎ㄍ酢币琅f盛開著,鮮紅的花瓣層層疊疊地,足有七八層,被蒼綠的葉子映著,好似一團團溫暖的火,猶如洛陽游記
    作文
    雍容華貴的貴婦人,這不愧是花中之王。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精品區(qū),這里的牡丹更是令人眼花繚亂?;ǘ淙缈缟?,如繡球;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鱗,妙趣橫生;花俏立于枝頭,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臥,有的挺立,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最讓人稱奇的還是牡丹中的絕品“綠牡丹”。花朵像一團團綠色的繡球,翡翠般晶瑩透亮。千言萬語匯成劉禹錫的一句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倍饲f典雅的牡丹構成了美輪美奐的洛陽城。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第二站--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五a級景點龍門石窟,這里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停車場里已經(jīng)都是車,連通道都水泄不通,盡管烈日炎炎,但卻擋不住人們的熱情,瞧,遮陽帽、遮陽傘齊都上陣,甚至有的人把包都頂在了頭上。走進大門,滿眼都是攢動的人頭,不論河東還是河西,山腳還是山頂,入口還是出口。當然最擁擠的地方還是龍門石窟的代表窟--盧舍那大佛。我們頂著炎熱,拋棄勞累,忍著口渴向大佛臺攀登,那光滑的石階擋不住我們好奇的腳步。當我們穿過人海猛一抬頭時,發(fā)現(xiàn)盧舍那大佛正沖著我們微笑。正如導游所說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能與大佛的眼睛正視。那大佛僅頭就有四米高,耳朵與劉翔齊高。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勞,能在奔流的伊水畔、高聳的大山上造就這偉大的建筑群真是奇跡呀!
    最后一站是現(xiàn)代人民智慧的偉大工程--小浪底水電站。在山中疾馳了半個小時,終于見到了偉大工程,盡管因為時間關系不能參觀大壩,但傾斜的壩體上三個醒目的大字“小浪底”卻深深鐫刻在我的心頭。感謝工人叔叔們,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才有了這偉大的水利樞紐,為華北乃至全國輸送著電??缟蠐u搖晃晃的黃河索橋,望著腳下碧波蕩漾的河水,真讓人在心驚膽戰(zhàn)之際更有一種征服感。
    黃昏時分,我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歸途,難忘洛陽,難忘這九朝古都,更難忘的旅游帶給我的視覺盛宴和精神大餐。
    河南洛陽,一座千年古都,風景優(yōu)美,文化氣息濃厚,是一處旅游勝地。其中,那里的龍門石窟可以說是名揚四海。以前,我是只聞其名;今天,我是親眼所見。
    走進那座標有“龍門”二字的古老石門,首先看見的是一座巍然屹立在伊河上的大橋,這就是龍門大橋,站在上面,可把龍門風光一覽無遺。
    漸漸的,望見了一篇馬蜂窩似的黑洞,這些黑洞大小不等,有的深,有的淺,仔細一瞧才發(fā)現(xiàn)洞中有一個個佛像,這些佛像雕刻細致,每一尊雕像都惟妙惟肖,讓人情不自禁地嘖嘖贊嘆。
    再向前走,石窟數(shù)量就愈來愈多,洞也愈來愈大。這時。一個巨大的石窟把我的目光吸引去了,只見這個石窟里幾尊大佛屹立在洞中,中間的那尊大佛臉上還掛著淺淺的笑意,面相慈祥和善,眼神專注地凝視著神州大地,沐浴著明媚的陽光,這就是著名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它已成為了龍門石窟的代表作品。
    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旁邊的是奉先寺北壁力士,它面相兇惡,赤膊袒胸,右手叉腰,左手合十,腳下踩著小鬼。雖然,它長相難看,但是它為民除害,是一位好佛。
    走過龍門大橋,走到伊河對岸,遠遠地望著那些密密麻麻、惟妙惟肖的佛像,我早已被這氣勢磅礴的景象所折服。我不禁想到:這樣恢弘的石窟藝術中國人是怎樣建造出來的?我雖不知建造的方式方法,但卻顯示了中華人民勤勞聰慧,聰明過人,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開拓出了奇跡,用汗水贏得了中外人民贊嘆的話語和目光。這正是“滿山石窟稱奇跡,古人汗水鑄文明”。
    洛陽是一座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我國八大古都當中歷史最久遠的一個,素有“九中腹地”之稱。
