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包括多媒體教具、實驗器材等。教案的編寫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希望大家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一
新年快到了,老師在教室里掛上了中國結。古樸而又漂亮的中國結給教室增添了節(jié)日喜氣的色彩。小朋友們不認識中國結,他們好奇而又熱烈地討論著“老師,這是什么呀?真漂亮啊?!薄袄蠋?,我家里的墻壁上也有這個東西的。”“老師,為什么要掛這個東西呢?”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別小看這小小的中國結,它身上所反映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我想,既然孩子們對中國結有這么濃的興趣,何不組織一次這樣的主題活動,以讓幼兒從小了解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國民間工藝的多姿多彩,從而萌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1、初步了解關于中國結的初淺知識,喜愛中國結。
2、感受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及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萌發(fā)民族自豪感。
準備“年年有余”等有特殊意義的中國結
一、交流討論: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帶來的中國結
3、說說你喜歡中國結嗎?為什么?
4、小朋友拿來的中國結有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樣的呢?
為什么中國結是紅色的呢?
――引導幼兒討論
二、欣賞感受
1、老師也帶來了中國結,看看和你們帶來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著重欣賞中國結中的魚(年年有余)、如意結(吉祥如意)等作品,說說這些中國結的圖案代表什么意思。(幼兒自由討論)
三、引導想像
1、除了我們帶來的中國結,想想我們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中國結呢?
2、教師小結:我們中國人真聰明,會編出這么多美麗漂亮的中國結,而且連外國人都非常喜歡我們的中國結呢。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二
1、知道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2、能說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屬相,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和關心。
3、知道屬相共有十二種并包括哪些動物。初步了解其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
1、活動前讓幼兒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屬相;豐富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
2、教具:十二屬相的大圖片一套;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每名幼兒若干小動物圖片(其中抱括十二屬相)。
4、彩帶若干條。
一、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年齡及屬相,并說一說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屬相。
二、通過觀看動畫《十二屬相的故事》,知道屬相有十二種及分別是哪十二種動物。
1、師:屬相到底有多少種?又都有些什么動物?聽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2、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看完動畫,教師提問:
屬相有多少種?
十二屬相包括哪十二種動物?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動物圖片,不要求幼兒按順序)。
4、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jié),了解十二屬相的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是誰。(教師同步調整十二屬相的順序)。
三、通過操作活動和音樂游戲,加深幼兒對十二屬相的認識。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三
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制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說“茶”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茶飲料,收集有關茶的知識并將其分類整理,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1、認識,了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通過品茶,初步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引發(fā)制作“茶飲料”的興趣,培養(yǎng)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通過對茶文化的了解,激發(fā)幼兒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熱愛。
1、幼兒在家品嘗家長泡的茶葉,并讓他們在品嘗的過程中了解各種茶的名稱并從家里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綠茶、紅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別放在小盤子里,每個小盤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個。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4、《茶葉的聚會》故事磁帶。
1、激發(fā)幼兒對茶的興趣:
(1)師:“上星期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嘗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稱,有誰能把自己品茶的.經過和了解到的有關茶的事情,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2)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要用一句概述性語言小結。
2、介紹有關茶的知識。
(1)將幼兒收集和老師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了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茶飲料。
(1)師:小朋友,我們了解了這么多茶的知識,如果讓你發(fā)明一種茶的飲料,你會做一些什么樣的茶飲料呢?(讓幼兒互相討論)。
(2)請幼兒將討論的結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兒動手動腦發(fā)明制作“茶飲料”。
教師要給予幼兒幫助,并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溫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并一邊品嘗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嘗自己制作的茶飲料并根據品嘗者的建議改進配制方法。
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究“茶”知識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哪個國家最先發(fā)明喝茶的?(幼兒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們想了解一種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應該怎么做呢?(讓幼兒討論)最后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去搜集有關茶知識的信息。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四
1、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有關習俗,感受節(jié)日的恢氣氛。
2、知道中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收集有關中秋節(jié)的資料、圖片。
2、教師收集的有關中秋節(jié)的電子圖片及網絡資料。
1、中秋節(jié)的由來請幼兒討論中秋節(jié)的習俗。教師講述中秋節(jié)的來歷。
2、結合錄音磁帶講述請幼兒觀看圖片進行講述。
3、活動結束,收集有關的資料。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五
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每年過年的時候無論是電視上還是大街上還是家里都可以看到這一年所代表的動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時候也不忘帶上吉祥物說幾句吉祥話,所以對于幼兒來說這些動物他們都不會陌生。每個幼兒都知道自己有一個屬相,但他們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個小動物組成的,自己為什么是這個屬相,幼兒一點也不了解。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必要從小了解中國有悠久歷史的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為了讓幼兒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別設計了這節(jié)課,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我們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動將鐘點數字與生肖順序匹配,引導幼兒把對種的認識,遷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復雜的生肖變得簡單有趣。
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yǎng)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12生肖的輪回及12生肖的排列順序。
1、幼兒已認識時鐘
2、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員的屬相。
3、課件十二生肖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小小馬兒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們記時間。(時鐘)
點擊課件:小朋友猜的真對,小朋友猜一猜鐘面上有多少數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義。
1、欣賞十二生肖的動物
老師還帶來了十二種動物,看看有哪些動物?
點擊課件十二生肖
2、根據生肖鐘理解十二生肖
點擊課件生肖鐘
老師要把這些動物變到鐘里面。變變變。小動物變到鐘里面了嗎?
(1)請幼兒說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
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1老鼠開始數,雞排第幾,豬排第幾?
(2)幼兒說說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
老師知道這些小動物中有小朋友的屬相。
那小朋友你的屬相是什么?
你還知道誰的屬相?
(3)采訪客人老師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們的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什么嗎?那你們想問問吧。
(4)結合生肖鐘觀察一共有12種屬相。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很早的時候發(fā)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12鐘生肖。
(5)講解12生肖的輪回規(guī)律。
為什么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通過生肖鐘了解12生肖的輪回。
小結:12生肖每次輪回要12年。一次輪回完了再重新開始。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后來輪到的。
三、講解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
(1)十二生肖為什么會這么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于體育比賽的故事。
點擊課件講述故事。
四、教師根據故事提問,幼兒熟悉生肖的排列順序。
點擊課件提問:
體育比賽有哪些項目?