    洛陽是位于河南省西部 ,橫跨黃河中游兩岸,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是我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 的城市。它是由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自20xx年以來,洛陽先后被評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等稱號。一直以來洛陽市都是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山水洛陽”為主的重要旅游城市。
    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那么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的王朝都先后的在此建都。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先后有夏 、 商 、 西周 、 東周 、 東漢 、曹魏、 西晉 、 北魏 、隋、 唐 、后梁、后晉、后唐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00多年,是中國八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古都。洛陽在歷史上曾先后6次進入了世界大城市之列,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有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
    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洛陽城一直是這一地區(qū)的政治中心。相傳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劃分天下為九州,并鑄造了九個大鼎。到了商周時期,九個大鼎成了傳國之寶,誰要想統(tǒng)治天下,就要先奪取九個大鼎。后來武王伐紂成功,想把代表權力的九鼎運到當時的國都鎬京,但是九鼎非常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洛陽城時,無論怎么搬,大鼎都不動。周武王就想,是不是上天暗示我把都城遷到洛陽呢,于是就決定把九鼎安放在洛陽,不料周武王卻不幸病故,后來兒子周成王在叔叔周公旦的幫助下,在洛陽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儀式,表明已經(jīng)完成了滅商大業(yè),取得了天下。“定鼎中原”一詞即是由此而來?,F(xiàn)在洛陽城內的周公廟就是為了紀念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建立大業(yè),定鼎洛陽而建的,周公廟前的路也稱為“定鼎路”。
    據(jù)記載,先后曾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那么在這么多的朝代中呢?最為興盛的就是唐代了,唐朝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經(jīng)濟繁榮,國力也非常的強盛,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登上皇位年齡最大的的一位皇帝在她67歲才登上皇位,年終時82歲,唐高宗時是皇后,中宗時是皇太后。中宗在位7年,后來她自立為武周皇帝,執(zhí)政15年,改“唐”為“周”,史稱“武周”時期,定都洛陽。在705年退位。
    武則天14歲在長安入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也就是正五品)當時唐太宗非常的寵愛她,并賜名“武媚”, 沒過多久就把她晾在了一邊,武則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他與唐太宗的兒子李治,也就是后來的唐高宗建立了感情,在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一起入長安感業(yè)寺為尼姑,但她一直以新皇帝唐高宗藕斷絲連,李治的皇后本來就不是武則天,是王氏,那么他為什么后來又進宮了呢?就是因為當年王氏與蕭淑妃爭寵,掙得比較厲害,王后就招武則天入宮,企圖以毒攻毒,那么后來武則天入宮之后,也確實的打敗了蕭淑妃,在入宮后的第二年就升為了昭儀,也就是二品,后來還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李弘,后來武則天對昭儀這個位置又滿意了,于是就動了當皇后的念頭。后來王皇后和蕭淑妃結成了一派,但最終還是被武則天給陷害死了。
    洛陽是一個四處飄香的地方,尤其是 在牡丹花會期間,滿城皆是牡丹,到處彌漫著牡丹的花香。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座美麗的城市。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洛陽,參加洛陽文明的發(fā)現(xiàn)之旅。我是您的導游員**,請允許我代表本旅行社及次輛旅游客車司機師傅向諸位致以誠摯的敬意。
    我們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訪古老輝煌文明,創(chuàng)和諧燦爛生活。今天我們的旅游目的地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
    黃河小浪底位于洛陽市孟津縣境內,是黃河中游的最后一個峽谷,屬于典型的山岳河川峽谷景觀,現(xiàn)在我們的旅游車正位于洛陽市政廣場,這里有,借此時間大家可以觀看一下新洛陽風貌,我把洛陽的情況向大家作以簡要介紹。
    各位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的車已經(jīng)駛出了洛陽市區(qū),再過一會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了。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流,她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九省區(qū),全長5464公里,呈幾字形流向,最終注入渤海。她流經(jīng)黃土高原時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成為了全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因此中下游水體呈黃色,故名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溫柔美麗又波瀾壯闊,她塑造了廣大的華北平原,哺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孕育了數(shù)千年華夏文明,象征了中華民族的'靈魂。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依偎在黃河母親的身旁去感受母親的美麗與偉大。
    各位朋友,我們的團隊是一支探訪文明的團隊,那么我們就更應該用行動來表達我們對文明的尊重。請大家保持景區(qū)衛(wèi)生、愛護文物。在游覽的過程中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我將會呈獻給大家一個美麗的龍門、一個輝煌的龍門、一個如泣如訴的龍門。還需要提醒大家請各位一定要注意人身和財物的安全,記好我們的車牌號,一會我們準時回來集合。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八
    杜鵑它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在咱們老君山上有四種,在土地埡已看過的是杜鵑花,又叫映山紅;在這個地方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每年5—6月淡紫色花的常綠秀雅杜鵑;以及每年5月開白色花葉子較大,葉色翠綠的河南特有樹種河南杜鵑;另外還有一種是花朵比較大的白色太白杜鵑。最后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馬鬃嶺上可以看到日出、云海、佛光、霧凇等奇觀的地方,但是遺憾的是那些奇觀卻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而是都需要一定的特殊環(huán)境才會有的:日出是晴天的早上有的,日復一日,太陽東升西落。但是日出奇觀,始終吸引著眾多的游客。觀賞日出,成為許多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一景。如泰山,黃山北戴河等處看日出,作為伏牛山主峰的老君山也有日出這一奇觀;云海是多發(fā)生在午夜或早晨,那是因為午夜和早晨時山地中多形成穩(wěn)定的逆溫層,逆溫層上下空氣密度和氣流速度有較大差異,容易形成氣流波動,形成云海;佛光是由光線的衍射作用產(chǎn)生的。在水汽豐富的山勢高峻地區(qū),半山腰常分布由白茫茫一片云海。當人站在山上,若光線從人的'背后射過來,由于光線的衍射作用,會在人的面前的云幕上出現(xiàn)人影或頭影,影外圍繞有彩色的光環(huán),就似佛像頭上的彩色光圈,因此稱佛光。霧凇那是大多在冬天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的,老君山霧淞在中原大地被稱為奇觀,河南日報著名攝影家王天定先生四上老君山,君山霧淞,名揚天下。那么我在這里就期待著大家下次再來邂逅那些奇觀。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九
    洛陽水席(外一篇)
    有朋自遠方來,到了洛陽,是一定要吃水席的.遠方朋友對水席的`普遍誤解,源自望文生義,認定水席就是水產(chǎn),必定有生猛海鮮.想想又覺得不對勁兒,洛陽是九朝古都,雖說有伊、洛、濾、澗四水穿洛城的說法,但離海太遠,內陸水產(chǎn)也不甚豐富.
    作者:楊貴堂作者單位:刊名:青海湖文學月刊英文刊名:qinghailake年,卷(期):“”(10)分類號:關鍵詞: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十
    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東漢末年山西解州(今山西運城市)人。關羽才兼文武,絕倫逸群,通經(jīng)熟史,驍勇善戰(zhàn)。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敗走麥城,被東吳孫權殺害,終年五十九歲,生前漢獻帝封他為“漢壽亭侯”,死后蜀后主劉禪追溢他為“壯繆侯”。