鉆山洞有誰?誰第一?
爬高山有誰?結果呢?
比跨步有誰?誰第一?
比跳高有誰?結果呢?
五、十二生肖歌曲欣賞。
十二生肖還按順序編成了歌曲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六、歌曲表演結束。
我們也來學學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吧!
1、區(qū)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qū)繪畫十二生肖小動物。
2、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孩子閱讀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六
1、了解幾種民間小吃的名稱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嘗試用團圓、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間小吃。
3、通過品嘗,感受民間小吃的美味,體驗與哥哥姐姐一起活動的樂趣。
1、糖葫蘆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湯團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條制作材料:面粉、發(fā)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電磁爐、電飯煲、油、糖、一次性臺布。
一、欣賞民間小吃圖片,激發(fā)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你吃過哪些民間小吃?”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并欣賞圖片。
3、聽哥哥姐姐介紹集中民間小吃的由來。
二、請爺爺奶奶介紹各種民間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兒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和幫助下參與民間小吃制作活動。
1、幼兒分區(qū)域進行制作。
2、教師各區(qū)域指導重點。
糖葫蘆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串山揸的技能。
湯團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團圓的技能。
油條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搓長條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滾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嘗民間小吃。
鄉(xiāng)土教育:民間藝術、民間游戲、民間特產搬上了舞臺。有“印板糕”、“剪紙”“打年糕”“西瓜燈十八韻”等民間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蘆”、“爆米花”等民間物品的品嘗,有“拔河”、“捏泥人”、“穿項鏈”、“搓稻草”、“印染”、“唱戲曲”等民間游戲的游玩,還有特產品嘗店和名勝、名人介紹屋等觀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家長們帶著孩子重溫了兒時的游戲,跳竹竿、走高蹺、丟手絹,一起品嘗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環(huán)保時裝走走模特秀,欣賞爺爺奶奶們的戲曲表演。笑容寫在孩子們的臉上,回憶蕩漾在家長的心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實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對于幼兒來說很重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作為我們國家的新一代,應該要讓孩子們了解到關于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引以自豪。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七
(1)了解中國結的編結工具與制作材料,嘗試學編最簡單的十字結。
(2)體驗編結活動的`快樂,發(fā)展動手能力。
小銅錢、紅絲線等材料,
一、認識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說中國結非常漂亮,那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做一款中國結,好嗎?
2、那你們想想制作中國結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師生共同討論。
3、幼兒先看看、摸摸、講講制作中國結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兒嘗試操作。
1、知道為什么叫中國結嗎?結是什么呢?
2、觀察并討論老師制作的中國結(十字結)是什么樣的?
3、老師示范講解。
4、幼兒嘗試編十字結,教師觀察,進行個別指導。
5、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編結的感受。
二、引導評價。
1、彼此欣賞各自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2、把自己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說說其中含的祝愿。
陳列各色中國結及其他民間工藝品實物或資料。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八
(1)了解中國結的編結工具與制作材料,嘗試學編最簡單的十字結。
(2)體驗編結活動的快樂,發(fā)展動手能力。
小銅錢、紅絲線等材料,
一、認識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說中國結非常漂亮,那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做一款中國結,好嗎?
2、那你們想想制作中國結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師生共同討論
3、幼兒先看看、摸摸、講講制作中國結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兒嘗試操作
1、知道為什么叫中國結嗎?結是什么呢?
2、觀察并討論老師制作的中國結(十字結)是什么樣的?
3、老師示范講解。
4、幼兒嘗試編十字結,教師觀察,進行個別指導
5、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編結的感受。
二、引導評價
1、彼此欣賞各自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2、把自己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說說其中含的祝愿。
延伸活動:
陳列各色中國結及其他民間工藝品實物或資料。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九
民間美術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信仰、傳說、風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凝聚了一個地方世代相傳的民風民俗,它是由人民群眾根據生活的要求而創(chuàng)作,又為人民群眾所廣泛使用,其濃郁的鄉(xiāng)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和回歸,成為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人類的精神家園。為了傳承這一文化,我們開展了民間美術這一幼兒喜愛的活動,在活動中尤其是民間剪紙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可以用剪刀在彩色紙上任意的剪出自己喜愛的植物、動物、人物造型等圖案,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發(fā)展了孩子的思維,又對孩子進行了民間美術的熏陶和民間文化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力,隨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增長,他們對這一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設計了“剪紙”這一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所在,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啟發(fā)幼兒了解剪紙的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剪紙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
3、激發(fā)幼兒熱愛生活,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彩色臘光紙若干、正方形彩紙若干、剪刀每人一把、十二生肖剪紙范品、籃子、鉛筆每人一把、毛線若干條、膠水、棉簽、紙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12生肖剪紙)范品,提問:
二、出示剪紙書簽,它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出圖案,把圖案貼在襯紙上,再系上緞帶)。
三、出示剪紙圓盤做成的門箋,它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成漂亮的圖案,把剪出來的紙貼在圓盤中心,在上面粘上繩子,再在下面粘上穗子)。
四、出示剪紙燈籠,這是什么?有幾個面?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在臘光紙上剪出各種各樣的花紋圖案,貼在正方形紙的中央,然后把正方形紙的四個角向中心折,再把六張紙的每個三角形貼在一起,給上面粘上帶子,給下面貼上穗子)。
五、幼兒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六、互相交流、觀賞、講評作品,布置教室和幼兒園環(huán)境,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結束。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民間小吃的名稱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嘗試用團圓、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間小吃。
3、通過品嘗,感受民間小吃的美味,體驗與哥哥姐姐一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糖葫蘆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湯團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條制作材料:面粉、發(fā)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電磁爐、電飯煲、油、糖、一次性臺布。
活動過程。
一、欣賞民間小吃圖片,激發(fā)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你吃過哪些民間小吃?”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并欣賞圖片。
3、聽哥哥姐姐介紹集中民間小吃的由來。
二、請爺爺奶奶介紹各種民間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兒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和幫助下參與民間小吃制作活動。
1、幼兒分區(qū)域進行制作。
2、教師各區(qū)域指導重點。
糖葫蘆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串山揸的技能。
湯團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團圓的技能。
油條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搓長條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滾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嘗民間小吃。
鄉(xiāng)土教育:民間藝術、民間游戲、民間特產搬上了舞臺。有“印板糕”、“剪紙”“打年糕”“西瓜燈十八韻”等民間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蘆”、“爆米花”等民間物品的品嘗,有“拔河”、“捏泥人”、“穿項鏈”、“搓稻草”、“印染”、“唱戲曲”等民間游戲的游玩,還有特產品嘗店和名勝、名人介紹屋等觀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家長們帶著孩子重溫了兒時的游戲,跳竹竿、走高蹺、丟手絹,一起品嘗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環(huán)保時裝走走模特秀,欣賞爺爺奶奶們的戲曲表演。笑容寫在孩子們的臉上,回憶蕩漾在家長的心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實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對于幼兒來說很重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作為我們國家的新一代,應該要讓孩子們了解到關于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引以自豪。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
1、樂意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打開巧克力包裝。
2、初步感知巧克力融化的現象。
3、體驗成功的喜悅。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各種不同包裝的巧克力、課件、杯子等。
一、情景導入:(出示小老鼠玩具,幼兒與小老鼠打招呼)
每個小朋友都想要啊,那想想如果小老鼠要給每個小朋友一件禮物的話,那他要準備多少禮物才可以???(引導幼兒說:許多許多)
2、我們一起來問問小熊為我們準備了什么禮物?
3、播放課件。
4、小老鼠帶了什么呀?你在哪里還吃到過這樣的巧克力?
二、嘗試探索打開包裝的方法
2、個別幼兒師范打開巧克力的包裝。
3、誰愿意來說說看,他是怎么打開巧克力包裝的???(擰、撕、拉等)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4、那么現在我把小老鼠送的許多許多的禮物發(fā)給小朋友一起分享,請我們小朋友在這些小禮物中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再想想怎么打開外面的小包裝,然后嘗一嘗把它吃掉好嗎?(幼兒嘗試打開包裝,并品嘗)
提出要求:不能用嘴巴咬,糖紙是臟的,有細菌,你可以學一學剛才的那些方法。
吃好了嗎,把你的好辦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是怎么把巧克力的包裝打開的呢?(請小朋友自己探索,鼓勵相互幫助、討論。)
5、你們的本領真大,那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把包裝打開的?誰愿意來說說看。
6、那打開以后你有沒有數一數,里面有幾顆?
7、(小結)剛才你們的小手真靈巧,用了很多好方法,有的用拉的方法(模仿),剝的方法,擰的方法,撕的方法。原來打開不同的東西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
三、說味道
1、巧克力我們都吃過了,那你吃到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呢?(甜甜的,香香的、滑滑的……)
實驗: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張大嘴巴,把巧克力放進一張大嘴巴里,看看是不是會融化呢?(初步感知融化現象,由大變?。┻@就是溶化。
四、分享
寶寶們我們的巧克力好吃嗎?好東西要和別人一起分享,那請我們的客人老師也來分享一下吧,你們要幫他們把巧克力打開哦!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一
1.知道眼睛的結構特征、作用及保護眼睛的方法。
2.嘗試辨別幾種小動物的特殊眼睛,感受眼睛特征的多樣性。
3.積極參加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眼睛的興趣。
5.懂得愛護眼睛。
1.“猜猜他是誰”白板課件(包括教師的眼部特寫、辨識度較高的幾位幼兒的眼部特寫、所有小朋友的眼睛)。
2.特殊動物眼睛的特寫。
3.人手一面小鏡子(活動前放在幼兒椅子下)。
1.教師逐步放映幾位幼兒及老師眼部特寫的畫面,引導幼兒猜測。
師:他們的眼睛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呢?(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
師:看,這里還藏著許多雙眼睛,你能找到自己的眼睛嗎?
師:寶寶們真棒,看眼睛就能猜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真是太棒了!
1.幼兒照鏡子觀察自己和好朋友的眼睛。
師:(教師自然的拿出小鏡子)那我們的眼睛到底長得什么樣子呢?請你拿出小鏡子來看一看,眼睛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一只眼睛睜著一只眼睛閉起來,閉著的眼睛還能不能看到東西了?為什么看不到了?被什么擋住了呢?用小手摸一摸你的眼皮。(幼兒自由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說眼睛的外形特征
師:看過自己的眼睛了嗎?誰來說說你的眼睛長得什么樣子?
3.幼兒結合白板再次集體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征。
師:寶寶們說的真好,這里也有一只大眼睛,眼睛上面和下面有什么呀?眼皮會一睜一閉。眼皮上長著什么呢?它能幫助我們擋住灰塵。眼睛里面有什么?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和白色的眼白,眼珠會轉動,它能讓我們看到各個地方的東西。
1.教師用手遮擋住自己的眼睛,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寶寶都知道眼睛長什么樣子了嗎?那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呢?如果沒有眼睛會怎么樣?
:原來動物的眼睛有那么多特別的地方。
2. 游戲:猜猜誰不見了?
師:現在我們要和這些小動物玩?zhèn)€游戲,考考你們的小眼睛,猜猜誰不見了?小眼睛仔細看,記住了嗎?請用手把眼睛蒙起來,數1、2、3才能打開哦!
師:樓下的小花園里有許多漂亮的景色和有趣的東西,我們去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看一看!
1.開展戶外游戲“捉迷藏”。
2.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觀察人和動物的眼睛。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二
不受其它屬性(大小/形狀/長短等)干擾
dvd、魔法城堡,智慧果及籃子、人物圖、音樂磁帶、海洋球、積木、塑料片等
一、導入
回憶上節(jié)課的vcd內容
二、基礎認知
1、觀看動畫片(vcd)到第二關結束
2、老師提問:大力士的第二關是什么?