    “英雄有幾稱夫子?忠義惟公號帝君”。中國歷史上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何其多,關羽之所以脫穎而出揚名天下,正是因為中國是一個以儒學立國的國度,幾千年的道德觀念是“仁、義、禮、智、信”,關羽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義仁勇”壯歌,他的品德與我國傳統(tǒng)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歷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無比敬仰,成為封建社會的人倫楷模,以至于“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备鶕?jù)禮制,皇帝的墓稱“陵”,王侯的墓稱“冢”,百姓的墓稱“墳”,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稱為“林”。清雍正八年(1730年),關羽被封為武圣,所以在中國大地上就有了埋葬文圣孔子的“孔林”和這處埋葬武圣關羽的“關林”了。
    關林始建何時已無從稽考,現(xiàn)存的關林位于洛陽市南7.5公里的地方,重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年間加以擴建,形成現(xiàn)今占地180畝的規(guī)模。關林的建筑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宮殿式樣建造的,它以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家到后門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他建筑的布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嚴謹有序,為中國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內8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蓊郁蒼翠,掩映殿字樓閣,使關林別具林園特色。歷代碑刻100多通,成排成行,記載有關關林的滄桑歲月。
    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氣魄宏大的關林廣場。廣場中央的舞樓,是祭祀關羽時獻戲的舞臺。舞樓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為前臺,不設山墻,從建筑形式看,它把前臺的歇山式頂和后臺的硬山式頂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地加似歇山式頂,使整個建筑的外觀宛如一座重榴樓閣拔地而起,蔚為壯觀。如此巧思設計,精妙構筑的舞樓,殊為罕見,是中國早期舞臺的精華之作。
    關林大門建于清代,兩邊的八字墻上篆書“忠義仁勇”4個大字,昭示著關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門鑲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顆金黃色乳釘,標志關羽的至崇地位。門外這對白色大理石石獅,雄健威武,是洛陽地區(qū)現(xiàn)存明代石獅中最大的一對。請再往大門東西兩側60米處看,高高聳立的是對稱的三門道石牌坊'坊額上都是頌揚關羽的題字。
    儀門為關林第二道門,建于明萬歷二十年,原為關林大門。清代擴修大門后,改此門為儀門,取“有儀可象”之意。正門額上懸有慈禧太后所題“威揚6合”匾,意思是關羽的英各威震天下。儀門檐后檐下訪上繪有大幅反映關羽生平事跡的故事圖等,再現(xiàn)了關羽當年激戰(zhàn)沙場的生動場面。大家注意看儀門上的乳釘只有49枚,為什么和大門不;樣呢?噢,有些朋友已經(jīng)猜對了,這是因明代修此門時關羽的封號還是侯爵的緣故。
    在儀門東西次間與盡間的五花隔墻上,各鑲嵌刻石一方。東側為岳飛畫“關圣帝君像”,相傳是岳飛因緬懷關羽的英勇忠義而作。西側為“關帝詩竹”,寬54、高120.5厘米。畫面上有兩竿竹子,一竿枝葉飄飛,宛如狂風襲竹,一竿枝葉低垂,又似驟雨落葉,所以又叫“風雨竹”。這幅竹畫妙就妙在全部竹葉組成了一首詩:“不謝東君意,丹表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由儀門到大殿之間這條長35米、寬4米由石欄板夾筑的甬道,是我國關廟中惟一的一條石獅甬道,被譽為“洛陽小盧溝”,關林有三個最絕妙的景觀,這是第一絕。據(jù)碑文記載,現(xiàn)在的甬道重修于明萬歷四十七年,這是在洛商客捐資,依帝王宮殿式樣修建的。36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個石獅,它們分立在甬道兩旁,像兩列衛(wèi)士夾道護衛(wèi)。這些石獅沒有兇猛威嚴之感,個個活潑生動,逗人喜愛。這些可愛的石獅,給關林的莊嚴殿宇、蒼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無限生機和溫馨氛圍。
    甬通東西兩側分別坐落著鐘樓和鼓樓,兩樓建筑形制一樣。中國的寺廟里,多有鐘鼓樓,晨鐘暮鼓不僅作為報時之用,更為隆重的祭祀平添幾分神秘與神圣,關林的鐘鼓樓,起的便也是這個作用。
    焚香爐位于甬道兩旁,東西各一。明清時期,關林每年要舉行春秋二祭,按當時朝政祀典規(guī)定使用太牢,祭祀在月臺之上拜殿之下進行,隆重而熱烈。為了防止廟宇著火,保證殿堂安全,就在月臺下建焚香爐兩座,可見古人很早就有防火安全意識。焚香爐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頂,為清代所建的磚砌仿木構建筑,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磚雕藝術水平。正面雕刻窗根,其余面磚雕“騰龍戲珠”、“松樹麒麟”、“雙獅戲繡球”和“歲寒三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側焚香爐后壁的大幅磚雕“歲寒三友”圖,它寓劉、關、張?zhí)覉@結義之意于畫中,用松、竹、梅喻三人的高風亮節(jié)、博大正氣,構圖巧妙,寓意深刻。
    大殿前月臺兩側有龍頭柏和風尾柏,西為龍頭柏,東為鳳尾柏。龍頭柏因柏樹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龍頭而得名。風尾柏樹根裸露,成扇面形,環(huán)紋極密,似鳳凰尾巴。
    月臺之上,前為開敞的拜殿,后力宏闊的大殿,兩者相連,渾然一體,巍峨壯觀。拜殿為五開間卷棚式建筑,為祭祀關羽時百官僚屬謁拜之場所,又稱為“啟圣殿”。拜殿雖梁架結構簡單,但斗拱檀枋色彩斑斕,與高聳的赤柱相映生輝。拜殿下高掛著一塊塊歌頌關羽的匾聯(lián),其中最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親自書寫的“聲靈于鑠”匾和“翌漢表神功龍門并峻,扶綱伸浩氣伊水同流”聯(lián)。拜殿西端放置著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所用的.“青龍偃月刀”。此刀高3.5米,很是神氣,每每吸引著游客前來一試身手,領略當年關大將無尚英風。
    大殿為關林最大建筑,位于關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為尊的建筑意圖。大殿為磚木結構的單檐廡殿頂式,高近20米,面闊7間,進深3間,總面積760平方米。廡殿頂上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殿四周飛檐外伸,如燕展翅,檐下斗拱交錯,檐柱聳立,繞以回廊。大家抬頭看大殿四據(jù)角,是不是都站有一人,有種說法說他們分別是龐涓、韓信、羅成、用瑜,只因為他們都曾背信棄義,遭世人唾罵,被稱作歷史上有名的“四短人”、“走盡人”,他們與關羽的浩然正氣形成鮮明對比,讓他們站立檐角也是在警示世人啊。
    大殿正門上方高懸慈禧太后題的“氣壯嵩高”匾。大殿門窗雕飾精美,看大殿正門,自東向西的高浮雕是關羽生平故事十桃園結義、三英戰(zhàn)呂布、斬蔡陽、水淹七軍、三結義、三顧茅廬、斬車胄、單刀赴會、挑錦袍、戰(zhàn)呂布、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等共十二幅,還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龍戲鳳等,無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表現(xiàn)了明代木雕藝術的杰出水平。而且這些木雕因為有高大寬闊拜殿遮蔽,所以較少遭受風吹雨蝕,因而木雕上色彩依然鮮艷如初。大殿內現(xiàn)有塑像五尊,中間這位帝王裝扮、神圣莊嚴的就是關圣帝君像,此像高6米,為我國關羽塑像中最大的一尊。兩側分立的是威猛暴烈的周倉、沉著穩(wěn)健的廖化、深謀遠慮的王甫、英姿颯爽的關平。我們走到大殿后門,看這組正對后門的高浮雕,中間這位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脂、身著綠戰(zhàn)袍、手拂長髯、睿智英武的關羽像,真實地再現(xiàn)關羽音容笑貌。羅貫中據(jù)民間傳說關羽是個紅太陽大漢的說法,塑造出了《三國演義》中一個肝膽俠義、正氣凜然的關將軍形象。這個關羽像就是依羅氏描述雕塑的,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關羽左右則分別是扛大刀的忠誠侍衛(wèi)黑臉周倉和儒雅英氣的義子關平。
    走出大殿來到二殿,光緒皇帝題的“光昭日月”匾高懸于正門上。二殿是關林現(xiàn)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殿宇,五開間單檐廡殿頂式,面闊5間,進深3間。前后檐下主要繪有反映關羽驍勇善戰(zhàn)的故事圖。殿內塑有關羽戎裝坐像,旁邊侍立手持大刀的周倉和手捧璽印的關平。二殿后門有一對圓雕盤龍石墩,設計之巧在石刻中罕見。整個看來似一方柱體,細看則見是由一條龍盤纏,龍的眉、眼、唇、須乃至片片龍鱗無不點畫到位,而且龍的氣勢不減,真可謂絕!