(1)老師示范重復第二關內容
(2)在黑板上讓小朋友上來重做按顏色進行分類可以重復2輪或分3組同時進行分類比賽老師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語言強調顏色的特性:
這是紅色的,放這個果籃里;這是黃色的,放這個果籃里;這是綠色的,放這個果籃里。
四、游戲與拓展
1、海洋球回家:
把小朋友分成3個組,每組n人,每組一筐紅黃藍3色混合的海洋球,進行分類比賽。
2、操作
活動:提供積木/卡片/塑料片等玩具,指導小朋友按顏色進行分類操作。
五、總結
小朋友今天我們學會了按顏色進行分類,闖過了大力士阿諾的第二關;下一次我們就要闖大力士阿諾的第三關了,小朋友我們下節(jié)課見。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三
有規(guī)律的排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是一項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的這節(jié)數學活動,以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為主,要求幼兒能按ab、aabb、abb的模式進行排列,教育內容貼近孩子的生活,有利于幼兒的觀察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又通過游戲的方式更加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來發(fā)現生活中有許多的物品是有規(guī)律的排序。
1、學習給兩種物品用簡單的規(guī)律排序。
2、能按照某種形式給實物排序。
3、體驗動動板操作的快樂
重點:讓幼兒在觀察中尋找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
難點:幼兒能找出兩種物品之間的排列規(guī)律。
動動板和棋子
1、教師在演示板上擺出一棵大樹,一只小燕子的棋子(3組)
請小朋友觀察演示板上大樹和小燕子是怎樣排隊的?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棋子寶寶按照一棵大樹、一只小燕子;一棵大樹、一只小燕子;一顆大樹、一只小燕子的方式擺一擺,并說一說你的棋子寶寶是怎樣排列的。
教師巡視指導幼兒擺放的規(guī)律,并糾正擺錯的地方
2、教師在演示板上擺出兩個紅棋子,兩個綠棋子(3組)
請小朋友觀察老師的棋子寶寶這次是怎樣排隊的?接下來該怎么排呢?
師:巡視指導
請一個擺放錯誤的小朋友到前面的演示板上擺放,讓其他小朋友觀察他擺放的錯在了哪里?
3、教師請一個男孩,兩個女孩(3組)來排隊,讓幼兒觀察是怎樣排隊的
師:請小朋友給小白羊和小黑羊也有規(guī)律的排排隊吧!
師:巡視,并請兩個擺放正確的小朋友到前面到前面演示。(注:小黑羊和小白羊擺放順序不同)
兔媽媽要過生日了,我們按照剛才學過的有規(guī)律的排排隊的方法,每人做條漂亮的項鏈送給它吧!
1、完成幼兒用書?第26頁
2、家園合作,尋找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物品。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小手的名稱,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2、在用小手裝飾氣球的活動中,感受色彩,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氣球人手一個,顏料、籮筐、抹布桶若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手,初步知道手指的名稱。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想不想看呀?
一、二、三(手戳破報紙,晃動手。)大家好。
你們的小手在那里呀?我們都有自己的名字,手指也有好聽的名字??纯?,他是誰呀?(伸出大拇指)我們來和大拇指做游戲了:兩個拇指彎彎腰,點點頭。
(以這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手指的名稱。)。
附:兩個拇指彎彎腰,點點頭;兩個食指變公雞,斗一斗。
兩個中指變小橋,走一走;兩個無名指變屋頂真漂亮;
兩個小指勾一勾,作朋友;兩個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二、幼兒討論自己的小手能干些什么,知道手很能干。
師:想想你的小手都會干些什么呀?和你的好朋友說說。(幼兒自由討論)。
師:誰愿意上來說說你的小手能干什么?
小結:你們的手可真能干,不僅自己的事會自己做,還會幫爸爸媽媽老師做事情,今天,就讓我們用能干的手來打扮氣球寶寶吧。
師:那你想在氣球上畫寫什么呀?和好朋友說說。
提要求:打扮的時候不要搶,自己找一個空的位置,你用了一種顏料,如果想換一種就要把手洗干凈,再換種顏料。
三、幼兒活動,打扮氣球寶寶。(音樂)。
四、幼兒展示作品,和氣球跳舞。
師:你們的氣球寶寶打扮的真漂亮,找個好朋友說說你畫了些什么?也可以找客人老師說說,也可以和老師說說。
師:我們一起來和氣球寶寶跳個舞吧。(音樂)。
師:我們把氣球帶到教室里掛起來。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五
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每年過年的時候無論是電視上還是大街上還是家里都可以看到這一年所代表的動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時候也不忘帶上吉祥物說幾句吉祥話,所以對于幼兒來說這些動物他們都不會陌生。每個幼兒都知道自己有一個屬相,但他們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個小動物組成的,自己為什么是這個屬相,幼兒一點也不了解。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必要從小了解中國有悠久歷史的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為了讓幼兒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別設計了這節(jié)課,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我們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動將鐘點數字與生肖順序匹配,引導幼兒把對種的認識,遷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復雜的生肖變得簡單有趣。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yǎng)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12生肖的輪回及12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時鐘。
2、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員的屬相。
3、課件十二生肖。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小小馬兒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們記時間。(時鐘)。
點擊課件:小朋友猜的真對,小朋友猜一猜鐘面上有多少數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義。
1、欣賞十二生肖的動物。
老師還帶來了十二種動物,看看有哪些動物?
點擊課件十二生肖。
2、根據生肖鐘理解十二生肖。
點擊課件生肖鐘。
老師要把這些動物變到鐘里面。變變變。小動物變到鐘里面了嗎?
(1)請幼兒說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
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1老鼠開始數,雞排第幾,豬排第幾?
(2)幼兒說說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
老師知道這些小動物中有小朋友的屬相。
那小朋友你的屬相是什么?
你還知道誰的屬相?
(3)采訪客人老師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們的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什么嗎?那你們想問問吧。
(4)結合生肖鐘觀察一共有12種屬相。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很早的時候發(fā)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12鐘生肖。
(5)講解12生肖的輪回規(guī)律。
為什么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通過生肖鐘了解12生肖的輪回。
小結:12生肖每次輪回要12年。一次輪回完了再重新開始。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后來輪到的。
三、講解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
(1)十二生肖為什么會這么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于體育比賽的故事。
點擊課件講述故事。
四、教師根據故事提問,幼兒熟悉生肖的排列順序。
點擊課件提問:
體育比賽有哪些項目?
鉆山洞有誰?誰第一?
爬高山有誰?結果呢?
比跨步有誰?誰第一?
比跳高有誰?結果呢?
五、十二生肖歌曲欣賞。
十二生肖還按順序編成了歌曲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六、歌曲表演結束。
我們也來學學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吧!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qū)繪畫十二生肖小動物。
2.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孩子閱讀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一
新年快到了,老師在教室里掛上了中國結。古樸而又漂亮的中國結給教室增添了節(jié)日喜氣的色彩。小朋友們不認識中國結,他們好奇而又熱烈地討論著“老師,這是什么呀?真漂亮啊?!薄袄蠋?,我家里的墻壁上也有這個東西的。”“老師,為什么要掛這個東西呢?”