    二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座“配殿”,東為“圣母殿”,內主供關羽夫人胡氏。西為“五虎殿”,內供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五位虎將。
    結義柏和旋柏長在三殿前,西為結義柏,東為旋柏。結義柏為一棵三叉柏,樹身在一人多高處分為三枝,而三枝樹權粗細相當,正合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之意,故名為結義柏。旋柏則如螺旋一樣生長,不僅樹干旋生,而且連大小枝條都呈旋轉狀,甚為罕見,被列為中國“三大奇柏”之一。
    三殿為五開間硬山式建筑,因殿內原有關羽睡像,故稱“寢殿”。其平面布局呈“凹”字形,搪下昂頭外伸,刻以龍首,可謂群龍相聚,氣勢非凡,這在斗拱木作中比較少見,非常有價值。三殿額枋上彩繪表現(xiàn)關羽英勇形象的三國故事畫面。殿內塑關羽夜觀《春秋》像,關公左手捋須髯,右手持《春秋》,神情專注,研讀《春秋》,再現(xiàn)當年秉燭達旦情景。殿內還有采用先進工藝制成的關羽睡像,他能翻身坐起,怒目圓睜,頗能吸引入。殿內后壁為氣勢恢宏、場面宏大的“關帝出巡回宮圖”彩色壁畫,展示出關羽至尊的武圣人、帝王之風。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兩座石坊,分別為明清所建。前面這座寬10米,高6米,正額題“漢壽亭侯墓”,為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由欽差太監(jiān)胡濱所書。后面這座規(guī)模較小,正額題“中央宛在”,意思是關羽的頭顱依然在此,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韓弟子高鎬所書。兩坊柱各面分別題刻不同時期對聯(lián)九副,書體篆、隸、楷、行、草五體皆備,對關羽忠義仁勇品行極盡贊美之辭,充分反映出關羽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義參天地,道衍春秋”、“浩然之氣塞天地,忠義之行澈古今”等。
    緊靠石坊為清康熙五年所建林碑亭。該亭為八角攢尖歇山項,碑亭結構復雜,它集歷代斗拱之優(yōu)點,拱昂上下連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眾多的拱昂似一座密據(jù)式閣樓外觀。各昂自上而下依次繪成綠、藍、黃、紅諸色,富麗華繁。整座碑亭全用木構件架接勾連,其用力之均衡、構筑之奇巧、造型之典麗,盡得鬼斧神工之妙。使它在經(jīng)歷了300余年暴風驟雨,依然穩(wěn)固屹立,是清代亭式建筑的精粹,全國亦為數(shù)不多,此為關林第二絕。亭內立石碑一通,高近4.8米,龜趺座,碑首雕刻盤龍,碑額九疊篆書“效封碑記”,碑陽正書:“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林”,這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關羽最高封號,碑陰是康熙五年董篤行撰寫的《關圣帝君行實封號碑記》,對研究關羽的生平事跡以及封號建廟等情況,提供詳細資料。朋友們,看到這林碑亭華麗典雅,美妙絕倫,您可知道它凝聚著一位海外赤子的赤誠之心!新加坡華人梁三旺先生多次越洋跨海前來拜謁關林,瞻仰圣容,見林碑亭彩飾剝落,木構朽壞,于是概然捐資8萬元重修碑亭,才使這座經(jīng)典之作煥然于天日。
    最后面這個高在豐隆、青草茂密的土丘就是關冢了。據(jù)《三國制·武帝紀》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操)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边@則史料說的是孫權殺關羽,但又恐劉備興兵報仇而使的嫁禍之計,但被曹操識破,曹操將計就計追贈關羽為荊王,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于城南十五里,即今關林。古今中外,世間關廟何只千萬,只有關羽葬首處的洛陽關林、葬身處的當陽關陵、出生地的解州關帝廟稱為三大關廟。尤其是洛陽關林作為埋葬武圣關羽首級的圣地,是我國惟一的家、廟、林三把合一的古遺存,亦是封建品級最高、地位獨尊的“武圣陵寢”,位居全國三大關帝廟之首。
    關林土家南墻有清康熙時期修筑的石墓門,門兩側行書對聯(lián)一副“神游上宛乘仙鶴,骨在天中隱睡龍”,深切地表達了對關羽的懷念之情。民國二十五年,國*黨將領張學良等見關林土家圍墻毀壞,遂倡議集資,“培而新之”,并立碑銘記。1998年,臺灣富景集團連萬生先生在捐資30萬修鐘鼓樓、儀門廣場之后,又捐資15萬元,再次對此圍墻進行重修。臺灣同胞報效祖國,保護文物的拳拳之心和對關羽的真誠愛戴尊祟之情,令人感動!