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別小看這小小的中國結,它身上所反映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我想,既然孩子們對中國結有這么濃的興趣,何不組織一次這樣的主題活動,以讓幼兒從小了解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國民間工藝的多姿多彩,從而萌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1、初步了解關于中國結的初淺知識,喜愛中國結。
2、感受中國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及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萌發(fā)民族自豪感。
準備“年年有余”等有特殊意義的中國結
一、交流討論:
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帶來的中國結
3、說說你喜歡中國結嗎?為什么?
4、小朋友拿來的中國結有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樣的呢?
為什么中國結是紅色的呢?
――引導幼兒討論
二、欣賞感受
1、老師也帶來了中國結,看看和你們帶來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著重欣賞中國結中的魚(年年有余)、如意結(吉祥如意)等作品,說說這些中國結的圖案代表什么意思。(幼兒自由討論)
三、引導想像
1、除了我們帶來的中國結,想想我們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中國結呢?
2、教師小結:我們中國人真聰明,會編出這么多美麗漂亮的中國結,而且連外國人都非常喜歡我們的中國結呢。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二
1、知道十二屬相是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幼兒做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2、能說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屬相,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和關心。
3、知道屬相共有十二種并包括哪些動物。初步了解其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
1、活動前讓幼兒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屬相;豐富幼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
2、教具:十二屬相的大圖片一套;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每名幼兒若干小動物圖片(其中抱括十二屬相)。
4、彩帶若干條。
一、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年齡及屬相,并說一說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屬相。
二、通過觀看動畫《十二屬相的故事》,知道屬相有十二種及分別是哪十二種動物。
1、師:屬相到底有多少種?又都有些什么動物?聽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2、教師播放動畫課件《十二屬相的故事》。
3、看完動畫,教師提問:
屬相有多少種?
十二屬相包括哪十二種動物?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動物圖片,不要求幼兒按順序)。
4、引導幼兒回憶故事情節(jié),了解十二屬相的順序,重點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動物是誰。(教師同步調整十二屬相的順序)。
三、通過操作活動和音樂游戲,加深幼兒對十二屬相的認識。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三
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制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說“茶”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茶飲料,收集有關茶的知識并將其分類整理,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1、認識,了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通過品茶,初步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引發(fā)制作“茶飲料”的興趣,培養(yǎng)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通過對茶文化的了解,激發(fā)幼兒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熱愛。
1、幼兒在家品嘗家長泡的茶葉,并讓他們在品嘗的過程中了解各種茶的名稱并從家里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綠茶、紅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別放在小盤子里,每個小盤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個。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4、《茶葉的聚會》故事磁帶。
1、激發(fā)幼兒對茶的興趣:
(1)師:“上星期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嘗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稱,有誰能把自己品茶的.經過和了解到的有關茶的事情,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2)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要用一句概述性語言小結。
2、介紹有關茶的知識。
(1)將幼兒收集和老師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了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茶飲料。
(1)師:小朋友,我們了解了這么多茶的知識,如果讓你發(fā)明一種茶的飲料,你會做一些什么樣的茶飲料呢?(讓幼兒互相討論)。
(2)請幼兒將討論的結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兒動手動腦發(fā)明制作“茶飲料”。
教師要給予幼兒幫助,并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溫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并一邊品嘗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嘗自己制作的茶飲料并根據品嘗者的建議改進配制方法。
引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究“茶”知識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哪個國家最先發(fā)明喝茶的?(幼兒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們想了解一種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應該怎么做呢?(讓幼兒討論)最后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去搜集有關茶知識的信息。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四
1、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有關習俗,感受節(jié)日的恢氣氛。
2、知道中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收集有關中秋節(jié)的資料、圖片。
2、教師收集的有關中秋節(jié)的電子圖片及網絡資料。
1、中秋節(jié)的由來請幼兒討論中秋節(jié)的習俗。教師講述中秋節(jié)的來歷。
2、結合錄音磁帶講述請幼兒觀看圖片進行講述。
3、活動結束,收集有關的資料。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五
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每年過年的時候無論是電視上還是大街上還是家里都可以看到這一年所代表的動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時候也不忘帶上吉祥物說幾句吉祥話,所以對于幼兒來說這些動物他們都不會陌生。每個幼兒都知道自己有一個屬相,但他們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個小動物組成的,自己為什么是這個屬相,幼兒一點也不了解。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必要從小了解中國有悠久歷史的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為了讓幼兒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別設計了這節(jié)課,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我們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動將鐘點數字與生肖順序匹配,引導幼兒把對種的認識,遷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復雜的生肖變得簡單有趣。
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yǎng)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12生肖的輪回及12生肖的排列順序。
1、幼兒已認識時鐘
2、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員的屬相。
3、課件十二生肖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小小馬兒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們記時間。(時鐘)
點擊課件:小朋友猜的真對,小朋友猜一猜鐘面上有多少數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義。
1、欣賞十二生肖的動物
老師還帶來了十二種動物,看看有哪些動物?
點擊課件十二生肖
2、根據生肖鐘理解十二生肖
點擊課件生肖鐘
老師要把這些動物變到鐘里面。變變變。小動物變到鐘里面了嗎?
(1)請幼兒說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
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1老鼠開始數,雞排第幾,豬排第幾?
(2)幼兒說說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
老師知道這些小動物中有小朋友的屬相。
那小朋友你的屬相是什么?
你還知道誰的屬相?
(3)采訪客人老師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們的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什么嗎?那你們想問問吧。
(4)結合生肖鐘觀察一共有12種屬相。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很早的時候發(fā)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12鐘生肖。
(5)講解12生肖的輪回規(guī)律。
為什么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通過生肖鐘了解12生肖的輪回。
小結:12生肖每次輪回要12年。一次輪回完了再重新開始。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后來輪到的。
三、講解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
(1)十二生肖為什么會這么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于體育比賽的故事。
點擊課件講述故事。
四、教師根據故事提問,幼兒熟悉生肖的排列順序。
點擊課件提問:
體育比賽有哪些項目?
鉆山洞有誰?誰第一?
爬高山有誰?結果呢?
比跨步有誰?誰第一?