    參觀完關林,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關林第三絕——“關林奇柏”。關林古柏參天,蔚茂成林,浮蒼滴翠,與紅墻綠瓦的古建筑群交相輝映,頗具特色。尤其是風中登上關家南望,看到的是柏葉飛舞,碧浪翻卷,如綠海疊翠。所以,自古以來這里就有“關林翠柏”、“關林疊翠”的美譽。關林的柏樹有800余株,樹齡最老的達700余歲,樹干圍最大的達1.2米。
    最后,我要給朋友們說一說關林朝圣大典活動。千百年來,關羽的忠義仁勇精神一直被中華民族所推祟,成為炎黃子孫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淮則,朝廷達官,黎民百姓,景仰日深,海外華人更是把關羽奉為平安神和武財神,香火之盛,無以復加!海外華人紛紛來關林尋根謁祖,他們一致要求關林祖廟恢復設壇致祭,以答神明。為了滿足海內外炎黃子孫高漲的祭關熱情,1994、1997、1999、2000年,關林成功地舉辦了四屆“東方文化尋根游暨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大典期間中外游客云集,關林香火鼎盛,尤其是大批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華人不遠萬里前來祭拜關帝。而且從1999年起,每年金秋十月舉辦一次“朝圣大典”。
    朋友們,關林游覽結束了,但我相信:關林一定會讓您魂牽夢縈!
    河南洛陽導游詞講解篇十一
    朋友們,洛陽市委、市政府這些舉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日益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不久的將來,洛陽定會以嶄新的姿態(tài)讓世人刮目相看,洛陽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河南洛陽導游詞2
    “花王”依舊盛開著,鮮紅的花瓣層層疊疊地,足有七八層,被蒼綠的葉子映著,好似一團團溫暖的火,猶如雍容華貴的貴婦人,這不愧是花中之王。
    坐著豪華本田,載著大堆行李,經(jīng)過六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一行七人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陽。
    四月一日到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洛陽牡丹節(jié),我們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來到了歷屆牡丹節(jié)的主會場——王城公園。雖然如今牡丹的敗落期,但仍有一些頑強者傲然挺立,那一株株牡丹綠葉托著圓圓的花骨朵,好像在保護著一顆顆紅寶石。“花王”依舊盛開著,鮮紅的花瓣層層疊疊地,足有七八層,被蒼綠的葉子映著,好似一團團溫暖的火,猶如洛陽雍容華貴的貴婦人,這不愧是花中之王。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精品區(qū),這里的牡丹更是令人眼花繚亂?;ǘ淙缈?,如蓮,如繡球;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鱗,妙趣橫生;花俏立于枝頭,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臥,有的挺立,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最讓人稱奇的還是牡丹中的絕品“綠牡丹”?;ǘ湎褚粓F團綠色的繡球,翡翠般晶瑩透亮。千言萬語匯成劉禹錫的一句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端莊典雅的牡丹構成了美輪美奐的洛陽城。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第二站——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五a級景點龍門石窟,這里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停車場里已經(jīng)都是車,連通道都水泄不通,盡管烈日炎炎,但卻擋不住人們的熱情,瞧,遮陽帽、遮陽傘齊都上陣,甚至有的人把包都頂在了頭上。走進大門,滿眼都是攢動的.人頭,不論河東還是河西,山腳還是山頂,入口還是出口。當然最擁擠的地方還是龍門石窟的代表窟——盧舍那大佛。我們頂著炎熱,拋棄勞累,忍著口渴向大佛臺攀登,那光滑的石階擋不住我們好奇的腳步。當我們穿過人海猛一抬頭時,發(fā)現(xiàn)盧舍那大佛正沖著我們微笑。正如導游所說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能與大佛的眼睛正視。那大佛僅頭就有四米高,耳朵與劉翔齊高。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勞,能在奔流的伊水畔、高聳的大山上造就這偉大的建筑群真是奇跡呀!
    最后一站是現(xiàn)代人民智慧的偉大工程——小浪底水電站。在山中疾馳了半個小時,終于見到了偉大工程,盡管因為時間關系不能參觀大壩,但傾斜的壩體上三個醒目的大字“小浪底”卻深深鐫刻在我的心頭。感謝工人叔叔們,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才有了這偉大的水利樞紐,為華北乃至全國輸送著電??缟蠐u搖晃晃的黃河索橋,望著腳下碧波蕩漾的河水,真讓人在心驚膽戰(zhàn)之際更有一種征服感。
    黃昏時分,我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歸途,難忘洛陽,難忘這九朝古都,更難忘的旅游帶給我的視覺盛宴和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