比跳高有誰?結果呢?
五、十二生肖歌曲欣賞。
十二生肖還按順序編成了歌曲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六、歌曲表演結束。
我們也來學學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吧!
1、區(qū)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qū)繪畫十二生肖小動物。
2、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孩子閱讀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六
1、了解幾種民間小吃的名稱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嘗試用團圓、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間小吃。
3、通過品嘗,感受民間小吃的美味,體驗與哥哥姐姐一起活動的樂趣。
1、糖葫蘆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湯團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條制作材料:面粉、發(fā)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電磁爐、電飯煲、油、糖、一次性臺布。
一、欣賞民間小吃圖片,激發(fā)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你吃過哪些民間小吃?”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并欣賞圖片。
3、聽哥哥姐姐介紹集中民間小吃的由來。
二、請爺爺奶奶介紹各種民間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兒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和幫助下參與民間小吃制作活動。
1、幼兒分區(qū)域進行制作。
2、教師各區(qū)域指導重點。
糖葫蘆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串山揸的技能。
湯團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團圓的技能。
油條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搓長條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滾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嘗民間小吃。
鄉(xiāng)土教育:民間藝術、民間游戲、民間特產搬上了舞臺。有“印板糕”、“剪紙”“打年糕”“西瓜燈十八韻”等民間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蘆”、“爆米花”等民間物品的品嘗,有“拔河”、“捏泥人”、“穿項鏈”、“搓稻草”、“印染”、“唱戲曲”等民間游戲的游玩,還有特產品嘗店和名勝、名人介紹屋等觀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家長們帶著孩子重溫了兒時的游戲,跳竹竿、走高蹺、丟手絹,一起品嘗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環(huán)保時裝走走模特秀,欣賞爺爺奶奶們的戲曲表演。笑容寫在孩子們的臉上,回憶蕩漾在家長的心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實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對于幼兒來說很重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作為我們國家的新一代,應該要讓孩子們了解到關于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引以自豪。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七
(1)了解中國結的編結工具與制作材料,嘗試學編最簡單的十字結。
(2)體驗編結活動的`快樂,發(fā)展動手能力。
小銅錢、紅絲線等材料,
一、認識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說中國結非常漂亮,那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做一款中國結,好嗎?
2、那你們想想制作中國結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師生共同討論。
3、幼兒先看看、摸摸、講講制作中國結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兒嘗試操作。
1、知道為什么叫中國結嗎?結是什么呢?
2、觀察并討論老師制作的中國結(十字結)是什么樣的?
3、老師示范講解。
4、幼兒嘗試編十字結,教師觀察,進行個別指導。
5、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編結的感受。
二、引導評價。
1、彼此欣賞各自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2、把自己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說說其中含的祝愿。
陳列各色中國結及其他民間工藝品實物或資料。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八
(1)了解中國結的編結工具與制作材料,嘗試學編最簡單的十字結。
(2)體驗編結活動的快樂,發(fā)展動手能力。
小銅錢、紅絲線等材料,
一、認識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說中國結非常漂亮,那我們今天也來動手做一款中國結,好嗎?
2、那你們想想制作中國結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師生共同討論
3、幼兒先看看、摸摸、講講制作中國結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兒嘗試操作
1、知道為什么叫中國結嗎?結是什么呢?
2、觀察并討論老師制作的中國結(十字結)是什么樣的?
3、老師示范講解。
4、幼兒嘗試編十字結,教師觀察,進行個別指導
5、幼兒說說自己嘗試編結的感受。
二、引導評價
1、彼此欣賞各自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2、把自己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說說其中含的祝愿。
延伸活動:
陳列各色中國結及其他民間工藝品實物或資料。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九
民間美術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信仰、傳說、風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凝聚了一個地方世代相傳的民風民俗,它是由人民群眾根據生活的要求而創(chuàng)作,又為人民群眾所廣泛使用,其濃郁的鄉(xiāng)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和回歸,成為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人類的精神家園。為了傳承這一文化,我們開展了民間美術這一幼兒喜愛的活動,在活動中尤其是民間剪紙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可以用剪刀在彩色紙上任意的剪出自己喜愛的植物、動物、人物造型等圖案,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發(fā)展了孩子的思維,又對孩子進行了民間美術的熏陶和民間文化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力,隨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增長,他們對這一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設計了“剪紙”這一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所在,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啟發(fā)幼兒了解剪紙的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剪紙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
3、激發(fā)幼兒熱愛生活,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彩色臘光紙若干、正方形彩紙若干、剪刀每人一把、十二生肖剪紙范品、籃子、鉛筆每人一把、毛線若干條、膠水、棉簽、紙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12生肖剪紙)范品,提問:
二、出示剪紙書簽,它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出圖案,把圖案貼在襯紙上,再系上緞帶)。
三、出示剪紙圓盤做成的門箋,它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成漂亮的圖案,把剪出來的紙貼在圓盤中心,在上面粘上繩子,再在下面粘上穗子)。
四、出示剪紙燈籠,這是什么?有幾個面?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在臘光紙上剪出各種各樣的花紋圖案,貼在正方形紙的中央,然后把正方形紙的四個角向中心折,再把六張紙的每個三角形貼在一起,給上面粘上帶子,給下面貼上穗子)。
五、幼兒分組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六、互相交流、觀賞、講評作品,布置教室和幼兒園環(huán)境,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結束。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民間小吃的名稱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嘗試用團圓、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間小吃。
3、通過品嘗,感受民間小吃的美味,體驗與哥哥姐姐一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糖葫蘆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湯團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條制作材料:面粉、發(fā)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電磁爐、電飯煲、油、糖、一次性臺布。
活動過程。
一、欣賞民間小吃圖片,激發(fā)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你吃過哪些民間小吃?”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講述并欣賞圖片。
3、聽哥哥姐姐介紹集中民間小吃的由來。
二、請爺爺奶奶介紹各種民間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兒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帶領和幫助下參與民間小吃制作活動。
1、幼兒分區(qū)域進行制作。
2、教師各區(qū)域指導重點。
糖葫蘆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串山揸的技能。
湯團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團圓的技能。
油條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搓長條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區(qū):重點指導幼兒滾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嘗民間小吃。
鄉(xiāng)土教育:民間藝術、民間游戲、民間特產搬上了舞臺。有“印板糕”、“剪紙”“打年糕”“西瓜燈十八韻”等民間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蘆”、“爆米花”等民間物品的品嘗,有“拔河”、“捏泥人”、“穿項鏈”、“搓稻草”、“印染”、“唱戲曲”等民間游戲的游玩,還有特產品嘗店和名勝、名人介紹屋等觀看,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家長們帶著孩子重溫了兒時的游戲,跳竹竿、走高蹺、丟手絹,一起品嘗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環(huán)保時裝走走模特秀,欣賞爺爺奶奶們的戲曲表演。笑容寫在孩子們的臉上,回憶蕩漾在家長的心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實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對于幼兒來說很重要,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國家,作為我們國家的新一代,應該要讓孩子們了解到關于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引以自豪。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
1、樂意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打開巧克力包裝。
2、初步感知巧克力融化的現象。
3、體驗成功的喜悅。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各種不同包裝的巧克力、課件、杯子等。
一、情景導入:(出示小老鼠玩具,幼兒與小老鼠打招呼)
每個小朋友都想要啊,那想想如果小老鼠要給每個小朋友一件禮物的話,那他要準備多少禮物才可以???(引導幼兒說:許多許多)
2、我們一起來問問小熊為我們準備了什么禮物?
3、播放課件。
4、小老鼠帶了什么呀?你在哪里還吃到過這樣的巧克力?
二、嘗試探索打開包裝的方法
2、個別幼兒師范打開巧克力的包裝。
3、誰愿意來說說看,他是怎么打開巧克力包裝的???(擰、撕、拉等)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4、那么現在我把小老鼠送的許多許多的禮物發(fā)給小朋友一起分享,請我們小朋友在這些小禮物中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再想想怎么打開外面的小包裝,然后嘗一嘗把它吃掉好嗎?(幼兒嘗試打開包裝,并品嘗)
提出要求:不能用嘴巴咬,糖紙是臟的,有細菌,你可以學一學剛才的那些方法。
吃好了嗎,把你的好辦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是怎么把巧克力的包裝打開的呢?(請小朋友自己探索,鼓勵相互幫助、討論。)
5、你們的本領真大,那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把包裝打開的?誰愿意來說說看。
6、那打開以后你有沒有數一數,里面有幾顆?
7、(小結)剛才你們的小手真靈巧,用了很多好方法,有的用拉的方法(模仿),剝的方法,擰的方法,撕的方法。原來打開不同的東西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
三、說味道
1、巧克力我們都吃過了,那你吃到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的呢?(甜甜的,香香的、滑滑的……)
實驗: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張大嘴巴,把巧克力放進一張大嘴巴里,看看是不是會融化呢?(初步感知融化現象,由大變?。┻@就是溶化。
四、分享
寶寶們我們的巧克力好吃嗎?好東西要和別人一起分享,那請我們的客人老師也來分享一下吧,你們要幫他們把巧克力打開哦!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一
1.知道眼睛的結構特征、作用及保護眼睛的方法。
2.嘗試辨別幾種小動物的特殊眼睛,感受眼睛特征的多樣性。
3.積極參加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眼睛的興趣。
5.懂得愛護眼睛。
1.“猜猜他是誰”白板課件(包括教師的眼部特寫、辨識度較高的幾位幼兒的眼部特寫、所有小朋友的眼睛)。
2.特殊動物眼睛的特寫。
3.人手一面小鏡子(活動前放在幼兒椅子下)。
1.教師逐步放映幾位幼兒及老師眼部特寫的畫面,引導幼兒猜測。
師:他們的眼睛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呢?(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
師:看,這里還藏著許多雙眼睛,你能找到自己的眼睛嗎?
師:寶寶們真棒,看眼睛就能猜己和自己的好朋友,真是太棒了!
1.幼兒照鏡子觀察自己和好朋友的眼睛。
師:(教師自然的拿出小鏡子)那我們的眼睛到底長得什么樣子呢?請你拿出小鏡子來看一看,眼睛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一只眼睛睜著一只眼睛閉起來,閉著的眼睛還能不能看到東西了?為什么看不到了?被什么擋住了呢?用小手摸一摸你的眼皮。(幼兒自由交流)
2.請個別幼兒說說眼睛的外形特征
師:看過自己的眼睛了嗎?誰來說說你的眼睛長得什么樣子?
3.幼兒結合白板再次集體感知眼睛的外形特征。
師:寶寶們說的真好,這里也有一只大眼睛,眼睛上面和下面有什么呀?眼皮會一睜一閉。眼皮上長著什么呢?它能幫助我們擋住灰塵。眼睛里面有什么?眼球上有黑色的眼珠和白色的眼白,眼珠會轉動,它能讓我們看到各個地方的東西。
1.教師用手遮擋住自己的眼睛,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寶寶都知道眼睛長什么樣子了嗎?那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呢?如果沒有眼睛會怎么樣?
:原來動物的眼睛有那么多特別的地方。
2. 游戲:猜猜誰不見了?
師:現在我們要和這些小動物玩?zhèn)€游戲,考考你們的小眼睛,猜猜誰不見了?小眼睛仔細看,記住了嗎?請用手把眼睛蒙起來,數1、2、3才能打開哦!
師:樓下的小花園里有許多漂亮的景色和有趣的東西,我們去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看一看!
1.開展戶外游戲“捉迷藏”。
2.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觀察人和動物的眼睛。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二
不受其它屬性(大小/形狀/長短等)干擾
dvd、魔法城堡,智慧果及籃子、人物圖、音樂磁帶、海洋球、積木、塑料片等
一、導入
回憶上節(jié)課的vcd內容
二、基礎認知
1、觀看動畫片(vcd)到第二關結束
2、老師提問:大力士的第二關是什么?
(1)老師示范重復第二關內容
(2)在黑板上讓小朋友上來重做按顏色進行分類可以重復2輪或分3組同時進行分類比賽老師在活動過程中要注意語言強調顏色的特性:
這是紅色的,放這個果籃里;這是黃色的,放這個果籃里;這是綠色的,放這個果籃里。
四、游戲與拓展
1、海洋球回家:
把小朋友分成3個組,每組n人,每組一筐紅黃藍3色混合的海洋球,進行分類比賽。
2、操作
活動:提供積木/卡片/塑料片等玩具,指導小朋友按顏色進行分類操作。
五、總結
小朋友今天我們學會了按顏色進行分類,闖過了大力士阿諾的第二關;下一次我們就要闖大力士阿諾的第三關了,小朋友我們下節(jié)課見。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三
有規(guī)律的排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是一項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的這節(jié)數學活動,以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為主,要求幼兒能按ab、aabb、abb的模式進行排列,教育內容貼近孩子的生活,有利于幼兒的觀察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又通過游戲的方式更加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來發(fā)現生活中有許多的物品是有規(guī)律的排序。
1、學習給兩種物品用簡單的規(guī)律排序。
2、能按照某種形式給實物排序。
3、體驗動動板操作的快樂
重點:讓幼兒在觀察中尋找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
難點:幼兒能找出兩種物品之間的排列規(guī)律。
動動板和棋子
1、教師在演示板上擺出一棵大樹,一只小燕子的棋子(3組)
請小朋友觀察演示板上大樹和小燕子是怎樣排隊的?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棋子寶寶按照一棵大樹、一只小燕子;一棵大樹、一只小燕子;一顆大樹、一只小燕子的方式擺一擺,并說一說你的棋子寶寶是怎樣排列的。
教師巡視指導幼兒擺放的規(guī)律,并糾正擺錯的地方
2、教師在演示板上擺出兩個紅棋子,兩個綠棋子(3組)
請小朋友觀察老師的棋子寶寶這次是怎樣排隊的?接下來該怎么排呢?
師:巡視指導
請一個擺放錯誤的小朋友到前面的演示板上擺放,讓其他小朋友觀察他擺放的錯在了哪里?
3、教師請一個男孩,兩個女孩(3組)來排隊,讓幼兒觀察是怎樣排隊的
師:請小朋友給小白羊和小黑羊也有規(guī)律的排排隊吧!
師:巡視,并請兩個擺放正確的小朋友到前面到前面演示。(注:小黑羊和小白羊擺放順序不同)
兔媽媽要過生日了,我們按照剛才學過的有規(guī)律的排排隊的方法,每人做條漂亮的項鏈送給它吧!
1、完成幼兒用書?第26頁
2、家園合作,尋找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物品。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小手的名稱,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2、在用小手裝飾氣球的活動中,感受色彩,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氣球人手一個,顏料、籮筐、抹布桶若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手,初步知道手指的名稱。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想不想看呀?
一、二、三(手戳破報紙,晃動手。)大家好。
你們的小手在那里呀?我們都有自己的名字,手指也有好聽的名字??纯?,他是誰呀?(伸出大拇指)我們來和大拇指做游戲了:兩個拇指彎彎腰,點點頭。
(以這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手指的名稱。)。
附:兩個拇指彎彎腰,點點頭;兩個食指變公雞,斗一斗。
兩個中指變小橋,走一走;兩個無名指變屋頂真漂亮;
兩個小指勾一勾,作朋友;兩個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二、幼兒討論自己的小手能干些什么,知道手很能干。
師:想想你的小手都會干些什么呀?和你的好朋友說說。(幼兒自由討論)。
師:誰愿意上來說說你的小手能干什么?
小結:你們的手可真能干,不僅自己的事會自己做,還會幫爸爸媽媽老師做事情,今天,就讓我們用能干的手來打扮氣球寶寶吧。
師:那你想在氣球上畫寫什么呀?和好朋友說說。
提要求:打扮的時候不要搶,自己找一個空的位置,你用了一種顏料,如果想換一種就要把手洗干凈,再換種顏料。
三、幼兒活動,打扮氣球寶寶。(音樂)。
四、幼兒展示作品,和氣球跳舞。
師:你們的氣球寶寶打扮的真漂亮,找個好朋友說說你畫了些什么?也可以找客人老師說說,也可以和老師說說。
師:我們一起來和氣球寶寶跳個舞吧。(音樂)。
師:我們把氣球帶到教室里掛起來。
幼兒園傳統(tǒng)文化教案小班篇十五
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每年過年的時候無論是電視上還是大街上還是家里都可以看到這一年所代表的動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時候也不忘帶上吉祥物說幾句吉祥話,所以對于幼兒來說這些動物他們都不會陌生。每個幼兒都知道自己有一個屬相,但他們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個小動物組成的,自己為什么是這個屬相,幼兒一點也不了解。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必要從小了解中國有悠久歷史的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為了讓幼兒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別設計了這節(jié)課,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我們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動將鐘點數字與生肖順序匹配,引導幼兒把對種的認識,遷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復雜的生肖變得簡單有趣。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yǎng)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12生肖的輪回及12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時鐘。
2、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員的屬相。
3、課件十二生肖。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小小馬兒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們記時間。(時鐘)。
點擊課件:小朋友猜的真對,小朋友猜一猜鐘面上有多少數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義。
1、欣賞十二生肖的動物。
老師還帶來了十二種動物,看看有哪些動物?
點擊課件十二生肖。
2、根據生肖鐘理解十二生肖。
點擊課件生肖鐘。
老師要把這些動物變到鐘里面。變變變。小動物變到鐘里面了嗎?
(1)請幼兒說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
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1老鼠開始數,雞排第幾,豬排第幾?
(2)幼兒說說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
老師知道這些小動物中有小朋友的屬相。
那小朋友你的屬相是什么?
你還知道誰的屬相?
(3)采訪客人老師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們的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什么嗎?那你們想問問吧。
(4)結合生肖鐘觀察一共有12種屬相。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很早的時候發(fā)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12鐘生肖。
(5)講解12生肖的輪回規(guī)律。
為什么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通過生肖鐘了解12生肖的輪回。
小結:12生肖每次輪回要12年。一次輪回完了再重新開始。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后來輪到的。
三、講解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
(1)十二生肖為什么會這么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于體育比賽的故事。
點擊課件講述故事。
四、教師根據故事提問,幼兒熟悉生肖的排列順序。
點擊課件提問:
體育比賽有哪些項目?
鉆山洞有誰?誰第一?
爬高山有誰?結果呢?
比跨步有誰?誰第一?
比跳高有誰?結果呢?
五、十二生肖歌曲欣賞。
十二生肖還按順序編成了歌曲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六、歌曲表演結束。
我們也來學學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吧!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qū)繪畫十二生肖小動物。
2.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孩子閱讀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